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 36 卷)

2020 年第 4 期  Jou
rna
l o
f Yu
xiNo
  rma
l Un
ive
rsi
t Vo
y  l.
36No.
4Ju
l.2020

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 “有 ”字句偏误分析
普 通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
[摘   要]“有”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 语 法 教 学 的 难 点 之 一。 对 越 南 留 学
生,其习得汉语“有”字句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语法偏误、语义偏误和语用偏误,而目的语的影响、母
语的负迁移和教材编排的影响则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普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06(
2020)
04-0054-07

偏误分析的理论产生于本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初。“偏误”与通常所 说 的“错 误”不 同,错 误 是 偶 发


的,无规律的,例如口误。而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分析偏误是怎样产生
的,不同的学习阶段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偏误等,能够使对外汉语教学更 有 效,更 有 针 对 性。 本 文 尝 试 从 语
法偏误、语用偏误、语义偏误 3 个方面来分析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字句的偏误情况。
笔者分别从老街培训中心、云南师范大学、红河学院国际学院的越 南 留 学 生 的 自 然 语 料,以 及 北 京 语
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越南 学 生 语 料 中 搜 集 到 了 520 份 语 料(写 作 形 式 和 对 话 形 式)共 计 12 万
余字(其中初级语料 4 万,中级语料 4 万,高级语料 4 万),有效的语料有 514 份。 一 共 筛 选 出 汉 语“有”字
句 1035 句,其中有偏误的有 193 句,使用正确的有 842 句。

一 、偏误类型分析

(一 )语法偏误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有”字句的过程中,对其整体的类型、句式、语 法 单 位 之 间 的 结 构 关 系 产 生 了
偏误。从“遗漏、替代、冗余、错序”
4 种偏误类型来看,其分布情况主要如下:

     表 1 “有”字句语法偏误类型分布情况
偏误类型 遗漏 替代 冗余 错序 合计
数量(条) 74  58  33  28  193
百分比 38.
3% 30.
1% 17.
1% 14.
5% 100%

表 1 显示,越南学生使用“有”字句时出现的 4 大偏误类型呈现“遗漏 > 替代 > 冗余 > 错序”的排列顺序。


在汉语“有”字句的 7 种句型中,这些偏误又呈现出以下分布情况:

— 54 —
普   通: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有”字句偏误分析

 表2 “有”字句 7 种句型语法偏误类型分布情况


遗漏 替代 冗余 错序 小计
序号 “有”字句句型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 ) (% ) (% ) (% ) (% )
句型 1 A+ 有 +B  40  54.
1  51  87.
9  16  48.
5  15  53.
6  122  63.

句型 2 A+ 有 + 数量 + 形容词 4  5.
4  0  0  0  0  1  3.
6  5  2.

句型 3 A+ 有 + 所 +VP  0  0  0  0  0  0  0  0  0  0
句型 4 A+ 有 +VP  15  20.
3  1  1.
7  0  0  1  3.
6  17  8.

句型 5 A+VP+ 有 +B  4  5.
4  0  0  3  9.
1  0  0  7  3.

句型 6 A+ 有 +B+VP  11  14.
8  0  0  14  42.
4  9  32.
1  34  17.

句型 7 A+ 有 +B+ 形容词 0  0  6  10.
4  0  0  2  7.
1  8  4.

从表 2 可以看出:
第一,在“有”字句的 7 种句型中,出现语法偏误最多的是句型 1,其次是句型 6,然后依次是句型 4、句
型 7、句型 5、句型 2,出现偏误最少的是句型 3,但这并不能客观地反映问题,因 为 偏 误 还 和 使 用 者 的 使 用
频次有关,如果一个句子从来没有被使用者用过,那这个句子也就不存在用错的情况;
第二,在“有”字句的 7 种句型中,句型 1 的 4 种语法偏误呈现这样的排列:替代 > 遗漏 > 错序 > 冗余;
句型 2 只出现了遗漏偏误和错序偏误;句型 4 的 4 种 语 法 偏 误 呈 现 这 样 的 排 列:遗 漏 > 错 序 > 替 代 > 冗
余;句型 5 只出现了遗漏偏误和冗余偏误;句型 6 的 4 种语法偏误呈现这样 的 排 列:冗 余 > 错 序 > 遗 漏 >
替代;句型 7 只出现了替代偏误和错序偏误。
下面将从这 4 种偏误类型的内部进一步分析具体偏误情况。
遗漏   遗漏是指由于在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几个成分而导致的 偏 误。 从 语 料 分 析 来 看,遗 漏 又 包 括
以下几种类型:
1)“有”字的遗漏。“有”字遗漏即一个句子无论是从语法形式还是从语义表达上来看,都已经具备了

“有”字句的要求,需要用“有”字句来表达,但却没有用“有”字而出现的偏误。“有”字的遗漏在整个偏误用
例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

妈妈希望我的学习能很大进步。(句型 4)

分析:缺少表示领属含义的谓语动词“有”字,应在“能”之后加一个“有”字。
2)状语成分的遗漏。状语成分的遗漏,遗漏的基本上都是副词“都”。例如:

四年相处的哥们就要远放走,每个人有自己的梦要追。(句型 6)

分析:应在“有”字之前加一个“都”,再把“放”字删除。
3)定语成分的遗漏。这种偏误一般很少出现。

4)宾语成分的遗漏。在“有”字句中,宾语成分的遗漏一般是遗漏了修饰名词性宾语前的“的”字和修

饰形容词的“很”字。
当宾语前有形容词时,一般会遗漏了修饰形容词的副词“很”字。例如:

今天学校有多活动。(句型 1)

分析:应该在“多”字前面加上修饰它的副词“很”。
当宾语是名词时,遗漏了修饰名词性宾语的定语“的”字。例如:

因为我有一位最好朋友。(句型 1)

— 55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分析:“最好”整体修饰“朋友”是双音节短语,因而在“朋友”前加上“的”字。
5)兼语句中动词的遗漏。例如:

在越南有很多人这种吃法。(句型 6)

分析:“很多人”既做前面部分的宾语又做后面“这种吃法”的主语,中间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在“这种吃
饭”前加上动词“喜欢”。
6)补语“了”的遗漏。例如:

我想以后我去哪里我都记得我已经有美好的回忆。(句型 1)

分析:“了”表示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因此应该在“有”之后加上“了”来表示 事 情 发 展 的 时 态,这 符 合 汉
语的语法要求。
替代  
1)“有”字的替代。“有”的替代多是指它与其他字发生混用,如“是”“在”“要”等。例如:

教我汉语的老师是两个。(句型 1)

分析:“是”字表示判断义,而句子中要表示的是领属义,教我汉语的老师有两个,所以应将“是”字改为
“有”字。
2)定语成分的替代。例如:

当然有经验过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句型 1)

分析:经验是名词,后不能接助动词“过”,应将名词“经验”改为动词“经历”。
3)宾语成分的替代。宾语成分替代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词的词性、词义没有准确掌握。例如:

她每天有教家。(句型 1)

分析:“教家”应该改为“家教”。
4)主语成分的替代。主语成分的替代与宾语成分的替代比较类似,也多是出于对词语的掌握不牢而

导致的,例如:

教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句型 1)

分析:汉语中没有“教校”这个词,根据语意可将其改为“学校”。
5)状语成分的替代。例如:

她们至于越南小吃有很多的兴趣。(句型 1)

分析:“至于”一般位于句首,用来引出另一个话题,越南小吃是她们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应该把“至于”
改为“对”,另外,“有”也应改为“感”,将“很 多 的”删 掉,使 其 与 前 面 的 “对”构 成 “对 …… 感 兴 趣”的 固 定 搭
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错序   错序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 。
1)主语的错序。例如: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没有女朋友的他。(句型 1)

分析:他在句中是作主语成分,应放在“没有”之前。应改为:有很多原因造成了他没有女朋友。
2)宾语的错序。例如:

当我有困难她和我共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时。(句型 1)

— 56 —
普   通: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有”字句偏误分析

分析:“有”后要加宾语,“生活中的”又是修饰语,所以应提前,把冗余 的“困 难”删 除。 应 改 为:当 我 有


生活中的困难时,她和我共同解决。
3)状语成分的错序。例如:

这个鸟也跟小朋友也有它的妈妈一样。(句型 1)

分析:“一样”应放在主谓之间,把“一样”放在“小朋友”之后就可以了。
4)定语成分的错序。例如:

中国我有难忘的一个人。(句型 1)

分析:例句中的“我”应该放在“有”字之后,与“难忘”一起充当“人”的定语。
5)“有”字句的错序。例如:

我一天三个小时有汉语对话练习。(句型 6)

分析:数量词应该放在名词之前修饰“汉语对话练习”,“有”字应该置于“三个小时”之前表示领有义。
6)关联词语使用的错序。例如:

我回家如果没有自信,什么事都不好的。(句型 1)

分析:因为关联词都是用在句子的开头,一般不用在句子的中间,这 样 用 关 联 词 是 不 符 合 汉 语 的 使 用
习惯的,所以应将“如果”放在“我”之前。
成分冗余  
1)“有”字句的冗余。“有”字的冗余这种偏误的出 现 多 是 由 于 与 表 示 存 在 的 “在”字,介 词“对”字 以

及能愿动词“要”字发生混用形成的。例如:

有许多同学的书落在教室里。(句型 1)

分析:用“在”字表示某物在某处,意义表达已经完整,应该将前面的“有”字删掉。
2)助动词的冗余。例如:

她有能进步的决心。(句型 1)

分析:助动词“能”表达的是具有某种能力,而“有”字已经包含有“有进步的决心”,不需再加“能”字,应
将其删掉。
3)状语成分的冗余。经常充当状语的有形容词,副词,时间处所 名 词,能 愿 动 词,指 示 代 词 以 及 介 词

短语等。而且介词后所带的是名词性成分,这点了解得不清楚容易导致状语成分的冗余。例如:

对于感到幸福我们有不同的理解。(句型 1)

分析:例子中的“感到幸福”是一个动宾短语,不能放在介词“对于”之后,应该将“感到”删去。
4)宾语成分的冗余。例如:

在中国有一个人让我难忘的人。(句型 6)

分析:应该把“一个”后面的“人”或者将“难忘”后面的“的人”删掉。
5)方位词的冗余。例如:

在昆明里有很多越南人。(句型 1)

分析:应将“昆明”后的方位词“里”删掉。
6)“有”字句的多余成分。“有”字句中有其他多余的成分,使整个句子臃肿,不简洁明了。例如:

— 57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在学习的美好时刻也终于有一天自己能享受这时刻毕业的幸福。

分析:把该省略的部分省略,该留下的部分留下,句子就会变得简洁明了。应改为:终于有一天自己也
能享受这毕业的幸福时刻。(句型 6)
7)“有”字句中有些冗余的部分,使意思重复啰嗦。例如:

真希望今天快点过去,但没办法一天还是有 24 个小时的时间,自己还是要慢慢过。(句型 1)

分析:应该去掉“的时间”,因为 24 个小时,就是表示时间,若不去掉就有重叠之意,显得啰嗦、累赘。

(二 )语义偏误
语义偏误是指没有准确表达说话者意图的偏误,没有把正确的信 息 传 达 出 去。 通 过 对 越 南 留 学 生 汉
语“有”字 句 的 习 得 分 析,可 以 看 出,在 语 义 方 面,大 致 存 在 几 种 偏 误:(
1)语 义 表 达 不 清,有 29 条,占
2)用词不当,有 68 条,占 45.
5% ;(
19. 3)前 后 矛 盾,有 14 条,占 9.
6% ;( 4)关 联 词 语 使 用 不 当,有 27
4% ;(
条,占 18. 5)因果关系颠倒,有 11 条,占 7.
1% ;( 4% 。
(三 )语用偏误
语用偏误指与听话人、说话人或句中所指人物身份、地位、关系不相吻合,或者与交际场合的话题不相
符合的偏误。“有”字句在运用时,由于表达的需要,用法主要分为省略或隐含的变式句在实际的交际中语
用价值差别很大。大致存在几种语用偏误:(
1)“有”与“和”的混用,有 39 条,占 38. 2)文化差异影响,
2% ;(
有 15 条,占 14. 3)词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有 17 条,占 16.
7% ;( 4)“这么”与“那么”的混用,有 22 条,
7% ;(
占 21. 5)量词使用不合体,有 9 条,占 8.
6% ;( 8% 。

二 、偏误原因分析

影响习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也是由 多 方 面 因 素 造 成 的,主 要 原 因 有:母


语负迁移、目的语的影响、文化因素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 响、学 习 环 境 的 影 响、教 材 编 写 的
影响等。下面对造成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有”字句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 )目的语的影响
目的语对偏误的影响主要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学习者把他所 学 到 的 有 限 的 不 充 分 的 目 的 语
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泛化。
就留学生自身而言,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对目的语的语法规则等掌握不全面,往往容易因为一个语法
点的不了解或者词语的搭配和语用(文化差异)的 问 题 等 方 面 的 原 因 造 成 偏 误。另 外,从 目 的 语 中 的 某 些
语法现象概括出不全面的规则,不恰当地进行类推,扩大到不适用的范围;对 目 的 语 短 语 的 搭 配 掌 握 不 准
确;对汉语中一些关联词语的掌握不够,造成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对汉语中介词和连词“对”与“有”不 能 区
分等也会造成偏误。
就“有”字句本身而言。“有”字 句 有 复 杂 的 句 式,既 有“有 +N+V”,也 有 “有 +V 的 +N”,另 外 N 前
面一般都有数量词,在表示假设条件下做的事要在前面加“要是”“如果”之类的词语来表示假设的连词,在
表示因果关系两个成分之间要在前面加“因为”① 。这些复杂的“有”字句句式对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越
南留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不可能很快就能掌握并运用自如,再加之,“有”字句的使用还受到语法、语义或语

① 朱德熙 .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8.

— 58 —
普   通: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有”字句偏误分析

用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留学生因为对目的语掌握不够而出现偏误。

(二 )母语的负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 方 法 和 态 度 对 学 习 新 知 识、新 技 能
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做正迁移,也可称为迁移,如果 这 种 影 响 是 消 极 的,便 叫 负 迁 移,或
称“干扰”① 。偏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就只能依
靠母语的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汉语和越南语在语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句法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而且我们都知道
越南语里有大量的汉越词,所以在进行汉语、越南语翻译时甚至会出现词语一一对应的现象。正是因为汉
语和越南语有着如此的特殊关系,在学习汉语时,很多越南学生会用自己的 母 语 习 惯 来 推 测 汉 语,所 以 造
成了一些偏误现象。在使用频率高、运用范围广的“有”字句的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主要体现为:
越南语“有”字句。丁文德在《越南语语法》中 对 越 南 语 “有”字 句 句 型 进 行 了 分 类,包 括 主 体 名 词 +
1.
有、主体名词 + 有 + 时间/处所名词、有 + 主体名词、时间/处所名 词 + 有 + 主 体 名 词。 从 这 4 种 句 型 我 们
可以看出:“主体名词 + 有”这种句型类似汉 语 “有”字 句 的 句型 1,“主 体 名 词 + 有 + 时 间/处 所 名 词”这 种
句型类似汉语“有”字句句型 1 中表示 存 在 意 义 的 句 型,“时 间/处 所 名 词 + 有 + 主 体 名 词”也 类 似 于 汉 语
“有”字句中的句型 1。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有”字句时可能 最 容 易 习 得 句 型 1,但 可
能出现偏误最多的也是句型 1,因为两种语言的“有”字句在语序、语义方面还不尽相同。
越南语名量词。虽然汉语与越南语中 的 名 量 词 有 不 少 类 似 之 处,但 汉 语 和 越 南 语 在 名 量 词 方 面 存
2.
在着差异,在使用时还是容易出现偏误。在汉语中的量词和“有”字句结合,表 示 类 举 或 比 较 时,某 些 名 词
需要用量词来修饰,因此容易形成偏误。
越南语语序。由于汉语与越南语的语法规则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心语与修饰语的位置不同,容易 造
3.
成偏误。另外,汉语和越南语在句法语序方面的差异较多,相同之处相对较少。越南语是典 型 的 SVO 型
语言,而汉语不是。在汉语中“
V+ 有”与“有 + V”这 两 个 不 同 的“有”字 句 句 式 放 在 越 南 语 中 的 语 序 都 是
“有 + V”,所以越南学生常常因为母语的影响而出现这样的偏误。

(三 )教材编排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的好
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习得第二语言产生影响。所以,好的教材起到促进的作用,反之,坏的
教材则会起到误导学生的作用。就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字句而言,教材编 排 造 成 不 良 影 响 的 因 素 主
要体现为:
教材编排的顺序与习得顺序不一致。在编排教材的时候,如果教材的编排顺序或教学顺序与习得顺序
1.
不一致,就会影响习得的效果。在对部分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查阅的时候,作者发现不少教材的编排顺序与习
得顺序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在《新实用汉语课本》初级阶段学生的课文中出现了这样的“有”字句:

1)不怎么出色的丈夫却有着一位十分贤惠美丽的妻子。

2)对某一种颜色的好恶有着很大的差别。

3)上面刻有“米”字。

在《汉语水平等级 标 准 与 语 法 等 级 大 纲》(
1996 版)中,“有”字 句 的 丙 级 语 法 项 目 为:(
1)主 + “有 +
着”;(
2)主 + “有 + 所”+ 动;(
3)“动 + 有”。很明显,上述句子都是属于超纲的语法项目。

① 鲁健骥 .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23.

— 59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通过实际教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这些语法的编排顺序不合理,会使越南留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
中产生难点,违背语言的习得顺序规律,这是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所 以 要 遵 循 和 把 握 好 规 律,才 能 取
得更好的效果。
知识点在量的分布上不合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知识点的分布
2.
有些不合理。有的知识点过于集中在初、中级阶段,反而高级阶段需要更 多 强 化 和 练 习 的 时 候,这 些 知 识
点却都没有出现,这与人的认知规律不相符合。就如:《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出现 的“有”字 句 的 教 学 练 习,
本来应该在中级阶段学习的,却出现在了初级阶段学生的课本中,没有对应的教学安排。《汉语教程》中一
共出现了 178 个“有”字句,其中“有”字句表存在和领有、领属的句型几乎占到了 65% ,而其他句型的出现
比例偏低。作者认为表存在、领有和领属的句型难度并不大,不需要在教材中占到如此大的比例。
教材中对语法点的编排没有成系统性。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有”字句的语法点编排顺序为:在
3.
第一册第 8 课作为语法点介绍,在第 9 课和第 10 课课后练习提示中出现;在第二册第 21 课、第 24 课课后
练习提示 中 出 现;在 第 三 册 第 28 课 作 为 语 法 点 介 绍,第 29 课 课 后 练 习 提 示 中 出 现。 在 《汉 语 教 程 》中,
“有”字句的语法点的编排顺序为:在第一册第 15 课作为语法点介绍,第 19 课、第 23 课、第 27 课在课后练
习提示中出现;在第二册第 1 课作为语法点介绍,第 13 课、第 17 课在 课 后 练 习 提 示 中 出 现。 我 们 可 以 发
现,涉及“有”字句的语法点在这两 本 教 材 中 并 没 有 成 系 统 性 地 出 现,而 是 呈 零 星 分 布。 少 数 有 语 法 点 介
绍,但多数是在介绍其他语法点时顺便提到的,有些甚至是在课后练习提示中出现。这会使得留学生在学
习“有”字句时没有系统性,甚至容易出现将几个语法点混淆起来的情况。

A 
Study 
on 
Err
or 
Ana
lys
is 
oft
 he “有 ”S
truc
tur
e by 
Vie
tname
se

tuden
tsi
 nt
 he 
Acqu
isi
tion 
oft
 he 
Chi
nes
e Language
PU 
Tong

Yux
i No
rma
l Un
ive
rsi
ty,Yux
i,Yunnan 
653100)
Ke
y Wo
rds:
Vie
tname
ses
 tuden
ts;“有”s
truc
tue;e
r rro
r ana
lys
is
Ab
str
ac The “有”s
t: truc
tur
e i
s a 
ver
y c
ommon 
sen
tenc
e pa
tte
rni
 nt
 he 
Chi
nes
e anguage,and 
l one 
oft
 he 
mos
t d
iff
icu
lti
 n

each
ing 
Chi
nes
e a
s a
 se
cond
 language.On
 the 
bas
is 
of 
pre
vious 
SLA 
the
ori
esand 
  a l
arge
 amoun
t o
f c
ompo
sit
ions 
wri
tten 
by
Vi
etname
ses
 tuden
ts,t
his
 ar
tic
lef
 ocus
es 
on 
cla
ssi
fyi
ng 
and 
att
ribu
ting
 the
 er
ror
s o
f he “有”s
t truc
tur
e made 
by 
Vie
tname
se

tuden
tst
 hr
ough 
err
orana
  lys
isand 
  con
tra
sti
veana
  lys
is.Ba
sed 
ont
 he
 inve
sti
gat
ion 
ofa
  l
arge 
numbe
r o
f na
tur
al 
wri
tings 
of
Vi
etname
ses
 tuden
tsand 
  ont
 he 
usi
ng 
oft
 he
 the
or o
y fs
 ec
ond
 language
 ac
qui
sit
ion,e
rro
r ana
lys
isand 
  compa
rat
ive
 ana
lys
is,

his 
pape
r ana
lyz
est
 he
 type
s o
f e
rro
rsand
   the
 caus
es 
ofe
 rr
ors
 in
 the
 ac
qui
sit
ion 
of 
Chi
nee “有 ”s
s truc
tur
e by 
Vie
tname
se

tuden
ts.

— 6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