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12 年第 2 期 黑龙江社会科学 No.

2, 2012
( 总第 131 期) 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 131

变异学视野下的《爱卿传 》和
《 夜归荒宅 》的比较研究

易国定
(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0)

摘 要: 明清小说东传对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翻案明清小说的基础上,日本出现
了大量的读本小说,而通过对《剪灯新话》中的《爱卿传》与《雨月物语》中的《夜归荒宅》两部作品的比较,可
以看出其中展现的审美的民族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比较文学变异学; 读本小说; 明清小说; 瞿佑; 上田秋成; 翻案; 改写
中图分类号: J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4937( 2012) 02 - 0133 - 03

关于明清小说对日本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因为《剪灯新话》被禁,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学界不断有一些相关专著 才促使它向外流传。
和论文发表,其中,严绍璗、王晓平、李树果、马兴 《剪灯 新 话》出 现 后,很 快 传 入 了 日 本 和 韩
国等先生的研究成果显著。学者们都对明清小说 国。据日本禅僧策彦周良的《策彦和尚初度集》
与日本江户读本小说之间的关系,做了事实上的 记载: 是他第一次入明时( 天文九年,明嘉靖十九
考证研究,具有朴学的扎实功底。笔者试图在此 年) ,在宁波用私费买了《剪灯新话》和《余话》。
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梳理出二者之间的影 次年策彦将这两部书带回日本。另外,在禅僧景
响变异关系,由此也证明了学者严绍璗提出的日 徐周麟的《翰林葫芦集》第三卷中,有题为“读《鉴
本文化是“变 异 复 合 体”的 论 断。本 文 以《爱 卿 湖夜泛记》”的诗一首: “银河刺上鉴湖舟,月落天
传》和《夜归荒宅》( 浅茅宿驿) 的比较为个案,以 孙窃夜游。又恐虚名满人口,牛郎今有辟阳侯。”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视角对上田秋成志怪小说的创 根据这首诗所注的年代推断,是日本文明十四年
作进行发生学上的考察,聚焦上田秋成如何将引 ( 1482) 秋之作。由此可以表明《剪灯新话》最晚
进的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过程,即去中国化,致力于 在 15 世纪已传入日本。据说最早翻译介绍《剪
和风化( 他国化) 时,所展现的审美的民族性和创 灯新话》的是儒臣林罗山,在他自编的《怪谈》中,
新性。 摘译介绍了《剪灯新话》卷一中的“金凤钗 记”。
另一部成于天文年间( 1532—1554) 的书《奇异杂
一、上田秋成改作的文化语境和意图 谈集》又 翻 译 了《剪 灯 新 话》中 的《金 凤 钗 记 》、
《牡丹灯记》、《申阳洞记》三篇小说。
在明代被翻改的小说中,明代瞿佑的《剪灯 《剪灯新话》传入日本的时代,正是日本新兴
新话》是最典型的案例,在日本和韩国都有以此 的市民阶层———町人阶层壮大的时代,由于德川
为底本翻改的作品。《剪灯新话》的内容多叙写 家康在 1603 年基本上统一了历经百年战乱的日
情爱,书中多艳语情词,颇合当时人的爱好,一时 本,国内局势稳定,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
仿效 者 纷 起,以 至 于 闹 到 在 明 英 宗 正 统 七 年 了江户、京都、大阪三个经济文化发达的都市,围
( 1442) 时,有人上书请求禁毁此书,从中可以看 绕着三都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市民和商人,构成了
出其影响。亦可见明初士人所受到的文化钳制, 由商人组成的町人阶层。町人阶层不仅是文化艺
术的生产主体,也是文化艺术的消费主体。从而
收稿日期: 2011 - 12 - 28 逐渐形成了属于市民阶层的町人文化。日本文化
作者简介: 易国定 ( 1965 - ) ,女,湖 南 宁 乡 人,副 教 由贵族文化品味开始转向拥有启蒙教育和文化娱
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乐功能的大众文学趣味。而《剪灯新话》以其新
· 133·
奇怪异的内容和艳丽流畅的形式,尤其是小说中 场景,以符合日本社会的风貌,使之本土化,让日
“有文、有 诗、有 歌、有 词、有 可 喜、有 可 悲、有 可 本读者在接受作品时有一种亲切感。背景的变异
骇、 ( 《剪灯新话》序四) 的各类人和事,
有可嗤” 颇受 是日本作家改作中国小说最易做到的,《雨月物
日本广大町人的喜爱。为了对抗儒学和新国学的 语》的《夜归荒宅》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为亨德
复古主义思潮,处在市民阶层的小说家们,比如浮 四年( 1455) ,此时的日本正处在战乱频仍的镰仓
世草子作家井原西鹤开始写一些“好色物”和“町 时期,这样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悲剧命运,就有
人物”,这类小说表现了处在“四 民 制”( 士、农、 了日本社会历史的背景因素,而没有采用架空历
工、商) 中的最底层的町人享受生命的本能欲望, 史的做法。所以说上田秋成的志怪小说是在历史
和游戏人生的思想,一时间游戏文学兴盛,而更多 的延长线上来表现现实。在谴责战乱带给人民深
的草子作家为了满足市民寻求刺激的心理,寻找 重的灾难这一主题上,《雨月物语》的《夜归荒宅》
一些神仙鬼怪、荒诞不经的故事来敷衍。他们开 与《剪灯新话》的《爱卿传》是十分一致的。但在
始借鉴中国古代传奇、志怪小说的题材和笔法,试 对人物和情节的处理中,二者表现出十分不同的
图在创作中开创新的领域,这样就促成了读本小 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说的产生。由都贺庭钟的《英草纸》开端,为“读 2. 人物的姓名、身份及关系的变异
本之祖”,继后其弟子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将 中国人的姓氏制度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所
前期读本小说的创作推向一个高峰。 以更换姓名,改变人物的身份是本土化的一个很
重要的手段。《爱卿传》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富家
二、上田秋成改作的方法及意义
子赵子和嘉兴名妓罗爱爱,而之相对的《夜归荒
上田秋成的《今古怪谈雨月物语》( 简称《雨 宅》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改为商人胜四郎和妻子
月物语》) 对《剪灯新话》的接受与模仿,从小说的 宫木,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的民众
名字的由来就可见一斑,它是参照《剪灯新话》中 是没有姓氏的。所以男女主人公是只有名字的。
的“牡丹灯记”,把鬼魂出没的时间描写成“天阴 小说不仅更换了当事人的姓名,而且也改变了当
雨湿之夜,月落参横之辰”。小说的题目,取其中 事人的身份,以符合日本社会商人开始活跃的时
[1]
的雨和月命名,用以代表鬼怪之意 。 代特征。此外,作者还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替换
《雨月物语》一书共五卷九个短篇小说,其中 人物的设置,改变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在
引用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学和典故。笔者将《雨月 《爱卿传》中为表现罗爱爱的孝顺和坚贞,宣扬儒
物语》和《剪灯新话》等 中 国 文 学 的 关 系 梳 理 如 家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小说中特设
下: 《雨月物语》中的《白峰》、《夜归荒宅》、《佛法 了婆婆和恶霸刘万才的形象,用一定的笔墨描写
僧》、《吉备津之釜》、《青头巾》、《贫富论》多是受 了罗爱爱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而在《夜归荒
了《剪灯 新 话》中 的《龙 堂 灵 会 录》、《爱 卿 传》、 宅》中上田秋成对这种中国儒家的道德诉求,并
《天台访隠 录》、《牡 丹 灯 记》、《天 台 访 隠 录》启 不感兴趣,为了表现日本武士和市民都十分崇尚
发,而另外 三 篇《菊 花 约》、《梦 幻 鲤 鱼》、《蛇 性 的“信义”思想,而设置了漆间老翁这个人物,他
淫》则 分 别 翻 改《喻 世 明 言 · 范 巨 卿 鸡 黍 死 生 因为感念宫木的纯情和贞信,安葬宫木。由此看
交》、《古今説海·鱼服记》、《警世通言·白娘子 出,《爱卿传》体现了瞿佑士人的儒教价值观,而
永镇雷峰塔》。 《夜归荒宅》则体现的是日本町人的价值观。
《雨月物语》至少有六篇很明显是改作《剪灯 3. 情节的变异
新话》的作 品,而 其 他 三 篇 则 是 改 作 了“三 言”、 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小说最主要的构成因素,
《五杂俎》等中国古典小说。我们来探讨上田秋 “情节的翻案是翻案文学的核心,情节的翻案造
成改作《剪灯新话》为《雨月物语》时,是如何致力 成了翻案文学其他因素的类似性。背景与人物的
于本土化,去中国化的,也就是中国的原典如何被 置换多是表面的现象,具体描写与原作相当类似,
他国化的。上田秋成大致是围绕小说的要素: 背 这是情节的翻案造成的……翻案作品在保持原作
景、人物、情节、结构、主题入手的,下面以《剪灯 基本情节的前提下,多大程度上变异,没有明确的
[2]
新话》中的《爱卿传》和《雨月物语》中的《夜归荒 规约,完全是作家的自由” 。正是这种自由,才
宅》作比对,考察上田秋成改作中国小说时采用 给作家在翻改他人作品时,以显示其自身创作个
的主要方法及由此而发生的变异现象。 性、才情的空间和可能性。而作家通常会通过扩
1. 时代背景的变异 写、缩写或删改等手段,对情节进行变异,而这种
上田秋成在以中国古典小说为底本改作时, 变异既是本土化的过程,又显示了作家在接受他
不是简单的原样照搬,而是转换故事发生的时代、 国文化原典时的模仿和改造的能力。而情节的变
· 134·
化直接导致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变化。从 有悲喜剧。《爱卿传》把原本一个生离死别的大
上面的《爱卿传》和《夜归荒宅》情节对照,来看作 悲剧,硬是用佛教果报的思想扭转为一个生命轮
者是如何将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加以变异,以符合 回的喜剧,小说原本的悲剧色彩被消解了,所以中
日本的社会现实和日本人的审美取向的。 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乐感文化。而上田秋成在
首先,两部小说所写的男主人公离家的原因 《夜归荒宅》的结尾部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和其妻子对丈夫离家的态度迥异。《爱卿传》中 力和创作的自由,利用日本关于亡灵可以往来于
的富家子弟赵子是为了求取功名而离开江南老家 幽明两界的传说,虚构了一个穿越生死的怪异情
进京的,其名妓出身的妻子罗爱爱十分支持丈夫, 节,而在讲述这个怪异故事时,作者采用了胜四郎
爱卿对丈夫说: “妾闻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 的叙事视角,让故事的真相在胜四郎知道后,作为
方,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岂可以恩情之 读者的我们才随后知晓。小说写七年之后,胜四
笃,而误功名之期乎? 君母在堂,温凊之奉,甘旨 郎回到家中,家还是老样子,妻子宫木依然活着,
[3]
之供,妾任其责有余矣。” 俨然一个中国古代妇 只是人憔悴了许多,见到归来的丈夫,宫木感到所
德的楷模。而《夜归荒宅》中的胜四郎则是因为 有的委屈都得到了补偿,是夜夫妻二人团圆。读
家道中落,为求取钱财,不顾妻子的感受而离家 到这里大家都会以为这是个大团圆式的喜剧结
的。宫木对丈夫的离家,颇不情愿,以一个女人的 局,如果这样故事岂不平淡。不曾想,上田笔锋陡
柔情和缠绵试图挽留住丈夫。然而丈夫任性,于 转,居然告诉我们其实宫木早已为鬼,家园荒芜成
是只好约定丈夫秋天返家。上田之所以这样处理 为墓地。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其实是宫木“痴
这个情节,完全是出于对日本独特的文化特点的 情”性格的极端表现。小说最后用漆间翁的一首
考虑,因为日本江户时代没有科举制度,而广大的 哀悼儿女的和歌收束。上田秋成着重表现的是至
市民阶层也不可能走入仕途,于是经商成了他们 真至纯的性情,对信义的执著,同时又有着一种日
的谋生之路。而上田秋成对女性也无儒家的道德 本式的哀切的感情。这与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
要求,宫木身上丝毫没有中国传统女性为成就丈 语》的物哀精神是相通的。上田秋成将怪异提升
夫的事业而忍辱负重的品德,她只是一水的柔弱, 为美,具有浓郁的幻想和浪漫的色彩,同时又有着
只是任情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依赖和信靠,小说 浓厚的人情味和人间性。可以说,上田成功地去
表现了日本女性的柔弱品性,和日本文学的阴柔 中国化,恰切地表达了日本情趣和日本人的审美
之美。 取向。
其次,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丈夫走后的遭 从上述对《剪灯新话》中的《爱卿传》与《雨月
际和死因不同。罗爱爱在丈夫离家后,侍奉患病 物语》中的《夜归荒宅》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看
的婆婆,并为婆婆下葬。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 出两部作品之间的关联,二者在情节上有很大的
“孝”道。罗爱爱先是替夫尽孝,后又为夫守节, 相似性,这是因为翻改的缘故,但上田秋成并非对
为保贞洁终自缢身亡。在罗爱爱这个从良的女子 中国小说作翻译式的改编,而是在本土化的过程
身上,瞿佑寄托了浓重的封建道德理想,于是罗爱 中,对中国原典作“和风化”的变异处理,以符合
爱成了“忠孝”、“贤淑”、“贞洁”的化身。而宫木 日本传统的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
的感情似乎来得更单纯些,只因为与丈夫有个秋 吸收外来文化时采用的模式: 从模仿到变异。上
日相见的约定,她不肯在战乱时逃离家乡,为避恶 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很好地融合和汉文化,有模
人的骚扰整日闭门不出。终至死在荒宅中。在宫 仿更有超越,由此将日本江户读本小说推向成熟。
木身上体现了江户时期市民阶层的“情义”和“信
义”观念。 参考文献:
最后,两部小说的结尾处理可以说是大异其 [1] 李树果 . 日本读本小说与明清小说[M]. 天津: 天
趣。《爱卿传》的结尾是一个劝善彰德,生死轮回 津人民出版社,
1998: 8.
的果报故事,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对一个像罗爱爱 [2] 张哲俊 . 东亚比较文学导论[M]. 北京: 北京大学
这样如此淑德的女性的安抚,就是让她下辈子投 出版社,
2004: 272.
胎做男子。由此看来瞿佑的《爱卿传》的主旨在 [3] 上田秋成 . 雨月物语[M]. 阎小妹,译 . 北京: 人民
弘扬儒家的人伦思想和佛教的业报观念。从审美 文学出版社,
1990: 33 - 34.
的角度来说,在中国的文学中没有真正的悲剧,只 〔责任编辑: 王晓春〕

· 1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