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上海亚太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焦煤产品手册

2015 年 1 月 30 日

1 / 20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3
一、煤炭分类 ................................................................................................ 3
二、焦煤简介 ................................................................................................ 3
三、焦煤生产 ................................................................................................ 4
四、焦煤产业链............................................................................................. 4
第二章 焦煤的现货市场状况.................................................................................. 5
一、世界炼焦煤资源及供需 ............................................................................. 5
1、世界炼焦煤资源分布 ................................................................................ 5
2、世界各国炼焦煤煤质对比.......................................................................... 5
3、世界炼焦煤生产和消费............................................................................. 6
4、世界炼焦煤进出口 ................................................................................... 7
二、中国焦煤供需状况 ................................................................................... 7
1、中国的炼焦煤产能状况............................................................................. 7
2、中国炼焦煤供给 ...................................................................................... 9
3、中国炼焦煤需求 .................................................................................... 10
三、焦煤物流状况 ....................................................................................... 11
四、中国炼焦煤进出口 ................................................................................. 12
1、炼焦煤进口状况 .................................................................................... 12
2、炼焦煤出口状况 .................................................................................... 13
第三章 焦煤价格变化情况 ................................................................................... 13
一、焦煤价格机制 ....................................................................................... 14
1、大集团报价采取合同价........................................................................... 14
2、集散地供需双方形成市场价 .................................................................... 14
3、远期电子交易和期货交易广泛开展 ........................................................... 14
二、近年来的焦煤价格 ................................................................................. 14
第四章 亚商所平台焦煤优势................................................................................ 15
一、现有焦煤电子交易平台简介 ..................................................................... 15
二、亚商所焦煤交易模式 .............................................................................. 15
三、亚商所平台优势 .................................................................................... 16
第五章 亚商所焦煤交收质量标准 ......................................................................... 17
一、亚商所焦煤质量标准制定方法.................................................................. 17
二、亚商所焦煤保税仓储费率 ........................................................................ 18
第六章 焦煤的标准化和检验................................................................................ 18
一、煤炭分类标准 ....................................................................................... 18
二、炼焦煤技术指标及检验 ........................................................................... 20

2 / 20
第一章 概述

一、煤炭分类
煤炭是古代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后形成的富碳的
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按照煤化程度可将煤炭分为褐煤、烟煤、无烟煤三大类;按照用途,
可将煤炭分为动力煤和炼焦煤两大类。习惯上,将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在室式焦炉炼焦条件
下可以结焦,用于生产一定质量焦炭的原料煤统称为炼焦煤。
图 1.1 煤炭分类简图

煤炭分类涉及的指标非常多,主要是按照用途表述。常规主要有水分、灰分、挥发分、
固定碳(以上四项为工业分析) 、硫、粒度等。动力煤煤质指标主要是:热值、灰熔点;表
征炼焦煤特征的指标主要有:粘结指数(G)、胶质层指数(Y)、坩埚膨胀序数(CSN、FSI)、
罗加指数(RI)、葛金焦型、膨胀度、流动度、岩相等。
其中,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焦煤最重要的特性。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
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
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除胶质层测定法外,
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
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

二、焦煤简介
焦煤,又称主焦煤,是一种中等变质程度、中等及低挥发分、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
一种烟煤。黑色,强玻璃光泽,内生裂隙发育,脆性大,加热时可形成稳定性很好的胶质体。
对煤化度较高,结焦性好的烟煤的称谓。
焦煤属于强粘结性、结焦性的炼焦煤煤种,是焦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配煤。通
常在焦炭的生产中,对焦煤的配入比例一般存在下限要求,一般比例大约占 30%-50%,每生
产一吨焦炭大概需要消耗焦煤 0.4 吨。焦煤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炼焦煤,联接这煤、焦钢
单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上具有重要地位。焦煤作为炼焦和钢铁工业的重要上游原材料,在国
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肥煤,是粘结性最强、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加热时产生大量胶质体。用肥煤单独炼焦能
产生熔融性好、强度高的焦炭,但焦炭的横裂纹多,气孔率高,易碎,因此多与粘结性较弱
的气煤、瘦煤或弱粘煤等配合炼焦。
3 / 20
1/3 焦煤,是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具有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用
这种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炭。炼焦时,1/3 焦煤的配入量可
在较宽范围内波动,都能获得强度较高的焦炭,这种煤也是良好的炼焦配煤中的基础煤。
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煤,它的挥发分低,受热后产生的胶质体数量比焦煤少,
且软化程度高。用瘦煤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较好的焦炭,但这种
焦炭的耐磨强度较差,瘦煤作炼焦配煤用效果较好。
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胶质体厚度都很高的强粘性肥煤类。气肥煤结焦性介于肥煤和气
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气煤,是一种碳化程度最低的炼焦煤,加热时能产生较多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胶质
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气煤也能单独炼焦,但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较差,焦炭多呈
细长条且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可增加产气率和化学产品回收
率。

三、焦煤生产
与焦煤密切相关的是洗煤和配煤两个环节:
1、洗煤
洗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炭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工业工艺。
洗煤过程后所产生的产品一般分为有矸石、中煤、乙级精煤、甲级精煤,经过洗煤过程后的
成品焦煤通常叫焦煤精煤(或焦精煤),它一般具有灰分低、硫分低、发热值高的性质。在
我国炼焦原煤的供应中,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用来炼焦,只有适合洗选的炼焦原煤经过洗选
后才可用于炼焦生产。洗煤一般在洗煤厂进行,我国有很大的炼焦烟煤洗选能力。
2、配煤
由于各种炼焦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不同,在焦炭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为了合
理利用煤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需要将各煤种按照适当的比例搭配使用,这个过程称为配
煤。在配煤过程中,焦煤是必不可少的煤种,属于基础炼焦煤。
图 1.2 炼焦煤生产流程

四、焦煤产业链
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用作生产焦炭的原材料,由于现代冶金高炉的大型化,要求焦炭的热
反应性高,而焦煤是提高焦炭热反应性和强度的核心配煤原料。
焦煤在产业链条中属于炼焦和钢铁工业的最重要上游原材料,联接着煤、焦、钢三个产
4 / 20
业。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价格波动较大,产业链条较长,参与企业众多,影响
范围广,现货企业投资和风险管理需求都较为强烈。
图 1.3 焦煤产业链

第二章 焦煤的现货市场状况

一、世界炼焦煤资源及供需
1、世界炼焦煤资源分布
从各国拥有的煤炭资源来看,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的煤炭资源较为丰
富,其中,美国煤炭储量 2383.08 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 28%;俄罗斯煤炭储量 1570.1
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 13%;中国煤炭储量 1145.0 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 13.9%;
澳大利亚煤炭储量 762.0 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 9.2%;印度煤炭储量 586.0 亿吨,占
世界煤炭总储量的 7.1%。
图 2.1、世界各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

南非 0%
乌克兰 3%
4% 其他国家
9% 美国
哈萨克斯坦
28%
4%
德国
5%
印度
7%

澳大利亚 俄罗斯联邦
9% 18%
中国
13%

炼焦煤的储量来看,全球炼焦煤主要也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欧洲和欧亚大陆等地区,
其中,俄罗斯、中国、美国、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炼焦煤资源较为丰富。
2、世界各国炼焦煤煤质对比
由于煤炭形成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炼焦煤质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世界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两条聚煤带,即一条横跨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
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煤田。
南半球的煤炭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地区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世界
5 / 20
各国炼焦煤煤质各有特色(表 2.1)。
表 2.1 主要炼焦煤产地煤质对比

3、世界炼焦煤生产和消费
从各国炼焦煤生产来看,世界炼焦煤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
加拿大等国家。2008-2013 年全球炼焦煤精煤产量从 7.7 亿吨增加到 11 亿吨,
年均增长 7.3%;
其中中国为世界第一大炼焦煤生产大国,2008 年中国炼焦精煤产量 2.9 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38%,到 2013 年中国炼焦精煤产量 5.8 亿吨占比增加到 54.9%以上,年均增长超过 12%。
图 2.2、2008-2013 年世界主要炼焦煤生产国精煤产量统计

600000
500000 2013年
400000 2012年
300000 2011年
200000 2010年
100000 2009年
0 2008年

世界炼焦精煤消费主要是集中在钢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使得炼焦精煤消费量逐年上升,
2013 年世界精煤消费量达到 10 亿吨以上。世界炼焦精煤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其中,
中国作为第一炼焦煤消费国,2004 年中国炼焦精煤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 49.2%,到 2013 年
占比增加到 62%。
图 2.3、2006-2012 世界主要国家炼焦精煤消费量

6 / 20
120000

100000 2006年
2007年
80000
2008年
60000
2009年
40000 2010年
20000 2011年

0 2012年
世界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日本 韩国 乌克兰 美国 德国

4、世界炼焦煤进出口
2006-2013 年世界炼焦煤出口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6.3%。受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
响,2009 年世界炼焦煤出口国下降明显。随着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受中国、印度等亚
洲买家需求拉动,2010 年炼焦煤出口量明显增加。但近 2 年,由于世界经济疲软,炼焦煤
需求不旺,导致全球炼焦煤出口量增速趋缓,2013 年全球出口量达 3.1 亿吨。
图 2.4、2006-2013 年世界主要炼焦煤出口国出口量统计

40000

30000

20000 蒙古国
俄罗斯
加拿大
10000 美国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年

日本、中国、印度、韩国为世界主要的炼焦煤进口国,日本和韩国由于资源匮乏,需求
相对刚需,中国由于炼焦煤需求量大且本国生产的炼焦煤价格高,进口炼焦煤数量也较大,
印度由于国家政治等因素炼焦煤开采量少,需进口以满足自身生产建设的需求。
图 2.5、2004-2013 年主要炼焦煤进口国进口量统计

8000
日本
7000
6000 中国
5000 印度
4000
韩国
3000
2000 德国
1000 法国
0
英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二、中国焦煤供需状况
1、中国的炼焦煤产能状况
7 / 20
炼焦煤供应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于全国 29 个省、市区,但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
中在华北、华东。其中,山西省炼焦煤种资源储量最大,占全国资源储量的 55 %。主要焦
炭产区也集中在炼焦煤产区。
山西省供应全国优质焦煤、肥煤,其结焦性能非常好,特别是配套大容积高炉生产高品
质的冶金焦。我国主要炼焦煤矿区大约有 16 个,分布于山西(离柳、乡宁、西山、霍州、
霍东)、山东(兖州、巨野)
、河北(邯郸、开滦)、安徽(淮北)、河南(平顶山)、贵州、
黑龙江等。
图 2.6、我国主要省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

截止 2013 年底,中国煤矿产能达 47 亿吨,炼焦煤产能占比 39%,其中强粘结煤(焦煤、


肥煤、气肥煤)占比 41%,高挥发配煤(1/3 焦煤、气煤)45%,低挥发配煤(瘦煤)占比
14%。
图 2.7、2013 年底中国主要炼焦煤省地产能分布统计

80000
气煤
70000
60000 焦煤
50000
40000 1/3焦煤
30000 肥煤
20000
10000 气肥煤
0
贫瘦煤
瘦煤

从数据上看,近 10 年中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扩大,后期煤炭产能仍有较大增长
空间。
图 2.8、中国煤矿固定资产投资
6000 200.00%
累计投资额(亿元) 增速%
5000 150.00%
4000
100.00%
3000
50.00%
2000
1000 0.00%

0 -50.0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8 / 20
2、中国炼焦煤供给
2002-2013 年全国原煤产量由 14 亿吨增长至 41.5 亿吨,平均年增长率 10.2%;2002-2013
年中国炼焦原煤产量由 6.7 亿增至 14.4 亿吨,平均年增长率 7%;2013 年山西炼焦煤原煤产
量 5.4 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38.5%,山西、河北、山东、黑龙江炼焦煤产量占总量超过 50%,
10 省产量占全国焦煤总产量的 90%。
图 2.9、2010-2013 年中国煤炭原煤产量增长率

500000 褐煤(万吨) 动力煤(万吨) 炼焦煤(万吨) 30%


无烟煤(万吨) 同比(%)
400000 25%
20%
300000
15%
200000
10%
100000 5%
0 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 年-2018 年期间,中国煤炭市场供需总体供大于求格局,炼焦原煤增至 16.8 亿吨,


年均复合增长率 3-4%。炼焦原煤占原煤总产量的 36%,而这个占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图 2.10、2004 年—2013 年中国炼焦原煤产量统计

160000 25.00%
气煤(万吨)
140000 20.00%
120000 气肥煤(万吨)
100000 15.00%
1/3焦煤(万吨)
80000 10.00%
肥煤(万吨)
60000 5.00%
40000 焦煤(万吨)
0.00%
20000 瘦煤(万吨)
0 -5.00%
贫瘦煤(万吨)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中国炼焦原煤产量与精煤产率各矿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地区除山西、山东省平均产率
为 55%左右,其它省份基本在 30-45%之间。目前基本 100%的炼焦原煤要经过洗选加工。
2013-2018 年炼焦煤有效供应预期年均增长 3%。
图 2.11、中国炼焦原煤产量与精煤有效供应量

200000
精煤有效供量 原煤产量

150000

100000

50000

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9 / 20
3、中国炼焦煤需求
近年国内炼焦煤消费呈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超过 4.6%,炼焦煤消费以国内为主,占 95%
以上,国内炼焦煤消费主要来自钢铁行业与焦化行业。
2013 年中国 28 个省地生产焦炭,沿海省份焦炭产量有所增长。但前 11 位大省占比达
80%以上。新疆、陕西、内蒙、河南、江苏的焦炭产量占比增加,资源省份与沿海省份各具
成本优势及运输优势。山西、河北受煤价成本及环保政策各自的影响,占比降低。
焦煤的强粘结性决定了它在炼焦配煤中的特殊作用,一般来说,焦煤必须要含有一定的
比例才能保证焦炭的质量。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炼焦煤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对煤炭质量需求
的不同,焦化厂在配煤时,所使用的焦煤的量存在着差异。另外,由于配煤比例对焦化企业
来说,属于商业机密,因此,一般不会对外公布,一般不好统计。但是,焦煤在焦化行业属
于稀缺原料,尤其是优质焦煤,更是供不应求。
图 2.12、2004 年-2013 年中国炼焦煤有效供应量与需求对比

80000
70000 焦炭产量 精煤有效供量 炼焦煤需求量
供应总量 过剩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0000)

钢焦产业增速高位回落但总量基准较大,拉动炼焦煤需求持续走高。近年来,世界经济
整体增长,特别是亚洲、非洲等国家经济增长拉动钢材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刺激钢铁产量快
速增长,进而影响炼焦煤供求持续紧平衡。
表 2.2、2004 年-2013 年中国炼焦煤供需平衡表

年度 焦炭产量 精煤有效供量 炼焦煤需求量 进口量) 出口量 供应总量 过剩

2004 17749 28297 25735 677 569 28405 2670

2005 23282 34674 33758 696 526 34844 1085

2006 28054 39404 40679 466 437 39433 (1245)

2007 32894 40166 47039 622 254 40534 (6504)

2008 32359 43386 45950 686 346 43726 (2225)

2009 34502 43710 48302 3442 64 47088 (1215)

2010 38757 48776 54260 4727 359 53144 (1116)

2011 42779 56898 59890 4466 359 61005 1115

2012 44323 60845 61166 5355 131 66069 4903

2013 47636 61563 64308 7539 111 68991 4683

10 / 20
三、焦煤物流状况
煤炭运输有铁路、水路、公路等三种方式,铁路以其运力大、速度快、成本低、能耗小
等优势,一直是煤炭的重要的运输方式;水运方便且成本低于铁路,同时可以不受铁路运力
瓶颈影响,公路运输用于相邻地区之间的煤炭短途运输,及煤炭在生产企业与铁路、港口和
用户之间的中转运输,对于铁路和水运起到补充作用。
国际焦煤贸易量相对于消费量而言规模很小,目前绝大部分焦煤贸易通过干散货船远洋
运输来进行,部分国际焦煤贸易也通过内陆边境贸易的方式通过铁路进行运输。.
图 2.13 海运炼焦煤贸易流向

中国铁路煤炭运输量占全国煤炭运输总运输量的 70%以上,中国煤炭运输主要采取铁路
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铁路水运结合的方式,先通过铁路运输到沿海、沿江港口,再水
路运输至南方消费地区。
图 2.14、中国焦煤贸易流向

炼焦煤主要贸易港口:是秦皇岛港,天津港、日照港、青岛港、连云港、京唐港、广州
港。其中京唐港、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这五个黄渤海港口是具有集群效应的炼
焦煤集散地, 2010 年内贸中转量为 1167 万吨,进口中转量为 2146 万吨,占全国占比 90%
以上。其中,京唐港、天津港、日照港的中转量合计约 2800 万吨,集散了大部分辐射华东、
华南地区的下水炼焦煤,以及大部分辐射华北地区的上水炼焦煤。这五个港口库容充裕,具
备专业的煤炭中转码头,物流设施完备,能够满足大宗散货仓储中转的要求,且辐射面广。
从库存情况看,2014 年 1-9 月的主要港口焦煤库存总量从 1300 万吨左右缓慢下降至大
11 / 20
约 800 万吨。
图 2.15、焦煤库存走势

四、中国炼焦煤进出口
1、炼焦煤进口状况
2002 年以前,中国炼焦煤进口数量不多,基本在 20—50 万吨左右。进口的炼焦煤主要
来自澳大利亚,用户主要是东南沿海的焦化厂,还有上海宝钢进口少量的低灰和特低灰炼焦
精煤。2001、2002 年中国炼焦煤进口量小于 30 万吨,尚不到煤炭进口总量的 10%。
2003 年以后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焦化厂大规模上马,致使炼焦煤过度消耗、部分
地区出现相应紧缺,至 2009 年中国进口炼焦煤 3449 万吨,同比增加 500%,以后逐年增加,
2013 年为 7542 万吨,2014 年上半年进口 3533 万吨。
尽管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新产能的投产,使炼焦煤价格持续低迷,但澳大利亚的大
宗商品出口依然热度不减。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在增长,只是增速有所放缓,澳大利
亚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时扩大了矿业产能,但随着中国增长放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下
跌,澳大利亚的矿业投资随之受到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前景低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未来几
年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生产商有大量新产能即将投产。澳新任政府计划取消资源租赁税和
碳税减轻企业负担,但澳环保压力大政府将在促煤炭经济增长和环保间寻求平衡。澳大利亚
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强劲,2014 年上半年占比 51%,比去年全年占比增加 10%,加拿大
缩减 4%,美国缩减 3%,印尼减 3%,蒙古、俄罗斯占比与去年持平。
图 2.16、2004-2013 年中国炼焦煤进口量统计

8000 450
进口量(万吨) 400
7000
同比(%) 350
6000 300
5000 250
200
4000
150
3000 100
2000 50
0
1000 -50
0 -10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12 / 20
图 2.17、2009-2013 年中国炼焦煤进口分国别统计

80,000,000
70,000,000
60,000,000 蒙古
50,000,000
美国
40,000,000
加拿大
30,000,000
俄罗斯联邦
20,000,000
10,000,000 澳大利亚
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炼焦煤出口状况
从炼焦煤出口总量来看,2003 年以前,中国炼焦煤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然而,从 2004
年开始,随着中国炼焦煤内需强劲拉动,中国炼焦煤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国开始下调煤炭出口退税率,首次从 13%下调至 11%,炼焦煤出口比例下降。相反,炼焦
煤进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4 年炼焦煤出口下降至 568.9 万吨,下降了 56.7%。
2005 年,煤炭出口退税率继续下调至 8%,中国出口炼焦煤 526 万吨,同比下降 7.6%。
到 2006 年中国炼焦煤出口量下降到 437 万吨。由于 2006 年 11 月 1 日起,我国对炼焦煤征
收 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 年炼焦煤出口更是大幅度的下降到 254 万吨,降幅达 41.9%。
2007 年炼焦煤出口量降低,一方面是受国家提高出口关税,提高出口成本的影响,另一个
重要原因是由于出口炼焦煤价格低于国内炼焦煤价格。
进入 2008 年,由于国际市场炼焦煤的高价格刺激了国内炼焦煤行业炼焦煤的出口,炼
焦煤出口一改 2004 年以来逐年下降的局面, 1-6 月,炼焦煤出口 182 万吨,同比增长 15.79%。
然而由于国内炼焦煤供不应求,炼焦煤价格大幅度上涨,2008 年 8 月国家出台关税调整政
策,决定自 2008 年 8 月 20 日起,将炼焦煤出口税率由 5%提高至 10%。提高关税是限制出
口的政策延续,是为了保证国内炼焦煤供应采取的出口政策。2008 年全年出口 346 万吨,
比 2007 年增长 36%,2009 年之后中国炼焦煤出口急剧萎缩。
图 2.18,炼焦煤出口量

600 250
出口量(万吨)
500 同比(%) 200

150
400
100
300
50
200
0
100 -50

0 -10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第三章 焦煤价格变化情况

13 / 20
一、焦煤价格机制
焦煤的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大型焦煤企业给出的合同价,一种是市
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市场价,两种模式的最终决定力量都是市场化定价机制。
1、大集团报价采取合同价
各地大型焦煤集团为了稳定客源,一般与大的需求方签订一段时间的合同价,并在固定
的时间执行该价格,执行合同价有利于焦煤市场的稳定性。但是,合同价并非一成不变,一
般当焦煤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合同价与市场价之间存在较大的价差时,焦煤的合
同价也会随之作出调整。
2、集散地供需双方形成市场价
在各地的焦煤集散地,焦煤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可以很迅速地发映出库存
等信息的及时变化,对焦煤价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主要煤炭中转港口的焦煤价格具
有权威性。
3、远期电子交易和期货交易广泛开展
随着焦煤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外焦煤行业远期电子交易和期货交易广泛开展起
来,为未来一段时期焦煤价格变化提供了一定指引。

二、近年来的焦煤价格
中国主要的焦煤流通和进口焦煤的流通均集中在包括山东在内的华北地区,这一区域焦
煤的价格代表性也最强。其中,
近年来,焦煤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之前,中国焦煤价格较
为平稳,基本维持在 600-800 元/吨的区间,但 2008 年年初开始,焦煤价格突然开始了一波
急速上扬,2008 年 7 月份突破 1800 元/吨,有的地区最高价格甚至突破 2000 元/吨,平均
价格涨幅超过 200%,但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焦煤价格又急速下滑,最低价格一度跌破
1000 元 t。2009-2011 年,两年价格平均波动 240 元 t,平均年波动幅度大约为 20%。进口
炼焦煤价格跟随国内煤价同步波动。
图 3.1、中国炼焦煤主产地区及中转港价格走势

京唐港>1/3焦煤(澳)>库提价 京唐港>主焦煤(澳)>库提价
柳林>4#焦煤>车板价 蒲县>1/3焦精煤>车板价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2009年1月 2010年1月 2011年1月 2012年1月 2013年1月 2014年1月

2012 年开始至今,中国炼焦煤价格进入大幅下跌过程,山西柳林代表品种主焦煤最低
跌至 950 元/吨,跌幅超过 44%。进入 2014 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普遍回落,环境、资
源等矛盾日益凸显。国家相关环境保护、化解过剩产能等政策的强化,对产能过剩和需求减
缓的煤、焦、钢产业链产生了较大影响。
煤、焦、钢产业链的增量发展时期已经结束,未来将是残酷的存量竞争,行业可能会出
14 / 20
现大规模淘汰和洗牌。
预计 2014 年至 2018 年山西炼焦煤每年可释放产能达到 4000-6000 万吨,炼焦煤市场呈
现持续供过于求的局面,预测山西炼焦煤持续产能释放将在 2018 年达到高峰。预计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炼焦煤价格呈盘整下行趋势,2014-2017 年预测下跌幅度 200 元/吨。

第四章 亚商所平台焦煤优势

一、现有焦煤电子交易平台简介
现行焦煤电子平台交易模式主要有挂牌交易、单向竞价、中远期现货(山西中太) 、连
续现货模式(渤商所、天津考尔)、传统期货模式(大商所)、OTC 模式(CME 焦煤掉期)、O2O
模式(东煤)。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 31 家区域性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其中绝大多数的交易中
心均采用了挂牌交易、单向竞价模式。
总体来看,焦煤现货交易平台功能单一,服务半径较小,增值服务不健全;焦煤衍生品
交易平台方面,掉期交易价格属于远期价格,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澳大利亚是全球最
大的炼焦煤出口国,对国际炼焦煤定价有着重要影响。以该国炼焦煤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开
展交易,形成公开市场价格,必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炼焦煤贸易中的定价地位,促进全球
炼焦煤价格一体化。中国作为第一大炼焦煤生产和消费国,该指数难以跟中国国内焦煤价形
成联动。
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功能,大商所焦煤期货有利于形成我国统一
的炼焦煤定价,但是并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炼焦煤价格,这不利于我国炼焦煤进
口价格谈判,也不利于指导全国炼焦煤定价以及相关产业企业生产。我国应借鉴国际市场经
验,尽快编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价格指数。

二、亚商所焦煤交易模式
亚商所上市的焦煤品种拟采用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以满足差异化的交易习惯和个性化的
交收需求。具体包括:挂牌交易、单向竞价交易、信用匹配交易、保税订单交易、询价交易、
焦煤超市六种模式。
1、挂牌交易
挂牌交易是指交易商将拟出售或购买的焦煤商品以固定价格在亚商所电子交易平台挂
牌公布,有意购买或出售的交易商采取应单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系统按照“时间优先”原
则撮合成交。
2、单向竞价交易
竞价交易是指交易商采用电子报单方式,公布拟出售或采购的煤炭商品的相关信息及交
易底价,其他交易商以竞买或竞卖的方式轮番出价,交易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原则撮合成交。
3、信用匹配交易
信用匹配交易是指会员经过相互考察,认可对方参与焦煤现货交易的资质、信用与己方
匹配,签署《焦煤现货交易对象确认书》
,自愿认定对方为己方参与亚商所焦煤现货交易的
交易对象,并最终达成交易。
4、保税订单交易
“保税订单交易”是将现货交易与长协贸易融合,是指通过亚商所电子交易平台,供应
商对未来拟交付产品进行预售,以不含税关税和增值税的人民币净价报价开展交易,交易商
以电子竞价的方式用一定比例的履约定金实现订购并在货物交收前可连续转让货权的交易
模式。
15 / 20
图 4.1、保税订单交易示意图

5、询价交易
询价交易是指交易商通过亚商所交易系统,并按照系统约定成交要素进行双边询价方式
达成的交易。
6、焦煤超市
针对港口焦煤现货,卖方把不同煤种、煤质各异的焦煤放进超市,买方订货后直接去超
市点对点运输,交易双方可选择利用亚商所物流链来统一组织调配运输,最终达成现货分销、
零售、采购需求的交易模式。
此外,针对有需要的焦煤产业链客户,亚商所还推出了专场订货会交易模式,焦煤供应
商与下游企业可通过焦煤专场订货服务直接签订购销合同,方便,快捷。

三、亚商所平台优势
亚商所焦煤品种的质量标准综合参考了 CME 焦煤掉期和大商所焦煤期货的基准品标准,
亚商所焦煤仓单可通过一定的升贴水设置,在适当的时机可进行跨市场的套利操作,比如,
在焦煤基差进入无套利区间的时候,交易商可以通过挂牌买入或者卖出亚商所仓单,然后在
大商所的焦煤期货市场进行反向操作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亚商所焦煤挂牌交易模式可有效
联通期现货市场,增加两个市场的流动性,为期现货价格实现合理回归提供驱动力,从而也
实现了亚商所现货平台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进口煤市场上的优质硬质焦煤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比如保质期限制、产销时空错位、市场预期),品牌的优质硬焦煤价格出现较大起伏,国
际优质品牌焦煤供应商可以通过亚商所的焦煤竞买模式以更理想的价格出售,从而提升利润
空间。
亚商所的信用匹配交易可以帮助客户稳定交易伙伴,实现快速提高交易量,提升交易效
率,无需保证款可有效节约交易成本。
借助亚商所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使大型国际煤炭供应企业与煤炭流通企业充分合作对
接:集中煤炭流通企业的采购需求,向煤炭供应方联合采购,约定市场上主流品种的优势价
格,采用保税净价报价,通过联合集采、竞价申购、保税净价、连续货权转的方式完成最终
交收,可以为煤炭流通企业降低采购价格,获取品牌优质产品;使供应方扩大市场范围及销
售量;有效减少了企业参与的资金成本;企业可实现对冲未来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提前锁
定未来收益,为企业经营增加了一条有效管理风险的渠道。
询价交易可选用以下三种价格作为询价的基准价:大商所焦煤期货最近交割月份的交割
16 / 20
基准价,最近月份普氏能源澳大利亚硬炼焦煤离岸价指数的月平均值、亚商所进口煤炭基准
价。以期货价格或指数价格作为基准价格,通过加减升贴水进行交易,给现货企业提供更加
便利、灵活的成交方式,交易商可通过询价交易开展“延期点价”、
“浮动定价”等交易方式,
锁定焦煤的购、销成本,满足企业在期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需求。

第五章 亚商所焦煤交收质量标准

一、亚商所焦煤质量标准制定方法
指标设定要兼顾国内和国际的现货交易习惯,由于炼焦煤的质量分类指标较为复杂,目
前,可借鉴的炼焦煤标准化衍生产品有两种:CME 以普氏能源(Platts)澳大利亚炼焦煤现
货报价指数为基础的炼焦煤掉期产品和中国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推出的焦煤期货产品。两者
基准品质量指标均包括结焦性指标、工业分析指标、化学分析指标和水分四个部分组成,替
代品除规定了上述质量指标范围外,还增加岩相分析相关的镜质体含量和平均镜质体随机反
射率指标范围规定。其中,普氏硬炼焦煤指数的结焦性指标包括生产焦炭反应后强度(CSR)
和最大流动度(基氏最大流动度)两个指标,工业分析指标包括挥发分、灰分、磷分三个指
标,化学分析指标为硫分指标;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焦煤挥发分、硫分等指标与普氏硬焦煤
相同,但粘结性指标采用角质层最大厚度和粘结指数,主要是因为国内外煤炭质量评价体系
不同。总体上来说,大商所和 CME 质量指标具有可比性。
品种质量指标设定以保持简单、实用性可可操作为原则,仅采用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同时,仅对能够明确核算成本的指标设置升贴水,保证可操作性。同时为了延伸平台交易的
广度以及增加交易流动性,亚商所焦煤质量指标选取与大商所标准保持一致。
表 5.1、焦煤品种参数表
交易商品 焦煤
品牌产地 不限定
规格 详见标准品质表
交易单位 吨
报价单位 元(人民币)
最小变价单位 1元
保证款 20%
交易时间(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6:00
交收申报时间(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16:05-16:20
交收溢短 每次交收重量溢短不超过±5%
质量标准 详见焦煤标准品质表
指定检验机构 SGS(瑞士通用公证行)CCIC(中国检验认证集团)
指定交收仓库 日照港华丰仓储有限公司
最小交收单位 600 吨,交收申报数量为 600 吨的整数倍
交易手续费 0.3 元/吨
交收手续费 0.5 元/吨
表 5.2、亚商所焦煤标准品质要求
指标 质量标准(%)
灰分(Ad) 10.0≤Ad≤11.5
硫分(St,d) 1.10≤St,d≤1.40

17 / 20
角质层最大厚度(Y)
,mm Y≤25
试验焦炉生产焦炭反应后强度 CSR CSR>50%
挥发分 Vdaf 16.0≤Vdaf≤28.0
粘结指数(G) 入库≥75 出库>65
粒度(≥25mm) 入库≥95.0 出库≥93.0
表 5.3、 替代品质量差异与升贴水-计算基准
指标 允许范围(%) 升贴水(元/吨)
≥9.0 且<10.0 每降低 0.1%,升价 2
灰分 Ad
<9.0 以 9.0%计价
≥0.80 且<1.10 每降低 0.01%,升价 1
硫分 St,d
<0.80 以 0.80%计价
角质层最大厚度(Y),mm >25.0 0
注明:
(1)、水分 Mt 要求≤8.0%。水分含量大于 8.0%的,按超过部分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
位扣重(例如,实测水分为 9.32%,扣重 1.3%)。
(2)、镜质体反射率标准差(S)≤0.13。

二、亚商所焦煤保税仓储费率
表 5.4、 焦煤保税仓储费率

第六章 焦煤的标准化和检验

一、煤炭分类标准
1986 年 1 月,我国制定中国煤炭分类标准 GB 5751-1986,利用煤的煤化程度将煤划分
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褐煤与烟煤的分类,以及褐煤中小类的划分采用透光率和恒湿无灰
基高位发热量为主要指标划分。烟煤类别的划分主要使用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和表征烟
煤粘结性的参数,其中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指标,表征粘结性的
参数采用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作为指标。无烟煤采用干燥无灰基挥
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为指标划分。

18 / 20
表 6.1、中国煤炭分类简表
分 类 指 标
QGW-A.GN***
类别 符号 包括数码 Vr,% G Y,mm b,% P**% MJ/kg
无烟煤 WY 01,02,03 <=10.0

贫煤 PM 11 >10.0~20.0 <=5

贫瘦煤 PS 12 >10.0~20.0 >5~20

瘦煤 SM 13,14 >10.0~20.0 >20~65

24 >20.0~28.0 >50~65
焦煤 JM 15,25 >10.0~28 >65* <=25.0 (<=150)

肥煤 FM 16,26,36 >=10.0~37.0 (>85)* >25.0 *

1/3 焦煤 1/3JM 35 >28.0~37.0 >65* <=25.0 (<=150)


>25 (>22
气肥煤 QF 46 >37.0 (>85)* .0 0)

34 >28.0~37.0 >50~60 <=2 (<=2


煤 QM 43,44,45 >37 >35 5.0 20)
1/2 中粘煤 1/2ZN 23,33 >20.0~37 >30~50

弱粘煤 RN 22,33 >20.0~37.0 >5~30

不粘煤 BN 21,31 >20.0~37.0 <=5


长焰煤 CY 41,42 >37.0 <=35 >50
51 >37.0 <=30
褐煤 HM <=24
表 6.2、国际冶金煤分类

大致同级中 灰分(空气干燥度百 挥发份(空气干燥度 坩埚膨胀 焦炭反应后强度


煤种
国煤类 分比) 百分比) 系数 (百分比)

优质硬焦
<8.5 19-38 8-9 55-74
煤 主焦煤及肥
标准硬焦 煤
<9.7 19-38 6-9 >55

半硬焦煤 1/3 焦煤及瘦 8.0-10.5 17-26 4-6 50-60
半软焦煤 煤 8.0-11.0 25-41 3-8 45-55
低挥发份
6.0-10.5 10-19 1-2 -
喷吹煤 贫煤、贫瘦煤
高挥发份 气煤、弱粘煤
4.0-10.0 26-42 1-5 -
喷吹煤

19 / 20
二、炼焦煤技术指标及检验
2009 年 6 月,中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炼焦煤技术条件国家标
准 GB/T 397-2009,对冶金焦用煤和铸造焦用煤的类别、技术要求、测定方法以及质量检验
和验收做了规范。
该标准中规定的炼焦煤类别包括气煤、气肥煤、1/3 焦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其中煤
类的确定按照 GB/T 5751-86 进行。 标准中使用的分类指标主要包括灰分(Ad) 、全硫(St,d)

磷含量(Pd) 、粘结指数(G) 、全水分(Mt) 。
综合 GB/T 5751-86 和 GB/T 397-2009,以及配煤的技术要求,焦煤的一般质量指标包
括挥发分(V ) 、粘结指数(G) 、灰分(Ad)、全硫(St,d)、磷含量(Pd)、全水分(Mt) ,
胶质层最大厚度(Y) 、奥亚膨胀度(b)、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对于炼焦煤的各质量指
标的检验,我国已经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灰分:煤的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 212-2001)
挥发分:煤的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 212-2001)
粘结指数: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
胶质层厚度: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
全硫: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1996)
全水分: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发热量:煤发热量的测定方法(GB/T 213-2003)

20 /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