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第八識的種子說與三世實有問題 中 國文化 大學哲學所博士研究

瞄m膺品聖
果相方面,依第八識本身是承受果報之受體 ,而稱之 為「異熟
論文提要
識」,分別釋名如下。
成唯識論在第 二卷中以「能持有種子」之哈別說明第八誠的 (一〉阿賴 耶 譏
特性(.在 l ) ,在第三卷中再以「 瀑流 」 為喻說明持有梭 「阿賴耶 」 的在梵文中具有 藏識 」 的意思(註
「 6) 以

子的第八識的怯常性與變化性(司在 2) ,這是成唯試論中 此命名第八識,主要因為它具有 能藏
「 」 、「所藏 」、「 執
關於 「第八識之種子理論」的重要段落,在這些段落唯 式 藏」 三 種特性;藏,就是積聚、積誠、合藏、鮮有; 能誠
「 」
家對 第八識的恆常性與轉變性」,以
「 種子說」提出精
「 意指它能變生出一切雜染法之積誠 , 所藏
「 」 意指它是一切雜
細的說明,其要點俱在 種子六義」(註
「 3) 中 。 染法所積藏之處;「執藏」意指它是我執的很源 是意識自我

唯誠學從此 一「 識 恆 轉 」 說 得 出 關 於 一項過去、未來、現 與非意識,自我之根據。
在三世因果理論 過去、未來法皆非實有,緣起諸法皆為 論曰 初能變議,大小乘教名阿蚓材、郎,比識具有能械、所

..
..

第八絨所變成 ; 這與 小 乘 一切有 部主張之「三世實有、法 誠、執 藏義故 。謂與雜染互為緣故 , 有情執為自內我故


體恆常 」 相銜﹒突 (証 4 ) ,故在成唯 識論第 三卷中卑,以論 (盯在7)
證駁斥(門在 5) 〈得義 〉 「比我具有能誠、所藏 謂典律染 互為緣故」

...

.
一切雜染法都是第八識所變現,此所以謂「能藏 」;並 且,更
關鍵詞
••

重要的是 它不離第八識而為實有,雜染法之所在即是第八識本
唯戴 學 、 第 八 識 ( 阿 核 耶 識 ) 、 唯 我 種 子 說 、 三世實有問 題 身,此所以謂 「所藏」 。
也可從第八識與雜染法相互為「緣」來理解此種能、所關
、第八識的三 個 異名 阿賴耶識 、種子識、異熟識

•.


唯識的學中的第八識有 三 個異名 ;阿賴耶識、種子識、異熟 第 一 、互為 「因緣」 ,第八識生起雜染法 ,雜染 法的黨習
識 分別依第八識之白相
, 、因相、果相 三 個面向而命名;從自 變化即構成了第八識本身的變化 , 二 者互為「因緣」。
相方面 ,亦即 從第八識本身的功能方面,依其能變現、積織 一 第 二 、互為 所綠綠」
「 若就雜染法體現為第六識(意識)

切雜染法之功能 ,而稱之為「阿賴耶識 」; 從因相方面 依第
, 現象,亦即意識性思維現象時 ,便成為了 第七識(未那識)及其
八識作為 一切雜 染法變現的潛在因 ,而稱之 為 種子識」 恨瞞你之第八識之識現對象 因此可說 雜染法便就是 第八識的

29
「 從
, , 「
陳啟聖 第八誠的種子說與三世實有問題
懿吋油明白川圳月川
=曾一明
一串骨管
卅制一二 糊用她而將仇管
一半
I用U
=二
所綠綠 」 ;而當意識思維設想自己是 一個如 此如此的我時 (亦 (二 )種子識

30
即我執、自我意識),雖然實則並無如此如此的我,而只是第 第八識又稱 「種子識 」, 或 「 一切種識 」 ,可順著 「藏
八識 的變現作用,但間接地來說,第 八識 也可說是此 意識思維 識 」 的意恩來說 ,因 為它藏有一 切法的種子,不斷受到內外薰
之對象,故而第八識也可說是雜染法的「所綠綠」。(註 8 ) 習 ,而呈現諸法 惘,如色香聲味觸法 等境 並執持 此種子不

可以 用 鏡 子 來 比 喻 此 第 八識與雜染法的關係 第八識像是
﹒ 失 ,故謂之 「種子識 」
鏡子 ,它能變現出種種鏡像,亦即雜染 法 ,而 鏡像本身並不離 沒有此執 持諸 法種子的第八識 ,就無 法說明一 切雜染 法的
鏡臼存 ,其所在之所就是鏡子本身 。 作用如何能維繫不失。
......

「此 識具 有 執藏義故﹒ 有情執為自內成故 「此 〔阿賴 耶識〕 能執 持諸法種子人?不失故,名 一切種


..


...


前面泛解 執藏
「 」為 我執之根源」未盡明確,在此多作間
「 離 比〔阿胡明耶識〕餘法〔而只剩餘雜染法〕,能過執持諸
里辛。
重 R1 ‘
法種子,〔是〕不可得故 」 (川在9)
表面上的意思是 第八識乃是我執所積蔽之處,有情眾生 (三)異熟識
..

將第八識執持為內在自我。 異熟
「 」 指的就是蛻變而趨於結果成熟,異熟的過程可從
但是 , 說 第 八 識 直 接 成 為 有 情 眾 生 執 著 的 對 象 , 這 似 乎 有 兩個面向 分析 :1 異時 而熟,如種子萌芽、開花、結果,
、 經
點問題,應該說第八識變現出種種我執法才是,因此,將上文 歷時間而成熟,這是異熟過程的時間歷程面向 2 、變 異而

.•
解釋為 熟,在成熟過程中形相、性質有所變異,這是異熟過程的形態
..

我執,就是種種關於自我的雜染法,例 關-
LV. 於 自我的思 變化面向(註間)
維,以自我為出發點的欲求、愛懼,也包含非意識性的深 以「異熟」命名第八識,意謂此識乃是異熟之過程的裁
層結為 這種我執雜染法,與其他雜染法
。 一樣,也是由第 體,是承受業力而有 善惡果 報並趨生的報體,或者說,承受報
八識所 變 生而出,並且也發藏於第八 試,就像鏡 子經 顯咱也 應而輪迴流轉的主體 。
出的所謂「自我 」 的形象 一樣,因此可說,第八識乃是種 此〔阿賴耶識〕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呆故,
種成執之所發級(執藏義故) ; 而第八識所積藏的這些我 說名異熟。離此{阿賴耶識〕命根,眾同分等恆時相續
執法,本來只是第八識所變況之處象,如鏡中之我,但是 {之〕勝異熟果不可得故 。 (川紅U)
卻被有情眾生當作是真實的我,乃成我執(有情執為自內 綜合種子識與異熟識之說﹒第八識變現、合藏一 切雜染法種
我故) 。 子 ,而 為後績異熟過程之因,並且 ,第八識經歷異熟過程 ,而
依此解釋,並非 「有情眾生以第八識為對象而將它執持為 後蛻變熟成為果;真熱過程,就是雜染諸法的作用,亦即,種
我」,而是「有情眾生將第八識變現出的種種『我執法』虛 子蓋…習。
像,執持為真實的『我』」 這樣的描述,容易引人認為 似乎 有 「種子 」 實存、包含於
第八識之中,作為第八識的組成成分;以下進一起釐清 種子
「 運作而為潛能,都不會中斷,正如種子,若末種植入士或未遇
說」的意涵,將指出不可執持「種子實有」觀,以致誤以為種 適當環境條件,不會萌芽,但仍保有開花結果的功能作用性。
子,實有、種子所變現之法為實有,或有一種包含了種子的「實 進一步說明如下。
有 之 我 」,而與大乘佛教 破我法二執」、「我法二空」之本
「 叫 以物理作用性為例,類此地說明何謂「功能不亂 」 萬

..
義相衝突。 有引力場有其作用特性,電力場亦有其作用特性,二者功能各
唯識學的「種子說 」 應該看成一種比喻,而「種子」也只 自不同 假設 一帶電之粒子接近另一帶電之粒子,而有一特定
.•
是一種權宜方便的名言設施。 運動軌跡,那麼,決定該運動軌跡的,乃是萬有引力場與電力
場之共同作用 ,此時雖運動軌跡同 一 ,但二種立場功能差別仍
「種子說」之喻

存。
究竟何為種子?種子如何生法?種子與法的關係為何?種 為凸顯雜染法之功 能 差別、互不雜亂,乃針對不 同法 立不
子與第八識本身關係為何? 同種子名,以不同種子攝藏不同法,例如色法種子生色法現行
此中 何 法 名 為 種 子 ? 謂 本 識 中 親 生 自 呆 , 功 能 差 別 。 此 與 ,、心法種子生心法現行 ,善因得善泉、惡因得惡果,並以此維
本識及所生果不 一 、不兵,體用因果理應爾故。(門誰也) 持輪迴趨生不亂(註 M) ,好像胡瓜的種子生胡瓜,絲瓜的種
〈釋義〉什麼第八識中的種子?所謂「種子」,其實就是第八 子生絲瓜 ,不會胡瓜的種子生絲瓜、絲瓜的種子生胡瓜一樣。
識中,親自生出種種自身果報的不同的功能、作用性;因此, 的 再以物理作用性為例,類比地說明何謂「功能持存」
所謂「種子」與第八識及所生諸果,可說是不 一不異:「種子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FF/ 吧,這個公式告訴我們,質
」作為第 八識的功 能作用性,與第 八識識體本身 ,不 一不異( 量各為主、三的二個質點,在距離為 m 時,二者間的萬有引
體用不一不異); 種子
「 」 作為功能作用性本身(因),與功 力若干,其中。為萬有引力常數;以此,又可算出二質點在距
能作用性的實際作用(果),也是不一不里二因果不一不異) 離為肉之時各自運動的瞬間加速度可除以 三 〕。這個定理告

.....
......
其實 諸 法 〔 種 種 因 果 功 的 臣 , 乃 由 第 八 識 所 生 ,此即唯 識 訴我們的是「若 則 」 的萬有引力之作用功能,並沒有
要義,本不須另立「種子 」之 名,「種子」就是本識中所涵藏 告訴我們某時某地實際發生了什麼事件;但是,給定某時某地
的因果作用性本身,並非離因果作用性、離識體別有顆顆種子 某二質點相距若干,將可推算出二者問之引力與運動加速度。
(註日) 縱使在某 一空間範圍內 ,只有 一個質點在內,雖未與其他質點
但是,較具實體印象的 種子喻」,會有助於說明以下兩
「 有實際作用,但萬有引力作用仍保持。
點叫種種雜染法,功能各自不同、不相雜亂,正如不同的種 立 種子」說具體表達出此種作用持存性〔離繫成佛之

子,會長出不同的作物、果實;山在離繫成佛之前,雜染法的 前〕,雜染法的功能作用持存在第八識中,不管因黨習情況不
的功能,因薰習際遇不間,或許功能運作而彰顯,或許末實際 同,或實現或末實現,此功能仍在識中,就好像持有種子 一

31
陳啟聖 第八議的種子說與三世實有問題
錢用部卅日川叫刊曾一
軒車昂
A=U
曾- 一-一輛用她叫措仇-
F 館L用-
u =-
樣,種子或因環境因素而未葫芽,然而其生長功能仍在,一旦 上的不一不異。

32
環境配合,即生長萌發。
二、種子六義中之剎那騙、果俱有、恆隨轉
瞭解 種子說」只是一種喻說,並且瞭解此喻所欲表達的

真義,之後 其實便可加它辦棄,直接從雜染法的功能作用,
, 成唯識論列舉種子六義,其中最能凸顯唯識家所主張的因
與變現、合藏雜染法第八本識二者 來瞭解唯識宗「萬法唯
, 果理論者乃「剎那滅」、「果俱有 」、「 恆隨轉 」 三義。
識 」 的 理論。 (一)剎那滅 「謂體蟬鳴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成種

..
以 「世俗諦/勝義諦」二分法來說(討似的) ,所謂種子乃 子。此遮常法,常無轉變,不可說有能生用故﹒」(註的)
是世俗諦有〔從通俗性理論角度來看以為是有〕'勝義諦無 韓廷傑《唯識學概論》中的解釋 種子剛生,很快就

..
〔從真如的角度來看則無,只是假名設施〕。故論文曰: 滅,滅了又生,持續不斷。 」(註 印)
然諸種子,唯依世俗說為實有,不同真 ,妒。( 狂的) 李潤生《唯識三時頌導謹》中的解釋 「賴耶識中所持的

..

依此 種子說只是喻說
「 」 之論,也可很恰當地解釋前面關 種子,是剎那才生即滅。 」 (註訂)
於 不三小車亡的引文
「 徐典正《唯識思想要義》中的解釋 種子的體性必須是

..

•.
「此與本識及所生呆不 一、不異, 種用因果理應爾故。」 剎那生滅,生滅之間沒有間隙。」(註 n)
(註口) 此三者解釋共同之處乃是把論文「體繼生」中的「體」解
〈種子與本識的不一不異〉第八本識是體 ,種子 其實就是本識 釋為種子自體,故而生滅者乃是種子本身 差異處在於 「剎那

.•
所有的功能作用,而體用不一不異。所謂 不一不異
「 」, 就是 無間」,韓廷傑解釋「剎那滅」 「無間滅 」 為「很快就滅 」
可以說不是同一的,也可以說是同一的」;這其實只是運用
「 徐典正則解釋為「生滅之間沒有間隙」,李潤生則禾作進一步
了 「同 再比 」 的歧義,本體論上的同一性〈的 相同性,例如,
﹒ 解釋。
這一杯水的溫度與這一杯水本 體論上是同一的(註川),但這 普行法師《成唯識論研習》的解釋 「剛綾生起的有為法

..
杯水的溫度並不等同於這杯水。上引論文將此歸為體用上的不 體,在時速 一念之頃的剎那間,就馬上又變滅而趨於果法了,
一不異。 自生到滅,中問沒有片刻停留的間隙。 」(註 羽)
〈種子與所生果的不一不異〉種子既就是雜染法的作用性 普行法師對「剎那無間 」 的解釋與李潤生相同,但對 生

本身,因而種子與雜染法作用所生諸果所差別者,只在於作用 滅之體」的說法則不說 種子自體」,而說
「 法體 」

之潛態與實現〔諸法現行〕,在此乃視種子為因,種子作用性 上述對 剎那滅、無間滅」的解釋均不夠清楚,而且對

的實現為其所生果,此因果本體上不異,就好像普遍的萬有引 體綾生無間必滅」的
「 體」是指什麼也不一致。

力定律與個別的萬有引力事件並非二體,但仍有潛態/實現、 因此便有兩個問題:的 剎那滅、無間必滅
「 」 的意思是什
普遍/個別之別,故日「不一不異」 上引論文將此歸為因果
。 麼?韓、徐、普行所謂的 生滅之間沒有間隙
「 」 是什麼意思?
嚴格說來,「剎那 」 、「無間」意思並不相容;說×才發生, 連續性變
「 化過程」的 意思:從 f時的狀態 P 變化 成 M
H峙的狀
剎那就滅,表示×指持續存在了一段極短的時間;說×才發 態示是連續性的過程,每一個時間點的每一個狀態的存在時
生 ,無間就滅,就是發生的同時消滅,這似乎等於說×根本 沒 間長度,是零、是無間,從一個時間點的狀態無闊地就變成下
有發生,如何能以後者解釋前者?的生滅的體是什麼?種子自 一個時間點的狀態, 無間
「 」 一詞正突顯 出此「時間點的時間
體是否生滅?種子自體若有生滅,雜染法豈不隨之生滅?可是 長度為零 」 之義;但是,這並不代表狀態 P 從未發生過,相
除非成佛,雜染法不是應該持存嗎?還有,若依前面「種子說 反地,狀態 P 實際發生過,故而用 剎那 」
「 一詞,便突顯出

TEE-
只是喻說」,應該可以推出種子無白體,那麼又如何能說「種 肯定義。
子自體有生滅 」 ? 可以用物理上的連續性變化現象來說類比說明。
以兩階段解釋來回答這兩個問題;第一階段解釋是〈現行 自由落體的距離公式

..
生滅﹒種子持存〉 ,此階段解釋設定問題 的 的解答為 生
﹒ 滅的 的 墜落距離開:重力加速度〔在短距離內可視為常數〕

..
是現行果法 然後從現行果法的生滅這一面 ,能夠向讀者清踅 墜落時間長
.•

••
H
地解釋問題 叫 剎那、無間的涵義。
: 此一函數是連續函數,亦即,從連續的同所導出的的是連
但是第一階段的解釋有一項缺陷 過度強調種子(功能作 續的,也就是說,下墜物體的位置狀態在剎那間改變,每一片
..

用性本身)的持存性,似乎傾向於肯定功能作用性在時間歷程 刻的狀態都無間地變為下一狀態。
中(過去、未來、現在)的實有性,這便有墮入一切有部的論 將此 現行生滅、種子持存
「 」 的種現歷程圖示如下

••••••

..
點,而唯識學是明白反對此點的 本文的最後一部份將探討此 〈種現歷程圖 I 〉
項爭論。 .• 現行狀態 i 現行狀態j現行狀態 k
因此,第一階段必須作為理解途徑的一個中間階段,最後
」 之說的實在論傾 (無始時來持存) 〉類種子"〉類種子 類種子"

.•.
還必須要辦棄掉 種子(功能作用性)持存

...
「 H "〉
向,而達到第 二階段 的解釋〈現行種子俱生滅 〉 ,才是對唯識 (作用性〉)
的種現剎那生滅說的完整理解。 〈第二階段解釋〉現行種子俱生滅
〈第 一階段解釋〉現行生滅﹒種子持存 維持第 一階段解釋中關於現行狀態的剎那生滅的說明,只
首先,解釋引文「謂體繞生無間必滅」中的「體」,非種 要再加上一點:不只現行狀態剎那生滅,種子(作用性本身)
子自體,而是雜染法賞際作用狀態(現行狀態)的變化歷程; 也剎那生滅 。
而所謂「生滅」,其實就是現行狀態變化,從 f時的狀態?變 此點對瞭解唯識學的精神、它與一切有部的差異、它與 一
化成 H峙
M的狀態 F ,可以說成 P 滅、 P 生;而所謂的 剎那
「 切有部之三世實有問題之論爭,極為關鍵;而其義旨也極為精
會再度觸及並

33
滅 「無問滅 ,其 實 正 是 要 以 兩 個 不 同 的 意 恩 來 夾 指 出 微 頗難關述 在以下對 「果俱有 」 的解釋裡

.•
」 、 」 , ,
隨仲#廿恥主
第八織的種子說與三世實有問題
鵝湖月刊第=三卷第了一期總號第三七二
進一步討論。 兩端,亦郎,種子與現行果法,屬不同類 不相分離。

34

將此修正過後的 「現行種子俱生滅 」 的種現歷程圖示如 三身俱時」「 一身 」 就是同為一身 ,也 就是同處存在,
亦即 「俱現和合 」中的和合 「俱時」就是同時存在,亦即


〈種現歷程圓 =〉 俱現和合
「 」 中的俱現。因 此 我們稱 此種 因果關係為 「異類俱
理行狀態 1 現行狀態, J 現行狀態 k 時 」 因果。
→←→←→←(異類俱時因果) 對比於此種因果關係,論文指出另外一種因果關係 非

..
(無始時來生滅)↓
A類種子 類糧子↓ A類種子↓ 〔
自類異時因果] 如種子自類相生 ,前後相連 必不俱有」 此 種關係'因果的兩
..•

LA ,
A)(作用性A)( 作用性A)
(作用性 端隸屬同類,都是種子 ,所以 ,指 的就是上面〈種現歷程圖
依此圖示架橋,可簡潔地解釋接下來的「果俱有 」 、 恆隨
「 H 〉中的 種子/種子
「 」 間箭號所代表的關係。
轉 」 二義 尤其是其中所牽涉到的
, 「異類俱時」、「自類異 這樣的關係是俱有時間歷程性的 ,所以 時間上的前後分
時 」 兩種因果性之區分。 別,因而,前面時間點的種子與後面時間的種子,並不同時存
(二)果俱有 在 ,故稱此種因果關 係為 自類異時」因果。

..

謂與所生現行采法俱現和合,方成種子。此返前後及定相 此種因果作用 有前後之別 ,因果必不俱有,依普行法師之


離 ,咱也種異類互不相述 , 一身俱時有能生用,非如種子自 說 若許俱時,則
「 一剎那便生多泉,不但有無窮之過,而且

..
類村生,前後相述 ,必不供有。雖因與呆有俱、不俱,而 也 失掉了因緣的意義 」 (註泊)
花在時可有因用,未生、已滅無自體故,依生況呆立種子 前述韓、李、徐、普行四家對 此 解釋均無不同(註部)
名,不依引生自鉗制名種,故但應說與呆俱有。(‘紅叫“) 唯李氏的解釋文旬中 種子與所生的自類現行果法,是同時

..
....
這裡說種子||作為原因,與其現行果法||作為結果, 和合存在 」 ,應該是 異類現行果法
「 」 才對,原文恐係誤

.
同時(俱現)同處存在(和合),而非不同時存在(前後相 禽開訕。
&創引們
a可
離)或不同處存在(定相離) 此處會引發 一個問題 為什麼不直說一種子(功能作用

前已指出,種子,就是第八識中的雜染法之功能作用性本 性)在時間歷程中恆在?而要說成同類種子(相同功能作用
身,而現行果法就是此功能作用的具體實現狀態;顯見此處的 性)在時間歷程中相生滅?這就好像我不說我從令天早上到今
因果關係,就是前面第二部分的〈種子與所生果不一不異〉 天中午 一直存在,而說成同一類的我從早上連續生減到中午?
亦即 ,以 功能作用性本身為因,以功能作用的具體實現狀態為 這個問題 也就 是在間,上述 「剎那滅」 義中 種子為何要

果的因果世;也就是上面〈種現歷程圓 三 中 種子/狀態
「 」 與現行俱剎那生滅?何不種子(功能作用性本身)持存 ,現行
之 間 的 箭號所代表的關係。 剎那生滅?
論文說明此種關係的特色﹒ 「現種異類互不相違 」 因果的 這與唯識學的 三 世論密切相關:從種子的剎那生滅,來說
相對於剎那的過去與相對於剎那的未來,已滅未 生 ,故非實 滅 過去已滅、未來俱生,皆非實有,唯有剎那現在的種子實

有;而這又與 「法空 」 相關 雜染法並非在時間歷程中持續存 際生出此刻現行果法。
..

在 的 實 有法 ,縱使它可能看起來有時間持續桐 而其 實只是第
, 此生滅義不僅針對種子而說,也適用在變現、持藏種子的
八識的剎那變現 這在第四部份會討論。 第八識本身,在 因果法喻門
「 」 裡有形象 化 的比喻
.•

..
(三)恆隨轉﹒「調要長時 一類相績,至究竟位方成種 如暴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比 〔阿賴
子 比遮轉識,轉易間斷,與種
。 子 法不相應故。此顯種 子 自類 耶]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績,非常、非斷,漂溺有情
相生 ﹒」 (註訂) 人?不出離;又如暴流,的坪風等擊起諸波浪 而 流不斷 ,此
這 是就前述種子自類相生 的 自類與時
「 」 因果性而言,強 〔阿賴耶〕識亦爾,難過眾緣起眼識等而恆相續;又如暴
調 白類
「 」 面,指出雖然在種現歷程中 , 有種種現行狀態的轉 流,漂水下 上 魚草等物 隨流不拾,此〔阿級耶
, 〕 識、亦
變,種子又剎那剎那生滅,一切似乎顯得變化、片斷,但其實 俏,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恆相隨轉。如是法喻 ,意顯 比 〔阿
也有恆常的面向 ,就是同 一類的功能作用性(自類種子)的在 賴耶〕識無始囚采非斷、〔非〕常義。謂比我性無始時來
時間歷程中剎那剎那地銜接、相績不墜 。 剎那剎那果生因滅。采生故非銜,因滅故非常 非斷、非

亦即,強調隨著種現歷程的轉變性面向,亦伴有恆常性面 常是緣起理 故說比我恆轉如流。(刊注冊 ω)

向,這當然與佛的擎的因果報應觀 一致。 這裡以瀑流、流水為喻 , 說明的第八識剎那生、剎那滅,
從無始以來如此生滅相績而來,並依 此 訂立第八識之種現歷程
四、過去未來非實有 || 唯識〈 ω 一切有部
的「非斷非常」義

..
前面 「果俱有 」 的論文引文中 , 如 此 解釋為何以 「果俱 謂比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 生 因滅。果 生 故非斷 ,因滅
有 」 來說明種子 故非常。
..

的伴因與采有俱、不俱, 而 花 在 時可有因用,未 生 、已 滅公共 首先應注意,此處用來說明 非斷非常


「 」的 果生因滅
「 」 之因
自體故,依生胡也采立種子名,不依引生 自 類名種 。(刊冊

ω) 果關係,乃是指上述自類引生的 自類異時
「 」 因果性 亦即
, ,
〈釋義〉因果關係有異類俱時與自類異時兩種 那為什麼要專
, 〈種現歷程圖 H 〉中,種子/種子間箭號所代表的剎那生滅之
挑異類俱時的因果關係,以 果俱有」來說明種子?因為只有
「 因果關係。
剎那現在的種子才有因果作用力 ,而未來的種子還未產生,過 那麼,如何從含藏種子的第八識的剎那生滅說 「非斷非
去的種子已經消滅,並非實有之體,沒有實際的因果效力,所 丹吊」nf
以,汁 依
, 這種在剎那現在生出現行果法的俱時因果力,來說明 已知〈種現歷程圖 H 〉表示的是 「無間滅 」 之識體變 化歷
種子,而不依自類異時的因果性。 程,也就是連續性的變 化 歷程 那麼,就每一個時間點上的識

35
此 處呈現出唯識家之三世因果論特點 種子剎那生剎那 體或種子來說,都由前一時間點已滅的識體或種子接績 而 生,

..
陳啟聖 第八識的種子說與三世實有問題
鵝湖月刊第 = 二 卷 第 -二 期總號第 三 七二
並且, 此 刻時間點的識體剎那便滅 但也無間地相續生出下一 唯識家反質並答覆 「過去、未來若是實有,可許非斷,

..

36

個時間點的識體,如此相績不斷,所以說「非斷 」 ;而這樣的 如何非常?常亦不成緣起 正理。」〔反質〕; 「前國滅位後呆
過程,固定不斷地以前一剎那識體之滅,引生出後一剎那識體, 即生,如秤兩頭低昂時等,如是因果相續如流,何假 去 來,方
並非有同一識體在時間歷程中的持存,所以說「非常」 成非斷?」〔答覆〕(註犯)
引文中各項目曹喻,則在突顯此非斷非常的歷程中雖變化而 一切有部認為過去識體、未來識體若非實有,那就只能說
連續特性。 識體 非常 」
「 ,不能說 非斷
「 」 '這樣唯識家便違背了「非斷
唯識 家 之 所 以 會 從 因 果 生 滅 特 性 出 發 , 強 調 過 去 、 未 來 非 非常 」 的緣起正理(註泊)
實有,主要是針對小乘 一切有部的 三世實有」說。
「 唯識家則反質,若依一切有部主張過去、未來皆實有,雖
小乘一切有部也認為萬法皆為 因緣和合
「 」 所生,故在大 保有「非斷 」 義,同樣會違背 非常」的緣起正理。

乘之前已提出六因、四綠、五果來說明宇宙萬法(註油);但 但光是反質並無法化解對手的攻擊,因此進 一步面對質
是一切有部也主張 所謂「過去已滅、未來未生」是就法體的 疑,以秤為喻,說明依唯識家 過去、未來非實有,識體剎那

..

「己現起與巳息滅」、「未現起與未息滅 」 而說,法體本身則 生滅」之說,如何可說 非斷 」 之義。



盡過去、現在、未來而實有、恆有(註訂) 一個秤的左端低落,同時右端便昂起,左低右昂的時間相
我認為〈種現歷程圓 〉正可呈現一切有部的論點;從
- 等無間;這似乎是以稱的兩端變化的同時性,比喻前識體一剎
〈種現歷程圖-〉來說,所謂「過去已滅」乃是指過去某時間點 那與後一剎那的無間相續性;這個比喻是否恰當當然是有問題
的現行狀態,相對於現在現起的現行狀態來說,已經息滅,但 的,但重點是唯識家想說明 剎那生滅的識體當然可以是連續

..
識體及其所真的作用性本身則恆常;所謂「未來未生」,則是 無斷的,故從過去、未來非實有,也可有 非斷」之義。

指未來某時間點的現行狀態,相對於現在未息滅的現行狀態來 一切有部再質疑 「因現有位,後果未生,因是誰因?果

..
說,尚未現起,但識體及其所具的作用性本身則恆常 因此 現有時,前因已滅,果是誰呆?既無因泉,誰離斷、常?」

.•
說,法體(識體)在過去、現在、未來皆為實有;這當然並不 唯識家反質 「若有因時 ,已有後呆,呆既本有,何符前

..
是主張,過去、現在、未來的現行狀態都一起在現在實有著 。 因?因義既無,呆義寧有?無因無果,豈離斷、常?」(註 MA)
故而一切有部主張「我空法有 」 ,此為大乘唯識空 宗所反 一切有部認為,若 依唯識家所主張,若只是現在的因是實
對,而欲建立 「我法 二空 」'乃說法體生滅、過去未來非實 有,而未來的果未生故非實有,那麼,無果如何成因?同樣,
有,一切唯剎那之第八識所變現。因此,乃引出唯識自二切有 若說現在的果是實有 而已滅的前因非實有,那麼,無因如何成
部關於 三 世實有的爭辯 。 果?否認過去事、未來事的實有性,將會取消掉因果性,也就
一切有部質疑 「過去、未來既非串只有,非常可爾,非斷 不能主張因果性「非斷非常」之緣起正理。

..
如何?斷豈得成緣起正理?」 唯識家反質 若依照一切有部過去、未來實有說,那麼,

..
當原因成立時,結果也就已經成立,那麼,結果又何必需要原 別來說明;而我認為,一切有部的此項論點是可以成立的,它
因?因此將會取消掉因果性,也就同樣不能主張因果性「非斷 可以拒絕唯識家給它戴上的 「種既本有,用亦應然,所待因
非常」之緣起正理 。 緣,亦本有故」的帽子。
唯識家的反質似乎基於誤解 前面已經說過,一切有部當 但是,如果「 三 世本有」另有其意,如果唯識家在此使用
.•

然不是主張過去、現在、未來的現行狀態都一起在現在實有 , 「本有」是在刻意強調著與「實有」有所不同,那就可能另當
而是指法的作用性本身在時間歷程中恆存,因此, 一切有部以 別論 可是唯識家並末清楚呈現出此論點。
.•
體用區分辯護﹒. 唯識家對 一切有部的反質暫可存而不論,問題的重點在唯
一切有部以體問區分辯護 「因果義成,依法作用,故所 識家如何回答一切有部的前一質疑:否定過去法、未來法的實
..

譜曲阱,非預我宗。」 有,也就取消了因果性的實有 (因是誰因?果是誰果? )


唯識家再質疑 「體既本有, 用亦應然,所符因緣,亦本 論證至此才到達真正的關鍵 一切有部質疑 唯識家的
..

..

有故 。」(註 泊) 「剎那剎那相續、過去未來非實有 」的法體、識體觀,將 會取
一切有部從體用 二分說明,法的作用性本身是體,跨三世 消緣起法、因果性的實有。
而實有,而法的具體實現(現行果法、現行狀態),則為用, 我認為此項論點相當有力;唯識家如 何 答覆?

....
而因果差別,則是就體之用而言(因果義成,依法作用),亦 應信大乘緣起正理。謂比正理深妙離言,因果等言皆
即,就現行狀態的變化而言,這當然不與「法體三世實有」相 假施設 。成現在法有引後用,假立當采對說況因;視現在
衝突,故從法體恆有並不會抹煞用方面的因果差別; 一切有部 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對說成果。假謂咱也識似彼相咽地。如
說:唯識家批評的那種「過去、現在、未來的現行狀態都一起 是因果,理越顯然 ,迷離〔斷 、常 〕二邊,契會中道,諸
在現在實有著」這種奇怪的說法,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1 有智者應順修學 。( 川紅心叫)
(故所詰灘,非預我宗) 唯識家的答覆,並非質疑此論點,反而是贊同它 「是啊!我

..
唯識家再質疑 若說法體既三世實有,那麼法體的作用也 們要說的本來就是因果性、緣起法都不是實有的啊!」
..

應當三世本有,因為,法體是法體的作用(現行果法、現行狀 因此,前面唯識家所有關於因果性的談論,雖好像在談論
態)之「因緣」(可參見本文一-(一)),若是三是本有, 著實有的東西,而其實只是把非實有的東西權假為實有而談論
則現行果法也應該是三是本有;因此,一切有部並不能訴諸體 而已(因呆等言皆假施設)
用區別來挽救。 那麼,縱使如唯識家之言,因果性並非實有,但有「非實
這裡的問題是,作為現行果法之「因緣」的識體若是三世 有的因果相」總是事實吧!緣起法的因果相如何說明?從何而
實有,現行果法是否也必須是三世「本有」? 來?
如果「三世本有」的意思是「三世的現行果法都一起在現 唯識家說,一切緣起法的因果相,固定識體所變現出的現在

37
在實有著」,如前所述,一切有部立刻會反對,並訴諸體用區 法,俱有對應於某種前因之相、對應於某種後果之桐,乃假立
陳啟聖 第八誠的種子說與三世實有問題
鵝湖月刊第 = 二 卷 第 了 一 期 總 號 第 三 七 二
歷過去 現在、未來之因果性」。 註 同註 頁一二五。

38
出 「 、 H l '
••

論證至此,才真正呈顯出唯識學 緣起性空
「 諸法皆
「 註 同註 頁三 F7
.•

」 、 mu 、口 l '
知工」 的大乘義諦,並劃清它自 二 切有部之決定性差別一切有 註的﹒方立天《佛教哲學》 頁
' 一一一一
-7 民八 三 ,台北布,洪
部以過去法、未來法為實有,通過、未、現 三 世之因果性也是 葉。
實有 , 而唯識家則主張這一切皆非實有 都只是由第八識所變
, 註 M 此即種子六義中之
.. 「引自果 」義 參見註
, l '頁一四
現而出 。 八。
註 KM.- 二諦區分參見韓廷傑《唯識學概論》'頁二七。
註釋
註 MM.同
-註 l' 頁 一二八。
註 普行法師《成唯識論研習》 頁 一二四|一五五,民六 註間 此點並非沒有爭議,尤其如果 這杯水的溫度
「 」 的用法

..
l ﹒ '
二 中華大典編印會。
, 不是固定指涉於」露水的溫度,而是界定意義 像這杯

..
註 2 、" 同上註'頁一九 O l一九二。 水這樣的、噶廈,功能主義者會認為二者並非問一,而只
..

註 、的、幻|鈞、 U 、泌 同註 頁一四五一四八。 是這 一杯水的溫度併發於古 o=) 這杯水;本


..

1 l' 巴司開2go
註 參閱于凌波《唯識三頌講記》'頁六 民八七,台北 文的用法是固定指涉的 而在此意義下說二者的同一
••

4 , ,
市,佛光;關於一切有部學說,參見印順法 師 《唯識學 性,就是在說一個處在某狀態下的事物與其狀態的同一
探源》﹒頁六 一 ,民六 三 。 性。此爭議並非本文重點,本文亦未涉入 此 爭議,而只
註 同註 頁 一九一一一
-- 一九八。 是指出《成堆識論》文旬的可能意涵。
•• ..

5 l'
註 韓廷傑《唯識學概論》'頁 二二三 ,民八一了台北市, 註切 繞廷傑《唯識學概論》'頁三四九

..
6 。
文津。 註們“ 李潤生《唯識三十頌導讀》'頁 一六九。

..
李潤生《唯識 三 十頌導讀孽 頁工八 三了民八八,台北 註 徐典正《唯識思想要草孽 頁 二 0

..
, n , 。
市,全佛。 註叩凶 見註 m 至泊。

..
徐典正《唯識思想要義》'頁仁六,民八二 高雄市
, , 註叫叫 韓廷傑《唯識學概且孽 頁一 四
, 。

..
佛光。 註到﹒印順法師《唯識學探源》'頁六 -f|六二。
註 7 同註 l' 頁 一一一
四。 註犯﹒同註 l' 頁一九 O |一九三。
.. ••

註 唯識家承龔 一切有部的四綠說:因緣、等無問緣、所綠 註犯 一切有郁的緣起論主張 一切法皆緣起,且緣起法非斷非

..
8
綠、增上緣,參見韓廷傑《唯識學概論》 頁 一五|一
' 常,唯識論亦持此說,故 非斷非常
「 」 被視為緣起法的
正理;其與唯識論不同處在於主張過去法、未來法皆實
註 同註 頁 一一一六 ←

•.
9 l' 。 。
註 于凌波《唯識 三 頌講記》 頁五六 註泊、泊、指 同註 頁 一九四|一九五。 RH

..
O6 9

..
m ' 。 l' *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