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体内金属置入物对磁共振成像安全性的探讨。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 嵇呜

1946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的两个教授E.N.Purcell、EBloch发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现象,获诺贝尔奖。50"-'60年代该现象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工工业.1973

年MR实现图像化。随着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新材料开发、量子力学等学科发展,78

年取得第一幅MR人体头颅、胸腹图像。1980年磁共振设备商品化,正式用于临床医学.
如果说70年代cr的问世使医学影像学发生了一场革命,80年代的MR使这场革命往前迈

进了一步.1988年,华东医院、华山医院、长征医学率先引进国外MR设备,从而开创上
海地区MR检查的先河。2003年11月,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
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C.劳特伯(Paul C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皮特.曼斯菲尔德
(Peter Mansfield),表彰他们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上做出的杰出贡献。由此可见,MR的成像
技术已经产生了极大的飞跃.经过20多年年来的努力,MR、CT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发展

非常迅速,以至医学影像设备被视为发展势头最强劲、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

MRI给病人带来的福音是巨大的,在目前的临床检查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
枢神经系统的运用已成为大部分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如超急性期脑梗塞,只有磁共振才能做

出超急性期的准确诊断。在中枢神经系统MR成像还从宏观的形态学诊断模式跃升为微观
的分子影像学诊断模式、以及脑各种功能的定位研究。骨关节系统,如软组织、肌腱、韧带

也只有MR能清楚显示其结构。心脏检查、腹部、泌尿生殖系的检查MR也有着其它检查
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速,心脑血管病、骨关节及病的不断增加,

治疗采用的金属置入物不断增加,加上MR设备的不断发展,使得磁场强度越来越高,这
类患者随之出现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一、什么是核磁共振(磁共振)

核磁共振解释: 核一原子核,(氢核)。磁一(1)磁共振的过程发生在一个巨大磁体的

孔腔内,该磁体产生一个强大的静磁场(2)为了进行空间描记与激励,在静磁场上按时叠
加另外的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共振一宏观讲是一种自然现象,如音叉、收音机;微观讲是

原子核(氢核)吸收能量与释放能量产生共振。低能级氢质子吸收能量变为高能级质子,高

能级质子释放能量变为低能级质子.为避免核磁共振与核放射混淆故将核磁共振叫做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MR)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人体进


入强大的外磁场到获得MR图像,受检部位氢质子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1、氢质子群体的自然状态:未进入磁体时排列杂乱无章,无磁场产生.

2、氢质子群体在外加磁场中的状态:按磁力线方向排列,排列方式2种,顺磁场排列,即

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处在低能级状态:逆磁场排列,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处于高能级状态。

3、施加射频脉冲后(RF)氢质子吸收能量

4、RF停止氢质子释放能量

10
5、释放的电磁能经计算机的复杂转换,变成MR信号成像。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带磁距的质子定向排列产生一感应场。感应场大小:与质子数成

正比,质子越多,排列越整齐,感应场越大。各种组织:蛋白、+脂肪、水,感应场大小不同.

(感应场又称总磁化矢量,方向与静磁场同,约为静磁场的几百万分之一.磁场强度单位:

1T(Ⅱ璐1'A,特斯拉)=10000G(Q蜘’SS,高斯) (高斯,德国物理学家,他第一次测

定了地球的磁场,为0.3.旬.7高斯;特斯拉,交流电之父)氢质子在LatmoF共振频率的条

件下电磁能的吸收与发射的过程就是:核磁共振(MR)

临床应用于诊断的最大磁场强度的MR机为3.aT.前两年为2.0T。现在实验室中有

7.4T-MR,9.吁MR或更高。目前在我国大城市多为1.5T磁共振,此外0.35-0.5T的磁共振
在县级医院也不少。高端产品如3.0T-MR约50余台,上海有6台,我院(华东医院)是其
中之一.

磁共振由于外加磁场十分强大,而方向与之相同的感应场的十分微小,无法测定。所以

将感应场转到与外加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上来测定。通常用一个射频脉冲。射频脉冲的强度、

时间不同可使磁化矢量旋转90度或180度,故这个射频脉冲又称90度或180脉冲(窄脉冲、

宽脉冲)强调:90度射频脉冲频率必需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匹配.才能使质子产生共振。・质
子进动频率又叫拉莫频率(I.armor)。质子进动频率=磁旋比墨静磁场强度(即公式Wo=rBo

单位:MHz)

W-42.58MHz/T x 1.卯=63.87MHz

W-42.S8M}Iz/T x 0.2T-8.516MHz

W-42.58MHz/T x 0.04T=1.7MHz

通常说来:磁场强度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二、置入物的磁共振安全性

根据置入物在磁场中的性能分为:非铁磁性、铁磁性2大类。非铁磁性材料的置入物又

有金属和非金属之分,非铁磁性的金属不会产生投射效应(无吸力),但可能会出现伪影影

响图像质量,包括钴、铬、镍、铁、铝合金、纯钛、钛合金、镍钛合金等。带有非铁磁性置
入物的患者可接受1.5T或以下磁场强度的MR检查。而带有铁磁性置入物的患者不宜接受

MR检查.Klucznik等1993年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放置动脉夹导致的患者进入1.5T超导磁
场时动脉夹放置出动脉壁撕裂导致脑出血死亡的病例.术前认为是非铁磁性的,但尸检发现

为铁磁性的。

为什么铁磁性的置入物不能做MRI检查?因为MR检查时人体置于强大的外加静态磁场中

(即主磁场,根据机器的不同,主磁场的强度差别很大),同时为了成像的需要,还出现梯

度磁场和射频磁场.当置入物的患者进行MR检查时,磁场与置入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
会对患者进行造成危害。磁共振安全性的主要关注点有:a。静态磁场对人体的影响b.梯度磁

场的影响c.射频电磁场的热效应d.体内置入物MR检查的安全性。美国检测和材料协会
(ASTM)对MR安全性的定义是器械在MR的环境下使用不会给患者造成危害,但可能影

响诊断信息的质量.磁场对铁磁性置入物的影响有:1.位置变化。2.局部温度上升,产生热
磁效应。3.局部感应电流,置入物在梯度磁场作用下或进入磁体时通过其相对运动产生电流.

4.功能紊乱,指电子置入物受射频磁场的干扰而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由此可造成组织损伤、

出血,灼伤。因此铁磁性的置入物不能做MR检查.磁场对其置入物患者的为害大小与磁
场强度、置入物的质量、几何形态、磁化系数有关。非铁磁性置入物就可以放心大胆了吗?

要知道长期、反复暴露于强磁场中,非铁磁性置入物可能被磁化,可能产生类似铁磁性物质

的作用,这点应该有清楚的认识。无论是非铁磁性还是铁磁性置入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主

要是产生局部的信号缺失和邻近组织的图像畸变,故在置入物的部位是不适合做MR检查
的。远离置入物(非铁磁性)部位是可以接受检查的。

目前临床应用和研究的MR磁场强度在0.064_8.0T(特斯拉)之间,1.5T较多.大多数
已进行置入物安全性检测是在1.5T甚至更低的静态磁场中进行。而3.0T正呈上升趋势。在

i.5T或较低静磁场下通过检测的1100种安全置入物,在1.5T以上的场强是否安全成了人们

关注的问题。此外设备的形状也给置入物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短孔径MR机比长孔径MR
机对置入物的磁力作用相对较大,因为在静磁场相同的条件下,短孔径MR机可产生更强大
的空间梯度场。要知道磁场中进行检查后安全的置入物在高磁场中不一定安全.在MR检查

前,知道置入物的物理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置入物是否适宜做MR。

常见用于临床的置入物有:心血管系统的颅内动脉夹(aneurysm clip)、血管夹(vascular

clip)、冠状动脉支架(cononary arterial stent)支架一般由不锈钢和钽制成,MR成像不会产


生支架松脱或显著的温度变化。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经10年发展起
来的技术,由铂金材料制成,理论上属非铁磁性和非顺磁性,GDC在3T磁共振中是安全的。

人造心脏瓣膜与瓣环部分人工瓣膜含有金属成分,热量和感应电流也不会对这些置入物造

成影响,但必须严格严格监控,甚至不做。心脏起搏器(cardic pacemaker)尽管有国外文献

报道可以行MR检查,但还未有正式文献宣布“开禁”,目前仍属绝对禁忌证.室间隔封堵器、
气管、支气管支架、食管支架、胆道支架、节育环(intrauterine device,IUD)、阴道隔膜,

文献和临床经验得知绝大部分患者在1.5T或更低的MR下检查是安全的,我们在临床工作
中对这类病人行MR检查,也未见异常情况发生。
骨科是使用金属置入物的大户。骨科的金属植入物如髓内钉、各种钢板、螺钉在临床应

用也是非常广泛。有文献报道:体外测试和临床应用表明,骨科使用的绝大多数置入物在

MR环境中均比较安全,相关病人可以接受1.5T或较低静磁场强度的MR检查。我们对捷

迈公司的骨科金属植入物(股骨髓内钉、股骨、肱骨、跟骨固定钢板,产品编号22.13-5、

3162,成份有镍、铬、铜、钼、钒等,无铁成分。)做了安全性实验测试:将产品放置在1.5TMR

中,首先检测到产品属非铁磁性金属物品,无吸力。然后将每种产品嵌入在猪肉内进行扫描,

观察其扫描前后猪肉色泽有无变化,有无灼伤。扫描时间及序列均为正常髋关节扫描条件,

12
快速自选回波(TsE)、自选回波(SE)、梯度回波(GE)、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总时
间15分.结果:这类产品属非铁磁性,在高场MR中无吸力.经过扫描后的组织未见色泽

变化、灼伤等异常征象。根据法拉第定理,变化的磁场可使磁场内的导体产生电流。所以梯

度场和射频场脉冲能诱导金属材料产生产生电流,继而发热,使局部温度升高.大量研究表
明,常规MR检查中i金属材料的升温效应是微忽其微的(一般在0.5。C以下),不会对人

体产生危害,我们的试验也赞同这种结论。试验产品有金属伪影,其范围与置入物体积成正
比,即体积越大伪影越大;伪影大小与序列有关,自选回波序列(SE)因为有180度脉冲

和回波时间很短,所以自选质子不易失相位,伪影最轻,GE序列重、DWI序列最重;伪影

邻近组织无明显畸形变。在1.5TMR中,这类产品的安全性能是良好的。在远离置入物部位,

行MR检查是可行的,比如,髋关节有金属置入物。不适合做髋关节和盆腔的检查,但可
以做颈、胸、腰的脊柱检查,以及中上腹部和其他部位的检查。

尽管接受体内置入物和置入设备手术后能否行MR检查目前仍有不同看法.资料显示,
如果被置入的金属物品属于不存在任何动力的被动置入物,且由非铁磁性物质制成(如钴铬

镍合金、镍钴铬钼合金、钛、钛合金、镍钛合金、钽等),病人可在植入手术后立即接受1.5T

或1.5T以下场强的MR检查。对具有弱磁性的置入物,则要在手术后昏8周才可进行MR检

查.这是因为手术后随着置入物周围的局部组织增生、肉芽肿形成或瘢痕形成,将对置入物

本身形成限制或反作用力,有助于防止在磁场环境下影置入物移动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随着MR技术的发展和超高磁场的出现,置入物患者的安全性正成为关注热点,仔细询

问病史,了解其置入物的性能,使MR这项先进技术在安全情况下为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是

跨学科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目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