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1

热 能

刁乃仁
山东建筑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
diaonr@163.com
电话:13153165018
热 能
主要内容
 地源热泵技术简介
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 地源热泵空调的适宜性
 地源热泵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
热 能
一、地源热泵技术简介

 热泵-水泵

能应用冷凝器排出
的热量进行供热的制
冷系统。
热泵和制冷机的工
作原理和过程是完全
相同的 。 如同电冰箱。
热 能
地热换热器水系统示意图
热 能
显著的节能效果
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
的免费热能资源,而其
消耗的电能仅占机组产
生热量的1/4左右。
热泵的效率可以通过
机组制热量与其所消耗
能量之间的比值COP值
来确定。
地源热泵的COP值在
3至4之间,即输入1kW
的电能,机组就可以产
生3至4kW的热量。 热泵机组
热 能
建筑应用的热泵分类

热泵技术

空气源热泵
地源热泵

地表水源热泵
地下水源热泵
地埋管地源热泵
(包括污水/海水源)
热 能
空气源热泵

 空气源热泵
还是地源热泵?
 空气源热泵受环境温度的
影响,效率较低
 除霜问题
 空气源热泵初投资较低
 空气源热泵公众认知度高
热 能
水源热泵
HP
 地下水热泵还是 HP

地源热泵? HP
分户热泵
 地下水热泵效率较
高,初投资较省,但 热交换器
受地下水资源限制.
抽水井 回灌井
 地源热泵不利用地
下水,适应性更广.
热 能
地源热泵
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突出优点
 节能:性能系数较高,节
省运行费用25~50%;
 环保:废除锅炉房,不向
室外排热,不用地下水;
 可持续发展:热量冬取夏
蓄,利用可再生能源;
 冷暖兼用:均衡用电负荷,
节省建筑空间;
 美观:无室外机,不影响
建筑外观
热 能
空调热泵的主要分类及其优缺点

热泵类型 系统构造 性能系数 初投资 主要优缺点


空气源热泵 简单 较低 低 受气候条件影响
水源热泵 较简单 高 较低 采用水资源
地源热泵 较复杂 较高 高 环保节能可再生
热 能
二、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的应用
1.地源热泵空调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以大地为冷、热源,
介质在大地中封闭
环路中循环流动,
实现与大地进行热
量交换的目的,进
而向建筑物供冷或
供热。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示意图
热 能
2.地埋管方式

水平埋管
热 能
竖直埋管
热 能
地源热泵地埋管水系统设计
热 能
地埋管换热器施工技术与设备
热 能

潜孔锤硬岩钻机
在施工现场
热 能
高性能钻孔回填材料
热 能
钻孔回填专用设备
热 能
与建筑桩基础结合的地源热泵系统

•节省地埋
管换热器的
钻孔费用
•节省地埋
管换热器的
占地面积

带桩基螺旋管地热换热器的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
热 能
桩埋螺旋管地热换热器

spiral
coil

concrete
pile
热 能

螺旋管在钢筋
笼内的安装
热 能
浇灌混凝土后带螺旋管的桩基
热 能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应用实例

山东建筑大学地源热泵工程(2001)
热 能
济南西区建设指挥部办公楼
热 能
地源热泵机房
热 能
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的特点

 根据建筑的动态负荷,采用“地热之星”软件对地埋管换
热器进行设计计算,并对系统20年内的运行进行模拟计算;
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埋管换热器全年的热平衡。
 该系统自2006年投入运行以来已连续运行了6个冬夏,完
全满足建筑供热和空调要求;能耗数据有比较可靠的记录。
 运行记录表明,该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与模拟的结
果很好地相符,由于全年向地下岩土的放热略大于从地下
的吸热,实测地温逐年略有上升,有利于系统长期持续高
效地工作。
热 能
北京山水文园施工现场
热 能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条件
 有点地
——有地埋管
 有点钱
——有钱埋管
 有点冷热负荷
——用好埋管
 有眼光
——因工程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热 能
业主的得失
得——
 高档次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环保;
 高投入产出比:每平方米增加50~80元,
增加的价值3~5倍,即多卖150~500元;
 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以至财政补贴;
 为用户提供了高档次的住宅,初投资略高,运
行费低。
失——
初投资增加50~80元。
热 能
影响初投资的因素

 空调末端形式及空调负荷的变化
 施工现场岩土层热物性测试
 地埋管总量的调整
现场地质情况、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以及建筑冷
热负荷的变化,影响地埋管总量和埋设位置。
 空调设备品牌影响工程初投资
热 能
主要内容
 地源热泵技术简介
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 地源热泵空调的适宜性
 地源热泵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31
热 能
地源热泵应用现状
 我国地源热泵行业发展
的基本状况
 地源热泵行业发展迅速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水源热泵主机产业、系
统集成快速发展扩容
 地源热泵技术已成为研
发领域的热点之一
 项目越做越大,每年扩
展面积越来越多
32
热 能
地源热泵应用现状
 到2010年底已达到1.8亿建筑平方米的应用
 每年近30% 的发展速度
 一年的总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
年利用能量 热泵数量
排名 国家 COP
TJ(1012焦耳) (万台)
1 美国 47400 100 3.5
2 中国 29035 2.1 3.03.8
3 瑞典 22500 30 3.5
4 挪威 16400 26 3.5
5 德国 10368 17.8 3.5
——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的统计 33
热 能
地源热泵应用现状
 中国地源热泵行业的特点
主要为大楼建筑服务,大型热泵多,热泵总数少;
COP变化范围较大。
好、中、差——
各“1/3”的基本评估

34
热 能
我省地源热泵行业现状
 山东地源热泵产业基础好,拥有一大批优秀的
研发团队
技术集成企业
热泵生产厂家
 气候条件适合应用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 政府重视:2010:2市6县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城市

—天时、地利、人和
造就了我省地源热泵行业快速发展
35
热 能
我省地源热泵行业现状

 地源热泵应用特点

 地下水不丰富,地下水及地表水地源热泵制约较大

 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海水源热泵应用具备一定条件

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 地表水、污水及海水源热泵适度应用

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不应该也难以大面积推广

36
热 能
我省地源热泵行业现状
 地源热泵发展方向
新农村建设和城区周边农村改造
农村住宅小区建设进一步的应用
有效解决好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施工质量
建设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地源热泵系统

37
热 能
主要内容
 地源热泵技术简介
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 地源热泵空调的适宜性
 地源热泵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空调器

热水箱 热泵

地埋管
38
热 能
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制约条件
 初投资较高
系统中增加地埋管换热器,造
价高,受地质条件影响;
 占用土地设置地埋管换热器
在建筑容积率高的场合受限;
 冷热负荷的平衡
冷热负荷不平衡产生地下的热
量积累。
U型地埋管群

39
热 能
地源、水源热泵在什么条件下适用?
地源热泵
建筑负荷密度低,有足够的埋管面积
夏天的总冷量与冬天的总热量需求平衡,否则地温会
逐年变化,不能满足需要
地下水源热泵
有充足的地下水,且政策允许采用地下水,并保证使
用时100%回灌
地表水、污水源、海水源热泵
水处理、换热器防污垢可能需要很高的初投资
40
热 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存在的疑惑

除空气源热泵以外的各种热泵均被认为是可再生
能源的利用手段而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问题:使用热泵一定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好方法吗?

下面这样的项目是否应该鼓励?如何评价?
某污水源热泵项目,冷源的综合 COP<2.0
某海水源热泵项目,热源的综合 COP<2.0
某建筑要利用地道风供冷,但当地温偏高,风机能耗大,
系统综合 COP<2.5
41
热 能
某污水源热泵工程
 某大型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从5公里外取污水处理厂
的再生水和水源热泵进行供冷供暖
 由于再生水长距离输送消耗大量水泵电耗,系统综
合COP<2,效率比分体式冷暖空调机还低!
——这样的工程值得支持和鼓励吗?





5公里

42
热 能
某海水源热泵系统

热交换器
接海水 接热泵主机
(功率30kW)

海水循环泵
(功率30kW)

热泵主机
功率100kW 末端循环泵
制热量400kW
接上 (功率40kW)
热泵主机 COP=4
空调系统 COP=2

43
热 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代价

 很多可再生能源是低品位能源,但在获得的过程
中却要消耗高品位的电能!
污水或海水热回收——热泵消耗电能
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水泵消耗电能
地道风——风机消耗电能
转轮回收排风热量——风机消耗电能

44
热 能
如何评价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代价?
 电能是比燃气更高
燃气
生 品位的能源
燃气锅炉

 相当于用同等热量

水 的燃煤替代天然气
COP=3
—更大的污染排放!
污水源热泵
 如果热泵COP<3,
电力 则消耗更多能源
33%效率

电厂 燃煤
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45
热 能
如何评价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效益?
 不仅要考虑可再生能源的获得量,还应考
虑获取可再生能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源效率 > 常规能源
系统的效率,值得鼓励
如果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源效率 < 常规能源
系统的效率,应该制止
如果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源效率= 常规能源
系统的效率,没有意义
46
热 能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一定要考虑投入的代价,只有
其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常规能源系统方可采用
热泵方式是否算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否够高,与热量
是从哪里取的无关
尽量采用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投入常规能源的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 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成功的关键
47
热 能
应该用什么样的节能技术?
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新
奇。 “先进”体现在适宜和高效,不是“高新”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往往仔细地把常规系统做好了,就
能减少大量的能耗
盲目投入大量不合适的昂贵技术,得到的只是标签,
却消耗了更多的能量
应重视软技术而不是偏重硬技术
深入、充分的方案论证,精心仔细的设计是保证,否
则再昂贵的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
48
热 能
主要内容
 地源热泵技术简介
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 地源热泵空调的适宜性
 地源热泵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空调器

热水箱 热泵

地埋管
49
热 能
地埋管地源热泵是否需要冬夏负荷平衡?
——不能简单的回答“是”还是“不是”
 小型系统,冬夏负荷可以不平衡,单冷、单热都可行

 地埋管区域地下水丰盈,地下水渗流强度大, 恢复
热平衡的能力强。
 绝大部分中、大型系统,冷热负荷基本平衡是必须的

——几十万或上百万立方米的蓄热体,仅靠原有的蓄
热量或其周边岩土体与其内部的热交换量,是不能够
维持系统长期高效运行的。

50
热 能
地热资源前期勘探意义何在?
 对浅层地热资源进行勘察或勘探有好处,据此推算—
浅层岩土体所蓄能量能够承担多少平方米的建筑采暖?
哪些地区适用地埋管地源热泵?——难以胜任。
 浅层岩土体在地源热泵系统中用作蓄热体
 对大、中型系统来说,能否长期稳定运行,
靠“资源性条件和系统性条件”
 建筑物或系统自身的冷热负荷平衡
 初始岩土体蓄热的影响很小,热物性影响较大

51
热 能
资源性条件

 地质条件
 热传递能力(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
 蓄热能力(密度、比热)
 恢复热不平衡能力(地下水渗流、初始地温)
 气象条件
 平均气温
 太阳辐射
 降雨量
——换热强度(W=J/s)与换热能力(GJ)

52
热 能

 换热强度——单位孔深换热量的影响因素
(1)地质结构
(2)地埋管传热的可利用温差
(3)每年从地下取热量与向地下释放热量是否平衡。
(4)地埋管间距、地下水位、岩土层含水量等。

53
热 能
系统性条件
 建筑物冷热负荷强度(W)
 年供热与供冷时间
 连续运行时间,尤其是峰值负荷的持续时间
 地热换热器结构
 地热换热器的“体形系数”——
 指地热换热器外沿连线接触岩土层的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
体积V0的比值,即S=F0/V0。
 指单位换热器体积所分摊到的外表面积。
 体形系数较大,对散热或热交换有利;
 体积大、体形简单的地热换热器,体形系数较小,对蓄热有利。

54
热 能
系统性条件

 热泵机组运行参数

 地热换热器循环液设计参数

 调峰冷热源运行模式

 地热换热器间歇运行与分组运行

 地源与水源复合

 地源与空气源复合

 地源与太阳能系统复合

55
热 能
岩土层热物性怎样测定?
 测试目的
-热物性地热换热器设计的基础数据;
 测试方法
-现场测试:恒温法与恒热流法
 测试结果
-被测地埋管竖直方向上的表观导热系数或换热量
 结果分析与应用
-温度响应曲线是否合理?重现性如何?
-用于地热换热器设计或模拟分析
热 能
单位孔深地埋管换热量可以估算?

 影响每米孔深地埋管换热量的因素
 地埋管传热的可利用温差:U型埋管中的水热交换
后允许达到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与岩土的温差
 每年从地下取热量与向地下释放热量是否平衡
 地埋管间距、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岩土层含水量多少
 热泵机组设定的运行参数
——方案设计尚可,中、大系统施工图设计不宜

57
热 能
存在的问题
 中、大型项目缺乏科学的方案论证、施工图审查;
 地埋管施工资质与质量有待提升;
 高效可靠运行的监测、监控体系有待完善

58
热 能
存在的问题
方案不合理:滥用
较大项目单一制热或单一制冷
负荷变化大,使用周期短
系统规模过大(超过2000 kW),缺乏足够的土地面积
设计问题
没有采用软件模拟,按近似项目的每米换热量设计,完
全没有考虑建筑自身特点及土壤热积累的影响
冷热负荷不平衡,土壤逐年升温或降温,最终失去能力
施工质量差,回填不实
59
热 能
不成功案例

 山东聊城——只供暖,不空调

 山西太原——蓄热体过小

15万平方米,15万米孔深,地埋管间距3.5m
 河北唐山——地埋管量太少。

23万平方米,9万米孔深

60
热 能
地下冷热负荷平衡问题
 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对换热的影响
导致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
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地埋管换
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 应对措施——辅助冷热源
冷负荷大于热负荷:混合系统——冷却塔
热负荷大于冷负荷:加辅助热源——太阳能

61
热 能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热利用相结合
 解决严寒地区地源热泵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的一
个重要途径
 把太阳能热利用从传统的热水供应扩展到建筑
供热空调
 两种能源技术组成复合系统,高效节能,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 地埋管直接供冷、“回灌”热量系统

62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结合实例 热 能

63
热 能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热利用相结合
 复合新能源系统
太阳能集热器、地热换热器和建筑空调系统
 关键技术——地热换热器
实现季节性蓄热和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 技术难点——地下传热分析
 地下传热过程复杂、非稳态
 所涉及的时间尺度很长,空间区域很大
 负荷变化大,传热条件多变

64
热 能
地埋管施工质量控制
 钻孔量与钻孔孔径
 管材及下管质与量
 回灌材料与密实度
 管道连接与试压
 管道防污与清洗

65
热 能
方案设计中的问题

 释放热量与提取热量的不平衡问题
 单一地埋管系统与复合地源热泵系统
 集中地源热泵与户式地源热泵
 集中地埋管循环水泵与分散循环水泵
 地源热泵空调与地源热泵供热
 地埋管集中埋设与分散调控

66
热 能
方案设计的条件
 负荷种类、大小及分布
面积冷热指标的大小,生活用热水负荷
 冷热源方式与设置形式
户式还是集中式机组?是否设置调峰锅炉?
 地埋管敷设条件
埋管空间,吸放热量大小、初投资水平
 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方式
夏季空调运行方式?生活用热水?热计量方式?
67
热 能
如何解决?
慎用——
大型高负荷密度建筑
单纯供冷或者单纯供热
宜用——
有足够地面的中、小型建筑使用,或者部分使用
冬夏季负荷平衡的建筑,尤其是公建
设计与施工——
 做好现场勘察与可行性研究
 用专用软件做长期热模拟
 采用专用回填材料与机械反浆回填
68
热 能
如何解决?
加强管理——山东省住建厅
关于加强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项目管理的规定
 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地源热泵 ——
优先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
丰水区确保全部同层无污染回灌,适量发展地下水地源热泵
 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及勘探、设计——
大于2万m2,提供可研报告并经专家审查
方案通过后,由专业单位进行热响应等测试、勘察
面积大于5000 m2的项目,必须委托有设计资质单位设计
单体3万m2以下公建、10万m2以下住建 ,区市组织设计论证
3万m2以上公建、10万m2以上住建,省住建厅组织论证
 做好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69
热 能
结论
地源热泵技术含量高
 影响换热的因素多,设计方法复杂
 施工技术要求高,设备机具多,施工条件苦
 长期跟踪测试,积累运行经验,提高运行效率

应对措施
 准确设计---专业人员参与,借助软件、仪器
 精心施工---培养专业安装队伍,开发专用零配件
 合理运行---调试、测试、调整、总结相结合

70
热 能
Any questions?

谢 谢!
刁乃仁
山东建筑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
diaonr@163.com
电话:13153165018

7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