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讀書報告

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歷史與思想世界

呈交予
真道浸信會神學院
講師
陳達牧師

以滿足
神學學士
舊 約 導 論 MCMS522
課程的部份要求

學生
李品璇
南非
2020 年 12 月 30 日
一.本書簡介

書名: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歷史與思想世界

作者:游斌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頁 數 : 598 頁

别人評语:

西北師範大學講師姜宗強先生在其所寫書評中稱讚本書為作者游

斌先生多年學術思考的結果,詳細地探討了《希伯來聖經》的文本、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的 新 穎 之 作 1。本 著 作 資 料 的 詳 實 豐 富 和 觀 點 的 包 容 性

展現了在一個後現代的文化世界中研讀《聖經》方法的多樣性,採用

了大量英文的文獻資料以及一手的希伯來文,在當時大陸學界的相關

研究中都是新穎的。

他也特別稱讚本書的優點和特色之一在於:

作者在傳統史與社會學,古代近東環境與以色列民

族雅威信仰特色,歷史救贖傳統與智慧創造傳統,教會

釋經與學術硏經諸方面的因素之間,作了有意義的學術

平 衡 2。

1
姜 宗 強,<以 傳 統 史 的 方 式 研 讀《 希 伯 來 聖 經 》— — 評 游 斌《〈 希 伯 來 聖
經 〉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 道 風 ; 基 督 教 文 化 評 論 ( 第 32 期 ) — —
漢 語 神 學 與 公 共 空 間 》( 香 港 : 漢 語 基 督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 2010 年 1 月 ); 291-
298。

2
姜 宗 強,<以 傳 統 史 的 方 式 研 讀《 希 伯 來 聖 經 》— — 評 游 斌《〈 希 伯 來 聖
經 〉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 道 風 ; 基 督 教 文 化 評 論 ( 第 32 期 ) — —

1
本 書 作 者 側 重 在 諾 特 ( Martin Noth)、 拉 德 ( Gerhard von Rad) 等

德 國 學 者 以「 傳 統 史 」( Tradition History)方 法 論 分 析《 聖 經 》文 本 中

不同「傳統」的保存、傳遞和更新的歷史,以《聖經》考古學派比較

研 究 經 外 材 料 的 方 法 和 社 會 學 研 究《 聖 經 》的 方 法 作 為 輔 助。並 以「 正

典評斷學」方法突出《聖經》文本的信仰性質,強調文本互釋是《聖

經》正典本身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處境中形成的方式。

由於作者看重傳統史方法和正典評斷學,著墨在上帝與以色列

「約」的關係正典化的處理說明,因此在後現代釋經方法如對讀者反

應、女性主義、意識形態批評等介紹不豐,文學上修辭批評引介也較

少。姜宗強認為如果作者在書中能夠對今天華人學者整合《希伯來聖

經》文本與中國古典典籍的「跨越」詮釋方面的研究,作出一定篇幅

的介紹,會使本書的特色更明顯。

對 於 作 者 的 「《 希 伯 來 聖 經 》 研 究 的 基 本 參 考 書 目 」, 姜 宗 強 先 生

提 出 了 補 充 的 建 議 , 可 以 加 入 「 批 判 性 與 釋 經 性 注 釋 」(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系 列 書 目,因 為 該 系 列 書 目 對 於 希 伯 來 文 原 文

的 文 本 批 評( Textual Criticism)有 深 湛 的 研 究 , 如《〈 何 西 阿 書 〉的 批

判 性 及 釋 經 性 注 釋 》 3。

作 者 使 用 的 本 主 一 神 論 ( henotheism)、 崇 拜 一 神 論 ( monolatry)

之 名 稱,姜 宗 強 先 生 建 議 譯 為「 選 一 神 論 」、「 選 一 神 崇 拜 」,使 與 標 準

漢 語 神 學 與 公 共 空 間 》( 香 港:漢 語 基 督 教 文 化 研 究 所,2010 年 1 月 );295。

3
Alexander A. Macintosh,《〈 何 西 阿 書 〉的 批 判 性 及 釋 經 性 注 釋 》 (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Hosea ; Edinburgh: T & T Clark, 1997) 。

2
一 神 論( Monotheism)區 別。並 建 議 應 附 有 學 者 中 英 文 姓 名 對 照 表,使

本 書 更 完 備 4。

二.本书内容

希 伯 來 聖 經 是 猶 太 教 的 正 典,基 督 教 把 希 伯 來 聖 經 視 為《 舊 約 》

天 主 教 以 希 臘 文 版 的 七 十 士 譯 本 5 為 傳 統,基 督 新 教 則 以 馬 索 拉 的 希 伯

來版作為《舊約》原本。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 固 定 化 , 是 一 段 漫 長 的 多 個 文 本 單 元 ( literary

unit) 之 間 不 斷 疊 加 、 互 動 的 過 程 。

從 公 元 621 年 , 約 西 亞 王 在 位 期 間 , 人 們 在 耶 和 華 的 聖 殿 裡 發 現

了律法書,而成為在以色列宗教史上第一卷被認為是“神啟的經典”

( inspired scripture)
,稱 之 為 申 命 法 典( Deuteronomic Code,即 現 在《 申

命 記 》12 至 26 章 內 容 ), 是 聖 經 中 最 早 具 有 正 典 地 位 的 經 卷 。 而 申 命

法 典 的 正 典 地 位 的 確 立,標 誌 著 希 伯 來 聖 經 正 典 化 運 動( Canonization)

的開始。

以色列民族史詩包含從亞伯拉罕到大衛之死的民族記憶,與申命

法 典 一 起 , 形 成 了 初 步 的 正 典 框 架 , 在 公 元 前 550 年 至 約 公 元 前 450

年,以第二聖殿崇拜實踐為基礎,將關於祭祀、祭司與聖所、聖殿法

典 加 上 譜 系 傳 說 、 祭 祀 制 度 之 起 源 內 容 , 成 為 整 體 的 《 摩 西 五 經 》。

當五經在公元前 5 世紀前後被當作正典確定下來後,也就是進入

4
姜 宗 強,<以 傳 統 史 的 方 式 研 讀《 希 伯 來 聖 經 》— — 評 游 斌《〈 希 伯 來 聖
經 〉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 道 風 ; 基 督 教 文 化 評 論 ( 第 32 期 ) — —
漢 語 神 學 與 公 共 空 間 》( 香 港:漢 語 基 督 教 文 化 研 究 所,2010 年 1 月 );296。

5
作 者 在 書 中 對 Septuagint 使 用 的 譯 名 為 「 七 十 子 譯 本 」 。 参 游 斌 ,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北 京: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7),頁 11。

3
後 流 放 時 期 之 後,對 王 傳 神 言 的 先 知 傳 言( prophecy)亦 就 終 止 了,人

們轉而盡力搜集流傳下來的先知文獻。歷史書的編篡從征服迦南到流

放的以色列史,是對先知傳言的驗證與解釋。推定先知書作為一個整

體 的 正 典 單 元 完 成 於 公 元 前 200 年 左 右 , 是 因 為 在 一 部 成 書 於 大 約 公

元 前 180 年 的 次 經 《 便 希 拉 智 訓 》 中 , 作 者 數 點 了 從 五 經 、 歷 史 書 、

先知書的作品,當時人們已把先知書當成與五經地位相當的正典。

在 正 典 化 的 歷 程 中,五 經、先 知 書 都 是 整 體 性 地 獲 得 正 典 的 地 位,

但“聖卷“單元的經書卻是一本本地被人們承認、逐漸地被納入正典

的 範 疇 之 中,其 包 含 了 詩 歌 書( 詩 篇、箴 言 與 約 伯 記 )、五 小 卷( 節 日

頌 念 的 儀 式 用 書:雅 歌、路 得 記、哀 歌、傳 道 書 和 以 斯 帖 記 )、天 啟 文

學( 但 以 理 書 )和 歷 史 書( 以 斯 拉 記、尼 希 米 記 和 歷 代 志 )。 聖 卷 中 的

經書能夠被納入正典,必須是在當時的猶太人中有一定的接受度,才

能使得人們有興趣去抄錄從而使得這些書卷流傳下去而不致消失在漫

長的文明時空中。並且,這些書卷在當時必須是無名氏,不能晚於以

斯拉時代,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先知預言在以斯拉之後就終結了,先知

預 言 的 終 結 表 示 神 的 啟 示 終 結 6,如 果 人 們 知 道 哪 一 本 書 是 以 斯 拉 之 後

的人所寫,那本書就不會被接納為正典。

自 公 元 70 年 第 二 聖 殿 耶 路 撒 冷 城 陷 落,猶 太 教 分 崩 離 析,為 使 得

散居在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人形成確定的宗教身份,信仰的正典確定

是其中的關鍵。而基督教的廣泛興起,也要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確定

自己的正典來劃清與基督教的界線,猶太社群中亦出現了很多假冒古

人名義而做的啟示文學,企圖托古代作者之名來獲取權威(如《以諾

書 》 等 ), 造 成 了 對 制 度 化 的 猶 太 教 的 衝 擊 。 直 到 公 元 90 年 在 Jamnia

6
游 斌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7。

4
召開會議,而將希伯來正典的邊界劃定了,聖卷也才最終被確定為正

典的第三個單元。

在漫長的猶太——基督教傳統中,正典的概念貫穿始終,基督教

對猶太教的改革、新教對天主教的改革,都聲稱是對聖經正典原則的

回歸,也都把自己的經卷稱為正典即神啟文本。

本書作者游斌先生運用了多層次的聖經評斷學方法,如歷史評斷

學、文學評斷學、形式評斷學、編修評斷學等,尤其特別倚重了傳統

史方法和正典評斷學,在以色列思想史的基本維度上,分析希伯來聖

經中蘊含著的文本與群體、群體與群體、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豐富而複

雜的關係,展現了希伯來聖經正典化過程的演變及其中的文學結構、

史學內容和神學世界。

三.心得與評論

筆 者 自 18 歲 信 主 以 來,對 於 舊 約 一 直 有 閱 讀 障 礙。每 每 跟 隨 進 度

讀經、或參加讀經班,仍無法感受到意義與連結。筆者認為舊約在講

的是以色列人以前的故事,經節紀錄描述這個民族過去的歷史生活與

我們現代相距甚遠,與華人民族性不同,有的故事相當殘暴恐怖,有

些內容也很莫名其妙,總之舊約是反映人性的悖逆,是在新約之前的

神與“以色列人“的故事,對我的啟發不多。

然而,感謝神,在今年雖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筆者有幸能夠參

加北美真道浸信會的線上碩士班課程,並在陳達老師的帶領下,認真

地 研 讀 舊 約,開 始 發 現 到 舊 約 之 引 人 入 勝,尤 其 是 多 樣 文 學 性 的 表 述,

令身為文科生的筆者體會感受神在歷史中透過舊約作者們闡述祂的啟

示,是如此創意豐富。

5
(一)明白舊約整體經典的脈絡

閱 讀 了 本 書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更 讓 筆

者多年來對舊約的認知屏障茅塞頓開。跟隨著游斌先生解說經書成典

的 順 序 , 首 先 認 識 到 現 代 聖 經 評 斷 學 的 研 究 方 法 — — 威 爾 豪 森 ( J.

Wellhausen)的 JEDP 底 本 假 說 。 分 析 五 經 最 初 實 際 上 是 由 四 個 底 本 組

成: J 典 以 “ 耶 和 華 ”、“ 雅 威 ”( YHWH)為 上 帝 之 名,以 “ 上 帝 ”、

“ 伊 勒 ”( El)為 神 名 的 E 典,屬 於 先 祖 敘 事 部 分,產 生 於 王 朝 時 期,

通過對族源即先祖故事的保存與重述,以色列人建立獨立群體身份、

與 “ 他 者 “ 7 劃 清 界 線、信 仰 構 建 8 的 起 點。D 典 即《 申 命 記 》產 於 南 國

猶大王朝的晚期至流放時期;後流放時期形成的 P 典,是前四經中以

祭祀為主要內容。先知是希伯來宗教精神的代表,後流放時期回歸重

建第二聖殿形成的 P 典對祭祀禮制、祭司制度的強調,以及猶太教制

度化,是對先知精神的限制,導致希伯來宗教墮落。早期基督教耶穌

和保羅對猶太教律法的反動,回到了希伯來宗教的真精神,基督教通

過反對猶太教,真正地回到聖經的源頭。

而 Hermann Gunkel 創 立 的 形 式 評 斷 學 ( Form Criticism) 是 對 威 爾

豪森底本說的批評及發展,從經典的文學單元轉移到社會生活處境,

以希伯來聖經文本研究與以色列社會史研究互動,大大開放了希伯來

7
“ 他 者 ” 指 的 是 不 同 的 族 群 如 耶 利 哥 人、亞 摩 利 人、比 利 洗 人、迦 南 人、
赫 人、革 迦 撒 人、希 未 人、耶 布 斯 人,因 為 他 們 侍 奉 耶 和 華 之 外 的 “ 外 邦 神 ”
( the foreign gods),所 以 這 些 人 也 就 是 以 色 列 人 之 外 的 外 邦 人( the foreigner)。
参 游 斌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117。

8
關於先祖的聖經敘事中,先祖們大都和他們的鄰近居民關係良好,與異
族 通 婚 也 是 一 件 較 為 平 常 和 中 性 的 事 情( 創 38)。在《 約 書 亞 記 》和《 士 師 記 》
的 分 散 單 元 研 究 中 表 明,以 色 列 人 不 同 支 派 生 活 在 不 同 區 域,並 不 是 緊 密 的 聯
繫。對 “ 耶 和 華 ” 的 崇 拜,是 使 得 以 色 列 人 最 終 從 迦 南 人 中 分 別 出 來,成 為 一
個獨特族群的關鍵性因素。

6
文 化 與 西 亞 文 化 之 間 的 比 較 研 究。19 世 紀 以 來 西 方 學 術 界 “ 近 東 學 ”

( Ancient Near East) 挖 掘 、 破 譯 了 大 量 古 代 文 獻 , 這 些 古 西 亞 文 化 在

內容乃文體與聖經中的創造故事、洪水故事、崇拜禮儀都極其相似,

對這些古文化的研究也加深了人們對於古代以色列人宗教想像理解。

游斌先生特別說明其在本書使用的研究取向——“傳統史”

(Tradition History)方 法 , 由 Martin Noth 提 出 深 入 到 對 以 色 列 古 代 宗 教

的多元傳統之間關係的分析,將正典的聖經文本分解為口傳傳統或書

寫傳統。口傳傳統直到後流放時期才統一地被整理為一個文本形式。

(二)理解神在舊約中與以色列民族的關係

以 色 列 先 祖 們 所 敬 拜 的 神 名 為 “ 伊 勒 ”( El)
,按《 出 埃 及 記 》6:2-

3 敘 述 直 到 摩 西 時 , 神 才 曉 諭 祂 的 獨 有 神 名 “ 耶 和 華 ” ( YHWH)。 而

“ 伊 勒 ” ( El) 是 西 北 亞 的 閃 族 宗 教 對 於 神 名 的 一 個 普 遍 稱 呼 , 在 烏

加 列( Ugaritic)宗 教 中 就 是 最 高 神 的 稱 謂 9。在《 創 世 記 》14 章 中,亞

伯拉罕將他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給了“至高之伊勒神”的祭司麥基洗

德,對 迦 南 地 普 遍 尊 崇 的 伊 勒 神,以 及 與 其 相 關 的 崇 拜 方 式 即 奉 獻 “ 十

分之一”表示認可。讀到這一段解釋,使筆者多年心中的疑惑終於解

開,過去筆者一直不明白,按照經文故事神單獨揀選了亞伯拉罕,為

什麼突然又橫空出世一個大祭司麥基洗德?筆者以為當時全地只有亞

伯拉罕一家認識敬拜我們所認定的獨一的神。而關於麥基洗德的身份

解 釋 是「 基 督 之 顯 現( Christophany)」又 更 增 添 了 神 秘 色 彩,令 筆 者 對

這段敘事的信服度更加減弱。讀到了本書的解釋,筆者才理解先祖時

期古西亞宗教文化背景的關聯,對於麥基洗德的身份和預表才有了合

9
游 斌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43。

7
理的理解。

以色列先祖們在活動地區到處建聖壇或聖所,使人們可以在很多

地 方 敬 拜 上 帝,這 種 宗 教 行 為 恰 是 申 命 改 革( Deuteronomistic Reform)


10
運動建立以耶路撒冷為獨一崇拜聖地的以色列宗教所試圖壓制的。

例 如,亞 伯 拉 罕 在 “ 幔 利 的 橡 樹 為 耶 和 華 建 了 一 座 壇 ”( 13:18)
,又 在

伯特利與艾之間為耶和華建壇;以撒在別是巴建有聖壇;雅各在伯特

利 與 示 劍 分 別 為 耶 和 華 建 過 壇 ( 28:17, 33:20), 這 些 在 伯 特 利 或 示 劍

建 壇 的 敘 事,即 所 謂 五 經 中 的 E 典 傳 統 — — 以 “ 上 帝 ”、“ 伊 勒 ”( El)

為 神 名 的 E 典 文 本,是 北 國 耶 羅 波 安 在 伯 特 利 建 造 聖 所 的 做 法 的 說 明

依據。申命改革將祭祀都集中到耶路撒冷,使原先散步在民間的利未

祭 司 們( Levites)都 要 服 從 於 亞 倫 支 系 的 祭 司,反 映 在《 出 埃 及 記 》32

章的意識形態——亞倫被敘述為造惡者、利未被敘述為耶和華最堅定

的追隨者,即民間祭司對耶路撒冷的亞倫支系壟斷祭祀的反抗。

“ 伊 勒 ” ( El) — — “ 上 帝 “ 向 以 色 列 人 啟 示 祂 的 專 名 — — ” 耶

和 華 “( YHWH)是 希 伯 來 宗 教 最 重 要 的 轉 折 點,開 始 了 耶 和 華 崇 拜,

在摩西與上帝的相遇中,上帝啟示自身,也代表著從此以後耶和華與

以色列人之間的獨特的、排他性關係的建立。耶和華的兩個最基本的

形 象 — — 解 放 者( liberator)和 立 法 者( lawgiver), 記 載 在 出 埃 及 事 件

10
申命改革不僅僅是一場宗教改革,更是社會綜合改革,在宗教、政
治、經濟、軍事、司法、階級關係、道德婚嫁等各方面都以先知宣講預言或
宗教律法的形式進行了嚴格的規範。其改革內容包含先知們代表上帝反對其
競爭對手的事業,但在同時,他們實際上也代表了希伯來人民反對自己的敵
人、窮人反對自己的壓迫者的事業。開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 世紀中
葉烏西雅王統治時期,從烏西雅王和何西阿先知開始改革就大規模的進行
了,特別是希西家統治早期的宗教鞏固,標誌著這一項長期又有效的“申命
運 動 ” , 至 公 元 622 年 左 右 達 到 高 潮 , 即 “ 律 法 書 ” — — “ 摩 西 五 經 ” 的 公
布,使其得到確認。百度百科提供,《申命運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3%E5%91%BD%E8%BF%90%E5%8A%A8
( 2021 年 1 月 3 日 3am) 。

8
中。出埃及事件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是一個“創造論”事件,上帝帶領

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海”,並非是指實質上的海,在希伯來詩歌或西

亞文學中,“海”或“大水”多指精神上的沮喪、失落,或是一種形

而 上 意 義 的 邪 惡 力 量,是 混 沌 之 水,是 對 上 帝 創 造 的 永 恆 威 脅 1 1。因 此,

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是一個新歷史、新族群的開端。上帝在歷史中的

作為與祂在創造中的作為是密不可分的,耶和華上帝是“創造”與

“救贖”兩個領域後面的支配者與主宰者。

通過出埃及事件於西奈立約,耶和華在歷史中顯現自己的本性,

成 為 一 個 與 祂 的 聖 民 — — 以 色 列 群 體 立 約 的 上 帝 。 這 也 是 先 知 運 動 12

的基本出發點,出埃及成為先知們述說理想的神人關係的起點,先知

們以之為標準來判斷以色列人當下的信仰狀態,對未來的盼望乃是以

出埃及的曠野經驗作為基礎。而西奈律法成為先知們公正、公義概念

的具體內容,是他們對社會批判的根基。歷史災難是人與上帝理想聖

約關係的斷裂,原因在於人們不斷地偏離西奈誡命而犯罪,要恢復神

人之間的聖約關係,實現以色列人歷史拯救,就需要回到西奈誡命,

故 此 , “ 轉 回 ”( return, repent)成 為 每 個 時 代 的 先 知 呼 喚 , 此 即 是 申

命 歷 史 13的 神 學 目 的 。

游斌先生在本書中也解釋了迦南文化將男女神共同崇拜的習俗

11
游 斌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71。

12
先 知 運 動 時 代 約 為 公 元 前 760-460 年 , 正 是 王 國 時 代 末 期 一 直 到 被 擄 歸
回 的 時 代。先 知 中 的 有 識 之 士 不 滿 意 祭 司 貴 族 對 人 民 的 壓 迫 與 剝 削,而 形 成 的
政 治 抗 爭 。 真 理 大 學 數 位 學 習 系 統 提 供 ,《 「 聖 經 概 論 」( 七 ) 舊 約 — — 先 知
文 學 》 , https://ilms.au.edu.tw( 2021 年 1 月 3 日 3am) 。

13
從 摩 西 到 列 王 的 歷 史 可 以 整 體 地 稱 其 為 “ 申 命 歷 史 ”,覆 蓋 的 歷 史 時 期
分 為 摩 西 時 代 、 約 書 亞 的 征 服 迦 南 時 期 、 士 師 時 期 、 王 朝 時 期 。 参 游 斌 ,《 希
伯 來 聖 經 的 文 本、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北 京: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2007),頁 101。

9
是 為 了 祈 禱 豐 收 , 是 農 業 社 會 的 背 景 。 在 迦 南 眾 神 中 , 伊 勒 ( El) 是

最 高 神,別 的 神 靈 都 可 稱 呼 為 伊 勒 的 眾 子 即 神 的 兒 子( sons of El)。伊

勒 神 有 女 神 伴 侶,名 為 亞 舍 拉,其 正 式 頭 銜 是 “ 大 海 之 女 神 亞 舍 拉 ”,

她常被人們以某種方式雕刻成木像加以崇拜,乃是以色列先知運動集

中 譴 責 的 對 象 1 4。男 神 巴 力 是 “ 大 地 之 神 ”,掌 管 雨 水 和 大 地 的 豐 收,

他的伴侶女神是亞娜塔,而土地的生產能力取決於巴力與他的伴侶女

神之間的性活動。巴力的死而復生是自然之季節循環的象徵,神的力

量與自然現象是合一的,性愛在自然之循環往復是關鍵角色,約定著

土 地 之 生 機 和 農 作 物 之 生 長 15。 迦 南 宗 教 通 過 “ 感 應 巫 術 ” 或 “ 模 仿

巫術”,即普通人與神妓、神娼的性活動,激發男女神之間的性愛,

使土地有更多的產出。而與以色列宗教對比,耶和華是是一位沒有女

神伴侶的男性神,主要體現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是單向度的,不是

在循環往復的農業生活中,人不能通過儀式活動來控制耶和華,耶和

華是與人立約的神,人必須通過遵守所立之約來事奉耶和華。

( 三 ) 對 於 舊 約 暴 力 敘 事 ( Narrative of Violence) 的 說 明

由於舊約中包含的血腥暴力敘事和猶太種族色彩濃厚,游斌先生

以《約書亞記》為例,說明近代聖經研究者們的解釋,以“歷史——

文 學 ” 聖 經 評 斷 法( historical literary criticism)從 古 代 以 色 列 人 的 “ 聖

戰 ”( divine warfare)習 俗 考 究,將 部 落 戰 爭 理 解 為 所 信 仰 的 神 靈 參 與

14
要 求 以 色 列 人 避 免 製 造 神 像,避 免 通 過 神 像 的 敬 拜 來 實 現 神 人 溝 通,使
人 們 可 以 通 過 上 帝 在 自 然、歷 史 和 律 法 中 的 自 我 啟 示 來 認 識,對 於 以 色 列 宗 教
精神化、內在化具有重要意義。

15
1926 年 在 敘 利 亞 北 部 沿 海 現 在 的 拉 薩 姆 ( Ras Shamra) 地 區 發 現 了 一
批 青 銅 時 代 晚 期 約 公 元 前 1550-1200 年 的 古 代 烏 加 列 ( Ugaritic) 泥 版 , 記 載
著烏加列文明的神話、宗教與崇拜高度發展的複雜系統。参游斌,《希伯來
聖 經 的 文 本 、 歷 史 與 思 想 世 界 》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139。

10
的戰事,因而將其視為“聖戰”並非以色列人所獨有,而是西亞文明

的一個普遍現象。以色列人對於耶和華與他們之間關係的理解,耶和

華進入到他們的歷史之中,為他們爭戰:耶和華是一個“戰士”,戰

爭之勝利歸與耶和華。

用 現 代 社 會 理 論 來 分 析,
《 約 書 亞 記 》是 約 西 亞 王 的 宗 教 — — 政 治

改革的產物。因此,當中的暴力敘事首先是為了加強約西亞王的中央

集 權( centralization)改 革 , 約 書 亞 其 實 是 隱 藏 的 約 西 亞 王 。並 在 西 亞

的多元族群背景尤其是亞述帝國的壓迫之下,反映出通過不斷地與族

外群體劃清邊界,建構以色列人的族群身份,強化族群內部的團結。

通過種族戰爭的歷史敘事來將以色列人從迦納人中分別開來,配合約

西 亞 的 純 潔 宗 教( religious purification)回 歸 嚴 格 的 耶 和 華 崇 拜 的 改 革

運動,警告那些膽敢偏離耶和華崇拜的以色列人,那些被約書亞殺盡

的 迦 南 人 就 是 他 們 的 命 運 。 16

( 四 )《 士 師 記 》 與 女 性 主 義 釋 經 的 介 紹

對於聖經中對於女性角色和地位的描述,一直是筆者關切的部分。

筆者就讀台大哲學系時代,亦選修和旁聽女性主義相關的課程,對於

女性在性別公平議題和女性平權伸張也相當敏感。游斌先生在本書中

對 於 女 性 主 義 釋 經 ( Feminist/Womanist Hermeneutics) 的 介 紹 , 對 筆 者

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 士 師 記 》的 顯 著 特 徵 即 是 女 性 在 其 敘 事 中 有 著 中 心 地 位,在 經 文

中 一 共 談 到 19 位 婦 女,在 當 代 聖 經 詮 釋 中,成 為 女 性 主 義 釋 經 方 法 的

主要研究對象之一。女性主義釋經認為,聖經文本無論在敘述方式或

16
参游斌,《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歷史與思想世界》(北京:宗教文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110-112。

11
敘述內容上,都帶有父權社會的影響和男性主義的特點,而女性則處

於受壓迫或被邊緣化的處境之中。激進的女性主義釋經目的,就是要

揭露並批判聖經文本中存在的這種男性沙文主義,彰顯女性的角色。

而溫和的女性主義釋經主張用女性的獨特經驗和視角去解釋聖經,並

認為男性與女性之間應該發展出互補融合的關係。

雖然在《士師記》中女性數量眾多,但恰恰更顯著彰顯了女性的

邊 緣 性,因 為 在 19 個 女 性 角 色 中,只 有 4 個 有 名 字 的,而 其 他 女 性 是

由於她們與男性的關係來定位的,換而言之,她們只不過是男性權力

或男性敘事的標籤。女性耶成為結構性的、制度化的、之間的暴力受

害 者 ,《 士 師 記 》 19-21 章 被 稱 為 “ 恐 怖 文 本 ” ( texts of terror), 女 性

在父權主義的社會裡,似乎就像毫無價值的物一樣,遭受著制度化暴

力 的 加 害 。 在 《〈 聖 經 〉 的 文 學 闡 釋 》 1 7 一 書 中 , 作 者 劉 意 青 女 士 提 到

米 柯 •巴 爾 1 8 的 分 析 , 利 未 人 沒 有 名 字 , 原 本 也 是 個 普 通 百 姓 , 但 他 犧

牲妾來保自己的命,然否用妾之死來號召以色列人攻打便雅憫人,由

於率領族人戰勝了敵人,在以色列人眼裡算是民族英雄,因此被記載

在《士師記》中,躋身於士師之列。而耶弗他是個妓女的兒子,他要

被民眾擁為領袖,就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來證實自己,因此他為了換

取自己成為“英雄”的地位,而犧牲他的女兒。

溫和的女性主義者則著力發掘聖經敘事對女性地位的頌讚,其中

17
劉意青,《〈聖經〉的文學闡釋——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
出 版 社 , 2004) , 頁 131-132。

18
米 柯 •巴 爾 ( Mieke Bal) 是 荷 蘭 阿 姆 斯 特 丹 大 學 的 文 學 理 論 教 授 , 雖
然 她 不 曾 將 自 己 定 位 為 聖 經 學 者 , 然 而 在 20 世 紀 80 年 代 她 就 已 經 在 聖 經 行
會中工作好些年了。她的專著有《死亡和相反的對稱:〈士師記〉裡的對應
政治》等。愛學術提供,《用作書寫策略的身體》,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f4413e640aa446b990e94537e7eb225c318947a18
e7f9386.html( 2021 年 1 月 3 日 4am) 。

12
最著名的就是底波拉,她即是軍事領袖,又是律法的仲裁者,維護著

以 色 列 社 會 的 正 義 秩 序,還 被 稱 為 “ 先 知 ”,以 先 知 神 諭 格 式 1 9 來 說 話。

雅億則是一個能夠將暴力返過來運用到男人身上的女英雄,而她並不

是以色列人。耶弗他的女兒也是一個被頌揚的女英雄,以色列人甚至

設 立 一 個 制 度 化 的 節 日 來 紀 念 她 ( 11:40) 2 0 。

《希伯來神經的文本、歷史與思想世界》這本書開闊了筆者對

舊約理解的廣度及對自身基督教信仰認識的深度,書中還有智慧文學

的分析和天啟文學與神學內容,亦是筆者有興趣探究的主題,由於內

容豐富但篇幅有限,盼望有機會能在其他專文中報告研究。

19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說”的句式即為先知神諭格式,表明耶和
華的話臨到先知的身上。

20
参游斌,《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歷史與思想世界》(北京:宗教文化
出 版 社 , 2007) , 頁 139。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