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习与详案参考资料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12

(I)跨课程元素:

1. 语言
 所有的科目务必重视教学媒介语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为了有效协助学生组织想法和内容,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文字、
语音、语法和遣词用字的正确使用必须加以重视。
2. 爱护环境意识
 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 通过所累积的知识和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价值观。
3. 道德价值
 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价值有所醒觉并加以实践,各个学科必须重视道德价
值。
 道德价值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精神、人文和公民意识。
4. 科学与工艺
 提高学生对科学和工艺的兴趣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和工艺素养。
 应用科技于教学中有助于学习效能的提升。
 结合科学和工艺的教学涵盖了以下四项:
(i) 科学和工艺知识(与科学和工艺有关的论据、原则和概念)。
(ii) 科学技术(包括思维过程和操作能力)。
(iii) 科学态度(如准确、诚实、安全意识)。
(iv)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工艺技术。
5. 爱国精神
 爱国精神可以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课外活动及社会服务的活动中
培养。
 爱国精神的培养可以塑造热爱国家和为能身为马来西亚公民而感到光荣
的学生。
6. 创意和革新
 创意是能透过想象来收集,领悟以产生新想法。创意亦是透过灵感或集
合各种想法发明一个新颖的创作和原始的产品。
 革新是将有创意的想法实践于改善与更新原有的意见。
 创意与革新必须并驾齐驱,冀培养出有能力面对 21 世纪挑战的人力资源。
 创意与革新必须融入在教学中。
7. 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元素旨在培养学生拥有企业家及系统化的工艺和职业知识之技能、
态度、精神及道德价值与操守。
 企业家元素如勤勉、诚实、诚信和责任感必须融入在教学活动中以栽培
及发展有创意及革新的思维。
8. 通信和信息技术
 通信和信息技术融入在教学中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实践及巩固所学过的通
信和信息技术的知识。
 适当地应用通信和信息技术能促使学生更有创意,也让教学活动更精彩
及具有吸引力,进而提升学习素质。
9. 全球永续发展
 全球永续发展元素在于培养有可持续性发展思维,并能把永续性的生产
与消费模式、全球公民意识和团结元素所获取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际环境中。
 它的重要性是让学生具备了面对当前地方、国家与全球性课题与挑战的
能力。
 它可以以直接的方式或嵌入于相关的科目来教导。
10. 理财教育
 理财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是为了培育具备明智理财决策能力,并能尽责和
有道德地管理财务的下一代。
 理财教育元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嵌入于教学中。
 在以钱币为主题单元中,学习单利和复利是属于直接融入的教学方式,
反之,在其他课题通过跨学科教学融入则属于嵌入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财务管理是重要的,因为这将使学生能有效和
有意义地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II)17 种思维技能:
1.联想与联系

 联想与联系是重要的思维技能,它常和其它的思维技能互相配合应用,
学生必须尝试多种联想与联系,以便能迅速想起各种事件和资料。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作出许多联想。

2. 比较异同

 这技能可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资料,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解决问
题,学生必须找出相同或不同的特征,并作出总结。
3. 分类和归类

 分类和归类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想,提升理解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学
生在应用这个技能是,尝试辨别有关资料的特征,然后加以分类和归类

4.评鉴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对各种事务进行评审。有技巧的评鉴能帮助我们
做出明智的决定和解决问题。评鉴的技能分析资料、推理、作出符合正
确价值观的判断和结论。

5. 按次序排列

 顺序排列的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把内容弄懂,从而做出决策和解决
问题。顺序排列的技能也关联到其它批判性的思维技能如比较异同、作
出分类、做出推理后结论。

6. 辨别说明正误

 说明可用口头或书写方式进行。学生必须应用旧有的知识或经验,或是
通过推理方式,辨别有关的说明是正确还是错误

7. 辨别事实、意见

 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而意见是个人的看法。事实通常很容易被论证 ,
而意见则不易被论证,辨别事物与意见的技能可以帮助学生作出决策和
解决问题。

8. 辨识偏袒性说明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读到或听到一些偏袒但某一方面的言论。这些偏
袒性的言论可以影响我们的选择。因此,学生应学习如何如何辨识哪些
是偏袒性说明。

9. 鉴定和阐释起因

 有些事情的起因并没有再说明文中交代清楚,学生必须具有能力找出
事件的起因。学生可应用推理方式做出结论。

10. 鉴定结果和预测结果

 除了找出起因外,学生也应学习鉴定和预测事情的结果。他们应尽量
想出各种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根据情况推论,作出结论。

11. 推理和做出结论

 学生应根据事情推理,明智地做出推理或结论。但是教师向学生强调
不要太早下结论,他们应先作出可能的推理后才作出结论。
12. 概论

 概论就是概括论述。这种技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资料后,掌握资料的精
华,对资料的内容作一个概括论述。学生需先审阅资料,找出资料所
显示的一般模式,然后才找出概论)

13.诠释

 诠释是对词语、句子、图画、图表等的含义作出解释。掌握诠释技能
也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技能,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资料。

14. 鉴定主、次要内容、细节

 教师应先训练学生找出主要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这技能之后,接下来
才训练他们找出次要的内容和细节的能力。

15. 摘要

 这也是一个难掌握的技能,摘要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资料内容,做摘要
时不重要的细节都删除,只留下要点。摘要必须简明。

16. 决策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项作出决策,而且必须作出好的决定。
所以我们应综合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考虑各种前因后果,然后
明智的作出决策

17. 解决问题

 在解决问题前,要先把问题归纳为两大类,就是需要进行分析的问题
和需要提供意见的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配合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
来进行。

(III) 多元智能:
1.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
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
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2.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
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
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
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
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
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
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
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
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
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肢体运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
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
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这种智
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
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
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5.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
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
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
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
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
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
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
合作的能力。

7.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
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
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
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这种智能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
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8.自然探索智能

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
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
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9.存在智能

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IV) 高层次思维:
1. 应用
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处理事情。

2. 分析
把信息分解成各小部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并厘清各部分之间以及局部
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 评价
应用知识,经验,技能和价值来进行衡量,作出决定,并提出理由。

4. 创造
产生具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想法、产品或方法。
(V) 软技能:
1. 沟通能力

 悉心倾听,不打断对方
 勇敢讲出,坦白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 不能口出恶言
 对事不对人
 理性沟通
 敢于认错
 要有耐心
 学会拒绝

2.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一种基于适当的理由和根据,对某种想法作出逻辑和合理的
判断,务求达到客观的考量的能力。

 解读
 分析
 评估
 推理
 解释
 自我修正
3. 社交能力-团队合作

 指工作、事业中所需要的协调、协作能力。
 积极参与的能力
 具备有效讨论的能力
 尊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 鼓励他人提出多样化的观点
 客观地评价观点
 分析团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 终身学习和资讯管理

 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
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
止境”。
 终身学习启示我们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
的良好习惯。

5. 创业能力

 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
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能力,能运用
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

6. 专业礼仪和道德

参考跨课程元素之道德价值

7. 领导能力

 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
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
(IV) 应时教学法
1. 4C/6C 能力

(可参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BCuPMqNL4)

1C 创造

包括脑力激荡,精炼思想 回应他人和对他人有用的想法

2C 批判

指学生分析、解读、评估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C 协作

指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实现目标同时灵活运作,分享小组责任

4C 沟通

指学生分享信息的能力,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沟通能力还需要
强大的听力和评估技能,以协助合作

5C 素质

(参考课程标准-21 世纪学生的基本素质)

1.坚毅 –
他们有能力面对与排除困难,并能以智慧、自信、宽容和同理心克服挑战。
2. 善于沟通 -

他们能应用各种媒体与科技,有创意和有信心地以口头与书面方式表达思想和
传达信息。

3. 勤于思索 -

他们能以批判性和创新思维去思考,能处理复杂的问题和作出符合人情伦理的
决策。他们能以学生的身份来思考本身学习的问题。他们对个人的看法、价值
观,传统和不同的社群采取开明的态度并能自我反思。他们能有创意和有信心
地处理新的学习领域。

4.具有团队精神

他们能有效、融洽地与他人合作。他们能肩负责任并尊敬和赏识团队成员的贡
献。他们从团队协作活动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成为更有素质的成员或
领袖。

5.具求知欲

他们对探索策略与新点子充满好奇。他们乐于学习进行探究所需的技能,并显
示自主学习的特征。他们能体验终身学习的乐趣。

6. 有原则

他们为人正直、诚实、公平和公正并尊重个人、团体和社群的尊严。他们对自
己的行动和决定负责任。

7. 掌握信息

他们知识渊博、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也能有效地掌握国内外课题的发展。他们
能了解有关信息获取的操守及法律课题。

8. 有爱心 –

他们有同理心、同情心和尊重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他们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并
确保环境受到保护。

9.爱国 -

他们热爱、支持和尊敬国家。

6C 公民义务

2. 自我定向学习
 由兴趣开始的,兴趣通常来自于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心,进而导向去使用
资源,并且参与系统性的学习,有些学习可能会中止,有些则会持续。
1. 创造合适的学习气氛
2. 诊断学习需求
3. 形成学习目标
4. 确认学习所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5. 确认适当的学习策略
6. 评鉴学习成果
3. 合作学习法

 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及
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之间合作性的人际互动,强调学生在教
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4. 发现与探索教学法

 发现教学法: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
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
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
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 探索教学法(“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
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
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
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
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
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5. 探索学习法

 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
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
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

6. 定向情境学习法

 站点同时被设计于鼓励探索和情景式的学习而不是特定的“寻找实情”,
这也反映了通常的中学安排学生浏览一个网站以学习某一主题的习惯。
 课程以问题导向的动态教学方式为基础,着重于相关科学资讯的情景学
习,通过与学生们的积极互动传达更全面的专业知识。

7. 专题导向式学习

强调贴近生活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
学生所要搜集和处理的资料较多,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活动,
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两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教师在设置课业时必须有周详的计
划,根据课标拟定问卷、表格等文件以协助学生搜集资料。学生需定期在课堂
上呈报活动进度和心得,教师则长期跟进、指导学生搜集及处理资料的方法。
最后,学生以图文、图表或多媒体方式呈献他们的报告。对学生的考查应注意
整个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只依据最后的成品来判断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活动中
要特别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学生在领导能力、
团队精神、做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等各方面的成长,以协助他们全面平衡地发
展个性和潜能。
8. 问题导向式学习

 针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思考及练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一
定要制作出成品

9. 脑力导向式学习

透過了解、分析腦神經科學對人腦研究而得出的最新科學理論,再配合解剖學、
醫學、遺傳學、葯劑學、營養學及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從而檢視及修正現時
的教授或學習方法、教育措施,並設計或選擇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以配合人腦發
展,以提升學習動機及促進學習的成效。這是我們一向以心理學、行為學及社
會學角度去了解教育的另一個嶄新角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