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为古典吉他颤音 (Tremolo)正名

内容提要 轮指是民族弹拨乐器琵琶、古筝等的一种右手

奏法,吉他技法体系中只有颤音奏法 Tremolo,没有所谓“轮

指”;吉他发音纯净、柔美、细腻,吉他颤音具有发音颗粒性、

节奏均匀性、旋律歌唱性和声部均衡性等特色; 吉他奏法

Tremolo 翻译为“颤音”是准确、科学的名称;吉他颤音和琵琶

轮指是两件不同的事物、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尽管彼此有相

似处,但不可混为一谈。

关键词 吉他 颤音 正名

Tremolo(英),基本释义 : n. 颤音,颤声(名词);adj. 震音的

(副词) 该词英文原义是“震颤、发抖”(有“冷得或恐惧得震颤

发抖”的意味)。

颤音 (Tremolo)是古典吉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右手技巧,

很多作曲家都喜欢用颤音表现歌唱性的旋律,颤音技巧是右手

稳定性、独立性、协调性、敏捷性发展的自然结果。中央音乐学院

吉他教授陈志指出:“良好的颤音,其本质在于分开并清晰地

弹奏出每一个音符”(颗粒性),“所有的低音都必须持续地、

清楚地鸣响,不要使之朦浑。努力不懈地求取一个圆润柔滑的颤

音”〔注 1〕。“拨弦乐器的共同弱点就是不适合演奏持续的长音

吉他也不例外。用颤音奏法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弥补这一弱

点。颤音奏法经常是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的同度

音来表示”〔注 2〕。
台湾吉他教育家魏金坤说:“颤音,严格的说来只是琶音

的变形,因此分散和弦如果练得很好,那么颤音应该不是很大

的问题。颤音要求的是细腻而能持续,在音与音之间的连贯、音

粒的均匀、音量的控制等,皆为颤音的重点。”〔注 3〕。

“颤音 (Tremolo)是吉他技巧中,最具特色的,是使用细

微的弹弦来表现出细腻音色的技巧。所以必须严格的要求,在力

度,以及各手指的间隔上,能很平均且自由的弹出。是吉他技巧

中较为艰难的一种,通常在古典吉他演奏上常用的右手指顺序

为 P(拇指),A(无名指),M(中指),I(食指)四连音,但佛

拉门哥的吉他演奏则常用 P,I,A,M,I 的五连音。······颤音的弹法是

以右手的 P,I,M,A 等四指以快速的循环交替所成的,必须使细碎

的音粒以同样的音调持续不断的连贯着。”〔注 4〕。

吉他大师安德烈斯.塞戈维亚说:“从听众的眼光来看,古

典吉他演奏家的手指动作像是数条相互平行的垂直线,然而演

奏家本身应该把自己所弹奏的音乐,想成一条高低起伏的水平

线,也就是说在演奏家脑中的音乐图像与手指的动作不应相互

影响。······听众应该离演奏家一段距离,唯有如此,才不会受到

眼睛所见的垂直动作所影响,只听到演奏家真正想要表达的水

平旋律线。欣赏任何艺术都有合适的距离,离得太近,这层意境

就消失了”〔注 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把吉他“不靠弦弹法”(“Pulsar

Alaire”音译“阿鲁爱勒奏法”)翻译为“勾弦弹法”,与医学
上把“阿尔次海默症”(痴呆症)称为“老年痴呆症”一样错

误(因为年轻人也得痴呆症);吉他奏法 Tremolo,港澳台地区

译为“颤音”,内地多(俗)称“轮指”。与“勾弦弹法”例子

一样,称吉他“Tremolo”为“轮指”同样错误,应该正本清源,

为古典吉他颤音 (Tremolo)正名,吉他奏法 Tremolo 翻译为

“颤音”(音译“确莫勒”)是准确、科学的(名称和范畴);吉

他颤音就是吉他颤音,琵琶轮指就是琵琶轮指,二者是两件不

同的事物、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范畴,尽管彼此有关联

但绝不可混为一谈。名不正则言不顺,用琵琶"轮指"概念(观

念)来学吉他颤音,无异于缘木求鱼、误导琴友;头脑是“轮

指”观念的琴友最终只能弹出"轮指",而非吉他颤音。“颤音”

概念准确反映了吉他 Tremolo 技巧的音乐本质,而套用琵琶、古

筝等民族弹拨乐器“轮指”概念来定义吉他 Tremolo 技巧仅仅

是对 Tremolo 技巧表面现象(几个右手指快速轮流弹拨同一音

符)的肤浅描述(P 弹拨低音,I、M、A 三指快速轮流弹拨同一高

音),并未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颤音关键要做到松驰、发音

清晰、节奏均匀、音粒连接、声部均衡),对习琴者学习和掌握

该技巧造成干(困)扰;从字面看,“轮指”给人错觉就象车

轮一样滚动运指,车轮之滚动有惯性因素;而吉他“颤音”技

术上却不允许使用这种惯性;一些琴友“颤音”质量不高与此有

关,产生所谓“马蹄声”;按“轮指”字面理解单纯、片面追求

速度,而不去探求如何放松,发音干净均匀、音与音的连接以及
声部均衡等更重要的东西,从而走上吉他颤音学习岐途。众多琴

友久练吉他 Tremolo 技巧而不成,很大程度上是受“轮指”字

面意思误导所致!看到“轮指”心理就自然产生一种“手指要

快速轮流弹弦”的暗示,手指动作干扰了“演奏家真正想要表

达的水平旋律线”。事实上“轮指”仅仅是民族弹拨乐器琵琶、

古筝等的一种右手技法,古典吉他(包括佛拉门歌吉他)技法

体系中只有颤音技(奏)法 Tremolo,而没有所谓的“轮指”。吉

他与琵琶虽同为弹拨乐器,吉他颤音与琵琶轮指虽有类似之处,

但二者差别显著,一是发音方法不一样,琵琶属指弹乐器(右

手触弦前发力拨弦),相对而言发音较糙;吉他、古琴同属摭弹

乐器(右手触弦后发力拨弦),发音纯净、柔美、细腻,导致吉

他颤音与琵琶轮指在音质效果上的区别;二是吉他颤音和琵琶

轮指技术要求不同,琵琶轮指强调“轮子”密度和节奏随意性,

而吉他颤音则追求发音颗粒感、节奏均匀性、旋律歌唱性和声部

均衡性,相对而言,古典吉他颤音比琵琶轮指更富音乐表现力

和美感。当然研习吉他颤音技法应学习和借鉴兄弟弹拨乐器琵琶

古筝轮指技法,古典吉他发音可借鉴同为摭弹乐器古琴的发音

技法。

国内吉他界颇有影响的《吉他新教本》(日本阿部保夫编著)

《古典吉他名曲欣赏》(林胜仪著)、《吉他音乐史》(林胜仪著

以上 3 本台湾美乐出版社)、《古典吉他大教本》(郭清界、张少

华编)、《古典吉他颤音专集》(洪再添、阳光基编,以上 2 本台
湾金手指出版社)、《吉他基础与进阶》(台湾天同出版社,魏

金坤编)、《吉他基础讲座(1)全盘的演奏技巧》(台湾全音乐

谱出版社,林胜仪译)、《跳动的尼龙》(上海音乐出版社,美

国泰南特著)、《古典吉他颤音的完整练习》(网络版,Berlioz

Hwang 译)等都将“Tremolo”翻译成“颤音”,巴拉圭吉他家巴

里奥斯的绝世佳作“最后的颤音”没人会称“最后的轮
指”等。
名正则言顺,正确的理论(概念、范畴、名称)指导实践起

到事半功倍作用,谬论(错误的概念、范畴、名称)则误导实践

事倍功半乃至起到的反作用;凡抱持“勾弦”(港澳台普遍译

法)概念学习“Pulsar Alaire”(阿鲁爱勒奏法、不靠弦奏法)必将

误入歧途而不得其法,同理,秉持琵琶“轮指”概(观)念学

习吉他“Tremolo”(颤音)的也必将事倍功半甚至走火入魔,

无数惨痛的例子和教训在警示咱们,如长春市某吉他老师因练

琴不得法得“局炤性肌张力障碍症”20 年不能正常弹吉他颤音,

2016 年在深圳某医院经开颅手术成功治疗后方能弹奏吉他颤音。

事实证明,只有秉持吉他“颤音”概(观)念才能学好、弹好吉

他颤音。

依笔者体会,弹好古典吉他颤音有几个关键:

1、身体要松弛 右手拨弦后彻底舒展,动作幅度小,宜训练右

手运指柔软性、稳定性、弹性;

2、发音的颗粒性 颤音每一个发音都要清晰,有颗粒性,
要“粒粒可数”、不能“含糊其辞”,宜训练右手各指运指独立

性、稳定性;

3、发音的均匀性 发音的时值、力度、音色要均匀。颤音弹

得不均匀,就无法连成一条美丽的旋律线,反之,颤音弹得越

均匀,就越容易串成一条美丽珍珠般的旋律线,并给人以快速

的错觉;宜训练右手运指协调性;

4、音与音之间要连接、连贯,流畅如歌 颤音音粒连绵成线,

旋律(一般在高音声部)要强弱起伏,富有表情和呼吸感,宜

训练弹奏的歌唱性;

5、节拍进行要准确、均匀、平稳,前后一致,节奏鲜明 不

能前快后慢或前慢后快,也不能突慢或突快;宜训练弹奏的节

奏感;

6、声部要均衡 P 指和 a、m、i 各指能分别独立控制各个声

部的力度、节奏,旋律声部要歌唱,低音声部要连接、起伏,实

际弹奏中往往 p 指每次拨弦后力气不能完全放空,妨碍颤音流

畅性。宜训练弹奏的整体(均衡)感。总之古典吉他颤音弹奏应

做到并突出发音颗粒性、旋律歌唱性、节奏均匀性及声部均衡性

注释:

〔注 1〕《弗拉门哥吉他演奏介绍》 陈志编,北京诚志古典吉他学校,

P52-54 页

〔注 2〕《音乐周报》1983 年刊载“关于古典吉他的弹奏手法”连载教

程,陈志著
〔注 3〕《古典吉他弹奏法》魏金坤编,台湾天同出版社,P32 页

《弦韵-古典吉他大教本》 魏金坤编,台湾金手指出版社,P146
〔注 4〕


〔注 5〕《现代吉他艺术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叶登民编著,P107 页

作者何明生系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编号 2180),任衡阳县
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工作单位衡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建议作者单位
用“衡阳县音乐家协会”)。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向阳南路 12 号 1 栋五交化公司

28-1 信箱,何明生,邮编 421200 ,手机、微信 13873401798 QQ


53273116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