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續)第 7 張 PPT:租賃、借貸、委任、僱傭、承攬

僱傭契約 ※勞基法不考
僱用人的義務:
給付報酬:主給付義務
對受僱人的保護義務(§483-1)
對受僱人的損害賠償責任(§487-1I)
受僱人的義務:服勞務勞務的專屬性(§484I)

僱傭契約的消滅:屆期、終止、遇重大事由的終止

第 482 條 (定義)
稱僱傭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

第 483-1 條
受僱人服勞務,其生命、身體、健康有受危害之虞者,僱用人應按其情形為必要之預防。

第 487-1 條
(第 1 項)受僱人服勞務,因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受損害者,得向僱用人請求賠償。
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僱用人對於該應負責者,有求償權。

第 484 條
(第 1 項)僱用人非經受僱人同意,不得將其勞務請求權讓與第三人,受僱人非經僱用人同意 ,
不得使第三人代服勞務。
當事人之一方違反前項規定時,他方得終止契約。

第 8 張 PPT:旅遊、合夥、保證
旅遊契約
算是勞務契約 (ex:僱傭,主給付義務都是給付報酬) 的一環

第 514-1 條 (定義)
稱旅遊營業人者,謂以提供旅客旅遊服務為營業而收取旅遊費用之人。
前項旅遊服務,係指安排旅程及提供交通、膳宿、導遊或其他有關之服務。

契約主給付義務:
旅遊營業人:提供旅客旅遊服務
旅客:支付旅遊費用

(案例)甲與乙旅行社簽訂旅遊契約,參加日本美食團,旅遊計畫在十天內嘗遍日本美食。之
後卻發生下列問題:
1.甲在出發前忽然變為虔誠的素食者,不想再吃美食,向乙表示改由好友丙參加美食團。
2.乙安排旅程及訂位出現問題,到日本後,原先號稱的美食餐廳不是沒開就是沒位子,乙變
更餐廳,丙大為不滿。
3.餐廳飲食不潔,導致丙上吐下瀉。
4.乙旅行社的導遊保管旅客護照不當,導致丙的護照遺失。

Ans:
1.旅客於旅遊開始前得變更由他人參加旅遊(§514-4I)
2.非不得已不得變更旅遊內容(§514-5I),旅客得終止契約(§514-5III)
3.旅遊營業人的瑕疵擔保責任:旅客得請求減少費用,並得終止契約(§514-7I)
4.減少費用、終止契約、損害賠償(§514-7II、514-8)

第 514-4 條
(第 1 項)旅遊開始前,旅客得變更由第三人參加旅遊。旅遊營業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第三人依前項規定為旅客時,如因而增加費用,旅遊營業人得請求其給付。如減少費用,旅
客不得請求退還。

第 514-5 條
(第 1 項)旅遊營業人非有不得已之事由,不得變更旅遊內容。
旅遊營業人依前項規定變更旅遊內容時,其因此所減少之費用,應退還於旅客;所增加之費
用,不得向旅客收取。
(第 3 項)旅遊營業人依第一項規定變更旅程時,旅客不同意者,得終止契約。
旅客依前項規定終止契約時,得請求旅遊營業人墊付費用將其送回原出發地。於到達後,由
旅客附加利息償還之。

第 514-7 條
(第 1 項)旅遊服務不具備前條之價值或品質者,旅客得請求旅遊營業人改善之。旅遊營業人
不為改善或不能改善時,旅客得請求減少費用。其有難於達預期目的之情形者,並得終止契
約。
(第 2 項)因可歸責於旅遊營業人之事由致旅遊服務不具備前條之價值或品質者,旅客除請求
減少費用或並終止契約外,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旅客依前二項規定終止契約時,旅遊營業人應將旅客送回原出發地。其所生之費用,由旅遊
營業人負擔。

第 514-8 條
因可歸責於旅遊營業人之事由,致旅遊未依約定之旅程進行者,旅客就其時間之浪費,得按
日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但其每日賠償金額,不得超過旅遊營業人所收旅遊費用總額每日平
均之數額。

• 旅客的任意終止權:§514-9I
• 請求權行使期間:1 年(§514-12)
第 514-9 條
(第 1 項)旅遊未完成前,旅客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應賠償旅遊營業人因契約終止而生之損害。
第五百十四條之五第四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第 514-12 條
本節規定之增加、減少或退還費用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及墊付費用償還請求權,均自旅
遊終了或應終了時起,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合夥契約
(案例)小明想創業,想起了大學同學小美也有創業夢,便問小美要不要一起開店?小美應允
後,雙方約定一人出資 50 萬元,一起經營低脂健康早餐店。數年後早餐店經營有成,但:
1.小美倦勤,想退出經營早餐店,要求拿回出資、分配盈餘。
>>分配盈餘每年年底都要做。另外退夥時要清算,倒不是拿回出資。
2.大學同學小偉想加入,小美想與小偉訂立股份轉讓契約。
>>要經過全體合夥人同意才能轉讓
3.小明捲款潛逃,早餐店的債權人要求小美支付早餐店的貨款。
>>小美要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
>>當然對外償債完,可以對內向小明求償

第 667 條 (定義)
(第 1 項)稱合夥者,謂二人以上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事業之契約。
前項出資,得為金錢或其他財產權,或以勞務、信用或其他利益代之。
金錢以外之出資,應估定價額為其出資額。未經估定者,以他合夥人之平均出資額視為其出
資額。

合夥財產
1. 合夥財產為合夥人全體公同共有 (民法第 668 條)。 (vs 分別共有) >>物權會講
2. 合夥清算前,不得請求分析(aka 分配)合夥財產 (民法第 682 條第 1 項)。
3. 非經他合夥人全體同意,不得將自己之股份轉讓於第三人,但得轉讓於其他合夥人 (民法
第 683 條)。

公同共有 aka 早餐店由合夥人共同擁有

第 668 條
各合夥人之出資及其他合夥財產,為合夥人全體之公同共有。

第 682 條
(第 1 項)合夥人於合夥清算前,不得請求合夥財產之分析。
對於合夥負有債務者,不得以其對於任何合夥人之債權與其所負之債務抵銷。
第 683 條
合夥人非經他合夥人全體之同意,不得將自己之股分轉讓於第三人。但轉讓於他合夥人者,
不在此限。

合夥損益分配
時間:每屆事務年度終了時 (民法第 676 條)。
分配方法 (民法第 677 條):
未約定:按出資額比例。
僅約定利益或損失之分配成數:視為損益共通之分配成數。(損失也要分配!)
勞務出資之合夥人(沒有出錢只有出力):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受損失之分配。

第 676 條
合夥之決算及分配利益,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於每屆事務年度終為之。

第 677 條
分配損益之成數,未經約定者,按照各合夥人出資額之比例定之。
僅就利益或僅就損失所定之分配成數,視為損益共通之分配成數。
以勞務為出資之合夥人,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受損失之分配。

合夥債務
1. 各合夥人對外連帶負無限清償責任(民法第 681 條,補充連帶責任),對內按股份分擔。
2. 合夥人退夥後,對退夥前就合夥應負之債務仍應負責(民法第 690 條)。
3. 加入為合夥人者,對於加入之前合夥所負之債務,與他合夥人負同一責任(民法第 691
條)。

有限責任: 不需要拿自己的財產來付,最多就賠掉自己的股本
無限責任: 合夥財產抵債後若還有剩,剩下的就要由合夥人自掏腰包承受

對外: 連帶責任(不是按照股本分攤! 若其他合夥人不賠,自己就要全部賠)


對內: 按照股本分攤 ex: 抵債後剩下 100 萬,當初各投資 50 萬,現在償債也是一比一

公司: 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
合夥: 經營權和所有權是同一個人

第 681 條
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時,各合夥人對於不足之額,連帶負其責任。

第 690 條
合夥人退夥後,對於其退夥前合夥所負之債務,仍應負責。
第 691 條
合夥成立後,非經合夥人全體之同意,不得允許他人加入為合夥人。
加入為合夥人者,對於其加入前合夥所負之債務,與他合夥人負同一之責任。

合夥事務(ex:經營早餐店的業務)
1. 原則:全體合夥人共同執行 (民法第 671 條)。
2. 合夥之通常事務:得由各合夥人單獨執行。若其他有執行權之合夥人任一人對該執行之合
夥人行為有異議時,應停止該事務之執行。
3. 依契約、決議:若約定、決議由數人執行者,由該數人共同執行。

第 671 條
合夥之事務,除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決議外,由合夥人全體共同執行之。
合夥之事務,如約定或決議由合夥人中數人執行者,由該數人共同執行之。
合夥之通常事務,得由有執行權之各合夥人單獨執行之。但其他有執行權之合夥人中任何一
人,對於該合夥人之行為有異議時,應停止該事務之執行。

第 672 條 (合夥人之注意義務)
合夥人執行合夥之事務,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注意(這是原則)。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
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

善良管理人的標準較高 >> 像在處理別人的事務一樣

第 691 條 (合夥人入夥)
合夥成立後,非經合夥人全體之同意,不得允許他人加入為合夥人。
加入為合夥人者,對於其加入前合夥所負之債務,與他合夥人負同一之責任。

合夥人退夥(的方式)
因股份遭扣押 (民法第 685 條第 2 項)。
聲明退夥 (民法第 686 條)。
法定退夥事由 (第 687 條):死亡、破產、監護宣告、開除 (見第 688 條)。

第 685 條
合夥人之債權人,就該合夥人之股份,得聲請扣押。
(第 2 項)前項扣押實施後兩個月內,如該合夥人未對於債權人清償或提供相當之擔保者,自
扣押時起,對該合夥人發生退夥之效力。
Ex: 10/1 扣押,若 12/1 前沒有把股份贖回來,那就等於從 10/1 開始退夥

第 686 條
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或經訂明以合夥人中一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
退夥,但應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
前項退夥,不得於退夥有不利於合夥事務之時期為之。
合夥縱定有存續期間,如合夥人有非可歸責於自己之重大事由(ex: 爸媽去世),仍得聲明退
夥,不受前二項規定之限制。

第 687 條
合夥人除依前二條規定退夥外,因下列事項之一而退夥:
一、合夥人死亡者。但契約訂明其繼承人得繼承者,不在此限。
二、合夥人受破產或監護之宣告者。
三、合夥人經開除者。

第 688 條
合夥人之開除,以有正當理由為限。
前項開除,應以他合夥人全體之同意為之,並應通知被開除之合夥人。

退夥的效力
結算 (民法第 689 條第 1 項) >>算一下退夥時的財產狀況
股份抵還 (民法第 689 條第 2 項)

第 689 條
退夥人與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夥時合夥財產之狀況為準。
退夥人之股分,不問其出資之種類,得由合夥以金錢抵還之。
合夥事務,於退夥時尚未了結者,於了結後計算,並分配其損益。

合夥的解散
解散事由(民法第 692 條):
1.存續期限屆滿。
但若合夥期限屆滿,合夥人仍繼續其事務者,視為以不定期限繼續合夥契約(民法第
693 條)。
2.全體同意解散。
3.目的事業已完成或不能完成。

第 692 條
合夥因左列事項之一而解散:
一、合夥存續期限屆滿者。
二、合夥人全體同意解散者。
三、合夥之目的事業已完成或不能完成者。 Ex: 本來約好在一塊地上蓋商店賣東西,但後來
發現這塊地不能蓋,就可以解散

第 693 條
合夥所定期限屆滿後,合夥人仍繼續其事務者,視為以不定期限繼續合夥契約。 (回想: 不定
期限租賃)

合夥的清算 (=/=結算)
合夥解散後進入清算程序 (把大家的資產和負債都算清楚)
於清算範圍內,合夥視為存續。(就是在清算做完之前都還算有合夥)

清算方式:

先清償債務,再返還出資,最後才分配利益

第 697 條
合夥財產,應先清償合夥之債務。其債務未至清償期,或在訴訟中者,應將其清償所必需之
數額,由合夥財產中劃出保留之。
依前項清償債務,或劃出必需之數額後,其賸餘財產應返還各合夥人金錢或其他財產權之出
資。
金錢以外財產權之出資,應以出資時之價額返還之。
為清償債務及返還合夥人之出資,應於必要限度內,將合夥財產變為金錢。

合資契約 =/= 合夥契約


合資契約與合夥均係契約當事人共同出資,雙方就出資及獲利比例均按約定定之,惟兩者之
差異僅在合夥係以經營共同事業為特點,則就性質不相牴觸部分,非不得類推適用民法合夥
之相關規定,以定合資人間之權義歸屬。
>>合資可能只是雙方一起去買某樣東西,合夥是一定要經營事業

有限合夥法 (新法律,給合夥新生命) >>應該不會考


1. 成立方式:
一人以上普通合夥人 + 一人以上有限合夥人,訂立有限合夥契約
2.有限合夥人:以出資額為限,對有限合夥負責任
3.向中央主管機關登記:使有限合夥人就合夥債務負擔有限責任對外發生效力
4.取回出資額的限制:有限合夥法第 18 條第 3 項
5.出資額的轉讓:契約約定、其他合夥人同意 (有限合夥法第 19 條)

有限合夥人的用途 ex:只想出資、不想承擔責任 (想: 長輩資助小孩事業)

第 18 條
合夥人之出資額,除有限合夥契約另有約定者外,不得取回其出資額之全部或一部。
合夥人依有限合夥契約約定得取回其出資額者,非經有限合夥清償現有債務或為債權人提存
後,不得為之。
(第 3 項)合夥人違反前二項規定,取回其出資額者,於取回之範圍內,對有限合夥之債權人
負其責任。

第 19 條 (和民法規定差不多)
有限合夥之合夥人,得依有限合夥契約之約定,或經其他合夥人全體同意,以其出資額之全
部或一部,轉讓於他人。

(有限合夥)合夥業務的執行:全體普通合夥人過半數同意 (有限合夥法第 21 條)
→有限合夥人原則上不得參與有限合夥業務之執行及對外代表有限合夥(有限合夥法第
26 條第 1 項)

第 21 條
有限合夥業務之執行,除有限合夥契約另有約定者外,取決於全體普通合夥人過半數之同意。

第 26 條
(第 1 項)有限合夥人,除第二十四條規定情形外,不得參與有限合夥業務之執行及對外代表
有限合夥。

(有限合夥)加入:(有限合夥法第 32 條第 1 項)
有限合夥人:經全體普通合夥人同意
普通合夥人:經全體合夥人同意

第 32 條
(第 1 項)有限合夥人之加入,除有限合夥契約另有約定者外,應經全體普通合夥人之同意;
普通合夥人之加入,應經全體合夥人之同意。
加入有限合夥為普通合夥人者,對於未加入前有限合夥已發生之債務,亦應負責。

(有限合夥)普通合夥人的退夥:有限合夥法第 33 條、第 34 條第 1 項

普通合夥人退夥或入夥,對於其退夥或入夥前所發生之合夥債務,仍負擔責任 (有限合夥法
第 32 條第 2 項、第 34 條第 2 項)。

第 33 條 (法定退夥事由)
(第 1 項)普通合夥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退夥:
一、死亡。
二、受破產、監護或輔助宣告或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三、出資額經法院強制執行。
四、除名。
前項第四款之除名,除第五條第二項規定情形外,應有下列事由之一,並經普通合夥人三分
之二以上同意為之:
一、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或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情節重大者。
二、違反第二十四條規定或怠忽職守,致嚴重損害有限合夥之利益者。

第 34 條 (和民法差不多)
(第 1 項)除前條第一項或有限合夥契約另有約定者外,合夥人遇有非可歸責於自己之重大事
由,得經其他合夥人過半數之同意後退夥。
(第 2 項)普通合夥人退夥後,對於其退夥前有限合夥所負債務,仍應負責。

有限合夥人退夥或入夥,對於其退夥或入夥前所發生之合夥債務,仍負擔有限責任。

第 32 條
(第 1 項)有限合夥人之加入,除有限合夥契約另有約定者外,應經全體普通合夥人之同意;
普通合夥人之加入,應經全體合夥人之同意。
(第 2 項)加入有限合夥為普通合夥人者,對於未加入前有限合夥已發生之債務,亦應負責。

保證契約
第 739 條 (定義)
稱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責任之契約。

性質:從契約,從屬於債務人與債權人間的主契約

1.從屬性:
發生上的從屬(§741)
移轉上的從屬(§295I)
消滅上的從屬(§307)

2.補充性
原則上還是欠錢的人要還錢,他還不出來才叫保證人去還

第 741 條
保證人之負擔,較主債務人為重者,應縮減至主債務之限度。
第 295 條
(第 1 項)讓與債權時,該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隨同移轉於受讓人。但與讓與人有
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 (ex: 銀行把債務轉給資產公司,保證人的契約關係也一起
轉給資產公司)
未支付之利息,推定其隨同原本移轉於受讓人。

第 307 條
債之關係消滅者,其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亦同時消滅。

(案例)甲於向乙借款 100 萬元,約定 108 年 10 月 28 日清償,丙擔任甲的保證人。


1.甲係受乙的脅迫而簽立借貸契約,丙得否拒負保證責任?
2.甲為受監護宣告人,丙為甲的監護人,丙之後向乙主張借貸契約無效,保證契約從屬於借
貸契約,同屬無效,是否有理?

Ans:
1.保證人的拒絕清償權:民法第 744 條
>>之前有說若是脅迫,則意思表示無效。但這題的丙並不是被脅迫的人,所以另外訂
744 條來規範
2.無效債務的保證:民法第 743 條

第 744 條
主債務人就其債之發生原因之法律行為有撤銷權者 (ex: 訂約時受脅迫),保證人對於債權人,
得拒絕清償。
>>保證人不能撤銷契約,但可以拒絕清償(有抗辯權)

第 743 條
保證人對於因行為能力之欠缺而無效之債務,如知其情事而為保證者,其保證仍為有效。
>>保證人還是要還錢

(案例)甲於 108 年 8 月 28 日向乙借款 100 萬元,約定 108 年 10 月 28 日清償,月息 2%,倘


未如期還款,並應支付違約金 10 萬元,丙擔任甲的保證人。但到了 108 年 10 月 28 日,甲
並未還款,且人間蒸發,乙請丙還 100 萬元及利息、違約金,有無道理?

Ans:
1.保證債務的範圍:民法第 740 條,包含利息、違約金
2.民法第 745 條:先訴抗辯權 (債主要先跟債務人要錢! 不成功才能跟保證人要)
>>只有保證契約才會用到先訴抗辯權,不會在其他地方出現。
先訴抗辯權的喪失事由:民法第 746 條

第 740 條
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債務之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
之負擔。

第 745 條
保證人於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對於債權人得拒絕清償。
>>“拒絕”就是抗辯權

第 746 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保證人不得主張前條(745 條)之權利:
一、保證人拋棄前條之權利。(可以在保證契約上註明)
二、主債務人受破產宣告。
三、主債務人之財產不足清償其債務。

保證人得對債權人主張的權利
1. 主債務人得主張的權利:
主債務人的抗辯權(§742)
抵銷權(§742-1)
有撤銷權時,得拒絕清償(§744)>>見前面
2. 先訴抗辯權(§745)>>見前面

(案例)甲向乙借款 100 萬元,約定 93 年 10 月 27 日清償,丙擔任甲的保證人。但甲並未還


款,乙請丙還 100 萬元,丙提出以下主張,是否有理?
1.乙對甲的借款返還請求權已經罹於消滅時效,丙主張時效抗辯。
2.乙另外欠付該付給甲的承攬報酬 50 萬元,丙主張抵銷。
3.甲就這筆債務另外有設定抵押權給乙,但乙未行使抵押權,逕向丙求償。
>>抵押權是 “物保”,保證人是 “人保”
>>一般會先行使抵押權,因為比較快,拍賣就可以拿到錢了
>>沒有先行使抵押權,可以直接跟保證人求償嗎?
>>可以。

Ans:
1.民法第 742 條:保證人可主張債務人所能主張的抗辯事由
>>不是只有主債務人可以主張消滅時效,保證人也可以
2.民法第 742 條之 1:保證人得以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權主張抵銷
>>不是只有主債務人可以抵消,保證人也可以
3.民法第 751 條:保證責任的免除?

第 742 條
主債務人所有之抗辯,保證人得主張之。 (可以主張民法 125 條的 15 年,不用清償)
主債務人拋棄其抗辯者,保證人仍得主張之。
第 742-1 條
保證人得以主債務人對於債權人之債權,主張抵銷。

第 751 條
債權人拋棄為其債權擔保之物權者,保證人就債權人所拋棄權利之限度內,免其責任。
>>意思是,若有擔保之物權(ex:抵押權 80 萬),債權人拋棄了,保證人只要在那個抵押
權的額度內負責即可(最多賠 80 萬)
>>but 不行使 =/= 拋棄,所以本例 751 條不適用,保證人沒有免除責任

(案例)甲向乙借款 100 萬元,丙擔任甲的保證人。但甲並未還款,乙請丙還 100 萬元,丙如


數清償後,得向甲主張何等權利?

Ans: 民法第 749 條:保證人的代位權


>>保證人還完錢後,就變成債權人,可以請甲還錢

第 749 條
保證人向債權人為清償後,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對於主債務人之債權。但不得有
害於債權人之利益。

(案例) 1.甲向乙借款 100 萬元,約定月息 2%,108 年 10 月 28 日清償,丙擔任甲的保證人。


但簽訂上述借貸契約及保證契約後,甲即賣屋搬遷,且未如期支付利息,丙深感不對勁,得
向甲主張何等權利?
2.清償期屆至後,乙同意甲延期清償 1 個月,丙仍覺得有風險,得主張何等權利?

Ans:
1.保證責任除去請求權:民法第 750 條 >>就是債務人發生問題的時候
2.定期債務保證責任的免除:民法第 755 條

第 750 條
保證人受主債務人之委任而為保證者,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時,得向主債務人請求除去其保
證責任:
一、主債務人之財產顯形減少者。
二、保證契約成立後,主債務人之住所、營業所或居所有變更,致向其請
求清償發生困難者。
三、主債務人履行債務遲延者。
四、債權人依確定判決得令保證人清償者。
主債務未屆清償期者,主債務人得提出相當擔保於保證人,以代保證責任之除去。

第 755 條
就定有期限之債務為保證者,如債權人允許主債務人延期清償時,保證人除對於其延期已為
同意外,不負保證責任。

保證連帶 vs 連帶保證
(案例:保證聯帶)甲公司向乙銀行借款 600 萬元,由丙、丁、戊擔任保證人,清償期屆至,
甲公司因財務危機無法還款,乙銀行認為丙最有資力,起訴請求丙返還 600 萬元,是否有理?

Ans:
民法第 748 條:共同保證連帶保證責任(保證人間的連帶,不是保證人和公司的聯帶)
>>意思是不是丙丁戊各負責 200 萬,銀行可以選最有錢的還全部
保證人得主張先訴抗辯權(745 條)
>>先用甲公司的資產去抵債

第 748 條
數人保證同一債務者,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連帶負保證責任。

(案例:連帶保證)甲公司向乙銀行借款 600 萬元,由丙擔任連帶保證人,清償期屆至,甲公


司因財務危機無法還款,乙銀行認為丙有資力,起訴請求丙返還 600 萬元,是否有理?

連帶保證人(保證人與主債務人的連帶):無先訴抗辯權 (沒有特別法律規定)
>>銀行不用先跟甲公司求償

第 9 張 PPT:物權通則、所有權
物權通則
第 757 條 (物權法定主義)  契約自由原則(可以自己訂)
物權除依法律或習慣外,不得創設。

1.完全物權:所有權 >>有完全、全部的權利 (可以拿來用,也可以拿來擔保)


2.定限物權: >>只有一定的、有限度的權利
(1)用益物權: >>可以把物品拿來用
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典權(不動產物權 >>不能在動產上面設定這些權
利!)
地上權: 使用地上物
農育權: 在不動產上面種東西
(2)擔保物權: >>可以把物品拿來擔保,不能拿來用
抵押權:不動產抵押權(不動產物權)、權利抵押權(權利物權)
質權:動產質權(動產物權)、權利質權(權利物權)
留置權(動產物權)

典權已經式微
物權的發生
1. 原始取得
2. 繼受取得 (想: 跟別人買房子)

原始取得,指「非依據他人的權利而取得物權」。
例如甲拋棄小貓 A,依照第七六四條規定 4,甲對 A 的所有權因而消滅。乙帶回飼養,
取得 A 的所有權,並不是基於甲對 A 的所有權,而是依據「無主物先占」的規定,而取
得 A 的所有權,所以是原始取得。

繼受取得,則是「依據他人的權利而取得物權」。
本案例中,丙之所以取得 A 的所有權,是因為乙將自己的所有權移轉給丙,所以是繼受
取得。

物權的效力
1.排他效力:同一物上不容許存在兩個以上性質互不兩立的物權。(一個物只能有一個物權)
2.優先效力:定限物權優先於所有權(屬於完全物權)、成立在先的物權優先於成立在後的物
權。
3.追及效力:物權成立後,不論標的物移轉於何人,物權都會追及到標的物上。
Ex: 賣房子時,抵押權也會轉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