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第二編 程序主體論

第二章 當事人
第二章 當事人
 壹、當事人之概念:形式當事人
 貳、當事人能力
 參、當事人適格及訴訟擔當
 肆、訴訟能力
 伍、當事人之代理

2022 2
【問題研討】

 甲以K為被告,起訴請求法院判命K給付新台幣 100 萬元。其主張之


事實及理由略為,K為乙 1 、乙 2 、乙 3 合夥開設之會計師事務所,
由甲承攬事務所木質地板之鋪設工程,完工後K積欠承攬報酬額 100
萬元未付,故起訴求為法院判決如聲明。K之執行合夥業務代表乙 1
則於訴訟上陳稱,甲向丙木材行購得並用於施作工程之木頭內有蛀蟲,
完工後即不堪用,且造成事務所內之木質書櫃亦受損害,故反訴請求
乙賠償新台幣 150 萬元。試問:
1.本訴訟之形式上及實質上當事人為何?K是否有當事人能力?
2.丙是否為本訴訟之實質上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法院是否應通知丙參
加訴訟?
3.若法院判決甲對K之 100 萬元請求勝訴確定,但K事務所合夥財產僅
剩 40 萬元,甲得否持該確定勝訴判決聲請強制執行乙 2 個人之固有財
產?甲對K之確定勝訴判決效力範圍為何?

2022 3
【講授內容】

 訴訟主體論
┌第一章:法院
└第二章:當事人
┌壹、當事人之概念┌形式當事人
│ ├當事者權
│ └實質上當事人程序主體權保障→案例研討
├貳、當事人能力┌基本概念與制度機能論
│ └具有當事人能力之情形( §40 )
│ ┌有權利能力者
│ ├中央及地方機關
│ ├胎兒
│ └非法人團體→爭議問題研究
├叁、當事人適格及訴訟擔當
├肆、訴訟能力
└伍、當事人之代理

2022 4
壹、當事人之概念
 一、形式當事人
 當事人者,係訴訟主體,享有程序主體權之保護,且應
受判決之人
 對立結構
 形式上當事人概念:
 以自己名義要求法院解決紛爭或行使其他民事審判權
之人,及其相對人。
 在訴訟程序上重視的是形式上當事人概念。例外的情
形才有實質上當事人,如第 41 條選定當事人制度。

2022 5
 相對於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原告、被告),非訟程
序採「關係人」概念,除形式當事人外,有所謂實質的
當事人(利害關係人),且在非訟程序中,更承認實質
當事人有抗告權 ( 非訟 41 ),使其有參與非訟程序陳述
意見的機會,也就是為了保護其當事者權,加強對於實
質上當事人的程序保障。
 因此當事者權的保障,不只牽涉形式上當事人,亦包括
實質上當事人。

2022 6
二、民訴法上之「實質上當事人」
=利害關係人?
何謂「實質上當事人」?
 形式上當事人以外應受判決效力所及者(民訴法第
401 條)
 實質上當事人如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經判決容認
而告確定時(即撤銷不利於該人之判決部分),該
第三人不受判決效力所及之範圍內,即不宜復稱該
第三人為實質上當事人。
 實質上當事人之階段性存在
 【問題】:甲起訴將乙列為被告,起訴請求確認甲就 A 地有租賃權(租賃
關係存在),於訴訟繫屬中,乙將 A 地之所有權讓與給丙,丙是否為實質
2022 上當事人?利害關係人? 7
 利害關係人:
 不受本訴訟之判決效力所及,但有法律上利害關
係者:非實質上當事人

 關於實質上當事人於程序上階段性的存在,參見:
邱聯恭( 2012 ),〈「程序主體」概念相對化理論之形成及今後
(上)(中)(下)──基於民事訴訟法修正意旨及其前導法理
之闡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 200-203 期。

2022 8
二、當事者權:
聽審請求權
 辯論權:
 提出攻擊防禦方法
 在公開法庭進行辯論
 認識權:
 期日、判決之通知:送達 (§ 123 以下)
 在場見證權( § 288II, 296,297,373, 374,375-1)
 卷宗閱覽權( § 242 )
 法院就當事人所提出之事實證據,應予斟酌
 突襲性裁判之避免:法官闡明義務之強化

聲明不服權:救濟制度
2022 9
三、對利害關係人之程序保障
 事前的程序保障
 訴訟告知
 職權通知
 訴訟參加
 追加選定當事人
 第三人參加和解

 事後的程序保障
 第三人撤銷訴訟

2022 10
【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移轉】

甲 乙
確認甲就乙所有之 A 地上抵押權存在

【問題】
下列情形是否影響乙作為當事人之地位?
1.在起訴前,乙讓與所有權給丙
2.在起訴後,乙讓與所有權給丙

丙 ( 受讓所有權人 )
2022 11
【蛀蟲案】
 甲起訴向乙請求損害賠償 100 萬元。其事實理由
略為:乙承攬裝潢甲之房屋,詎料乙提供之木材
內含有蛀蟲,裝潢完成後半年即發生書櫃遭蟲蛀
蝕,且損及甲之珍藏古書云云。如系爭木材係由
乙向丙購買,丙是否為實質上當事人或利害關係
人?

2022 12
( 承攬
承攬契約
甲 人乙)

( 定作 請求損賠

人)




蟲 丙是否在甲、乙之訴訟中
丙 為形式當事人、利害關係
( 出賣 人?如何賦予其程序權?
2022
人) 13
【代位訴訟】

( 債務人 )
請求乙履行
甲 乙
( 代位人 ) 對丙之債務




•丙之實體上利益及 丙
程序上地位與「蛀蟲 ( 債權人 )
案」,有無不同?

2022 14
【主債務人案】
甲(債權人)將乙(主債務人)列為被告,請求返還借款
1000 萬元,丙(保證人)是否為實質上當事人?利害關係人?

甲 ( 債權人 ) 乙 ( 主債務
人)
 訴訟標的為何?
 丙(保證人)是否為實質上當事人?
 甲、乙間判決效力是否及於丙?
 甲勝訴
 甲訴請丙 ( 保證人 ) 履行保證債務
 甲敗訴
 甲訴請丙 ( 保證人 ) 履行保證債務
 丙履行後對乙求償,乙對丙抗辯主債務不存在

2022 15
【連帶保證人案】
甲 ( 債權人 ) 丙 ( 連帶保證人 )

 訴訟標的為何?主債務不存在之認定,與上例(債
務人人案)有何不同?
 乙主債務人是否為實質上當事人?
 甲、丙間判決效力是否及於乙?
 甲勝訴
 甲訴請乙履行借款債務,丙清償後向乙求償,乙
得否爭執主債務不存在?
 甲敗訴
 甲訴請乙履行借款債務,乙得否爭執主債務不存
在?

2022 16
貳、當事人能力

一、 基本觀念:
與具體事件之性質、內容無關而定之一般的能力。
有當事人能力之人於任何訴訟均有當事人能力,此與
當事人適格係就特定訴訟標的得求為本案判決或得被
求為本案判決之資格有異。

2022 17
二、當事人能力制度之機能論
 1 、減輕判斷負擔之機能
 僅能適用於具有權利能力之自然人及法人。

 2 、政治上管制之機能
 早期限制團體之活動,不承認非法人團體得作為訴訟上當事
人,或不得成為原告主張權利,但現今已不適用。

 3 、保障憲法上諸權利(財產權、自由權及訴訟權等)之
機能。
 決定何者為訴訟上當事人,最能有助於便利紛爭當事人利用
訴訟制度以解決紛爭並保障其實體利益與程序利益。
 4 、劃定界線及合致性機能
 就界線機能而言,涉及是否宜由一體之單一當事人
( Einheitspartei )或以共同訴訟方式進行訴訟之決定;
 就合致性之機能而言,則涉及當事人能力之承認與判決效力、
執行程序之銜接問題。在此面向上,當事人能力與當事人適
格,則呈現出相互融合之結果。
2022 18
三、具有當事人能力

 (一)有權利能力者 (§40I)
 法人、自然人
 自然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故原則上自出生起即有當事
人能力。死亡,即無當事人能力
 訴訟繫屬中死亡,可依 168 條停止程序進行並由繼承人承
受訴訟;
 但將「起訴前已死」之人列為當事人,實務認為「當事人
能力欠缺」,起訴不合法。
 學說:在起訴時以死者為被告時,是否也有闡明原告予
以補正之可能,而利用一道程序、類推 168 條並通知繼
承人?

 不問其為公法人或私法人,社團或財團,均有當事人能力
(民 §26 )
2022 19
 分公司有無當事人能力?
 分公司為公司法人整體人格之一部,若拘泥民事訴訟法第 40 條第 1 項規
定,應無當事人能力。

 惟實務上為便利起見,肯定分公司有當事人能力。但以「業務範
圍內事項」( 40 臺上 39 例)為限。分公司判決效力及於總公司,可
對於總公司之財產強制執行。分公司起訴後,總公司不得再行起訴,否則
有違重複起訴禁止原則

 肯認分公司具當事人能力之實務見解:
1. 66 年台上字第 3470 號:分公司為受本公司管轄之分支機構,並無獨立
之財產,為謀訴訟上便利, 現行判例雖從寬認分公司就其業務範圍內之
事項涉訟,有當事人能力,但 不能執此而謂關於分公司業務範圍內之事
項,不得以總公司名義起訴。

2. 40 年台上字第 105 號:分公司係總公司分設之獨立機構,就其業務範圍


內之事項涉訟時,自有當 事人能力。又原告對分公司起訴後於訴訟進行
中,將被告更正為總公司應 認為訴之變更。

2022 20
 外國人在法令限制內有權利能力(民總施行 §2 )。
 依法律規定認許之外國法人,於法令限制內,與
同種類之中國法人有同一之權利能力(民總施行
法 §11,12Ⅰ )
 未經認許之外國法人無權利能力:非法人團體
 只要該外國法人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即可
認為係非法人團體而有當事人能力,至其在我
國是否設有事務所或營業所,則非所問(最高
法院 50 年 台上 字第 1898 號 判例)

2022 21
 由於當事人能力屬於訴訟法上制度,因此,對於外國
人或在外國設有事務所之外國人合團體是否具有當事
人能力,應依國際民事訴訟法之法理予以處理。
 德國法上「三階段衝突法則」
 ( 1 )依其本國法有權利能力者,於德國法院有當
事人能力;
 ( 2 )依其本國有當事人能力者,於德國法院有當
事人能力;
 ( 3 )依其本國法既無權利能力,亦無當事人能力
者,但其於德國內國活動,且其組織係同於其他依
德國民事訴訟法有原告及被告當事人能力之內國團
體,在德國法院亦有當事人能力。

 我國涉民法第 14 條第 1 款:外國法人之權利能力依
其本國法。

2022 22
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
 國家為公法人,有當事人能力,而國家機關並非公法人,
故理論上不具有訴訟能力。惟依歷來判例,關於國家為
訴訟主體之訴訟,均准以國家機關為當事人。
 民訴法修正亦採取歷來判例及實務上之見解增訂:「中
央或地方機關亦有當事人能力。」( §40Ⅳ )。
 立法理由:按當事人能力之有無,原則上以權利能力之有無為準,
中央或地方機關,其本身原非權利主體,在法律上原無獨立之人格,
本不得為訴訟之主體。惟實務上中央或地方機關基於法律之授權執
行其職務,皆係以其機關名義在私法上行使權利或負擔義務,若不
認其可為訴訟主體,不獨不足以維護交易之安全,且有違訴訟經濟
原則,故歷來解釋及判例均認中央或地方機關得代表公法人起訴或
應訴(參見司法院院字 2809 ,最高法院 18 上 305 例及 51 臺上 2680
例)。且國家賠償法第九條至第十一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土地法
第六十八條有登記錯誤之損害賠償由地政機關負責之規定,如因而
涉訟,自應由賠償義務機關或地政機關應訴。在訴訟法上亟須以明
文規定中央或地方機關亦有形式上當事人能力,以應實務上之需要。

2022 23
 (三)胎兒,關於其可享受之利益,有當事人能力
(§40II)
 民法第 7 條規定:「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
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既為已出生,則有
權利能力、當事人能力。並應以胎兒之母為法定代理人
(民 §1166Ⅱ )。

 有無利益之認定標準
 是否為胎兒利益之保護,係依形式判斷,只需有利益,
即可為原、被告。
 胎兒為被告未必不利益,例如:遺產分割訴訟。因此,
是否為胎兒享受之利益,只以原告之主張為準,不以
法院判斷結果為準。

2022 24
(四)非法人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
此係為訴訟上之便利,適於紛爭之解決,而承認其當事人能力。

如何認定為非法人團體?
 實務: 64 年台上字第 2461 號判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第三項所謂非法人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必須有一定
之名稱及事務所或營業所,並有一定之目的及獨立財產者,
始足當之。」
 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
 多數人依法令或章程組織而成。
 有一定目的、有繼續性。
 有一定名稱、事務所或營業所。
 獨立之財產須係與構成員分離之財產。
 超乎個人,尚無法人人格。

2022 25
 如何認定為非法人團體?
 第 40 條第 3 項立法目的為何?
 為訴訟上之便利,適於紛爭之解決,能迅速、經濟地解決紛爭

 有無當事人能力應重視該團體在經濟交易上的團體獨立性,
只要它處於可得選定代表人或管理人的狀態,而在交易社會
的觀念上,一般人(尤其是交易的相對人)認識該團體對外
是一個獨立的經濟交易主體,而內部關係上不因社員變動而
易其性質,就可認為該當於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的要
件,以擴大訴訟制度解決紛爭之功能。

 至於是否是合夥、財團或社團性質、可否取得土地登記,是
屬於本案判決如何依實體法判定或判決效力對何人發生的問
題,無須一開始就駁回當事人之起訴。

 應寬認非法人團體具有當事人能力,而不要設下這麼多的要
件。

2022 26
 要解決非法人團體之問題,應自各種不同訴訟階段加以解
決:
 訴訟要件階段:應考慮的是訴訟法要素,不必追隨實體
法。不必因實體法不承認其權利能力,即否認其有當事
人能力。儘可能承認其有當事人能力,只要能解決紛爭,
就承認其當事人能力。

 本案判決階段:應嚴守實體法,下判決時若涉及實體法
上之法律關係時,基於不可以程序法破壞實體法之原則,
不可因程序法認有當事人能力即認其有權利能力,而應
嚴守實體法規定來下判決,看究應否給其一實體判決。

 判決效力範圍階段:考慮因素有下:訴訟程序之保障以
及防止突襲性裁判。
 既判力:及於合夥人,須受拘束。
 執行力:不及於合夥人,合夥人個人之財產不受強
制執行。

2022 27
 形態
 A. 非法人之社團
係人的結合之團體,具有超越各個構成員目的之
固有目的,為獨立的單一體而經營社會活動者。
例如:未取得法人格之同學會、校友會、家長會、
同鄉會、律師公會、會計師公會、未經認許之外
國法人、寺廟等。

 B. 非法人之財團
係為一定之目的而結合之財產的集合,但因未獲
主管機關之認可,故未取得法人格。例如:雖具
備財團之性質,惟未獲主管機關許可之救濟院、
育幼院、獎學金基金會、私立學校(未辦法人登
記者)、圖書館等。

2022 28
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91 年度台上字第 1030 號

 按自然人及法人為權利義務之主體,惟非具有權利能力之「團體」,
如有一定之名稱、組織而有自主意思,以其團體名稱對外為一定 商
業行為或從事事務有年,已有相當之知名度,而為一般人所知悉或
熟識,且有受保護之利益者,亦應受法律之保障。故未完成登記之
法人,雖無權利能力,然其以未登記法人之團體名義為交易者,民
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為應此實際上之需要,特規定此等團體設
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亦有當事人能力。至於因其所為之法律行為
而發生之權利義務,於實體法上應如何規範,自應依其行為之性質,
適用關於合夥或社團之規定。不能以此種團體在法律上無權利能力
即否定其一切法律行為之效力。
 本件上 訴人在原審主張真理社係劉禾章等人為達一定共同目的之結
合體,雖無法人資格,但與社團法人有同一實質,在法律上為無權
利能力團體,屬非法人團體之一種,依實務及學者之見解,其對內
對外關係應類推適用關於合夥或社團之規定;且設立中之法人與日
後取得法人資格之團體同其實質,具有同一性,故法人設立前由設
立人或社員取得權利,負擔義務,於取得法人資格時,即發生權利
義務承擔。

2022 29
 有爭議之問題:
 獨資經營之商號:與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項之非
法人團體並非相當。此時仍應以商號業主為訴訟上當
事人( 42 臺抗 12 例 ) 。
*但是否為獨資或合夥,可能有爭執,應如何處理?

 親屬會議:並無當事人能力,應以全體會員一起起訴
或被訴。

 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會:為公司內部機構,不具備非
法人團體之要件,故無當事人能力。

 大廈、公寓之管理委員會: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38 條
第 1 項,管理委員會有當事人能力。
 形式上當事人和實體上當事人可以脫離,如:管委
會是為公寓住戶行使實體上之權利進行訴訟,可解
為訴訟擔當之關係,使判決效力及於住戶。
2022 30
 實務見解:對於未依法登記之管理委員會或在法律制訂以前即已成
立者,最高法院仍有見解認為:「按當事人適格為訴權存在之要件,
屬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而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項所謂非
法人之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必須有一定之名稱及事務所
或營業所,並有一定之目的及獨立之財產,始足以當之。本件被上
訴人固係由住戶組成,有其名稱及事務所,亦有管理公共設施,維
護環境及住戶安全之一定目的,但其向住戶收取管理費以支付管理
人員及該大樓公共部分之清潔、維修等費用,並在銀行設專戶存放,
似僅屬「代收代付」之性質,能否謂被上訴人已有獨立財產,而認
其有當事人能力?不無探討之餘地。至本院六十四年台上字第二四
六一號判例係就何謂「非法人團體」為立論,尚不及於一般公寓大
廈管理委員會。能否以被上訴人有一定之名稱及事務所,設有管理
人,且保管及運用系爭公寓大廈之公共基金(即收取之管理費),
遽認其與非法人團體相當,而具有當事人能力,亦非無疑。」(最
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一三六0號判決)
 未如同祭祀公業條例通過以後,全面性地承認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有當事人能力。

2022 31
 祭祀公業:
 否定說(民事實務過去見解):
 祭祀公業不過為某死亡者後裔公同共有祀產之總稱,尚難
認為有多數人組織之團體名義,亦非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第三項之非法人團體( 39 臺上 364 例)。祭祀公業之財產
乃屬派下子孫公同共有( 22 院 895 )。訴訟時,須由派下
子孫全體(公同共有人全體)一同起訴或被訴。
 但設有管理人者,得以該管理人名義起訴或被訴( 74 臺上
1359 例)。
 肯定說:
 日據時代,實務上一向承認祭祀公業為「習慣上之法人」。行
政法院實務上亦承認祭祀公業有當事人能力(行政法院 68 年
8 月 25 日決議)。祭祀公業往往有一定名稱、組織、事務所、
代表人或管理人,土地登記甚至可直接登記為祭祀公業所有,
實務對合夥、分公司既已寬認有當事人能力,更應承認祭祀公
業有當事人能力。

2022 32
 祭祀公業條例(中華民國 96 年 3 月 2 日 制定 96 年
12 月 12 日公布 、 97 年 7 月 1 日施行)
祭祀公業係由設立人捐助財產,以祭祀祖先或其他享祀
人為目的之團體(祭祀公業條例第 3 條第 1 款規定)
第 21 條 ( 祭祀公業法人之登記 )
 本條例施行前已存在之祭祀公業,其依本條例申報,並向直轄
市、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後,為祭祀公業法人。

 條例施行前已核發派下全員證明書之祭祀公業,視為已依本條
例申報之祭祀公業,得逕依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申請登記為
祭祀公業法人。

 祭祀公業法人有享受權利及負擔義務之能力。

 祭祀公業申請登記為祭祀公業法人後,應於祭祀公業名稱之上
冠以法人名義。
2022 33
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97 年度台上字第 2195 號

 按祭祀公業條例已於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一日施行,
祭祀公業未依該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規定
向主管機關登記為祭祀公業 法人者,依本院最新
見解,仍不失為非法人團體,自有當事人能 力。
 本件上訴人邱 O 祭祀公業經查雖尚未辦理登記為祭
祀公業法人,且於原審係以其管理人乙○○自己名
義代為訴訟行為,但該公業既屬非法人團體,具有
當事人能力,即應逕列其公業名義「邱 O 祭祀公
業」為上訴人,並以原管理人「乙○○」為其法定
代 理人。合先敘明。

2022 34
 合夥:
 否定說:合夥人未必三人以上,不具多數之要件。且合夥財產
為全體合夥人之公同共有,沒有獨立於全體合夥人以外之財產。
合夥事務由全體合夥人共同執行,沒有代表人或管理人。故有關
合夥之爭訟,應以全體合夥人為當事人,並不存在一個超乎個人
之團體。

 肯定說:合夥為二人以上出資,所經營之共同事業,雖因未依
法取得法人之資格,不能認係法人,終究不失為非法人之團體,
該團體與人涉訟時,自應以該團體為當事人,而由其代表人或管
理人為其法定代理人,此與獨資之商號,應列經營商號之自然人
為當事人而附註商號之名稱者迥異( 56 臺上 1609 決)。鑑於我
國民法上之合夥頗具團體性,及以合夥為當事人在解決紛爭上較
為適合與方便的觀點,認為合夥如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定有對
外有代表權之執行事務合夥人)者,得依第四十條第三項規定,
認有當事人能力。

2022 35
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97 年度台抗字第 666 號
 按獨資經營之商號,固難認為有當事人能力,其以商號名稱為當事
人,並列自己名義為法定代理人而為訴訟行為者,因與實際上自為
當事人無異,法院自得逕於當事人欄內改列其名,藉資糾正;
 惟商號如屬合夥組織,且已具備非法人團體之要件者,即有當事人
能力,自得以商號名義為當事人,而以其代表人或管理人為法定代
理人,此與獨資經營之商號迥不相同,法院自不得逕將當事人名稱
變更為代表人或管理人個人,否則,即有對於非當事人之人為裁判,
而對於當事人未為裁判之違法。
 本件抗告人前向台灣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案號:九十
五年度執助字第四○○七號),嗣對於執行法院於民國九十七年二
月十四日所為之裁定提起抗告,經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七年度抗字第
四八一號裁定駁回,抗告人對之聲明異議,復經該法院裁定駁回,
抗告人乃對該異議裁定聲請再審,並依民事訴訟法第四百九十一條
第一項規定聲請停止執行法院裁定之執行,原法院裁定予以駁回。
按抗告人於本件強制執行程序均係以「謝謝國際聯合律師事務所,
代表人甲○○」名義為之,乃原法院未有任何憑據,並說明其理由,
即逕將其名稱改為「謝謝國際聯合律師事務所即甲○○」,即以甲
○○個人為當事人,對之為裁判,依上說明,非無可議。抗告論旨,
執以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2022 36
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95 年度台上字第 1606 號
 按具有合夥性質之非法人團體,在程序法上,依民事訴訟
法第四十條第三項規定,固可認其有 形式上之當事人能力,
而得於民事訴訟程序為當事人之資格。但在實體法上,依
民法第六百八十一條規定合夥人之補充連帶責任 ,及司法
院院字第九一八號解釋明示「原確定判決,雖僅令合夥團
體履行債務,但合夥財產不足清償時,自得對合夥人執
行」意旨,加以延伸,亦應認合夥人全體(公同共有人)
為其權利主體 。
 查靜萱療養院為上訴人合夥出資設立,為具有合夥性質並
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既為原審所合法確定
之事實,則靜萱療養院即具當事人能力,遭法院強制執行
之該院彰化銀行帳戶存款,依上說明,其「合夥人全體」
之上訴人雖亦為其權利主體而有請求返還存款之權,但該
強制執行事件,係以上訴人合夥設立之靜萱療養院為執行
債務人,該權利主體之上訴人自非該執行事件之第三人。
原審本此論斷上訴人不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即無不合。

 【問題】:此為對於合夥財產之執行,但對於合夥人「個
2022 人」之財產執行,合夥人是否屬於實質上當事人?對於合 37
夥人個人之程序權如何保障?合夥人之固有抗辯如何主張?
 【案例討論】
甲舉行婚宴,和乙 1 老闆經營之K餐廳訂約席開百桌,未料
K使用之食材不新鮮,賓客全部上吐下瀉,被告為何人?
 獨資:應以乙 1 為被告, [ 乙 1 即K ]
 合夥:全體合夥人列出方為當事人適格?可否僅列K為被
告?
 此時形式當事人非實體法上權利義務主體,透過訴訟擔
當之概念賦予具團體表徵之K起訴、應訴,使執行事務
單純化、簡化程序之程序利益

 但甲不清楚K餐廳究竟係獨資或合夥時應如何處理?得否
為主觀預備合併?
甲如勝訴,得對何人為強制執行?
 乙 1 、K、其他合夥人乙 2 ?

2022 38
乙1

甲 K 合夥財產
乙 2 : K 之財產尚

乙 3 :乙 3 已退夥
• 合夥人債務不履行和合夥人補充責任是否相同?
– 既判力及於合夥人全體是指乙 3 不得爭執「 K 對甲負有債務」,但乙 3
仍可爭執其已經退夥,蓋甲對 K 之訴訟中不需認定誰是合夥人
– 執行力擴張及於合夥人固有財產?此為另一權利義務關係,民 681 只
是規範合夥人個人連帶責任,無涉程序法上既判力與執行力
• 程序保障之方式
– 67-1 通知乙 3 ,若其有所爭執,甲可追加乙 3 個人責任之訴;
– 不應承認執行力擴張及於乙卻誤擴張及之,得依強執提起異議之訴
– 參考文獻:
沈冠伶,有關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及判決效力範圍─交錯於實體法與程序法之問
題,政大法學評論,第 120 期,頁 95-157 , 2011 年 4 月。收錄於:程序保障與當事人。

2022 39
 最高法院於 66 年 11 月 15 日 66 年度第 9 次民事庭會議決
議:「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為各合夥人連帶責
任之發生要件,債權人求命合夥人之一對於不足之額連帶
清償,應就此存在要件負舉證之責……,故在未證實合夥
財產不足清償合夥債務之前,債權人對於各合夥人連帶清
償之請求權,尚未發生,即不得將合夥人併列為被告,而
命其為補充性之給付。況對於合夥之執行名義,實質上即
為對全體合夥人之執行名義,故司法院院字第九一八號解
釋『原確定判決,雖僅令合夥團體履行債務,但合夥財產
不足清償時,自得對合夥人執行』。是實務上尤無於合夥
(全體合夥人)之外,再列某一合夥人為共同被告之
理。」

 問題:附條件之請求是否不許?

2022 40
合夥所受裁判效力是否及於已退夥之合夥人?

 最高法院 101 年台上第 328 號判決:


 按確定判決雖僅令合夥團體履行債務,但合夥財產不足清
償時,自得對合夥人執行,司法院院字第九一八號解釋固
有明文,惟該解釋對其所謂合夥人之範圍究為如何,並未
明示。推之法理,法院所發支付命令係命合夥給付者,乃
命組成合夥之合夥人負責,早已退出合夥者,非法院所發
支付命令所命給付之對象,自非支付命令之效力所及。

2022 41
 肯認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及於合夥人個人之補充性債務者
(許)認為:
 合夥債務與補充性債務為同一債務?
 訴訟標的是否相同?
 既判力所及範圍為何?

 合夥財產是否足以清償以及是否為合夥人等事項,於執
行程序中賦予異議機會即可。

2022 42
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能力應與當事人適格之概念予以區別
• 雖承認某一非法人團體有當事人能力,但其非就訴訟標
的之法律關係當然亦具有當事人適格。是否具有當事人
適格,應另行判斷。
 例如:由一群消費者所組成之「黑心油自救聯盟」,
得否為原告?

2022 43
參考文獻
 沈冠伶( 2011 ),〈新世紀民事程序法制之程序正義:以民事訴訟及家事程
序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 41 卷特刊。收錄於《程序保障與當事人》。

 沈冠伶( 2011 ),〈有關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及判決效力


範圍─交錯於實體法與程序法之問題〉,《政大法學評論》 120 期。收錄於
《程序保障與當事人》。

 沈冠伶( 2010 ),〈民事訴訟上之參加人與實質上當事人──從最高法院民


事裁定九十年度台抗字第八八號到最高法院民事判決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
三七二號〉,載於《月旦民商法雜誌》 1 期。

 邱聯恭( 2012 ),〈「程序主體」概念相對化理論之形成及今後(上)


(中)(下)──基於民事訴訟法修正意旨及其前導法理之闡釋〉,《月旦
法學雜誌》 200-203 期。

 許士宦( 2010 ),〈分公司之當事人能力與當事人適格〉,《月旦法學教


室》 89 期。

 許 士 宦 ( 2013 ) , 〈 合 夥 所 受 裁 判 效 力 不 及 於 已 退 夥 之 合 夥 人 ( 上 )
2022 44
(下)〉,《台灣法學雜誌》 219 、 221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