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0-21_Reg4_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1. 眼看一家店舖結業,無論我們是否曾經光顧,亦難免有所感觸。試以「店舖
結業所見有感」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本題要求考生記一次與店舖結業相關的經歷,就所見抒發個人的感悟。
⚫ 「店舖」,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商店,像是文具店、小食店、餐廳、茶樓、書
店、舊式理髮店、涼茶店、照相館等;而店舖開設的地方也沒有限制,可以
是街邊、屋邨商場或大型購物商場內、母校或舊居附近等。
⚫ 「結業」
,指結束營業、停業,有時候也帶有倒閉的意味;
「所見」是指眼前
看到的景象;「所感」則指心裡興起的一番感受、體會。得悉或經歷「店舖
結業」的方式/緣由可有不同發揮,而「我」或敘事者除了可以是熟客外,
亦可以是街坊、鄰居、附近店舖的東主、該店舖的東主等,同學不必限定於
某一特定身分寫作,惟所帶出的感悟、思考不應脫離此身分的觀看角度。不
過,考生亦不宜盲目追求代入特殊身分作述。至於店舖結業的原因,考生可
簡單交代,但重點仍須放在對與店舖結業相關的場合及所見景物之刻畫,以
及由此興起的個人感受。
⚫ 處身特定場合,觸目所見,景物紛陳,故考生應抓緊景、物、人的特點下筆,
具體凸顯景、物、人的面貌和神韻。此外,描寫的手法和角度可多變,或直
接描寫,或間接描寫;或動態描寫,或靜態描寫,不一而足。
⚫ 就所感而言,「所感」乃由「店舖結業」而來,就是在目睹或經歷店舖結業
的過程中,觸動心情,故「所見」和「所感」的關聯必須緊密穩妥(值得注
意的是,考生不宜只記述跟店舖相關的回憶或往事,忽略「所見」與「所感」
的聯繫)。景物如寫得具體、細緻,情感自然深刻、感人。至於所抒發的感
情,可以是懷人、可以是感時;可以是悲,可以是喜,並無一定的規限,惟
須真實自然。考生須交代場合如何導致相關情感,原因必須合理。
⚫ 本文以描寫、抒情為主,考生須透過描寫以抒發個人體會。描寫宜有重心或
經過篩選,不宜空洞或流於蕪雜;筆觸宜具體細膩,忌粗淺浮泛;情感宜順
應景象而生,有真切而深刻的體會。至於結構布局,則不拘一格,寫景和抒
情可有所側重,只要自然妥貼,即景生情即可,如:考生可以獨立的段落抒
發感受,先寫景後抒情,也可以寓情於景,讓情思隱含在描寫之中。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1
20-21_Reg4_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2. 當走錯了路的時候,有人會馬上折返,尋回原定的目的地,也有人選擇將錯
就錯,繼續前行,改往別的目的地。
試就個人體會或思考,以「回頭是岸」或「將錯就錯」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本題要求考生就「回頭是岸/將錯就錯」開展話題,談談個人的體會,考生
可以嚴肅說理,或輕鬆論述,甚或以幽默諷刺的雜文寫作。考生可因應構思
及文章立意,具體交代敘事/論述中「錯/回頭」指的是什麼。
⚫ 「回頭是岸」
,比喻悔過自新就有出路,多用於規勸人們向善,決心改過。
「回
頭是岸」的著眼點,往往在於對所行方向孰對孰錯的關注或堅持,並在一定
程度上認為「回頭/走回頭路」比「繼續錯誤的狀態」更為理想、可取。
⚫ 「將錯就錯」
,指事情已經做錯,就順著或遷就已造成的錯誤而繼續行事。
「將
錯就錯」的著眼點,往往在於錯誤已成的事實,並在一定程度上認為「繼續
錯誤的狀態」比「回頭/走回頭路」更為理想、可取。
⚫ 本題要求考生談談個人對回頭是岸/將錯就錯的看法,一般而言,考生可就
以下數個方向思考。一、探討回頭是岸/將錯就錯的定義;二、評價出現這
種應對錯誤的方式之原因;三、從不同層面說明回頭是岸/將錯就錯的影響;
四、從回頭是岸/將錯就錯切入探討面對錯誤的理想態度;五、從回頭是岸
/將錯就錯觀察或瞭解到某些原則。以上數項是立論的主要方向,僅屬舉隅,
考生可以只選擇一個方向思考,也可兼而論之,從數個不同角度切入;考生
可以列舉典故說理,或就個人體會說明,論述角度可以千變萬化,只要文章
的立意、取材能緊扣「回頭是岸/將錯就錯」發揮,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 與「回頭是岸/將錯就錯」相關的體會因人而異,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題
材切入,自由發揮;能否切合題意,視乎考生取材是否切當,立意是否明確。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想表達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記敘或
論說的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回頭是岸/將錯就錯」
的想法,東拼西湊,忽略整理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清晰的結構。
⚫ 文章宜輔以具體例子說理,取材須配合立意。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
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論證須合理,論點和論
據須緊密關聯;說明和事例要具體,不宜浮泛;而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
有序,綱目分明;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 考生的立場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立意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2
20-21_Reg4_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3. 常言道:「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試就個人對這句
話的理解,談談你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本文以論說為主,考生可輕鬆地談談個人看法或嚴肅說理。
⚫ 「人際關係」,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亦即人對他人的看法、想法、說
法及彼此對待的態度等。本題要求考生談談對人際關係的看法,考生必須回
應從引句所得的啟發,指出引句所反映的人際關係本質,或提出可證明引句
所言成立的例子,從而抒述個人對人際關係的見解,或分析敵友關係並不「永
遠」的原因及由此所得的啟發。敘述成因和癥結可詳可略,更可將此隱含在
論點之中,考生宜觸及這個部分,這樣才能將題目寫得更具體清晰。
⚫ 「朋友」
,可以指對自己友好的人,也可以指自己對他友好的人。一般來說,
兩個人若只是共事合作,或立場相同,並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之間往往存在
意氣相投、情誼互通的情況,或有著足夠深及密切的交情。
「敵人」
,可以指
對自己抱有敵意的人,也可以指自己對他懷有敵意的人。一般來說,兩個人
若只是立場不同,或相互競爭,並不一定是敵人;敵人之間往往存在利害衝
突,或因感覺到威脅而產生仇視或對抗的心理或行為。
⚫ 考生須思考題目所引句子的內容與「人際關係」有何關聯,可以是反映人際
關係會隨時間、身分、客觀環境、外在條件、價值觀等因素而不斷變遷;可
以是敵友之間的定義或界線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或時效性;可以是敵友
身分「不永遠」是世界普遍的常態;也可以是其他合理的詮釋,只要考生言
之成理,佐證有據,且不與題目句子意旨有所矛盾,即可接受。
⚫ 值得注意的是,本題並非只要求考生論證「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
永遠的敵人」這句子成立與否,而是要據此表達個人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想表達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論說的
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人際關係/朋友/敵人」的
想法,東拼西湊,忽略整理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一個清晰的結構。
⚫ 文章宜輔以具體例子說理,取材須配合立意。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
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論證須合理,論點和論
據須緊密關聯;說明和事例要具體,不宜浮泛;而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
有序,綱目分明;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 考生的立場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立意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3
20-21_Reg4_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4. 短暫的恬靜,往往能使長期生活於繁囂之中的都市人興起一番感受。試以「難
得遠離繁囂的一天」為題,記述你的所見所聞,並抒發你的體會。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都市人生活忙碌,步伐急促,各有所忙,如學生終日忙於學業及一連串課外
活動、上班族工作量多且工時長、家庭主婦每天為打點家中大小事務奔波勞
碌……每逢假日,為數不少的香港人選擇前往郊外或離島遊玩,遠離煩囂,
呼吸新鮮空氣,偷得浮生半日閒。本題為「難得遠離繁囂的一天」,要求考
生記述當天的經歷,或敘事抒情,或引發議論。考生須以離開吵雜和喧鬧的
經歷為主軸,鋪寫個人有何見聞及與此相關的體會。
⚫ 「煩囂」,指紛亂喧譁;「遠離繁囂」的地方應具備安靜不吵雜、寧靜不煩
擾的特質,可以是郊野公園、登山徑、離島、偏僻村落、人跡罕至的地方等,
茲不贅舉。「所見」是指眼前看到的景象;「所感」則指所知道的、所聽到
的事物、知識或資訊。考生須對所處環境有仔細的描寫,或記敘個人在該處
的經歷及見聞。值得留意的是,題目既強調「遠離繁囂」,考生宜有意識將
所見所聞與(平日)處身鬧市或繁忙都市的生活作對比,以呈箇中差異。
⚫ 「難得」,指不容易有、不易獲得,也包含可貴、可幸的意思。考生可以將
個人感受和體會扣連「難得」,寄託對寧靜之珍貴的渴求,或提出對生活方
式、步伐節奏等概念的思考。至於「難得」的原因,考生可簡單交代,但重
點仍須放在對這天的經歷及所見所聞之刻畫,以及由此興起的個人感受。
⚫ 本文以記敘、描寫為主,考生須透過記敘以抒發個人體會,取材須配合立意。
記敘宜有重心或經過篩選,不宜空洞或流於蕪雜;筆觸宜具體細膩,忌粗淺
浮泛;事情的鋪排和交代,情節的變化和發展須有條不紊,輕重有致,詳略
得宜;敘事和描寫須細緻傳神,才能具體呈現情感和思想。
⚫ 考生宜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寫作,這樣更容易將感受和體會寫得深刻。
至於敘述者的身分則沒有指定,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接受。儘管如此,考生
不宜盲目追求代入特殊身分作述,應謹慎思考所選身分是否有利發揮、自身
對該身分的認識是否足夠、是否能夠反映該身分的獨特性、該身分是否必要
等;所述的經歷必須合乎生活情境。
⚫ 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情節安排或心理轉
折不宜過於突兀生硬、誇張或戲劇化;應在情理之內。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4
20-21_Reg4_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5. 日常生活中,有人透支金錢,有人透支心力,也有人在付出超出能負荷的限
度前戛然而止。
試以「透支」為題,就個人思考或體會,寫作文章一篇。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透支」
,指支用款項超過收入(專指金錢上的透支)
,或泛指任何付出超過
所能負荷限度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透支」指的不單是大量的付出,或
僅指投放之多及程度之大,而是往往包含與個人所能承受程度或所擁有額度
之對照或比較。在日常生活中,較常與「透支」搭配成詞的有現金透支、體
力透支、精神透支、工作透支等,然而,考生所述可以不僅限於以上概念,
只要能呈現「付出」與「所能負荷的限度」之落差,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構思與「透支」相關的話題時,出發點可以是思考導致透支的原因、分析出
現透支情況的場合或範疇、反思面對透支的態度、說明解決透支情況的方法、
探討透支的意義或利弊等。
⚫ 本題要求考生就「透支」二字展開話題,談談個人的體會。與「透支」相關
的體會因人而異,故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與題材切入,自由發揮,寫作方式
亦千變萬化,能否切合題意,端視乎考生取材是否切當,立意是否明確。考
生須選取與「透支」涵義有關的事物作素材,構思文章的立意,取材與立意
之間亦須有合理的關聯。惟須注意的是,「透支」應是文章中的關鍵詞,主
導全文的內容或結構,或為全文的線索或探討對象。
⚫ 本題文體不限,考生可就「透支」的想像或思考虛構故事,或闡述個人的反
思和看法。例如考生可以敘事抒情,透過記事抒述個人感受;也可以就「透
支」引發思考或議論,探討透支的原因、影響、利弊等;亦可夾敘夾議。
⚫ 文章必須合乎以下要求:一、立意或主旨須清晰、明確;二、對「透支」的
理解、聯想或詮釋須合理;三、取材或立意與「透支」須有緊密關聯;取材
能體現或闡明立意。(所抒感悟和體會應緊扣「透支」的特質或獨特性)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或各段想表達什麼、文章中心思想是什
麼、記敘及論說的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透支的想法,
東拼西湊,忽略整理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一個清晰的結構。
⚫ 取材不拘,可以是個人經驗、社會現象或人生百態,也可虛構故事來說理或
抒情,只要所抒的反思、體會或感悟深刻即可。
⚫ 考生的取材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立意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5
20-21_Reg4_12 月改文參考指引

6. 俗語說「獻醜不如藏拙」,也有人說獻醜方能取得進步。試寫作文章一篇,
談談你對「獻醜不如藏拙」的看法。

題解/寫作要求/需要扣連的字眼:
⚫ 本題要求考生談談個人對獻醜不如藏拙的理解和看法,考生可以嚴肅說理,
或輕鬆論述,甚或以幽默諷刺的雜文寫作。
⚫ 「獻醜」,指露出醜態,或作出失體面的行為或表現;「藏拙」,指掩蔽自己
拙劣的意見、技能,不敢顯示披露。「獻醜不如藏拙」的意思是與其顯露自
己的不足及缺點,不如將其收起來。所提出的論點及例子中,考生須具備比
較意識(比較「獻醜」及「藏拙」之優劣得失)
,並明確交代「醜」或「拙」
指的是什麼,或呈現相關事物為何是缺陷及不足。
⚫ 一般而言,考生可就以下數個方向思考。一、考察日常生活不同情境中與「獻
醜不如藏拙」相關的情況;二、分析出現「獻醜不如藏拙」想法的原因;三、
評價「獻醜不如藏拙」這種想法的利弊得失;四、從不同層面或範疇說明「獻
醜不如藏拙」這種想法的影響;五、從「獻醜不如藏拙」引申出對立身處世
的反省;六、從「獻醜不如藏拙」的情況觀察或瞭解到某些原則或道理;七、
反思如何面對自身的缺點及不足。以上數項是立論的主要方向,僅屬舉隅,
考生可以只選擇一個方向思考,也可兼而論之,從數個不同角度切入;考生
可以列舉典故說理,或就個人體會說明,論述角度可以千變萬化,只要文章
的立意、取材能緊扣「獻醜不如藏拙」發揮,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 與「獻醜不如藏拙」相關的體會因人而異,故此,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題
材切入,自由發揮;能否切合題意,視乎考生取材是否切當,立意是否明確。
⚫ 考生應謹慎構想全文立意,即:全文想表達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論說的
核心是什麼等。切忌因量失質,堆疊所有關乎「獻醜不如藏拙」的想法,東
拼西湊,忽略整理內容之間的聯繫,或使文章欠缺一個清晰的結構。
⚫ 文章宜輔以具體例子說理,取材須配合立意。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
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鳴。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論證須合理,論點和論
據須緊密關聯;說明和事例要具體,不宜浮泛;而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
有序,綱目分明;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 通篇內容不宜只停留在「呈現獻醜不如藏拙」的層次,宜加入個人體會及反
思,方能建構文章的立意;考生亦不宜只交代「獻醜」或「藏拙」其中一者。
⚫ 考生的立場和思考角度並沒有高下之分,但立意卻有高下之分,只要反省和
思考深刻、真實,評品理應較高;如立意較為膚淺和虛浮,評品自然較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