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廖 鴻 基 是 台 灣 少 數 以 海 洋 為 主 題 的 作 家 , 投 入 海 洋 書 寫 將 近 二 十 年,

成果非常豐碩、可觀,也為文壇挹注新的視野與力量,海洋不但是
他逃避的空間,也是重要的生命場域。在耕耘海洋書寫的同時,事
實 上 也 一 併 耕 耘 了 他 的 生 命 之 海 。 他 的 作 品 和 一 般 的 自 然 書 寫 不 同,
融合了個人的經驗,展現了特殊的風格與面向。

«討海人»屬於現在還比較少有的海洋文學,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類型的書籍,看了這本
書,我進而發現不少原本都不知道,根本聞所未聞的海洋知識。
本來的我對於討海人的想法,內心第一時刻想到的就是充滿魚腥味
的漁船,漁夫們各個都脫光上衣露出黝黑粗壯的皮膚,嘴裡充滿著
濃濃鄉土口音並參雜一些髒話,多麼讓人想快點離開這個環境,但
透過作者文字寫下的內容卻與想像畫面差了一個東西方位之遠,可
以在文字上感受到作者對於海洋的喜愛,甚至可以從作者筆中的海
洋世界更帶了一點暖心,那是多麼美妙又充滿故事性的海洋。

作者描繪上了漁船之後的海洋景觀及漁船與魚之間追逐的生存為主
要內容,繼而以鬼頭刀追殺飛魚的刺激場景展現出海上危機感,作
者的文字節奏慢慢的鋪成使之讓觀者抓住好奇心看下去,而飛魚為
了躲避時所表現出的行為及鬼頭刀獵食者展現出的個性,分明的角
色設定,根本就是在看恐怖的劇情片,深刻感受到這不僅僅是漁夫
出海捕魚的無聊事,而是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遠遠就可以看出作
者就像個電影導演,他用文字捕捉這場浩大的畫面並且讓在經歷生
死邊緣的飛魚和完美獵食者鬼頭刀之間做了完美的詮釋。

在這本書裡提到「鬼頭刀」的魚類,這名字好像是來自公魚的兇煞,從「鬼」、
「刀」這兩個字就足以形容鬼頭刀在漁人眼中是如此神秘、銳利。但雖然凶猛
也是有柔情的一面,一條母魚上了鉤,而公魚會一路陪著牠,彷彿在安慰她一
樣,不只是這樣,公魚會照顧母魚,看見食物的時候,公魚會禮讓給母魚。這
讓我了解到萬物皆有情。

現在的海洋受到了人類無情的污染,有一些人只為了自身的利益大量捕撈,
再小的魚都不放過,絲毫不在乎會破壞海洋的生態,我們現在所食用的吻仔魚
就是各種魚苗的統稱,如果毫無節制地捕抓小魚,就沒有可以長成大魚的小魚,
當然就沒有大魚可以吃了,所以我們應該要規定一些保育規則,來規範一些不
守規則的人。
 看完這一本書,令我對討海人的形象完全改觀,讓我知道他們有許令
人感動的故事。但現在海洋生病了,我們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保
護海洋的生態環境,讓後代子孫也可以一起享受這片美麗的海洋。
也許我們從來不會懂得我們擁有這麼好的資源,但卻也不得不承認
我們人類始終無法脫離大自然,而這就是為什麼要應該去瞭解它、
認識它,進而去發展它,也感謝這位作者讓我挖掘出原來台灣也是
可以做出像是”海洋總動員”的劇情,原來我們也能為這片海洋做
出許多事情,儘管我們不是漁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