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中國現當代文學流派簡表

五四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
1915 年《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後易名為《新青年》,代表新文化運
動的開始。主編為陳獨秀、胡適等人,提倡「文學革命」,推行白話文運
動,受到語言學家錢玄同支持。另外,《新青年》提倡自由抗封建、引入西
方知識與思想、批判傳統社會等方向。
魯迅 〈狂人日 日記體敍述狂人(新青年)發現村莊吃人事
記〉 件,日記後隱喻狂人已「治癒」為正常人(舊

20 年代
禮教),成為「吃人」的一分子。
〈藥〉 農村裡父親給病重的兒子喂人血作藥,而人血
卻是新青年被處決後所流的血。
〈阿 Q 正 阿 Q 以精神勝利法過着被人嘲笑卻悠然自得的
傳〉 生活,最終敵不過大時代的衝擊,被軍閥槍
斃。
〈在酒樓 離鄉者在酒樓上遇見朋友呂維甫,年輕是一名
上〉 新青年,並瞭解他因形勢所迫不得不回鄉當教
職員,信奉舊禮教並以它教育自己的兒女。
〈祝福〉 離鄉者回鄉時經歷婦女遭受舊禮教導致的歧視
與偏見致死,決定再次離鄉。
〈孤獨者〉 離鄉者回鄉參與魏連殳的葬禮,發現他因財政
問題從新青年淪為軍閥文膽的悲哀命運。
〈故鄉〉 離鄉者回鄉後,見童年玩伴閏土從可愛調皮的
形象變成叫自己「老爺」下人,成為未見過世
面的卑微人物,感到一切美好農村回憶都無法
重拾,再次上路。
20 年代 〈傷逝〉 子君與涓生的私奔生活,從涓生口吻講述子君
從新女性退化成小婦人並出走的過程,表現散
文〈娜那走後怎樣〉中,新女性的悲劇下場。

文學研究會(問題小說)
「為人生而藝術」
以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方向是確立寫實主
義是傳統的中國文學創作方向,反映社會問題。
(茅盾) 《子夜》 表現資本家剝削工人、社會上各階層趨炎附
沈雁冰 勢、明爭暗鬥的批判。
叶聖陶 《校長》、 對不同社會人的批判。
《秋》
冰心 《超人》 《超人》中慈母表現「愛」的力量,化解「超
《兩個家庭》 人」性格的女主角。《兩個家庭》以對照寫法
否定封建家庭培養的女子,表現教育、家庭的
重要性。
王統照 《河畔兒語》 着力批判社會,表現貧苦母親被迫賣淫,對兒
童心靈的傷害。
巴金 《激流三部 由《家》、《春》、《秋》三部長篇小說組合
曲》 的巨作,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表現一個封建
大家族走向瓦解的過程。

創造社
「為藝術而藝術」
作家群多以日本留學為背景,文風偏向追求藝術果效,有別寫實的社會批判
作品,受日本自我剖白的私小說形式及現代主義形式技巧的影響。
郭沫若 《女神》 模仿浪漫主義詩作,表現詩人否定舊社會的約
〈天狗〉 束,但句式生硬。「我飛奔,我狂叫,我燃
〈我是個偶像 燒,我如烈火一樣地燃燒!我如大海一樣地狂
崇拜者〉 叫!……我便是我呀!」
張資平 《苔莉》 早期小說文風傾向浪漫主義,擅長以筆法和題
《約檀河之 材展示了青年人追求自由戀愛的一面,以及五
水》 四新青年的苦悶與覺醒。
中後期轉為通俗的商業、感傷小說,被魯迅以
「△」作解說,認為他的小說只有三角戀愛,
每篇也是有公式而寫作:小資產小姐結識男
友,後被騙財或墮入三角戀,愛情失敗告終。
雖很通俗,但受著羅大眾歡迎。
郁達夫 《沉倫》 頹廢派小說風格,《沉倫》描寫留日中國青年
《一個人在旅 的自我剖白,講述遭日人歧視的求學生活,因
途上》 國家積弱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京海之爭
「京派」
30 年代
承接傳統鄉土中國的描寫,表現中國農村的風光、人文素質,有別魯迅的
「回鄉者」視角,亦有別於左翼批判社會的意識形態。
沈從文 《月下小景》 早期小說,夏志清認為具有「牧歌式」的描
繪,如:「這個人,美麗強壯像獅子,溫和謙馴如小
羊,是人中模型,是權威,是力,是光。」
《邊城》 兩篇長篇小說以描繪中國農村的人文素質,農
《長河》 村的平靜與動盪的政局截然不同,小說中雖表
現出農村文化受到朝令夕改的政策及官僚壓迫
所影響,但無阻農村村民樂觀的心態。
《蕭蕭》 以蕭蕭這個童養媳為題,表現農村女子的美
30 年代
好,甘願順應命運。同時表現農村人對城市人
的誤解。
廢名 《竹林的故 抒情式寫作的小說,描繪幾位青梅竹馬的村民
事》 成長的故事,帶有莊子的玄思。
蘆焚 《果園城記》 描寫大自然及農村風光為主。

「海派」
被「京派」所標籤而生的文學派別,被人指責是以文學作為商業性服務的都
市文學。內容上多以都市人生活、通俗愛情為題,形式富實驗式,帶有現代
主義的文學風格,同時並有作家透過糜爛生活的描寫批判都市百態。
張資平 《苔莉》 上文已述
葉靈鳳 《憂鬱解剖 運用跳動不定的感官意象、新奇的借喻、對話
學》 的暗示性、電影鏡頭表現都市男女的生活。
《流行性感
冒》
《姊嫁之夜》 具有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描寫。

海派分支 - 「上海新感覺派」
被當時期的評論家以「日本新感覺派」的風格命名的一群《無軌列車》
的作家,他們以描繪都市的快速、情色生活,運用現代主義技巧(心理描
寫、電影鏡頭、意識流、物化女性等),誇張地呈現上海都市的色慾地圖,
部分作品亦帶有批判資產階層生活的意味。
施蜇存〈在巴黎大戲院〉、〈梅雨之夕〉、〈春陽〉;
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南北極〉、〈駱駝、尼采主義者與女人〉、
〈白金的女體塑像〉;
劉吶鷗〈都市風景線〉、〈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

現代派
始於 1932 年創刊的《現代》雜誌,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
等,在中國現代詩歌史是具有相對成熟的詩藝追求的派別。成熟的原因之一
體現在詩歌意象世界與作家心理內容的高度吻合,以及幻想性的藝術形式與
渴望烏托邦樂園的普遍觀念之間的深切契合,詩群具有共通性的藝術形態、
文學思維乃至價值體系。主張詩歌內容以自我心靈的感受為主,不受韻律和
格律限制,手法上多用象徵暗喻等表達方式。
卞之琳 詩集《魚目集》、《雕蟲紀歷 : 1930-1958》,詩歌代表作包括
〈斷章〉、〈尺八〉等。
戴望舒 詩集《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
月》,詩歌代表作包括〈雨巷〉、〈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
手掌〉等。
李金髮 赴法留學期間深受法國象徵主義啟發,早期詩作開了中國象徵主
義新詩的先河。詩集有《微雨》、《食客與凶年》、《為幸福而
歌》。

抗戰時期文學
左翼作家聯盟
1930 年「左聯」成立,開初由魯迅領軍、後由左傾的郭沫若帶領,內容
依舊以社會批判為主,意識形態表現更以往突出,背後指揮的是瞿秋白。
張天翼 〈華威先生〉 諷刺抗戰時期的投機者,只懂得說出偉大理
念,卻是無實際行動去對抗日本入侵,只為了
擴大自己在國家的權力。

30-40 年代 當時有人認為此小說破壞中國同心抗日的
思想。
沙汀 〈淘金記〉 表現資本家的醜惡,剝削礦工,後來工人透過
革命勝得勝利,寓意分明。
艾蕪 《山野》 艾蕪偏向再現社會底下階層的人士的困苦生
活,如私煙分子、士兵、賊、苦力等,同時表
現他們反抗的鬥志。
丁玲 《太陽照在桑 再現了農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鬥爭。
乾河上》
《我在霞村的 表現抗戰時期女性角色對於革命與現實的矛
時候》 盾。
30-40 年代 「七月派」
抗戰時期胡楓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時主編《七月》中寫作
的一群作家。雖然左傾,但強調作家為文本的主體,多以主觀情緒書寫,意
在抒發「幾千年來奴役的傷痕與痛苦」的傷感,偏離寫實主義的左翼的「話
語方式」,後期遭到邊緣化。
路翎《飢餓的郭素娥》、《財主的兒女們》;艾青《走向勝利》

獨立作家
錢鐘書 《圍城》 錢鐘書為英國留學後回國的作家,具有豐富的
中國古典文學修養及外國文學、文化知識。
《圍城》為代表之作。
小說內引用的英國古語可以概述故事的內容:
「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
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
結,沒有了局。」
不甘父母擺佈的方鴻漸留學回國後當過數份工
作,與不同女子有愛情關係,最後婚姻破滅。
小說透過主角的經歷,批判社會現象的種種。
蕭紅 《生死場》 描寫抗戰時東北村民的生產、生殖和人倫關
係,寫出了生命的卑賤、貧困、疾病和死亡;
人性的柔弱、蒙昧和反抗。對人性、人的生存
這一古老的問題進行了透徹而深邃的詮釋。
老舍 《駱駝祥子》 描寫城市貧民悲劇命運的故事,揭示純樸的破
產農民如何被社會拋入流氓行列的過程。

九葉詩派
1981 年出版的《九葉集》是九位四十年代詩人的合集,包括辛笛、穆
旦、袁可嘉、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 鄭敏、唐祈、唐湜。因此書的出
版,九位詩人被稱為「九葉詩派」。他們的詩作大多受到西方現代詩派的影
響,追求現實與藝術、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美,主張「新詩戲劇化」、
「人的文學」、「人民的文學」、「生命的文學」等。主要內容為描寫抗日
戰爭、國共內戰的詩歌,諷刺了國民政府的黑暗統治、批判和反思了近代中
國的種種苦難。
辛笛 〈再見藍馬 《手掌集》分珠貝篇、異域篇、手掌篇
店〉 此詩收錄於異域篇,是詩人赴英國愛丁堡大學
讀書時所寫的作品,表現詩人漂泊異域的游子
情懷和對故國的鄉愁。
穆旦 《詩八首》 詩人、翻譯家,著有《探險者》、《穆旦詩集
(1939-1945)》、八卷本《穆旦譯文集》。

淪陷區文學
張愛玲 《傾城之戀》 原來白流蘇與范柳原利己的愛情角力,最終敵
不過戰亂而結成夫婦。
〈封鎖〉 電車因路面封鎖而停下來,在封鎖線內發生一
段短暫、越軌的愛情。
《金鎖記》 曹七巧因宗法父權的制度形成瘋狂的心理,透
過貴為家族母親的無上權力,讓女兒及兒子無
法獲得幸福的人生,淪為瘋女及隱君子,與她
在古宅等待死亡。
〈第一爐香〉 純真的葛薇龍自小家貧,後到姑母家居住後愛
上物質生活,受姑母勾結富家子弟,後愛上放
蕩不羈的紈絝子弟嬌琪,最終淪為交際花。
〈茉莉香片〉 聶傳慶自小受吸食鴉片的父親擺佈,形成強烈
怯儒的性格,大學時期迷倒言丹朱的大學教授
父親,希望他成為自己的父親,與喜歡他的言
丹朱產生矛盾與衝突。
〈燼餘錄〉 散文,講及在香港時期的經歷。
〈天才夢〉 散文,提及年幼時期的經歷。
〈中國的日與 散文,提及上海弄堂,及中國人的時間觀。
夜〉
〈更衣記〉 散文,講述幾百年中國的服裝史,可能與許地
山有關係。
張恨水 《八十一夢》 章回愛情小說,呈現現代社會與古典韻味的整
合書寫,同時帶有社會諷刺。
徐訏 《鬼戀》 《鬼戀》1936 年的成名作。徐訏初期的小說多
《風蕭蕭》 以愛情、神秘、懸念為內容,貼近大眾口
味。50 年代來港後詩作偏向表現強烈的孤獨
感。
(無名氏) 《北極風情 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另外喜歡以懸念、神
卜寧 畫》 秘的手法建構複雜故事,受廣大讀者歡迎。

新中國成立及文革時期
50-60 年代
紅色文學
楊沫 《青春之歌》 公式化文學:從資本家的兒子到參加共產黨,
從背叛黨到重新學習,成為共產黨的中堅。
文革結束及改革開放
70 年代
表現文革後中國人受到物質上巨大的傷害,以及國家民族前途的反思。
劉心武 《王主任》 批判文革時期四人幫對新一代靈魂的扭曲與毒
害,當中「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更被
人認為可媲美為魯迅「救救孩子」。
尋根文學
80 年代
80 年代中後期出現,是對民族文化進行探究及重新認識。方法是從邊緣的文
化、風土的書寫,將其國族論述推至中心。
阿城 《棋王》 講述「知青下放」的故事,主角「我」與王一
生的經歷,提及王一生對「吃的追求」及「對
象棋的痴迷」是「世俗」與「精神」追求的融
合,透過人物再現傳統中國理想的精神。
王安憶 《長恨歌》 透過王琦瑤的一生與上海這座城市的變遷再現
懷舊、眷戀及對自己「根」的追尋。
韓少功 《爸爸爸》 雞頭寨的怪誕風俗及生活,混合古典湘西文
化,嘗試探討中國人人性的真面目。
賈平凹 《廢都》 反映 80 年代的社會風俗史,採用中國傳統
「草灰蛇線」法及西方意識流技巧表現新的文
學敍事形式。

先鋒文學
80 年代後期
現代主義重新出現在中國大陸,是指稱為一班以文體形式及敍事方法作實驗
的作者。現代主義是相對於寫實主義為首的左翼文學,是一次大轉變。
余華 〈現實一 透過冷靜的描述,以暴力美學再現荒誕的「現
種〉、〈十八 實」社會。
歲出門遠行〉
莫言 〈透明的胡蘿 〈透明的胡蘿蔔〉以「飢餓」的病態書寫,表
蔔〉、《紅高 現中國人的旺盛生命力。《紅高樑》中我追查
樑》 祖父母的經歷,發現那種澎湃的生命力,同時
察覺自己這一代的軟弱。
蘇童 〈罌粟之家〉 用不過敍述者去呈現歷史的不同碎片,表現敍
事者的不可靠,以及作家自身對南方的神秘感
及眷戀心態。
馬原 〈虛構〉 運用「元敍事」,不斷提醒讀者這不過是故
事,不是虛構,作者成為不可靠的敍事者。

新寫實小說
90 年代
提倡再現「生活的本真」,即現實「生活的原生態」,淡化意識形態的色
至 彩,避免作家主觀情感介入,著重描寫生活,只是生活而已。
廿一世紀初 池莉 《煩惱的人 描寫平平無奇的工人生活,與妻子吃飯為每天
生》 最快樂的事情。
劉震雲 《新兵連》 表現人麻木追求「政治生涯」的生活。

新歷史小說
作家試圖顛覆和改寫歷史,透過重構小歷史及滲透虛構成份,表現新的歷史
闡釋。新歷史小說在歷史觀、價值觀上與正統歷史小說大異其旨,使歷史小
說從政治目的論意義結構走向了多元意義結構,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它大膽突入政治目的論歷史觀形成的某些“遮蔽”,將筆觸楔入了“正
史”之外的“野史”題材之中。陳思和將歷史小說的這一題材旨趣概括為“
大致是包括了民國時期的非黨史題”。
二、新歷史小說表現出了一種民間意識形態化的特點,仰承尋根文學摒棄政
治而轉顧民間的抉擇,表現出了素樸的民間文化色彩。以民間的意識形態作
為價值評判的坐標,試圖以民間的、世俗的、宗法的價值取向來歸結題旨。
三、在新歷史小說中,傳統文化精神開始潛入小說的話語世界進而成為支撐
小說的精神內核, 一改先從“五四”到“文革”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在這方
面具有代表性的是陳忠實的《白鹿原》。
蘇童 上文已述
陳忠實 《白鹿原》 講述渭河平原一條農村從抗戰到文革五十年間
的歷史,滲雜神話色彩、風俗史等視角,烘托
一個作者建構的人文歷史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