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轉生後的意志改變

聊齋誌異閱讀報告

B11901152 電機一
林育正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聊齋誌異中兩篇三生,都是有關於人轉生後,不管是在
心境或是行為產生的變化,來影射高官貴族或是揭露科舉考試之惡像。雖然這
兩篇篇目在討論的東西不太一樣,但是卻都是利用轉生這種不知是否存在的類
型來闡述人的行為,這樣的敘事方式是特別且可以吸引人去閱讀或是思考。而
且在人物撰寫、故事敘述上兩篇的描述方法也不同,因此本文會針對這幾個部
分來進行討論。
首先談到轉生成馬、狗、蛇、人的三生,其內容環繞在劉舉人轉生後發生
了什麼事情。我們首先來看看各個小節提到了什麼重要的事情以及他在敘述上
有何特別之處
⚫ 劉孝廉,能記前身事。自言一世為搢紳,行多玷。六十二歲而歿,初見冥
王,待如鄉先生禮,賜坐,飲以茶。覷冥王盞中茶色清徹,己盞中濁如
膠。暗疑迷魂湯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顧,以盞就案角瀉之,偽為盡者。

作者在首段就已點明劉舉人有一個特別的能力是能夠記得前生的事情,不
僅講述這篇文本來源,更重要的是,他為後文暗示這項特別能力能對劇情產生
變化,並以此為主軸分段敘述,可以說能記前身事是一個這篇文本的破題,第
一句話就闡述了轉生主題。在之後,作者說明冥王禮待劉舉人,賜坐,飲以
茶,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行為,首先我們會認為冥界與現世有別,但在
冥界,即使是閻王,卻也依然會對有功名爵祿的人給與禮待。下一句,作者講
述劉舉人猜測桌上的茶是迷魂湯,便偷偷倒掉。從此便更可以看出劉舉人行多
玷和猜忌的人格特質。對於一個已死之人,我相信他一定能夠分別自己所處的
是不是現世,就從這一點來猜測,劉舉人之所以倒掉茶水,可能可以猜測是他
也知道自己在世時不道德之行徑,可能會使他在閻王這裡受到處罰,所以抱持
著猜忌。

⚫ 俄頃稽前生惡錄,怒命群鬼捽下,罰作馬。即有厲鬼縶去。行至一家,門
限甚高,不可逾。方趦趄間,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顧,則身已在櫪下
矣。但聞人曰:「驪馬生駒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覺大餒,
不得已,就牝馬求乳。逾四五年間,體修偉。甚畏撻楚,見鞭則懼而逸。
主人騎,必覆障泥,緩轡徐徐,猶不甚苦;惟奴僕圉人,不加韉裝以行,
兩踝夾擊,痛徹心腑。於是憤甚,三日不食,遂死。

接續著前一段劉舉人把茶水倒掉,閻王終於知道劉舉人前世作惡多端,便
一改先前的禮待而將他捉下。從這裡我們其實就可以知道那碗茶並不是迷魂
湯。而真正的處罰則是貶為馬生。轉生的過程是很特別的「行至一家,門限甚
高,不可逾。方趦趄間,鬼力楚之,痛甚而蹶」,作者所認為的轉生是伴隨著
痛苦發生,並在不知不覺中才知道自己已經轉生(也有可能不知道,因為劉舉人
可以記住前世)。後面,作者說明劉舉人,也就是那隻馬長的強壯,卻害怕鞭
打,被騎行時要配上障泥,放鬆馬轡,兩踝夾擊會覺得痛苦不已,最後氣憤絕
食而死。我們可以認為劉舉人,即是轉生成馬,卻還有著前世的那種士大夫不
能受苦、不能弄髒的個性。縱使四、五年過去,劉舉人在此時還沒有接受自己
轉生成馬的這種事實。

⚫ 至冥司,冥王查其罰限未滿,責其規避,剝其皮革,罰為犬。意懊喪
不欲行。群鬼亂撻之,痛極而竄於野。自念不如死,憤投絕壁,顛莫
能起。自顧則身伏竇中,牝犬舐而腓字之,乃知身已復生於人世矣。
稍長,見便液亦知穢,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為犬經年,常忿
欲死,又恐罪其規避。而主人又豢養不肯戮。乃故齧主人脫股肉,主
人怒,杖殺之。

在之後,劉舉人又被貶為狗,而其轉生的過也是一樣痛苦不已,最後才在
恍惚間轉生成狗。而後因為自己不願意再做一隻狗,又怕被指責不規避罰則,
最後咬下主人的肉而被鞭笞至死。在這一段,作者利用很巧秒的方式暗暗影射
高官貴族。即使劉舉人已經知道糞尿是污穢的,但聞著卻很香,這一句話裡講
述了即使劉舉人抱著前世的記憶投胎,認為自己是一個人,但卻對糞尿這種東
西感興趣,暗諷的意味十分濃厚。

⚫ 冥王鞫狀,怒其狂猘,笞數百,俾作蛇。囚於幽室,暗不見天。悶
甚,緣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視則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殘
生類,飢吞木實。積年余,每思自盡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
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臥草中,聞車過,遽出當路,車馳壓之,斷
為兩。

在此,劉舉人又被貶為蛇,但這邊有一個十分巨大的轉折也就是劉舉人不
打算殘害生靈。在此我們可以知道,首先劉舉人還抱有前世為人的記憶,再者
劉舉人的意志也還保持著,對於他不喜歡的事情不做,而造成的結果是劉舉人
改吃素,這是十分有趣的。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劉舉人在不斷轉世的期間,縱使
還有著人類的心境,卻逐漸拋棄掉前世不道德的行為,轉為符合禮儀。

⚫ 冥王訝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無罪見殺原之,准其滿限復為

人,是為劉公。公生而能言,文章書史,過輒成誦。辛酉舉孝廉。每
勸人:乘馬必厚其障泥;股夾之刑,勝於鞭楚也。

最後,劉舉人終於轉生成為現在劉公,抱持著前世的記憶,因為吃過苦,更可
以感同身受,會要求人們要去體諒這些牲畜,對於劉公也是一個好結局。
⚫ 異史氏曰:「毛角之儔,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

之內,原未必無毛角者在其中也。故賤者為善,如求花而種其樹;貴
者為善,如已花而培其本:種者可大,培者可久。不然,且將負鹽
車,受羈馽,與之為馬。不然,且將啖便液,受烹割,與之為犬。又
不然,且將披鱗介,葬鶴鸛,與之為蛇。」

最後這一篇的評述,我們才真正了解作者想要闡述說明的是什麼。

(一)、暗諷貴族

作者暗示即使是王公大人裡,也未必沒有衣冠禽獸。即使是人模人樣,他的前
世卻有可能是牲畜,轉生狗的暗諷足以說明,許多道貌岸然的人,上輩子卻不
知道是什麼物種,即使在現世已經洗白了,卻還是不免讓人排斥。

(二)、天理之不可逆

其次在這個故事裡其實也暗暗隱喻著人們不可輕易的違逆天理,一開始的劉舉
人只是被貶為馬,但卻因為他想要逃避自己所受的罪責,而受到更嚴重的處
罰。我認為作者所想說的是,人們不可去思考一些捷徑而達成目的,按部就班
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或許正是因為作者在考場上所見不公之事,才會想要用
這種方式暗諷那些透過關係而有所成之人。

(三)、人類意志之可變

作者也說明了人類之意志的可變性,劉舉人從一開始的士大夫多作怪,到成為
現在的劉舉人,中間所經歷的改變,正是在一次一次絕境和挫折所蛻變出的改
變。要是少了轉生成馬和狗的經歷,劉舉人又何以在成為蛇時,放棄殘殺生靈
的決定。促成這一切改變,正是劉舉人一次又一次轉生中人性意志的留存,以
此為基礎,在成為牲畜並遠離人間時,發覺道德的重要性,最後在轉生成蛇和
人時。才意識到自己先前的作為對於所造成的痛苦,並嘗試去改變。

再來我們要討論的是另外一篇三生,故事情節上是講述湖南某因為官場黑手虫
害了名士興于唐的前途,因此被狀告上了閻王。轉生後,湖南某被誤認為土匪
而被抓走,當時的判官為興于唐,因次湖南某被處決了。在轉生後,湖南某轉
生為大狗,興于唐轉生為小狗,之後小狗咬殺大狗,兩人殞命。最後一世,兩
人皆無前世回憶,湖南某成為岳父,興于唐成為女婿,在湖南某的協助下,興
于唐成功考取功名,而兩人的三世恩怨最後終了。除開討論科舉腐敗的部分,
這一篇文章有幾點特別之處。

(一)、非定域化的描述

這篇文章僅用湖南某來代稱,而非以特定人物敘述。這個人可是你、我、他,
可以代稱一群人。這種描寫人讀者更可以將自身代入於角色或是解讀成周遭正
在發生的事,也就是說這一篇小說並沒有在時間上將人物固定在一段時間軸
上,對於讀者來說,這個人是在時間洪流上不斷出現,穿越了清代,而再現於
現今。

(二)、興于唐的遭遇

興于唐可以說是串起整片故事主結構的重要腳色,以身為考生所遭受不公之事
為主體,以恩怨的行式,側面烘托出考取功名在當時人們眼中的重要性。對比
之下,官場黑手這樣的事便更讓人無法接受,在最後作者的評價中,也是肯定
了這一點。可以說這一篇故事的恩怨,其實起源於當代對於考取公名的看中程
度。而在閻王那,湖南某所遭受的懲處,乃當代世人對於這樣不公之事所希望
有的懲處,然而在最後,卻並沒有受到那樣嚴重的處罰,間接講述了當代的官
場黑手的情況,上下私通的情況十分嚴重,以至於這些人都受不到懲罰。

(三)、權力腐化人心、私慾動搖意志

最一開始,興于唐因為湖南某而蒙受冤屈,然後,轉世到第二世時,成為判
官,變成掌握權力的在上位者後,在遇到因為誤會而遭到捕捉的湖南某後,卻
因為一己私慾而將他判罰。相較於興于唐一開始希望能夠懲處這些進行不道德
之事的在上位者,在自己成為判官後,卻也淪落成他們的一員。從此可以看
出,興于唐因為一己私慾,改變了自己要矯正世道的意志,最後,權力和私慾
同時展現了身為一個高官,即使是不對的事,卻也能強硬執行。

結論

從本文的主題,人的意志改變出發,兩個文章都用轉生來描述故事的進程。雖
然主題並不是這個,但在思想上都做出了改變以至於在行為上也做出了改變,
前者利用不斷地轉生,改變對於牲畜的看法,改變自己處世的態度,從一開始
的行多玷,到最後經歷一次次的轉生,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後者在轉世
的基礎上,改變兩者的地位,最後在權力與私慾的誘導下改變了自己的行為。
雖然通篇主要是在討論科舉考試,但我們也可以從旁看到關於人的意志的轉
變。這二篇都以轉生為媒介,討論自己的主題,並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物的想
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