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工程导论 (ID:082491)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工程概论
第二章 材料工程
第三章 机械工程
第四章 纺织工程
第五章 可靠性工程
第六章 标准化工程
第七章 工程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第八章 工程管理
第九章 工程伦理
第十章 环境保护
《工程导论》
第五章 可靠性工程
目 录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5.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5.3 可靠性预测
5.4 可靠性试验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可靠性长期以来是人们设计制造产品时的一个追求目标。
但是将可靠性作为设计制造中的定量指标的历史却还不长,相关技术也
尚不成熟,工作也不普及。
一、可靠性发展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靠性问题突
出的时期;
热兵器的成熟期在国际上二战时
期德国使用火箭和美国使用原子弹为
标志。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从1944年9月6日到纳粹战败的1945年3月27日,德军共发射了3745枚V2飞
弹,其中有1115枚攻击英国本土,2050枚攻击比利时上的安特卫普、布鲁塞
尔、列日等盟军控制的重要港口和集结点。还有约500多枚用于训练,研发实
验等。
总体来说,V2飞弹造成的损失并不太大,只有约百分之七十五飞到目标
30公里范围内,有百分之四十五落在10公里内。如此大的偏差,攻击效果自
然很有限。
以攻击英国的1000多枚V2飞弹为例,仅仅造成英国死亡2724人,重伤
6476人,还击毁了大量建筑物。攻击比利时的V2造成6500人死亡,伤者数万。
平均一枚V2飞弹大约造成2人死亡,这个效率还是偏低。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美国当时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正常工作,其电子设备在规定的
使用期限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二战期间,因可靠性引起的飞机损
失惨重,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

日本零式战斗机 苏制伊尔-2攻击机
美国B29轰炸机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
德国ME262喷气战斗机 美国P51野马战斗机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二战各参战国投入了几十万架飞机,如苏联和德国的飞机产量都超过10
万架。美国的产量如果从39年算起,则超过30万架。各国的飞机损失也相当
惨重,大部分产量都损耗掉了。不过,造成大量飞机损耗的原因并不仅限于
战斗。因为训练事故和操作失误等原因失去的飞机也为数巨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可靠性研究,主要的工作是由美国军
事部门展开。

1952年,美国军事部门、工业部门和有关学术部门联合成立了“电子设备
可靠性咨询组”—AGREE小组。(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1957年提出了《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AGREE报告)该报告首次比较完
整地阐述了可靠性的理论与研究方向。从此,可靠性工程研究的方向才大体
确定下来。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概述2

除美国以外,还有前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也
相继从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开始了有组织地进行可靠性的研究工作。
本阶段工作的特点:
 研究的问题较多集中于针对电器产品;
 确定可靠性工作的规范、大纲和标准;
 组织学术交流等。
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约40%的大学设置了可靠性工程课程。目前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可靠性工作比较成熟,其标志性的成果是阿波罗登月计划
的成功。
国内的可靠性工作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原电子工
业部的内部期刊有介绍国外可靠性工作的报道。

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了大量的可靠性工作专著、
国家制定了一批可靠性工作的标准、各学校由大量的人投入可靠性的研究。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许多工业部门将可靠性工作列在了重要的地位。如原航空工业部明确
规定,凡是新设计的产品或改型的产品,必须提供可靠性评估与分析报告
才能进行验收和鉴定。

但国内的可靠性工作曾在90年代初落入低谷,在这方面开展工作的人很
少,学术成果也平平。主要的原因是可靠性工作很难做,出成果较慢。

但在近些年,可靠性工作有些升温,这次升温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对
产品质量的重视,比较理智。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损失:2000亿美元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这是目前史上损失最为
惨重的事故,被称为和平时期人类最大的社会
经济灾难。其中50%的乌克兰领土被不同程度
地污染,超过20万人口被疏散并重新安置,其
中1700万人被直接暴露在核辐射之下。
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有关的死亡人数,包
括数年后死于癌症者,约有12.5万人;相关花
费,包括清理、安置及对受害者赔偿等的总费
用约达2000亿美元,仅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
建钢制防护层的费用就需20亿美元。
来自官方的正式消息称,事故原因是由于
核电站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无视安全条件
造成的。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
损失:130亿美元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研制的航天器中首架具有航天价值的,
2003年2月1日,它在重返大气层时由于机翼中
自16天之前发射时即存在的一个小洞而坠毁。
在1978年时它的建造成本即达到20亿美元,相
当于现在的63亿美元,另外还花费5亿美元用
于事故调查,使之成为史上最昂贵的飞行器事
故调查个案,仅搜寻和发现航天飞机残骸就花
了3亿美元。最终,据美国航空航天协会的数
据,此次事故的总损失达到130亿美元。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威望号石油泄漏事故
损失:120亿美元
2002年11月13日,“威望”号油轮满
载7.7万吨重质燃料油正在航行途中,驶经
西班牙加利西亚附近海域时遭遇暴风雨,
船上12个油箱中的一个发生爆裂。船长担
心船只沉没,向西班牙救援机构求援,希
望他们能将船只拖引回港,然而当地政府
却施压迫使船长下令驶离海岸;随后船长
又试图向法国和葡萄牙政府求助,但是他
们同样宁愿置身事外,不愿让油轮停靠在
其海岸。随着暴风雨的不断加剧,最终将
该油轮劈成两半,约2000万加仑的石油倾
泄到海上。据波特维特拉经济委员会的报
告显示,清理费用高达120亿美元。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挑战者号爆炸事故
损失:55亿美元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
天飞机在起飞后短短73秒之后发生爆
炸坠毁,起因只是由于一个小小的O型
圆圈出现故障,未能固定其中一个接
头,造成加压气体外泄,引起外挂式
油箱内液态氢的有效载荷泄漏,最终
引发大爆炸。当时(1986年)该航天飞机
的造价为2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5
亿美元,另外在1986至1987年间用于
事故调查、错误纠正、损失装置更换
的费用也花费了4.5亿美元,相当于今
天的10亿美元。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帕尔珀.阿尔法石油钻塔事故
损失:34亿美元
这是世界上损失最大的离岸石油钻塔事
故。这里一度曾是全球最大的单个石油产生
钻塔,每天可产原油31万7千桶。1988年7月6
日,技术人员在进行例行维护时,解除并检
查所有的安全阀,后者是用来阻止液态天然
气囤积并产生危害的关键装置,当时共检查
了100个相同的安全阀,然而不幸的是,技术
人员却犯了一个错误,忘记更换其中的一个
。当天晚上10点,一名技术人员按下按钮,
启动液态天然气泵,一场损失最为惨重的石
油钻塔事故从而爆发。在2小时之内,300个
工作平台都被火海吞噬,最终坍塌,造成167
名工人遇难,物质损失达34亿美元。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B-2轰炸机坠毁事故
损失:14亿美元
2008年2月23日,一架B-2隐形轰
炸机自关岛基地起飞后不久即告坠毁
,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由于潮湿导致
机上飞行控制系统数据紊乱所致,使
得飞机猛然抬头急升,造成空中熄火
从而坠毁。美国只生产了21架B-2轰
炸机,这是其中之一,也是史上损失
最大的飞行事故,所幸的是两名飞行
员最终都成功跳伞逃生。飞机的坠毁
过程都有视频记录,显示出当时B-2
顺利起飞以及不久坠毁的过程。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
能力, 是反映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规定的条件:产品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
振动、冲击、介质、载荷等)、维护条件、操作或使用条件、
应力条件和贮存条件。

规定的时间:产品保持规定的质量和性能的时间期限。

规定的功能:达到产品设计时规定的性能指标,不发生故障。
5.1 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概述

可靠性工程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硬件生产故
障率和市场失效率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
定量控制。

可靠性技术与系统工程、安全工程、质量管理、价值工程、
工程心理学、环境工程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可靠性
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技术。
5.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5.2.1 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
的成功概率,就是产品的可靠度,可靠度与时间有关,
用R(t)表示。
一电子产品的可靠度R (480) = 0.96,即多次抽取一
定数量的样品(如100台),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480小
时后,有96%(即96台)的电子产品仍能按照规定功能工
作。
抽取样品的数量越大,所获得的产品可靠度的准确
性就越高。

−  ( t ) dt
可靠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t ) = e
式中λ(t)——失效率。因此,可靠度也反映了故障发生的
概率。
5.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5.2.2 失效率

失效率λ(t)是指产品在工作了规定的时间t后,在单位时间内发生失
效的概率,也称故障率。

失效的产品数
 (t ) =
运行的产品总数  运行时间

上式中,运行时间的单位一般为小时(h)。

对于失效率很小的产品,失效率λ(t)的单位一般采用非特(Fit)表示,
1 Fit=(1xl0-9)/h。失效率λ(t)为1 Fit,表示一百万个零件运用1000小时或
10亿个零件运用l小时,只允许有百万分之一个产品失效。
5.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5.2.2 失效率
失效率随着产品的工作时间增长而变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失效期
由许多零件或元器件组成的产品,在刚开始工作时有相对较高的故障率,随
着时间的增长,这个故障率会明显减少且趋于一个稳定值。产品出现早期故障
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或制造缺陷、安装错误、调试不仔细等。早期故障通常在产
品出厂前的老炼期或跑合期就会暴露出来。
2.偶然失效期
这期间产品的故障率较低且稳定,近似为一个常数。失效多是由于一些难以
确定、不可预测的原因所引起的,如环境的应力限、电压过高等。对于设计合
理、制造质量合格的产品,这一时期的故障很少。通常产品的可靠性指标的确
定就是在这一时期。
3.耗损失效期
这一期间产品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故障的原因一般为组成产
品的元器件大量损坏,如腐蚀、氧化、老化、磨损、疲劳、维护保养不当等。
这一时期又称为产品的衰老期,预示产品寿命将尽。
5.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5.2.2 失效率——浴盆曲线

浴盆曲线是典型的不可修复产品的失效率的变化曲线。产品在使用初期,由
于本身的缺陷失效率比较大,而随时间的延长,失效可能性趋于稳定,到一定
时间之后,失效率又开始增大。
早期失效期相当于幼儿死亡期;偶然失效期相当于青壮年死亡期;耗损失效
期相当于老年死亡期。
5.3 可靠性预测

利用积累的(用户、工厂、实验室的)可靠性数据,综合元器件的失效
数据,较为迅速地预测出产品可靠性的大致指标。
1.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①在产品的不同设计阶段均预估其可靠性水平,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
题,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②通过预测,找出提高产品可靠度、维修度的关键因素。
2.可靠性预测的主要方法
①预测偶然失效的失效率(或MTBF)。
②预测耗损失效,可通过统计方法进行。
③预测维修性。
④失效模式、影响和致命度分析(DMECA)。
5.4 可靠性试验

5.4.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检验、分析、评定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暴露和分析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
研究产品的失效规律。
5.4.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1.按试验内容分类
①气候环境试验:高温、低温、温度变化、湿热、辐射、气压、沙尘试验等。
②机械环境试验:振动、冲击、摇摆、碰撞、倾倒、跌落试验等。
③电磁环境试验:传导干扰、辐射干扰试验等。
2.按试验场所分类
①现场试验:在实际的使用场所进行的试验。
②模拟试验:模拟环境中试验产品的固有可靠度。
3.按样品破坏情况分类
①破坏性试验:试验要进行到样品最终被破坏或失效为止。
②非破坏性试验:正常的工作试验、性能试验、存放试验等。
5.4 可靠性试验

5.4.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4.按试验应力分类
①常规试验:在类似或接近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的试验。
②加速试验: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在不改变受试样品失效模式、机理
和失效分布类型的情况下,增大应力或加载频率的试验。例如,针对集
成电路同时增大温度、相对湿度和电压,加速试验的应力。

5.按试验样本大小分类
①全数试验:将本批次产品百分之百进行试验。
②抽样试验:在批次产品中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抽样,将抽中的样品投
入试验。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 可靠性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可靠性极限水平,对产品质量有决定意义。
⚫ 产品的制造是保障这一水平的实现。
⚫ 产品的使用只能维持这一水平。

产品内部许多元器件的损坏并不是元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产品
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产品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各子系统和元器件的可靠
性及其合理的布局和使用条件。

为了确保最经济和有效地生产出可靠产品,除了要研究产品的技术要
求、正确地确定影响产品运行的参数外,还必须对产品的成本、可靠性、
性能、维修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权衡,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依据。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明确产品的可靠性组成包括以下工作:
①明确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确定可靠性指标并进行可靠性分配。
②确定可靠部件和危险部件,规定部件的负荷并要求安全地使用。
③进行应力分析(采用概率分析方法)。
④简单化、单元化、标准、插件式构造。
⑤采用典型结构和典型电路,并充分利用过去的经验。
⑥采用贮备设计法,修正误动作,并考虑是否采用备件。
⑦预测可靠性、维修性,进行失效分析,以及失效模式、效应及危害度分析。
⑧可靠性验证试验。
⑨审查设计。
对于环境影响,应考虑尽量减少振动、冲击、热、潮湿、灰尘、气体、日照、
放射线、干扰效应等的影响。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可靠性——安全寿命、安全裕度、安全性、安全系数。
②维修性——抽检、修理、布线、装配方式、备件准备、互换性,修
理人员技术水平、检修方式。
③易操作——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减少人为失误,预防失误的设计,
软件的可靠性。
④功能和性能。
⑤经济技术牲能——体积、重量、外观。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贯彻系统工程的观点,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开发、管
理与控制,使产品的质量、性能、可靠性等总体效果达到最优的目标。

什么是系统工程呢?

系统工程研究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联系的元素所
组成。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个元
素之间及元素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考虑到参与系统活动的人的
因素及其作用,以使系统能从总体上达到最优目标。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涉及电路、结构和工艺等。电子产品可靠性工
程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
① 选型认证来保证物料的可靠性。
② 合理的设计保证产品应用的可靠性。(可靠性预测、可靠性指标论证与分
配、冗余设计、ESD防护设计、容差分析、热分析和设计、EMC设计、环境适
应性设计、寿命与可维护性设计)。
③ 在加工维护过程中不损伤器件。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可靠性主要因素
是ESD、MSD和焊点可靠性,相关技术较为成熟,有对应的国标。
④ 失效分析。通过对开发、测试、小批量试产阶段、用户现场的器件失
效分析,找到失效的根本原因和改进措施,及时纠正和预防失效的发
生。
⑤ 流程保障。选用可靠物料流程(物料选型、物料认证、供应商认证、
供应商质量控制等);产品开发中的可靠性设计流程。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1.简化设计方案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电路对提高可靠性是有益的。
数字电路可利用建立在集合论及布尔代数基础上的一套逻辑电路简
化法则对方案加以简化。
简化设计原则:
①将软件功能和硬件功能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软件功能。
②对高性能和高指标要综合考虑。
③采用新技术要充分注意继承性。
④采用新电路要注意标准化。
⑤尽可能用数字电路取代线性电路。
⑥尽可能用集成电路取代离散、分立元件电路。
⑦对逻辑电路要进行简化设计。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2.元器件的选用
(1)选用元器件的一般原则
① 根据电路性能参数的要求选用元器件。
② 对所有可以使用的元器件的品种、规格、型号和生产厂家进行比
较,拟出优选元器件清单。
③ 尽量采用标准化的元器件,尽可能减少元器件的使用品种、规格,
提高元器件的复用率。
④ 除特殊情况外,应从一批元器件中挑选出可靠性较高的元器件,
将存在明显缺陷或存在潜在缺陷的元器件淘汰。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2)电阻器的选用
电阻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标称阻值、允许偏差、额定功率。

通用电阻器技术指标可以满足一般设计要求,其额定功率为0.05w~2 w,
少数为5w~10 w,标称阻值为1Ω~22Ω,允许偏差为±5%、±10%、
±20%三个等级。

精密电阻器械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额定功率不超过2w,标称阻
值为0.01Ω ~20 Ω,允许偏差范围为±2%~±0.001%。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3)电位器的选用
电位器是一种阻值连续可调的元件。在选用电位器时,应特别注
意其标称阻值、功率、电位器的行程、输出函数特性等技术性能
指标。常用电位器的额定功率为0.025 w~100 w。标称阻值:
碳膜式为470 Ω~4.7 WΩ,线绕式为4.7 Ω~20kΩ。精度:碳膜式
为±20%、±10%、±5%;线绕式为±10%、±5%、±2%、
±l%。环境温度为一55C~+125。C。
电位器用于电阻和电位调节,在实际选用时应注意各类电位器的
特点,使用时应有所区别。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4)电容器的选用

电容器广泛用于隔直流、耦合、旁路、滤波、谐振回路调谐、
能量转换、控制电路中的时延环节等。

在选用时,须注意电容器的容量、绝缘电阻、损耗、击穿电
压、固有电感、比率特性、使用温度等技术性能指标。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 半导体器件的选用
① 在满足总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硅半导体器件,不选
用锗半导体器件。
② 在满足单元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集成电路,不选用分立
元器件。
③ 在满足电路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数字电路(优先选取大规模、
中规模),不选用模拟电路,以利于整机向体积小、重量轻、集
成化、数字化、高可靠性。

(6) 集成电路的选用
应了解集成电路的最大值范围,实际使用时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最
大值范围。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3.降额设计
降额就是使元器件在低于其额定值的应力条件下工作。合理的降额
可以大幅度降低元器件的失效率。
⚫ 合格产品在各种应力的综合作用下才出现老化、失效。应力包括:
时间、温度、湿度、腐蚀、机械应力(直接负荷、冲击、振动)、电应
力(电压、电流、频率)等。
⚫ 当元器件的工作应力高于其额定应力时,失效率会增加;当元器件
的工作应力低于额定应力时,失效率会降低。
⚫ 降额必须合理,降额不足或降额太大都会有危险。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4. 容差设计
综合平衡容差范围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元器件的公差造成电路
系统参数出现误差或变化,这种误差或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电路系
统就会发生故障。

可采取三种办法减少这种失效:
① 更改电路设计,使电路允许元器件有较大的公差。
② 采用低公差、高稳定性的元器件,但这会增加成本,制造困难。
③ 将元器件区别对待,对系统影响大的元器件采用低公差、高稳定性
的,对系统影响不大的元器件则采用一般的。这种经济合理的办法
就是容差设计。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 三次设计”
① 一次设计即系统设计(或功能设计):确定电路拓扑结构和元器件参数
的初始值,使之满足电路的功能要求。
② 二次设计即参数设计(或质量设计):分析各种元器件参数的最优水平
和最佳组合,寻找一组能使电路性能最优的参数搭配。
③ 三次设计即容差设计(或裕度设计):根据网络拓扑学的理论,利用计
算机辅助网络分析,计算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变化对电路参数的影响程
度。对产品输出特性影响大的元器件,可采用高稳定、高性能但价格
也较高的,对产品输出特性影响小的元器件,则采用便宜的,在保证
产品的功能指标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最低。
三次设计的目的是要使电路的性能及稳定性最佳而成本最低。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热设计
⚫ 任何具有电阻的元器件都是一个内部热源。电子产品功率损失通常是
以热能耗散的形式出现。
⚫ 当电子设备工作产生热量,温度升高,同时,环境温度也会给电子设
备内部的温度带来影响,电子设备中元器件的温度增高,将使其失效
率增加 。
⚫ 当温度升高10 ℃时,有些元器件的失效率约增加一个数量级,这被
称为“10 ℃法则”。
热设计就是采用热传递技术将元器件自身的温度控制在所要求的
范围。由于电子产品小型化,元器件安装密度增加,因而热设计在电
子工程设计中越来越重要。
热设计的一般方法:①选择适当的途径将热量传递出去,使元器件降
温;②根据发热元件的功率、密度和要求的热阻来考虑其冷却方式。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6. 防振设计
⚫ 电子设备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振动。有时强烈的振动
不一定损坏电子设备,而不强烈的振动会使元器件断脱、参数漂移,这是
因为机械共振。
⚫ 机械共振可通过合理安排电路中元器件的布局、安装方式等来解决,这就
是电子产品的防振设计。
⚫ 防振设计包括防冲击和防正弦振动两方面的内容。前者是从时间域分析振
动问题,后者是从频率域分析振动问题;从时间域观察到的振动,通过傅
里叶分析就可分解成无数个正弦振动,因此,两种设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7. 三防设计
(1) 防潮湿设计
①在材料表面涂敷防护涂料(如防潮漆等)。
②密封元器件乃至整机,内放干燥剂、灌封,镶嵌气
体填充等。
(2) 防盐雾设计
①采用密封结构。 ②选用耐盐雾材料(不锈钢、塑料)。
④涂敷有机涂层。
⑤防不同金属间的接触腐蚀。
(3) 防霉菌设计
①将设备严格密封,使其内部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于
65%)、清洁。
②设备表面涂防霉剂或防霉漆。
③照射紫外线,消灭已生长的霉菌。
④在密封设备中充以高浓度臭氧消灭霉菌。
⑤选用耐霉性能好的材料。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8.电磁兼容设计
电位差会导致电场,电流会导致磁场;交变的电位差和
电流会导致交变的电磁场,电子设备在使用时都会对其周
围产生电磁辐射;雷电、地磁变化、宇宙射线等,也会形
成电磁波干扰。所以,电子设备都处于电磁干扰的环境中,
其本身又扮演干扰源的角色。
(1) 屏蔽设计
克服经过“场”耦合引入的干扰,包括静电屏蔽、磁屏
蔽(主要用于低频段)、电磁屏蔽(主要用于高频段)。
(2) 接地设计
设备与大地之间、设备之间、设备内部参考零电位的连
接。设备接地可防止设备上电荷积累而危害人身安全或引
起火花放电;可以提供信号零参考电位;可以为屏蔽导体
提供低阻通路,抑制干扰。接地原则:①尽可能使接地电
路各自形成回路,减少电路与地线网之间的电流耦合;②
布置地线,使地电流局限在尽可能小的范围。
(3) 干扰源的抑制
在干扰的发源处将其滤波、旁路、屏蔽和隔离。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9.电气互连设计
元器件、各类零部件的组装互连分为两类:固定式互连(钎
焊、熔焊、浸焊、红外再流焊、绕接、压接和胶粘以及超声波、
激光、电子等特种焊接);活动式互连(利用各类接插件来实
现)。
(1) 锡焊互连:将几个工件进行加热,同时使焊料充分熔化润湿,
生成合金层将工件连接在一起,待冷却凝固后成为一体。
(2) 导线互连:电子设备整机常由很多电子元件构成,这些元件
是先装成若干个大的组件(如变压器组件等),然后分别焊上线把,
再将若干个带线把的组件装入机体,用导线把这些组件按连接起
来,最后连焊,冷却凝固后成为一体。
(3) 接插件互连:印制电路板连接器、电缆连接器和特种连接器。
(4) 绕接互连:直接用绕枪将导线绕在楞形棒状端子上。绕接的
失效率比锡焊连接的失效率低l~2个数量级。由于内部应力的作
用,时间越长,结合越紧密,可靠性越高,一般寿命在40年以上。
5.5 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5.1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1 0.冗余设计
⚫ 冗余即重复,是为了减少系统的故障概率而对部分重
要电路有意复制备份。

⚫ 冗余设计即并联备份设计,是为了保障重要系统设备
不停止运转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 冗余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容错技术,是产品实现高可靠
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有高可靠性
和长寿命要求的大、中型设备和无法维修或要求不停
机维修的控制系统或设备,冗余设计对于实现整机系
统高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

⚫ 当提高可靠性的其他方法已经用尽,或当元件或系统
的改进成本高于使用储备元件或系统的成本时,才采
用冗余技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