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明心開悟——惠能祖師:

第五屆正信佛教與當代社會
廟學實作暨論壇
圓桌論壇發言稿

程兆熊指出:中國禪宗不同於印度禪觀處,在於「重學者與其師之直接對話,以求一己
之開悟」;「恆將日常之事與學佛之事,相互打成一片」;「表現一活用之智慧,以顯義理
之無礙,而不求系統化」;「即當下一念心,以直悟佛心」。 1因此,「禪宗傳法,最長於

即日常生活中之事,說微妙之理於平凡中,讓一切成本地風光。」 2要以「當下一念心,以
直悟佛心」,也就是惠能所說的「即心是佛」,此一心法的實踐與貫徹,就是禪宗的「印

心」。3

中國禪宗所以有如此風貌,關鍵在於與中國傳統文化接軌,而其所以能夠如此,則源於

其「契理契機,於言詮以外,傳授心法,簡捷提示,深合中國民族文化特性。」4

而使禪宗完全中國化,發展出祖師禪的,即為六祖惠能。

1 見程兆熊,《中國禪學 3》。民 74,北市:金林文化。頁 30。


2 見程兆熊,《中國禪學 3》。頁 32。
3 見程兆熊,《中國禪學 3》。頁 31。
4 見南懷瑾,《禪海蠡測》。199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 9。

1
其實,在惠能之前,號稱禪宗六祖的,是五祖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只不過,神秀的禪
學仍屬於由達摩自印度傳來之達摩禪/如來禪系統。5而日後所以會確認惠能為六祖,則是

惠能弟子荷澤神會進入北宗中心地帶努力弘揚南宗頓教,以爭取其政治社會地位的結果。6

神秀與惠能,禪宗五祖弘忍之兩大弟子,雖分別在南(曹溪寶林寺)北(荊南玉泉寺)

傳教,人稱「南能北秀」,而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7

但是,二人既同出於五祖東山門下,其相近處,實不只一端。 8進而言之,禪宗本無頓悟

之分,也就是惠能明確指出的:「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
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9

至於二人之成就,則可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首只要稍微接觸過禪宗無不
聽過、唸過(甚至完全未涉禪宗的人都有可能聽過、唸過)的偈來說明。前一首神秀的偈,

被其師評為:「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後面惠能的那首偈,才是「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10

這樣的差異,關鍵在個人特質:雖然說,惠能未曾受過教育卻無庸置疑為不世出的天才;
但神秀也是「心洞九漏,懸解先覺 」。只不過,惠能是猶如天馬行空的天才型禪師;而神

秀則於「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論,四分律儀,說通訓詁,音參吳晉,
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振金玉」,是個學者型禪師11 。

5 見程兆熊,《中國禪學 3》。頁 113。


6 見程兆熊,《中國禪學 3》。頁 115-120。對神會此一做為之評論,見南懷瑾,《禪與道概論》。1968,
北市:老古文化。頁 47-486。
7 見法海編集 、德清勘校 ,《六祖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 〉。
8 對此所做詳細討論,可見釋印順,《CBETA 電子佛典集成:中國禪宗史》。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頁 143-
159。
9 見《六祖法寶壇經》〈定慧品第四〉。

10 兩首偈與評語。均見《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 〉。
11 對神秀的描述,見張說著,〈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並序) 〉。對於惠能是天才型,而神秀是學者型
的評價,見程兆熊,《中國禪學 3》。頁 112。

2
正是這樣的差異,促成了惠能對神秀弟子志誠指出的:「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
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12

可是,如果說到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則如南懷瑾所述:「因南頓北漸的禪宗風氣,普遍
宏開,唐代文學與所有文化學術,如蜜入水,如鹽加味,隨處充滿禪意的生機」13。

此外,正是因為惠能發展出的禪法簡易,禪者只須一瓶一缽,遁跡空山,即足避禍,且
待事后出世,更可名望倍增。以致於即便在「禪學的黃金時代」14期間遭逢對中國佛教發展

傷害最大的會昌法難,都無損禪宗之發展,從而使佛教規範得以保存。15

但是,雖說禪法簡易,「殊不知自隋、唐之際禪宗建立後,歴唐、宋鼎盛時期而經元、

明、清爲止,時間一千餘年,地區包括亞東及東南亞各地,禪宗宗風果然大行,有資料可見
者,不過兩千人左右,而習禪真有成就,亦不過三、四百人。何況其中大有成就者,還寥寥
可數,何嘗是隨時有禪,到處有道。」16

何況,「弊隨跡生」,禪宗末流還滋生了「若顛狂放浪、圓滑幽默等風氣,以謂不教而
得,形雖近似,而實亂真。」的現象
17

在當代,更遭遇了南懷瑾指出的以下問題 :首先,禪宗本來是注重於身心行爲的實證,
與工夫及見地並重,自從禪宗成爲一種學術思想,可以與行爲及工夫的實證脫離關係,於是

談禪旳「口頭禪」之風,便大為流行;其次,禪宗與佛學,很多名辭語句,都借用於老莊與
儒家的術語,就認為是老莊或這家思想的加工;再次,採用禪宗敎授法中的機鋒轉語,成爲

變相的高度幽默或諷刺,凡是出言吐語,在模稜兩可,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的語句,認為便是
禪境;最後,認爲冥心閉目的靜坐(俗名打坐)或沉思默想便是禪宗,於是所謂旁鬥左道者

流,也濟濟多士互相標榜如此這般便是禪宗,所以各種禪功傳授,也便應時而生,成爲時髦
生意。18

12 見《六祖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 〉。
13 見南懷瑾,《禪與道概論》。頁 6。
14 這是吳經熊闡述禪宗著作的書名。見吳經熊著,吳怡譯,《禪學的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 of
Zen )。2009,海口:海南出版社。
15 見南懷瑾,《禪海蠡測》。頁 10。
16 見南懷瑾,《禪與道概論》。頁 28。
17 見南懷瑾,《禪海蠡測》。頁 6。
18 見南懷瑾,《禪與道概論》。頁 27-29。

3
本論壇之舉辦,若能藉由對惠能思想的闡發,以釐清禪宗真諦,從而有助於解決上述禪
宗本身遭遇之問題,固然有其價值。

但是,本論壇之完整主題為「正信佛教與當代社會」。因此,更應當致力於探討惠能的
祖師禪對當代社會之意義與可發揮之作用。

誠如南懷瑾所指出的:「眞實的禪者,除了生活與言辭的機趣以外,其德行修證工夫,
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行徑」19。值此整體社會陷入 Viktor Emil Frankl 所謂的「存在的真
20
空」(existential vacuum )狀況 ,乃致一切趨於平庸,甚至痞子大受肯定、成為偶像
之時代,如何賦予現代人生命/生活意義,使之得以挺立為一大丈夫,乃當今社會迫切需要
解答之一大課題。

祖師禪是活潑潑處於不斷發展中的。六祖之後,其歷代弟子先後又發展出了溈仰宗、臨
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等五大宗,以及其他各大大小小傳承。這意謂著,我們今日
自亦可依於禪宗的本質,發展出能回應今日社會需求的禪宗宗派21,甚至將禪宗應用於心理
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22等社會的各個面向,才能真正發揮禪宗在今日的價值與意
義,也才是召開本論壇之真正價值所在。

本次論壇既邀集多方面之學者,又有各教門之代表,相信當可對如何回應以上課題與尋
索可能之發展方向發揮一定作用。

19 見南懷瑾,《禪與道概論》。頁 28。
20 見 Viktor Emil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 , 1984,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 111.「存在的真空」,意指:人既喪失了告訴他必須做什麼的本能,也
失落了告訴他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傳統,有時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取而代之的是,他如果不是只
想著去做別人做的(走向從眾),就是做別人要他做的(走向極權)。
21 例如:聖嚴法師融合曹洞宗和臨濟宗,並參考日本、韓國、越南的禪法、西藏的次第修法、南傳的內觀法
門,自立之法鼓宗。
22 自 Ernst Friedrich Schumacher 出版 Small Is Beautiful: A Study of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一書後,佛教經濟學已經成為高度發展的學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