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 主題:An Overview of OT for Children

一. 時間:2022/09/08
二. 老師姓名:黃千瑀
三. 執筆組:胡彩藍、蘇永泓
四. 審查組:梁玉芳、廖苡妘
五. 大綱:
(一) Pediatric practice
(二) Individualized therapy services
(三) Essential concepts
(四) The proces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五) Pediatric OT evaluation
(六) Pediatric OT intervention
(七) Pediatric practic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adult practice

1
§ Pediatric practice
一. 對象: infants(嬰兒)、toddlers(幼兒)、children(兒童)和 youth(青少年)
(進大學前)
二. 根據法律而定的年齡界限
美國身心障礙者特殊教育法案(IDEA)指為 21 歲以下族群提供服務
§ 個別化介入 Individualized therapy services
一. 需要 OT 服務的對象
(一) 孩童有特定診斷
(二) 有特定功能性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二. 治療師需為個案量身訂造,提供個別化合適治療
09 補充:師曰「臨床 OT 是看個人的,OT 研究才看整體。」
§ Essential concepts
一. 以家庭為中心 Family centered care
(一) 以前是以孩童為中心 Child-centered practices,但只考量如何提高品質,會導
致家庭壓力上升/家庭功能下降。因為孩童大部分時間會和家人相處,故改成
Family-centered
(二) 方法:藉由開放式溝通、互相尊重與信任、和家長共同決策等
(三) Three primary core beliefs
1. 尊重小孩、家長和家庭本位模式
2. 理解家長對孩童的影響,認同家庭努力(給予家長信心、提高家長效能
感和滿意度)
3. 與家庭建立合作的平行關係
(四) Two types of family centered services
1. 培養正向關係(尊重家長的知識和決定、接受他們的價值觀)
2. 讓家庭參與介入、加入家庭觀念,家庭成員成為孩童復健計畫的主要決
策者
(1) 讓家長進入治療室、進行衛教(將所學融入生活)
(2) 作息本位模式(The Routines-Based Model)
(a) 利用目標達成量表 GAS
(b) 使用不同分
數代表不同
表現程度
(-2,-1,0,1,2
,0 為預期
介入後的最
低表現)
(如右圖)

2
(五) Component

(六) 特點(07 補充)


1. Equal partnership 平等夥伴關係,尊重家長的想法,不批評
2. Education: 告訴家長社區資源、了解孩子疾病特色、孩子行為、治療
策略……
3. Intervention 介入: 基於家長的期待來建立介入目標
4. Intervention context: 家人角色關係、興趣、居住環境、價值觀、文

5. Individualized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process: 個別化的評
估和介入
6. Dynamic process: 經過醫療團隊和家長的溝通後,治療目標可以隨時
改變
7. Fit into family daily routine: 治療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洗澡中、
吃飯中……看一天的生活有什麼),因為家長不一定有辦法撥出時間另
外創造情境
二. 強調優勢 Strength-based focus
(一) 以往只注重孩童的缺點或劣勢,會導致他們沒信心/隱藏自己
(二) 即使是有障礙的孩童也有過人之處,應找出孩童的強項(strength)和弱項
(limitation),不強調弱勢的一面(優勢帶動劣勢)
(三) 介入活動以孩童的強項出發
(四) 優點
1. 重新定義孩子的行為並給予家長希望,增強正向親子關係
2. 增加孩童的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和 self-determination(自我決定),
鼓勵孩童更願意去迎接挑戰並不易放棄
3. 增進青少年的社會參與並增進友誼
4. 減輕家庭壓力,讓家長肯定孩童的努力
(五) 例子:
腦性麻痺個案頭控不好、肌肉張力高、軀幹控制不好。但該個案的語言能
力、認知、社會互動良好,可透過發掘這些優點介入活動,讓個案找到訓練
的價值,從而進行動作訓練以降低肌肉張力、增進頭部控制、促進動作協
調。
3
三. 文化素養 cultural competence
(一) 各國文化並不單一,在台灣,較多為漢人文化、原住民文化以及新移民
(二) 介入時要注意每個家庭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
(三) 當中家庭日常生活習慣存在差異:
戒尿布時間、用筷子、用湯匙(慣用手)、生活自理獨立、傭人照料
(四) 教養方式存在差異:
1. 權威服從型(authoritarian):對孩子的需求回應度低、但要求卻很高
2. 民主開放型(authoritative):高度回應孩子需求、對孩子要求也高
3. 放養溺愛型(permissive):高度回應孩子需求、對孩子要求低
4. 事不關己型(uninvolved):對孩子需求回應不高、也沒有要求
(五) 孩童健康與成人的不同
1. Developmental change(發育上的改變)
2. Dependency on adults(獨立性較弱,需依賴成人)
3. Different epidemiology(不同流行病學的影響因子)
4. Demographic patterns(人口統計模式)
5. Dollars(金錢觀念)
四. 治療性運用自己、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 therapeutic use of self and relationship
building
(一) 定義:治療師計畫性地運用自己的個性、洞見、感知以及判斷,作為治療過
程的一部分
(二) 先營造有安全感的氛圍,與個案建立信任
09 補充:師曰「跟孩子互動的時候,每一句話都有它的意義存在。」
(三) 尊重孩童的情緒
小朋友生氣、大哭時如何應對:
eg. 不阻止他們的負面情緒、保持同理心,例如可嘗試用第一身角度幫孩
童說出想說的話「我好緊張,因為……我好興奮,因為……」(若只分
散孩童的注意 eg.使用玩具,他們可能不會理解情況)
(四) 展現正面情感
(五) 表現出對孩童的興趣
eg. 孩童喜歡看水孔,我們可以一起看,藉此延伸話題和發掘孩童興趣
(六) Intentional Relationship Model(意圖性關係模式 IRM)
1. Advocating(倡導):確認參與職能活動時是否有足夠資源
2. Collaborating(合作):促進個案的自主性並確保個案可以參與治療過程
3. Empathizing(移情):理解並尊重個案的生活經驗
4. Encouraging(鼓勵):培養個案希望並願意參與
若孩童失敗感覺強烈、挫折忍受度低:
可先從簡單活動開始建立成功經驗、試著說「輸了沒關係,下次還有
機會,繼續努力。」
5. Instructing(指導):給予明確指示和期望
6. Problem solving(問題解決):以臨床推理確認解決方案

4
§ The proces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一. Occupational-centered models of practice and FOR(以職能為中心)
二. 需運用 Theory(理論)和 Clinical Reasoning(臨床推理),不只訓練
component,還要了解對日常生活有甚麼幫助(如下圖)
(一)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s:
可參考研究、文獻、EBOT(大四
會學)
(二) Practitioner’s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除根據經驗和知識外,
還要考量環境場所、政策、目標
(三) Client and family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了解個案及其家庭的強
弱項,並分析他們的自然生長環
境,最後才能擬定介入計劃
§ Pediatric OT evaluation
一. Top-Down(較建議使用)
(一) 先了解孩童的職能表現再評量各種 specific skill 和 client factors
(二) 先回應家長的主訴和提及的孩童日常生活表現
(三) 例子:
小明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幼兒園大班孩童,由治療師先瞭解小明的一天生
活,並詢問媽媽小明在日常生活中令她比較有困擾的地方,再評量小明的注
意力、動作等能力
二. Bottom-up(較侷限,但實習常見)
(一) 先評量各種 specific skill 和 client factors,再分析如何限制孩童職能表現
(二) 例子:
小美為 4 歲自閉症孩童,治療師先評量小美的動作、語言、認知發展,再透
過評量結果判斷小美在學校學習、在遊樂場玩遊戲會有困難
三.

5
四.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tools and methods
(一) 工具及方法繁多,例如:師長和家長的訪談、自我評量、觀察個案表現等
(二) 標準化評估工具
1. 用作協助診斷或發現孩童的表現問題
2. 例如:PDMS-2, BOTMP, MABC(當中 MABC 需要計時,對於配合度差
或挫折忍受度低的孩童,較難完成測驗)
3. 標準化評估工具之結果不一定相當於功能性表現
4. 不一定要使用標準化評估工具,訪談、活動觀察皆為 OT 常用之評估方式
五. Importance of context
(一) 孩童在不同環境下(home, school, childcare centre, community setting)能力表現
有差異
(二) 需區分何為 actual performance(實際表現) 和 expected performance(預期表
現),用以解釋個案具備的能力與實際表現出來的落差
(三) Contextual barriers(環境阻礙)
1. Physical barriers(物理性障礙):例如沒有足夠的設備、交通到不了等
2. Attitudinal barriers(態度障礙):過度自我保護、受欺凌
3. Policy barriers(制度障礙):活動缺乏彈性
(四) 例子:
1. 小朋友在外面需要推車,在家可以自己走路:可能受坡度、天氣、路況
影響
2. 小朋友在學校會自己吃飯,在家裡需要被餵:可能不熟悉該環境或教養
方式有問題(若是教養方式有問題,老師建議要讓孩童習慣在家自己吃
飯,要堅持其「爆發期」,不能讓他們有成功經驗)
§ Pediatric OT intervention
一. OT 介入的三階段
(一) Initial Assessment
1. 使用 Top-down 手法了解個案的職能表現以及影響職能表現之因素
2. 分析 Performance(表現)及 Contextual(情景)以決定介入的目標
(二) Phases of Intervention
1. Preparation
(1) 保持個案的警醒程度,有更好的參與表現
(2) 讓個案準備好參與介入流程
2. Intervention elements
(1) 與個案建立治療性關係
(2) 把職能作為治療媒介、手法、目標
(3) 使用 Just-right challenge 提高個案參與度
(4) 介入過程中給予個案正向的鼓勵提升個案參與的動機
3. Skill Generalization across environments (下面會詳細提及,老師跳過這部
分)

6
09 補充:老師説「介入過程中也要觀察個案表現的改變,例如情緒行為
方面,可以記錄個案進治療室哭鬧的次數、頻率、强度,觀察治療過程
中有沒有下降。」
(三) Outcomes assessment
結束後再做一次評量,與初次評估比較,看看個案進步和改善的狀況

二. Improve children‘s 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tion


(一) 直接提供介入的方案以促進表現
(二) 任務和環境上做一些調整
(三) 為個案倡權,讓他們擁有與其他孩童相同的權利,例如接受相同的教育,共
同參與活動
三. Inclusion(融合)
(一) 社會正義
(二) 所有的孩童(包括身心障礙的孩童)都共同享有參與所有活動的權力,不論
是任何層面的活動(OTPF 上 Occupation 列出的所有活動)
(三) OT 到個案的 natural environments 中提供服務(台灣常見於學校,美國比較强
調 Inclusion 的教育,多見於社區)
1. 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情景)
根據 IDEA(身心障礙者法案),嬰幼兒的 natural environment 是家裏,
對於幼兒園及就讀學校的學生來説就是 Least restrict environment(最少
限制的環境。一般情況下,指學生在班級裏接受教育,而不是放到特教
班中隔離式的教育)
2. Specific supports and accommodations are provided
評量學校及工作環境是否適合個案,在學校的日常中是否需要輔助的設
施和儀器
(四) OT 需要花費時間觀察個案在教室中的表現,確認個案難以參與的活動,針對
活動進行調整
例如有一些活動是需要趴在地上參與,對於坐輪椅的孩童來説是無法參加,
造成孩童被排除在外,OT 可以幫忙調整活動形態或者協助孩童加入活動當中
7
四. Use preferred Occupations and Client-centered intervention to encourage child
engagement
(一) 以遊戲介入為主,遊戲本身就是孩童重要的職能,對他們來説遊戲具有吸引
力,可以激發孩童的創造力及想象力,是極具意義的
(二) Client-centered
1. 在一定的框架下給予孩童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具有掌控感,
更願意參與在活動中
2. 與孩童一起合作,同樣强調選擇性,讓活動是有趣的、好玩的
3. 讓孩子 intrinsic sense(内在動機)變强,他們會自發性的想參與在活動
中(intrinsic sense >>external reward)
(三) Cognitive Orientation to daily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CO-OP)
1. 孩童所希望進步的活動,存有内在動機想要參與
2. 孩童自己選擇活動,具有掌控感
3. CO-OP 步驟
(1) 確認孩童表現的問題
(2) 制定治療計劃及目標
(3) 孩童自己思考與執行達到目標的方案,OT 的角色是輔助與指導
4. Case example of CO-OP

5. The Plan-Do-Check-Act

8
五. Use Occupation as mean and an end
(一) 遊戲是孩童重要的職能,以遊戲為治療媒介、目標
1. 遊戲作為治療媒介
透過遊戲去訓練某些能力或學會某些技巧
2. 遊戲作為治療目標
孩童需要學會某些遊戲,這些遊戲對孩童來説是重要的
六. Just right challenge
(一) 當活動是符合孩童的能力,困難度適中,需要稍微付出一點努力才能完成
的。這種活動於孩童而言會更主動地參與
(二) 必要元素
1. 符合孩童的發展技巧及興趣
2. 提供合理及適當的挑戰
3. 孩童是有動機地參與
七. 鷹架理論(Scaffolding Theory)
提供給孩童其近端發展區内的活動

八. Use intervention that are document to be effectively


(一) Evidence-base practice
(EBP)
(二) 例如:CIMT、SI、RBI、
NDT
(三) EBOT(大四會學)
1. 形成臨床問題,針對
個案而形成的問題
2. 針對問題去搜尋相關
的研究
3. 整合研究的結果,分
析文獻的證據力
4. 決定是否使用該策略
(四) 使用 EBP 的好處
1. 跟我們想介入的問題
是密切相關的
2. 可以整合多個文獻的
結果
9
3. 自己分析研究的證據力
4. 代表多個專家一致的共識
九. Activity Adap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to
enable access and participation
(一) 改變及調整環境,促進孩童的
參與,增加孩童的安全(無障
礙設施)
(二) Universal design(通用設計)
在環境上所作出的調整,適用
於所有人,不只是身心障礙者
適用,並不會影響他人(下
圖)

(三) 提供輔具
1. 低科技(下左圖)
(1) 主要是不需要電力,運用科技
(2) 增加孩童的 ADL 參與
(3) 增加孩童的獨立性,減少照顧者的輔助
2. 高科技(下右圖)
(1) 主要促進孩童的行動、溝通能力
(2) 增加孩童的 IADL 參與

(四) 在環境中調整感覺的元素
1. 建議老師在安靜時把教室燈光調暗,形成昏暗的環境,降低警醒程度
2. 針對聲音較敏感的孩童,提供耳塞或耳罩,從而降低聲音造成的困擾
3. 針對觸覺敏感的孩童,提供一個角落的位置,可以更安心地上課

10
十. Educate and Advocate for others and engage in Competent inter-professional
practice
(一) Consultation and Coaching
1. 由老師或家長想去解決的方法,實際執行在孩童的 natural environment
中,促進孩童的職能表現
2. 增加家長自我的效能感、勝任感,逐漸減少治療師的輔助
(二) 臨床實例(Coaching)
1. 實例説明
(1) 小明三歲半,疑似自閉症,有些許口語(可講二到三個字,最長可講
一個句子)
(2) 小明排斥剪頭髮,看到剪刀、理髮機會尖叫,到理髮店也會一直掙脫
要逃跑
2. Coaching 步驟
(1) 定義孩童的問題,例如詢問家長孩童是不是會害怕看不到理髮師在自
己頭上做什麽、詢問家長孩童是不是不常接觸剪刀,從而帶有恐懼
(2) 引導家長想去解決方法,以上面兩個問題為例,詢問家長平時有沒有
機會可以讓孩童認識剪刀、詢問家長家裏會不會有與剪髮相關的繪本

(三) Education and Advocacy(倡議)
1. 提倡身心障礙孩童的權利
2. 教育當權者去改善學校、社區的環境
3. 例如建議學校多增加無障礙設施、課程設計的不妥當,建議課程讓身心
障礙孩童也可以參與
(四) Inter-professional teamwork
1. 包含家長、PT、ST、OT、社工、醫師,常見於醫院、社區
2. 各專業輪流報告評估的狀況,最後整合出報告書
3. Share same values
(1) 保護個案權利
(2) 促進孩童的健康
(3) 尊重各專業的文化
4. Team v.s. Networking
除了面對面討論,還會運用網絡的便利來討論,例如郵件、綫上會議。
十一. Generalize Across Environment
(一) 孩童所學的技能需要概化到各種地方,不單單只是在治療室可以做出來
(二) 孩童的行為受時間、人物、環境影響
1. 例如 ADHD 孩童在治療室内可以控制衝動,當回到學校或家裏時就不受
控制了
2. 盡量讓家長與老師都采取一樣的教養方式、原則,在不同的環境下也要
訓練
(三) 在治療室練習夾小積木,訓練手指靈巧度,在家中練習用筷子夾菜
(四) A partnership home program
1. 與家長建立一個合作夥伴的關係
11
2. 建立家裏、學校的練習目標
3. 給予家長、老師支持,透過再教育、家訪等方式幫助
4. 評估結果
十二. Used Varied Models of Service Delivery
(一) Direct Service
透過一對一、團體的形式對孩童直接介入
(二) Consultation
讓孩童自己想出問題解決的方法,治療師在旁輔助
(三) Indirect service
1. 治療師教家長執行的技巧,家長直接執行在孩童身上
2. 家長自己想出問題解決的方法,治療師擔任咨詢的角色
(四) School-based practice
1. Push in
孩童在原本的班級上課,治療師加入到課程當中,觀察孩童在班級上的
表現,從中給予協助及調整
2. Pull out
孩童先進行一對一的治療,再放回班級中接受教育
(五) Push in 比 Pull out 的方式更有效率,建議治療師在學校中使用 Indirect 和 Push
in 的方式會更好
(六) Block Scheduling
治療師觀察 2 到 3 小時孩童在學校的表現,從中給予建議及介入
(七) Co-teaching(常見於特教學校)
老師與治療師共同帶領活動與課程
(八) A fluid service delivery model(彈性轉換)
治療師可以決定孩童什麽時候進行 Push in 的方式,什麽時候進行 Pull out 的
方式
§ Pediatric practic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adult practice (自己看,老師快速帶
過)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