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 米=100 厘米,100 厘米=1 米
5、线段:
⑴ 线段的特点:
① 线段是直的;
② 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 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 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
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 100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 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
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
① 相同数位对齐;
② 从个位减起;
③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加 10 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个位加 10 再减,
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 1 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 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
② 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
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
① 先读题
② 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 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
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
① 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
②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③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
① 画一个点
② 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 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 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 3 个角中,有 1 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 4 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 或
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 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
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
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4×3=12 或
3×4=12⑵ 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 读作:“6 乘 3 等于
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
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 表示 5 个 4 相加或 4 个 5 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1)乘法:乘数×乘数=积
(2)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3)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 9 的乘法口诀里,几乘 9 或 9 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
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3)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 个 5,就是 5 的 3 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4、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 1 时等于 60 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 5 分钟,分针走
一圈是 60 分钟.
3、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 分 5 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 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
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 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1)投票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少);画“正”字记录数据(数据比较多).
(2)填写数据:给出正字个数,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数正字)
(3)数据的分析:
① 共有( ),(各个部分的数相加);
②( )的最多,( )的最少.(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③ 从中选择( )最合适,为什么?(选最多的,因为···)
④ 你喜欢( ),这组有( ).(结合自己的实际填写)

第二、四单元 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
1. 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平均分的方法:
(1)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
止.
(2)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 除法
1. 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 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
商.
三、用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四、解决问题
(读题 2 遍;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写上答;检
查)
1.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 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 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通过对折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左右,上下两
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2. 平移:沿着直的路线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
了变化.
常见的平移现象有:电梯、开窗户、开抽屉等.
3. 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围绕某一点,方向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旋转现象有:电风扇、手表、直升飞机等.
4.解决问题:折纸剪人,判断折纸中的人是什么现象,给出一半图形,判断.
第五单元 混合计算
一、 混合计算
(一看:有没有小括号;二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做:准确计算出每一步的结果;四验:检验运
算顺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2.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常见的两步计算题型有:
(1)剩下的平均分:(A+B)÷C
(2)一共平均分:(A+B)÷C
(3)还剩多少:A-B×C
(4)连续用去后,还剩多少:A-B-C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余的数叫余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 1,最小的余数是 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 减,四比.
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6.解决问题(商和余数都需带单位)
(1)有余数的除法和采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理解题目关键词:最多、至少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还需要 1 次,所以商要进 1,结果为商+1.
(2)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再利用余数是几,就是排列中的第几个.
(3)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认识计数单位“万”,数位顺序表.
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 10,一十一十地数 10 个 10 是 100,一百一百地数,10 个 100 是 1000,一千一
千地数,10 个 1000 是 10000.
常见题型:和 5000 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最小两位数是 10,最大的两位数是 99;最小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最小四位数是 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 10000,最大的
五位数是 99999.
二、数的组成: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组成.如 4692 是由 4 个千、6 个百,9 个十,2 个一组成.4692=4000+600+90+2
三、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
几;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四、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
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 0 占位.
五、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
较,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六、准确数与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取准确数的近似数.
取整百,看十位上的数,比 5 小就舍去,大于或等于 5 就向百位进一.
取整千,看百位上的数,比 5 小就舍去,大于或等于 5 就向千位进一.
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 0 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 0.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1)计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一个 1 角硬币约重 1 克.
(2)计量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2 袋盐重 1 千克.
三、质量单位间换算
1 千克=1000 克 1 千克=1 公斤
1 公斤=2 斤 1 斤=500 克
1 斤=10 两 1 两=50 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