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中國文化導論

中國的宗教2

佛陀正覺後2449年/西元2016年
「昂平不如索性搞釋迦牟尼樂園啦

小熊牟尼 唐老納 菩提老鼠
香港釋迦牟尼樂園
The Buddhaland 宣傳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Eu4IG
RO-A
三千世界(原曲:小小世界)

曲:理查德•謝爾曼(Richard Sherman)
詞:一眾高登巴打
唱:Katrinauntie

牟尼常歡笑,般若確係妙 菩提迴光照,兼有我佛耀,
輪迴懷希望,高僧心裡笑 銅人常歡聚,心經解脫要,
在那麈世間,修善共濟 佛陀饒眾生,觀世情長照,
高唱佛光心中照 金鋼壇經少不了
四處參拜廟廟廟 入定齋戒苦苦苦
六道真奇妙妙妙 悟道修佛唸唸唸
十善堅定記五戒 達摩超渡救世界
三界緣盡了 終可成佛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fdx70lqj4
拜佛、拜菩薩?
舍利子
輪迴

前世今生 - 輪迴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RrER
Vyx5A
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
•南閻浮提,五濁惡世。

•北拘羅洲,「無我我所,無守護者」

•沒有家庭──沒有男女間的相互佔有,沒
有經濟上的私有。衣服、飲食、住處、舟
車、浴池、莊嚴具,一切公有。

•「能行十善業」
成、住、壞、空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兩者不可互相抵銷 但有影響
定業:一定要受
惡業:墨水
善業:清水
「因果報應」與「業力 」 不定業:沒有動機
就不用受
越多清水 可以溝淡墨水 共業:共同承受的
沒辦法控制的 e.g.
家庭 社會 學校
1 定業不定業:故意所作的強業,必須受某種 不共業:個人的,
自作自受
果報。
「 若有故作業,我說彼必受其報。……若不
故作業,我說此不必受報。」

2 共業不共業:「自作自受原則」、「共業所
感」 引業:業力所引,意志驅使
滿業:做豬,很快可以再輪迴 抽獎

3 引業與滿業:引業所感的業果、過去的滿業
與現生業。
太安樂/太辛苦 都不能明道
十惡業 人類有好處:苦樂參半

身業:殺生、偷盜、邪淫

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意業:貪欲、嗔恚、愚癡
(親貴)
布施
越施捨,越多財,但施捨不要為了財
一、財布施:以財物救濟人。 為布施而布施則不布施

二、法布施:以正法去勸人修善去惡,改變
價值觀。 用正術,智慧去教導人

三、無畏布施:布施信心與愛心以解除別人
的恐怖和畏懼。
原始佛教 佛陀 釋迦牟尼

悉達多(Sākyamuni)
姓喬達摩(Gautama)
屬釋迦(Sākya)族

故稱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佛字乃「佛陀」之簡稱,Buddha的音譯。今
應譯作「布達」。佛陀的意義是「覺者」
或「智者」。
普世觀念, 生平等·,難得! 能夠覺醒,明白世事
苦行不能得到覺醒,身體太虛弱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化緣:比咩食咩

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增含等見品) 由種姓制度,一切不平等中解放
佛教基本思想
反婆羅門傳統的思想。否定權儀、否定外在
神力、否定階級差等

吠陀之「神力」、彌曼差強調「神通」、奧
義書強調「梵我合一」

「離苦」
不二法門:沒有其他!
究竟法門:這是終極!

「假定一超越意義的『存有』 (Being)」

「自覺心之豁達為離苦之究竟法門。」

通過「覺」離苦。「捨離精神」
乘:交通工具
大乘 先幫助大家

居士、下座部。眾生皆可成佛

大乘強調「渡化」觀念,以自我之「覺」喚
起眾生之「覺」為最後之完成。

令其他人覺醒,是令自己覺醒
「渡他」成為「自渡」的一部分。 的一部分

「渡化的對象」> 「捨離的對象」
小乘 修行總比佛陀弱
自己先得到力量,後幫大家

原始佛教階段的上座部僧侶集團。

釋迦乃神聖不可攀。重視戒律,以修行阿羅
漢果為鵠的。

小乘為「自了」。見一切法無常,修五根清
淨。「捨離」
佛教分派問題
大乘八宗

三論宗、法相宗、天宗台、華嚴宗、
律宗、禪宗、淨土宗、密宗
天台宗
《法華經》及《大本涅槃經》

「法身常住」與「佛性」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藏」

成佛乃佛性之顯現完成。
華嚴宗
唐僧人法順為初祖

《瑜珈師地論》發展而來,為「妙有」一支
理論。

唯識論轉出,強調真常之「心」

「不廢現象而顯本體。」
禪宗
印度僧人菩提達摩於南北朝時期東來創立「禪
宗」。只講《楞伽經》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人之解脫不在身外,也無須藉助經典指導。解脫
之道本乎一心,只要能夠放下我執,便是解脫之
道。
不受傳統拘束,輕視經典。

輕視思辨認知,獨以意志淨化為真實工夫。

廢經典,不禮佛
禪宗的南宗與北宗
五祖弘忍 - 惠能與神秀

「南頓北漸」

南宗 - 重在頓悟

北宗 - 主張漸修
神秀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一切都是空,更接近釋迦牟尼理想
惠能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印宗法師於寺中講授《涅槃經》: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
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
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
禪宗思想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是時衆皆默然
,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世尊曰:「吾有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
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
《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卷一
故知不悟,即是佛是眾生;
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
《壇經》
禪宗公案
問:「如何是禪?」師〔案:雲門文偃〕云
:「是。」進云:「如何是道?」師云:
「得。」問:「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如何
得出家?」師云:「淺。」進云:「學人
不會。」師云:「深。」
《五燈會元》
獅子吼:佛教意思:頓悟覺醒
每個人都總要當頭棒喝才知道自己迷

「當頭棒喝」

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金
毛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
不作一喝用。
《人天眼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