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专 / 稿

TOPIC

从直排到横排:中国文字编排方式的转变
朱  伟  斌
浙江财经大学,310018,杭州

摘  要 以历史学的方法,考据中国文字直排的 具有多样性、多变、随器赋形的特点。后世文字发
起源,从文字学、书法、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等角 展经历金文、石鼓文、尺牍、竹简等多种样式,甲
度分析了文字直排横排的原因。考察了近代中国 骨文直排右行、单排右行(横行)等文字排列方式,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字排列直排改横排的矛盾 自商代以后走向衰落,至秦汉以后遭淘汰,另外一
冲突以及新中国统一文字排式的历史状况,进一 种直排左行的文字排列方式,则流行甚广,并稳定
步分析了排式最终在大陆得以统一的原因。直排 固化,最终成为一种标准的版式规则。自此文字
改横排对社会管理、文化塑造、文化交流以及版面 直排左行的方式便固定下来,成为后世历数千年
编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的文本书写范式。
关键词 文字排列;直排;
“直改横” 钱存训认为,这种直行书写的原因虽不可确
考,但可推测这一特点应与中国文字的构造、书写
文字编排是书刊版面设计中的一部分,文字排 材料、应用工具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有关。中
列引导阅读视线,对阅读体验有很大影响。在当代 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如人体、动物、器皿,大多纵
一些艺术海报版面设计中,经常可见利用改变文字 向直立而非横卧;毛笔书写的笔顺,大多是从上到
的排列方式获得奇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除非一 下;竹木材料的纹理以及狭窄的简册,只能容单行
些古籍或书法作品,正式读物中文字排列为横向右 书写等等,都是促成这种书写顺序的主因。至于
行,这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习惯。然而,中文汉字 从右到左的排列,大概是因为用左手执简,右手书
排列向来的传统却是直排左行,从直排到横排,排 写的习惯,便于将写好的简册顺序置于右侧,由远
列方向改变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而近,因此形成从右到左的习惯。[2] 劳 榦 先生进一
步引申了这个观点,此后陆续有人撰文提出“汉字
1  汉字直排溯源
书写顺序与使用竹简有关”,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
距今 3 000 多年前,中国甲骨文已经成篇地出 的共识。这里可以补充说明 3 点。
现在加工平整的龟甲上。一篇完整的卜辞少则十 第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无论笔划多寡,
余字,多的长达 50 多个字。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排 大小均一,汉字自此成为“方块字”。等宽的外形
列顺序都是从上而下,但行列的顺序则没有定则, 使得直排时行线平齐,保证了字体良好的识读性。
有的自右而左,有的自左而右。根据董作宾的研 相比拉丁字母,每个字母的字高可以统一,宽度却
究,甲骨文字排列遵循对称的原则,沿中缝向外刻 无法均一,如果字母直排,从视觉上看来行线无法
辞,在右右行,在左左行。少数只刻一行字的会出 做到平齐,不利于文字的阅读。
现单列横行,有左行和右行两种。 [1] 钱存训认为, 第 二,中 国 人 早 在 7 000 年 前 就 开 始 使 用 毛
对称的排列原因一是为了表示文字的平衡,二是 笔,书写者使用柔软的毛笔必须掌握一种所谓“向
避免犯兆(裂痕) [2]。甲骨文字的排列方式反映了 背”用笔的笔法。当书写一个字时,左边起笔向右
中国古人对汉字编排最早的美学理解。 运行再收笔,完成一个笔划的书写。在起笔和收
甲骨文字随载体(甲骨)天然形态展开编排, 笔处,会有个提顿“转笔” [3] 的动作,起笔处向右

2017年  科技与出版  第  1  期 53
专 / 稿
TOPIC

斜往上转,收笔处一般向左下转。从书写便利性 2  中英文混排时的“横直并用”
来看,从上往下直排书写最为顺手。
2.1  拉丁字母文字横排的确立
第三,中国古代文字直排除了与书写载体竹
西方文字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横式排列。最早
简有关以外,还与古人书写文字的方式有关。在
有记载的西方版面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 3 000 年
唐到五代各式椅子、案桌出现之前,无论是块状尺
前的巴比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Sumerian)创
牍还是卷装竹简,都无法大尺度地以横向平铺形
制的原始版面。与中国甲骨文一样,当时的文字
式进行书写。古人书写要么席地而坐,要么站立,
排列可直可横,可左可右。
(见图 1)
左手持简,右手执笔,没有它物依托。
导致直排退出舞台的原因源于西方文字最重
要的一次变革—由表意转为表音。早期复杂的
象形图符被简化成楔形符号。公元前 1 900 年之
前,大部分符号在书写中突然好像向左翻倒了一
样,转了 90º,书写方向也改变了:文本不再像原来
那样从右向左竖行书写,而是分栏从左向右横向
书写。[4] 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可
能是书写者为了便利而做的改革。以后出现的各
种表音文字都为横排,但各地区没有统一的方向
图 1  双坐书写俑
性,有的从右向左,也有的从左向右(见图 3)。
人们以这种姿势来书写,除了要有良好的手
臂手指等身体控制以外,必须寻求一种最合理的
行文方式。自上而下的直行书写,既顺应了重力
方向,减轻了右手疲劳,又有利于左手保持稳定,
尤其是竹简编成卷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后,直排
(见图 2)
成为中国文字排文的唯一选择。 图 3  楔形文字符号从象形发展到表音,笔划逐渐简化,
书写方向改为横排,但方向不确定,左行或右行兼有。

还 有 的 使 用 一 种“牛 耕 ”法(Boustrophedon)
方 式 排 列— 字 母 排 列 的 顺 序 为 一 行 接 着 下 一
行。
“牛耕”法排列阅读方向右向左向交互进行,如
果一行是顺着读的话,那么下一行则倒着读,再下
(见图 4)
一行又顺回来读。

图 2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统一标准的格式有利于律令文本准确无误地
传达,统治者无不设立明确的文书制度,并为标准
样式的统一付出积极的努力,中国文字直排方式很
快定型。隋唐之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本被大
量印制和发行,中国汉字直排传统被深刻地固化。
通过政府的文书制度以及书本这种稳定而统一的媒 图 4  碑文,书写方向采用“牛耕”式转行。

介,直排左行最终成为中国汉字排列的标准范式。 牛耕式转行在早期碑刻铭文中非常普遍,主

54 2017年  科技与出版  第  1  期
专 / 稿
TOPIC

要是考虑到铭文镌刻在很宽大的墙上,阅读者要 使用角度来说,字母向左或向右对信息交流并没
走好几步才能看完一行字,看完一行后,他可以在 有什么影响,只是对于一个统一的欧洲来说,统一
原地开始看下一行,继续边走边看。 的规范显得尤为必要。罗马帝国对拉丁世界的征
在欧洲文字史上,希腊人创立的字母表,因为 服、基督教的教化、印刷术的强化效应,为右行横
[4]
简便实用而成为文字史上“最后一次重大创举”。 排的拉丁字母文字扫清了一切障碍,牢牢占据了
希腊字母表完整,但早期书写只有大写,没有标点 西方文化霸主的地位。
符号,字与字之间不留空,而且各地字母排列也不 2.2  近代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中英文混排
同,有的是从右往左书写,有的从左向右书写。直 自明清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中
到公元前 6 世纪,大多数的书写者才习惯从左向右 西文字混合编排的状况不可避免。如何解决中文
[4]
书写,这种文字排列方法被最终延续下来。 公元 直排和英文横排的矛盾成为时人的新课题。
3 世纪,罗马成为拉丁世界的政治权利主宰,罗马 如果在一个版面中,分别有中英文篇章,则英
帝国的官方文字拉丁文“借用”了其他文字,增加 文 横 排,中 文 直 排 左 行,各 不 相 干。 但 如 果 一 篇
了字母,重新排序字母表。拉丁字母借用了希腊 文章中中英文混杂,则有些混乱。西方人编制字
文字的诸多成分,从左向右横向书写传统被沿用 典等语言工具书,例如英国传教士马礼逊 1815—
[5]
并定型。 罗马人的军事实力横跨整个地中海并 1822 年 编 写 的《华 英 字 典 》,按 照 英 文 排 列 方 式,
深入西欧大陆,应用简明有效的书写系统在各地 将中文全部改为从左到右的横式排列。中国人编
推行国家的意志。就这样,罗马人通过征服和行 写 词 典 仍 倾 向 直 排,把 英 文 转 90º“ 直 ”过 来 适 应
政管理将自己的文字传遍欧洲。自此,西方字母 中文编排。但以英文为主的句子夹杂中文时,唯
(见图 5)
表以及文字使用规范得以确立。 有把中文改横排了,偶尔也有不愿“横”的,出现
一些忽左忽右的“畸形”排列。如 1879 年杨少坪
编译的《英字指南》中出现的“堂天 Heaven 海文”,
“堂天”左行是“天堂”,
“海文”则是右行,为该英
文的模拟读音。[6](见图 6)
图 5  古希腊文字与拉丁文(罗马字)。只有大写,书写
方向右行成定式。

自左向右横排的拉丁文一统欧洲大陆,基督教
居功至伟。当基督教以拉丁字母作为其宣传工具
始,这种文字便注定要伴随赞美诗的颂歌传遍欧洲
每个角落。随着古腾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更
是以机器的力量进一步固化了拉丁文的文本范式。
当一种文字自身形式、幕后推手、技术工具等要素 图 6  (左)1899 年上海书局印《注释校正华英四书》,
中文直排,英文横排。 (右)早期中英文混排。中文左行
皆行完备,势必爆发扩张的力量。伴随着工业化的 阅读,英文以及音译中文右行。
坚船利炮,横行的文字一并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并最后因为全球化,拉丁文“书写了古往今来任何 早期介绍西方科学的图书中数字字母符号居

一种文字所书写的都要多的语言”。[4] 多,多倾向横排。在一些表格中也有将数字改为
综上所述,西方文字源自象形符号,排列方式 (见图 7)
中文数字以适应直排。
同样也是自上而下的居多。直到楔形文字从表意 1898 年,上海美华书馆印刷的《笔算数学》序
转变为表音字母之后,文字开始变为以横向排列 中写道:西国笔算,数目各皆横列,以其文字,原
为主。起初,表音字母横排右行还是左行并无定 系横行……今中国文字,既系竖行,则数目写法亦
则,各地依照本民族的习惯使用。实际上,从文字 当 随 之,方 为 合 宜……且 横 法 记 账 一 事,绝 不 能

2017年  科技与出版  第  1  期 55
专 / 稿
TOPIC

用,而竖法则甚合宜……书中一切算式,俱将两法
并列,随人择用可也。[7] 文中虽坚持中文直排传
统,但同时也表达出对数字横排与竖排的困惑。

图 9  率先在中国采用横排的科学期刊。[8]

一些新文化思想激进者主办的杂志里也出现
横排。如 1919 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学术刊物《北京
大 学 月 刊 》,1922 年 由 郭 沫 若 主 持 的 创 造 社 社 刊
《创造》从第 2 期开始也改为横排。
“左联”创办的
刊物,1930 年鲁迅、冯雪峰主编的《萌芽月刊》,蒋
光慈主编的《拓荒者》均采用横排。此外,1931 年
图 7  1898 年美华印书馆《笔算数学》教科书内页。 3 月创刊的《青年界》也同样采用横排的方式编排
随着期刊出版的勃兴,国内期刊内容逐渐丰 内文。这些杂志以迎合西方科学新思想的姿态首
富,形式逐渐多样化。这一时期的中英文读物,通 (见图 10)
先作出积极应变。
行的版面编排做法是,在同一个版面中分割开位置
(见图 8)
分别安排中英文,英文横排,中文直排。

图 10  率先在中国采用横排的文学期刊。[8]

中国不少人在撰文时推行横排,他们从生理
上寻找合理的解释,诸如眼睛是横向,横向视角大
图 8  近代中国报刊中英文混排的情况。 (左)1927 于纵向视角等,但这样的解释很容易便遭到诘难,
年《上海晨报》; (右)1933 年《科学的中国》期刊封面 质疑者认为:眼睛横向,何以中文自古直排也未见
及内页。 [8]
不适。中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先生通过眼动
一个版面内具有两种阅读流线,虽有不便,但
实验研究文字阅读问题,颇具科学性。艾伟在“中
从版面设计上看,竟也颇具特色。特别是后期的
央大学”做实验,得出结论:近二十余年来经多数
版面设计,中文引入分栏处理,版面更加符合视觉
专家研究,其结果不一致,而其趋势以横读效率较
阅读流线,更加科学合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直读为大……此一问题尚须专家继续努力研究,
反映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也表现了文化
但在此问题完全解决以前,对于若干引用许多西
融合时国人的较强适应性。
文字句、数目字、公式及图表等之著作,似以横印
3  民国“直改横”遇冷 为便于读者。艾伟还引用沈有乾教授的话“任何
从民国开始,就有一些中文的刊物改用新式 一种比两种并用为优”,提出“西文和数目字既无
的 横 排 方 式。 较 早 采 用 全 面 中 文 横 排 方 式 的 是 法直排,则莫如将汉字改为横印”。[9]
科学类杂志,如 1915 年任鸿隽创办《科学》期刊, 要想改变中文直行几千年的习惯并非易事。
1926 年商务印书馆创刊的《自然界》期刊,1927 年 读者对中文横排并不买账。如《科学》期刊,从一开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逻辑与数学逻辑》等期刊,均 始便遭到看不惯其中文横排的国人的非议。
《北京
(见图 9)
采用了横排的方式。 大学月刊》也遭到质疑,
“吾国旧体文字形式一改兴

56 2017年  科技与出版  第  1  期
专 / 稿
TOPIC

趣全失”,以至于谨慎登出《蔡元培启事》:其文学性 (见图 11)


志刊物对横排也“情有独钟”。
质之文,有不能不用直行式者,请送至校长室,由鄙
人编辑为临时增刊。[6] 以传播新思想而著名的《新
青年》杂志始终坚持直排。期间即使有钱玄同极力
建议,多次向陈独秀写信劝说,也终究未果。为此
《新青年》还遭到陈望道发文《横行与标点》提出质
问。同样,全面革新的著名文学期刊《小说月报》也
依然保持直排。纵使有读者不断向沈雁冰建议横
排,沈雁冰一概以排版人不熟练为由搪塞过去。
总的说来,民国时期书刊主流是直排。偶有以
横排中文者,也仅在少数,在民国书刊出版繁荣局面
图 11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横排刊物 [12]
下,其影响力显得微乎其微。
《东方杂志》编者的话代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积累了难以计数的典籍,
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态度,
“如讲求自然科学的图书
在激进的改革派看来,这些文字承载着落后的封
报章,特别关于数理化学等科目,横行比较纵行写起
建思想,代表的是腐朽的落后文化,要和旧的思想
来方便,读起来容易。即如商务所印物理、化学、几
文化彻底决裂,认为中国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文
何学等;中华学艺社以前专载自然科学的学艺杂志
化体系,简化字、普通话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等,文
等,它们内容文字的排印,实在有不能不用横行的苦
衷,也实在有用横行的好处,并不能算是好奇立异。 字改革具有政治色彩。在文字排式上,直排自然

说到本志,除却间或登载几篇译稿或创作里面注脚 代表陈旧思想,横排则代表一种新事物,特别是被

引用西文参考书,宜于横排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纯 关联上“有利于劳动人民”的群众性色彩之后,更

粹的国文,自然没有横行的必要。”意思就是说,除非 迅速成为一个代表先进思想的新文化现象。

迫不得已,否则能不横行就不横行。[6] 1954 年,原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


电总局)召开数次会议,讨论在全国推行书刊文字横
4  1949 年后文字横式排列的定型 行排印事宜。时任副署长的叶圣陶认为:
“为了减少
作为政府文化措施的一部分,新文字的设计 他们(上学儿童、文盲)眼睛的疲劳,应该横排。为
和推行是与新政权的建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 了让他们看体式一致的报纸,使他们的心思不致因
国历史上,各个政权无不把语言文字工作摆在新 体式的混乱而受纷扰,应该横排。为了节约他们的
型文化事业的首要位置,除了国民文化生活需要 购买力,应该横排。”同年 12 月,发布通告,规定全国
之外,它还体现了统治民族或统治阶级在政治上 统一实行书刊横排。1955 年元旦,
《光明日报》在全
[10]
的自豪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在 国率先实行横排排版,胡愈之发表《中国文字横排
短短的十年间实现了语言文字改革的三件大事, 横写是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相符合的一文》,11 月,教
第一件就是从 1955 年元旦开始汉字书刊大规模地 育部发出《对推行简化汉字和横行横排等问题的规
从直排改为横排(另两件是 1956 年公布的简化字 定》;12 月,文化部发出《关于汉文书籍、杂志横排原
方案,1958 年诞生汉语拼音方案)。 [11]
则的规定》;1956 年元旦,
《人民日报》和地方报纸一
共产党人一直是积极推动文字改革的主要力 律改为横排。[13] 自此,中国大陆除了一些古籍保留
量。在抗战时期,解放区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直排以外,书刊、报纸、教科书等读物全部实行横排。
的讲话》的“文艺要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精神的指 自 20 世 纪 初 以 来,有 人 积 极 主 张 汉 字 改 革,
引下,积极开展简体字运动。解放区书报上大量 其中最为激烈的算是废除汉字,提倡拉丁化。相
采用和创造了很多简体字(时称“解放字”),大大 对“革命性”的汉字拉丁化来说,
“直排改横排”显
方便了老百姓的学习和使用。共产党人出版的杂 得更为微不足道。或许也正因为如此,
“直改横”

2017年  科技与出版  第  1  期 57
专 / 稿
TOPIC

才没什么争议得于较快地顺利实行。无论如何, 湾和日本等地区优秀平面设计成果,在一些版面
少部分的文字改革者的主张在大陆这个广大群体 设计中出现直排与横排结合的应用,中文版面正
中得到实现。中国文字横直排并用的混乱局面得 向更大的包容与更多样的面貌发展。
以改变,简体字的应用和横排的规定,使得中国文 经过六十余年的历程,直排改横排得到世界
字呈现统一而崭新的视觉形象,从此中国文字版 的接受与认可。借助中文输入法、汉字数字化信
面编排进入一个新的视觉形象时代。 息等技术,在电脑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汉字再次显示其良好的适应性。历数劫难,事实
5  结语 证明中国文字总能在时代变革关口实现自我完
中国文字直排改横排,是自近代以来“西风东 善,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渐”、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社会变革的结
果。在中国大陆 20 世纪 60 年代的“破四旧”运动中,
对汉字改革运动、简体字运动等一系列文字变革事
参考文献
件进行了收官性总结,直排传统从书本范式中被彻 [1] 刘玉建 . 中国古代龟卜文化 [M]. 桂林:广西师范大

底抹去。中国文字排列历经二千多年的样式就此改 学出版社,1992 :201.

变,从历史角度来看,说这是一次重大的版式革命也 [2] 钱存训 .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M]. 上

不为过。在政治强力作用下,中文版式以革命的方 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式进入现代化进程,其彻底性前所未有,影响至钜。 [3] 孙 晓 云 . 书 法 有 法 [M]. 南 京:江 苏 美 术 出 版 社,


2010 :145.
中文横排与简体字等改革措施一改过去汉字版面样
[4] 斯蒂文 • 罗杰 • 费希尔 . 书写的历史 [M]. 李华田,李
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极大地促进了新国家人民学
国玉,杨玉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9.
习文化的热情。新样式提高了中文阅读的便利性,
[5] 罗伯特 • 罗根 . 字母表效应:拼音字母与西方文明
对扫除文盲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全民的文化教育水
[M]. 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03.
平、科学和民主的意识起到提高与推进作用。
[6] 张志强 . 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字编排方式的变
中文排列直排改横排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体现
迁 [M]//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出版博物
了对应西方文化冲击积极应变融合的态度。中文
馆编 . 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 . 上海:上海
“直改横”缘起西方的文化冲击,最终以自身变革的
人民出版社,2011 :54.
方式化解了冲突。变革后的中文方便了与西文、阿
[7] 姜庆共,刘瑞樱 . 上海字记 [M]. 上海:上海人民美
拉伯数字混排,为中西文字交流、科学公式书写等
术出版社,2014 :4.
扫清了版面形式上的障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8] 边靖 . 中国近代期刊装帧艺术概览 [M]. 北京:北京
随着中文的横排,版面编排设计也出现新的
图书馆出版社,2007.
方法。中文版面吸收借鉴西式的版面设计经验, [9] 艾伟 . 阅读心理:汉字问题 [M]. 上海:中华书局,
应用西式段落与标点区分版面与文本,使用新式 1949 :201.
图表、目录、页码、索引等方式来组织版面,信息 [10] 聂 鸿 音 . 中 国 文 字 概 略 [M]. 北 京:语 文 出 版 社,
编排更趋向科学性和条理性。编排形式语言的多 1998 :215.
样化给版面设计带来挑战,也给予版面设计更大 [11] 周有光 . 汉字改革概论 [M].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
的空间。新中国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开展书籍生产 社,1961 :336.
与出版工作,制定新的版式标准。新国家同时还 [12] 彭永祥 . 中国画报画刊(1872—1949)[M]. 北京:
积极推进版面设计工作,开办设计院校,培养书籍 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设计人才,为中文版面设计水平提高作积极的努 [13] 陈海洋 . 汉字研究的轨迹 [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
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社,1995. ■
大陆版面设计领域积极借鉴中国香港港、中国台 (责任编辑:付国乐)

58 2017年  科技与出版  第  1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