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4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

姓名:潘国英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齐沪扬

20100301
论文摘要

本课题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汉语状语的语序问题,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并且提出本文的

研究方案。同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一)就状语的整体语序状貌所

做的研究都显得比较零散。(二)对状语的性质和功能缺乏系统性的根本认识。

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学者对状语的性质特征做过专门性的论述。(三)对状语的

分类都是非此即彼的标签式的分类,无法反映出某个状语会因为语言环境的不

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和用法,从而直接地影响到它的语序位置。(四)

缺乏对状语语序位置的整体性、层次性的认识。(五)具体到细节之处,所排出

的序列仍显得不够完备,很多语序现象未能在该序列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同类状

语内部的小类共现语序。

第二章主要讨论汉语状语的性质和范围。状语既是短语成分又是句子成分。

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表现在状语是一种降级述谓性成分,在述谓性的能力上面,

是紧随谓语、补语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准述谓成分。状语的根本属性在于体现动作

行为的方式和情态。

第三章主要讨论汉语状语的语义类型和序列。根据关系与类属,概括状语的

义位特征。根据各项状语和中心动词之间的语义亲疏,用层级分析法把动词前的

多项状语分成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第二层级是认定

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第三层级是情状性状语和动状性状语;第四层级是方式性

状语和特征性状语。

第四章主要讨论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的语序位置。外围性状语的内部顺

序大体为:[+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认定

性状语的连用顺序为:[+关联]:>[+评价]>[+时间]:/[+范围]。>[+程度]>[+否

定]>[+重复]。同时,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考察了插入语的定位与不定位

的情况、语气副词的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时间副词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

第五章主要讨论方式状语的语序位置。方式状语连用时一般遵循下面的规

,Ill:[+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十对象]>;[+摹

状];

同时,我们还考察了[+摹状]状语的连用语序;“把”字短语对相关词语序列

的影响。
第六章主要讨论特征性状语的类和语序位置。特征性状语具有粘附性和向心

性,主要有方式词、特定名词、数词“一”和单音节形容词四类充当。特征性状

语共现时的语序为:方式词>名词>单音节形容词/数词“一"。

第七章主要讨论状语的语序和话题化问题。介词具有话题标记功能,介词所

标记的话题有支配式话题、背景式话题和时地式话题。各类介词宾语的话题化能

力有强有弱。音节、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等都是影响介词话题化的因素。句首

“N时的NP”结构,是由于时间状语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发

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系。

第八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多项状语的共现语序及其相关解释。多项状语共现

的优势语序是:[+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

[+关联]。>[+评价]>[+时间]。/[+范围]:>[+程度]>[+否定]>[+重复]>[+情

状]>[+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对象]>[+摹

状l>[+特征]。制约多项状语语序的基本原则有语义接近原则、范围原则、时间

顺序原则、语篇原则、渐增性原则。状语的语序有一般、特殊和偶然现象。

总之,本课题主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厘定了状语的性质;概括状语的义位

特征:划分了状语排列的层级性:讨论了各层级状语的内部语序和连用顺序;全

面考察了各状语小类的功能、语义特征、语义关系、位置分布,包括对特殊句式

的讨论:对状语的话题化问题进行了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探讨,概括话题类型,研

究影响凶素;对现代汉语的状语语序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解释。

关键词:状语语序准述谓成分层级序列外围性状语内在性状语
方式状语特征性状语话题化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systematical study on the word order of Chinese

adverbials.It consists of 8 chapters as foIlow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ign ific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ing of

WOrd order in modern Chinese adverbial,and proposed research program of this

article.AIso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that:(A)The


studies of adverbial word order as a whole seems more sporadic.(B)Lack a

systematic and fundamentaI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adverbial.So角r,no scholar has done specialized exposition on it.(C)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dverbial are either-or and tabbed so that an adverbiaI in the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 can’t reflect the different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and

usage,and thus directly affect its location.(D)Lack of holistic and hierarchicaI

understanding of adverbial word order.(E)The sequence in which a lot of word order

phenomena can not be reflected iS stilI incomplete in details.especially CO—occurrence

word orders of ubclass within similar adverbial.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Chinese adverbial.

Adverbial iS not only a phrase compc}nent but also a sentence element.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adverbial shown in that it is a kind of demotion predication.and it is an

important quasi-predication component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edicate and the

complement.The nature of adverbial iS manifested in reflecting the manner and state


of action.

Chapter llI focuses on adverbiai’S semantic types and Sequence.Summary

semantic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and generic.According to the semantic


affinities between adverbiaI and central verb.iS divided adverbials before the verb

into four levels with ic analysis:the l st level iS external.adverbial and

internal.adverbial;the second Ievel is affirmative.adverbial and descriptive.adverbial;

the third leveI iS aspect.adverbial and dynamic.adverbial;the fourth Ievel is

manner-adverbial and characteristic.adverbial.

Chapter IV focuses on the word order and position of the external.adverbial and

nternai.adverbial.The internaI order of the extemal.adverbial generally asfollows:

[+relative]l>[+aboutness]>[+evaluation]_I>[+environment]>【+time】l>【+location].
The internal order of the affirmative-adverbials is:【+relative]2>【+evaluation]2>

[+time]2/[+scope]2>[+intensifier]>[+negative]>[+repetive].At the same time,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statistics,we study the locating and non—locating of the parenthesis、
mood adverbial and time adverbial.

Chapter V focuses on the word order and position of the manner-adverbial.

Manner adverl]Iials are


normally used in conjunction to foilow the following rules:

【+comparison】>【+tools】/【+materials]>:.【+虫蛳№r>【+synergy]>【+location】
>【+object]>'【州墼卿眨啦毗.we Investigated[+description】adverbial’S word order

used in conjunction:the impact of“ba”phrase on related words sequence:

Chapter VI focuses on the classes and word order of characteristic.adverbial.

Characteristic.adverbial iS with adhesivity and centrality, and mainly has four


categories:the manner word,specific nouns,numeral”l”and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The current word order of characteristic.adverbial iS as foliows:manner word>

specific noun>monosyllabic adjective/numeral”one.”


Chapter VII focuses on adverbial word order and topicalization.Preposition iS

topic marker and the marked topics are dominant-topic、background—topic and

time.place-topic.There arc difierences of ability of topicalization for differcnt object


of preposition.Syllables,syntactic structure,semantics,pragmatics are al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opicalization of preposition.The structures of‘N时的NP”loc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means a modifier-noun phrase,which is caused by the

syntactically re-construction between topical izationed time adverbiaI modifier and

subject NP
Chapter VIII focuses on the word order of Chinese adverbials and itS associated

interpretation.Predominant word order of multi-adverbial is:

【+relative]l>[+aboutness]>[+evaluation]i>[+environment]>[+time]>[+location]>
【+relatiVe】2>【+eValuation】2>【+time】2/【+scope】2>【+intensifier】>【+negatiVe】>【+repetiVe
】>【+comparison】>[+tools】/【+materials]>I pdes_crip.t onp【+synergy]>【+location】
>【+object]>:l+descript!gnt
The word order of chinese adverbials iS mainly govemed by five principles:closen to

the semantic,scope,temporal sequence,discourse,incremental.There arc general.

special and accidental phenomenas in adverbials WOrd order.

To sum up,this paper has mainly done the fol lowing researches:fix the attribute

of the adverbial;summary the adverbiai’S semantic feature;divide adverbials word

order into different levels;discussed the internal word order of ailIevels adverbial:

study the functions,semantic features,semantic rel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sub.categories of adverbial.including the discussion of specific sentence;an

elaborate research into topicalization of adverbial,summary the topics types,gudy


the effect factors;explain the adverbial word order of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KEY WORD:adverbial;word order;quasi.predication;level sequence;

external・・adverbial;nternal・.adverbial;manner-adverbial;characteristic・・adverbial;
topicalization
潘国墓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张谊生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主席

巢宗祺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陈昌来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胡范铸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王珏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章绪 论

一、状语语序研究的意义

状语是汉语中结构及其语义功能类型都相当丰富复杂的一种句法成分。具体

表现在:(一)它通常是形式上最长的句法成分。从理论上讲,状语语域往往体

现的是状态元,与行动元所不同的是,状态元的数量是无限的。(二)各种功能

类型的词类、短语都可以充当状语。其中副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意义和用法都非

常丰富灵活的一类,而它通常又只作状语。由于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

变化,汉语句法中繁富精细的述谓性意义很多时候要靠各式各样的状语来丰足体

现。但是,从对所修饰限定的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来讲,多个不同类型的状语成分

共现却又互相属于离散性的分布组合,没有特定的内在语义联系,故其语序规则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而,状语语序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重点,同时又

是研究的难点。

对汉语状语共现语序规则的精细描写和认知一卜的深入探索,可以对特定的对

象进行尽可能系统的分析描写,为人们的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规律的

总结也可以丰富汉语语法学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同时,大量的数据统计、小类

的明确划分、语序规则的抽象概括,也可以为人工语言的计算机程序化设计提供

坚实的依据和基础。因而,本论文拟从考察状语的内部语序入手,并运用认知语

言学讨论汉语状语语序系统中某些语义语法问题。通过对状语语序问题的研究,

旨在比较详尽地描写出状语的语序规则,并发现某些隐藏在语序背后的认知动

因,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提供理论和事实的依据,为机器翻译和人机

对话中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等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现代汉语状语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功能的研究,其进展重点表现在词类次范畴的

精细分析上,然而于句法成分,特别是像状语这种具有特殊结构和表达功效的成

分,就其外部的语义功能,内部结构单位的语序分布、语义语用特点,所进行的
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与其他专题比较来说,相对显得薄弱了许多:而有关状语

语序的系统性研究,更是少见。国内外学者已有的对汉语状语及其语序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汉语状语内部的总体语序规则、对具体某一类词或短语作状语的情况

以及该语言单位连用的语序、状语的语义指向、与状语语序相关的某些认知解释

等,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1.80年代以前的汉语状语研究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汉语状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状

语的界定问题、状语的分类问题、充当状语的成员问题及其句法特征的描写等方

面。

<马氏文通》没有给状语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何容(1957)在讨论状字的职

务问题时指出,“马氏让‘状字’一身而兼二任,它既是字类的名称,指副词和

副词性短语;又是句子成分的名称,指状语(案:马氏所立句子成分中,没有与

今“状语”相当的成分,《文通》中虽然有‘状语’一词,但与今‘状语’不是

一回事),这显然是受西方语法的影响。马氏用‘状字’来对译西语的adverbial

一名, 而它既当词类名称用,也当句子成分名称用。”①

马氏给“状字”下的定义是:“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f1状宇。”@又说:

“状字之于动字,亦犹静字之于名字,皆所以肖貌之者也。凡状者,必先其所状,

常例也。"@而《马氏文通》中“状字"、“状词”、“状语”、“状辞”、“转

词”等概念上又很不明确,这也是后来学者评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很多学者就此

以及《文通》中状字这一章内容专文进行过辨析和评议,如吕叔湘和王海菜

(1986)、刘永耕(1998)、邵霭吉(1998)、李立(1999)、林荔华(1999)等。

关于名称上的这种混乱状况,何容(1957)说:“马氏的书里还有……‘状

词’ ‘状语等名称……马氏常以‘语’这个名称泛指一切言辞,并不是把它当作

论句的术语……这些不同的名称,也许是应该改正而没有改正的。”④

吕叔湘和王海菜(1984)指出:“《文通》在处理状字问题上还有一个缺点,

就是让‘状字’一名具有两种不同的用法,既是字类,又是句子成分。"@两位

先生在《马氏文通读本・导言》中,对马氏“词和次”理论的批评和提出的建议

西见何容‘中国文法论’。新知识出版社,1957。
。见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2008出版,第5l页。
国见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2008出版,第380页。
国见何容‘中国文法论',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出版,第75页。
。见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评述),载‘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


也很中肯:“马氏用偏次补名词修饰语之缺,也还是巧i能包括形容词、动词修饰

名词。并且马氏始终没有给由副词充当的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立专名,只是随

时应付,有时称为‘状语’,有时称为‘状辞’或‘状词’,有时就干脆用字类

名称‘状字’。正当的办法应该是给名词修饰语和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分别创立

‘词’名,而取消‘次’的理论。”①李立(1999)认为,“取消‘次’,创立‘词’,

用现代汉语的话来说,就是‘语’,即名词的修饰语是定语,动词、形容词的修

饰语是状语。有了状语这个概念,就能把副词(状字)与状语的联系和区别讲清

楚了。”②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也没有“状语”的名称,而是称为“副词性附加

语”。“对于句子的述语,若也要添加一点修饰或限制的意思,那当然是副词的

职务了;所以这种附加的部分,就叫做‘副词性附加语’。”@

吕叔湘、朱德熙等的《语法修辞讲话》,称“附加语”。张志公的《汉语语

法常识》采用“修饰语”的标准。“状语”这一名称最早是从暂拟系统开始。《暂

拟系统》没有用“附加语”“修饰语”这些名称,而用的是“状语”,并且作了

以下定义:“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叫状语”。

2.80年代及以后的汉语状语研究

20世纪80年代是语法研究的大发展时期,汉语的语法研究已经逐步走出了

传统语法的格局,在充分研究汉语事实的基础上,一方面继承务实的优良传统,

另一方面借鉴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研究汉语语法问题。状语的研究

跟过去比较,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巨大进步。随着研究理论和

方法的改进,人们从对状语的语义分类,进而发展到研究状位成分的性质、特征,

尤其是非典型的状位成分如名词、动词等作状语的情况。并且在主张要精细描写

汉语语言事实的原则和宗旨下,对状语的语序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这主要以刘

月华1983年的《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为代表。90年代以后,学术思

想更为活跃,三个平面理论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功能丰义、认知主义语言理论的

引进,促使汉语语法研究全面深化。

总的来说,80年代以后人们在状语问题上的研究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见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9页。
国见李立《简评<码氏文通>状字章》,载‘语文研究》1999年第l期。
∞见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
2.1对具体某一类词作状语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

2.1.1形容词作状语的研究

形容词是状语位置的典型成员,数量多,语义指向复杂。对形容词作状语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地”的讨论上,包括“地”的性质,以及

加不加“地”的问题。如贺阳(1996),山田留里子(1995),王俊毅(2006)等;

二是对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的研究(关于这一点在2.2小节中会专门介绍)。

贺阳(1996)的研究限于形容词直接作状语,认为形动组合中形容词加上

“地”以后,充当状语的不是形容词,而是整个“形容词+地”结构。

山田留里子(1995)对《形容词用法词典》(郑怀德、孟庆海编,湖南出版

社,1991年版)中的所有形容词做了梳理,列举出了双音节形容词不能作状语、

作状语时可带“地”可不带“地”以及作状语时一定要带“地”几种情况。

齐沪扬(1997)研究了形容词连用作状语的情况。把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分

成组合式、粘合式两类,与之相对应的意义区别应该是非动作性和动作性。并认

为形容词在状语位置的连用规则,即从先到后规则,从静到动规则,从心理活动

到动作行为规则,无不体现出一种时间的流动的概念,体现出一种有先有后的排

列顺序。

郑贵友(2000)以“小旬中枢说”为理论背景,以“表一里一值”小三角的

思路为总体上的研究思路,提出并运用“系”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汉语状位形

容词以及与之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王俊毅(2006)把形容词状语分为陈述性和描写性两大类,研究形动组合间

的语义关系与形容词状语形式上的关系,认为陈述性形容词状语以不带“地”为

常态,描写性形容词状语以带“地”为常态,语义上陈述性状中结构状语和中心

语直接相关,而描写性状中结构状语和中心语的关联则是间接的。从形容词的类

出发,只有表行形容词可能不加“地’’充当状语,表物形容词或者不能充当状语,

或者需加“地”充当状语。

2.1.2名词作状语的研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辨析名词能否作状语,哪些现象可

以被定义为名词作状语以及名词的表义类型上。

李晋荃(1983)讨论了名词和名词短语作状语的情况。他认为其中表动作行

为的方式(包括工具、材料)的非时地名词可以充当状语,原因在于这种名动直

接组合的状中短语不能扩展。除此之外,所述三类名词短语也能充当状语。他认


为在“他的手本能的缩了回来”、“这个任务历史的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中,

“本能的”、“历史的”是“名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化成副词做状语"。这

种“转化说"认为名词仍旧是名词,而“名词+的"才是副词性成分,所以并非

名词作状语。

喻芳葵(1984)结合古代汉语中状位名词的表意类型,从语言的历时性和共

时性纵横两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中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现象及其规律。他认为状位

名词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这两点与李晋

荃先生的分析一致,但与李先生不同的是,他认为名词表示比喻以及名词加

“地”以后修饰动词也是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其中“似的”和“地”可以作为名

词充当状语的标志。

文炼(1994)认为名词也可以充当状语。孙德金(1995)旨在通过考察现代

汉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来得出词类划分上的处理意见。

到了本世纪初,学者们对名词能作状语这一认识达成了共识,于是开始有人

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挖掘。刘慧清(2005)分析了名词作状语的音

节特征、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并分析了名词作状语的语用功能,认为“名词作

状语,一般表示非常态、非默认值的情况,或者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李梅(2001)

认为名词状语与动词中心语的组合手段有三种不同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名词与谓

语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并辨析了Nv式状中偏正短语与其他短语的区别。

2.1.3动词作状语的研究

通常我们说的动词作状语是指动作动词作状语,这类研究的成果较少,主要

集中在动词能否直接作状语的问题以及对此的界定上。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陈一

(1989)、王政红(1989)、孙德金(1997)、高增霞(2004)。

王政红(1989)较全面详细地分析了动词修饰动词的基本类型、结构特征、

词汇特征、语义关系。孙德金(1997)的界定比较科学,考察也最为全面、客观,

他通过集中讨论动词直接位于谓语动词前做状语的各种语法表现,认为现代汉语

中动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充当状语是一个事实,大约有3%的动词有这个功能,

特别是双音节动词。如“限量、脱产、结婚、在职、配合、配套”等。但由于数

量较少,语法上可以不必专门为动词增加一个作状语的功能。高增霞(2004)则

从语法化的角度对动词作状语的现象进行考察,认为一些动词作状语的现象是从

表达“方式一动作”的连动式语法化而来的,并且动词作状语的状中结构还会进

一步向复合词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动词向着“专职的动词前加词’’方
向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状中结构的使用范围,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类范畴。

2.2在状语的语义指向和语用功能的研究上有新的尝试

到目前为止,在语义指向方面研究比较细致的是补语,状语有所涉及,主要

集中在副词、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对状语语义指向的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就

开始出现,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趋势。纵观整

个关于状语语义指向的研究情况,指动性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得多,指名性的研

究得少:一般性的语义指向问题研究得多,带有状语个性的语义指向特点研究得

少。

张力军(1990)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的学者,他详细讨论

了“NP。+A+VP+NP:”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及其规律,格式中的h指的是充任状语

的状态形容词,没有涉及到性质形容词的范围。他认为,格式中h的语义指向,

首先与A本身的内部差异有关,其次与NP。和VP之间的施受关系、VP和A问的

致使关系以及VP与A间的共现关系有关,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A可以同时指

向NP和VP,从而得出了八条规则。

董金环(1991)认为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受词语选择限制、词序和句型三

种因素的制约。她把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A)分成AN和A,,并根据A与被指

成分问的选择限制关系,分出了A的12种下位语义类型。瓜和A。在语义类型上

和被指成分在句法位置上的分布上不交叉。在句法结构顺序上,两者有一定的定

位性。

张国宪(199I)讨论谓词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重点分析了谓词状语的语义

异指和语义同指现象。张国宪将形容词分为表物和表行两个语义类型,指出形容

词的依附性语义特征决定了次范畴与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无标记关联,语义异指

正是说话人破坏这种关联的结果;其次讨论了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认为同语的

异位是说话人试图表达某种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而采用的句法手段,是一种带有

明显语用动机的“明示”行为,某词语句法位置的遴选是说话人表白交际意图的

心智过程;文章最后指出,限于人的认知结构差异,语义指向的理解通常只能是

一种接近话语意图的概率推理。

李杰(2005)以状语在语言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上位状中结构的语法功能为标

准,将现代汉语的状语分为静态状语和动态状语,比较了它们在句法、语义、语

用等多层面上的不同特征。并重点考察了两种状语中的代表成员——语气副词状
语和形容词状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差异。 .


艾颜(2005)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的

种种复杂情况。认为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跟且仅跟形容词内部的语义属性有

关,指向动词、表人名词和表物名词的情况与形容词具有的[+运动]、[+人物]、

[+事物]语义特征一一对应,即“语义相配原则”。在排除了方位成分的干扰之

后,邻近性原则和动词与形容词状语之间的致使关系影响了多种选择下形容词状

语的语义指向问题。它们对形容词状语语义指向产牛影响的优先顺序为:语义相

配>排除方位成分>致使关系>邻近性原则。

2.3对状语的分类研究更加全面系统

在状语的分类研究方面,以两篇博士学位论文为代表,分别是青野英美的《现

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和何洪峰的《汉语方式状语研究》。两者的的共同之处

在于都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了状语的典型特征、典型功能和典型类别上。不同之处

在于前者侧重于对描写性状语的句法语义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助词“地”的研

究;后者强调从历时平面和共时平面的全面分析。

具体地说,青野英美(2005)是在句法语义的理论框架下对描写性状语进行

具体地研究。该文将描写性状语分成描主状语、描宾状语、描谓状语、描主/谓

状语、描谓/宾状语五类进行分析,并以现代汉语虚词“地”的研究为切入点,

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对描写性状语的结构特征、语法分布以及与定语、补语等相关

句法成分的关系做出详细的阐明和描述,并使用句式转换、对比、义素分析等语

法分析方法对描写性状语的认知语义特征进行解释和说明。何洪峰(2006)是在

厘定方式范畴性质的基础上,对汉语方式状语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对方式状

语在各时期的特征、构成、语义、发展进行了一定广度与深度的考察;探讨了方

式状语语序发展的动因,提出了语序发展有一个过渡形态的观点。全面考察了现

代汉语的方式状语的构成、功能、语义特征、语义关系等等方面。

2.4进一步细致地描写特殊句式中状语的情况

对特殊句式中状语情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两种句

式。作为汉语中颇具特色的句式,几十年来,众多的语法学家对“把”字句的句

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把’’字的词性、“把”字句的类型、“把”字句的内部要

素及其构成条件、“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的转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以往

把字句的相关研究中,集中在“把"/“被”字和“把"/“被"的宾语的研究成

果不少,但是从状语角度切入研究特殊句式的论述不太多,也不够系统和深入。

直到2l世纪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些特殊句式中的状语问题。
对特殊句式中状语的研究,刘培玉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刘培玉(2004)《嵌入“在L"的“把”字句》一文分析了“在L”在“把”字

句里的位置,即主语前、主语和“把"字短语之间、“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

动词之后。指出“在L”的位置不同,导致四种句式的结构类型不同,不同句式

里“在L’’前面的状语也不同。“在L"和动词相互制约:“在L”制约各式动

词的类和动词的语义特征,动词又反过来制约各式“在L”的语义指向、次范畴

的类别和蕴涵的语义角色;不同位置上的“在L”在篇章上有不同的作用。同年,

刘培玉又发表《嵌入“用”字短语的把字句》一文,分析了“用”字短语在把字

句里的两种位置,指出位置的不同反映人们观察事件的角度不同。同时,两种句

式的结构在整体性和离析性上存在着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用”字短语和

“把”字短语位序的原则。之后《有关“把”字句里表示处所的“从L”的几个

问题》(2004)一文则立足于表示处所的“从”字短语(以下用“从L”表示)

在“把”字句里的两种位置,分析“从L”的语义功能,讨论了“从L”对

“把”字句的制约情况,并且进一步考察了“从L”在“把”字短语前后出现的

制约因素。

另外,不少的硕士学位论文对这一问题研究也比较多。如薄文静(2007)从

句式语义、认知角度探求形成“在L”与“把”字短语不同语序的动因。周琳娜

(2006)探讨了“被”字句状语的分布以及多个状语的语序问题。针对大量典型

材料,探索制约“被”字句状语位置的潜在因素和规律。李静(2004)、秦华芳

(2004)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定的探索。

2.5深入认识状语的特殊移位现象

对状语的特殊移位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状语和定语的易位、状语和补语的

易位等现象上。

刘大为(1992)将能在状语和主宾语的定语之间移动的修饰性成分(写作M)

根据移动的不同情形分成^-E五种类型。文章充分分析了A—E的不同情况,讨
论了为什么E类的M位于状语的位置时,会有一种语义指向主宾语的语感?为什么

只有ME能作严格意义上的移动?ME的移动带来了什么变化?

卢建(2003)运用句式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中存在着的状定可换位现象的构

成条件和概念结构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典型的摹物状语句和摹物定语句是两种

完全不同的句式,前者是主观的意志动作句,只有制作类的自主动词才可以进入

该旬式;而后者则是客观的状态达成句,因此只要能与句中的宾语相组配的任何


动词都可进入。以此为出发点,作者认为摹物状语句的状语与摹物定语句的定语

有着不同的语义内涵,前者的语义内涵可以大致概括为状语[+主观意志性][+动

作伴随性][+状态临时性]。

李劲荣(2007)主要深入分析定居状位这种移位现象的语用价值和语用动机。

从移位所受到的语义句法制约出发,从篇章角度考证两种句式的语用价值,即它

们在篇章中充当的信息功能,并进一步分析移位的语用动机。认为状语句强调过

程性。从信息功能的角度来说,异位作状语削弱了源句式的及物性特征,尤其是

削弱了宾语名词的可操纵性,使其对后续篇章的启后性弱化。异位的语用动机是

使性状成为焦点。文章的最终目的和结论是说明了移位不但改变了源句式的语义

功能,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新的篇章功能。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状语和定语或补语

的可易位现象。如侯友兰(1998)(1999)、方霁(1998)、屈正林(2005)、李君、

朱怀(2007)、祈艳(2007)等。

2.6关于“地”的使用和隐现的研究

关于“地”的使用,传统语法一般都是概括地说明充当状语的各类词语后面

是否用“地”。有代表性的是丁声树、朱德熙、刘月华等。一些《现代汉语》教

材中也谈到相关问题。一些词典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候学超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也谈了“地”的作用,总结了“地”的使用

规律。刘月华(1983)还专门比较了描写动作者的M。状语与描写动作的地状语

后“地”的使用情况,而且运用材料进行了数量统计,比较了M。状语与M:状语

后“地”的隐现情况及充任M。与M2状语的各类词语后用“地”的情况。黄伯荣

(1983)、史锡尧(1984)、齐沪扬(2000)、于根元(2003)也都关注到了状语

后用不用“地”的问题,并归结为三类:必须用,不可用,可用可不用。

还有一些研究者从细处着眼,或立足于状语的每一小类是否带“地”的情

况,或更加深入地探求“地”字使用的制约因素。如杨德峰(2002)对副词作状

语带“地”的问题作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情态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

语气副词等作状语可以带“地”。这些副词作状语带“地"与否不仅与副词的音

节有关系,而且与副词的构成方式以及修辞等都有关系。文章还从认知的角度探

讨了重叠式副词作状语多带“地"的原因。郑远汉(2005)也对状语标记“地"

的隐现问题从结构、语义、语用、修辞、风格等做多层面的考察。

另外不少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此也有专门的研究。如刘红霞(2005)系统地研


究描写性状语后助词“地”的隐现问题。从句法、语义、语用习惯、使用频率等

几个角度对“地”的隐现动因进行解释与分析。罗建邦(2007)则对“地”在现

代汉语使用过程中的隐现情况并对其相应的隐现动因进行了研究。

2.7关于状语位置和语序的研究

关于状语位置和语序的研究主要有四大块:一是以副词为主要对象的个别状

语成分的位置研究。如“都”“才”“幸亏”等;二是汉语状语内部语序规则的

研究,包括作状语的某类词的连用语序和多项状语的连用语序:三是对汉语状语

语序的认知解释;四是对汉语状语语序的类型学研究。

下面我们在第3节中详细介绍汉语状语位置和语序研究的研究概况。

3.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综述
3.1对汉语状语内部语序规则的研究

3.1.1对状语的整体认识及多项状语的顺序的研究

最早比较详细地谈到汉语状语的语序问题的是吕叔湘先生。吕叔湘指出:

“动词附加语一般的顺序是:(一)表示状态的形容词紧靠着动词,(二)其次是

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或短语,(三)其次是状态以外的形容词和一般副词,(四)

离动词最远的是表示时问的词或短语和表示原因、目的等等的短语。”①

之后很多语言学家都关注到这个问题,并做了概要的论述。如朱德熙(1984)

在对状语语序进行描写时认为“状语的次序比定语自由些”。大致的顺序是:①

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词结构,②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词结构,③副词,④形容词

或动词。邢福义(1996)对于不同类型的状语同现时的排列顺序,认为人体上是

按这样一个顺序排列的:因由一时地一语气一幅度一否定一关涉一性态一数量。

对汉语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给予最细致描写的刘月华(1983)。她把状语分

成描写性的和限制性的两类,把两类状语排在一起,给出总的顺序是:时间状语

(时问词、介词短语、副词)>语气副词>M。状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

主谓短语、固定词组)>目的、依据、关涉、协同(介词短语)>处所、空间、方

向、路线(介词短语)>对象(介词短语)>Mn状语(形容词(短语)、动词、数

量词、名词、副词、拟声词、固定词组)>动词。刘月华的分析,紧密结合语用

范例,对其规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做出了较准确的描述。

之后,金立鑫(1988)在刘月华(1983)状语语序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定

国见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第143页.

10
位”方法, 通过设立相对静止点或参照系,对多项状语的位序进行了研究。金

立鑫先生将SV框架中的S(主语)、V(动词)、多项状语中的M,(描写动作者的

姿态、表情、心理活动的状语)、M:(描写动作变化的方式状况的状语)、副词

状语设为相对静止点,由此得出相对稳定的多项状语序列为:S副词M。M2 V。如:

他又眉飞色舞地详细地讲了一遍。随后将非描写性状语又分为a关涉、b目的、

C时间、d语气、e协同、f空间、g依据、h对象等八类,按照它们能够灵活出

现于相对稳定的状语语序的5个空隙处,得出整个多项状语语序的排列顺

序:a/bcdefg S bcdefgh副词befgh Ml efgh Mn fh V。

应该说,刘月华的研究是比较细致全面的,她的多项状语连用的语序序列也

成为了现今汉语状语语序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后来的研究无不都是在她的基

础上进一步展开的。金立鑫的研究在方法上比较独特,可行性也比较强。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状语问题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在论述中也有涉及状语

语序的内容。如郑仁淑(1997)以探索有效提高韩国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的状语

教学模式为主旨,针对状语给韩同学生带来的困扰问题,以配价语法理论和文炼、

胡附的三重语序理论,对状语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涉及状语的分类、状语的语

义指向、状语的语序、状语的选择限制等。郭中(2007)通过对多项状语共现时

的语序及其移动的情况的描写,得出现代汉语中多项状语共现时的语序等级,在

这个语序等级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得出现代汉语中多项状语共现时的语序自由度

等级。

3.1.2对作状语的具体某一类词或短语的连用语序的研究

马庆株(1988)曾研究过能愿动词的连用情况。他把能愿动词分为六类:(1)

可能动词A类——可能:(2)必要动词——得(d吾i)、应、该、应该;(3)可能
动词B类——会、可、可以、能、能够;(4)愿望动词——愿、愿意、情愿、想、
想要、乐意、肯; (5)估价动词——值得、配; (6)许可动词——准、许。并
指出,当它们在句子中连用时遵循着下列次序: (1)>(2)>(3)>(4)>(5)

>(6)。

在对状语语序的研究上,关于副词连用的语序问题研究得最为丰富和深入。

随着副词词类研究的细化,前人的研究对副词在状语中的功能特征及其次小类的

功能差异做出了一定深度的刻画,对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特点也做了较充分的描

写。赵元任(1979)较早注意到了副词如果共现时会有规律性的次序。20世纪80

年代以后,白丁(1986)、黄河(1990)、赖先刚(1994)、张谊生(1996)、
袁毓林(2002)、史金生(2003)、钱兢(2005)等对副词的连用顺序作了详尽

的描写。

赖先刚(1994)认为副词连用主要起递相修饰的作用,并着重讨论了副词连

用递相修饰的位序级次以及有关问题,描述了其中的规律,即关联/语气>时间频

率/处所>范围>程度>否定>情态方式。他把表关联和语气的副词称一位副词(称

为副,);表时问频率以及处所的副词为二位副词(称为副:):表范围的副词为三

位副词(称为副。);表程度和否定的副词为四位副词(称为副。);表情态方式的

副词为五位副词(称为副j)。副词连用递相修饰的结构的一般位序为:副。十副:

十副。十副。十副。十中心词。并探讨了“空位”和“同位连用”的现象。

黄河(1990),把所考察的151个常用副词分成十一类,给出了副词共现的

总体顺序为:①语气>②时间/③总括>④限定>⑤程度>⑥否定>⑦协同>⑧重复>⑨

方式。并且他认为副词的共现顺序要受语义的限制,副词的语法意义的类跟共现

顺序的类基本上是重合的。少数副词的共现顺序比较灵活。这种限制有语音上的,

也有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

张谊生(1996),从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的角度,首先将副词分为三大类:

评注性副词、限制性副词、描幕性副词。然后从相邻级位顺序、隔位递降顺序、

多项综合顺序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各类副词在连用时的顺序,并且探讨制约这一

顺序的内在规律。他所给出的副词的连用顺序即:评注性>关联>时间>频率>范围

>程度>否定>协同>重复>描摹。

史金生(2003a)讨论了语气副词的范围和类别,在搜集大量连用实例的基

础上,总结出了各类语气副词连用的顺序,根据对1000多个共现实例的分析并

结合语感调查,得出9个类别的语气副词共现时的一般顺序:A.证实>B.疑问>C.

或然>D.关系>E.特点>F.断定>G.必然>H.意志>I.感叹。史金生(2003b)从语义

角度对把情状副词分成意志、时机、同独、依照、状态、方式六类,探讨各个类

别的共现顺序:意志>时机>同独>依照>状态>方式。并进一步总结了制约情状副

词连用的几条规则,解释的原则有相邻原则和线性次序原则。

钱兢(2005)对范围副词的连用方式、连用类别等现象进行分析。分同类连

用现象和异类连用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同类现象如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连用的现

象、表示限定的范围副词连用的现象、表示频率和补充的副词连用的现象等;异

类现象连用是不同语义类型的范围副词连用,根据连用时位序的先后分成表总括

的范围副词在前的、表限定的范围副词在前的、表频率和补充的范围副词在前

12
的等三类进行了分析。并且他还比较分析了各范围副词连用能力的强弱,找出其

中的规律。

上述研究都比较深入地对状语连用的语序进行了精细地描写,甚至于已经关

注对状语内部的小类连用的语序问题,如能愿动词的连用语序、语气副词的连用

顺序、范围副词的连用顺序等。另外,对于具体副词的位置研究,也有很多细致

的研究。如:

赵彦春(2001)探讨了“幸亏你来了”与“你幸亏来了”的句法机制和语义

表征,认为“幸亏”是句修副词,可以放在主语之前,也可以放在主语之后,但

位置的变化并不改变句子的语法实质和意思,其与后面结果小句的配置问题是语

篇层次上的衔接问题,而不是合不合语法的问题。 .

王灿龙(2001)主要探讨时间状语“以前”和范围状语“都”的共现语序问

题,解释了为什么时间状语“以前”不能出现在范围状语“都”之后的问题。

另外,王卉(2006)、周萍(2007)、全丹丹(2005)等硕士学位论文也都

是围绕副词的位置问题展开的。

对介词短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词短语的语序变化和状位介词短语的分布

上,而对状位介词短语共现时的语序规则则研究很少。

鲁川(1987)把介词分为六类,分别作为六种体词性语义成分的标志,即“主

体”、“客体”、“邻体’’、“环境’’、“根由”、“工具”。鲁川(1989)则

进一步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对介词短语在状语中的不同位序及其功能角

色做出了较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汉语的格的形式标志是介词和语序,格的分类和

介词的分类一致。该文细致刻画并建立了格系统的树形图,树形图的上层是句子

的“语义成分”,有主体、客体等六种。下层是“格”,十八种。每种格下面还

分“格标类”,即把可替换的介词分为一个“格标类”。

张赦(2002)从汉语历时变化的角度详细考察了介词词组语序变化的过程,

并对发牛变化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介词词组语序发生根本变化是语法结构

的复杂化和语义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小兵(1996)对谓语前多个介词短语的语义语序进行了讨论。他借助定位

的方法考察了各类介词结构可能出现的排列次序。他首先把介短分成8大类17/J,

类:a时间(1时点、2时源、3时限);b空间(1位置、2起点、3路线、4方向、5目标);

c缘由(1原因、2目的、3依据);d协同;e方式(1名分、2途径、3工具);f

与事(1受益者、2交付者、3x#象);g施事;h受事。随后,介绍了介词短语排
列的方法考察了各类介词结构可能出现的排列次序。他首先把介短分成8大类17

小类:a时间(1时点、2时源、3时限);b空间(1位置、2起点、3路线、4方向、5

目标);c缘由(1原因、2目的、3依据);d协同:eta式(1名分、2途径、3工具);

f与事(1受益者、2交付者、3对象):g施事;h受事。随后,介绍了介词短语排

列的规则:包容、时序、施受、属从、音节、语用六条。最后,以施事、受事作

为参照点,将介短连用的位序模式描写为:Sab。b。cd A(施事)ab。b:b。def 0(受

事)bc。e。f V。模式中没有序号的表示大类中的所有小类。如此用施、受事作为

定位参照点,分出语义大类中的小类的做法,对揭示纷繁复杂的介词短语共现语

序的规律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可以看到,上述研究突出的特点是对具体某一词类就做状语的情况进行较深

入的研讨,尤其是副词,对副词在状语中的功能特征及其次小类的功能差异做出

了一定深度的刻画,对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特点也做了较充分的描写。然而同时

也很容易看到,由于状语系统成员庞杂、语义丰富、语序灵活,所以对状语的语

序规则至今没有科学实用、细致明晰的描述,也一直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3.2对汉语状语语序的认知解释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不少语法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描写,也开始追求

对语法现象的解释,在汉语的语序规则作出一定的认知解释。对于汉语语序的认

知研究,学界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定语语序的认知解释上,如刘宁生(1995)、

张敏(1998)、袁毓林(1999)、崔应贤(2002)等。相对而言,对于状语语序的

认知解释至今仍很薄弱,而且很不全面,主要集中在副词上。目前能见的代表性

的成果主要如下:

张谊生(1996)在描写出汉语副词连用的语序规则外,还从兼类同形、结构

层次、否定辖域、句法功能和强调重点这五个方面分析了一些非常规的动态的顺

序。

袁毓林(2002),在黄河(1990)的基础上,对出现在句子谓语动词前状语

位置上的多个副词的排列次序,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的角度作出解释,得

出制约多项副词共现的三条语序原则:(1)范围原则,即语义统辖范围大的副词

排在语义统辖范围小的副词前面;(2)接近原则,即语义上有述谓关系等语义联

系紧密的成分尽可能靠近,特别是具有算子约束功能的副词尽可能地靠近受它约

束的变量性成分:(3)语篇原则,即在语篇上有衔接功能的副词尽可能排在最前

面。抽象出概括性的多项副词共现时的语序规律:关联副词>模态副词>范围副词

14
>状态副词,并用功能语法的语言三大元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

的思想来解释上述语序规律在语言功能方面的理据。

另外,对马庆株关于能愿动词的连用顺序:(1)可能动词A类>(2)必要动

词>(3)可能动词B类>(4)愿望动词>(5)估价动词>(6)许可动词,袁毓林

(1999)对这种排序规律从信息量和认知策略上作了解释。他认为,从逻辑上看,

(1)“可能”表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问的一种概率。因此,包含“可能”的肯

定式和否定式可以在一个复句中连用,而不会引起逻辑矛盾(即违反排中律)。

“可能”包含的信息是极小的,信息量小的成分容易加工,所以“可能”应该排

在其他能愿动词之前。从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的角度看,“可能”所指

涉的可能世界跟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最接近,信息加工起来比较容易,是一个

认知上容易到达(access)的普通世界。(2)“应该”等必要动词所指涉的可能

世界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它是跟某些道德的、法律的或宗教的等系统相联系的。

在信息加工时,到达这种理想世界要比到达普通世界困难得多。(3)“可以、能

够”等动词所指涉的可能世界是一种关于个体的某种能力或条件的世界。(4)

“愿意”类动词所指涉的可能世界是一种关于个体的某种愿望的世界。(5)“值

得"类动词所指涉的可能世界是一种说话人这个个体的信念世界,它是跟说话人

对于某事的丰观评价相联系的

鲁川(2005)从认知的视角用“预想论”来解释现代汉语顺序的理据性,提

出一个简单句(事件)由一个“中枢语块”和若干个“周边语块”构成,汉语句

子把“预想”的周边语块排在“中枢语块”之前,把“未预想(待晓)”的周边

语块排在“中枢语块”之后。汉语常规句式的顺序取决于语块充当的语义角色的

“固有”预想度,句子的“周边语块”担任不同的“语义角色”,分别对应于特

定的“序位”。这些语义角色是有层次的系统,上层有4个大类(起因、环境、

状况、后果),下层10个小类(主体、缘由、时间、空间、方式、关涉、邻体、

量度、客体、系体)。前6个小类排在[中枢]之前,序位1,2,3,4,5,6;预想度

+6,+5,+4,+3,+2,+1;后4个小类排在[中枢]之后,挤在两个序位8,9上;预想

度为(-i),(一2)。并分析了各种[语义角色]由于预想度不同而对应于不同“序

位”的认知理据。

上述研究都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制约汉语状语的语序的一些基本原则,并

对汉语状语语序的可变性和灵活性给予了一定的解释。

3.3状语语序的类型学研究
语序类型学是当代类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Greenberg所总结的语序类型规

则建立在30多种语言的分析描写的基础之上,但缺乏汉藏语系语言的重要成员

——汉语,因而针对这些共性规则,学者们对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语序类型展
开了热烈的讨论。汉语同其他SVO语言比较,很容易发现汉语最明显的一个特

点是所有状语前置于动词,而其它SVO语言的状语都是以后置于动词为基本位

置。语言学研究者们都看到汉语状语位置的这种特殊性,并意识到这对汉语语序

类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汉语状语成分的纷繁复杂,加之汉语词类

缺乏形态变化,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关系,所以迄今为止,对这

一课题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研究,缺乏相对完整的系统性。

相比较而言,陆丙甫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较丰富的。陆丙甫(1987)在

关于语序的轨层结构分析中,曾以动词为中心讨论不同语言中与动词有关的词语

的排列次序。认为语言中普遍存在一种成分间的亲疏等级关系,这一等级关系突

出地体现在方式状语(M)、工具状语(I)、处所状语(L)、时段状语(D)、

时间状语(T)与动词(V)之间,它们依次与动词之间形成空间,卜的远近关系。

陆把这种关系描写为三个垂直的序列,试图说明不同语言表面上看似差别的语

序,实际上都遵循着同一个规则。他给出的轨层图涉及多种语言与动词有关的词

语排列次序。动词是语序的中心,其他成分围绕动词分左右排开。在不计方向的

情况下,各种语言的语序事实表明,与动词最靠近的成分是M,由近及远依次是I、

L、D、T成分。陆丙甫(1993)再~次重申了各种语言状语如果以主要动词为核

心去观察,将左右前后的取向改为离动词核心的远近的取向,则它们的轨层语序

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方式状语离动词最近,其次工具状语,再次处所状语,接下

来是时量状语,最外面是时位状语。这个轨层语序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条语言共

性。

陆丙甫(2003)指出,在SVO语言中,汉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状语全部

前置于动词,具有其他语言所没有的后置“程度补语”。并且从语用角度探讨了

其原因,认为这两个特点都能用汉语语序对“从话题性强的成分到焦点性强的成

分"这个信息流的自然方向更敏感这一基本特点去解释。因为如此,带有较多背

景话题性的成分,如时间、处所状语,在汉语中就一律前置。其次,在绝大多数

SVo语言中都后置于动词的方式状语,只要不是焦点性的,汉语中也只能出现在

动词之前。而焦点性的状语,在汉语中则表现为后置的程度补语。

16
陆丙甫(2004a)从分析汉语“把”字短语和方式状语间的语序自由现象入

手,然后从功能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正式提出了语义靠近原则和指别领前

原则两条解释语序的语义和语用的基本原则。陆丙甫(2004b)则提出“距离一

标记对应律”这样一条语言共性的假设,即一个附加语离核心越远,越需要添加

表示它跟核心之间语义关系的显性标记,来解释汉语中的光杆名词直接作状语时

必须紧靠动词这一现象。

4.以往状语语序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各位学者先贤在状语语序问题上的不

断探索精神,尤其是90年代之后,运用认知语法、语序类型学等新的语法理论

在汉语状语语序问题上所作出的与以往不同的尝试。但我们看到已有研究存在的
不足之处在于:

(一)就状语的整体语序状貌所做的研究都显得比较零散。

(二)对状语的性质和功能缺乏系统性的根本认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学

者对状语的性质特征做过专门性的论述。

(三)对状语的分类都是非此即彼的标签式的分类,无法反映出某个状语会

因为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和用法,从而直接地影响到它的

语序位置。如“忽然”一词,一般的语法书都将之定性为“时间状语”,但我们

观察下面的句子就会有新的发现。

上课时他忽然叫了起来。

他忽然惊慌地叫了起来。

前一句中“忽然”因为有“上课时”共现,所以更多地体现出情态义来,位置上

靠近谓语动词:后一句中“忽然”因为有“惊慌地”共现,所以更多地体现出时

间义来,位置上远离谓语动词。可见,在研究状语的语序问题时,按照这样将状

语定类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四)缺乏对状语语序位置的整体性、层次性的认识。以往对状语语序的研

究都着眼于各项状语在句法上的线性排列顺序,缺乏对汉语状语语序的整体性的

认识。事实上,汉语状语的位置排列总体特征非常明显,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

枣核型排列,即旬首状语和贴身状语分居两头,数量小且不典型,而中间的那部

分则是数量庞大的典型状语。而且各项状语在排列时不是随机的任意的,而是按
照一定的层次排列的。以谓语动词为核心,不同状语和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呈现

出一定的亲疏远近。

(五)具体到细节之处,所排出的序列仍显得不够完备,很多语序现象未能

在该序列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同类状语内部的小类共现语序。如句首状语的共现

语序,贴身状语的类型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用语序。再者,上述研究共同的特

征大多数都是就现象谈现象,缺乏科学严密的数据统计,因此有些结论可能存在

一定的偏颇,如M2状语和对象、路线、方向等状语之间的语序位置是需要经过

大量语料的位置频率来统计证实的。因此,我们的研究要特别重视数据的统计,

一切用数字来说话,这样所得出的结论也可以相对科学和准确。

三、本文的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既有研究往往致力于对词类次范畴的精细描写,而对句法成分描写相对薄

弱,尤其是状语,类型丰富、成员复杂、语序多变,至今未见系统精细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状语语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讨。主要特色就是精细描

写与分析、科学推理与归纳。通过精细地描写与分析其语义类型,科学逻辑地推

理与归纳其句法位置,尽可能细致地归纳出不同状语共现的总体语序规则。重点

是依据语序分布特征,对状语功能小类及其语序排列做出尽可能详尽的归纳描

写,并对其规则成因做出认知心理上的科学解释。深入分析现代汉语状语中一些

尚未被充分认识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进一步揭示汉语状

语的特征和内在规律。争取形成对该句法成分比较完整系统的科学描述,为人们

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概貌背景。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状语和状语语序研究综述、状语的性质和范围、状语的

语义类型序列、外围性状语和内定性状语的语序位置、方式性状语的语序位置、

特征性状语的类和语序位置、状语的语序和话题化、多项状语共现顺序及认知解

释等。

2.研究方法和运用的理论

我们准备在句法、语义、语用三维研究的总原则的指导下,以结构主义、认

lS
知语言学和类型学等理论为框架,对语言实际运用中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各

个部分的侧蕈有所不同:讨论状语的性质时,我们主要采用述谓性强弱、分布原

则、典型范畴等理论;讨论状语的内部语序规律时,主要采用语义特征分析、主

观化等理论;讨论状语的内部语序规律的认知解释时,主要采用距离像似原则、

时间顺序原则、语义接近原则、标记等理论:讨论状语的外部语序时,主要采用

了话题化、话题标记等理论。

具体研究时,我们的立论依据是建立在大量实际语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基础上,所以围绕本论文所要进行的调研主要是资料查证和语料搜集。我们将充

分利用已有资源,如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建立的语料库,具有相当的

权威性和可靠性,可供检索。调研的主要内容就是尽可能全面地将各种词类成分

于状语中的分布情况考察清楚,提供完整的现代汉语状语使用的全貌,通过定量

统计的方法,使认识结论具有应用的涵盖面和真实的说服力。我们的语料来源主

要有:

(1)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2)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3)中央研究院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近代汉语标记语料库、古代汉

语语料库。

(4)部分辞书、词典用例。如:《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等。

(5)部分来自参考文献中摘取的例句,文中注明出处。

(6)部分例句应需自己生成,均经多人验证。

我们将在研究方法上注意贯彻形式与意义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统计与演绎推导相结合、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

合等原则,在尽可能充分占有事实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统计、转换验证、

典型例证分析等综合方法进行深入考察。

19
第二章 状语的性质和范围

一、状语的性质

1.状语是句法成分

什么是状语?初级中学课本《汉语》里给状语下的定义是:“加在动词或者

形容词前边的连带成分,是修饰或者限制那个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该教材接着

表述说:“在‘状语一动词’或者‘状语一形容词’这种偏正结构里,动词
或形容词是中心词。”∞这个定义显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不足有---:一是用

中心词来定位状语,然当中心词的组织成分都没把握准确的情况下,主要对象的

描述就更难做到严谨全面了。因为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词未必就仅是动词或形容

词,名词也是可以的。比如说“这条凳子才三条腿”,“都大姑娘了还哭鼻子”,

其中的“才”和“都”作状语,修饰限制的就不是动词形容词。二是这种定义似

乎逻辑上也有问题,尤其是“状语一动词”、“状语——形容词”这样的表述。
因为成分是成分,词是词,句法成分和词类是两个范畴,如此混搭在一起让人觉

得很不匹配。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上面定义的补充性表述中看出,这个定义着眼

于有状语出现的整体结构,将与状语相对应的动词形容词认定为“中心词”。不

言而喻,这利,认定是中心词分析法比较典型的体现。

之后,朱德熙先生对定语状语也做过专题性研究,他的有关认定就要严谨很

多。朱德熙给出的状语的定义是“状语是谓词性成分的修饰语。数词、数量词、

数量结构都是体词性的,但同时又兼有谓词的性质,所以也受状语修饰。"固这

一判断,优点在于不将词类的句法功能定死在一点上,有了体词谓词连续过渡的

意识萌芽。解释能力相对就强于《汉语》。1984年,朱先生又为此专门撰文,在

分辨了根据修饰语本身的性质、根据中心语的性质来确定是定语还是状语都不够

确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根据整个偏正结构性质来确定特定成分的标

准:“可以把定语定义为:名词性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把状语定义为:谓词性

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囝显然,这是将短语本位的观念进一步明晰化了。

现在来看,将状语看作句法成分(包括短语成分、句子成分两项)可以更充

国参见<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第二版,第42-43页.
嘧参见‘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1—152页。
亩参见‘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载‘语言学论丛'第十三辑,‘朱德熙文集》(第三卷)。
分地揭示该成分的功能特征。

1.1状语是短语成分

说状语是短语成分,易于反映该成分主要的结构能力。

很明显,绝大多数的状语对其后的谓词性词语来说,结构关系是偏正关系,

语义上也是说明后边动作行为的方式与程度的。例如:

简单地说了说

慢慢地走路

详尽地汇报

一个一个地吃

大把大把地花钱

刚刚走

亲自数了一遍

非常想念

彻底解决 ,

上述例子中作状语的词语往往有这样的特点:(1)总体表现为纯状语性。如副词,

它只能出现在状语的位置上。①形容词做状语的情况也表现出了特殊的一面。正

像朱德熙指出的那样,有些转变为副词后才能具有此句法功能,②即很能说明该

类词语趋向于状语化的特点。再如体词性的词语是不能做状语的,@典型性名词

更是如此。然而一旦重叠了,就可以做状语。如“大鱼大肉地吃”“盘儿呀碗儿

呀地扔了一地”。数量词主要句法特征也属于体词性的,因此,除非特殊表达结

构式,通常情况它的词语原型也是不能做状语的。然而以重叠的形式出现就可以

了。以重叠的形式与它在定语中的出现情况相比,在定语中是非强制性的,而在

状语中是强制性的。④(2)语义上与后面的谓词形成直接的组合关系,特别是描

写动词性词语的特征,表示方式和状态。根据朱德熙的论证,在形容词的两种类

型中,性质形容词表认定,状态形容词重在描摹。而做状语的形容词倾向于状态

形容词,这更能体现出状语的属性。

1.2状语是句子成分

”这里指一般情况、通常情况而言。而特殊、例外的结构除外,如“最前线“不男不女“比姑娘还姑娘…都大
姑娘.r”等。至于新时期以来人们多用的“很+N”组合,则为时尚用法,不足以为语法规范的定则。这种现象
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国参见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载<语言研究》1956年第l期。
固我们将时地名词做状语的情况看作非典型性状语。因为这类词语往往可以放在整个句子的最前边位置,说
明整个事件的时地条件。
留参见崔应贤《论数量词重叠的句法、语义特征》,载‘语言》第四卷。2003年版。

2l
如果将状语仅仅局限在短语成分这一功能,进行单一化的理解和认定,往往

容易将丰富复杂的句法组织关系认识得简单化了。而将状语看作句子成分,似乎

更能全而地揭示其复杂的语义关系以及组合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2.1部分状语在语义上是说明前面主语的情貌特征的。例如:

他神色慌张地急切地说

李明愤怒地猛推车子

他醉醺醺地在街上走

蝴蝶得意地在花间飞翔

小花寂寞地开着

日子平淡地过去

这些紧挨着主语的形容词,虽然后边都带着状语的标志“地(的)”,但真实的

语义组合关系却是用来说明前面的主语的。可用两种方式来检验:一是看它的匹

配情况。说“他神色慌张”、“李明愤怒”,呈完足的语义单位;说“神色慌张

地说”、“愤怒地推”,显然可接受性弱,并与它们后边分别出现的另外两个形

容词能形成明显的对照,“急切地说”、“猛推”,也为完足的语义单位。二是

看转换情况。说明主语的形容词多能转换成定语的形式,即“神色慌张的

他”“愤怒的李明”,而说明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则多能转换成补语形式,即“说

得急切”、“推得猛”。

1.2.2部分状语在语义.卜指称说明的是句子末尾的宾语。朱德熙有关形容词

该功能所列举的大量例证,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如:

又酽酽的喝了几碗茶

热热儿的倒碗茶来

圆圆的排成一个圈

松松的编了两个辫子

高高的爬到树上

黑压压的挤了半屋子

白花花地长满了胡子

客观地讲,这种情况和说明主语的那些形容词状语有所不同。其一,语义指

向主语的,数量多,可以明显地形成“类”;而语义指向宾语的相对较少,“类"

的量度不足。其二,除了特殊用法外,语义指向主语的,大多已经表现为固定的
句法组合;而语义指向宾语的,除极个别的已经成习惯说法,如“整整花了一天

的时间”、“充分进行了讨论”外,大多可以看作定语前置,语用的因素比较重。

正因为句法结构具有有序性,语义关系具有相对的多向性,所以,在语言事

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词语做状语,也会冈其语义表述对象的不同

而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来。以“从(自)小”为例,老舍作品中的使用如下:

(1)他从小受过训,他的主子从纳粹那里贩来一套本事,专会打着国

家至上的幌子来毒化青年。(《鼓书艺人》)

(2)从小儿不得吃,不得喝,还能油光水滑的吗?(《月牙儿》)

(3)不过咱们爷儿们住街坊,也不是一年半年啦,总算是丛:』:2生看你
长大了的,我今儿个可得说几句讨人嫌的话……(《龙须沟》)

(4)可是见了她从小养大的女儿,眼泪也止不住涌了出来。(同上)

(1)(2)巾的“从小”语义指向主语,(3)(4)中的“从小”是指向宾语的。

这种情况自早期使用就已经表现出类似的情状,元曲中这两种用法就非常

多,如:

(5)奴家从小流落风尘,几番和你共枕同衾。(萧德祥《小孙屠》)

(6)唤做孙荣,从小是卑人抚养成人.(徐田臣《杀狗记》)

(7)从小我惜你,伊去婆亦去。(末名氏《张协状元》)

(8)孩儿,想从小间俺两口儿怎生抬举你来?(李直夫《便宜行事虎

头牌》)

《水浒传》中也是同样的:

(9)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

(10)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出了他籍。

(11)我儿,爷娘手里从小惯了你性儿,别人面上须使不得。

(12)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

如果再有其他的成分参与进来,语义指向会更复杂一些,如:

(13)我丛小跟你是好朋友,这点忙都不帮还成吗?
当然,有些词语语义上如果既指向主语又指向宾语,甚至说明两者共同情状的话,

就会造成歧义。如:

(14)我在房顶上看见了他.

由此可见,状语不是单纯由“谓词性成分的修饰语”一语所能够道明的。或

许句法上面可以这样说,然一旦考虑语义因素,情况就显得相当复杂了。因为句
法结构和语义平面两者之间并不完全吻合。

2.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

2.1状语作为降级述谓性成分的地位

2.1.1从语义的表达功效看述谓性功能

要真正将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认识清楚,还需要进一步推究两者的本质功

能特征。所谓本质功能特征,主要指语义的表达功效。

正如我们已经论述过的,过去讲语法范畴,只强调词和成分两级单位的关系,

多侧重于表述其孤立的概括的类型意义。之后结构主义分析法强调短语,分向心

和并列两大类,前者中的附加成分只对它的中心语产生关系。如此,整个语句的

组合成了块状的叠加;所谓的定、状、补这一类的成分似乎只是粘着性的,对整

个语句不再产生任何的影响。然倘真如此,怎么会有同样词语充当不同成分的相

对灵活的状态,并且有表意的差异?显然,这种分析方法也有将复杂的语句组合

简单化处理的倾向。上述两种认定一致的特点就是都表现出机械性的操作,很难

反映出修饰性成分参与语句组织时在整体结构中所体现的语义功能角色上的差

异,以及人们借助于这些成分在认识反映世界时的心理基础和意识追求。

语义的表达功效是语言单位的根本属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认识的深

入在人们的探索之中不断得到反映。早在上一世纪20年代,Paul、Sweet等人

根据自己对有关句子成分功能的深入观察,将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语和中心语

之间看作一种潜在的或者说是隐含的述谓结构关系。他们甚至将此时的修饰成分

称作“降级谓语”。如“a red rose”可以作与“a rose which is red”近似

的理解,或者说是由后者变化而来的。①

类似于这种定中关系,名词性短语中的修饰性词语为述谓性成分的认识观

念,在早期也被我国语言学的前辈学者注意到了。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

里即采用了转换分析的方法给予了描述。他指出:“一句现成的句子大概可以换

成一个词组;大多数的词组也可以改换成句子”。固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

冽"可以转换成“深溪;肥鱼;香泉;冽酒”。同样道理,也可以进行逆序列的

换置,如“红花绿柳”便可以转换成“红花柳绿”。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的<语义学》将这种语法语义观念做了进一步的

回参见Jesperson。Otto.(1922).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London:AIlen and Unwin.汉译本‘语法


哲学)。何勇等译,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
。参见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扩充。他认为:“一个从属述谓结构可能是一个主要述谓结构的~部分,它与主

要的述谓结构的关系如同句法学中从属句与主句的关系。”∞其中可以分为两种

类型:一种是同一语句中的述谓成分之间,具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后者可以

看作前者的“项”。如兼语性质的句法组合。再一种是处于其他成分位置上却具

有一定表述能力的语言单位,它们比起“项”来说,是进一步降低在语义等级体

系中的位置,主要的作用在于表“特征”。利奇将这一句法语义现象称之为“降

格述谓结构或‘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并进而将它区分为两种类型:(1)出

现在变元里的限制性述谓结构,它起了句法的许多形容词性功能:形容词、关系

从句、限制性的介词短语等等的作用。定中结构即属这种类型。(2)出现在谓词

中的修饰性述谓结构,它起了句法的许多“状语”功能:副词、状语性介词短语、

状语从句等等。

关于第二种类型,利奇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发。如:

John met Susan at the bus-s top.(约翰在公共汽车站碰到苏珊)

这句话的完整语义完全可以变换成这样的语句:
John met Susan.which took place at the bus—stop.

(约翰碰到苏珊,这件事发生在公共汽车站。)

同样道理,这样的一个句子:
John was s inging drunkenly.(约翰醉醺醺地唱歌.)

也可以理解成:

John WaS drunk,John WaS s inging.(约翰醉醺醺的,正在唱歌。)

包括主要动词后边带补语成分的,也是同样道理。例如:

The girl Slept for three hours. (那个女孩睡了三个小时。)

可以将该语义理解成:

The girl was asleep,which lasted three hours.

(那个女孩睡着了,一直睡了三个小时.)

不难理解,在利奇认识判断中,一个含有多个复杂附加成分的句子,除了谓

语中心词语作为最主要的述谓结构之外,定语、状语、补语,也都具有述谓的功

能价值;只不过相对来说无论是结构还是语义不敌前者罢了。

语言学家们理论上的解说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能得到事实的证明。以定中关系

的结构为例,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紧缩句式,例如:

毋参见杰弗里・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01页。
(15)一辈子乐哈哈的他,竞像个小伢崽似的痛哭失声了.(毕妊成《肖

望发传奇》)

(16)一向不爱说话的白老哥也破天荒地笑着笨笨拙拙地说了一句:“互

相帮助,彼此帮助。”(王蒙《逍遥游》)

(17)昔日曾经是游牧部落活动场所的广阔草原,如今万木凋零,动物

死尸横陈。(孙星文《非洲的抗沙漠化斗争》)

这些语句都是单句形式,之所以如此判断,就在于整个语句的主要组织成分是由

一套结构中心,即单一主谓短语构成的;然而它们又都表现了与转折复句相同的

内容,这些语句的主语,特别是处于前面位置的定语,在语义上同后面的谓语形

成了相当大的矛盾反差,甚至直接构成了对立。如例(15),“一辈子乐哈哈”

与此时“像小伢崽似的痛哭失声”,显示了人物遇到强烈刺激后而在行为举止上

突然产生失常性的反应。这些语句共同的一个标志是:定语或谓语上面多有体现

这种逻辑关系的转折性关联词语出现。如该句中的“竟”,例(16)中的“也",

例(17)中的“昔日”和“如今”两者间的呼应对比也是显豁突出的。如果将定

语中的这一类语义对应性词语移至主语后边的位置(绝大多数同类型复句也都是

采用了这种常规性的语序),也就变为了常见的转折复句。

状语也不例外。这种成分甚至不像定语,不需要移位,仅仅通过停顿的方式

就能比较清晰地看到它的述谓性功能。下面看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例子:

(18)正是牲口脱毛的时候,骆驼身上已经都露出那灰红的皮,只有东

一缕西一块的挂着些零散的,没力量的,随时可以脱掉的长毛,象些兽中的

庞大的乞丐。项可怜的是那长而无毛的脖子,那么长,那么秃,变变鲍,墨

笨的,伸出老远,像条失意的瘦龙。

(19)一股辣气.:匮:匿鱼,壅塑鲍,盔尘笪,往下走,他伸长了脖子,挺
直了胸,打了两个不十分便利的嗝儿.

(20)迷迷糊糊的他拉了几个买卖.就是在奔跑的时节,他的心中也没

忘了这件事,并非溘溘蕉整盟,查羞查垦盟想起来,而是时时想到一个什么
意思,或一点什么滋味,或一些什么感情,都是渺茫,而又亲切.

(21)御河的水久已冻好,登登盟,盔盘鲍,丝±盟,坚固盟,托着那
禁城的城墙.

上述例子中的形容词状语,当在其后断开后,简直与其后的主要谓语动词浑然一

体了。
2.1.2定、状、补述谓性能力的差异

2.I.2.1定、状、补语义功能的差异

语义学家们尤其是利奇的描述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这些附加成分都已取

得降级述谓结构的资格。在动词中心这种语法观念占取主导地位的时候,充分考

、虑句子的不同成分在表述上的价值功用,显然体现了认识上的全面性在不断深

化,精细性也在不断拓展。利奇已经相当可贵地离析出了谓语中的层次性与附加

成分间的差别,然有必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就附加成分之间来说,难道它们的这

种语义功能是平等一致的吗?

金立鑫(2009)提出了补语为“次级谓语”的观点。其中将“戴耳机的孩子

洗衣服”和“洗衣服的孩子带耳机"都看作包含了两个述谓结构。但又表述说:

“一个既有定语又有谓语的书面语句子,在口语中很可能就转换为两个谓语句。

但是我们知道,定语已经在传统语法学上获得了定位,而且我们在理解定语的内

涵时也确实将其与名词的述谓相联系,因此在概念上没有必要将定语划为谓

语。"哪这样当然也就不可能关注到三个附加成分述谓性的差别分辨问题了。

有关它们之间的问题,其实朱德熙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一文中已经关

注,他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形容词的“完全重叠式在状语和补语两种位置上

往往带着加重、强调的意味。”相反,“在定语和谓语两种位置上的时候,完全

重叠式不但没有加重、强调的意味,反而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如:

状语 补语

大大地请一次客 写得大大的贴在墙上

定语 谓语

短短的头发,大大的眼睛 眼睛大大的,像个洋娃娃

朱德熙没有过多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但他的揭示,显然通过具体的语言事实告诉

人们:不同成分间是存在着述谓功能差别的。

不过朱德熙所说的程度轻重,解释起来涉及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是,两组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等性:“大大”做状语、补语和做定语、谓语在角色、语

义功能上不一样。前者在于说明动作行为的方式程度,也就是说,所显示的语义

是由该词与谓语动词共同完成的;无论是做状语还是做补语,都在于充分展示动

词行为的状貌与程度结果。而后者却是该形容词单独完成:不在于判定而在于描

m参见金立鑫‘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载‘中国语文》2009年第5期。
。参见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载<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写,其模糊性只能是相对地弱于性质的判断。如果再细一些辨析的话,可以看到,

将定语和谓语放到一个层次上进行比较,似乎不怎么对等:谓语相对于主语,是

非向心结构,甚至依照着谓语中心说的观点,做谓语的功能语义还更强一些。而

做定语的,仍是附着于中心语来体现价值,这和状语、补语的结构组合是一致的。

所以,将定、状、补放置在一起来比较,更具有逻辑上的同一性。再则,词语本

身虽然形式上一样,但功能属性并不完全相同。“单音节的形容词分别处于定语、

状语两个位置往往分离成形容词和副词两个词类,定语位置上的这种性质形容词

如果做状语多要变做状态形容词,即重叠形式才可以实现。’’∞但是,同一个词

语,在定语与状语位置上的词汇意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如上例中的“大大地请

一次客”中的“大大”和“大大的眼睛”中的“大大”。另外还有不同位置上的

轻重音问题。这一现象就更为复杂,因为出现在多种语句表达中,轻重差度描写

起来比较困难。但做定语和做谓语的语言单位可以独立成句,所以它们的轻重音

还是可以比较的,后者重音的强度是高于前者的。

从上面“大大”的例子可以看出,做定语时所体现的语义轻重程度相对较

弱,这已是无疑议的。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状语和补语。如果说状态形容词具

有相当大的模糊性,语义的轻重与色彩的褒贬还多停留在主观的感觉体验阶段,

大多数充当状语的副词又具有纯状语性,失去了可比较的条件的话,那么,极个

别的程度副词,如“很”“极”却是个例外。这其中,“很”是可前可后,既可

以做状语又可以做补语的。它做状语和做补语程度的差别应该是最好的例子,也

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我们以“很好”和“好得很”为例来看。单纯判断前者是偏正关系后者是补

充关系,不能说没有作用,但并没有达到了语法分析的目。“很”做状语和做补

语表现出程度意义是不同的。如:

(22)他认识不少去作礼拜的人,其中有的是很好的好人,也有他平素

不大看得起的人.(《正红旗下》)

(23)秀华表妹长得相当的清秀,而脾气不大很好一一小气,好吵嘴。

(《一筒炮台烟》)

(24)就怕不很好,可以买一对?(《残雾》)

(25)家乡来信,那边情形也很好,叫我们回去,我也很想回去.(同

上)

①参见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载‘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例(22)中的用法很特殊,但可以证明“很好”好于“好”。例(23)(24)有

意思的是,通常说状态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了,看来不一定。例(25),由

“也”出现在“很好"前边,能够并列平等,看来还未达到“好"的极致。老舍

作品巾“很好”用例比较多,但大多是做句子成分,即便是独立成句了的,后边

也多为句号,只有为数不太多的后边用上了感叹号。而“好得很”相对用例比较

少,共6例。其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如下例:

(25)来,坐一坐,这是王先生,文学好,好得很!(《方珍珠》)

例(26)和例(22)比较,“好得很”有达到极致的意味,语义程度要比“很好”

强。而且“很好"还有“最好”这种极至形式,而“好得很”却没有相应的“好

得最”了。再者,“好得很”在使用时都是独立成句,它前面都没有否定或减弱

程度的其他副词性词语修饰,后面都是用感叹号。显然,同样都是“很”做附加

成分,但做补语语义的强度要高于状语。

2.1.2.2定、状、补述谓性能力的强弱

首先是比较状语和补语述谓性能力的差异。

作为紧密围绕着动词先后进行修饰补充说明性的成分,状语和补语应该说可

比性最强。众所周知,从最基本的结构关系上讲,相对于中心谓语动词,补语比

状语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尽管朱先生用相当的篇幅来说明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与

动词组合,很多趋向于词汇化,但这种词汇化的结果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仍

是比不上双音节的“动+补”组合的。如:

A轻放、重打、高喊、怪叫、粗看、静坐、慢走、高举、细想

B打倒、摧毁、推翻、扩大、缩小、抓紧、提高、说服、立正

合成、延长、改进、降低、看透、揭穿、分清、分开、搞活

隔断、攻破、核实、阐明

A类是词还是非词争议较多,较难以判断,B类已经实实在在成为词了。

从述谓性的角度来看A类和B类词的内部结构的话,A类的前一个词多为形

容词性的,动词较难进入。动词除了助动词外,典型动作性动词是很难做状语的;

而B类后面的成分不排斥动词性的。也就是况,动词做补语比做状语更容易。而

动词是典型的强述谓性成分,这就说明补语的述谓性要比状语强。

这种情形在英语中表现得似乎更明显一些。生成语义学就比较注重对语义特
征(Semantic Features)的描写。Nilsen,Don L.F.&Nilsen,Alleen Pace.

较系统地归纳了英语句法中的语义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语义内涵给予了认
定。有关谓语性词语的语义属性,他们认为,要尽可能挖掘以动词为中心的多重

语义关联与述谓特征。如“John broke the cup.”其中就包含了两层语义内涵:

一个是凸现在表层的句法形式直接表达的语义“约翰打了杯子”,再一个则是隐

含在深层的另外的一种语义“杯子破了”。①对此,利奇似乎解释得更清楚明白。

他认为,明确的方法是用一个关系从句,但更简洁的句法表达方式就是用介词短

语、分词、动名词等直接充当句子成分。而最简单的就是压缩在一个单词内,一

如“broke”。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补语相当多的时候是和它前边的谓语动词一起承担了主

要述谓功能的作用。

事实上,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认定的“动补”结构,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

些动补结构形式上相同,但语义的组合并不一样。如“跑下大堤”和“摘下帽

子”,前者能够形成的语义搭配是“下大堤”而不是“跑大堤”,后者则是“摘

帽子’’而不是“下帽子”。其实,相当一些类似结构都有这样的问题。“哭瞎了

眼睛”,其语义切分以“哭/瞎了眼睛”最为合理,这可以“跑到了操场”作

为参证。 .

甚至补语有时候可以独立地承担起述谓的功能。比如说“他高”“他好”一

类的表述,似乎其中“省略”了不少语言单位,它们分别的扩展可以有:“他高

——他长得高——他个子长得高”“他好一他写得好一他字写得好”。也就
是说,有时候我们甚至将主要的谓语动词都省去,而只保留了补语位置上的词语。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多个方面提供补语的述谓性比较强的佐证。・

补语位置主要是谓词性的成分,名词绝对不能出现在补语位置。莫彭龄、单

青(1985)曾对名、动、形三大类词充当句子成分功能进行统计,统计数字如下: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名词 21.2 0.18 49.04 20.9 6.5 0

动词0.91 76.7 2.86 6.52 7.15 5.88

形容词 1.72 26.2 6.03 42.0 19.1 4.8

对比可见,虽然不fJ词类的功能有交叉,但基本对应仍是存在的:而其中最为醒

目的一项就是:唯有补语显示了对名词的排斥,反过来说体现了最为明显的述谓

特征。至于介词短语常在补语位置出现,可有两种理解,一是介词的体词性不是

很强,因为介词都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二是“动词+介词短语"也有理解成动

‘’D参见Nilsen,Don L.F.&Nilsen,Alleen Pace.Semantic Theory:A Linguistie Perspective.


Massachu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5.
宾短语的。

从认知上也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强化分析。以数量词语在状语和补语位置上的

不同出现情况上来讲,通常的语法规则如下表:

原式常规表达 重叠形式 语用中的强调

句法成 物量 动量 基数形式 物量 动量

分 基数 序数 基数 序数 基数 序数 基数 序数

状语 + + +

补语 + + +

上表反映了数量词在两种句法成分上的不I司功能状貌。总的说来,以基数为

主要形式的数量词常态是既不做状语又不做补语,只有以重叠的方式才能实现这

种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讲,两种句法成分的共性都在于描写。然由名词不能做补

语,数量词中的动量词却能够做补语这种事实,可以看出该小类比较多带有谓词

性的特征。其至像“我去过北京一次”,把它切分成“我去过北京/一次”似

乎比其他的更为合理。这属于客观的完成态判断。与此相对的是序数词,却宜于

做状语。如“我第一次去北京”。这样的表述对言语主体而言往往意味着事件的

开始。总的来说,这种前面状语序数后面补语基数的安排,实质上体现了汉语时

间序列的组合规则。类似的其他的词语的序列也大都反映这种特征,如“到操场

上跑”和“跑到操场上”,“在黑板上写”和“写在黑板E”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词语,做状语和做补语在句法功能及语义上是不同

质的。如序数词做状语,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如“我第一次去北京”往往不自足,

会被包孕在其他的句子中,如“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或“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

候"。其他的例子也多体现出这种特点,做状语的语言单位,往往只在祈使句中

才能自足成立;而做补语的语言单位,则很稳实,可独立成句。之所以如此,就

在于前者多体现动作行为的起始,后者多体现动作行为的终止。一种行为活动,

只有始发点而没有终止点,让人在心理上缺乏完足感:而有了终止点,就体现为

完整的结束。这就是“无界”与“有界”的心理基础∞。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反

映出补语比状语的述谓性要强。

总的来说,状语和补语在述谓性能力的强弱上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倾向:补语

①参看沈家煊‘“有界”与“无界”',载‘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状语。

接下来我们比较状语和定语述谓性能力的差异。

状语在附加成分中居于中间位置:修饰动词的有些状语可以和补语置换:同

样紧附于前面主语的有些状语也可以和定语进行置换。它同后面的补语和前面的

定语都有一定的联系。当然,需要认定清楚的是,更多的词语还是专司其职的。

就充当状语和充当定语的形容词而言,容易出现差错的也多表现在由位序而形成

的搭配失当上。如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列举了大量的例证大都属

于这种类型,如:

宰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从这种意义上讲,语法规则还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看上去可以置换的词语,同

样也要看到,置换前后的语义功能也不完全相同。前面有关状语与补语的辨析中

已经有所涉及。状语和定语之间也不例外。能够比较充分地说明其述谓性差别的

一个鲜明语用现象就是“定居状位"。如:

(27)设若他稍微能把心放松一点,他满可以壁壁鲍躺在床上,姨太太
与女儿们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老舍《蛤澡集》)

(28)一个人筮堡鲍跪在长凳上,点了香,着了油,含含糊糊的念起来。
(汪曾祺《庙与僧》)

(29)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董盏丝落在河对面的山
坡上。(孙梨《山地回忆》)

这些都是主语的定位移至状位的。至于宾语的定语移至状位的就更多,如:

(30)清晨五时许,疏疏落落下了几点雨。(茅盾《子夜》)

(31)南墙少见阳光,蕴蓥鲍长着一层绿苔。(老舍《老张的哲学》)
(32)湖边港汊甚多,蜜蜜些长着芦苇.(汪曾祺《鸡鸭名家》)
(33)扑搭地一响,我右眼上面的太阳穴里就蕉堕堕丝起了一种刺激的
感觉。(郁达夫《杨梅烧酒》)

状语有时候也可以移至句首做形式定语。但这种现象很少,在老舍先生的作

品中才易于见到。如:

(34)晃晃悠悠的他放开了步。(《骆驼祥子》)

(35)很懒的他立起来,看了她一眼,走过去帮忙.(《骆驼祥子》>

(36)楞头磕脑的他“啊”了一声,忽然全明白了.(《骆驼祥子》)
这种偏离常规的词语语序使用,已经成为老舍独特的一种表现手段或风格。

新时期的作家里边,个别作家也在有意识地继承着这种特色。如何立伟作品中这

样的用例就很多。如:

(37)袁纪右眼青肿地终于说了话.(《水库》)

(38)啪啦啦啦,这锣声这唤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

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白色鸟》)

(39)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珠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同上)

(40)一豆灯,淡黄的模糊着一片静寂。(((故城一些事》)

(41)夜里一豆煤油灯,淡黄地摇曳在水中。(同上)

然老舍所使用的状居定位现象,很少看到现今的作家们再尝试。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事实,即便是在语用上,人们多是将定语向状

语移位,而不是逆顺序。其缘由何在?崔应贤(2007)曾指出,语言中存在着两

种相互对立的力量。一个是语法化,这体现为语言整体的历史发展规律,其指向

是为了语法规则愈加趋于形式的明晰化,严谨化,同时在有限的单位中容纳更丰

富的内涵。它的明确的标志就是实词虚化或词汇化。另一个是修辞化,这体现为

一个时段或具体个人的言语使用,其指向是为了语言表述更具有灵动性和表现

力。它的明确的标志就是词语运用“与语法化词类转移完全相反的一种运行方

向,即虚词向实词移动,在实词里边,述谓性弱的词语向述谓性强的词语移动。”哪

现在,我们由定居状位这种趋势,还可以进而看到句法上的另外一条规则,即:

词语在进行句法组合的时候,如若除了常规位置还可以出现在述谓性更强的句法

位置的话,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通常定语上的词语多向状语位置上转移而很

少见到其逆顺序的转移,显然体现为状语的述谓性强于定语。

这种特点我们同样可以用状语>定语的形式来表现。

张国宪(2006)指出,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表明,“性质”在定语位、“状

态”在状语/谓语位、“变化”在谓语lib语位都是一种最佳匹配。性质是总括扫

描的结果,抹杀了许多相关的细节,其本身就导源于从宏观角度审视的概括,由

此特别适宜于对事物性状属性的“断定”(assert ion);状态是次第扫描而微观

认识的产物,由此特别适合于对事物或动作行为情状的“描述”;“变化”的语

言表述可以归结为是一种“陈述”。

①参见崔应贤‘修辞化:词语意义锤炼的总体趋向),载《修辞学习>,2007年第1期。
违背上述系联的句法位占据是有标记的,如“性质”在谓语位、“状态”和

“变化”在定语位都呈现出有标记性。先看“性质”、“状态”和“变化”充当

定语的情况。如:

臭豆腐

臭哄哄的豆腐

臭了的豆腐

“性质”的“臭”作定语是无标记的,而“状态”的“臭哄哄”和“变化”的

“臭(了)”作定语则是有标记的,通常需要加“的”。“臭”是对“豆腐”的分

类,表述的是断定。“臭哄哄”是描写性的,可见,“状态”处于定语位置与其

处于状语位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于描绘,区别只在于前者描绘的是事物的

一种暂时的情状,而后者则既可以描绘事物的情状,如“稠稠地熬了锅粥”,也

可以描绘动作行为的情状。再看“性质”、“状态”和“变化”充当谓语的情况:

a.?豆腐臭

b.豆腐臭哄烘的

C.豆腐臭了

a句说明谓语不是“性质”的专利,由此受到种种句法限制。就谓语的标记性而

言,显然存在着下列一个不等式:“性质”>“状态”>“变化”。由此推论,就

述谓性的强弱而言,补语>状语>定语。

综上所述,在定、状、补三种附加成分都属于降级述谓成分的大前提下,其

程度级别呈这样的一个序列:补语>状语>定语。

其实,主语和宾语之间,尽管它们的总特征都表现为指称性,但也有一个述

谓能力的差别问题。一个众所岗知的语用事实是:主语通常是定指的,宾语通常

是不定指的;主语往往表已知信息,宾语往往表未知信息。主语和宾语的语用差

异就是由其述谓能力的差异造成的。特别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同语格,如“孩子

毕竟是孩子’’“女人就是女人”,其中N.和N2是否同质?如果真的完全是同一

个N的话,那么这样的语句组合则为纯粹的不负载信息的多余符号的序列了。其

实,正像过去我们曾分析过的一样∞,做主语和做宾语的同一个名词,在句中所

体现的语义明显是不同的。例如:

孩子毕竞是孩子(作业没做完,就玩儿上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会儿的工夫,就又蹦跳起来了)

国参见潘国英‘论汉语典型同语格的成因与理解’,载‘修辞学习>2006年第2期。
孩子毕竟是孩子(是干不了那样的力气活的)

孩子毕竞是孩子(刚才还打闹成一团,很快就又和好如初了)

“孩子"分别充当主宾语的时候,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做宾语的可以置换成相

应的谓词性词语:“贪玩儿”“有活力”“(身子)单薄”“健忘”等,而做主

语的却不能置换。同时,N。易被换作指称性的词语,而N:却不能被替换。如:

孩子毕竞是孩子—_他毕竟是孩子——幸孩子毕竟是他
通过这种替代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潜隐于该句法结构中的表述重点解释出来。这

说明,做主语的,体现了最典型的体词性特征,即指称性。而与它相对的宾语,

同样的词语却表现出一定的述谓性。

仍以“孩子”这一名词为例,看它充当各类句法成分时的述谓性能力。如:

孩子毕竟是孩子。 (主语,宾语)

老汉有把年纪了,却是一个孩子脾气。(定语)

他孩子气地哭了.(状语)

他很孩子气.(谓语中心)

以上各句中,“孩子”或“孩子气”的述谓性逐渐递增。而且作状语和作谓语时,

“孩子”不能直接进入,必须变异成“孩子气’’,就是因为谓语和状语位置述谓

性较强,而典型名词“孩子”述谓性最弱,两者不匹配。而“孩子气”则是带

有描写意味的抽象名词,其指称性相对于“孩子”要弱得多,因此可以进入。句

法位置对具体词类的这种选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状语是述谓性较强的句法成

分。

至此,我们可以将句法成分在句中的语义功能放置在一起统筹进行比较认

识,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述上面形成了指称性和述谓性渐变的一个连续统:

述谓性增强

主语一宾语一定语一状语——补语一谓语
指称性增强

由此可知,在述谓性的能力上面,状语是紧随谓语、补语之后的一个重要的

准述谓成分。这是它的基本功能特征。

2.2状语重在体现方式与情态

不同位置分布的特定句法成分往往具有总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语言学的
观念出发,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句法成分都能体现出角色上的典型性。如主语,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描写它:[+指称性][+有定性][+已知信息],跟它相对

的宾语同样可以将它描写为:[+指称性][+无定性][+新信息]等。谓语如果由动

词充任的话,则可以用[+述谓性][+时间性]来表述。那么,状语最根本的属性体

现为什么呢?

关于状语的根本属性语言学界曾有“副词性”的说法。这一说法主要受传统

西洋语法的影响,以《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马氏文通》“状

字’’一名,既指“副词”,又指“状语”。其观点基于西洋传统语法,把词类和

句法成分对当起来。《新著国语文法》的观点同属西洋语法观点,把状语称为“副

词性附加语"。

说状语的性质是“副词性”的,即意味着出现在状语位置上的词都向副词转

化。但事实上,出现在状语位置的词并非都转化为副词。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作状

语,但作状语并非副词的专职。汉语词类的划分、词类的功能之间并不是泾渭分

明的,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典型特征和非典型特征之分。以动词作状语为

例,根据孙德金(2000)的考察,现代汉语中大约有3%的动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说状语的性质是“副词性”的,这一说法是有问题的。副词都能进入状语位

置,我们说状语位置是副词的典型句法位置,但以此进行逆向的推论,说状语的

最典型成员就是副词,其他的成员在这一位置上都是具备了副词的特性或是向副

词的特性靠拢,这一说法并不科学jF确。这一观点仍是基于“词类和句法成分一

一对当”。一个集合可以容纳很多不同的类属时,当其中一个类属的所有成员都

只能进入这一集合,并不意味着这个集合就是以这个类属的特征为典型特征的。

这就好比海洋中既有鱼类,也有珊瑚,但珊瑚只能生活在海洋里,鱼却可以生活

在海洋、河流、湖泊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能说海洋的典型特征就是“珊瑚性”

吗?海洋里的鱼也是具备了“珊瑚性”吗?显然不行。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集合

的性质上,这个集合的性质决定了它所能容纳的成员。那也就是说,我们要搞清

楚的是,状语这一句法位置本身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这一性质决定了进入这一句

法位置的成员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它们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其他

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楚这些关系,也是我们研究汉语状语语序的基础和依

据。

词性特征说明不了句法成分的根本特点。即便是词类,也需要以句法成分的

语义特征来揭示其根本属性。副词看起来是个大杂烩,但许多学者做了很好的工
作,如对语气副词,齐沪扬(2003)、张谊生(2000)等先生都揭示了它的本质

特征就在于它的表述性。

通常我们把状语分作限制性状语和修饰性状语两类。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

精细分析认识的话,整个状语的组成,都呈现出向描述性倾斜的趋势,从而体现

出典型和非典型的差异来。状语的这种属性在句法上表现为,进入状语位置的各

种语言单位都会拼命地向体现方式、情态靠拢,从而在功能上发生一定的漂移,

有的其至发生形式上的相应变化。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各种词类进入状语位置的情

况。

2.2.1从副词作状语来看

以最具有典型性的副词来说,这类词虽然具有纯状语性,但其语义上并不具

有集中统一的内涵,它的抽象意义不易概括。通常很多语法著作都是列举它的小

类意义,认定它为限制和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方式、语

气等意义的词,且大家一般都将表程度看作副词最典型的特征将其排在第一类。

事实上,动词和形容词相比,述谓性最强的是动词;而恰恰是典型动作性动词最

不宜受程度副词修饰。而表范围和语气的副词,往往兼有关联功能。只有表时间

频率、情态方式的,在副词中的数量是最大的,并且是最直接的与动作行为形成

句法和语义的组合。所以在副词内部,典型的成员是这些具有描写性的副词。

2.2.2从形容词作状语来看

由形容词构成的状语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就性质来说,这种状语是

描写性的,不是限制性的。吕叔湘说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时候“往往要重叠一下”,

描写方式或状态的动词修饰语,“大多数是伞部或局部叠字的”。∞总的来讲,

是甲类词向副词转移,向状态形容词漂移。形容词的两个大类,性质形容词是表

认定,状态形容词则表特征。众所周知,两者相比,状态形容词更具有充当状语

的资格。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说明状语的描写性倾向。

我们也发现很多性质形容词直接做状语时,在语义上不表示性质,而表示数

量、时间、处所、频度、范围、方式、情状等,如“安心学习(情状)、草率行事

(方式)、仓促出行(方式)、不便过问(方式)、仓阜出逃(方式)、不幸遇难(言

者主观评价)、猖狂叫嚣(方式或情状)、残酷镇压(方式)、沉着应对(情状)’’

等。在这些用作状语的性质形容词中,受状位的约束,语义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

的变化,大部分表示一种情状或方式,甚至有的与副词作用完全相同,比如“不

∞参见吕叔湘‘语法学习》,第6页。
幸”。当然,这是由于状位的性质形容词在状位的规约下呈现出了状位所要求的

状语须具备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对这类能直接做状语的性质形容词作了详尽的分

析,并得出结论:“品质即性质形容词在修饰动词时意义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就是要从表示品质转变为表示情状或方式”,∞也可以说是从表性质形容词的

意义特征转变为表示状态形容词的意义特征。

2.2.3从动词作状语来看

状语位置上的动词和谓语位置上的动词的性质是不同的,作状语的动词一般

是动作性强度较弱或者区别性特征较强。根据孙德金(2000)的统计,能作状语

的动词多数是双音节动词(在他列举的114个词中有78个双音节动词,将近

70%)。通常,单音节动词的动性要强于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比相应的单音节

动词容纳的语义内容多,意义更具体,相对于其他同类动词的区别性特征就比较

明显,即区别力相对较强。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动词大体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动

性较弱。根据高增霞(2004)的统计,在所收集的97个双音节动词中,联合式

动词(包括连动式)有38个,支配式动词有24个,这两类动词将近占了总数的

75%。根据张国宪(1994)的研究,联合式动词的功能增殖量是第一位的,支配

式是第二位的。增殖性强的动词其动作性强度往往较低,像“分工、分类、重迭、

重复、混合、集中、胜利、限制、抓紧、公开”等等,表达的都是一个比较抽象

的动作过程。再一个特点是传递的语义信息量较高,比较具体生动形象。例如“滚

动、集中、混合、突击、交叉、交错”等,它们在动词语义等级体系中处于相对

偏下的位置,类意义相同的双音节动词,在语义等级中相对偏下的比较容易作状

语,而相对偏上的词就比较难,例如“谈话”和“商量、协商、谈判”,前者不

能作状语,而后者能。如:

・谈话解决 商量解决 协商解决 谈判解决

由于状中结构在意义和功能上(状语动词的时间意义消失等)的特点,对作

状语的动词有所限制,同时也对经常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动词产生了较大的影

响,有的动词在状语位置上开始发生功能上的“漂移”,向‘专职的动词前加

词’(即动词的“区别词”,我们把它叫“方式词”)的方向发展。例如“持续、

重复、放手、放眼、放量、跟踪、公开、加速、加紧、加快、加深、交叉、交错、

联合、提前、强制、突击、抓紧”等。这类词主要功能是体现中心动词所表示动

作的区别性特征,有分类的意义。

回参见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载‘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2.2.4从名词作状语来看

通常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的,特别是其中的典型成员就更是如此。能够进入该

句法语域的,大都是时地名词。名词做状语的句法位置有三:一是句首位置,二

是句中谓语动词前面的位置,三为紧靠谓语动词的位置。

位于最前面的位置是以时间名词为代表。我们查找了“明天”在老舍著作中

的出现频率,该词位于句首,也就是主语前边的位置,与它位于主语和动词谓语

之间的位置,几乎相当。这种现象能够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所谓典型的限制性状

语,并非只对后边中心动词起作用,它往往是对整个事件实施影响。例如:

(42)旦丛汽车电车都就开半天呀,出来不方便!(《二马》)
(43)明天咱们去会妇女戒烟总会长项彰飞太太:十一点在此会齐,十

一点半到那里;或者她会留咱们吃午饭。(《残雾》)

两例中的“明天”,就不仪仪是“照顾结构”“避免重复”所能解释了的,关键

是它在该句中起到了话题的作用,成为了两个或多个分句说明的对象。由此可见,

时间名词虽然可以做状语,但无论是从句法位置的分布或语义功能上讲,都很难

反映状语的根本属性,而是体现出边缘化的倾向。

名词在句中谓语动词前的位置作状语,少数可以只加“地’’即可。如“历史

地研究”“科学地分析”等。绝大多数名词在这一位置时都要求有形式上的变

异,一般都需要重叠或并列列举,而且这种状语基本上都是表方式的,一般要带

“地”。邢福义(1993)就曾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同义近义名词联合构成的状语。

下面是邢福义的例子:

(44)赵多多今天大宾宾客,书记、主任地请来了好些个头面从物.

(45)那天莲莲在代唯肖店壁垒:垫垄些买了好几块钱的东西.
(46)成年累月土渔:亡刿些跑,没有甜头他会干?
紧靠谓语动词的名词一般都是抽象名词。如:“团体购物、网络购物、现金

支付、现场直播、电话联系、重点保护、口头表达、高温消毒、高度重视、低调

处理、实话告诉、和平解决、原则通过、协议离婚、盛隋招待、阴谋推翻、侧面

了解”等,这类名词做状语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表示动作的行为方式手段的特点。

如果再结合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名词重叠列举形式做状语的情况,就更能充分地

看到状语这种表现方式情态的总体性质。

2.2.5从数量词作状语来看

数量词及其重叠形式出现在定语状语位置会表现出不同的可接受性,由此我
们也可以看出状语的主要功能在于表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如:

A组 B组

一个苹果 ’一个吃

一幢楼房 ’一幢建

一辆汽车 ‘一辆开

C组 D组

一个一个的苹果 一个一个地吃

一幢一幢的楼房 一幢一幢地建

一辆一辆的汽车 一辆一辆地开

对比可知,A组成立,因为数量词的主要作用就是指称名词,它做定语是最

基本的功能属性。B组不成立,数量词做状语不被接受,说明状语不在于认定。

但由D组又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数量词以重叠的形式出现在状语位置时,就可以

接受了。对比其他组的情况可知,数量词处在状语位置上,以重叠形式出现是强

制性的。而由C组可知,数量词在定语的位置上,是以原形还是重叠形式具有一

定的自由度;然对比A组和C组,仍可以知道原形是最典型的,重叠形式则有一

定的歧义:一种理解是不涉及其他的句法成分,以内部的组合仅体现“多”的涵

义,如“一疙瘩一疙瘩的横肉”。另一种理解则涉及整个句子的表达,特别是行

’为动作处在实现过程中的时候,属于状语移位所致,如“一卡车一卡车的急救物

资运往灾区”。

显然,如果我们参照充当状语的成员的整体状貌进行认识的话,不难看到它

内在所存在的动态的描写属性。通常充当状语的典型成员是这样,不能够充当状

语的其他词语又能够以重叠的形式进入该语域之中,这就分明地体现了该成分的

基本句法语义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状语的本质属性是它的修饰性,对中心语从方式、情态、

范围、程度等方面加以修饰,但以与中心词的关系来说,状语最重要的在于体现

动作行为的方式和情态。因此我们将状语的属性描写为:[+修饰性][+方式][+

情态]。

3.状语性质在句法成分和词类对应关系中的进一步验证

朱德熙的《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一文,给我们提供了一

个开阔的思路:要想说明特定成分的属性,将它与相接近的其他成分区分开来,
仅就该成分本身的性质进行说明往往是不够的,得从它所在的整体单位的属性功

能上进行认识。这样可以将具体的语言单位置于一个系统的关系中给予准确的理

解。再者,句法成分与词类是不可分离的,要想将其中的一个方而说清楚,必须

相互参证,才能认定明确。“定语和状语的区分实际上反映了名词和谓词之间的

对立。一∞这种思路和认识,为我们进一步说明状语的性质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

空间。

汉语里一些词类虽然可以充当不同句法成分,但几种功能之间未必是等量齐

观的,有典型和非典型的区别。从理论上讲,不承认词类和句法成分两个范畴的

基本对应关系,词类的建立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意义。词类本来就是不同类的词

语以聚合的方式在句子中不同分布及组合能力的反映。每一个句法位置上总是有

着典型的词类,每一种词类也有其典型的句法位置。就莫彭龄、单青他们提供的

数字可以看出,名词由于其自身的[+事物,+空问]性特征,其典型的句法位置就

是主宾语位置,动词由于其[+动作,+时间]的特征,其典型的句法位置就是谓语

位置。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选择的关系,但句法具有更大的强制

性。正如刘丹青(1994)一文里对汉语词类的系统性结构的描述:“我们有名动

形这二三大类词,它们是多功能的,但名词和谓词分别士要占据主宾语和谓语这儿

个主干成分的位置。我们有区别词、副词、唯补词这三个词类,它们是单一功能

的,分别占据定、状、补这三个附加成分的位置。由此可见,汉语的词类和句子

成分虽然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但毕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应。”罾

典型词类实现基术功能时,跟句法成分是对应的;而偏离基本功能时,总要

丧失一些特点,并非“没有改变性质”。当一种词类离开它的典型句法位置而出

现在其他非典型位置上时,它的性质已经为适合和满足这一句法位置而发生了变

化。“名物化”就是因为其词类功能的典型特征与句法成分的典型特征形成最明

显的冲突而凸现出来的。其他的情况,因不十分强烈而不被人们注意罢了。如主

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和定语位置的名词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定语这一句法位置的准

述谓性特征,使能进入其中的名词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木头房子"中的

“木头”已经丧失了部分名词的功能了,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不能说“一根木

头房子”。同样的,状语位置的名词在性质上也已经丧失了部分名词的功能,“电

话联系”不能说“.一台电话联系"。朱德熙早在1954年《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一文中即已注意到了这种特点:通常做定语的形容词到状语里边往往得经过一定

∞参见‘朱德熙文集》第3卷,第63页.
雪参见刘丹青《唯补词初探》。载‘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4l
的改造,要么转变为副词,要么转变为乙类,即状态形容词。只可惜到了定语内

部,他却又坚持了词性决定功能的观点。

3.1词类的述谓性能力连续统

按哲学上的说法,世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物质不运动的。投射到语

言上,名词和动词即反映了这两种存在的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有特定的性质状

态表现着,于是在名词和动词之间又有了反映这一特性的形容词。语言的意义以

特定的结构形式存在,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意义涉及到认知域的范

畴,比如空间、时间等范畴。“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是人类语言从观念上

把握情景和事件的最重要的两个认知领域。跨语言的语法研究报告表明,迄今为

止的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词类:名词和动词。作为两种截然分明的语

法类别,就最典型的事物而言,它们一般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随具体事物类型不

同而表现出大小、高低、厚薄、聚散、离合等等特征。行为动作则与此不同,它

们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时间方面。∞由此,名词和动词被功能语法学家视为词类

系统的两极,其他词类大多是从这两个词类里分化出来的。

所谓分布,主要体现为不同类的词语在语句中的常态位序与组合匹配框架。

语言组合的系统性决定了每一个语言单位的角色身分。由这些角色身分的固化,

我们不仅可以形成词性的概念意识,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现实表现和在句中的语用

功能提取出它们的典型语义特征。词类并非是零珠碎玉,事实上它们也完全可以

形成与句法成分相应的参照系统的。其实,词类之间这种有机的连续统的观念,

在思维清晰的语法学家那里已经得以初步建立。Giv6n(1979,1984)按所表示

的对象是否随着时间而变化来衡量,建立起“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连续统,名

词最稳定,最不易随时间而变化,动词最不稳定,最易随时间而变化,形容词则

介于二者之问:

名翊 星空通 动递
最不易受时间变化 最易受时间变化

并且他依照着语义的典型性,给出主要词类的义素特征分别为:动词[+动作,+

时间],形容词[+性状,+变化],名词[+事物,+空间],实副词[+方式,+时间]。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见地的认识思想。依照着这种方法,我们将眼界放大到

汉语整个词类系统里也完全是可行的:实词有述谓性,虚词则没有,处在中间状

态的是副词。就实词内部来说,动词的述谓性最强,名词的述谓性最弱,其他的

回参见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级概念),载《中国语文'1988年第2期.

42
词类在它们中间构成一个连续统:

述谓性增强

名词——数量词——区别词——形容词——动词

指称性增强 、.

在该连续统图示中,数量词与区别词的位序或许还不容易一下子被人们认识

清楚。其实不少学者主张的实词三分的做法,即用“体词性”“谓词性”和“加

词性”在实词中进行再一个较高层次的归类,这事实上也是用系统性的观念对它

们根本特点的一种再认识。对于具体词类来说,许多研究也触及到了这一内容。

我们提到的朱德熙对多个词类特征的描述,特别是一种词类,先后认识上的不一

致,甚至有些还是对立性的判断,似乎是矛盾的,客观上就在于该单位在体词谓

词之间具有非典型性,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状态。如对数量词特点的表述就是这

样。朱德熙在谈到数量词的功能属性时,有的文章中指出它是名词性的:“经常

用来修饰名词的数量词,就其性质来说,也是一种体词性结构。州。有的文章中

却又说它是谓词性的: “数量结构和‘数・量・名’结构都有谓词的性质”,

“可以受副词修饰”。罾再后来,则又具体地论述道:“数量词也兼有名词和谓

词两重性质,它一方面不受否定副词(不、没)和程度副词(很、挺、太、非常……)

的修饰,并且能够指代名词(一本==一本书),表现出名词的性质;另一方面又

能自由地做谓语,并且受时间副词(就、才、已经、快……)和范围副词(也、

都)的修饰,表现出谓词的性质。”鼬这前后之间思路的演进也颇给我们提供值

得深入思考的内容。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数量词虽然属于体词性单位,但相对

于名词来讲,功能上已经有所偏离了。

再拿区别词来说。区别词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明显是从名词转化而来,例如吕

叔湘、饶长溶(1981)曾指出如下事实:

理性(名)一感性(非谓) 毒性(名)一烈性(非谓) 酸性(名)一中性(非谓)

家务(名)一医务(非谓) 战前(名)一史前(非谓)金黄色(名)一黄色(非谓)

而“意外”“国际”“专业”“高度”等词本身就兼有名词和区别词两重身分,

表明名词功能游移固定化而形成了一部分区别词。从句法功能上说,区别词的谓

回参见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见<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5页。
∞参见朱德熙‘说“的”》,同七,第72页。
@参见朱德熙‘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同上。

43
词性很弱,而跟名词相近之处颇多;而从语法意义上说,其空间意义已明显弱化,

同时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时间意义。

李宇明在《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1996)一文中,归总陈宁萍(1987)、

张国宪(1993年博士学位论文)、张伯江(1994)等在词类连续统中的设计,就

空间性、程度性和时间性三个方面,将非谓形容词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之间深

层次句法语义上的差异与联系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认识。从他的整个论述上

看,非谓形容词与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的联系显然是有机的,如:“学院风格”和

“学院式风格", “新”和“新式一(即朱德熙先生所说的“自指一),与动词

却是非直接性的,如“军事上使用”和“军用”。因为前面两组仍属于词法范畴,

相互之间是同义关系;而后一组却超越了词法,很难放在一个层次上进行性质上

的比较。

3.2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

句法成分的连续统和词类的连续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们分别是常规的

相对稳定的功能在人们意识上逐渐清晰的产物。这就如同事物都有着具体的内容

实质和形式命名一样,如同词典中的意义解释一样。任何词典中词义的释义都只

能是将常规义、稳定义抽象概括出来表现于词典之中;至于具体的每一个词在具

体的句子中有可能体现什么样的新语义,不论怎样详解的词典都不可能将它们搜

罗殆尽并阐发清楚的,只能是就它的常规态和相对的稳定态进行概括认定。朱德

熙曾就句法成分和词类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汉语中的关系列有两表,分别如下: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副词

图一 图二

图一是只看重常规的唯一性,图二则过于看重之间的错综性。如果按我们上

文对两种单位所列出的连续统进行认识的话,比较合理的则应呈现出这么一种状

态:
述谓性增强

述谓性增强

图三

这个图表正好反映了特定的句法成分和特定的词类基本对应又相互递次联
系的真正系统面貌。

由此我们说,词类和特定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一体两面,是语法规则的一

种基本反映。而任何词类脱离基本句法位置的转移,都意味着角色功能的变化,

并随着句法成分指称性和述谓性程度的高低而获得相应的资格。一般来说,强述

谓性的词语对应强述谓性的句法成分,弱述谓性的词语对应弱述谓性的句法成

分,这也就可以解释动词为什么常作谓语和补语,而不常做主宾语:名词为什么

常作主宾语,而很少做谓语和补语:形容词为什么常作定语、状语和补语,较少

作主宾语,而作谓语的情况又居于其中问状态。

从这一角度我们对状语的特征做出进一步的认定:因为它在整个句法成分上

面处于指称和述谓连续统过渡的中介位置上,所以,典型体词性词语和典型谓词

性词语都不能在该语域中出现。除了通常所说的限定性状语,这种类型的状语实

际上是全句的修饰语,而其他词类的,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动词等,都得以

集中统一的表方式义出现:即便是人们通常认为是具有纯状语性的副词,也是以

表方式状态的为主要成员来体现其职能。方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汉语状语的根本

属性。

二、状语的范围

1.关于句首成分

汉语的句法成分并没有特定的形式标志,因此汉语位于旬首的词语,其句法

身份一直很尴尬,吕叔湘先生曾把这戏称为和尚头上抓不到辫子。在以往的研究

45
中,主语之前的成分一直是个大杂烩,有所谓的全句修饰语或句首状语、关联成

分、插入语或是独立成分等,它们之间的界定也一直是含混不清。

对于位于句首对全句进行修饰限制的成分,语法界也有多种说法。

黎锦熙(1924)将这种成分看成状语提至句首,称为“副夺主位”。

胡裕树(1981)提出了“全句修饰语”的概念,认为“主谓句有时带有全句的

修饰语,这种修饰语在句首出现,也可以算作一种句首状语”。

陈泽林、吴荣开(1984)把在全句之首的修饰语都称为“冠语”。由时间名

词、处所名词、形容词例句、副词或词组充当,用来表示整个句子的行为动作发

生的时间、处所、性状、范围、条件或所涉及的对象等。认为冠语不同于状语,

状语修饰、限制的是动词、形容词;冠语修饰、限制的是整个句子。状语处于主

谓之间,冠语居子全句之首。

黄伯荣、廖序东(1990)从教学角度出发采片j了“句首状语”的说法,将其看

作是句中状语提到了主语的前面。此后的很多语法书都延续了这样的提法。

姚晓波(1991)认为位于句首的全句修饰成分,包括了全句修饰语、句首状语、

关联状语和评注状语等,进而提出了“全句附加语”的概念。

“句首状语”或“全句修饰语”都是指位于句首的全句修饰成分,我们把它

称之为外围性状语。外围性状语除了包括这些全句修饰成分外,还包括了关联成

分和评注成分。因此我们对状语的认定是广义的,包括了句首的全句修饰、限制

和连接成分。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问题》中就已经指出:“除修饰性的状

语外,还有起关联作用的状语,如首先,最后,同样,反之,此处,例如,特别

是等。此外还有有的语法书上称之为独立成分的词语,如奇怪,可惜,可见,幸

而,据说,看起来,老实说,俗话说得好等,也可以归人状语,是评注性质的状

语。修饰状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关联状语和评注状语则属于全句,是在划分主

谓之前就得先划出去的成分。"①因此,凡是常规位置在句首,和后面整个句子

在语义上有包容关系或是连接关系的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外围性状语。这样的

界定很容易避免以往句首位置的各种交错复杂的情况。我们的外围性状语的范围

既包括了位于主语之前的时地名词、介词短语、副词,即传统意义上的“句首状

语”或“全句修饰语”,也包括了一部分连词和插入语。

下面我们重点要谈的是连词和插入语。

我们认为,句首的连词是对句子乃至语篇在语义上有限制、连接和呼应作用

国参见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78页。
的,应该纳入到外围性状语中来。事实上,连词与副词,两者本身不容易明确地

区分。赵元任(1979)指出:“中文里的连接词跟介词、副词很难分得开。”“除

了少数介词性的连词外,大多数连接词都是副词性连接词,既作连接作用,又作

修饰作用。”尤其是语气副词、关联副词,和连词的界限更是纠缠不清,一直是

学者们争议的焦点。如张谊生把“可是、只有、却”纳入语气副词,《汉语虚词

辞典》(李科第)认为这些是连词与关联副词。“宁、宁可、宁愿”这几个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归入副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大中

文系编)则把它们归入连词。周刚(2001)把它们看作为连词和副词兼类,认为

出现在关联场合的是连词,出现在非关联场合的是副词,并列出了27个这样的

连词和副词的兼类词。

对于插入语,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它与一般的句法成分不同,它在表达中有用

但又不是句子结构必需的。一种特殊成分,王力、吕叔湘、朱德熙、黄伯荣、廖序

东、张静等人都持此观点。对插入语的范围,有些学者,明确把它看作独立语的

一种,和感叹语、拟声语、称呼语并列;有些学者则把感叹语、拟声语、称呼语

看作插入语的三个小类。在这里,首先我们认为插入语是不应该包括感叹语、拟

声语、称呼语的。感叹语、拟声语、称呼语与后而的整个句子在语义上不是包容

关系,同时,从它们都可以独立成句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它们在语义上是相对独

立和完整的。如:

喂,前面的人,稍微挪一挪啊!一一喂!前面的人,稍微挪一挪啊!

小王,我明天不来啦!一一小王!我明天不来啦!

而插入语往往是表现说话者的主观评说角度,和后面的句子在语义上有包容关

系,通常表示后面整句话内容的主观立场、言者情感、来源等。如:

(1)信生倒是极为知趣的人,见她如此,便不再请她参观了,还是坐

到她对面的沙发上来,笑道:“杨老板,据你看,我这屋子里,可还短少什

么?”(张恨水((夜深沉》)

(2)芒整些远,丽娜不算是什么美人,但总体仪态迷人,属于那种有
味道的女人。(张欣《最后一个偶像》)

(3)挂墨当丝翌邀煎逵,是年四十六岁以实数而论,离四十五还差两
月零七天。(刘玉民《骚动之秋》)

以第一句中的“杨老板”和“据你看”为例,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杨老板”是

称呼语,它与“我这屋子里,可还短少什么?”语义上没什么联系,“据你看”

47
是表示后面这句问话的立场和角度,这类似于语气副词的功能。文炼、胡附(2000)

就曾指出语气副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与插入语很相似。张谊生(2000)在强调副词

的连接功能时,也提到“这些位于句首的副词,既是篇章的插入语,又是句、段

的连接语”。山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在句法分布上都具

有较大的灵活性;都具有较强较广的管辖功能;都只能在句子层面上表示一定的

意义;都主要表现评价、强调等语用功能,同时两者的篇章连接功能也都很强。

语气副词一直是争议很大的一类词,现在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语用成分,强调它

的语用功能:插入语的研究现在也转向了语用的角度,邢福义(2002)认为插入

语是“添加某种语用意义的成分,是句子内的一种语用成分”,范晓(2003)也

指出“插入语是句子内部的语用成分”,这种观点逐渐被广泛认同。所以,就句

法位置和语用功能上看,语气副词和插入语有很多的相同点。

在语篇中,插入语可以起到应承上下话段的作用,能使语篇表达顺理成章,

自然而不牵强、唐突。比如,“总而言之、总之、一句话”等总结型插入语是把

前面已说过的话加以归纳,如:

(4)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政治,它有官场上一整套成文或者不成文

的规矩,而汉代的政治在汉武帝以前是以道家的治国理念为国家意识形态

的,主张清静无为,主张一动不如一静,主张以柔克刚。垫亟室圭是不喜欢
折腾,这是第一个特点。(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一晁错》)

(5)官员对制度的建设与坚守,不像“送温暖”那样看得见摸得着,

殊不知来路不正的“温暖”却隐藏着对全局的伤害。说型盛,法制社会需要
官员整体的法律觉悟和制度坚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华东新闻》2005/08/03)

“相比之下、与此相比、对比之下、相形之下、另一方面、与此相反、反过

来说’’等对比型插入语是从某一角度比较两件事,联系两种不同或是相对的情况。

如:

(6)此前的分析已经提到,亚特兰大主场平手盘下3胜2平保持不败,

只有一场没有进球。帕尔马做客平手盘则1胜3负。相坐圭下亚特兰大不败

的可能性很大。两队都有状态正佳的射手和破烂的防守,加之两队开放性的

对攻打法,本场进球可以多选一些.(《体育周报》)

①参见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317页.
(7)也就是说,日本人认为企业属于消费者等企业周围的利害关系者

集团,中国人则对企业固有的目的做出最高评价,但鱼些塑廛,韩国国民却
把企业当作国家发展的工具。(《文萃》03-04-28)

“由此可见、由此看来、显而易见、看来、看起来、这么说”等推论型插入

语,表示从上文提供的情况来看,人们有理由得到下文所说的结论,所以联系着

“情况”和“推论”。如:

(8)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

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齐鲁晚报》)

(9)有人把电力比作国民经济的“血液”,缺电就是缺血;显而易见,

“贫血”患者是绝对进入不了健康、强壮人行列的。(《人民El报》)

另外,“更有甚者、再者说、除此之外、换句话说”等递进型插入语,“要

不然的话、无论如何、退一步讲、话又说回来”等条件型插入语,也都是在篇章

中起到了明显的承.卜启下的作用,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例举。

副词、连词和插入语都具有连接功能,表达文章起承转合的连词多半还有相

应的短语形式,比如:总之——总而言之、此外——除此之外、不然——要不然、
再说——再者说、否则——要不然的话。因此,在篇章的连接功能上,插入语、
语气副词、连词三者很难分清。范晓(1998)认为一个词语在句巾或句子)t-fi邑起

关联作用,则应看作连词,而不应当作插入语;邢福义(1991)的《现代汉语》

对独立语进行分类时,明确划分出“关联性的”一类,认为该类的性质和作用是

“用在上下文之间表示某种关系”,邢福义(1997,2002)又根据表意和位置在

独立语中划分出“接句独立语”一类,认为该类能承接上句引出下旬,起关联作

用;张斌(2001)则把“一方面,另一方面,要不然”等词语明确划入连词,为

了区别于一般连词,称之为短语词。张谊生(2000)则扩大了副词的范围,把“不

管怎么讲、要不然、果不其然、显而易见、总而言之”等称为副词性短语。

事实上,上述副词、连词、插入语的种种交缠问题,都是词汇系统的不断变

化和与社会系统的不断约定协同运作造成的结果,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定义把它们

的边界划分得一清二楚。所以,鉴于我们对外围性状语的基本认定,即常规性的

句法分布在句首位置,和后面的整个句子有语义上的包容和管辖,同时又在篇章

中起到关联作用,我们把插入语、关联性的连词也纳入到外围性状语的范畴中来。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曾把上面我们说的那些短语词分析为关联性

49
状语和评论性状语,其实是有道理的,它侧重的就是关联性和主观性。其实我们

所定义的外围性状语,着眼的就是具有语用功能和篇章功能的句首的外围性成

分,因此它的范围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句首状语”宽泛~些,像句首的连词和插

入语,也同样视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关于状语和中心语的倒装现象

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倒装句。语法学所说的

易位和倒装仅仅是句子内部词语顺序前后颠倒之后句子成分和语法关系并没有

发生变化的情况。其中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倒装仅限于口语中旬子成分的易位。陆俭明(1980)对易位进行了明

确的界定,认为“这是口语句法里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并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易

位句的特点:语句重音的位置、意义重心的位置、被倒置的两个部分的复位情况

(是否可以复位、复位后句子意思是否变化)、句末语气词的位置。他比较全面

地描写了易位现象的类型,其中包括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易位现象。如:

“下班了,已经?”(已经下班了?)

“他们走了,都?”(他们都走了?)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曾指出,“在正常的情况下,主语总是在谓语前边,

修饰语总是在中心语前边,宾语和补语总是在述语后边,有的时候这种顺序可以

颠倒。’’他也同样认为“这种说法只见于口语中,前置的那一部分是说话的人急

于要说出来的,所以脱U而出,后一部分则带有补充的味道。’’“特别值得注意

的是,后置的部分必须轻读,这是这种倒装句的最明显的标志。”

广义的倒装包括书面语中的句子成分倒装。不过也只是书面语中的一部分倒

装现象。如:

(10)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嗑噻丝,盔
腹丝。(丽尼Ⅸ鹰之歌》)
(11)它还是跳,朝着香烟跳,跳,跳,那么单纯地,热烈地。(唐韬
《眼睛》)

(12)当时没有一个老乡在望,只那几个人在刨坑,:生:睦丝,垒:塾丝。
(《读书》)

陆俭明认为,上面两例这样的“句子实际上是仅见于书面语(多见于文学作

品中)的一种欧化句式。"“这种所谓状语倒装的句子跟本文所谈状语和中心语
易位的句子根本不一样。第一,从语音上看,这些所谓‘倒装的状语’都不轻

读,前边都有停顿,第二,这些倒装的状语一般都是并列的结构,而我们所说的

后移状语都不是并列的结构。第三,这种所谓倒装的状语,不见于口语,只见

于书面语,这跟我们所谈的状语和中心语易位的句子只见于口语的情况正相

反。"∞

但上述修饰成分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用的并不是常规的语序,次序颠倒之

后仍然是状语性质,句子成分的角色并没有改变。在不增减任何词语的情况下可

以还原为常规语序,实在无法否定它的句法成分倒装的性质。

介词短语作状语也有倒装现象。如:

(13)广大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政治觉悟都将在争论中迅速地成长

着、成熟着,旦二登丕±堂鱼垂廛。(胡乔木《不平常的春天》)
(14)当他回到宿舍的时候,朱康泰是那样默默地递了毛巾给他,并注

视他,旦娈壁羞坯鲍:旦监鲍墼盘.(曾卓《“握一下手嘛!”》)
(15)有整整的十年了.这十年中她不知道滴了多少眼泪,瘦了多少肌

肉了,趁I蓥墓,垄I丝鲍:兰壁坐。(鲁彦《菊的出嫁》)
上而这样的后置状语都可以还原为常规语序,还原时不需要增减词语,还原

后语法关系不变,语义关系不变。

因此,我们界定的状语倒装是广义上的,包括了书面语巾的倒装。这类状语

倒装的现象是出于语用上的需要而产生的,语法界对此关注很少,尤其是书面语

中的倒装。对此关注较多的是修辞学,比较重视其语用价值,重视倒装后的语义

变化和修辞效果。

我们要讨论的状语的语序问题,是基于句法平面的研究,因此,语用上的这

种倒装就不作为讨论的范围。后面在具体讨论不同状语的语序位置时,也将不考

虑这一现象。

嘭参见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载‘中国语文》1980(1)。
第三章汉语状语的语义类型和序列分析

对于现代汉语状语的语序研究,既有的成果一般都是基于语义功能的状语分

类。刘月华(1983)认为,多项状语的语序与充任状语的词语的类别没有直接关

系,而与状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在句中的作用有关。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

语》也指出,多层状语的语序问题比较复杂,哪种在前,哪种在后取决于谓语内

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需要。但是,由于语义关系的界定缺乏明确的客观标准,各

语法著作的语义功能分类,在其名称、数量以及归属问题上均有差异。例如:朱

德熙<定语和状语》中把状语按意义分为5类9种,分别是时间处所、情态方式、

程度范围、肯定否定、语气;刘月华《实用汉语语法》分为两大类9小类19种,

首先分为描写性状语和非描写性状语两大类,其中描写性状语又分为描写动作者

的、描写动作本身的和描写动词宾语的三小类,非描写性状语则可以分为六个小

类17种:(1)时间;(2)语气:(3)目的、依据、关涉、协同:(4)处所、空间、

路线、方向;(5)对象;(6)否定、重复、程度、范围、关联。此外,菲尔默(Fillmore)

的格关系、格鲁伯(Jeffrey S.6ruber)的题元关系、鲁川和林杏光的《现代汉

语语法的格关系》等理论和著作中,也有关于状语语义关系分类的论述。其实,

格语法、配价语法、各类题元或论元理论都是着眼于谓语动词跟与之相关的体词

之间的语义关系,用来作为汉语状语的语义功能分类尚有不足之处。因为汉语状

语还有很多非体词性的状语,如副词、形容词和动词等。另一方面,袁毓林(1999)

在讨论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原则时,曾经提过把副词分成几种类别来描写其语序

规律的办法“虽然有其简洁明了的一面,但是失之粗疏和僵硬”。这同样表现在

状语的分类和语序描写上。因为一个词或短语的语义和用法是复杂的,不是非此

即彼、泾渭分明的。同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语义和用法。如

“用石头垒房子”和“用石头砸玻璃”,前者是材料,后者是工具。同样的词,

由于所处位置不同,也就体现出语义特征上的重大差别。如:

他将事情经过大概地说了一下。 他大概已经到了。

同时,一个词的语义特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并且在不同的句法组合

中会有不同的语义突显。如时间副词“忽然、渐渐"通常归入时间状语,但它们

又表示事件或动作发生的速率,很像是方式状语。这些语言单位语义上的细微差

别,有时直接会影响它们的语序位置。如:

上课时他忽然叫了起来. ・他忽然上课时叫了起来.

52
他忽然惊慌地叫了起来。 幸他惊慌地忽然叫了起来。

上课时他忽然惊慌地叫了起来。

“忽然’’和具有典型时间义的“上课时’’共现时,表现出具有一定的方式义,所

以“忽然”始终放在“上课时”的后面;“忽然”与具有典型情状义的“惊慌

地”共现时,表现出的是具有明显的时间义,所以它始终处在“惊慌地”前面。

当三者共现时,“忽然”就会居于表时间义和情状义词语的中间。也就是说,状

语的语序位置对语言单位本身包含的语义是极其敏感的。而语言单位的某种意义

有时是相对而言的,取决于特定的语境,特别是取决于跟相邻的其他状语相比较

而言的意义特点。语境可以起到在该状语的诸特征中突显某一特征、压抑其他特

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词或短语作状语时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为什么

同一类别的状语可以共现、并且有不同的语序位置。但是,按照以往那样基于状

语类别的语序规律,显然无法反应这种语言事实。

袁毓林(1999)曾尝试把语义类别改成语义特征,有鉴于此,我们也尝试抛

弃以往把状语归类来描写其语序的做法,而是按照状语的语义特征来进行排序。

如此,某个词或短语句不一定要硬性地、一次性地归入某类状语,而不同状语在

语序上的先后位置就取决于它们各自相对的语义特征。如:

a.河水渐渐一寸一寸地涨高。

b.他终于渐渐明白了妈妈的苦心.

在a旬中,因为“一寸一寸”表示方式义,凶此和“渐渐”连用时,“渐渐”凸

显出时间义,因而处在“一寸一寸”的前面。b句中,因为“终于”表示时间意

义更典型,所以“渐渐”和它连用时,凸显出了方式义,处在“终于”的后面。

一、现代汉语状语的语义分析

1.现代汉语状语的语义特征

美国语义学家Nilsen(1994)曾把英语中的语义特征分为五类:(1)语法

语义特征,即有语法形式标示的语义特征;(2)内在语义特征,包括基本(概念、

理性、逻辑)语义特征;(3)谓语性语义特征,也就是动词谓语句跟旬中有联系

的词语的相关语义特征,如使成、促成、施洞、意向、结果、起点、终点、主动、

影响、支配、起始等;(4)状语性语义特征,指某些状语“不单说明某些动词”,
而且与整个句子、乃至语段有联系,如地点、时间、方式(含质量)、程度范围(含

数量)、原因(含动机)等:(5)感受性语义特征,包括附属(感情、修辞、色彩)

语义特征。∞英语的语义特征比和汉语的语义特征虽然不尽相同,但Nilsen对状

语性语义特征的表述对我们仍是有一定的启发的。

我们对状语的语义特征的描写,主要是基于状语和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考

虑的是状语位置所呈现出来的所有语义特征。如此,可以避免给具体某一个词或

某一个短语贴上标签归入某一类状语的现象。当然,每一种语义特征中,都会有

其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所以在具体描写时,为了便于解说和理解,我们仍会

列举相应的典型成员。现代汉语状语呈现的语义特征如下:

[+比况]: 他堡垒二搓飞了出来
[+工具]: 他旦丑切菜
[+协同]: 我里咝一起去了杭州
[+对象]:他盟毯笑了笑
+方式 [+材料]: 妈妈旦蕉盔做了一个包
[+始发]: 他丛j匕瘟来
[+动状] [+途径]: 泪水顺羞脸颊流下来

[+方向]: 妹妹囱直跑去
[+摹状]: 她又哩喧哩堕地抽起纸烟来
+特征 :你胆敢垒篮反抗你父亲
[+时间]。: 我旦眍回来
[+处所]: 我查窒休息
[+情状]:她圭耋丝笑了
垄太塞笪叠勉王,他进步很快

怖蜘{薷
固蕴盟间的羞丕,这工作暂时搁置
拯耋茎的理金,结婚是要先订亲的
:这件事在全撞!!匝生虫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时间】2:我旦经吃过饭了

【+程度】: 房间徂干净
【+否定】: 我丕去
【+关涉】: 羞王垫住壹,他不太清楚

国转引自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关联 终王,我们到达了山顶
【+关联 他翌迟到了
[+评价 生盗他不会来了
【+评价 你舷去的
【+范围】2:我们赶来了
有三点说明:

第一是对[+时间]的说明。人类语言的时间表达系统主要有时点、时段、时

制、时体几个方面,任何语言中都具有区分这些时间因素的表达手段,但不同的

语言中表达这些时间意义所用的具体语法手段不尽相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

态变化,汉语中时点和时段的的表达手段主要是时间名词;汉语中的时间副词既

可以表达时制上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也能表达时体上的经历、完成与进行,在

时制表达方面不如时问名词明确,在时体表达方面不及动态助词专职,但它们却

是汉语中与时制与时体的表达有关的重要手段。根据表达意义和表达手段的不

同,我们用[+时间]。表示时点和时段意义,主要由时间名词来表达;用[+时间]:

表示时体和时制意义,主要由时间副词来表达。

第二是对[+范围]的说明。范围既可以指环境、区域内的特定范围,也可以

体现在数量特征上。汉语中环境、区域内的特定范围的表达手段主要是介词短语,

数量范同的表达手段主要是范围副词。数量范闱和名词的量的特征有关,就某类

事物划定其外延.也可以就某一范围内的对象确定其数量的多少。黎锦熙《新著

国语文法》就将范围副词归入“数量副词”,杨树达《高等同文法》将其归入“表

数副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称“数量修饰”,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称

“范围和数量副词”。我们用[+范围]。表示环境、区域内的范围意义,用[+范围]:

表示数量范围。

第三是对[+关联]的说明。关联是在词、短语、句子、篇章之间起连接作用。

[+关联]。主要是句外连接,具有篇章连接的功能,通常位于主语的前面,如连词;

[+关联]:主要是句内连接,在具有关联功能的同时还侧重于修饰限定功能,通常

位于主语的后面,如关联副词。大部分的插入语和语气副词也具有关联功能,它

们一般是可以比较自由地在主语前和主语后的位置移动,所以在主语前时是[+

关联]。,在主语后时是[+关联]。。

第四是对[+评价]的说明。评价是对事件的判断和评价作用。[+评价]。是话

语主体的评价,表现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或态度。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主要手段是
语气副词和插入语。[+评价]:是事件主体的评价,表现的是施事者的意愿或态度。

表现事件主体评价的主要手段是助动词。

2.语义关系的层级性

根据结构主义语法的观点,句子的内部结构成分之间并不是线性的排列,而

是有层次性的组合在一起的。句法系统本来就是一个有层级的系统。无论是对句

法进行客观描写还是建立形式化模型,进行层级分类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将结

构主义的层级性观念贯彻到语义现象中去的话,小句内部结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

系也是有着层级性的。

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格语法”理论,用来分

析语义的深层结构,即动词与名词之间的组合关系。“格关系”是诸多的语义关

系的一种,指的是句子的表述中心的谓词和周围的体词之间的及物性关系。我国

对于格关系的研究应该从吕淑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开始,书中提出了起词、

止词和补词。对于格关系,不同的学者又有不尽相同的分类。鲁川等学者经过多

年研究探索,对动词配价及格角色的分类比较详尽,分为八大类(主体、客体、

系体、领体、情由、时空、状况、幅度)和二十六小类;林杏光先生在《词汇语

义和计算语言学》中把格关系分为了三格层次:一是角色和情景,二是又分别分

为四大类(主体、客体、邻体、系体)和三大类(凭借、环境、根由),三是二

十二小类。然而配价语法或格语法似乎只讲动词与体词性成分之间的“价"或

“格”关系,凡是动作所关涉的价或格成分都是平起平坐的,都在一个平面上,

无论是在结构上是处于主干成分还是处于从属成分,只讲其语义格的性质。如下

例动词“切”带了六个语义格:

旦匦亟旦这把卫在砧题土壑盥翅盛工业
时间施事工具 处所 受事动作结果

上述六个语义格都处在一个平面上,没有丰次和层级之分,这有点儿类似于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动词的“价”数争论不休,其问题的根

源就在于不加句法层级分析地将各种格的语义同一层面地加以确认。如果吸收结

构主义语言结构层级性观念来分析语义结构的话,语义结构也是有层级性的:不

同的语义格也不完全是动词在同一层次上“辐射”的结果,而是依据其句法结构

的层次而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

一般来说,有以下层级:
“一级语义关系”:是小句的结构主干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表达命题或陈

述事件,这是基本的语义关系。例如:施事——动作一受事,像上例中的“我
切肉”。

“二级语义关系”:小句结构的从属成分和动作的关系,表达命题或事件的

背景信息,其语义关系是下位的。状语就属于这种。这有两种情况:~是非介词

短语成分直接进入小句,修饰或补充动词中心:二是介词短语成分,借助介词引

出动作所关涉的语义格。这两种结构成分在表达语义关系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非

介词短语成分可以表达动词的语义格,如处所、时间等,也可以表达非语义格,

如方式、情态、范围、语气等;而介词短语基本一l-.是由“介词+NP”构成的,NP

表达指称义,因此介词短语基本上表达语义格的。例如:

旦迭,盟童筮至 篮童!垒地煎 妊二遭燧


时间施事语气否定能愿方式动作性状数量 受事

上例中时间、数量,都可以算作“格”,而语气、否定、方式、性状都不是指称

性的,都不能看作语义格。上述结构中的从属成分都与相关的结构成分有着语义

关系,但这种语义关系都是二级的。

“三级语义关系”:小句从属成分与从属成分的语义关系,处在小句语义结

构的较低层次。例如:

(1)台下的人声更大了,掌声,叫声逵连筮.=逵二速涌上台.(王朔
《顽主》)

(2)只有这样,我们才是金堡丝、型茔丝、垫塾量里盘墨圭鉴丝对待
历史,对待历史人物。(((邓小平选集》)

例(1)中“波涛般”和“一浪一浪”这两个方式状语之间有“主体+情态”的关

系,可以说成“波涛一浪一浪”或“一浪一浪的波涛”。例(2)中“公正地、

科学地”和“马克思主义地”是解释关系。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都属于“三级语

义关系”。

就状语的研究而言,我们下面对多项不同状语之间的语序描写主要是基于

“二级语义关系”,即各类状语和中心动词的关系;对某一类型状语次小类之间

的语序描写主要基于“三级语义关系”。
二、现代汉语状语的语义序列总貌

在现代汉语中,以动词为核心,各类状语由远及近依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它

的左侧。其位置的分布、所处的序列和它的语义特征以及和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密切相关。

现代汉语状语的语义序列大致呈以下的状貌:

(句首)

关联t/关涉 关联。/评价: 范围/程度

评价。/时问。——S——时间。等——重复/否定——情状——方式——特征———.v
处所/环境等

(第一层)

认定性
内在性

——(第二层)
描写性

(第三层)

动状性

————(第四层)
方式性特征性

上述状语语序类型划分总的原则是,以语序为形式标准来推究和认定不同状

语类型的语法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关系与类属,尽可能地概括其义位特征。

因为对汉语这种非形态语言来说,功能意义的实现,分布的差别,正是其价值的

最重要的手段体现。

同时,因为状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动词(包括形容词)的修饰语,所

以讨论状语的语序位置应该以谓语动词为参照点。

1.第一层级划分:外围性状语与内在性状语。

相对于后边的谓语中心V来说,状语呈现出来的语序第一大类就是:外围性

状语>内在性状语叫。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的划分是根据位置分布和功
能。以主语(S)为形式界点的话,处于S前的是外围性状语,处于S后的是内

在性状语。从功能上来看,外围性状语往往修饰后面的整个句子,在语义上有包

容、限制或连接关系,有的甚至在语义上关联上一个句子或语篇。内在性状语包
含在谓语中,从情状、方式、时地、范围等各个方面修饰动词中心。

有必要指出的是:所有对立性类别的划分,相互间往往是相对的。内部有典

型性成员和非典型性成员之不同,呈连续统状态:外部相联系之部分,也呈渐变

之状态。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两大类的划分也是这样。表现关联、评价等语

义的状语内部,有些成员只属于外围性状语,有些成员只能属于内在性状语,而

有些可以因语用等的需要,由内在性状语变为外围性状语。以语气副词为例来看,

语言事实中,有些语气副词在与主语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一定的稳固性,而有些

语气副词则没有固定性。如“好在、反正、幸好、幸亏”等,在主语前的出现儿

率非常高,大多数情况下是外围性状语;“不禁、不免、姑且、简直、尽量、千

万、万万、未免“等,只能出现在主语后,一定是内在性状语;“终究、何必、

反而、果然、索性、恐怕”等,多出现在主语后,多数情况下是内在性状语;“偏

偏、毕竟、或许”等,在主语前后出现似乎都比较自由。当然至于具体哪些是定

位的外围性的状语,哪些是定位的内在性状语,包括受哪些因素影响,我们会在

后面的章节中具体讨论。

外围性状语和谓词中心的关系不紧密,所以是状语中最不典型最边缘化的一

类。这可以从位置分布和语法功能得到证实。状语的常规位置是处在主语和谓词

中心之问,而外围性状语则处于丰语之前,最明显的形式特征就是多在句首位置

或有可能放置于该处;状语的典型功能是修饰和限定谓词中心,而外围性状语其

典型的作用和功能是在语义上关联后面的整个句子,或呼应和衔接上面的句子、

语篇。

外围性状语表现出的语义特征主要是:[+关联]。、[+评价]。、[+关涉]、[+

环境]、[+时间]。和[+处所]。下面我们进行具体讨论。

1.1[+关联]。

[+关联]是外围性状语的主要特征。但严格的讲,在外围性状语中,[+关联]

并不能和其他的语义特征并列存在,因为[+关联]并不是一种语义特征,而是一

种逻辑功能和篇章功能。[+评价]、[+关涉]、[+环境]、[+时间]和[+处所]等外

围性状语在具有各自所表现的意义的同时,也都是兼有关联功能的。如语气副词、

插入语兼有评价和关联意义,介词短语也是既有关涉、依据等意义,又有关联义。

连词和插入语的连接功能我们已经在上文论及。位于主语之前的时地名词、介词

短语、副词等,在以往的句法研究中其身份也一直是争议不断,有称作前置状语

的,也有称作句首修饰语或全句修饰语的,而它们的语篇呼应和衔接功能常常被
忽略掉。事实上,状语之所以出现在非常规的句首位置,除了音节等因素以外,

更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篇章的连接功能。

以副词为例的话,有些副词位于主语前或主语后似乎是任意的、自由的,位

置的不同,对句子的语义不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种认识仅仅是局限于句子而

言的。如果从篇章的角度看,它们的位置并不是任意的。如以“当然”和“显然"

为例,在下列句子中,它们在主语后的位置却不是任意的。

(3)她当然不是什么俄罗斯女郎,’而是一位苏州姑娘,她的名字叫李
天俐,她跨过那种门槛,跨过三次.(《读者》)
(4)张蕊玲眯眼打量眼前的他,她当然知道他是故意说的,她瞥瞥把

头埋在他怀里的小女人,冷笑。(于晴(<红苹果之恋》)

(5)高广厚这时两片厚嘴唇哆嗦着,垂着两条长胳膊站在院子里,难

过得就像手里的糖被鸡叼走的孩子一样.他仍然不吭一声,像一块没有生命

的石头。他显然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也就麻木了.(路遥Ⅸ黄叶在秋风中
飘落》)

(6)宫萍就在这排金鱼缸从左数起第三个缸里。

她当然不是自己愿意躲在里面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硬塞到一个金鱼缸

里。(古龙《陆小凤传奇》)

(7)在审问的最后阶段中,他咬开了装有氰化物的一个小瓶子,他显

然把那个小瓶子暗藏在嘴巴里已经有几个钟头了.

他几乎立即死去,时间是5月23日,星期三夜里,刚过十一点钟。(《第

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例(3)中,“她”构成一个话题链,例(4)中,“她”和前面的“张蕊玲”构

成话题链,所以,两例中的“她”都位于“当然”前。这两例都是一个句子中分

句和分句之间的连接。例(5)的“他”在“显然”前,和前两旬的“高广厚"

和“他”构成话语链,这是句与旬之问的连接。例(6)中“她”和上一段落的

“宫萍”构成话语链,这是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而例(7)中的“他”则既有分

句和分句之间的连接,又有段与段之间的连接。

不仅仅是副词,时间名词在主语前还是在主语后,也和篇章的结构有密切的

关系。例如:

(8)a.我明天就要搬到新租的房子去了.

b.明天我就要搬到新租的房子去了.
例(8)中,“明天”出现在“我”的前或后,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分别。但若从

文章的前后连贯着眼,则“明天"在句中的位置,就可能极为重要。例如:

(9)在上海找便宜点的房子可真难,花了我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在

公司附近找了一处.

如果要在(a)和(b)两者之间,选一句来接在的后头,那么, (b)就比(a)

要好得多了。其原因是(b)中的“明天”,由于在“我”的前面,连接功能非

常明显,而(a)中的“明天”, 由于跟在“我”的后面,就没有这么明显的连

接功能。

具有[+关涉]、[+环境]义的介词短语在句首,也同样和篇章的结构有关。如:

(10)首席驻在武官是仅次于事务官,首席书记官,在事务官事务所当

中属于第三号的人物.而六名武官则全体是军官阶级,由校官与尉官各半数

所组成.八名的武官辅佐全部都是士官阶级,因为其人数不足,所以要求杨

加以补充.壁士这件主,杨感觉这是敷衍的作法故颇为不悦,不过既然尤里
安的人事调动已定,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放过这次为少年改善环境的机会。

(《银河英雄传》)

(11)内地资金向沿海流,大量耕地被滥占,大量科技人才“离田下海”.

奎这种监况王,政府如果不履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职能,工农业就不可

能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快速增长。(((人民日报》)

“对于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都同指上旬所说的事件和情况,同时引出下

一个小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汉语中,表示关联作用的词语主要是关联性连词和关联性副词,如:其实、

还、于是、当然、但是、然而、不仅等。就连词和副词的连接功能来讲,连词更

加纯粹和完全,因为副词除了连接功能,还有限定谓词中心的功能;两者的位置,

通常是判断关联连词和关联副词的一种形式标准,也就是,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边,

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边的是连词,如“虽然”、“如果”等;不能出现在主语前

边(指没有停顿的),只能出现在主语后边的是关联副词。根据李泉(2002)对

666个常用副词的考察,有130个副词可以位移(既可直接出现在旬中动词或形容

词前,也可出现在句首主语前),占副词总数的19.52%。语气副词占能位移的副

词总数的57.69%,占语气副词总数的49.67%。其次,时间副词的可移动性也较强,

可移动性最弱的是关联副词。总体上说,可位移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

语气>时问>方式>范围>否定>程度>关联(按占可位移副词比例大小)

61
语气>时间>否定>范围>方式>程度>关联(按占该次类比例大小)。

和连词相比,关联副词的情况比较特殊。正如[+关联]不能和其他的语义特征并

列存在一样,关联副词也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限制性副词的小类与其他副词小类

并列。“因为和其他小类都不同,关联副词是从句法功能、逻辑功能、篇章功能

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副词小类。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每一个关联

副词都是一个兼属其他小类甚至大类的兼属副词,纯粹意义的关联副词是不存在

的。’’∞像通常认为的典型的关联副词“才”“就”还具有时间义,“更”“还”

具有程度义,“再”“也”具有重复义。当它们在句子中作状语时,一方面在时

间、程度、重复等方面限定修饰后面的谓词中心,另—方面又起到连接前后成分

以及句子的作用。张谊生(2000)还指出,因为现代汉语中的关联副词都是兼属

的,“所以,虽然关联副词在我们的副词分类系统中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对每

一个具体的副词进行归类时,却没有关联副词这一次类。一这样的认识无疑是正

确且精到的,但是关联副词的这种境地却也是尴尬的。这也正是我们主张采用语

义特征分析法的原因,这样就可以避免像这样的归类一1-.的尴尬问题。那样的话,

像“才”“就”这样的副词我们就可以用[+时间][+关联]来描述,“更”“还”

等副词就可以用[+程度][+关联]来描述,“再”“也”之类的副词就可以用[+

重复][+关联]来描述。在不同的语篇中,因语境的不同,它们可能有时候更多地

体现关联性,有时候又更多地体现其在时间、程度、重复等方面的意义,有时候

又兼而有之。这些都会影响到它的位置和语序。

很多学者认为关联副词的位置比较灵活,其实是一种误解。一方面我们可以

从李泉的统计中得到证实,所有副词中,关联副词的移动性是最弱的;另一方面,

正因为传统分类上的关联副词都是兼属副词,都同时还具有限定功能,所以这类

副词的位置通常都是在句内的主语之后谓词中心之前的,通常不像纯粹的连词那

样处于句首位置。吕叔湘先生(1979)就已经指出,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越”

除外),一般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后,不能出现在主语前边(指没有停

顿的)。所以,表关联意义的副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内在性状语。也就是说,[+

关联]状语中,连词充当的那部分是外围性状语[+关联].,关联副词充当的那部

分是内在性状语[+关联]:。如“但是”“所以”等连词法定的位置就是只能在句

首,但“也、却、就、才、又”等关联副词往往要放在主语S与谓语中心V之中间

位置。

国参见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9--20页
丛巫.他塑又去了。
可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于是她就这样离开了。

综上所述,[+关联]。义的外围性状语的典型成员是关联性连词,其次是插入

语和语气副词。

1.2[+评价]

[+评价]表示对事件的判断和评价作用。[+评价]义和情态范畴有关,或者可

以说是包含在情态范畴里的。情态这个术语,来自于模态逻辑中的模态一词。所

谓模态是指事物或认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等这类性质。但情态并不完全等于模态

逻辑中的模态,语言学上的“情态"是与“时”“体”等范畴有密切联系的一个

语法范畴,一般认为包括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语言学界对情态的研

究很多,对它的认识各家不一。但在语言学家对情态的定义中,一般都提及情态

是说话人的观点与态度。也就是说,情态与说话人的主观性有关。如①:

Lyons(1977)从多个角度给情态下了定义,主要包括:情态是说话人

(speaker)对句子所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写的情境(situation)的观点

(opinion)或态度(attitude)。情态是句中的命题以外的成分或修饰成分。情

态是说话人的丰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表现或语句中的那些丰观性特征。情态指语

句中的非事实性(non—factuality)成分。情态常常与假定信息(hypothetical

information)相联系,表达某种与现实性(actuality)有距离的事件,也就是

说,这类事件实际上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假定信息包括对未来事件的预测、

意图、愿望、希望和目的。Lyons所说的情态概念包括真值情态、认识情态、道

义情态,但排除了事实性成分。

Steele(1981)等从语义学的角度阐述情态的概念。他认为:情态就包括“可

能性或与之相关的概念,许可,盖然性(probability)或与之相关的概念,义

务,必要性或与之相关的概念,要求。

Quirk(1985)等把情态定义为一个句子的语义的限制成分,它反映了说话

人对命题成立可能性的判断。

Palmer(1986)认为,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与观点在语法上的表现。

汤廷池(1997)认为情态指的是“说话者(speaker)对于句子‘命题内容’

回转引自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proposition content)的‘观点’ (viewpoint)或‘心态’(mental

attitude)”,包括对于命题‘真伪’(alethic), ‘认知’(epistemic), ‘愿

望’(boulomaic),‘义务’(deontic),‘评价’(evaluative),‘可能性’

(possibility), ‘盖然性’(probability),‘必然性’(necessity)等的

判断”。

Bybee和Fleischman(1995)认为,情态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语义类型,它的

功能是在语义值上最中性(neutral)的句子命题上加上补充和额外的意义。这

种语义类型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到祈愿、愿望、目的、假定、可能、义务、怀

疑、劝告和感叹等。他们认为情态包括认识情态、施事取向情态、说话人取向情

态。

鲁川(2003)指出,情态范畴是言者由于其固有认识而用标记来附加到语言

中的情绪或态度之类的主观信息范畴,总的说来是言者基于其主观的立场、观点

而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评议”。

根据上述“情态”的各种定义描述,有的认为“情态”只指说话人的评价,

有的认为“情态”既包括说话人的评价,又包括施事者的评价。我们赞同后一种

做法,据此就把[+评价]分为话语主体的评价和事件主体的评价两种。

话语主体的评价表现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或态度,包括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

如“也许明天下雨”和“你必须明天去”。从话语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言语是人

们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因此,一个句子中就将包含话语主体所要传递

的信息的部分和话语主体在传递信息时所表现的某种态度的部分。通常将客观信

息的部分称之为“命题"部分,将话语主体所表现主观性态度的部分称之为主体

表现或情态(modality)。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命题和主体表现所构成的。命题

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包括假设的存在),主体表现是一个主观的存在。命题提供一

个客观的信息,主体表现表达话语主体对命题的判断和传递该信息时的某种态

度。如“也许明天下雨。", “明天下雨”是命题,是所要传递的信息的部分,

“也许”是主体表现,是表现话语主体的某种态度即某种判断的部分,它是话语

主体对“明天不下雨”这一命题所表现的一种主观的不肯定态度。同是表达话语

主体的评价,认识情态的主观性要强于道义情态。

事件主体的评价表现的是施事者的意愿或态度,即动力情态,如“他想明天

去上海”。“想”是表现事件主体“他”的意愿的,事件主体的心理动作是命题

的一部分,而跟主体表现没有直接的关联。动力情态意义是否也表达了话语主体
的评价,存在争论。有的学者(如Tsang 1981)认为,动力情态是句子主语所控

制的,直接与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值有关,而与说话人的态度无关。但是也有学

者(如Tiee 1986,汤廷池1997)认为,当说话人说出一个带有动力意义的句子

时,其实己经包含了说话人对这种动力的认定,所以还是与说话人的观点与态度

有关系。其实这涉及的关键就足主观性的问题。话语主体评价的主观性强,事件

主体评价的主观性弱。但是,弱不等于没有,每个句子其实都有话语主体的评价,

但主观性存在等级上的差异,因而也形成典型性程度上的差异。如“他想明天去

上海”这句话仍是有着话语主体的一种陈述态度,但这是无标记,是由整个句子

的陈述的语气表现出来的;而这句话中的“想”是表现事件主体评价的显性标记

词,所以,整句话凸显的是事件主体的评价,整句话的主观性也就不强。

如果是“也许他想明天去上海’’,就明显地可以看出,“也许”是表现话语

主体评价的标记,“想”是表现事件主体“他”的评价的标记。事件主体可以是

第二、第三人称,也可以是第一人称。当陈述句中的主语足第一人称时,话语主
体和事件主体相重叠,如:

我能做这件事。

我也许去上海。

两例中的“我”都既是话语丰体,又是事件主体,句子本身含有表达话语主

体的态度、意志和决心,又含有客观传递“我能做这件事”和“我也许去上海”

的信息内容。但是,两者的情况并不相同。“我能做这件事。"中的“能"是侧

重表现事件主体的评价的,因为它前面还可以加上“也许”等表话语主体评价的

词,即:

我能做这件事。一一也许我能做这件事。/我也许能做这件事。

而“我也许去上海”中的“也许”是侧重表现话语主体的评价的,因为它的前面

不能再加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词语了。

由此可见,区分话语主体评价和事件主体评价的重要手段就是语序位置。话

语主体的评价是句子的命题外成分。通常命题外成分在句中的位置可根据表达需

要或前移或后移,也有少数移动时须受一定的语法限制。但无论是前移还是后移,

都不会影响或改变话语主体主观性判断表达的真值实现。如“也许明天不下

雨。"也可以说成“明天也许不下雨。"。因此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语言单位在

语序上比较自由,常常可以置于句首,表现话语主体对整个命题的判断和评价态

度。事件主体的评价是句子主语所控制的,直接与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值有关,

65
因此其位置的变动会影响或改变命题,甚至使得句子本身不成立。如“他想明天

去上海。”就不能说成“想他明天去上海。”,即便口语中有时有这样的表达,

句子的意思已经改变,“想他明天去上海”中的“想”已经是一个表现话语主体

评价的成分了。因此我们说,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语言单位既可以在主语后也可

以在主语前出现,而表现事件主体评价的语言单位必须出现在主语后的位置。在

语序上必然呈现出话语主体评价先于事件主体评价的状貌。通常,表现话语主体

评价的状语是外围性状语,表现事件主体评价的状语是认定性状语。

[+评价]的语法表现手段除了句子语调外,主要是词汇手段。在状语层面,

主要表现在语气副词、插入语和助动词。其中,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主要手段是

语气副词和插入语,表现事件主体评价的主要手段是助动词。因为助动词常常是

做认定性状语,所以关于它的评价性功能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谈,这里仅谈

谈语气副词和插入语的评价性功能。

语气副词是副词中很特殊的一种类别。语气副词都可以处在主语后,也就是

说,主语后的位置是其常规的句法位置。但很多语气副词又常常可以位于主语前,

甚至在篇章中作连接成分或独立运用。历来的研究考察已经证实,语气副词的移

动性在所有副词中是最强的。李泉(2002)考察151个语气副词中,可移位的语

气副词有75个,占语气副词总数的49.67%;可以单用的语气副词有32个,

占总数的21.19%。位置的灵活性正是语气副词有别于其他副词的特殊之处,也

正因为此,令其在范围、归属和性质上历来成为语言学家争论不休的焦点。早期

的著作多认为语气副词是语气词或称助词(助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基

于句型、语法意义的考察逐渐转到对语义背景、语用含义、语篇衔接等层面的探

讨,他们运用各种语用学、篇章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考察分析语气副词的动态语气

意义、篇章衔接功能等。多数学者认为语气副词是语用成分,属于语用平面,它

们只属于动态的句子或句子上一级的语法单位——语篇,而不属于短语。文炼、

胡附(2000)指出语气副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与通常所说的插说语(独立成分)很

相似,不能勉强要求它们与句法成分对当,它们充当的是语用成分。黄国营

(2000)、张谊生(2000)、齐沪扬(2002)、张亚军(2005)也都指出语气副词

充当语用成分,在与前后成分的搭配上,语气副词并不像其它副词那样在静态的

短语层次上就能组合,而必须在动态的句子层次上才能使这种组合得以成立。按

照胡裕树、范晓(1985)的理解,语用因素和句法、语义成分之间是外层和内层、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也就是说,句法和语义结构是句子的内层框架,它表达了句
子的基本意义,语用因素、语用成分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附加上去的;句法和语义

结构是表达客观的某个事实或事件,语用因素或语用成分带有主观性。根据这个

观点,语气副词属于语用平而,应分布在句子的外层。张谊生(2000)把语气副

词称为“评注性副词”,认为其基本功能在于充当高层谓语进行主观评注,其作

用是对整个命题或述题进行评注,所以在句法分布上具有前置性,同其他副词共

现时,一般总是位于最前列。

插入语的语义多样,一般有表示提醒、强调、征询、推测、估计、肯定、总

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或看法、消息的来源等。笼统地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些语

义特征概括为[+评价]和[+依凭]两类。其中[+评价]类的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表现说话人对某一问题或情况的立场、看法、推测、估计以及某些特定的口气。

如:“我敢说、严格地说、老实说、毫无疑问、依我看、看样子”等。我们通常

说插入语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有句首、句中、句末三种位置,且插入语位

置的变化对句子的语义没有影响。但是事实上插入语在句中位置的变化可以影响

句孑的附加意义的。吴启主(2003)曾举过如下例句:

A』值,你把我的虾都吓跑了.
B你把我的虾都吓跑了,你看。

c你把我的虾,五随,吓跑了。
他分析说,A的责备意味很明显,B惋惜多于责备,C有无可奈何的情绪。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句子:

A照盛查盘,他的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真实,不像是抄袭来的。
B他的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真实,壁我盘盘,不像是抄袭来的.
c他的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真实,不像是抄袭来的,照鑫看苤。
可以看出,三句话的主观评价性呈现出由强至弱的递减趋势。“照我看来”

在句首时,整个语句话语主体的主观评价性很明显,后面语句述说的内容完全是

“我”的看法,“照我看来”统辖全句,表示后面所述内容的立场:而在句末时,

有追加补充、底气不足的意味,整个语句的主观评价性弱。

这也就是说,插入语在句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它对句子语义的介入强度。在

句中的位置越靠前,它对句子语义的介入强度就越高;在句中的位置越靠后,它

对句子语义的介入强度就越低。这其实就是插入语语义辖域的大小问题,越往前,

辖域越大,表现的主观评价义越强;越往后,辖域越小,表现的主观评价义越弱。

所以,通常所说的插入语位置自由,这说的是它们可以出现的位置,即有可能性,

67
我们通过大量的语料事实发现其实通常它们最容易出现的位置是句首,出现最少

的位置是句末。这显然和插入语侧重对后续句内容进行说明(如提请注意、评价、

揣测、估计、发表意见等等)的语义有关。

1.3[+关涉]

[+关涉]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有关人或事物,[+关涉]义的状语主要是由

介词短语充当的,主要的介词有“关于”、“对于”、“论”、“至于”以及框

式介词“对于……来说”、“就……而言”等。如:

(12)苤士三些鲍塞星固塑,我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现实,瞻望前途.
(《邓小平文选》)

(13)至士垦堕堕鲨堑丛壁,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 (《邓小平文选》)

(14)去年春天,村民张家昌还把举报信送到了固镇县人民检察院.盟
士挝氐焦适丕堑盟占遮垄鳌拯,张桂全恨得咬牙切齿.(Ⅸ中国农民调查》)
(15)迨查旦丝,迨垄厶,东阳还不如瑞丰,可是东阳有官职,有钱.(老
舍《四世同堂》)

(16)就交通银行而言,目前面临着改革与业务发展的新机遇。(《人

民日报》)

一般都认为关涉介词“对于、关于、至于’’等具有话题标记功能,它们介引的都

是一句话的话题,为说明部分传达新信息提供一个出发点,所以这类状语一般都

只能在句首位置,常常是定位的外围性状语。而话题具有语篇关联功能,在这一

点上,又回到了外围性状语的主要功能上去了。

1.4[+时间]。

[+时间]。表示时点和时段意义,时间名词和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都表现这一

语义特征。时间名词如“明天、今年、星期天、春天、中午、下午两点’’等。介

词短语主要是由时间介词介引的,主要有“在……”、“在……里”、”“在……

时候”、“当……的时候”、“自从/自打/打从……”、“自/从/打从/自打……

起”、“待/待到/等/等到”、“待/待到/等/等到……时”。如:

(17)当庭:直喹堕鲍堕堡,人们离开敖包树,都显得那样痛快豪爽。(《人
民日报》)

(18)奎i垦丝吐闺里,北方干旱地区和山村成长起来的战士也学会了游
泳.(《中共十大元帅》)
(19)自丛圣挝盛皇垫坠垡,平地一声雷,增加了很多小买卖。(孙犁
((风云初记》)

(20)缱到塑尘墨达邀歪,公路上已经没有马匹了。(邓友梅《我们的
军长》)

(21)堑丛笙三生△垒蕉,这方面的瘾头儿就大得出奇。(冯苓植《猫
腻》)

(22)釜到羞堡:睦丝盘盟,我终于找到了良机一一借新生报到时卖些小
商品.(《人民日报》)

其中“当……的时候”是定位的外围性状语,一定处在主语前。

1.5[+处所]

[+处所]表示空间和方位意义,方位短语和“在+方位短语”都表现这一语义

特征。例如:

(23)金圈里,一双双、一对对的情侣手挽手、肩靠肩,彼此依偎着,

从我们身旁走过。(庄则栋.佐佐木敦子《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

(24)握堑土,赵姑娘左手握秒表,右手持发令枪.(《报刊精选》)

(25)奎董董丝室宣渔圣主,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
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6)在南极上空,大气层出现了一个比南美洲还要大的臭氧层空洞。

((<21世纪的牛顿力学》)

(27)奎董塑崖垫,我看到蜿蜒曲折的黄河滩涂上那一个个苹果园一片
片金红,并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人民日报》)

1.6[+环境]

[+环境]表示和动作或事件相关的条件、前提、原因、依据等背景信息,其

下位语义特征包括[+条件]、[+因由]、[+依凭]、和[+范围]。等,通常由介词短

语和时地名词充当,常常可以位于句首。当然,这跟汉语是一种话题化的语言也

有有关。话题化一般都是前移,没有一个是后移的。也就是说,话题化的成分一

般都被移到句首或者短语之前。这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汉语中表示时间、空

间、个体背景、事件背景等言语单位都可以作为话题,为说明部分的陈述提供一

个时空方面的参照框架。因为这些语言成分和谓语动词没有直接的关系,都是表

西参见Radford。Andrew.Transformational Grammar:A First Cours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1988.
述谓语动词的非支配性论元,它们为整个述题提供基调和背景信息,所以常常置

于句首。

[+条件]表示事件发生或动作进行的条件、前提和形势,常常由框式介词

“在……下”介引,位于旬首。如:

(28)奎主堑丝盗鲍堑型羞王,这个战士业余演出队并不满足军营这块
天地。(《人民日报》)

(29)奎垫壁墨萱鲍丕撞主,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
书《堆垒素数论》.(《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0)奎国塑2E堡盘焦盎王,东部6省全部退出“自治”,重归中央领
导。(《人民日报》)

(31)在吏堑丝盗盘生王,企业要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就必须
实现企业管理的国际化。(《人民日报》)

(32)垄丝盟圭盐工,燕化举行了首届科技工作会议和知识分子工作会
议。(《人民日报》)

(33)垒猃堡丝旦:量堂塑王,江山市委、市政府到底为部队办了多少事,
谁也算不清。(《人民日报》)

(34)查厶氐登金叠墅王,新余市公安人员当晚就将其中一名罪犯缉拿
归案,另一名歹徒于第二天凌晨畏罪卧轨自杀。(《人民日报》)

(35)奎直墨丝盗逵塑生圭工,许多学校也搞起了经营活动。(《(人民日
报》)

[+因由]表示事件或动作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常常由介词短语表达,主要介词有

“为、为了、为着、因、因为、由于”等。如:

(36)鱼土羞国垡盘国丝垒查丛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周恩来传》)
(37)垄!鱼墨丝签复,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中华上下
五千年》)

(38)仅仅囤垄盎的二童真缝鲍鲎噻,就得到了真诚的回报。(《人民日
报》)

[+依凭]表示事件发生的依据、凭借、参照标准、基础等。汉语中[+依凭]

义的表达手段仍是介词短语。主要介词有“按、按照、按着、本着、本、冲、冲

着、从、打、根据、基于、鉴于、据、靠着、凭、凭着、如、依仗、依照、依着、

仗着、照、照着、遵照”等。例如:
(39)堡盟叠垦鲍丝丝,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中
华上下五千年》)

(40)缝羞多生盟匡痘丝坠,他们明白央宗的病是被耽误了。(《(人民日
报》)

(41)垂士亟崖壁堡绫塞垡圭生囝重垫,透过人文学者对中国文化内涵
进行创造性诠释,借以形成共识,促进未来文化发展。((‘人民日报》)

(42)查羞垫仝焦佥,他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穿梭于许多原始森林,

用掉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一屁股债。(((人民日报》)

(43)堡垡堡叁塾星鲍盘堡,汊湖人用勤劳的双手塑造了一个新的自然。
(Ⅸ人民日报》)

(44)妻羞二丛箜麴垒丞:丝,她不仅继承了蜡染的传统画法,还向前迈
进了一大步。(《人民日报》)

[范围]。表示环境、区域内的范围意义,表现事件发生或动作进行的环境范

围。[范围]。的特定表达手段也是介词短语,主要由框式介词“在……内/中/里”

介引。如:

(45)第一,查奎扭基蕉国内,有系统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地向
非党员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邓小平文选》)

(46)奎室国奎主,齐、楚两国是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
(47)查垄盘鱼星主,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约有5,913,520,000千
米。(《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8)查拯剑丝盘,导演拥有最后裁决权,借以保证影片的艺术风格和
样式的完整统一.《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第二层级划分:认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

对内在性状语再进行划分,可以分出认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认定性状语

侧重于对对谓语动词的认定和限制,描写性状语则直接表现谓语动词的方式、状

态。因为状语主要的特性就是表现方式和状态,所以在语义关系上描写性状语和

谓语动词更为紧密,在位置上也就更靠近谓语动词。

2.1认定性状语的特点和范围

认定性状语主要有两类,~类是具有[+程度]、[+重复]、[+否定]、[+评价]:、

[+时间]:、[+范围]:等语义特征的状语,在范围、程度等量度上限制谓语动词,
一般都是由副词充当的;另一类是具有[+评价]、[+时间]。、[+处所]、[+关联]。、

[+环境]等语义特征的状语,在时间、语气等方面对谓语动词乃至述题的一种认

定和评价,主要由介词短语、时间名词、语气副词等充当。其实,严格说来,这

两类认定性状语在性质和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侧重对谓语动词的限制,和

动词的关系密切,所以离动词较近,一般都是处在主谓之间,是比较定位的认定

性状语;后者一般都是模态成分,侧重认定,和谓语动词的关系不太紧密,所以

它常常可以往句首移动,倾向于向外围性状语靠拢。但鉴于我们对状语语义序列

的层级描写每一层级都是采用两分法,所以为了统一和整齐,我们就把这两类合

并为认定性状语,因为相对于描写,限制似乎和认定更加接近一些。当然,这只

是技术上的一种处理。

具有[+评价]。、[+时间]。、[+处所]、[+关联]。、[+环境]等语义特征的状语

大部分是不定位的,各类语义特征我们在分析外围性状语时均以说明,这里不在

冗述。我们要关注的是认定性状语中的那些定位成分,也就是始终是位于主语之

后的,不会向外围性状语转移的那些认定性状语。经过考察,凡单音节的状语成

分,都位于主语之后。这主要指的是副词,如语气副词、关联副词等。关于[+

评价],我们曾在外围性状语中讨论过语气副词和插入语,这里主要谈谈助动词。

语气副词语序比较自由,而助动词则是定位的认定性状语,始终处在主语和动词

之间的。

助动词是很特殊的一类词,其名称的认定和词类的归属,以及“助动词+动

词(形容词)”结构性质的认定,都一直是争议的焦点。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把助动词视为动词的一个小类,具有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又经常在动词前作状语。

但是助动词的具体认定标准似乎因学者而异,它和副词、动词的界限不甚明了。

如朱德熙先生将“可能”划为助动词,而吕叔湘先生将其划为副词;朱德熙先生

将“想、愿意、值得”划为助动词,而吕叔湘先生将其划为动词。所以傅雨贤、

周小兵(1991)就认为,“助动词处于谓宾动词和副词的中介状态”,比如说很难

根据“后边只能出现谓词语”这一标准“来判定助动词是跟谓宾动词有同一性

还是跟副词有同一性”。所以他们说,“助动词既有谓宾动词的某些特点,又有

副词的某些特点,可以说,它处于谓宾动词和副词的中间环节’’,“兼有这两类

词的某些特点一,“它的某些成员跟谓宾动词更靠近一些,而另一些成员跟副词

更靠近一些”。彭利贞(2005)则假定了“动词一情态动词一副词”这一连续统

一体。
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在句法结构和功能上确实有很多相同点。前面我们分析

过,助动词和语气副词都对命题表示出评价作用。其次,两者都是常作状语;再

者就是都是高层谓语,表现出述谓性特征来。关于助动词的述谓性特征,吕叔湘

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运用转换语法的“深层结构”理论做过分析,他把这种

助动词分析为“高一级的谓语”,是由高一级的谓语转成前谓语。如:

他忘了这件事+会——他会忘了这件事
他不知道+不能——他不能不知道
范开泰(1988)则认为,“这里所谓的‘高一级的谓语’,实际上就是语义结构

中的模态语义”,并认为表真值模态义、道义模态义和意愿模态义那些词语,

在句子中都是这种“高一级谓语”。李临定(1990)经过研究,进一步阐发了吕

先生的这一观点:“助动词是和除它之外的整个句子发生关系的。”因此,我们

认为,助动词既不和动词平起平坐,也不附属于动词,而是作用于全句的,是对

全句内容的一种价值判断。

陆丙甫(1987)认为助动词在结构上是来去相当自由的成分,对句型的结构

影响很小,连复句句首也可加上,如“会1‘会因为你没有请他,所以他生气了”。

所以他把助动词看做一种专门的“情态语",并认为“把助动词看做一种非句型

成分比较好”。在这一点上,又和插入语很相像。

语气副词和插入语都是表示话语主体的评价的,而大部分的助动词都是表达

事件主体的评价的。崔希亮(2003)说,“能愿动词在汉语中主要表达客观情态

意义,是施事突出的情态”。表达事件主体评价的助动词主要有“肯、要、敢、

能、会”等。例如:

(49)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中华

上下五千年》)

(50)我不补习功课,要学游泳,参加夏令营!(《市场报》)

(51)没人晚上敢出门,地里的花生大白天也不敢去照看了!(《中国农

民调查》)

(52)假定各个物体都是用胶水粘起来的,地表面的物体还能对地面产

生压力吗?(《21世纪的牛顿力学》)

从例句中各助动词的的用法来看,它们都是用来限定事件主体的意愿或能

力的。事件主体可以是第二、第三人称,也可以是第一人称。事件主体的意愿或

能力是命题的一部分,而跟话语主体的表现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说这类评价中
也包含了说话人的某种认定,鲁川(2003)就把“能力”定义为“表达言者对事件

主体的潜在能力的‘估计’”,并把它看作“评价”意义,同归入“表达言者对

事件的属实性、适宜性及事件的价值或事件主体的潜在能力的”的“评估”情

态,但是,这种潜在的话语主体评价是微弱的。“肯、要、敢、能、会”增强了

事件主体的评价,同时它们的存在将增加命题的内容量。如果将“肯、要、敢、

能、会”放在问句里,可以发现,话语主体所问的是对方的意愿或能力,而不是

主观判断。答话者将根据自己的心理意愿或实际能力来回答。如:

你直告诉我吗?一一肯/不肯.
你要买吗?一一要怀要.
你塾去吗?一一敢/不敢.
因此,“肯、要、敢、能、会”等助动词限定命题内容,不表示话语主体的主体

表现,在它们存在的句子里再添加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成分便十分自然。如:

他也许直帮我。 他难道塾一个人去? 他可能垩学画画.


三句中的“也许、难道、可能"是话语主体对“他肯帮我”、“他敢一个人去”、

“他要学画画”这些命题所作的判断。在“也许、难道、可能”存在的句中,显

然可以发现“肯、要、敢、能、会’’的作用域不在全句,而在后面的动作或由此

构成的小句。有一个需要分辨的问题是, “敢”还会出现在这样的句子中:

我敢说他明天一定会赢。

我敢打赌,明天的生El会他不回来。

有人认为,这两句中的“敢”是表示话语主体的评价的。我们认为,这里表话语

主体评价的不是“敢”,而是“我敢说”和“我敢打赌”,“我敢说”和“我敢

打赌”在这里是插入语成分,插入语本身就是表话语主体评价的。

助动词中的“应该、应当、该”是表示话语主体的评价。这三个词表示情理

上必须如此或估计情况如此,属于情态范畴中的道义情态。如:

(53)本来,我们以为他是第一个殉道者,也廛堕是最后一个。(《中
国农民调查》)

(54)辛楣道: “哪里的话!应当同舟共济。”(钱钟书《围城》)

(55)事情不会那么顺利的,你该多做些准备.(张承志《北方的河》)

(56)这个地委政研室主任,以后又担任了这个地区的地委书记,他的
判断应该是可信的.(《中国农民调查》)

(57)他说: “不太清楚.……医院里的人廛当都去吧.”(Ⅸ中国式

"/4
离婚》)

(58)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池莉《你是一奈河》)

例(53)(54)(55)表示情理上必须如此,例(56)(57)(58)表示对情况

的估计。情理上必须如此的认定和对情况的估计者不是事件主体而是话语主体。

它是话语主体根据公认的或自己设定的某种规定和情理来表达的一种主观性判

断。如果将这些助动词都放在问句里时,可以发现,这些问句的焦点显然都不在

命题内容的增减上,而在问对方的主观判断上。回答时也是就表达答话人的主观

态度和意见。如:

他应该去吗? 他应当去吗? 他该去吗?

从语法角度来看,这些表现话语主体评价的助动词,其副词性很强,类似于语气

副词。在它们存在的句子中,除了“该”因为是单音节会受到限制,“应该”和

“应当”的后面都还可以再添加表示事件主体评价的成分。如:

明天他廛堕能去的。
他应当能接受这个打击。

她廛运会说英语。
他应当会答应你的要求。

所以,不难看出,助动词、语气副词、插入语,同为表现评价功能的语言成

分,在句法位置和语法功能上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但就其表现主观性的强弱,插

入语最强,是典型的话语主体标记,语气副词其次,助动词最弱。这也对应于情

态范畴中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主观性强弱,即认识情态>道义情态>

动力情态。因此,助动词、语气副词和插入语在语序上的排列是:插入语>语气

副词>助动词。如:

依我看,也许明天他会退出比赛.

照我说,他确实应该向老王道歉。

说实话,我实在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2.2描写性状语的特点和范围

状语的本质属性是它的修饰性,对中心语从方式、情态、范围、程度等方面

加以修饰,但以与中心词的关系来说,状语最重要的在于体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和

情态。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描述过状语的句法语义特征是[+修饰性][+方式儿+

情态],而在纷繁多样的各类状语中,表现动作行为方式和情态的正是描写性状

语。因此,描写性状语是典型的状语,和动词的语义关系非常密切,在状语的语
义序列中,处在靠近谓语动词的内层。

描写性状语的作用是描写动作行为或变化的方式、状况及动作者动作时的情

态。描写性状语用来回答“怎样”“怎么”,其中前者侧重表示动作的状态或情

况,后者重在表示动作的方式。描写性状语内部成员非常复杂,语义表现多样,

主要有[+情状]、[+方式]、[+特征]等;描写性状语多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或者功能相当于它们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代词、数词及数量

短语、固定短语等充当。

下面我们在第三节中具体来谈描写性状语。

3.第三层级划分:情状性状语和动状性状语

对描写性状语进行内部划分,可以分成情状性状语和动状性状语两类。情状

性状语和动状性状语的区分,主要在于语义指向上的差别。情状性状语在语义上

指向施动者,动状性状语在语义上指向动作本身。我们这里重点谈的是情状性状

语的性质和特点,动状性状语会在第4节中作详细的分解讨论。

3.1情状性状语的类

所谓情状性状语,主要表现动作发生时施动者的伴随状态,基本上都是由谓

词或谓词性短语充任,以形容词居多,其次是结构简单的主谓短语和一些特殊的

熟语。这类状语都和主语有关,主要用来形容主语的各种属性和状态,可以分为

性状和情貌两类。

性状类状语一般指向主语的性质属性,多由形容词充当。如:

(59)“不对,”瘸子蕉型笑,显出自知之明和清醒的判断力。(王朔
《许爷》)

(60)苍天有眼,花季晴朗,绿色的小果子挂满了枝桠,有的还美丽地

弯垂到地上。 (《人民日报》1995)

(61)南希诚实地回答。(王朔《谁比谁傻多少》)

(62)我们将壶虫些拯救、或主盔些丧失地球上最后的、完美的希望。
(《读书》)

(63)老黑表现出了一种“美国精神”,他堡壁±些请琴子到中国餐馆
美吃了一顿,并送了贵重的礼品.(黄桂元Ⅸ“黑”在洛杉矶》)

(64)人们善良地希望为所有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找到一条长生不

老之路.(《市场报》1994年)

76
(65)他听见窗户被什么硬物敲击了一下,一个影子雪白冰凉地映在窗
纸上。(苏童联罂粟之家》)

(66)江玫墨苤些代他系好围巾,拉好了大衣领子,一言不发,送他下
楼.(宗璞《红豆》)

情貌类状语一般指向主语的神态、表情、状貌等,多由形容词、主谓短语和

一些熟语充当。形容词如:

(67)我娘:瞳里:匿鲞地想站起来,她站到一半腿一松,身体又掉到地上。
(余华((活着》)

(68)大家羞壶苤塑些聊了起来.(肖华《我和张艺谋的友谊与爱情》)
(69)大家鉴堂些:羞查丝向黑夜中的山路走去。(汪曾棋《翠湖心影》)
(70)秀枝塑姿姿丝收拾着碗筷。(秦维宪、沈飞德《陈立夫情系大陆》)
(71)张铮主塑歪主丛甚丝盯着我。(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对于主谓短语作状语,刘月华(1983)把它归为描写性状语中的M。状语,指出

“M。状语多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叙述性文字中,在对话中很少见,政论文中也很少

见。”根据我们对语料的考察,确实如此。如:

(72)他低下头去,麴笠查些丛生丝在清单上签了字,然后傲慢地扬起
脸,目光直直地瞅着朱四。(王跃文《夜郎西》)

(73)车内的人查堑堡鳖鲨些或站或坐,车厢内异常安静,有人听到了
车轮轮胎滑过滚烫的水泥路面的声音。(许春樵《找人》,《小说月报》1999

年第3期)

(74)于观在大家的呼唤中慢慢睁开眼,醒来就一把抓住关科长,童童
堑垩丝说:“您的话句句说到我心坎上了…….”(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75)地陵慢地,叠笠垒壅些抬起手捏了捏我的鼻子.(王朔《一半是
火焰,一半是海水》)

(76)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没有批复之前,当时任市长的陈希同面

部盘鲎±金罡蝗些嘱咐市水利部门加强预报调度,先按海拔1 50米执行。(《报
刊精选》)

(77)鹿子霖叠笠查!量堡堡丝焚香叩拜之后仍然僵硬地站着,始终没有
把眼睛rr至,J孝文脸上,而是盯住一个什么也不存在的虚幻处.(陈忠实《白

鹿原》)

(78)黛二小姐感到十分难为情,便麴笠缍:匿些开始脱。(陈染《无处
告别》)

从上例可以看出,这类在状位的主谓短语普遍比较简洁,主谓短语的主语常

常是和人的神情状貌有关,最常见于双音节的“动作、神情、声音、表情、姿势、

目光、眼光"等词语。当然更常见还是~些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或成语,如“目

光呆滞、神情漠然、表情僵硬、目光迷离、神情自若"等。

一些特殊的熟语也常常是出现在状语位置,表现施事者的情貌状态。有些熟

语甚至是只能作状语的。如:

(79)胖阿嫂=垫垦塑二垫差递丝哭诉着家庭之间的各种是非,企图取
得房管员的同情与可怜。(陆丈夫《人之窝》)

(80)正好张小玲从俱乐部出来,她跑上去,一把抓住张小玲,土氢丕
筮王氢丝谈自己的心事,急切得一时说不大清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81)那时我的酒量很小,喝了几口葡萄酒就晕乎乎的,其他人也都坠
红脖子粗地吵闹不休。(王朔《动物凶猛》)

从语法意义上考察,这种语义指向主语的状语的作用是描述主语动作时的姿

态、表情、态度以及心情等。因此,在句法结构上,这类状语可以由原先谓语动

词的修饰成分变换成对主语的表述,两者有某种陈述关系。例如:

我娘慌里慌张地想站起来一我娘慌里慌张

人们善良地希望……一人们很善良

大家兴高采烈地聊了起来一大家兴高采烈

这种变换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情状性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语。

3.2情状性状语和标记词“地”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情状性状语往往是一种有标构造。在现代汉语中,情

状性状语通常需要与标志词“地”(早期作品多写成“的")同现。张国宪曾经认

为描写性位上的形容词表“物”还是表“行”也制约着其后“地”的隐现。他提

出:“定语和状语语法界面的附属性特征与形容词语义界面的依附性语义特征决

定了定语与表物形容词之间、状语与表行形容词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关联。符合

这种关联的组记是无标记的,通常构成一种形义一致构造。违背这种关联的组配

则是有标记的,有可能形成句法语义悖逆,构成形义扭曲构造。”根据他的理论,

表物形容词(表空间、度量、色彩、年纪、属性、评价、情貌的)处在状位上多需

要加“地一,而表行(表时间、速度、方式、范围、程度、情状、频度的)形容

词处在状位上则是无标记组配,不需要加“地”。情状性状语通常是由表情貌的
表物形容词充当的,所以多需要加“地”。这是因为结构的句法与语义的相悖状

况大多都是由“地”造成的,作为状语的标志,“地”具有强制语义上不属于谓

语动词的谓词成为状语的句法功能,这点通过上而的变换可以看得更清楚,删略

“地’’后,原来的情状性词语都将不再充当状语,而是充任谓语,从而使原先的

句法与语义的相悖构造变换成了句法与语义的相应结构。根据情状性词语与

“地”的同现限制,可以说在表现丰语情状的谢作状语的相悖构造中,“地”既

是一个结构助词,又是一个语义标志词,指明结构中情状词的语义指向。对情状

性状语的有标性,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多义词的不同使用中得到证实。下面仅以

“严肃"一词为例做些说明。

形容词“严肃”有两个义项,(1)表示(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2)表示(作风、态度等)认真。“严肃…”往往表示施动者的伴随神态、神

情,“严肃。:,”往往表示处事方式、态度。当我们使用第一个意思时,“严肃”

一定要带“地”。例如:

(82)刘家善沉吟片刻,突然抬起眼睛罡趑盯着陈一平反问:“你是
怎么认为的?’’(《冬至》)

(83)南孙严肃地点点头。(亦舒《流金岁月》)

(84)他把油灯往破炕桌一边推推,从背包里拿出一叠文件来,翻阅着,

芒盎丝思考着,往一个小本上抄着材料。(雪克《(战斗的青春》)
(85)她有时候笑自己的靴子,可是刚笑完,她便严肃地注视着它们。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86)这次是戈玲接待的他,严肃地告诉他:本刊不发通俗作品。(王

朔《修改后发表》)

(87)这样芒立鲨叮咛另4人,又这样以身作则地爱惜书籍?(罗广斌((红
岩》)

(88)监狱会客室里,警官正严肃地和白度谈话。(王朔((痴人》)

(89)他那深沉的目光,罡盎些注视着我.(梁晓声《京华闻见录》)
(90)他一边喊着,一边用他微眯着的圆眼睛向全屋的人芒盘些扫射着,
好像在寻找他的抗议的反应.(杨沫《青春之歌》)

(91)热烈地鼓掌,罡立丝敬礼,迎到了红旗,光荣与胜利的象征!(老
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92)说完,主席罡宣丝宣布了两条规定:一.不准中央机关为他的生
日请客吃饭;二、不许以任何形式为他歌功颂德。(《人民日报》)

由于音节协调的缘故,双音节状语修饰单音节动词时,是一定是要加“地”

的,所以上面的例子我们特意不选用单音节动词,如“严肃地说”这样的出现频

率最高。我们选用的都是双音节的动词,这样才存在“地”的隐现问题,我们的

结论也更有说服力。上面的十二例,其中的“地"都不能省略。不难发现,各例

中的动词主要都是言语动作如“告诉、叮咛、谈话、宣布、提醒、命令、叮嘱”

等,和身体某部位(眼睛、头、手等)的行为动作如“扫视、注视、扫射、凝视、

正视、点头、敬礼、思考”等,而“严肃”表现的是施动者说话时或身体某部位

动作时伴随的使人敬畏的神情。通过我们对大量语料的查证,发现不存在“严肃

㈩”不加“地”直接修饰这类动词的语例。

但是当“严肃㈨”表示处事方式、态度时,中间的“地”可以有,也可以

没有,但通常是不加“地”居多。如:

(93)如我们的干部不听招呼,查出典型要芒盘丝垄。(《中国农民调查》)
(94)同时,要继续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执法监

督,芒盘查,办执法犯法的各种犯罪案件;依法查办法人犯罪案件。(《报刊精
选》1994年)

(95)对经过注册的商标,一定要严肃保护它的专用权。(曾鹏飞《技术

贸易实务》)

(96)工作人员对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

的,应当芒盘垫塞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法律条文》)
(97)党的各级纪检机关必须坚决贯彻这一精神,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

严盘执鱼党的纪律,决不允许党内存在的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干扰发
生.(Ⅸ人民日报》)

(98)国务院关于严禁公费出国旅游的《通报》精神,在一个多月的时

间里罡盘查丝了省地矿局矿管处、南通市委农工部等6部门用公款出国、出
境旅游的案件,刹住了这股歪风。(《人民日报》)

(99)今年夏粮征购中,该县罡盘纠堡了8起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对两起严重违反夏粮收购政策的案件及时立案查处.(《人民日报》)

(100)对一些地方使用童工造成学生辍学,弘须采取法律手段,严肃

壹丝.(《人民日报》)
“严肃处理’’、“严肃查处”是这类中最典型的,因为就是表示处事方式和
态度的。我们对北大语料库检索后发现,“严肃处理”共1029例,“严肃地处

理”仅3例;“严肃查处”679例,“严肃地查处”仅2例。通过这些语例可以

发现,受“严肃。:,"修饰的往往不是人的具体言语行为动作动词,而是一些具

有“处理、处置”义的动词,如“处理、查办、保护、执行、查处、处罚、惩处、

惩办、惩治、追究、追查、制止、纠正”等。这些动词的动作性不强,本身都具

有“处理、处置”的意义,“严肃”修饰该类词语时,明显表现的是处理动作的

方式和态度。因为不具体表现施动者的表情,表现的是动作的方式,和动词的关

系更为密切,所以“严肃㈤"往往可以不加“地”而紧靠动词。在有些使用频

率很高的“严肃Ⅲ+V”中,因为结合的紧密性, “严肃。:,"甚至有点儿类似于

方式词,像是一个特征性状语。因为在语言事实中,我们还发现“严肃㈣+V"

还可以出现在方式性状语之后,如:

(101)针对一些后进村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不清,水电管理不善,

宅基地审批不合理等问题,采取建立公开监督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规民

约制度等办法认真加以解决,对问题突出的逐项逐件地严肃处理,促进村

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人民日报》1995)

(102)扬州市委书记李炳才看到报道后,感到只是益主逾奎丝罡立鱼
处还不够,还要因势利导,在全市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城市形象的良好风气.

(《人民日报》1995)

这两例中,“逐项逐件地”和“就事论事地”都是典型的方式状语,而“严肃”

位于其后,显然不表情貌义,而更类似动词贴身的特征性状语。

同时从上面的两组例子的语体风格中,我们也可看到, “严肃㈩地+V”一

般都是出现在叙事语体中,具有生动的描写性,而“严肃。:,+V”往往出现在政

论语体中,描写性不强,语言精炼客观。

3.3情状性状语的位置

因为情状性状语和主语的语义关系密切,根据语义接近原则,在距离上情状

性状语要向主语靠拢,较之直接描写动词的方式状语、特征状语,情状性状语要

远离动词一些。所以在句法位置上它处在方式状语和特征状语的前面。如:

(103)被我军夜袭激怒了的敌人在温水堑全堡鱼盎至隆些堑冲。(张
南生《遵义会议的光芒》)

(104)“独特的孩子。”我想道,借着忽明忽暗的月光端详着她的睡相,

一边:』::兰翼罢丝旦圭丝丝擦拭她的泪光闪闪的眼睑和湿湿的脸蛋。(《读
书》)

(1 05)旺堆鲨整些鋈速叹了口气。(刘克《央金》)

尽管语义现象是复杂的,但句法位置仍是规约意义表达的一种硬性手段。在

句法框架的这种规约下,状位所要凸现的语义联系只有一种,那就是状语与谓语

动词的联系。因此,尽管情状性状语在语义上指向主语,但它和谓语动词的关系

却仍是很难割舍的。状语位置赋予它一定的句法意义,也就是说进入状位以后,

它必然表达动作的伴随状态。郑贵友(2002)在研究状语位置的形容词时,就把

语义指向主语的形容词状语称为“动主双系”的形容词状语。所以,情貌性状语

仍表现的是动作的伴随状态,仍是描写性的,因此当有认定性状语共现时,它往

往处在认定性状语的后面。如:

(106)大家查壶羞丝到门口去迎接他们。(张佐良《周恩来的最后十
年》)

(107)小团员们查金土叠i星丛真些进行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人
民日报》1995年)

因此,在内在性状语内部,认定性状语、情状性状语、动状性状语的位序排

列通常是:

认定性状语>情状性状语>动状性状语

4.第四层级划分:方式性状语和特征性状语

所谓动状性状语,主要表现动作本身的方式和状态,是最典型的状语,也是

状语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动状性状语可以分成方式与特征两类,这两类代表了

状语的最根本性特征。说状语主要是表现动作的方式与状态,主要也是就这一部

分来进行认定的,类型多且相当复杂。方式类和特征类之间的最明显区分,就在

于一个重在动态描写,是自由的,即大多带“地”,一个是重在性质描写,是粘

着的,常常不带“地”。

4.1方式类状语

从认知来说,方式是人们对动作行为本身的方法和形式或实施动作行为的方

法和形式的抽象与感知,也可以是对事物性质变化实现的方法与形式的抽象与感

知。从语法结构与性质来说,方式可以是动作行为本身,表现为动词或动词性的

结构;也可以是动作行为的实施或性质变化实现的方法与形式,表现为修饰性的

词或结构。从语义来看,方式是一种句法语义,其方式义是在句法结构中显现的,
脱离了句法结构,也就无所谓方式义。

方式状语所表示的方式是修饰性的,用来描写说明动作行为的实施或性质变

化实现的方法与形式。何洪峰(2006)认为方式状语范畴包括的语义类型有:方

式/依凭义、状态/性质/情态义、工具义、处所义、对象义。这些语义类型有的

典型,有的不典型,并给出了一个语法等级(grammatical hirarchy):

方式/依凭义>状态/性质/情态义>工具义>处所/对象义

何洪峰描述的方式状语包括了动作行为的实施或性质变化实现时施事者的

伴随状态。我们界定的方式状语属于动状性状语,语义上只指向动词,描写说明

和动作本身密切相关的方法和形式。具体地来说,方式状语包括[+比况]、[+比

较]、[+方法]、[+工具]、[+协同]、[+对象]、[+材料]、[+方所]、[+摹状]等语

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的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大部分的实词或短语,如介词短语、

形容词、动词、重叠式的名词性词语、数量词等都可以加上“地”以后做方式状

语。

4.1.1[+比况]

[+比况]是用比喻或比拟形象地表现动作行为的方式。该语义特征主要由比

况短语“……似的一、“像/仿佛1 QO O

O@似的/一般/一样"、“如……一般/一样”

等实现。如:

(108)吴云凌牵了头,接下去便滚雪球似的,呼啦啦站出来三百一十

八户农民,要同南极乡政府对簿公堂。(《中国农民调查》)

(109)蒋的身子就堡垒疸瘗垡鲍抖个不停。(孙铭九《我活捉了蒋介石
以后》)

(110)它们展开翅膀,斜掠过马背,錾筮一样地向杨树林射去。(张贤
亮《灵与肉》)

(111)当我用仇恨的目光去看祖父时,孙有元仍然站在那里,垡堡丝
耋监至垡鲍战战兢兢.(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112)整个北大三院的学生宿舍,堡速亚坐二壁丝沸腾起来了。(杨沫
《青春之歌》)

4.1.2[+比较]

[+比较]是通过与另一种事物或情况的横向比较来表现当下主体动作行为的

方式。该语义特征主要由“比……’’、“像……~样/似”等介词短语和比况短

语来实现。其中“像……一样/似”结构中“像’’后面的成分既可以是体词性的

83
又可以是谓词性的。如:

(113)她们救护伤员,她们教育儿童,她们在矿山,在工厂,甚至在

部队里,不但叁墨厶=搓些操作,而且出现了多少英雄与模范!(老舍(<无
名高地有了名》)

(114)后来,这件事在学校里錾墓笙塾鉴二壁地传颂着.(韩春旭《背
对命运的独白》)

(115)和许多同行一样,霍伯特・勒・洛斯不久后就流落到了乡间,

于是我就垒型厶二壁些不再记着他了。(《读者》(合订本))

认识的鬼子兵…个留日学生的札记》)
(116)山田的老婆倒有模有样,看上去大约些丝小10岁。(方军《我

(117)在手术中,医生们发现,守英的病£垦丝鱼垡盐鲍严重。(袁亦、
祁懂来《邓榕和一个苦女孩的故事》)

4.1.3[+方法]

[+方法]是指动作行为所采用的方法或形式,以往对动作方式的研究多是集

中于对此类次范畴的研究,所以也有人把这一类的状语称为方式状语的。我们这

里的[+方法]专指描写动作的抽象的附加状态的状语,具体在句子中表现为使用

“以/用……方式/方法/形式/口吻/语气/态度/腔调/口气"结构的标记形式,

如:

(118)在解决具体任务时,儿童往往不善于旦£垦焦鲍查造解决问题。(方
富熹;方格《儿童的心理世界—论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19)郎小玉敏捷地旦琏盟盟垒箜瞄准敌人射击着。(雪克《战斗的青
春》)

(120)正当的要求为什么就不能旦堂堂堡里丝壅苎来表达?(王朔《我
是你爸爸》)

(121)他一见了余静,马上皱着眉头,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旦旦造
鲍里堕说:“真不幸,昨天晚上……”(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22)他瘫坐在地上,在身上擦了一下血手,长长地嘘了口气,旦盟
堑鲍适氢说c“我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整整一天,我就生吃了一个狗蛋。”(李
佩甫((--y-的门》)

(123)既然完全相反的理解也能说得通,那么我们也只能用比较超拔

的态度来对待这句话了.(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方法]状语的附加性很强,凭借性弱,这是它有别于[+凭借]状语的地方;

[+方法]状语的抽象性强,描写性弱,这是它有别于[+摹状]状语的地方。一般[+

方法]状语基本上都可以转换为描写性更强的[+摹状]状语,而表示[+凭借]的状

语却不能进行这样的转换。如:

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一科学地解决问题

用堂堂正正的方式来表达一一堂堂正正地来表达

用同情的口吻说一一同情地说

用讨好的语气说一一讨好地说

用比较超拔的态度来对待这句话----比较超拔地对待这句话

“用”加附加的词汇手段来表示[+方法]义,这在语言事实中并不多,一般都是

出于一定的语用目的,强调事件的某一特殊状况从而使这一特殊状况成为全旬的

焦点信息。

4.1.4[+工具]

陈昌来(1997)把工具界定为句子语义平面的语法概念,“是动作发出者进

行某种动作的凭借。如“笔”在概念世界中是书写工具,在“他用那支笔在黑板

上写了儿个字”一句中,“那支笔”从语义结构上看就是“写”这个动词结构中

的一个语义成分——工具;而在“那支笔坏了。他找到了那支笔。"等句子的语
义结构中,“那支笔”就不是工具成分。某个语义成分是不是工具,关键不在它

在概念世界中的作用,而在于它在句子语义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他还给出了

确立和判断工具成分的5条意义特征和3条形式特征。在语义上,工具具有“与

施事同现”、“被用性”、“传递性”、“不变性”、“无生性/无意志性”等

语义特征;句法上工具形式特征是:

(1)有标性,工具的典型标记是“用”,其他如“拿、凭、以一等;

(2)状语性,“用+工具’’处在句子的状语位置上,“NP+用+I+VP’’是容

纳工具的典型的句法格式(NP是施事主语、I是工具、Vp是动词性谓语);

(3)当VP是VR(R是动补式中的结果性补语成分)时,I跟VR结构中的R无关,

即在“用+I+VP”结构中,R不指向I,R跟I无句法语义关系。

徐默凡(2003)把工具范畴分为自然工具范畴和语言工具范畴,认为语言工

具范畴是自然工具范畴在句义结构中I临时化、个性化的实现,并把语言工具范畴

描写为:[+施事使用,+辅助谓词行为,+手段]。他把语言工具范畴分为典型语

言工具和非典型语言工具,典型语言工具是具体的物质性的工具,如:
(124)王镯子旦蒸盈给他铰短的头发,一垄长一垄短,象是狗啃的一
样.(冯德英《迎春花》)

(125)吴丰走过来,旦!空苤在模具上敲了几下,一只圆溜溜的铜套便
从模具里钻出来.(刘醒龙《孔雀绿》)

(126)河滩里,七八个战士正在旦丛继往一辆卡车上装沙子。(柳建伟
《突出重围》)

(127)另一个骂骂咧咧地提着一桶水走来,往那一摊血迹上一冲,然
后用扫帚胡乱地扫了几下便走了.(余华《一九八六年》)

徐默凡对非典型语言工具的分类比较复杂,有抽象性语言工具、变化性语言

工具、人体语言工具、有生语言工具、非手控性语言工具、智能性语言工具等。

我们觉得这些分类显得有些过于琐碎,有些不够确切,有些有交叉。事实上,典

型语言工具往往就是自然工具,即便离开句子结构,“剪刀、榔头、铁锹、螺丝

刀、扳子、锤子、斧头、电钻”等仍然属于工具类的,而非典型语言工具是非自

然工具,只有在句子的语义结构中才和施事、动作等共同构建出“施事——工具
——动作”这样的语义关系。如:
(128)以他的年龄和显赫的地位,能够如此流畅地用英语交谈,实在

令我震惊。(陈染《私人生活》)

(129)初次使用应先用热水冲洗,沏茶后经常用手抚摸,日久犹如古

玉生辉,典雅可人。(《市场报》)

(1 30)他旦奎塞查堕墨,把飞来的帽子、棍子打得落花流水。(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1 31)小李旦堕嗑向马哲暗示了一下,但马哲没有理会.(余华《河边

的错误》)

(1 32)上帝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与挪亚约定,以彩虹为记,不

再用洪水灭绝人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 33)黄施民旦叠墼形象地抒发了他们此刻的心境。(《报刊精选》)

(1 34)是呵,第一次可以旦生鳌原谅自己,还有机会悬崖勒马。(王朔

《无人喝采》)

4.1.5[+材料]

材料和工具在句法语义上有相似之处,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把材料跟

工具合为一个语义成分,如孟琮等(1987)、王书贵(1984)、朱景松(1992)、
随利芳(2002)。但也有不少学者对材料和工具做了细致的区分,如林含光(1994)、

谭景春(1995)、陈昌来(2003)、徐默凡(2003)等。陈昌来(2003)指出了

在语义上工具的“传递性’’、“不变性’’和材料的“参与性”、“有变性’’相对

立,并把材料分成原材料、耗费材料(燃料、颜料、纸墨、油料、药晶、化妆品、

食物、养分等)、花费的资金。徐默凡(2003)提出把“时间成分”也看做一种

特殊的“材料成分”。

我们认为“材料”是句子语义结构中施事者动作行为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耗

费的物资(包括时间和资金)。如:

(135)节日的食品很精致.大蛋糕上旦塑迪叁墨萱浇成“圣诞快乐”
字样,四周插上“圣诞”蜡烛。(《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 36)汤阿荚从张学海手里拿过脸盆来,旦整蕉把。窟窿堵住,把锅铲

铁勺放在里面,像是对待贵重物品似的,轻轻地放在地上。(周而复《上海

的早晨》)

(137)他还常常和小伙伴们去捡破烂,用换回的钱买小人书,或是花

上几分钱在小人书铺消磨一个夜晚。(《报刊精选》1994年)

(1 38)雷布金说,他将用=旦丝堕回来考虑和观察,以决定是否参加总

统大选。(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工具]和[+材料]状语的典型标记都是“用”。徐杰(1986)认为,工具和材料

相互排斥,“包含‘材料’范畴的句法结构就难以容纳‘工具’范畴;同理,包

含‘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就难以容纳‘材料’范畴。”“如果这两种不同的语

义范畴必须同现,那么必须把‘材料词’放在‘结果词’前面作定语。”举例如

下:

用排骨做汤+砂锅做汤一用砂锅做排骨汤

徐杰把这条规律称之为“语同形异义排斥律”,即当两个不同的语义范畴使用相

同或相近的表达形式时,它总是趋于相互排斥、或其中一个迫使另一个畸形表达。

由此可见,从语序考察的需要来看,[+工具]状语和[+材料]状语之间不存在

共现的问题,只存在它们和其他类型的状语共现的语序问题。

4.1.6[+协同]

[+协同]状语是说明动作行为的协同参与者,主要表现手段是由介词“和、

跟、同、与”介引协同宾语。如:

(139)我感到今天已经垒垫垫变成了一个人,抽屉上的那把锁不存在
了.(戴厚英Ⅸ人啊人》)

(140)他打到哪里,我也跟他一起打到哪里。(雪克《战斗的青春》)

(141)我固丝=蕉说说笑笑地出了宾馆.(莫怀戚《透支时代》)
(142)队员们还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照片墨盘金盘厶二蕉观看。(新华社
2004年新闻稿

4.1.7[+对象]

[+对象]状语是说明施事者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等发生时针对、替代、协同、

涉及的对象,主要表现手段是由一些典型的介词介引对象成分。这类介词的数量

较多,语义上也比较复杂,主要有“朝、朝着、冲、冲着、当、当着、对于、对、

对着、给、跟、和、连、连同、面对、拿、随、随同、随着、替、同、为、向、

引、以、于、与、针对、针对着”等都是对象介词,其中“对、朝、向”是最典

型的对象介词。例如:

(143)老赵是个老同志,老袁过去一直对他很尊重。(刘震云《官人》)

(144)孩子缩着脖子走来。他在经过钟其民窗口时向那里看了几眼,

钟其民主逃挥了挥长箫。(余华《(夏季台风》)
(145)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开始向老人发放养老金。(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146)大学三年级那年壁士蠢盔运实在是个多事之秋,我这一生中的
重大变革可以说起源于这悲剧・陛的一年。(陈染((私人生活》)

介引对象和关涉的介词常常同形的,最常见的是“对”和“对于”,要注意

分辨其不同的用法。“对”字短语位于句中时,在语义上表示表述中心动词的受

动对象及面对对象,在句法上作为表述中心动词的修饰成分,这样的“对”字短

语不能移到句首。此时不能和“对于”互用。如:

她对老师挥了挥手. ・对老师她挥了挥手. ・她对于老师挥了挥手.

姥姥壁盎很好. 掌对我姥姥很好。 ・姥姥对于我很好。

当“对”字短语表示表述中心动词的系事成分时,也可以位于句首,作为

句子的话题, “对”具有标明话题的功能。此时可以和“对于’’互用。

壁壅仝闷塑,他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壁士垫全阀塑,他已经解
释得非常清楚了.

“对于”短语在句中的语义角色主要是表示表述中心动词的系事成分,因此“对

于"的话题标志功能比“对”更为典型,更易移到句首。
4.1.8[+方所]

包括[+始发]、[+途径]、[+方向]。

[+始发]

动作或事件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位移的过程,[+始发]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空

间起点,主要由介引事物运动起点的介词“从”来表现,其他还有“打、打从、

起、由、于、自”等。例如:

(1,17)忽然,秀子丛出盘工急急忙忙地跑上来。(冯德英(<苦菜花》)
(148)明天趁我娘午睡的时候,咱们打从后门溜出去。(琼瑶((鬼丈夫》)

(149)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鱼量垫沉落。(《中国儿童百科
全书》)

[+途径]

[+途径]状语表示动作进行过程中位移运动所经过的位置,主要由介引事物

位移运动经过位置的介词来表现,这类介词数量较多,如“从、打、打从、经、

经过、经由、起、顺、顺着、循、循着、沿、沿着”等,常用的有“从、沿、沿

着、顺着”等。例如:

(150)他丛鑫盘垫如一束快乐的火苗窜过去。(陈染《私人生活》)
(151)我们将墨羞丝鲍垦鎏继续前进!(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 52)“你们看,那就是红柳!”老孙的话声令人一振,大家的视线顺

羞丝丝主塑伸出车外.(《人民日报》1995年3月)
(153)他害怕了,语音学要用三倍的安静、十倍的细致,煎羞丛垫=
般的规律默默地干。(张承志《北方的河》)

[+方向]

[+方向]状语表示动作进行过程中位移运动的方向,主要由介引事物位移运

动方向的介词“向”来表现,其他的还有“奔着、奔、朝、朝着、对、对着、距、

距离、临、往、望、向、向着”等,不少都可以后附“着”。如:

(154)全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正在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目标迈进。

(《报刊精选》1994年)

(155)起义成功后,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率军撤出南昌鱼£
壶进发。(《中共十大元帅》)
(156)有一只野兔,张慌的跑到堤上来,在春儿的脚下,打了一个跟

头,盔羞拉里跑去了。(孙犁《风云初记》)
(157)周炳又拍拍手,

4.1.9[+摹状]

[+摹状]状语是对动作行为进行形象具体地描摹,其典型的形式标记就是一

般都带“地”。 张国宪(2007)认为“地”在句法上是一个状态词化的标记,

而在语义上则负载着描写性信息,即一个描写性标记。充当[+摹状]状语的成分

非常丰富,相当多的语言成分带上“地”以后都可以表示[+摹状]义,这些语言

成分主要有形容词、动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重叠结构、特殊的熟语结构

以及各种体词性和谓词性短语。下面我们择其重点进行讨论。

形容词这是[+摹状]状语的主要成员。根据张国宪(1993)对郑怀德、孟

庆海编的《形容词用法词典》的标注统计,在该词典收录的868个双音节形容词

中,共有365个可以作状语,占双音节形容词的42%。山出留里子(1995)对该

词典的形容词按义项考察,发现在918个双音节形容词中,能作状语的共468

个,占51%;不能作状语的共450个,占49%。不能作状语的形容词如:

矮小 刚强 规范 富裕 耿直

寒心 好强 滑溜 辉煌 好胜

寒冷 合算 杰出 凉快 合法

聪明 光滑 宏大 暖和 丰富

良好 贫困 平坦 通顺 拖拉

潮湿 高大 弯曲 华丽 晦涩

次要 洪亮 浓密 动听 发达

烦闷 毒辣 烦琐 富强 高明

古老 富饶 高尚 固定 肤浅

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时,一般都带“地”,根据山里留里子的考察,一定要

带“地”的双音节形容词共320个,在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中占68.4%:作

状语时,绝不能带“地”的双音节形容词共5个,仅占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

1%。它们是“可惜、民主、确实、容易…。。,”。

42%和51%的比例,似乎并不是很高。但是我们通过观察上面例举的不能作状

语的形容词,不难发现,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性质形容词。这意味着,就状态形容

词而言,作状语的比率是相当高的。三音节或四音节的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

加上“很、十分”等修饰语之后形成的形容词短语,都是很容易作状语的。这其

实就是朱德熙先生所说的“乙类词一。朱先生(1980)说:。甲类成分一般不宜
于作状语,乙类成分——特别是形容词重叠式,则经常担任这种职务。.”

名词 名词加“地"作状语表示方式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朱德熙先生所说,

这种用法只出现在书面语中,数量极少,且只限于双音节抽象名词。邢福义先生

认为“单个名词一般不能带‘地’作状语,只有少数表示性质的名词例外,如

‘历史地VP’ ‘逻辑地VP’”。名词加“地”后做状语这种现象,“五四”以

后才出现,有人解释为翻译造成的欧化现象,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直接用汉语

的“地”对应于英语的“-ly”。喻芳葵(1984)指出: “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

规定性是最强的。然而,自五四运动以来,汉语受西洋语言的影响。在固有的规

定性方面有明显的突破。"沈家煊(1999)也指出“名词加‘的(地)’做状语

可以看作是仿照印欧语产生的新式,比仿英语加后缀“-ly”的副词或做状语的

介宾短语”。

孙德金(1995)认为真正能加“地”作状语的名词只有4个,即“历史、本

能、深情、逻辑”。然而,据我们考察,这类名词的数量在大大增加,发展趋势

明显。如果说,名词加“地”作状语的产生之初是受西洋语法的影响的话,那么

时至今日,它已经逐渐语法化了,虽然这种语法化还处在逐渐进行的过程中。名

词可以加“地”作状语,其实和名词可以和副词组合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名词的

功能发牛游移,向谓词漂移的结果。施春宏(2001)从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讨

论副词与名词的组合时指出,“凡是进入副名组合中的名词都具有描述性语义特

征;凡是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副名组合中。而副

词对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有提取和显示作用。”描述性语义特征越强的名词,

就越容易和副词组合。这同样适用于进入“NP地VP”结构的名词。名词的描述

性语义特征越强,越容易带上“地”后作状语。而“地”对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

征有提取和显示的作用。如:

(158)日本人根据风俗习惯.语言结构,传统地认为日本民族的主要

起源地是在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大约是在我国云南一带,而松木把El本民族

的起源地向北推移了20纬度。(《读者(合订本)》)

(159)他壑威地写下亚洲的历史和人间喜剧,南太平洋岛屿,夏威夷,

以色列,西班牙,切萨皮克湾,波兰,得克萨斯和加勒比海一带。(《读书》)

(160)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挥卫和发展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金坚范((不可忘却的记忆一一纪念周总理一百周年诞辰》)

(161)荒凉的戈壁滩上,几十间野营房规则地组合在一起,内部装有

9l
空调,既可洗热水澡,又可看电视.(《人民日报》)

施春宏把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分成强、次强、弱三等。其中强描述性语义特征

是指从词义本身可以分离出来的描写、修饰等描述性语义特征。主要有三种:一

是名词是定中式偏正结构,偏的成分有明显的修饰性,如“霸气、暴力、本色、

悲剧、纯情、高潮、高见、名牌、热门、热情、喜剧、诗意、理性、古典主义、

小民意识、冷门”等:二是某些具有某类典型特征的类别性名词,以个体名词为

主,如“恶煞、二流子、流氓、公仆、军阀、痞子、泼妇、贵族、男子汉、绅士、

骑士、学者、专家、上海、巴黎、阿Q、祥林嫂、雷锋、希特勒”;三是有比喻

义的名词,如‘‘玉、泡沫一等。这些强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都是极易进入副名

结构的。虽然,理论上强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也应该是可以进入“NP地VP"

结构,但事实上却不是所有的强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都可以进入,数量上要大

大减少。也就是说,能进入“NP地VP”结构的名词都是强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

词,但强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不都是能进入“NP地VP”结构的。我们可以把

这理解为“NP地VP”结构的语法化进程要比副名结构的语法化进程慢得多,其

对名词的选择和限制更加的严格和狭窄。两者虽同为名词的语法功能发生漂移,

但“NP地VP”结构中的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更加典型。据我们考察,这类名

词.丰要集中在性状类的抽象名词。如:

天才、智慧、礼貌、道德、规则、绅士、文艺、技术、道德、乐趣、趣味、

情调、噱头、热情、激情、血性、理性、主动性、创造性、派头、规律、

诗意、技巧、个性、气魄、野心、印象、风度、淑女、气质、本色、耐性、

教条、专题、局部、友情、傲气、霸权、宝贝、暴力悲剧、表面、本质、

波浪、权威、差别、常识、朝气、诚意、程序、耻辱、化学、极限、集体、

技术、经验、敬意、礼节、逻辑、魅力、偏见、平面、奇迹、气派、歉意、

青春、情绪、曲线、人性、荣誉、柔情、色情、傻瓜、善意、神话、实质、

速度、天性、条理、文学、武力、物理、物质、习惯、戏剧、喜剧、细节、

行家、兴趣、雄心、毅力、阴谋、营养、友情、战略、哲理、政治、真情、

智慧、周期、仇恨、挫折、错觉、弹性、锋芒、感情、个性、公式、惯例、

规模、过失、豪气、豪情、罪恶、英雄、裸体、病态、社会主义、艺术性、

文学性、科学性、教条主义、恶作剧、里程碑、男子气、孩子气

另外,大部分带后缀“性”、“气(味)”的名词都可以带“地”做状语,如“阶

段性、针对性、戏剧性、保护性、创造性、报复性、理论性、孩子气、书生气、
学究气、女人昧、乡土气、小家子气”等。后缀“性”、“气(味)”是从外语

中翻译过来的,这一方面说明了名词加“地”是受西方语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

说明了名词作状语表现的是动作的情状和方式。

上述名词进入状位以后,主要凸显的是动作进行的方式和情状。表现施事者

伴随情状的如:

(162)记者问他,这些点子怕不怕被人学了去,他堑蕉些一笑:点子
从来不保密。(《报刊精选》)

(163)在那认为义务与现实互相矛盾的意识看来,说我正在道德地行

为着,乃是因为此时我只意识到我在完成纯粹义务,而没意识到任何别的什

么,这事实上就是说,我正在堕焦些行为着,是因为当时我不行为。(《精神
现象学》)

(164)俞山松激情地捧起她的脸,那美丽的面孔混合着痛苦和期待,

她闭上眼,俞山松低下头,吻着她,他感到,春枝的身体在剧烈地颤粟。(刘

绍棠((运河的桨声》)
(165)立刻,顾八奶奶气魄地把手绢一抖,钞票纷纷地落在花篮里。(曹

禺《日出》)

(166)元豹接过咖啡,和刘顺明同样风度地一点头。(王朔《痴人》)

(167)天天坐着受人膜拜,既没有进一步的表示,也从来不拂袖而去,

耐性地陪着一个干涸了的笑脸一一太和蔼的人,太没主见的人,永远教人产

生不了兴趣。(《读书》)

(168)他孩子气地歪着头,用手去擦她眼角的泪珠。(冯德英《迎春花》)

(169)俞山松热烈地、塞鲎地喊。(刘绍棠《运河的桨声》)
(1 70)绅士地为她推开门,壁±丝帮她拉开椅子,绅士地请她入座。(《京

江晚报》2003/01/30)

(171)女生统统壑盘些拨着长发。(《申江服务导报》2005/04/04)
(172)阎铁山色情地挤了挤眼,一副下流丑恶态。(刘绍棠《狼烟》)

表现动作方式的如:

(173)有只蚊子停在天花板上,他站在床上,掏出舞台道具一一大手

帕,艺术地一抛,把蚊子砸了下来.(《读者》(合订本))

(174)党中央,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銎鲎丝总结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认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

肩负的使命,创造壁地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

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人民日报》)

(175)像往常一样,准时而又规空地吃了早饭,坐下来看书、看报、

看文件。(毛毛《邓小平退休第一天》)

(176)崭新的风尚,创新的行动,刷新的语言,这一切不落俗套,不

据经典,而是真诚而奎鱼丝从心灵辨别美与善的敏觉中涌流出.(《读书》)
(177)我们只应当耐心地、细致地讲道理、摆事实,有说服力地而不

是教盘主义地讲道理、摆事实.(Ⅸ读书》)

(178)听小燕说她是杨晓冬的朋友,就编法儿跟银环开玩笑,并恶作

堡些问银环什么时候搬到他们院里来住.(李英儒Ⅸ野火春风斗古城》)
(179)对他们的错误,要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要全面地、历史地、奎匮地看待他们。(《人民日报》)
当代汉语中名词加“地”作状语有日趋扩大的势头,尤其是在语言鲜活出新的网

络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加“地”的现象,而要判别每个用例规范与否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可能站稳了,那就逐渐被我们接受:有些可能现在只是某种

个人行为,但也无法预测它日后的发展情况。如(以下例子都引自百度网):

(180)她幽盘亟塞茎迪活着……(标题)
(181)联想G886:乐趣地生活着(标题)

(182)塑嗑些用一个字来形容城市。
(183)茎查亟盗塑些生活
(184)你说打75折吧就直说,还非得嗑羞些弄个开发商让利10个点,
文广集团补贴15个点。

(185)中国人?屈辱地死去?还是血性地活着!

(186)我们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想平庸地活着.若是想让精

神的生命延长,我们何尝不想选择个性地生存呢?

总的来看,这些抽象名词置于状位的直接原因是它本身的弱空间性特征和强描述

语义特征。刘顺(2003)根据名词所指事物的离散性特征大致得出了一个名词空

间性强弱的等级序列:

个体名词/专有名词/群量名词>物质名词>事件名词/抽象名词>无量名词

处于左端的名词,是名词中的典型成员,空间性最强,最具名词的典型语法特征,
适宜于做主语和宾语;处在右端的名词是名词中的非典型成员,空间性极弱,不

能受量词修饰。通常在一个范畴中,越不典型的成员越容易游离到其他范畴中去。

抽象名词的弱空间性就决定了抽象名词更易置于向形容词转移。而根据句法的强

制性理论,抽象名词在置于状位后,状语位置会对它们的语法性质和意义转变发

生强制作用,会进一步削弱它的空间性特征,抑制它的典型语法意义——指称义,
而凸显出这类名词的附加的一些性状意义,从而造成名词表义功能的游移。张伯

江(1994)就认为“一旦名词不能同量词组合,就会丧失空间性,其性质也要随

之发生变化,即功能发生游移。”

数量词。 数量词出现在状语中有三种位置:

序数词(第一次)>重叠形式>单一数词“一”

三种位置对数词的限制呈渐强的趋势。“序数词+量词”最靠前,是限制性

状语,表示时间意义,这其巾数词是开放的不受限制的,任何数词都可以进入,

如“第一次、第九次,第二十次……”等。“基数词+量词”一般不太作状语,

常作补语,如“去一次、吃一顿、打一枪"等。如果“基数词+量词”作状语,

往往是在表示强调的情况下。如:

他一口就把那个包子吃了。

他二捡就打死了那头熊。

他三奎打死了那个暴徒。

他=盗也没去过北京。
数词或数量词的重叠形式居中,是方式状语,从数量.卜表现动作的方式。数

词直接重叠作状语时,数词受到一定的选择限制,只限定于一些常规的形式,如

“一一、两两、三三两两、三三五五”。例句如下:

(18.7)在二楼大厅,班禅大师和每位员工=握手,热情问候。(《人
民日报》)

(188)每当夜色来临,它的叶片盟旦相对,合抱在一起。(《读者》)
(189)学生,慢慢的,三三亟亟鲍来到。 (老舍《四世同堂》)

(190)人们三三垂墨都到工作队来了,有的来打听消,忽,有的来寻问
主意。(周立波《暴风骤雨》)

“一一"表示“逐个、依次",后面是双音节动词; “两两"一定是加上“相

V”,如“两两相邻、两两相比、两两相扑、两两相承"等。“三三两两、三三

五五”是概数“三两”和“三五”的重叠,表示“三个一群两个(或五个)一伙”
的意思,具有较强的描写意味。还有一个常见的数词重叠构成的口语词就是“七

七八八”,但现代汉语中“七七八八”常作定语和补语,不能作状语。如:

(191)这些邮购广告多出现在主圭垒△的杂刊尾页上.(《报刊精选》)
(192)县里决定调他到镇上来之后,他已经在镇上各处转过几回,镇

上七七八八的情况,他是晓得一些的。 (陈世旭《将军镇》)

(193)两个月不上班,尹白的武装解除得土圭△△,姿态比常时天真,
韩明生更不知道如何开口,鼻尖渐渐沁出汗来.(亦舒《七姐妹》)

(194)本城十犬富豪,包括富恒的主席在内,差不多都见得主主△△,
年中富恒举行的大宴会又多,都让自己的人生体验丰富至极.(梁凤仪《激

情三百日》)

数量词的重叠比较自由,理论上不论是数词还是量词应该都是开放的,量词

可以既是物量词又是动量词。但语言事实中,往往以数词“一”为多,极少用到

其它数词。如:

(195)老师李月霞当时正用有力的肩膀使劲撑着铁门,拼命喊着,让

学生们一个一个逃出去。 (《读者》)

(196)那几位姑娘独自留下,两个两个些伏在窗子边上闲谈,伸着头,
隔窗对语.(《悲惨世界》)

(197)巧珠奶奶坐在床上直咳嗽,嗓子眼上仿佛有一块永远吐不完的

痰,一口一口地吐着。(周而复Ⅸ上海的早晨》)

(198)糊窗户的破报纸一下一下地扇着月亮。(张贤亮《绿化树》)

(199)那些坐着轿车来的客人们,把车一辆一辆地停在了村外的路口

上,尔后一仝仝徒步向村里走去.(李佩甫《羊的门》)

(200)紧接着,呼国庆背着两手,在屋子里二楚=丝丝来回走动。(李
佩甫《羊的门》)

特殊的熟语。主要都是对称性的结构,如:

神不知鬼不觉 有一搭没一搭 深一脚浅一脚 一把屎一把尿

你一言我一语 半开玩笑半认真 不显山不露水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一板--fl艮 真刀真枪 七嘴八舌 手把手 肩并肩

这些熟语性的短语作状语的频率非常高,有些只能做状语,如“有一搭没

一搭、手把手、一把屎一把尿”等。具体语例如下:

(201)罗盘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刚扒来的钱包悄悄塞进了那警察的口袋
里。(彭荆风《绿月亮》)

(202)她们靠在一棵大树下坐着,享受着饭后的恬静,直二揸婆=签
地海阔天空地闲聊。(白帆《寂寞的太太们》)

(203)他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南走,想追上罗盘他们,或者能

尽快离开这荒无人烟的大山.(彭荆风《绿月亮》)

(204)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3岁,她一把屎一把尿些拉扯他们,
把“母爱”像阳光似的洒在他们身上,照在他们心上。(《人民日报》)

(205)邻居家的女人看着凤霞这么喜欢,便圭垫主教她.(余华《活着》)
4.2特征性状语

具有[+特征]义的状语是针对动词的贴身状语而言的,在形式上最容易分辨

的就是它紧靠动词,中间没有“地”。具有该语义特征的状语紧靠动词,最能反

映谓语动词的本质特征也是动词的区别性特征。当然,这种本质特征肯定是和方

式、状态分不开的。专职的动词前加词(即方式词)、特定的名词状语等都是具

有[+特征]义的。这种具有区别性的特征尤其表现在这类状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较

强的选择限制上,如以“~声”为核心语素构成的专职的动词前加词“高声、低

声、柔声、厉声、细声”等,只能与表示言语行为的部分动词如“说、骂、斥责"

等搭配。对言语行为米说,声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性特征。还有的方式词和

动词的搭配更严,有的甚至都形成了固定的短语,如“极口、交口”只能与“称

赞、夸赞”组合,“矢口”只能和“否认”组合,“严词”只能和“拒绝”等组

合,这种搭配上的强制性正体现了这类状语和动词之间语义关系非常紧密。

在表现手段上,特征性状语主要由方式词、名词、单音节形容词和数词“一"

等来充当。

方式词又称“情态副词”、“描状副词”、“状态词”、“唯状词”等,主

要指“飞速、公然、奋勇、独自、自动、擅自、陆续、依次、急忙”等词。方式

词只能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现动作的方式和状态。

特定名词主要指可直接在动词前作状语的名词,如“电话、暴力、科技、友

情、荣誉、武装、现场、政治”等。

数词“一”作贴身状语就是“一V”式的组合,其结合非常紧密,是一种语

法化的形式,表示动作瞬时完成。如:

(206)苏建才从操场回来,懒洋洋地往炕上一躺,就听见对面团长屋

里唧唧喳喳吵个不仃,啊!(李晓明《平原枪声》)
(207)他的失眠的苍白的面孔,陡地泛起血红色,他狠狠地向桌上二
击,说道:“一个敌人,一个狡猾的敌人。”(刘绍棠《运河的桨声》)

(208)蒋经国将蔡百里的肩胛重重王屯二拍,他就欣赏这种作风。(胡辛
《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单音节形容词“猛、死、狠”常常和单音节的动词紧密结合,作单音节

动词的贴身状语,表现动作状态的程度。如:

(209)在这个紧急关头,叶挺果断地率军向吴佩孚的指挥阵地.焦冲,
最后夺取了吴佩孚的指挥阵地,打垮了敌军,占领了贺胜桥.(《儿童百科全
书》)

(210)纵是这样简单的小曲,施光南还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巫抠出
来的。((《读者》)

(211)葫芦岛市地税局现正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并

一如既往地狠抓组织收入工作.(《报刊精选》)
第四章外围性状语和认定性状语的语序位置

一、外围性状语的内部语序

这一节我们主要考察外围性状语中[+关联].、[+关涉]、[+评价]。、[+环境]、

[+时间]。、[+处所]等状语的共现语序。

外围性的[+关联].状语主要足连词、插入语和语气副词。外围性[+关联]。状

语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前后的两个或几个句子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它

们所起的作用的范围不在句内。所以,外围性[+关联]。状语常常在句子的最外层。

[+关涉]状语主要是由介词短语充当的,主要的介词有“关于”、“对于’’、

“论”、“至于”以及框式介词“对于……来说”、“就……而言”等。一般都

认为关涉介词“对于、关于、至于"等具有话题标记功能,它们介引的都是一句

话的话题,为说明部分传达新信息提供一个出发点,所以这类状语一般都只能在

句首位置,常常是定位的外围性状语。

[+关联]。状语和[+关涉]状语共现时,一般的顺序是[+关联]。>[+关涉]。如:

(1)他喜欢南方,并且自己以为很快就成了南方人.的确,关于南方

盘壹查△,有许多东西是他永远也不会理解的,不过,南方人的有些思想习
惯,如玩扑克,赛马,争论政治和举行决斗,争取州权和咒骂北方佬,维护

奴隶制和棉花至上主义,轻视下流白人和过分讨好妇女,等等,他一旦理解

便全心全意地接受,并成为他自己的了。(《飘》)

(2)当她告诉我,她发现杰甫有外遇时,我心中五味杂陈,至少这件

事已明朗化,我也脱离困境。丛亘,基士垂歪运堡窒丝凼:竺生塞并没有因此
消失。((《读者》)

(3)男人是天地间的流浪汉,他寻找家园,找到了女人。可是,对于

塞园,女人有更正确的理解。(周国平《周国平谈孩子》)

【+关联】l>【+评价】l

关联性的连词一般总是处在【+评价】I状语前面。如:

(4)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

不敢出。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永久不变的人性罢.(鲁迅《而已集》)

(5)“我当然同意。堡垂,互丝妈妈不愿意吧9,,(《读者》)
同一个词,其本身表现的语义特征和关联功能的竞争。本身具有评价义的语
气副词和插入语,其评价义和关联功能也会发生竞争。如:语气副词,兼有关联

和评价义,出现在句首主语或话题前时,关联功能强;出现在主语后时,评价功

能强。如:

(6)是的,他的确不大喜欢胖菊子。(老舍《四世同堂》)

(7)那次在舰队俱乐部看电影,你鱼堕对哥们儿不太仗义。(王朔《许
爷》)

(8)即使这句话是真的,费尔明娜・达萨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因为

他的情书也是由同这个句子一样的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的有用之处不在于

它们的意义,而在于它们清晰明理的力量.

但是她喜欢说这句话的勇气。

鲤鱼,你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个七十六岁的老人的表白呢?(马尔克斯《霍
乱时期的爱情》)

(9)“谁跟她吵架,”娄红立刻接话说,“跟她吵架我都嫌掉价儿。我还

从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女人。”

“的确,你们见过娄小姐这样的女人吗?半夜三更给我打电话,告诉我

她怎么和我丈夫睡觉,这……”(皮皮《比如女人》)

例(6)和例(7)中的“的确”评价义强,所以位于主语之后;例(8)和例(9)

中的“的确”语篇的连接功能强,是对上文或他人言语的一种肯定,承接性非常

强,所以位于主语前的句首位置。

“的确”是表达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通常认为这样的词是可以在主语前和

主语后两个位置出现的,但上面后两例它都不能位于主语后,因为在这两例中它

主要表现的是关联功能。还有的语气副词出现主语前和在主语后,句子的意义是

不同的。如:

(10)耗子很快就会死,鱼却会游出旋涡,活下去.丛,那只耗子也有
可能蹦出来.(钱钟书《围城)))

(11)见了这个手势,我就站了起来,说道:我要去上厕所一一她当

然不可能跟着我.(王晓波《未来世界》)

例(10)中的“当然”带有转折意味,关联义强,评价义弱;例(11)中的“当

然”表示“理所当然”、“理当如此”,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评价义强,关

联义弱。

[+关联]。>[+环境]

l∞
[+关联],状语和[+环境]状语共现时,一般[+关联]。状语排在前面。请看例

句:

(12)他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已经造成了他的妹妹罗小花的爱情悲剧。罗

慧慧是一个朴实无华.情真意笃的好姑娘。丝通,盟工苤,残废了的丁牛娃
却拒绝了她。(《人民日报》)([+关联]。>[+因由])
(1 3)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知识文化程度都有

待进一步提高,旦些查旦煎监迅王,只能在县乡两级实行直接选举。(《人
民El报》)([+关联],>[+条件])

(14)“那没有问题,”小墩子鼓儿说,“我们认识你。不过我们要给这

位女同志提个意见:你在全县的检阅上,考了第一,这自然是好,可是根

握型茎丝奎塞,你还有两个缺点。”(孙犁《风云初记》)([+关联],>[+依凭])
[+关联]。>[+时间]。/[+处所]

[+关联]。和[+时间]。/[+处所]共现时,一般也是[+关联]。状语排在前面。请

看例句:

(15)她渐渐养成习惯,隔了两天,就准备(她不承认是希望)他会来,

午饭后,总稍微打扮一下。虽然现在两人见惯了,而每听到他进门的声音,

总觉得震动,需要神速的大努力,使脸上不自主的红晕在他见面以前褪净.

(钱钟书《纪念》)

(16)“盟丛盟盔大家谈谈也是硌要的,”仲昭接着说,“明天下午几点
钟呢?”(矛盾《蚀》)

(17)什么也没他,他只和一些“无业游民”随便打转,或在课室温课,

赶到回到家中,他给四虎子表演,很能叫好,—.-j-—是垒鲎揎呈他没有地位。
他慢慢的惯下来,也就满不在意了.(老舍《牛天赐传》)

(18)因为他在家里打惯了杂,所以越来越会在这方面动脑筋。五旦查
窒呈无拘无束地过惯了,会在房子前前后后、里里外外跑来跑去,+觉得磨水
果刀有如写诗,擦钢琴有如做礼拜。(((读者》)

[+关涉]>[+评价],

[+关涉]状语和[+评价]。状语共现时,一般都是[+关涉]状语在前。如下例:

(19)“我只觉得自己老婆最好看,垒士重重嘛,生鲎准那文医生的眼
中,她才是艳压群芳……”(梁凤仪《豪门惊梦》)

(20)羞±塑羞圈整,鑫丛垄,有计划地兴建野生动物饲养场,开展虎、

i01
犀牛的养殖试验,应该由国家统一考虑。(《报刊精选》1994年)

(21)“不,二姝是许给他兄弟的。苤士工羞鲍圭煎,墨堕是外面的流
言,不一定可靠.不过这跟我们并没有关系,横竖有别人作主。(巴金((家》)

(22)至士至坠,星丛不可能在国家网络之外完全单建一套,尤其是骨
干网络和系统,只有走军民结合之路.(《报刊精选》)

(23)至士担宣,查墨丝羞叁,那根本就是一种怯懦、卑鄙的举动,比
当街受辱更糟糕,更令人羞耻.因为个人恩怨送官制裁几乎和陷害、坑人没
有二致.(王朔《我是你爸爸》)

[+关涉]>[+环境]

[+关涉]状语和表示依据、条件、凭借、根由等的[+环境]状语连用时,一般

也都是[+关涉]状语在前。如下例:

(24)羞士堕垡豳塑,±基量查苤埋塞,赔偿的主体应是本次旅游活动的
组织者及有关承包单位,也就是说,应是福建青年旅行社和桐庐中旅社及有

关省市保险公司。(《报刊精选》1994年)

(25)至士:垦叁墅闽二墼,查丝三丛釜呈盘墨鲍监婆王,孙毅在一次会
议上当着众多将领,面对当时的总参谋长杨得志三次深深地弯下笔直的腰

板,鞠躬恳辞。(李卫平《孙毅将军的长者之风》)

(26)关土明星出场价,由于新闻媒介的不堑“曝光”,在社会上引起

强烈的反响。(殷金娣((众说纷纭的明星出场价》)

(27)至士主旦:旦查笠国,宣王丛垒:塞丝鱼盈囤,没有出现宗教法
与世俗法并存的法律二元。(《读书》)

[+关涉]>[+时间]。/[+处所]

[+关涉]状语和[+时问],/[+处所]状语连用时,[+关涉]状语也在前。如下例:

(28)苤士垫仝垡麴,奎苤国竞有位作家写了本伯颜在其中登场的历史
小说.(《中国武将列传》)

(29)羞士盘茔蝗囊,垄金生§旦国家教委正式公布37所高校试行新
的收费制度后,虽然争议很大,但大学收费势在必行,国家己着手制定一些

与在学收费制度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以保证一般人家的子女上得起大学。

(《报刊精选》1994年)

(30)等洪承畴和孙传庭行过常朝礼,崇祯向洪承畴问了几句话,无非

是关于起程时间和一切准备如何等等,至士金星盟基查喳,奎丕冬煎两次召
对时已经谈过,用不着今天再问。(姚雪垠《李自成)))

(31)苤至丛主鲍盘堂,查叠生旦,自然是派人去调查过,无奈那街早
在兵火中毁去,竞不留一点痕迹,所以也就不再认真,权且把耿七的讲述当

一个故事而已。(聂鑫森《天街》)

[+评价]。>[+环境]

[+评价]。状语和[+环境]状语连用,[+评价]。状语在前。如下例:

(32)至丝,鉴士鱼监,狗与人争食的问题不容忽视。(《报刊精选》1994
年)

(33)鱼迕,查垄笙丝堑蕉王,最应该读点艰难的书。(Ⅸ读书》)
(34)煎塞适,在丝鲍圉堕垡厶主,似乎还没有别的人比他更有资格称
得上政治家。(《读书》)

(35)鑫丛羞,查整全圭鉴立塑丝盗垒鲑王,发生企业亏损现象是不可
避免的,要求完全消除亏损企业不符合经济竞争的客观规律。(《报刊精选》)

, [+评价]。>[+时间]。/[+处所]

[+评价]。状语和[+时间]。/[+处所]连用,也是[+评价].状语处在前面的位置。

如下例:

(36)亟塞适,盟盔许多在位的厂长们,对这种“轰炸”现象忧心忡忡,
深恶痛绝。(《报刊精选》1994年)

(37)音乐会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柏林教授对记者道:“主邃
蓝,在盛国吹小号的人目前,还无一人能赶上他。”(《报刊精选》1994年)
(38)宝鏊答说:“垫塑苤王±才能回来。”(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39)墼奎釜仝墨!壁还有划分打与拉的阶段的必要,但打的阶段
不宜过于拖长。(((邓小平文选》)

[+环境]>[+时间]。/[+处所]

[+环境]状语和[+时间]./[+处所]状语连用,一般是[+环境]状语处在前面。

如下例:

(40)壑丝耋查堂壹盐,奎曼星金里:垂士生煎,黄河、长江流域,甚至
包括珠江流域部分地区的氏族部落已较普遍地形成了以原始种植业为主,兼

营家畜饲养和采集渔猎的综合经济。(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41)我们相信,查堑盟丛基盘堡王,查塞毽堕垡鲍堑益堑董整占,大
家一定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模范地带头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

103
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文选》)

(42)奎堂丝塑墨王,垄整金圭鉴主旦盟盘些占,他们必然会成长与成
熟.(《人民El报》1994年)

[+时间]。>[+处所]

[+时间].状语和[+处所]状语连用时,一般是[+时间]。状语处在前面。如下

例:

(43)这时候,查三茎茎里,胡杏正点燃了大大的一把香,插在天神的
香炉里。(欧阳山《三家巷》)

(44)Z旦31旦工±,查国室芏亟全叠呈,华沙地区司令蒙特尔上校
报告说,德军在维斯瓦河东岸的桥头堡已被苏军坦克突破,德军防御已呈瘫

痪状态.(沈永兴、朱贵生《二战全景纪实》)

(45)垒垫苤堂墼丝垂旦王±,奎垫查盘堑垂丝些主金国,他一一一个
青年诗人,他有潇洒的仪表,他有那凡是女人看见了多少要动情的风姿,而

突然死,那还不是十足的惊人奇事?(矛盾《子夜》)

(46)5月19日,是胡志明77岁生日.鎏叁堡堕,查量旦溘窒里,华
灯初照,桌上摆着寿桃、寿面,以及闻名遐迩的茅台酒。(罗永常《至死不

悔的翦伯赞》)

因此,外围性状语的内部顺序大体为:

[+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

二、认定性状语的内部语序
相对定位的认定性状语主要是具有[+关联]:、[+评价]。、[+否定]、[+程度]、

[+重复]、[+时间]。、[+范围]:等语义特征的状语,在范围、程度等量度上限制

谓语动词,一般都是由副词充当的。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外围性状语可以自由地

转向认定性状语的位置,但是,外围性状语处在认定状语的位置后,在语序上仍

是居于前面的。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距离谓语动词最远,和谓语动词的语义关

系最为疏远,所以它才可以自由地在主语前和主语后两种位置上出现。如以“也

许’’为例,当它在认定性状语的位置和相对定位的其他认定性状语连用时,一般

仍是处在最前面。

也许>[+关联]。
(1)我怀疑是她单位里的人捕风捉影,她丝益墨去旅行了,她毕竟是
游牧民族的后代。(马兰《闲话》)

(2)虽然解放了,但敌人不会死心的,阶级斗争更没有结束,以后的

斗争生苴重复杂更激烈。(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也许>[+评价]:

(3)张道士笑笑:“说是法宝也行。这件法宝,也许能治金一趟的心病,

还能镇住张全义哪!”说罢,作揖告辞.(陈建功《皇城根》)

(4)我鱼迕廛堕拿绳子去把母亲绑来.赵胜天说:“你们放心,我当然
要去商量。”(池莉《太阳出世》)

再比如[+时间],状语“今天”,处在认定性状语的位置和相对定位的其他

认定性状语连用时,也是处在最前面的。

今天>[+关联]:

(5)我说,你知道吗?猪冢队长全墨墨.让我“见识见识”到什么?(冯
苓植《雪驹》)

(6)他一向是骑在别人头上过El子的,金玉立觉得这个El子过去了,
要低下头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今天>[+评价]:

(7)赵鞅说:“正卿又怎样?随便晚朝,目无公室。你还说脏话,我今

盘鱼不容你。”(冯向光((三晋春秋》)

(8)“浑!你忘记我到野场背粮去啦!要不,你金天能吃上高粱面菜
团子?”(冯志《敌后武工队》)

因此,在这里我们仅讨论相对定位的认定性状语连用时的语序即可。我们打

算主要讨论[+关联]:状语、[+范围]状语和[+否定]状语的位置。通过考察这三种

状语和其他认定性状语的共现位置,我们随即也可以得到认定性状语连用的整体
语序状貌。

1.[+关联]:状语的语序位置

认定性的[+关联]。状语主要是句内关联,由关联性的副词充当。我们统计典

型的[+关联]:状语主要有“才、更、还、就、也、又、愈、越、再"等。[+关联]。

状语一般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偶有例外。而例外就是,当主语是周遍性主语

时,[+关联]:在主语前。
周遍性主语是指以一定的句法形式强调其所指具有周遍意义的主语,相应的

句子就是周遍性主语句。根据主语的句法形式,可以分为三类:

A.主语是含有表任指的疑问代词的名词性成分,如:

什么人都受他指挥。

B.主语是含有“一+量词”的名词性成分,如:

一口水也不喝.

C.主语是含有重叠的量词的名词性成分,如:

个个都笑开了花.

在周遍性主语句中,与一般情况相反,[+关联]:总是位于主语之前。试比较:

我问了半天,大家却都不吭声。

我问了半天,却谁也不吭声.

“大家”不是周遍性主语,“却”放在“大家”之后:“谁”是周遍性主语,

“却”放在“谁”之前。

根据语篇原则,[+关联]。状语跟其他认定性状语共现时,通常居于前面。但

值得注意的是,袁毓林(2002)就曾提到,副词“才、就、也、又”等都有几种

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其中有的意义(或义项)具有明显的语篇关联作用。这些副

词的不同义项所具有的语篇关联作用的强弱程度,往往会在其跟其他副词的语序

关系上表现出来。如“又”,我们观察下面两个例句:

(9)陆小凤道:“你们若能制得住花满楼,天下就没什么事是你们做不

到的了,又何必来找我?”(古龙《陆小凤传奇》)

(10)“你既然同他谈过,塑鲨墨来找我?”(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句中的“又”包含转折意义(记作“又。”),具有较强的语篇关联作用,常

用在否定句和反问句中,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何必”只是用反问语气表示不

必或未曾,基本上没有关联作用,因此当它和“又。”共现时,只能排在“又。”

后面。根据我们对北大语料库的统计,“又何必”有619例,其中的“又”都是

“又l”。如:

(11)人们如果能够返归大自然的话,我们的祖宗墨鱼鲨花那么大的
力气去造房子呢?(陆文夫《人之窝》)

(12)我们有的是时间,徐处长你墨笪竺忙咧?”(罗广斌Ⅸ红岩》
第二句的“又一不表示语气,主要表示累积,是同类状态或事件的重复,(记作

“又。一)限定谓语动词,因此靠近谓语动词,位于“何必”的后面。根据我们
对北大语料库的统计,“何必又”仅24例,其中的“又”都是“又:”。如:

(13)“这可不成!你叫我‘前辈’,我已经觉得像史前原人的遗骸了。

你笪堕墨加上‘老’字?我们不幸生得太早,没福气跟你同时同学,这是
恨事啊!(钱钟书《围城》)

(14)“中国还没有解放,内战正在进行,你刚刚经历了苏联的卫国战

争,鱼尘墨妥到中国去受战乱之苦呢?”(王嘉翔《李立三之妻李莎的坎坷
人生》)

所以,事实上,“又。”主要具有关联义,所以位于[+评价]:状语前面,“又:"

主要具有重复义,所以位于[+评价]。状语后面。

[+关联]:状语跟其他认定性状语共现时,通常居于前面,但少数[+评价]:和

[+时间]:状语因为也同时兼有语篇连接功能,所以有时候可以处在[+关联]:状语

的前面。它们和[+关联]。的位置先后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关联功能强的尽可能

排在最前面。当[+评价]。状语仅表示评价,[+时问]:状语仅表示时间时,一般都

处在[+关联]:状语的后面:当二者的语篇连接功能强于[+关联]:状语时,一般处

在[+关联]:状语的前面;当二者与[+关联]:状语的语篇连接功能不相上下时,可

以互为先后。仍以“又.”为例:

又。>[+评价]:

(15)我们有的是时间,徐处长你又何必忙咧?”(罗广斌《红岩》

(16)申涛不紧苦笑了.他墨塑尘不想找到秀秀?可是人海茫茫,到
哪儿去找呢?(礼平《小战的黄昏》)

[+评价]:>又。

(17)叫他这一哭闹,田大姑倒又清醒起来了。(刘流Ⅸ烈火金刚》)

(18)丁宝桂先生却摇头晃脑说:“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他偏又喜欢

玩儿恋爱,吃一下耳光正是活该。”(杨绛《洗澡》)

[+评价]:~又。

(19)“宗教叉到底为何而不可信呢?”(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20)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是多么麻烦纷乱千回百转啊,可是“吃醋”型
底又是什么滋味儿呢?(铁凝《大浴女》)

上面的例子中,“何必”、“何尝’’仅表示反问语气,没有什么关联作用,所以

处在“又”的后面:“倒’’和“偏”表示跟常识、事实或所意料的相反,转折的

意味非常强,甚至超过“又”,因而其篇章连接的功能也强于“又”,在位置上
也排在“又"的前面;“到底”和“又”的转折意味相当,在篇章连接作用上也

不分上下,因此两者可以互为先后。

黄河(1990)曾讨论了不同种类的副词在句子主要谓语动词之前的状语位置

出现时的排序规则:

语气>时间/总括>限定>程度>否定>协同>重复>方式

黄河的排序中,没有列入关联副词,那是考虑到关联副词是特殊的类,即其他类

副词也可以兼有关联功能。用语义特征进行排序,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我们就

可以说,在认定性状语的连用序列中,具有明显[+关联]:特征的状语,总是位于

最前面。

2.[+范围]:状语的语序位置

2.1[+范围]:状语和其他状语共现的语序

[+范围]。状语主要由范围副词充当。有关范围副词的分类,从意义出发,主

要是由表示总括和限定意义两类,如“都、全、统统、一概、总、总共”和“仅

仅、仅、单单、单、光、就、大约、大概、大体、大凡”等;从语义指向出发,

朱德熙(1982)则根据范围副词标举对象的位置的不同,把范围副词分为标举它

前面的词语的范围(如“都”)和标举它后头的词语的范围(如“就”)两类。

2.1.1[+范围]。状语和[+评价]。状语共现时的语序。

[+范围]:状语和[+评价]:状语共现时,一般的情况是[+评价]状语在前,[+

范围]:状语在后。例如:

(21)在她的生命轨迹里,生益墨直自己的美貌和身体,才是她唯一
的生存资本.(张平《十面埋伏》) .

(22)所谓“水阁”,也只是这位艺术家摄影时取景取得好,其实仅仅

是杭州普通住家有一小块池沼,后面并无烟波浩淼的水域.(《读书》)

(23)我可找着你了!我们家出的一档子一档子事儿,墼监全是你干
的!……我们金家跟你有什么冤?有什么仇?你这是干什么?(陈建功《皇

城根》)

(24)80年代末,正当樟树人尚沉湎于昔日辉煌之时,河北、河南、安

徽等地的一批中药材市场悄然崛起。而樟树这当年“千帆竞渡,商贾如云”

的“药码头”,留下的只有寻常古巷和一些动人的传说,全市中药材经营户

童然仅存6家,形成了药都无市的尴尬景象.(《人民日报》)

108
[+评价]:状语位于[+范围]:状语的前面,这不难理解。因为根据范围原则,

表达对句子命题意义评估、判断的成分一般要拥有最大的辖域,所以[+评价]状

语都要在前面;而根据接近原则,[+范围]:状语中标举后而词的范围的限定范围

副词…般靠后,标举前面词的范围的总括范围副词一般靠前。虽然总括范围副词

也接近它所标举的复数性主语,但和[+评价]:状语相比,其竞争力相对就弱了,

因为全局性的范围原则总是优先予局部性的接近原则。所以,[+评价]。状语居于

[十范围]:状语之前这是一个语序总趋势。

黄河(1990)和袁毓林(2002)都提到了有一部分语气副词也可以居于总括

副词“都”的后面。袁毓林给出了如下例子:

语气>总括 总括>语气

他们居然都想当摄影记者~他们都居然想当摄影记者

大家竟然都赞成她的意见~大家都竟然赞成她的意见

我们至少都补考过两三回~我们都至少补考过两三回

大伙不妨都进来坐一会儿~大伙都不妨进来坐一会儿

他们大概都没有接到通知~?他们都大概没有接到通知

这几个人果然都按时赴约~?这几个人都果然按时赴约

他的双亲或许都还在人世一‘他的双亲都或许还在人世

我们简直都不敢相信这话~我们都简直不敢相信这话

他们恐怕都早已忘了我了~他们都恐怕早已忘了我了

爸爸和妈妈偏偏都不在家~爸爸和妈妈都偏偏不在家

他们俩恰好都在客厅里 ~他们俩都恰好在客厅里

这些孩子也许都还会回来~这些孩子都也许还会回来

我们三人万万都没有想到~我们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

根据我们对实际语料的考察,情况并不尽然。事实上,上面所例举的大部分

语气副词在“都”后面的出现几率非常小,有的甚至为零。如“居然、竟然、大

概、果然”都4i出现在“都”后面;“或许、简直、也许、万万”都仅有1例出

现在“都”后面;“恐怕、偏偏、万万”分别是2例、3例和4例。“都”在“至

少”和“恰好”前的句子较多,分别是48例和8例,但是“至少”和“恰好”

都不是典型的语气副词,“至少"主要表示范围,“恰好"主要表示时间。如在

“我们都至少补考过两三回’’中,“至少’’主要是在数量上后指“两三回”,评

价义很弱,所以根据接近原则,其位置也靠后。
因此可以说,典型的[+评价]:状语,其位置通常都是居于[+范围]。状语之前

的。

2.1.2[+范围]:状语和[+时间]:状语共现时的语序

[+范围]:状语和[+时间]。状语共现时,[+时间]:状语一般在前。如:

他堂堂只吃两顿饭.
问题签士全解决了。

他们=直叠在等你。
他一向鳌住在学校宿舍.

我至仝鳌记得他的模样.
其理由仍是根据范围原则,[+时间]这种模态性成分的辖域较宽,所以要居于[+

范围]。状语的前面。

总括副词“都”和[+时间]。状语共现时的位序情况比较特殊,也比较复杂。

袁毓林(2002)谈到了三种情况,一是少数时间副词只能居于总括副词前,如“终

于、到底”这种包含评价义的时间副词;二是少数时间副词只能用在总括副词之

后,如“刚、才、正、正在、已经’’等表示时态的时间副词;三是有为数不少的

时间副词可以跟总括副词互为先后,如“常常、仍然、始终、赶紧、忽然”等含

有方式义的时间副词。但是我们发现,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选取了一些比

较常用的时间副词,在语料库中考察它们和总括副词“都”的位置,情况如下:

第一,关于只能位于[+范围]。状语前面的时间副词。

“终于、到底”这种包含评价义的时间副词,并不是都绝对不能置于总括副

词后面,还是要依据评价义的强弱程度而定。根据我们的统计,“终于”在“都”

前面的有35例, “终于”在“都”后面的也有1l例。如:

“终于”>“都”

(25)他用尽全力拽紧了“绳子”,先慢慢蹲下去,伸下一条腿,再伸

下一条腿,整个身子鏊土塑腾空了。(张平Ⅸ十面埋伏》)
(26)他们终于都找到了自己向往的一个位置,找到了一个为人们和

社会承认的位置.真是些坚强的男子汉哪,她羡慕地想。(张承志《黑骏马》)

“都”>“终于”

(27)虽然坐在这里对于他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多大帮助,一一他

两次的胆大的决定都终于成为泡影,但两个人悄悄地坐在这里,岂不是很

合于他“诗人”的脾胃.(矛盾《子夜》)

llO
(28)而现在,这一切叠兰盟到了应该清算的时候了。(陈世旭《将军
镇》)

(29)奇怪的是,任何来到这里的人,都也像逐渐地走进了她的梦境般,

跟着她成长,所有的不可能的困顿,叠终士被化解,而且梦幻似地继续向
前行。(大仲《罗大佑和他的“音乐工厂”》)

不难发现,当“终于”位于“都”前面时,评价义强于时间义;当“终于”位于

“都”后面时,时间义强于评价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终于”前面还可以再加

同义时间词,尤其以“最后终于……”为多。“终于”和同义时间词“最后"连

用,“终于”的时间义更弱,主要表现评价义。此时,“都”只能位于“终于”

的后面,而不能位于“终于”的前面。如:

(30)酒鬼们开始时写的都是自己的忏悔之词,后采在作家的引导下开

始写别人、写故事,最后终于都戒了酒。(《读书》)

(31)百兽之王失却了往日的威风,有气无力地卧在笼中,垂壁缝士叠
活活饿死了。(《读者》)

幸垂后叠终士戒了酒
}最后都终于活活饿死了

“到底”无一例外都处在“都”的前面。仔细分辨,“到底”在“都"前面

时,其实都是语气副词“到底”,如:

(32)“那你就给我说说,到底都听到了些什么?”(张平《十面埋伏》)

(33)“日记呢,先让我看看。我看这里头型巫盔写了些什么,让这些
人一个个都像没头苍蝇似的。”赵中和依旧怒不可遏地说道。(张平《十面埋

伏》)

(34)虽然祁家的人对她都很好,可是他们型盘查是亲骨肉,而她是外
来的。(老舍(<四世同堂》)

(35)有时候他坐在书房里,一坐便是半天,想起王老师,米老师,学

校那些位老师,和赵老师。他们至』鏖叠是干什么的呢?不明白。(老舍《牛
天赐传》)

上面例句中的“到底”都是表示“究竟”、“毕竟”的意思,是语气副词。时间

副词“到底”是表示“最终、到最后"的意思,一般不和总括副词组合。

所以,只能位于[+范围]:状语前面的时间副词其实很少。只有“历来、向来、

终年、终日”等。
(36)连里从士兵到连长,以及“伙头军”、勤杂兵,每人腿上终旦叠
绑着2到3公斤重的沙袋,一年365天如此。(Ⅸ人民日报》)

(37)“我们党一一对不起,我借用一下你们党的名义一一我们党不是

逝盎叠很强调阶级感情、同志间的感情吗?怎么真有了这么一点点感情,又
怕得要死呢?”(谌容((梦中的河》)

这里“历来、向来、终年、终日”都只能处在“都”前面,也很容易理解。“都”

作为范围副词表示总括时,任何情况下都要涉及一个总括的对象。学术界也基本

上已达成共识:在一般情况下,“都”的语义是指向它前面的某个成分的。如《现

代汉语词典》明确指出“都”“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①;朱德熙(1982)认

为“都”“是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的”圆;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

语》在谈到“都”的用法时,也说“‘都’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成分。"@事实
上, “都”除了总括人或物的数量,还可以总括时间数量。最明显的例子如:

(38)鳖仝夏叁,我查在大伞下面行走,我看见无数双快节奏的脚在大
伞下面行走。(《人民日报》)

(39)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从早到晚都和他在一起,意想不到的默

契,无处不在的交流,时时激动着她脆弱的灵魂。(谌容(<梦中的河》)

(40)有人粗略地算过一笔帐:从小学二.鱼到大学查开设有体育课,以
每周2学时计算,一共要上1008节.(《人民日报》)

“历来、向来、终年、终日’’等时间副词都是表示时段的,而且时段量都比较大。

当它们与“都”同现于一个句子之中作状语时,“都”就与它们的时段语义发生

联系,总括它们所指的时段范围。当主语是单数成分时,“都”仅指向时段副词,

如上面前两例;当主语是复数成分时,“都”既指向主语,又指向时段副词,如:

.(41)夫妻两全盘天丛壬到晚叠泡在实验室里,这时昊盘平刚分娩4
0多天,小陈的老父亲用大衣裹着小孙子,等在实验室外,吴盘平抽空出来

给孩子喂奶。(((报刊精选》1994年)

(42)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一个人去面对世界,是一种幸福,而非

一份悲哀。因为盎盟丛:』:型苤,叠是在别人的翅膀下去看待世界的,种种
看法以及种种选择,不是受到父母的左右,就是受着老师,丈夫或妻子的影

响。 (Ⅸ读者》)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第304页。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第196页.
宙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8页.

112
因此,不管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成分,当“都”和“历来、向来、终年、终日”

等时段副词共现时,它都会有总括时段副词所表示的时间范围的作用。那么,根

据“都”的语义前指原则, “都”必须置于这些表示时段的副词的后面。

第二,关于只能位于[+范围]。状语后面的时问副词。

袁毓林(2002)指出,“刚、才、正:正在、已经”等时间副词只能位于总

括副词之后,原因是这些时间副词专门表示时态,根据接近原则它们应该尽可能

地靠近谓语动词;而“都、全”等总括副词主要标举前面主语的范围,根据接近

原则它们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主语。于是,采用“总括>时间”的排序方式正好使

得它们两全其美,各得其所。这一解释自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发现,这里边

“已经”是可以出现在“都”前面的,这样的语例为数还不少,共有122例,如:

(43)写字台上收拾得整整齐齐,乱堆着的文件.已经叠收拾起去。(老
舍《西望长安》)

(44)新沟是暗沟,管子垦丝查安好,完了工啦;上面修成了一条平平
正正的马路。(老舍《龙须沟》)

(45)他上有老母,自己又有了三个孩子。小的还在娘怀里抱着。两个

大的,一儿一女,已经都在上小学了.不用说穿衣,就是穿鞋也是个愁人的

事。(汪曾祺《岁寒三友》)

(46)雷石柱出来找见孙生旺,告他说伪军垦丝叠搬到碉堡上去了;今
晚要去汉家山村里探探。(马峰(‘吕梁英雄传》)

除了“刚、才、正、正在”以外,“快、常、即将、将要、终将、频频、

日渐、日见、日益”等词也只能位于“都”后面。这里边我们可以观察出:第一,

这些时间副词以表示现在和将来的时态为主:第二,音节的多少也仍是一个重要

的因素。单音节的时间副词通常只能位于总括副词后面。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与

之同义的双音节时间副词的位置就是相对自由的,如“刚”只能处在“都”后

面,但“刚刚”却可以既在“都”前面又在“都"后面。如:

(47)这是个春天,我们的棉衣都刚脱下来就入了当铺。(老舍《月牙
儿》)

・这是个春天,我们的棉衣盟查脱下来就入了当铺。
(48)五颜六色的队伍,旦世查抱着枪坐下,在会场周围,叉来了很
多小摊贩。(孙犁《风云初记》)

(49)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如保罗-马利舒克、马利安・布切克等,叠
旦型跑出监狱,身上还穿着囚衣,便急急忙忙地奔赴战斗第一线。(沈永兴、
朱贵生《二战全景纪实》)

“常”和“常常”也是如此。“常”只能在“都”后面,“常常”则在“都”的

前后位置都可以。如:

(50)我这里也有将军的近族和亲戚不少,他们叠堂想同将军一见。(姚
雪垠《李自成》)

・我这里也有将军的近族和亲戚不少,他们常都想同将军一见。

(51)这孩子的话,堂鲎都使他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古龙Ⅸ小李飞
刀》)

(52)至于那些情节作品、故意催人泪下的作品,叠堂堂会是粗疏的.
(张炜《羞涩和温柔》)

第三,关于可以位于[+范围]:状语的前后的时间状语。

可以和“都”互为先后的时间副词为数不少,主要有“已、已经、将、不时、

才、曾、曾经、成天、迟早、趁早、从此、从来、当即、顿时、赶紧、赶快、经

常、常常、马上、仍、仍旧、仍然、时常、时刻、素来、时时、始终、随即、随

后、随时、往往、先后、一度、一向、一直、暂且、暂时、终于、忽然”等。但

这些时间副词在“都”前后出现的概率是不同,其内部仍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受

到的制约因素和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这里分几种情况分别说明:

首先,有些时间副词虽然可以和“都”互为先后,但出现在“都”后面的频

率远远高于出现于“都”前面的频率。这又有以下三种情况:

(1)“曾、将、已、仍”等单音节时间副词。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都” 比例 “都”+时间副词 比例

曾 2例 0.1 1629例 99.9%

将 11例 O.3% 4133例 99.7%

已 81例 1.7% 4745例 98.3%

仍 16例 23% 55例 77%

其中,“曾”和“都”连用时,“曾”在“都”前面的用法仅见2例。即:

(53)一个月前,陈友兰曾亲赴这些大公司拜访,并一一签订了或定期

付款、或销后结算等形式的定货意向,对方老总也萱塑纷纷表示要大力支
持“华联”的隆重开业.(((报刊精选》1994年)

(54)他就是那时一举夺魁,被誉为全国的钳工状元的.锉,钻、铰刀、

114
老虎钳等工具,在他那双手里,萱叠被运用得如同法宝一般。(梁晓声《钳
工王》)

(2)表示时态的副词“已经、曾经"等,要靠近谓语动词。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都” 比例 “都”+时间副词 比例

已经 122例 6% 1843例 94%

曾经 6例 2% 295例 92%

(3)带有方式义的时间副词,如“逐渐、逐步、赶紧、不时”等,一般都

靠近谓语动词。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都” 比例 “都”+时间副词 比例

暂且 1例 25% 4例 75%

暂时 27例 40% 41例 60%

不时 5例 20% 20例 80%

仍然 18例 37% 30例 63%

逐步 3例 10% 27例 90%

逐渐 4例 6% 60例 94%

赶紧 3例 17% 15例 83%

赶快 3例 25% 9例 75%

先后 47例 17% 237例 83%

其次,有些时间副词虽然可以和“都"互为先后,但出现在“都”前面的频

率远远高于出现于“都”后面的频率,如“至今、往往、一向、一直、时刻、从

来、成天、顿时、随时、随后、随即、终于、迟早”等。这里边主要也有三种情

况:

(1)“至今、往往、一向、一直、时刻、从来、成天”类。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都” 比例 “都”+时间副词 比例

至今 127例 98.4% 2例 1.6%

往往 300例 93% 22例 7%

一向 197例 98.5% 3例 1.5%

一直 1043例 88% 139例 12%

时刻 171例 95.5% 8例 4.5%

从来 914例 96% 40例 4%

成天 18例 95% 1例 5%
这些时间副词是表示较大时间段的词语,都是可以用“都”来限定其范围

的,所以根据“都”的语义前指原则,“都”一般位于这些词的后面。其中,“至

今”“一向”“成天一位于“都”后面的例句分别仅见2例、3例和1例,我们

把它们例举如下:

(55)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是两种文明、两种文化、两种社会制度的一次剧烈冲撞。无论从哪个角度说,

它的意义鳌至金犹存。(《人民日报》1995年4月)
(56)大而言之,则曹雪芹身世究竟怎么样、“脂砚斋”究系何人、全

书究竟是否曾经完稿……及书中的时,空描写与许多人物的命运,等等,等

等,查至全仍是令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刘心武《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2)“顿时、随时、随后、随即”类。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都” 比例 “都”+时间副词 比例

顿时 25例 81% 6例 9%

随时 1182例 97% 39例 3%

随后 3例 75% 1例 25%

随即 5例 83% l例 17%

这几个副词出现在“都”后面的例子很少,“随后”“随即”都只有1例。

即:

(57)“您要买牙刷我帮您落实,您那个什么什么道歉、原谅……用不

着!我们有个别服务员态度不好,我代表商场向你道歉,请你原谅!行了吧,

请您自便吧!”值班经理说完这些话,挺直腰板走开了。围聚的人们也就叠随

即散开。(刘心武《缺货》)

(58)几百名枪骑兵塑堕量跳进水里,河中央和急流又冷又可怕。(((战
争与和平》)

这几个副词之所以较高比率地处在“都”的前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篇章连接的

功能,含有关联义。关联义状语是处在最前面的。为了呼应上句,“顿时、随时、

随后、随即”有时甚至移到句首,如:

(59)堕重,我们查走进餐厅.座位的安排是:介石坐在孔夫人和宋美
龄之间。(陈洁如《蒋宋联姻内幕》)

(60)记者问他有多好时,他抓着头笑了半天,然后说:“第一名!”堕卫
自己叠禁不住大笑起来。(《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16
(61)当机器停下来时,老曹的两只眼还直直地瞪着,可人已经成了一

张碎纸了.顿时,All']都吓傻了。一个个像呆子似的,大眼瞪小眼……。
(李佩甫《羊的门》)

(3)“终于、迟早”类。

“终于、迟早”也是出现在“都”前面概率较高。其中“终于”出现在

“都”前面的有35例,出现在“都”后面的有1l例;“迟早"出现在“都”前

面的有77例,出现在“都”后面的仅有3例。“终于、迟早”较多地出现在“都”

前面,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终于、迟早”在表示时间的同时,也表示说

话者的主观语气,即评价义。评价义的管辖范围是涉及整个命题的,所以一般会

放到前面。

最后,有些时间副词在“都”前后均可出现,且出现频率相当。如“一度、

常常、时常、经常”等。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都” 比例 “都”+时间副词 比例

一度 6例 50% 6例 50%

常常 49例 50% 49例 50%

时常 21例 57% 16例 43%

经常 60例 48% 64例 52%

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时间副词都是表示时间频率的,一方面包含一定的时问范围,

“都”可以在范围上进行总括,这就要求它们处在“都”的前面;但另一方面,

表示一定时间频率,多少含有一点方式或状态的意思,这又要求向谓语动词靠拢。

当这两种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就可以互为先后,且比例相当。

总的来说,[+范围]。状语和[+时间]:状语共现时,少数时间副词必须在[+范

围]:状语的前面,单音节的时间副词多数在[+范同]:状语的后面,表示时态或表

示方式的时间副词也在[+范围]:状语的后面,而大多数的时间副词能与[+范围]:

状语互为先后。所以,总体上说,[+范围]。状语和[+时问]:状语共现时,其语序

是互为先后的。

2.1.3[+范围]。状语和[+否定]状语共现时的语序

[+范围]:状语和[+否定]状语共现时,通常是[+范围]:状语居于[+否定]状

语前。如:

(62)这整个的屋子里的东西,大概一共不值几十块钱.(老舍《四世

同堂》)
(63)按照这个法,他们喜欢抓谁就抓谁,喜欢关谁就关谁,喜欢杀谁

就杀谁,一概不讲道理。(欧阳山Ⅸ苦斗》)

(64)她又想起了那个老问题:为什么妈妈望兰丕爱她?拿孟良来说
吧,妈信得过他,他怎么就能得她的欢心呢?(老舍《鼓书艺Aa))

(65)虽然,这光芒闪亮了仅仅不足10分钟,而它却点燃起王莲香心

中那团再也无法扑灭的圣火!(《报刊精选》1994年)

总括副词“全”、“都”与“不"之间的位置似乎比较自由,可以互为先后。

如:

(66)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丕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
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鲁迅((阿Q正传》)

(67)任命赵责元当镇党委副书记,没通过我们,没通过县常委会,任

命通知是市里来的,当时因常委-丕全在家,没法开全体常委会转这份通知,
因此就把市里通知直接送到镇里去了.(《报刊精选》1994年)

(68)今年元宵节洛阳军情紧急,这些玩艺儿查丕许扮演,今天都上
街了。(姚雪垠《李自成》)

(69)留在沙滩上的丕查是彩色的贝壳。(戴厚英《人啊人》)
但是,“全”、“都”在“不"前面和“全”、“都”在“不"后面,在语义

上完全不同。“全”、“都”在“不”前面时,总括副词的辖域广,否定的是全

部对象;全”、“都”在“不"后面时,总括副词的辖域窄,否定的是部分对象。

不过,从语料库的整体情况来看,“全”、“都”处在“不”之前的句子数量庞

大,处在“不”之后的句子相对少了很多。

所以,总体上说,[+范围]:状语和[+否定]状语共现时,[+范围]。状语的位

置是居于[+否定]状语之前的。至于像“不仅(仅)”“不光”等,差不多已经

凝固成一个连词了。

2.2[+范围]:状语内部的连用语序

范围副词在语句中可以连续性使用,有时只有两个,为双项连用:有时不只

两个,为多项连用。在语料中双项连用较多,而多项连用出现的情况比较少。多

项状语的连用如:

(70)金七两苦笑: “其实他们全都只不过是些下三流的小贼而已,非

但没有蛇郎君那一号的人物,连个像样的角都没有.”(古龙《陆小凤传奇》)

(71)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宋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年)决定,此

118
后殿试=生全塑录取.录取名额可多达五、六百人。(阴法鲁、许树安《中
国古代文化史(三)》)

连用的范围副词,有的属于同一语义类型,即“同类连用”,如总括副词连

用“全+都”“一概+都”等;有的则属于不同语义类型,即“异类连用”,如总

括副词和限定副词连用“都+只”“单单+只”等。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说明。

2.2.1同类连用

同类连用有总括副词的连用和限定副词的连用两种。

2.2.1.1总括副词的连用

总括副词连用的现象比较常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他总括副词和

“都"连用,如“全+都、一概+都、一律+都、通通+都、统统+都”等等;二是

其他总括副词和“全”连用,如“一概+全、一律+全、统统+全、通通+全”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总括副词连用的基本语义和任一成分单用时的语义是相同

的。如:

他们全都来了./他们全来了./他们郝来了.

这些书他统统全买了。/这些书他统统买了./这些书他全买了。

但是连用以后,语义上有加强。这是因为,与“都”“全”相比, “一律、

一概、通通、统统”等带有一定的方式状态意义,它们可以后加“地”就是一个

明显的例证,如:

(72)星子的同学也都知道星子的未婚夫是个军校的学生,长得很帅,

也很爱星了,于是=堡些羡慕起星子来。(方方《桃花灿烂》)
(73)再者,在建筑创作及学术问题上的“复古主义”,也要公正分析,

不能一概地一棍子打死。(《(读书》)

(74)顺应猪冢顾问官的心意,他答应过老朽:立即放入!大王也发过
话:布音吉勒格所留下的一切,从蒙古包到畜群,通通地也全归你了!”(冯

苓植《雪驹》)

(75)我奋不顾身地冲回家,很振振有词地向母亲说明道理,不管母亲

是否同意,便坚定不移把父亲那几张照片统统地撕了。(陆星儿《父亲的照

片》) .

“全”和“都”是典型的总括副词,“~律、一概、通通、统统"和“全”或

“都”叠加使用时,使得“全”或“都”的总括意义具体化了,形象地加强了总

括意义。

119
上面两种情况,即其他总括副词跟“都”连用和跟“全”连用,表现出不同

的句法特点。一是,对所限定的谓语动词的要求。“都”对限定的谓语动词没有

什么要求,但是“全”一般所限定的是单音节的谓语动词,而且呈现文言色彩,

尤其是与“一概”“一律”这样的书面色彩较重的词语连用时。如:

(76)他的床上一挂旧蚊帐、一床薄棉被,收录机电视机之类,一概全

无.(《人民日报》1993年1 off)

(77)我们认为,放开小企业,不能二趣全多炙,只放不管,而应有放
有不放,放中有管.(《人民日报》1995年11月)

(78)现在的父母常常思考并努力去做的是“给孩子什么”,结果孩子

的吃,穿、用父母一律全包. (((人民日报》1994年第2季度)

(79)凡是文字狱中人物的著作,不问内容,二堡全毁;凡在书中提
到钱谦益、周亮工等人姓氏或有其序跋评语的,也一律销毁.(《读书》)

(80)妈的手术,和手术后的一切反应都太顺利、太正常了,一般人脑

手术后常有的水肿、血肿、感染、发烧,妈二堡全无,最高一次体温不过
三十七度五,而且很快就降下去了.(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81)这位厂长讲了一个小时后梁信才听明白,那发言的内容总而言之

是:写到昊琼花参军为止,参加娘子军连以后的戏丛丝全删,即砍掉三分
之二以上的篇幅.(肖侠《梁信成名作的辛酸》)

(82)哇!这车要是北京,统统全毙呀。 (《北京人在纽约》)

二是,“都”和其他双音节总括副词连用时,它们之间的位置往往是可以自

由互换的,互换以后意义不变。如:

把你们叠绫绫捉去!----把你们丝绫塑捉去!
男的二盗都往后站。一一男的塑二生往后站.
把一屋子人通亟叠吓跑了.一一把一屋子人叠亟通吓跑了。
而“全”和其他双音节总括副词连用时,则不能进行这样的互换。如:

你们统统全是混蛋!

・你们全统统是混蛋!

这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一律全删。

・这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全一律删。

还可以出现三项总括副词连用,但数量很少,而且三项总括副词连用仅限于

“一概/一律/统统/通通"+“全”+“都”,语料库中仅见下面3例:
(83)起初,我还能辨别我们所经的道路,可是不久,因为路远多雾,

再加上我对伦敦地理的生疏,我就迷了方向,除了行程似乎很长以外,其余

的我就二塑垦全叠不知道了。(《福尔摩斯探案集》)
(84)胜爷遂同着黄三太等出来迎接,走到镖局子大门外,观看两位武

职官颜色更变,守备千总每人拉着胜爷一只手,叫道: “老义士!现在江苏

省的七十多员官一趣全都担了处分。”(张杰鑫(‘三侠剑》)
(85)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宋仁宗于嘉佑二年(1 057年)决定,此

后殿试一律全都录取。录取名额可多达五,六百人.(阴法鲁、许树安《中

国古代文化史(三)》)

互联网上三个总括副词连用的现象较多,比较混乱,“一概/一律/统统/通

通”与“全都”的位置可以互换。如:

(86)于是,就有很多少女也都跟风而上,她们不管自己胖不胖,全都

=趣要减肥。(ht tp://you.V ideo.s ina.COIII.cn/eduketang)


(87)隔日铭宗找治南来谈,要他来当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公司,治

南提出几个条件,铭宗一概全都答应。(网络小说《草山春晖》)
(88)否则一律全都强调只要改革能坚持不动摇,不管搞不搞功利,全

查二堡可以。(光明网一光明观察《什么是当前影响中国改革发展的最大障
碍》2009-08-22)

(89)韩立趁此机会,把所有的战利品都整理了一遍,除非自己用到的
和非常珍贵的物品外,其他的二堡垒叠毁掉了,以免除后患。(网络小说
《凡人修仙传》)

(90)刘女士证实说,“最后我们这些财产统统全都变成刘房东的了,

我们王老板一根牙签都没带走”。(新华网《长沙一区人大代表房东勾结法官

设计驱赶投资商》)

(91)全国假日办作为主管假日工作的机构,在当前的形势下,光考虑

黄金周如何放假是不够的,应该趁此契机,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放假安排

上全叠丝丝“研究论证”一下,来一个“全面体检”,再向国务院提出一
揽子的意见和建议为宜。(新浪网2006年09月29 El《调整放假方式要尊重“休

息权利”》,摘自《东南早报》)

以前我们一般都把上述句子看作是有语病的句子,属于语义重复,但如今这

样的用法在互联网上被大众普遍使用。我们说,一方面语言是工具,而且是大众
使用的工具,另一方面语言又是需要规约的一种社会事物,它的合理性到底该由

什么来衡量,这也是语言学家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吧。

2.2.1.2限定副词的连用

限定副词连用的现象有有三种情况。一是其他限定副词和限定副词“不过”

连用,如“只+不过、至多+不过、顶多+不过、才+不过、就+不过”等。如:

(92)买卖人出身的韩有福说: “一道半碗,顶多不过四碗。”(邓友

梅((别了,濑户内海!》)

(93)全国一年产品的废品以10%计算,就损失30004乙,,而Ak.1978年至

1988年全国技改总投入也只不过是19000亿元。(《报刊精选》1994年)

(94)说这鬼话的人至多不过十四五岁,比你还小些呢,已经叽叽咕咕

的能说了,你却连意思也说不出,还有这脸说‘我不懂’!(鲁迅《肥皂》)

二是其他限定副词和限定副词“只”连用,如“才+只、仅仅+只、仅+只、

就+只、单+只、单单+只、不过+只、顶多+只、至多+只”等等。例如:

(95)俏平儿对众媳妇如是说:“那三姑娘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

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单只畏他五分.”(《读书》)‘

(96)他今年立垦47岁,平时不嗜烟酒,素食简服,却从自己的劳动
所得中拿出一笔巨款,作为“华夏文学奖”的创办经费,使得这个华人世界

的文学大奖,终于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人民日报》1994年第1季度)

(97)它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从而爱情本身就是对幻想的摒

弃,对真实一一仅只属于当下现在的人的真实的追寻. (((-/t书》)

和总括副词的连用一样,限定副词连用以后,语义加重,语气加强。

“至多”、“顶多”和“不过’’连用时,都处在“不过’’之前。“不过”作

副词时,主要是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说的意味;“至多”、“顶多”都是表

达主观小量的,和“不过”连用时,语义共同指向后面的数量短语,更加强了

“充其量”、“往小里说”的意味。

“只’’“才”和“不过”连用,可以互为先后。如:

(98)去年六月间,那棵白兰树刚种下去的时候,才不过三尺来高,

如今才过了一年多,却长到一人高了.(欧阳山《三家巷》)

(99)心里越盼,天似乎亮得越迟。天终于亮了,那也不过才早晨六

点来钟.(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100)“是的,我是少根筋.我今天才发现一件事,我不过墨少了一
根筋,你少了十七八根筋。这还不说,你还是个无脑人!”(琼瑶《月朦胧

鸟朦胧》)

“才”在语义前指时表示主观大量,所以只有后指的“才:"才能和“不

过”构成同义连用,一起表达主观小量。

其他限定副词和限定副词“只”连用时,连用的位序一般都是“只”位于其

他同类的范围副词之后,偶见几例例外,如“只单单”“只至多”“只仅仅”有

时也出现,但数量很少。如:

(101)三本书涉及的问题很多,实际上把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从中古

到当今梳爬了一遍,我这篇短文垦芏主持出一个作为认识论的“大历史”
问题来蛇足一番,因为我以为那是三书之眼,其余几乎都是对“大历史”作

的注解和发挥。(《读书》)

(102)也垦垡丛两年,这个只有227.名员工的企业成绩喜人。(《人
民日报》1994年第45度)

(103)他一年到头墨至鱼吃上两三次猪肉,他的唯一的一件礼服是那
件洗过不知多少次的蓝布大褂。(老舍《四世同堂》)

“只"和“不过”连用时比较特殊,二者在连用时可以互为先后。但是“只不

过”这种比较固定的格式中的“不过”绝大多数是连词,而且往往用在句子或分

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一句句子或分句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

这也是我们需要分辨的。如:

(104)从1790年海地独立战争爆发到1826年西班牙被逐出拉丁美洲,

丛丕垫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这期间革命的风暴几乎席卷了整个拉丁美洲。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05)只不过,他们与许多人回报所不同的,不是去送礼品给领导,

而是奉献在本职岗位。(《报刊精选》1994年)

例(104)中的“只不过”限定“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这个时间范围的,例(105)

中的“只不过”是表示转折,起到篇章连接的作用。

三是其他限定副词等与“就"的连用。“就”的用法相当于“只’’。如“顶

多+就、至多+就、仅仅+就、单单+就、不过+就’’等。如:

(106)此外我还是有些想不通,生活中没有腿的不堡堡盐史铁生一个,
可为什么真正写出了杰作的就唯他一人?(何东《史铁生:活一天就不要白

活》)
(107)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一一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

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星望煎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
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一一不欺负我们,欺负谁?(张爱玲《金
锁记》)

(108)最近我又常想,每人一张嘴,张大了也丕堇盐直径十多厘米。
可乘以十二亿,那就是直径三十六公里的巨洞啊! (梁晓声《钳工王》)

少量的“就”也是可以位于其他限定副词的前面的,像“就+仅仅、就+单单、就
+不过"等,如:

(109)每年的这个时候她把花开出来,也就仅仅是七八天光景吧,便
红艳谢去,落英缤纷,然后就开始孕育果实,在蓝天白云、朝霞暮霭里,她

一树的绿叶婆娑着,小杏果也从花托里由小到大,由青而黄,由苦酸而绵甜。

(《人民日报》1996年3月)

(110)秀丫心里说,我怎么就喜欢他呢?我为什么喜欢他?不管他干

什么,我怎么鲨芏芏喜欢他呢?! (李佩甫《羊的门》)

(111)前后也就不过半点来钟,饱食者嘴巴一抹该干什么又干什么去

了,出租车也去拉客人了,马路交通又恢复了正常,原先场面颇大的拥挤的

“仁慈餐桌”很快就少有人影了.(《人民日报》1993年4月)

总的说来,总括副词连用时,“都、全”的位置一般在后:限定副词连用时,

“只、才、就”的位置在后。

2.2.2异类连用

不同语义类型的范围副词连用,即总括副词和限定副词连用,一般的情况是

总括副词在前,限定副词在后。主要有“都+只、都+才、一共+只、总共+只、统

共+只、一共+才、总共+才、统共+才、一共+就、总共+就”等等。

这种情况的位序一般都是稳定的,不能互换。“都”和“只、才”这两个表

限定的范围副词连用时,“都”的语义前指,而“只”和“才”的语义后指,所

指的对象各自不同。所以根据语义接近原则,“都”靠前,“才”靠后。如:

(112)我们都才十七岁。我们都没说什么,可是四只眼彼此告诉我们

是欣喜到万分.(老舍《微神》)

(113)一位工程兵的大车司机在慢车道上撞死了一位骑车人.撞死人

的战士和被撞死的工人都是才二十多岁.(刘心武《曹叔》)

而“一共、总共、统共”和“只、才、就”连用时,它们的语义都指向后面的数
量短语的。如:

(114)监房里原来只有两个人,加上卢嘉ill和许宁二兰查四个人,空
气还不算恶浊,而且还有木板铺和嵌着铁条的窗户。 (杨沫《青春之歌》)

(115)我一点点地啃着、嚼着,啃着、嚼着……尽量表现得很斯文。

我已经有四年没有吃过白面做的面食了一一而我兰遂生活了二十五年。(张
贤亮《绿化树》)

(116)林小姐手里托着那块绸,却在那里憨笑。四块二角!数目可真

不算大,然而今天店里整盖墨卖得十六决多,并且是老实照本贱卖的呀!
(茅盾《林家铺子》)

(117)涧里离马庄有三里地,马庄离肖家镇三里,二兰墨六里地。(李
晓明《平原枪声》)

一般来说,“一共、总共、统共”和“只、才、就"连用时,都是矿一共、总共、

统共”在前,“只、才、就”在后,这样的位序排列数量极大。但是,少量例外

也还是存在,像“才+一共”,我们发现的几例都是集中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

它和“一共+才”在语义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在表达效果上略有不同。这似乎

是和作家个人的语言习惯和风格有关。如:

(118)二十五元是相当大的数目,他去年买的那件小皮袄连皮筒带面

子,查二共用了十九块钱。 (老舍《四世同堂》)

(119)我买得很便宜,主二兰花了三百多块钱。(老舍《四世同堂》)
(120)他细细的看了一看:连副不见了,排长只剩了两位,勤务兵和

火案敢情也都拿上了枪!连勤务兵和火案都算在内,立二苤j十二个人!
(老舍《火葬》)

同时,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也存在着很多“一共+才”的用例,如:

(121)她不喜欢这个木瓜,也说不上讨厌他来,她的命本来不是她自

己的,她与父亲的棺材一共才值五十块钱。(老舍(《也是三角》)

(122)同学不是都拿老何与他当笑话说吗:他们不交女友,而去捧莲

霞!为什么,不是为省钱么?他和老何一晚上l共才花两块多钱,一人点

一个曲子。不懂事的哥哥!(老舍((末一块钱》)

(123)“哟!就这一位呀!?为什么,啊,何不留着小的呢?不是二
盖立俩?”(老舍《生灭》)
总之,范围副词异类连用时,一般总括副词在前,限定副词在后。通过上面
的分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总括副词要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要跟

前面的某个复数性的名词性成分相呼应,而限定副词往往标举它后头的词语的范

围。这样,出于语序临摹的动机,总括副词要受到其前面词语的吸弓I,限定副词

要受到其后面词语的吸引,总括副词的位置就一定居于限定副词之前了。

3.[+否定]状语的语序位置

[+否定]状语主要是由否定副词充当。一般地说,否定副词只能位于[+评价]

状语后面。如:

他生篮丕知道这件事的始末。
你盟盟丕喜欢这个女孩,为何还要约她?
你简直不是人!

[+评价]状语与[+否定]状语连用时,[+评价]状语在前[+否定]状语在后这一

位序原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从逻辑上看,否定算子的最大辖域是基本命题P,

基本命题P加上否定算子(即经过否定操作)后构成复合命题~P。语气副词是

凌驾于基本命题之上的模态性成分,是高阶逻辑谓词,自然不受否定副词管辖”。

①另一方面,[+评价]状语在前[+否定]状语在后也便于听话者进行认知处理,使

之能够一下子抓住说话者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命题的态度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会

话态度、交际策略和应对方式。

[+否定]状语和[+重复]状语连用时,[+否定]状语一般都在[+重复]状语的前

面,如:

.(124)他卷起衣袖,握拳,丕墨作声.(张欣《梧桐梧桐》)
(125)厂里打算让我领着一帮知青开饭店呢!我要撂手一走,他41"1丕墨
得回家待业。你俩找份工作多难哪!(《危楼记事》)

因为[+重复]状语多少带有状态性,是说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的

状态、方式的,所以更加靠近谓语动词。

[+否定]状语和[+时间]:状语连用时,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分下面四种情况

来讨论:

第一,大多数的[+时间]。状语只能居于[+否定]状语之前,例如:

(126)宋家寨二鱼丕敢得罪咱们,只好心里怀恨,脸上挂笑。(姚雪
垠《李自成》)

母参见袁毓林(2002).
(127)她点破他,说,“你不是要问你姑爹一大堆的事体吗?怎么忽然

不问了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28)在此以前,中国人已经把印度称为“西天”;"-3然只有把印度以
西的国家称为“泰西”了.这个称呼现在垦丝丕用了,但是直到上世纪末
还是常用的。(冯友兰、涂又光《中国哲学简史》)

这样的时间副词主要有“一向、历来、从、从来、向来、素、素来、老是、始终、

永、永远、久久、平素、依然、仍、仍然、仍旧、终日、渐渐、暂、暂且、姑、

姑且、权且、终于、已、己经、业已、早、刚、刚刚、当即、顿时、忽然、忽地、

时常、往往、立刻、连忙、赶紧、马上、立即”等。“赶紧、马上、立即、立刻”

等在表示转折、假设、反问等语句中,可以出现在[+否定]状语之后。例如:

(129)秋心把小红叫了进来,以从未有过的苛刻语调说:“公关部的新

闻稿是哪个时间送来的,为什么丕皇卫交给我?”(梁凤仪《激情.z.-ff日》)
(1 30)俞山松摇摇头,“往后斗争一天比一天更尖锐更复杂,他是领导

人,不赶快学习,怎么能摆布得开?所以必须让他到地委党校去学习一年。”

(刘绍棠《运河的桨声》)

(131)但是她不马上表示意见,要看看她们,特别是要看看林宛芝那

骚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第二,[+时问]:状语“在”只能居于[+否定]状语之后,例如:

(132)“看来你根本婆垒听我说话。”(于晴《红苹果之恋》)
(1 33)实际上,她什么也没查看。(百合《哭泣的色彩》)
第三,少数的[+时间]:状语既能居于[+否定]状语之前又能居于[+否定]状语

之后,例如:

(134)阿荚这一阵,确实经常出来,连厂礼拜也堂堂丕在家.(周而
复《上海的早晨》)

(135)太太可是住在离城四十多里的乡村里。因为事多,他丕堂堂下
乡,偶尔回一次家,朋友们便都感觉得寂寞,等到他一回来,他的重要就又

增加了许多。(老舍《老舍短篇》)

(1 36)人啊,灵与肉丕盏是给活活撕扯着脱节的嘛?(徐坤《热狗》

(137)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亟丕
见好。(杨绛《老王》)

这样的时间副词主要有“常、常常、经常、总、老、一直”等。
第四,还有极少数的时间副词不能跟否定副词连用。例如:

叫、张不正(在)洗衣服。/・小张正(在)不洗衣服。

宰他曾经去过西藏。/宰他曾经不去过西藏。

从上述四种情况来看,除了语义上表示时间频率的[+时问]。状语位置比较自

由外,[+时间]。状语和[+否定]状语之间的位序还是相对稳定的。那就是,[+时

间]。状语与[+否定]状语连用时,[+时间]。状语在[+否定]状语在后为常序。这其

中的原因不难解释,因为[+时间]:状语是表达跟时态相关的意义,不是谓语动词

的论元结构中的成分,它是具有人际功能的模态成分,因而宜于排在前面。这便

于听话者进行认知处理,快速建构出句子所表达命题的时态框架,并据此获得命

题的意义,进而判断其真假。

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之所以可以出现在[+否定]状语前后,也不难理解。

因为这些表示频率的[+时问]:状语除表时问义之外,还含有[+方式]的语义特征。

当强调时间义时,[+否定]状语位于其后;当强调方式义时,[+否定]状语位于其

前。当然,[+否定]状语位于“经常”等时间副词之前或之后,由于否定范围不

同,意义也不同。

[+否定]状语和[+程度]状语连用,[+否定]状语一般在[+程度]状语的后面。

如:

(138)我出了门,校园中的春天似乎忽然逃走了.我韭盅丕痛快。(老
舍Ⅸ牺牲》)

(1 39)“男人里有好的!”马威的脸红了一点,心里直跳。玛力乐了,

乐的挺不自然。(老舍《二马》)

(140)游客中偶然有提着鸟笼的,我看了量丕喜欢。(周作人Ⅸ山中
杂信》)

(141)上官金虹一直在等着机会,只要老人的神志稍有松懈,手腕堕丕
稳定,他立刻便要出手。(古龙《飞刀》)

但是程度副词中的“很、太、十分”等可以与否定副词互为先后。否定副词在后,

程度副词在前时,否定意义加强:否定副词在前,程度副词在后时,否定意义减

弱。例如:

很不好 不很好

太不聪明 不太聪明

十分不孝顺 不十分孝顺
程度副词通常位于否定副词之前是可以理解的。“从逻辑上看,相对于某个特定

的论域而言,具有“不VP”这种性质的个体集合正好是具有“VP”这种性质的

个体集合的补集。由于“不VP’’的语义所指范围相对明确,因而可以再接受程

度副词的修饰。而程度副词所表示的语义具有模糊性,由它们构成的“挺VP”

等的语义所指范围相对模糊,于是,人们在找“挺VP”的补集“不挺VP”时,

就会发生由于参照点(“挺VP”的所指)的不明确而带来的认知搜索上的困难。

因此,己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短语一般不能再进行否定。”∞

至于“不很、不太、不十分’’,我们认为这是语用的作用,表达一种比较委

婉的语气。由于“不VP”的否定语义强烈,不符合会话合作原则中的礼貌原则,

所以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往往会用“不很/十分/太VP”来进行交际,以降低

否定的程度,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因为在语义程度上,“不很/十分/太VP”

低于“很/十分/太VP”,但又高于“不VP”。

否定副词在程度副词前的用法,有些由于频繁而长期的使用,已经成为习惯

性的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有些甚至已经语法化为合成词,如“不大、不甚"等;

“不”与具有程度意义的指示代词“那么”、疑问代词“怎么”组合成的“不那

么、不怎么”等已经凝固为一种习惯性语法格式。

总的来说,[+否定]状语的语序位置在[+关联]:、[+评价]:、[+范围]:和[+

程度]状语的后面,在[+重复]状语的前面。

综上所述,认定性状语的连用顺序就可以重新表述如卜.:

[+关联]:>[+评价]:>[+时间]。/[+范围]:>[+程度]>[+否定]>[+重复]

三、 外围性状语和认定性状语的定位与否

1.插入语的定位与不定位

一般认为,插入语的形式标志就是常常在句首独立使用,用逗号和句子的其

他成分隔开。可以说,大部分的插入语都是如此分布,常作定位的外围性状语,

统辖说明对事件的主观看法、立场、态度、情感倾向或是表现来源、言说方式等。

主要有:

国参见袁毓林(2002)。

129
A表示主观立场

依你看、依你说、依你想、在你看来、照你说、照你认为、按你的话、

照你的话、我看、我想、我估计、我敢说、依我看、照我看

B表示依据、来源

听说、据说、据报道、据我们了解、据我所知、一般说来、据我知道、

从……来看/说/判断、按照……、按理说、正如……所说/所言

C表现言说方式

说句心里话/实话/不该说的话/不中听的话/不好听的话/公道话、说实

话、说心里话、实话告诉你、实话对你说、实话说、老实说、说实在的、

不客气地说、客观地说、严格地说、简而言之、具体地说、具体而言、

坦率地说、说的客气点、说的难听点儿、说的好听点儿、说的通俗点儿

D表示揣测和看法。

看起来、看样子、看上去、看来、想来、说起来、说来、算起来

当然,这些插入语有时候也会紧挨在主语后出现(中间没有逗号隔开),如:

(1)他的剧作握煎有一百二十余部,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七部。(《中国
儿童百科全书》)

(2)我从来没有过问价钱这种事情盎墼煎你完全不能了解,但是我知
道这些珍珠虽然不是真的珍珠,却是好的珍珠.(((读者》)

(3)她自己好象打定了主意;不过,这个主意墨鑫查不大高明。(高阳
《红顶商人胡雪岩》)

(4)你这个人查竖王是没有办法活着出去了.(肖芸《韩爱晶的“鸟窝”》)
但这样的出现儿率非常小,而且很明显是和语音有关,只有音节数量少的双音节

或是少量三音节可以这样使用,音节数量多的插入语如“说句心里话、不客气的

说”之类只能是放在句首使用的。

只有表示估计的插入语在主语后的出现几率是高于主语前,经常作认定性状

语。如:

E少说、往好/坏/少/多里说、充其量、在某种程度上

如:

(5)1992年,第二车间投入使用时,需增加四、五百套装配工具,如

买新的,之煎也得10多万元.(《报刊精选》1994年)
(6)现在的收获查甚童只是个意外的收获,属于歪打正着。(张平《十

130
面埋伏》)

(7)他们的态度垒苤鲎堡鏖土迎合了罗潜多疑的内心。(张欣《(岁月无
敌》)

我们统计了E类插入语在主语前后出现的情况,数据证实这类插入语在主语后的

出现几率是高于主语前的。具体见下表。

E类插入语 总数 主语前 百分比 主语后 百分比

少说 332 2 0.6% 330 99.4%

充其量 580 29 5% 55l 95%

在某种程度上 836 87 10% 749 90%

2.语气副词的定位与不定位

语气副词里边,一部分是定位的外围性状语和认定性状语,一部分是不定位

的,不定位的这部分是可以由认定性状语向外围性状语自由地转化的。音节因素

依然是影响语气副词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单音节的语气副词无一例外的只有一

种位置分布,即在主语后,哩而句首位置分布的则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意义相

近的单双音节语气副词的位置分布也有区别,如“竞”与“竟然”、“偏”与

“偏偏”、“许”与“也许”等。所以,语气副词中我们着重要考察的是双音节

的词语。我们依据张斌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并依据北大语料库语料检索,

对常见的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出现位置进行考察。考察时,下面的情况不在范围之

内:

(1)无主句不予考虑。

(2)常用于古汉语或是方言中的语气副词,或是普通话中使用频率很低的

语气副词,如“高低、横竖、敢情、无妨、准保、管保”等。

我们进行了八千多万字的语料检索,结果表明,一定出现在主语前的阋只有

“难怪”一词;定位于丰语之后的双音节语气副词主要有:

不禁、不免、竟然、千万、万万、未免、必须、一定、务必、反倒、定然

何尝、实在、委实、想必、宁可、宁愿、宁肯、不愧、着实、只得、只好

“千万”都出现在主语后,只有以下两例例外:

(8)千万我可别记错了地方!(刘流《烈火金刚》)

。主语是周遍性主语的情况除外。如:他准来了./幸准他来了。/准一个人都没来.
(9)千万,土互你对我要严厉,别给我好脸,免得我错会了意,错表
了情。(王朔《看上去很美》)

“未免”在主语前有1例特例:

(10)这种不自觉的过程而产生的话,我想我们多少总会有种“果真如

此,圭鱼我们人的思考过程是太不可思议,太不正常了”,而且如果我们在
醒觉状态下意识到这种心理过程,相信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想法的错误。(翻

译作品《梦的解析》)

八千多万字如此庞大的语料库中,仅出现一两例例外,这几乎可以使忽略不

计的。但是,有一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提,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语气副词的使用

情况和我们的文本检索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似乎更灵活更随意。尤其是在现在的

网络用语中,上面所说的定位的语气副词的使用也是灵活的,如“难怪”出现在

主语后的情况也有,我们在网上的文字中可以搜索到很多,如:

(11)谢谢!换成这个了,我难怪输入w唧.1ucifer-club.com没反应

呢。(摘自百度网)

(12)哦,我壁坚今天才注意到有个花篮……眼睛长偏视了,难怪点不
开。(摘自百度网)

(13)现在突然转到城里来读书,环境变了,老师的要求也不同了,初来

乍到的他壁坚不适应呢。(摘自教育在线)
“不禁”、“不免"等也都有处在主语前的用法,如:

(14)地震了,丕釜我的心里也震了.(摘自百度网)
(1 5)面对两市412只跌停,丕笠我想起了李清照的一首词Ⅸ声声慢》.

(同上)

(16)此语一出,不禁我,满院的人都一脸惊奇之情,都不做声继续听

老头扯.(同上)

(17)最近出事的娃娃真多,不免我又想起我家死去大秒秒。(同上)

(18)到了董董家后,不免他要受我的抱怨,那么热的天为了他我还得

到处跑.(同上)

对上述语言现象,目前语言学界也没有很好的规范标准,我们也仅仅把它作

为一种语言现象提供给大家,我们对状语的整个考察仍将是基于语料库中的各类

文献作品。

鉴于有的语气副词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数量过大,所以对不定位的语气副

132
词我门采用如下统计办法。对于它在主语前并用逗号隔开的情况将做全量统计,

对于它在主语前后的位置都采用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气副词+代词”和“代词+

语气副词"这两种组合来检索。这里的代词包括“你、我、他、它、这、那”及

其复数形式。考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语气 总数 主语前 百分比 主语后 百分比 主语前,

副词 逗号隔开

简直 1700 3 O.2% 1697 99.8% }

不妨 813 2 O.2% 811 99.8% }

根本 3627 10 O.3% 3617 99.7% }

到底 2868 145 O.5% 2723 99.5% |

究竟 2317 209 O.9% 2108 99.1% {

的确 2680 33 1.2% 2647 98.8% 2234

居然 1061 14 1.3% 1047 98.7% }

确实 2442 44 1.8% 2398 98.2% 805

乖l』必 337 7 2% 330 98% |

索性 259 6 2.3% 253 97.7% 4

分明 379 10 2.6% 369 97.4% }

明明 535 16 2.996 519 97.1% j

终究 251 8 3% 243 97% |

无非 143 5 3.5% 138 96.5% f

总算 606 3l 5% 575 95% j

果真 190 17 9% 173 91% 46

固然 443 41 9% 402 91% 179

大概 3012 435 14% 2577 86% 71

毕竟 1775 333 19% 1442 81% 410

诚然 67 15 22% 52 78% 938

偏偏 297 69 23% 228 77% 2

显然 2005 458 23% 1547 77% 3052

当然 7992 1884 24% 6148 76% 15135

果然 716 248 35% 468 65% 1340

133
恐怕 1654 585 35% 1069 66% {

想必 238 104 44% 134 56% 7

或许 2443 111l 45% 1332 55% 494

也许 7955 3891 49% 4064 51% 1501

兴许 82 45 55% 37 45% 25

难道 5209 3865 74% 1344 26% 77

其实 4290 3271 76% 1019 24% 7686

反正 1763 1489 85% 274 15% 231

幸而 174 149 86% 25 14% 43

莫非 335 293 87% 42 13% 18

幸亏 259 247 95% 12 5% l

幸好 236 232 98% 4 2% 152

好在 272 269 99% 3 1%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1)绝大多数的语气副词都是易于出现在主语后的,易于出现在主语前的

语气副词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易于出现在主语后的语气副词主要有:

简直、不妨、根本、到底、究竟、的确、居然、确实、何必、索性

分明、明明、终究、无非、总算、果真、同然、大概、毕竟、诚然

偏偏、显然、当然、恐怕、果然、想必

其中“简直、不妨、根本、到底、究竟、的确、居然、确实、何必、索性、分明、

明明、终究、无非”在主语后的出现频率都在96%以上,几乎可以看作是定位的

认定性状语。易于出现在主语前位置的语气副词主要有:

难道、其实、反正、幸而、幸亏、幸好、好在、莫非

其中“好在”和“幸好”在主语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分别为99%和98%,几乎

可以看作是定位的外围性状语。

(2)在主语前和主语后出现频率相当的是“或许、也许、兴许”这三个语

义相近的词。在它们内部,似乎又以口语化程度的高低,呈现出相应的位置分布

来。口语化程度越高的词,出现的主语前的几率也相应地要高一些。

(3)常单独处在句首,用逗号和主语隔开使用的语气副词主要有:

的确、确实、果真、固然、大概、毕竟、诚然、显然、当然、果然

或许、也许、兴许、难道、其实、反正、幸而、莫非、幸好
其中“的确、确实、诚然、其实、显然、当然、果然”这几个词的出现量较大。

根据上面的考察,双音节语气副词的位置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和其语义有

直接的关系。齐沪扬(2002)认为语气副词典型的语义表现是传信与传疑,传信

评价是说话人传达的是确实的消息,传疑评价是说话人传达的是有疑问的消息。

张谊生(2000)认为现代汉语的语气副词,同传信范畴和情态范畴有密切的关系。

传信范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典型的语义表现反映了人们对相关命题的现实依

据的关心:而情态范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命题和情景的

主观感受和态度。传信功能有四种方式:断言功能、释因功能、推测功能、总结

功能。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表述,简单地说,就是语气副词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

种语义表现,表现客观性的常常是位于主语后作认定性状语,表现主观性的则常

常更易出现在外围性状语的位置上。如上面的考察中,定位于主语后或几乎定位

于主语后的语气副词主要是表现断言语义的,如“千万、万万、未免、必须、一

定、务必、定然、实在、委实、着实、根本、确实、的确、诚然、何必、难道、

究竟、简直、分明、明明、无非”等在主语后的出现频率最高,均在96%以上f

其次是表现总结语义的“终究、总算、毕竟;显然、当然、果然”等,主语后的

出现频率在97%-—“5%间;再是表现揣度语义的“恐怕、也许、或许、兴许、
莫非”,主语后出现频率在65卜13%问;最后是表现主观侥幸情态的“幸亏、
幸好、幸而、好在”,主语后出现频率在14卜l%间。这表明,语气副词的语
义从客观断言到主观情态,客观性逐渐减弱,主观性逐渐增强,其在主语后的出

现几率也呈递减的趋势。

另外可以看到,同义或是近义的语气副词,往往呈现基本一致的分布状貌。

如“幸而、幸亏、幸好、好在”、“或许、也许、兴许”、“到底、究竟’’、“分

明、明明”、“的确、确实”等。但是,在近义的语气副词组内部,又会因为语

体风格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来。基本的规律就是,越是口语化的词语,在

主语前的出现率越高。如“幸而、幸亏、幸好、好在”这一组近义词,呈现的是

由书面语到口语这样一个口语化程度递增的排列顺序,那么它们在主语前的出现

率也呈现出86%、95%、98%、99%这样一个递增的趋势;“或许、也许、兴许”

也是口语化递增,相应地它们在主语前的出现率是45%、49%、55%这样一个递增

的趋势。其他各组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此不一一细说。

3.时间副词的定位与不定位
单音节时间副词一般都在主语后,只有双音节或三音节时间副词才能用在主

语前。比如:

(19)“你真善良一一.你让我忘记刚才的一场气了.旦盟我为我们班
上的齐虹真发火.”(宗璞《红豆》)

宰盟我为我们班上的齐虹真发火.
(20)两腿分张著下来。也有冒险的孩子,把头向下,脚伸向空中溜下

来。j谜他们要跌破流血回家。(萧红Ⅸ生死场》)
・常他们要跌破流血回家。

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常规语法位置是在主语后,但某些双音节时间副词的不定

位性客观存在。然而,至于哪些时间副词用于句主前,哪些一般不能这样用,尚

未见有系统的讨论。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

一书中标明能用在句主前的时间副词只有“到底、还是、忽然、渐渐、突然、马

上、眼看、总归’’八个。现代汉语能用在句主前的时间副词是不是很少呢?据我

们考察,实际情况是能用在句主前的时间副词数量并不少。

不考虑上面的8个时间副词,我们另外统计了主要的双音节时间副词26个,

考察它们的语序位置,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总数 主语前 百分比 主语后 百分比 主语前,

副词 逗号隔开

一直 7688 5 0.07% 7683 99.93% l

曾经 4507 4 0.1% 4503 99.9% |

立即 1683 4 0.2% 1679 99.8% 34

一向 1446 4 0.3% 1442 99.7% |

立刻 2254 14 0.6% 2240 99.4% 120

向来 417 5 l% 412 99% 2

当即 435 7 1.6% 428 98.4% |

终于 4628 147 3% 4481 97% 996

刚刚 1625 65 4% 1560 96% |

一度 178 16 9% 162 91% |

登时 40 4 1096 36 90% 6

霎时 134 14 10% 120 90% 85


旋即 35 4 11% 31 89% 30

顿时 277 30 11% 247 89% 434

迟早 221 25 11% 196 89% |

新近 34 5 15% 29 85% 16

平时 986 253 26% 733 74% 375

至今 1027 275 27% 752 73% 472

随即 434 127 29% 307 71% 229

一日 876 303 35% 573 65% l

早晚 96 38 40% 58 6096 }

起先 198 95 48% 103 52% 126

起初 526 276 52% 250 48% 695

从此 902 560 62% 342 38% 3439

随后 788 622 79% 166 21% 2630

然后 4190 4150 99% 40 1% 4326

由上表的数据可以显示,时间副词的位置分布情况如下:

(1)所有的单音节时间副词都是定位的认定性状语。

(2)定位于主语后的双音节时间副词主要有:

永远、早就、暂且、已经、早已、将要、行将、向来、业已

正在、快要、就要、陡然、从来、猛然、老早、历来

(3)下列时间副词几乎可以看作是定位的认定性状语:

一直、曾经、一向、立即、立刻、当即、刚刚、向来

(4)大部分的时间副词在主语后的分布儿率要高于主语前,说明时间副词

的常规位置是在主语后做认定性状语的。

(5)“起初”和“起先”在主语前后出现的频率相当,但“起初”更大量

用在句首并用逗号与主语隔开,即“起初"更易用作外围性状语。

(6)“从此、随后、然后”处在主语前的频率较高,其中“然后”可以看

做是几乎定位的外围性状语。而且,这三个词语在句首用逗号隔开的用法数量庞

大,明显大于其在句中出现的数量,说明它们的语篇连接功能特别强,其本身的

语义也决定了它们在句首起承上启下、呼前应后的作用。

(7)语义相近的时间副词,其分布位置基本一致。如:以在主语后的出现

几率来看,“立即、立刻、当即”都在99%左右,“一向、向来”都在99%左右,

137
“起初、起先“都在50%左右,“登时、霎时、旋即、顿时"都在90%左右。但

情况并不尽然,有时候还与词的语体色彩有关。口语性强的时间副词一般都能用

在主语前,接近口语性的词也可以用在主语前,只有书面语色彩强的时间副词才

不用在主语前。例如“渐次、日渐、日见、渐渐、逐渐”也是一组同义时间副词,

都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状况缓慢地而又不间断地进行或出现。这组同义词前三

个都有较重的书面语色彩,而后三个则为接近口语色彩的词, 因此, 前三个不

用在主语前,后两个则可用于主语前。如:

(21)从此二人渐次疏远,三数年无诗信来往。(《报刊精选》1994
年)

(22)台湾工商界要求两岸直航的呼声旦血高涨.(《报刊精选》1994
年)

(23)分田到户后,粮食旦丝宽裕,再也不必为吃饭发熬煎了.(陆步
轩《屠夫看世界》)

(24)我无法问,更无从申辩,也千万不能申辩,一问反而更被怀疑。

渐渐我变得十分敏感。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25)最初,边沁几乎专注于法学;随着他年纪大起来,逐渐他的兴趣

扩大了,他的见解日益带颠覆性。 (《西方哲学史》)
第五章方式性状语的语序位置

从语义关系来看,方式状语与动作行为最为密切。方式性状语是状语中结构

成分复杂,语序最多变的一个大类。

方式状语的语义特征主要是■比况]、[+摹状]、[+工具]、[+方法]、[+协同]、

[+对象]、[+材料]、[+方所]、[+方向]等。不同语义特征的方式状语连用时,有

一定的语序规律。方式状语和其他状语共现时,也有不同的语序规则。下面我们

分别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方式状语连用的语序

1.[+比况]状语一般先于其他方式状语

1.1[+比况]>[+摹状]

(1)沉重的上覆岩层的压力,才使它处于一种强烈的压缩状态之中,

不能堡逵堡叠壁自鱼鱼奎些流动。(《(儿童百科全书》)
(2)到那时,我们的银河系堑堡基登鲍盘巫,墼塾垫漂泊在寂静的宇
宙空间中。(《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叶带白色,堡缝型鲍益剑窒窒些倒插在树枝顶端。(《中国儿童百
科全书》)

(4)猛不防使一个扫荡腿,只听噗嗵一声,稻川芳子象鲤鱼似的直挺

挺摔在地下,爬不起来。(李晓明《平原枪声》)

语言事实中,[+摹状]状语先于[+比况]状语的用例也有,但数量不多。如:

(5)我呢,墨墨堡堡二仝堡巫丝丝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结果还
是特请他坐下,他才放开了特的手。(谢冰莹《我认识的亚子先生》)

(6)昊建新三工垂险三丝堡型蕉生焘丝丝把妞儿剥个半裸。(王朔《许
爷》)

(7)然后就弓下了腰,堡±堕盘丝堡二釜堑刿二搓钻进被窝。(陈世
旭《将军镇》)

(8)高耸的景山,墼塾亟丝丝些垡堡翌竖筮矗立在灰暗的天空中。(杨
沫《青春之歌》)

139
根据我们对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仅就“……一样”这一比况短语和[+摹状]状

语连用的情况而言,“……一样(地)+[+摹状]+V”达到了大约1175例,而‘‘[+

摹状]-I----.--一样(地)+V”只有89例。“……一样(地)”包括了“……一样”

带“地”和不带“地”的情况;“……一样”包括了“像……一样”“好像……

一样"“仿佛……一样”“犹如0 00一样”等所有和“一样”构成的比况短语。

再看“……似的”这一比况短语和[+摹状]状语连用的情况,“……似的+[+

摹状]状语+V”约有816例,而“[+摹状]+……似的+V”仅有26例。这里要说

明的一点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似的”和“似地”经常混用。对于这个问

题,不少学者认为,“似地”是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应该改为“似的”,因为汉

语各类词典中都仅有“似的”词条而没有“似地”词条。龙海平(2007)提出异

议,认为为引导句子状语成分的“似地”本身不是一种误用,而是一种日渐成熟

的正确用法。“现代汉语中‘似的’和‘似地’己经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用法,

一个可以接其他成分,另一个则专门接动词性谓语作状语引导词。"不管学术界

对这两者的争议如何,我们有鉴于语言现象中两种情况共存的事实,在做实际统

计时,把“似的”和“似地”一并统计在内。所以,下文若未作特别的说明,“似

的”和“似地”也是通用的。

为表述的清晰,我们以数据和表格的形式,反映[+比况]状语和[+摹状]状语

在语言事实巾共现时的位置的先后情况。

表(--)

[+比况]+[+摹状]+V 数量 比例 [+摹状]+[+比况]+V 数量 比例

……似的+[+摹状]+V 816 97% [+摹状]+..….1以的+V 26 3%

(好像/仿佛/像/如 1175 93% [+摹状]+(好像/仿佛/ 89 7%

等)……一样+[+摹状]+V 像/如等)……一样+V

1.2[+比况]>[+对象]

[+比况]状语一般都在[+对象]状语之前,如:

(9)马林生堡:』:蕉睑垫堇二壁壁姿二吐型盼望已久了.(王朔((我是
你爸爸》)

(10)对农民教育的形式要多样,要注重实效,要像盔风化雨一样壁
盔盈进行教育。(《人民日报》)
(11)对母亲遇害案的调查过程和青年时代最耻辱的阴暗经历结合在一

起,堡匡生哑途=登壁自墨丝垫圭进行诊断,毫不隐讳地展示了他思想中
所有的困扰及产生这些困扰的关键原因。(轮子《阴暗造就的作家》)

(12)他沿着楼梯全身摆动地走上去,走到一半时他回过头来,堡仝盛
生厶堡鲍壁盎辉挥手.(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对象]状语在[+比况]状语前的情况很少,一共仅发现11例。仅以“……

似的”和典型的[+对象]状语“对NP”共现时的情况为例,根据我们的语料统

计,[+比况]状语“……似的”处在[+对象]状语“对NP”前面的共有86例,

而处在后面的仅6例。下面把[+对象]状语在[+比况]状语前的11例全部列举如

下,其中后6例即为“对NP”处在“……似的”之后的6例。

(13)中国古代法没有客观性,没有普遍的强制力和至上的权威性,不

仅帝王可以盟童堡堡亟国墼些随立随毁,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弹性也惊人.
(《人民日报》)

(14)他临走出去时,抖抖身上的土,壁囝些鲍固:量生!堡±鲎二登安
静地说道:“同志们,就要分别啦,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吧!共产主义是一

定会胜利的!”(杨沫《青春之歌》) 。

【1 5)于是罗盘盟垦担堡煎垫奎丛鲍谈起了周正犯罪的事,及他们怎

么凑在一起越狱爬墙,怎么阻止乌龙奸污魏大江妻子,怎么拦劫汽车??听得

凤姐又惊讶又嗟叹。(彭荆风《绿月亮》)

(16)梅亭仗着黑眼镜,对孙小姐像显微镜下看的微生物似的细看,

笑说:“孙小姐愈来愈漂亮了。为什么不来看我,只看小方?你们俩什么时候

订婚一一”鸿渐“嘘”了他一声,他笑着跑了。(钱钟书《围城》)

(17)结果他就去了,结果自尊又带着创伤回来,又会韭盘堡:』:丝至
二竖喃喃述说:“冉啊,女儿啊,爸爸心里很悲哀,没人理解我。”(梁哓声
《冉之父》)

(18)他说着话就下了床,一边从容不迫地穿着棉衣,一边壁重整丝
歉似的小声说道,“对不起,又失约了。你睡吧,别等我。太晚,我就不回来了。”

(杨沫《青春之歌》) ,

(19)邵卓生迎了过来,盟丝企丝垡鲍说:“灵珊,你还记得阿裴吧!”
(琼瑶《月朦胧乌朦胧》)

(20)他盟基整鳖墨盘垒壁耋幽盔垡丝打了个招呼,立刻邀请客人们
吃冷盘和伏特加.(《复活》)

(21)“好了好了,”意莲急忙拦过来,用手搂着芊芋,壁堂全室垒熊

141
盟说:“你就不要再说她了嘛!”(琼瑶《水云间》)
(22)他展开了长白山地区的地图,一张接一张铺了个满炕,然后对着

挂整丛:金盗塾堡鲍问道:“老大爷,我想请问您,从此地拉林子过长白山到
吉林,有几条能走的道?”(曲波《林海雪原》)

1.3[+比况]>[+方所]

我们以“……一样”、“……似的”、“……(一)般”这三个典型的比

况结构和典型的[+方所]状语“从NP”“向NP”共现时的位序为考察对象,在

语料库中进行了穷尽式的搜索。

[+比况]和“从NP”共现时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二)

[+比况]+从NP+V 数量 比例 从NP+[+比况]+V 数量 比例

……一样(地)+ 100 88.5% 从NP+……一样(地) 13 11.5%

从NP+VP +VP

……似的+从NP 119 7996 从NP+……似的+VP 31 21%

+VP

……(一)般(地) 178 76% 从NP+……(一)般 55 24%

+从NP+V (地)+V

其中“……一样(地)"包括了“……一样”带“地”和不带“地”两种情况。

其中“……一样”包括了“好像……一样" “像……一样’’“仿佛……一

样”“犹如……一样”“如同…“・一样”等所有和“一样”构成的比况结构。

“……似的”包括了“好像……似的”“像……似的”“仿佛……似的”等所

有和“似的”构成的比况短语。

从上表中显然可见,[+比况]状语一般先于“从NP”。如:

(23)该车站八个通口过往的人达二十万,上下班时间里,不息的人流

潮水般从车站涌进涌出.(《人民日报》)

(24)后来,几辆警车呼啸开道,三十多辆轿车如长蛇阵一般从宾馆

驶出,在大街上疾驰而过,无数路人驻足观望.(Ⅸ人民日报》)

(25)从那幢晦气的大楼里出来,下午的阳光趋巫丛些丛窒主披散下
来,落在头发上,脸上,衣裳上.(卫慧《床上的月亮》)

(26)代荚像是吓了一跳似地醒了过来,然后叉堡墨盘生丛盟堡些丛
沙发上跳了起来。(张平《十面埋伏》)
(27)听见七爷爷院里一个叫芸儿的丫鬟一声喊叫,再一看,就只见一

坠丛堡丝丛生堡釜堕里跑出来一个女子,跑到大门外,便随着尼姑走得没
有影儿了。(林希《善人坊》)

“从NP”短语先于[+比况]状语的用例要少得多。如:

(28)随后,为音乐会成功喝彩和索取总谱的邮件丛国盐堡重生二壁
飞来.(《作家文摘》)

(29)一群一群栖息的鸟,丛挝签呈堡嗑垒=登飞向空中,在光芒里
四散开去。(余华《(祖先》)

(30)收兵的锣声刚住,突然丛垂瞳闷堡丛丛二盘卷过来一队骑兵,
来到他的面前,他才知道是双喜.(姚雪垠《李自成》)

(31)常六心里骂了一句,把脚下那块石头蹬翻了,从土墙垒盈行的
鸟儿一样落下来了。(郑万隆《古道》)

(32)站了半天,只看见一两对游人,丛挝盎主闷整!生塑鲍穿过去。

(老舍《二马》)

(33)汽车加快速度,鸣着喇叭,丛厶幽盘壹堡=睦堑丛垡鲍冲了过
去。(《读者》)

(34)那些穿草黄色破军装的敌人,约莫有一二百个,ff_x,k那缺口像

洪水一般流进来。(欧阳山《三家巷》)

[+比况]状语和“向NP”短语共现时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三)

[+比况]+向NP+V 数量 比例 向NP+[+比况]+V 数量 比例

……(一)样(地)+ 16 10096 向/朝/往NP++…… O 0

向/朝/往NP+VP (一)样(地)+VP

……似的+向/朝/往 378 99% 向/朝/往NP+……似 5 1%

NP+VP 的+VP

……(一)般(地)向 97 91% 向/朝/往NP+…… 10 9%

f飒?,证NP+VP (一)般(地)+V

由上表可知,[+比况]状语一般总在“向NP”短语前,如此分布的几率非常

高。例如:

(35)断的电线,风吹摇晃,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们,树上所有的枝

条就堡魔巫堡些鱼固二仝查鱼伸了过来,把人卷住,而且越缠越紧,使人

143
脱不了身。(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6)她一屁股坐在我对面,把满肚子的甜水和苦水,堡鲨选二登塑
鑫倒来……(《读者》)

(37)然而这个时候,森林妻子将忍耐多时的悲哀堡=担垒查二登塑
他倒来。(余华袋难逃劫数》)

(38)我听到四周嘈杂的声响堡塑坐二竖童邀漫涌过来。(余华《此文
献给少女杨柳》)

(39)身子堡二整遣=搓童虹溜去.(柳建伟《突出重围》)
[+比况]状语在“向NP”短语后面的概率在语言事实中比较低。如:

(40)当现实生活中又有了比文学更可急功近利的选择,他们又鱼堑旦
标飞蛾般扑去了.(《报刊精选》)

(41)随后车队就向筮盐盟黑暗风驰电翌般地扑去.(陈世旭《将军镇》)
(42)尝试之后,把肉片又吐到锅里,向羞鉴锅猛虚扑盒般的打两个
喷嚏。(老舍《老张的哲学》)

(43)就在他充满疑问回到桥中央时,摩利纳毫不犹疑地塑鳘窒塑丝壅
向箭一般飞去,司考特紧紧尾随其后.(《读者》)

(44)警察在汽车里听到了警察局的紧急呼救声,塑羞主堑窒丛塾垫
翌般地开去。(《读者》)
1.4 E+比况]>[+工具]/[+材料]

因为[+工具]状语和[+材料]状语不会共现,且它们的典型表现手段都是“用

NP”介词短语,所以我们以典型的比况结构和“用NP”短语共现时的位序为考

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四)

[+比况]+用NP+V 数量 比例 用NP+[+比况]+V 数量 比例

……(一)样(地) 154 97.5% 用NP++……(——)样 4 2.5%

+用NtP+VP (地)+VP

……似的(地)+用 40 91% 用NP-I-.-.---似的(地) 4 9%

NP+VP .
+VP

……(一)般(地) 10 83% 用NP+..…・(一)般 2 17%

用NP+vP (地)+v

从上表可见,[+比况]状语多数也是先于[+工具]/[+材料]状语的,例如:
(45)他忘了英国府的规矩,

同堂》)

(46)这些都可写成论文或专书,而钱先生则垡垡遗丕丝:兰塑盟盟三
室亟堡垒壅壅&互主了之,以实涵虚,点到即止。(《读书》)
(47)陈白露望着她,突然颤抖了一下,錾:堕垒塑鲍旦篮抱住自己的
身体。(曹禺《日出》)

(48)刘丽抢着说完这句话,堑堡垩墨丛鲍旦丛圭蒙起了眼睛。(杨沫
《青春之歌》)

(49)刘文彬开始一怔,之后,堡哒自窒丝±垡盟旦圭鲎鲍垦盐,上
上下下打量了刘太生几眼。(冯志《敌后武工队》)

[+工具]/[+材料]状语先于[+比况]状语的情况数量较少,但也还是有的。

如:

(50)李儿猛然旦丝全叠鲍盘签垄盘茎苤壁扑到我的上身,冷静地说
地很早就喜欢我了。(马兰《桂圆干》)

(51)一个兵极快的跑过来,旦捡垫王垒查盎垡鲍砸他的脚。(老舍《四
世同堂》)

(52)还有被抓来的壮丁,旦丝±象蔓盗王垡鲍串着,排坐在墙角下,
一个个鼻青脸肿,满身是土.(李晓明《平原枪声》)

1.5[+比况]>[+协同]

我们以典型的比况结构和典型的[+协同]状语“和/跟/同/与NP”短语共现

时的位序为考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五)

[+比况]+[+协同]+V 数量 比例 [+协同]+[+比况]+V 数量 比例

……(一)样(地)+ 115 99% 和/跟/同/与NP+…… l 1%

和1足[41同/与NP+vP (一)样(地)+VP

……似的(地)+和/ 37 97% 和/跟/同/与NP+…… l 3%

跟/同/与NP+VP 似的(地)+VP

……(一)般(地)+ 19 100% 和/跟/同/与NP+…… 0 0

蕊7跟f凰f与NP+VP (一)般(地)+V

从上表可知,[+比况]状语一般总是先于[+协同]状语。如:

(53)在万不得已碰上时,她只有掏出手枪,錾丛童鲞圭坠亟=壁垒

145
盘王战斗了。(知侠Ⅸ铁道游击队》)
(54)在江西,她像小伙子似的和别人去爬庐山,不怕坡陡路险,兴

冲冲爬到了庐山峰顶.(马鹏举《袁静的生活乐趣》)

(55)他索性赌气似地争两只桶一起蹲在了井台边.(路遥《(人生》)

(56)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而塞疯垡地同丝对打起
来。(《简・爱》)

(57)鲁迅头戴假辫,身着长袍马褂,堡盔苤=墼墨叁塞拜完堂,并
走进了洞房。(《读者》)

(58)但他们刚刚落地,两只在囚笼旁生动的天鹅,则堡凶盘一般与
羞望它们盎的两只天鹅,摆出武斗架式。(《读者》)
(59)它从从容容不急不慌跳来跳去,圭缝缝鲍=国缉坐篮璺厶逗闷
子。(魏润身《挠攘》)

[+比况]状语出现在[+协同]状语后面的比例非常低,仅见2例。如:

(60)这时候,尼古拉只见卡拉伊采取了行动,它霎时扑在狼身上,查
狼一起倒越茎似的滚进了它们前面的水坑。(《战争与和平》)
(61)他的同事一一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今天

垄他一起,堡往鲎一样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人民El报》)

2.[+摹状]状语的位置

这其实涉及的是[+摹状]状语和[+工具]、[+协同]、[+对象]、[+材料]、[+

方所]、[+方向]等其他方式状语的语序位置。刘月华(1983)认为:

M。状语>处所、空间、方向、路线(介词短语)>对象(介词短语)>M¨状语

其中,M。状语就是[+情状]状语,M2状语就是[+摹状]状语,居中的介词短语

就是部分方式状语。刘月华先生注意到的是M。和M:都出现的情况下的优势语序。

这一共现语序固然正确,但根据我们的考察,语言事实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这里首先有两种情况:一是只出现M2,M。不出现,二是M。和地都出现。两

种情况下M¨和其他方式状语(主要是介词短语)的语序情况是否一样昵?

2.1我们先来看只出现M2的情况。我们要考察的是:当M。不出现时,M2和介

词短语共现,此时是否M2仍是处在介词短语后面?

我们的考察方法是:鉴于M。和M2一般情况下都要带“地”,为了查检的方

便,我们对不带“地”的M。和M2忽略不计,而把带“地”的M。和M2一起记作XX
地。我们先了解)【)【地与介词短语的语序位置的总体概况,然后再对对其中的M。

和M:分别加以考察。

在下面的表格中,每一类方式状语都有表示这一语义特征的典型的介词短

语,每一类典型的介词短语下面都有更典型的具体小类。如:表示[+对象]的方

式状语,最典型的表达手段就是介词短语“对+NP”,而“对+NP”短语中,出现

频率最高,使用最普遍的就是“对他”、“对我”之类。因此,为了统计的科学

性和普遍性,我们不仅统计了带“XX地”在每一类典型介词短语前后出现的总

概率,还统计了它们在典型介词短语中的典型小类前后出现的概率。具体数据请

看表(六)。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XX地”虽然把刘月华所说的M。状语和M2状

语都包含在内了,但“XX地”在介词短语前后出现概率悬殊巨大。M。作为[+情

状]状语,主要表示主语的情貌状态,根据语义接近原则,一般要靠近主语,所

以M。一般处在介词短语前面,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但当句中没有M。出现时,

M2和介词短语的位置怎样呢?从表中悬殊的数据,我们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感觉,

那就是如果仅有№和介词短语共现,那么M2位于介词短语前面的概率也是比较

大的,并不是一味地在介词短语后面。

但科学的研究不是光靠感觉的,我们不能就此就妄下断言,还需要更加明确

的辨析。从表格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呈现的总体趋势是“Xx地”出现在各介词

短语前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其出现在其之后的概率。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同

类别的介词短语在数据上仍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如“XX地”出现在表示工

具/材料、协同的介词短语后面的概率相对于其它介词短语就要高一些:甚至于

同一类介词短语内部,也会因为次语义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来,如在表示方

所的介词短语内部, “XX地"处在表示起点的“从……”后面的概率就要高于

它处在“往/向/朝……’’后面。这就不禁引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当句中没有

M。出现时,M2和介词短语的优势语序究竟是怎么样的?不同类型的介词短语和M2

之问的语序究竟呈现怎样的大致规律?

147
表(六)

共现 “XX地”在 数量 比例 “XX地”在 数量 比例

类型 介词短语前 介词短语后

XX地+向NP+V 3909 92% 向NP+XX地+V 352 8%

XX地+IaJ前+V 917 99% 向前+XX地+V 13 l%

MI、M2 XX地+往NP+V 2090 98% 往NP+XX地+V 51 2%

和[+ XX地+往前+V 354 99.8% 往前+XX地+V l 0.2%

方所]
XX地+往后+V 118 100% 往后+iX地+V O O

共现
XX地+朝+V 1350 87% 朝+XX地+V 207 13%

XX地+朝前+V 93 100% 朝前+iX地+V 0 0

XX地+朝他+V 107 76% 朝他+XX地+V 34 24%

XX地+从NP+V 2715 76% 从NP+iX地+V 880 24%

Ml、M2 XX地+对NP+V 6567 88% 对NP+XX地+V 883 12%

和[+ XX地+对我(们)+V 908 93% 对我(们)+iX地+V 72 7%

对象] XX地+对他(们)+V 637 86% 对他(们)+iX地+V 108 14%

共现

Mh M2 XX地+与NP+V 1380 85% 与NP+XX地+V 247 15%

和[+ XX地+与他(们)+V 90 78% 与他(们)+iX地+V 25 22%

协同] XX地+与我(们)+V 50 91% 与我(们)+iX地+V 5 9%

共现 XX地+和NP+V 951 75% 和NP+XX地+V 325 25%

XX地+和我(ff])+V 130 78% 和我(们)+iX地+V 36 22%

XX地+和他(们)+V 177 79% 和他(们)+iX地+V 52 21%

MI、M2 XX地+用NP+V 1986 61% 用NP+XX地+V 1274 39%

和[+ XX地+用手+V 266 61% 用手+XX地+V 173 39%

工具] XX地+用脚+V 42 74% 用脚+XX地+V 15 26%

[+材

料]共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选取了~些典型的使用频率较高的M2状语,

如“慢慢地、轻轻地、不停地、飞快地、缓缓地’’等,考察它们与不同介词短语
的位置先后关系。统计数据如下:

表(七):M:和“从NP”

乩 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M:

轻轻地 2l例 16例

慢慢地 从NP 71例 36例

缓缓地 3l例 19例

飞快地 3l例 16例

不停地 48例 15例

表(八):M。和“朝NP”

M2 介词短语 M。+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M2

轻轻地 9例 2例

慢慢地 朝NP 27例 2例

缓缓地 12例 0例

飞快地 24例 l例

不停地 17例 0例

表(九):M2和“对NP”

M2 介词短语 M:+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

轻轻地 33例 12例

慢慢地 对NP 15例 4例

默默地 28例 6例

大声地 45例 5例

不停地 29例 11例

三张表格毫无例外地都是M2在介词短语前的出现次数要明显地多于它在介

词短语之后出现的次数。这说明M2和[+方所]、[+对象]状语共现时,优势语序

是M。先于[+方所]、[+对象]状语。

再来比较[+方所]状语内部,表示动作起点的“从NP”出现在M2前面的概率

较高,平均人约为34%:表示动作方向和目的地的“朝NP”出现在M:前面的概

率就非常低,平均大约只有5%。这正好符合时间顺序原则,动作或事件在时间

上的发生先后,在语言的线性排列上会有相应的反映。空间上的起点和终点同样

也会在语序上反映出来,包括汉语在内的大多数语言都是按照从先到后,从起点

到终点这样的顺序来组织的,最典型的标记就是“从……到……’’或是

149
“from……to”。当表示动作起点的“从NP”和表示动作终点的“朝/向NP”共

现时,也一定是“从NP”在前,“朝/向NP”在后。如:

(62)中国画家代表团下榻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哈西诺饭店。晚饭后,

我从住地朝不远的斯拉维亚广场走去.(《人民日报》1998年1月)

(63)白井鼓足勇气打开玻璃门,而且摆好了跳下院子的架势,院子对

面的树木发出了沙沙的响声,白井看到一个像人一样的物体从对面轻手轻

脚地朝这边走来.(翻译作品《(地狱的滑稽大师》)

(64)1969年秋天,一日半夜,一辆解放牌卡车从延川县邋风驰电掣

般地鱼堑圭麦鱼行驶,明亮的车灯刺破了夜幕。(阳波Ⅸ路遥的母亲》)
(65)他们正从南皇大地向河源走去,从盐州处处向河源走去,从大
叠焦崖鱼塑透走去,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河源走去……(《报刊精选》
1994年)

从表(六)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出,相对于[+方所]和[+对象]状语,[+协同]

状语和[+工具/材料]状语处在“XX地”后面的概率要大得多。是不是它们和[+

摹状]状语的语序位置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依然用同样的方法来考察,即考察典型的摹状状语和典型的表示协同和

工具材料的介词短语之问的位置。结果发现M2和表示协同的介词短语“和/跟/

同/与NP”共现的机会不多,通常M2在介词短语后面比较优先。如:

(66)没膝的田里,公犬又一回拼命地鼓起力气,只见它背上粘满了污

泥,堑兔子一起飞快地滚下去。(翻译作品《战争与和平》)

(67)朦朦胧胧的月光下,打几遍已渐荒疏的“陈式太极拳”,让自己

逐渐和月光一起慢,陵地溶进太极拳的至柔至刚。(《人民日报》1993年5月)

(68)他垄她一起慢慢地走着。(翻译作品《荆棘鸟》)

(69)扭头望望刚跳下巡逻装甲汽车穿便衣的同伴们,同伴们和他一起

“哈哈哈”地张嘴大笑起来.(冯志《敌后武工队》)

(70)她将盘唐菲一道永生永世地晃动在尹小跳的视野里,存在于尹

小跳的生活中。(铁凝农大浴女》)

(71)抢救人员马清义当天就驱车上路,第二天赶到洋县茅坪,听村民

说,“茅茅”的病已减轻,仍不放心,他查看了“茅茅”留下的粪便,发现

“茅茅”肠道有毛病,便垒挝氐鱼=迭鎏出垫墅些去找,傍晚,终于找回
了躲在一条小河对岸的深山沟里正在吃竹子的“茅茅”.(《人民日报》1996
年)

(72)就比方你现在没挫伤脚,能够和塞衄.自由地到处乱转,还不是
要从你的口袋里掏出钱来支付大家的花(翻译作品《日常生活的冒险》)

(73)可是我一不在,她又垄:』:堕遮退逞碴整些走步了.(张洁《世界
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74)守本在大衣袋里摸出了何莽撕下来的符号,又听到报话员的说话,

便查至蕉生盘垫丝奔了出去。(吴强Ⅸ红日》)
(75)嘿,可以盘小儿子痛痛快快地玩三天哩.(彭见明《那山那人那

狗》)

(76)每天,当天安门前共和国的国旗撩开北京城的暮色时,老王就和

巍盘尘!熊:随些潜入几百条公交线。(《人民日报》1993年)
(77)小熊又查盘查鲎堡窒鏊丝办起了精制茶厂、砖瓦厂,饲料加工
厂,新建了学校。(《人民日报》1995年)

我们不难理解M。位于介词短语的后面,因为M2不仅是主语行为动作的方式,

也是协同对象伴随一起发生的动作的方式,如“他和她一起慢慢地走着”,

“他”是慢慢地走着,“她”也是慢慢地走着的。所以这个时候,“慢慢地”就

要放在“她”的后面。一般情况下,M。很少出现在协同短语前面,除了个别语义

比较特殊的M2。如下面这一例巾,“破例”只能位于介词短语之前,只是和主语

取得语义上的联系。

(78)顾远山破例地和一家人一起坐了一天,安慰玉儿婶子说:“命该

如此,哭也没用.”(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因为“破例”的是“顾远山”,而不是“一家人”,所以“破例地"紧挨在“顾

远山”之后。

M2要在语义上联系协同对象的这种特点,甚至使情状状语在和协同短语共现

时,也表现出有别于常规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位于协同状语前的状语大多

数是情状状语,这是符合情状状语靠近主语的常规,如:

(79)会见后,周总理还羞塾麴麴丝垄鑫鱼二壑合影留念,我当时就
紧挨在周总理的身边.(《报刊精选》1994年)

(80)最后,郝妈妈壹苤坐垄盘查]=蕉合影留念.(《报刊精选》1994
年)

(81)陈佐±:迭迭丝垒塑莲=蕉看着窗外的雨景,这样的时候整个世
界都潮湿难耐起来,花园里空无一人,树叶绿得透出凉意。(苏童《妻妾成
群》)

(82)辛亥革命爆发那年,韬奋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当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回国途经福州时,他兴奋地和人们一起上街去热烈欢迎.(《人

民El报》1995年11月)

(83)他还羞丝查签些垄壅瘗厶垄叠曼二蕉比赛了篮球和击剑。(《人
民日报》1994年第3季度)

(94)图为老人高羞丝垄盘基生1二蕉读台湾亲人寄来的信.(Ⅸ人民日
报》1996年7月)

(85)我盛苤丝垒丝=蕉喊叫,一方面惊恐地感到罪恶正在来临,另
一方面我又体验到无与伦比的激动和欢快。(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86)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

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童:兰塾:查丝垒堑塑=蕉矫饰着客
船。(((读者》(合订本))

(87)在那五年前的除夕的晚上,母亲还能斗胜了她的疾病,赞盈很焕

塞丝垄盛鱼】在一起聚餐,然而我不知怎么那样地不会凑趣,我反郁郁地沉
着脸,仿佛感到一种不幸的预兆似的。(缪从群《守岁烛》)

但是,大量的情状状语也会位于协同短语的后面。如:

(88)轮到杨春媛比赛了,叶乔波再也坐不住,起身查大窒一起鉴张

丝注视着起跑线.(《人民日报》1993年)
(89)在车间门口,几位前来订购设备的中国技术人员也和工厂职工一

起激动地迎接江主席。(《人民日报》1994)

(90)我曾经在城里的一条街道上看到过苏杭,苏杭骑着自行车塑垦仝

盟盘羞壹丞型些从我身旁急驶而过。(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91)百发副市长的情绪很好,又垄记查兴奋地谈起综合治理,迎“远
南”运动会的问题。(Ⅸ报刊精选》1994年)

(92)-自刚打完仗,津美联队长就带领十几汽车鬼子,和老松田气汹

望些到部下倒霉的地方;在你们打仗的那个地方,还亲手用战刀扎死一个
受伤的日本兵。(冯志《敌后武工队》

(93)瞧,双休日里,热心的村民们叉来到导航台,垒宣基鱼!二蕉蛊
高遂羞丝跳起了朝鲜族舞蹈.(《人民El报》1996年)

152
(94)真是件可爱的玩具,于是买了下来,垄蕉i亟垒垒丝回了家。
(《人民日报》1995年)

(95)瞧,为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会演,小王正垒蕉王鱼】二壑盈
情专注地编排节目。(《人民El报》1993年)

情状状语之所以处在协同短语后面,也是因为情状所指对象既包括主语,又包括

协同对象。试比较例(82)和例(86),不难发现,前者“高兴地”仅指“郝妈

妈",后者“高高兴兴地”既指“村民们”,又指“官兵们”。

因此我们只能这样描述M:和协同状语之间的语序,总体上说,语言事实中

M2先于协同状语的语例较多,但当M2和协同对象也有语义联系时,则要放在协同

状语后面。

再来看M2和[+工具]/[+材料]状语的位置。情况如下表:

表(十一):毗和“用NP”

M2 介词短语 M。+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

轻轻地 25例 159例

慢慢地 用NP 3例 27例

飞快地 4例 9例

重重地 4例 16例

紧紧地 5例 60例

死死地 2例 11例

从表中数据可见,和表示方所、对象的介词短语共现时的语序正好相反,M2和表

示工具、材料的介词短语共现时,M2以绝对的优势数量位于工具、材料介词短语

之后。如:

(96)夜里,她常常睡不着觉,总是旦圭鉴鉴丝掐着一个地方,才会
好受一些。(李佩甫《羊的门》)

(97)他慢慢地放下报纸,然后用眼睛死死地盯住了他。(张平《十
面埋伏》)

(98)她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又能用英文打字机飞快地“写作”。

(《报刊精选》1994年)

(99)果然不久,何守义就用拳头打那两扇红木雕花矮门,又盟盟重
重丝踢那两扇红木雕花-/暖fl,砰嘭作响。(欧阳山《苦斗》)
(100)任薏没有声响,囝垒盐盟±堑鳖丝把报纸拿起来。(白桦《古
老的航道》)

推究M¨大多数都是处在表工具、材料的介词短语的后面的原因,应该和介词

“用”有关。我们知道,汉语中的介词基本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在此过程中,

有的虚化彻底,有的没有完全虚化。“用”就是属于没有完全虚化的,可以作介

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所以,地如果处在“用NP”的前面的话,因为“用”

具有一定的动词性,就会形成M2对“用”这一动作的修饰性,从而引起表意上

的不同或逻辑上的不符。试比较:
A B

用眼睛死死地盯住 死死地用眼睛盯住

用火慢慢地炖上 慢慢地用火炖上

用脚重重地踢 重重地用脚踢

用手紧紧地掐着 紧紧地用手掐着

A组“死死地盯住”“慢慢地炖”“重重地踢”“紧紧地掐”都是很适合的

搭配,而B组容易让我们首先形成“死死地用眼睛”“慢慢地用火”“重重地用

脚”“紧紧地用手”这样组合关系。而事实上,这样的组合关系式合语法,但不

合逻辑。而表示方所的介词短语处在M2后面时,因为“从”“往”等都是虚化

比较彻底的,Mn就不会和它们有什么结构关系。

有时候,M2也是可以和“用NP”形成合逻辑的修饰关系,如:

用英文打字机飞快地“写作”

飞快地用芸文打主机“写作”
静态环境似乎都可以说,但表意重点不同。前者“飞快地”靠近“写作”,强

调“写作”的速度快,和“用英文打字机”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后者

“飞快地”在“用英文打字机”的前面,因为“用”的语义虚化不彻底,所以这

样的位序排列让我们感觉“用英文打字机”这一动作也是“飞快地”,即“飞快

地用英文打字机”,“飞快地‘写作’一。而在动态句子中,如例(100),显然

只能选用第一种用法。

2.2我们再来看M。和M2都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就要简单很多,当M.和M2

都出现时,一般介词短语总是位于M。和M2中间,呈现M,状语>介词短语>M:状语

的语序。这也就是刘月华先生(1983)所给出的序列。如:

(101)坐在记者后面的一对中年夫妇,颇受感染,童缝些旦±随着
音乐节拍鳘鳖丝拍打着我的椅背.(《人民日报》1995年7月)
(102)只是,一条清幽迷人的道路,正丕塾童鱼些丛丝鲍壹塑呈亟
静地,静静地抽出。(《人民日报》1995年)

(103)彭小姐生气地用主使劲地将衣服挡回去.(《报刊精选》1994
年)

(104)此时姑娘们脸上的汗水和泪水已分不清了,她们激动地用大毛

巾不停地擦。(《报刊精选》1994年)

(105)他马上迎上去,紧紧握着马慕韩的手,当着曹获秋副市长的面,

筮垒垒些壁墨基盐壹壹些说:“你说的好,你说的好,你把我心里的话都
说出来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06)他盟邀鱼垫羞宣缕盟主宣盐佥坌丝望了一下,下意识地准
备着万一的变故.(杨沫《青春之歌》)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实例和数据的证明。

2.2.1[+情状]、[+工具]、[+摹状]共现时的语序

[+情状]>[+工具]>[+摹状],共12例。如: .。

(107)好多年前,老施特劳斯偶尔回家,看到儿子正在练习小提琴,

竞蛮横地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读者》)

(108)敌人被这枪声气恼了,狠狠地用机枪盲目地扫射着,不时发

射几下掷弹筒,连着几声爆炸。(雪克《战斗的青春》)

(109)当他低头察看立足点时,食人魔蕉耋些旦窒困丝圭鉴鲎垫抓
在岩石上。(《龙枪》)

(110)他整天一动不动,日光呆滞,总是查意无意地用舌尖不堡地
舐他那颗破牙。(《【读者》)

(111)我难过地用圭垒轻地抚下他的眼皮,禁不住滴滴泪水洒在死
者的身上,在场人泣(《报刊精选》)

(112)他壁丛些旦圭塑堡垒些把眼泪刚一抹去,紧接着又是一片泪
水涌了下来。(张平《十面埋伏》)

(113)写字台上有一部电话,菲走到了它的面前,丝蕉些旦圭堡垒
墼丝弹了弹那已经发暗的木头。(《荆棘鸟》)
(114)他意嗑深长地用圭指头轻轻地叩着那封信.(《美国悲剧》)

(115)衣袖高高地卷起,露出两只黝黑的手臂,他大步走到潭边,童
不犹豫地用水堡满满些舀了一罐。(罗广斌((红岩》)
[情状】>[摹状]>[工具],仅3例。 即:

(116)春玲鳖堡些堑全盎些 用脚蹬住树根,使她们不致一齐滚下去。
(冯德英《迎春花》)

(117)他烦躁不安地 丕堡丝盟主摸头发,然后伸脸过来吻我,“-Jq-,e,,

好吧,你这个冷血动物。…… ”(卫慧《(上海宝贝》)

(118)他们激动地、不堡地用双圭互相拍打着对方的脊背,千言万语
不知从何说起!(冯举高Ⅸ李讷与刘源久别重逢》)

2.2.2[+情状]、[+对象]、[+摹状]共现时的语序

[+情状]>[+对象]>[+摹状],共13例。如:

(119)他只好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无言地对着国王深深地低下了头。

(《亚尔斯兰战记》)

(120)它四处嗅着这个稻草人,仿佛疑心在稻草里也许有一巢老鼠,

常常查二!量!生丕盔堑些壁羞叠芏厶蕉焦些吠着。(《绿野仙踪》)
(121)郭彩娣跟在余静和杨健后面跨出了厂长办公室,她回过头去轻

蕉鲨壁硷鉴焦猩猩些盯了一眼。(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22)发出悲惨的嚎哭,把他的嘴凑到那毫无生气的脸上,开始令人

感动地对他热烈地亲吻。(《斯巴达克斯》)

(123)这时,他突然毛发飘拂,旋风般地跳上坡道,激动地对盎罗璧
璧不签地讲着什么。(《星球大战》)
(124)马上迎上去,紧紧握着马慕韩的手,当着曹获秋副市长的面,

筮堕盗丝壁墨基盐高童丝说:“你说的好,你说的好,你把我心里的话都说出
来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25)和大家告别,她跟着母亲从索尼娅身边走过的时候,殷勤而燮

彬有礼地对她深深地一躬到地。(《罪与罚》)

(126)经过三连居住的一排排猫耳洞前,他尴尬地向战士们默默地

点头,战士也默默向他点头,眼里流出捉摸不透的表情。(王中才《最后的

堑壕》)

(127)李自成筮筮亟盛罡堡鱼全垣退堙丝看了一遍.(姚雪垠《李白
成》)

(128)我女人用手碰一碰我的臂膊,金查些鱼盎盘塑丝笑一笑;而
后,敛了笑,说:“你赶快放进去,鸭子我家里有,不买你的…”(吴组缃《黄
昏》)

(129)他激动地对李舒轻轻地说:让我来推一段吧!(陆正伟《巴金

和刘白羽》)

(1 30)卖花老人总是很当心地把它们养在一个黑色的陶罐里,并且放在

花架的最高一层。丕丝查丝塑室笪]重望丝看一眼,心里有个地方就很深地
痛一痛。(《读者》)

[+情状]>[+摹状]>[+对象],共5例。

(131)他激动地一五一十地对奶奶讲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 32)不是因为他从不呵斥人(他有时收起了平常那笑嘻嘻的脸,一

本正经地轻轻地对你说:这样做不好,对什么什么不利,而绝不怒言于色),

而是因为他要求严格,头脑敏感的同时,有一种善于体会别人处境的能力,

有一副处处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的好(《读书》)

(1 33)三个男人根本不睬我,兰叶则像个知识分子那样迅丝丝=主=

板地壁鑫说:那可太不一样了.(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
(1 34)听徐义德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篇,他伸过头去,过堑丝:』:壹些

对徐义德说:“这子鸡不错,你饿了吧,快吃一点,别冷了。”(周而复《上海的

早晨》)

(135)他坚决地溘整地向营长说出他的心愿,说出他正在练习掌握
步行机。(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2.2.3[+情状]、[+方所]、[+摹状]共现时的语序

[+情状]>[+方所]>[+摹状],共8例。如:

(136)一大坑面包片,为满足辘辘之饥肠,他有条不紊地取了出来,

还机敏地从底部一包包地取出。(《从乞丐到元首》)

(1 37)仅停灵的三天中,就有六万多群众鱼筮丝丛丝鲍丞壑煎墨遂
地走过,怀着无比惋惜和沉痛的心情瞻仰她的遗容。(《读者》)

(1 38)饥饿的霍沧粟居然盛盟丝丛盒堂垫坐益速丝偷食品达两年之

久.(莫怀戚Ⅸ陪都就事》)

(139)没有教科书,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计算机,所有内容都堡盘
釜理地从他的口主壅确地“输出”.(《读者》)
(140)反映着晴阳虹彩的游丝,飘到半途便挂在了柏枝上;成团的柳

絮垒垫丝丛丝鱼盘王整:随:随丝滚过。(刘心武《如意》)

157
(141)有时是在离妈妈很远的角落里玩,但“妈妈”两个字就那么鱼
签童塑些丛丝嗑呈溘堂些吐出来,流露出他与妈妈相依为命的那种依恋和
感情.(张抗抗《悦悦和他的意大利妈妈》)

[+情状]>[+摹状]>[+方所],共4例。

(142)他好查地一粒粒地从竖盘上摘下来,又一颗颗挨个儿排排上,
孩子般地数着数:“十五粒,…….”(冯志《敌后武工队》)

(143)她能够将大到家用电器小到蔬菜水果的许多物质,墨直氢些丝
源源不断地从她父母家拨拉过来.(池莉《来来往往》)

(144)人们敏捷地、没音响地从炕上爬起来。(冯志《敌后武工队》)

(145)国王的在场使得阿普舍龙兵团的官兵感到激动和兴奋,他们步

调一致,笙赳赳地、轻快地从两位皇壹及其堡从复边走过去。‘(《战争与和
平》)

M。、M:和介词短语共现时,以M,>介词短语>地这样的语序为优势语序,这一点不

难理解。我们知道,根据语义接近原则,M。和M¨共现时,一般都是M。在前,M2

在后。因为[+情状]状语往往描写的是主语的情貌和状态,所以要靠近主语,[+

摹状]状语往往描写的动作的方式和状态,所以要靠近动词。而当还有其他的介

词短语和两者共现时,由于M,和M:都带“地”,出于结构上的平衡和对称,介

词短语一般就会居中。语言事实中,三者共现的情况其实很少,如果和两两共现

相比,那真的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协同]状语的位置

3.1[+协同]>[+工具]/[+材料]

我们以典型的[+协同]状语和典型的[+工具]/[+材料]状语“用NP。”共现时

的位序为考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十二)

[+协同]+用NP:+V 数量 用NP。+[+协同]+VP 数量

和NP.+用NP。+VP 28例 用NR+和NP。+VP I例

跟NP.+用NP:+VP 7例 用NP:+跟NPl+VP 2例

与NPl+用NP2+VP 15例 用NP2+与NP,+VP 0例

同NP。+用NP2+VP 4例 用NP2+同NPl+VP 2例

从表中可见,[+协同]状语和“用NP。”共现的情况不多见。从为数不多的语

158
例中,可以发现两者共现时,[+协同]状语一般在“用NP。”前面。如:

(146)可钱七虎想到司机平时很辛苦,星期天应该好好休息,就垄窒

厶旦自红主把老母亲推到汽车站,然后陪老人乘公共汽车去了一趟。(《人
民日报》)

(147)她也干农活,到场上去打稻谷;杜承荣的肩膀挑不动一担水,她

就垒查盘旦=整盛垄抬.(李雅民《奥地利一一中国:一个美丽的爱情传奇》)
(148)火炬熄灭仪式后的文艺演出中,西班牙歌星胡利奥・伊格莱西

亚斯将与韦唯一起用中文同台演唱《鸽子》.(《人民日报》)

(149)我们刚到近藤先生家时,每天晚上约定俗成地要和他或他的家

昼旦旦适交谈约一个小时,以便尽快地提高日语会话水平.(《人民日报》)
(150)围过来的路人“赶快打电话报警”,一边脱下外衣、鞋子,下到

河中和其他人一起用木板、小船一趟趟往岸上接人.(《人民El报》)

“用N心”状语先于[+协同]状语的很少,仅见数例:

(151)不管怎么样,也许他可以旦耋氢鲍墅堡垒丝=壑回到过去。(《龙
枪传奇》)

(1.52)旦=生吐闷,圉盘盘二蕉,驾车漫游美国,记下美国各地的四
季风光.(《读书》)

(153)那比如说,我们平常经常说有些适合妇女工作的职业,我用一

仝塑墼苤窒二蕉讨论,叫做妇女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刘伯红《妇女与就
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表中的“和、跟、同、与’’仅限于表示“协同”。“和、

跟、同、与”还有表示“对象”的意义,这时是[+工具]/[+材料]>[+对象]。如

下面各例:

(1.54)那个推销员绝不会用同样的东西跟我多要钱。(《读者》)

(155)你就用壬中这柄刀跟盎决斗?(古龙《圆月弯刀》)
(1 56)莫斯科基地的专家把死亡的脑袋割掉,使它跟尸体分离,然后

旦垫堕墨宣联系,由科学家向它提出6个简单的问题,请求这个脑袋表示
意见。(《读者》)

(157)盟立丛查丝联络,却原来,是厅里又有了临时的会。(铁凝《树
下》)

3.2[+协同]>[+方所]

159
我们以典型的[+协同]状语和典型的[+方所]状语“从NP。”共现时的位序为

考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发现两者共现的语例也不多,仅56

例。其中[+协同]状语在前的有54例,占96%。如:

(158)父亲已退休,亟墨童垒塞丛邀呈搬到这里,照看我奶奶.(《报
刊精选》)

(159)其余的人巫型:挝丝丛垫向山庵上包抄.(冯德英《迎春花》)
(160)何波稍稍问候了两句,然后便让魏德华墼丝二迭!生丛塾鲎鲎鳢
病房里挤了出来。(张平《十面埋伏》)

(161)宁金山的脸擦伤了,他提着手榴弹墼固:墨鱼丛三奎主跳出来.
(杜鹏程《保卫延安》)

(162)我在摄影画报上看见了贝壳,于是就想请您亟盔遮丛堡垒去
江之岛。(《生为女人》)

(163)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固丝煎全盘生丛熊墨上去,住在山里。
(《圣经》)

(164)她叫李丽莲,是位标致的歌唱演员,1937年圉婆盍=董丛上
海进入延安的.(罗永常Ⅸ李德和他的中国妻子》)

(165)父亲是一个画家,圉墨童=董丛圉盐回来,临行前一个外国的
作家送父亲一块表,让父亲回国后不要忘了他。(曾明了《生死界》)

“从NP:"短语在[+协同]状语前的很少,仅2例,而且均出现于翻译作品。

(166)她一听到这话,就从床上和他一起坐起来,把一个戒指交在他

手里,又叫他对着一幅耶稣的小画像、起誓娶她。(<(-I-日谈》)

(167)中国也向巴达维亚输出丝绸,从那里与孟加拉丝绸一起转口到

日本。(《白银资本》)

4.[+对象]状语的位置

[+对象]状语总是处于其他方式状语之后。

4.1[+方所]>[+对象]

我们以典型的[+方所]状语和典型的[+对象]状语“对NP:”共现时的位序为

考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从NP。"在“对NP。”前出现的共

47例,如:

(168)他判断出追击的官兵比往日增加了很多,而且他们不仅从正面,
也丛堡匮壁奎垫垒里垦壹堑空堡鱼△墨进行攻击,但是从他的神色上并没
有流露出一点惊异或不安的表情,仿佛这些发生的事情全在他意料之内,而

且好像是习以为常了。(姚雪垠《李自成》)

(169)后来,鲍曼说服这个皮货商,让他丛塑里壁置鲍叠型进行观察.
(《读者》)

(170)他从房屋的另一端对她大声喊.(《罪与罚》

(171)高杰跳上另外一匹马正要迎战,不知谁丛壁垫壁丝放了一支暗
箭,误中在他的盔上,他惊魂未定,贺金龙已到面前,一刀砍伤了他的左颊.

(姚雪垠《李自成》)

(172)佛斯丛生查小声地壁丝说着。(《罗德岛战记》)
(173)耶和华丛筮鳖主壁丝生]说.话,你们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
像。(《圣经》)

(174)但是丛壹垫壁型墨焦调查了个底儿掉,没有找出任何破绽。(蒋
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175)公爵丛圭壁里壁丝嚷了些什么,我没听清,那人一面回答,一
面朝墙深深鞠躬。(《追忆似水年华》)

(176)寒往暑来,当我就要结束教学生涯的时候,不禁又从心底对

12生盔堑丛圭鲍整鲎兰笠产生眷恋之情。(((人民日报》)
(177)女管家头戴帽子,身穿防雨布大衣,现出亲切而稳重的神态,

羞怯地从远处对聂赫留朵夫鞠了一躬,不愿打扰他。(《复活》)

而“对NP:’’在“从NP。"前出现的未见l例。这说明[+对象]状语绝对不会

在[+方所]状语前面出现。

表示“方向’’意义的[+方所]状语和[+对象]状语几乎不共现。我们考察介词

“朝”、“向。”、“往”、“对着”介引NP为代表的[+方所]状语,与典型的

介词“对”、“向:”介引NP。为代表的[+对象]状语共现的情况,发现两者共现

的几率很小。但在有限的例子中,[+方所]状语都是在[+对象]状语的前面。

其中“朝NP,”位于“对NP。”之前的只有2例,即:

(178)那个法国人丛宣应塑工壁丝喊,同时指着房子后面的花园。
(《战争与和平》)

(179)叫他们撤退,停战,到天黑,我跟他们和平解决!”已经下了决心

保全不死的的张灵甫,没有放弃他的幻想,他还想用诈骗逃避他的败亡的命
运,塑羞塑里壁堂:』:直说。(吴强《红日》)
“向。NP。”位于“对NP2”之前的只有2例,即:

(180)飞机的天花板骤然朝下弯曲,打在乘客的头部,座椅受冲撞后

往往鱼下对人体叠笙鲎发出忍受不了的压力.(《读者》)
(181)俄国士兵们已到了那里,有几名开始鱼工壁羞窒庄盗开火.(《(地
球杀场》)

“对着NP,”位于“向:NP2”之前的有13例,如:

(182)梁三喜点了点头,看了看眼前这位昨天下午刚补进我连的战士,

便堕羞担堑扭鱼萱益报告了九连所处的位置。(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183)这样几次以后,忽然大家不拆他的巢了,反而有人来对着大树向

他膜拜.(《读者》)

(184)将军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不时壁羞丝图鱼垒选丝问一些情况。
(马勇((许世友指挥的最后一仗》)

(185)毛泽东壁羞堑笪鱼进厶整至念了一句正在创作的诗。(郭文韬、
郭晨《苍黄剧变的总统府》)

由此可见,[+方所]状语和[+对象]状语共现时,[+方所]状语通常在前。

4.2[+工具]/[+材料]>[+对象]

[+工具]/[+材料]状语和[+对象]状语共现时,一般是[+工具]/[+材料]状语

在前。我们以典型的[+工具]/[+材料]状语“用NP.”和典型的[+对象]状语“对

NP:”共现时的位序为考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发现“用NP。”

在“对NP。”之前的有445例,“用NP。”在“对NP:”之后的仅17例。“用NP,"

在“对NP2”前的语例如:

(186)两名医生遂命空姐用毛毯隔出一个临时手术室,用白兰地对

、墨丛进行消毒,取出飞机急救箱中的麻醉剂对伤者实施局部麻醉。(《人民日
报》)

(187)王军的儿子很调皮,他用弹弓对小狐狸打了一弹,小狐狸腿

上受伤,跌在地上。(汪曾祺《当代野人系列三篇》)

(188)国际发明奖的评定方法是:对有争议的项目先通过答辨,然后,

评委们旦垫i盐差垫壁垒仝堑旦逐一打分,综合统计,分类排名次.(((报
刊精选》)

“用NP。”在“对NP。”后的语例如:
(189)他先是支持鹿三对小娥夫妇开除族籍,既而叉先后两次对受人

诱惑而失足的尘娥用刺刷毒打,小娥冤死化鬼想讨回公道,他又建造七级

砖塔镇压。(((报刊精选》)

(190)有专家对这座石芏用“典雅歪媚”四字来赞美。(《人民El报》)
(191)在舰与之间的空隙,较具机动力与火力的炮舰及飞弹舰则无情

地对敌人用炮火加以攻击。(《银河英雄传说》)

5.[+工具]/[+材料]和[+方所]共现时的语序

[十工具]/[+材料]状语和[+方所]状语共现时,一般也是[+工具]/[+材料]状

语在前。我们以典型的[+工具]/[+材料]状语“用NP。”和典型的[+方所]状语

“从NP:”共现时的位序为考察对象,在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发现“用

NP。"在“从NP:”之前的有277例,“用NP.”在“从NP2”之后的60例,而且

以翻译作品居多。

“用NP。’’在“从NP。’’前的语例如:

(192)人们在琉璃厂浏览旧书、古玩、字画之余,信步来到这里,主

人用白铜勺从大瓷缸里给您斟上一勺,倒在一只古色古香的青花瓷碗里。

(《读书》)

(193)他看看这个瓶子,查查那个瓶子,旦堕堕丛篁丛盘仝趣主呈吸
出几滴液体,然后拿出一试管溶液放到桌上.(《福尔摩斯探案集07》) ,

(194)严志和旦生至丛壹至』坐,抄了抄地基,又从东到西抄了抄。(梁
斌《红旗谱》)

(195)你在男朋友家吃饭,旦墨±丛鱼垫叁主又起一块莴苣,看看它.
(((读者》)

(196)说完,老人旦墅盐丝±丛旦堡呈掏出一张发黄的残疾军人证。
(《人民El报》)

(197)流苏旦塾盐鲍主丛鲎蔓土拿起她的听筒,放回架子上。(张爱
玲《倾城之恋》)

“用NP。’’在“从NP:”后的语例如:

(198)李纲又派兵士从城上用大石块向火船投掷,石块像冰雹一样泻

了下来,把火船打沉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199)上星期另一个班的男生还曾经在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时丛
重重盟盟向老师射击。(王朔《我是你爸爸》)
(200)当时她坐在椅上小憩,被一名观众从背后用刀刺中背部,她的

脊柱附近被刺中1至2厘米深,但未伤及要害.(《人民日报》)

(201)山上没有,..y-A.'frj就从山下用帆布包背上山.(《人民日报》)

(202)江青丛鱼垒鱼旦童圭运来了密存的98部影片。(晓高《江青与
特别档案影片库》)

(203)在她犹豫不决之时,一头大象悄不愣噔就从盘后用那粗大的差
子把她卷起举向空中。(钟兆云《逍遥万里蜜月游》)

综上所述,方式状语连用时一般遵循下面的规则:

[+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对象]>[+摹状]!

这一序列中,[+摹状]状语的位置需要特别注意。我们用虚线框画出来,表

示它在多项状语的共现序列中可以有两种比较常见的位置,我们暂且把位于[+

工具]/[+材料]状语之后的位置成为位置1,位于[+对象]状语之后的位置称为位

置2。根据一I-.文的论述,当情状性状语不出现时,[+摹状]状语一般总是处在位

置1;当情状性状语共现时,[+摹状]状语一般总是处在位置2。

二、[+摹状]状语的再分类及其语序

1.搿地一的摹状功能

[+摹状]状语是对动作的状态、方式最生动具体的描写。具体表现为动作的

速度、时间、频率、声音、范围、数量、方式、程度、动态等,形式上的标志是

常常带上助词“地”。形容词性成分、副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

数量成分、拟声词、代词以及固定词组等,加上“地”以后,都能充当[+摹状]

状语。而它们的摹状性正是由“地”显现出来。

对于“地”具有描写作用,语言学界大多数人都接受。吕叔湘先生早在四十

年代就已提出“描写性加语之后用‘地’’’;陆丙甫(2003)在探讨“的”的基

本功能时,认为朱德熙先生分化的三个“的”的基本功能是语义平面的描写性;

张国宪(2007)也认为“地”在句法上是一个状态词化的标记,而在语义上则负

载着描写性信息,即一个描写性标记。因此,有些原本描写性和述谓性功能不强

的成分加上“地”以后,就状态化了,可以充当状语而凸显出性状特征。如有些
性质词和名词必须加上“地”才能作状语:

幸笨拙爬行一一笨拙地爬行 ・虔诚跪拜一一虔诚地跪拜

幸历史研究一一历史地研究 ・本能一闭眼一一本能地一闭眼

有些形容词和方式词作状语时,加不加“地”似乎是自由的,如:

明确规定——明确地规定
顽强拼搏一顽强地拼搏
平稳过渡——平稳地过渡 严厉批评——严厉地批评
飞速前进——飞速地前进 公然反抗——公然地反抗
悉心照顾——悉心地照顾 死命抵赖——死命地抵赖
但事实上两种结构不尽相同,带“地”的状中结构是组合式构造,状语是描写性

的,属于[+摹状]状语;而不带“地”的状中结构则为粘合式构造,有一定的限

制性意味,倾向于特征性状语。张国宪(2004)认为“凝固性的强弱是这种语义

差异的形式表征,句法的证明是不带‘地’的状巾结构不能被其他语言单位隔

开,而带‘地’的状中结构则不受此限制。”如:

a.・平稳向稳健财政政策过渡 b.平稳地向稳健财政政策过渡

a.・明确在文件中规定 b.明确地在文件中规定

a.・悉心在病床前照顾 b.悉心地在病床前照顾

a.硐ji强在球场上拼搏 b.顽强地在球场上拼搏

而原本述谓性强的动词性成分、重叠形式或是短语形式,必靠加“地”来

标识。邢福义先生(1996)对此有过论述:许多状语,特别是表示性态的状语,

跟谓语往往相通。……如果不用“地”,语音上有停顿,那么它们就往往靠向

主语,转化成为谓语。例如:

他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

他鬼鬼祟祟,东张西望。

某些复用物量的状语,同样可以向谓语转化。如:

大楼一排排地显示着特区的繁华。

大楼一排排,显示着特区的繁华.

因此如果没有“地”,有时候结构关系就会改变,包括改变短语的结构关系和变

单句为复句的情形。如:

(1)担上一头是平波,一头是货物,郑涨钱鳖鳘星星些踏上了走街穿
巷的艰难旅程。 (蔡康《花烛泪诉人间情》)

一担上一头是平波,一头是货物,郑涨钱摇摇晃晃踏上了走街穿巷
的艰难旅程。(连动短语)

(2)靳师傅不太情愿地跟着老孙头出门.(《靳师傅的太阳光》)

一靳师傅不太情愿跟着老孙头出门.(动宾短语)

(3)鲁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鲎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曹禺《雷雨》)

一鲁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叫他认母亲么?(复句)

(4)身着整洁西装的总经济师张鸣治及19位部门经理(主任)盘监严
肃地依次与王彦总经理在合同书上签名.(《人民日报》)

一身着整洁西装的总经济师张呜治及19位部门经理(主任)神情严

肃,依次与王彦总经理在合同书上签名。(复句)

因此,我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地”是摹状状语的典型标记。

2.[+摹状]状语的次小类

根据[+摹状]状语具体语义特征的不同,我们把[+摹状]状语分成以下小类。

[+摹状・速度]:主要是具有速度义的形容词。如:

(5)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中

华上下五千年》)

(6)这些女生慢慢地让人刮目相看了.(黄维钧《洪雪飞,魂归来》)

(7)我飞快地蹬车,躲进黑暗中去了。(张抗抗《白罂粟》)

[+摹状・时间频率]:主要是具有频率义的形容词、动词和各类重叠并列形

式。如:

(8)人们长久地观望着。(《人民日报》1995年)

(9)雨季已经来了,三叁亟盘丝下着。(汪曾祺《小说三篇》)

(10)三年前,王文汉去世了,刘铁民=堑匹焦些照顾他的老伴纪凤岚
老人.(《人民日报》)

[+摹状・声音]:主要是各类拟声词。如:

(11)她打陶副官手里接过一根火纸捻,又鲎!垒堡盗丝抽起来.(老舍
《鼓书艺人》)

(12)唐元凤直起腰,又把g-斥'l插进嘴里,主£嗑i£嗑些捅。(王朔《痴
人》)

(1 3)大镐继续往墙上刨,土坯璺生生生丝往下直掉。(雪克《战斗的
青春》)
[+摹状・范围]:主要是具有范围义的形容词。如:

(14)该书融学术性与知识性为一体,金鱼些介绍了加拿大的有关情况。
(《人民El报?)

(15)苦难的时代釜速些将不幸散给人们,母亲所得到的似乎是最厚实
的的一份。(柯灵《苏州拾梦记》)

[+摹状・性质]:主要是具有性质义的形容词。如:

(16)这时,有人轻轻丝拍了她一下。(张欣《(今生有约》)

(17)他巧妙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报刊精选》1994年)

(18)他塾箜些操纵着车,在车流中像条鱼似地钻来钻去.(王朔(<许
爷》)

[+摹状・数量]:主要是数量词的重叠形式。如:

(19)那妇人又=王=王丝拉着风箱.(靳以《(造车的人》)

(20)莹火虫在鸭蛋壳里=塑二塑丝亮,好看板了.(汪曾棋《故乡的
食物》)

(21)大家仍然很兴奋,……都只叫净肉,=叁二叁垫吞下去。(阿城
《(棋王》)

[+摹状・动态]:主要是动词及其短语形式。如:

(22)只看见一团尘土盘羞叠!生丝滚动.(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23)他看见了,总是堡堕壹逃些跑到路口去。<汪曾棋《羊舍一夕》)
[+摹状・程度]:主要是具有程度义的形容词。如:

(24)这番话深刻地揭示了党员干部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人民El报》

1996年)

(25)有血友病的人,只要皮肤墼丛癣伤,或进行拔牙等小手术,都会
导致难以制止的严重出血.(《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摹状]状语的连用语序

3.1抽象的描写在前,具体的描写在后。

[+摹状]状语共现时,有些描写动作的抽象的性状,有些对动作状态具体生

动的描写,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更靠近动词。如表示动作具体量的[+摹状・数

量]往往在后。这里的数量既表示物量又表示动量,物量在语义上指向宾语,动

量在语义上指向谓语动词。两者都是后指的,所以在语序上也都是靠后的。如:

167
(26)当时在友谊馆附近拉乘客的三轮车夫把受伤的学生抱到车上,盘
佥丝二蕉=丝往医院送;周围许多汽车也开过来运送伤员。(《读者》)
(27)我丕堡些二里二里将婴儿呼吸道中的羊水吸出来,然后,人工
呼吸、口对口呼吸顽强地交替进行,婴儿终于“哇一一”哭出了第一声!(胡

辛《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28)快乐之杯,留着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喝罢!(矛盾《蚀》)

(29)他听了这个计策却沉默不语,从地上拾起一个柴火棒,在手中慢
慢地一节一节地掐断。(姚雪垠《李自成》)

(30)在这寂静的深夜,只有时钟鸟藏在白胶树的密叶里规则地一秒

一秒地报着时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31)电影文学脚本中的分镜头的手法,将香港百年来的屈辱的历史生

动形垒地一基一基地再现了出来.(《人民日报》)
(32)刘大姐的这些话又在道静的耳边溘堑些=鱼=鱼些响着,道静
也一句一句地用它们来对照自己的行动。(杨沫《青春之歌》)

(33)审议时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领导到群众,只要实实

在查些=仝二仝丝解决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前进。(Ⅸ人民日报》)
(34)周明逞::虽丝=王二王地吸着烟斗,摇了摇头。(雪克《战斗的青
春》)

(35)它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块花岗石打得粉碎,也能轻轻地一下一下

地把钉子钉进柔软的木头里去。(《资本论》)

(36)她两手抓住绳子,用力地一下一下地荡起来。(曹禺《日出》)

[+摹状・声音]是对动作伴随声音的具体描写,所以一般也是在其他摹状状

语的后面。如:

(37)病室外,看护妇的伶俐的脚音,时远时近地阁塑地响着。(矛盾
《蚀》)

(38)她爱笑,在他们身上生壹些整2垦整2生些笑。(铁凝嵌大浴女》)
(39)她把江丽搂起来,又跳又扭,丕焦丝整整些笑。 (雪克((战斗

的青春》)

(40)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宁远铁厂的吹风机堡垒些登堡些响,也听
不大真切,就我一个人的声音.(汪曾祺《羊舍一夕》)

(41)时钟照常丕迭丕:逮些=丝=丝丝煎查堕喳丝响着。(《八十天环

l醯
游地球》)

(42)宋建平把砂锅放上,放下后不说什么,只垒张地嘘嘘地吹着手
指,斜眼看她.(《中国式离婚》)

3.2受语义接近原则制约,表示动作时间、速度、程度、范围等的摹状状语

在前,表现动作性质、状态等的摹状状语在后。如:

(43)他不说话,只是冬冬些堡麴垫看着她的脸。(曹禺《日出》)([+
摹状・时间]>[+摹状・性质])

(44)他大概是怕心里这种甜丝丝的滋味跑掉了,在那儿慢慢地仔细

丝品味。(Ⅸ读者》)([+摹状・速度]>[+摹状・性质])
(45)画面上军务尚书的嘴部堡:逞丝二歪二金丝动着.(《银河英雄传
说》)([+摹状・速度]>[+摹状・动态])

(46)特别不能容忍的是那个陶伶娣,那一天在前远巷里看见她远远地

垫堕垫丝走过来,那个小骚货不仅没有扑过来,相反,却故意从一条横巷里
穿出去。 (陆文夫《人之窝》)([+摹状・距离]>[+摹状・动态])

(47)更有甚者,是曲解和阉割毛泽东思想,不是全鱼丝壅塑些理解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实际上是反对毛泽东思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摹状・范围]>[+摹状・性质])

(48)文艺要讴歌英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1i4地生动地

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民

El报》)([+摹状・程度]>[+摹状・性质])

(49)有一二年他的像片没这么盖造丝二塾些登在各报纸上了;看到
这回的,他不能不感到满意。(老舍《且说屋里》)([+摹状・范围]>[+

摹状・性质])

3.3两个状语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共同描写同一种状态,两者互相补充,

往往肯定的在前,否定的在后。后一状语往往是对前一状语的补充说明,语义上

更加具体深入。如:

(50)那位跟他在一个工厂做过工的质朴的妇女曾萱萱些丕塑堕亟些
追求过他,直到后来各自结婚成家,仍把他当作一桩未竞的事业牢记心头。

(王朔《我是你爸爸》)

(51)20世纪末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垫
生生塞塞丝丕金坐金些完成翻两番的计划,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人
民E1报.》)

(52)我端着一支带瞄准镜的大口径比赛专用步枪,以标准的射击姿态

斜步站着,3:迭些童丕堡塑些连连扣动板机,把一发发子弹射向二百米开
外的靶心.(王朔《过把瘾就死》

(53)你想,当一条生命壶竖竖些童垂堡宣些横陈你面前时,你能因
为他送了钱就做好一点,不送钱就差一点吗?(《中国式离婚》)

(54)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查
歪型丝童垂垫判丝吸收。(《人民El报》)

三、“把力字短语对相关词语序列的影响

“把”字短语属于方式状语。本章第1节我们讨论了方式状语连用的语序为:

[+比况]>[+摹状]>[+协同]>[+工具]/[+材料]>[+方所]>[+对象]

这一序列中我们没有考虑“把”字句的情况,这是因为“把”字短语的位置比较

灵活,由此引起的其他状语的位序变化也比较复杂。所以,这一节我们打算专门

对此进行讨论。

1.基本分布原则:凡是对。把一字宾语的描写都放在宾语后面。

1.1方式状语表示宾语的数量。如:

(1)夏经平忙挫鳌仝丝转向马林生。(王朔《我是你爸爸》)
(2)老人们童垦生鳌盐些排好,在桥心绿地操练太级拳。(《报刊精选》)
但更多的是数量词重叠式。如:

(3)他终于屈服了,含悲饮泣礴在地上把散落的稿纸一张张捡起来。

(王朔《我是你爸爸》)

(4)方枪枪垫壑盔=迭丛挥成歪塔,看着塔倒下,欣慰地笑起来。(王
朔《看上去很美》)

(5)于倩倩又担整I=些鲍盔叠=堡堡穿上身。(王朔《看上去很美》)
(6)狂风担丝芏盘担盘担丝拔出来,夹着碎雪,无情地摔向空中。(冯
德英《苦菜花》)

(7)父亲用竹竿壑盟茎=堡=握些夹下来,树下的人便一棵一棵地捡
起来.(((-4r场报)))
(8)由于没有烘干设备,收到室内的麦穗又极易发芽,宋飞琼领着师

生垫墨麦二鳖二鳖垫抠下来,然后借来邻居做饭的煤炉,把炉口封好。(《报
刊精选》)

数量词重叠式一方面又从方式上说明谓语动词,另一方面又从数量上说明“把”

的宾语,所以它可以变换成名词宾语的定语,如:“一张张散落的稿纸”,“一

块块积木”等。

l-2方式状语表示宾语的性状。如:

(9)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

地带回赵国.(《中华上下五千年》)

(10)他决不能再把她放走,无论付出多高的代价,也一定要把她好

堑丝交给嫂嫂,也才对得起哥哥李德文的在天之灵.(王素萍《她还没叫江
青的时候》)

(11)先准备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案和经验,小心地控制着船速和靠泊角

度,超:丝整整丝靠在码头,创出了夜间大雾中靠泊的新纪录.(《人民日报》)
(12)她放下百叶窗,垫宣宣罡芒塞塞丝拉上。(《小飞人三部曲》)
(1 3)然而他去了,把她孤零零地抛弃在这漆黑的夜里,前面有北方

佬挡着不让她回家去!(《飘》)

1.3方式状语表示宾语空间位置、运动方向等,主要是由介词“往、朝、由、

向”等构成的表示方向、目标、起点、对象等意义的介词短语。如:

(14)众人本能地垫复王焦壹垫侧,船身大大地动了一下.(巴金《家》)
(15)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垫竖董鱼盔
王政胸口直扎过去。((《中华上下五千年》)

(16)小屋子里沉闷起来,空气紧张得很,许多人拚命地垫塑塑胜±
里抽吸,发出“嗤嗤咝咝”的好象轮胎漏气一般的声音。(吴强((红日》)

(17)我垂堕宣宣里转向姑娘,有一阵子,我们俩谁都没出声。(《读
者》)

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时间顺序的原则,先出现运动或动作的主体,再出现

运动方向、目标、起点及动作主体所朝向的对象,所以方向、目标、对象、起点

的介词结构一般要置于“把”字宾语之后。

2.“把一字短语和“在L一之间的位置
“把”字句中,表示处所的“在”字短语(称作“在L”)的位置主要有四

种:主语前,主语和“把”字短语之间,“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动词后。我

们主要讨论的是“在L”在“把”字短语前后的位置。如:

(18)我们把书查办公塞上摊开,同时结合闻达的八条处理方案,开
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就应该配备的正规化的设备和装备。(池莉《霍

乱之乱》)

(1 9)有时我关了门想写些信或看看书时,他们总是奎壹口里垂且敲
得震天响,我只得把信纸收起再同他{flt,t.。 (苏青《搬家》)

相对于主语前和动词后这两种位置,“在L”出现在“把”字短语前后的几

率要小得多,甚至有些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王一平(1999)就否认“把”字短

语和“在L”之间存在这样的语序:“当‘在+处所’出现于‘把’字句、‘被’

字句或受事主语句中时,由于句中动词的受事成分己提到了动词的前面,这些成

分与‘在+处所’在动词前面不可能同时出现, ‘在+处所’便只能出现在句

末。"张赖(1997)也认为不存在“在+处所"在"把"字短语后的语序,“至

于为什么没有‘把N+在L+V’,这可能与‘‘‘把”字句一的来源有关。 ‘把’

是在连动式第一动词的位置上虚化而成介词,从而形成‘“把”字句’的,其形

成过程如下:把(71)+N(宾语)+V2一把(介)+N+V一把N+VP,因此, “‘把”

字句’一旦形成,其格式就固定为‘把N+VP’,没有‘把N+在L+V’这种格

式。”

然而,语言事实告诉我们,“在L"是可以出现在“把”字短语前后的,而

且有时候比较自由。如:

(20)他急切地抓住那张纸条,奎塞至土垫宣摊开,挪过灯来,专心
地审视。(《福尔摩斯探案集》)

(21)歇洛克・福尔摩斯从他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监奎塞土
摊开。(《福尔摩斯探案集》)

有时候却只能是前或后一种位置,如:

(22)拆掉了隔离栅,她查后盐把他看得很清楚.(刘心武《人面鱼》)

(23)还记得他手握木烟斗,话到激动之处他就垫塑主查主窒挥来挥
去,有人称之为潇洒。(铁凝《大浴女》)

这两个例句中的“在L”是不自由的,下列句子就不成立。

・拆掉了隔离栅,她把他在后排看得很清楚.
・还记得他手握木烟斗,话到激动之处他就在半空把烟斗挥来挥去,有

人称之为潇洒.

我们将要研究的就是“在L’’在“把’’字短语前或后两种位置时,在句法、语义、

语用上的不同。

2.1两种位置和VP的类型

当“在L”在“把”字短语前时,“在L’’远离谓语动词:当“在L”在“把”

字短语后时,“在L”和V则构成一个复杂的动词短语。因此,两者的谓语动词

形式有所不同。

“把N+在L+VP”中VP有比较多的“一V"式,如:

(24)贾老师垂篷查主土二塑,笑了说:“这又是出了什么事情?这
么多的罗嗦事!”(梁斌《红旗谱》)
(25)王金兰把大刀在脸前一晃,作了个避弹法的样子,又骂道,“老

子身经百战,刀劈过土匪杨胖子,死到我手下的英雄好汉数也数不过来,

还尿你这个毛孩子!”(李晓明《平原枪声》)

(26)可是跑到了屋门外又听着里边没了动静,他这才又壮着胆子站住,

把盒子炮查主里一端,象把门的一样,嘴里还诈唬着: “堵住了,别叫

他们跑出来!”(刘流《烈火金刚》)

(27)肖飞索性垫垒i丝奎查圭里二握,用一只左手扶车,准备着随
着碰见敌人拦阻,抬手就进行战斗.(刘流《烈火金刚》)

(28)冯大狗超盟奎塞土丛,说: “俺家族长的事,老天爷也管

不了!”(梁斌《(红旗谱》)

(29)出了这么大事情,他要离开家乡去给军阀们当兵了,还象没事人

儿,把脑堡奎枕上一搁,就呼呀呼地睡着了。(梁斌((红旗谱》)
(30)它们说,同时把尾巴在地上一扫,用一只眼睛对这些玫瑰花

斜望一下.(《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这类形式在“在L+把N+V”中很少。

“把N+在L+V”中谓语动词还可以是“V着”,如:

(31)帅哥一面说一面垫垦萱查:』:鱼垦煎£垦型羞,小倩颤抖着哀求道:
“好好,我给你们,求你们放了我.”(《故事会》)

(32)张灵甫把圭杖查地上敲羞,突然又兴奋地说道: “这个敌人是

不可怕的!”(吴强《红日》)
(33)她痛苦而愤懑地垂达查焦±土撞羞,发出了砰砰的响声。(白
帆《寂寞的太太们》)

(34)他取出一支烟,垫塑的二盘查垒土壁:壁羞,悠闲地说: “我在

野战军司令部遇见一个同志一一郑世德。”(杜鹏程《保卫延安》)

这类形式在“在L+把N+V"中没有。

但是, “在L+把N+V”中动词后面还可以有介词短语,如:

(35)为了和外商谈判,他曾不顾高血压的折磨,垄查金室里垫鲨蕉
垫王堡垒丝上当病床,打着吊针主持工作.(《人民日报》)
(36)他神情紧张,垒进鱼重垂五业攫奎±主换来换去。(((从乞丐到
元首》)

(37)爸爸放下东东,奎堕’灯王垫壅壅挂奎竖里,伏在东东耳边,小
声说:“东东,还疼不疼了?”(《诱人的荔枝》)

(38)奶奶奎[]里担二查鲨鱼丝圭丝塞查盎圭里,再三嘱咐我不要擦
鞋子。(《读者》)

(39)那一年El本鬼子扫荡,垄近查墨垫二仝挝王丝垄互丝担型盘堡
上,审问谁是八路军。(((读者》)

“把N+在L+V”的动词后面则不可以再接介词短语,因为动词的前后不能同时

出现介词短语。

2.2两种位置和“在L’’的语义指向

“在L”的语义指向和其位置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

情况:

第一,“在L”在语义上只指向句子主语,“在L”位于”把”字短语的前

面。例如:

(40)姑娘已奎星呈垫堕土丝圭擦去,更光润了些.(老舍《老年的
浪漫》)

(41)有时我关了门想写些信或看看书时,他们总是查壁[]里童盟敲
得震天响,我只得把信纸收起再同他们玩。(苏青《搬家》)

(42)老人奎塑垫垫自墨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
水去.(《读者》)

(43)他俩兴冲冲地奎盘叠里.垫袅竖墼踢得东一只西一只。(《读者》)
第二,“在L”在语义上只指向“把”字宾语的,“在L一一般在“把”字

174
短语后面。如:

(44)他把枪在腰里一插,两只手搭上墙头,用力往上一纵,呼噜的

一声一一墙倒了.(刘流《烈火金刚》)

(45)赵玉林把枪把在地板上轻轻顿一下。 (周立渡《(暴风骤雨》)

(46)他哈哈笑着,垫巫仝堡垂垒亟仝室:兰呈搓着。C《读者》)

(47)那人意识到犯了忌讳,于是便打住话头,他把盘查主里掂了掂,
然后说,什么价?(季宇《县长朱四与高田事件》)

(48)还记得他手握木烟斗,话到激动之处他就把烟土垒主空挥来挥
去,有人称之为潇洒.(铁凝《大浴女》)

最后一例如果将“在半空”移到“把”字短语之前,其语义指向会发生了变化,

就变成“话到激动之处他就在半空中把烟斗挥来挥去”。

但是,有一部分语义上指向“把”字宾语的“在L”可以在“把”字短语

前面。如:

(49)他急切地抓住那张纸条,奎塞王土垫宣摊开,挪过灯来,专心
地审视。(《福尔摩斯探案集》)

(50)德强把枪用力甩甩,奎衣服上把子竖上的血水擦干……忽听对
面传来枪声。 (冯德英《苦菜花》)

(51)儿子照样垒垄筮叁王鱼垂壹冲一下完事,手还是那么脏.(《(市
场报》)

(52)拿回寓里来,剪去了一节长梗,查苤渔堑』垫塑里烧了一会,
便插在我书桌上的一个小巧的白磁瓶里。(郭沫若《芍药及其它》)

(53)他死后,家属给小镇的曹婆子寄来了讣告一一生前,他每次来小

镇,都说是来看望师姐,曹婆子很仔细地看完那张纸的字,便奎塑造堑土垫
叠张纸点着,一直到它烧成了一团焦黑。(陈世旭《将军镇》)

(54)赵庆田在墼盛土垫塑叁磕打出来,顺便又挖了一锅子递给贾正.
(冯志《(敌后武工队》)

而有些指向“把”字宾语的“在L”只能固定在”把”字短语后面。根据我

们的观察,下列情况下指向“把”字宾语的“在L’’不能移到“把”字短语前面:

(一)“在L"所指是人的身体部位。

(55)那位大嫂就把她捆起来,先捆紧双手,再垫丝王奎壁王垄整盛
上扣住.(王晓波((黄金时代》)

175
(56)乔尼想,我正好用它捆住自己,可别一下晕过去,摔到飞机外,

乔尼垫丝王奎壁回绕了两圈,又打了结。(《地球杀场》)
(57)她在那里坐了有好一会儿,垫盔鲍=墨±查丝鲍亟墨圭里捏来
捏去。(《(邮差总敲两次门》)

(58)他低下头去,垫茎盘查噬昼土轻轻地咬一下。(矛盾《子夜》)
(59)您先屏住气,拿嘴唇把药抿进嘴里去,盘盏垒嗑里含混了再咽,
小心药面呛了您。(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60)他双手担二塑煎量垂避死死的捏成一团。 (《读者》)

(61)黄道士垫土担在垦堕土抹了一下,就板起面孔说道:“几时来
么?等那边张家坟的松树都死光了,那是就来!”(茅盾《残冬》)

(62)他:垫:室些查塞壁窒里一夹,嘴里哼唧着“A N O u n i s……”

把得三十五分的羞耻,算是一扫儿光,雪得干干净净.(老舍((二马》)
(二)“在L”所指是液体。

(63)先担整仝鱼差在送垒整里煮软,但软而不烂,凉干切成小块,
加入腰果。(《人民日报》)

(64)【酸梅汤】垫刍垄奎坐呈泡过或煮过再加糖制成的夏季冷饮,滋
味酸甜.(《倒序现汉词典》)

(65)据测定,它的辣度至少相当于朝天辣椒的10倍,只要把它在汤

里涮几下,汤就染上辣味,一只涮辣椒可用上多次。(《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66)桃子剥皮时,先垂查奎速盔主浸1分钟,再浸到冷水中,皮会
很容易剥下。(《读者》)

(67)我的办法是担釜堑丝鳖皇查溘坐土稍冲洗一下(不能来回洗),
切段,用少许淀粉拌一下。 (《市场报》)

(68)接着他靠在船舷上,垫3垒奎垄呈洗洗,留意着水冲击在他手
上的速度。(《老人与海》)

第三,语义上既指向主语又指向“把”字宾语的“在L”位置比较自由,既

可以在“把”字短语前,又可以在“把”字短语后。如:

(69)朋友,本来,我想送她前去,但是,她坚决不肯,我也没有办法,

便奎整土垫丝放下,我还以为她已经回家了呢?(岑凯伦《合家欢》)
(70)你的妹妹将垂篮奎整土盐垒丝查放了,然后你再走路或坐车回
来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76
也就是说,语义上指向主语的“在L’’一定是处在“把”字短语前面的,而

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在L”一般都在”把"字短语后面,但有一部分相对自由,

可以移到“把”字短语前面,有些则比较固定,只能处在“把’’字短语后面。语

义上既指向主语又指向“把”字宾语的“在L”位置比较自由。

2.3两种位置和语用表达

2.3.1强调重点

在实际表达中,说话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往往跟其表达的重点有关。说

话人常常为了突出强调某个语言成分而将其前置,以达到凸显该成分的目的。对

于位置自由的“在L”来说,当要强调“在L”时,就会把它前移到“把”字短

语前面:当要强调“把”字短语时,就会把它放在“把”字短语后面。如:

(71)儿子照样奎坐蕉盘工重垫±冲一下完事,手还是那么脏。(《市
场报》)

(72)我超室查垄整苤工冲了冲,干净了。(戴厚英《人啊人》
例(71)中的“在水笼头下”置于“把”字短语之前,就是由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决定的,说话人要强调“在水笼头下”,于是将它前置,达到凸显强调的效果。

而例(72)则是为了强调“把”字短语,故将“在水笼头下"置于其后。

2.3.2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的一般顺序是由已知信息到新信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在L’’中的“在这旱/这儿”“在那里/那儿”都是表示已知信息,所以通常都

是放在“把”字短语前面的。如:

(73)他天天夜里到东亚轩喝酒,回来的时候要从孔庙后边过,那里很

静,就在那里把他收拾了算啦.(李晓明《平原枪声》)

(74)逢星期一和星期二的早晨,都有公开的集市,9岁以上的男女儿

童就奎叠呈堑直亘出租给伦敦的丝织厂。 (《资本论》)

(75)他们争取在这儿把病治好,下一个月就不用买月票了。(《人民

日报》)

(76)要是查垫生垫塾△弄炸了,那是很难逃走的.(刘流《烈火金》
(77)从96楼乘车出去,必须经过58楼门前,我想奎垫里垫主拦住
问一问:“首长,你们现在要去哪里?我们警卫部队怎么跟你走?”(《报刊精
选》)

2.3.3语篇衔接
“在L"在“把”字短语前后的位置还会受到篇章的影响。在上、下文中,

前后需要有衔接和呼应,这时上文中出现的信息就会对下文语言单位的位置产生

影响。如上文出现的是“把”字宾语所指的人或物,那么一般紧接着的会是“把”

字短语,这样“在L”就会处在“把”字短语后面。如:

(77)歇洛克・福尔摩斯从他口袋里掏出—鹾彩:叠予嬲,堑童在塞土摊
开。(《福尔摩斯探案集)》

(78)舞台后面,唐元豹正在活动腰属,轮流把腿查暖器片土压着,
抖抖两个手腕子,双手腰摇晃着脖子,掰压着每含手指的关节,关节“啪啪”

响着.(王朔Ⅸ痴人》)

(79)刘胜勉强地接过秕把烟头查木柴火上烧着,烟给烧焦了小
半截,才衔到嘴上。(吴强《红El》)

如上文出现的是“在L”中的L,那么出于语篇衔接和句子的连贯性,一般

紧接着的会是“在L"与之呼应,这样“在L”就会处在“把”字短语前面。如:

(80)他仅凭两只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掘了个她厩在丝塑呈韭.二
家人掩藏了两年。(《读者》)

(81)他这么一想就掉头钻进了一墩长得很密的瓣:里,查薹芏盛王垫
盘体躲藏严实,然后就昏昏沉沉睡了过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82)……端第七趟时,他带几件内衣到矛边,垒盘边把衣服洗干净

了,打了一盆水,把洗好的衣服顶在头上,往回走。(刘军(<张伯驹和陈毅

的交往》)

上面三例中的“在地洞里’’“在蒿草底下”“在井边”都处在“把”字短语前,

呼应上句末了出现的“地洞、蒿草里、井边”,这样使句子衔接更连贯、更流畅。

这同样也符合信息结构中IEl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排列顺序。

3.“把一字短语和“从L一之间的位置

表示处所的“从’’字短语(称作“从L”)与“把”字短语之间的位置主要

有三种:主语前,主语和“把”字短语之间,“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我们主

要讨论的是“从L”在“把”字短语前后的位置。如:

(83)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丛!垦壁垂堕塑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
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丰子恺《白鹅》)

(84)在这段El子里,每天有专机丛!垦蛊垫塞鲑送来长沙,然后有专
车把文件直送滴水洞。(廖时禹《“西方山洞里”的毛泽东》)

在嵌入“从L”的“把”字句里,绝大多数的句子是描述“把”的宾语的位

置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绝大多数的动词都具有“使物体发生位移”的
语义特征,如“拿、推、拔、赶、分离、抢、取、掏、夺、移、拉、掀”等。同

时,因为是使“把”的宾语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动词常常以动趋式和动介式为

主要结构类型。因为趋向动词和具有趋向意义的动介兼类词(包括

“到”“往”“给”“向”“在”等)是最能表达物体位置变化的。如:

(85)她迅雷不及掩耳地担主捡丛丝盘土鲈曲丢,瞄准他那满是胡须
的脸。(《飘》)

(86)于北蓓笑着对我说,把盛从栏盘上券F綦。(王朔《动物凶猛》)
(87)这个画面也可以看到,这个雌性正要把猴子从妈妈怀里抱过来。
(苏彦捷《金丝猴》)

(88)小萝卜头垫二堂丛丛[]塑里递觯。(罗广斌《红岩》)
(89)汉子垫苤=筐=筐丛三捡垒土往乎擞≠上班(柳建伟《突出
重围》)

(90)孤独者垫盛丛!丛垫塑堑士在硎青凉界,使我们骇然于自我的
孤独。(刘心武((松本清张一去不返》)

(91)沿着简易陡峻的山路,吉普车爬行两个多小时后,把我们从山

王丝壬丝盘奎萱铲纠了藏于群山之中的羊卓雍湖。(《人民日报》1995)
根据统计,“从L”在“把”字短语后面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在“把”字短语

前面。“从L”在”把”字短语后面的大约有4900例,“从L”在”把”字短语前

面的大约有623例。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从L"是位于“把”字短语后面的。

“从L”在“把”字短语前或后的出现是受到了某些语义和语用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受语义指向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从L”在语义上指向“把”的宾语。

所以绝大多数的“从L”在“把’’字短语的后面。如:

(92)爱情像一朵牵牛花,牵着金桥往肉联厂的围墙外面爬,眉君执著
地要担全竖丛盗囱丝里营救出来,因此那对情侣在春天的爱情突然变成匆忙
的奔走(苏童《肉联厂的春天》)

(93)陈玉英弯腰把小兴兴从竹车里抱出来,啪,脆脆地亲了一口.

(陈建功《皇城根》)

(94)想累了,就趴在竹林里睡着了,直到外婆打发人垫盛丛笪揸里
找回去。(《人民日报》1996年)

(95)如前所述,薛嵩赤身裸体,像个野蛮人——虽然他已经担鱼羞丛
笪簋垒土解下来了。(王晓波<(万寿寺》)
(96)忘记担圭盘丛圭鱼叁登垒速基鲍圭土摘下来,是电影中最常出
现的疏忽。(黎宇《电影中的败笔》)

但是,当“从L”在语义上不是指向“把”字宾语,而是指向施事丰语时,

“从L”则位于“把’’字短语的前面。如:

(97)杓儿盛着肉片,用腕一衬,长长的舌头从空中把肉片接住,尝

尝滋味的浓淡。(老舍《老张的哲学》)

(98)来了,这一次真的是报喜的锣鼓来了;亮亮和明明一直迎到备弄

里,丛墨噎丝趟匿圭坠引到自家的大门口。(陆文夫《人之窝》)
(99)正疑惑着,突然觉出一个温软的身子从后面把他抱住.(陈世旭

《将军镇》)

(100)在侯永庚住院的一个多月里,李立璞日夜守护,李母每天从家

里把熬好的鲫鱼汤、莲子粥送到床头。(《读者》)

上面几例中的“从L”都不能随意地放到“把”字短语后面,否则会引起语义上

的变化。如例(97)“长长的舌头从空中把肉片接住”,“从空中”指的是主语

“舌头”的位置,如果变成“长长的舌头把肉片从空中接住”,“从空中”就指

向宾语“肉片’’的位置了。

其次,是受到语篇衔接的影响。在没有语义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为了与前面

的成分就近照应,“从L”会出现在“把”字短语之前。例如:

(101)几乎不为是帮助他,而是借此去反抗,黑废,要从黑汉主主把仝
聪明鲍盘生救出来。(老舍《兔》)
(1 02)无风的天气,太阳从谬上升起,丛滏土慢慢垂盔驱散,有时直

到我们去上学了,城中还浓雾漫漫。(((人民日报》)

(103)你们把敌人从蟠龙镇地区引到群缮城,又从绥德城把敌人护送

回来,真是够关心、够爱护咯!(杜鹏程((保卫延安》)

(104)他褪下鞋子,一猛子扎到承属,丛查里垫丝托了起来。(汪曾
祺《大淖记事》)

4. 搿把一字短语和某些自由的方式状语之间的位置
4.1“把”字句中,“把”字短语和语义上指向动词的摹状状语之间的位置似

乎比较自由,如:

把门轻轻地打开 轻轻地把门打开

把他紧紧地抱住 紧紧地把他抱住

陆丙甫(2004)也指出,“汉语的‘把’字短语,似乎总能跟形容词方式状

语交换位置。”并给出如下例子:

a.把这个孩子仔细地打量了一阵。

b.仔细地把这个孩子打量了一阵。

a.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b.狠狠地把他批评了一顿。

陆丙甫将“把”字短语看成是宾语前置,通过进一步的跨语言比较,指出“前

置方式状语跟前置宾语之间顺序的灵活是人类语言的共性现象”。陆丙甫这里的

所指的形容词方式状语是包括了情状状语的。如此的话,根据我们的考察,形容

词方式状语和“把”字短语的并不都是可以交换位置的,至少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仍是有着优势语序,有着很多因素的制约的。事实上,情状性形容词状语和摹状

性形容词状语在“把"字短语的前后位置是有明显的各自趋向的。情状性形容词

状语趋向于在“把”字短语前,摹状性状语趋向于在“把”字短语后。这种优势

的语序仍是遵循了语义接近原则。如我们考察典型的情状性形容词状语“高兴

地”“热情地”和典型的摹状性形容词状语“高高地”“深深地”在“把”字短

语前后的位置,得到以下数据:“高兴地”和“热情地”处在“把”字短语前的

分别是57例和46例,处在“把”字短语后的分别是0例和1例;“高高地”和“深

深地”在“把”字短语前的分别是7例和2例,处在“把”字短语后的分别是54

例和96例。这反映了语义接近原则具有强大的力量,在决定语序方面起最强的作

用。

在陆r内甫文中还提到,金立鑫提供了的一些“把”字宾语和方式状语很难交

换位置的例句:

a.亲手把他解开 b.幸把他亲手解开

a.独自把它吃了 b.・把它独自吃了

a.专程把它送来 b.・把它专程送来

a.故意把它给扔了 b.・把它故意扔了

事实上,后面三例都是可以说的。根据我们的考察,这些方式词处在“把”

181
字短语之后的例句仍有不少,虽然从数量上来说要比它们处在“把”字短语之后

少得多(如“亲手”在“把”字短语之前的有109例,在“把”字短语之前仅8

例;“故意”在”把”字短语之前的有240例,在“把”字短语之前仅15例)。

如:

(105)我实在不愿它落入别人的手里,因为我一直想把它亲手交给你。
(古龙《陆小凤传奇》)

(106)她和带队的同志亲自动手将绒辊一个个地进行了仔细地清洗和

晾干,又垫亚壁鲍缝查壹王粘好,为外商节省了一笔重购零件的开支。(《报
刊精选》)

(107)你们的任务是垫焦童主交给王团长,这是唯一的任务,你们俩
要想尽办法完成它。(曲渡Ⅸ林海雪原》)

(108)为了避开国家税务局的文件,垫主益盟旦塑童缝写成1 992年3
月12日。(Ⅸ报干q精选》)

(109)船主照例知道我们受不了什么簸荡,抢上船头,把复体故意向
左右连续倾侧不已,因此小船就在水面胡乱颠簸,一个无经验的孩子担心会

掉到水中去,必惊骇得大哭。(沈从文《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110)他们的一大优势在于,不仅精通流氓技法,而且也熟悉人世间

的正常规矩,因此善于垫吐丝童搅浑,诱使不知底里的善良人误认为有
讲理的余地,来与他们据理力争。 (余秋雨《小人》)

金立鑫提出的这四个例句其实包含几种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这里边

和”把”字宾语的类型、方式词的语义指向有直接的关系。

“亲手”“专程”“故意”是表现动作施事极强主观性的词语,语义上一

般只能指向施事主语。这类方式词还有“趁机、特意、趁便、趁势、乘机、乘势、

乘便、借故、借机、伺机、抢先、特地、有意、存心、尽力、竭力、奋力、极力、

拼命”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方式词都是要靠近主语而前置于“把”字短语

的,这是一个优势语序。但具体情况又视”把”字宾语的不同而有异。当“把”

字宾语是指人名词时,这类方式词只能位于”把”字短语前面。这是因为,如果

将它们置于“把”字短语的后面,和指人宾语的距离很近,就容易激活指人宾语

的施事功能,和指人宾语在句子表层上发生结构关系,从而使人联想地形成“他

——亲手解开”这样的语义关系。这显然是不符合句子所要表现的事理逻辑。这
其实和上面情状性状语“高兴地”只能处在“把”字短语前面是一样的,“我高
兴地把他抱住”绝对不能说成“我把他高兴地抱住”。但是,当“把”字宾语是

不具施事功能的事物名词时,即使方式词处在“把”字宾语后面,语义上也只能

指向主语,不会和宾语产生任何的关系。如此,这类方式词若处在“把"字短语

后面,那么“把”字宾语一定是事物性名词,上面的例(105)一(110)均证实
了这一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当“把”字宾语是指人名词时,这类方式词只能位

于“把’’字短语前;当“把”字宾语是事物名词时,这类方式词就相对自由,可

以处在“把”字短语的前或后。

“独自"是在语义上是既可以指向主语,又可以指向“把"字宾语的。指

向主语时,它要放在“把”字短语前;指向“把”字宾语时,它要放在“把”字

短语的后面。如:

(111)过了一阵子,那姐姐丝自垫垦嗑仰望着满天的星斗出神,不理
那妹妹。(欧阳山《三家巷》)
(11 2)4岁的时候,在小学当校长的妈妈不忍心把基小的宠儿独自锁

在家中,便把施光南带到了自己任职的小学里读书。(《读者》)

还有的方式词,语义上是指向谓语动词的,如“轮流、连夜、逐步”等。不

管“把”字宾语是何种情况,这类方式词都可以较自由地在“把”字短语前后,

如:

轮流把它们扛在肩上 把它们轮流扛在肩上

分批把货物送往经销点 把货物分批送往经销点

连夜把设计方案做好 把设计方案连夜做好

逐步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把生产成本逐步降下来

形容词状语的情况也是如此。语义上和谓语动词联系较密切的形容词性状

语,如同陆先生所举的“仔细地”和“狠狠地”,这一类状语的位置就比较灵活。

4.2从上面的论述可见,语义接近原则在语言单位的位序排列中是贯穿始终

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但问题是,语言中不同的语序分布,总会形成语义上的

或是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即使这种不同是很细微的。当这类位置较自由的方式状

语处在“把”字短语前或后时,一定也会显示出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必然会有某

种潜在的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因素主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为了突出强调某一

语言成分而选用某一种语序。如:

(113)后来,风沙把它慢慢地掩了一大半,这时,一名反对崇拜偶像

的人,拿着镐头,爬上沙丘.(《读者》)
(114)我慢慢地把它接过来,但没有看。(王晓波《白银时代》)

两句中语句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强调“把”字短语,后者强调“慢慢地”。同

时,后一例句“慢慢地”靠近主语“我”,凸显出“我”主观上对“接”这一动

作的速度控制得很慢。所以方式状语前置于“把”字短语时,动作施事的主观性

和能动性更强。

综上,描写“把”字宾语的状语一般位于“把”字短语之后;描写主语的状

语一般位于“把”字短语之前,而描写谓语动词的状语一般可以比较自由地位于

“把”字短语前后。那为什么描写主语和“把”字宾语的状语一定严格遵守语义

接近原则,而描写谓语动词的状语则较少受到这一限制呢?我们的理解是,语言

单位线性排列的位置是语义关系的一种映射。语义结构上优化的语序往往是无标

记的语序,受到较少的限制。状语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体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和情态,

所以它和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最自然、最核心的,也是无标记的。而状语和主

语、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则是非自然、非核心的,所以必须是用位置来强制地加

以凸显,这时语序成了一种强制语义关系的标记。

当然,除了语义的因素外,音节因素也不容忽视。我们都知道“把”字句的

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所以,当“把”字短语和方式状语连

用时,如果谓语动词是单音节的,那么方式状语无论怎样都是位于“把”字短语

后面,为的就是使谓语动词形成复杂形式。如:

(115)当然,如果垫盗多奎鲎墼皇些盘,其中每一件都可能在一个
有计划的社会中完成。(Ⅸ读书》)

(116)他手里握着烟袋杆,垫塑董鱼麴盎蕉圭些重。(戴厚英《人啊
人》)

(117)前几步,闻到一阵烤山薯的香味,鼻子渴极喝水似的吸着,饥
饿立刻把肠置加鉴地抽。(钱钟书《围城》)

(118)40.,'ffl至今还记得,说这话时,有好几个孩子垫圭堑放在嘴里堡
劲地嘬。(陈立人《新疆监狱里的八路娃娃们》)

如果将上面例(115)(116)中的方式状语移到“把”字短语前,这两例就变换

成了:

幸当然,如果孤立地把许多事情看,其中每一件都可能在一个有计划的

社会中完成.

幸他手里握着烟袋杆,翻来覆去地把烟荷包看。

184
变换后的句子的谓语部分都变成了单音节的光杆动词,这不符合“把”字句的谓

语部分必须是复杂形式这一基本要求。

再有,就是语篇功能的影响。当“把’’字宾语与前接成分有照应关系时,一

般都放在前面,以起到篇章的连贯作用。如:

(119)那是块递芒鲤丝监盘,银色的表盘锃亮锃亮的,我堑盅:』::兰翼
翼地戴在手上,激动得彻夜难眠。 (王斐《手表》)

(120)炉前的地上,拿着火柴划了一下,火柴头迸出了一股蓝色的盘
焰,她把火焰盘切地伸向。炉栅。(翻译作品《写在羊皮纸上的遗嘱》)
(121)当现代奥运会进入百年华诞之际,它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怎么

也不会料到商业化这个怪物出现在争夺皇重全竖的行列中。当付出青春和汗
水的选手们把奖监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时,商人们也将乐不可支地将滚滚

财源纳入自己的腰包.(《人民日报》1996年7月)

(122)她稳定住自己,拼命去够叠握挂竖挂,在她最后终于垫叠竖缝竖
竖熊|抓在手里之前,她始终不敢回头去看库乔,她心里充满了恐惧,生怕自
己再一次失去平衡。 (翻译作品《厄兆》)

(123)他用仅有的一只手的三个指头,抓着一把钳子,把引线塞进其

中一颗炸弹内,引线将一个小玻璃瓶压碎一一玻璃瓶内盛着某种酸,这酸在

15分钟内可将一根很细的铁丝腐蚀,从而将炸弹引爆。釜三塑:壁垒:鉴熊
则由他的副官安装。他们刚把j生竖:』::兰罢羞丝装进棕色的公事包。(翻译
作品《从乞丐到元首》)
第六章特征性状语的类和语序位置

具有[+特征]语义的状语是针对动词的贴身状语而言的,在形式上最容易分

辨的就是它紧靠动词,中间没有“地”。张敏(1998)指出,概念距离的大小等

同于概念整合程度的高低,或日概念联系的松紧。这里我们可以把概念联系理解

为谓语动词体现的动作概念与由状语体现的性状概念之间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和

松散的关系相比,前者反映出较近的概念距离。“这两种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型性

差异可以用符合人们直觉的方式独立表述如下:

紧密的关系是持久、稳定、较本质的关系,是在认知上较早建立起联

系、认识得较充分的关系;松散的关系式临时的、不稳定的、非本质的关系,

是在认知上较晚建立起联系、认识得不太充分的关系。”①

从各项状语的概念内涵上来看,特征性状语表示中心动词动作的较恒久稳定、较

本质的属性。

在汉语中,定语和状语这两种修饰成分都是以中心语为核心,由远及近地位

于中心语的左侧。两者一般是按照逻辑关系来排列的,与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就

越靠近中心语。在定语中,处于最内层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定语,

如“我的一件红色的丝绸衬衫”。对于“衬衫”而言,在“所属——颜色——质
地”中,“质地”是最反应它的本质属性的,所以定语“丝绸”就紧靠中心语

“衬衫”,而且按照距离像似原则,它们之间通常不用标记词“的”。状语的分

布原则也是如此。特征性状语在语义上和动词最密切,往往表现动作的性质和类

属,反映出动作的最典型的区别性特征。特征性状语是对动作进行分类,“分类

属性和事物的概念距离比情状或一般属性更近”@,因此特征性状语与动词的概

念距离在各类状语中也是最近的。如“狠狠地打"和“狠打”,前者是用“狠狠

地”这一具体方式来描写“打”这一动作的临时的动作状态,后者是用“狠”这

一具体方式来表示“打”的性质,按照具体方式给“打”分类, “狠打”是

“打”这一系列里的一类。所以,从语义和功能出发,我们把动词的贴身状语称

作为“特征性状语”。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方式词]选发展垒签反抗查噩杀敌旦盟消失.擅直做主
(二)特定名词史重联系苤垄出品篡生通过丑扬直播地垡救国

∞参见张敏‘认知语言学和汉语名词性短语',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259页。
。同上。
(三)数词“一"二拍 二倒二珞磨 二敲 一躺

(四)单音节形容词 堑抠 猩打 殛守 竖握 直喊

一、特征性状语的性质

1.粘附性

处于状语内层核心的特征性状语通常是动词的贴身状语,对动词有一定的祜

附性。特定名词、数词“一”、单音节形容词和动词中间是绝对不能加“地”的,

方式词相对宽松一些,但火部分也是不能加的,如“★亲自地指导、★一起地努

力、★趁机地逃走’’等。所以,特征性状语和动词在搭配上具有选择性和强制性,

如我们在前边提到过的的以“~声”为核心语素构成的专职的动词前加词“高

声、低声、柔声、厉声、细声”等,只能与表示言语行为的部分动词如“说、骂、

斥责”等搭配。对言语行为来说,声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属性特征。“飞速、高

速、急速、全速、火速、快速、慢速、加速”等,只能与表示位移的部分动词如

“前进、行驶”等搭配。对位移动词来说,速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属性特征。

还有的特征性状语甚至和动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常用短语,往往是作为一个

整体概念来使用的。如:

促膝长谈 闭目养神 交口称赞 矢口否认 公然反抗

荣誉出品 曲线救国 现场直播 协议离婚 母乳喂养

高薪聘请 货币分房 福利分房 电话联系 掌声鼓励

粘着势必定位。特征性状语的定位性表现在各类状语共现的情况下,它一般

总定位于最里层,位置比较固定,如“热情地亲自接待”、“和他一起并肩作

战”、“频繁地电话联系”、“重重地一击”、“疯狂地猛扑上来”等。

2.向心性

齐沪扬(1997)在分析状语位置的形容词时,把状语分为组合式和粘合式两

种,带“地”的是组合式,不带“地”的是粘合式。并且指出,作为修饰语的粘

合式成分总是紧靠着中心语的,而组合式成分却总是与中心语分离的。当修饰成

分不止一项时,组合式成分总是位于粘合式成分的前面。因此可以说粘合式成分

具有向心性,组合式成分具有离心性。具体地说,就是粘合式状语具有向谓性;
组合式定语具有离名性,组合式状语具有离谓性。向心性的具有称谓性或动作性,

离心性的具有非称谓性或非动作性,这是一条较普遍的规律。

总体来看,特征性状语一般都是粘着的,也就是粘合式的,所以也应该是具

有向心性的。在上述四类特征性状语巾,特定名词和数词“一"始终是向心的,

前者在方式上表现中心动词的属性,后者已经凝固成表示动作“短暂、快速”的

意思。而充当特征性状语的方式词和单音节形容词在“向心”这一点上有不同的

表现。大部分的方式词和单音节形容词是向心的,如上面所列的(三)(四)类,

但有一部分方式词和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时,如“傲然屹立”、“泰然处之”、

“黯然伤神”、“傻看”、“呆立”、“静想”等,“傲然、泰然、黯然、傻、

呆、静”等本身并不修饰后面的词语,即不是修饰动词本身,而是属于动作的发

出者的,属于表现施事是情状的,所以实际上这一类是离谓的。

二、特征性状语的类

1.方式词

“飞速、公然、奋勇、独自、自动、擅自”等词的语法属性和词类归属一直

争议很大。传统的做法把它归入副词,称“情态副词”或“情状副词’’。陈一

(1989)把这类专职的动词前加词称为“状态词”;王政红(1989)把这类词从副

词中分离出来,称之为方式词或状态词,因为它们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

态:张谊生(1995)(2000)分别把它称为“状词”和“描摹性副词”;张亚军

(2002)称之为“描状副词”;李铁范(2005)称之为“方式词”。事实上,综

观各位学者对这一类词的归属和名称的认定,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类词都是

描写动作行为的方式和状态的,这在给它们的定名上都能反映出来。我们在这里

就把它称为“方式词”。

方式词只能作状语修饰动词,且方式词作状语是描写性的,具有描状功能,

描写动作变化本身,它主要描写动作、变化的方式、情态、状态等。如:

(1)在这次战斗中,全排官兵查夏杀敌.(((人民日报》)
(2)我们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正歪进向前,并打算进一步加快改革的
进程.(《人民日报》)

(3)蒋方良参观完毕,不用秘书多费口舌,整盔坐火车回衡阳。(胡辛

183
《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张谊生曾根据表义特点把这类词分成四类:表方式、表状态、表描摹、表比况。

显然这四类都是描写性的,表现动作的方式状态,在我们的语义特征序列系统中,

是属于动状性状语的。

对于方式词的范围,李铁范(2005)曾有过细致的研究。他根据“只能作状

语,只能修饰一部分动词”的句法分布标准,以意义为辅助标准,运用计量分析

的方法,对方式词与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进行区分,解决了方式

词和它们之间的纠葛问题。同时又对具有文言色彩,出现条件多有限制的词、对

三音节“形名”组合的合成词、对同一个词兼跨几类词的现象的词作出较科学、

准确的判别和阐述,从而确定了方式词的范围,并给出了一张比较完整的现代汉

语方式词表①。有鉴于此,我们在此不再赘述方式词的范围。我们关注的是方式

词的粘着性和定位性特征,这和我们的状语语序研究密切相关。

方式词的粘着性具体表现在方式词一般紧靠动词,中间一般很少加“地”。

绝大多数的方式词,和动词中间绝对不能加“地”,或是加了“地’’会反而不自

然,如“酌情、当众、亲自、亲口、共、互、相、共同、交互、互相、相互、竟

相、一起、一同、一并、一齐、一块、一道”等等。也有一部分方式词和动词中

间可加可不加“地”,即“地”可以自由隐现。根据史金生(2003)对方式词带

“地”的情况的统计,在总共637个方式中,大约有260个可以加“地”,占

总数的40%,而这包括了通常不加“地”只是偶尔加“地”的情况。根据我们对

实际语料的考察,方式词带“地”的频率更低。即使是这可以带“地”的40%的

方式词,不带“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带“地”的频率。如在838,803,906字

的语料库中,“奋勇”作状语共918例,其中带“地”仅16例,占1.7%;“公

然”作状语共1322例,带“地”仅28例,占2.1%;“飞速”作状语共1220例,

带“地”仅68例,占5.6%:“陡然”作状语共637例,带“地”仅5例,占

0.8%;“厉声”作状语共1055例,带“地”仅40例,占3.8%等等。这说明,

方式词不带“地”是无标记的,带“地”是有标记的。带不带“地”在语义侧重

和表达效果上是不同的。如“飞速发展”和“飞速地发展”,前者重在说明动作

的方式属性,后者重在描写动作的方式状态。例句如下:

(4)蓬塞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扩大,不论大小企业都不能不

被中国市场所吸引。(Ⅸ人民日报》)

巾参见李铁范《现代汉语方式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当代科技文化和各项事业正在玉三遨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接受新
事物,学习新知识。(《人民日报》)

再比如“肆意破坏”和“肆意地破坏”,“悉心指导”和“悉心地指导”,

“奋勇拼搏”和“奋勇地拼搏”等。我们发现,不加“地”时,这些方式词和动

词紧密结合,往往表达一个整体概念,是动作的一种方式类别;而加了“地”以

后,是在方式上对动作的形象具体的描写。

方式词不带“地”是无标记的,带“地”是有标记的,具体还表现在,当方

式词和其他带“地”的状语共现时,一般方式词后面不加“地”,处在紧靠动词

的位置。如:

(6)s的家不远,应该是幢楼,楼房便于不引人注意地偷偷进出,房

内又自成体系,适合这种不希望引起公众议论的男女幽会。(王朔《我是你

爸爸》)

(7)山谷里咆哮奔腾的河水此时驯服地缓缓流过平原注入一个巨大的

湖泊。(王朔《许爷》

(8)他生怕给主人发觉,神秘地悄悄下了楼。(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9)你奈何不了他,他却可以随时随地地任意处置你,收拾你!(张

平《十面埋伏》)

(10)金属闪光,炮车的无声滚动,蚁群似的联队在:丛:盥些、=金壁=
分盟地逐生增大,慢慢推向暴动地区的周围,渐渐缩小它的包围囤,终于
完成了一道骇人的铁箍。(《悲惨世界》)

如果方式词需要离开其常规的贴身状语位置,远离动词时,则需要添加标记

词“地”。这正好也符合距离像似原则。如:

(儿)淋地在砍玉米,一个小姑娘却悄悄溜到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拐旮

旯,盆丝、贪婪地大啃玉米秸,那副馋相,真恨.不能啃光公社地里所有的
玉米秸。(((读者》)

(12)只有那束它留下的光束横抹在空中,经久不熄,它丝塾一点点
地暗淡下去,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天空才恢复一片蓝色。(((报刊精选》)

(13)姑娘毕竟是姑娘,她的心房在:随:堕丝有力地告诉她,她更爱江水
山了.(冯德英《迎春花》)

(14)多年以来,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

的精神,往往随着政治风向的变化,堡查丝、片面地去肯定或否定一个作家.
(《读书》)

(15)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以后,就逐步地坚决地转移到这样的政策

上来。(((人民日报》)

我们考察了“偷偷"“缓缓’’“悄悄”这三个方式词和其他状语共现时的

情况。这三个词都是叠音词,状态性较强,常常加“地”,但考察证实,当它们

不加“地”时,都紧靠动词;当它们加“地”时,都远离动词;很少有加“地”

靠近动词情况。

№置 方式词+地+X+V 方式词+X+V X+方式词+V x+方式词+地+V


I\

式Ⅶ 例:偷偷地贪婪 例:偷偷轻率地 例:不引人注意 例:羞怯怯地偷



坷\. 地啃玉米 造访 地偷偷进出 偷地系念着

偷偷 9 2 15 1

缓缓 18 0 38 2

悄悄 55 O 48 9

由上表可见,这三个词几乎都不能不加“地”而远离动词,“偷偷”的两例也仅

见于翻译作品,其可接受度较低。即:

(16)一个侍卫注意到了自己君主的表情,不禁盆佥塑是些看着拉斯
塔。(《罗德岛战记》)

(17)倘若盆佥堡垒丝造访,纪伊守家耳目众多,自己的谈行妄为极
易暴露,对心爱的人儿也很是不弄4。(《源氏物语》)

数据也证实了这三个词在靠近动词时是很少加“地”的。

上面讨论的是可以加“地”的方式词。即便是不能加“地”的方式词,它和

动词中间有时候也会插入其他成分,如:

(18)全部译文主鱼堡塑丛盎迪重垄拯塑,有的重新翻译(如著名的
散文诗《(门槛》)。(《读书》)

(19)读后如果发现问题,必定亲自工工整整地写信给编者指正。(《读
书》)

(20)除了堡鱼丛丝望鲍丕塑主益墨二壹外,几乎连呼吸都停了;一
会儿又快步激动地走来走去,面色一阵苍白,一阵通红.(《读者》)

(21)黎青瞪了沈振新一眼,羞涩的脸上又泛起了红霞,没有答话,墼

191
盘盘里丝查羞丛。(吴强《红日》)
但上述情况出现数量很少,比较多的是方式词和动词之间插入一些简单的介词短

语。如:

(22)我很渴望能亲自向她道歉。(梁凤仪((4r-雪》)

(23)杨处长童直垒丝丝I鳖童,3r_匠I是数不尽的优点。(张欣《爱
又如何》)

(24)齐晓轩站起身来,生进鱼煎盘圭。(罗广斌《红岩》)
(25)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壹±益兰三亟丝
付给你。(罗广斌《红岩》)

(26)有些地方为加大自己的吸引力,擅自将免征所堡税延至5生,
有些税种干脆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免征。(《报刊精选》)

(27)晚上回到家,照例往医院给小阿姨打了电话.(张洁《世界上

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28)这是一道烤全猪,厨师挂童盏登笠I鳖奎,使其面部坚毅安详,
寓意‘好死不如赖活着’。(王朔《痴人》)

我们发现,这类方式词通常和动词的粘合程度较低,插入的通常是表示方向

和对象的介词短语,由介词“向、往、朝、给、把、将、为、替、对”等介词。

而这样的方式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亲自"类:亲自、亲口、亲手、相继、轮流、交替

“照常”类:照例、照旧、照常、照样、按时

“故意”类:故意、有意、特意、特地、有意、由衷、存心、倾心、竭诚、

尽力、竭力、奋力、极力、拼命

“趁机”类:趁机、趁便、趁势、乘机、乘势、乘便、借故、借机、伺机、

抢先、顺便、就近、就势、顺路、顺势、顺手、随口、随手、

顺带、悄悄、偷偷

“高声”类:高声、低声、厉声、齐声、悄声、柔声、大声、尖声、轻声

“大步”类:大步、阔步、健步、纵步、快步、徒步、稳步、疾步、信步

“赶紧”类:赶紧、赶快、赶忙、急忙、冉冉、缓缓、徐徐、纷纷

“陆续”类:陆续、依次、分批、连续、接连、屡次、反复、一再

“飞速”类:飞速、高速、急速、全速、火速、快速、慢速、加速

其中,“亲自"类、“照常”类、“故意”类、“高声”类方式状语和动
词之间往往可以加入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这些介词短语主要由“对、为、给、

将、替、把”介引。如:

(29)我盎鱼墼丝至邀,问问他身体能不能支持得住,好不好?(老
舍《西望长安》)

(30)于观满面堆笑地蛊点壁盘窒蛰“从今往后冯老师冯先生将要
和我们一起工作,大家鼓掌……”(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31)尤其是红七军主力离开根据地北上后,敌人趁机对根据地进行

窒煎垡醴鲍廛芏全:圈型:,根据地的国民坚信“雾散天会睛”,与敌人进行
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反“围剿”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报

刊精选》)

(32)我想起了童年时候的积习,苎跹垫叁呈堡盔丝亟垒垡掏垒丝。
(王晓波《绿毛水怪》)

“飞速”、“阔步”类方式状语和动词之间通常可以加入表示方向的介词短

语,这些介词短语主要由介词“向、朝、往”介引。如:

(33)1 30名武警官兵盔鱼鱼鱼垂盟蓝鲨。(《人民日报》)
(34)她感觉到一阵刺痛,人就里童焦墨堕丕丝坠蒸。(苏童Ⅸ妻妾
成群》)

(35)马英听罢,忿忿地盔生塑蓝盔圭。(李晓明Ⅸ平原枪声》)
(36)我j咝鱼丝窒兰鳢。(陈染《私人生活》)
“陆续”类、“赶紧”类方式状语和动词之间既可以插入表示对象的介词短

语,又可以插入表示方向的介词短语。“故意"类中的“奋力、竭力、极力、拼

命”等、“趁机"类中的“顺势、顺手、随手、悄悄、偷偷”等方式词也是如此。

如:

(37)日本人占领省城后,春始又堕筮鱼鱼鎏金整垡芷圭I墨仝塞
丝。(廉声《月色狰狞》)
(38)本报从今日起开辟“来自剧组的报告”专栏,堕堡鱼亡盘蓝查企
丝垫些墅苎盟堑拯监盈。(《人民日报》)
(39)当时孩子已经昏迷,仲米辉堑苤壁彗王垫堑厶三堡丛。(《人
民日报》)

(40)警察们听到八路军一嚷叫,知道保住了命,谢天谢地地堑鲎塑
后蹿。(冯志《敌后武工队》)
(41)她虽对那人也有好感,但为了忠于丈夫而把感情深深压在心底,

圭必壁登厶垒达;那人知道内情后,便躲避璞玉,不再来这家餐厅用饭.
(邓友梅《无事忙杂记》)

(42)我壑立焦墨塑麴鲍丝丝丝重量,看出那儿站着个人.(王朔《橡
皮人》)

(43)昨天晚上,周炳的妈妈周杨氏把周炳带来的口信盟遄壁丝=仝
人说了。(欧阳山《三家巷》)

(44)老王见总经理有点生气的样子,懂事地悄丛向楼下走去。(周

而复《上海的早晨》)

部分方式词和动词之间可以插入“地”、可以插入简单的介词短语这一现象

表明,方式对动词的粘附性不是绝对的。就四种特殊性状语而言,方式词对动词

的粘附性应该是最弱的。

2.特定名词

现代汉语中,少数名词可以直接在动词前做状语,但数量极少。孙德金(1995)

对国家汉办的《词汇等级大纲》中的3892个名词进行功能考察,发现只有60

个可以作状语,占名词总数的1.5%,它们是:

暗中暴力背后表面部分侧面低温动态反面高度高温高压根本

规模和平集体集团精神局部科技口头内部气功曲线全部全力

盛情荣誉实话实况事实手工书面顺序团体微观武力武装现场

现金现钱协议义务阴谋友情原则战术战略掌声真心正面政治

直线志愿重点

同时他特别指出,“上面的60个词中,个别词做状语的机会很少,但至少可以

说这样的词有做状语的可能性。"刘慧清(2005)从实际语料中找出新的用例,

补充了“本科、博士、成本、大处、大脚、大碗、大学、大专、大字、刀刃、低

调、低价、网络、微观、卫星、激光、基因、集体、集团、技术、键盘、精品、

科班、客场”等一百多个可以作状语的名词。我们发现,这补充的一百多个名词

大多数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或新近产生,或赋予新的含义。这说明,名词直接

作状语和名词加“地”作状语一样,都是处于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现代汉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是古代汉语语法规则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古汉语

中名词直接和动词组合表现各种语义关系,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关系主

要是通过各种介词短语得以表现的。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名词直接作状语显然是受
古汉语的影响,省略介词造成的。名词作状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是方式,

往往可以用添加介词“用、以、凭”的手段得以还原,如“电话联系”就是“用

电话联系",“暴力抢劫"就是“以暴力的形式抢劫”等等。现代汉语的名词直

接作状语,名词处在了非常规的句法位置,冈而不仅这一‘位置对名词有一定的选

择限制(能作状语的名词一般都是表示方式意义的),名词和后面的动词之间也

有严格的选择限制。有很多是古汉语的遗留,表现在名词与动词只有一种搭配,

相当于是固定短语,如“好言相劝、冷眼相对、恶语相向”等。有些甚至就是名

词作状语构成的成语,如“大海捞针、五马分尸、半路出家、班门弄斧”等。

就定位性和粘着性而言,名词比方式词更强,它与谓词性成分的组合更为紧

密。当其他成分与名词同时作状语时,名词总是紧靠谓词性成分,其他状语都不

能移位到名词与谓词之间。陆丙甫(2004b),提出“距离一标记对应律”这样一

条语言共性的假设,即一个附加语离核心越远,越需要添加表示它跟核心之间语

义关系的显性标记,来解释汉语中的光杆名词直接作状语时必须紧靠动词这一现

象。“这类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名词状语必须紧靠动词。以现代汉语为例,名词

如果不再紧靠动词,就必须添加一些标记性的成分(如‘用、上’等),才能作

状语。"如:

a.我们今后多多电话联系。 b.我们今后!f旦!垫堑多多联系。
a.他一直口头支持我. b.他口头宰(上)一直支持我。

a.他手提一个大箱子. b.他枣(用)手小心翼翼地提着一个箱子。

上面三例中的名词状语和谓词之间分别插入“多多、一直、小心翼翼地”时,

句子不能成立,必须加上介词“用”或方位词“上”才可以说。陆先生的解释是,

“光杆名词必须紧靠动词才能作状语,加了某种状语标记如介词等才能跟核心动

词分隔开的情况,在人类语言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英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如:

A c-commands B. A成分统辖B。

“C”是constituent(成分),c-command即为“从成分上统辖”的意思。类似

的例子还有x-bind,1ip-read等。“由于这类组合中的名、动结合紧密,英语

中都用短横连接,形式上直接反映了这些名词状语必须紧靠动词的特点。”对于

名词如果不再紧靠动词,就必须添加一些标记性的成分才能作状语这一现象,陆

先生用“距离一标记对应率”来解释,即为“一个附加语离核心越远,越需要用

显性标记去表示它和核心之间的语义关系”。
至于插入“地”的情况,名词和方式词也有很大的不同。方式词的情况是:

不是所有的方式词都可以后加“地”,但只要能后加“地”的,一定也可以省略

“地”。即方式词不存在只能后加“地”作状语的单一情况。而名词的情况是:

能后加“地”作状语的名词不一定能做贴身状语,贴身的名词状语也不一定能后

加“地”,只有少量名词是既可以加“地”又可以不加“地”的。换句话说,方

式词中加“地”的情况是包含于方式词不加“地”的情况之中的,而名词加

“地”和不加“地”是只有少量的交集。见下图。

如图所示,名词作贴身状语的大部分不能加“地”作状语,如:

电话联系——六电话地联系 荣誉出品——★荣誉地出品
曲线救国——★曲线地救国 集体通过——六集体地通过
可以加“地”作状语的名词去掉“地”后,大部分也不能作状语,如:

礼节地微笑——六礼节微笑 规律地生活——★规律生活
友情地呼喊——呋友情呼喊 绅士地点头——★绅士点头
名词直接作状语和名词加“地"作状语表现出不兼容的现象,完全是因为它

们不同的来源和成因。前者是古汉语语法现象的遗留,重在表现动作较恒定的属

性特征,后者是受印欧语法的影响,重在描写伴随动作的方式状态。只有小部分

的名词可能同时满足了这两种情况,它后面的“地’’才会自由隐现。如:

全面探讨———全面地探讨 局部改善——局部地改善
科学分析——科学地分析 真心对待——真心地对待
义务宣传——义务地宣传 部分消除——部分地消除
这部分的名词加“地”和不加“地”作状语的用法均可在语言事实中得到证实。

如:

(45)该书全面探讨了技术引进的目标、动力、结构、指标和保障问题,

拓宽了技术引进的内容;拟订了引进技术与促进经济外向化的指标体系;提

出了引进、消化、创新、转移、输出等一整套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模式,把

技术引进看成是一个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出口的连续循环过程。(《人
民日报)》)

(46)这本书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中国的各种实际问题,确实是难能可贵。

(《读书》)

(47)第十一千休所老干部俞文清11年来,兰监宣传计划生育作报告
650多场次,听众达10余万人次。(《人民日报》)

(48)不过既有许多人不惮其烦,愿意鉴爱丝宣传此书,又不肯负责地
搞上许多错误,我自然不能永久坐视,只有编个修订本出来,将这种混乱的

局势澄清一下了.(苏雪林《棘心》)

(49)这种做法兰险消除了“铁饭碗”的副作用,迅速被许多国有企业
所采用,说明两种用工制度并轨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报刊精选》)

(50)俄消费者和客户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和目睹展品后认识到由正常途

径销往俄罗斯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商品,从而部分地消除了不加区别地认

为中国商品质量低劣的印象。(((人民日报》)

名词状语和其他非特征性状语共现时,通常处在后面的位置。如:

(51)再次是非洲国家之间&±逵盘查焦垫堑联系,两个非洲国家的电
信联络往往需要通过大陆以外的其它国家中转。(《人民E1报》)

(52)第一任大使邀请,她谢绝了;第二任大使送来正式的书面邀请,

她正式地书面谢绝了;第三任大使通过原社科院院长马洪去请,她才赖不掉

了.(《读者》)

(53)雷茵的主张是:想到这些,对于布莱克彻底的激进思想,我们笪
须无保留地正面接受下来,这样的时代正是现在。(Ⅸ生的定义》)

3.数词。一一

现代汉语中,数词“一"作贴身状语就是“一V”式的组合,其结合非常紧

密,是一种语法化的形式。如:

(54)他的心头猛一沉重,抓起铜钱用力一扔,扔进山谷。 (姚雪

垠《李自成》)

(55)汪霞说罢,将披到脸上的头发向后二垦,也哈哈地笑起来。(冯
志《敌后武工队》

(56)女医生把听诊器往桌上二望,阴沉地乜了将军一眼。(陈世旭《将
军镇》)
(57)范英明两腿一软,朝沙发上一坐,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口气。(柳

建伟《突出重围》)

上述例句中,不同情状类型的动词有了前加词“一”后,都表现出同一种事

件情状,说明“一”是具有指明情状的功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同“一”在现代

汉语中己经发展出一种“体”标记功能。詹开第(1987)认为“一+动词’’是

汉语“动相”的一种表达手段,“一”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一个短暂的动作及变化

完成或出现了,并预示着达到了某种结果或状态。”汪化云(1994)认为“一”

表“实现态”.殷志平(1999)提出“一”是“始点体”标记,陈光(2003)把

“一”看成是一种“准形态成分”,标示动作、行为、状态的“瞬时量”,表瞬

时实现,是瞬时体的标记。已有的这些观点都说明, “一V”式的基本语法意义

跟瞬时和实现有关。

“一”作谓语动词V的贴身状语表示动作的瞬时完毕,有两种情况:一是无

后续事件,典型地表瞬时完毕,此时瞬时义很强。如:

(58)船员们都长舒了一口气,重重地往床上一倒。(《报刊精选》)

(59)他把招弟的戒指往她怀里一扔。(老舍《四世同堂》)

(60)他们俩握了握手,石岜往旁边一坐。(王朔《浮出海面》)

(61)我心里很沉重,烦闷,往床上懒懒一躺。(姜天民《第九个售货

亭》)

二是有后续事件,表瞬时完毕的同时,显现与后续事件在时间上的紧接。如:

(62)他的失眠的苍白的面孔,陡地泛起血红色,他狠狠地向桌上一击,

说道:“一个敌人,一个狡猾的敌人!”(刘绍棠《运河的桨声》)

(63)蒋经国将蔡百里的肩胛重重地二塑,他就欣赏这种作风。(胡辛
《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64)“做啥?”阿英洗完了脸,把洗脸水往门外二盟,问。(周而复《上

海的早晨》)

(65)苏建才从操场回来,懒洋洋地往炕上当,就听见对面团长屋里
唧唧喳喳吵个不停,啊!(李晓明《平原枪声》)

上面例中的“一倒、一扔、一击、一拍、一躺”等,都是非持续性动词语,其本

身含瞬时特征,表示动作行为在发生的一瞬间完毕并可获得某种结果。强瞬时义

最常表现肢体动作的瞬时完毕。而且在动作动词中,单音节动词较双音节动词的

动作性强,所以,通常单音节的肢体动作动词最常进人强瞬时形式。
“一”和少数的非持续性双音节动词组合,也表示瞬时义。例如:

(66)一面吼着,他顺手把已经爬到炕沿的两个小孩=丝垄,两个孩子
嗵地摔在地上。(张承志(<黑骏马》)

(67)在车上我回头看她,视线相遇时,她身子一抽搐(的的确确是抽

搐)。(王朔《空中小姐》)

(68)傅贵二煺,多少年了,龙溪镇的那个大雨之夜她居然记得。
(张卫((你别无选择》)

(69)渐渐有意无意地踢起她那藤椅来,椅子一震动,她手臂上的肉就

微微=堕嗑,她的肉并不多,只因骨架子生得小,略微显胖了一点。(张爱
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大多数的双音节动词为持续性动词,如心理动词。“一”和动作性不强的心

理动词组合时,瞬时义就减弱,转化为短时义。例如:

(70)然而,仔细一琢磨,这实在是钱粮观念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报

刊精选》)

(71)何况仔细费心二墨量,那些令他感触不已的事还真有些不好出口,
都是些什么事嘛!(王朔《(我是你爸爸》)

(72)罗维民略二耋虔,也就没再推辞,接过史元杰的手机,看了看,
然后很小心地放在了自己的内衣兜里。(张平《十面埋伏》)

“一V”也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语法现象。古代汉语一般只用单个数词表示

动作行为的量,数词可以在动词前作状语,而且很普遍。如“三战三北”、“三

顾茅庐”等。

(73)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74)骐骥二跃,不能十步;驽马±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75)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 (《史记・苏秦列传》)

(76)始跨方丈门,师便透下床,拦胸一擒,云:“速道,速道”(《祖堂

集》卷七)

这些例句中的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句子没用动量词。发展到现代汉语,

数词修饰限制动词时,其位置一般都在动词后,作补语,如上面的“四欺寡人”

就是“欺骗我四次”。数词作状语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仅见于两种形式,

一是成语,如“百战百胜、千变万化、一劳永逸、一拍即合、三顾茅庐"等;二

是“一V”式。成语是完全保留了古汉语中数词的作状语功能,而“一V”式则
是一种语法化的形式。现代汉语中“一V”式仅限于数词“一一,而且“一’’的

语义已经虚化。于立昌(2008)认为,“一”的这种语法意义是由历史上表示动

量的数词“一”发展演变而来的,其语法化的动因有两个:一是外部的动作和结

果义的语境,一是内在语义基础——“一”作为最小自然数的极性词特征。语
言是不断发展的,数词“一”的虚化并未就此停止。在现代汉语中,还同时存在

着“一V”另一种用法,就是“一”和“就”或“便”等连用,主要起连接作

用。我们的粘着性状语不包括这一类“一V”式中的数词“一’’。如:

(77)报名入社那一会儿,他还把自己和老大算在一起,这时候他二耋
虔到自己以后的事,霸汲变了主意,不过他先问他老婆说:“你愿意跟谁过?”
(赵树理《三里湾》)

(78)可是一打完草,人们尉把它遗忘了.(宋学武《干草》)

(79)毛泽东一坐王,锣鼓爱敲响了.(《读者》)

虽然上述“一V”仍含有一定的瞬时义,但瞬时义较弱,且不能独立实现,

须紧跟后续事件。而且这类“一V”的重点也不是表示瞬时情状,而是强调与后

续事件时间上的紧接,表先后事件逻辑事理上紧接,主要起关联作用。比较下面

的句子,这两种“一V”式的不同就一目了然了。

(80)吴迪进了门,一副受了天大的委屈的样子,往沙发上二坐,包一
搁,不笑也不说。(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81)虚弱的士兵常常往路边一坐,就再也站不起来。(邓贤《大国之

魂》)

另一方面,表逻辑连接的“一’’后接的常常是VP,而不是光杆动词。“一”

和VP的组合不像表瞬时情状的“一V”式那么紧密,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

这也说明它和动词没有直接的关系。如:

(82)话题一过分地严肃,我这人常常就不知如何与人继续交谈。(梁

晓声《冉之父》)

(83)但他不能细想,一认真琢磨脑瓜脱疼,只好顺着现成的思路任
其发展。(王朔《我是你爸爸》)

(84)因为老太太看上了爱香,只要白天靴子回来二墼爱查奎:』:塞叠
堂簋出货她聪再也不上这边来。(魏润身Ⅸ挠攘》)
表瞬时情状的“一”则是紧密粘附在动词上面,中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也就是

说,“一一和其它状语共现时,始终位于最里层。如:

2∞
(85)但是,垂遨垫二生二垮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读
者》)

(86)可是大家旦旦三在=董二垮磨,才认为情况和往日不同。 (姚

雪垠《李自成》)

(87)小喜见进来的人,穿着纺绸大衫,留着八字胡,知道有些来历,

堑盗塑圭堡丛鲎盘±焦塑叁呈二扔,心里暗暗埋怨站岗的。(赵树理《<李
家庄的变迁》)

(88)这时候,史更新把右腿往上一提,就着日本兵往后曳的劲儿,照

羞丝鲍堕壁堑盎二端,说了声“去你娘的吧!”(刘流《烈火金刚》)

4.单音节形容词

4.1单音节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因此一般不宜于做状语。语言成分的语法

功能和句法位置与其语法意义密切相关。如现代汉语中的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

属性,事物的属性具有恒定性,所以性质形容词往往也是恒定的;状态形容词表.

示事物的状态,个体事物的状态是临时的。而定语和状语也正是静态和动态的对

立。因此性质形容词常作定语,状态形弈词常作状语。

当然,语言事实中仍有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的现象。朱德熙(1956)曾把能

够作状语的誓音节形容词分成两类,A类只能容纳单音节动词,如“高喊、斜戴、

细看”等,B类既能容纳单音节动词又能容纳双音节动词,如“多吃点、真相信、

假生气”等。并指出,A类格式跟B类格式不同。B类里头的形容词虽然数量不

多,但很自由,有些已经转化为副词;A类里头的形容词数量较多,但和动词结

合得非常紧,也就是具有粘着性。朱先生所举的A类例子主要如下:

高:高喊高举 轻:轻放

慢:慢走 重:重打重罚

远:远看远望 长:长住

近:近看 叫:怪叫

横:横写 饱:饱看

竖:竖写 苦:苦劝

直:直走直说 静:静养

斜:斜插 臭:臭骂

歪:歪戴 细:细看细想细说
紧:紧握紧靠 粗:粗看

上面的形容词不仅不能修饰双音动词,就是在修饰单音动词的时候也是不自

由的。每个形容词能修饰的动词非常有限,大都不能自由替换。朱先生用了替换

的方式证明了形容词和动词结合的紧密性。例如:

轻放: ★轻搁

重打: ★重揍

高喊: ★高嚷

紧握: ★紧拿

怪叫: ★怪喊

粗看: 六粗瞧

静坐: ★静躺

慢走: ★慢爬

直走: ★直跑

有的甚至是文言的说法,例如“高举、静养、苦劝”;有的结合得很紧,

好象是一个单词,例如“红烧、清唱、小看、大考”。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单

音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格式是有的,不过里头包含着大量的复合词和成语格式。’’

单音节形容词和动词的这种粘着关系,正说明了单音节形容词在做状语时,仍是

体现其表示性质意义的特点,只是这时体现的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动作的性质。

因为仍是起到对动作从性质特征方面的分类作用,所以是特征性状语。

如果抛开那些有复合词嫌疑或是文言说法的情况,和动词组合比较自由的

单音节形容词也是可数的几个,即“猛、狠、死、紧、狂”等。相对来说,它们

能修饰较多的单音节动词。这应该和这几个词都是表示动作的程度意义有关,甚

至有些已经向副词转化。下面把这几个词和动词的组合情况例举如下。

猛:猛击、猛打、猛跑、猛涨、猛降、猛升、猛咳、猛冲、猛扑、猛刺、

猛发、猛轰、猛砍、猛撞、猛踢、猛吸、猛增、猛减、猛追、猛攻、

猛插、猛赶

例句如下:

(89)随后便是一阵剧烈地堡堕,几乎能把自己的肠子都吐出来。(张
平《十面埋伏》)

(90)他有些冲动地堑圭了一下青杨树,青杨树周身震动.(张炜《秋
天的愤怒》)
(91)上游不知什么地方下雨,河水一个劲儿地堡盗,倒使这个荒凉的
渡口热闹了些。(映泉《同船过渡》)

(92)夏天,蛇的体温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却猛升到

40"(2.(《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3)曹军乘势堑叁,袁军四下逃散.(《中华上下五千年》)
(94)李世民乘夏军不防备,带领一支队伍堑堑到夏军阵后,举起了唐
军的大旗。(《中华上下五千年》)

(95)经狄青和宋军堑生了一阵,西夏军的阵脚大乱,纷纷败退。(《中
华上下五千年》)

(96)刘步蟾指挥“定远”舰驶到刘公岛浅水滩当作“水炮台”使用,

向El军猛轰,英勇抵抗。(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7)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荀灌突然勒住马缰,回身指挥勇士们猛发一

阵箭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8)这时候,李寄一声唿哨,咬蛇狗堡盐上去,狠命地咬巨蛇的头。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9)李寄横跳纵跃,在蛇身上堑丛堑型了数十剑后,终于杀CoT巨蛇,
为民除了害。(《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狠:狠抓、狠吸、狠抽、狠勒、狠刮、狠撞、狠打、狠踢、狠拍、狠敲、

狠咬、狠击、狠刹、狠挖、狠揍、狠批、狠赚、狠吹、狠干、狠吃、

狠练、狠治

例句如下:

(100)这一弄,把刘澄寅惹火了,他没鼻子带脸地狠呲了妻子一顿。

((<人民日报》)

(101)葫芦岛市地税局现正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并

一如既往地狠抓收入工作。(《报刊精选》)

(1 02)乌世保把鼻烟报仇解恨般地塑丛了几撮,一股辛辣芳香之气直
入脑际,两个喷嚏一打,心情更开朗了些,便问库兵犯了甚案。(邓友梅《烟

壶》)

(103)王束芝在地上来回走着,把烟卷一根接一根地猩:垫着,烟灰撒
满地面。(冯德英《苦菜花》)

(104)初田旭听见壁柜里有响声传出,便打开壁柜,把刘拖出来,摘
下他脖子上的红领巾,丧心病狂地壅塑刘的颈部,大约1分钟时间,刘就停
止了动弹.(彭子强;慈爱民《六与十七》)

(105)有些办成的“事业”在农民头上又堡型一刀,成为农民身上又
一重负担。(《人民日报》)

(106)他后面的一辆超级大卡车不知为何狠撞过来,而前面的一部小

轿车正好碰到红灯煞车停住,他的车轰然一声夹在中间,他脚软心慌地下了

车,车子看来像极了一床压皱了的破棉被,他的身体明明受到撞击,可是他

一点也不知道痛在哪里,他真的是惊呆了.(《读者》)

(107)他调转马头,猩堕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读者》)
死:死守、死抠、死盯、死抱、死咬、死拉、死撑、死拽、死攥、死挨、

死等、死想、死握、死赖、死抵、死捂

例句如下:

(108)所以,认识了真性之后,并不是僵硬地死守,而是活泼泼地起

无穷妙用。(《佛法修正心要》)

(109)纵是这样简单的小曲,施光南还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死抠出

来的。(《读者》)

(110)顽固地垂丝着这种极端费力的办法,浪费了无数的时间,脑子
里越来越混乱不堪,几乎到了什么也看不下去、什么也不能领会地步。(《读

者》)

(111)最后,我的眼睛就毫不客气地死盯住他的那双脚。(汪曾祺《落

魄》)

(112)特务们发现这个规律后,便也做好了准备,你一冲出门,他就

紧紧地跟上,噩堕住不放。(方可、单木((中共情报首脑李克农》)
(113)我挣扎着想把胳膊抽出来,她还是盈丝住不放,好象拉住我的
胳膊就把车拉住了一样。(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114)小孙说得非常的亲切,心中可真有点害怕:话是已对小陈讲了,

要是不死拉住他,他也许独自去办,自己弄个有冤无处去诉.(老舍((浴奴》)

(115)这些人的心中没有好歹,不懂得善恶,辨不清是非,他们死攥

着一些礼教,愿被称为文明人;他们却爱看千刀万剐他们的同类,象小儿割

宰一只小狗那么残忍与痛快.(老舍《骆驼祥子》)

紧:紧握、紧挨、紧抓、紧抱、紧压、紧闭、紧咬、紧闭、紧裹、紧拖、
紧攥、紧靠、紧追、紧跟、紧随、紧贴、紧皱、紧捂、紧扣、紧蹙、

紧锁、紧抿

例句如下:

(116)激动的青年人嘴唇连连翕动, 双手痉挛地竖焦在一起……锯牛,

那勇猛的天之娇子在召唤他,给他启示, 为他点燃了无所畏惧的性格之火!

(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

(117)陈鹏飞猛然退后一步,他的手惊惶地竖竖住电话不知所措。(罗
广斌《红岩》)

(118)人们本能地鉴丝自己的“魂”生怕被气功师勾走。(《报刊精选》)
(119)40秒,飞机已高速滑行1500米,但它的前轮仍分毫不差土噬
压在跑道白色的中心线上.(《人民日报》)

(120)白兴儿满面羞辱地竖盟着双眼,蜡黄的瘦长条脸上虚汗如注。
(陈忠实《白鹿原》)

(121)余永泽站在旁边,愤懑地竖堕着薄薄嘴唇,终于他也忍耐不住
地发了火:“我不相信你的共产主义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啊,可惜被抓走

啦,不能成其好事啦……不要紧,好在你的‘同志’还多着哩……’’(杨沫

《青春之歌》)

(122)手里:迸着邮袋,脚上的两只靴子却不知何时丢在了雪坑里。
(《报刊精选》)

(123)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竖盎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
(铁凝((哦,香雪》)

狂:狂喊、狂呼、狂叫、狂啸、狂吼、狂吠、狂笑、狂舞、狂吃、狂奔、

狂吸、狂跳、狂逃、狂饮、狂敲、狂轰、狂抽、狂拍、狂追、狂练、

狂涨、狂减

例旬如下:

(124)但这次他的双手没再摆动,只是虚张声势地堑煎了一阵。(余华
《一九八六年》)

(125)张阿新站在一个垃圾堆上舞着臂膊壅堡。(矛盾《子夜》)
(126)她不由的叉狂叫起来.(老舍《四世同堂》)

(127)巫中歇斯底里地堑塾一阵后,毫无所得地走了。(罗永常《至死
不悔的翦伯赞》)
(128)她的心“嘭嘭”地堑韭着,但想到了已64岁的魏奶奶,她不知

该怎么办.(陈思平、李晓玲《一个20岁少女的蒙汉情结》)

(129)歹徒慌不择路地垄:丝,但没逃出多远,就与从东侧包抄过来的消
防中队指导员刘文阁、战士王雁栋、赵宇、许成源,黄保东等人相遇。(《报

刊精选》)

(130)他激烈地堑堕,他感到自己的唇已经开始发疼,但他不要挪开。
(皮皮《(渴望激情》)

(131)嘉川赞许地向许宁瞟了一眼,参谋长这时默默无言,只一个劲地

茎亟纸烟。(杨沫《青春之歌》)
(1 32)挨在李槐英身边的军官,渐渐不理别的女人了,他大杯大杯地狂

丛着白兰地,同时,不住向李槐英一个人轻猥地笑着,露出了满嘴的金牙。
(杨沫《青春之歌》)

(1 33)结果它就抽了疯,废寝忘食地狂敲不止。(王晓波《东西方快乐

观区别之我见》)

当然,这些词中有一些因为高频率地使用,也已经凝固成复合词了,像“狂

笑、狂吠、狂奔、死守”等,《现代汉语词典》都已收为词。

4.2在定语的语序序列中,状态形容词往往离中心名词的距离远,在性质形

容词的前面,中间用“的”隔开;紧靠中心名词的一定是性质形容词,中间不用

“的’’,如“雪白的小木屋”、“红彤彤的大苹果’’、“干干净净的白衬衫"。

在状语的语序序列中,状态形容词往往作方式状语,性质形容词往往作特征状语,

状态形容词离中心动词的距离远,要加上“地”,性质形容词往往紧靠动词中心。

如:“颤巍巍地紧握着一把匕首”、“疯狂地猛扑过来”等。在和其他各类状语

共现时,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的特征状语也是居于最里层。例如:

(134)在这个紧急关头,叶挺果断地率军向吴佩孚的指挥阵地猛冲,

最后夺取了吴佩孚的指挥阵地,打垮了敌军,占领了贺胜桥。(《儿童百科全

书》)

(135)他回头听着屯内的喊捉声,便在山包上得意地堡筮起来。(曲波
《林海雪原》)

(136)一位参与“抢救”的知名作家,竞一把揪住我的头发,在窑洞

里拖过来推过去,用他的文明棍极不文明的塑立|我的脑袋.(《读书》)
(137)在全省范围大张旗鼓地猩刹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三
股歪风,倡导婚事新办、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形成文明健康生活环境。

(《人民日报》)

(138)他像蚊子吸血般地垂盯着不言语的汪霞,狠吸了几口烟,将烟
蒂扔得不知去向,转身,又抽着一支烟,跳坐在八仙桌上,继续讨好地说。

(冯志《敌后武工队》)

(139)说时迟,那时快,尤氏并来升家的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瑞珠

突然起身,锐叫着“蓉大奶奶你给我作主啊”,跳起足有一尺高,拼力用头

朝屋中的硬木大柱狠撞,顿时脑袋破裂,脑浆稠血四溅!(刘心武((秦可卿
之死》)

单音节形容词和动词之间都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只有“猛”例外地比较自

由。“猛”可以加“地”,作方式状语。“猛V”和“猛+地+V”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在力度、速率上说明动作的性质,后者表现的是动作发生时的状态,描写

动作发生时动作的突然性,速率快,力度大。试比较:

(140)与此同时,20余艘战舰携带无数民船和马达船,利用烟幕掩护,

在我侧背沿江一线兵力单薄的六浜口、杨林口、七丫口登陆,并连占浮桥等

地,向茜泾要地猛扑。(《二战全景纪实》)

(141)突然,他猛地扑过来,从我手中夺过电报,H隶.便撕了个粉碎!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猛”和动词之间还可以插入介词短语。例如:

(142)但就在这时,他却突然发了疯似地堑鱼丝盐土盔了,一下子
抱起了她就往席梦思床上扔.(冯苓植《(猫腻》)

(143)心里一急,俯身捡起块砖头,堑塑鉴渔丛塑,灯泡破灭后,
才意识到灯杆靠近的是高墙,一秒钟也没迟缓,他用猴儿爬竿的手段,攀上

墙头。(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猛”还可以处在“一V’’的前面。“猛一V”似乎已经因习惯使用而成为

一种固有格式。“一V”表示动作的瞬时实现,“猛”修饰“一V”,则更加强

调动作的突发性,表示突然瞬时实现某一动作。例如:

(144)他的心又愤怒又痛楚地堑=竖,看一眼炕上酣睡的明生,拉女
儿到院子的石条上坐下.(冯德英《(迎春花》)

(145)他一惊,下意识地猛一扑,谁料想这只猫儿竞被他意外地抓住

了.(冯苓植《猫腻》)
(146)陈毅堑=鲤达,滴酒不剩.(铁竹伟Ⅸ陈毅的最后一次家宴》)
(147)宋玉珂眼疾手快,往他手上堑二堑,饭盒打偏了,砸在窗玻璃
上,咣啷一声,大米洒了满地。(邓友梅《别了,濑户内海!》)

特征性状语的共现语序

齐沪扬(1997)曾经指出,“粘合式定语的数量可以有几个,例如‘大型彩

色电视机’、‘实用袖珍词典’中, ‘大型、彩色、实用、袖珍’都是粘合式定

语。从理论上说,数量可以是无限的,只要能够说得通就行,例如我们可以说‘高

级实用大型彩色多功能新屏幕’,就有六个粘合式定语。但实际使用时,长度会

受到一定限制。与此相对应的粘合式状语的数量却不能是几个,通常只有一个。’’

的确,通常情况下,特征性状语很少会在句中共现,同时出现在某一个中心动词

前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共现的时候,下而我们就讨论特征性状语共现时可能出

现的语序位置。

1.方式词>名词

这两类词都是粘着性的状语,但名词的粘着性更强于方式词,所以当名词状

语和方式词状语共现时,总是呈现“方式词>名词——动词”这样的语序,名
词总是紧靠动词。如:

(1)离开纽约前的那天晚上,美国新闻总署盟鲨盛监邀请我们观看了
一场百老汇歌剧院的演出,剧目是连演多年经久不衰的《西贡小姐》。(((作

家文摘》)

(2)消耗性缺口很少是突破前一型态大幅度变动过程中的第一个缺口,

绝大部分的情形是它的前面至少会再现一个持续缺口因此可以假设,在:邀耋
直线上升或下跌变动中期出现的第一个缺口为持续缺口,但随后的每一个缺

口都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尤其是当这个缺口比前一个空距大时,更应特别注

意。(《股市基本分析知识》)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

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韭盗堡盆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方式词>单音节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因为和动词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方式词和单音节形容词连用

时,单音节形容词和动词结合得更像是一个复合词,方式词总是位于最前面。如:

(4)听了这样的评价,我们心情激动,和大家一起振笪壶呼:打倒王
二!(王晓波《黄金时代》)

(5)“5、4、3、2……”中国柔道队的领队.教练在榻榻米外齐左
蛊亟,为胜利在望的孙福明一秒钟一秒钟地倒计时。(《人民日报》)
(6)于是走向前来,伸手紧贴严新后背大发其气,连带猛力狠推严新

后背,没想到就像撞到大石头上,直累得他汗如雨下,喘着粗气,满脸通红。

(《读者》)

(7)全区发出了3 0 0多份征求意见书,根据群众意愿把村村通柏油

路.社会化供水,减轻农民负担,完成西南部排洪工程、新建一批商业设施

以及完成区医院改造等六项群众关心的事情列为年度工作的主攻方向,克服

重重困难,逐一狠抓落实,到年底,这六件实事已全部完成.((《人民日报》)

(8)她壅壹焦!=j.’直冲上前,准确的一把捉住了世纬的手腕。(琼瑶《青
青河边草》)

(9)对正在挥师回国的军队,不要去阻挡,包围敌军时要留下缺口,

以免敌人全力垂盛;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迫近,以免其拼死反扑,
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把握的原则。(((股市宝典》)

(10)这是一座暴力的城市,有的是疯子,也许有人搭错了线,找错了

一辆车子,也许根本没有人在疃主鲎堡她.(翻译作品《鹈鹕案卷》)
事实上,方式词和形容词、中心动词之间的组合仍是具有粘附性的特点,因

为形容词和动词组合的像个复合词,所以方式词和这个复合式结构仍是有搭配上

的选择性和强制性。方式词仍是表现动作的性质和类属,仍是对动作进行分类。

如表示声音特点的方式词只能和“哭、笑、叫、喊、唱、呼”等动词组合。例如:

放声——高歌/高呼/高唱/大笑/长啸/痛哭/狂笑/大哭/狂呼/大叫

表示声音特点的方式词除了“放声”外,还有“哀声、尖声、大声、高声”等。

3.名词>单音节形容词

名词和单音节形容词连用时,名词也总是位于前面。如:

(11)吴江市还全亟堡拯城区管理,整治市容环境,如今展sl,i:l:i崭新的
姿态。(《人民日报》)

(12)抚顺石化公司在推进技术进步进程中,还重点狠抓了科技人才培

养、使用和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等工作.(《人民日报》)

4.方式词>数词搿一一

因为“一V”的凝固使用,所以方式词与数词“一”连用时,也一定位于前

面。如:

(1 3)法国铁饼好手诺尔在第三次投掷时奋力一掷,观众见铁饼在超过

其他选手的落点很远的地方落下。(《读者》)

(14)司马居然垂垫=垫压在他身上,挥拳痛击他的软胁和肋骨。(古
龙《英雄无泪》)

(15)这时老利维仿佛受到了现场的喜悦和兴奋之情,便暂时中止了《罗

琳娜》的演奏,重重地击乐弓,然后堑仝=生,乐队奏起《美丽的蓝旗》来
了。(《飘》)

方式词和“一V”的组合也有严格的搭配限制,有的方式词可以和动作性强

的很多动词组合,如“奋力、拼命”等,可以组成“奋力一搏/扔/掷/击/蹬/甩/

跳/踹/跃/束1]/挥/吹/推”等,有的方式词只能组合个别动词,如“振臂一呼、振

臂一挥”;有的是多个同类的方式词都只能和一个动词组合,如“嫣然、淡然、

粲然、凄然、豁然、漠然、坦然、哑然、赫然、傲然、惨然、森然、谦然、释然、

朗然、黯然、愧然、宛然、灿然、湛然、歉然”只能和“一笑”组合。

除了单音节形容词“猛”和“一’’形成一种固定形式“猛一+V”外,单音节

形容词和数词“一”对动词的粘附性都极强,严格的说,二者几乎不共现。因此

综上所述,特征性状语共现时的语序可以描写如下:

方式词>名词>单音节形容词/数词“一’’

这里边影响和制约位序排列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音节因素,一般单音节

的特征性状语要用于双音节的特征性状语之后,因此单音节形容词和数词“一”

总是在方式词和名词之后。二是方式词的描写性比名词强,因此相对也比名词自

由。而“一’’在动词前面,已经语法化为一种体标记,“一V”整体表示瞬时义;

单音节形容词则有动词组成复合词的趋势,所以很不自由。

210
第七章状语的语序和话题化

一、状语可以做话题

按照话题理论,已经有不少语言学者认定了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是话题,

这里边包括了位于句首的在句法上是状语的时问名词、处所名词、介词短语等。

赵元任(1968)把汉语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看成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认为

汉语的主语就是话题。他把主语和话题合而为一,凡话题必是主语,并且把谓语

动词前的时间词、处所词、其他名词性成分乃至介词短语,都看作主语和话题。

曹逢甫(1979/1995)、Li and Thompson(1981)都认为话题总是占据句首

位置,状语也可以做话题。曹逢甫认为话题可以由四个停顿语气词“啊(呀),

呢,嘛,吧’’之一将其与句子其余部分隔开。据此他判定下面各段话中的句首成

分都是话题:

昨天(啊),张三来看我。

那块田(啊),稻子长得真大。

北京(啊),有个故宫。

北京城里(啊),有个故宫。

这里这时(啊),来了一个人。

他指出,在多数明确的情况下,话题在句子中作动词的必要谓项,但是如(1)

至(5)所示,话题也可以是动词的非必要谓项。非必要谓项的话题大多数是动词

的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也可能是状态,原因状语。如:

为了这件事啊,我真发愁。

为了这个孩子啊,我吃了不少苦。

正因为此,话题有时给人的感觉是为后面的叙述设定一个范围(chafe,1976)。

徐烈炯、刘丹青(2007)中也讨论了时间词语和处所词语是状语还是话题的

问题。同样,他们认为话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带一个通常所说的“句中语

气词”,即提顿词。

明天么,你应该穿西服.系领带。

礼堂里么,你不可以抽烟.

2ll
加上提顿词后, 这些词语就明显地起对比作用。而对比作用也是话题常有的特

点。

张伯江、方梅(1996)在考察北京话句中语气词使用情况时,概括了语气词

前面的五类成分,其中第2类是:语气词前面的成分是句子的话题,但其主语身

份有争议。如:袖子里头啊,湿得什么似的。第3类是:语气词前的成分是话题,

不是主语。如:跟聪明人啊,我也不抖机灵了。这表明他们也认定“袖子里

头”“跟聪明人”这样的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是主题。

袁毓林(1996)甚至提出了多重话题的说法,他认为下面这类句子的话题结

构是多重话题结构:

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你的报道.

酒现在我不喝了。

昨天,在会议上,大家都赞成他的意见.

这件事我现在脑子里一点印象都没有。

并给出了“TOP。+TOP:+TOP一…….+TOP。+VP”这样的形式规则,认为话题结构式可

以递归生成的。

也有学者就状语和话题提出这样的疑问:时间、处所词语和介词短语到底是

状语还是话题或次话题?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此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以徐烈

炯、刘丹青为代表的,认为话题是一种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的某个特定位置

及出现在该位置上的词语。因此,它不能I司时是其他句法成分。另一种处理办法

是以国内三个平面理论为代表的,认为它们在句法上是状语,在语用,卜具有话题

(对比)功能。我们在这里采用的也是后一种处理办法,在句法上把这些句首的

时间、处所词语和介词短语纳入外围性状语中,在语用上它们又是具有话题功能

的。

二、状语的话题化

让某个本来处于句中位置的成分移到句首,成为话语平面上的话题或次话

题,这种过程就是话题化(topicalization)。①

袁毓林(1996)明确提到,“在各种语义格中,施事、当事等主体格不经过

话题化就能居句首作主语,它们是无标记的话题;这种话题的主要功能是:为说

。引自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载‘中国语文’。1996年第l期.

212
明部分传达新信息提供一个出发点。时间、处所等环境格只有经过话题化才能移

到句首作主语,它们是有标记的话题;这种话题的功能是:为说明部分的陈述提

供一个时空方面的参照框架:受事、系事、与事、工具等语义格只有经过话题化

才能移到句首作主语,它们是有标记的话题;这种话题的功能是:让这个具有语

义对比作用的话题成为听话人注意的中心。”这其中的后两种话题,也就是状语

话题化之后形成的。

变换语序是最常见的话题化手段。最常见的语序话题是把受事名词从它无标

记句法位置——谓语动词之后移到句首,如“信我已写好了丹,但语序话题也可
以是谓语动词之前充当状语的介词短语引进的时间、地点、与事、对象、工具、

受益者等。

由时间、处所名词或是介词短语充当的状语,其话题化的途径有两条。下面

以[+处所]状语为例,即:

(一)连介词一起前移,再删去介词,如:

他们在村东头搭了一个凉棚。一 【在】村东头,他们打了一个凉棚。

五年级的同学在校园里种了许多桂花树.一【在】校园里,五年级的同

学种了许多桂花树。

(二)只是处所格前移,在其留下的空位上插入代词回指,因为介词不允许

宾语悬空。如:

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早操。一 操场上,同学们正在那儿做早操。

我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过。一 上海师范大学,我在那儿学习过。

[+时间]状语在句中不一定要用介词引导,所以[+时间]状语的话题化比处所

状语要方便得多。如:

小王[在】2007年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一【在】2007年,小王考上了硕士

研究生。

他的班机【在】明天晚上九点左右抵达上海。一【在】明天晚上九点左右,

他的班机抵达上海

其他具有[+关涉]、[+对象]、[+工具]、[+材料]等语义特征的状语也都可以

通过同样的途径成为句首话题。例如:

王教授对这篇论文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一【对】这篇论文,王教授

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In篇论文,王教授对它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我用那块面做了一大盆饺子。一 【用1那块面,我做了一大盆饺子./
那块面,我用它做了一大盆饺子。

我还没给花浇水呢。一 花我还没给它浇水呢。/花我还没浇水呢。

我已经把口诀背熟了。一口诀我已经把它背熟了./口诀我已经背熟了。

在句法层面上,时间、处所名词常常是直接做状语的,因此它们在句首时,

不论是否有介词介引,都不改变其句法性质。而表现关涉、对象、工具、材料等

语义角色的往往是普通事物名词,当它们话题化移到句首时,如有介词介引,在

句法层面就还是状语,如没有介词介引,在句法层面上就成为主语了。如:

奎挝壅头,他们打了一个凉棚。(话题,状语)
挝苤头,他们打了一个凉棚.(话题、状语)
对这篇论文,王教授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话题、状语)

这篇论文,王教授对它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话题、主语)

而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话题化以后,在句法上仍然是状语成分的语言单位,这也就

是那些位于句首的时间、处所名词和介词短语。但要注意的是,状语话题化的能

力不尽相同,有的比较易于话题化,有的会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下面这一节

我们就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介词的话题标记功能

用米体现话题功能的语言形式手段就可以称为话题标记(topic marker)。∞

除了语序和停顿这两种最常被提及的话题标记外,很多学者都认为介词具有话题

标记的功能。赵元任(1968/1979)、曹逢甫(1979/1995)、胡裕树(1982)、陆

俭明(1986)陈昌来(2002),史有为(2005)等学者都指出介词可为话题标记。

例如陈昌来(2002)在介绍介词的主要功能时,就指出:介词在句法上,起着“介

引”的功能, 即介引某些句法成分并与之共同组成介词短语做谓词的修饰语;

在语义上,可以标记时间、处所、工具、依据、比较对象、范围、条件、原因和

目的等成分;在话语或语用层面上,可作句子或小句、段落之间连贯的形式标记,

介词短语的前置往往使得介词短语在篇章中可以起到话语起点的界限作用。圆

下面我们来看看介词标记的话题类型有哪些。

m引自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口参见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32页.

214
有许多介词或介词短语可充当话题标记,如“就、关于、至于、对于、对、

在…方面、从…方面看(说)、对于…来说、在…上(中、下)、就…而言、当…

时候、在…问题上、为了、因为、根据、作为”等。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来看,我

们会重点关注话题跟话题后的述题或述题叶1的某些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徐烈

炯、刘丹青(1998)曾据此将话题分为四类:论元式共指性话题及准论元式共指

性话题、语域式话题、拷贝式话题、分句式关系。

就介词所标记的话题来看,我们根据话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把它分成这样

几类:支配式话题、背景式话题和时地式话题。标记时地式话题的介词称为时地

式话题标记,标记背景式话题的介词称为背景式话题标记,标记支配式话题的介

词称为支配式话题标记。

1.支配式话题

支配式话题足指跟述题中的主要动词(谓语动词)有某种句法语义关系,充

当了动词的支配性语义成分的话题。语义上通常表现为工具、对象、协同等等。

标记支配式话题的介词主要有:用、对、对于、对着、面对、跟等。如:

(1)旦I&仝旦堕塑,我才差不多把裴亚伟那个老杂种给我留下的那
块伤口舔平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壁丝,我是十分敬仰的,可惜无缘见面。(《报刊精选》1994年)

(3)虎妞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不依着她的道儿走,她真会老跟着

他闹哄;只要他在北平,她就会找得着!墨丝,得说真的,不必打算耍滑。
(老舍《骆驼样子》)

2.背景式话题

背景式话题是为述题提供了范围、条件、方面等个体背景和事件背景的话题。

表示标记背景式话题的介词主要有:鉴于、基于、按着j按照、关于、对于、就、

论、围绕着、拿、至于、作为、在(在……上/中/方面/之间/之外/以内)等。
如:

(4)鉴士璺查堑丝丝隆,盟国已与苏联政府接洽,提出参加同日本作
战的建议,以缩短战争时间,减少伤亡,为尽快恢复和平作出贡献.(沈永
兴.朱责生《二战全景纪实》)

(5)苤士鱼蝗堡煎蕉婆鲍塑塑,还有待深入的研究。(《中国儿童百科

215
全书》)

(6)围绕着这个作战方案,美国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朱庚、贺绍

英编译,《杜立特机组袭击东京前后》)

(7)奎查圉查立,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
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中华上下五千年》)

(8)垄!坠童塾直查亟,当前的主要困难还是女童入学的问题。(((人民
El报》)1996年6月)

3.时地式话题

时地式话题是指为述题提供时间处所方面框架的话题。主语前或无主语句句

首的时间处所词语一般都是这种话题。如:

(9)查金主,大多数运动员偃旗息鼓,潜心调整,在国际泳坛上形成
了一个客观的“低潮年”.(《人民日报》1993年12月)

(10)哇天上芏,五国政府代表草签了关于国际合作开发图们江地区的
两项协定和一项备忘录。(《人民日报》1995年6月)

(11)劳动公园里,娄红依偎着耿林,两人慢慢朝南门走去,在南门外

的街上才能打车。(皮皮《比如女人》)

时地式话题实际上是包含在背景式话题巾的,但因为时地式话题在形式上比

较特殊,往往可以隐含介词,所以我们把它单列一类。另一方面,时间处所词语

对于谓语动词来说,不是动词必要的同现成分,跟动词没有选择关系,比起支配

式话题,它们跟谓语动词的关系要松散一些。但是,在语义上,它跟谓语动词有

修饰限定关系,所以在格语法中,时间处所成分也占有一个语义格的地位,因此,

比起背景式话题结构来,时地话题跟述题的关系显得要紧密一些,介于支配式话

题和背景式话题之间。

四、介词短语的话题化与位置

状语的话题化其实表现的就是介词短语的话题化。介词作为汉语话题的形式

标志之一,话题化的能力和它们各自介引的语义角色有关。按照陈平(1994)的

原则,充任汉语话题的语义角色优先序列为:系事>地点>工具>对象>感事>

受事>施事。所以通常由介词引导的表示关涉、时间、依据、目的等的介词短语

216
作状语时多位于句首,而表示施事、与事、对象等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多位于句

中,这就与语义角色优先序列有关。关涉、时间、依据、目的等语义角色位于优

先序列的左端,话题化能力较强,所以表示这类语义的介词短语往往因话题化而

位于句首;施事、与事、对象等语义角色位于优先序列的右端,话题化能力较弱,

所以表示这类语义的介词短语往往不易话题化而位于句中。具体到每一个介词短

语,情况又会稍有不同,但大致不会相差太远。以“从”为例,表示时间、依据、

关涉等义的“从……”多位于句首,而且前后移动较为自由。如:

从上午九点我就开始等你了.

我从上午九点就开始等你了.

表空间、处所起点的“从……"很少用于句首,而表示经由的处所时只能位于句

中。如:’
她从山上飞快地冲了下来。

.?从山上她飞快地冲了下来.

一条小河从他家门口流过。

幸从他家门口一条小河流过.

但“从……"后加上表示终点的动词短语“到”,位于句首就极为自然了。

(1)从北宝到盗南,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我并没有什么不满,
因为我知道这叫做“民众化”!(梁实秋《南游杂感》)

(2)丛墨垒竖垩』堡生!占塑鲍些区,空中距离有五十公里。(柳建伟《突
出重围》)

再比如介词“由"。当“由”引入施事时,只能位于句中。如:

这次学校运动会鱼塞鲎堕承办。一一・鱼圭鲎堕这次学校运动会承办.
而当“由”表示“凭借"、“根据”时,则既可以在句首,又可以在句中。

例如:

鱼壅堡奎监,我了解了他的为人.一一我由鎏生主鲎了解了他的为人。
这是因为“施事”这一语义角色是最不易于话题化的,而“凭借”、“根据”语

义角色是易于话题化的。

由此可见,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不同句法位置,自由与限制与否,都和它们所

介引的各种语义角色的话题化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话题化的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作状语,有些必须位于句首,如“关于、基于、及、及至、亏、至

于”等必须用在主语前,没有别的位置;大部分介词短语可以话题化之后移到句

首,如“按照、除了、对、对于、根据”等;但也有一部分介词短语只能居于

句中,如“把、被”等。然而,究竟有多少种介词短语可以话题化后成为句首状

语?目前还没有人进行过细致的统计。在可以作句首状语的介词短语中,哪些出

现在句首的频率更高,哪些较低?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是什么?以上诸多问题尚

未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因此,通过考察介词短语的位置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

到各类介词宾语的话题化能力的强弱。

众所周知,介词是一个封闭的类,几可尽数。对于介词的数量,各家的统计

结果不尽相同:《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列63个;《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张斌主编)收71个;《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主编)收114个;《现代汉语

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收91个)。考虑到常用性和

统计的工作量,我们着重依据《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所收介词情况,

大纲共收介词55个,我们在此基础,卜再选取其中常用的46个,为:

按照、把、被、本着、比、朝、趁、冲、从、对、对于、给、根据、跟、

关于、和、鉴于、将、叫、距、靠、离、距离、凭、顺、顺着、随、随着、

替、通过、同、往、为、为了、向、依照、以、由、由于、于、与、在、照、

自从、作为

介词框架的结构和意义由介词主导,且其功能多是充当句首状语,所以我们一并

对介词框架进行考察。

我们的统计方法如下:

第一步,我们的考察仍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依托,但考虑到有的常

用介词出现频率非常高,而北大语料库过于庞大,所以为了便于统计,我们的考

察将依托三个小语料库,分别是北大语料库中的人民日报1993年1月、王朔作

品选、老舍当代长篇。选取这三个语料库的原因,是考虑到文体的不同对介词短

语的使用会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介词“在”因为使用频率过高,为便于统计,

仅限于在王朔部分作品选中进行。)

第二步,在第一步统计的基础上,再将统计结论放到整个语料库中去查证,

以此验证结论是否成立。比如:我们要考察介词“冲"形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

的位置情况,经过第一步的查检和统计,作状语共有232例,这232例都在句中

位置。但仅凭这232例还很难断言“冲’’只能居于句中。所以,我们再把它放到

218
整个语料库中查,看是否有位于句首的情况。经过查证,发现“冲”形成的介词

短语是可以位于句首的,如:

(3)这名教授被他纯朴行为感动了,表示:“小伙子,韭盗,这个项目
就给你们老边了.”(《(报刊精选》1994年)

(4)赵刺猬连连点头:“对对对,你到底有头脑。丝,你就说得过他
们!”(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据此,我们就不能说将介词“冲”形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只能位于句中了,只能

说它作状语时的典型位置是在句中。

分这两步来统计和考察,第一步初步确定某个介词短语作状语时m现位置的

基本面貌,第二步再加以验证。如此,可以做到简便易行,同时又科学精确。

1.1第一步统计

用上面介绍的方法,经过第一步统计,我们查检到:

其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居于句中作状语的介词有:

把、被、朝、比、冲、给、跟、和、将、叫、距、离、距离、顺、随、

替、同、往、向、以、与、照、替、同、往

其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居于句首作状语的介词有:

鉴于、至于、当

既可以在句首又可以在句巾的介词短语有:

按照、本着、趁、从、对、对于、根据、关于、靠、凭、随着、通过、

在、自从、作为、由于、为了

1.2第二步统计

第二步统计分两种情况:一是验证1.1中所列的只能位于旬首和只能位于句

中的介词短语是否在整个语料库中无一例外;二是统计既可以在句首又可以在句

中的介词短语在句中和旬首出现的概率。

将1.1统计结论放到整个语料库中去查证,发现必须居于旬中的介词短语中

仅“冲”一词是可以位于句首的,例见(3)(4)。“鉴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

语并不是只能出现在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旨,在整个语料库中我们共发现了

60例“鉴于’’位于句中的。如:

(5)书店鉴土查塑主筮旦逝叠之,而需求者又复綦众,于是在近年来
开始了复制工作。(《读书》)

(6)国家体委运动竞赛二司和训练局鉴士主圉盘盘旦煎鲍鉴墨,决定

219
全体队员暂时返回原省市参加冬训。(《人民日报》1995年1月)

(7)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国际漫画周上,主办方鳖主叁星笠墨土旦盎丛
整盘逛,决定限制日式动漫的参展比例。(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60例应该是为数不小的一个数目,但是整个语料库中“鉴于”组成的介词短语

作状语的例子一共有4080例,其中4020例都是“鉴于”在句首的,所以,实际

上在句中出现的这60例只占了1.5%,其比例仍是微乎其微的。

如此,只能居于句中的介词短语有:

把、被、朝、比、给、跟、和、将、叫、距、离、距离、顺、随、替、

同、往、向、以、与、照、替、同、往

只能居于句首的介词短语有仅为“至于”“当”。

既可以在句首又可以在句中的介词短语在句首和句中出现的几率如下表所

不:

介词 总例数 在句首例数 比例 在句中例数 比例

关于 64 63 98% 1 2%

由于 71 68 96% 3 4%

随着 247 163 66% 84 34%

为了 24 15 63% 9 37%

对于 169 82 49% 87 51%

作为 242 91 38% 151 62%

根据 295 105 36% 190 64%

本着 22 7 32% 15 68%

按照 222 49 22% 173 78%

从 1590 271 17% 1319 83%

在 819 87 11% 732 89%

通过 422 38 9% 184 91%

自从 48 41 9% 7 91%

对 289 20 705 269 9305

凭(着) 132 9 705 123 9305

趁 31 1 305 30 9705

靠 137 2 105 135 9905

由上面的各项统计可见,首先,一般来说,受音节因素的影响,单音节的介
词所构成的介词短语常常是位于句中的。上面必须位于句中的介词,除了“距

离”以外,其他都是单音节介词。既可以在句首又可以在句中的介词中,

“趁"“靠”“凭”“对"等单音节介词,其在句首的出现频率也是相当低的。

反之,较高频率地出现在句首的都是双音节的介词,如“鉴于”“关于”“由

于”“随着”“为了”等。

其次,引出关涉对象、时间、处所、依凭、原因、目的类的介词所构成的介

词短语出现在句首的比例较高,引出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类的介词所构成的

介词短语很少出现在句首。这说明,引出关涉对象、时间、处所、依凭、原因、

目的类的介词所构成的介词短语更易于话题化,其话题化的能力高于引出施事、

受事、与事、工具类的介词所构成的介词短语。根据上面的统计,我们还可以看

到,能够出现在旬首的介词短语,其出现频率也是高低不一的,这说明它们话题

化的能力也各有强弱。我们初步可以列出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在句首出现频率的高

低序列,也就是它们话题化能力的强弱序列,即:

关涉>原因>目的>依凭>时间>处所

2.影响介词短语话题化的因素

2.1音节因素的影响

上面已经提到,介词的音节数量对它构成的介词短语的位置有很大的限制作

用。能位于句首的常常是双音节的介词,不能位于句首的常常是单音节介词。而

不能位于句首或很少位于句首的单音节介词如“为,顺、随、照、趁、靠”等,

加上“着"以后,就可以位于句首了。如:

(5)垄羞塾塞鲍垄薹,祖斐也费煞心思,她决定穿得正式一点,又怕
太隆重.(亦舒《异乡人》)

(6)塑羞垂盘堑盟堡盈,他的语音也变了腔调。(杨沫Ⅸ青春之歌》)
(7)堕羞笪虚,吊笼从平台上徐徐降落至船甲板上。(《人民日报》1993
年1月)

(8)丝羞查堇堡塑,陈先生和太太带着小女儿一同到太古城中心观看
广州杂技团的表演。(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9)墨羞奎煎塞塑}堑鲍叠壁,星期六晚上他回家来的时候,他们两人
叉见了第二面。(翻译作品《天才》)

2.2句法结构的影响
2.2.1下列句法结构特点使介词短语易于话题化而居于句首:

一,介词短语比较复杂或过长,只能位于句首。

汉语的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远,否则

会使两者的语义联系松散,也会形成结构上的不平衡。所以一般来说,谓语动词

前的状语成分不宜过长。如果状语很长的话,就要把它提到句首去,这样才能使

句子的结构平衡,使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更加直接和紧密。这有两种情况:

~是几个同形介词并列使用。如:

(10)为了党的奎业,为了芏全的胜利,他们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随时
准备付出自己的一切。(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11)查石穴主,在蜜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2)笠盏全些茎,笠塑墓室壹鱼垄鲍型蔓丝垄,在当前许多人向钱看
的大潮中,他的准则却是向社会负责。(《报刊精选》1994年)

(13)丝羞生鳌,丝羞萱王,丝羞速:兰,簋羞扭基,李勤夫居然打开了
上海的市场。(《人民日报》1996年8月)

二是介词短语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如:

(14)查羞基垒二煎坚挂丝:金±:金堡:金歪:查塞奎垒蕉:主丛生
滥的原则,今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空缺.(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15)按照干叠队伍“四化”方盐和德才基备的原则,把宣传思想战线
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人民日报》1993年1月)

(16)趁羞不堑盘起的照明登的光亮,王老虎扑到一挺吐着火舌的机关
枪跟前,两个敌人机枪射手扔下机枪正要扭头逃走,他一脚踢开机枪反手刺

死一个敌人,用枪托又打倒另一个敌人。(杜鹏程《保卫延安》)

二,介词框架或是介词有其他附加成分时,往往放在句首。如“当……时/

的时候”、“在……上/下/中/里/间”、“从lif o・起/开始/以来/以后”、

“就……而言/而论/来说"、“除……J'b/以外”、“自打/自从……起/以来"、

“在……方面”、“从……到……"、“为了……起见”等。如:

(17)你把我坑苦了,小子.丛堡堡奎叠墨蕉,我就没过一天像样儿的
日子,没一天不勒着自己的,生怕给你留个坏印象。(王朔《我是你爸爸》)

(18)自从搬出塑同后,焦婷就再也没有回去看过.(新华社2004年新
J’用稿)

(19)当坠堡墨查趔厶堡道堡垒蓥堕立壹苤竖壅望吐,从路左侧迎面高
速驶来的一辆小轿车突然转向,斜着向队伍尾部冲来。(《(人民日报》1996

年5月)

像有些附加成分如“……来说”,“……看",“……而言”,“……

而论”等,在语义上没有特别意义,它们只是附在介词短语后面起到某种标示作

用,常常是标示话题。所以这类带有附加成分的介词短语就常常在句首充当话题,

如:

(20)塾垫盔亟主,张楠的全能无疑是有夺金实力的。(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21)壁士盗垒土渔厶盎煎,利用春节7天长假出境旅游早巳经不是什
么新鲜事了.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2)丛墨廛差孟盘查,气团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中国儿
童百科全书》)

(23)塾鑫仝厶亟迨,溜达还有第三个目的,就是认路。(王了一《溜
达》)

2.2.2当介谢短语前面有其他认定性状语时,介词短语不能话题化而只能居

于句中。这类认定性状语包括了[+时间][+频率][+否定][+能愿]等,主要由副词

和能愿动词充当。如:

(24)昌飞公司萱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在行业内被广泛宣传,
这能否看作昌飞渡过种种难关的经验之一?(《报刊精选》1994年)

(25)学校廛堕通过集体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友
爱.互助,助人为乐和献身精神。(《读书》)

(26)后来,郭培基雇了18个伙计,这25口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就靠着饭

馆的收入维持生计。(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7)他们不按照客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来适当地、具体地进

行党内斗争,而是机械地、主观地、横暴地、不顾一切地来“斗争’。(《读

书》)

上面各例,介词短语都不能自由地提到句首,有的会造成句子的不成立,有的会

造成句义的改变。例(24),如果没有时间副词“曾”,“作为”构成的介词短

语完全可以居于句首,旬义不变。即:
昌飞公司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在行业内被广泛宣传,……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昌飞公司在行业内被广泛宣传,……

有了“曾’’以后,“作为’’构成的介词短语也可以提到句首,但是句子的意思却

发生了变化。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昌飞公司曾在行业内被广泛宣传,……

原句“曾”修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在行业内被广泛宣传”,表示昌

飞公司作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是过去的事儿,现在不一定是;把“作为精神文明

建设的先进单位”提到了句首后,“曾”仅修饰“在行业内被广泛宣传”,这表

示昌飞公司现在也可能是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例(25)如果没有能愿动词“应该”,“通过”构成的介词短语也可以居于

句首,句义不变。即:

学校通过集体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

助人为乐和献身精神.

通过集体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学校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

助人为乐和献身精神。

有了“应该”以后,“通过”构成的介词短语也可以提到句首,但是句子的意思

却发生了变化。

通过集体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友爱、互

助、助人为乐和献身精神。

原句是“学校应该通过集体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这表示活动可能还

未开展,建议学校开展;将“通过集体生活以及为社会做好事等活动”提到了句

首,这表示活动可能已经开展。

2.2.3当介词短语修饰的谓语动词是一个简单形式时,介词短语一般不能移

到句首。如:

(28)他们两人顺着田埂走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9)他们照着这个精灵的话做了。(《读者》)

(30)此刻,我们正朝着2000年的世纪之交走去。(((报刊精选》1994

年)

2.3语义因素的影响

介词短语话题化的能力和它们各自介引的语义角色有关,因此语义因素对介

词短语的话题化有着最为深层的影响。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始终
都是语法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语义格与动词之间的关系远近对句法成分的排列顺

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通常来讲,与核心动词关系比较密切的语义格,在其应处

的句法位置时,往往不需要介词的介引,如施事主语,受事宾语,但是在其偏离

原来位置时都要用介词标示出来,如“被+施事’,“把+受事”;与核心动词关

系相对疏远的语义格,则常常要借助介词来标明它们和动词之间的关系。(鲁川

(1989)指出,汉语的格的形式标志是介词和语序。格的分类也应该和介词的分

类一致。他分出了十八格,分别是施事、系事、当事、受事、结果、对象、与事、

伴随、关涉、工具、凭借、样式、依据、原因、目的、时间、处所、情况。)表

示关涉、时间、处所、依凭、原因、目的等的语义格之所以可以较高频率出现在

句首,就是因为它们和谓语动词的关系不是非常紧密,它们常常是为事件的发生

提供一些背景条件,所以更易于话题化。但是,这类语义格一般都必须要有介词

的介引。具体说来,易于话题化且需要介词标记的语义格主要有:

关涉格

关涉是指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动作行为涉及的某个方面。关涉成分跟动词的关

系最为松散,是最典型的可有语义成分,因而往往需要介词介弓I。这类介词主要

有:关于、至于、鉴于、就、论、拿、围绕、在(在……看来)、作为等。关涉

介词通常是话题标志,介引的是某种话题,常常居于句首。如:

(31)羞士塑查垡,他主张既不急于求成又不停止,以避免损害国家利
益。(《人民日报》1993年1月)

(32)鉴主董盐盘塑盔:臣星盘墨,徐茂芳主动撤回了对黄刑事部分的起
诉。(《报刊精选1994年》)

(33)论茔习,他文武双全;论文化,他是“满汉全席”。(老舍《正红
旗下》)

(34)全丛装来说,我国城市目前的生活水平,早就越过了追求经磨耐
寒的时代。这就要求服装行业设计的服饰必须在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心理功能

上多下功夫。(《市场报》1994年)

原因格

原因格在句子的语义结构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进行的原因。介引原因格的介

词主要是“由于、因为、因”等。如:

(35)鱼士旦堑鲍丕圈,两者在决策方案的选择上势必也不同.(《读书》)

(36)囤垄金叁生,我也认识几位票友,所以星期日下午若有工夫,我
也到那里去泡壶茶,听三两出戏;前后都有熟人,我可以随便的串一一好观

察小陈的行动。(老舍《兔》)

(37)固釜壁盈固,明年食糖总的资源仍然是平衡中偏紧,但价格预计
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局面。(《人民El报》1993年12月)

目的格

目的格在句子的语义结构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进行的目的。介引目的格的典

型介词主要是“为了、为着、为”等。如:

(38)羞!垄鲑圭,宝庆琢磨了好几个晚上.(老舍《鼓书艺人》)
(39)羞羞壅仝薹丝茎壑鲍塞丑,这位30岁的年轻人几乎付出了一切!
(《报刊精选》1994年)

(40)垄垫丕墨=金鲑丝盘渲,他却反复推敲了几天。(《读书》)
依据格

依据是句子语义结构中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时的标准、前提。介引依据格的

典型介词主要是“按照、按、照、遵照、依照、根据”等。如:

(41)蕉墨堑型差丝垩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人民日报》1994年第4季度)

(42)垫握坐±丝垦廛鲍丕固,雾可分为重雾、浓雾、大雾、中雾和轻
雾。(《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3)堡墨羞麴堡堑釜趔鲍丝垒,今天他该退休了。(周而复《上海的
早晨》)

(44)遘墨至蕉整至丝童垦,他的骨灰将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
民日报》1993年4月)

凭借格

凭借是句子语义结构中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时的根据、依仗或方式。介引凭

借格的典型介词主要是“凭、凭着、凭借、依靠、靠、靠着、依凭、依仗、仗着”

等。如:

(45)丝羞造蕉盟垡茎查高盏煎堡直重焦,贝利被称誉为“世界足球之
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6)丝堡堑土鲍出鱼塞竖,托马森还当选为当场的最佳球员.(新华
社2004年新闻稿)

(47)垡羞=:量塑查,陈文英变得洒脱不羁起来.(欧阳山《苦斗》)
(49)堡垡羞塞美坠鱼苤茎,孔二小姐在官邸之中可说是举足轻重、一
言九鼎,没有人敢当面违背她的意思。(王丰《蒋家末代总管一一孔二小姐》

条件格

条件格也可称为情况格。动作行为的发生或进行往往是由一定条件的,这些

条件在句子语义结构中表现为条件或情况成分。介引条件或情况成分的介词主要

有“趁、趁着、借着、经过、通过、冒着、随着、在……下"等。如:

(49)置羞芒塞,来自方圆几十里的3多名群众及平凉地委、行署的领
导为铁路大军汁行了最为隆重的欢迎仪式.(《报刊精选》1994年)

(50)丝堇望土奎生鲍盏左,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显著提高,
绝大部分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一部分农牧民已经富裕起来,1991

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9年的159元增长

1.6倍.(《中国政府白皮书》,《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

(51)通造堡缱基塞,他终于找到了副导演。(《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52)丁肇中先生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在丝丝塑堕王,中国
科学家在国际高能物理实验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人民日报》1996年6月)

范围格

范围是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牛和进行所涉及的某种范围。介引范围格的介词主

要有“除、除了、除掉、在(在……中/里/之间/以内/以上等)”等。如:

(53)险I主:璺!生垄整噩,草原上还有不少野生动物。(《中国儿童
百科全书》)

(54)险捡童堂药垄至垦鲍鱼荭,集市上提供了人们所需的各种日用品,
大米蔬菜、布帛、竹木漆器、鸡鸭蛋肉,还有测字算命牙伤妇科变大戏法卖

梨膏糖的。(廉声《月色狰狞》)

(55)奎鎏些基塑查主,“监督痰盂”总得算个得意之作.(老舍《牛
老爷的痰盂》)

(56)在墓整丝煎土生里,每年联赛总薪水都要以25%的惊人速度增长。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对象格

对象成分是动作行为发生和进行时针对、涉及的对象。介引对象格的典型介

词是“对于、对”。如:

(57)壁士旦:垦盎鲍室红,江青一伙感到十分恼火。(《周恩来传》)
(58)茎士垄噩鲍吐堡丕道!g窒鳢厶垒宣判堕!丕叠鲍塑盘,不适用死
刑。(《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59)壁遣丛奎塑堡9羞,港务监督依据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处罚规定给予
处罚。(《报刊精选》1994年)

时间格

时间格是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进行或结束的时间,包括时点和时段。

介引时点的介词主要有“在、从、打从、当、等到、临、正当……的时候、待到、

赶到、及至、自从、自打”等。如:

介引时段的介词主要有“在、当、自从、自打、打从”等。如:

(60)自丛±盛盘奄,二哥故意地躲着王掌柜。(老舍《正红旗下》)
(61)当你生病发烧时,医生先给你“试表”,了解体温升高的情况。(《中

国儿童百科全》)

(62)在晚上,那110座具发电泛光功能的风车网阵像一支支被点燃的

巨大蜡烛,把山峦点缀得神奇壮观。(《人民日报》1996年7月)
(63)釜劐主±!墨丛堕,那破学校的食堂里供应汉堡包,十块钱一份,
面包倒是很大,生菜叶子也不少一一毛驴会喜欢的一一就是没有肉。(((读

者》)

时间与动词关系相对比较密切,时间格无论在句中还是在句首时,也可以没

有介词的介引。如:

(64)他们晚上一起散步,边走边谈,常常忘了夜色已深。(《读者》)

(65)堕占,他们合住在一个旅馆的房间里。(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处所格

处所格是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进行的场所。介引处所的介词主要有

“在、从、沿着、顺着”等。如:

(66)奎二釜墨鲞里,两个姑娘停下来,万般妖娆地笑望着我们。(王
朔《橡皮人》)

(67)塑羞垦壁鲍量a垦盛,小童儿把牧师领到后院。(老舍《正红旗下》)
(68)墨羞垒出萱出鲍险搓,客可以拾级而上,温暖的季节体会置身“白
雪世界”的感觉。(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处所与动词关系相对也较密切,但处所格位于句中时往往需要用介词介引,

放在句首时,往往不需要介词介引。如:
很多老人在公园里晨练。

}很多老人公园里晨练。

公园里,很多老人在晨练.

就介词标记的三种类型的话题:支配式话题、时地式话题、背景式话题而言,

其话题性的典型性是递增的。背景式话题是最典型的,背景式话题为述题提供了

范围、条件、方面等个体背景和事件背景。关涉、凭借、依据、原因、目的、条

件、范围等语义格话题化能力都比较强,是典型的背景式话题,这类介词构成的

介词短语出现在句首的频率也是最高的。其次是时地式话题,时地式话题为述题

提供时间处所方面框架。时间、处所语义格话题化以后,形成的就是时地式话题。

再是支配式话题,工具、对象、协同等语义格话题化以后形成的是支配式话题,

这些语义格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其话题化的能力就要相对减

弱,出现在句首的频率就要低得多。

2.4语用因素的影响

陈昌来(2002)指出介词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1)介词有话题标记功

能。(2)介词有帮助凸显焦点的功能。(3)介词在篇章中可以作为句子或小句、

段落之间连贯的形式标记。(4)介词前置定位功能往往可以使某介词短语在篇章

中起到管界作用。(5)连用同一个介词可以起到分类列举的作用,往往可以构成

修辞上的排比格。

对于介词短语话题化到句首而言,其话题功能、管界功能、篇章衔接功能、

类举功能这四种语用功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话题功能我们已经谈了很多,本节

我们主要谈谈句首介词短语的管界功能、篇章衔接功能和类比功能。

2.4.1句首介词短语的管界功能

廖秋忠(1987)将“管界”定义为“某个管领词语如动词、各种修饰语等所

支配、修饰或统领的范围。当管界跨越句子边界时,这里称它为篇章管界。”“句

中的有些状语,一般位于句首,有时候所修饰的范围可以跨越本句的边界,形成

篇章管界。’’虽然从结构上看,一个句首状语只是它所在句子的句法成分之一,

但在语义上,它的修饰义或限制义却可能不仅统辖其所在的语句,还管辖其他小

句、句群,甚至整个篇章。廖秋忠按照状语的意义将能够充当管领成分的状语分

成九类:(1)时间和处所词或短语、(2)状况短语、(3)过程短语、(4)目的短

语、(5)消息来源短语、(6)角度短语、(7)评估短语、(8)话题短语、(9)方

面短语。并且他进一步解释:“(1)(2)两类状语提供事件发生的场合。(3)(4)
两类状语指出事件发生的背景。第(5)类状语表达所报道的消息的来源。第(6)

类状语表达观察事物的角度。第(7)类状语表达说话人对所说的话的真实性所

做的估计。(8)(9)两类状语则分别表达话题的某一方面。一

从数量上来看,在各种状语成分巾,介词短语做状语管领成分的用法是最多

的。句首的介词短语可以候管辖几个小句,在时间、处所、条件、原因、目的、

关涉等各方面限制其后的几个小句。如:

(69)奎亟出堑盟旦金堕里,我们被关进了三间通厦的北房里,一个个
被命令在地下蹲着面朝墙,不许说话。(王朔《动物凶猛》)

(70)羞I蕉王鲍圭全,医院派了专车,并由一直护理姐妹俩的心外科
护士长申红和儿科护士长高静全程护送宝宝和贝贝回家。(新华社2004年新
闻稿)

(71)扛丛叠叁蕉,张运生就一门心思扑到了移民工作上,他一有空就
来到柴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研究。(《报刊精选》1994年)

(72)羞=里盎丝,六个孩子打架,父亲和母亲打架,后来便是在学校
打架。(池莉Ⅸ太阳出世》)

例(693,“在派出所的四合院里”在处所上限制后面三个小句,表示三个小句

中的事件和动作行为都是发牛在“派出所的四合院里"。例(70),“为了孩子

的安全”位于旬首,语义上管辖后面两个分句,说明“医院派专车"和“由一直

护理姐妹俩的心外科护士长申红和儿科护士长高静全程护送回家"这两种情况

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例(71),“打从那天起”位于句首,在时间上

限制后面五个分句,表示后面五个动作行为都是“打从那天起”发生的。

句首介词短语也可以管辖句群或大的片段。如:

(73)奎蓝色的连鲞土,一队队舰艇从天边排到天边。到处是飘扬的军
旗,互相呼应的信号灯以及推进器划出的、交错纵横的白色水迹。海上协同

攻击开始了.鱼雷艇队从侧翼率先冲向靶船,进入射程后,扭头转向把一条

条鱼雷射入海水之中,箭也似地离去。顷刻间,靶船周围响起猛烈的爆炸声,

掀起冲天的水柱。接着驱逐舰列阵向前驶去,用一百三十毫米口径的大炮遥

遥地、有节奏地把成吨的弹药倾泄在靶船上,将靶船张结的篷布炸得粉碎。

凶悍的强击机群俯冲而下,以完美的角度射出火箭、投下重磅炸弹。最后炮

艇队蜂拥而上,用三十七毫米口径炮和二十五毫米口径炮激烈地一通密集射

击,最终结束了攻击.(王朔《空中小姐》)
这里,“在蓝色的海样上”在全段之首,管辖整个段落。后面所有的活动和事件

都在这一地点发生和进行,直至结束。

介词短语话题化到句首,它的篇章管界功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使它充当着

一个话题链的引导性话题的角色。话题链是汉语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它是由一

个以上的小句组成,是可以构成篇章的独立单位,它多是由一个话题引导带有一

个以上的述题。在一个话题链中,如果所有组成该话题链的小句拥有相同的状语,

或者说这个状语能够统领所有小句,那么为了该状语不在每一小句中重复出现,

体现经济性原则,也为了整个话题链由一个统一的话题来统领实现文气贯通,这

个状语就必须前置来充当整个管辖成分。如:

(74)奎堑鲍匝叁釜生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
中关合作的领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例(74)中每一个小句都有一个次话题,分别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

美合作的领域”,两个小句拥有相同的状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移到句首来统领两个小句,成为一个背景式的主话题。在它的

引导下,其后的两个小句就形成了一条话题链。

当几个介词短语同时在句首出现时,其管辖范围的大小对其语序位置有很大

的影响。管辖范围越宽的,就越居于前面。如:

(75)19世纪,出现了许多工人分工制造同一产品的手工业工场。查农

拉,地主、富农开设酿酒,酱油等手工作坊,……奎丛.立,手工工场的数量
和规模都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日本历史》,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例中, “19世纪”这一时间状语辖域大,统领整个语段,因此放在最前面。

“在农村"和“在城市”这两个处所状语所管辖的小句分别都是描述“19世

纪”这一时间范围内的两个不同地方情况,所以这两个介词短语的辖域就小,都

包含在时间状语“19世纪”的辖域中,因此在语序上也是居于“19世纪”之后

的。

处所状语管界的范围大于时间状语时,处所状语则要出在时间状语前面。如:

(76)垒旦查,当盘蕉生工盎堇笙=仝三旦三吐,爸爸妈妈就为她买来
一套彩色的玩偶,分层摆在铺着犬红色天鹅绒的台座上,最上边一层是天皇

和皇后,背后还衬着小巧的屏风;第二层是宫廷侍女;第三层是五个弹琴吹

奏的女艺人;第四层是左右两丞相;最下一层是两个仆人.每一层还配有相
应的小巧玲珑的家具和摆设。同时,台座上还摆有桃花、灯笼、粽子、米酒,

有绿色、白色、粉红色三层的菱形米糕等等。圭生鲍三旦三旦,都摆出来陈
列一番,在孩子们欢乐的《雏祭歌》声中,父母向她们祝福.不过,三月三

日一过,家长得迅速收起这套玩偶,以备来年再用.据说撤晚了,女儿长大

了会嫁不出去;也有些父母,不愿孩子过早出门离开自己,故意迟迟不收拾

玩偶。(《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此例中,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描写日本的三月三风俗。“当女孩生下来过第一个

三月三时”“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两个时间状语所限制的事件都是发生在日

本,所以处所状语“在日本”的管界范围就要大于这两个时间状语,“在日本’’

在语篇的开头,统领全篇。

其他介词短语共同出现在句首时,也是根据管界的范围确定语序位置的。如

下面句子中时间状语和依凭状语之间位置:

【77)1292生,簋羞盔垡量堡至』丝g互垂垡,他们购置了生产上所需
的装备,创办了温州地区唯一的热继电器型式试验室。(《报刊精选》1994
年)

(78)簋羞丝巫銎盘查的塾闺:塾剑:坚鍪!圭=:奎然鲍筮益,奎丝
§Q鲨鲍吐堡,重新开始了一项敢为华夏之先的伟大事业。)(《报刊精选))1994
年)

例(77)“1987年"这个时间状语统领全句,它处在依凭状语“凭着东借西贷到

的8万元钱”的前面,是因为“东借西贷到8万元钱”也是在1987年发生的事

儿,包含在这个时间段内,所以“1987年”的管界范围要大,自然就排在前面。

例(78)的情况相反,依凭状语中“他那种特有的敢闯、敢创、坚毅、专一、奉

献的精神”是贯穿他一生的品质,并不仅仅是在他60岁那年才具有的,所以依

凭状语的管界范围要比时间状语大,位置上自然也靠前。

2.4.2句首介词短语的篇章衔接功能

语篇内部的衔接手段很多,介词作为功能词的一种在语篇内部的前后衔接上

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句首介词短语的管界功能可以解释部分介词短语为什么可以居于句首,两个

介词短语共现于主语前时,孰前孰后,部分也可以通过管界范围的大小来决定。

但有些时候,两个共现的介词短语似乎管界范围相当,随意调换位置,句子的语

义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如下面的句子:
(79)为了这一天,查整鳌一生时间里.,公安干警熬过多少不眠之夜,

多少天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多少人重病缠身置之不顾……如今,看到人民群

众如此兴高采烈,公安战士心中涌出的是一份甘甜。(《人民日报》1995年

12月)

我们都可以将们句首的介词互换位置,句子的意思不变。即:

垄整鳌=生堕圃里,垄I垫二叁,公安干警熬过多少不眠之夜,多少天
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多少人重病缠身置之不顾……如今,看到人民群众如此

兴高采烈,公安战士心中涌出的是一份甘甜.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子放回到它出现的更大的语篇中,不难发现,句首两个

介词短语的位置并不是能够随意调换的。因为,在语篇中,位于句首的介词短语

或多或少都会起到篇章衔接的功能。例(79)出现的语篇如下:

(80)首战告捷,临汾百姓奔走相告,公安干警士气大振.在广大群众

的支持下,公安部门将“老狐狸”吴临斌。“独眼龙”买青虎、“黑市长”安

小根、“惹不起”高嵩、“野狼嚎”范天增等8个在临汾市称霸一方的流氓犯

罪团伙的“首脑”人物及200多名骨干成员一一捉拿归案,并收缴了一大批

枪支弹药和其他犯罪工具.

整个,l盏汾震动了,山西省震动了。每抓获一批罪犯,临汾大街上便响起

一片喜庆的鞭炮声,每召开一次公审大会,会场上便是人山人海。久久憋在

老百姓心中的那股怨气,终于一吐为快。

羞I垫二墨,在鳌鳖二生吐回呈,公安干警熬过多少不眠之夜,多少天
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多少人重病缠身置之不顾……如今,看到人民群众如此

兴高采烈,公安战士心中涌出的是一份甘甜。(《人民日报》1995年12月)

很显然, “为了这一天”这个目的状语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

“这一天”就是指捷报频传、百姓欢欣的时刻;启下是引出公安二f:警的辛苦付出。

所以,在这里,“为了这一天”和“在整整一年时间里”是不能调换位置的,调

换以后会影响语篇的内容连贯。

一般说来,介词可以引导某些回指上文的词语(主要是代词)来起到话语衔

接的作用。例如:

(81)“发电机”行动以撤出英法等军队为战略目标.羞I垫二堑麴,
英国集中了几乎所有陆海空军力量进行支援.(沈永兴、朱责生《二战全景

纪实》)

233
(82)日冕温度极高,有1 00万摄氏度。查垫登鲍高量王,氢、氦等原

子旱已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氢原子核)、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等。(《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3)彭德怀救过黄克诚的命,确有其事。壁主姿堡主,彭德怀在1962
年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的“八万言书”中郑重其事地讲过。(《彭德怀传》

编写组(王焰执笔)《彭德怀与黄克诚的友情》)

(84)27日,萨德尔和美军初步达成停火协议。挂壁垫二堡墨监丛,萨
德尔武装撤出纳杰夫政府部门,美军停止进攻,暂缓追捕萨德尔,由伊拉克

武装部队接管纳杰夫。(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以上各例中的句首介词短语中,都是由介词介引“这、这样、这些”等指示代词

来回指上文出现过的信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篇章衔接作用。

2.4.3句首介词短语的类比功能

我们知道,介词往往标记一定的语义类型,如“对于”标记对象、“关于’’

标记方面、“在”标记时间、处所或条件、“凭着”标记凭借、“由于”标记原

因、“为了”标记目的等。因此,当同一语义类型的介词介引1、=同的成分连续并

列使用时,就会形成分类列举、排比、或对比的效果,这也可以使表述清晰而有

条理有层次。

分类列举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往往我们总是在分类的过程巾进行列举,或者

以列举的形式进行分类。例如:

(85)壁士丕挂塑塑壹鲍,要限定期限;壁士遣基金固釜鏊鲍,要根据
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的处罚。(《报刊精选》1994年)

(86)逾壁墨厦量,你是部优省优,甚至是国际金奖;坌左墨笪堡,你
是供不应求,客户走后门都难以满足需求;论企业产值,连年翻番,公认的

经济效益最佳企业、实足的利税大户。(《报刊精选》1994年)

例(85)中,由介词“对于"介引的两个介词短语分别在句首连续使用,分类列

举了小按期缴资和违反合同条款两种情况,描述了两种相应的处理办法。例(86),

由介词“论”介引的三个介词短语分别在句首连续使用,从产品质量、产品销售、

企业产值三个方面分类列举,描写了一个成绩斐然的成功企业。 .

同一介词介引语义相对的不同成分,并列使用,还可以形成对比项。位于句

首的介词短语连续并列使用,更有可能形成这种对比的效应。如:

(87)壁士=全壁叠盎煎,一个人也许只是一粒尘埃;壁士二仝厶盔
说,他自己就如同整个世界的所有。(((读者》)

(8 8)当盔鱼)銎:匿鲍吐堡,艾滋病离我们还很遥远;当鑫生)逵送鱼堕

侯,它却已来到我们身边。(《报刊精选》1994年)

(89)查垒王厶堕呈,他有着城里人的洋气;垄丛里厶垦呈,他有着
乡下人的土气.(《报刊精选》1994年)

同一类型的介词短语连续使用,还可以形成修辞上的排比,这种用法也尤以

句首介词短语为多。如:

(90)当丛篮丛遮查查吐,当丝塾笪墼堡奎吐,当丝堂亟盐垂赞美丕
绝之堕,这本书并不是你的朋友。(《人民日报》1993年10月)

(91)查这张因为痛苦而变堡很难看的、害肺病的憔竖的脸上,查这
亟苎土鍪亟旦筮丝羞垒垫丝嗑垦土,查垫堑垩丝!j亟主,查垫堑堡蕉王鲎墨
的、抽堕的哭左里,奎这像孩子样轻信、同时又充满绝望、至盛保护的哀告
立,可以看出,可以听出,她是多么不幸,多么痛苦,似乎大家对这个可怜
的妇人都产生了怜悯之心.(翻译作品《罪与罚》)

五、状语的话题化和句法重组

时间名词常常作状语,尤其是可以比较自由地移到句首。时间名词作又可以

作定语,限定和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短语,如“星期天的上午”、“今天的报纸”

等。但有一种旬首的“N时的NP”结构,在形式.卜看似是偏正短语,但实际上N

时和NP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却不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我们要谈的是下面这样的语言现象:

甲(1)今天的龙潭湖风急浪涌,给选手们出了道难题。 (《《人民日报》

1993年)

(2)周盎鲍堡董堑属于爱作足球梦的孩子们,中国喜欢足球的孩子比
任何国家都多。(《人民日报》1994年)

(3)全墨丝鑫穿戴整齐,还系了太太给我买的生日礼物一一崭新的领
带;队伍里的先生女士们的服装也大多一丝不苟.(洪丕柱,张迪珊《布里

斯班的免费音乐会》)

(4)全叁鲍堕鉴也变了一个人,胡妈替她剪短了头发,换掉了那些罗
里八嗦的衣服。(陆文夫《人之窝》)

乙(5)今天的黑板谁擦?

(6)明天的稻子割得完割不完?

(7)明生的盍垒还去不去?
(8)全天的堂谁审?

常位于句首是这类结构的显著特点。在甲、乙两类“N时的NP”结构中,N时

并不是限定修饰NP,如例(1)中“龙潭湖”在人们的认识上并没有“今天”和

“明天"的区别。可以说,这里的“N时的“NP”是一种非典型的定中结构,静

态的“N时的NP”似乎很难成立,它只能存在于动态的语境中去理解。

本小节打算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的形成,并分析其内在的语义联系。

1.搿N时的NP艿结构的内在语义

1.1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的内在语义

目前,“NP。(的)NP:’’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领属,

如“小刘的词典”、“公社的土地”;一是属性,如“红木的家具”、“塑料的

拖鞋”等。通常认为领属关系主要是表示“限制性”语法意义的,就是对中心语

所代表的事物加以限制和分类,把它们的外延范围缩小:属性关系主要表示“描

写性”的语法意义,就是说对中心语所表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说明。这种分类己

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N时的NP”定中结构一般都认为是由时间领有的领属关系,即时属关系,

主要有这样两种情况:

A.时间/时间关系 昨天的傍晚 明年的冬天

B.时间/本体关系 明天下午的比赛 今天的报纸

A、B两类中的NP“傍晚、冬天、比赛、报纸”都具有[+时间]的语义特征,

也就是说,这些名词都是可以以时间作为分类的依据。

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通共性。名词的语法特征

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意义一般与空间有关,动词的语法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

语法意义一般与时间有

关。从名词的内部语义来看,绝大部分名词只具备空间性,不具备时间性,如“书、

桌子、电脑、面粉、道德、观念、恩情"等。在人们的认知结构中,这些名词所

表示的概念没有时间因素,也就是说人们把这些概念表示的事物看成是静止不变
的,其内部结构无法随时间流程而展开,它们不具备时间点,也不占据时间段。

但是,有少部分名词也具有时间性。最典型的就是时间名词,如“明天、立

春、元旦、星期日"等。A类中的NP就是时间名词,这样形成的A类“N时的NP"

结构也是最典型的定中短语。

B类中的NP是普通名词,但却体现出时间性特征,我们称之为内在时间性

名词。这部分名词在名词成员中数量不大,把常见的一些略加归纳,主要有以下

这些:

集会类:会议、晚会、舞会、展览会、博览会、运动会、研讨会、交流会、

年会、酒会、宣判会、宴会、仪式、婚礼、葬礼、典礼、开幕式、

闭幕式、课、讲座等

赛事类:比赛、考试、面试、高考、口试、笔试等

事件、活动类:事、事故、叛乱、动乱、惨案、血案、行动、活动、情况、

意外等

计划类:计划、议程、任务、日程、行程等

饮食类:早饭、早茶、午饭、晚饭、夜宵、下午茶等

媒体类:新闻、报纸、晚报、节目、晚间新闻等

这些普通名词,内部包含一个时间结构,这个时间结构由起点、续段和终点组成。

所以这些名词一般都可以加“在……中/上/时”,组成介词短语“在NP中/上/

时”,表示完整事件完整时段中的某一时间点。而NP所表示的这个时间段总是

小于N时,它始终包含在N时所表示的时间里。

1.2非典型的句首“N时的NP”结构的内在语义

1.2.1NP是无时间性特征的名词

我们要谈的句首“N时的NP”结构是一种非典型的定中结构。其中的NP是无

时间特征的普通名词,这样的“N时的NP”结构是不符合人们的认知经验的,因

为不含时间特征的普通名词是不以时间来分类的,正如没有所谓的“今天的桌

子”和“明天的桌子"之分。

同时,考察能进入“N时的NP”结构的NP,我们也发现,NP的时间特征的强

弱和进入“N时的NP”结构的难易程度成正比。越是时间特征明显的名词,越容

易进入这个结构,越是时间特征弱的名词,越不易进入。NP的时间特征的强弱

大致可以形成以下的一个连续统:

时间名词>时间特征名词>无时间特征名词
如此,含有不同强度的时间特征名词和时间名词组合的合理度也呈现一个由

强到弱的连续统:

今年的元旦>今天的会议>今天的龙潭湖

因此,NP是无时间特征的名词时,这样的“N时的NP”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合

法的短语,而是只存在于动态的句子使用中,它在形式上是一个定中结构,实质

上却是有着另外的句法特征,我们把它视为非典型的特殊的定中结构。
1.2.2 N时的时间状语角色

通常,大部分的“NP。的NP:”定中结构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具有某种述谓

关系。袁毓琳(1995)曾提出过“谓词隐含(implyingpredict)”的概念,用

来证明名词性成分后头的“的”跟谓词性成分后天的“的”具有相同的语法功

能(名词化),所谓自指的“的”跟转指的“的”都具有提取成分的句法功能和

表示转指的语义功能。.他认为“红木的家具”、“今天的报纸”等“S。:NP。+的

+NP:”中隐含了一个谓词,因而S。可以看作是S::NP。+V+的+NP:的紧缩形式。S。和

S:都是指称形式,它们可以看作是由陈述形式S。:NP。+V+NP:通过名词化操作而转

换出来的。即:

S3:NPI+V+NP2 一 S2:NPI+v+的+NP2 一 Sl:NPI+的+NP2

红木制造家具 一 红木制造的家具一 红木的家具

今天送来报纸 一 今天送来的报纸 一 今天的报纸

这种转换关系的解释无疑是很有见地的。但对于这种类型的NP¨我们觉得

更深层的语义是限制和修饰V的,表示材料和时间,也就是说,是状语成分。在

NP。前都隐含了一个介词,即“(用)红木制造家具”、“(在)今天送来报纸”。

这样,S。应该更加确切地表述成:S。:(P)+NP。+V+NP。。上述转换关系可以重新

描述如下:

S3:(P)+NPI+V+NP2 一 S2:(P)NPl+v+的+NP2一 SI:NPl+的+NP2

用红木制造家具一 用红木制造的家具 一 红木的家具

在今天送来报纸 一 在今天送来的报纸一 今天的报纸

由此可见,“NP。+的+NP:”中的NP。,除了是一个主语(如“公社的土地”中

的“公社’’,是“公社拥有土地”的主语)外,也可以是由状语来充当。也就是

说,在深层的语义关系上,NP。除了是由施事格充当外,也可以是表示时间、工

具、材料的其他附加格。这种格式应该是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句法实现时进行了

高度的结构压缩而造成的。这些附加语义格,通过一定的语义联系,在句法实现
时占据了凸显的位置,从而成为了NP:的定语。

这样,上文B组其实是N时和NP之间隐含的谓词没有出现,但通过这两个名

词性成分的语义连接,可以明确地激活这个谓词。由于支配这些内在时间性名词

的动词往往比较单一、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认知知识中,如“举行/召开会议、

进行考试/活动、发生事故”等。所以这个隐含的谓词甚至不需要任何的语境就

可以被复原。例如:

今天召开的会议 昨晚发生的惨案 明天下午进行的比赛

我们也常常可以在“N时的NP一结构做主语的句子中,发现句子的谓语动词往往

是“N时的NP”中隐含的V充当。如:

(9)今天的比蹇在东京日本棋院鳌行.(《人民日报》1993年)
(10)仝叁丝差途金遮是在总统府i逝的,其间穆巴拉克总统和克里斯
托弗共进了晚餐。(《[人民日报》1993年)

(11)全叁盟堑塑垒查全是司法部鳌盘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人民El报》
1 993年) 。

(12)昨天的冲突发生后,阿拉法特昨晚已宣布推迟定于今天举行的

巴以和谈.(《人民日报》1996年)

根据谓词隐含的心理现实性,人们在理解“N时的NP”结构的意义时,是根据N

时和NP之问的语义联系去激活那个被隐含的谓词,才获得整个结构的语义解释。

上述内在时间性名词由于自身的语义特征,和N时组合时,激活的谓词比较单一

恒定。再者,由于NP的时间性特征,人们在认知上易于对它作出时间上的限定

区分。用的多了,就习焉不察了,成为通常句法的组合搭配。

但是,非典型的句首“N时的NP”结构中,N时和NP之间并无述谓关系,也无

隐含的谓词可以添加。N时深层语义角色是全句的时间状语,即:

今天的龙潭湖风急浪涌——今天龙潭湖风急浪涌
今天的我穿戴整齐——今天我穿戴整齐
范继淹(1979)曾指出,“凡‘的’字结构充当的修饰语是区别性的,中心

语可以省略;凡‘的’字结构充当的修饰语是描写性的,中心语不能省略”。∞我

们知道作为定中结构的“N时的NP”是限定性的,也就是说“N时的”应该是区别

性的,这就意味着中心语NP是可以省略的。可以用“N时的"指称的NP,是以N

时作为区别性特征,作为分类标准的。那么如果“N时的’’不能指称NP, “N时的

巾引自范继淹(1979).
NP”结构就是非典型的定中结构,N时实质上就是时间状语转化而来的。我们用

差比句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情况。如:

A组 B组

今天的报纸比昨天的来得早。 今天的小刘比平时安静。

今天的电影比昨天的好看。 今天的月亮比昨天圆。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比去生的精彩。 今天的校园比哇天热闹.

上面A组是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NP常常用N时加“的”指称;B组是非

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则不用加“的”指称。经过比较可见,A组的N

时是在定语位置上的,而B组的N时本质上并不在定语位置上。

2.句首搿N时的NP一结构的形成

时间状语N时怎么会和NP形成非典型性的定中结构,这和时问状语的话题化

以及定中结构的句法整合能力有关。

2.1时间状语的话题化

在句法分析中,用表示时间及地点的词语作状语时,它的结构位置是在VP

之内。袁毓林(1996)证明了句首的时间格和处所格是从句中移出去的。我们还

可以看到,当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时,前面不需要加介词,而当它们

位于句中时往往需要用介词引导。如:

(1 3)a.教室里,许多学生在认真地看书。

b.许多学生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

(13a)中“教室里”是话题,各种语类都可以作话题,名词短语尤其适宜

作话题,所以不用介词引导。(13b)中的“教室里”作状语,介词短语作状语比

名词短语作状语常见得多,也自由得多,所以在状语位置用介词是非常自然的。

汉语的时间词语,总体上加不加介词都是非常自由的,不管在主语前还是主

语后,一般都是以不加介词为常。在此前提下,如果要加介词,也存在跟地点词

语类似的倾向。在例(14)中,a、b、C三句都可以说,而d的可接受性却略微

差一些,原因是它在句首的时间词语上加了介词:

(14)a.晚上七点钟,我来找你.

b.我晚上七点钟来找你.

C.我在晚上七点钟来找你。

d.?在晚上七点钟,我来找你。
所以,在句法分析中,用表示时间及地点的词语作状语时,它的结构位置是在

VP之内。

处于VP之内的时间状语,由于语用的需要,会前移到句首,这一过程其实

是状语的话题化。袁毓林(1996)指出,为了让句中的某个成分处于句首,并成

为注意的中心,……这种过程的实质就是话题化——让某个本来处于旬中位置的
成分移到句首位置,成为话语平面的话题或次话题。所以我们认为N时前移到句

首,这是时间状语话题化的过程。甲组由原型到话题化的过程应该是:

龙潭湖今天风急浪涌一今天龙潭湖风急浪涌

我今天穿戴整齐一今天我穿载整齐

乙组也一样:

谁今天擦黑板?一今天谁擦黑板7

(你)明天割得完割不完稻子?一明天(你)割得完割不完稻子?

乙组最然还存在着受事宾语话题化的问题。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所以受

事成分也容易成为话题。所以就存在着进一步的变化:

今天谁擦黑板?一今天黑板谁擦?

明天(你)割得完割不完稻子?一明天(你)稻子割得完割不完?

2.2定中结构的形成

N时移到句首作话题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会发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

系,这又有两方面的凶素。

2.2.1定中结构的句法整合能力

定中结构足一种具有高度句法整合能力的形式。汉语语言事实中,不乏高度

压缩而语义关系更为复杂的非典型性定中结构,如“他当厂长,我的党委书

记。”“他的老师当得好。"“你别泼他的冷水。”“我读了两个小时的书。”

等。可以看出上述短语内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不明显:“我的党委书记’’只能

理解为“我是党委书记”。“他的老师”和“他的冷水”单说时都是领属关系的

偏正短语,可是入句以后由于动词“当”和“泼”的管辖,都巧i能看作通常意义

上的领属关系短语了。“他的老师”只能理解为“他当老师”,整句的意思是

“他当老师当得好”。“他的冷水”不能理解为“他之冷水”,而是与动词

“泼"构成一个整体,“冷水"实际上是一个间接宾语。“两个小时的书"是

私读书读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实际上是补语。

很显然,定中结构是汉语中一种语义蕴含十分丰富的结构,可以包含相当复

24l
杂的语义关系,同时结构的形式又非常的简洁。有限的结构形式之所以能够表达

多种多样的语义内容,是因为词与词组合所表达的逻辑内容、客观事理对这个有

限的形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这种制约下,这个有限的形式就可能形成某种条

件变义的习惯。同时,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考虑,很多复杂的语义关系在句法上

进行结构压缩或重组时,易趋于形成定中结构。因为人们在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

世界时,不可能用无穷多的语句来表达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为了减轻记忆负担,

最经济便利的办法就是用己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新的事物或现象。同时,它还与

认知方式有关,人们常常通过熟悉的知识去认知陌生的世界,而用己有的语言形

式表情达义就是有效的认知方式之一。

时间名词前移到句首后,自然也是受到这样的影响。

2.2.2 NP的语义角色和话题功能

N时能和NP形成定中结构,还和NP的语义角色和话题功能有关。关于汉语

中主题、主语和宾语与各种语义成分的配位规律,陈平(1994)提出两条语义原

则,在主语和宾语同各种语义成分的配位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施事性或受事性的强

弱,在主题同各种语义成分的配位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它与动词关系的疏密。具体

表现为,(一)充任主语的语义角色优先序列为: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点>

对象>受事,相反是宾语的;(二)充任主题的语义角色优先序列为:系事>地点>

工具>对象>感事>受事>施事。句子成分和语义成分在配位上符合规定的句子一定

是合法句,而且从功能角度上看也是最自然的、中性的句子。不符合序列的句子

要么不能说,要么具有特殊的附加功能。

根据陈平的观察,一个名词性语义成分的施事性越强充任主语的可能性越

大;而一个名词性成分是否可以充任话题主要取决于它与动词语义关系的疏密,

与动词的关系越是疏离充任话题的倾向性越强。也就是说,只有当NP这个名词

性成分不是施事成分,而且它和动词的关系不很紧密时,才有易于成为话题的趋

势。

我们以甲组为例来进行说明。甲组中的NP都是系事成分,这是充任主题的

最优先语义角色。因为作为系事成分,此时后面的谓语部分往往是对NP的描写

和说明,更易形成主题一述题的关系。例如,我们将例(1)还原成下面的句子:

今天龙潭湖风急浪涌,给选手们出了道难题。

在这个句子中,“今天"是话题,“龙潭湖”是主语。但因为“龙潭湖”和“风

急浪涌”不是“施事一动作”的关系,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强势主语。作为

242
系事成分,最典型的就是充当话题,这样,“因策尔赛场”就会与前面的时间名

词“今天”都具有了“话题”的身份。定中结构的句法整合能力把它们重组为

“今天的龙潭湖”,这个定中短语既是句子的主语,又是句子的话题。“今天的

龙潭湖”带有特指的意昧,更加凸显了“龙潭湖”的话题性。

相反地,如果NP是施事成分,它和动词的语义关系非常紧密,也就是说,

NP是动作的发出者,是典型的主语,这样的NP就无法与前边的N时重组成定中

短语。例如:

(15)昨天我买了一本很不错的外文书.

幸昨天的我买了一本很不错的外文书。

3.句首“N时的NP一结构的语用功能

N时和NP形成定巾结构,从根本上说仍是语用的结果。语言事实中,N时前移

到句首,有的也不和NP发生句法重组,如上面的例(1),也可以仅仅是“今天

龙潭湖风急浪涌,给选手们出了道难题。”但是我们比较“今天”做状语和做定

语两种情况,发现两者在表达效果上是有明显不同的。试比较:

(16a)今天龙潭湖风急浪涌,给选手们出了道难题。

(16b)今天的龙潭湖风急浪涌,给选手们出了道难题。

(17a)今天我穿戴整齐,还系了太太给我买的生日礼物一一崭新的领

带;队伍里的先生女士们的服装也大多一丝不苟。
(1 7b)今天的我穿戴整齐,还系了太太给我买的生日礼物一一崭新的

领带;队伍里的先生女士们的服装也大多一丝不苟。

首先,N时和NP形成定中结构后,使NP的话题功能更加明显。

话题的典型特征是有定性。根据Chafe(1975)的说法,如果说话者认为某

一词语的所指对于听话者是已知的,那么这一词语就是定指。虽然,我们常说汉

语中的丰语往往是有定的,是旧信息,但话题的有定性一定是强于主语的。赵元

任(Cha01968)认为,汉语“有一种强烈的趋势,主语所指的事物是有定的,宾语

所指的事物是无定的”。赵元任是持汉语主语等同于话题的观点的,因此他对主

语指称特点的描述也应当理解为对话题指称特点的描述。Li&Thompson(1976)

把有定作为话题的必备特征.并以是否必然有定作为话题和主语的区别之一。认

为话题的有定性要求不仅是汉语的特点,而且是人类语言中话题的普遍性现象。

曹逢甫(1977)则认为话题不是有定就是通指。显然,(21a)中,“今天”是限
定整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句法重组之后的“今天的龙潭湖”将限定的目标集中在

“龙潭湖”上,具有特指性,在有定性上要大大强于单个名词“龙潭湖”。而且,

定中结构使NP的话题地位愈加凸显,后面的谓语部分往往是对它的描写和说明,

构成明显的“主题——述题”的关系。以(22)为例,a句的话题是“今天”,

“我”的情况和“队伍里的先生女士们”的情况都是对“今天”的描述;而b

句“今天”和“我”形成定中结构后,“今天的我”成为话题,“队伍里的先生

女士们”成为后一分句的话题,两个定中结构互相对应,不仅强调了话题,而且

还使结构更加整齐。

其次,N时和NP形成定中结构后,蕴含了对比的功能。

对比是话题的重要功能之一。Gundel(1988)、徐昌华(1990)、韦旭升和许东

振(1990)等都提到日语、朝鲜语的话题标记经常具有对比功能。徐烈炯、刘丹青

(1998)把具有对比性的话题叫作话题焦点,并通过义素分析揭示了话题焦点和

句子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的差别:

话题焦点:一突出,+对比
自然焦点:+突出,一对比
对比焦点:+突出,+对比

同时认为话题尽管可以具有对比性,即跟其他小句中的话题或语境中蕴涵的对象

构成对比,但它在本句中仍不可能是最突出强调的信息,句子最突出的信息必然

在话题后的述题中。话题的核心功能使话题焦点不可能成为整个小句的表达重

点。

显然,“N时的NP”是话题焦点,也具有对比功能。汉语中通常认为提顿词

是实现话题的对比功能的主要显性手段。但“N时的NP”的对比功能不是通过提

顿词实现的,而是通过定中短语这种结构形式本身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定

中短语这种结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话题标记,是实现话题的对比功能的显性手段

之一。

在语言事实中,“N时的NP”也往往是在对比的语境中出现,但通常比较项

在句中并不出现,而是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世界,如例(1)和例(3)中的“今天

的龙潭湖”和“今天的我",显然,这里存在一个预设,前者的预设是平时的龙

潭湖很平静,后者是平时我的穿戴没这么整齐。因为这种非常规组合的“N时的

NP”结构有强调和特指的意味,所以也就隐含着强调和特指背后的比较项。“今

天的龙潭湖”和“今天的我”都是和其他时间的“龙潭湖"和“我”比较。
第八章多项状语的共现顺序和相关解释

一、多项状语的共现顺序

从人的方面来讲,汉语状语呈现出非常清晰的语序位置,这几乎不会带来其

他的任何异议。按照我们在第三章所描述的现代汉语状语的语义序列,各类状语

在句子的线性排列上呈现如下顺序:

外围性状语>认定性状语>情状性状语>方式性状语>特征性状语

然而,各类状语内部的语序非常复杂。在语言事实中,还存在着很多特殊的用例,

甚至还有一些处于语用因素而产生的变序现象,因此,要十分精准地用一个序列

描写出多项状语的共现语序,这是不太实际的。现在,我们只能根据前面我们分

章描写的汉语状语系统中各个层级的状语语序情况,试图用一个序列描写出多项

状语共现时的优势语序。

再者,在语言事实中,多项状语的状语项并不是无限多的,它存在一定的限

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记忆机制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人类心

理机制和语言的种种联系中,短时记忆机制对人类语言的影响特别熏要。人类短

时记忆的重要特点就是:对于彼此间没有明确关系的、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所能

容纳的最大数目是七个左右(加二或减二),即我们只能暂时地同时记住七个左

右的单位。∞陆丙甫(1986)认为我们在平时听话时总是试图边听边记的,但这

种过程并不是“分析性’’的,而是一种“组合性”的过程。我们在处理一个句子

时,总是把能够组合在一起的词语就尽量地组合在一起,而没有把握的就当作几

个离散“块"记在脑中。陆文把这一种边听边记的语句处理过程称为“同步组块”

过程,经过其实验研究证明,在整个同步组块过程中,脑中贮存的块数虽然时增

时减,但不会超过短时记忆所容纳的“七个”左右的限度。动词前的的各个状语

之间并不存在可以组合的关系,而是一个个离散项。那么,在理论上多项状语的

项数一般也不会超过七项。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实语言中是找不到所有类型的状

语共现的理想情况的,所以我们只能用逻辑类推的方法串联起整个理想状态的多

项状语语序序列,然后再反过来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科学。

前面章节中,我们描写外围性状语的内部连用语序为:

[+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

每参见陆丙甫‘人脑短时记忆机制和人类语言结构的关系》,载予‘世界科学》1983(9)
认定性状语的内部连用语序为:

[+关联]:>[+评价]:>[+时间]:/F+范围]:>[+程度]>[+否定]>[+重复]

方式状语的内部连用语序为:

[+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对象]≯I-+摹状]!

把这几个序列串联起来,再加上[+情状]和[+特征],就可以得到多项状语共

现的优势语序,即:

[+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关联]。>

[+评价]:>[+时间]。/[+范围]:>[+程度]>[+否定]>[+重复]>[+情状]>[+比

况]>[+工具]/[+材料]X I-+摹状]>[+协同]>[十方所]>I-+对象]>[+摹状]>[+特

征]

下面我们尽可能地找一些状语项数较多的例句来验证这个优势语序。

(1)墨丛垄鏖亟茎盈我们丛丝至缝i垒盘看见一个管理人员。(((人
民日报》1994年4月)

([+评价]。>[+处所]>[+时间]:>[+否定])

(2)羞士垫仝囹塑,我们堇圭堡主垃注意。(《语言学论文》)
([+关涉]>[+时间],>[+时间]:>[+程度])

(3)苤士国堕整全盟鱼!堕鲍釜盈豳塑,墨旦生国二壑去积极地参与。
(《人民日.rio)1995年1月)

([+关涉]>[+评价]。>[+协同]>)

(4)瑞宣只蕉屋门凼向他们微微一点头。(老舍《四世同堂》)
([+范围]>[+处所]>[+对象]>[+摹状])

(5)她的下嘴唇盟查丝丝丝动,象是微颤,又象是说着些什么无声的
言语.(老舍《火葬》)

([+评价]>[+时间:]>[+摹状])

(6)秀秀爹萋墨型型丝垂盟堡煎丝甩了一鞭。(礼平《小站黄昏》)
([+情状]>[十方所]>[+摹状])

(7)他很垄气地盟盔一一说明。(巴金《木匠老陈》)
([+情状]>[+对象]>[+摹状])

(8)它们堡堡达丝丛盎鲍鱼:碴主浮起.(柯灵《狗难)
([+关联]:>[+摹状]>[+方所])

(9)孩子躺在床上,垂塑±型盥堡墼丝堡堡堕堕垫说话.(张贤亮
《肖尔布拉克》)

([+时间]。>[+情状]>[+对象]>[+摹状])

(10)这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差造丝圭盔生旦虞过了一个炎热的下午.
(余华《活着》)

([+情状]>[+协同]>[+特征])

(11)他一走我盐皇型焦查虐塑些吃起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关联]:>[+时间]。>[+摹状])

(12)一串串的小伙子垂“盘垫丕旦互:亚垫丕揩:鲍,垒土爬.(梁
实秋Ⅸ中年》)

([+时间]:>[+摹状]>[+方所])

(1 3)她腿软软些从主上爬下来。(王朔《顽主》)
([+情状]>[+方所])

(14)它盟堡登堑鱼=筮童丛地竖在阳台玻璃门旁的雕花柜上.(张
贤亮《习惯死亡》)

([+时间]。>[+比况]>[+情状])

(15)生平性急,一二知己堂堂筮!塾互金些堇旦劝我。(梁遇春《春
雨》)

([+时问]:>[+情状]>[+特征])

(16)羞I煎塑姿二盘量垃皇型看看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自身
去。”(《读书》)

([+环境](目的)>[+评价]>[+时间]:

(17)他哇苤旦险芏型坌丛旦除草后,叉用除草剂到棉花地里除草,
今天下地一看,两亩棉花苗全都枯萎了。(《人民日报》1994年)

([+时间]。>[+材料]>[+对象])

(18)坟地的地点,他昨天已经和伊牧师打听明白了.(老舍《二马》)

([+时间]。>[+时间]。>[+对象])

(19)士也金在绫叁丝堕堡,重垂墨鱼丝盟鱼【垫壅圉里迕丛自丝坌盟
盔登,全叠削下来,削得秃秃的,也会偶然地用暗器射杀一群路过的飞鸟,
残忍的手段,比之吊死雪鸡并不逊!(萧逸《剑气红颜》)

([+评价]:>[+时间]。>[+情状]>[+工具]>[+对象]>[+特征])

(20)二十多方尺的井眼已开凿出来,位于钻台钢塔底部正中心,粗若

247
儿臂的钢索,丛±多盎高鲍鉴亟,通过二全枣盈捡,整盘墨邋吊下来,伸进
井眼的巨大套管内。(黄易《易灵》)

([+方所]>[+依凭]>[+对象]>[+摹状])

(21)会师后,我们以全部兵力向东把敌人压至黄河边.(杜鹏程《保

卫延安》)

([+时间]>[+依凭]>[+方所]>[+对象])

(22)艾利于是旦笙查壁羞盛垫盎拯里盘骂一顿。(王蒙((鹰谷》)
([+工具]>[+方所]>[+对象]>[+特征])

二、制约多项状语语序的基本原则

1.语义接近原则的语序组合

语义接近原则,即在功能上、概念上或认知上接近的实体在语码的层面也放

的更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距离象似性。根据语义接近这种语序临摹原则,要求

语义上有关联的词项要尽可能地紧挨在一起,或者说在概念空间中语义距离近的

词项在语句中的线性距离也相应地近。正如Haiman(1985)所指出的,词语之

间的语言距离反映概念距离,概念距离随语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既语言距离越

小,概念建立就越小。语义接近原则要求内容在一起的词在线形序列上应放在一

起;附加性的语言成分按照其与中心语的语义联系的紧密程度来排序一内容上最
靠近中心词的词一般应放在最靠中心词的位置上;相似的成分要放在一起。与之

相反,与之联系不紧密的句法成分就可以远离该成分进行移位。“这种语义接近

原则也是可以从认知上得到解释的:为了人脑信息加工的方便,意义联系紧密的

成分尽可能挨得近一点儿,以便人们通过词语的局部组合很快地得出局部的语义

解释。从而使听、读者能从容地边听、读,边理解。”①

根据语义接近原则,修饰性的语言成分是按照其与中心语的语义联系的紧密

程度来排序的,和中心语语义关系最密切的语言成分一般应放在最靠近中心语的

位置上,和中心语语义关系不紧密的语言成分在距离上离中心语就远。状语的排

序就是这样。状语主要修饰谓语动词,它的主要语法意义是表现谓语动词的方式

和状态,所以,越是和谓语动词关系密切,即越是表现动作的方式和状态的状语,

巾引自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越是靠近谓语动词。情状性、方式性、特征性这些描写性状语之所以比认定性状

语更靠近谓语动词,就是因为它们是描写动作的方式和伴随状态的。而在这三种

描写性状语中,情状性状语是描写施事主语的伴有情貌和状态的,所以在语义上

接近施事主语,在空间位置上也就靠前靠近主语。这样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对句子

主语特征的把握,理解起来比较方便、经济。特征性状语在语义上和动词最密切,

往往表现动作的性质和类属,反映出动作的最典型的区别性特征,所以紧挨动词

而成为贴身状语。[+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

等外围性状语之所以都在句子的开头,就是因为这些状语或表示对整个命题的主

观的评价和判断,或表示动作和事件发生、进行的背景和方面,和表现动词状态、

方式的核心意义相去甚远。

语义接近原则具有语言的普遍共性。不管是左分支语言,还是右分支语言,

大多数语言遵循的都是这一原则。陆丙甫(1987)的研究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他认为语言中普遍存在一种成分问的亲疏等级关系,这一等级关系突出地体现在

方式状语(M)、工具状语(I)、处所状语(L)、时段状语(D)、时间状语(T)

与动词(V)之间,它们依次与动词之间形成空间上的远近关系。他用一个轨层

图表示了不同语言中这些状语的分布排列,让我们立体地感受到不同语言的状语

在不同的表层排列顺序下,实际遵循着同一个规则。如下图:

T D L Il吼.钥鲥如.鬯崩电i{;
T L D 攫讹

T D I L “I琳#H;}I
T D M L
l 而价柬讲
T M l L D 馄讯
M I L D T*;fl,铀n¨I,越巾溉.
约妒巴璃

图中,动词是语序的中心,其他成分围绕动词分左右排开。可以看出,如果

不考虑状语的分布方向,不论何种语言,与动词最靠近的成分是M,然后依次是

I、L、D、T成分。

语义接近原则也贯穿了整个状语的语序。除了上面的五个大类之间的语序排

列遵循这~规律外,具体到每一类状语各小类的语序,也是如此。例如,以外围

性状语来说,[+关联],状语主要是起到句外连接的作用,因此它在语义上要联系

它所连接的上旬,因此在位置上就最靠前;[+关涉]这种话题性的标志成分位置

就排在次前面;[评价]。这种处在基本命题之外的模态性成分排在[+关涉]之后;
[+时间]。和[+处所]状语居于这些状语的后面也是有语义上理据的,因为时间和

处所和谓语动词的关系比[+关联]。、[+关涉]、[+评价].等要紧密,因为它们表

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和地点是是事件发生和进行的重要因素,这种意

义属于句子的命题意义。同时,相对于方式状语等来说,[+时问]。和[+处所]状

语不是谓语动词的论元结构中的成分,所以,它们和谓语动词的关系相对来说还

是比较松弛的。袁毓林(2002)在讨论时间副词的位置时是这样分析的:“从逻

辑上看,命题是有真值,即能判断真假的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式,谓语动词

及其从属成分构成的论元结构只有标定了时间特征才能成为命题。因此,时间副

词是命题时态的重要的时间参照,宜于出现在渭语动词所构成的命题的较为外围

的位置,以便听话人的认知处理:让人一下子建构出句子所表达的命题的时态框

架,并据此获得命题的意义、进而判断其真假。”这段分析,同样也适用于解释

[+时间]。和[+处所]状语的位置。

甚至于到具体同一类词作状语时,它们的位置分布也和语义联系有密切关

系。如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范围副词的位置,一般都是总括副词在前,限定副

词在后。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总括副词要标举它前面的词语的范围,要跟

前面的某个复数性的名词性成分相呼应,而限定副词往往标举它后头的词语的范

围。这样,出于语序临摹的动机,总括副词要受到其前面词语的吸引,限定副词

要受到其后面词语的吸引,总括副词的位置就一定居于限定副词之前了。如“都”

和“只、才"这两个表限定的范围副词连用时,“都"的语义前指,而“只”和

“才”的语义后指,所指的对象各自不同。所以根据语义接近原则,“都”靠前,

“才”靠后。 如g

(1)沈国平父亲有严重肺病,长年卧床,弟妹都茎十几岁,全家生活

靠母亲一个人种责任田维持.(《人民日报》1993年11月)

(2)这时又有两个小伙子来串l'1,是陈振旭、陈振兴堂兄弟,都才20

岁出头。(《人民日报》1998年1月)

(3)在一同往屋中走的工夫,她的肩挨上了我的。我们叠立十七岁。
我们都没说什么,可是四只眼彼此告诉我们是欣喜到万分.(老舍《(微神》)

(4)运动会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巴黎申办材料中的一大亮点:30个奥运

场馆基本集中在城市的北部和西部,与奥运村塑墨直大约1 o分钟的路程。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5)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属于威海市,与韩国和日本叠墨盔
一水之隔。(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6)据社会学家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生育下一代的城市家庭,

大多叠墨直一个孩子.(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从另一角度来说,和谓语动词关系不太密切的成分冈为所在位置远离动词,

语序的自由度就高,也更容易进行移位。所以,具有[+关联]、[+关涉]、[+评价]。、

[+环境]、[+时问]。、[+处所]等语义特征的状语,都是能够比较自由地在认定性

状语和外围性状语之间移动。而情状性状语和方式性状语等描写性状语,直接描

写动作进行的方式和状态,一般都不能移动,除非是语用上特殊的倒装。特征性

状语反映动作的性质和属性,更是以粘着的方式紧密贴紧动词,形似一个整体,

甚至于中间不能插进任何成分,包括助词“地”。

再如“把”字短语,其后紧挨的与之共现的状语也多在于说明”把”字宾语

的情况。如:

(7)喇叭筒子大概要把丛!墨塑到叁垄芏全垫些生丛堑堡鲍墼查背一遍,
才算完呢。(李季《马兰》)

(8)这个被叫作小管的姑娘就一拧身,连忙用两只手把鑫笪】二仝仝查
从门口推了出来。(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

(9)陌生人望着闯王,把含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了转,说,“嗨,说起

这,俺们曹帅可真够朋友!上月,他知道你要往东来,他就率领着人马打到

陕州,灵宝一带来接应你.……”(姚雪垠Ⅸ李自成》) 。

例(7)“都”语义上总括“把”所介引的宾语“从吃奶到参加革命这些年所记得

的歌”,例(8)“都”总括“我们’’“一个个”,因此“都”在语序位置上紧随其

后。例(9)“滴溜溜地”是描写”把”字宾语“含笑的眼珠”的,因此紧随在“含

笑的眼珠”后面。

协同短语后边的词语,也是在于说明协同对象的情况或主语和协同对象共同

的情况。如:

(1 0)水生却松松爽爽地同他一路出去了。(鲁迅《故乡》)

(11)轮到杨春媛比赛了,叶乔波再也坐不住,起身盘盘茎=蕉竖壅
丝注视着起跑线。(《人民日报》1993)
(12)我口气温和地与她并肩走着说。(樊天胜《阿扎与哈利》)

例(10),“松松爽爽”是描写主语“水生”的情貌的,因此靠前;“一路’’是描

写主语“水生”和“同”介引的宾语“他”共同的动作方式,因此要接近宾语“他”
而靠后。例(11)“紧张地”既描写“叶乔波”也描写“大家”的神情,例(12)

“并肩”是“我’’和“她”互为所指对象的。

2.范围原则的语序组合

范围原则是指语义统辖范围大的语言成分排在语义统辖范围小的语言成分

之前。很多语言成分,包括状语,都有其自己的辖域,一些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

的差异往往可以运用辖域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大量的研究都己经证实,语言成分

的次序和其语义辖域的大小相对应,这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Jackendoff(1972)

就注意到,在英语里,如果一个逻辑量词或一个否定成分出现在另一个的前面,

它通常会有更大的辖域。沈家煊(1985)的研究证明,汉语也有同样的趋势。辖

域越宽,其形式的位置就越靠前。

否定副词“不”的语序范围最能反映出范围原则。“不”的位置一般在[+评

价]、[+时间]状语之后,在[+方式]状语之前,因为[+评价]、[+时间]等全句模

态、时态有关的成分,管辖的范围较宽,一般都管辖整个命题,所以往往处在“不”

的前面;而[+方式]状语是直接和谓语动词相关的成分,管辖范围也仅限于此,

因此一般出现在“不”后面。

极少数时问副词既可以位于否定副词“不”之前,又可以位于“不”之后。

如:

爸爸总不在家里吃饭/爸爸不总在家里吃饭。

最近他总不呆在寝室。/最近他不簋呆在寝室。

但是,位置不同,否定的范围就不同,形成的语义也就不同。“爸爸:亟丕在家里
吃饭”,“不’’否定的是“在家里吃饭”,意思是爸爸几乎不在家里吃饭,强调在

家吃饭次数很少;“爸爸丕萱在家里吃饭。”,“不”否定的是“总在家里吃饭”,
意思是爸爸有时不在家吃饭,但总的来说,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家里吃的。

否定副词和范围副词连用时,表示限定的“只、就、仅仅、光、单、单单”

等范围副词既可以位于否定副词的前面,如:

(13)虽然,这光芒闪亮了仅仅不足10分钟,而它却点燃起王莲香心

中那团再也无法扑灭的圣火!(《[报刊精选》1994年)

(14)这是民主同盟中每一个公民应负起的责任,为什么作家望望丕
喜欢这个调调儿呢?(老舍《(火葬》)

(15)胡国光走进了常务委员办公室,心里想:陆慕游居然有这一手,
本来他的脸儿长得不错,堡堡丕及朱民生,无怪其然。(矛盾《蚀汾)
(16)我才想起来谢队长手上的血是羊血,并且,他芏皇盗直注意到
去山根的那条羊群踏出来的小路。我浑身轻松下来.(张贤亮Ⅸ绿化树》)

又可以位于否定副词的后面。例如:

(17)其实,晚娘对前妻)b-/c@刻毒,丕芏芏在于打骂.晚娘在暗中
打骂“儿女”,而表面上对丈夫,对邻人却要特别表示得和善和爱惜,这样,

才可以不伤体面。(夏衍《论“晚娘”作风》)

(18)中超比赛打跑了球迷,其损失不仅仅是门票收入,赞助、广告、

转播费、冠名权等也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一支没有了球迷的球队无疑将一

无所获.(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9)“太阳系”在宇宙中不只一个.1983年8月美国科学家宣布,他

们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另一个“太阳系”.(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两种情况否定的范围不同。前者否定的是谓语动词,后者否定的限定副词。两者

造成的语义正好是相反的。如“单单不喜欢这个调调儿”和“不单单喜欢这个调

调儿”,前者是否定“这个调调儿”,“除了这个调调儿,其他都喜欢”;后者是肯

定“这个调调儿’’,“喜炊这个调调儿,其他的也喜欢。打

总括副词“全、都、全都”等,或者位于否定副词之前,表示全部否定,或

者位于否定副词之后,表示局部否定。例如:

(20)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

音都不能吵醒它们.(《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1)插队生活留给老知青们的,当然不都是温馨的回忆,也有苦涩

的果实一直品味到今天。(《人民日报》1993年8月)

(22)“再走”当然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但是还有一个潜在的理由,

大家全没有提:实在受不了亭子角上那副零食担的诱惑。(《(读者》)

(23)等了有两顿饭时分,人还没盔全来。(马峰《吕梁英雄传》)

程度副词中“很、太、十分"等少数几个也是既可以位于“不”之前也可以

位于“不”之后。如“至呸好/丕堡好”“土金丕理想/丕土盆理想”,但位置不同,
否定的范围也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第七章讨论的介词短语位于句首作状语,也是有一个管辖范围的问题在。表

示时间、处所、条件、原因、目的、关涉等介词短语的管辖范围常常涉及后而整

个小句或篇章,所以一般都位于句首。
总的说来,范围原则非常适用于解释一些语义后指型的状语成分的语序。因

为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几章都已经有所论及,所以在此就不再赘述。

3.时间顺序原则的语序组合

在状语的语序上很多方面体现出时间顺序的象似性原则。时间顺序原则也就

是语言结构单位的顺序跟人们的概念、经验结构的时间顺序之间存在着象似关

系,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映照出它们所表达的客观存在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这种语序多是遵从时间和事理逻辑的先后进行排列。如:

(24)我狂怒地挥起铁锹,旦垦全盘左氢把他眼前的一棵小树生堕二工
砍下半截。(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

(25)他突然拔出水手刀,奎些=童把它明晃晃地丛鏖套里抽了出来。
(樊天胜((阿扎与哈利》)

例(24)先是“用尽伞身力气”,再是有“咔嚓”声;例(25)是先听到“嗒地

一声”,再看到“从皮套里”抽出来。显然,两例句中的象声词一前一后,主要

依据了“先接我者以序之”(董仲舒语)。

特别是在介词短所构成的序列上面,也体现了很明显的临摹性。

(26)白色的雾从乱石纵横的山谷里冉冉地向上升腾起来。(峻青《山

鹰》)

(27)她壁羞煞堡盘鱼查垫鲍壶苴红盔鲎±一指。(周而复《上海的早
晨》)

(28)梁三喜点了点头,看了看眼前这位昨天下午刚补进我连的战士,

便壁羞±区适垫鱼萱益报告了九连所处的位置。(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29)这两人,一个伤在大腿,一个伤在腰部,鲜血从伤口处不住地往

外流.(贤文《天安门广场的守护神》)

(30)1993年7月4日,中缅边境那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雪山上,

山风挟着雾和雨丛出监鲨羞些亟呼呼地焦土窜,隘口处狂风呼啸、大雨滂
沱。(《人民日报》1994年3季度)

“把"字短语的后边往往跟从的是形容词,特别是多个形容词共现的时候更

是这样。这是因为,这些倩状往往体现了处置的要求,故其位序需列在其后。如:

(31)他的话不紧不慢,好像织布梭一样有节奏地垫丝鲍墨壑壅叠造
密地表现出来.(魏巍《挤垮它》)
(32)语言贫乏,缺少表现那个事物本质的语言,说得再多,也不会担
巫主丝墨堡:生盈:墅丞丝再现在读者和听者面前.(田流((有关新闻写作
二三事》)

(33)掌握了形式逻辑的知识,就能使我们善于应用恰当的思维形式来

论证和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可以垫鑫生!鲍墨壑塑塑丝:壅塑垫垄直盘查墨
地组织起来和表达出来。(金岳霖《形式逻辑》)

表示方向、目标、对象、起点等空间义的介词结构充当的状语置于“把”之后。

如:

(34)她垫竖丝壹垫一推,自言自语地说:“真讨厌!”(周而复《上海
的早晨》)

(35)她头上梳了两根小辫子,右边那根垂在胸前,把它往盘后一甩,
飞一般地从天丛中跑了出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6)他把鞋子朝盛扬扬,瘦削清秀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似苦笑,

又似嘲笑。(我厚英《人啊人》) 。.

(37)当燕子飞回来要进自己的巢时,盘踞在燕巢内的那只麻雀凶恶地

把嗑从巢口伸出来,不让巢的主人进去。(《读者》(合订本))
(38)这一年,有翼早被他爹垄丝丛鲎拯叫回来了,灵芝在署假毕业
以后也没有再到别处升学去,两个人都在村里当了扫盲教员,所以谈话的机

会比以前多得多。(赵树理《三里湾》)

(39)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茎咝丛
家里叫到院子里.(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是因为运动方向、目标、起点及动作主体所朝向的对象出现之前一定要先出现

运动、动作的主体,这样“把”字结构后面的内容理解起来才有着落。

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目的、条件等的状语往往出现在句首,也符合人们

的认知心理。因为,从整体上看,这些因素是动作、事件发牛的背景。根据“背

景——图像”的认知模式,在事件发生之前,人们先认知是是事件发生的时间、
处所、原因、目的等因素,凶此表示这些因素的状语在语言的线性位置上就要先

于主要事件之前,以起到凸显和衬托的作用。如:

(40)=丕嚏土,奎塑王,垒垂壹垫揸出丝土整扬堂垄鳢童盈主,我情
不能禁,拿出纸和笔,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卡拉扬家中写了一封信,代表中国

乐迷表达对指挥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并在信末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
望能得到一张大师的亲笔签名照。(《人民日报》1993年10月)

(41)羞I丛鱼鲍丝筮,此次执政党内部的权力分配基本没有变化。(《人
民日报》1993年1月)

(42)由王驻至叠队人力、物力垒銎技上鳢支挂,驻地过去无力上马的
工程破土动工;一些搁置多年的“半截子”工程建成了,并发挥效益;一批

长年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产品走出山门,迈向国内国际市场,促进带动了

乡村的经济发展。(《人民日报》1993年1月)

4.语篇原则的语序组合

语篇原则是指在语篇上有篇章接应功能的状语尽可能地排在前面。这种语篇

接应有句外接应和句内接应两种。[+关联].、[+评价]。、[+关涉]、[+环境]等状

语都有承接上句、开启下旬的功能,甚至很多时候可以接应语篇,属于句外接应。

因此,这些状语就会居于句首位置。如:

(43)常言道:“谈虎变色”,“望虎生畏”.在人们心目中,老虎一直是

危险而凶狠的动物。然而,在正常情况下东北虎一般不轻易伤害人畜,反而

是捕捉破坏森林的野猪、狍子的神猎手,而且还是恶狼的死对头。(《中国儿

童百科全书》)

(44)观察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接近大自然,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当

丛,我们所说的观察,是始终和思考相伴随的.在美丽广阔的大自然中,有
许许多多值得细心观察的事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5)外交部发言人孔泉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仍希望尽快举

行第四轮六方会谈。至士笪吐丝鳌堡,这要看有关各方的努力。(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46)今天的世界上,仍然存在着庞大的核武库,存在着首先使用核武

器的核战争威胁。查垫登鲍:瞌盈王,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中国不
得不进行必要的最少量核试验。(《人民日报》1996年6月)

句内接应是在句内有呼应和承接作用。具有句内接应功能的状语一般都位于

主语后,也就是属于内在性状语。在内在性状语中,具有句内接应功能的状语会

尽可能地排在前面。[+关联]:状语因此就排在了最前面。如:

(47)我们坐在一起,不禁都回想起8年前正传一家的情景,又都为四

孤儿的今天感到欣慰.(《报刊精选》1994年)
(48)当我抱着最后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总医院时,他们非但不要抵押金,

还马上组织抢救,仅输血医院就替我花了1765元钱,大夫、护士知道我穷,

还给我捐款捐物。(《人民日报》1996年10月)

(49)薛军一行人抱着小孩,直奔急诊室。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后,受伤

的小孩终于苏醒过来,大家紧悬的心才稍微轻松一些。(((人民日报》1996

年11月)

当几个[+关联]状语连用时,同样是遵循语篇原则,接应句子或更大的篇章

的状语排在前,接应分句的状语排在后。如:

(50)他知道近来四小姐和范博文好像很投契。这是他不许可的!于是

暴躁的第二个浪头又从他胸问涌起。塑煎他塑墨转脸去看少奶奶。靠在藤
椅背上的吴少奶奶仰脸迷惶地望着天空的星。(矛盾《子夜》)

此例叶l,“然而”表示转折,接应的是上面由几个句子组成的篇章,然后转到下

一句。所以起到句外接应的作用而处在最前面。“却”和“又”一般都用在句内

接应上,常见的是上下分句之间连接。当然,音节因素在状语的语序位置.t也起

很大的作用,“却”和“又”都是单音节的,因此一般只能位于主语后。在它们

之中,“却”单纯地表示关联,“又”在表示关联的同时,还具有重复义,重复多

少带有一点方式意义,因此在位置上“又”就在“却”的后面。

有时候,篇章功能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会打破多项状语的常规语序,已达

到篇章连接上的顺畅。如下例: .

(51)他仅凭两只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掘了个彪褥奎丝塑里垂.二
家人掩藏了两年。(((读者》)

“在地洞里”本来是”把"字宾语“一家入”所在的处所,按照时间顺序原则应

该是先出现处置对象,再出现处置情况,所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把一家人在地

洞里掩藏了两年”。可是,因为上一分句的句末是“地洞”一词,所以,就把“在

地洞里”移到”把”字短语前面,以达到语句连接和语义连接的顺畅。

5.渐增性原则的语序组合

状语也是述谓性成分,因此其表述中有语义语气的逐步强化性要求。主要表

现在语义的由弱到强的递增顺序和音节数量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

5.1语义的递增和强化。如:

(52)科学知识都是鱼遘亟鋈,壹丝亟姿,鱼箜差亟簋盘,鱼垡丝亟高
丝,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高士其《给青少年的一封信》)
(53)如果老太太说“听不懂”,白居易就一遍、两遍、三遍以及老=-y-

遍地修改,直至老太太听懂了为止.(白润生《白居易改稿》)

(54)似乎不把他的精神面貌和透过这些精神面貌所宣示的真理,真兰
丝垄塞些鋈型丝写出来,这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事业犯罪。(穆青
《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

(55)快乐之杯,留着堡:匿些二里二里些喝罢!(矛盾《蚀》)
5.2音节的数量增加。如:

(56)它坚定、准确地联丕塞际地宣传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石西
民Ⅸ火红的岁月》)

(57)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

到群众中去,必须益塑些、垂釜堡丝、全:兰全童些到工农群众中去。(毛泽
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8)那个一直忧郁而受不了诙谐打趣的马林逊,这会儿却古板,酸溜

溜地插了进来。(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

(59)终于从两个孩子的口里证明了楼号和门号的无误,然后他快步走

到了四楼,找对了门,先平静了一下,调匀呼吸,然后尽可能轻柔地、文明

地然而又是足够响亮地敲响了门。(王蒙《夜的眼》)

以上我们探讨了多项状语连用的语序规律,从状语语序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

两点启示:一,语言中语言成分的排序往往是有规律可寻的,有些看似自由的语

序,实际上仍然有着优势语序的存在。二,影响语言成分句法位序的这些规律往

往是相互作用的,有时候某一规律具有强制性,有时候会是不同规律相互竞争的

结果,也有的时候,某一因素在某些句法结构巾作用是微弱的,但在一定能够条

件下,它的作用可能会强烈起来。

三、状语语序的一般、特殊和偶然现象

以上我们总结了汉语多项状语连用语序的一般规律。一般的规律只有一般的

条件。然而语言并不完全是一种模式固定的东西,而是有很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

和方言族语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因而在一定的时间看起来,语言中大部分形式可
以找得出一般的规律,同时特殊的乃至个别的现象也很多。正如张志公先生

(1954)所指出的,“既掌握了足够的材料,还得作进一步分析工作,看看这许

多材料之中哪些是有一般性的,哪些是比较特殊的,哪些是个别的。这是非常重

要的。如果我们对一般的、特殊的和个别的现象不加区别,其结果不是被那些特

殊的和个别的东西搅乱了视线,终于否定了规律的存在,就是武断的用一般规律

去否定特殊的和个别的现象的正确性,违背了语言的实际。”o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语言现象丰繁复杂,灵活多变。进行语言研究,对语

言现象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固然是必要的素质,但具备准确概括一般语法规律的能

力也同样重要。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善于辨析哪些是一般的,哪些是特殊的,

哪些是偶然的。语法现象中有“一般的”和“特殊的”之别,“一般的”是只有

一般的条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形成语法上的一般规则:“特殊的”有特殊的

条件,不具有普遍性,数量较少。而语言中偶然的现象往往是语用上的,出于特

定表达的需要,临时地打破了一般的语法规律。

在多项状语的语序问题上,我们也要分清一般的、特殊的和偶然的,并且正

确地加以认识和理解。上面我们所给出的多项状语连用的语序序列就是一般规

律,这是基于对大量材料的统计所得出的结果。但是在材料中,肯定还有很多状

语的使用情况是有悖于这一基本规律的,但从总的比例来看,所占份额很小,我

们就可以把它处理成特殊的现象。如[+比况]状语和[+摹状]状语的共现语序,有

不少人会仅凭语感就判定[+摹状]状语是自由的,既可以出现在[+比况]状语前

面,又可以出现在[+比况]状语后面,语义不受影响。如:

像箭一样飞快地跑出去 飞快地像箭一样地跑出去

像风一样轻轻地飘过来 轻轻地像风一样地飘过来

像雾一样慢慢地消失了 慢慢地像雾一样地消失了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结论是不足以称为规律的,规律一定是基于足够多的材料统

计得出的。根据我们对北大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仅“……一样”这一比况短语

和[+摹状]状语连用,比况短语排在前面的达到了大约1175例,占总数的93%,

而比况短语在后的只有89例,仅占7%;“……似的和[+摹状]状语连用,比况短

语在前的约有816例,占总数的97%,而比况短语在后的仅有26例,占3%。通

过这些数据的对照,我们就可以确定[+比况]状语和[+摹状]状语连用语序的一般

规律是:[+比况]状语先于[+摹状]状语。这是[+比况]状语和[+摹状]状语共现时

∞参见张志公‘一般的、特殊的,个别的>,载‘语文学习》1954(2),又‘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8。
的优势语序。

对于那7%和3%的现象,即[+摹状]状语先于[+比况]状语的语例,虽然我们

不能以此来否定一般规律,但也不能视而不见。如:

(1)他对萧队长说:“队长同志,发财得靠命的呀,五十多石苞米,黄

灿灿的,一个冬天生生生垫堡坐丛些花个光。(周立波《暴风骤雨》)
(2)“怎么是梦?!”她惊慌地问.“为什么是梦?”她把手按着胸口低声

说道,一面看着她的心上人慢慢地堡晨茎筮消失了.“别走,另1走……”(《读
者》(合订本))

(3)我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呆着,脑子里鎏塞逵I丝堡蕉垫星丛鲍滑过
许许多多的人与事,在松弛中,我任凭那些图画一般的镜头一幕幕闪现。(陈
染《私人生活》)

(4)她头发蓬乱,眼睛红肿,一进门看了道静两眼,生硬地像决木头

』邋坐在一把椅子上,头也不抬地说:“林先生,人要凭良心!”(杨沫《青
春之歌》)

(6)于是在那个上午的英语课上,这位女中学生突然发出了让我发抖

的喊叫,然后垒堕些堡丛釜=壁哭了起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将之看成是特殊规律,特殊的规律有特殊的条件。如此语

序我们认为也是有它的动因的。这和状语这一句法成分的主观性有关,尤其以摹

状状语为典型的方式状语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动词的两种修饰成分,状语和补语,正好形成了表达上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

应。作为动行为的伴随状态,状语往往体现出言者的主观视角和感情;补语则是

动作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因此具有客观性。如:

气喘吁吁地跑着 跑得气喘吁吁

极为认真地说 说得极为认真

很大声地哭 哭得很大声

门紧紧地关着 门关得紧紧的

状语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一些反映言者主观评价和感受的语言成分,像“有点儿、

显得、极为、非常、似乎”等。这些语言成分一定是说话者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

对动作行为或事件的主观感觉,突出表现在对动作的状貌和程度的感受。如:

(7)他壑垄丛真些对于观说:“实话告诉你,我早盼着有个匹夫觉得自
个有责任了.”(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8)歇了一下,他适氢直盟生递重些又说,“路芳,情况不太好。”(杨
沫《青春之歌》)

(9)“你听着,老寿,”老韩量堡±金垒之丝说道,“领导已决定把梨园
砍掉,让出地来种麦。”(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10)老虎丝垩丕盘:瞳焦些服从了,这场狮虎斗才算告一段落。(《人民
日报》1994年第1季度) ・

这几例中的状语都是言说者的主观评述。“极为认真”中除了包含言说者对其说

话态度“认真"的评价外,还隐含着言者对“认真”的程度的把握。“有点儿滞

重”显然是言说者自己对“他”的说话语气的一种主观的感受。“显得十分乏力”

和“似乎不太情愿”都是言说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所

作出的判断和评价。

重叠形式、对称形式、比况短语等其他多种手段也突出表现出状语的主观性

来。如:

(11)我们过去的快乐也是决不会再来,反是过去的伤心却还是二盗=
次地要再来。(矛盾《蚀》)

(12)他下班早的日子,做好了饭菜,一盘一碗地摆在桌上.(梁晓声

《激杀》)

(1 3)还有点气的匪徒,娘呀娘呀地嚎叫不止。(曲波《林海雪原》)

(14)一个个古老的传说一旦被墨呀妹呀地唱出来,感动的,首先是歌
唱者自己。(《人民日报》1994年第2季度)

(15)似雾非雾的热气低低地浮在杯口,雪堡鱼塑鐾二筮些扑向大地。
(《人民日报》1993年10月)

(16)寒风像刀子似地从他的脸上掠过,沙浆油满了他的衣裤。(《报刊

精选》1994年)

还有一些移情的用法,就是把人的认知情感投射到自然事物的上面,这完全

是言说者主观情感的一种移情。如:

(17)夜沉闷如斯,没有一丝儿的风,我们的空帆踅壅丝低垂着。(玛
格丽特《(失去的菜松岛》)

(18)这时起了一阵凉风,全山的树木全都披头散发地抖擞着。(罗淑

《轿夫》)

(19)但是太阳依然丕堡厶丝迟落早起侵占大部分的夜.(钱钟书《围
城》)

上例摹状状语都是表示人物的情态、情感或行为的,言说者把对人的认知投射到

对事物的认知,有着非常强的主观性。例(17)“悲哀”是描写人的情感的,例

(18)“披头散发”是描写人物的情态的,例(19)“不依不饶”是描写人的状态

与心理的,分别用来描写“帆"、“树木"和“太阳"的行为方式。

因为状语具有主观性,所以,言说者对多项状语共现时的语序选择也会具有

一定的主观性。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候会为了突出强调某一个语言成分而打破

常规的语序,选用某一种语序,这也就是强调原则或是语句重点原则。再回到上

面[+摹状]状语先于[+比况]状语的少数用例,言说者是为了要突m强调[+摹状]

状语所表现的方式状态,所以把它置于前面的位置。再如下面两个句子:

(20)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的十字路口,杨重下道亟鲞凰丝盔生鱼鲨
查鳘窒崮楼底工一个他从盘见过面的姑娘走去.(王朔)《(顽主》)
(21)昊胖子壁茎奎丝鱼煎=仝笪查£鲍鱼鲨盘±垄=仝渔盘查鲞星圭
唾沫星子四溅地大虚奚落。(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例(20),“大步”原本是特征性状语,应该紧靠动词,所以最合乎语言习惯的说

法应该是“满面春风地向站在警察岗楼底下一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姑娘大步走去”。

但这里为了强调“大步”这一情态,就把它移到方所短语前。按照人的认知习惯,

重要的信息往往要先说,人们先接收到“大步”,就会在大脑先中在留下印迹,

加深对它的感知。这样就达到了强调的表达目的。例(21)则是把对象状语移到

了情状状语的前面,本来的语序应该是“唾沫星予四溅地对站在他面前一个简朴

的台湾女士和一个油亮香港男士大声奚落”。对象状语移前,也就是把动作施与

的对象至于显著的强调的位置。当然,这两例中还有音节长短的因素,两例中的

介词短语都很长,为了音节的平衡,也趋于把长音节的成分置于首位或末位。

用偶然的和特殊的现象来否定规律,取消语法的作用,实不可取:反过来,

如果我们只承认一般规律,无视那些特殊的和偶然的现象,这规律必然要在偶然

和特殊现象面前碰钉子。偶然的现象往往和语用有关,它没有什么普遍性的规律

和条件可言,它跟语法上有关的规律有不一致的地方,语法规律固然管不了它,

它的存在更影响不了语法规律。如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有些状语可突破一般规

则,出现在它的中心语之后。例如:

(22)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盐重量,羞自墨.(鲁
迅《伤逝》)
(23)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嗑丛,盘
脆地。(丽尼Ⅸ鹰之歌》)

(24)外面有口哨声,婆重丝。(曹禺《雷雨》)
(25)“没看见,在纸底下,也许。”他们不约而同的说。老马先生把纸

一张一张的都掀开,没有荷包。(老舍《二马》)

有时候为了强调突出动作的情状或语气,状语也会前置丰语前。如:

(26)轻轻地,人们将一支支芳香的康乃馨,放在她身旁。(《人民日报》

1996年9月)

(27)垂堡丝,他看见一个背着背包的人在路上行走,近了,才看清是
唐龙,汗水已经把唐龙的上衣浸透了。(柳建伟《突出重围》)

(28)或许,这也是现实之一种罢。(张卫《你别无选择》)

有时候为了形成对比的效果,状语的语序就会发生变化,前移到句首,并列

使用形成对比项。如:

(29)壁士二仝堂叠盔煎,一个人也许只是一粒尘埃;壁士二仝△盎煎,
他自己就如同整个世界的所有.(《读者》(合订本)

(30)当宣尘!筌壁塑吐,便兴奋地叫着游向训练者;当筌堡堕,便明晕
露出垂头丧气之态。(《读者》(合订本)

(31)垒垒王厶堕里,他有着城里人的洋气;奎魍呈厶垦里,他有着乡
下人的土气.(《报刊精选》1994年) ,.

例(29)把状语“对于一个世界来说”和“对于一个人来说”分列在分句的句首,

形成“世界”和“一个人”视角观念的的对比:例(30)把表示时间的状语“当

它们答对题时”和“当答错时”移到分句的句首,通过这两种相反的情况,生动

刻画企鹅的情绪对比。例(31)把“在乡下人眼里”“在城里人眼里”放在两个

分句的旬首,同样形成“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对比。

还可以为了形成修辞上的排比效果,把同一类型的介词短语在句首连续使

用。如:

(32)是的,垒当鑫遣生整壹£堑,垒当叁丛堡盘堂:』:查,盘当鑫迫鲎
垒出壁鎏,垒当塞整堡堑堑丝垫盘=仝邀立!垒二仝塞焦:盘=仝挝廛,都
是这些精美的建筑,都是这些经济发展的象征,都是这些醉人的艺术品,都

是这些跳荡的心灵,使我徘徊,使我流连,令我依依难舍,魂牵梦绕。(((市

场报》1994年)
(33)为了你大姐,为了你的可怜的盗盗,也为了盎,为了丝,为了咱

鱼姿二苤窒△,垄I!鱼鱼鲍塑宝奄垡,你就想想法子吧……”(张平《十面
埋伏》)

(34)丝羞生丝,丝羞萱士,蕉羞遮:兰,丝羞垫基,李勤夫居然打开了
上海的市场.(《((人民日报》1996年8月》

这些状语语序上的现象,都是出于语用的需要形成的。

因此,分清楚语言现象在语法上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分清楚语用上的一

些偶然现象,这对我们正确清晰地认识汉语状语的语序位置非常重要。

余论

汉语状语的语序除了我们所讨论的多项状语的共现顺序外,状语的外部语序

同样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语言共性的角度看汉语状语的语序问题,应该有两

个视角:一是内部的,即各类状语的排列顺序和动词之间的亲疏关系,二是外部

的,即状语的位置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的问题。近年来,有不少对语序类型学感

兴趣的学者感觉到了状语的语序在研究汉语语言类型上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相

关语序类型学的研究中也涉及到了状语的外部语序问题。

从外部来看,汉语的状语都是在动词的前面的。在语序类型学的研究中,修

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其他SVO语言比较,很容易发现汉语

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所有状语前置于动词,而SVO语言的状语都是以后置于动

词为基本位置。根据“跨范畴和谐”原理,“动宾”和“动状”都是核心前置的

结构,互相和谐,所以SVO语言的状语后置是很容易理解的。很明显,汉语普通

话中状语的位置与SVO语序类型很不和谐。戴浩一(Tai,1973)、Li,C.N和

S.Thompson(1974)就认为古汉语是SVO语言,而现代汉语则是SOV语言。他们

的主要论据就是和状语位置有关,包括汉语中介词短语状语以前置为主,比较基

准前置于形容词(如“比他高”),甚至汉语的所有状语都是前置于谓语动词。

古汉语中状语放在动词后面的情况很多,石毓智对此有过归纳:

(1)被动 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2)比较 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先进)

(3)地点 种瓜于长安城东。(史记・萧相国世家)
(4)时间 声名光辉传于千世。(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5)工具 百公为方以矩,为圆以规。(墨子・法仪)

(6)程度 后箭射人深。(祖堂集・药山和尚)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状语位置的变化最集中的表现在介词短语的词

序变化上。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经明确地提出:“表示所在和所从来

的介词短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后而不是故在动词之前”是文言和白话之间“惟一重

要的词序上的”差别:王力在《汉语文稿》中把处所状语和工具状语的词序变化

列为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三种词序变化之一,并作了简单的描写,认为“到了汉

代,一般的处所状语渐渐可以移到动词的前面”,到了近代汉语里因为“拿”代

替了“以”,“工具状语的位置也就固定在动词的前面”。关于介词短语的词序变

化,语言学界关注的人最多,其中以张颓(2002)的考察尤为细致。她根据大量

的语言资料,对从先秦到元明的各个历史阶段的介词词组的位置作了缜密细致的

调查统计,根据这种调查统计,指出介词短语位置的变化开始于东汉时期,剧烈

变化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致结束于唐五代时期,介词短语主要居于动词前的用

法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基本固定。

汉语有不少方言中有状语居于中心动词后面的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粤

语、吴语,研究的成果也就多一些。根据已有的研究,汉语方言中的状语后置现

象主要集中在副词状语上。

副词状语的后置现象在粤语、吴语、闽南语等方言中较高频地出现。最典型

的后置的副词状语是“先”、“起”、“添”等,如:

广州话:你走先(你先走) 你帮下我先(你先帮下我)

你食碗添(你再吃一碗) 写一张添就够了(再写一张就够了)

温州话:(下棋时)你走起 (你先下)

我吃爻了先,你再吃(我先吃,你再吃)

金华话:尔吃点儿茶起再讲(你先喝点儿水再讲)

酒吃歇起再吃饭(先把酒喝完了再吃饭)

淳安话:不要急添!(先别急!) 先吃口茶添!(先喝口水)

事实上,这些词的后置用法分布的方言区还比较广。如“起”分布在安徽省的南

部(徽语),浙江省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大致相当于除吴语太湖片以外的部分,

徽语、吴语和闽语),以及江西省北部的安义(赣语),东部的玉山、广丰(吴语处

衢片);“先”分布在浙江省南部的遂安(徽语)、衢州、常山、云和、庆元(吴语
处衢片)、温州(吴语瓯江片)、苍南(闽语闽南话).,福建省西南部的连城(客家话),

广东广州(粤语)等地。①

粤语中还有“多”“少”后置于动词的现象,如:

买多啪青菜(多买些青菜) 用少啪钱得晤得(少用些钱行不行)

西南官话中“多”“少”还可以用在动词和数量宾语之间,如:

带多几个人(多带几个人) 穿多两件衣服(多穿两件衣服)@

吴语湖州、嘉兴等地还有时间副词“快”后置于动词的用法。如:

元旦到快咧(元旦快到了) 天要落雨快咧(天快要下雨了)

总的来讲,汉语状语的语序分布,可以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进行考察,如果能

够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那就再好不过了。然而要想得到这种理想的结果,其中

这样的两个问题就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一是古今汉语状语由后至前位序转移的

动因是什么?再一是现代汉语方言中部分词语仍位于中心语后面,属于古代汉语

的孓遗还是类似于山东部分地区“知不道”那样的个案?因为本篇内容侧重研讨

现代汉语状语的语序问题,对此就不赘述。但有必要提及的是:像.卜述石毓智列

举的类型,在现代汉语中也并非全部前移,有些则与前面的谓词性词语组合完全

实现了词汇化。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的词条“甘于、敢于、勇于、濒于”

等,即便没有列出的,似乎也可以看作有词汇化的倾向。如“醉心”, 《现代汉

语词典》对其词义的解释是:“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他一向~于数

学的研究。"词义释义里边即包括了“于’’。

汉语状语外部位置的特殊性,无疑使得这一句法成分在汉语语言类型的研究

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虽然汉语语言学界已有不少学者在语言类型学的研究

上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对状语这一重要参数的研究还很不够。状语这一复杂

纷呈,多姿多彩,特殊多变的句法成分无疑值得我们更多的人来研究来关注。

∞参见曹志耘(1998).
。参见张景霓(2002).
结 语

状语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相当丰富复杂的一种句法成分。其因有二:一,依据

理论推定,对于中心动词来讲,行动元是有限的,而状态元是无限的。这种条件

方式的无限性客观上即可使得状语呈现出比其他句法成分更为繁富与多样的状

貌。二,从对所修饰限定的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来讲,多个不同类型的状语成分共

现为离散性的分布组合(这与相对应的另一复杂组合定巾结构不同,多层定语往

往属于一个概念内部有机的关联性组合),这种总体特征决定了其语序规则具有

一定的灵活性,其成因有更多的机制起着作用。对状语问题进行研究,详尽地描

写状语的语序规则,并发现隐藏在语序背后的认知动因,既可以丰富汉语语法学

的理论内容,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为汉语信息处理、人

工智能研究等提供重要的机理参照。

鉴于状语本身,特别是状语语序本身所具有的难度,汉语语法学界过去有关

的研究多为局部性,或为词类分布的形式描写。学科的发展,呼唤着系统的深入

的专题研讨。

本文遵循句法语义精细描写的思路,对现代汉语状语语序规则进行全面的归

纳和总结;并以结构主义、认知语言学、语法化和类型学等理论方法为基础,尝

试对其规则成因做出认知心理上的科学解释。主要特色就是立足于具体的语言事

实,不避烦难,既在次范畴分布上下工夫,又着眼整体,尽可能更准确地概括出

不同类型状语共现时的总体语序规则;深入分析尚未被充分认识而又带有普遍意

义的问题现象,试图从不同的侧面进一步揭示现代汉语状语的特征和内在规律。

本文首先对状语的性质做了全面讨论和重新认定。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主要

表现为降级述谓性,其述谓性能力介于定语和补语之间;根本属性是方式描写性

的。将其上述特点置于句法成分和词类对应关系的辨析中做深入的论证阐释,主

要观点是:“状语在整个句法成分上面处于指称和述谓连续统过渡的中介位置上,

所以,典型体词性词语和典型谓词性词语都不能在该语域中出现。除了通常所说

的限定性状语,其他词类的,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动词等,都得以集中统一

的表方式义出现。”

我们没有依照以往按词性描写语序的做法,而是认为:在句法成分内部,以

不同语序为标志所对应的下位层次小类,往往是以不同的聚合语法义类参与组合

的。根据关系与类属,概括其义位特征。根据各项状语和中心动词之间的语义亲
疏,用层级分析法把动词前的多项状语分成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

第二层级是认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

第三层级是情状性状语和动状性状语;

第四层级是方式性状语和特征性状语。

遵从“总——分一总”的框架,在认定状语总的语义类型序列规则的基础
上,分专题对每一层级的状语的语序位置都作了客观地精细地描写。如外围性状

语连用的语序、认定性状语连用的语序、方式状语连用的语序、特征性状语的类

和语序位置等。另外还对更小层次内部、常见的不同义类词语共现、特定词语、

特定句型中的状貌,如[+关联]状语的语序位置,[+范围]状语和[+评价]状语共

现时的语序,[+范围]状语和[+时间]状语共现时的语序,[+范围]状语内部的连

用语序,[+否定]状语的语序位置,插入语、时间副词的定位与否,[+摹状]状语

的再分类及其语序,”把”字短语、被字短语对相关词语序列的影响等,都做了

细致的描述。重点是:概括规则、梳理小类,尽可能地寻找出制约其语序的制约

因素和条件。

此外,我们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有深度的研讨。句首名词一直是汉语中争

议颇多的一个问题。第七章专门从状语的话题化角度讨论了这一问题,主要研究

了状语的话题化过程、介词的话题标志功能、与状语的话题化相关的句法重组等

问题。

最后用逻辑类推的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状态的多项状语共现的基本规则序列:

[+关联].>[+关涉]>[+评价]。>[+环境]>[+时间]。>[+处所]>[十关

联]:>[+评价]。>[+时间]。/[+范围]:>[+程度]>[+否定]>[+重复]>[+情状]>

[+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对象]≯[+摹状].>

[+特征]

这一语序序列主要受到语义接近原则、范围原则、时间顺序原则、语篇原则、渐

增性原则等的制约和影响。

状语的语序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限于时间和精力,本文将认识描写的重

点比较多地放在了状语常规性的、比较单纯的静态的语序上面。然语言事实中,

状语的语序会因为种种原因形成非常规的、相对复杂的顺序。对于这些动态的变

式,本文研究还不够充分,这只能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探索了。
参考文献

艾颜:《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白 丁:《副词连用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薄文静:《含介词短语“在L”的“把”字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陈昌来:《介词和介引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中国语文》

1994年第3期。

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级概念》,《中国语文》1988年第2期。

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陈一:《试论专职的动词前加词》,《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

陈伟:《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问题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陈泽林、吴荣开:《试说现代汉语的冠语》,《汉语学习》1984年第2期。

曹志耘:《汉语方言中表示动作秩序的后置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

4期。

崔应贤:《论数量词重叠的句法、语义特征》,《语言》2003年第4卷。

崔应贤:《现代汉语定语的语序认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1期。

丁声树、朱德熙等:《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第出版社1952年版。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董金环:《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第1期。

董秀芳:《“都”与其他成分的语序及相关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

l期。

渡边丽玲:《副词的修饰域与语义指向》,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1年。

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

范开泰:《语义分析说略》,见中国语文杂志社主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四),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汉语学习》2001年第5期。

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二)》,{: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

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傅雨贤、周小兵:《口语巾的助动词》,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方霁:<试论“NP在PPVP”与“NPVP在PP”》,《南开大学学报》1998年

第3期。

高增霞:《从语法化角度看动词直接作状语》,《汉语学习》2004年第8期。

郭 中:《现代汉语多项状语共现语序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何洪峰g《现代汉语方式状语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年。

贺 阳:《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见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1996年版。

何容:《中国文法论》,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洪心衡:《关于名词、动词作状语》,《福建师范大学》1963年第1期。

侯友兰:《定语在句中移位作状语的情况考察》,《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

第1期。

侯友兰:《双系状语的移位考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胡裕树、陆丙甫:《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凶素》,《烟台大学学报》1988年

第1期。

胡明亮:《谈谈汉语词序的篇章功z一-q匕a》,《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3期。

黄河:《常用副词共现时的次序》,见北京大学主编:《缀玉集》,北京大学出

版社1900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

金立鑫:《英汉时地状语语序的一致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金立鑫:《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中国语文》2009年第5期。

金允廷:《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和否定词之间的语序关系》,《语文研究》

2002年第3期。

赖先刚:‘副词的连用问题》,《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
李临定:《动词分类研究说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

李宇明:《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李劲荣:《指宾状语句的功能透视》,《中国语文》2007年第4期。

李晋全:《试论非时地名词充当状语》,《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李维琦:《类型学现状概述》,《国外语言学》1981年第2期。

李立:《简评<马氏文通>状字章》,《语文研究》1999年第1期。

李静:《”把”字句状语的多维考察》,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李书业:《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李君、‘朱怀:《定状可易位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第9期。

李杰:《现代汉语状语的多角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林荔华:《论马氏文通中的“状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l

期。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的连接成份》,《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廖秋忠:《篇章中的管界问题》,《中国语文》1987年第4期。

刘大为:《语义蕴涵与修饰性成分的移动》,《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1期。

刘丹青:《方所题元的若干类型学参项》,见徐杰主编: 《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

角》,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丹青:《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

刘丹青:《汉语方言的语序类型比较》,《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年第2期。

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2期。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刘慧清:《名词作状语及其相关特征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

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见刘月华著:《汉语语法论集》,现代

出版社1989年版。

刘月华:《状语与补语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

刘培玉:《嵌入“在L”的“把"字句》,《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刘培玉:《嵌入“用"字短语的"把”字句》,《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4期。

刘培玉:《有关“把”字句里表示处所的“从L”的几个问题》,《中南大学学

271
报》2004年第5期。

刘鑫民:《时序原则和动元、状元的配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

学与研究版)》2003年第4期。

刘鑫民:(80年第代以来的汉语语序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刘永耕:《<马氏文通>的“状字”和“状词”、“状语"、“转词”、“加词’’、

“状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刘红霞:《描写性状语后助词“地”的隐现》,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刘 臣:《现代汉语篇章管界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刘师健:<“把”字句中主语和述语之间三项介词短语的同现次序》,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上的意义》,《中国语文》

1995年第2期。

鲁川:《介词是汉语句子语义成分的重要标志》,《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
第2期。

鲁川I:《“预想论”:现代汉语顺序的认知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

1期。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汉语学习》1989年第5期。

陆丙甫:《人脑短时记忆机制和人类语言结构的关系》,《世界科学》1983年第

9期。

陆丙甫:《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

期。

陆丙甫:《共性探索背景下的汉语句法研究——谈谈如何从个性中分解、提取
共性规律》,见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语言学论

丛》(第三十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陆丙甫:《汉语语序的总体特点及其功能解释:从话题突出到焦点突出》,见《中

国语文》编辑部主编:<庆祝<中国语文>创刊周年第学术论文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陆丙甫:{: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一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2004年

第1期。
陆丙甫:《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中国语文》1986年第2

期。

陆俭明:《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汉语学习》1983年第2期。

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

卢 建:《可换位摹物状语的句位实现及功能分析》, 《语言研究》2003年第3

期。

罗建邦:《现代汉语“地”的隐现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评述》,《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吕叔湘:《巾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莫彭龄、单青,《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

第3期。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齐沪扬:《谈单音节副词的重叠》,《中国语文》1987年第4期。

齐沪扬:《形容词短语和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

齐沪扬:《体词和体词性短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齐沪扬:《偏正短语中形容词的连用》,见中国语文杂志社主编:《语法研究和

探索》(八),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祁艳g《现代汉语状语与补语易位现象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钱兢:《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连用》,《汉语学习》2005年第2期。

秦华芳:《现代汉语“把”字句中状语位置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

273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全丹丹:《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的多角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5年。

山田留里子:<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情况考察》,《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3

期。

邵敬敏:《副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初探》,见林祥楣、华东师范大学《汉

语论丛》编辑委员会编:《汉语论丛》,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

1期。

邵霭吉:《释<马氏文通>之状词、状字、状语、状读、状辞》,《盐城教育学院学

报》1998年第4期。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中国语文》2003年第1期。

史金生:《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语言研究》2003年第4期。

石毓智:《论语言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系统的影响》,《外国语》2002年第1期。

宋玉柱:《现代汉语处所状语的两种功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4

期。

孙德金:《现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

孙德金:《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

王力:《汉语文稿》,中华书局2004年版。

王政红:《动词作动词的修饰语研究》,‘南京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

王俊毅:《陈述性和描写性——形容词状语的分类》,《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
第4期。

王灿龙:《为什么不能说“都以前……”》,《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

王蕊:《“对于、关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 《暨南

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王卉:《表可能的助动词与副词的位置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文炼:《论名词修饰动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文炼、胡附:《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

吴为章:《语序重要》,《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吴继光:《用事成分的语义序列与语法规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肖 莉:《多层状语的顺序及其逻辑特性与对外汉语教学》,《赣南师范学院学

报》1995年第l期。

邢福义:《“NN地V”结构》,见中国语文杂志社主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四),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版。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语言研究》1991年第1期。

熊文华:《汉英定语、状语、宾语的位置》,《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4期。

杨德峰:《时间副词做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

期。

徐杰:<“工具”范畴和容纳“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1986年第6期。

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和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杨德峰:《试论副词作状语带“地”的问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

年第3期。

杨荣祥:《近代汉语中副词连用的调查分析》,见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

编委会编:《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九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姚振武:《从语序问题看语法事实中的“优先序列”》,《古汉语研究》2005年

第2期。

余东涛:《类型学视野下的时间词研究:谓语时间状语与谓语动词的语序类型考

察》,《汉语学报》2006年第1期。

喻芳葵:《名词能否作状语》,《江西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

l期。

袁婕、车谦:《汉语和藏语的状语》,《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

期。

袁毓林:《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原则及其认知解释》,见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

学论丛》编委会编:《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商务印书馆2002
年版。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张国宪:《谓词状语语义指向浅说》, 《汉语学习》1991年第2期。

张国宪:《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及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 《中国语文》2005

年第1期。

张国宪:《性质、状态和变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选择性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3
年。

张俐:《句首多项状语的类别及顺序》,《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张俐:《可以后移的句首状语》,《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张炼强:《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张景霓:《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语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张黎:《“有意”和“无意”一“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世界汉语教学》
2003年第l期。

张力军:《论“NPI+A+VP+NP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烟台大学学报》1990

年第3期。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98年。

张谊生:《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张谊生:《状词和副词的区别》,《汉语学习》1995年第1期。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张赦:《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亚军:《副词和描状限定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赵淑华:《连动式中状语的位置及语义关系》,<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第1期。

赵彦春:《副词位置变化与相关的句法一语义问题》,《汉语学习》2001年第6
期。

郑仁淑:《状语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郑远汉:《从话语结构的制约看状语标记“地”的隐现》,《汉语学报》2005年

第3期。

郑贵友:《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世界、单勇:《副词状语的位置》,《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周小兵:《谓语前介词结构的同现顺序》,见中国语文杂志社主编:《语法研究

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周生亚:《谈谈汉语多重修饰语的词序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l

期。

周文进:《现代汉语多项状语语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周琳娜:《现代汉语“被"字句状语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周 萍:《基于位置分布的汉语语气副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朱德熙:《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见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

学论丛》编委会编:《语言学论丛》(第十三辑),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朱德熙:《定语和状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杰弗里・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Anna Siewierska:Word Order RUies,Published in the USA in association

with Methuen,c1988.

James H—Y,Tai:On Two Functions ofPlace Adverbials in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75 3,2/3.

James H—Y,Tai:A Derivational Constraint 011 Adverbial Placement

in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973,1

Radford.Andrew:Transformational 6rammar:A First Cour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T i ee,Henry Hung-Yeh:A reference grar勰ar of Chinese sen tences wi th

exercise,The Uni,Of Arizona Press,1986.

Tsang,Chui Lim:A Semantic Study ofModal Auxiliary Verbs in Chinese,

UMI, 1981.
后记

1998年秋我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师从齐沪扬教授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导师的
谆谆教导和传道授业,把我带入了语法学这一神奇而广阔的天地。
2007年夏天,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有幸再一次跟从恩师学习.几个月后,
我一直感兴趣的状语语序问题得到教育部的资助,齐老师对我的选题也给予充分
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就确定了把它作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齐老师对我的学业严格要求,无数次就我的论文进行精
心指导.难以忘记,行政工作繁重的他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晚上还留在办公
室,跟我们几个博士讨论我们的论文;一次次的学术沙龙中,老师和我的师兄师
姐、师弟师妹们就我的论文展开激烈的研讨,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为我解决一
个个的难题。所以,这篇论文虽然以我的名义写成,论文中的每一字每句确实都
浸透着自己的心血,但我深知,如果没有齐老师的教诲,没有上海师范大学如此
良好的语法学习的环境,以我一己之力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从硕士到博士,我在
恩师身边很多年,他在为人和为学方面对我的教诲和影响将使我受益终生。
这三年里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得以享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两所学
校的学术资源,吸取着这两所学校中的知识养分。我有幸聆听了著名语言学家张
斌先生的教导,张先生九十高龄仍给我们上课,常常教给我们很多做学问和做人
的道理。张谊生教授对语法研究饱含热情,在他的课堂上热烈的讨论总是让我们
热血沸腾,他对我的论文也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我还要感谢胡范铸教授,他
学识广博、思想睿智,并一直给我很多的帮助。我要感谢陈昌来教授、吴为善教
授,左思民教授、巢宗祺教授和王珏教授评阅我的论文,并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
的意见和指导。对这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胡建锋、刘慧清、姚占龙.邵洪亮、赵国军、谢白羽、曾传禄、
李虹、吴念阳、范伟、白少辉,丁婵婵、李文浩、李宗红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长
和青年才俊,他们的真诚、热情和宽厚时时让我感动。和他们在一起的融洽,让
我如沐春风。在学术上的讨论和切磋,更让我收益良多.对这些良师益友的鼓励
和帮助,我也将铭记于心.
家人是我最强大的后盾.在读博的三年,我忙碌于学业,潜心于论文,年迈
的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帮我照顾年幼的女儿,支持我的学习和工作。我还要感谢
我的丈夫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感谢他在繁忙的工作后承担家庭的各种事务。
良师、益友、家人固然不求报答,但对所有帮助过我、爱护过我、鼓励过我
的人,我都感恩于心.继而也化为一种最强大的动力,鞭策自己在学术道路上不
断进取,以点滴成就回报大家的殷殷期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