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20 年第 4 期

后疫情时期的博物馆线上展览与数字化开放

马 琳
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444

作者简介:马 琳 (1972 —),女 ,美 术 学 博 士 ,上 海 大 内容摘要:疫 情 发 生 以 来 , 越 来 越 多 的 艺 术 展 览 以 线 上 展 览 的 方


学上海美 术学 院副 教授,艺 术管 理硕 士生 导师, 美 国 式 呈 现 ,关 于 线 上 展 览 与 数 字 化 建 设 的 讨 论 也 成 为 一 个 热 点 话 题 。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致力于展览史和艺术博物馆 本 文 通 过 相 关 案 例 ,讨 论 博 物 馆 的 线 上 展 览 与 数 字 化 建 设 ,以 及 由
的研究,以及艺术展览与策划的理论教学与实 践 。 已 此引起的思考。 本文对博物馆线上展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
出 版 专 著 《周 湘 与 上 海 早 期 美 术 教 育 》,编 著 《展 览 改 析 :一 是 线 上 展 览 与 线 下 展 览 的 区 别 与 各 自 的 优 势 ,二 是 策 展 人 与
变艺术 : 策展的可能性》《上海早期抽象 : 艺 术史的 再研 线 上 展 览 的 关 系 以 及 策 展 人 在 线 上 展 览 的 作 用 。 通 过 这 些 分 析 ,从
究》《水 + 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等。 个人主持的策展 而讨论博物馆在后疫情时期发展的新趋势。
项目涉及艺术史回顾展以及绘画 、行为与影像 等各 类
当代艺术展。主讲课程:艺术管理概论、艺术展览与策 关键词:线 上 展 览 ; 策 展 人 ; 数 字 化 建 设
划、当代艺术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管 理、当 代
艺术、展览史。

一、
线上展览与策展人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
许多博物馆无法正常开放,就以线
上展览的方式来继续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体来说,

物馆的线上展览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网上有关展览的介
绍,
二是和展览相关的公共教育活动,
三是通过直播的方式
介绍展览。随着线上展览的增多,
关于线上展览的讨论也多
起来了,主要聚焦于分析和比较线上展览与线下展览的差
异性。
在疫情之前,随着互联网、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展览的
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数字化相结合是主要趋势。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平台开发出与博物馆相关的
功能,
也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如大英博物
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在博物馆内设立了多媒
体数字部门,在网站和 APP 上同步展览信息。毕尔巴鄂古
根海姆博物馆与谷歌艺术及文化平台合作,进行线上展览
和虚拟游览。在线使用者可以在线上跟随两位艺术家一起
探索博物馆的建筑,
从独特的视角来欣赏展览空间。这种形
式带给观众一种超越自身想象与能力的视觉体验,从而丰

139
艺术管理 Arts Management

并为远程的游客提供便利。比
富了人们的观展方式, 15 分钟时间向世人展示各自所藏的《向日葵》并发
利时王立美术馆群启动了一项被称为“数码博物 表评论,
该直播吸引了大量的观看人群。像这种联
馆”
的跨部门服务项目。该项目由熟悉信息技术的 动不同机构围绕某个主题开展的线上展览,策展人
艺术史专家负责,管理博物馆和展览的网站,促进 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数码资源的发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早在 2014 这次疫情使得博物馆原有的展览策划发生变
年就设立了数码内容与战略总监这个新职位,其权 化,
却又让人惊喜地发现了线上展览的发展新象。其
限包括负责博物馆的网站以及数码工具和数码展 中,
就疫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社会中的热点
览。这些博物馆在线上展览的尝试与科技的结合拓 事件的关注成为新的线上展览内容。全球第一家数
展了展览呈现的方式。 字博物馆新冠艺术博物馆(ins :
covidartmus e um)
对于线下展览来说,线上展览有它的优势,它 就在疫情期间诞生了,它以电子作品征集的形式收
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科技的力量,来多角 集疫情中出现的艺术见证品。在社交隔离的背景
度、
多方面地呈现展览。比如有的博物馆就把展览 下,
许多艺术家在新冠病毒及其影响中找到灵感并
做成 360°或者 VR 的观展方式,
有的博物馆把作品 自发进行表达,有很多大开脑洞的作品都能在这个
的细节放大(这对于在博物馆看不清的作品很有帮 特别的线上博物馆看到,如手拿卫生纸的蒙娜丽
助),有的博物馆提供很多 与 展 览 相 关 的 背 景 介 莎、用来洗手的金属粉、知名艺术家利希滕斯坦的
绍。虽然线上展览在现场感体验方面不如实地观 《接吻》口罩版。目前,
这个博物馆已发布约 400 件
展,但它的很多优势却是线下展览无可比拟的。对 作品,包括摄影、插图、装置等多种视觉形式,从而
于博物馆来说,实体空间的展览受到时间和空间 促使大众思考居家隔离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
的限制,而线上平台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憾,让 活,
并计划在疫情结束后利用这些展品在线下举办
更多人可以在线了解展览的内容与理念。对于喜 一场真实的展览。[1]《中国美术报》在疫情期间策划
欢研究作品细节的观众来说,线上展览作品图片 的“戴口罩的自画(拍)像”线上展,也由疫情展开了
通常可以放大,作品中的肌理、笔触等效果也将得 独特的思考。疫情之下,口罩已成为最显性的一种
以更清晰的体现。另外,线上展览可为观众提供更 视觉符号,
而自画像不仅是对“熟悉的陌生人”的一
多的信息,形成对于线下展览的补充说明。有的博 次简单描绘,某种意义上更是对自我的再认识,对
物馆还会用虚拟游览的方式,让观众产生某种程 自己内心的一次审视。当口罩成为创作媒介,会有
度的沉浸感。 怎样的呈现方式?口罩犹如面具,
在它的遮蔽之下,
就策展角度而言,博物馆线上展览不应是线下 眼睛将如何成为面部绝对焦点?这些都可能是人们
实体展览空间的照搬,而是要充分发挥线上空间的 在线上面对作品时引发的思考。[2] 疫情过后,采取
优势,
使得在线下策划较有难度的展览借助线上展 实体展览空间与线上展览相结合的新方式将会是
览来实现。如可以让观众在线欣赏博物馆通常难以 一个趋势,从而打造线上线下互为支撑、互为补充
借出的藏品。凡·高曾经画有七幅《向日葵》,
其中有 的博物馆新空间。
五幅被收藏于遍布全球的五家博物馆中。在现实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策展人行业也
中,观众不可能在一个展览中同时看到凡·高的这 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出现了数码策展人、线上策
五幅《向日葵》,但在线上展览中,问题迎刃而解。 展人。对于博物馆来说,平时不可能有那么多策展
2017 年,收藏凡·高《向日葵》的五家博物馆首次联 岗位,每一位策展人的研究方向也不同。但是博物
合直播做了一个网上展,每个馆的馆长或策展人以 馆需要多元的展览内容,而每一位策展人代表了

140
2020 年第 4 期

一个不同的声音。如果每个博物馆都和不同的策 求。因此,疫情会让博物馆更多地思考在线展览的
展人合作的话,就会有非常多元的视角和观点,从 观感体验,提高博物馆人的策展水平,为观展提供
而也体现了博物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包容理念和 更多可能性。”[3]
态度。 在这次疫情期间,许多博物馆采取了闭馆措
施,因此,线上资源的开放成了大众接触博物馆最
二、
数字化建设与开放 直接的一个方式。如果博物馆平时的数字化建设
博物馆把展览从实体空间转向线上展览,不 做得不充分,观众就很难在线上获取他们希望得
仅仅是展览的单次呈现,而是把展览的内容作为 到的信息,博物馆也会因此流失不少观众。表面上
长期的学习资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线上的优势。 看,博物馆开放线上资源和图片似乎损失了出售
通过展览来进行公共教育、学术研究和推广,继续 图片版权的利益,但是通过多访问的流量他们会
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因此,博物馆的数字化建 吸引大量固定的用户,而这些用户中有一部分会
设在这时就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只是平 成为他们的长期会员。在西方,博物馆是非常重视
时隐藏在后台的一个个数据。我在 2017 年的文 会员制度建设的,会员费是博物馆创收的来源之
章《博 物 馆资源需要全面开放》中就谈到这个问 一,而且这些会员中不乏博物馆的赞助者和支持
题,但当时针对的是博物馆图像资源的开放问题。 者。博物馆通过线上资源的开放吸引观众,既继续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 发挥了公共教育的职能,又扩展了博物馆的生存
不但更加开放图像资源,而且把展览和公共教育 空间。
的相关资料也全部开放,以确保观众获得更加全 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在硬件的投入上也
面和多元的体验。如大都会博物馆因近些年在数 是花费不菲的,就像这几年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已
字化方面的持续建设和充沛的资金投入,使得其 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但是国内的博物
目前所建立起的数据库几乎构 成 了 一 部 百 科 全 馆在数据开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数字化建设不
书。大部分观众和带有研究目的的学者都可以快 应该只局限于内部流通或者说只是摆设,博物馆数
速便捷地获得他们需要的图像资源和资料,这无 据与图像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也是 2020 年国际博
疑是一大福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从 2017 年就 物馆日的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开放其从 1929 年以来的展览史图片资料,2018 的一种体现。 如何优化线上内
“如何利用技术手段、
年又将线上杂志推上网站的主页。这本线上杂志 容,
如何开发网络资源、如何激发观众兴趣、如何准
类似于博客,着重培养观众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与 确地传递艺术品的真实价值等,都存在不断完善的
习惯,是美术馆入门观众很好的一本学习资料。这 ”[4] 如果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资源开
空间。
次疫情也使得这本线上杂志从某种程度上替代了 放能够与线上展览、公共教育有效联动,相信会有
线下公共教育的职能。“在科技发展的趋势下,这 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通过博物馆来加强对艺术的
些机构满足了更多民众不能前 往 现 场 观 看 的 需 学习和理解,
从而提升全民美育。

141
艺术管理 Arts Management

参考文献:
[1 ] 疫情下的艺术丨全球第一家线上新冠艺术博物馆covidartmuseum [EB/OL ].https://www.sohu.com/a/392331999_120665761?_trans_=
010004_pcwzy.
—《中国美术报》2020 抗击疫情作品线上展[EB/OL ].2020-05-04.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
[2 ] “戴口罩戴自画(拍)像”——
[3 ] 屈婷 . 文博机构:疫情下的自省与变革[J ]. 艺术市场,2020 (4 ).
[4 ] 吴彧弓 . 疫情之下的“云艺术”观察记[J ]. 美术观察,2020 (4 ).

(责任编辑:
黄 海)

Online Exhibition and Digital Opening of Museums in the Post-Pandemic Period


Ma Lin

Abstract :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oronavirus, More and more art exhibi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online exhibitions, dis -
cussions on online exhibitions and digital construction have also become a hot topic. Through relevant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nline exhibition and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the museum, as well as the thinking caused by this. Online exhibitions a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exhibitions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the other is the rela -
tionship between curators and online exhibitions and the role of curators in online exhibitions.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exhibitions and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the museum and the museum ’s strategy of opening up image resources. Through
these analyses, we can discuss a new trend of muse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coronavirus period.

Key Words : Online Exhibition; Curator; Digital Construction

14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