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新山辅士华小

第四学年华文理解校本评估一

姓名:___________( ) 分数 :______ %
班级:4( ) 日期 :__/3/2018

注意:理解部分共分两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考生必须作答所有的题目。

甲组(20%)
第 1 至第 8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 “凹”的笔画数是多少?
A 5画 B 6画 C 7画 D 8画

2. “从前,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___现在,她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哪个标点符号适合填在横线上?
A : B ; C , D 。

3. “林太太很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_______,她也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
哪个词语适合填在横线上?
A 为了 B 于是 C 尽管 D 此外

4.
4.
他们除了希望传染病不再蔓延,也为了纪念对朋友不离不弃的大象。

哪项是句子中“蔓延”的意义?
A 升起 B 扩展 C 延迟 D 萎缩

5. 颖晨有“一”位当老师的姑姑。
哪个是“一”的读音?
A yī B yí C yǐ D yì

6. 以下哪个词语中的“不”读作 bù?

A 不幸 B 不少 C 不愿 D 不再

1
7. “明杰被流氓欺负,幸得王先生_________,帮他解围。”
以下哪个成语适合填在横线上?
A 不负众望
B 惊慌失措
C 挺身而出
D 千辛万苦

8. 哪个句子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A 我光着脚站在田地前面的荒地上,粗糙的石子刺痛了我。
B 眼前的瀑布像一条布带,从高达百米的山崖上落下。
C 我拨开紧紧包裹在一起的绿叶,里边是那白白胖胖的菜心。
D 在沉静的夜里,只有虫鸣声在耳畔响起。

第 9 至 14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蜜蜂大厦”。老梁大概是想向我深入地介绍蜜蜂---他最宝贝的
昆虫,所以他小心地揭(jiē)开一个木头蜂箱,为接下来的演说掀开序幕。 箱里隔着一排板,每
块板上都布满蜜蜂,它们在拥挤的空间里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体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
用采来的花蜜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我知道蜂蜜的售价高,却不知它的
产量究竟有多少,便问道:“像这样一个蜂箱,一年能割多少蜜?”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
蜂这东西,最爱劳动,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它们酿(niàng )的蜜多, 自己要吃的却很少,它们从
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只是劳动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 “这样的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破坏吗?”老梁说: “怎会不怕?你得提防虫
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的大黄蜂。”我不觉笑道: “噢! 自然界也
有侵略(qin lüè)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老梁说:“赶!要是让它待在那儿,它会将蜜蜂
弄死,然后抓走蜜蜂的幼虫。”
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问: “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道: “蜂王可以活三年,
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我惊讶道: “原来它们的寿命如此短暂(zàn),那你不就得经常花
时间处理蜜蜂尸体? ”
老梁摇头说: “不需要,蜜蜂很懂事,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快到尽头时,仿佛害怕同伴会因
此而伤心,于是悄悄地死在外边。”我的心不禁一颤( chàn) : 多可爱的小生命啊,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但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
的生活。
(杨朔《荔枝蜜》,有改动)

9. 为什么老梁打开木头峰箱?

A 他要割蜂蜜。 C 他要向作者介绍他养的蜜蜂。
B 他要让蜜蜂出来采蜜。 D 他要让作者看看蜂王的样子。

2
10.为什么老梁要提防大黄蜂?
A 因为大黄蜂会蜇伤人。 C 因为大黄蜂会偷吃蜂蜜。
B 因为大黄蜂会弄死蜜蜂。 D 因为大黄蜂会堵住峰箱的洞口。

11.为什么老梁认为蜜蜂很懂事?

A 因为它懂得酿蜜,为人类酿造甜蜜生活。
B 因为它知道自己寿命短,依然辛勤地劳作。
C 因为它懂得提防大黄蜂,保护幼虫。
D 因为它的生命到尽头时,会悄悄死在外边。

我的心不禁一颤( chàn 表示发抖) : 多可愛的小生命啊,对人无所求,


12.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上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A 惊讶与钦佩。 C 害怕与紧张。
B 赞叹与兴奋 D 心疼与伤心。

13. 每块板上都布满蜜蜂,它们在拥挤的空间里爬着。

下列哪个成语用来形容蜜蜂的情况最合适?

A 遍地开花 C 多如牛毛
B 车水马龙 D 数一数二

14.
它知道自己生命快到尽头时,仿佛害怕同伴会因此而伤心,
于是悄悄地死在外边。

以下哪个画线的字与“仿”的读音相同?

A 方便 C 放开
B 防止 D 访问

3
第 15 至 22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炎帝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
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甩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灵魂便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
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jiū)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
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xián) 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
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páo)哮(xiào)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
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千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乎!”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
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怨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
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xiào)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 你这叫人悲恨的
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叫啸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
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
边上立了个古迹,叫做“精卫誓水处”。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15. 精卫鸟是怎么来的?

A 炎帝为了纪念他的女儿,因此将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
B 炎帝为了惩罚他的女儿,因此将他的灵魂化作一只小鸟。
C 女娃十分喜欢大海,因此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
D 女娃不甘心年纪轻轻就被大海淹死,因此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

16. 精卫填海的目的是什么?

A 报仇雪恨 C 造福人群
B 征服大海 D 精益求精

4
17.根据文章,哪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A 你为什么怨恨我这样深呢?
B 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
C 不幸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
D 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

18.

根据上文中的这个句子,为什么人们把精卫称为“志鸟”?

A 因为精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C 因为精卫仇恨极深,立志报仇。
B 因为精卫志向宏伟,意志坚定。 D 因为精卫死得冤屈,令人同情。

“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
19. 平!”

哪个成语与上面句子的意思相同?

A 愚公移山
B 叶公好龙
C 螳臂当车
D 夜郎自大

20. 从精卫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A 我们不可以去海边玩耍。
B 我们要趁还活着的时候好好享乐。
C 我们被人欺负时,要以牙还牙,报仇雪恨。
D 我们不要畏惧艰苦地去征服生活中的困难。

5
乙组(30%)
注意:考生必须回答所有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第 21 题: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 i__草映身 。
ii__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a) 根据上面的诗句,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词语。( 2 分 )

(i)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

(b)将下面的句子依序排列,在括号内写下其序数(1,2, 3 或 4) ( 2分 )

( )一只蚂蚁爬过来了,我把它引到水泥地上,用放大镜照它。
( )仔细再看,蚂蚁还有六只灵巧而短小的脚,真是一只“小”蚂蚁。
( )我对小昆虫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带着 10 倍的放大镜观察蚂蚁。
( )蚂蚁身体又细又小,大约只有 2 毫米,它的头上有两根小触角。
(c)

他想到了一个( i 妙方、妙计 ),打算好好教训一下


(ii 蛮横、蛮劲 )不讲理的伟强。

选出正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分 )

(i)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

(d) 哥哥不让父母过于操劳,哥哥主动帮忙父母做家务。

用“为了……就”把上面的句子连接起来。 (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 22 至 25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从前,有只漂亮的九色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 犄(jī)角像雪一样白,在金阳光下闪闪发亮。
它长年生活在恒河边,与一只小鸟成了好朋友。
一天,九色鹿在恒河边觅食,突然它发现河水中有个人在挣扎,那人好像快要溺死了。九
色鹿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费力地游到那人身边,对他说:骑上我的背,我驮(t uó )你去岸边,
那人赶紧爬上鹿背。九色鹿驮着他拼命地游 ,翻滚的浪头把九色鹿冲得摇摇晃晃,但它仍然驮着那
个人,一直游到岸边。
那个人感激涕零地跪在九色鹿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当它的奴隶,作为报答。九色鹿回答说:
“如果你真想报恩,我只求你一件事,就是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在这里见过我。”那人听了,信誓旦
旦地说自己绝对不会向任何人透露九色鹿的行踪。
当晚,这国家的王后梦到了九色鹿,醒来后,她对国王说:“我昨晚梦见一只九色鹿,我想用
他闪闪发光的九色皮毛做垫子,还想用它洁白的角做拂尘的柄。请陛下一定要设法为我弄到那鹿。”
国王听后,立即向全国发出告示:捉到九色鹿的人将获重赏!
那个溺水者听说国王悬赏寻找九色鹿,不禁起了贪婪之心。 他仿佛忘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
也忘了自己的誓言,一心只为求财。他打定主意后,赶到王宫向国王报告。国王立刻带着大队人马
往恒河出发。
这时,九色鹿正在睡觉。他的好朋友小鸟看到远处烟尘滚滚,大队人马直冲过来,就猜到他
们是来捕杀九色鹿,便赶紧大声喊道:“九色鹿,快醒醒,有人要来杀你了!”九色鹿一跃而起,可
是国王的军队已经将他包围了。九色鹿不慌不忙走到国王面前,说: “请先不要杀我,我有话要说。”
国王令弓箭手放下箭,说: “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九色鹿问: “大王,是谁说出我在这里的呢?”
国王指出那个告密的溺水者。九色鹿一看,不禁流眼泪,哭着对国王说:“大王,昨天这人还在河里
挣扎着大喊救命,我费劲全力将他救起,事后,他乞求做我的奴隶, 信誓旦旦地说不会出卖我,结果
却带人來捕杀我。”
国王听了,非常惭愧,厉声责问那个告密者: “你受过人家的救命之恩,怎么可以恩将仇报? ”
那人吓得面如土色,立即跪地求饶,国王立刻诏(zhào)令全国:从今以后,如果再有人胆敢伤害九色
鹿,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侠名《九色鹿》,有改动)

22.(a)九色鹿常年生活在什么地方?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认为九色鹿是一只怎样的动物,为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3(a)为什么国王要捉九色鹿?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王如何知道九色鹿的行踪?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a)为什么溺水者要去向国王报告九色鹿的行踪?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王最后不杀九色鹿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a)你从这件事中领悟了什么道理?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解释“面如土色”这个成语的含义。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题:郭玉凰老师
审题:胡慧蓉老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