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范式变化与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发展

陈    淳

摘   要: “考古学文化” 是文化历史考古学的 关键 概 念, 自 科 学 考 古 学 传 入 中
国以来,它一直是我国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被作为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建 设
的关键概念来讨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主要作用,是用类型学 方法对出 土 材 料 进 行
时空安排,将杂乱无章的物质文化整理得井然有序。但是, 它因 孤立 和静 态方 式 处
理考古材料的特点,妨碍了 考 古 学 家 从 动 态 和 人 类 行 为 角 度 重 建 历 史 的 努 力。 目
前,我国科技考古的超前和考古学文化研究的滞后,使得科 技手段 与文化 分 析 难 以
契合,在历史重建的许多关键问题上力不从心。因此,考古学文化的 研究 需要 从 理
论方法上加以更新,赋予考古学文化以功能、系统和过程 的新 内涵, 以便 深入 了 解
物质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而探索古代经济、政治 和社会的变 迁, 并 对 社会
发展的动因做出理论的阐释。当代考古学已经成为一门时 间上 纵贯古 今、 空 间 上覆
盖全球的世界性学科,中国考古学只有放到世界背景中才能体现它的民族性。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   范式变化   概念发展   世界性   民族性

作者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上海  200433)。

“考古学文化” 是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关键概念 , 是将考古材料组织起来 , 对史前


期和原史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进行历史重建的主要依据 。 在2003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举办的 “考古学文化研讨会” 上 , 考古学文化被作为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建设
的关键概念来讨论 。① 在 当 下 文 明 和 早 期 国 家 探 源 中 , 考 古 学 文 化 也 发 挥 着 举 足 轻
重的作用 , 是重建上古史的主要工具和信息来源 。
概念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单 位 , 学 者 通 过 概 念 将 研 究 对 象 转 变 为 可 观 察 之 物 。 概
念也是对事物的准确称呼 , 是理 解 的 开 始 。 科 学 思 维 和 理 论 也 是 通 过 概 念 而 不 断 发
展的 。② 而且 , 概念不仅仅是提 供 一 种 定 义 , 最 重 要 的 是 提 供 了 判 定 某 研 究 实 体 的
依据 。③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国际考古学范式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 这 种 变 化 堪 比

① 参见李学来、王明辉:《“考古学文化研讨会” 纪要》,《考古》2004 年第 10 期。
② 参见肯尼斯·赫文、托 德 · 多 纳: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从 思 维 开 始》, 李 涤 非、 潘 磊 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13、14 页。
③ 参见加里·戈茨: 《概 念 界 定: 关 于 测 量、 个 案 和 理 论 的 讨 论》,尹 继 武 译, 重 庆: 重
庆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18 页。
· 172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 库 恩 所 谓 的 “科 学 革 命 ”。① 布 鲁 斯 ·G.特 里 格 在 讨 论 库


恩的范式时 , 同意将其看作 一 种 公 认 的 科 学 实 践 标 准 , 包 括 法 则 、 理 论 、 应 用 和 方
法 , 并认为它不只是科学理论 , 而且构成了 科 学 界 文 化 的 一 种 信 仰 系 统 。 他 列 举 了
汤姆森 、 蒙特柳斯 、 柴尔德和宾福 德 等 杰 出 考 古 学 家 在 发 现 考 古 材 料 传 统 阐 释 中 的
明显缺陷时 , 创建了新的范式 , 显著改变了考古研究的方向 。②
“考古学文化 ” 概念是澳籍英国考古学 家 柴 尔 德 在 20 世 纪 初 完 善 和 确 立 的 , 以
他 《欧洲文明的 曙 光 》 一 书 为 代 表 ,③ 并 被 誉 为 史 前 考 古 学 发 展 的 新 起 点 。④ 这 一
概念在引入中国后 , 一直没有很大的变化 。 而 在 国 际 学 界 , 对 考 古 学 文 化 内 在 的 局
限性有了长足的认识 , 理论方法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改 变 。 中 国 考 古 学 用 考 古 学 文 化 来 建
立自己的研究体系无可厚非 , 但是 也 应 充 分 了 解 这 一 概 念 在 国 际 学 界 实 际 应 用 上 的
变化 , 以及与科学考古学范式变化同步的发展 。
本文将简单回顾考古学文化 概 念 产 生 和 引 入 中 国 的 历 史 背 景 , 这 一 概 念 在 中 外
学术实践上的异同 , 以及范式变 迁 和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的 发 展 , 并 对 我 国 考 古 学 当 下
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 法 。 我 们 的 目 的 , 在 于 使 学 界 同 仁 在 提 倡 中 国 特 色 考
古学的同时 , 充分认识到科学理论方法超越国家 、 超越民族和超越传统的本质 。

一 、 文化历史考古学范式的回顾

《欧洲文明的曙光 》 最大的发明 , 就是柴尔德运用考古学文化概念 , 借助器物类


型学对考古材料进行时空安排 , 为 整 个 欧 洲 乃 至 全 世 界 的 史 前 考 古 学 提 供 了 一 个 新
的范式 , 并很快成为 20 世纪上半叶最流行的方法 。 这一概念随着科学考古学的西学
东渐而进入中国 , 并一直沿用至今 。
在欧洲 ,“文化 ” 这一术语的使用有着很长的历史 , 各国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 从
它字面的含义来描写人类的活 动 与 性 质 , 到 成 为 考 古 学 研 究 的 专 门 术 语 , 经 历 了 一
段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 并与当时的社会与科学发展背景密切相关 。“文化 ” 一词 , 最
早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来指称心智的培养 ,17 世纪被用来指称一批人群特殊的生
活方式 。 法国人将文化等同于文明 , 而在德 国 是 指 部 落 、 农 人 及 乡 村 居 民 的 生 活 方
式 。1871 年 , 英国民族学家爱德华 · 泰勒在其 《原始文化 》 一书中为文化提出了一

① 参见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 构》,金 吾 伦、 胡 新 和 译,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3 年。
② 参见布鲁 斯 · G.特 里 格 :《考 古 学 思 想 史 》, 陈 淳 译, 北 京: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2010 年,第 10—11 页。
③ 参见戈登·柴尔德:《欧洲文明的曙光》,陈淳、陈洪波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
008年。
④ 参见格林·丹 尼 尔: 《考 古 学 一 百 五 十 年》, 黄 其 煦 译,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1987 年,
第 242 页。
· 173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个经典的定义 , 即 “包 括 知 识 、 信 仰 、 艺 术 、 道 德 、 法 律 、 习 俗 和 其 他 作 为 社 会 成
员中个人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综 合 体 ”。① 在欧洲各国的考古学实践中 , 很早
就用文化概念把时空上形式相似的考古材料组织起来 , 将它们看作古代族群的遗存 。
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 · 科西纳认为 , 物质文化的异同可以等同于族群的异同 , 并能
用考古学材料将 德 国 人 的 历 史 追 溯 到 中 石 器 时 代 。 他 用 文 化 和 文 化 区 来 组 织 考 古 材
料 , 将文化区对应诸如德国人 、 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等印欧语族群 。 由于科西纳将进
步文化归因于 人 种 的 优 越 性 , 所 以 他 的 文 化 概 念 带 有 明 显 的 种 族 主 义 偏 见 。 他 还 声
称 , 在发现有德国人器物的地方 , 就可以宣布其为德国领土 。 科西纳因其沙文主义的
立场 , 使得他的史前史解释在讲德语的国家以外没有什么影响 。 真正将考古学文化分
析变成科学范式的是柴尔德 。 在1925 年出版的 《欧洲文明的曙光》 一书中 , 柴尔德采
纳科西纳的考古学文化基本概念 , 但是摒弃了这一概念的种族主义内涵 , 把蒙特柳斯
的类型学年表和莫尔蒂耶史前技术传播的观念结合到一起 , 创造出考古学证据阐释的
一种新方法 , 建立起与之前进化考古学有别的文化历史考古学范式 。 虽然 , 柴尔德在
《欧洲文明的曙光》 中率 先 采 用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来 组 织 考 古 材 料 以 重 建 欧 洲 史 前 史 ,
但是一直到1929 年的 《史前期的多瑙河》 一书中 , 他才为这个术语提供了明确的定义
(即 “总是反复共生 的 某 些 遗 存 类 型 ——— 陶 器 、 工 具 、 装 饰 品 、 葬 俗 、 房 屋 式 样 ”),
并将中欧的所有考古学文化以一种时空镶嵌方式安排 , 用一张图表来显示 。②
科学考古学传入中国时 , 学 者 们 主 要 关 注 发 掘 方 法 以 及 对 材 料 的 初 步 处 理 , 如
采用类型学方法进行分类和分期 的 操 作 , 主 要 以 借 鉴 滕 固 翻 译 蒙 特 柳 斯 类 型 学 方 法
的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 一 书 为 代 表 。③ 国 内 较 早 介 绍 柴 尔 德 的 著 作 , 是 由 周 进 楷
翻译的 《工具发展小史 》 和 《远古文化史 》(即 《人类创造了自身 》)④ 两本通俗著
作 , 而非其代表性论著 , 因此国内 同 仁 对 他 创 建 的 考 古 学 新 范 式 的 要 义 并 不 十 分 清
楚 。 一直到 1959 年开始整理新 中 国 成 立 10 年 来 的 考 古 材 料 时 , 我 国 学 界 才 开 始 重
视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和具体操作问题 。 在一 篇 专 论 中 , 夏 鼐 将 文 化 定 义 为 “人 类 社
会在生产斗争中 , 在科学 、 技 术 、 艺 术 、 教 育 方 面 和 精 神 生 活 及 其 他 方 面 所 达 到 的
成就 ”。 他认为这种文化定义是指一般用语中的概念 , 需要与考古学中特定意义的文
化相区别 。 考古学文化的特定含 义 , 是 指 某 社 会 的 文 化 在 物 质 方 面 遗 留 下 来 可 供 我
们研究的一群东西的总称 。 这群 东 西 共 存 于 同 一 文 化 层 或 墓 葬 中 , 表 示 它 们 是 同 一

① Edwa
rd B.Ty l
or,Primi
tive 
Culture,London:John 
Mur r
ay,1871,p.
1.
② V.Go rdon Ch
ilde,The Denub
e  i
n Prehi
stry, Ox
o ford: Ox
ford Un
ive
rsi
ty Pr
ess,
1926, v-v
pp. i.
③ 参见奥斯卡·蒙特柳斯:《先史考古学方法论》,滕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年。
④ 参见柴尔德: 《工 具 发 展 小 史》, 周 进 楷 译, 昆 明: 中 国 科 学 图 书 仪 器 公 司,1953 年;
柴尔德:《远古文化史》,周进楷译,上海:群众出版社,1954 年;《人类创 造了 自身》,
安家瑗、余敬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年。
· 174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时代遗留下来的 , 是同一社会的 产 品 和 共 同 传 统 。 夏 鼐 进 而 提 出 了 考 古 学 文 化 的 三
个特点 :(
1) 必须有一群的特征 , 不是孤 立 的 某 种 东 西 ; (
2) 共 出 的 这 群 类 型 最 好
发现不止一处 ; (
3) 必 须 对 该 文 化 的 内 涵 有 相 当 充 分 的 认 识 。① 在 1989 年 出 版 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 》 中 , 安 志 敏 撰 写 的 “考 古 学 文 化 ” 条 目 根 据 夏 鼐 的 观
点 , 给考古学文化下了一个定义 :“属于同一时代 、 分布于共同地区 、 并且具有共同
特征的一群遗存 。” 并认为 ,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除了解决时代和分期外 , 还要研究它
的内容 、 特征 、 分布范围 、 起源 、 发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联系等 。②
根据夏鼐和安志敏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陈述 , 可以看出其基本原理来自柴尔德 。
虽然夏鼐在其专论中引用了柴尔 德 对 文 化 特 征 的 一 些 看 法 , 但 是 两 位 学 者 似 乎 都 不
清楚他在 《史前期的多瑙河 》 中 对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所 下 的 定 义 , 以 及 他 为 中 欧 考 古
学文化构建的时空 镶 嵌 模 型 (图 1)。③ 20 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 苏 秉 琦 声 称 , 经 过 60
年的摸索和解悟 , 终于找到了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考 古 学 发 展 道 路 , 这 就 是 考 古 学 区 系
文化类型 。 他将这种框架称为 “条 块 说 ” 或 “板 块 说 ”, 其 中 “区 ” 是 块 块 , “系 ”
是条条 ,“类型 ” 是分支 。④ 这个区系类型框架是根据我国六大地理区域新石器和原
史时期的六千多处遗址和数 十 种 文 化 的 分 布 和 特 点 定 义 的 。⑤ 虽 然 区 系 文 化 类 型 被
誉为中国考古学的独创和特色 , 但 看 来 与 柴 尔 德 的 文 化 时 空 镶 嵌 模 型 相 似 。 而 两 者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 六大区系文 化 类 型 是 一 种 宏 观 的 地 理 分 区 , 时 间 上 也 似 乎 前 后
一脉相承 , 没有分支类型的镶嵌建模 (图 2)。 因此 , 苏秉 琦 的 文 化 区 系 类 型 其 实 是
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一种领悟 和 发 挥 , 很 难 被 看 作 中 国 考 古 学 的 发 明 和 独 创 。 这 种
领悟就如特里格所言 , 是一种 思 想 刺 激 传 播 的 结 果 ,⑥ 即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是 作 为 一
种原理 、 而不是与其具体的操作 方 法 一 起 从 欧 洲 引 入 中 国 的 。 苏 秉 琦 区 系 文 化 类 型
与柴尔德文化镶嵌模型的相似 性 , 是 由 于 类 型 学 的 两 项 目 的 和 功 能 所 决 定 的 , 其 一
就是用器物类型的变化来构建考 古 学 文 化 的 年 代 序 列 , 其 二 就 是 从 物 质 文 化 的 相 似
性来确定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历 史 关 系 。 于 是 , 考 古 学 文 化 成 为 构 建 史 前 物 质 文 化 时
空分布和历时发展的一个有用工具 。

① 参见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 年第 4 期。
② 参见安志敏: 《考 古 学 文 化》,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总 编 辑 委 员 会 《考 古 学 》 编 辑 委 员 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 考 古 学》, 北 京: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出版社,1986 年,第 366、367 页。
③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 《柴尔德: 考古学的 革 命》, 何 传 坤、 陈 淳 译, 北 京: 中 国 人
民大学出版社,2020 年,第 56 页。
④ 参见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2019 年,第 30 页。
⑤ 参见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 年第 5 期。
⑥ 参 见 Bruce G.Tri r,Beyond 
gge His
tory:The 
Met
hods 
of 
Preh
ist
ory,New Yo
rk:
Hot,Ri
l neha
rtand 
  Wins
ton,1968,
p.28.
· 175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图 1  柴尔德用考古学文化重建中欧史前史的时空镶嵌图

    资料来源:布鲁斯·G.特里格:《柴尔德:考古学的革命》,第 56 页。

图 2  苏秉琦六大区系文化类型示意图
    资料来源: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第 31 页。

夏鼐 1959 年发表的 《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 》 一文的主旨 , 是讨论如何


根据出土材料来定义和命名考古学文化 。2004 年举行的 “考古学文化研讨会 ” 仍立足
于夏鼐为考古学文化所下的定义 , 围绕他提出的命名三要素 , 讨论如何了解文化的内
涵 、 考古学文化在对应族属和古代政体的不确定性 、 历史时期应用考古学文化概念的
· 176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难度等问题 。 其实 , 正如会上有学者提出 , 考古学文化并不是万能的 , 需要进行改造


和丰富 。① 由此可见 , 在我国大多数考古学者看来 , 考古学文化概念具有一种不言自
明的合理性 , 对其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运用和具体操作上 , 从未深究这个概念本身的
局限性 。 这种对待考古学文化概念相对刻板的态度 , 反映了中外理论方法上的差异 。

二 、 中外文化历史考古学范式比较

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基本 上 是 一 种 主 观 判 断 的 经 验 性 操 作 , 并 无 某 种 定 性 和
定量的统计学标准 , 比如夏鼐对 “良渚 文 化 ” 和 “夏 文 化 ” 的 命 名 。 他 在 为 “良 渚
文化 ” 命名时 , 并没 有 提 出 具 体 的 标 准 和 依 据 ,② 在 论 及 夏 文 化 时 , 他 的 定 义 是
“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 文 化 ”。③ 邹 衡 认 为 , 二 里 头 文 化 就 是 夏 文 化 , 也 就 是 夏 王
朝所属的考古学文化 。 他 根 据 不 同 器 物 类 型 探 讨 了 二 里 头 文 化 的 分 期 和 地 理 分 布 ,
由于考古学材料在时空分布上的复 杂 性 以 及 将 物 质 文 化 与 文 献 历 史 比 对 时 的 不 确 定
性 , 在具体的操 作 和 阐 释 上 常 常 引 发 争 议 。 比 如 , 夏 文 化 曾 经 被 命 名 为 各 种 文 化 ,
如洛达庙类型文化 、 东干沟 文 化 、 早 商 文 化 、 二 里 头 类 型 文 化 、 二 里 头 东 下 冯 类 型
文化等 。④ 还有学者提出 , 夏文化不是指夏代的文化 , 而是指一种族团乃至 “国族 ”
的文化 。⑤ 这些不同观点 , 反映了 考 古 学 文 化 命 名 的 随 意 性 和 在 特 征 上 难 以 把 握 的
复杂性 。 在没有文献证据的情 况 下 , 对 史 前 材 料 如 良 渚 文 化 的 命 名 相 对 比 较 简 单 。
但进入历史时期 , 由于文献与考 古 材 料 是 两 种 完 全 不 同 的 证 据 , 用 二 重 证 据 法 来 重
建诸如夏商文化时会出现很大的困扰和麻烦 。
柴尔德将考古学文化定 义 为 重 复 发 生 类 型 的 集 合 体,它 们 应 该 是 被 同 时 使 用
的 , 其 重 复 的 共 存 关 系 表 明 了 被 一 个 社 会 所 使 用 。 他 说 : “文 化 是 一 种 社 会 遗 产 ;
它对应于享有共同传统、共同生活机 构 以 及 共 同 生 活 方 式 的 一 个 社 群。这 群 人 可
以 顺 理 成 章 地 被 称 为 某 ‘人 群 ’, 于 是 考 古 学 家 就 能 够 将 一 种 文 化 对 应 于 该 人 群 。
如果用族群来形容这群人,那么我们 可 以 这 样 说,史 前 考 古 学 完 全 有 望 建 立 起 一
部 欧 洲 的 民 族 史 。”⑥

① 参见李学来、王明辉:《“考古学文化研讨会” 纪要》,《考古》2004 年第 10 期。
② 参见夏鼐:《长江流域考古问题———1959 年 12 月 26 日在长办文物考古 队队 长 会议 上的
发言》,《考古》1960 年第 2 期。
③ 夏鼐:《谈谈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在 〈登 封告成遗 址 发 掘 现 场 会〉 闭 幕 式 上 的 讲
话》,《河南文博通讯》1978 年第 1 期。
④ 参见邹衡:《试 论夏 文化》, 《夏 商周考古学论文 集》,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1980 年, 第
104 页。
⑤ 参见井中伟、王立新编著:《夏商周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 59 页。
⑥ V.Go rdon Ch
ilde,Rac
e s,Peoples
 and Cu
ltur
es i
n Pr
ehi
sto
ri ope,
c Eur " Hi
stry,

vo
l.18,no.71,1933,pp.198-199.
· 177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在具体操作上 , 他提出了定义考古学文 化 需 要 注 意 的 三 个 问 题 : (
1) 并 非 所 有
类型都会在该文化的所有组合中 重 复 出 现 , 但 是 任 何 类 型 必 须 在 两 个 以 上 代 表 性 遗
址中出现 , 才有资格成为一个 “文化 ”;(
2) 显示人类重要行为的类型 , 会在一片区
域的不同器物组合中出现 , 并 跨 越 很 长 的 时 间 。 这 种 器 物 在 人 类 生 计 上 十 分 重 要 ,
但是对于区分不同的文化显然没有用处 , 比如欧洲和西亚 的 石 磨 盘 ; (
3)B 文 化 的
某典型器物会出现在 A 文化里 , 但是十分稀少 , 这并不影响两种文化的区分 , 而是
显示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 如交换或贸 易 。 因 此 ,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与统计学有关 , 考古学文化不应根据几种 典 型 器 物 来 定 义 。 在 文 化 分 析 中 , 柴 尔 德
提出了分类的三个维度 :(
1) 功能的归 组 , 即 器 物 或 物 品 是 干 什 么 用 的 ; (
2) 构 建
年代学序列 ;(
3) 器物共存关系的分布学研究 。①
柴尔 德 指 出 , 当 考 古 学 文 化 在 人 类 文 化 史 上 的 地 位 确 定 之 后 , 就 要 给 它 “穿
戴上 人 类 的 装 束 ”。 首 先 , 从 时 间 上 它 应 该 表 现 出 发 展 和 演 变 , 它 会 移 动 , 与 其 他
文化发生关系,表现在器物类型成分 和 分 布 上 的 变 化,而 只 有 类 型 本 身 的 变 化 才
能被 看 作 文 化 的 变 迁 。 文 化 分 布 上 的 变 化 应 该 反 映 了 人 口 的 迁 移 、 扩 展 、 移 民 、
殖民或征服。这种人类对自然的垦殖 会 通 过 考 古 学 文 化 的 典 型 器 物 表 现 出 来,它
们通常会围绕一个主要中心做连续 的 分 布。在 类 型 表 现 上,年 代 较 晚 者 应 该 比 早
期者分布更广。如果某人群移到一个 全 新 的 环 境 里,其 文 化 就 变 成 了 特 殊 环 境 的
适应者,无法指望在不同的环 境 里 仍 表 现 出 相 同 的 类 型 组 合。反 过 来,处 于 相 同
环境条件里的各种文化会表现出相 当 多 的 共 性。因 此,文 化 变 迁 的 结 果 有 可 能 是
趋 异 , 也 可 能 是 趋 同 。②
柴尔德还指出 , 在 对 考 古 学 文 化 做 了 时 空 界 定 , 并 将 所 有 遗 存 进 行 罗 列 之 后 ,
希望能对文化所对应的社会和人 群 有 所 了 解 。 由 于 文 化 是 通 过 社 会 而 非 生 物 学 途 径
传承的 , 所以同一文化的拥有者 未 必 表 现 出 相 同 的 体 质 人 类 学 类 型 。 它 也 不 是 一 个
政治上的国家 , 当苏美尔分裂为 多 个 相 互 敌 对 的 独 立 城 邦 时 , 考 古 学 家 只 能 分 辨 出
一个苏美尔文化 。 于是 , 考古学文化在社会 学 上 的 对 应 者 只 能 由 “人 群 ” 这 样 一 个
不承担任何义务的词汇来 指 代 。③ 在 其 他 文 章 里 , 柴 尔 德 也 强 调 , 将 考 古 学 文 化 与
所知的族群和语言群相对应是一个推测性和十分危险的做法 。④ 虽然考古学家认为 ,
考古学文化各自代表了一种社 会 , 许 多 类 型 的 共 存 表 现 了 某 个 社 会 的 认 同 , 但 是 单
凭考古材料 , 几乎不可能解 决 这 个 社 会 的 族 属 、 国 家 、 等 级 和 职 业 等 问 题 , 它 们 只

① 参见戈登·柴尔 德: 《历 史 的 重 建: 考 古 材 料 的 阐 释》, 方 辉、 方 堃 杨 译, 上 海: 上 海
三联书店,2008 年,第 12—13、28 页。
② 参见戈登·柴尔德:《历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阐释》,第 105—106、115 页。
③ 参见戈登·柴尔德:《历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阐释》,第 102—103 页。
④ V.Go
rdon 
Chi
lde,The  s,London:Kegan 
Aryan l,1926,
Pau p.XI
I.
· 178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是为考古学家提供了 “历史剧的演员 ”。①


在美国 , 文化历史 考 古 学 范 式 的 发 展 与 欧 洲 有 着 十 分 不 同 的 背 景 和 术 语 系 统 。
在欧洲 , 考古学文化概念是在日益关注族 群 身 份 的 背 景 中 发 展 起 来 的 。 所 以 , 欧 洲
考古学家重视考古材料的多样 性 , 以 求 深 入 了 解 欧 洲 各 民 族 及 其 历 史 的 发 展 。 而 美
国考古学家认为印第安人的技 术 变 化 不 大 , 考 古 材 料 缺 乏 历 史 的 深 度 , 使 得 他 们 持
一种文化的平面观 , 即比较重视考古记录的地理分布而非年代差异或历时文化变迁 。
对小规模变迁的兴趣 , 使得美国考 古 学 家 采 用 地 层 学 和 器 物 排 列 法 来 研 究 美 国 的 考
古材料 , 并一直延续到 1960 年 。②
基于中西部的工作经验 , 美国考古学家威廉 · 麦克恩于 1939 年提出一种等级梯
度的 “中西部分类法 ”。 这种方法采用式样标准对器物分类 , 代表某遗址单一栖居时
段的器 物 组 合 被 称 为 “组 ”
(c
omponet), 拥 有 相 同 器 物 的 “组 ” 被 归 入 “点 ”


foc
us), 具有相同主要特征的 “点 ” 被归入 “面 ” (as
pect), 而共有较为一般特征的
“面” 被归入 “段” (
pha
se), 而 共 有 少 数 普 遍 特 征 的 “段 ” 被 归 入 “型 ” (
pat
ten)。

各级分类单位采用各种文化特征的罗列来定义 , 并不考虑它们的功能 。 美国考古学家
没有采用 “考古学文化 ” 这个术语 , 因为他们认为 “文化 ” 一词可以指太多的东西 。
尽管如此 , 中西部分类法系统运用文化特征来对考古材料进行分类 , 其中的 “点 ” 和
“面” 相当于旧大陆的考古学文化单位 。 后来 , 中西部分类法较高的分类单位被废弃 ,
文化特征被视为一种时空镶嵌的表现 , 文化和器物类型缓慢的历时变化被视为传统 ,
它们在地理上的扩散形成文化区 , 并能与民族学的文化区相对应 。 用这种方法构建的
美国东部史前史酷似柴尔德在 《欧洲文明的曙光》 里所展现的欧洲史前史 。③
中国学者通常以一种不言自 明 的 态 度 来 运 用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 用 它 指 称 从 旧 石
器时代到历史时期的各种考古材 料 , 并 没 有 在 意 这 个 概 念 在 使 用 上 的 局 限 性 以 及 针
对不同时期材料所要注意的问 题 。 柴 尔 德 在 提 出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后 , 就 意 识 到 其 中
存在的缺陷 , 认为这个概念是过 时 政 治 史 的 一 种 翻 版 , 而 历 史 学 家 正 欲 弃 之 而 提 倡
社会史和经济史 。 在马克思主义的启发下 , 他 开 始 关 注 经 济 对 社 会 进 步 的 影 响 , 设
法从冶金术来研究欧洲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化 。④ 特别在他去世前写的 “告别辞 ” 中 ,
柴尔德呼吁 , 在完善了考古学文化时空分 布 之 后 , 对 于 考 古 材 料 经 济 的 、 社 会 的 以
及最终的历史阐释 , 现在已经成 为 我 们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务 , 这 会 对 人 类 历 史 作 出 很 大

① 参见戈登·柴尔德: 《考 古 学 导 论》, 安 志 敏、 安 家 瑗 译, 上 海: 上 海 三 联 书 店,2008


年,第 9 页。
②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文化在欧美的发展》,《时 间与 传统》,陈 淳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89 页。
③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 216—218 页。
④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柴尔德,一位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陈淳译,转引自戈登·
柴尔德:《考古学导论》,第 186—188 页。
· 179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贡献 , 也将提升考古学的地位 。①
鉴于类型学方法的局限性 , 学 界 逐 渐 认 识 到 , 分 类 和 考 古 学 文 化 只 是 一 种 处 理
材料的工具 , 以便将物质文化令 人 棘 手 的 多 样 性 缩 小 到 便 于 掌 控 的 范 围 之 内 。 在 分
类或归类的过程中 , 学者会略去 许 多 看 似 无 关 和 难 以 处 理 的 材 料 和 差 异 , 以 便 集 中
在一些可以归组的共性和显著特 征 上 , 使 得 研 究 的 材 料 与 考 古 学 文 化 之 间 能 够 建 立
起一种貌似相近的关系 。 英国考古 学 家 戴 维 · 克 拉 克 指 出 , 考 古 学 分 类 在 很 大 程 度
上是材料非正常分布的产物 , 这些材料既受制于其内在的局限性比如没有保存下来 ,
也受制于我们研究手段和 水 平 的 局 限 性 。② 所 以 , 这 种 通 过 分 类 得 出 的 共 性 和 历 史
关系很可能是一种与历史真相有别的人为 “错觉 ”。 虽然存在这样的局限 , 但是考古
学文化还是为考古学家奠定了必要的研究基础 , 将庞杂的考古材料整理得井然有序 ,
并成为考古学发展的一个基本 阶 段 。 正 因 为 如 此 , 它 成 为 从 功 能 论 与 过 程 论 角 度 来
研究史前文化合乎逻辑的开端 。③

三 、 文化的功能论与过程论

中国的考古学研究被有些历史学者批评为 “自言自语 ”,④ 学界同仁也有 “透物


见人 ” 的强烈诉求 。20 世纪中叶 , 考古学研究因只关注年 代 学 和 形 态 描 述 而 受 到 批
评 , 并以哈佛大学学生沃尔特 · 泰勒的博 士 论 文 《考 古 学 之 研 究 》 为 代 表 。 泰 勒 批
评考古学家没有从一 种 功 能 观 来 研 究 考 古 材 料 , 漠 视 考 古 材 料 非 物 质 方 面 的 内 容 ,
专注于用一个古老的 “物质文化 ” 线团来 编 织 无 穷 的 分 类 学 图 案 。 他 认 为 , 考 古 遗
存是文化的产物而非文化 本 身 , 因 此 应 该 了 解 物 质 文 化 背 后 的 行 为 和 成 因 。⑤ 泰 勒
的文化观超越了以器物为 中 心 的 文 化 历 史 学 框 架 , 将 其 看 作 一 个 涵 盖 社 会 、 政 治 、
经济 、 技术以及意识形态过程的活的系统 。
文化功能论来自社会人类学 ,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 -布朗等人类学家都强
调 , 人类的行为最好从社会系统 的 关 系 来 了 解 。 法 国 社 会 学 家 涂 尔 干 也 将 社 会 视 为
不同功能部分组成的有机系统 , 其 结 构 就 像 生 物 体 的 器 官 一 样 彼 此 关 联 。 受 这 种 观
点的影响 , 柴尔德在建立文化历史考古学 的 范 式 时 , 也 十 分 强 调 文 化 的 功 能 观 , 他

① 参见戈登·柴尔德: 《告 别 辞》, 转 引 自 戈 登 · 柴 尔 德: 《历 史 的 重 建: 考 古 材 料 的 阐
释》,第 228 页。
② 参见戴维·克拉克:《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转引自中国历史 博物 馆考古 部编: 《当代
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 年,第 143、144 页。
③ 参见加里·韦伯斯特:《文化历史考古学述评》,陈淳译,《南方文物》2013 年第 2 期。
④ 葛兆光:《槛外人说槛内事》,《读书》1996 年第 12 期。
⑤ Wa
lte
r  W.Taylor,A 
Study 
of 
Arc
hae
ology,Ca
rbond
ale:Sou
the
rn I
ll
ino
is Un
ive
rsi
ty,
1983, pp.
156-157.
· 180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将功能定为考古学分类的三个 基 础 之 一 。 他 认 为 , 不 能 将 考 古 材 料 当 碎 陶 烂 瓦 的 集
合体来看待 , 而应该将文化作为 功 能 上 相 关 的 组 成 部 分 来 了 解 。 了 解 这 些 器 物 关 联
的模式 , 就能赋予考古材料组合 以 鲜 活 的 生 命 意 义 , 与 之 相 关 的 文 化 名 称 就 会 获 得
一种历史的含义 。①
大概在同一时期 , 欧美许多考古学家也从功能论角度来分析和了解考古学文化 。
比如 , 英国考古学家格雷厄姆 · 克 拉 克 就 提 出 , 考 古 材 料 必 须 从 功 能 观 的 角 度 来 予
以观察 , 以研究人类过去是怎样 生 活 的 , 并 力 求 了 解 文 化 的 这 些 不 同 方 面 是 如 何 作
为功能系统而运转的 。② 美国人 类 学 家 朱 利 安 · 斯 图 尔 特 则 呼 吁 , 考 古 学 家 不 应 专
注于器物的形制分析 , 而要努力 从 生 存 经 济 、 人 口 规 模 和 聚 落 形 态 来 了 解 社 会 和 文
化的变迁 。 克拉克和斯 图 尔 特 的 著 作 使 欧 美 考 古 学 家 认 识 到 生 态 学 方 法 的 重 要 性 ,
促使考古学家采用科技手段和多 学 科 交 叉 来 探 究 社 会 文 化 的 适 应 与 演 变 。 其 中 最 具
代表性的 , 就是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 · 布雷德伍德 1948—1955 年以探索西亚农业起
源为目的的伊拉克扎尔莫项目 , 以及理查德 · 麦克尼什 1960—1969 年以探索中美洲
农业起源为目的的墨西哥特化 坎 项 目 。 这 两 个 项 目 都 是 多 学 科 专 家 参 与 的 探 索 , 开
启了利用考古材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重要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先河 。③
考古学史上最重要的方法论突 破 , 则 以 美 国 考 古 学 家 戈 登 · 威 利 的 秘 鲁 维 鲁 河
谷的聚落形态研究为代表 。 威利的 聚 落 考 古 方 法 受 到 了 斯 图 尔 特 文 化 生 态 学 理 论 的
启发 , 斯图尔特向他建议 , 史前先民的活动 不 会 停 留 在 一 个 地 点 , 所 以 不 应 只 关 注
个别遗址 , 而是要从人类栖居活动的网络形态来提炼生态 、 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信息 ,
以了解人们是如何适应他们的 环 境 , 并 将 自 己 组 织 起 来 的 。 在 维 鲁 河 谷 的 田 野 调 查
中 , 威利感到聚落形态的变迁要比 其 他 物 质 文 化 更 加 直 接 反 映 了 人 类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活动 。④ 威利团队根据航照 , 在 维 鲁 河 谷 挑 选 了 315 处 遗 址 , 区 分 了 生 活 居 址 、 仪
式建筑 、 防御工事和墓地四种功能类型 , 根 据 陶 片 的 相 对 断 代 , 将 这 些 遗 址 分 置 于
维鲁河谷八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 根 据 居 址 的 功 能 分 类 和 数 量 统 计 , 威 利 便 能 够 追 溯
维鲁河谷人口 、 经济形态 、 社会结构和意识 形 态 的 变 迁 , 以 及 与 秘 鲁 沿 海 其 他 河 谷
和社会的互动 , 为重建维鲁河谷的社会变 迁 提 供 了 一 副 较 为 清 晰 的 图 像 。 因 此 , 聚
落形态研究为考古学文化的功能性阐释提供了一个战略性起点 。⑤

① 参见戈登·柴尔德:《历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阐释》,第 13、89 页。
② 参见 J.Gr
ahame 
D.Cl
ark,Ar
chae
ology 
and 
Soc
iey,London:Me
t thuen,1939,
p.1;
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 268 页。
③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 283 页。
④ Gordon R. Wil
ley,In
troduc
tion,
"i n G.R. Wi l
ley,ed.,Prehi
sto
ric 
Set
tlement
Pa
tterns 
in 
the 
New  
Wold,New 
r York:Johnson 
Reprin
t Co
rpo
rat
ion,1956,pp.1-2.
⑤ 参见戈登·威利:《聚落与历史重建———秘鲁维鲁 河谷 的 史 前 聚 落 形 态》,谢 银 玲 等 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年,第 1 页。
· 181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聚落考古解决了文化历史考 古 学 透 物 见 人 的 难 题 , 突 破 器 物 分 类 这 个 瓶 颈 去 研
究社会关系 , 并能在文化同质性很强的情 况 下 去 研 究 文 化 演 变 。 为 此 , 特 里 格 将 聚
落形态研究定义为 :“运用考古材料来研究社会关系 。”① 20 世纪60 和70 年代以降 ,
聚落形态研究成为考古学 发 展 趋 势 的 一 个 缩 影 , 甚 至 可 以 说 是 一 盏 指 路 明 灯 。② 这
一方法成为文化 历 史 考 古 学 和 过 程 考 古 学 方 法 之 间 极 为 重 要 的 交 汇 点 。1960 年 以
来 , 生态聚落考古成为过程考古 学 倡 导 的 主 要 方 法 , 即 从 人 地 关 系 的 互 动 来 研 究 社
会文化的变迁 。
20 世纪中叶考古学的发展也与技术方法的极大进步相伴 。 学者们意识到 , 无 论
是调查 、 发掘 、 记录还是保护 处 理 , 各 个 方 面 必 须 做 出 计 划 。 考 古 研 究 开 始 从 重 视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的 分 类 转 向 对 所 有 考 古 现 象 的 研 究 。 于 是 , 考 古 学 越 来
越依赖自然科学专家对物质遗 存 及 相 关 发 现 进 行 研 究 。 比 如 , 岩 石 分 析 需 要 依 赖 地
质学家 , 青铜分析要找冶金专家 , 动植物研究要请动物学家 、 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家 ,
年代学问题要求助于断代 专 家 ,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要 请 教 土 壤 学 家 。③ 科 技 考 古 的 迅 猛
发展最早体现在断代领域 ,1949 年美国化学家威拉德 · 利比的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将
考古学家从类型学断代的繁重工 作 中 解 放 出 来 , 使 得 考 古 学 家 能 够 考 虑 更 重 要 的 社
会和文化变迁问题 。 当下 , 科技考古正是我国考古学方兴未艾的一个领域 。
考古学范式的这种变化以 “更加科学化 和 更 加 人 类 学 化 ” 为 特 点 。 人 类 学 化 就
是力求透物见人 , 而科学化则以多学科交 叉 和 历 史 重 建 为 标 志 。 然 而 , 以 学 科 交 叉
为特点的科技考古属于方法论的 范 畴 , 它 们 被 用 来 从 不 同 的 物 质 材 料 中 提 炼 各 种 信
息和证据 , 本身并不意味着是 对 过 去 的 一 种 科 学 重 建 。④ 科 学 研 究 和 历 史 重 建 还 包
括采用实证或推理程序来解决各 种 问 题 , 这 些 问 题 单 凭 考 古 材 料 本 身 以 及 相 关 信 息
并非不言自明 , 而是需要根据不同证据之 间 的 逻 辑 关 系 来 进 行 重 构 。 于 是 , 这 里 就
涉及理论与方法的问题 。 英国考古学家马 修 · 约 翰 逊 说 , 事 实 和 现 象 固 然 重 要 , 但
是没有理论 , 它们不会吐露真言 。 考古学家 与 废 铜 烂 铁 收 集 者 之 间 的 区 别 在 于 , 我
们要用一套法则将这些事 实 和 现 象 转 化 为 对 过 去 有 意 义 的 解 释 。⑤ 长 期 以 来 , 理 论
在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没 有 什 么 地 位 。⑥ 虽 然 近 年 来 我 国 考 古 学 界 对 理 论 有 所 重

① Bruce G. Tr
igger,Set
tl t Ar
emen cha
eoogy,I
l ts Goa
ls and Pr
omi
se,
" Ame
rican
Anti
quity,vo 32,no.
l. 2,1967,p.
149.
② 参见杰里米·萨布罗夫、温迪·阿什 莫 尔: 《美 国 聚 落 考 古 学 的 历 史 与 未 来》, 陈 洪 波
译,《中原文物》2005 年第 4 期。
③ 参见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第 284 页。
④ Ma
tthew Johnson,Archae
ologi
cal 
The
ory:An 
Int
roduc
tion,2nd ed.,New J
ers
ey:
Wi
ley-Bl
ackwell,2010,p.
37.
⑤ Ma
tt Johnson,Ar
hew  chae
ologi
cal 
The
ory:An 
Int
roduc
tion,p.
7.
⑥ 参见张光直:《序言》 ,布鲁斯· G.特里格:《时间与传统》 ,第 1 页。
· 182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视 , 但是它在大部分田野工作和材料阐释 中 基 本 上 是 缺 位 的 。 所 以 , 用 考 古 学 文 化
概念来重建古史 , 就必须对理论 、 方法与实践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 。

四 、 历史重建的思考与期望

戴维 · 克拉克说 , 每个考古 学 家 总 是 自 觉 或 不 自 觉 地 选 择 某 种 概 念 体 系 , 将 自
己固定在某种理论思维的立场上 , 为自己 规 定 了 某 种 范 式 , 应 用 某 种 方 法 论 , 接 受
某种解释模型 , 并追求某种 目 的 , 同 时 会 公 开 和 缄 默 地 排 斥 其 他 的 理 论 。① 在 文 化
历史考古学范式中 , 考古学文化概 念 基 本 上 是 物 质 文 化 或 一 批 相 同 特 征 与 器 物 的 集
合体 , 而其操作的方法是分类和类型学研 究 。 所 以 , 这 一 范 式 的 研 究 就 是 通 过 研 究
物质文化的式样关系以及代表性 器 物 来 记 录 文 化 在 不 同 地 区 的 历 时 发 展 。 在 材 料 的
解释上 , 则将考古学文化看作一批或多批人群的物质遗存 。②
在具体操作中 , 物质文化是被作为静态和孤立的特征来对待的 。 不同的器物好似
被放入彼此无关的鸽子笼里 , 然后进行排列和比较 。 所以 , 考古学文化被比喻为一种
将器物按不同标准归类的混装口袋 。③ 这种范式对于分辨史前文化的历时变化和地理
分布是有效的 , 但是在重建历史和解释文化变迁上就显得无能为力 。 英国考古学家希
安 · 琼斯指出 , 物质文化是多义的 , 它的意义因时而变 , 取决于它特定的社会历史 、
特定社会参与者的立场 , 以及它所直接应用的社会背景 。 而且 , 物质文化不只是含义
累加的仓储 , 它在社会实践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 物质文化的共性不管是相同文化
的适应还是共同习俗的产物 , 它们未必代表过去自我意识族群分布的范围和边界 。④
对于考古学文化与族属的关系 , 特 里 格 也 指 出 , 考 古 学 文 化 无 法 以 任 何 一 种 机 械 方
式与诸如部落 、 游群或民族这样的社会群 体 相 对 应 。 其 原 因 不 是 一 个 技 术 问 题 , 比
如材料不充分 , 而是因为物质文化的分布未必与社会或政治组织相一致 。⑤
特里格还指出了考古学文 化 概 念 在 史 前 研 究 中 的 局 限 性 。 首 先 ,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比较适合研究流动性比较小的 小 型 同 质 性 社 会 , 比 如 中 石 器 和 新 石 器 时 代 早 期 的
文化 。 而在爱斯基摩这类流动狩 猎 群 或 欧 亚 草 原 的 游 牧 人 群 中 , 不 同 群 体 之 间 接 触
频繁 , 考古学家无法发现界限分 明 的 文 化 , 而 只 能 看 到 广 泛 分 布 的 基 本 工 具 组 合 和
不同风格彼此交织的情况 。 其次 , 考古学文 化 概 念 不 适 合 研 究 复 杂 社 会 。 比 如 在 国

① 参见戴维·克拉克:《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转引自中国历史 博物 馆考古 部编: 《当代


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第 141 页。
② 参见加里·韦伯斯特:《文化历史考古学述评》,《南方文物》2013 年第 2 期。
③ Ma
tt Johnson,Ar
hew  chae
ologi
cal 
The
ory:An 
Int
roduc
tion,p.
24.
④ 参见希安·琼斯: 《族 属 的 考 古———构 建 古 今 的 身 份》, 陈 淳、 沈 辛 成 译, 上 海: 上 海
古籍出版社,2017 年,第 150、156 页。
⑤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社群的概念》,《时间与传统》,第 109 页。
· 183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家社会里 , 社会和经济差异会在 社 会 内 部 和 社 群 之 间 产 生 异 质 性 , 使 得 考 古 学 文 化
概念在研究史前学家所关注 的 许 多 问 题 上 变 得 毫 无 价 值 。① 后 者 在 我 国 夏 文 化 的 讨
论中非常突出 。 这表明 , 以器物类 型 为 标 准 的 考 古 学 文 化 分 析 对 于 解 决 国 家 起 源 的
问题是一个无效的方法和判断 依 据 。 因 此 , 我 们 需 要 重 视 考 古 学 文 化 概 念 内 在 的 局
限性 , 更新和完善这个概念的 定 义 和 内 涵 , 以 便 能 够 用 它 来 处 理 各 种 复 杂 的 材 料 ,
超越年代学和分布学的范畴 , 上升到重建历史和解释社会变迁的层次 。
更新和完善考古学文化概念 可 以 从 两 个 方 面 努 力 , 一 是 将 文 化 静 态 和 分 门 别 类
的描述转向动态和过程的探索 , 二是从文化时空关系研究上升到科学的历史重建 。
动态探索就是透物见人 , 这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从物质文化来了解文化的功能 。
考古遗存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 , 在原来的 活 体 社 会 系 统 中 分 别 是 在 经 济 、 技 术 、 宗
教 、 政治或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的 , 它们的 特 点 和 组 成 是 人 类 对 各 种 生 态 、 社 会 和
文化因素广泛适应的结果 。 各种 社 会 文 化 应 对 这 些 复 杂 因 素 的 方 式 会 有 所 不 同 , 所
以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可辨的 风 格 。 考 古 遗 存 只 是 古 代 社 会 留 存 至 今 的 可 以 触 及
部分 , 造就这些遗存的动力已经消失 。 所以 , 考 古 学 家 必 须 从 这 些 可 触 及 的 物 质 文
化 , 去探究和重现产生这些物质 遗 存 的 人 类 行 为 和 社 会 背 景 。 发 掘 出 土 的 文 物 不 只
反映了制造它的技术 , 还反映了这件文物 使 用 的 社 会 价 值 。 所 以 , 考 古 学 家 研 究 的
这些物质遗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制 造 和 使 用 它 们 社 会 形 态 的 一 种 反 映 , 它 们 之 间 必 定
存在功能上的联系 , 需要我们去探究 。
二是要让静态的物质文化活 起 来 , 就 应 该 将 它 们 放 到 活 的 有 机 系 统 中 去 思 考 和
分析 , 了解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 比如 , 狩 猎 采 集 群 的 物 质 遗 存 是 用 来 开 拓 其 环
境里的动植物资源的 , 石器工具组 合 与 共 生 的 动 植 物 遗 存 就 是 文 化 系 统 与 环 境 系 统
互动的反映 , 而文化系统的特点 与 变 化 有 望 从 生 态 系 统 的 特 点 和 变 化 找 到 原 因 。 在
比较复杂的社会里 , 不同物 质 文 化 分 别 可 以 归 入 技 术 、 经 济 、 社 会 、 贸 易 和 信 仰 等
子系统 , 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 , 但又是整个 文 化 系 统 运 转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整 个 文
化系统在运转的同时 , 又与环境 系 统 和 其 他 文 化 发 生 互 动 。 这 种 系 统 的 动 态 关 系 造
就了个别文化的特点 , 而各子系 统 以 正 负 反 馈 而 运 转 , 其 中 某 个 子 系 统 发 生 的 变 化
会触发整个文化系统的变迁 。
三是将静态和孤立的文化遗 存 放 到 它 们 原 来 动 态 的 历 时 过 程 中 去 分 析 , 我 们 不
但能够了解它们在活体社会中 的 作 用 , 还 能 了 解 文 化 变 迁 的 过 程 和 原 因 。 考 古 学 对
文化过程的研究 , 目的是要分辨与文化变迁方向和性质有关的各种因素 。②
我国考古学的历史重建需要 更 新 和 完 善 当 下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 这 就 需 要 我 们 有 这

① 布鲁斯·G.特里格:《从历史视角看考古学的主要概念》,《时间与传统》,第 100 页。
② Br
i M.Fagan,
an  In 
the 
Begi
nnng:An 
i Int
roduc
tion 
to 
Archae
ology,4
t ed.,Bos
h  ton:

itt
le,Br
own  Company,1981,
and  pp.
79-84.
· 184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样的认识 , 田野发掘和材料整理 与 历 史 阐 释 是 两 个 不 同 层 次 的 考 古 研 究 , 各 自 采 用
的理论方法也差异很大 。 田野工 作 和 材 料 整 理 由 一 套 发 掘 和 鉴 定 技 能 所 组 成 , 考 古
学文化便是这种归纳法操作和总 结 的 经 验 性 产 物 。 材 料 的 解 释 和 历 史 重 建 则 是 要 复
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说明文化 的 变 迁 , 这 是 一 种 由 表 及 里 的 因 果 关 系 探 索 , 需 要 用
逻辑实证论的演绎法去进行探 究 和 检 验 。 这 项 操 作 需 要 提 出 假 设 或 建 模 , 有 一 批 概
念和分析的变量 , 还有与民族 志 和 历 史 证 据 类 比 的 参 照 。① 假 设 对 于 探 索 性 研 究 至
关重要 , 它是决定研究方向以及 确 定 应 当 采 集 哪 些 材 料 的 必 要 前 提 。 没 有 这 种 假 设
的导向 , 考古学家采集的材料对于解决特定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②
需要强调的是 , 从材料的整理 和 描 述 转 向 历 史 重 建 是 中 国 考 古 学 亟 须 正 视 和 努
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 长期以来 , 一方面 , 这 种 较 高 层 次 的 解 释 在 我 国 学 界 被 认
为主观性太强 , 不值得提倡 。 而且物质文化 的 成 因 往 往 有 不 同 的 可 能 性 , 使 得 这 种
历史解释要比大家想象和承认得更加困难 , 于是常以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来加以回避 。
另一方面 , 我国高校的专业训练 只 注 重 田 野 发 掘 和 材 料 的 初 步 整 理 , 并 没 有 阐 释 层
面的科学训练 , 使得考古学的进展长期停留在材料积累上 , 在历史重建上乏善可陈 。
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能从材料整理上升到阐释的层面 , 历史的重建就无从谈起 。
考古学的阐释和历史重建 需 要 有 特 定 的 问 题 意 识 , 有 明 确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 以 及
有目的地采集和分析的 材 料 。 考 古 学 的 历 史 重 建 大 致 涵 盖 了 何 人 、 何 物 、 何 时 、 何
地 、 如何及为何等六大类问题 。 前四类问题 属 于 归 纳 或 实 证 的 范 畴 , 而 后 两 类 问 题
则是对材料的阐释 。 由于考古材 料 种 类 的 多 样 性 以 及 问 题 的 特 殊 性 , 使 得 考 古 研 究
成为不同领域的专攻 。 这特别反映在科技考古和学科交叉领域的蓬勃发展上 。 目前 ,
我国的科技考古还没有与考古 学 文 化 研 究 融 为 一 体 。 究 其 原 因 , 一 方 面 是 大 部 分 考
古学家仍然将考古遗存作为考 古 学 文 化 的 特 征 来 处 理 , 没 有 从 功 能 论 、 系 统 论 和 过
程论来了解文化的成因与变迁 。 这 样 , 科 技 分 析 的 成 果 对 他 们 来 说 就 没 有 太 大 的 用
处 , 只能将它们看作对文化特征的补充而 已 。 另 一 方 面 , 如 果 科 技 专 家 没 有 为 破 解
特定历史难题提供证据的意识 , 那 就 只 能 根 据 自 己 的 分 析 结 果 就 事 论 事 , 无 法 为 历
史的整体重建添砖加瓦 。 当下科 技 考 古 积 累 的 材 料 越 来 越 多 , 如 果 考 古 学 家 对 过 去
的解释仍不科学 , 那么历史重建仍然是难以企及的目标 。③
考古研究解决的 问 题 从 年 代 学 到 技 术 经 济 、 社 会 结 构 再 到 意 识 形 态 各 不 相 同 ,
但是历史重建则是整合所有材料 和 信 息 的 阐 释 问 题 。 这 种 重 建 需 要 一 定 的 社 会 科 学
背景和理论素养 , 既要有对具 体 树 木 的 微 观 了 解 , 也 要 有 对 整 片 森 林 的 宏 观 视 野 。
所以 , 考古学的历史重建也应该 思 考 具 有 历 史 意 义 的 问 题 。 王 立 新 提 出 史 学 研 究 三

① Bruce G.Tri
gger,Beyond 
Hist
ory:The 
Methods 
of 
Preh
ist
ory,pp.3-4.
② Patt
y Jo Wa
tson,S.A.LeBlancand 
  C.L.Redman,Explanati
on 
in 
Archaeo
logy:An
Expl
ici
tl Sc
y  ient
ifi
c Approach,New Yok:Co
r l
umbia 
Unive
rsi
t Pr
y  e
ss,1971,
pp.10-11.
③ Matt
hew  ,
Johnson Archae
o l
ogica
l The
o :
ry An 
Int
roduct
i ,
on p.37.
· 185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个有意义的问题也适合考古学的历史重 建 : (
1) 应 该 是 阐 释 性 和 分 析 性 的 , 而 不 是
描述性的问题 。 这就是为历史现象的成因和 意 义 提 供 解 释 ; (
2) 关 注 不 同 历 史 现 象
或进程之间的联系 , 而不仅仅是现象的来 龙 去 脉 。 这 种 联 系 既 可 以 是 因 果 关 系 , 也
可以是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
3) 要 超 越 常 规 智 慧 探 究 历 史 现 象 和 过 程 背 后 的 深 层 动
力 , 而不是简单的史实重建或对 历 史 的 经 验 性 解 释 。 最 重 要 的 工 作 不 是 提 供 历 史 的
细节 , 而是揭示深层次的动 力 ——— 那 些 在 历 史 过 程 中 长 期 起 作 用 的 、 重 复 出 现 的 因
素 。 发现和阐释这种动力是 历 史 学 家 的 主 要 职 责 。① 根 据 这 样 的 要 求 , 无 论 是 以 物
质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家 , 还 是 以 科 技 分 析 为 专 攻 的 考 古 学 家 , 都 应 该 深 思 自
己的研究取向和问题意识 。 以往考 古 学 分 类 或 科 技 分 析 大 体 关 注 的 是 一 些 细 枝 末 节
的具体问题 , 现在迫切需要转到较为宏观和深层次的社会演变问题上来 。

结    语

考古学文化概念是在 20 世纪初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中产生的 , 它被用来


和历史上的特定族群相对应 , 是 现 代 人 群 渴 望 寻 根 , 将 自 己 的 历 史 上 溯 到 某 个 想 象
源头的途径 。 这个概念与文化历 史 考 古 学 的 范 式 一 起 传 入 中 国 , 与 当 时 处 于 古 史 辨
大潮中的学界希冀以地下之材 料 来 重 建 上 古 史 的 期 盼 不 谋 而 合 。 于 是 , 它 顺 理 成 章
地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核心概念和 主 要 研 究 对 象 , 通 过 考 古 学 文 化 的 命 名 和 时 空 安 置
来追溯史前期和上古时期民族形成与融合的历史过程 。
纵观考古学史 , 该学科以一 系 列 的 发 展 阶 段 为 特 点 。 在 欧 美 , 考 古 学 的 发 展 经
历了推测期 、 分类 — 描述期 、 分类 — 历史 学 期 和 解 释 期 四 个 阶 段 。② 俞 伟 超 将 其 简
化为萌芽期 、 传统期和解释期的 三 阶 段 划 分 , 并 认 为 中 国 考 古 学 的 目 标 已 经 达 到 欧
美考古学第三阶段的水平 , 但 是 具 体 工 作 还 是 走 在 第 二 阶 段 的 路 上 。③ 其 实 , 考 古
学发展的这几个阶段代表了这 门 学 科 范 式 的 变 化 。 库 恩 指 出 , 范 式 的 变 化 会 迫 使 科
学共同体抛弃一种盛极一 时 的 科 学 理 论 , 而 赞 成 另 一 种 与 之 不 相 容 的 理 论 。 而 且 ,
范式的变化也导致科学所探讨 问 题 的 转 移 。 它 改 变 了 科 学 的 思 维 方 式 , 使 得 在 其 中
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发 生 了 改 变 。④ 然 而 , 就 考 古 学 史 的 发 展 来 看 , 这 种 范 式 的
变化并不表现为新对旧的完全取代 , 而是 以 一 种 累 进 为 特 点 。 比 如 , 过 程 考 古 学 的
阐释必须建立在文化历史考古学 工 作 的 基 础 之 上 。 只 有 对 考 古 学 文 化 时 空 分 布 有 了
详细了解之后 , 才能着手对文化变迁进行 解 释 的 工 作 。 这 意 味 着 , 文 化 历 史 考 古 学

① 参见王立新:《史学 论 文 写 作 漫 谈: 如 何 选 题》, 《近 现 代 国 际 关 系 史 研 究》2016 年 第


2 期。
②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 9 页。
③ 参见俞伟超:《序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编:《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第9页。
④ 参见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 5—6 页。
· 186 ·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的工作仍然是考古学阐释和历 史 重 建 的 基 础 和 必 要 前 提 。 不 过 , 这 种 工 作 必 须 根 据
新问题和新要求来进行更复杂和 更 高 层 次 的 分 析 , 不 可 能 再 是 过 去 那 种 简 单 分 类 与
描述的机械操作 。
尽管考古学范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重叠性, 但是不同范式的考古学研究已
经有了目的与性质上的区别。 旧范式习用的概念和方法在解决新问题时往往不再有效,
考古学文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文化历史考古学中, 考古学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从时空
上来安排考古材料。 这是一种直觉和经验性的操作, 在材料的归纳和梳理上是有效的,
但是要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面对历史重建的要求, 考古学文化概
念和研究方法也必须加以完善和更新, 赋予它功能、 系统和过程的内涵, 以便将静态和
孤立的类型分析,转向人类行为的动态和整合性探究。 在这样的层次上, 考古学研究也
不可能再是考古学家单打独斗的工作, 必须有一个学科交叉的团队来分析林林总总的各
种自然与文化遗存,为解决关键问题提供信息。 但是, 材料和信息最后的整合和阐释工
作仍然需要考古学家来承担。 这种整合和阐释就是历史的重建, 这需要考古学家不仅有
把握各种材料和证据的能力,也要有把材料转变为历史叙事的综合能力。
在我国考古学经历了百年发 展 之 际 , 许 多 学 者 提 出 了 建 设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考 古 学
理论方法的设想 。 他们认为中国 考 古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与 世 界 各 国 有 别 , 于 是 把 材 料 的
特殊性和研究目标的民族性延伸 到 了 研 究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上 。 似 乎 具 有 民 族 特 色 而 与
国际有别的理论方法 , 才能 被 普 遍 认 可 , 才 能 引 领 世 界 。 我 们 应 该 清 楚 , 考 古 学 的
发展在时间上是积累性的 , 在空 间 上 是 世 界 性 的 。 中 国 考 古 学 本 身 就 是 西 学 东 渐 的
产物 , 那些我们自认为是传统特 色 的 方 法 最 初 也 是 借 鉴 自 西 方 的 , 而 有 些 闭 门 造 车
的所谓创新和突破也很难达到 国 际 水 准 。 与 考 古 材 料 不 同 , 理 论 方 法 一 般 都 是 普 世
的 , 尽管它们在具体运用中会植入 个 人 立 场 和 偏 好 。 科 林 · 伦 福 儒 和 保 罗 · 巴 恩 指
出 , 过程考古学的问题取向和 对 清 晰 、 量 化 的 程 序 要 求 导 致 了 田 野 研 究 的 新 发 展 。
它们的广泛应用已经首次创建 了 一 门 世 界 性 的 学 科 : 一 门 在 地 理 上 覆 盖 全 球 、 在 时
间上贯通古今的考古学 。①
有学者指出 , 所谓特色学术 与 学 术 多 元 化 不 是 同 一 概 念 , 特 色 学 术 不 应 被 狭 隘
地理解为中国的学术问题只能由 本 土 产 生 的 特 色 理 论 去 解 决 , 更 不 应 成 为 一 种 排 他
的封闭系统 。② 还有学者指出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 , 不是搞一套别人看不
懂 、 有悖世界学术潮流的体系 , 不是关起门来搞学术建设 , 而是学习世界学术 , 融入
世界学术 , 贡献世界学术 , 从而彰显自己实力的过程 。③
考古学理论方法超越国界 和 传 统 的 事 实 , 在 柴 尔 德 身 上 体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 他 的

① 参见科林·伦福儒、 保 罗 · 巴 恩: 《考 古 学: 理 论、 方 法 与 实 践》, 陈 淳 译, 上 海: 上
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第 24 页。
② 参见曲卫国:《中国特色学术能走向世界吗?》,《当代外语研究》2020 年第 4 期。
③ 参见陈恒:《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家》,《探索与争鸣》2020 年第 9 期。
· 187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9 期

考古学文化概念是在借鉴了德国考 古 学 家 科 西 纳 的 文 化 概 念 和 瑞 典 考 古 学 家 蒙 特 柳
斯的类型学和传播论的基础上构建的 。1935 年 , 柴尔德访问苏联 , 对苏联考古学 家
用物质文化来重建技术经济 、 社 会 结 构 和 意 识 形 态 的 研 究 印 象 深 刻 , 从 而 认 识 到 马
克思主义方法的潜在价值 。 他开始 赋 予 经 济 基 础 与 上 层 建 筑 在 塑 造 历 史 中 同 样 重 要
的作用 , 比如除了强调剩余产品 的 积 累 会 引 发 社 会 分 化 和 等 级 制 度 形 成 外 , 他 还 认
为刻板的宗教信仰会抑制甚至 阻 碍 社 会 和 经 济 的 进 步 。 他 还 强 调 , 器 物 除 了 它 们 的
功能外 , 也必须被看作人类思想 和 观 念 的 产 物 。 柴 尔 德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理 解 和
运用 , 使他提出了一些对考古学 极 具 挑 战 性 的 问 题 , 超 前 了 当 时 大 部 分 考 古 学 家 的
思维 。① 柴尔德在建立文化历史 考 古 学 范 式 后 通 过 不 断 反 思 和 探 索 ,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考古学所作出的贡献应该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榜样 。
本文从考古学史的角度讨论了学科范式变化与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发展 。 在这个概
念最为流行的时期 , 考古学大抵被看作一门研究古代物质文化的学科 , 并没有指望它
能够提供文物本身以外的信息 。 但是 , 二战后几十年的历史进步和科技发展导致了学
科环境和内容的急剧变化 。 新方法的涌现更新了考古学家的耳目 , 使得他们能够获得
更多以前一无所知的信息 , 从而能够探究过去无法企及的问题 , 使得考古学探索更上
一层楼 。② 目前,科技考古在我国学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操作, 而且从业者的规模也日
趋庞大,但是考古学文化作为研究的关键概念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这造成了研究方法超
前而理论滞后的严重脱节,导致考古学家和科技专家之间鸡同鸭讲, 材料阐释和历史重
建乏善可陈。这是因为,在借鉴国际学界的进步和成果时, 技术和方法比较实用, 一般
会毫无困难地被普遍采纳。但是,理论则像是选择党派和教会,意味隶属于某个群体,③
往往会受到排斥 。 但是 , 考古学理论 、 方法和 实 践 是 一 个 紧 密 结 合 和 相 互 依 存 的 整
体 , 三者之间任何的不协调都会 影 响 到 最 终 目 标 的 实 现 。 希 望 学 界 同 仁 能 够 更 新 考
古学文化概念的内涵和研究 , 使它能够真正成为重构国史的关键概念 。

〔责任编辑 : 晁天义 〕

① 参见布鲁斯·G.特里格:《柴尔德,一位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 转 引 自 戈 登· 柴 尔 德:
《考古学导论》,第 188—191 页。
② 参见戴维·克拉克:《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第 134—135 页。
③ 参见保罗·巴恩: 《当代学术入 门:考古学》,覃 方明 译,沈阳:辽 宁教 育 出版 社,1998
年,第 68 页。
· 18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