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分类号: 密级:

学 号: 12001033
 
 
 
 

西安音乐学院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海顿钢琴奏鸣曲早期风格及演奏技巧初探
--以《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为例
 
 
 
 
 
 
 
 

研究生姓名: 梁潇
导师姓名:邓捷副教授
第二导师姓名:夏滟洲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钢琴教学与演奏 申请人所在系: 音乐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 2015 年 4 月 27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5 年 5 月 日

学位授予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授予日期: 20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摘 要

摘 要
 
约瑟夫•海顿—德意志民族的音乐巨人,一个音乐时代的创始人。在他所创作
的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巨大光环下,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可能易于被人忽略。
但在这位音乐巨人音乐创作生涯中,钢琴奏鸣曲犹如一条长河,贯穿于他一生的
音乐创作历程。海顿早期奏鸣曲处在西方音乐史中特殊的时期“前古典时期”,其
乐章结构、曲式结构、和声进行、音乐织体运用等多方面都显现了此时期音乐创
作的特征,同时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也是其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雏形。
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 海顿钢琴奏鸣曲创作概述。其中包括:海顿人
生经历及海顿键盘奏鸣曲的版本和创作时期划分。第二章 海顿键盘音乐创作的前
古典主义风格,其中包括: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特点、以及在海顿键盘音乐创作中的显现。第三章 对处在早期创作时期的《G 大
调钢琴奏鸣曲(L.13 Hob.XVI/6)》分乐章音乐创作文本分析,包含乐章结构、曲
式和声、旋律节奏、织体运用等方面。最后是从笔者自身的演奏实践经验角度分
析该作品的演奏技巧,如特殊节奏型演奏、力度的掌握、乐句触键方法等方面,
以探寻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的演奏特征。
通过对前古典时期音乐的研究,明确前古典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在键盘奏鸣
曲音乐创作领域中特别是对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音乐创作上所产生的影响。其次
通过对海顿前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
(L.13 Hob.XVI/6)的音乐文本
及演奏技巧研究与分析,达到明确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的音乐创作特征,从而更
好的诠释与演绎该作品,使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并掌握海顿早期的键盘奏
鸣曲。

关键词:海顿;早期钢琴(键盘)奏鸣曲;
《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音
乐创作;演奏技巧

1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Joseph Haydn--a musical giant of German nation,and a founder of a musical culture
era. Under the halo associated with symphony and string quartet created by him,Haydn's
piano sonata is possibly ignored by people.Whereas in the musical giant's entire musical
creation career,piano sonata ran through all of his musical creation, as a long river .
There are 3 periods for his piano sonata,divided into early period, middle period,and
later period . Haydn's early period piano sonata was created during a special period of
western music history,"pre-classical period".Multi aspects ,such as movement structure,
musical form structure,harmonic progression,application of musical texture,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creation in this period.Meantime,Haydn's early period
keyboard sonata is also a rudiment of his piano sonata creation.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Chapter one :Haydn's keyboard musical creation,
includes summary of Haydn's life , versions of Haydn's piano sonata and division of
creation period . Chapter two: pre-classical style of Haydn's musical creation, includes
musical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lassical period,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eyboard sonata, and its presentation in Haydn's keyboard musical creation. Chapter
three : analysis for Haydn's keyboard work "G major piano sonata"L.13 Hob.XVI/6"
created in the early period, includes movement structure, musical
form,harmonic,melodicrhythm,and application of musical texture.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skills for the keyboard work,with respect to special rhythm style
performing, forces control,special phrase touch key method ,etc, in combination with
author's perform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discover the pe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ano sonata in Haydn's early period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of
pre-classical period through research, discussing its impact on the field of keyboard
sonata creation and especially on Haydn's early period keyboard musical creation.
Secondly ,it researchs the musical texts and performance skills of the Haydn's early
period keyboard sonata work "G major piano sonata(L.13 Hob.XVI/6)" ,to present its
musical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ydn's early period by analyzing ,and to achieve the
aim of precise performance of Haydn's early period musical style for performers.

Key words: Franz Joseph Haydn; piano sonatas; music composition;performance


skills;artistic-style

2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目 录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目录 ………………………………………………………………………………3
绪论 ………………………………………………………………………………1
第一章 海顿钢琴奏鸣曲创作概述 ………………………………………………3
第一节 海顿的人生经历及音乐创作 …………………………………………3
第二节 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4
1、 版本概述……………………………………………………………5
2、 作品时期划分………………………………………………………5
第二章 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早期风格 …………………………………………6
第一节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特征 ………………………………………6
第二节 前古典风格在钢琴奏鸣曲中的显现 ………………………………7
第三节 前古典风格在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8

第三章 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 Hob.XVI/6)音乐创作


及演奏技巧分析 …………………………………………………………10
第一节 《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音乐创作背景…………………10
第二节 《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音乐创作文本分析………… 10
一、 第一乐章音乐创作文本分析 …………………………………………11
二、 第二乐章音乐创作文本分析 …………………………………………13
三、 第三乐章音乐创作文本分析 …………………………………………14
四、 第四乐章音乐创作文本分析 …………………………………………16
第三节 《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风格演绎及演奏技巧分析 …17
一、装饰音的奏法 …………………………………………………………17
二、力度的控制 ……………………………………………………………20
三、速度的把握 ……………………………………………………………21
四、特殊节奏型 ……………………………………………………………21
五、触键方面 ………………………………………………………………22
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3
绪 论

绪 论

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主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享有“弦乐四重奏之父”
“交
响乐之父”的美誉。德意志民族的的音乐巨人,一个音乐时代的创始人。在他的
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个音乐标签。他的创作体裁几乎包揽所有的音乐创作体裁
形式,其键盘音乐作品的创作更如一条长河般贯穿于他整个音乐生涯。特别是开
创并发展了奏鸣曲式,为之后莫扎特、贝多芬二人的键盘音乐创作产生了奠基石
般的巨大影响。
国内外目前对海顿奏鸣曲等方面的研究专家有很多,对其创作技法的研究比
较广泛和深入,研究海顿键盘音乐创作的文献也数不胜数,大都集中在在国内外
的期刊、论文、学报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方面的研究分析:
1、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方面(特别是对作品 52 号的创作研究)
如《论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交响性特征》作者:苏殊②《浅析海顿晚期钢琴奏
鸣曲旋律特征 》作者:苏殊 ③从《降 E 大调奏鸣曲》(Hob.XVI/52)看海顿晚
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作者:郭雪④《解读海顿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
征》作者:万维佳⑤试论海顿《bE 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 作者:初晓睿⑥《海
顿奏鸣曲的演奏特征》—以海顿《bE 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作者:罗嘉 ⑧海顿
和他的《降 E 大调奏鸣曲》(Hob.XV1/52) 作者:周晨⑨《浅析弗朗茨•约瑟夫•
海顿降 E 大调奏鸣曲》作者:张娟,等。
2、综述海顿钢琴奏鸣曲,或对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要点综述研究。
如①《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要点》作者:梁文光②《海顿钢琴奏鸣曲
的阶段性分析》张译文③《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者:朱雅芬。
3、对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键盘奏鸣曲研究方面
如:①《古典钢琴奏鸣曲的比较研究——以海顿 D 大调奏鸣曲和贝多芬 C 小调奏
鸣曲为例》谭琼出自《产业与科技论坛》;②《莫扎特与海顿奏鸣曲的异同》 作
者:徐梦雅 出自期刊《群文天地》①等。
4、海顿键盘作品的演奏技巧方面
《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王娟出自期刊《音乐天地》;
《海

                                                             

1--①作者:苏殊出自期刊《黄河之声》2009-07-08 期;②作者:苏殊出自期刊《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1-20
期;③作者:郭雪 2007-05-01 硕士论文;④作者:万维佳出自期刊《艺海》2011-12-15 期;⑤作者:初晓
睿出自学报期刊《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30 期;⑥作者:罗嘉出自期刊《文教资料》2012-05-05
期;⑧作者:周晨出自《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4-25 期刊;⑨作者:张娟出自《新西部(理论版)》2013-10-20
期刊
2--①作者:梁文光《肇庆学院学报》 2007-07-28 期刊;②张译文出自《大舞台》2013-12-20 期刊;③作者:
朱雅芬《钢琴艺术》2002-02-15 期。
3--①谭琼出自《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5-15 期;②作者:徐梦雅出自期刊《群文天地》2012-12-10 期。

1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顿钢琴奏鸣曲中的装饰音研究》作者:易家庆 硕士论文,等。
国内外目前对海顿早期奏鸣曲研究,主要多为概述性质的探究早期奏鸣曲。
所做研究较少是通过详细音乐创作文本分析早期奏鸣曲,从中探究其早期键盘音
乐的风格特征。目前对海顿早期奏鸣曲研究情况集中在期刊,论文,著作。如:
①《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研究》作者:王梅硕士论文;②《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
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 作者:严琦 硕士论文;③《浅析海顿钢琴早期奏鸣曲
的音乐风格》 作者:赵婷④《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及教学意义》
作者:阮辛怡⑤《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曲绍瑜。②
笔者通过检索资料(主要集中于专著,硕博论文,学院学报等资料),搜索相
关音频视频资料,结合实际演奏实践经验等研究方法,以详细分析海顿一部早期
的键盘奏鸣曲为例,挖掘海顿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的音乐创作特征,并结合实践
演奏经验分析此部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以便为学者及演奏者深层次
研究海顿钢琴作品提供以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演奏提示。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研究》作者:王梅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
分析》作者:严琦硕士论文;《浅析海顿钢琴早期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作者:赵婷出自《音乐时空》 2014-12-30
期刊;《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及教学意义》作者:阮辛怡出自期刊《艺术教育》2007-09-01 期;
《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曲绍瑜出自《北方音乐》2010-08-15 期。

2
第一章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

第一章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
第一节 海顿的人生经历及音乐创作概述
弗郎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 年 3 月 31 日生于奥地
利罗劳,逝于 1809 年 5 月 31 号,享年 77 岁。
海顿出生在一个战火交加的地域,生活在动乱之中。海顿的前辈没有出色的
音乐家,都是些工匠和农民。父母对音乐兴趣浓厚,这使他从小就受到传统的教
会教育和有着很强的巴洛克娱乐色彩音乐的熏陶,1740 年,幼年的海顿进入教堂
唱的唱诗班,那是坐落于维也纳的圣斯蒂凡大教堂,在那里成为一名出色的童声
的唱诗小歌手。在维也纳,海顿接触到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从流行的巴洛克音乐
到新风格的音乐,从高雅的教堂音乐世俗到民间音乐,在这里海顿获得了大量的
音乐实践。1749 年,由于处于变声期的海顿的声音不再像之前甜美,那样受到公
主的喜爱,最终幼年的海顿被教堂乐队解雇,被合唱团赶出。
身无分文的海顿走上自立的道路。起初,约瑟夫•海顿不得不靠打零工生活,
还经常靠朋友亲戚接济。格奥尔格•奥古斯特•格里辛格记述了海顿的各种行当他
所著的《海顿生平纪事》中曾这样提到“他对生活或一无所知,在授课学习艺术
和实际演奏音乐中度过所有的时间。他通过帮人演奏小夜曲、参加乐队演奏挣钱,
并且努力学习作曲。”海顿通过授课,教堂演唱,伯爵家演奏乐器来保障自己的生
活,由一节课收取仅仅两个盾增加到以六十盾年薪的试奏员。无论是教堂演奏还
是街头与音乐界的同事演出,都在他日后的乐器演奏及乐曲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在平常教课的同时,海顿慢慢接触作曲技法,并开始学习创作。在此期间他
曾接受过三位戏剧界知名老师的教诲:其一是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梅塔斯塔希奥,
其二是那不勒斯、漫游各地的那波里派作曲家、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波尔波拉。
在声乐教育家那里,海顿学到了出自于意大利学派很传统的华丽歌唱风格,对他
之后长线条具有歌唱性线条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其三是当时受人欢迎的演员约瑟
夫・安东・施特拉尼兹基。最后,第四个人对海顿的艺术创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约瑟・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次子“情感风格”
的创始人 C·P·E 巴赫),海顿跟随他潜心学习键盘领域内的作曲创作和特别是
在钢琴奏鸣曲方面。1757 年正式在波西米亚的莫尔岑伯爵家族供职。担任室内乐
作曲家和音乐总监。(在这里海顿终于享受到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第二年由于伯
爵大大削减乐队开支,海顿因此失去乐队指挥工作。在 1761 年到 1791 年这近三
十年间,海顿一直服务于埃斯特哈泽家族。宫廷为海顿提供了设施完善的音乐创
作条件,海顿在埃斯特哈泽伯爵家族担任宫廷乐队指挥的“宫廷官员”负责宫廷

3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作曲与组织音乐,但仆人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在 1766 年之后的近二十年间,海


顿开始学习并创作了宗教题材的音乐,并创作了许多颂歌及弥撒曲。如:
《大管风
琴弥撒曲》
、《D 大调圣塞西利亚弥撒曲》宗教作品《悲痛的圣母》等。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期,海顿在慢慢的其音乐创作上上充满创新,多数资料详细记
载此 18 世纪中叶,特别是 1766 年前后是海顿音乐创作的转折点,就在此时期,
在他的钢琴领域创作中也明显感觉到这一转折。1771 年 Hob.XVI:20《c 小调奏鸣
曲》可能是他第一部特地为钢琴而写的作品,而非羽管键琴和古钢琴。1790 年 9
月 28 日,埃斯特亲王逝世,海顿为这位伯爵工作了近三十年。之后即位的君主,
虽然给乐队及海顿增加了报酬,但由于社会上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大大影响了封建
贵族的专制统治,埃斯特哈泽伯爵家族逐渐衰落,经济上的缩减外加继位者他本
人对音乐的兴趣不浓厚,乐团及乐队难逃解散的命运。海顿虽然没有了伯爵的保
护伞,但在另一方面,对海顿之后的音乐创作起了非常积极地影响,那就是海顿
成为一名真正的不再听命于伯爵音乐专制的自由作曲家。
1790 年 12 月海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英国之旅,次年 2 月到达伦敦,那时他的
作品在英国非常流行,因此他在英国知名度逐渐提高,受到皇家贵族以及富裕市
民的高度赞赏。1792 年 7 月返回维也纳,在同年 11 月,海顿初遇少年的贝多芬,
并成为贝多芬的老师。1794 年海顿再次前往英国伦敦,他完成了第 100-104《伦
敦交响曲》及重要的作品《钢琴三重奏》等,在音乐创作上这次英国之行比第一
次更加成功。在这两次的伦敦之旅,海顿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与体裁的作品,包
括器乐和声乐,如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苏格兰歌曲、英国抒情诗,完成了
93-98 号交响曲,著名的第 104《伦敦交响曲》(组曲)第 100《军队交响曲》等。
1796 年-1799 年,海顿的两部被世人传唱的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问世。
1801 年,他深居简出住在宫本多夫的住宅内。但仍有多位名人拜访他,如作
曲家韦伯等。1808 年 3 月 27 号,为庆祝他的 76 岁生日,在维也纳大学礼堂举办
了《创世纪》的演出,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共场合露面。1809 年 5 月 31 日,海顿
与世长辞,逝世于维也纳,享年 77 岁。

第二节 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在海顿的创作生涯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一条长河般贯
穿于他的音乐创作中。或许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的光辉无法与他所作的交响乐与
弦乐四重奏的耀眼光辉比,但海顿钢琴奏鸣曲比其他任何大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
都更全面的体现了钢琴这一乐器之王的发展历程。早期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吸
取巴赫次子 C.P.E.巴赫以及 D.斯卡拉蒂等人的键盘奏鸣曲方面的创作经验,经过
自己的融合发展创新,最终确立了钢琴奏鸣曲曲式的基本结构及创作原则,这些

4
第一章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

不仅仅对于海顿本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甚至是对整个钢琴奏鸣曲发展史起了“奠
基石”般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海顿的钢琴奏鸣曲这一发展历程反映了海顿音乐
发展中许多引人重视的侧面,这无疑是反映海顿本人鲜明音乐个性转变的一面栩
栩如生的镜子。
1、版本概述:海顿钢琴奏鸣曲创作截止到 1795 年,其中不同版本以及作品
号一直是众人争论不休的话题,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海顿本人并没有标明作品号,
这就使得后人流传时很难有标准的版本或是完善版。有的版本有 52 首,有的是 62
首(其中包含遗失部分乐节或是乐章的作品。)现阶段主要流传有两个版本,其一
是:1918 年由卡尔•帕斯勒根据创作时间年代排列的一个奏鸣曲版本这其中包括
52 首奏鸣曲,之后霍博肯(Anthony van Hoboken 荷兰音乐家)将卡尔•帕斯勒 52
首的版本沿用到他个人的版本中,之后在维也纳原版中(Wiener Urtext Edition)
用的也是这个编号。其二:由克里斯塔•兰登编辑版本中列出了 62 首,其中有些
作品是遗失不完整,但他标注了作品号,对排列顺序以及目录实际的内容做了一
些改动。本文所用的编号冠从字母 L,即表示克里斯塔•兰登编辑版本,Hob.XVI
即是霍博肯版本。
2、作品时期划分:关于海顿奏鸣曲的创作年代时期的划分,众说纷纭,许多
知名音乐家及音乐学者也对此持不同意见,笔者参考克里斯塔•兰登编辑的《海顿
生平与作品》、上海音乐学院周薇教授的《西方钢琴艺术史》③,将海顿钢琴奏鸣
曲共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1760 年-1767 年)中期(1768 年-1788 年)和晚期(1789-1795 年)
早期(1760 年-1767 年)
:前古典时期下精致短小,幽默质朴的“嬉游曲”
第一阶段(1760—1766 年):第 1 首------第 19 首
第二阶段(1766—1767 年):第 20 首-----第 30 首(其中第 21 至 27 首部
分乐章乐节流失,只保留下主题)
中期(1768 年--1788 年): 狂飙运动下的巨大转折
第一阶段(1767 年--1779 年):第 31 首-----第 51 首。
第二阶段(1780 年 –1788 年):第 52 首-----第 57 首。
晚期(1789 年--1795 年)
:成熟期的完美总结。第 58 首-----第 62 首。
(笔者本文所标注的 L.即是采用的兰登 L.版本顺序,所标注的 Hob.XVI 即是
采用霍博肯版本)

                                                             

《西方钢琴艺术史》作者:周薇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2 ISBN:9787806672365

5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第二章 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早期风格
第一节 简述前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
廖叔同在《西方音乐一千年》中所写到:前古典时期是“一个群龙无首混沌
庞杂的过渡时期” ④。在音乐风格上,三种风格并存,即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
情感风格。这是一个三种风格并存的特殊的“过渡时期”,此时期不仅影响着音乐
风格,对音乐创作及音乐生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巴洛克,这一名词在欧洲音乐
发展历史中,被学者和专家用来定义 16 世纪末至 18 世纪中期的这段时期的音乐,
也称巴洛克时期音乐。其音乐大致可分为早(1600-1640)、中(1640-1690)、晚
(1690-1750)三个时期。1750 年,以 J.S 巴赫的去世作为巴洛克时期的结束。随
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音乐历史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时代是逐渐演变的,而非一
蹴形成,两个时期的转换都有其过渡期,因此在进入真正古典时期之前存在一段
的过渡时期,音乐学家及学者将此时期称为前古典时期。
在此时期,巴洛克音乐中的意大利声乐艺术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器乐音乐。
对器乐音乐新的强调逐渐出现在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中。旧的形式:模仿对位的
复调形式、组曲等,让位给了新的体裁:奏鸣曲。音乐体裁趋于多样化,器乐创
作占据主导,如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等,声乐方面主要体现在
歌剧,清唱剧方面。除此之外,社会阶层的悄然发生变化致使音乐家的社会地位
发生变化:封建贵族统治衰落,中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中产阶级开始资助自由
音乐家自由创作,这使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社会角色由音乐奴仆变为自
由音乐家。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开始自由化、多样化、通俗化。如:普通大众都可以
欣赏的公共音乐会、器乐音乐会、大型世俗体裁的歌剧等。其中自十八世纪中叶
开始,受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影响,普通民众期望改变以往的以宗教题材为主具有封
建专制统治的音乐作品,更希望音乐去表现人们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去表达
最普通阶层人们的真挚情感。要求音乐表现手法及音乐创作语言趋向通俗化。同
时反对结构创作上过于复杂难懂的复调音乐,要求变为轻松愉悦,以横线线条旋律
进行为主的主调音乐。

                                                             

《西方音乐一千年》作者:廖叔同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4-10-01

6
第二章 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早期风格

第二节 前古典风格在钢琴奏鸣曲中的显现
在“过渡时期”即前古典主义风格盛行期,其音乐创作的演变印记同时在钢
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上也有所显现。在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上的转变显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纵向”向“横向“的转变:从纵向的多声部的复调和声对位形式,转变
为以横向旋律线条为主的主调和声形式⑤。即和声形式由复调—变为主调。如《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第三乐章 1-2 小节。(谱例 2-2-1)
谱例 2-2-1 

选自《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第三乐章 1-2 小节 

2、 和声复调化也引起了音乐织体、旋律风格及走向的演变,钢琴音乐旋律
线条转变为主调性的横线线条,过渡时期的音乐线条有明显的起伏,受当时新兴
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当时钢琴音乐的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⑥(举例见谱例
2-2-1),同时注重音乐色彩的明暗,音乐的曲调的进行也变得自然。如:在意大
利作曲家多美尼科.阿尔贝蒂的钢琴创作中创新使用分解和弦,这既不破坏原有的
和声又突出了音乐的线条,使音乐更富有流动感。
3、在曲式创作上,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从头到尾追求着一种“单独
的情感”,讲究的是“单方的主旨”如:D.斯卡拉蒂将他的 K1-30 号奏鸣曲等同于
托卡塔,结构上都基本是保持二段式,调性大多统一为是主-属,一段自由转调后
重新回到主调,单主题。但在前古典这一过渡时期,这种理想被改变了,许多不
同的音乐创作个性及情感特质都被融合在一首独立作品中。前古典时期,出现新
的奏鸣曲式中呈现互相对比性,这体现在调性与主题上的对比,出现的再现部与
展开部中旋律的对比。这是因为新兴资产阶级社会要求音乐表现当时丰富多彩的
社会生活,以及充满矛盾的人们内心活动。
4、前古典时期德国的“情感风格”,以 C.P.E 巴赫的钢琴音乐创作为代表,

                                                             

从巴罗克到古典的钢琴演奏艺术 华敏-《艺术百家》-2004-02-29

西方钢琴音乐史简述(二) 周薇;-《音乐艺术》-1985-10-01

7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为之后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起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其早年较优秀的作品,虽有几
首还可以看到巴洛克时期复调和声纵向的对位,但慢慢就向注重横线线条为主的
主调音乐过渡。在 C.P.E 巴赫他的奏鸣曲中,主题的展开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发展,
作曲家通过不断变化主题的进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在 C.P.E 巴赫的作品中奏鸣
曲式中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开始慢慢出现。这也为后期钢琴奏鸣曲在主体对比创作
上奠定了基础。他最大的创新在于钢琴奏鸣曲中慢板或是柔板乐章,他在此乐章上
十分追求音乐的表现力,将在古钢琴上所弹奏出的音乐表现力,运用到 1770 年后
的能奏出丰满、响亮并且有强弱起伏功能的钢琴上,其慢板乐章总是有如咏叹调
般悠长如歌的旋律,或是如讲话般宣叙性的乐句。作品中音乐情感的对比表现开
始慢慢出现戏剧化的倾向。

第三节 前古典风格在海顿键盘创作中的显现
海顿早期奏鸣曲是创作于 1760-1767 年之间,包含第一首至第三十首(L.版
本)。海顿早期创作就是在处在巴洛克晚期到古典时期的过渡即:前古典时期,因
此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不仅受 C.P.E.巴赫等作曲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掺杂了许多
时代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奏鸣曲受 D.斯卡拉蒂、C.P.E 巴赫等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影响,曲式中主
题无论是调性还是动机旋律的创作偏向于一元性,同时也更富有逻辑性。海顿早期
奏鸣曲继承 C.P.E 巴赫作品第二主题的创作,其主题旋律动机往往精小,并大都
建立在第一主题加花变奏上。此时期海顿钢琴奏鸣曲在结构上海顿自称为“古组
曲”或是 “嬉游曲”⑦。
2、早期钢琴奏鸣曲规模都不大,采用奏鸣曲式,多为四个乐章,奏鸣曲的中间常
采用小步舞曲形式来连接前后两个乐章。此时期的小步舞曲多体现出精致典雅的
宫庭风格。乐章继承了二段体形式,每一段带有反复。
“第一部分从主到属,第二
部分从属回到主。在前古典风格中回复到主的事件很少以一个具有重要性的终止
来予以标明—主调上的强调性终止要保留到全曲最后使用。第二部分中包括相当
成分的发展。再现部建立在主调上。⑧”每一乐章调性统一,第一部分由主调开始,
结束于属调,第二部分开始的调性一般与第一部分的结束句保持一致,后转回主
调。总体符合调性统一。运用简单的和声语汇,如 I-IV-V-I,I-IV-I,I-V-I.

                                                             

嬉游曲(divertimento)是当时西方古典器乐音乐常用曲式之一,轻组曲形式。在当时主要用在上层阶级与宫廷
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
内的演奏。嬉游曲其语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娱乐的意思。作为小型室内合奏器
乐曲,它的乐器的组成及数数目、曲式都十分自由。每个乐章的体裁通常以舞曲(尤其是小步舞曲)、进行
曲、变奏曲、奏鸣曲式等为主,并没有严格限定。)

取自:《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查尔斯罗森著,杨燕迪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40

8
第二章 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早期风格

3、在创作音乐织体,旋律、节奏方面:海顿早期奏鸣曲中节奏型丰富多样,灵活
多变,善于运用多种节奏型如:连续的三连音,连续三十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结
合节奏型,附点节奏等大量运用。主题动机旋律短小,海顿擅长将主题的旋律构
建在短小动机上并加以加花变奏来扩展主题旋律。如《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第一乐章 1-4 小节。(谱例 2-3-1)擅于运用三、六度音程关系进行。
在下一章会以具体曲目详细叙述海顿早期奏鸣曲中多变的节奏型。

谱例 2-3-1 

自《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第一乐章 1-4 小节 

9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第三章 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


(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节 《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音乐创作背景


18 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处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的过渡期,成熟的
古典主义风格没有正式确立,处于前古典时期。同时也是由古钢琴转变的的时代。
海顿早期奏鸣曲截止到 1767 年左右,第一首至第三十首(L.版本)
。创作于大约
早在 1755 年的《G 大调 L.13 号奏鸣曲》(Hob.XVI/6),这是部四个乐章的作品,
原名叫《为大提琴独奏而作的古组曲》
。海顿从此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多写作于维也
纳,多出现在他任职于最长时期的埃斯特哈泽伯爵家族时期所作,不难看出主要
是为教授学生所著,而不是为公众演出。另外,此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多为海顿根
据侯爵的意愿编写一些嬉游曲,根本原因是:需求决定内容,海顿听命于伯爵,
此时期钢琴奏鸣曲大都满足伯爵日常娱乐需求,所以海顿此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体
现的是一种高雅中带有浮华,奢靡的宫廷味道。作为音乐奴仆的海顿将早期奏鸣
曲通称《嬉游曲》,其作品乐章规模都不大,受其弦乐四重奏的影响,带有组曲的
特征,因此也称“古组曲”。此作品处于过渡时期,从中带有巴洛克后期及前古典
时期音乐的痕迹。

第二节 《 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 音乐创作文本分析


《G 大调 L.13 号奏鸣曲》(Hob.XVI/6)此时期虽然已初步确立了古典奏鸣曲
的基本框架形式及曲式结构,但仍带有古钢琴,巴洛克时期音乐中二段体的性质。
该奏鸣曲是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快板,4/4 拍;第二:小步舞曲、三声中段
4/3 拍;第三:慢板(柔板),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与歌唱性,类似歌剧中的咏叹调。
4/4 拍;第四:快板,8/3 拍。调性方面:大都统一为主调 G 大调,或是近关系大
小调。各乐章分为两部分,即两段式,各段的结尾均有反复。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古组曲 复三部曲式 复乐段 古组曲
1—18、 19—47 小节 1-28、29-58 小节 1—25 小节 1-90 小节
G 大调—D 大调 D 大调-G 大调 g 小调— G 大调-D 大调
--G 大调 g 小调—将 B 大调-g 小调 降 B 大调-g 小调 —G 大调

10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一、 第一乐章
{1-18;19-47 小节}快板。4/4 拍,具有二段体特征,前后两段都有反复。开
头起始主题动机短小,主题旋律简练明了,音乐性格欢快明朗。以一个不完整小
节引领主题进行,建立在主调 G 大调上,尤其左手低音线条,具有调性及和声的
支持,且本身就是一条长旋律线。(谱例 3-2-1)
谱例 3-2-1 

取自第一乐章第 1-2 小节

海顿擅长使用短小的动机来扩展展开部,紧接着主题动机旋律摸进下行并
加以加花变奏,并用两组三十二分音符代替第一小节第二拍的一组三十二分音
符,一连串的三连音的使用为旋律增添了趣味与节奏上的律动感。一方面,显
露出海顿此首奏鸣曲活泼,幽默的一面。这是一个漂亮乐句的完美延伸,丰富
了主题的进行。另一方面,左手附点音符的运用。两者预示出此乐章所包含的
音乐趣味性及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谱例 3-2-2)
谱例 3-2-2 

取自第一乐章第 3-4 小节

11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在第 5 小节达到属调之后,作者便开始了技术上的第二主题,那是一段具有连续
附点节奏的如进行曲般的富有节奏感的旋律,这是当时典型的古典嬉游曲样式。
从传统奏鸣曲曲式角度分析,第二主题这几乎称不上是真正的新主题,原因是它
在乐章结构中过早出现,无法担起结构中由它承担的全部力量。(谱例 3-2-3)
谱例 3-2-3

取自第一乐章第 5 小节

附点节奏穿插连续三十二分音符运用(第 7-9 小节)


,增加了乐句的律动及流
畅性。
第 11 小节,连续半音级进下行颤音 tr 的运用,是此部海顿奏鸣曲的一大特
征,连续的颤音增强持续音响效果,同时也是此时代明显的音乐创作(谱例 3-2-4)
谱例 3-2-4

取自第一乐章 11 小节

后一部分,主题再次出现,但调性起始转为 G 大调的近关系大调 D 大调,后


结尾转回主调 G 大调。左手伴奏转变为连续的三连音增加了主题旋律的流动性,
或是相同音程如震音般的节奏型(如 27-28 小节)。作品中右手大量出现十六分音
符与三十二分音符互相穿插的颗粒性极高的长乐句,左右手多样化节奏的运用,
增加了乐章的动力性(如 33-35 小节)使乐章快板性格更加凸显,使音乐具有不
可阻挡之势,好似向前奔流般的进行。这一乐章与其说是一个真正的奏鸣曲乐章,
倒不如说是一个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一串精心安排的动机重叠。这一部分实际
上是一个转调后的再现部,而非发展部。
(谱例 3-2-5)

12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谱例 3-2-5

取自第一乐章 19-21 小节 

 
取自第一乐章 27-28 小节

 
取自第一乐章 33、34 小节

二、 第二乐章
{1-28,29-58 小节} 含有三声中段的复三部曲式,3/4 拍。舞曲形式的第二乐
章结构简洁明了不失庄重。同样具有二段式的明显特征。首先第一部分:小步舞
曲(MINUET)。调性起始承接一乐章后一部分的 D 大调进行,后回归主调 G 大调。
音乐技法上右手起始短小动机运用连续模进的长倚音(如 1、3 小节),左手不断
运用单音程三度下行进行(前四小节),其走向与右手旋律走向一致,后变换为八
度音程级进上行同样与右手连续级进三连音上行相一致(5-9 小节)
,共同推进乐
句的进行。(谱例 3-2-6)

13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谱例 3-2-6

 
取自第二乐章 1-10 小节 

三声中段(TRIO)建立在主调的同主音 g 小调上,小调色彩暗淡音乐性格忧
郁与小步舞曲明朗欢快具有明显的调性明暗对比,增强了音乐的伸张力与表现力。
第一段右手旋律同样运用三连音呈三度模进的形式推进乐句进行(如 30、32、34
小节),大量短小的颤音 tr 运用,增加了本身就精细短小乐句的趣味性,增强音
乐的绚丽效果丰富了主题,同时装饰音的大量运用也是这一过渡时代音乐含有巴
洛克晚期及前古典时期音乐共性的体现。(谱例 3-2-7)
谱例 3-2-7 

 
取自第二乐章三声中段 29-33 小节

 
三、 第三乐章
{1-24 小节} 柔板乐章。调性继承上一乐章三声中段的 g 小调。此乐章旋律乐
句柔美抒情,如咏叹调般的悠长而恬静。右手长线条旋律运用流畅的三连音形式,
增加乐句的流畅性,小幅度的起伏使乐句貌似交流与感叹,这体

14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现出海顿早期奏鸣曲创作继承了巴洛克后期巴赫宗教音乐的创作的灵感。(谱例
3-2-8)
谱例 3-2-8

取自第三乐章 1、2 小节

此乐章一大特点在于使用长颤音,在乐章 6-7、21-22 小节皆出现持续 6 拍的


长颤音 tr,这与当时钢琴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海顿早期多使用羽管键琴即古钢
琴的一种。因为受当时拨弦古钢琴乐器特点的限制,琴本身发出的音响保持时间
较短。因此海顿运用此类装饰音一是起到延长持续音响的效果,其次就是使用装
饰音来美化旋律线条。(谱例 3-2-9)
谱例 3-2-9

取自第三乐章 6-7、21-22 小节 

值得注意的是此乐章另一大特点是在这个恬静又不失活泼的柔板中,有两处自由
延长符号,这是期盼演奏者在此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即兴演奏的某种简短的华彩
乐句,这是在奏鸣曲中首次出现,也是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上的一大创新。

15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谱例 3-2-10)
谱例 3-2-10

取自第三乐章 10、24 小节 

四、 第四乐章
快板,3/8,形式上与第一乐章有许多共同处,具有二段体特征,前后两段都
有反复。开头起始主题动机短小,主题旋律简练明了,音乐性格:欢快幽默而明
朗。音乐语言自然而朴实。 
在调性上第一段起始建立在主调 G 大调上,而后转变为近关系 D 大调,坚定
地结束在主调 G 大调的属调上,避免了完全终止。第二段从主音 G 的属调开始,
最后回归主调。这也是巴洛克、前古典时期最常见的音乐终止式创作方式(即:
第一部分是主到属,第二部分从属回到主,主调上强调性的终止要保持到全曲或
此乐章的最后使用。) 
在音乐技法创作上: 
1、此乐章大量运用装饰音,除了颤音 tr 的运用,作曲家还运用了在主要音的
上方标有下波音⑨,作曲家把下波音皆安放在在小节的重拍上,强化了重拍,(如
11、83 小节)(谱例 3‐2‐11) 
谱例 3-2-11

 
取自第四乐章 8-11 小节

                                                             

下波音:是在上波音记号的中间加上一个小竖线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下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
到主要音上

16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取自第四乐章 83-85 小节

2、右手上行大量运用连音式节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节奏型,并且
前后两音呈三度的上行跑动乐句,下行多以音阶形式进行。这是体现演奏者高超
技巧的类似炫技的乐句。
(如 11-14 小节)
(谱例 3-2-12),巧妙的运用节拍中的休
止符,增加音乐的动感节奏型(如 15-18 小节)
(谱例 3-2-12)
,推进了快板乐章
的进行,给人以轻巧的跳跃感。本乐章以幽默欢快如兴高采烈般火热的情绪结束
全曲。
(谱例 3-2-12)

 
取自第四乐章 8-18 小节

第三节 《G 大调奏鸣曲》
(L.13 号 Hob.XVI/6)演奏技巧分析
一 、装饰音奏法
在此作品中(颤音 tr,倚音,波音等)被大量运用。这与当时钢琴本身的特性
是分不开的的,海顿早期多使用羽管键琴,或是楔槌键琴也称“古钢琴”。因当时
古钢琴本身的限制,音响保持时间较短。因此海顿运用装饰音一是起到延长持续
音响的效果,其次就是使用装饰音来美化旋律线条。以下是分析在作品《G 大调
L.13 号奏鸣曲》(Hob.XVI/6)中几类装饰音的演奏技巧:

17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1、倚音: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作品多数写作于任职在埃斯特哈伯爵府时期,
多用作伯爵家中的贵族钢琴教学。此作品出现了长倚音,复倚音。长倚音:是用
小连线把小音符和基本音连起来,其时值是占用原音符的时值,它的时值与基本音
符时值平分。例如第一乐章,4/4 拍,第 10 小节第三拍基本音是四分音符,长倚
音就占其中四分音符的时值,它的重音在长倚音上。(谱例 3-3-1) 
(谱例 3-3-1) 

第一乐章 9-10 小节 

也有特例:比如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的结尾 28 小节,此处的倚音 4,演奏全小节的


。 
2/3 拍,也就是 2 拍。(谱例 3-3-2)
(谱例 3-3-2)

28 小节画框处演奏成

取自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的结尾 28 小节 

复倚音,即是把一连串的三十二分或是十六分小音符和基本音连起来(此时
没有之前的小连线),其时值是占用原音符的时值。如第一乐章第 6 小节第三拍。
(谱例 3-3-3)在练习倚音装饰音时,首先明确是何种类型,明确所占基本音符时
值的比例及重音位置,其次要分析此时期作品作曲家的音乐创作风格这样才能更
准确的演奏出具有作曲家本身写作意图与风格的装饰音。 

18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谱例 3-3-3)

自第一乐章第 6 小节 

2、颤音 tr.
此作品作者运用大量颤音。颤音:是指基本音与上方二度音的快速交替。可分
为从上方音和从本位音开始两种形式,这要根据不同作品分析,要注意乐句的走向,
此时期颤音原则上多由基本音的上方二度音开始向基本音快速交替,颤音的数目
按乐曲速度及所占时值的长度而定。有连续级进下行的,比如第一乐章第 11 小节
(谱例 3‐3‐4);也有短颤音,如三声中段的第 1 小节(谱例 3‐3‐5);连续相同音长
颤音,如第三慢板乐章 6‐7 小节(谱例 3‐3‐6)。 
(谱例 3-3-4)

 
取自第一乐章第 11 小节

(谱例 3-3-5)

          取自三声中段的第 1 小节

19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谱例 3-3-6)

 
以上谱例取自慢板第三乐章的第 7 小节

结合平常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几条练习颤音的经验及技巧:1、颤音不可缓慢练习,
必须由手臂,手腕,手指,必要时加上肘关节共同起作用,首先要明确每一关节
都要处于放松状态。2、在练习时,应以肩部或者肘部为主轴。结合节奏型练习 3、
当在弹奏快速颤音时,可以使指尖尽量贴键,减少阻力。4、练习时可以按打单位
拍练习,将颤音与邻近的单音结合安在一定的节奏型上练习。5、当相似的颤音出
现时,要在力度及音乐表现各方面加以变化,以丰富音乐表现力。
二、力度的控制
海顿早期时代的钢琴作品大都称作键盘作品,那时的钢琴也称楔槌键琴,羽
管键琴⑩,音量控制范围(p-mf)与演奏领域都与现代钢琴区别很大。海顿的早期
奏鸣曲受钢琴本身限制,因此在作品中未出现海顿本人添加的过多的力度标记。
因此在演奏该作品时要把握控制好力度范围,随着乐句进行力度变化的同时,
要注意切勿表现的过于激烈,切勿对比过于戏剧化,要保持乐曲的原有的时代风
格和作曲家本人音乐创作的意图。因此结合平常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几条练习
此部海顿键盘奏鸣曲力度控制的经验及技巧:
1、力度随着乐句旋律线条上下进行而变化,既要看到乐句中的小线条,又要
把握整个大乐句的大线条的力度范围。因此既要着眼局细节,又要把握整体。如
第一乐章 33-34 小节,右手连续三十二分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跑动乐句(谱例
3-3-7),虽然每组三十二分音符是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大乐句 33-34 小节是呈下
降趋势的,要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勿对比过于戏剧化。 

                                                              

羽管键琴:它是 16 世纪拂罗伦萨的乐器师发明的,和钢琴一样都是通过蹦紧的金属丝弦的震动发音,但不
同的是:钢琴是用锤子敲击一股(一般是三跟金属丝弦)金属丝弦发音,而古钢琴却是通过羽毛管制作的拨
子拨动一跟金属丝弦发音,因此也称作“羽管键琴”。音色古板,表现力的狭窄,持续时间短,最重要的是
很难像钢琴那样随心所欲的弹出对比明显的强弱音。

20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谱例 3-3-7) 

自第一乐章 33-34 小节 

2、注意特殊节奏型的重音,切勿超出总的力度范围及此乐句的整体音量。该
奏鸣曲第一乐章第 6 小节第三拍长倚音,重音在倚音上,但不可超越第一拍的音
量。
3、演奏前后相同节奏型时或是连续时值相同单音,前后要有力度变化,否则
会显呆板生硬。如第一乐章第五小节,四组相同的附点节奏型,一三拍一致,二
四拍一致(谱例 3-3-8),演奏时要注意音量的对比,力度范围可以参考为 f-p-f-p;
也可以 f-mp-mf-p。这样使音乐更具有趣味性,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符合
海顿音乐自然幽默,明朗欢快的特性。

(谱例 3-3-8) 

取自第一乐章第五小节

三、速度的把握
海顿未在本作品上标明精确的速度范围。只是每一乐章前标明大体速度:第
一:快板---第二:小步舞曲、三声中段,速度中庸---第三:慢板(柔板)---第
四:快板。因此演奏此类海顿早期奏鸣曲会存在着一些根据乐句走向及“呼吸”
的减慢与渐快的弹性节奏。所以乐章首先要建立在一个稳定统一速度的基础上,
又要注意慢板乐章中的弹性节奏使乐章过于拖沓,或是快板乐章速度不稳定。
在此作品中,由于慢板乐章的音乐性格及情绪与其他乐章大大不同,长线条
的旋律,悠长而恬静,如咏叹调般叙述与歌唱,这就需要演奏者很好的把握速度
的进行。结合实践经验演奏此类乐段,首先明确此乐章整体的速度(如慢板、行

21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板等)节奏,其次了解乐句旋律的走向,练习时可多遍哼唱其乐句,以明了如歌
唱般叙述性乐句的“气口”以增强乐句的音乐流动性,同时也可对开始、结尾、
高潮处作音乐速度作弹性处理即可稍作渐快,渐慢,延长等自由处理,切勿过于
拖沓。
四、特殊节奏型的演奏技巧
此作品大量运用连续附点,连续三连音节奏及三十二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
成的混合节奏。在演奏连续附点节奏时,首先要建立在稳定的节奏上,不可与前
后节奏脱节,其次是突出附点的节奏特点。在演奏连续三连音节奏及三十二分音
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混合节奏的跑动乐句时在保持颗粒清晰音色明亮的同时做
出乐句的旋律走向,切勿仅仅追求手指的跑动,缺乏乐句律动及音乐表现力。

五、触键方面
结合海顿《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早期奏鸣曲情绪欢快幽默,风
格自然朴素,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做到:跑动乐句颗粒感强,音色明亮、
旋律线条清晰有韵律,三连音,附点音符的演奏要准确。因此,手指的触键方式
在此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结合平常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几条练习此部海顿
键盘奏鸣曲触键方面的经验及技巧: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从用指尖到用指腹
面部位触键,可以改变音色变化,因为手指越垂直于琴键面,键面受力越直接,音色
也就越明亮。指尖触键:在作品《G 大调奏鸣曲》(L.13 Hob.XVI/6)中弹奏连续
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跑动时,
(如第四乐章 11-14 小节右手连续三连音形式
跑动乐句)手指触键位置不断往前,也就是最终到达指尖方向,弹奏出的音符颗
粒感越强,音色越亮。而平坦的指腹面会对力量产生缓冲力,从而对音产生影响,
使声音变得细腻柔软,如第三乐章柔板乐章。2、改变在琴键上的用力形式:柔板
乐句可改变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像第三柔板乐章,连贯柔和的连续三连音音型,
流畅而富于动感,具有很强的叙述性,如咏叹调歌唱一般,就需要以水平方向用
力的触键形式,这可以对力量产生缓冲力,以达到柔和的音效。 3.高抬与贴键触
键 要得到明亮的颗粒性声音,需要手指的高抬指练习,以增加手指的主动性。若
需要声音柔美则不需高抬手指,要求以平稳的贴键触键方式。如咏叹调歌唱般的三
乐章,就可以运用此类触键方法,不仅对所要想达到的音响效果大有帮助,同时
也对手指对乐句力度的控制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
(L.13 Hob.XVI/6):乐章篇幅短小、
继承斯卡拉蒂奏鸣曲二段式结构、主题建立在短小单一乐思上,之后不断加花变
奏加以扩展、乐章之间调性统一、运用宫廷小步舞曲形式、乐章旋律注重横向线
条及歌唱性,音乐性格幽默而质朴,等等一系列的音乐创作特征,无不体现了早

22
第三章海顿早期键盘奏鸣曲《G 大调钢琴奏鸣曲》(L.13Hob.XVI/6)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分

期海顿钢琴奏鸣曲继承了前古典时期精致的嬉游曲风格,同时这也是海顿钢琴奏
鸣曲音乐创作的雏形,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结 语

笔者通过与导师共同多方搜寻期刊、专著、论文等理论资料,搜寻视频音频
资料等方法,对海顿早期奏鸣曲《G 大调奏鸣曲》
(L.13 Hob.XVI/6)的音乐创作
及演奏技巧进行细致的研究。明确了受前古典时期的影响,海顿在音乐创作方面:
如曲式结构,和声进行,织体运用等方面的创作特征,并结合作品 L.13 号各乐章
进行分析。
本论文其新意在于笔者不仅仅对该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乐章分析,同时结合
自身对作品 L.13 号的实践演奏经验,分析如何演奏处在前古典时期的海顿早期奏
鸣曲,从而为学者及演奏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析:前古典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及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及演绎技巧,为更深层次挖掘海顿钢琴奏鸣曲的
音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2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出版年代排序)

[1] 张洪岛著《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年
[2] 刘可希著《西方音乐及其流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年
[3] 钱仁康著《欧洲音乐史话》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年
[4] 格劳特,帕利斯卡著. 《西方音乐史》汪启蟑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年
[5] 唐勇《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黄钟,1998 年
[6]John McCabe 著《BBC 音乐导读海顿钢琴奏鸣曲》,王恩冕译.石家庄:花山文
艺出版社,1999 年
[7]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年
[8]付占文著《欧洲钢琴艺术史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9]于润洋著,《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年
[10]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张洪岛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1]朱雅芬编译《海顿的钢琴奏明曲》.钢琴艺术,2002 年
[12]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13]郑兴三著《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4]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15]郑兴三著,《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6]初晓睿著《海顿和他的钢琴奏鸣曲》艺术教育,2006 年


25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致 谢

转眼间我已在度过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收获了许许多多。在这三年中,
感谢我的第一位导师—黄瑞科教授,去年此时的您已病重卧床,但每每醒来总是
询问我们论文情况。我还清晰的记得您在病重期间坚持来琴房为我们上课,即使
已经提笔困难,您还坚持写下我上课的点点滴滴。是您教会我“坚持”与“严谨”。
您是我一生的尊师。
感谢我的现任导师邓捷副教授,是您在黄老师去世之后给迷茫的我专业上、
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是导师您的严厉教导,才使我的演奏水平和音乐
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您的悉心指导不仅使我顺利完成毕业音乐会,同时在论文
写作上,是您给我不断提出修改意见以完善论文。您治学严谨、专业精益求精的
态度是我一生的榜样。
感谢夏滟洲教授在我本篇论文写作中,选题、研究作品、资料搜寻等多方面
认真细致的指导。在助我完成论文写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我的音乐专业素养。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身边所有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感谢一路有你们的陪伴。

2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