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續) 第 2 張 PPT 侵權行為

人格權及姓名權的保護 (都在總則)
民法第 18 條 (人格權)
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
(第 2 項)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
>>第 2 項的法律特別規定指的大概就是 194、195 條

第 19 條: (姓名權)
姓名權受侵害者,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Ex: 你的姓名被別人拿去做不當利用 >>像是用名字的諧音講難聽的話

特殊侵權行為 (只有 184 條是一般侵權行為)


民法第 185 條:共同侵權行為
民法第 186 條:公務員的侵權責任
在國家賠償法有更詳細規定
若公務員需要負責任,國家也會向公務員請求賠償
民法第 187 條:未成年人與法定代理人的侵權責任
民法第 188 條:僱用人的侵權責任
民法第 189 條:定作人的侵權責任 >>比較少用到
民法第 190 條:動物占有人的侵權責任
民法第 191 條:工作物所有人的侵權責任
民法第 191 條之 1:商品製造人的侵權責任
民法第 191 條之 2:動力車輛駕駛人的侵權責任
民法第 191 條之 3:從事危險事業或活動者的侵權責任 >>比較少用到

190 條 動物佔有人的侵權行為
(案例) 甲飼養愛犬 A,每日午後必帶牠到河堤散步,某日在河堤上遇到乙,也來遛愛犬 B,
沒想到 A、B 互相看不順眼,大打出手,甲、乙連忙把 A、B 拉開,過程中甲、乙均受傷。

第 190 條
(第 1 項)動物加損害於他人者,由其占有人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依動物之種類及性質已為相
當注意之管束,或縱為相當注意之管束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
動物係由第三人或他動物之挑動,致加損害於他人者,其占有人對於該第三人或該他動物之
占有人,有求償權。

>>這條也是推定過失 aka 必須自己舉證已經很注意 >>對被害人有保護


>>佔有人未必是擁有者,而是當下的管理者,也就是本例的甲乙

(案例) 甲居住於 1 樓之 A 屋,乙為同棟 2 樓 B 屋所有權人,2 樓 B 屋浴廁因防水層年久失效,


水份滲漏至 A 屋,導致 A 屋天花板日夜滴水,甲居於其內,苦不堪言,裝潢及家具因漏水損
壞,得如何主張權利?

>>191 條 工作物所有人的侵權責任 (屬特別侵權行為)


(第 1 項)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所致他人權利之損害,由工作物之所有人負賠償責任 。
但其對於設置或保管並無欠缺,或損害非因設置或保管有欠缺,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
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 >>也是推定過失,保障被害人,因為很難舉證「已盡相當注
意」
(第 2 項)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損害之所有人,對於該應負責者,
有求償權。

第 195 條第 1 項 >>精神慰撫金,大部分見解是很嚴重的時候,會危害居住安寧權 (法院發明


的人格權)

191-1 條 商品製造人的侵權責任
(案例: 適用消保法) 甲在賣場見 A 公司產售的兒童腳踏車可愛,買了一台送給 6 歲的姪子乙,
但因該腳踏車組裝不良,乙在騎腳踏車時車輪脫落,導致乙跌倒受傷。甲或乙得如何主張權
利?

6 歲有權利能力,可以主張權利 >>享受權利、負擔義務的能力 vs 行為能力: 從事法律行為


的能力
沒有行為能力(aka 不能提訴訟),所以要找法定代理人來代替做訴訟行為

第 191 之 1 條
(第 1 項)商品製造人因其商品之通常使用或消費所致他人之損害,負賠償責任。但其對於 商
品之生產、製造或加工、設計並無欠缺(推定欠缺)或其損害非因該項欠缺所致(推定因果關
係)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推定過失),不在此限。 >>也是推定過失
前項所稱商品製造人,謂商品之生產、製造、加工業者。其在商品上附加標章或其他文字、
符號,足以表彰係其自己所生產、製造、加工者,視為商品製造人。
商品之生產、製造或加工、設計,與其說明書或廣告內容不符者,視為有欠缺。
商品輸入業者,應與商品製造人負同一之責任。

這條對商品買受人(消費者)非常有保障

消保法第 7 條 (不會考)
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路邊小販就不算,只會用 191 之 1 條),
於提供商品流通進入市場,或提供服務時,應確保該商品或服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
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 (民法 191-1 只要舉證欠缺)。 >>本例一騎輪子就掉下來可以用消保法
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
急處理危險之方法。
企業經營者違反前二項規定,致生損害於消費者或第三人時,應負連帶賠償責任。但企業經
營者能證明其無過失者,法院得減輕其賠償責任。

>>無過失責任比推定過失責任還要重 >>就算企業經營者沒有錯(無過失),還是要負賠償責
任,只是減輕了
消保法 51 條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求損害額五倍以下之懲罰
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三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因過失所致之損害 ,
得請求損害額一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

民法上面是有損害才有賠償,小朋友可以請求醫藥費和精神慰撫金
但消保法說另外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案例: 適用個資法) 甲乙為同學,素有不睦,一日爭吵,甲吵輸,一氣之下在某交友網站上


以乙的行動電話號碼刊登援交訊息:「0909-090909,圓,2K」等,乙的電話隨即響個不停,
接到許多詢問援交的電話,乙深受其擾,並感羞辱,乙得如何主張權利?

個資法第 29 條第 1 項
非公務機關(aka 一般人)違反本法規定,致個人資料遭不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侵害當
事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無故意或過失者,不在此限。

損害賠償範圍:(第 28 條)
(1)得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得請求為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2)不易或不能證明實際損害額時,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以每人每一事件 500 元以上 2
萬元以下計算。
(3)同一原因事實造成多數當事人權利受侵害,合計最高總額以 2 億元為限。但所涉利益超
過 2 億元者,以該利益為限。

附帶民事訴訟: (現在一般還是會把刑事和民事分開審理)
提起時機: 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
免納裁判費用 >>一般民事訴訟要(被害人繳),大概繳請求費用的百分之一

侵權行為的消滅時效是 2 年
>>若被害的事實快要超過兩年,還是直接起訴比較有利

有保險的時候不要任意訂定和解契約 >>一般是保險公司會賠你的修車費用,然後再代位跟
對方求償。若私下訂契約,保險公司就沒辦法幫你代位求償了。

第 3 張 PPT 不當得利、無因管理
在債編
不當得利
( 案例 : 給付型不當得利) 甲操 作網路轉帳,本想 將 1 萬元轉入自己的 帳戶 中(帳號 :
123456),但一時手滑,將帳號輸入為 234567,而將 1 萬元款項轉入乙的帳戶,甲隨即通
知銀行,銀行連絡乙還款,乙均置之不理。甲得如何對乙主張權利?

第 179 條 (不當得利要件)
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
不存在者,亦同。

整理:
1.一方受利益
2.他方受損害
3.損益間有因果關係
4.無法律上原因:給付欠缺給付目的(自始欠缺給付目的、給付目的不達、給付目的消滅)
(4.才是重點)

(案例: 非給付型不當得利) 乙向甲承租甲所有之 A 屋居住,約定租賃期限到 108 年 9 月 9 日


為止,雙方已經言明屆期不再續租,但乙在租賃契約屆期終止後仍繼續住在 A 屋內,甲催促
乙搬家,乙僅表示「找到新租屋處就會搬」,但一直沒有搬離,也沒有繼續給付租金。甲得
如何主張權利?

>>這例子裡面的乙也是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分類:
給付型不當得利:原告須舉證「無法律上之原因」
非給付型不當得利:發生事由包括行為(占用房子那個案例)、法律規定、自然事件等
1.(aka) 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以「權益歸屬說」作為判斷有無法律上原因之標準 (想:
有個租屋契約在那邊,比較好判斷)
2.支出費用不當得利 (少見)
3.求償不當得利 (少見)
>>紅字是兩者的差別

(延續占用房子的案例)
可以請求:
1.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乙返還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民法第 181 條)----返還利益
(物的使用收益)
2.甲另得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請求賠償其所受相當於租金之損害---------填補損害
(§216 所失利益)
消滅時效不同
侵權行為: 2 年 (197 條)
不當得利: 15 年 (125 條>>消滅時效)
民法第 197 條第 2 項

第 197 條
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間不行使
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十年者亦同。
(第 2 項)損害賠償之義務人,因侵權行為受利益,致被害人受損害者,於前項時效完成後,
仍應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返還其所受之利益於被害人。

(案例) 甲和乙賭博,甲賭輸 1000 元,支付現金 1000 元給乙後,第二天上課,老師說道


「賭債非債」,甲猛然驚覺可以不用付賭輸的錢,連忙依民法第 179 條規定請求乙返還
1000 元,有無道理?
Ans: 賭博違反公序良俗,這種契約是無效的,所以賭債非債

民法 180 條
給付,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請求返還:
一、 給付係履行道德上之義務者。
Ex: 撫養遠房親戚(並無撫養義務),後來要求返還 >>不行
二、 債務人於未到期之債務因清償而為給付者。
Ex: 這個月還錢,下禮拜要求返回 >>不行
三、 因清償債務而為給付,於給付時明知無給付之義務者。
>> 少見
四、 因不法之原因而為給付者。但不法之原因僅於受領人一方存在時,不在此限。
>>賭債 (在公共場合賭博還是有賭博罪) >>當下不知道無給付義務(第三項),好像構成
不當得利,但因為不法(兩方都不法),所以不構成不當得利
>>不法之原因僅於受領人一方存在 ex: 綁架的贖金/恐嚇取財,後來可以要回來 (只有
對方是不法)

(案例) 甲出售 1 本書予乙,不小心拿成 2 本書,乙收到 2 本書後,將其中 1 本送給丙。甲事


後發現多給 1 本書,得如何對乙、丙主張權利?

Ans:
1. 乙受領多的 1 本書,無法律上原因,構成不當得利。
2. 乙是否知悉多受領 1 本書無法律上原因?
不知:所受利益已不存在,免返還之責(§182I) >>假設乙是善意的
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不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免負返還或償
還價額之責任。
知:返還利益/現存利益+賠償損害(§182II)
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無法
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如有損害,並應賠償。
3. 丙:在乙免負返還義務之限度內,負返還責任(§183)
aka 乙免責,丙要負責;乙有責,丙則免責
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以其所受者,無償讓與第三人,而受領人因此免返還義務者,第三
人於其所免返還義務之限度內,負返還責任。

第 182 條
(第 1 項)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不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免負返還
或償還價額之責任。
(第 2 項)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
無法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如有損害,並應賠償。

第 183 條
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以其所受者,無償讓與第三人,而受領人因此免返還義務者,第三人於
其所免返還義務之限度內,負返還責任。

不當得利規定
整理:
§179:構成要件
§180:排除
§181:返還客體
§182:返還範圍
§183:無償受讓人的返還義務

不是任何不當狀態下受到利益都算不當得利 >>有契約的狀態下絕不是不當得利,返還必須
照契約的條文走(除非契約已經終止,像是占用房子那個) >>不當得利只在沒有法律關係的狀
況下才成立

無因管理
第 172 條
未受委任(1),並無義務(2),而為他人管理事務者(3),其管理應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
思,以有利於本人之方法為之。 >>aka 愛管閒事

(案例) 某同學致贈全班同學每人一個鮮奶油蛋糕,但當天甲因為家中有事因故未能到校,乙
同學見鮮奶油蛋糕於常溫易腐壞,乃自掏腰包購買保冷袋 1 個為甲的蛋糕保冷,並乘車將該
蛋糕送至甲家,甲甚為感激,欲給付乙保冷袋費用及車資,乙堅拒不收。

Ans: 甲沒有拜託乙幫忙,乙也沒有義務維持蛋糕新鮮

適法無因管理
1.管理事務利於本人 (對甲有好處)
2.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 (甲也不希望蛋糕壞掉)
法律效果:民法第 176 條第 1 項—償還費用、清償債務、賠償損害
(176 條第 1 項)
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為本人支出必要
或有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
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損害。

(上方案例) “乙堅拒不收” aka 免除債務的意思表示

第 176 條
(第 1 項)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為本人支出
必要或有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 ,
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損害。
(第 2 項)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之情形,管理人管理事務,雖違反本人之意思,仍有前
項之請求權。

第 174 條
管理人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雖
無過失,亦應負賠償之責。
(第 2 項)前項之規定,如其管理係為本人盡公益上之義務,或為其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或本
人之意思違反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不適用之。

管理人的義務
1.主給付義務: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利於本人之方法管理事務(§172)
主要的義務
2.從給付義務:通知義務(§173I)、計算義務(§173II)
伴隨的義務
Ex: 通知要開始保管蛋糕

第 172 條
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者,其管理應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
利於本人之方法為之。

第 173 條
(第 1 項)管理人開始管理時,以能通知為限,應即通知本人。如無急迫之情事,應俟本人之
指示。
(第 2 項)第五百四十條至第五百四十二條關於委任之規定,於無因管理準用之。

管理人的注意義務
原則: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應該做到這程度)
例外:民法第 175 條

1.無過失:
不可抗力:天災、戰爭等
通常事變:以一般人注意仍無法防止其發生的事件
2. 過失:
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標準最高) ex: 下雨時幫別人收衣服
具體輕過失:欠缺與處理自己事務同一之注意 ex:下雨時收自己的衣服
重大過失:顯然欠缺一般人應有的注意 ex: 下雨時不去收
3.故意

第 175 條
管理人為免除本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
生之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者外,不負賠償之責。

(案例) 甲在暑假出國度假,期間台灣遭逢颱風風災,甲的房屋所設遮雨棚遭強風吹毀,一半
垂落地面,另一半搖搖欲墜,影響其他住戶通行,且甚為危險,該屋所在社區之管理委員會
乃支付費用修復該遮雨棚。甲回國後得知此事,表示:「原已預定要拆除該遮雨棚,並無修
復的必要,拒絕給付該筆費用。」是否有理由?

Ans:
1.事務管理對甲並非實質有利,無民法第 176 條第 1 項規定之適用。
>>不能向甲請求費用(aka 不適法的無因管理)
2.管理委員會之行為是否為甲盡公益上之義務?
• 是:依民法第 176 條第 2 項規定,仍得請求償還費用。
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之情形,管理人管理事務,雖違反本人之意思,仍有前項
之請求權。

174 條第 2 項
前項之規定,如其管理係為本人盡公益上之義務,或為其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或本人
之意思違反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不適用之。(aka 仍算是無因管理)

• 否:因甲不主張享有因管理所得之利益,管理委員會亦不得依民法第 177 條第 1 項規
定請求所支出之費用(aka 不適法的無因管理)。此時應適用不當得利之規定處理。

第 176 條
(第 1 項)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為本人支出
必要或有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 ,
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損害。
(第 2 項)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之情形,管理人管理事務,雖違反本人之意思,仍有前
項之請求權。

(案例: 不適法的無因管理) aka 不法管理 甲將 A 車借給乙使用多年,某日,乙覺 A 車外觀老


舊,將之烤漆鍍膜,煥然一新,該車當時市價約 50 萬元,乙將該車打理亮麗,而以 55 萬元
的好價錢出售給丙。甲得如何對乙主張權利?

Ans:
民法第 177 條第 2 項:不法管理,並非無因管理
>>乙只是想要賣車

依民法第 177 條第 1 項,本人得享有因管理所得的利益


管理事務不合於前條之規定時,本人仍得享有因管理所得之利益(aka 甲可以請求 55 萬元),
而本人所負前條第一項對於管理人之義務,以其所得之利益為限。

紅字(本條的意旨在於賦予本人選擇權,決定是否主張管理事務而生之利益,並以其範圍為
限負費用償還,債務清償與損害賠償責任;相對於此,適法無因管理(第 176 條)的責任可能
會超出本人因管理行為所得之利益。)

比較:依侵權行為(甲的所有權受到損害)、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乙賣到這台車有得到利益,
甲有受到損害,又無法律上原因 aka 甲沒有請乙賣出去),僅能請求返還「客觀交易價值」
(本例是 50 萬,就是車子本來的價值),不及於因管理行為所獲利益。

返還客觀交易價值 vs 管理行為所獲利益

第 177 條
(第 1 項)管理事務不合於前條之規定時,本人仍得享有因管理所得之利益,而本人所負前條
第一項對於管理人之義務,以其所得之利益為限。
(第 2 項)前項規定,於管理人明知為他人之事務,而為自己之利益管理之者,準用之。

債的發生(的時機):
契約----------------法律行為
無因管理-----------事實行為 (因為沒有契約等法律要件)
不當得利-----------事件
侵權行為-----------違法行為

法律事實的分類
1. 行為
(1)適法行為:①表示行為(有做意思表示):
A.法律行為:契約
B. 準法律行為:意思通知、觀念通知、感情表示(ex: 表示原諒)
② 非表示行為(事實行為):無因管理 (就只是一個行為,沒有意思表示)
(2)違法行為: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

2.非行為:
(1)事件:不當得利
(2)狀態:時間經過 (ex: 消滅時效,這個法律事實一個狀態,不是行為)

(案例)甲一家人到早餐店用餐,下述情形是否成立契約?
1.甲問老闆「總匯三明治多少錢?」老闆說 50 元,甲說「好,請給我兩個!」
2.甲點完總匯三明治後,櫃台旁有自行取用的飲料,標註「1 杯 20 元」,甲拿了一杯紅茶。
3.老闆問甲的太太乙:「要不要多一杯紅茶啊?」乙沒有回答。
4.甲乙的 8 歲兒子丙、5 歲女兒丁都向老闆說:「我要炸雞塊~~」老闆說「好!」

Ans:
1.民法第 153 條第 1 項:明示意思表示一致
2.民法第 153 條第 1 項:默示意思表示一致
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
3.單純沉默並非默示
4.民法第 79 條,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理人承認,始生效力(§77 但:
日常生活所必需?)>>吃炸雞塊不一定是日常生活所必需,這邊有模糊空間
民法第 75 條,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
(見 0917 筆記)

第 153 條
(第 1 項)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
當事人對於必要之點,意思一致,而對於非必要之點,未經表示意思者,推定其契約為成立 ,
關於該非必要之點,當事人意思不一致時,法院應依其事件之性質定之。

第 79 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理人之承認,始生效力。

第 75 條
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雖非無行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
亂中所為者亦同。

法律行為一般生效要件
1.當事人:有完全行為能力
2.標的:可能、確定、適法、妥當
• 不得違反強行規定(§71)--無效 (aka 不能違法)
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
限。
• 不得違背公序良俗(§72)--無效
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
• 暴利行為(§74)--得撤銷或減輕給付
法律行為,係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使其為財產上之給付或為給付之約定,
依當時情形顯失公平者,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其法律行為或減輕其給
付。
前項聲請,應於法律行為後一年內為之。
Ex: 跟地下錢莊借高利貸
3.意思表示:健全無瑕疵

(案例) 甲公司定期供應貨品給乙公司,約定帳款月結,甲公司近期有周轉不靈的狀況,亟需
現金以免跳票,乙公司知悉後,表示可以提前 3 天給付貨款,但是貨款必須打對折,甲公司
因翌日即有大筆票款需支付,忍痛答應 (乘他人之急迫),事後甚為不甘,應如何主張權利?

Ans:
民法第 74 條:撤銷訴權 (甲必須請法院取消之前貨款打對折的約定)
除斥期間 1 年 >> 74 條第 2 項: 前項聲請,應於法律行為後一年內為之。

*除斥期間與消滅時效:兩者不同
消滅時效是說過了這段期間後就不能再請求。但可以中斷再起算。>>必須主動向法院提出這
件事(是個抗辯權)
除斥期間是沒有中斷再起算這件事。>>不是抗辯權,故法院可以主動考慮

第 74 條
法律行為,係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使其為財產上之給付或為給付之約定,依當時
情形顯失公平者,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其法律行為或減輕其給付。
(第 2 項)前項聲請,應於法律行為後一年內為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