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5 N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IELD VOL. 6


基础工程

桂林市新解放桥主桥墩基岩
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牟春梅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摘 要 介绍了桂林市新解放桥桥基场地概况‚讨论了场地基岩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即溶洞的层次性、方向
    性以及岩溶与地质构造、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岩溶 桩基 发育规律

   桂林市新解放桥为 5 跨连拱桥‚跨径组合为 林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场地内地下水



41.
54m +61m +72m +61m +41.
5m ‚设有4 分别属潜水、岩溶裂隙水和岩溶水。地震基本烈度
个桥墩(P1、P2、P3、P4) 和2个桥台(A0、A5)。其中 小于Ⅵ度② 。
P2、
P3 桥墩位于河床处‚受河流冲刷侵蚀‚P1、P4 桥
墩与 A0、A5 桥台位于漓江两岸不对称Ⅰ级阶地上。
1 场地基岩岩溶发育规律
桥宽为 45 m‚分成 3 幅桥 (其中非机动车道桥宽 分布于本场地的碳酸盐岩为上泥盆统融县组
08m ① 。
9m‚机动车道桥宽23m)‚桥长277. (D3r)灰岩。这套灰岩质地较纯‚厚度大‚总厚度达
根据详勘钻探揭露‚结合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 1600余米‚经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发育‚加之本区气
岩土试验结果‚场地内地层由上部覆盖层和下部上 温高‚降水量充沛‚又位于漓江之下‚地下水循环交
泥盆统融县组(D3r)灰岩组成‚其中上部覆盖层包括 替强烈‚因而溶洞发育强烈。各墩台的溶洞分布情
ml al
人工填土层(Q4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 )及中 况见表1。
al-pl
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2-3 )。场地位于桂林岩溶峰

表1 各墩台溶洞分布情况统计表

墩台 基岩顶板 基岩顶板 溶洞 溶洞 最低溶洞 钻孔遇洞率 钻孔线岩 岩溶


编号 标高/m 起伏程度/m 个数 高度/m 底板标高/m /(%) 溶率/(%) 发育程度

A0 109.
86~139.
08 29.
22 14 0.
40~6.
94 106.
12 53.
3 9.
88~35.
2 强
P1 120.
83~133.
95 13.
12 45 0.
30~12.
20 102.
31 100.
0 2.
9~52.
2 强
P2 112.
38~135.
24 22.
86 63 0.
40~13.
00 84.
79 88.
9 12.
67~54.
5 强
P3 107.
12~134.
18 27.
06 15 0.
30~10.
15 80.
56 44.
4 1.
1~48.
34 强
P4 115.
71~138.
79 23.
08 9 0.
30~11.
90 114.
93 50.
0 8.
3~44.
6 强
A5 127.
30~139.
18 11.
88 17 0.
30~15.
30 110.
39 60.
0 2.
5~49.
51 强

主的间歇性升降活动‚形成本区多层剥蚀岩溶峰顶
1.
1 溶洞的层次性
面的地貌景观及相应多层次的岩溶洞穴。各墩台溶
本场地在地貌上处于南北向岩溶盆地内的漓江 洞层数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1和2可知‚勘探深
河谷阶地上‚地面标高145~155m。本区在早石碳 度内的溶洞大致有3个层次:
世后褶皱上升为陆地‚并经过印支、燕山等多期构造 第一层溶洞:分布于顶板标高为120 m 以上的
活动。老第三纪以后‚地壳趋向稳定‚表现以上升为 浅部基岩内‚岩溶强烈发育‚洞顶板标高不一。该层

 〔收稿日期〕 2002-04-15
  ① 桂林市解放桥重建工程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工程勘察院、广西地矿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和建材桂林地
质工程勘察院共同承担。
② 桂林市解放桥重建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承担。

36
岩土工程界 第5卷 第6期
 基础工程

溶洞发育面广‚发育较早‚有少量空洞。该层溶洞充 发育较强‚但没有第一层溶洞强烈‚溶洞连通性较
填物多为含粉质粘土卵石‚结构松散;粉质粘土以可 好。充填物之一是软塑~流塑含卵石粉质粘土‚均
塑状态为主‚均匀性差‚与含卵石粉质粘土交互出 匀性差‚松软‚范围广‚厚度大‚强度低;充填物之二
现‚
无规律可循;充填物还有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 是可塑含卵石粉质粘土‚分布范围广‚厚度也大‚均
其分布范围及厚度较大‚均匀性稍好‚为场地较好的 匀性稍好‚强度及压缩性中等。裂隙比破碎灰岩发
岩土层。在这层里面‚被溶蚀掉的灰岩呈破碎状。 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多有溶蚀‚易沿结构面破
裂隙发育‚并为泥质充填。岩溶溶蚀程度高‚岩芯易 坏‚
强度中等。较完整灰岩的裂隙发育不多且闭合
于被压碎或剪破‚强度低。 好‚分布范围较大‚强度较高‚是该场地良好的桩基
第二层溶洞:顶板标高为115 m。该层溶洞的 持力层。

表2 各墩台溶洞层数统计一览表
统计项目 A0 P1 P2 P3 P4 A5 总数
孔数 15 18 18 18 18 15 102
见洞孔数 7 18 16 8 6 12 67
见洞率(%) 46.
7 100 88.
9 44.
4 33.
3 80 65.
7
溶洞数 14 45 63 15 9 17 163
每孔平均见洞数 0.
93 2.
5 3.
5 0.
83 0.
5 1.
13 1.
60
见 一层 3 5 0 4 3 9 24
洞 二层 2 6 6 2 3 2 21

数 三层 1 2 3 1 0 0 7
四层 1 3 1 1 0 1 7
≥五层 0 2 6 0 0 0 8

见二层以上溶洞数 4 13 16 4 3 3 43
占见溶洞孔数比率/(%) 57.
14 72.
22 100 50 50 25 64.
18
≥5m 洞高大溶洞数 2 11 10 5 1 4 33
占溶洞数百分数/(%) 14.
29 17.
46 22.
2 33.
3 11.
1 23.
53 20.
25
最大洞高/m 6.
91 12.
20 12.
80 10.
15 11.
90 15.
3
大溶洞平均洞高/m 5.
97 7.
73 9.
38 7.
07 11.
9 10.
65 8.
22
高度大于 130~120m 2个(100%) 7个(63.
6%) 0 1个(20%) 1个(100%) 3个(75%) 14个(42.
4%)
5m 的 溶 洞 120~110m 0 4个(36.
4%) 3个(30%) 1个(20%) 0 1个(25%) 9个(27.
3%)
在不同高程
区间的数量 110~100m 0 0 5个(50%) 1个(20%) 0 0 6个(18.
2%)
及占溶洞总 100~90m 0 0 2个(20%) 1个(20%) 0 0 3个(9.
09%)
数的百分比
90~80m 0 0 0 1个(20%) 0 0 1个(3%)

   第三层溶洞:顶板标高为100 m。这层溶洞发 0.
3m‚最大高度为15.
3 m‚溶洞总数为163个(详
育较差‚分布较少‚连通性较差。充填物多为含卵石 勘共打了102个钻孔)。除了6个空洞以外‚其它溶
粉质粘土‚强度中等或较低。周围的灰岩分破碎及 洞的充填物多为含卵石粉质粘土和含粉质粘土卵
较破碎、较完整及完整几种情况。其破碎程度要视 石。溶洞的长宽各异‚最长的跨过5个钻孔‚达30
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情况而定。可溶灰岩中的地下 多米‚最窄的只有数厘米。
水通过岩溶通道或裂隙使岩溶作用进一步加强‚造 总的来说‚溶洞的方向受地质构造、水流速度及
成溶洞的进一步扩大及岩土层的软土化。 方向、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由于场
1.
2 溶洞的方向性 区周围褶皱较发育‚褶皱走向多为 NE 向‚且多被断
溶洞发育的方向性主要受构造及水流方向等因 裂破坏‚而漓江附近水量丰富‚沿裂隙溶蚀成为空洞
素的制约。漓江在解放桥处的流向为 NE 向‚故溶 和溶隙。这种溶隙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这也
洞的方向多为 NE。场地还分布有溶沟槽‚溶沟溶 是本场地的特征‚即上部岩溶发育‚向下逐步减弱‚
洞及岩面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溶洞的形状多呈圆 标高80m 处大约是岩溶发育带的最低标高。
形、
椭 圆 形‚面 积 大 小 不 一。溶 洞 高 度 最 小 的 是
37
  5 N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IELD VOL. 6
基础工程

1.
3 岩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2 结 论
地质构造是岩溶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在空
2.
1 场地基岩岩溶发育规律总结
间上控制着溶蚀洼地和洞穴的生成及发展‚在时间
本场地基岩呈连续分布‚厚度较大‚质地较纯‚
上控制不同岩溶地貌阶段的特征‚并有相应的时序
经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发育。加之本区气温高、降水
关系。本场地地层主要受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
量充沛‚场地又位于漓江河谷‚地下水循环交替强
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褶皱较发育‚走向多为 NE 向‚
烈‚
导致基岩岩溶发育‚但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且多被断裂破坏。次级褶皱较完整。场区断裂构造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当发育‚多数为逆断层。部分主干断裂因被第四
(1) 岩面凸凹不平‚起伏剧烈‚鹰嘴岩、陡壁和
系掩盖而零星出露‚主要有两组‚双潭圩断层呈 NE
溶沟等岩溶形态普遍存在‚岩面高差大。
龙家断层呈 NW 向。二者大体控制了现今漓江
向‚
(2) 溶洞发育剧烈‚个数多‚大小不一‚在勘探
河道的展布‚导致漓江走向在市区北部近 NE 向‚在
深度内可见多层溶洞。
市区南部近 NW 向。解放桥所在的位置是转折点
(3) 场地内所有溶洞的连通性好‚且与第四系
偏北处‚故流向近 NE 向‚致使其下伏基岩岩溶的发
土层连通‚溶洞充填物为含卵石粉质粘土或含粉质
育走向也多为 NE 向。
粘土卵石‚软弱松散。从溶洞的充填情况看‚只有几
第四纪以来‚本区以间歇性的升降运动为主‚根
个溶洞是空洞‚其他溶洞全被充填‚证明溶洞发育有
据河谷地貌及第四系堆积物的特征分析‚本区地壳
先有后‚标高在100m 以上为强烈发育带‚以下为弱
曾一度上升‚漓江河谷下切‚约比现在Ⅰ级阶地低
发育带。
20~30m‚标高在110~120 m 左右。此期间两岸
(4) 场地内分布有溶沟槽‚方向为 NW 向‚宽约
水力坡度增大‚流速快‚地下水活动增强‚溶蚀和侵
10m‚高差比两侧深10~20 m‚沟内充填物与岩面
蚀作用强烈‚是深部岩溶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后‚地
覆盖土层一致。
壳缓慢下降‚河床及其两岸广泛堆积了中~上更新
(5) 溶洞多为 NE 向‚也有少数为 NW 向。
统粘土卵石层。使前期发育的溶洞普遍被充填‚其
2.
2 岩溶对本工程的影响
下降幅度可达40~60m。此后地壳再度上升‚河谷
场地地处岩溶强烈发育区‚岩溶发育条件在一
切割粘土卵石层‚并在其上堆积全新统粉质粘土和
定程度上控制场地的稳定性。基岩溶洞发育十分普
砂卵石层‚下切深度略小于前期的下降幅度‚因而在
遍‚溶洞周围有许多破碎灰岩‚洞内充填物多为软塑
现今的河床中多数地层仍保留5~10m 的粘土卵石
~流塑含粉质粘土‚在地下水长期活动作用下‚可溶
层‚形成上叠式阶地。河谷侵蚀基准面的往返变迁‚
性灰岩通过岩溶通道或裂隙使岩溶作用进一步加
使目前标高90~100 m 以上区段可溶盐岩强烈溶
强‚并逐渐迁移到岩面及溶洞的粉质粘土或卵石‚造
蚀‚
岩溶极为发育。第四系岩溶的发育和充填状况
成溶洞进一步发展扩大及岩土层的软化‚场地稳定
与本区地貌的演变和地下水的活动密切相关。
性不断降低‚对建筑物的适宜性也降低。陡坎、溶槽
1.
4 岩溶与岩性的关系
及溶沟的普遍发育也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由于
由前述可知‚场地内地层由第四系覆盖层及基
岩溶特征方面的原因‚根据单个钻孔资料有时可能
岩组成。覆盖层分布广泛‚以冲洪积地层为主‚厚度
会将鹰嘴岩等误判为完整灰岩。在基础施工时‚如
变化大。岩性及岩性组合结构是影响岩溶发育程度
果要穿过溶洞置桩于下部完整岩石上‚则溶洞给基
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本场区的灰岩呈厚层、中厚
础穿岩带来很大困难‚导致整个工程造价大大增加。
层状‚不夹泥质和硅质层。酸不溶物和白云岩含量
鉴于该桥主桥墩跨径较大‚河流相冲~洪积层
较低‚而方解石含量高‚比溶解度和比溶蚀度较大‚
厚‚
且强度低‚在选择基础形式时‚对多种方案和施
因而岩溶发育‚溶洞多‚规模亦大。
工经济技术进行比较‚认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最
1.
5 岩溶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好 [1] 。
岩溶水文地质从地质学角度研究岩溶地区地下
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动规律及其水资源评价和
勘察、开发和治理方法。漓江是桂林市的主要河道‚ 参 考 文 献

是地表水与地下水集中排泄的通道。新解放桥场地 〔
1〕 牟春梅.浅谈桂林市新解放桥工程地质勘察及桥基处理.广西
2001‚
地质‚ 14(4).
处于漓江河床中部偏西‚距东、西两岸的距离分别是
130m 和65m‚场地内分布地表水和地下水‚它们
作者通讯地址:桂林市建干路12号‚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
之间密切相关‚互为补排。 541004
工程系 邮编: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