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以弗所书带领分享汇总(2020 年收藏版)

分享人介绍:
Peter Yang 弟兄,1999 年信主,2017 开始在美国华信神学院网上修读神学,美国归正学
院的学生,目前在美国辛城华人教会聚会与服事。

☆ ☆ ☆ ☆ ☆ ☆ ☆ ☆ ☆ ☆ ☆ ☆ ☆ ☆ ☆
《以弗所书》第一章
 
1:1「常在基督耶稣里」,是「连结成一家人」的基础。「圣徒」定义:被神分别出来,单
单属神,与世上万民不同的地位与身份。当这独特的地位与身份落实在生活里,称之为
「成圣」。但地位/身份要落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段距离。举例,基督徒彼此称「亲爱的弟
兄姊妹」,是在身份与地位上。但教会生活中,若说闲话或彼此论断时,就不是那么亲那
么爱的弟兄姊妹。所以要常操练「在基督里」,「圣徒」的地位与身份才会逐渐落实,
「连结成一家人」也会落实。如何操练: 「耶稣会怎么做 WWJD」(行为),「耶稣会怎么想
WWJT」(思想),以及「耶稣会怎么感觉 WWJF」 (情感)。1:2「领受神的恩惠与平安」,
是「连结成一家人」的实际。神应许给每个基督徒在世时,就已经有数不尽的从神来的恩
惠(典)与平安,等着让我们体验。恩典与平安,成为不犯罪最有效的动力,比自我节制的
力量更有效。多数基督徒的印象:似乎只有在特殊情况,尤其是苦难或困难,才体会到神
的恩典与平安。但天天灵修,常反省己罪与基督十架救赎与赦罪之恩,就能常经历神赐的
恩典与平安。结果,人会变得较怜悯恩慈,遇到苦难时也会感觉较少的苦。如何操练在人
际关系上使用神赐的恩典与平安?藉着马太 18:23-35 和马太 7:12,说明一家人有恩惠与平
安的特征。2:3~14:父神主动预备赐福气。我们在基督里蒙父神拣选;在基督里蒙父神所
爱。目的是使父神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6 节)。基督使福气成全(就)。我们在基督里得蒙救
赎;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在基督里承受基业。目的是使父神的荣耀得着称赞(12 节)。圣灵
使福气成为实际。我们领受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圣灵成为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目的是使
父神的荣耀得着称赞(14 节)。• 福气的内容:父神赐福。属灵的福气从天上来。天上之福
与地上之福作比较。父神拣选。我们被拣选成为圣洁,是因为被爱,不是因为我们的好行
为。父神预定。我们被预定得儿子的名分。由于神的预定,更催促我们传福音,见证神的
赐福。父神礼物。既是礼物,就不是基于人的任何因素。父神赏给。神把恩典赏给我们。
这恩典是基督以及祂的宝血。父神使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父神使教会与受造万有,一
同在基督里合一。我们真领受父神所赐之福吗? 1:15-17 感恩与代求。常为信耶稣的信心与
爱心感恩,也常求神的帮助更多地认识祂,也就是真知道神的三件事。第一件事,真知道
神的呼召有何等的盼望。真知道神救恩的盼望:拣选预定、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吸引人
明白福音、使人信福音、救赎赦罪、赐圣灵保守信徒直到进入新天地。在苦难中仍有盼望
第二件事,真知道神的基业的荣耀有何等丰盛。真知道信徒是神的基业,而且是丰盛的荣
耀基业。以身为神儿女之身份为荣。越知道在基督里的身份何等尊贵荣耀,就越想活出基
督的荣耀。第三件事(1:19-21),真知道神的能力有何等浩大。神的能力使基督复活,也
超越一切权势与力量。真知道神的能力,就不怕灵界的黑暗权势,有能力不犯罪,在苦难
中坚信耶稣,甚至成为帮助人或福音的见证。• 结束:常为信心和爱心感谢神,常求神帮
助我们真知道(认识)祂。真知道神呼召我们去得的盼望是什么;真知道神在祂子民中的基
业的荣耀是何等丰盛;真知道神向我们这信祂的人所显出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以弗所书》第二章
 
2:1 节,死去:圣经原文说「你们在罪恶过犯中死了」。谁是「你们」? 这封信的读者,以弗
所教会,小亚细亚教会,以及 2:11 所有外邦人。迅速读到第三节「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
间」。保罗把自己和犹太人也加进去,「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罗马书 3:23 总
结出「世人都犯了罪」。世人都一样,死在罪中,没有盼望。一个人没有认识基督的时候
「死」在过犯罪恶中,对罪没有知觉,对神也没有知觉,没有盼望和拯救。但从属灵意义
上来讲,还有一种「死」,叫做「与基督同死」。这种死却是新生,老我死去,基督给的
新生命越来越健壮。2:2-3:罪之陷阱:这两节经文开始,都有一相同副词「那时」或「从
前」。基督徒和世人一样有属灵和道德的败坏,但这些败坏却证明上帝的恩典。当然,我
们不能故意犯罪好让恩典显多。但我们可以通过对罪的认识,我们更加的感恩上帝的拯救
更加恨恶罪。魔鬼的诡计就是让我们死在罪恶里面,以至于我们无法再服事上帝。罪的三
个陷阱:世界、肉体和魔鬼。世界环境「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当时的罗马社会
的淫乱与杀戮,今天婚外情、包二奶、未婚同居、同性恋与堕胎。世界会用各种谎言来欺
骗你,美之名「社会进步」。真正的进步记录在圣经里的永恒真理。肉体「放纵肉体的私
欲」。「肉体的私欲」即「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肉体是指外面的满足,心中
所喜好指里面的满足。当人堕落之后,是从里到外的败坏。不单是外面追求享受,甚至过
度的需要。我们的本性像猪一样,喜欢回到泥里滚的生活(彼后 2:22)。除非从里面本性上
改变,肉体死去,向着基督而活。魔鬼撒旦,在这里被称为「空中掌权者的首领」、「悖
逆之子」、「邪灵」。世界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就是演员,顺从肉体,演出各样的不义
(罗马书 1:29)。这舞台剧的导演是撒旦,只要你不在基督里,就归撒旦管,按照撒旦的剧
本演,结局就是灭亡。虽然撒旦如此强大,但只是纸老虎。因为基督的权柄远超过牠。基
督要给你新生命,不光是脱离罪恶过犯,而且要让你进入光明和永生。虽然你我不配,但
祂却给奇异恩典。2:4-7 靠神恩重生得救、与基督同复活。因着神的大爱与恩典,祂使人从
灵性死亡中活过来。这是与基督一同复活,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父神愿意作如此的拯救
其目的就是要彰显祂的恩典是多么丰盛,而且还要在世世代代中彰显祂的恩典。【祂 (基
督)与我们一联接,祂的生命就进到我们里头来,祂在我们里面作生命,这生命使我们对罪
有了敏感,这生命使我们对罪起了反抗,罪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辖制我们,也不能再随意摆
弄我们。从前以罪为喜乐、为满足的感觉不再有了,反过来罪却成了可憎和可厌的。这是
基督徒最基础的经历,从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他绝不会是一个基督徒...。2:8-9:解释
第 7 为什么神在基督里赐的恩典,能在我们的世世代代中显出丰盛。得救的恩典,以及得
救的信心,都不是出于我们人,而是神的礼物。因此第 9 节补充,得救不是出于任何行为,
免得有人自夸。有人以为信耶稣的信心来自人,拯救的恩典来自神,两者合作,完成救恩
这不是福音,而是祸音。这祸音可能导致人没有真认罪悔改、没有因信耶稣而重生得救。
也可能导致重生得救之后靠自己努力操练在基督里,却常常失败。 2:10 :解释 8-9 节,
得救完全是神恩,人无任何功劳,不能夸口。神拯救人有重要目的,就是使蒙恩得救的人
成为祂的杰作。神是最伟大的导演,我们都是祂的杰作。我们都可以成为最佳男女演员。
只要我们不要作导演。神的杰作是使我们追求属灵生命成长,对付罪性的老我,越来越让
新生命活出来。靠自己追求成长的特征,想作导演,是努力克制罪性老我,但是没用。唯
有继续靠神恩典,追求属灵生命成长,专心作演员。其特征不是克制,而是让圣灵与圣经
真理代替。即让圣灵充满,或靠着圣灵,(罗马书 8:12-14)自省认罪悔改,体会十字架之
恩;然后更愿被圣灵充满,让真道进入善性循环。2:11:外邦人的痛苦。犹太人的景况:
无知--不体会神心意;肉体--放纵肉体情欲;割礼--靠努力守律法;人本--视自己比人强。
2:12 :不认识主之可怜。与基督无关;非神的子民;在神的应许之外;在世上没有指望;
心中没有神。2:13 :基督代罪救赎人。十字架之意,基督胜过撒但;为人的罪受罚;释放
人脱离罪;满足神的心意。灵里合一:从个人与主合一开始,然后家人或亲人、教会小组或
同工、亲戚朋友同事。结论:1)在没有信主以前,我们是与神为敌的,我们陷在罪的捆绑中
而不自觉,我们面对将来神的审判,是毫无盼望的。2)但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为我
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不但为人的罪受罚,也因着祂胜过撒但的权势,而能释放人
脱离罪的捆绑,并且完全顺服并满足天父的心意,使我 们在祂里面,可以得到真的自
由。•2:14a 节:宣告基督就是我们的和平/和睦/平安。唯有「在基督里」,且是「常住在
基督里」,真正的和平/和睦/平安才开始。这宣告与 11-13 节有关,因人还没信耶稣之前,
与神隔断,也与人隔断,外邦人与以色列人也隔断。• 2:14b-15a 节:耶稣作的三件事,可
以成为我们的和平/和睦/平安。基督促使双方合而为一;拆毁隔离的墙(除掉双方的敌对);
废除律法上的众规条。举例,家人生活在一起,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习惯或准则,可
能引起矛盾,筑起高墙。但耶稣可解决这紧张关系。• 2:15b 节:耶稣解决人不和睦的目的。
祂把罪人重新再造成一个新人,就是前面 2:4-7 讲的重生,与神和好。人之间真正的和平/
和睦/平安才能开始。2:16-18 :基督是用十字架的方法,来使人与神、人与人有和平/和睦/
平安。我们原在神审判与永远刑罚下,但耶稣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完全承担。耶稣的死与复
活,使信祂的罪人有新生命,与神和好。所有信徒,外邦人与犹太人一同被创造成新团体
就是教会,都在一个圣灵里头,一起自由地来到神面前。神救恩浩大,大到人永远想不透
神的拯救完全凭祂主权,百分之百恩典,人没任何功劳(包括信心也是神给的)。但神同时
又命令人要信耶稣,也要传福音,显出神想拯救人的意愿。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虽然看
起来互相矛盾,唯有基督是我们的和平/和睦/平安。2:19-22:借着基督,外邦人成为神家里
的成员。保罗把「与以色列人和好,合成新子民」的 真理,应用在外邦人的新身份与地位
上。说明他们是神的新群体(也就是教会)的成员。

《以弗所书》第三章

3:1-6:保罗为了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的囚犯,因他传福音给外邦人。神赐恩给保罗,将传
福音的职分托付给他,并启示他福音的奥秘。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人知道,然而现在
藉圣灵启示给使徒和先知。这奥秘就是外邦人藉着信福音,在基督里同为后嗣,同为一体,
同蒙应许。

3:7–13:保罗自述作传福音的执事(仆人),是出于神的恩典。他视自己是最小的圣徒,但
神仍然赐恩,使用他传扬基督测不透的丰富,叫人明白神奥秘的救世计划。这奥秘历代以
来藏在神里面。这奥秘还包括,神要借着教会,使灵界所有天使和魔鬼知道神拯救人的各
样智慧。这些都是照着神在基督里所成就的永恒旨意。所有信徒也因信基督,而坦然无惧,
满有把握到神面前。因此,保罗鼓励读者不要因为他被囚而沮丧,反要觉得是他们的荣耀。

3:14-21:保罗为读者的祷告。这是保罗为当时读者的祷告。这祷告是基于 3:1-13 身为福


音的仆人、传扬基督奥秘,有感而发出的祷告。保罗求创造万物的天父上帝,使他们属灵
生命强壮起来,也就是在耶稣的爱里头扎根建基,能与其他基督徒一起明白耶稣的爱,且
被上帝的一切丰盛所充满,最后荣耀归给上帝。

3:1-6「基督耶稣被囚的」是信徒真自由与成熟的写照,即被神的心意约束。这与世界对
「自由」的定义完全相反,与灵命不成熟信徒的想法也不同。神赐保罗「恩典/惠的职分」,
在原文句法上,可以解读成强调「神赐保罗恩典」,或是强调「神赐保罗职分」。多数学
者认为强调「神赐保罗恩典/恩惠」这也与 2-7 节讲到神的恩典/恩惠符合。至于「职分」
的部分,8-12 节才会讲到。新译本的翻译,把这强调性翻出来。这「恩典」就是神在基督
里,使人享受祂那测不透的丰富。所以「那恩典的管家职分」,就是忠心管理和经营基督
丰富的人,使听福音而信的人蒙其恩惠,因而享受基督的恩典。
神所赐给保罗的恩典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 7-11 节所说的传福音的职分,托付给保罗。不
少信徒把从神那里接受的好处,看作是神赐的恩典,然而却把神所给的责任看作重担,能
逃避就尽量逃。虽然圣经说「传福音」是一种属灵恩赐(弗 4:11),但传福音本身就是神给
基督徒众多责任(或说命令)的一种,而且是天职(太 28:19-20)。此外,「关切你们的职
分」(和合本),说明这天职的特性是「关切人灵魂的心」。若是少了这特性,即使在传福
音,那只不过是工作,不是尽天职。「奥秘」这字出现在新约圣经中 28 次,多数在保罗书
信中。新约圣经讲到「奥秘」时,22 次都是与基督的国度或基督的福音有关。只有 6 次与
国度或福音无关,包括一次讲到教会与基督联合的关系(弗 5:31-32)、两次讲到末世教会
的景况(启 1:20)、两次讲到属灵恩赐(林前 13:2,14:2)、以及一次讲到末世敌基督与魔鬼
的事(帖后 2:7)。和合本中文新约圣经中出现 32 次,是因为有 4 次是翻译时加上去的(罗
16:26;弗 3:5-6)。保罗要当时读者明白「我在基督奥秘上的理解」。这里名词「理解」,
并非指普通知识或常识上的「理解」。因为其原意还有「聪明、敏锐、领悟力、洞察力」
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和合本与新译本译成「深知」,表达保罗的理解,已经不仅是头脑理
性上的知道,更是包括他整个人在生命与生活上对基督福音的认识。

保罗这样讲,并不是夸口,也不是骄傲。因为他所传的,是他所深知的真理,也希望读者
能像他一样深知基督。正如后来 4:11-25 保罗对读者的鼓励与期望。保罗既不夸耀也不隐
藏,只顾念神的荣耀,以及顾念他人属灵的需要。当一个信徒的灵性还幼稚的时候,常常
喜欢夸耀自己,等到他的灵性比较进步时,就会隐藏自己,但在隐藏自己的时候,往往仍
然搀杂看为自己的成份──为看自己更属灵而隐藏以致这种隐藏常变成一种「退缩」。但
当他的灵性更进深的时候,就会摆脱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而进到完全以神的荣耀为中心
的生活。使徒保罗在此所以要这样说自己深知基督的奥秘,正是为着福音的利益,和信徒
灵性利益的缘故。因为如果信徒对他是否深知基督的奥秘发生怀疑,则对他所传的「奥
秘」是否可靠也必发生怀疑。反之,如果信徒确信他深知神的「奥秘」,则对他所传的
「奥秘」,也必更易于接受而信服了。
至于新约完成之后,这些有与圣经同等权威的「使徒」与「先知」,随着他们相继离世,
教会时代直到主耶稣再来,不再有所谓「大写的」使徒与先知。倒是使徒性与先知性功能
的属灵恩赐,被赐与教会,用来建造信徒成长。拥有使徒性功能的属灵恩赐,像是宣教士。
拥有先知性功能的属灵恩赐,像是牧师、传道人、或作教导事奉的信徒。有这些恩赐的信
徒们,最好不要宣之为「使徒」与「先知」,也最好不要说他们领受启示。免得让人误以
为,他们与圣经是同等权威。
有些学者坚持,基督的福音过去是隐藏,是奥秘,所以不赞同「过去是启示不完全」的说
法 ;因此直到教会时代开始,神把这些奥秘解开。然而我们如果把「奥秘」理解成:外邦
人是可以与以色列民,成为新选民,一起被归入神的国。这之所以是奥秘,在基督带来福
音之前,这「外邦人」成为神国度一员的信息,是隐蔽不直接的。外邦人成为这新的身份,
其基础是「在基督耶稣里」;成为这新身份的途径是「借着福音」。这里的应许是指圣灵
(徒 15:8;加 3:14),也指因信福音所得的一切应许(例因信称义,罪得赦免,得永生等等)。
外邦人信徒和犹太人信徒,在这一切应许上,一起共同分享。「同蒙应许」,外邦人不再
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犹太人)同国,是神家里的人(2:19)。神与犹太人所立诸约中一
切应许,外邦人与犹太人都同样在应许中。
3:7–13 保罗能够作为传福音的仆人,完全是基于神恩典的性情;而这恩典的彰显完全是
基于神的作为。接着 8-13 节,保罗叙述神恩典是如何彰显在他身上。所以,第 7 节是小结
2-6 节,也首尾呼应第 2 节 「神赐恩给他」,同时为 8-12 节铺路。神的恩典与大能,
临到这位骄傲自义的法利赛人,使他的灵魂得救;并且任命他作使徒,领受启示,又使他
在福音事工各样挑战中刚强。

「把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族人」,分别说出神托付保罗两个不同任务行动和其对象:
前者任务行动是「传扬基督的丰富」,对象是「外族人」;后者任务行动是「显明神奥秘
的计划」,对象是「所有信徒」,这就是保罗作福音执事(仆人)的主要职责。但这职责和
他所蒙的恩是分不开的。而他对神恩典深切的认识,与他的谦卑直接有关。既然「被隐藏
之奥秘」是「从过去世代」以来被神隐藏,下一句自然是说被隐藏在「创造万有之神里
头」。按 1:3-14 保罗赞美神赐信徒之福来看,此处说明神在创造万有之前,就已经有这
拯救世人的计划或安排。下文 11 节「永世的计划」、或「永恒的旨意」也说明同样的概
念。

教会是神的宝贵器皿,不但地上的罪人须藉教会知道拯救之福音;天上的使者也须藉教会
明白神拯救罪人的百般智慧。教会既是神智慧的杰作,我们岂可忽略神对教会的心意,以
及教会存在的目的呢?「计划/目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而且按其时态,
神拯救罪人的计划或旨意,「已经成就」在主基督里。最后「借着在他里头的信」,其中
的「他」是指基督。当中的「信」,原文还有「信实」之意。虽然这词组「在他(主或基
督)里头的信」在本书其他地方出现过(1:13, 1:15, 1:19, 2:8,),而且都读信徒对基督的
信心。但这里第 12 节,最好理解成「借着在基督里头的信实」。换句话说,这词组不是
讲「借着我们对基督的信心」,而是讲「借着基督的信实」,也就是基督十字架救赎之保
证,决不食言。以至于我们不断地 拥有坦然无惧的心、以及来到神面前的门路。保罗曾说,
信徒受苦与得荣耀之间,彼此关系密切:「既然是儿女,就是后嗣;是神的后嗣,也和基
督一同作后嗣。我们既然和祂一同受苦,就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 8:17-18, 新译本; 又
参林后 4:17)。 以及祂的受苦引导人信从福音得救和得生命(林后 1:6, 4:12;)。再者,
他认为他的受苦能够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也就是补满基督身体(即教会)之苦难的不足。
因为他视基督教会的不合一,正是基督身体的苦难。为了促使外邦人信徒与犹太人信徒之
间的合一,消除彼此的误解,保罗愿意四处奔波,把外邦人教会的爱心捐款,送到耶路撒
冷犹太人教会(罗 15:26-27);也要证明自己仍然遵守犹太律法(徒 21 章)。即使他知道律
法主义的犹太人抵挡他(林后 10-13 章; 加 1-2 章),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徒 21-28
章)。因此,他受患难反能向外邦人传道而感到喜乐。他受患难反而带给外邦人属灵的益处
(提后 2:10)。所以,保罗希望读者当看他现今被囚是荣耀的,不是羞辱的。

3:14–21:开头「为这缘故」与 3:1 节的开头是相同的,多数中文圣经译本都翻译为「因


此」。在第 3 章开始,保罗原本述说完 2:11-22,准备要为读者祷告。但是他觉得有必须
岔开祷告的话,来提醒读者一些事。于是有了 3:2-13 的话,其中叙述自己作为福音的仆
人、传扬基督的奥秘与测不透的丰富, 完全是神的恩典;这恩典也能使他们藉信仰基督,
而坦然无惧、随时有把握地到神面前;期望他们也能够不因保罗被囚而沮丧,反觉得是荣
耀。「强壮起来(或译成刚强起来)」原文采取被动,说明神使之强壮。这是不定动词,带
出目的性的子句,因此它的意思是「为了要使……强壮起来」。这动词原文写作顺序,是
写在 16b 节句 首,强调「强壮」。中文直译把它摆稍后,为要读起来通顺。要被神强壮
起来的是「里面的人」。 保罗求神赐能力给读者,其中一目的是要使读者「里面的人被
强壮起来」。「你们里面的人」原文 没有「你们」,但「里面的人」之前有指定冠词,按
上下文的文理,当然是指读者。此外,由于之前提到神赐与能力,这里的「强壮起来」,
很可能与信徒里头的能力有关。这可能是和合本圣经把「里面的人」译成「心里(内心)的
力量」的原因。这里「基督内住」不是指刚信主时的事,而是指信徒属灵生命成长过程,
不断经历基督内住的实际。而这实际就是保罗祷告的内容,神要「借着祂的灵,用大能使
你们内在的人刚强起来」 (新译本)。经历圣灵的能力,与经历基督内住,两者可以说是同
一事(林前 15:45; 林后 3:17; 罗马 8:9-10)。两个分词分别是「扎根」与「建立」,都
采用被动语态,而且都是完成时态。这表示读者们(即 「你们」)被神「扎根」与「建立」,
而且是从以前一直到如今「被扎根建立」。这个过程时间表,应该是指读者从信耶稣开始,
「扎根建立」的行动或其影响直到如今。因此一些中文圣经译本在本句加上「既然」,是
合乎原文的意思。「在爱里」或「在爱中」在原文写作上,是放在 17b 节首位,表示强调
被扎根与被建立必须在爱里头。前面保罗提到外邦信徒与犹太人信徒彼此的隔绝打破,在
基督里合成一新的团体(2:13- 19, 3:6),因此隐含着彼此相爱的教导。虽然如此,我们不
好把本处的「爱」单单理解为信徒彼此之间的「爱」。这里的「爱」应该是以下文 18 节
「基督的爱」为基础。或许保罗心中认为,需要 「被扎根建立」的土壤是神的爱,藉基督
十字架彰显、和藉圣灵浇灌下来的爱(罗 5:5-8, 8:35-39; 弗 2:4, 5:2, 5:25)。
基督徒能够经历/认识/领悟有关神(或属灵)的事,肯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其他基督徒
一起经历/认识/领悟。纵观 2000 年来教会历史,那些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教会或基督徒团
体,包括拒绝接受古圣先贤留下属灵或神学遗产的基督徒团体,产生异端的机会,比其他
教会高出许多。这种现象也发生在近代华人的教会历史。我们必须有人头脑知识以外的条
件来明白祂的爱。这条件就是上文所说的,要先有基督住在我们心里,爱心有了根基,然
后才能与众圣徒一同明白这爱的长阔高深。所以本节中的「并知道……」是含有从众圣徒
的各方面经历中,从不断的寻求与体验中,「知道」这爱是怎样的伟大,是怎样过于人所
能测度的意思。「在教会里头且在耶稣基督里头」原文写作顺序是在「荣耀归给祂」之后,
但意思是倒过来。神在教会里头的荣耀,与在基督里的荣耀,彼此分不开;因为信徒能荣
耀神之因在于在基督里。教会里头应该常常有荣耀神或荣耀基督的事;或是教会应该是由
一群在生活中常荣耀神的人组成的。因此这真理提醒我们应是怎样的人,或是提醒教会应
有怎样的目标。

《以弗所书》第四章
主题:在基督里合一与成长。

1-6 节:既然外邦信徒藉信福音,在基督里与犹太人信徒同为神的后嗣、同为基督的身体
(教会),因此在教会生活上应努力保持属灵的合一。合一之基础在于一个身体、一位圣灵 、
一个盼望、一主、一信、一洗,信奉同一位超越万有且统管万有的神。7-10 节:但是、教
会的「合一」是在多样性的属灵恩赐以及不同信徒成长过程中,持守 「合一」。而耶稣基
督按祂所量的,赐给信徒不同恩赐。祂降卑为人、且死在十架上、复活升天、得胜又得荣
耀,而且充满万有。11-16 节也就是这位基督赐予传讲真道有关的四种恩赐,是为了使教会
成长,达到所有信 徒对基督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以至于信徒不再受世俗和异教的影响
而是以爱心待人 有真理与真诚。在各方面向着元首基督长进,每位信徒靠着祂,互相配合
彼此连结,各 自发挥功用,使教会在爱中成长建立。4:17-19 节:不再按着旧人像外邦人
一样生活。作者劝勉读者不应再像以前一样生活,呼应 4:1 行是为人应与蒙的恩相称。以
前行事为人是像外邦人存存虚妄的心而活。这导致刚硬之 心、故意不认识神,因而与神赐
的生命隔绝。因此无可避免地、放纵私欲、贪婪地行种种不合神心意的事。4:20-24 节:按
着新人像基督一样生活。然而作者提醒读者已经经历基督的救恩,应该不再一样。如果真
信从了耶稣,又在祂的真理中受教导,肯定会脱去过去顺着私欲走向败坏的旧人,转而心
灵常被更新,按新人生活。这新人是照神的形像、在公义和圣洁中被造成的。4:25-32 节,
除掉谎言,与邻舍说真话。迫不得以生气,必须不犯罪、不持久、不给魔鬼留地步。从前
偷窃的,不再偷窃,却要作工,亲手作正当的事,把所得的分给有缺乏的。坏话不出口,
却要说造就人、使人得益处的好话。不让圣灵忧伤,因为受其印记,等候得赎。除掉一切
言语和情绪暴力,却要友爱温柔,彼此饶恕,就像神的饶恕。
***(下面的解释按上面加以解释,如果只读上面也可以,下面比较详细)
四 1-6 节,教会合一是当务之急。作者劝勉读者生活需与所蒙的恩相称,随即呼吁持守圣
灵所赐的合一,以及说明合一的基础。外邦人与犹太人合为教会,信徒彼此合一是非常重
要。保罗在上文 3:14-21 为读者祷告,其实也是邀请读者与他一同祷告,求父神使他们属
灵生命强壮起来;在爱里扎根建基,与其他信徒一起明白耶稣的爱,且被神的丰盛充满,
使神得荣耀。既然如此祈愿,因此读者有与这祷告内容相关的责任。所以保罗劝他们要行
事为人与蒙救恩的身份相称。本节保罗的劝导,是整个 4-6 章劝导的主题句(除了 4:21-25
书信末的祝福)。所有基督徒应该如何生活的内容,都说明「配得上蒙召」。
保持合一的途径、方法、或环境,是「和平的联结(络)」。而「和平」或「和睦」肯定来
自「用爱心宽容彼此」。因此,这里 2-3 节说到的两个行动「宽容...」以及「竭力...」,
两者关系密切。而且它们都需要前面所说的三种美德,「谦虚」、「温柔」和「忍耐」。
因此,努力去维护保持教会合一的信徒,肯定需要这三种美德以及两个行动。注意,这两
个行动中也各自用到另外两种美德 「爱心」与「和平/睦」,所以共有五种美德。此外,
把 3:14-21 放在这里一起读,教会的合一只在信耶稣而且愿意追求成长的人当中发生。所
以「合一」不可能在信徒与非信徒当中发生;也不可能在一群不成长的信徒当中发生。4:4
~6 节,讲到两个「一」,即两个信仰告白,「一身体」和「一灵」。身体」是呼应前面
2:15-16 外邦人与犹太人藉十字架归为一体,以及 3:6 一同成为神的百姓。由于之前保罗强
调外邦与犹太信徒合成基督的教会,所以这里把「一身体」摆在第一位。从属灵意义上而
言,神在世上设立的教会,只有一个教会。「一灵」虽然没有指定冠词,但由上下文可知
是指「一位圣灵」。这也是呼应前面 1:13-14 信福音的人都受圣灵为印记成为神的产业;
以及 2:18, 22 外邦与犹太信徒都在同一位圣灵里进到神面前,一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
居住的所在。因此,教会(基督的身体),是信徒在同一位 圣灵里所组成建造的。保罗提
「一个身体」和「一位圣灵」,都是根据前面书信 1-3 章所强调的,所以很自然先写在这
七个信仰告白的最开始。此外,他把这两项摆最前面,也是因为跟着第 3 节「竭力去保持
圣灵的合一」。「一洗礼」并非指一种信徒受洗的仪式或方式,例如点水礼或浸水礼。这
里讲的「一洗礼」是 指洗礼的属灵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归入一个基督的身体(教会)
里头。如果暂时跳开以弗所书的思路,洗礼的属灵意义还有「象征信徒的旧生命与基督同
死,象征新生命与基督同复活」(罗 6:3-12)。既然信徒藉洗礼象征与基督联合,那么信徒
组成的身体(教会),当然是要联合在一起,当然要保持合一。只有连接词把「万有之父」 、
「超越万有」、「遍及万有」、以及 「在万有之中」连接起来。这里描述神的属性:创造
万有、统管万有、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一切存在之因等。保罗用简单的词
组,描述如此伟大的神,广泛地触及所有受造物的每一层面,包括存在的意义和过程。基
督徒的合一里头,包含各式各样的角色,与各种不同成长的过程。而这些不同角色与成长
过程,是藉者领受不同属灵恩赐,以及藉者如何彼此搭配不同属灵恩赐,所表达出来。虽
然是新的话题,但仍然没跳出他要强调信徒持守合一的重要性。 4:9 节有两个疑问代名词
「什么」以及「难道不」,是分别问读者「什么意思?」以及「难道不是...意思?」。保罗
不是真的要读者提供答案,而是用这两个修辞式问句,说明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而且还为
世人赎罪而死。「地的更低处」,有学者认为是指在五旬节,基督藉圣灵降临到信徒身上
(徒 1-2 章),但这说法与新约预言基督第二次再来不吻合。4:10 节「那位下降的...就是那上
升超过诸天的」,说明基督死后复活又升天,得胜又得荣耀。其实诗篇 68 篇讲耶和华战
胜敌人,拯救百姓,得一切荣耀。这与基督的「下降...上升」,是相同的类比。教会是基
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1:23)。因此,建立基督的身体,与充满万有,密
切有关。换句话说,基督赐下属灵恩赐之目的,就是「借着信徒使用不同恩赐过教会合一
的生活,使基督的丰盛充满每位信徒」。
11~12 节:信徒从神领受的恩赐,可以看成是从神领受职分的根据。不管是四种或五种,
以各别信徒而言,得某种职分是根据所领受的恩赐;但以教会来说,神把不同职分,当作
恩赐赐给教会,使教会得以建立和成长(陈终道)。以弗所书所提的这些恩赐/职分,都与神
启示的真道有关。我们可以给一专有名词,谓之「上帝话语事工/职事之恩赐」,或简称
「话语职事之恩赐」。可见教会的建立和成长,与圣道紧密不可分。牧长忠实准确传讲圣
经,信徒自己常常读圣经,这教会才会成长。18-19 节是给非基督徒看的吗?这两节经文似
乎离我们这些所谓的基督徒「好人」很远。但在神的绝对公义的真光照耀下,每个信主前
或信主后的「好人」,在神眼里都是把自己交给「淫荡」的人。基督徒只有通过学习和遵
行圣经真理,加上圣灵的光照,才会越来越认识神的圣洁公义,因而越来越认识自己里头
的罪恶与败坏,以至于常常有对付罪性老我、认罪悔改的行动。在这同时,基督徒也会越
来越认识神赦罪的恩典怜悯,因而越来越渴望认识神,以至于更多的属灵操练。参约
8:31-32; 约壹 1:6-10, 3:9-1 的讯息,或是当成追求比别人「高大尚」的座右铭。这个所谓的
「好人」或「高大尚」,在神眼里仍然是「贪行种种污秽之事」。参约 3:3-8; 弗 2:1-5; 约
壹 5:10-12。至于信主后一直没有显著的不再一样,只能求神怜悯,求圣灵工作。 20~24:
这里的「学习」不单指知识上的吸收与应用,更是指相信接受基督本人以及祂的话和统治
权。简单地说,「学习基督」是指信耶稣因而经历耶稣,具有委身、也有生命的改变,而
且这改变是来自基督的塑造,也来自使徒们从基督那里领受之教导的影响 (参下文 21 节),
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赎,借着人的相信接受,也就是 20 节过去时态动词「学基督」所表
达的,已经成就了。如罗 6:6; 林后 5:17; 加 2:20;5:24 所说的,信徒的「旧人/肉体/老
我」都已经与基督同钉死了。然而,按信徒的经历来说,并未在极短时间内摆脱各种旧生
命中的败坏性情,如同上文 17, 19 节「不要再像」与「却不是这样」所暗示的。因此,保
罗带着命令的口吻,勉励读者要尽上「脱去」的责任,操练与过去「旧人」了断。这样、
才符合在「已经脱去」的状态中。今日教会在实践这一节「要真实」的劝勉,仍然有很多
成长空间。因为信徒与信徒之间,不完全都以真理与诚实彼此相待。最常看见的是信徒来
到教会里头,会特意包装自己,或是带着面具。虽然不是刻意撒什么谎,但总不想让人看
到自己真实的一面。有太多的原因,使我们不自觉地这样作。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想受到伤
害,或是面子问题。不管是撒谎、带面具、爱面子、或伤害人,我们都需要向神认罪悔改
也要彼此认罪、彼此饶恕。31 节有六个罪恶清单。有学者认为这六个是渐进加强其严重性,
第一到第三是情绪或感受方面的罪,第四与第五是言语方面的罪(呼应 4:29),第六个是心
态方面的罪。以下是 这六个罪恶清单的细节:
「苦毒」原意有「憎恨、怨怼、怨恨、苛刻、硬心」之意,也有「恨」的心态。
「暴怒」原意有「愤怒、憎恶、恼恨、恼怒、怨恨」之意。
「尖叫」原意有「哀嚎、喊叫、嚷闹、喧嚷、争吵、吵闹、咆哮、叱骂」之意,也有
「带失控的怒气喊叫」之意。
「生气」原意有「忿怒、暴戾、怒气、审判、刑罚、恼恨」之意,也有「敌视」的心
态。
「诽谤」原意有「中伤」之意。这表示带着刻意贬低、侮辱、嘲笑所出的恶言,或是
搬弄是非的言语,耶稣说这样败坏的言语,是出自败坏的心(太 15:18-19)。
「邪恶」原意有「恶毒、邪念、卑劣」的意思。这是形容不好的心态。可能第六个是
总括前面的清单,因为一切恶情恶言,都来自恶心(黎惠康; 此解经书认为这清单共五项)。

《以弗所书》第五章
主题:神对婚姻的设计 / 如何妻顺夫爱

5:1-7:讲新人的生活 是凭爱心效法神,并提醒读者以前旧生命的淫乱,污秽和贪心,都与
神的国无份。作者劝勉读者,不要被世俗虚浮欺哄,也不与之同伙。5:8-17:新人从前是黑
暗的,如今是光明的,所以要像智慧人。读者如今在主里是光明的,应有光明的果子,如
良善、公义、诚实/真理。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此外,不要与人同行黑 暗之事,倒
要揭发。光能揭发显出所有黑暗,所以应该醒过来,让基督光照。要谨慎检查自己,行事
为人要像智慧人,不要像愚昧人。要常把握时机自省,不要做愚昧人,而是明白主旨意 。
5:18-21:新人的个人生活---要被圣灵充满:不要醉酒,而是要常被圣灵充满。要用说与唱的
方式赞美主,常奉主名凡事感谢父神,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5:22-27:新人的家庭生
活---夫妻关系(一) :妻子要顺服丈夫,如同教会顺服主;丈夫要爱妻子,如同主爱教会、
为教会舍己、用水与道洁净教会。5:28-33:新人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二):本段继续勉励,
丈夫应要如何爱妻子。丈夫要爱妻子,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总是保养顾惜,如同基督对
教会一样。夫妻合成一体的关系,如同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作者重述与总结,丈夫要爱妻
子如同爱自己,妻子也应当敬重丈夫。
***(下面的解释按上面加以解释,如果只读上面也可以,下面比较详细)
1–7 节:唯一的命令动词不是「效法」(几乎所有中文圣经的翻译),而是「成为」。这动词
原文是现在时态、被动形式、命令语气,但是作主动形式的意义。因此,这「成为」有
「常常或继续不断地成为神的效法者」的意思。经文命令读者(或所有信徒)「效法神」,
是一生常常要做的属灵操练。说明读者要常常执行「成为神的效法者」之命令的理由:就
是读者的身份「蒙爱的儿女」。读者(或所有信徒)蒙神所爱,与 4:32 节神的饶恕联系起来。
「神的怜悯与饶恕」,是保罗劝勉的基础。此外,「蒙神所爱之儿女」的身份,也呼应
4:24「照神的形像造的」新生命。只有那些拥有神赐新生命的人,才能够效法祂(参彼后
1:4; 约 5:12; )因此,神期望我们效法基督的爱,「在爱里(凭爱心)行事为人」:也要效法基
督的舍己,「将自己身体献上,作为神所喜悦的活祭」(罗 12:1)。在爱里行事为人的原则,
就是为人舍己,作讨神喜悦的事(约 13:14-15; 约一 3:16)。人类的天性不只倾向去作得罪神
的事,也喜欢谈论。现代的术语,叫作聊八卦。由此可见,神期望 基督徒里头的生命,能
反映这种对罪的高敏感度。不只不去作,也不谈论任何与罪相关之事,免得制造机会来引
诱或试探我们去犯罪,也可能使我们忽略真理。神不希望我们像以前还没信主时一样,在
言语上得罪祂也得罪人。神却希望我们要常常说感谢的话。这感谢的话除了对神的感谢,
也有对人的感谢。操练随时感谢神,不管顺境或逆境,是讨神喜悦的。这也可以对别人起
正面的属灵影响力。针对基督徒所发出的警告,并不是对基督徒叙述非基督徒的结局,虽
然非基督徒的结局,完全是这里所描述的。这警告是提醒基督徒不应该回到从前旧生命的
方式生活,虽然旧生命以及世界的试探仍然存在而且强大;同时也提醒基督徒常常省查自
己的行事为人,证明自己是得救的。「这些事」与「那些背逆不顺服的儿女」,就是指上
文 5:3-4 的言行,以及指 5:5 有那些言行的人。如果从本书第三与第四章一起看,「背逆
不顺服的儿女」就是指教外人和其言行,也可能指仍然照旧生命而活的教会内的人。动词
「临到或来到」,原文是现在时态,表示神对罪的震(忿)怒,一直在那些人身上,没有中
断过。约 3:36「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和合
本) ,也是表达类似的概念。这所,此处保罗的警告,与 5:5 彼此呼应。命令语气的动词是
「成为」,而形式词作为名词的「伙伴」,原意有「分享者,共享者」。这里与动词合在
一起的意思是,不参与「他们」的任何不合神心意的言行。「他们」是指「背逆不顺服的
儿女」,也是 5:3-5 所描述的。本节最好不要理解成「不来往」如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所
翻译的「不要跟这些人来往」。虽然林前 6:9-12 提到,不与犯罪且不悔改的人来往,不过
那里是保罗针对犯罪不悔改的基督徒,为了执行教会的纪律与惩戒,要求哥林多教会的弟
兄姐妹不要与此人来往。后来,林后 2:1-8 记载,保罗知道哥林多教会的确给予教会惩戒,
但是又过头了,保罗劝他们要饶恕这位基督徒,重新接纳。8–14 节:「从前」对比「现在」,
「黑暗」对比「光明」作者提醒读者从前与现在的对比,再次说明信徒的生命与生活,信
主前后有决定性的转变。这也是新约圣经不断强调的 (罗 11:30; 加 1:23; 腓 3:7; 彼前
2:10))。基于这种转变,保罗提醒读者,既然是光明的身份,那就应该像光明的儿女行事为
人。「在主里」,说明读者(信徒)是借着信仰耶稣基督而有的新身份或生命。此外,这身
份或生命的转变,不是出于人自己的转变,也不是出于环境的转变,而是发生在耶稣基督
里,也就是说与基督联合起来,从祂那里来的新身份或生命。而耶稣本身是世上唯一的真
光(约 1:4, 9, ) ,在祂里头肯定也是光明,跟从祂的不在黑暗里,必得着生命的光 (约
8:12)。旧约也用「光明」来代表从神来的救恩或生命(诗 27:1; 赛 9:2, 10:17,42:6-16)。「良
善」还有「正直、慷慨、宽容」,以及一切道德上的善的意思,所以包含了物质上和道德
上的品德。「公义」还有「没有不合理、正直公平、无可指摘」等意思,也包括「合乎真
理」(下一个品德),这些特性可以是向人或向神。本节与罗马书 12:1-2 类似:「...要把身体
献上,作圣洁而蒙神悦纳的活祭; 这是你们理所当然的事奉。不要模仿这个世代,倒要借
着心意的更新而改变过来,使你们可以察验出甚么是神的旨意,就是察验出甚么是美好的
祂悦纳的和完全的事。」(新译本)。光明儿女行事为人的原则,就如此简单: 一切言行都在
分辨是否为主耶稣所喜悦或认可之下。主耶稣既然是世界的真光,也是光明的源头。只要
是「光」认可的,肯定是光明的言行。主喜悦的就是主的旨意,主不喜悦的就不是主的旨
意;察验主的喜悦,就是寻求并且明白主的旨意。按祂的旨意而生活,顺从胜于献祭(撒上
15:22)。这种顺服的生命,肯定有果实为证。反过来说,一直没有果实的生活,也说明其
身份不是光明的儿女。在极度看重面子的文化之下,华人教会面对罪恶,习于责备人而不
是用自身品格揭露事。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要除掉罪人,却不是除掉罪恶。但主耶稣基
督降世,是要除掉罪恶,不是除掉罪人。我们真需要认罪悔改!要谨记,主耶稣或使徒保罗
所责备的犹太人 宗教领袖,是自以为义与假冒为善;因为他们只有用嘴巴责备人(还构不
上这里的「揭露事」),却暗地里作主不喜悦的事(太 23 章; 罗 2:1-2, 17-24)。【但这并不
是说,基督徒行事光明,就必然会受人欢迎;反之,倒可能受人憎恶。圣经论及主耶稣是
世上的光时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
是在此」(约 3:19),主耶稣论及信徒就是世上的光时,也是接连在劝勉信徒不要怕为义受
逼迫之后(参太 5:11-12);可见信徒切勿以为为主发光就会受欢迎,反要准备吃苦和牺牲。其
实按发光的意义来说,就已经含有需要牺牲的意思在内;因为发光是要「燃烧」的,这「燃
烧」的属灵意义就是「牺牲」和「舍己」。18 一 21 节:由于「在酒里头有放荡」,与
「在圣灵里头」是彼此平行对比;因此被酒控制(指被酒精弄醉),与 被圣灵控制(指被充满),
成为强烈对比。所以经文强调「被圣灵充满」,其实是指信徒要在生活各方面,降服在圣
灵之下,让圣灵管理。「受圣灵的洗」与「被圣灵充满」是两个不同的事,但对基督徒而
言,两者不可缺一。「被圣灵充满」是指受过圣灵洗礼的人,一生必须要常常追求的事。
换言之,常常追求「被圣灵充满」,就是常常降服圣灵的教导,顺服圣灵的感动而行。既
然「常被圣灵充满」是给信徒的命令,那表示不是每一个信徒都如此行。我们最好也把唱
诗歌,视为群体的敬拜。此外,经文强调诗歌有教导真理的功能,因此选用诗歌,也应该
以赞美神属性为主,其次才以人对神的感受为辅。以赞美神的属性为中心的诗歌,通常以
「祢」作开头较多。老的传统诗歌,大多数属于这类。然而,以人对神的感受为中心的诗
歌,通常描述人需要神作什么、得到神什么帮助,或描述人对神在情感上的表达,常以
「我」作开头。近代创作诗歌,多数属于这类。教会崇拜诗歌,最好多唱第一种诗歌,第
二种顶多唱一首就够了。原因是属于人对神的感受为主的诗歌,神学上常有偏差,唱多了
就被洗脑,以为神就是这诗歌所描述的,但不是圣经所说的。感谢神这 20-30 年来,描述
神属性为主的现代诗歌, 增加了不少。成为难解 经文之一。原因没有别的,就是神学院
与教会要开始面对女权运动以及女权主义思想的挑战。因此神学院的学术界,在不到一世
纪的时间内,突然产生大量的著作,远超过之前 1000 年以来,有关此方面的著作的总合。
这些著作不外就是,「妻子顺服丈夫」是在「彼此顺服」的条件之下,不然就是持与上述
相反的立场,再不就是想综合两个立场。由于此处「彼此」与「顺服」一起使用,这「彼
此」就不能看成绝对的对等或对称式的「互相或彼此」,而是在「顺服」的语意之下,属
于非对称的「互相或彼此」。因此、这里的「彼此顺服」,是指一般性的属灵原则:「在
神所创造之教会生活的次序中,愿意服从对方从神领受之权柄」。换句话说,经文是勉励
每位信徒要学习,向有某种权柄的对方、或向有某种的次序,学习「顺服」的属灵功课或
操练。

《以弗所书》第六章
主题:合神心意的亲子关系与职场关系
 
6:1-9:新人的家庭生活---亲子关系与主仆关系:
儿女要在主里听从、孝敬父母,父亲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
仆人要敬畏、诚实地听从主人,像是听从基督。主人不要威吓仆人,要知道同有一位不偏
待人的主在天上。本段与歌罗西书 3:20-4:1 类似。
 
6:10-20 属灵战争的生活:
勉励教会倚赖主的能力做刚强的人,要穿戴神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因为信徒
是与魔鬼争战。把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把福音当鞋穿在脚上,拿
信心当藤牌抵挡恶者的火箭,戴上救恩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话,靠着圣灵随时
祷告。提醒教会也为保罗代求。
 
6:21-24 书信结语:
述说个人计划,举荐送信人推基古,把保罗的状况,告诉教会。最后的祝福,愿平安、仁
爱、信心由天父和主耶稣基督,归给众信徒。
 
**(下面的解释按上面加以解释,如果只读上面也可以,下面比较详细)
 
6:1–9:以「儿女」作开头,而且加上定冠词,说明这是单单向教会中作儿女的弟兄或姐妹
们直接呼吁的语意。意思是接下来 6:1-3 的内容,是儿女要注意与学习,与父母表现无关,
也不能成为条件。换句话说,神给儿女的命令,作儿女的要向主遵守。神针对每个角色发
出命令。每个角色只需要注意神给那角色的命令,与其他角色的命令毫无关系。命令彼此
之间,不能成为彼此的条件。应视为修饰命令动词「听从」,不是修饰「父母」;因此「听
从」的基础是在于「在基督里」,也就是说作为基督徒的身份应该作的事。这也呼应
5:21「敬畏基督的心」。如果视为修饰「父母」,就变成「只听从有基督徒身份的父母」。
但这样的意义,与整段经文不一致。因此,「听从你父母」本来就是人的本份。形容词
「正确的」,原意还有「正当的、公义的、正确的、合理的」的意思,通常指因公义或法
律的要求,而必须要做的事。多数中文圣经翻译为「理所当然的」。「听从父母是理所当
然的」,说明不单是当时希腊-罗马法律与社会的准则,更是神给十诫之诫命的要求;(下
文 6:2-3 引自十诫)。命令语气动词「孝敬」,原意有「尊敬、敬重」的意思。「孝敬父
母」在旧约里,还用「敬畏父母」来表达(中文圣经译为「孝敬」),而且其下文多次出现
「敬畏神」(利 19:3, 14, 34)。从旧约十诫以及摩西律法来看,神要求人与神之间首要关
系是「敬畏/尊敬神」,其次人与人之间首要的关系是「敬畏/尊敬父母」。即神给人众多
带着应许的诫命,都从此条诫命衍生出来;或是指「第一条」,即神给人十诫以及其他各
种诫命,此条诫命是第一条带着应许的诫命。有人「长寿」如果看成属灵的意思,就是指
将来末世审判之时神给的奖赏,或是指属灵的平安。但这看法,必须也要把 6:3a 的「得
福」或「事事亨通」看成属灵的意思,也要把「在地上」看成属灵的意思,或是将来的新
天新地。这反而需要更多的解释,来说明为什么整段 5:22-6:9 基督 徒家庭生活的劝勉,
只有这里是灵意的意思。命令,完全推翻当时「父亲有权要求儿女绝对顺服,以及对儿女
的生杀大权」的一般社会文化的作法。说明保罗在本段的劝勉,不是借用当时的社会规范,
而是来自神的启示,是基督徒新生命与新生活的规范。动词「激怒」采现在时态,意思有
习惯性、或不断地激怒的意思。因此这禁令,是要求所有作父亲的基督徒,要从「任意待
儿女、常激怒儿女」的习惯中停止。这也间接说明当时的文化,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
「不要惹自己儿女生气/发怒」,呼应上文 4:31-32 对基督徒新生命的劝勉: 「除掉苛刻、
恼怒、暴戾、嚷闹、毁谤,恶毒;反而要互相友爱温柔,彼此饶恕」。说明作父亲的责任,
也包含作母亲的责任,要对儿女在身体上喂养与照顾,以及灵性与品格上培育。这些责任
都与「激怒儿女」成对比。换句话说,父母若没有操练「借着主的教导和劝戒养育儿女」,
很容易造成「激怒儿女」的情况。接下来"奴仆"说明这是单单向教会中作奴仆的弟兄或
姊妹们,发出直接的呼吁,呼吁所有基督徒奴仆们要遵行这里的命令,与其他的命令,尤
其给作主人的命令无关。命令动词「听从」。连接词「如同」,加上间接受格「基督」。
这里是勉励作奴仆对主人「敬畏」、「战兢」、与「真诚」之心态或动机,应该是来自对
基督如此的心态或动机。这样、真正的「听从」才可能发生。以这样的心态或动机来好好
地服事主人,不是怕被处罚、怕丢脸、怕丢工作,而是单单对基督敬畏、战兢、与真诚。
而如此心态或动机的「听从」,在下文 6:6-8「服事肉身的主人=服事主基督」,继续更进
一步说明。这样做的结果,就不是普通的仆人,而是基督的仆人了。普通的仆人只作「表
面工夫」的事,讨主人喜悦。当主人不在场,或主人不会知情的情况下,连「表面工夫」
也不做了。基督徒在职场上、或教会事工上、或家里的事情上,表面上虽是「服事人」,
实际上每件事都是「服事主」。若有「服事人如同服事主」以及「甘心乐意」的心态,
「服事人」的事也变成「服事主」的事了。不然,我们很容易用不同标准和不同认真程度
来作事,而且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得罪神。例如去上班或上学准时,教会聚会却习惯
性迟到。又例、上班或上学听从老板或老师吩咐,教会服事却我行我素。保罗当时的希腊-
罗马社会,主人对奴隶有绝对的权力,要求作各种事情;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主人可以把
奴隶转卖或处死。当时的主人,通常用物质奖赏或体罚来控制奴隶。但大多时候,奖赏只
是空谈,从没兑现。所以,当时奴隶对主人的服事,都有一个相同的动机,那就是尽力在
主人眼前讨好他,免得没好日子过。然而,保罗的教导,对当时的社会而言,是非常令人
惊讶;对当时身为奴隶的读者,读到保罗的劝勉,心中的冲击肯定非常大。此外,「一样
的」可能还指主人对奴仆有同理心,了解奴仆的想法与感受。要如何「做」「一样的」
「美善的事」,就是「弃绝威吓」。
 
6:10—17:「在主里」与「靠着祂力量的权能」,两个词组都用同一个介系词「在...里头、
借着、靠着、倚赖 着」。几乎所有英文圣经把两个词组,翻译为「在主里以及在祂力量的
权能里」。而少数中文圣经,翻译为「靠着主的大能大力」(新译本; 新汉语译本)、「靠
着主,倚赖祂的能力」(和合本; 和合本修订版 2010)。「在主里」的翻译应该要保留,比
较合乎整本新约一直强调「在基督里头」的观念。「在... 里头」说明完全地让主来使人
刚强,「靠着」说明人有支取主的能力使自己刚强的部分责任。「能够抵挡」或是「能够
站稳」在什么对象之前?就是魔鬼和牠的诡计。神不要基督徒与魔鬼和牠的诡计辩论或周旋,
神只要基督徒意识到魔鬼的诡计,并且「站稳/抵挡」就够了。「魔鬼的诡计」就是牠在基
督徒的「旧人」有立足点,以及似是而非、极具吸引力的世界,基督徒只有不断地灵修(祷
告与读经),圣经一遍又一遍地用祷告的心读过,才能分辨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歪理。如此,
才可能在魔鬼和牠的诡计面前「站稳/抵挡」。这场「站稳或抵挡魔鬼和牠的诡计」的战争,
不是物质世界用肉眼看得到的战争 (即所谓的人与人的战争);而是灵界的战争(即非物质的
属灵战争)。很不幸的,很多基督徒都在打人与人的战争,尤其是基督徒与基督徒打仗,搞
不清楚真正的敌人是谁,真正的战场在哪?!当基督徒彼此之间想法不同时,只要是用罪
性与老我来面对时,就中了魔鬼的诡计,把对付自己罪性老我的战场,转移到教会里头来;
把敌人魔鬼或邪灵当朋友,把朋友基督徒当敌人。通常打错战争和打错敌人的特征,就是
发脾气和大声讲话。他们以为脾气大声音大,就是真理就是得胜。神已经附予我们祂的军
装,在基督徒生命的本质里头。然而,这不是说基督徒不需要作什么。基督徒仍然需要让
这些军装的功能显明出来。「腰带」是为束紧衣裳,以免行动不方便。基督徒的行事为人
要受真理的约束,才能在属灵争战中站稳。此外,「束腰」使人集中全身的力量。因此,
按神的话和神的法则行事为人,能叫基督徒全人刚强起来。「神以公义为铠甲」。动分词
「穿上」,与 4:24「穿上新人」是同动词。「穿上公义的护胸甲」也与 4:24 平行,即
「穿上公义的护胸甲」,是指「穿上神的公义与救恩」,活出与救恩相称的新生活,效法
神的真理、仁义和圣洁(4:24, 5:1)。此外,这里的「公义的护胸甲」,是叫我们的良心受
保护,为抵挡撒但的控告。「要站稳」,作为其行动的手段或方式之一。原文没有「鞋
子」,是取自「穿在脚上」之动作的意义。「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是取自赛
52:7 以及其上下文的描述「传平安福音的脚踪佳美」。信徒对主基督和福音的信心,是用
来抵挡魔鬼的种种攻击。这些攻击包括除了撒但的控告和恐吓之外,一切的讥笑、批评、
论断、引诱、欺骗、迷惑、骄傲、嫉妒等,以及一切叫人疑惑、灰心、沮丧、不信等等,
都是仇敌魔鬼来的「火箭」。「头盔」是保护头部的军装,而头部是人的思想所在。以神
的救恩为我们思想的保护,可抵挡仇敌魔鬼的威吓。信徒要常思想耶稣基督的福音,常提
醒自己已经领受神的救恩,知道自己有主的生命,而且是属主的人。帖前 5:8 也提到「头
盔」,却是讲「把救恩的盼望,当头盔戴上」。因此有学者根据古代罗马士兵头盔也有些
装饰用来夸胜,以及根据帖前 5:8 的用法,解释此处「头盔」除了保护不受魔鬼攻击,也
夸耀神的得胜。信徒必须先熟读圣经,圣灵才使我们随时「想起」圣经的话(约 14:26),
然后祂在我们内心工作、引 导、和运用。常常看到有信徒聚会完后,把圣经遗留在教堂里
头。这一留就留上几周或几个月,真不知这属灵战争怎么打?
 
6:18—24: 「祷告」,其内容或手段就是 6:18a 节上半的「每个祷告和祈求」。这里名词
「祈求」 原意还有「请求、恳求、祈祷」的意思,圣经里头大多是用来指「向神的恳求」。
用「每个祷告和祈求」来向神祷告,把前面的「穿戴属灵军装」连接起来,说明这分词
「祷告」的内容。换句话说,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需要靠着随时在圣灵里的「每个祷
告和祈求」来祷告,才能够把它们穿戴好。这里也看到保罗用看似重复累赘的写作,强调
祷告的重要性。
 6:18b 节,「在这事上」,因此,经文勉励基督徒要如何「随时在圣灵里祈祷」,就需
要「警醒」;而伴随「警醒」的内容,就是 6:18b 节下半的「用每个坚忍和祈求为所有的
圣徒们」,也包括下文 6:19-20 为保罗的警醒祷告。因此,随时在圣灵里警醒祷告,除了
为自己穿戴属灵军装警醒祷告,也为其他基督徒警醒祷告,包括 6:19-20 为传道人警醒祷
告。基督徒要常为教会传道人警醒祷告,使神的道常被传讲、而且被讲得明白。千万不要
以神学院讲道学教授自居,批评那、批评这。批评的内容,通常是按自己的喜好、不是按
圣经真理。圣经对这样的人,发出严重警告(犹大书 1:10-19)。当然,那些经文是针对没
有真正重生得救、但又在基督徒圈子里的教友。其实,没重生得救的人,才敢在神面前作
这样的事。但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敢当面告诉传道人。传道人最需要的,除了为他们警醒
祷告,还需要以整本圣经的真理,提醒传道人传讲的内容与方式。使徒保罗请求其他信徒
如此为他祷告,他自己肯定也是如此祷告。后来,他果然有机会向当权者「放胆宣讲」福
音。只是他以被告的囚犯来为自己辩护,放胆宣讲福音。然而,当时没有人来为他辩护、
或来支持他;但神亲自来站在他旁边、添加力量(提后 4:16-17)。相信神应允了当年读这
书信、而且祷告之人的祷告,祂亲自使保罗以一夫敌万人,放胆宣讲福音。当今普世基督
徒,尤其是北美基督徒,可能无法了解、甚至忽略这里的真理。那就是愿意作「在锁链之
中的福音使者」。基督徒致力于政治或立法的权力,来争取或保护所谓的宗教自由,不一
定使福音宣讲更有力,倒可能使世人更加厌恶基督徒,甚至厌恶福音。然而,反观第一到
第四世纪中期的基督徒,以受逼迫或殉道为荣。他们传福音,才是铿锵有力,带领人扎实
地认罪悔改信耶稣。(请勿误解本材料贬低人权与自由的宝贵价值;本材料是强调用神的方
法见证或宣扬福音)。今天普世有越来越多反对基督信仰的趋势,不一定是个坏事。新约只
有五处提到推基古。他是保罗从希腊去亚西亚宣教同工之一(徒 20:4),是保罗差往歌罗西
教会的使者的同时(西 4:7),又被差往亚西亚与以弗所地区(弗 6:21-22,以及参本材料最
开始的导论)。 后来保罗从罗马被释放之后,又派他到以弗所(提后 4:12),也派他到访
在革哩底牧养当地教会的提多(多 3:12)。推基古大概是小亚细亚的以弗所人,是保罗晚年
时得力同工之一。保罗在坐监时,推基古、提摩太以及阿尼西母(门 1:1, 1:11-12),都曾
伴随他、热心侍奉,是共患难的同工们。在本书信中,推基古有双重使命,就是告知读者
保罗的情况,并鼓励安慰他们的心(6:22),为要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如果祝福的内容,
是神希望我们拥有的,或是神希望我们活出的生命;那么这介系词也告诉我们「爱」与
「信心」是分不开。有真爱,说明我们的信心是真实的。有真实的信心,我们肯定有真爱。
如此,我们才能与人相处有平安与和平。然而、不管是「信心」、「爱」、或是「平安」,
都是从神来的。在《雅各书》 2:14-18 也呼应,真实的信心会产生有爱心的行为。在《启
示录》第二章,主耶稣写给以弗所教会的公开信里头,主责备他们失去了起初的爱心(启
2:4)。因此,以弗所教会后来在爱心上,尤其是对主的爱,出现了问题。「恩惠」原意还
有「善意, 恩惠, 好处, 帮助」的意思。「爱」产生的分词子句,形容那些蒙父神和主耶
稣之「恩惠」的人,是那些「不断地爱」主耶稣的信徒。其实这节经文是很多基督徒忽略
的重要真理。不少基督徒以为信耶稣以后,就自动蒙神赐很多「恩惠」。但是他们却不知
道,要在生活中经历更多神的「神的恩惠」或是「神的爱」,是有条件的,就是「爱主耶
稣」;而「爱主耶稣」就是遵守主耶稣的话(约 14:23-24,15:9-10)。「爱」,指信徒对主
耶稣之爱的永恒性。因此是「以不朽的爱、爱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人」或是「恒心爱我们主
耶稣基督的人」

☆ ☆ ☆ ☆ ☆ ☆ ☆ ☆ ☆ ☆ ☆ ☆ ☆ ☆
参考资料

唐崇荣牧师《以弗所书》讲经大会及方冠杰牧师小组查经训练。

分享人介绍:
Peter Yang 弟兄,1999 年信主,2017 开始在美国华信神学院网上修读神学,美国归
正学院的学生,目前在美国辛城华人教会聚会与服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