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課節重温 1.

1 (頁 7)
 香港自古以來是 中國 的一部分,即使在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佔領,
但仍然是中國的 領土 。

 印證香港與中國內地關係密切的例子:
時期 應用原則 證據 結論
香港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 兩地同屬一個
文化傳承 時代的文化遺存,與 中國內地 文化
同時期的出土文物相似/不一 系統
史前時期
香港出土的古代人類遺骸,經 兩地先民的人種
種族血緣 鑑定後與珠江流域同期先民均 相同
屬 亞洲蒙古 人種
香港自 秦 朝起納入中國 香港是中國歷朝
版圖,曾先後隸屬 番禺 、寶 轄 下 的 地 方
政府管轄權
安縣、東莞縣和 新安 縣 行政區域
管轄
香港部 分考古 遺址和 歷史建 兩地同屬一個文
信史時期
文化傳承 築,如李鄭屋漢墓,其結構、特 化系統
徵和風格與中國內地的相似
新界 五大姓族的祖先在 部分香港居民的
種族血緣 宋、明時期由內地南遷至香港 祖先來自
定居 中國內地

1
課節重温 1.2 (頁 15)
 英國藉三條 不平等條約 侵佔屬於中國領土的香港,由是產生香港問題:

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 《南京條約》 ,香港


1842 年
島因此被英國割佔。

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
, 九龍半島
1860 年
(現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及昂船洲)因此被英國割佔。

中日甲午戰爭後,列強加緊在華擴張勢力。英國強迫中國簽署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強行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
1896 年
的地區和附近二百三十五個島嶼,以及包括大鵬灣、深圳灣在內
的水域,統稱「新界」,為期 九十九 年。

 中國對香港問題的立場:
 是中國 承認/不承認 的不平等條約
中英之間的  因為英方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簽約,簽約雙方地位 平等/
三條條約 不平等;條約內容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只
有英方從中得益,而中國未有任何補償。
 香港自古以來是 中國 的領土
香港的地位  香港已從聯合國殖民地名單中除名,所以香港不具有
殖民地 的地位
 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
如何解決  聯合國處理殖民地的方法不適用於解決香港問題
香港問題  中國會在條件成熟時以 談判 方式解決香港問題,未
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2
課節重温 1.3 (頁 25)
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
 國家領導人 鄧小平 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解決
1970 年代末至 香港問題。「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
1980 年代初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台灣保持原有的
資本主義 制度不變。
9月 中英就香港問題開展談判
 新界租期於 1997 年屆滿,香港問題急需解決。英
國曾提出「主權換治權」方案,中國則堅持「香港的主
權屬於 中國 、主權治權不可分割」的原則立場。
1982 年 12 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寫第三十一條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在《憲法》中增寫第三十一條,
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
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以法律規定」,使「一國兩制」獲《憲法》確認。
12 月 19 日 正式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 中英雙方就解決香港問題達成共識,正式簽訂 《中英
1984 年 聯合聲明》 。中國聲明會於 1997 年 7 月 1 日對香港恢
復行使主權,而英國聲明會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給中國。
中國同時提出「一國兩制」是為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
起草《基本法》
1985 年  中國開始《基本法》的起草工作,並在香港先後進行兩
次 公眾諮詢 ,收集香港市民的意見。
4月4日 通過和頒布 《基本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
1990 年 區基本法》
,規定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使「一
國兩制」的方針具體化,並與 《憲法》 構成香港
特區的憲制基礎。
7 月 1 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7 年  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 宣告成
立,《基本法》生效,正式實踐「一國兩制」的方針。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 A:取材自 2012 年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海外人士工作小組出版的《基本


法與香港回歸十五周年》特刊

19 世紀中葉,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積弱不振,被迫在 1842 與英國簽訂不平


等條約,割讓香港島。1860 年簽訂另一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
區。1898 年,英國又迫使清政府簽訂新的條約,強行「租借」新界地區 99
年,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屆滿。

資料 B:取材自劉智鵬、劉蜀永著《香港史—從遠古到九七》

 條約甲:在英國軍艦和大炮的威脅下,清朝政府面對無法逆轉的局面,
唯有在條約的行文上將被迫割讓香港島寫成體察英國無處修船之苦而
恩賜「沿海一處」。
 條約乙:在英法兩國軍事和外交的雙重壓力之下,清廷表示完全接受
投降的條件;英國看到這是割佔九龍半島最好的時機。
 條約丙:清廷代表王存善在會上詢問新界的租值……結果租金問題不
了了之,英國自始至終分毫未曾交予中國。

資料 C:取材自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2013 年的文獻研究

1971 年 11 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時,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
會將香港、澳門列於殖民地名單。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該委員會,指
出香港、澳門是被佔領的中國領土,中國擁有其主權。及後,非殖民化委
員會在中國的要求下,將港澳從殖民地名單上剔除。1982 年,鄧小平在與
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就香港問題對談: 「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
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 年中國將收回香
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就
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

4
資料回應題(試題答題簿)

(a) 指出資料 A 中,提及有關香港的三條條約的名稱。 (1 分)


(1) 《南京條約》
(2) 《北京條約》
(3) 《馬關條約》
(4)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A. 只有(1)、(2)和(3)
B. 只有(1)、(2)和(4)
C. 只有(1)、(3)和(4)
D. 只有(2)、(3)和(4)
A B C D
   

(b) 以下哪些是不平等條約的主要特徵? (1 分)
(1) 簽約談判過程中一方或多方採取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施壓。
(2) 締約國之間沒有對等的談判地位。
(3) 條約內容反映不平等的權利義務關係。
(4) 條約明顯侵害某締約方的國家主權或利益。

A. 只有(1)、(2)和(3)
B. 只有(1)、(2)和(4)
C. 只有(1)、(3)和(4)
D. (1)、(2)、(3)和(4)
A B C D
   

5
(c) 根據資料 A 和 B,指出及解釋你在題(a)指出的三條條約是屬於不平等條約
的兩個論據。 (6
分)

6
(d) (i) 利用資料 B 和 C,指出國家對香港問題的立場。 (2
分)

(ii) 承上題,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國家如何體現其立場?參考以上資
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
分)

7
8
建議答案

(a) B (答案解說:1842 年英國藉着迫使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


1860 年簽訂《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1898 年,英國又
迫使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地區 99 年,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屆滿。)

(b) D (答案解說:不平等條約的特點包括:簽約談判過程中一方或多方採取武
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施壓、締約國之間沒有對等的談判地位、條約內容反映
不平等的權利義務關係及條約明顯侵害某締約方的國家主權或利益。)

(c) 根據資料 A 和 B,指出及解釋你在題(a)指出的三條條約是屬於不平等條約


的兩個論據。 (6
分)

有關香港的三條條約,即《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及《展拓香港界址
專條》皆為不平等條約。下文將解釋相關條約是不平等條約的論據。

首先,英方以軍事侵略威脅,強迫中國簽約,屬於不平等條約。根據資
料 A 和 B,清政府是在英國軍艦和大炮的威脅下簽訂《南京條約》,並在英
法兩國軍事和外交的雙重壓力之下,接受投降的條件而簽訂《北京條約》,
同時,英國亦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地
區 99 年。由此可見,這相關條約都是清政府受武力威脅的情況被迫簽約,
符合不平等條約的特徵,因此屬於不平等條約。

其次,清政府與英國締約時,雙方並非處於平等地位,並有不平等的權
利義務關係,屬於不平等條約。資料 B 指出,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
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但締約雙方並非處於平等地位,條約中只有英方獲
益,中國不僅喪失了土地,並未得到任何補償,例如資料 B 指出,清政府
試圖商討新界的租金問題,最後卻不了了之,英國未曾交予租金。由此可
見,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符合不平等條約的特徵,因此屬於不平
等條約。

再者,三條條約明顯嚴重侵犯中國的主權,故屬於不平等條約。香港自
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但資料 A 和 B 指出,根據中英簽訂的三條條約,
香港島、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及新界地區都被強行「割讓」或「租
借」。由此可見,三條條約明顯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因
此屬於不平等條約。

9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根據資料 A 及 B,清楚指出和解釋《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及《展拓
香港界址專條》是屬於不平等條約的兩個論據;
 根據國家及香港的情況,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例如:不平
等條約、軍事侵略、不平等地位、主權等)
;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
的要點,例如:
 以軍事侵略脅迫:清政府在英方武力威脅下簽訂《南京條約》(資
料 A、B)
,並在英法兩國軍事和外交的雙重壓力之下,接受投降
的條件而簽訂《北京條約》(資料 A、B)
。英國以強迫清政府簽訂
,強行「租借」新界地區 99 年(資料 A)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
 雙方締約時地位不平等:兩地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 5-6
時,締約雙方並非處於平等地位(資料 B)
,條約中只有英方獲
益。清政府試圖商討新界的租金問題,最後卻不了了之,英國未曾
交予租金(資料 B);
 明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香港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根據中英
簽訂的三條條約,香港島、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及新界地區都
被強行「割讓」或「租借」(資料 A)
,明顯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獨立
和領土完整。
 能適當及全面地運用所提供的資料
 答案結構嚴謹,表達清楚且深入
 嘗試就根據資料 A 及 B,指出和解釋《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及《展
拓香港界址專條》是屬於不平等條約的兩個論據,但解釋不充分/欠清
晰或較相似;或只能清楚指出及充分說明一個論據;能運用有關知識,
3-4
但部分解釋欠詳盡
 能運用所提供的資料中部分相關的要點,但不全面
 討論結構嚴謹,但有欠清晰/詳盡的地方
 指出一至兩個《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及《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屬
於不平等條約的論據,並嘗試提出簡單的解釋,但所指出的論據不大準
確,或與資料不相關
1-2
 只能運用有限資料,或有時並不恰當地運用資料,例如說明與資料內容
不一致
 答案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作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10
(d)
(i) 利用資料 B 和 C,指出國家對香港問題的立場。 (2 分)

國家堅持香港一直是中國的領土,擁有香港的主權,並會在時機成熟
時,以談判的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例如資料 B 指出,香港
是被英國經三條不平等條約而被強行侵佔;資料 C 則補充,香港一直是中
國的領土,中國擁有香港的主權,並明確肯定會在 1997 年以談判的和平方
式收回香港。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根據資料 B 和 C 清楚說明國家對香港問題的立場,例如
 香港是被英國經三條不平等條約而被強行侵佔(資料 B)
;香港一
直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擁有香港的主權,並明確肯定會在 1997 年 2
以談判的和平方式收回香港(資料 C)

 能適當及全面地運用所提供的資料
 嘗試提出國家對香港問題的立場,但有些說明不甚正確 1
 沒有嘗試作答
0
 作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ii) 承上題,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國家如何體現其立場?參考以上資
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
分)

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國家的立場是堅持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擁有
香港的主權,國家亦會在時機成熟時收回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下文將解
釋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國家如何體現這個立場。

首先,國家在 1971 年恢復聯合國席位後,向國際社會釐清香港並非


「殖民地」,體現了國家強調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擁有香港主權的立場。資
料 A 及 B 指出,清政府是在武力威脅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因此,國家
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並一直擁有香港的主權,只是因為英國佔領香港而暫
未行使主權。資料 C 則補充,當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將香港、澳門列於
殖民地名單,國家隨即反對,並在聯合國大會通過下,將港澳地區從殖民
地名單上剔除。由此可見,國家要求聯合國將香港從殖民地名單剔除的舉
動,體現了國家堅持香港一直是中國的領土,擁有香港主權的立場。

其次,國家在中英談判時,領導人鄧小平強調中國一定會收回整個香
港,體現了國家擁有香港主權,並以談判的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堅定立
場。資料 C 提及,鄧小平強調香港主權問題不容爭議,並於時機成熟時,

11
以和平的與英國商討,在 1997 年收回整個香港。由此可見,國家決心收回
整個香港,並願與英國談判解決香港問題,體現了國家堅持擁有香港主
權,並以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就所提供的資料及他/她所知,清楚指出和解釋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
中,國家如何體現其立場;
 根據國家及香港的情況,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例如:領
土、主權、不平等條約、殖民地名單等);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的
要點,例如:
 清政府是在武力威脅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資料 A、B)
,因
此,國家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並一直擁有香港的主權,只是因為英
國佔領香港而暫未行使主權。國家反對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將香
5-6
港、澳門列於殖民地名單,並在聯合國大會通過下,將港澳地區從
殖民地名單上剔除(資料 C)
,體現國家堅持香港一直是中國的領
土,擁有香港主權的立場;
 鄧小平強調香港主權問題不容爭議,並於時機成熟時,以和平的與
英國商討,在 1997 年收回整個香港(資料 C),體現國家堅持以和
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
 能適當及全面地運用所提供的資料
 答案結構嚴謹,表達清楚且深入
 嘗試就所提供的資料,指出和解釋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國家如何
體現其立場,但解釋不充分/欠清晰或較相似;或只能清楚指出及充分
說明一個論點;能運用有關知識,但部分解釋欠詳盡 3-4
 能運用所提供的資料中部分相關的要點,但不全面
 討論結構嚴謹,但有欠清晰/詳盡的地方
 指出一至兩個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國家如何體現其立場的論點,
並嘗試提出簡單的解釋,但所指出的論據不大準確,或與資料不相關
 只能運用有限資料,或有時並不恰當地運用資料,例如說明與資料內容 1-2
不一致
 答案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作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12
資料來源:

資料 A
 譚惠珠主編:<「一國兩制」政策 – 劃時代的構想>,《基本法與香港回
歸十五周年》特刊(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海外人士工作小組,(2012 年 5
月),頁 2-10。
網址:https://www.basiclaw.gov.hk/filemanager/content/tc/files/anniversary-
reunification15/anniversary-reunification15-ch1-1.pdf

資料 B
 劉智鵬、劉蜀永:《香港史—從遠古到九七》(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9
年),頁 70-79。

資料 C
 廖心文:〈周恩來對和平解決香港問題的歷史貢獻〉,《中外學者再論周恩來
——第二屆周恩來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9 年 4 月)。
取自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2013 年 9 月 6 日。網址:
http://www.dswxyjy.org.cn/BIG5/n1/2019/0228/c423964-30915236.html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