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9 月 1 日随堂测试(13.1- 13.

2)
(满分 100 分, 用时 1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 共 40 分)

1.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墨滴在清水中的扩散 B.落叶随风飞舞

C.汽车在马路上飞驰 D.教室大扫除灰尘飞扬

2.常消毒、勤洗手、带口罩、测体温,是防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喷洒过消毒液的房间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这

个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3.下列物质中, 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 )

A.铅块 B.水 C.酒精 D.空气

4.如图所示是小丽看到妈妈制作的丰盛早餐,她利用所学分子动理论知识对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做早餐时会产生油烟,说明物质由分子组成

B.做好的早餐冒出香气, 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

C.面包片很容易被捏扁, 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油炸花生米没粘一起,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5.以下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晒太阳取暖 D.用热水袋取暖

6.如图所示,将毛巾放到额头上,毛巾与额头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原因是毛巾与额头具有相
同的( )
A.热量 B.内能 C.温度 D.热能

7.甲、乙两个铁块, 甲的温度为 100℃, 乙的温度为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含有的热量一定比乙的多

B.甲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内能大

C.甲铁块分子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D.甲的机械能一定比乙的机械能大

8.下列关于热量、温度和内能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C.一个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低于 0℃的物体没有内能
二、填空题(每空 4 分, 共 60 分)

9.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与花香飘散的方式 (选填“相同”或“不同”) ;将油条

装入塑料袋 内,过了一段时间, 油条中的油会渗出塑料袋,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10.为了减少新装修的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可以采取在 (选填“夏”或“冬”) 季来

临前装修完, 因为夏季气温升高, 加快;装修完后再搁置一段时间, 并注意加强通风措施。


11.黄山烧饼是安徽黄山的特色小吃, 是把面团揉匀之后放在壁炉上烘烤制作而成。揉匀的面团很有韧性,

可以随意 拉长而不容易断裂, 这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力。


12.我国出产的龙眼干是有名的特产, 如图所示是将龙眼晾晒成龙眼干的场景,晾晒过程可以通过
的方式使龙眼内能 ,温度升高, 加快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

13.图中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 汽缸、活塞(连同拉杆) 是绝热的, 且不漏气, 活塞处于平衡

状态。现用力 将拉杆缓慢向左拉一段距离,此时乙气室内气体的内能记作 E 乙,然后松手,松手后乙气

室里气体的内能 E 乙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 如图所示, 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些酒精, 然后用软木塞

寒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
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下列问题:
(1) 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 金属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后,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
能(选填“机 械”或“内”) 。

(4) 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 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 现象。


说明酒精蒸 汽将木塞顶开后,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https://ks.wjx.top/vm/Y3ONMsa.aspx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