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单元一 生活哲思

分享阅读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日) 陈德文(译)

作者简介

 东山魁夷(1908-1999)(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 日本风景画


家、散文家。
 1908 年 7 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
 1931 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
 1933 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
史。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
分别获得 1939 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
1956 年日本艺术院奖。
 1969 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
 1999 年 5 月 6 日逝世。
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听泉》《和风景的对话》
《探求日本的美》等。著有《东山魁夷》11 卷。
 《一片树叶》(节选)被选入苏教版初中教材。
 代表作有《春晓》(由日本政府赠送给毛泽东)、
《京洛四季组画》、《唐招提寺壁画》等。

课文赏析
 全文共有( )自然段。

 体裁:( )

 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 )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热爱
( )、热爱( )、珍惜( )的内心感
受。

 全文实际上是分别写了“花月”和树叶”。作者首先写的是(
)和( )。在一个十五的晚上,匆匆驱车赶往圆山,却见满株
绯红的樱花、山头一轮月亮,这是多么富有诗意。难怪作者叹息着花有(
)、月有( ),如此良辰美景只有使人感慨万千。人生无常、
世事无定,地球上的事物都太易消逝,由此他产生了对于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大自然不仅使他得到美的享受,还给予他生活下去的( ),鼓励他
走上艺术之路。虽然叹息却( )。

 然后将视点缩小到“一片树叶”之上,仔细观察了它由一片枯叶脱胎成(
)嫩芽、长成嫩叶直至成熟最后又变成一片( )的过程,说明自
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以此喻示人生的( )。树叶奉献出绿色
之后落归泥土,完成了它的( )。人也一样,生死循环才能
有新发展,由此告诫人们:“( )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
人的生命”,创造自己( )。

 全文以一种诚挚、真切、直接了当的方式娓娓道来,充满了作者那种对于(
)和( )的激情,折射出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理解练习
1. 作者从一片树叶中领悟到什么哲理。
2. 生活中又有哪些景象让你有所启发?

3. 请使用工具书查找下列词语的读音和解释
序 词汇 词义
1. 繁盛
2. 暮霭( )
3. 绯( )红色
4. 阒( )无人声
5. 杂沓( )
6. 积攒( )
7. 嚖嘒( )
8. 乍( )

单元一 生活哲思
优秀古诗词推荐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 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
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
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
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
唯物主义思想。
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原文《浪淘沙九首.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 )一
样令人( ),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
像( )一样在水底(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 ),历尽千辛万苦,最
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 )的黄金。

赏析:
诗人一开头用了( “ ”)和( “
”)。明白地抒发了自己的( )、( )
的决心。诗人明白自己受“谗言”所累,成了“迁客”,但是
“谗言”

4. 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5. 写出画线词语的正确读音。
磨砺 : 枝蔓 :
石磨 : 顺蔓摸瓜 :
落空 : 尽快 :
落枕 : 尽数 :
旋转 : 觉察 :
转动 : 睡觉 :

《一片树叶》赏析

东山魁夷的散文如同他的风景画,都有着空灵飘逸、意蕴深远、情思绵邈的风格,《一片树叶》
便是一篇极富人生哲理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自然界花月树木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内心感受。

    全文实际上是分别写了“花月”和树叶”的。作者首先写的是圆山夜樱和满月。在一个
十五的晚上,匆匆驱车赶往圆山,却见满株绯红的樱花、山头一轮月亮,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意
境!难怪作者叹息着花有花开花落、月有阴晴圆缺,如此良辰美景只有使人感慨万千。人生无常、
世事无定,地球上的事物都太易消逝,由此他产生了对于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大自然不仅使他得
到美的享受,还给予他生活下去的勇气,鼓励他走上艺术之路。虽然叹息却毫不低沉。

    然后将视点缩小到“一片树叶”之上,仔细观察了它由一片枯叶脱胎成嫩芽、长成嫩叶
直至成熟最后又变成一片落叶的过程,说明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以此喻示人生的生死轮回。
树叶奉献出绿色之后落归泥土,完成了它的生命的意义。人也一样,生死循环才能有新发展,由
此告诫人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创造自己生存的价值。

    全文以一种诚挚、真切、直接了当的方式娓娓道来,充满了作者那种对于自然和生命的
激情,折射出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意境创造。由于作者是一位著名的风景画家,对自然景物有着
极为敏感与独特感受力,又有着准确的表现力,使他能够在文中创造出真正的“画境”,圆山观
月看花,亭前凝望枝头,都是一幅幅色彩清丽空灵、情调优美抒情的风景画。

    全文又以作者的内在感情的流动将画面与自己的内心体验联结起来,始终贯注着对于生
命的激情,使文章显得自然流畅而又意蕴深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