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13年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 第 2 8 卷 第12期

探究八十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
——以《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马 晓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要探究八十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就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只有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赏析一篇优秀的作品。
《本次列车终点》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王安忆写作风格转型的重要表现,这篇作品充分表明了王安忆今后创作的方向和写作特
点,小说中对文革时期的青年才俊接受社会改造后的各自命运发展的不同遭遇,展现了在当时历史时期下社会青年的形象。下面本文将以
《本次列车终点》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该著作中对青年形象的塑造特点,归纳总结八十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
关键词:八十年代小说;青年形象;本次列车终点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12-0028-02

一、八十年代小说时代背景分析 象更加真实、客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下面将结合文中一些情
(一)时代背景 节,将其与其他作品中的青年形象描写进行对比,最终归纳总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社会政治格局和经济体制的发 结出八十年代我国青年形象。
展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整个社会主义建设都处于一个摸索阶 (二)八十年代小说青年形象分析
段,国家领导人为了肃清反革命分子,对社会形式进行了错误 1.激昂向上。《本次列车终点》中主要描写主人公陈信在
判断,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为了培养广大青年艰苦 知青岁月结束后回到上海,在火车上与其他知青的一段对话,
奋斗、不畏困苦的革命精神,国家要求广大青年参与上山下乡 陈信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如“你们上海人,离了上海
劳动改造活动,将城市中的社会青年调遣到我国偏远贫困的山 就活不了。上海是我们的故乡呀!他说。‘可除了故乡外,还
区,经过漫长的十年时间,最终在文革结束后又被调回原来生 有偌大个世界呢。’陈信不说话,笑笑。”、“陈信仍然是
活的城市。在这十年期间,知青没有接受知识教育,只是每天 笑笑……他心不在焉的,眼睛看着窗外疾速掠过的田野。”、
都进行劳作,而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知青返城 “陈信的眼眶湿润了。心,怦怦地跳动起来。十年前,他从这
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突然来到自己十年前生活的城市, 里离开,上海越来越远,越来越渺茫的时候,他何曾想过回
面对城市的拥挤和繁华,很多青年都会难以适应,其工作、生 来。似乎没有想,可又似乎是想的。”,这些情节的描写都在
活和情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表明陈信内心对回城充满期待,心中百感交集,期待着即将开
(二)文学创作环境 始的新生活。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量青年返城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思 2.坚韧不屈。在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十年中,他回过上
想都急剧膨胀,从封锁的社会环境中解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海,探亲,休假,出差。可每次来上海,却只感到同上海的疏
这些为我国小说创作营造了良好的写作氛围,小说写作的素材 远,越来越远了。他是个外地人,陌生人。上海,多么瞧不
也极其丰富,推动着广大小说家进行创作,当时有很多小说家 起外地人,他受不了上海人那种占绝对优势的神气,受不了那
都抓住了我国知青这一人物群体形象,对其进行想象性创作, 种傲视。而在熟人朋友面前,他也同样地受不了那种怜悯和
出现很多有关知青形象描写的小说,如王安忆的《本次列次终 惋惜……他又不得不折服,上海是好,是先进,是优越……上
点》、《平庸之辈》,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及 海,似乎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生活的时代新潮流。”他十年的新
贾平凹的《秦腔》等,这些都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将 疆生活改变了他对上海的看法,他认为上海人不好,他们都很
八十年代社会青年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对农村青年形象 傲慢清高,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上海这个城市的繁华,因此,
的塑造尤为深刻和生动,深入广大读者的内心世界,也有描写 他最终还是折服了。通过这样一段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陈信是
城市青年生活状态的小说。 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很容易感叹生活。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性
二、分析《本次列车终点》,探讨八十年代小说青年形象塑造 格,他回到上海后,由于家庭的贫困,受到来自工作、家庭和
(一)王安忆与《本次列车终点》 爱情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乘坐公交车遭人白眼、顶替母亲工作
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创作于1981年,当时正处于文 导致弟弟失业、错失美好的爱情、因分户与家人发生争端,这
革结束的转折时期,大量的知青返城,社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 些使陈信逐渐认识到回上海很不容易,上海并没有想像的那么
变化。王安忆也于1970年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农村插队,在 美好。面对现实生活,他总是对家人提出各种要求,在他心
文革结束后人们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 中,他认为自己就是家里的功臣,自己十年岁月就是王牌。于
历和当时社会人们心里的普遍现象创作了《本次列车终点》。 是他和家人发生很多矛盾,他不愿意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一
该作品是王安忆知青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 味地从家人身上索取,最终,他还是感到生活的艰难,渐渐地
一个接受文化革命下乡改造后的知青返城之路,主人公陈信 他开始意识到回到上海其实不是生活的终点,恰好是人生的开
是上海知青,当时他是主动代替哥哥下乡劳动,十年后又重获 始。这些充分说明青年具有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懂得对自己的
回上海的机会,陈信选择坐火车回上海,一路上陈信心中都若 人生进行思考,虽然生活很残酷,现实让人透不过气,但是,
有所思,想到即将面对的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心中有着千 青年还是会饱含激情,不会轻易向生活低头。
愁万绪,文章就是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将人物形 3.直面困难。当受到生活的重重打击后,他终于明白其实

收稿日期:2013-11-15
作者简介:马 晓(1984-),女,河南淅川人,助教,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

28
Vol.28 No.12 马 晓:探究八十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以《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2013年

很多时候自己的不开心都是因为思想的局限,过分追求那份不 术价值的坚持,他们渴望着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又倔
存在的美好生活,导致自己无法接受现实生活的落差,便会对 强地不顾一切压力和重负,在不断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们一步
生活充满不满和抱怨。但是只要自己冷静回想自己走过的岁 步摆脱身上的单纯和幼稚的思想,同时在遭遇生活的打击后重
月,便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陈 审生活之路,在痛苦中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人生问题。他们在
信想到自己在新疆改造的日子,那段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 生命最为宝贵和可塑造性最强的时光中,为人生注入革命的理
没有世人的眼光和议论,人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但是以前 想与激情,形成坚实的内心世界,努力证明自身的价值,为自
却没有好好珍惜,反而很想逃脱艰苦的生活,向往着城市的舒 己昨日的生活重现感到自豪和荣耀,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精
适生活。在文章结尾处“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 神上的享受。
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
止是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 参考文献:
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 [1]程光炜.十年回家——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与1980年代
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语境中带有一 “知青返城潮”[J].上海文学,2013(03).
点接受、无奈和最终释怀的情感,用温情的叙事手法打动着读 [2]聂作平.本次列车终点:芭沟[J].四川文学,2011(07).
者。结尾也很好地反映了社会青年随着自己人身阅历的不断丰 [3]徐姗姗.八十年代小说中叛逆青年形象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
富,看待事情也越来越成熟,他们不会再抱怨生活,开始欣然 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2.
接受生活带给他们的考验。 [4]胡威.八十年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中国
三、结语 现当代文学,2011.
综上所述,青年形象在整个八十年代的小说中是形象中最 [5]郭翠英.脱变与新生——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看新的农民
具活力又最复杂和矛盾的群体,他们面对着不同的人生际遇, 文化品格的开创[J].时代文学,2010(16).
在不同的环境中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命运。他们保持着青年 [6]杨海荣.充满欲望与重归自我的人生——评《人生》中的主人
的朝气,对于理想的向往,对于世俗价值的愤怒,对于真诚艺 公高加林[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2(07).
On the youth image in the novels in eighty -- take "end of this train" as an example
Ma Xiao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Zhengzhou Henan,450000,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youth image in the eighty's novels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only to understand the novel writing background
can better appreciate a good work. "End of this train" is one of Wang An-y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Wang An-yi’s writ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fully shows the direction and writing characteristic of Wang An-yi's later works,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their life in the novel of gifted youth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accept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demonstrates the youth image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The paper will take
"end of this train"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of youth work, summing up the youth image in the eighty novels.
Key words: eighty's novels; image of youth; end of this train
[责任编辑:邓 乐]

(上接第27页)

的抒情性描绘出的唯美的伊豆的美丽风景为这段美丽的初恋增 ①濑沼茂树「『伊豆の踊子』——成立について」、『国文学
添了美好的色彩,家人们温馨和谐的相处掩饰了熏子为没有结  解釈と鑑賞』1957,2.
果的爱默默付出的凄凉与哀伤。男主人公代表了一类人,即身 ②林武志「『伊豆の踊子』論」、川端文学研究会編『川端康
处社会等级的上层,缺乏勇气迈出等级观念的阴影,不敢追求 成の人間と芸術』教育出版センター1971.
自己内心真挚的爱情。这恰恰烘托出熏子勇敢地为真爱无私付 ③駒尺喜美「伊豆の踊子——ふれあいの構造」、『女性空
出这一主题。因此,真正的爱是包容,是关怀,是默默奉献, 間』1989,3.
这份爱不仅温暖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④李德纯.日本古典抒情美的佳篇[J].读书,1983,8.
四、结语 ⑤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伊豆的舞女》中描绘的这种爱 ⑥马兰德罗和巴克.孟小平,译.非言语交流[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情,在每个读者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种爱情相识于 社,1991:14-15.
旅途中、隔着等级差别,注定了不会长久。但是女主人公熏子 参考文献:
却默默地为爱无私付出着。这或许是爱情的至高境界:不求结 [1]濑沼茂树「『伊豆の踊子』——成立について」、『国文学
果,惟愿付出。  解釈と鑑賞』,1957(02).
[2]駒尺喜美「伊豆の踊子——ふれあいの構造」、『女性空
注释: 間』,1989(03).
From " Xun Zi" image character to see "Izu dancer" theme
-- Taking Non verbal factors as a view
Du Cong-co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471023, China)

Abstract: On the "Izu dancer" theme, is there are many readers agree. The greatest charm of literature lies in the different readers because of life experiences,
academic experience is different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s full of splendor. This paper from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oint of view, select the
heroine "Xun Zi" has some nonverbal behavior representat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nd then draw the insights: smoked son no flowery language to the hero,
not curry favour by claptrap action, from the bottom ofheart care and highlights the true love is bit by bit selfless giving this theme.
Key words: Xun Zi; Izu dancer; non-verbal behavior
[责任编辑:邓 乐]

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