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 參賽標題:單車、遇

 書籍 ISBN:9789863442448

 書名:單車失竊記

 書籍作者:吳明益

 出版單位:麥田出版

 出版年月:2015年6月30日

 版次:初版

一、相關書訊:
  每一部腳踏車,是一段故事,這些總在獨自一人時能細細品味,總比歷史
課本上那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來得能夠回憶,全書以我們最熟悉的腳踏車為主
軸,藉由尋找失蹤父親及腳踏車,透過島嶼的地景,交錯拉出一個個現實與回
憶的故事──閱讀這部小說彷彿經歷了一趟關於生存與死亡、命運與運命,時代
不仁的感傷旅程。

二、內容摘錄:

  我會說,我母親是個新歷史主義者,在他的記憶裡沒有大人物、沒有英雄、
沒有轟炸珍珠港,她只記得鐵馬丟掉這等瑣事。當她用台語說「運命」的時候,
我總會想起這種語言還保存著的一種庶民信念:它把「運」擺在「命」的前面。
(p.10)

三、我的觀點:

  整本書和腳踏車息息相關,一開始就以一部腳踏車開始,闡述「腳踏車」這
項交通工具,談到在作者的生長環境中,腳踏車有許多名稱——包括自轉車、
鐵馬、孔明車、單車、自行車,讓人能知道書中的大概時間點,而每一部單車總
會有它的故事,作者就是從此談起,讀起來有一點懷舊,卻有說不出的哀愁與
其中的美。

  書中的時代,顯然已經和我們這一代離得太遠,我們可以在教課書中看到
那個時代的歷史描述;我們可以在小說中看到那個時代的生活情況;我們可以
從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口中聽到那個時代發生了什麼事,透過這些資訊,我
們努力在腦海裡想像那些畫面與場景,但無可否認的,在一切科技的聲光已然
氾濫的時代,那些彷彿只會存在在書本上、圖畫上,永遠無法搬入我們的生活,
我們無法真正去體會、去了解身在戰爭那個時代的情形。

  而本書中運用極多的台語,也許會讓不懂台語的人覺得陌生而難以閱讀,
但是對於平時有接觸台語的我來說,卻覺這是一大亮點,覺得格外親切,不避
開台語並非所有人都懂得問題,反而句句都原汁原味的以國字和羅馬拼音盡力
將原意和原讀音標示清楚,尤其有些句子用台語唸出來反而更貼近說話的人的
本意,非常自然,更是令人會心一笑,例如「你毋捌」若是直接翻成中文的「你
不懂」,反而失去了台語原本的那種情緒和口氣。

  我認為書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人,不管事人與人還是人與自然之間,這之中
的點點以及相處,用腳踏車將故事環環扣起,單車的遭遇,也包含了人的遭遇,
每個人面對著不同的情境,卻全力以赴想將其拼湊至盡善盡美。

  對我來說,腳踏車確實也是一種能夠象徵成長經歷的物品吧,因為比起同
年紀的小孩,我算是很晚才學會腳踏車的,越大,越不想、也越沒有信心去學,
依稀記得某一年的暑假,我在巷口是如何戰戰兢兢地坐在座椅上,好不容易將
兩腳放在踏板上了卻又擔心摔倒而在下一秒踏地,所以我在學騎腳踏車的過程
沒有摔,只是相對的比其他人慢很多而已。這項交通工具我不常使用,也沒有對
它產生相當的感情,只是覺得,它含有一種本土的意識,不可以被取代。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並不是很大,但它的一字一句卻能留在你心中,掀起一
圈一圈的漣漪,這些漣漪不大,卻可以傳得很遠,似乎遠至未來另一頭的自己、
遠至以往種種。作者的文字,很淡、很自然、從不避諱談論任何事情,反而給了
讀者們最深的感受,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單車和人物,每場遭遇、每個心境、
每種情緒,有點哀傷、有點無奈,那一點點惆悵的感覺,將留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久久無法散去。

四、討論議題:

  「犧牲是愛的證明,而愛是犧牲的結果,反之亦然。」——《單車失竊記》

  若愛是一種與犧牲密不可分的情感,那麼在人心不古的今日,我們是否還
能無私也無償地去付出,是否還能不因為被背叛受傷過後減少我們的愛,而持
續去信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