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41 卷 第 9 期 建 筑 结 构 Vol. 41 No. 9

2011 年 9 月 Building Structure Sep. 2011

中美抗震规范的差异对比研究
李 赫 , 罗超英 , 刘 军 , 朱忠义 , 苗启松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

[摘要] 介绍了美国主要的几种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并对其主要两本规范 IBC 2006 和 UBC 1997 与 中 国 抗 震 规 范


GB50011—2010 在制定目标和技术细节上做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比较了相同条件下,三者地震力差异。
[关键词] 抗震设计; 地震设计重现期; 地震力影响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结构延性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318.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848X( 2011) 09-0123-04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ode and American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Li He,Luo Chaoying,Liu Jun,Zhu Zhongyi,Miao Qisong
(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 Several American codes for seismic design are introduced,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bout the aims and the
details among IBC 2006,UBC 1997 and Chinese GB50011—2010. At last,the earthquake forces are compared from IBC
2006,UBC 1997 and GB50011—2010 through an example.
Keywords: seismic design; earthquake; return period; influence coefficient; structural important factor; ductility factor

0 概述 率 10% 的 地 震 作 用,地 震 设 计 重 现 期 为 475 年,作


近来我国在国 际 上 承 担 的 工 程 项 目 越 来 越 多, 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 IBC 2000 的 抗 震 目 标 是“每
很多国家都要求用 美 国 的 规 范 设 计,因 此 学 习 美 国 个结构和结构部分,包 括 永 远 附 在 结 构 上 的 非 结 构
的规范对我国的设计人员越来越重要。在美国没有 组件、结构支撑物和 附 属 结 构 都 要 设 计 并 建 为 可 抵
统一的结构设计规 范,比 较 流 行 的 是 国 家 指 导 性 规 抗 ASCE 7 所 指 地 震 移 动 产 生 的 效 应 ”,而 ASCE 7
范 ASCE 7 系列和一些 地 方 性 规 范,比 如 UBC 系 列 的抗震目标 是“为 设 计、建 造 抗 震 建 筑 提 供 参 考 标
( 使用于西部地区) 、NBC 系列( 使用于东北部地区) 准”。其地震设计重现期是 50 年内超越概率 2% 的
和 SBC 系列( 使 用 于 中 南 部 地 区 ) 。 除 了 这 些 系 统 地震作 用,重 现 期 为2 500 年,作 为 基 准 设 防 地 震 作
的规范集还有一些 专 门 的 结 构 规 范,比 如 混 凝 土 结 用。但在具体计算时,相应加速度需乘 2 /3 的系数。
构规范 ACI。此 外 对 抗 震 设 计,美 国 还 有 一 部 技 术 我国《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GB50011—2010 )
指 南 性 文 件 NEHRP ( National Earthquake Hazards 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即 小 震 不 坏,中 震 可 修,大 震
Reduction Program ) 。 ASCE 7 采 纳 了 NEHRP 第 一 不倒,分 别 对 应 于 以 50 年 超 越 概 率 63% ,10% 和
版的很多 建 议,NBC 和 SBC 主 要 采 用 了 ASCE 7 中 2% ~ 3% 的地震作用。以下是三本规范设防水准及
的建 议 性 条 文。2000 年,UBC,NBC 与 SBC 三 本 规 目标对比。
范 的 编 制 机 构 成 立 了 国 际 规 范 协 会 ICC
IBC( ASCE 7) ,
UBC 和“GB50011—2010”设防水准及目标 表1
(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 ,出 版 了 以 ASCE 为 基
设防烈度 IBC 2000
UBC 1997 GB50011—2010
础的 IBC 2000,以取代 UBC,SBC 和 NBC 等规范,使 及目标 东中部 西部
美国的新建建筑规范达到统一。 多遇地震 - - - 63. 2%
设防地震 5% 10 % 10% 10 %
从以上 规 范 的 历 史 渊 源 来 看,ASCE,NEHRP,
罕遇地震 2% 2% ~ 5% - 2% ~ 3%
NBC 和 SBC 以 及 IBC 彼 此 接 近,而 NBC,SBC 和 为 设 计、建 造 抗
避免结构倒塌 小震 不 坏,中 震
IBC 就是建立在 ASCE 7 基础上,其很多条文都指向 设防目标 震建筑提供参考
和人身伤亡 可修,大震不倒
标准
了 ASCE 7。UBC 相对独立。在涉外工程中,ASCE,
IBC 和 UBC 用得比较多,通 过 实 例 分 析 这 三 本 美 国 2 IBC( ASCE) 提高设防水准的思路
[1 ~ 3] [4]
规范 与中国抗震规范 在制定目标和技术细节 UBC 采用 50 年 超 越 概 率 10% 的 地 震 作 用 作
方面的异同,可为涉外工程设计参考。 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相应于中国的第二设防水准,
1 中美两国的抗震设防目标 而 IBC 采 用 50 年 内 超 越 概 率 2% 的 地 震 作 用 作 为
UBC 1997 抗震设防目标是“避免结构倒塌和人
身伤 亡 ”,采 用 单 一 的 设 防 水 准,即 以 50 年 超 越 概 作者简介: 李赫,博士,工程师,Email: lh2050 @ 126 . com。
124 建 筑 结 构 2011 年

IBC( ASCE 7) ,UBC 和 GB50011—2010 中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 表2


规范 场地类别( 土层剪切波速 / m / s)
GB50011—2010 Ⅰ( > 500 ) Ⅱ( 250 ~ 500 ) Ⅲ( 140 ~ 250 ) Ⅳ( < 140) - -
UBC SA( > 1 500 ) SB( 760 ~ 1 500 ) SC( 360 ~ 760 ) SD( 180 ~ 360 ) SE( > 180) SF( 专门测定)
IBC( ASCE 7) A( > 1 500 ) B( 760 ~ 1 500 ) C( 370 ~ 760) D( 180 ~ 370 ) E( > 180 ) F( 专门测定)

设防地震 作 用 标 准,相 应 于 中 国 的 第 三 设 防 水 准。 率 10% ( 重现期 475 年) 均值强度水准的地震作用。


IBC 之所以提 高 抗 震 设 防 水 准,是 因 为 美 国 各 地 由 3 场地分类
于地理位置和地震 环 境 的 差 异,地 震 危 险 性 特 征 存 场地是决定地震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按照场
在的很大变化。具体来说,如果统一采用 50 年超越 地土的 剪 切 波 速,GB50011—2010 将 场 地 土 分 为 Ⅰ
概率 10% 的地震作用作为基 准 设 防 地 震 作 用,一 旦 ~ Ⅳ四 类,UBC 将 场 地 分 为 SA ~ SF 五 类,相 应 于
发生 50 年超越概率 2% 的强震,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IBC 的 A ~ F 五类。表 2 中是其对应关系。
发生的地 震 作 用 将 是 基 准 设 防 地 震 作 用 的 2. 0 ~ IBC,ASCE 7 和 UBC 均 指 出“如 果 场 地 的 土 壤
5. 0 倍,而 在 西 部 地 区 仅 仅 是 1. 5 倍。 作 为 通 行 于 特性具体信息不充分,不能确定场地的级别,则划分
美国西部的 地 方 规 范 UBC,统 一 采 用 50 年 超 越 概 其为 D 类场地”。
率 10% 的地震作用作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不会导 4 地震反应谱曲线的确定
致西部各地在大震下建筑安全性的较大差异。而作 GB50011—2010 根 据 全 国 各 地 地 震 烈 度 的 不
为全国性规 范 IBC,如 果 统 一 采 用 50 年 超 越 概 率 同,把全国分为 6,
7, 9 度四个设防烈度区,并把地
8,
10% 的地震作用作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可能会导致 震分为多遇地震和 罕 遇 地 震 两 个 水 平,给 出 相 应 的
强震作用下美国不同地区的建筑安全性差异明显。 水平地震影响 系 数 最 大 值 α max 。 并 按 近 远 震,分 为
为保证全国范围内大震下建筑的抗倒塌能力具 三个地震设 计 组,和 场 地 类 别 结 合,给 出 特 征 周 期
有一致性,IBC 把 全 国 的 抗 震 设 防 水 准 提 高 到 大 震 T g 。根据 α max 和 T g 给出反应谱曲线。
水平。但设防 水 准 如 提 高 到 50 年 内 超 越 概 率 2% 和 GB50011—2010 的思路相 同,UBC 将 全 美 国
的地震作用,显然 太 不 经 济。 美 国 的 作 法 是 将 其 打 各地按照其烈度不同,分为 5 个区,按烈度从小到大
了 1 /3 的折,即 将 地 震 作 用 乘 了 2 /3 系 数。 为 保 证 依次为 0 度区、
1 度区、
2A 度区、
2B 度区、
3 度区和 4
折减后的结构安全,美 国 有 关 机 构 对 结 构 的 防 倒 塌 度区。对应不同的震区,有不同的震区影响系数 Z,
抗震能力储备进 行 了 检 验。 结 果 认 为,如 果 将 基 准 见表 3。对应不同 的 Z 值 和 地 基 土 性 质,给 出 了 不
地震 作 用 ( 对 应 于 50 年 超 越 概 率 10% ) 放 大 1. 5 同的地震力系数 C v 和 C a 。按 UBC,北京属 3 度区。
倍,结构的倒塌风险很低,可以接受。
震区影响系数 Z 表3
对于美国中部和 东 部 地 区,50 年 超 越 概 率 2%
震区 1 2A 2B 3 4
的地震作用一般是基准地震作用的 2. 0 ~ 5. 0 倍,普 Z 0. 075 0. 15 0. 20 0. 30 0. 40
遍高于结构的保守能力 储 备 1. 5 倍。2 /3 的 最 大 考
虑地震作用是基准地震作用的 1. 33 ~ 3. 33 倍,最小 IBC 没有地震分区 的 概 念。 IBC 首 先 对 美 国 各
值小于 1. 5 倍 不 多,被 认 为 可 接 受。这 样 基 准 设 防 地地震加 速 度 作 了 普 查,并 基 于 B 类 场 地 土 作 出
地震作用,即 2 /3 的 最 大 考 虑 地 震 作 用 在 美 国 中 部 MCE( Maximum Considered Earthquake) 的 地 震 加 速
和东部地区得到明显提高,大致对应 50 年超越概率 度分 布 图。 对 某 一 具 体 工 程,首 先 根 据 地 址,查
5% ( 重现期 1 000 年) 均值强度水准的地震作用。 MCE 图,得到 5% 阻尼下 0. 2s 特征周期时的地震加
在美国西部地区,50 年 超 越 概 率 2% 和 50 年 速度 S S 和 1s 特征周期 时 的 地 震 加 速 度 S 1 。然 后 计
超越概率 10% 对 应 的 地 震 强 度 的 比 值 一 般 略 高 于 算 S MS = F a × S S ,S M1 = F v × S 1 ,S DS = ( 2 /3 ) S MS ,S D1
结构的保守能力储备 1. 5 倍。但是美国西部位于太 = ( 2 /3) S M1 ,F a 是 地 震 加 速 度 相 关 系 数,F v 是 地 震
平洋板块断层地带,IBC 充分考虑这一点,经过一 系 烈度相关 系 数,都 和 场 地 类 别 有 关。 在 IBC ( ASCE
列计算后,西部地区的最大地震为 50 年超越概率为 7) 中,S DS 对应反应谱 加 速 度 的 峰 值,S D1 定 义 曲 线 下
2% ~ 5% 不等的 ( 重 现 期 1 000 ~ 2 500 年 ) 均 值 强 降段的值。见图 1。
度水 准 的 地 震 作 用。 基 准 设 防 地 震 作 用,即 2 /3 的 UBC 仅 采 用 地 震 区 影 响 系 数 Z 来 决 定 地 震 力
最大考虑地震作用在 美 国 西 部 地 区 与 UBC 1997 设 系数 C v 和 C a 。IBC( ASCE 7) 和 UBC 的地震影响系
防分区 4 保持基本相当水准,大致对应 50 年超越概 数曲线见图 1 和 2。
第 41 卷 第 9 期 李 赫,等. 中美抗震规范的差异对比研究 125

对于近缘的地震,S S 和 S 1 本 身 就 定 得 很 高,所 以 就
不必再以考虑。GB50011—2010 按震源远近把设计
地震分了 3 组,对应不同的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取值
不同。远震的反应 谱 比 近 震 右 移,体 现 了 远 震 的 反
应谱特性。
7 基底剪力的计算
IBC( ASCE 7) 的基底剪力计算公式为:
V = CS × W ( 1)
图1 ASCE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地震力影响系数
C S = S DS × I E / R ( 2)

S D1 × I E / RT ≥ C S ≥ 0. 5 × S 1 × I E / R ( 3)
其中 I E 是结构重要性系数,T 是结构自振周期,R 是
结构延性系 数,通 常 来 说 延 性 好 的 结 构 R 值 就 大,
如一般钢结构钢 架 的 R 值 是 6,一 般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的 R 值是 5 等等。不同的结构形式,构造要 求 不
一样,比如对特殊抗弯混凝土框架,其构造要求必须
图2 UBC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满足 ACI 318 相关内容要求。

5 抗震设计分类 UBC 1997 的基底剪力公式为:

IBC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把建筑物 分 为 4 类, V = ( C v × I / RT) × W ( 4)



比如第一类包括临 时 性 设 施,第 四 类 包 括 医 院 和 警 ( 2. 5 × C a × I / R) × W≥V≥0. 11 × C a × I × W ( 5)
署,这种分类称为 居 住 类 别。 根 据 建 筑 不 同 的 居 住 GB50011—2010 的基底剪力公式为:
类别和该建筑所处地的 S DS 和 S D1 得到建筑物的抗震 F EK = α 1 × G eq ( 单质点体系) 或
( 6)
设计类别,分 A ~ F 五种。不同 的 抗 震 设 计 类 别,地 F EK = 0. 85 × α 1 × G eq ( 多质点体系)
震作用下结构的分 析 方 法、结 构 的 不 规 则 容 许 度 和 显然,三本规范在基底剪力计算的差异,主要集
某些结构 计 算 参 数 以 及 结 构 的 构 造 处 理 等 都 不 一 中在水平 地 震 影 响 系 数 和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上,IBC
样。UBC 采 用 了“地 震 危 害 暴 露 分 类 ( SPC ) ”来 达 和 UBC 关于重力代表值取值基本相同,均不包括活
到和“抗震设计分类”同样的目的。所谓“地震 危 害 荷载。GB50011—2010 重力代表值活荷载组合系数
暴露分类 ”,是 以 结 构 的 使 用 功 能 分 类 的。 按 照 这 为 0. 5。
种分类,对于医院这样重要的建筑,在地震地区的节 8 实例分析
点处理,就应和办公楼在高地震区的作法相同。 设一幢 4 层办公建筑,地点位于北京,混凝土强
GB50011—2010 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 2
度 32MPa,混凝土板厚 100,楼面恒荷载为 4kN / m ,
建筑分为特殊、重 点、标 准 和 适 度 设 防 四 类,依 据 不 2 2
活荷载 2kN / m ,屋面活荷载 2kN / m 。
同的设防标准确定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第 1 种情况: 按 GB50011—2010,设 防 烈 度 为 8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以上三部规范,都是根据 度,地震分 组 为 第 一 组,场 地 类 别 为 Ⅱ 类。 按 UBC
建筑的使用形式和重要程度对地震作用或抗震措施 1997,属 于 3 度 区,土 壤 类 别 为 SC,距 离 震 源 为
进行调整,目的就是确保安全。 15m。按 IBC 2006,S S = 1. 25g,S 1 = 0. 5g,场 地 等 级
6 远近震的考虑 C,抗震分组 D。
在 UBC 里,C v 和 C a 除由 震 区 影 响 系 数 Z 来 决 第 2 种情况: 按 GB50011—2010,设 防 烈 度 为 8
定外,对近震还引进了加速度相关系数 N a 和烈度相 度,地震分 组 为 第 一 组,场 地 类 别 为 Ⅱ 类。 按 UBC
关系数 N v ,用 来 调 高 相 应 的 C v 和 C a 值。 在 IBC 1997,属 于 3 度 区,土 壤 类 别 为 SD,距 离 震 源 为
( ASCE 7) 中,反应谱加速度的峰值 S DS = ( 2 /3) F a S S 15m。按 IBC 2006,S S = 1. 25g,S 1 = 0. 5g,场 地 等 级
和定义反 应 谱 下 降 段 的 值 S D1 = ( 2 /3 ) F v S 1 。 看 似 C,抗震分组 D。
IBC 并没 有 考 虑 近 缘 地 震 的 提 高,其 实 S S 和 S 1 本 第 3 种情况: 按 GB50011—2010,设 防 烈 度 为 8
身就是基于地震源 在 某 地 区 出 现 的 频 率 而 得 出 的, 度,地震分 组 为 第 一 组,场 地 类 别 为 Ⅱ 类。 按 UBC
126 建 筑 结 构 2011 年

但必须指出的是,中 美 两 国 的 荷 载 规 范 不 一 样。 这
里为了比较,将重力 荷 载 代 表 值 按 中 国 规 范 统 一 取
值。两国规范的计 算 结 果 只 能 定 性 比 较,难 以 定 量
比较。
9 结论
( 1) IBC 提高 了 抗 震 设 防 水 平,使 大 震 作 用 下,
美国各地建筑物的抗倒塌能力得到统一。
( 2) IBC 根据 各 地 地 震 发 生 的 概 率 和 水 平 不 同
以及距离震中的距离不同,给出 S S 和 S 1 。结合地基
土的不同性质,得到 S DS 和 S D1 ,进 而 确 定 地 震 分 组。
结构允许采用的体 系,构 造 处 理,高 度 限 制,规 则 度
图3 实例平面图 / m 要求以及基底剪力分析方式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要

1997,属于 3 度区,土壤类别为 SC,距离 震 源 为 5m。 求都和结构所处场地的地基土性质有关。

按 IBC 2006,S S = 1. 25g,S 1 = 0. 5g,场 地 等 级 C,抗 ( 3) UBC 也 充 分 考 虑 了 场 地 地 基 土 性 质 的 不

震分组 D。 同,其对近震的影响,作了增大的保守处理。

从表 4 可以看出,用 UBC 和 IBC 计算的基底剪 ( 4) 因为荷载取 值 的 不 同 ( 比 如 荷 载 分 项 系 数

力都比用 GB50011—2010 的 大,且 随 着 场 地 土 类 别 取 值 不 同 ) ,计 算 方 法 的 差 别,IBC,UBC 以 及

的降低,用 UBC 和 IBC 计 算 的 基 底 剪 力 都 会 增 大。 GB50011—2010 计算结 果 不 具 有 量 的 可 比 性,当 取

这反映了美国抗震规范充分考虑了场地土对基底剪 同一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后,按 美 国 两 本 规 范 IBC 和

力的影响。当建筑物距离震源较近时,用 UBC 1997 UBC 计算的基底剪力都比 GB50011—2010 的大。

计算的基 底 剪 力 会 增 加。 如 果 距 离 震 源 较 近,IBC 参 考 文 献

会提高该处的 S S 和 S 1 的值,其计算结果也会加大。 [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uilding Officials. Uniform


building code. ( UBC 1997) [S]. 1997.
地震力比较 表4 [2]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GB 抗震 UBC IBC GB 基底 UBC 基底 IBC 基底 ( IBC 2006) [S]. 2006.
情况
等级 分区 分组 剪力 / kN 剪力 / kN 剪力 / kN [3]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7-05 Minimum
1 8 4 D 439. 7 572. 5 455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S]. 2005.
2 8 4 D 439. 7 654. 0 525 [4] GB50011—2010 建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S]. 北 京: 中 国 建
3 8 4 D 439. 7 687. 0 525 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上接第 92 页) [4 ] 徐培福,王亚勇,戴国莹. 关 于 超 限 高 层 建 筑 抗 震 设 防

性能化目标,综合利用弹( 塑 ) 性 时 程 等 补 充 分 析 方 审查的若 干 讨 论[J]. 土 木 工 程 学 报,2004,37 ( 1 ) : 1-


6,
12.
法,合理地应 用 钢 及 混 凝 土 等 组 合 构 件 ( 钢 骨 混 凝
[5 ] 徐培福,戴国 莹. 超 限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基 于 性 能 抗 震 设
土柱等) ,确 保 工 程 结 构 体 系 在 遭 遇 地 震 作 用 时 能
2005 ,
计的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38( 1) : 1-10.
达到“小震 不 坏、中 震 可 修、大 震 不 倒 ”的 抗 震 设 防
[6 ] 刘大 海,杨 翠 如. 型 钢 钢 管 混 凝 土 高 楼 计 算 和 构 造
目标,同时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致谢: 工 程 设 计 中 得 到 柯 长 华、齐 五 辉、朱 忠 义 [7 ] 陈富生,邱 国 华,范 重. 高 层 建 筑 钢 结 构 设 计[M]. 北
等院总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8] 《钢结构设 计 手 册 》编 辑 委 员 会. 钢 结 构 设 计 手 册 ( 下
参 考 文 献
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 ] JGJ 3—2002 高层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S]. 北 [9 ] 徐培福. 复杂高层建筑 结 构 设 计[M]. 北 京: 中 国 建 筑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工业出版社,
2005.
[2 ] GB 50011—2001 建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S]. 北 京: 中 国 [10] 方鄂华. 高 层 建 筑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概 念 设 计[M]. 北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 ] 建设部. 超限高层建筑工 程 抗 震 设 防 专 项 审 查 技 术 要 [11] 李国胜. 多高层钢筋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优 化 与 合 理 构 造
点[S]. 2010.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