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胡海牙先生谈科学养生之道

2007 年 01 月 18 日 【字号:大 中 小】

 
  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您或许会看见一位须发花白,体
态微胖,步履稳健的老者,或潇洒自如地打太极拳,或循循善诱地教导着一班
年轻小辈。他,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养生研究者、道
家仙学养生术的传人——胡海牙先生。 
 
  由于多年从事道家养生与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实践,今年九十岁的胡海牙先
生,依然保持着健康年轻的体魄,红润有光泽的面色,使人看上去只有五、六
十岁样子。 
 
  在随先生学习的六、七年中,时时可以看见老师将传统养生、中医针药、
内家拳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用于生活与医疗之中。这也是先生健康长寿,
被誉为“活神仙”、“神医”的原因所在。 
 
  谈到自己养生的方法,先生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饮食起居  
 
  先生一直认为,饮食起居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现代人的生
活节奏紧张,特别是城里人、年轻人,往往由于饮食起居的安排不合理,而产
生诸多的身体不适或产生疾患,即现代人所谓的富贵病、亚健康状态等。 
 
  胡先生对自己的饮食起居非常注意,也常给养生爱好者及患者讲一些日常
饮食起居养生的方法。如其常讲“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
少。依此四少,神仙诀窍。”所谓口中言少,即少说话。中医认为,开口神气
散。一个人如果长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会耗散身中的精气神,以致于伤
神成疾。并且,少说话,可专心于某一件事,还可以免事非,无事非者无烦
恼,少烦恼即可少费神、伤神。人与人之间,每天所说的话,大都是没有什么
实际意义的。我们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使人受益,所以口中言应少。所谓
心中事少,即不要思虑过度。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想,而是不要未得患得,
未失患失,胡思乱想。中医学认为,思伤神。故心中不可多事。腹中食少,即
饮食不能过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讲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因为过量的
饮食,会引起人的胃肠超负荷运转,必将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而引发胃肠方
面的疾患。现在很多病人口中都有异味,也是由于饮食无度所致。所以饮食无
度,也是今天人们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自然睡少者,如果能做到前面“三
少”,人的精神不会过多的消耗,精力自然充沛,精神自然旺盛,也就不会用
更多的睡眠时间来补充精力体力。有了以上四少,自然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即是仙,故曰:神仙诀窍。 
 
  胡先生认为,毛泽东主席当年总结一套十二字饮食起居养生方法,也是比
较科学可行的。此即“动为纲,素为常,免烦恼,酒适量。”动即运动。现代
人的工作生活渐趋智能化,脑力劳动也渐大于体力劳动,一味的看书学习,坐
办公室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对的运动也越来越少,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诸如“办
公室病”(长期坐办公室所致)、“电脑病”(长期使用电脑所致)等现代文
明病。到胡先生处求医问药的人中,这类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但基本上都是缺
乏运动所致,故要将有益的运动做为日常生活中必修科目。素即素食。素食中
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很
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用科学,还可预防、治疗某些疾病,清理人体内沉淀的垃
圾。(另:素亦指清淡。)免烦恼,即免除烦恼,不要想不开心的事,多想一
些开心的事,保持一份好的心情。酒适量,即不要饮过量之酒,特别是高度
酒。过量饮酒,会胃、肝、心脏以及脑子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害。而适当的饮酒
则有活血通脉的功效。特别是现代出现的果酒、啤酒,适当的饮用,可防治心
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按:毛泽东曾根据徐特立先生的养生方法总结过十六个
字:经常走路,基本吃素,心情疏畅,劳逸适度。与这十二字相仿。) 
 
  胡先生在其《仙学与养生》一文中曾经介绍了一个饮食养生的方法,即每
星期选择一天不进五谷及肉类食品,只吃水果,以此清理肠胃。并常教自己的
学生及求医的患者,早起用手指肚干梳头,待头部气血通畅以后,再起床,以
免脑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晕倒等现象;经常做一做拔耳运动(即用两手掌心
捂住双耳,将掌心往里一按,随之猛的向外一拔。开始做时,做十次,以后每
天加一次,直至五十次。早晚各做一回),耳朵终生受益、不聋;晚上睡觉前
搓搓脚心,可以防治感冒;等等。先生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要专心去
做某项运动项目,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能在生活细节上注意,并做一些简单有
效的小运动,即方便,又能防病治病,是比较适合现代人的。 
 
  二 静功修养  
 
  胡先生认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最缺少是思想上的安静。虽然肢体每
天都有休息的时候,但思想很少能够安静。即使睡着了以后,也不能完全安
静,要做梦。梦中所感受的疲劳程度,不亚于清醒时,有时更胜于清醒时所感
受的疲劳程度。如此长年累月,精神的消耗逐渐积累,身体的各个器官亦会因
不停运转而慢慢衰弱,从而会引发诸多疾患。这些由于器官衰弱严重而引发疾
患,单靠药物的治疗,很难凑效,必须让身体处于一种完全安静的休息状态,
利用机体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逐渐修复损耗,补充虚弱。因为人类身体上原
有的天然抗病能力,因某些器官不停的运转,发挥不出来。而静功的修养,可
以帮助机体消除障碍,恢复人体本能,把原有的抗病、修复能力发挥出来,与
身体所患疾病作斗争,而达到身体的康复。健康人做静功,可以防患于未然,
起到养生、健身、自我保健的作用。 
 
  现代的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高度有序化的物质运动结构,而
维系这个结构的,则是大脑与中枢神经。脑与神经具有高度的协调和适应工功
能。脑和中枢神经的功能一旦失调,人体将会失去平衡,疾病、衰老、死亡等
现象就会随之而来。而静功的修炼,则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挥大脑和神经中枢的
作用。因为人在做静功的过程中,心里的念头比较清静,头脑中的思虑也逐渐
的减少,因而血液的运行也相应的缓慢,心脏的负担则随之减轻。同时,因为
身体安静、舒适,没有运动消耗体,身体内部相对平衡,气血的运行便会因静
功工夫的日益进步,而逐渐回复到婴儿初生时健康自然的运行方式,循环运
行,人体会产生舒适的感觉。并且,体内的抗毒体及身体耗损的修复系统,也
因为没有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因思虑等紧张状态的抑制,便可以更大程度的发
挥其作用,排除人体内的毒素,修复耗损。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亦成为了
必然。这就象一杯混浊的水,如杯子静不来,水呈混浊之状;相反,水杯静下
来,水中杂质自然就会下去,而水则呈清澈之状。 
 
  现代科学实践证明,静功的修习,不仅对一般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有显著
疗效,而且也适用于各种身心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在静功放松的状态
下,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全身肌肉张力下降,并有四肢温
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和全身舒适的感觉。有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在
深度的松静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
活动升高,此时机体耗能减少,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血氧饱含度增
加,血白蛋白含量及其携带氧的能力提高,指端血管容积增大,皮肤温度升
高,肌电水平下降,皮肤电阻增大,血及尿中儿茶酚胺降低,血糖下降。这些
现象足以说明,静功进入静态以后,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调节,影响机体各系
统的功能,进而直到防治疾病,健康身体的作用。并且长期从事于静功的人,
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涵养,也有利人体健康。国外也有学者曾对修习静
功的人做过对照实验,证明练功者比不练功者,其神经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反
应速度明显加快,智力显著提高,学习速度、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
性、创造性等都显著地改善。 
 
  科学的研究,证明了静功的修炼,对身体的康健是非常有益的。  
 
  胡先生自己每天都要进行静功的修养,并且对人们对静功认识上的错误,
也进行了纠正。  
 
  胡先生认为,一般人每谈及静功,便会想到曲膝盘腿而坐,并认为这是静
功之必须。其实这是对静功的一种误解。盘坐是古人在生活材料缺乏,椅凳等
可供休息的生活用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所用的一种方便的法门。今人多不明
就里,唯以盘坐为静功之正宗,并且在坐姿上复有种种之花样,这是不正确
的。真正的静功,应该不拘坐卧,身心放松,心无杂念,主要是完全安静。如
此久久,自然会健康长寿。 
 
  三 医药补养  
 
  中国的中医针药与传统的养生学有着秘不可分的联系,自古大医学家,莫
有不精于养生者,如晋之葛洪,南朝之陶弘景,唐之孙思邈,宋之马丹阳、石
杏林等。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深知医学与养生学之间的关系,常与臣子们
谈论、探讨这方面的内容。他们的谈话记录,即中医学的圣典《黄帝内经》,
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养生的内容。 
 
  胡海牙先生十三岁就开始从事于医学方面的工作,从中药材的辨别、中药
的炮制、中药的药性,中医四诊八纲,针灸学的原理、手法的运用,无不认真
研究。经过七十多年的研究实践,胡先生感觉,今天如果要谈及养生,中医则
不可不谈。 
 
  胡先生认为,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疗的学问,同时也有着浓厚的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沉淀。他是依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集哲学与医疗为
一体的科学门类。他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宗教、道德、社会、伦理、习俗等多个
方面,以道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主体,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
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难经》尝云:“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亦云: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
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故中医要求人类,不仅要
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要积极地改造自然,和自然做斗争,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与健康的水平,减少疾病,延长寿命。(这与道家养生学中“我命由我不由
天”的理论是一样的。)所以,中医在对治疾病时,首先从培本固元入手,待
根本稳固后,疾患自然不治而愈。并且,中医也提倡,人在健康状态下,就应
重视形体与精神的调养,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产生。没有了疾病
的困挠,寿命也将自然的延长。因为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已获得了防御、适应等
功能,平时虽有病菌入侵,但不一定马上会生病;一旦防御、适应等功能低
下、衰退,人生病以后虽大多可治愈或自愈,但病变本身给机体带来的损害,
往往不易完全康复。故中医与其说是治病的学问,莫如说是治命的学问。 
 
  再者,胡先生对现代一些年轻人生病后不服药,也很不赞同。先生认为,
人的机体在不停的运转中,自然会有不同的损耗,有的损耗经过休息、修养,
可以恢复。但有的损耗,由于工作、生活等不同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恢复,
或很难恢复,这时就需要用药物来补充、修复。这就象一台机器,长期使用自
然会产生磨损,虽然让它停止工作,但它的磨损部分不会自然恢复,只有及时
的保养、修理、修复,才能延长它的使用期,否则很容易报废。人体也是这
样。胡先生建议,人生病以后,要及时的服药。并且在平时,也需要常服一些
补益的药物。作为道家养生学大家,胡先生也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时常服用
一些药物。胡先生说,道教中有部早晚诵读的经典中,曾有一句“药功相
助”,就是讲这个道理的,修养功夫虽对身体的健康长寿有作用,但药物的辅
助是必不可少。道教将这个放在每日必诵的经典中,可知中药在养生中的重要
性。胡先生还认为,西药在治病方面有一定的长处,但它只能治病,而不能治
命,所以要补益身体,中药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中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
症上也很大优势,只不过这一点,好多现代人不太重视罢了。 
 
  在多年的行医中,胡先生认为,针灸在养生保健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针灸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产生。通过临床实践,胡先生发现,
针灸能调整物质代谢,恢复机体机能的紊乱,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防御外来
病邪的侵扰,平衡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成份,对人体的生理平衡,机体的防病抗
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俗语中“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环跳一刺,
通经活气”,“针背脊,不求医”等,在中医临床中,是有根据的。实践证
明,针灸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高级神经系统的兴
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加强的作用。还能增强应激适应能力,改善消化系统的吸
收、代谢功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功能,增强人体
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
衰老。所以胡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针灸保健之术,服务
于自己及患者的健康。 
 
  四 太极常运  
 
  胡先生常对我们这些学生讲,太极不离手,延年更益寿。先生早年在杭州
跟随一代内家拳大师黄元秀学太极拳,深得其要。后到北京工作以后,又得京
东派太极拳之真传。并将太极拳养生、中医针药养生,与陈撄宁先生创导的仙
学学术内外丹法相结合,补充完善了陈撄宁先生的仙学学术,得到了陈撄宁先
生的认可与赞许。 
 
  先生通过几十年太极拳运动的实践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气功,在医
疗保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虽然有人多奢谈气功,然皆达不到锻炼太极拳
而产生的作用。 
 
  从养生角度而言,先生讲,太极拳所产生的效果,可以涉及到人体的诸多
方面。就总体而言,道家传统养生,是为了促进机体的健康,且以长生久视为
目的。而人体健康长寿的标志,是机体内诸多方面关系的协调统一,共同维护
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的正常生命过程,是机体生化能力的具体表现。机
体的生化能力,是以气化过程为其表现形式的,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产
生的各种变化。气化理论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并反映了机体代谢
过程的实质。而太极拳的气化,包含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的生命
过程。 
 
  有人通过现代的科学方法,对太极拳锻炼者,进行过一番科学测试。结果
得出,太极拳的修炼,对人体的各大系统,均产生有益的因素。如太极拳运动
对于增强和保持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可跟
踪并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有害因子,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激发各抗体活
力,使免疫力增强。又近年来的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直接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发生生化变化,激活免疫细胞的活力。太极拳则一
种具有心理营养剂作用的运动,它能有效的消除烦恼、紧张、沮丧、不安等消
极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从而可使机体能有效地获
得和保持更高的免疫能力。  
 
  还有,太极拳对现代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也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表
明,太极拳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和机体利用
氧的能力。可使机体各器官组织系统得到充足氧和养料的供给,加强微血管的
自律运动,改善微循环。从而有益于防止和消除血流量减少,血液粘稠等使机
体易于衰老的各种因素。并能提高血栓溶解酶活力,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促进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以预防由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
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太极拳的修炼,还有益于防治某些呼吸系
统的疾病;促进消化,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使肌纤维增粗,
使肌力增强,使肌肉弹性增加,体型健美,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等等作用。 
 
  跟胡先生见过面的人,或许会记得,先生即使在闲谈之时,两手亦不停的
或划太极圈或搓手或敲臂或做其他的运动。先生说,太极拳学好一式即能达到
养生之功效,现在外边传播的太极拳架式太多,对工作忙碌、无有太多时间专
门做太极拳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不是很适合。其实,能将其中的一个动作做
好,就能达到整套太极拳所产生的效果,而且也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不
用占用太多时间。故而先生常会教学生或患者一两式太极拳,供大家养生健身
之用。并且在内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两套健身操,也改进了古传八段锦的
运动方法(胡海牙先生改编的《内家八段锦》载于 2002 年第 4 期《武魂》杂
志),方便喜爱养生健身的人们运动。  
 
  结语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身体康健,才能更多地为社会
服务;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空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那只能是空谈。毛主席
曾讲:“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因为只有身体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
学习好了,自然工作会好。胡先生虽已九旬,每星期尚要坚持出门诊为患者服
务,每星期天还要为学生们讲课,自己也在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他的实际行
动,真正体现了其多年修养的现实意义。我想,如果我们也能按先生所讲的方
法,从饮食起居,从静功修养,从医药补养,从太极锻炼,去完善改造自己的
身体,不仅有益于自己,而且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相信,如果我们能这样,
我们人生也会日趋完美,等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将会感到我们是无愧于自己,
无愧于这个世界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