You are on page 1of 113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
2.5 多级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1.1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图 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放大电路组成原则

(1) 工作在放大区
   (2) 输入信号

( 3 )信号输出至负载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2 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1.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直流通路:电容视为开路
交流通路:电容短路处理,直流电源也短路处理
  

图 2 – 3 基本共 e 极电路的交、直流通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放大电路的分析

静态分析:基极直流电流 IB ,集电极直流电

流 I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直流电压 UCE

动态分析: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
出电阻三项性能指标。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2.2.1 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由图 2 - 3(a) 所示 , 首先由基极回路求出静态时基极电流
IBQ:
U CC  U BE
I BQ  (2-1)
Rb
硅管 U BE  0.6  0.8V , 取0.7V
(2-2)

锗管 U BE  0.1  0.3V , 取0.2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根据三极管各极电流关系 , 可求出静态工作点
的集电极电流 ICQ :

I CQ  I BQ (2-3)

再根据集电极输出回路可求出 UCEQ

U CEQ  U CC  I C Rc (2-4)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 1 】 估算图 2 - 2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
UCC=12 V, Rc=3kΩ, Rb=280kΩ, β =50。 

解 根据公式 (2 - 1) 、 (2 - 3) 、 (2 - 4) 得

12  0.7
I BQ   0.040mA  40A
280
I CQ  50  0.04  2mA

U CEQ  12  2  3  6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2.2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uCE=UCC-iCRc

 令 iC=0,uCE=UCC, 得 M 点 ; 令 uCE=0,iC=UCC/Rc, 得 N 点。

反映了直流电流、电压与负载电阻 Rc 的关系,所
以称为直流负载线。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4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法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解法求 Q 点的步骤 : 

(1) 作出直流负载线

(2) 由基极回路求出 IBQ 

(3) iB=IBQ 输出特性曲线 , 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即为 Q 点。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 2 】如图 2 - 5(a) 所示电路 , 已知 Rb=280kΩ,


Rc=3kΩ, UCC=12V,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2 - 5(b)
所示 , 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

图2–5 例 2 电路图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解 首先写出直流负载方程 , 并作出直流负载线 :

uCE  12  3iC
U CC 12
iC  0, uCE  U CC  12V , 得M点; uCE  0, iC    4mA,
Rc 3

得N点, 连接这两点,即得直流负载线.
然后 , 由基极输入回路 , 计算
IBQ
U CC  U BE 12  0.7
I BQ   3
 0.04mA  40A
Rb 280  10

直流负载线与 iB=IBQ=40μA 这一条特性曲线的交点 ,


即为 Q 点 , 从图上查出 IBQ=40 μA, ICQ=2mA, UCEQ=6V, 与例 1
结果一致。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2.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 Rb 对 Q 点的影响
Rb 变化 , 仅对 IBQ 有影响。如 Rb 增大 ,IBQ 减小 , 工作点
沿直流负载线下移 ; 如 Rb 减小 ,IBQ 增大 , 则工作点将沿直
流负载线上移。
2. Rc 对 Q 点的影响

Rc 的变化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 Rc 减小 , 直

流负载线变陡 , 工作点沿 iB=IBQ 特性曲线右移; Rc 增

大 , 工作点沿 iB=IBQ 特性曲线向左移。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6 电路参数对 Q 点的影响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UCC 对 Q 点的影响

UCC 的变化不仅影响 IBQ, 还影响直流负载线。 

UCC 上升 , IBQ 增大 , 直流负载线平行上移 , 所以工作


点向右上方移动; UCC 下降 , IBQ 下降 , 同时直流负载线
平行下移,工作点向左下方移动。 

实际调试中 , 主要通过改变电阻 Rb 来改变静态


工作点 , 而很少通过改变 UCC 来改变工作点。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3.1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
1.交流负载线
( 1 )推导过程
'
由交流通 uce   R i
'
L c ,其 R  Rc // RL
L

路有 中
因为三极管的电流及电压均由直流和交流
两部分组成,所以
uce  uCE  U CEQ , ic  iC  I CQ ,代入上式并整理
' ' 得
uCE   R i  R I
L C L CQ  U CEQ (2-5)

这就是交流负载线方程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交流负载线特点和物理意义
'
RL
(1) 交流负载线必通过静态工作点 , 斜率由
表示。
( 2 )表示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 

RL'

图 2 – 7 交流负载线的画法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 3 】作出图 2 - 5(a) 的交流负载线。已知特性曲线


如图 2- 5(b) 所示 , UCC=12V, Rc=3kΩ, RL=3kΩ, Rb=280kΩ 。

解 首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 求出 Q 点 , 如例 2 所示。

为方便将图 2 - 5(b) 重画于图


R  R //2 -R8 。
'
 1
.5k
L c L

 显然 U
 RL'  1.5k
I
作一条辅助线 , 使其

取 ΔU=6 V 、 ΔI=4mA, 连接该两点即为交流负载线的辅助


' ' '
线 ,U过
CC
Q
 点作辅助线的平行线
9V U CC  ,
U 即为交流负载线。可以看出
CEQ  I C L  6  2  1.5  9V
R
相一致。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8 例 3 中交流负载线的画法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交流波形的画法

iC iC

Q
ICQ
.
UCEQ uCE
t

t
附图 1 三极管电流电压波形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设输入交流信
号电压为 ui=Uimsinωt, 则
基极电流将在 IBQ 上叠加
进 ib, 即 iB=IBQ+Ibmsinωt,
如电路使 Ibm=20μA, 则

iB  40  20 sin t ( A)

图 2-9 基极、 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三极管的输入电压 uBE 、电流 iB, 输出端的电压 uCE 、电


流 iC 均含直流和交流成分。它们的关系式为
uBE  U BEQ  ube  U BEQ  U bem sin t
iB  I BQ  ib  I BQ  I bm sin t
iC  I CQ  iC  I CQ  I cm sin t
uCE  U CEQ  uce  U CEQ  U cem sin t
ic 、 ib 和 ube 三者相位相同 ;uce 与它们相位相反。即输
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是相反的。这是共 e 极放大电路的
特征之一。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3.2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 由三极管特性曲线非线性引起的失真  

图 2 – 10 三极管特性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
工作点设置过低 , 引起截止失真 ; 如
果工作点设置过高 , 引起饱和失真。

图 2 – 11 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产生的非线性失真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当工作状态已定的前提下 , 逐渐增大输入信号 ,
三极管尚未进入截止或饱和时 , 输出所能获得的最大不失
真输出电压。如 ui 增大首先进入饱和区 , 则最大不失真输
出电压受饱和区限制 , Ucem=UCEQ-Uces; 如首先进入截止区 ,
则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截止区限制 , Ucem=ICQ·RL’, 最大
不失真输出电压值 , 选取其中小的一个。 如图 2 - 12 所
示,
I CQ RL'  (U CEQ  U ces ), 所以

U cem  I CQ  RL'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12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关于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的步骤归纳如下 : 

(1) 首先作出直流负载线 , 求出静态工作点

Q。  (2) 作出交流负载线。 根据要求从

交流负载线可画出输出电流、 电压波形 , 或求出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值。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3.3 微变等效电路法
1. 物理等效电路
在小信号输入条件下,在 Q 点附近, iB 与 uBE 呈线
性关系,直线斜率的倒数为 rbe ,即三极管 be 间可用电阻 rbe
等效。
输入特性 uBE  f (iB , uCE ) → ube  rbeib
工作在放大区,三极管可视为电流源,输出电流
IC≈βIb, 故 ce 间可用受控电流源 βIb 等效。
输出特性 iC  f (iB , uCE ) → ic  ib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13  三极管电路及其 be 间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14  三极管输出特性及 ce 间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15  三极管的简化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16   rbe 估算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分析输入等效电路可以写出
U be  I b rbb '  I e re
又 Ie=(1+β)Ib
U be
故 rbe   rbb '  (1   )re
Ib
其中 , 发射结动态电阻 re 可由公式 (1-5) 求出,即

26(mV) 26
re   ()
I EQ (mA) I EQ
26
所以 rbe  rbb '  (1   ) ( )
I EQ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三极管的 h 参数微变等效电路 iC
iB c
b +
+ uCE
uBE
- e -

附图 2 共发射极三极管二端口网络

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以下形式表示 :

输入特性 : uBE  f (iB , uCE ) (2-7)

输出特性 : iC  f (iB , uCE ) (2-8)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用全微分形式表示 uBE 和 iC , 则有

u BE u BE
du BE  U CEQ diB  I BQ duCE ( 2-9 )
iB uCE
iC iC
diC  U CEQ diB  I BQ duCE
iB uCE ( 2-10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u BE

U CEQ  h11 (2-11)
iB
u BE
I BQ  h12 (2-12)
uCE
iC
U CEQ  h21 (2-13)
iB
iC
I BQ  h22 (2-14)
uC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则 (2 - 9) 、 (2 -10) 式可写成
duBE  h11diB  h12 d uCE ( 2-15 )

diC  h21diB  h22 duCE ( 2-16 )

即 ube  h11ib  h12uce


ic  h21ib  h22uce

或 U be  h11 I b  h12U ce ( 2-17 )

I c  h21 I b  h22U ce ( 2-18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17 完整的 h 参数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h 参数的意义和求法

三极管输出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 ( 也可写成 hie)

uBE uBE
h11  U CEQ 
iB iB U CEQ

三极管输入交流开路时的电压反馈系数 ( 也可写成 hr
e )

uBE uBE
h12  I BQ 
uCE uCE I BQ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三极管输出交流短路时的电流放大系数 ( 也可写成 hf
e )
iC iC
h21  U CEQ 
iB iB U CEQ

三极管输入交流开路时的输出导纳 ( 也可写成 hoe)

iC iC
h22  I BQ 
uCE uCE I BQ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18 从特性曲线上求出 h 参数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由于 h12 、 h22 是 uCE 变化通过基区宽度变化


对 iC 及 uBE 的影响 , 一般这个影响很小 , 所以可忽略
不计。这样 (2 - 16) 、 (2-17) 式又可简化为
U be  h11 I b (2-19)

I c  h21 I b (2-20)

h11  rbe
h21  
特别说明:
( 1 )等效电路是对交流信号的等效电路;
( 2 )受控源的电流方向与控制支路的一
致。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3.4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分析

1.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1) 电压放大倍数 Au

UO
Au  (2-21)
Ui

UO
Aus  (2-22)
Us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电流放大倍数 Ai

Io
Ai  (2-23)
Ii

(3) 功率放大倍数 Ap

PO U O I O
AP    Au Ai (2-24)
Pi Ui Ii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4) 输入电阻 ri

Ui (2-25)
ri 
Ii

(5) 输出电阻 ro

Uo
ro  (2-26)
Io U s 0
RL 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19 ro 测量原理图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实际中 , 也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 ro, 测量原理


图如图 2- 17 所示。 

第一步令 RL→∞ 时 , 测出放大器开路电压 Uo 。


第二步接入 UO
'RL, 测得相应电压为 Uo′ 。而
U  O R L
ro  RL

U O' ( ro  RL )  U O RL

 UO 
ro   '  1 RL (2-27)
 UO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共 e 极放大电路  

图 2 – 20 共 e 极放大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UO
(1) 电压放大倍数 Au 
Ui
由图 2-20(b) 等效电路得

U O   I b RL'

式中RL'  Rc // RL

U i  I b rbe

RL'
Au   (2-28)
rb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IO
(2) 电流放大倍数 Ai 
Ii
'
由等效电路图 2 – 20(b) 可得 Ii≈Ib, LR  R || R
流过负载  
L c

  的电流为输出电流 Io ,则 Io≈Ic=βIb, 所以
IO
Ai  
Ii
Rb Rc
Ib  Ii , Io  Ic
Rb  rbe Rc  RL

Io Rc Rb
Ai   
Ii Rc  RL Rb  rb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输入电阻 ri 

由图 2 - 20(b) 可直接看出 ri=Rb∥ri′, 式中


' Ui
ri 
Ib
由于 Ui=Ibrbe ,所以 ri′=rbe 。当 Rb>>rbe 时 , 则

(2-30)
ri=Rb∥rbe≈rb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4) 输出电阻 ro

由于当 Us=0 时 , Ib=0, 从而受控源 βIb=0, 因

此可直接得出 ro=Rc 。 

注意 , 因 ro 常用来考虑带负载 RL 的能力 ,

所以 , 求 ro 时不应含 RL, 应将其断开。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Uo
(5) 源电压放大倍数 Aus 
Us

UO U i UO Ui
Aus     Au
U s U s Ui U s

Ui ri

U s Rs  ri

ri
Aus  Au (2-31)
Rs  ri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共 c 极放大电路
  电路如图 2-21(a) 所示 , 信号从基极输入 , 射极
输出 ,
故又称为射极输出器。图 2-21(b) 为其微变等效电路。

图 2 – 21 共 c 极放大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1) 电压放大倍数 UO
Au 
Ui
U O  (1   ) I b Re'
'
R  Re // RL
e

U i  I b rbe  (1   ) Re'  I b

UO (1   ) Re'
Au   ' (2-32)
U i rbe  (1   ) Re
'
(1   ) R  rbe
e

Au  1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IO
(2) 电流放大倍数 Ai 
Ii
流过 Re′=Re‖RL 的电流为 Io ,则

IO   I e , I i  I b
所以

 I e  (1   ) I b
Ai    (1   ) (2-33)
Ib Ib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输入电阻 ri

ri  Rb // ri'

' Ui '
因 ri   rbe  (1   ) Re
Ib
'
故 ri  Rb //[ rbe  (1   ) R ]
e (2-34)

共 c 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高 , 这是共 c 极电路的特点之一。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4) 输出电阻 ro

  按输出电阻计算方法 , 信号源 Us 短路 , 在输出端加


入 U2, 求出电流 I2, 则 U2
ro 
I2
其等效电路如图 2-22 所示。由图可得

I 2  I '  I "  I '''


' U2
I 
Re
'' U2
I  '  Ib
Rs  rb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22 求 ro 等效电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
式中 R  Rs // Rb .
s

''' U 2
I   Ib  '
Rs  rbe

U 2 (1   )U 2
则 I2   '
Re Rs  rbe
'
U2 R  rbe
ro   Re // s
I2 1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综上所述 , 共 c 极放大电路是一个具有高输入
电阻、低输出电阻、电压增益近似为 1 的放大电路。所
以共 c 极放大电路可用来作输入级、 输出级 , 也可作为
缓冲级 , 用来隔离它前后两级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4. 共 b 极放大电路

图 2 – 23 共 b 极放大电路及其微变等效电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UO
(1) 电压放大倍数 Au 
Ui

' '
U O   I b R , R  Rc // RL , U i   I b  rbe
L L

'
R
Au  L (2-36)
rb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输入电阻 ri
' Ui
'
ri  Re // ri , ri  '
Ii

U i   I b rbe , I i'   I e  (1   ) I b

' rbe
ri 
1 
rbe rbe
ri  Re //  (2-37)
1  1 
与共 e 极放大电路相比 , 其输入电阻减小到 rbe/(1+β)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输出电阻
ro
当U s  0时, I b  0, I b  0, 故

rO  Rc (2-38)

IO
(4) 电流放大倍数 Ai 
Ii
IO  I c , Ii  Ie
Ic
Ai    (2-39)
Ic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表 2-2  三种基本放大器的比较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
(1) 温度上升 , ICBO 增加 , ICEO=(1+β)ICBO 也增加。 反映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是使其上移。 

(2) 温度上升 , 发射结电压 UBE 下降 , 使基极电流 IB


上升。

  综合起来 , 温度上升
 (3) 温度上升 , β 增大, 将引起集电极电流 IC 增加 
, 使特性曲线间距增大。 , 使静
态工作点随之升高。静态工作点选择过高 , 将产生饱和失真。
  解决办法 : 使外界环境处于恒温状态;从放大电路自
身去考虑 , 使其在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内 , 尽量减小工作点的
变化。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24 温度对 Q 点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线 : 20℃ 时的特性曲线
虚线 : 50℃ 时的特性曲线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25 电流反馈式偏置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1) 要保持基极电位 UB 恒定 , 使它与 IB 无关 , 由


图得 U  ( I  I )R  I R
CC R B b2 R b1

I R  I B (2-40)

U CC
IR 
Rb1  Rb2

Rb1
UB  U CC (2-41)
Rb1  Rb2
UB 与晶体管无关 , 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 故 UB 可认
为恒定不变。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由于 IE=UE/Re, 所以要稳定工作点 , 应使 UE 恒

定 , 不受 UBE 的影响 , 因此要求满足条件

U B  U BE (2-42)

U E U B  U BE U B
IE    (2-43)
Re Re Re
稳定工作点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

T IE IERe UBE

I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实际中公式 (2 - 40) 、 (2 - 42) 满足如下关


系:
I R  (5 ~ 10) I B (硅管可以更小)

U B  (5 ~ 10)U BE (2-44)

对硅管 , UB=3~5V; 锗管 , UB=1~3V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对图 2 - 25 所示静态工作点 , 可按下述公式进行估算 :
Rb1 
UB  U CC 
Rb1  Rb2 

U E  U B  U BE 

UE 
I EQ   I CQ  (2-45)
Re 

I EQ 
I BQ 
1  

U CEQ  U CC  I CQ ( Rc  Re )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如要精确计算 , 应按戴维宁定理 , 将基极回路对直流等效



Rb1
U BB  U CC
Rb2  Rb1

Rb  Rb1 // Rb2

如图 2 - 26 所示 , 然后按下式计算直流工作状态 :
U BB  U BE
IB 
Rb  (1   ) Re

I C  I B

U CE  U CC  I C ( Rc  Re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26 利用戴维宁定理后的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27 图 2 - 25 的微变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UO
(1) 电压放大倍数 Au 
Ui
'
U O   I b R L

'
其中 R  Rc // RL
L

U i  I b rbe
'
R
所以 Au   L
rbe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输入电阻 ri

ri  Rb1 // Rb2 // rbe

(3) 输出电阻 ro

ro  Rc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 4 】设图 2 – 25 中 UCC=24V, Rb1=20kΩ,


Rb2=60kΩ, Re=1.8 kΩ, Rc=33kΩ,β=50 , UBE=0.7V ,求其
静态工作点。 Rb1 20
U  B U CC   24  6V
Rb2  Rb1 60  2

U E  U B  U BE  6  0.7  5.3V

U E 5.3
I EQ    2.9mA
Re 1.8

I EQ
I BQ   58A
1 
U CEQ  U CC  I C ( Rc  Re )  24  2.9  5.1  9.21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 5 】 图 2-28(a) 、 (b) 为两个放大电路 , 已知三


极管的参数均为 β=50,rbb′=200Ω,UBEQ=0.7V, 电路的其它参数
如图所示。
   (1) 分别求出两个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
输出电阻。
   (2) 如果三极管的 β 值均增大 1 倍 , 分析两个电路的 Q
点各将发生什么变化。
   (3) 三极管的 β 值均增大 1 倍 , 两个放大电路的电压放
大倍数如何变化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28  例 5 电路图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解  (1) 图 2-28(a) 是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 , 图 2-28(b)


是具有电流负反馈的工作点稳定电路。它们的微变等效电
路如图 2-29(a) 、 (b) 所示。

图 2-29  图 2-28 的微变等效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为求出动态特性参数 , 首先得求出它们的静态工作
点。
在图 2-28(a) 所示放大电路中,有
U CC  U BE 12  0.7
I BQ   3
 0.02mA
Rb 560 10
I CQ   I BQ  50  0.02  1mA
U CEQ  U CC  I CQ Rc  12  1 5  7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在图 2-28(b) 所示放大电路中,有

Rb1U CC20  12
UB    3.4V
Rb2  Rb1 20  50
U E  U B  U BE  3.4  0.7  2.7V
U E 2.7
I CQ  I EQ    1mA
Re 2.7
U CEQ  U CC  I CQ ( Rc  R e )  12  1 7.7  4.3V
I CQ 1
I BQ    0.02 mA
 50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两个电路静态工作点处的 ICQ(IEQ) 值相同 , 且 rbb′ 和


β 也相同 , 则它们的 rbe 值均为
26 51 26
rbe  rbb '  (1   )  200   1.5k
I EQ 1
由微变等效电路可求出图 2-29(a) 所示电路的下列参数:

 RL' 50  (5 // 5)
Au     83.3
rbe 1.5
ri  Rb // rbe  560 //1.5  1.5k
ro  Rc  5k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同理求得图 2-29(b) 所示电路的参数如下:


'
R 50  (5 // 5)
Au   L
  83.3
rbe 1.5
ri  rbe // Rb1 // rb2  1.5 // 20 // 50  1.36k
ro  Rc  5k 

可见上述两个放大电路的 Au 和 ro 均相同 ,ri 也近似相


等。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当 β 由 50 增大到 100 时 , 对于图 2-28(a) 所示放大


电路 , 可认为 IBQ 基本不变 , 即 IBQ 仍为 0.02mA, 此时 ,

ICQ=βIBQ=100×0.02=2mA
UCEQ=UCC-ICQRc=12-2×5=2V

可见 ,β 值增大后 , 共 e 极基本放大电路的 ICQ 增


大 ,UCEQ 减
小 ,Q 点移近饱和区。对本例 , 如 β 再增大 , 则三极管将进
入饱和区 , 使电路不能进行放大。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29(b) 所示的工作点稳定电路中 , 当 β 值增
大时 ,UB 、 UE 、 IEQ 、 ICQ 、 UCEQ 均没有变化 , 电路仍能
正常工作 , 这也正是工作点稳定电路的优点。但此时 IBQ 将
减小,如 I CQ 1
I BQ    0.01mA
 100
  上述 Q 点变化情况 , 可用图 2-30 表示。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30   β 增大时两种共射放大电路 Q 点的变化情况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从上述两电路中其电压放大倍数表达式可以看出
两者是相同的 , 均为 Au=-βRL′/rbe, 似乎 β 上升 , 其 Au 均应
同比例增大。实际并非如此 , 因为
26
rbe  rbb '  (1   )
I EQ
与工作点电流 IEQ 有关。
  对于图 2-29(a), 当 β=100 时 ,IEQ=2mA, 则

101 26
rbe  200   1.5kΩ
2
 RL' 10  (5 // 5)
Au     167
rbe 1.5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与 β=50 相比 ,rbe 几乎没变 , 而| Au |基本上增大了 1 倍。



101
  对于图 2-29(b), 当  26 时 ,IEQ 基本不变 , 仍为 1mA,
β=100
rbe  200   2826  2.8kΩ
则 1
 RL' 100  (5 // 5)
Au     89.3
rbe 2.8
与 β=50 相比 ,rbe 增大了 , 但 Au 基本不变。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5 多级放大电路

2.5.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 , 即阻容耦合、直接耦
合和变压器耦合。 

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图 2 – 31 多级放大电路组成的方框图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对输入级的要求与信号源的性质有关。例如 , 当输入
信号源为高内阻电压源时 , 则要求输入级也必须有高的输
入电阻 , 以减少信号在内阻上的损失。如果输入信号源为
电流源 , 为了充分利用信号电流 , 则要求输入级有较低的
输入电阻。
  中间级的主要任务是电压放大 ,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
倍数主要取决于中间级 , 它本身就可能由几级放大电路组
成。
  输出级是推动负载。当负载仅需要足够大的电压时 ,
则要求输出具有大的电压动态范围。更多场合下 , 输出级
推动扬声器、电机等执行部件 , 需要输出足够大的功率 ,
常称为功率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阻容耦合  

  

图 2 – 3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优点 : 各级的静态工作点是相互独立的 , 不互相影
响。在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缺点:不适用于传送缓慢变化的信号,在线性集
成电路中无法被采用。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3. 直接耦合

图 2 – 3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优点:可传输低频和直流信号,便于集成电路应用。
缺点:各级工作点相互影响。
问题 :前级工作点失当,各级电位逐渐升高。
措施:增加电阻, PNP 与 NPN 配合使用。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 – 34 直接耦合方式实例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4. 变压器耦合

图 2 – 35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便于阻抗匹配,用于功放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5.2 多级放大电路的指标计算
1. 电压放大倍数
UO
Au 
Ui
由于 U i  U O 、U i  U O 、U O  U O 则上式可写成
2 1 3 2 3

U O1 U O2 U O3
Au     Au1  Au2  Au3 (2-48)
U i U i2 U i3
加以推广到 n 级放大器

Au  Au1  Au2  Au3       Aun (2-49)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在计算每一级放大倍数时 , 必须考虑前、后级之间的相
互影响,将后级作为前一级的负载考虑。如求第一级放大
倍数时 , 将第二级的输入电阻 ri2 作为第一级的交流负载。

图 2-36  三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图 2-37  考虑前、后级相互影响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一般说来 ,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输入级的输
入电阻 , 而输出电阻就是输出级的输出电阻。
  具体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时 , 注意有的电路形式
要考虑后级对输入级电阻的影响和前一级对输出电阻的影
响。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例 6 】 图 2-38 为三级放大电路。

图 2 – 38 例 6 三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已知 :
U CC  15V , Rb1  150k, Rb22  100k, Rb21  15k, Rb32  100k,
'
Rb31  22k, Re1  20k, Re 2  100k, Re2  750k, Re3  1k,

Rc2  5k, Rc3  3k, RL  1k,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均为 β=50 。试求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

解: 图示放大电路 , 第一级是射极输出器 ,
第二、 三级都是具有电流反馈的工作点稳定电路 , 均是
阻容耦合 , 所以各级静态工作点均可单独计算。 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级 :

U CC  U BE 14.3
I BQ    0.012mA
Rb1  (1   ) Re1 150  1020

I CQ  I BQ  50  0.012  0.61mA

U CEQ  U CC  I CQ Re1  15  0.61  20  2.8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级 :

Rb21 15
U B2  U CC   15  1.96V
Rb21  Rb22 100  15

U E2  U B  U BE  1.26V

UE 1.26
I EQ2  '
  1.48mA  I CQ2
Re2  Re 2 0.85
'
U CEQ2  U CC  I CQ2 ( Rc2  Re 2  Re2 )  6.3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三级 :

Rb31 22
U B3  U CC   15  2.7V
Rb31  Rb22 100  22

U E3  U B3  U BE  2.7  0.7  2V

U E3 2
I EQ3    2mA  I CQ3
Re3 1

U CEQ3  U CC  I CQ3 ( Rc3  Re3 )  7V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电压放大倍数 :

Au  Au1  Au2  Au3

第一级 : 
第一级是射极输出级 , 其电压放大倍数

'
(1   ) R
Au1  e
'
1
rbe2  (1   ) Re1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级 :   Rc' 2
Au2 
rbe2  (1   ) Re' 2
Rc' 2  Rc2 / / ri3  5 / /0.96  0.8k 
ri3  Rb31 / / Rb32 / / rbe3  100 / /22 / /0.96  0.96k 
26 26
rbe3  Rbb'  (1   )  300  51  0.96k 
I EQ3 2
26 26
rbe2  Rbb'  (1   )  300  51  1.2k 
I EQ2 1.48
50  0.8
Au2   5.13
1.2  51 0.1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三级 :
'
 R c3
Au3  
rbe3
'
R  Rc3 // RL  3 // 1  0.75k
c3

 50  0.75
Au3   39.06
0.96
Au  Au1  Au2  Au3  1  5.13  39.06  200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输入电阻 : 
输入电阻即为第一级输入电阻
'
ri  ri1  Rb1 / / ri1  150 / /178  81k 
ri1'  rbe1  (1   ) Re'1  178k 
Re'1  Re1 / / ri2  3.45k 
ri2  Rb21 / / Rb22 / /[rbe2  (1   ) Re' 2 ]  100 / /15 / /6.3  4.17 k 
26 26
rbe1  rbb  (1   )  300  51  2.48 K 
I EQ1 0.61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输出电阻 : 

输出电阻即为第三级的输出电阻

ro=ro3=Rc =3kΩ
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