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 12 卷 第 8 期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Vol.12 No.

8
2023 年 8 月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 2023

􀤄􀤄􀤄􀤄􀤄􀤄􀤄􀤄􀤄􀤄􀤄􀤄􀤄􀤄􀤄􀤄􀤄􀤄􀤄􀤄􀤄􀤄􀤄􀤄􀤄􀦄
􀤄􀤄􀤄􀤄􀦄

􀤄􀤄􀤄􀤄􀦄
储能系统与工程
􀤄􀤄􀤄􀤄􀤄􀤄􀤄􀤄􀤄􀤄􀤄􀤄􀤄􀤄􀤄􀤄􀤄􀤄􀤄􀤄􀤄􀤄􀤄􀤄􀤄􀦄

基于正弦函数的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唐程波,锁要红,何昭坤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性能与液冷板上流道的形状、液流流向、液流入口温度、液流入口流速和放电倍率
等有关。本工作以电池最高温度、温差、温度标准差及压降为评价指标,设计了一种正弦函数液冷板流道,运
用 COMSOL 有限元软件分析正弦流道频率与振幅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入口
温度和不同入口流速条件下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度均匀性和温度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
低频率和低振幅的正弦函数流道有利于电池的散热;改变流体流向有利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度均
匀性和温度一致性;随着交错流次数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温差均减小;高放电倍率下流体流向对
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更大;液流入口温度为 25 ℃时,改变流体流向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效果最佳。
关键词:正弦函数;锂离子电池;流体流向;散热性能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3.0141
中图分类号:TM 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 (2023) 08-2547-09

Effect of fluid-flow direction on heat dissipation from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sine-function cooling plate
TANG Chengbo, SUO Yaohong, HE Zhaoku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350108, Fuzhou, China)

Abstract: The heat-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related to the shape of


the flow channel on a liquid cooling plate, flow direction, discharge rate, and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at the inlet. Using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emperatur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pressure drop with respect a lithium-ion battery (LIB)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 sine-function liquid-cooled plate channel is designed herein. The influences of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sine function on the heat-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LIB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COMSO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Herein, the influence of fluid-flow
direction o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and temperature consistency
in LIBs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rates, inlet temperatures, and inlet velocities, respectively,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sine channel with low frequency and low
amplitude is beneficial for heat dissipation from LIBs. It is beneficial of the flow direction
change to improv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and temperature
consistency of LIB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LIB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taggered flow direction. The heat-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收稿日期:2023-03-13;修改稿日期:2023-04-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72095)。
第一作者:唐程波(199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热管理及控制,E-mail:boctang@163.com;通讯作者:锁要红,教授,研究方向为热
管理及控制、多场耦合及机械强度等,E-mail:yaohongsuo@126.com。
引用本文:唐程波, 锁要红, 何昭坤. 基于正弦函数的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 12(8): 2547-2555.
Citation:TANG Chengbo, SUO Yaohong, HE Zhaokun. Effect of fluid-flow direction on heat dissipation from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sine-
function cooling plate[J].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12(8): 2547-2555.
2548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3 年第 12 卷

LIBs is improved more by fluid-flow direction at a high discharge rate than that at a low
discharge rate. When the inlet temperature is 25 ℃, the effec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is best by the variation of the flow direction.
Keywords: sine functi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电动汽车由于节能减排效果良好而备受关注[1] , 性、温度一致性和压降为评价指标,设计了一种正
其动力源为动力电池。与其他动力电池相比,锂离 弦函数液冷板流道,利用 COMSOL 软件分析正弦
子电池在能量、动力密度、耐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7 流道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
[2-7]
均具有优势,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 。但是锂 影响并探讨不同放电倍率、入口温度和入口流速下
离子电池在服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造成电池组 电池散热性能(最高温度、温度均匀性和温度一致
温度升高(温升),可能引发燃烧或者爆炸等。这不 性)随流体流向变化的规律。
仅严重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造成财产
损失及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等问题[8-10]。
1 模型建立
针对锂离子电池服役过程中的温升现象,目前 如图 1(a)所示,本工作选用方形锂离子电池,
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有空冷、液冷、相变冷却和热 每 5块锂离子电池放入一块液冷板(MCP),锂离子电
管冷却[11-13]。液冷因其良好的散热冷却效果受到越 池尺寸为 180 mm×100 mm×14 mm,液冷板尺寸
来越多电动汽车厂家青睐[9, 14-16]。Karthik 等[17]提出了 为 180 mm×100 mm×6 mm[23]。为了提高液冷板的
多通道 U 形液冷板,采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并结合计 散热效率,本工作设计了一种正弦函数流道{6 sin[(2/
算流体动力学进行温度场模拟,获得了多通道中冷 13)x]}进行冷却[图 1(b)],流道数量为 7,流道宽度
却剂的最佳质量流率组合。Amalesh 等[18] 研究了 为 6 mm,流道深度为 3 mm。由于模型对称,仅
7 种不同结构的多通道液冷板(矩形槽、方波形、低 取一半进行研究,如图 1(b)所示。靠近液冷板的电
波形、正弦波、弧形、圆槽和锯齿形)对电池冷却 池编号分别为 B1、B2 和 B3。锂离子电池、液冷板
性能的影响。Monika 等[19]用三维数值方法对 6 种不 和冷却液的热物理性能列于表 1 中。
同的微通道(蛇形、U 形、直形、南瓜形、螺旋形和
六角形)进行对比分析,其中 U 形和蛇形是多通道,
并根据压降、温度变化、无量纲因子 j/f、平均温度
以及均匀性因子对电池冷却性能的影响进行评估。
以上文献研究了多通道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但
流体流向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未做探讨。
张继龙等[20]研究了流道面积、流道位置及流体
流向对多蛇形变结构流道冷却板模型散热性能的影
响,发现逆流流道能降低冷却板温度标准差。Sheng
等[21]研究了冷却板中流体流向、质量流率和通道宽
度对单个电池温度分布的影响,发现入口位置、出 图 1 电池组及设计的正弦冷却流道
Fig. 1 Battery pack and designed sine cooled channel
口位置以及流体流向对电池温度分布和冷却板功耗
比有很大影响。Huo 等[22] 对 6 道直流道进行了流体 表1 锂离子电池、液冷板和冷却液的热物理性能
流向的研究,指出改变流体流向可以改善电池温度 Table 1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thium ion
的均匀性。以上文献研究了固定放电倍率、入口温 battery, liquid cooled plate and coolant

度和入口流速下流体流向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材料特性 锂离子电池 液冷板 冷却液


密度 ρ/(kg/m3) 3000 2719 997.5
实际上不同放电倍率、不同入口温度和不同入口流 比热容 Cp/[J/(kg·K)] 1005.91 871 4179
速下流体流向对电池散热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导热系数 k/[W/(m·K)] kx=ky=0.302,kz=22.48 202.4 0.613
动力黏度 μ/(m/s2) — — 0.0007
基于以上问题,本工作以最高温度、温度均匀
第8期 唐程波等:基于正弦函数的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2549


1.1 控制方程
( ) (
ρ C T + ∇ ⋅ - k c ∇T c = 0
∂t c pc c ) (4)
假设流道内的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则连续性 ∂
方程[18]为: ( ) ( )
ρ C T + ∇ ⋅ - k b ∇T b = Q̇ gen
∂t b pb b
(5)

∇ ⋅ v = 0 (1) 方程(2)~(5)中下标w、c和b分别表示水、液冷
不考虑流体自身的重力影响,则动量守恒方 板和电池;μ、ρ、T、Cp、k、v 和 P 依次为动力黏
程为: 度、密度、温度、比热容、导热系数、速度和压强;
∂v ∇P
∂t ( )
+ v ⋅ ∇ v = -
ρw
+
μ 2
ρw
∇ v (2) Q̇ gen 为电池的产热率,放电过程中其表达式[23]为:
Q̇ gen = A 1 t 6 + A 2 t 5 + A 3 t 4 + A 4 t 3 + A 5 t 2 + A 6 t + A 7 (6)
流体、液冷板和电池的能量守恒方程分别为:
式中 , A1、 A2、 … 、 A7 为 常 数 , 取 值 列 于

( ) (
ρ C T + ∇ ⋅ - k w ∇T w + ρ wC pwT wv = 0
∂t w pw w ) (3) 表 2 中。
表2 方程(6)中 1 C、2 C 和 3 C 的多项式系数[24]
Table 2 Polynomial coefficients for 1 C, 2 C and 3 C in equation (6)[24]
放电倍率 A1 A2 A3 A4 A5 A6 A7
1C 4.9132×10-16 -3.7742×10-12 1.0679×10-8 -1.3417×10-5 7.6000×10-3 -2.2208 1.7152×104
2C 1.2578×10-13 -4.8310×10-10 6.8347×10-7 -4.2934×10-4 1.2160×10-1 -17.763 6.6623×10 4
3C 3.2235×10 -12
-8.2542×10 -9
7.7851×10 -6
-3.2303×10 -3
6.1570×10 -3
-59.961 1.4841×105

温度标准差 S 被用作电池之间温度综合非均匀 609200、965733、2014391 和 2368228,所得电


性指标以进一步比较温度分布。其值越小,电池组 池最高温度 Tmax 和压降 ΔP 随网格数量的变化规律
温度的一致性越好。为了探讨电池散热性能,分别 如图 2 所示。当网格数量大于 2014391,电池最高
引入温差 ΔT 和温度标准差 S 来描述单个电池的温 温度和压降变化小于 1%,趋于稳定。因此,网格数
度均匀性和电池组温度一致性,其表达式如下: 为 2014391 时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能得到保证,故本
ΔT = T max - T min (7) 工作模拟选用网格数为 2014391 进行仿真。此外,
∑( ΔT - ΔTˉ )
n

i
由于B1电池温度变化较为明显,故后续研究选择B1
S= i=1
(8) 电池的最高温度、温差、电池组温度一致性以及压
n
其中 n 为电池个数, ΔT i 为第 i 个电池的温差, 降为散热性能指标,且流道内流向的变化通过设计
ΔTˉ 为 n 个电池温差的平均值。 的 4 种方案来表达(如图 4 所示)。需要特别指出的
1.2 初边界条件 是:这 4 种方案表示了流体流向交错改变的次数(交
假设电池的初始温度为 298.15 K;流体入口流 错流次数),相邻流道流体流向不同即交错流次数
速 v0 为 0.1 m/s,流体入口温度 T0 为 298.15 K,流 记 1 次,这样方案 1~4 的交错流次数依次为 6、4、
体出口相对压强 P0 为 0 Pa,流道与流体交界处为 3 和 2 次。
无滑移边界,其他边界为绝热边界。 2.1 正弦流道与直流道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图 3 为正弦流道与直流道 B1 电池的温度分布云
2 数值仿真与讨论 图。显然,正弦流道的高温区域(红色)小于直流道
选水作为冷却液,正弦流道的最大水力直径 Dh 的高温区域。正弦流道与直流道相比增大了电池与
为 4 mm。由于流体入口流速 v0 为 0.1 m/s,所以雷 流道内流体对流换热的接触面积,由Q=hA(tw-tf)可知
诺数 Re=554.94<2300,故流道内流体的流动为层 对流换热的热流量 Q 随 A 的增大而增大,这样电池
流。下面选用 COMSOL 有限元中的层流与固体和 中更多的热流量进入正弦流道,进而电池温度降低。
流体传热耦合模块进行仿真分析。 此外,相比于直流道,正弦流道的 T1 max 从 28.8 ℃
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以流体同向流动模型 下降到 28.5 ℃,下降了 0.3 ℃;ΔT1 从 3 ℃下降到
为例,通过整体电池最高温度和压降对网格进行独 2.8 ℃,下降了 0.2 ℃。这些表明正弦流道的散热
立性验证。网格数量分别设置为 116773、228536、 效率更高。
2550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3 年第 12 卷

图 2 网格独立性验证
Fig. 2 Grid independence verification

图 4 频率 (a) 与振幅 (b) 对 B1 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图 3 正弦流道 (a) 与直流道 (b) B1 电池的温度分布 Fig. 4 Influence of frequency (a) and amplitude
Fig. 3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B1 battery in sine (b) on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B1 battery
channel (a) and straight channel (b)
所有方案与同向相比,T1 max 都有所下降,且 T1 max 下
2.2 正弦流道频率与振幅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降的幅度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流体
为了探讨正弦流道频率和振幅对 B1 电池散热 流向对电池散热的影响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
性能的影响,图 4(a)和(b)分别为 B1 电池在不同频 大。以方案 1 为例,与同向相比,1 C 放电倍率时
率下和不同振幅下的最高温度 T1 max 和压降 ΔP。显
方案 1 的最高温度下降了 0.51 ℃,而 3 C 放电倍率
然,最高温度随着正弦流道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这
时下降了 2.3 ℃,是 1 C 时的 451%。此外,方案 1
说明增大正弦流道的频率有利于电池散热;然而,频
在各放电倍率下的 T1 max 都是最低的,且在 3 C 放电
率为 4/26 后压降上升幅度增大,如图 4(a)所示,因
倍率下对电池散热提升最大。
此选择频率为 4/26 较为合适;选择低振幅时更有利
图 6(b)为在不同放电倍率条件下,同向和 4 种
于B1电池散热,这是因为如图4(b)所示,B1电池的
方案的 B1 电池温差 ΔT1 的变化规律。所设计的四种
最高温度和压降均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这样低振
方案与同向方案相比,ΔT1 都有所下降,且 ΔT1 下降
幅更有利于电池散热,故后面计算选择振幅为 6。
2.3 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散热性能随正弦流道内 的幅度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流体流

流体流向的变化规律 向对电池温度均匀性的提升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
放电倍率与放电过程中电池产热正相关,即放 增大。此外,随着交错流次数增多,流体流向对 B1
电倍率越大产热也越大,这样电池温度也会越高。因 电池温度均匀性的提升越来越大,这是由于随着交
此,为了研究不同放电倍率下正弦流道内流体流向 错流次数增多,交错流流道之间的换热次数增多,使
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如图 5 所示的 4 种 得每个流道带出的热量更均匀,进而 B1 电池温度
流体流向来考察 B1 电池的散热性能。 均匀性的提升显著。以 3 C 放电倍率为例,交错流
图 6(a)给出了最高温度 T1 max 的变化规律。显然, 次数为 2 次的方案 4 温差比同向方案的温差下降了
第8期 唐程波等:基于正弦函数的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2551

图 5 四种流体流向方案
Fig. 5 Four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schemes

图 6 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散热性能 (a) 最高温度、(b) 温差、(c) 温度标准差和 (d) 压降随流体流向的变化规律


Fig. 6 The variation of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 maximum temperature, (b)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
standard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d) pressure drop with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at different discharge rates

2.88 ℃,而交错流次数为 6 次的方案 1 温差比同向 大而减小,这说明高交错流次数有利于电池组的温


方案的温差下降了 6.12 ℃。与同向相比,方案 1 在 度一致性,但交错流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对电池组
3 C 放电倍率条件下温差下降得最多,为 6.12 ℃。 的温度一致性提升是有限的。例如,在3 C放电倍率
如图 6(c)所示,除了方案 4 在 1 C 和 3 C 条件 下的方案1和方案2,交错流次数为6次的方案1和交
下的温度标准差 S 略高于同向的 S,其他方案相比 错流次数为 4 次的方案 2 的 S 由同向的 3.61 分别下
于同向 S 都有下降。此外,S 随着交错流次数的增 降 到 3.28 和 3.33, 方 案 1 和 方 案 2 的 S 仅 相 差
2552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3 年第 12 卷

0.05。S 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高放 温度的变化,同一种方案的 T1 max 下降幅度几乎没有


电倍率不利于电池组的温度一致性,而高放电倍率 变化,这说明流体流向对最高温度的降低不受入口
下的方案1能最大程度地改善电池组的温度一致性。 温度的影响。
各方案的压降见图 6(d),可以发现:4 种方案 3 C 放电倍率下同向和各方案的 B1 电池温差随
的压降与同向流动的压降相比略微升高,但最大压 入口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 7(b)所示。从图中观察
降仅升高了 6 Pa,这样流向改变对能量损耗的影响 到:各方案的 B1 电池温差 ΔT1 都比同向流动的电池
可以忽略。此外,压降不随放电倍率的变化而变化, 温差低,这说明交错流动有利于提高电池温度均匀
这是由于动力黏度μ假设与温度无关,取定值。综合 性。当流体入口温度为 15 ℃和 20 ℃时,ΔT1 较低;
最高温度、温差、温度标准差和压降来看,3 C 放电 然而入口温度大于 20 ℃时,ΔT1 明显增大,这是由
倍率下方案 1 最大程度地改善了电池的散热性能。 于入口温度越高,流体流动带出去的热量越少,距
2.4 不同入口温度下电池散热性能随正弦流道内 离流体近的电池温度上升较慢,远的电池温度上升
流体流向的变化规律 较快,进而造成温差增大。入口流体温度为 25 ℃
图 7 给出了 3 C 放电倍率时不同入口温度下流 和 35 ℃方案 1 的 ΔT1 下降最多,但入口流体温度为
体流向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各方案和同向的 35 ℃时大于环境温度 25 ℃,不利于电池散热。因
B1 电池最高温度 T1 max 的变化如图 7(a)所示。各方 此,入口流体温度为 25 ℃时方案 1 对电池温度均
案的T1 max 比同向都降低了,其中,方案1和方案2的 匀性提高最大。
T1 max 下降得最多,且 T1 max 随着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增 图 7(c)为温度标准差 S 随入口流体温度的变化
大,这是因为入口温度越高,流体与电池的温度差 关系,仅有方案 4 比同向的 S 高。在入口温度为
越小,热传导越慢,进而电池温度较高。随着入口 15 ℃和20 ℃时,S较低,而入口温度大于20 ℃时,

图 7 不同入口温度下电池散热性能 (a) 最高温度、(b) 温差、(c) 温度标准差和 (d) 压降随流体流向的变化规律


Fig. 7 The variation of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 maximum temperature, (b)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
standard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d) pressure drop with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at different inlet temperature
第8期 唐程波等:基于正弦函数的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2553

S 较高。与同向相比,方案 1 的 S 下降最多。在 压降与流速平方成正比,故压降增大越来越快。因


20 ℃和 35 ℃时,同向的 S 分别为 3.31 和 3.70,而 此,入口流速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对提高电池散热
方 案 1 的 S 为 2.97 和 3.32, 分 别 下 降 了 0.34 和 性能是有限的。
0.38。但入口温度为 35 ℃时大于环境温度 25 ℃ , 3 C 放电倍率下同向和各方案的 B1 电池温差
不利于电池散热。因此,入口温度为 20 ℃时方案 1 ΔT1 随入口流速的变化规律如图 8(b)所示。各方案
对电池组的一致性提高最大。此外,入口温度为 的 ΔT1 相比于同向都有减小。方案 1 的 ΔT1 在不同入
25 ℃时 S 下降了 0.33,与入口温度为 20 ℃时相差 口流速下都是最低的,且当入口流速大于 0.1 m/s
不大。结合最高温度、温差和温度标准差来看,在 时,ΔT1 下降的幅度已经很小,而压降增大得越来
方案1情况下,入口温度为25 ℃时,电池散热最佳。 越快。同向与各方案的 ΔT1 之差随着入口流速的增
此外,图7(d)显示压降不受入口温度影响。 大而减小,这说明高流速下流体流向对电池温度均
2.5 不同入口流速下电池散热性能随正弦流道内 匀性的提升是受到限制的。因此,从电池温差来
流体流向的变化规律 看,入口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电池温度均匀性
图 8(a)为不同入口流速下流体流向对电池最高 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温度的影响,各方案的 T1 max 都比同向的低。随着入 图 8(c)为电池在不同入口流速下的温度标准差
口流速的增加,各方案的 T1 max 都下降且 T1 max 下降 S,针对不同的入口流速,仅有方案 4 在高流速下
得越来越慢,而压降[如图 8(d)所示]增大得越来越 的 S 比同向的 S 高,这说明方案 4 在高流速下不利
快,这是由于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流体带出去的 于改善电池组的温度一致性。S 随着入口流速的增
热量增多,从而造成电池温度下降,而流体与电池 大而增大,因此,高流速下不利于改善电池组的温
热交换的时间减少,造成电池温度下降越来越慢; 度一致性。此外,方案 1 能最大程度地减小 S。从

图 8 不同入口流速下电池散热性能 (a) 最高温度、(b) 温差、(c) 温度标准差和 (d) 压降随流体流向的变化规律


Fig. 8 The variation of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 maximum temperature, (b)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 standard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d) pressure drop with flow direction of fluid at different inlet velocity
2554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3 年第 12 卷

最高温度、温差、温度标准差和压降来看,方案 1 [5] 胡兴军, 惠政, 郭鹏, 等 . 锂离子电池组间接接触液冷散热结构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6(2): 44-50.
更有利于电池散热,且在入口流速为 0.1 m/s 时电
HU X J, HUI Z, GUO P,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direct contact
池散热和能量损耗最优。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lithium-ion battery pack[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9, 46(2): 44-50.
3 结 论 [6] 刘显茜, 孙安梁, 田川 . 基于仿生翅脉流道冷板的锂离子电池组液冷
散热[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266-2273.
本工作设计了一种正弦流道对锂离子电池进行
LIU X X, SUN A L, TIAN C. Research on liquid cooling and heat
散热性能研究,主要探讨了正弦流道的频率和振幅 dissip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pack based on bionic wings vein
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放电倍率、 channel cold plate[J].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不同入口温度和不同入口流速条件下流体流向对电 2022, 11(7): 2266-2273.


[7] 王学章, 李科群 . 锂电池叉流流道液冷结构设计及散热特性分析[J].
池散热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物理学报, 2022, 71(18): 266-275.
(1)低频率和低振幅的正弦函数流道有利于电 WANG X Z, LI K Q. Liquid-cooled structure design and heat
池的散热。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cross-flow channels for

(2)随着交错流次数的增加,流体流向对电池 lithium batteries[J]. Acta Physica Sinica, 2022, 71(18): 266-275.


[8] XU X M, TONG G Y, LI R Z. Numerical study and optimizing on
散热性能的改善越来越大,但交错流次数达到一定
cold plate splitter for lithium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J].
值时对电池散热性能的提升很小;在高放电倍率条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0, 167: doi: 10.1016/j.
件下,流体流向对电池散热性能提升大。 applthermaleng.2019.114787.
(3)流体流向对电池最高温度的改善不受入口 [9] XIA G D, CAO L, BI G L. A review 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in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Power
温度的影响。当入口温度高于 20 ℃,ΔT1 和 S 较高。
Sources, 2017, 367: 90-105.
方案 1 在入口温度为 25 ℃时电池的散热效果最佳。 [10] WU C H, WANG Z P, BAO Y B,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4)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T1 max 和 ΔT1 下降得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baffled cold plate based battery
越来越慢,而压降增大得越来越快且 S 越来越大。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1, 41: doi: 10.1016/j.est.2021.102882.
因此,不宜选择高入口流速。方案 1 在 0.1 m/s 的入
[11] 陈诚 . 新能源汽车方形动力锂电池散热及优化设计研究[D]. 上海: 上
口流速下对电池散热性能提升最佳。
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
CHEN C. Research on heat dissipa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参考文献
of square power lithium battery for new energy vehicle[D].Shanghai:
[1] 常修亮, 郑莉莉, 韦守李, 等 .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仿真研究进展[J]. 储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0.
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191-2199. [12] DONG F, CHENG Z Y, SONG D C,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CHANG X L, ZHENG L L, WEI S L, et al. Progress in thermal optimization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serial-parallel mini-channel
runaway simul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J]. Energy Storage structure for liquid-cooled soft pack batteries[J]. Numerical He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10(6): 2191-2199. Transfer, Part A: Applications, 2021, 80(7): 368-387.
[2] 李潇, 陈江英, 李翔晟. 基于新型流道液冷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性能[J]. [13] KONG W, ZHU K J, LU X P, et al. Enhancement of lithium-ion
电源技术, 2020, 44(10): 1438-1442.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with the divergent-shaped channel
LI X, CHEN J Y, LI X S. Study on thermal management cold plate[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1, 42: doi: 10.1016/j.
performance of power batteries based on new flow passage est.2021.103027.
liquid cooling plate[J]. 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0, [14] LI Y B, ZHOU Z F, WU W T.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modeling
44(10): 1438-1442. of internal shorting process in a 20 Ah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J].
[3] 孔为, 金劲涛, 陆西坡, 等 . 对称蛇形流道锂离子电池冷却性能[J]. 储 Energies, 2020, 13(4): doi: 10.3390/en13041013.
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258-2265. [15] PATIL M S, SEO J H, PANCHAL S,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KONG W, JIN J T, LU X P, et al. Study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liquid cooling with dou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symmetrical serpentine channel[J]. cold-plate for lithium-ion pouch cel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11(7): 2258-2265. Energy Research, 2021, 45(2): 2533-2559.
[4] 沈华平, 竺玉强, 杨梓堙, 等 . 锂离子电池模组液冷散热设计[J]. 电源 [16] WANG J F, LIU X D, LIU F, et 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of the
技术, 2022, 46(3): 271-275. cooling effect of the bionic spider-web channel cold plate on a
SHEN H P, ZHU Y Q, YANG Z Y, et al.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pouch lithium-ion battery[J]. 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sign[J]. Chinese Journal of 2021, 26: doi: 10.1016/j.csite.2021.101124.
Power Sources, 2022, 46(3): 271-275. [17] KARTHIK A, KALITA P, GARG A, et al. A Novel MOGA approach
第8期 唐程波等:基于正弦函数的液冷板上流体流向对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 2555

for power saving strategy and optimization of maximum temperature 2021, 45(2): 190-194.
and maximum pressure for liquid cooling type battery thermal [21] SHENG L, SU L, ZHANG H,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
management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 lithium 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utilizing a serpentine-
2021, 18(1): 80-89. channel liquid cooling plate exchang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18] AMALESH T, NARASIMHAN N L. Introducing new design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9, 141: 658-668.
minichannel cold plates for the cool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J]. [22] HUO Y T, RAO Z H, LIU X J,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ower batter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0, 479: doi: 10.1016/j. jpowsour. thermal management by using mini-channel cold plate[J]. Energy
2020.228775.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5, 89: 387-395.
[19] MONIKA K, DATTA S P. Comparative assessment among several [23] LIU H Q, CHIKA E Z, ZHAO J 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iveness
channel designs with constant volume for cooling of pouch-type of nanofluids on the mini-channel thermal management for high
battery module[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2,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y[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8,
251: doi: 10.1016/j.enconman.2021.114936. 142: 511-523.
[20] 张继龙, 陈江英, 李翔晟 . 基于多蛇形变结构流道冷却板的散热性能 [24] 李涛 . 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效应及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D]. 重
研究[J]. 电源技术, 2021, 45(2): 190-194. 庆: 重庆大学, 2013.
ZHANG J L, CHEN J Y, LI X S. Research on heat dissipation LI T. Thermal effect of lithium-ion battery in pure electric vehicle
performance of cooling plate based on multi-serpentine variable and optimization of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battery pack[D].
structure flow channel[J]. 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3.

􀤜􀤜􀤜􀤜􀤜􀤜􀤜􀤜􀤜􀤜􀤜􀤜􀤜􀤜􀤜􀤜􀤜􀤜􀤜􀤜􀤜􀤜􀤜􀤜􀤜􀤜􀤜􀤜􀤜􀤜􀤜􀤜􀤜􀤜􀤜􀤜􀤜􀤜􀤜􀤜􀤜􀤜􀤜􀤜􀤜􀤜􀤜􀤜􀤜􀤜􀤜􀤜􀤜􀤜􀤜􀤜􀤜􀤜􀤜􀤜

广告索引

封二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后插 6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封三 东洋纺株式会社 后插 7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池
封四 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技术实验室
后插 1 武汉昊诚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后插 8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后插 2 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后插 9 深圳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后插 3 无锡领声科技有限公司 后插 10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后插 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后插 11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后插 5 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后插 12 公益广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