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2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力学规划教材
湖北省精品课程教材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主编! 李! 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 武汉
!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李黎主编$#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
(0&,
/!!

!!1" 结& !#1" 李& !$1" 结构力学


/高等学校
/教材!%1"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2(第!! 号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李! 黎! 主编
策划编辑$徐正达
责任编辑$姚同梅
封面设计$
责任校对$祝! 菲
责任监印$
出版发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 武汉(
武昌喻家山!! 邮编$23&&-2!! 电话$'&%-(.'3%','(
录!! 排$武汉市洪山区佳年华文印部
印!! 刷$
开!! 本$-.-445'&,%44!'"'0
印!! 张$
字!! 数$!! 千字
版!! 次$%&'( 年% 月第' 版第' 次印刷
定!! 价$!! 元
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出版社营销中心调换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2&&/00-,/''.! 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 录
第! 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03(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第% 章! 力法!!!!!!!!!!!!!!!!!!!!!!!!!!!!!!! ''&((
第& 章! 位移法!!!!!!!!!!!!!!!!!!!!!!!!!!!!!! ''22(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第)* 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
第)) 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第%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题!/) 图
!

解! 题%/' 图 6($如
' 图%/'/' 所示%杆' 与基础通过点! 处的铰与链杆% 连接%形成刚片
! %链杆3*2 通过点" 处的铰形成二元体'%链杆(*0 通过点# 处的铰形成二元体%%刚片!
上搭上了二元体'*%%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 图'7($如图%$'$% 所示%杆' 与基础通过3 根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连接%形成刚片
! %链杆%*3 构成二元体%但两根链杆在同一直线上%是瞬变体系%故该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
的瞬变体系)

!!!!
图!$)$)
!
图!$)$! !

题%$' 图'8($如图%$'$3 所示%杆( 与基础刚性连接%形成刚片! %杆' 与刚片! 通过3


根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3*2 连接%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 图'9($如图%$'$2 所示%杆' 与基础形成刚片! %杆3 与刚片! 通过不交于一点的
3根链杆%*2*( 连接%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图!$)$"
!
图!$)$# !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解! 题%$% 图6($如
' 图%$%$' 所示%刚片! 与刚片# 通过链杆'*% 连接%链杆'*% 交于无
穷远处的点% 处%构成虚铰%刚片! 与刚片$ 通过链杆3*2 连接%链杆3*2 交于点% 处%刚
'% '3

片# 与刚片$ 通过链杆(*0 连接%链杆(*0 交于点% 处%而点% 与% 的连线分别与杆'*%


%3 '3 %3

重合和平行%故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瞬变体系)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 图
!

题%$% 图'7($如图%$%$% 所示%刚片! 与基础通过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3 连接%形成


' 个大刚片%再搭上由链杆0*- 和2*( 形成的% 个二元体%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图!$!$) !
图!$!$!
!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题!$" 图
!

解! 题%$3 图 6($如
' 图%$3$' 所示%刚片! 与基础形成大刚片%再搭上由杆'*% 形成的二
元体%构成的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3 图'7($如图%$3$% 所示%设基础为刚片$ %刚片! 和刚片# 通过点% 处的铰连
'%

接%刚片! 和刚片$ 通过点% 处的虚铰连接%刚片# 和刚片$ 通过点% 处的虚铰连接%且点


'3 %3

% *
% *
'% % 不
'3 共线%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
第! 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3!

!!!!
图!$"$) !
图!$"$!!

题%$3 图'8($如图%$3$3 所示%杆' 与基础构成刚片! %有' 个多余约束%杆3 与刚片!


通过杆%*2 连接%因此该体系为有' 个多余约束*少' 个必要约束的几何可变体系)
题%$3 图'9($如图%$3$2 所示%杆'*2*( 形成刚片! %与基础通过杆3 和点! 处的铰连
接%形成大刚片%同理%杆%*.*, 形成刚片# %与基础通过杆'& 和点" 处的铰连接%形成大刚
片%% 个刚片与基础形成' 个大刚片%在大刚片上搭上杆0*- 形成的二元体%因此该体系为无
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图!$"$" !
图!$"$#!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题!$# 图
!

解! 题%$2 图 6($如
' 图%$2$' 所示%刚片!"# 与杆'*% 构成的二元体形成刚片! %刚片
&'( 为刚片# %刚片! 与刚片# 通过点& 处的铰和杆3 连接%构成' 个大刚片$ %刚片$ 与大
地通过点" 处的铰和杆2 连接%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2 图'7($如图%$2$% 所示%杆'*%*3 构成刚片%再搭上杆2 和杆(*杆0 和杆-*杆.
和杆 ,*杆'& 和杆 '' 分别构成的二元体%形成大刚片! %大刚片! 与基础通过 '个 铰和'根 链
杆连接%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图!$#$)
!
图!$#$!!
!2!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题!$$ 图
!

解! 题%$( 图 6($如
' 图%$($' 所示%杆'*%*3 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 个铰相连%形成'
个刚片%该刚片与基础通过' 个铰和' 根链杆相连%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 图'7($如图%$($% 所示%杆'*%*3 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 个铰相连%形成' 个刚
片%该刚片与基础通过' 个铰和' 根链杆相连%形成' 个新刚片%故该体系为有% 个多余约束
的几何不变体系)

!!!!
图!$$$)!
图!$$$!
!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题!$% 图
!

解! 题%$0 图 6($如
' 图%$0$' 所示%上部体系与基础直接通过' 个铰和' 根链杆相连%去
除约束%选用上部体系进行分析) 刚片! *# 连接于点% 处%刚片! *$ 相交于无穷远的点'%

% 处
'3 %刚片# *$ 相交于无穷远的点% 处%且% *% *% 三点不共线%再搭上'*% 和3*2 分
%3 '% '3 %3

别形成的二元体%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0 图'7($如图%$0$% 所示%去除约束%选用上部结构进行分析) 去掉二元体''%%(*

!!!
图!$%$)
!
图!$%$!
!
第! 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

'
3%2(*'
(%0(&&最后只剩下链杆! 和# %这两根链杆通过' 个
铰相连构成可变体系%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可变
%
体系)
题%$0 图'8($如图%$0$3 所示%刚片! 和刚片# 通过点!
处的铰和杆' 相连%形成一个大刚片%该刚片与基础通过点" 处
的铰和杆% 相连%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图!$%$"
$&! 试 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

题!$& 图
!

解! 题%$- 图 6($如
' 图%$-$' 所示%将基础与杆'*%*3*2 看做一个刚片%则可以看出该体
系为有3 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 图'7($如图%$-$% 所示%刚片与基础通过点! 处的铰和链杆' 连接%点" 处的铰
与链杆% 为多余约束%因此该体系为有3 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图!$&$)
!
图!$&$!
!

题%$- 图'8($如图%$-$3 所示%杆%*3*2 构成刚片! %杆0*-*. 构成刚片# %基础看做刚


片$ %刚片! 与刚片# 交于点!%刚片! 与刚片$ 交于点") 刚片# 和刚片$ 交于点#) 点
!*
"*#不 在同一直线上%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 图'9($如图%$-$2 所示%大三角形与内部小三角形分别形成刚片! 和刚片# %刚片
!和 刚片# 通过3 根不交于同一点的杆'*%*3 连接%形成' 个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大地通过点
!0!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 处的铰和杆2 连接%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试
! 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题!$' 图
!

解! 题%$. 图 6($如
' 图%$.$' 所示%不考虑支座与基础%去掉二元体''*%(*'3*2(*'(*0(*
'
-*.(*',*
'&(*'''*
'%(*'
'3*'2(*' '0(%剩
'(* 下杆'-%为一刚片%上部体系与基础是通过3 根
不交于同一点的链杆相连%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题%$. 图'7($如图%$.$% 所示%杆'*%*3*2*'3 形成刚片! %杆0 为刚片# %基础为刚片
$ %刚片! 和# 通过杆,*'& 连接%交于点! 处%刚片! 和$ 通过杆''*'% 连接%交于点" 处%
刚片# 和$ 通过杆(*- 连接%交于无穷远的点# 处%三点共线%杆.*杆'2 是多余约束%另外上
部体系与基础直接通过两个铰相连%有' 个多余约束%因此该体系为有3 个多余约束的瞬变
体系)

!!!!
图!$'$) !
图!$'$!
!

!$(! 试 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解! 如图%$, 所示%杆' 视为刚片! %杆.*,*'& 形成刚片# %基础为刚片$ %刚片! 和#
通过杆0*- 连接%且杆0 的延长线与杆- 交于点! 处%刚片# 和$ 通过杆2*( 连接%且杆2 与
杆( 的延长线交于点" 处%刚片! 和$ 通过杆%*3 连接%且杆%*3 的延长线交于无穷远的点#
处%!*"*# 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瞬变体系)
第! 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

!!!!
题!$( 图 !
图!$(!

$)*!
! 试计算习题%$0*%$-*%$.*%$, 中各体系的自由度数目)
解! 设体系刚片数为)%单铰个数为 *%单 结点个数为+%单链杆根数为
,)
题%$0'6(图中%):%'%*:3&%+:&%,:3%故
- :3); '
3+<%*<,(:35%'; '
35&<%53&<3(:&
题%$0'7(图中 %):3&%*:23%
+:&% 故
,:3% - :')
题%$0'8(图中%):'(%*:%'%+:&%,:3%故- :&)
题%$-'6(图中%):-%+:2%*:0%,:&%故- :;3)
也可按如下方式计算$):2%+:2%*:&%,:3%故- :;3)
题%$-'7(图中%):'%,:0%故- :;3)
题%$-'8(图中%):.%+:&%*:''%,:%%故- :&)
题%$-'9(图中%):,%+:&%*:''%,:3%故- :&)
题%$.'6(图中%):'-%+:&%*:%2%,:3%故- :&)
题%$.'7(图中%.:.%,:'2%/:2%故
- :%
.;,:%5.;'2;2:;%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和自由度数目 )
解! 如图%$'' 所示%去掉杆'
'*%(%'
3*2(%'
(*0(形成的二元体) 刚片! 与基础通过杆-*
.相连且杆-*. 的延长线交于点% 处+刚片! 与# 通过杆''*'% 相连%且杆'' 的延长线和
'3

杆'% 交于点% 处+刚片# 与大地通过杆,*'& 相连%且杆,*'& 的延长线交于无穷远的点%


'% %3

处) 点% 所在直线与直线% % 平行%因此该体系为瞬变体系)
%3 '% '3

也可以计算出自由度 - :%.;',</(:%5,;'2;2:&

!!!!
题!$)) 图
!
图!$))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和自由度数目)
解! 如图%$'% 所示%刚片! 与# 通过点! 处的铰*链杆' 相连形成一个大刚片) 该刚片
与刚片$ *% 通过3 个不共线点"*#*' 处的铰连接形成刚片& ) 杆%*3 与刚片& 分别通过'
个铰和' 根链杆相连形成一个几何不变体系) 该几何不变体系与基础通过% 个铰和% 根链杆
相连) 因此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有3 个多余约束)
因):'3%+:&%*:'.%,:0%故自由度
- :3); '
3+<%*<,(:35'3;%5'.;0:;3

!!!!
题!$)! 图!
图!$)!!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和自由度数目)
解! 如图%$'3 所示%刚片' 上搭上杆%*3 组成的二元体构成刚片! %杆-为 刚片# %刚片
2搭上杆(*0 组成的二元体构成一个大刚片%将该刚片等效为图%$'3'7(所示的刚片$ ) 刚片
!与大地通过杆 ,相
.* 连%且两杆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处+刚片# 与大地通过杆 '' 相
'&*
&' 连%
且杆'& 与杆''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处+刚片! 与刚片# 通过杆'%*'3 相连%且两杆相交于
&%

点% 处)% *% *% 三点不共线%且没有多余约束%因此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
'% &' &% '%

体系)
计算自由度) 因):.%+:&%*:'&%,:2%故
- :3); '
3+<%*<,(:35.;%5'&;2:&

!!
题!$)" 图!
图!$)"
!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和自由度数目)
解! 如图%$'2 所示%小刚片! 搭上2 个二元体形成' 个大刚片# %刚片# 与基础通过'
个铰和% 根链杆相连%因此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有' 个多余约束)
第! 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

!!!!
题!$)# 图 !
图!$)#
!

计算自由度如下$
.; '
- :% ,</(:%5-;'';2:;'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和自由度数目 )
解! 如图%$'( 所示%基础及下部三根杆件组成大刚片'%去掉分别由杆' 和杆%*杆3 和
杆2*杆( 和杆0 组成的二元体%杆-*. 各有' 个自由度+刚片! *# *$ 分别通过' 个铰和% 个
虚铰相连%三铰不共线%构成大刚片%%两个大刚片通过% 根链杆相连%有' 个自由度) 因此%
该体系为常变体系%有3 个自由度)
计算自由度) 因):%.%+:'%*:3,%,:& 故
- :3); '
3+<%*<,(:35%.;3;%53,;&:3

!!!!
题!$)$ 图
!
图!$)$ !

$)%!
!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和自由度数目)
解! 如图%$'0 所示%, 处断开后变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所以有%- 个多余约束
'图中有, 个封闭框%每个封闭框有3 个多余约束%所以一共是%- 个多余约束(%因此该体系为
有%- 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体系的自由度为 - :;30:;35,:;%-

!!!!
题!$)% 图 !
图!$)% !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题"$) 图
!

解! 题3$' 图6($结
' 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 所示)

图"$)$)
!

'
'(求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1' 2&
由"3 2& 得04&
" 5' 2'&4-6.4(427
(6'&426'&
&5' 2(&=+! ' 向上(
由"& 5 2& 得 &5" 2'&6'&6.4(8&5'
&5" 2'&=+! ' 向上(
'
%(求控制点弯矩)
39右:'&5'=+!4:'&=+!4' 下侧受拉%9 点有弯矩突变(
39左:%&=+!4! ' 下侧受拉(
3 :'
& '&<'&5%(=+!4:3&=+!4! '下侧受拉(
3 :'
( '&52<'&;.5%5'(=+!4:32=+!4! '下侧受拉(
3 : ';'&5';.5'5&7
' ((=+!4:;'2=+!4! '下侧受拉(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 点弯矩为零) 图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图"$)$!
!

题3$' 图'7($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 所示)

图"$)$"
!

'
'(求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1' 2&
由"3 2& 得
" '%&5' 2'(6'&4'26'&4'%4'&
,%=+! '
&5' 2''%7 向上(
由"& 5 2& 得 &5" 2'&6'&4'%8&5'
&.=+! '
&5" 2'-7 向上(
'
%( 求控制点弯矩)
&.5%=+!4:327
3&右:'-7 '0=+!4! '下侧受拉 点有弯矩突变(
%
&
'
3&左: 327 ( !
'0<'( =+ 4:2,7 !
'0=+ 4! '下侧受拉(
3 :''-7 3%=+!4! '下
&.52<'((=+!4:.37
( 侧受拉(
3 : ';'&5%;'&525%(=+!4:;'&&=+!4! '上
' 侧受拉(
3 :;'&5%5'=+!4:;%&=+!4! '上
# 侧受拉(
图3$'$2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图"$)$#
!

题3$' 图'8($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 所示)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为悬臂梁构件%可以从自由端" 往左分析)
!"
3 :&%3 :& 0! '下
" 侧受拉(%!3 :& 0<& !%0:3& 0!'下侧受拉(
: # ; # # #

3 :& 0<& !%0<& !30:0& 0! '下


9 侧受拉( # # # #

3 :& 0<& !%0<& !30<& !20:'&& 0! '下


& # 侧受拉(
# # # #

3 :;& 0<& %0<& 30<& 20<& (0:'3& 0! '下


( ! ! ! # ! # 侧受拉( # # # #

3 :;& 0;& !%0<& !30<& !20<& !(0<& !00:'(& 0! '下


' # # 侧受拉(
# # # # #

3 :;& 0;& !%0;& !30<& !20<& !(0<& !00<& !-0:'0& 0! '下


# # # # 侧受拉(
# # # # #

!# 段剪力为零%故3 :3 :'0& 0'下侧受拉() 图3$'$0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 #

图"$)$%!

$!!
" 试找出下列各弯矩图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题"$! 图!

解! 题3$% 图6($杆
' !"'见图3$%$''6((间有剪力%弯矩不为定值) 图3$%$''7(所示为
正确的弯矩图)

图"$!$)!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题3$% 图'7($杆!"'见图3$%$%'6((间剪力为零%没有弯矩%3 ! :3" :&) 图3$%$%'7(


所示为正确的弯矩图)

图"$!$!
!

题3$% 图'8($!" 段'见图3$%$3'6((的受拉侧在左侧%"# 段的受拉侧在上侧) 图3$%$3


7(所
' 示为正确的弯矩图)

图"$!$"
!

题3$% 图'9($"#' 部分'见图3$%$2'6((内部平衡%!" 段无内力) 图3$%$2'7(所示为正


确的弯矩图)

图"$!$#
!

$"!
" 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解! 题3$3 图6($结
' 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6%&83&2&
1'

& 2'&=+! '向


1' 左(
由"3 2& 得 2& 63&4%8'&424%8%&422&
' 5!

& 2%(=+! '向


5! 上(
由"& 2& 得
5 & 2'&428&
5' 5!

& 2'(=+! '向


5' 上(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 图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3" :3&5%=+!4:0&=+!4! ' 左侧受拉(
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
右侧受拉(
3' :&%!3# :2&1' :2&=+!4! '
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中: '3" <3# (
"%;<
=%".: ,'
0&<2&( 上侧受拉(
"%;'&52%".-=+!4:3&=+!4! '
图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3$3$% )
题3$3 图'7($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3 所示)
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3" :
%
左侧受拉(
5'&52% =+!4:.&=+!4! '

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3" :.&=+!4! ' 上侧受拉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
图"$"$)
!
图"$"$!
!

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 '
'&525%<%&5%(
=+!4:'%&=+!4! ' 上侧受拉(
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 '
'%&<'((=+!4:'3(=+!4! ' ( 右侧受拉
3' : ';'&525%<%&5%<'((=+!4:;%(=+!4! ' 左侧受拉(
图$3
3 $2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
图"$"$"
!
图"$"$#
!

题3$3 图'8($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1"

由"3 2& 得
! & 2 3"?! '向上(5'

由"& 2& 得
5 & 28& 28 3"?! '向
5! 下(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 !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 "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3@ :?3 !?:3 !'下侧受拉(


#

图3$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3 图'9($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0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 ! '向左( 1" #

由"3 2& 得
" & 28& ! '向 下(5' #

由"& 2& 得
5 & 28& 2 & ! '向
5! 上( 5'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
%( 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 !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 ?!'右侧受拉( #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 ?!'上侧受拉( # #

图3$3$0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3 图'>($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向 右( 1'

由"3 2& 得!& 2 '(4%6(4'6'&42("3=+ 2'.733=+!'向上(


' 5!

由"& 2& 得
5 & 2(6(8& 5' 5!

& 28.7 33=+! '向 下(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7
! 335'=+!4:'.7
( 33=+!4! '下侧受拉(
3 :' 335%;(5'(=+!4:3'7
'.7& 00=+!4! '下 侧受拉(
3 :' 3353;(5%;(5'(=+!4:3,7
'.7
" ,,=+!4! '下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5'=+!4:'&=+!4! '右
# " 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53=+!4:3&=+!4! '左
' " 侧受拉(
图3$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图"$"$& !
图"$"$'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 题3$3 图'?($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5 & 2& 5(

由"3 2& 得!& 2 ''(6'&43("2=+ 2''7%(=+!'向右(


! 1#

由"& 2& 得
1 & 2'&8& 1! 1#

& 28'7 %(=+! '向


1! 左(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7
! " %(53=+!4:37 -(=+!4! '右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7
# " %(5'=+!4:''7%(=+!4!'左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3 :3 :'(=+!4!'左侧受拉(
(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3@ :'(=+!4!'下侧受拉(


"

图3$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图"$"$( !
图"$"$)*
!

$#!
" 试直接作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

题"$# 图
!

解! 题3$2 图6($梁
' 的弯矩图如图3$2$' 所示)

图"$#$)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3$2 图'7($梁的弯矩图如图3$2$% 所示)

图"$#$!
$$!
" 试直接作出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

题"$$ 图
解! 题3$( 图'6($结 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 2'&43=+ 23&=+!'向右(
1 1'

由"3 2& 得 & 2'&43427("3=+ 22(=+!'向上(


' 5!

由"& 2& 得 & 28& 282(=+!'向下(


5 5'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2(53=+!4:'3(=+!4! '下
! " 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535'7
" (=+!4:2(=+!4! '右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53=+!4:,&=+!4! '左
" 侧受拉(
图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图"$$$)!
图"$$$!
!

题3$( 图'7($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1#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取右半部分刚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2 所示)

!!!!
图"$$$" !
图"$$$#
!

由"& 2& 得
1 & 2& 1&

由"3 2& 得 & 2'&40"%=+ 23&=+!'向上(


& 5#

由"& 2& 得 & 右2 '3&8'&(=+ 2%&=+!'向下(


5 5&

取结点&%则 & 左28& 右28%&=+! '向


5& 上(
5&

取左半部分刚架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 2%&4%"2=+ 2'&=+!'向上(
" 5!

由"& 2& 得 & 2 ''&6%&(=+ 23&=+!'向下(


5 5"

'%(计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3 :'&52=+!4:2&=+!4! '下
" 侧受拉(
!
3 :2&=+ 4!
' '右"下侧受拉(
3 :'&52=+!4:2&=+!4! '上
# 侧受拉(
3 :2&=+!4! '右
( "上侧受拉(
图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图"$$$$
$%! 试
" 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题"$%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解! 题3$0 图 6($结
' 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0$' 所示)
'(将
' !"(& 当 作隔离体%求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1'

由"3 2& 得 & 2.4,4'7("0=+ 2'.=+!'向上(


' 5&

由"& 2& 得 & 2 '.4,8'.(=+ 2(2=+!'向上(


5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3 :.535'7
! ' (=+!4:30=+!4! '上侧受拉(
3 :'.5053;(253(=+!4:;'.=+!4! '下
( 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3> :.535'7(=+!4:30=+!4!'上侧受拉(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3@ :'.53=+!4:(2=+!4!'左下侧受拉(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3 :(253=+!4:'0%=+!4!'左上侧受拉(


#

图3$0$%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
图"$%$)
!
图"$%$! !
图"$%$"
!

题3$0 图'7($取半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0$2'6(所示)

图"$%$# !

'
'(取隔离体'(&%如图3$0$2'7(所示)
由"& 2& 得
1 & 2'&=+! '向左( 1'

由"3 2& 得 & 2'&4'7("3=+ 2(=+!'向上(


' 5&

由"& 2& 得
5 & 28(=+! '向下( 5'

%(取
' 隔离体!"#'%如图3$0$2'8(所示)
由"& 2& 得
1 & 2'&=+! '向左( 1!

由"3 2& 得 & 2'&427("3=+ 2'(=+!'向上(


! 5#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由"& 2& 得 & 2 '8(8'((=+ 28%&=+!'向下(


5 5!

3(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53=+!4:3&=+!4! '右
" 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53=+!4:2(=+!4! '下
" 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5'7
" (=+!4:'(=+!4! '左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5'7
( (=+!4:'(=+!4! '右 侧受拉(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有
3@ :(53=+!4:'(=+!4! '下
( 侧受拉(
弯矩图右半部分与左半部分为反对称关系%如图3$0$( 所示)

!!!!
图"$%$$ !
图"$%$% !

题3$0 图'8($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0$0 所示)


'(如
' 图3$0$0 所示%结构*荷载均对称%( 处铰只受到两边传来的轴力%不存在剪力%取
左半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0$- 所示) 则
由"& 2& 得
5 & 2& 5!

由"3 2& 得
! & 2 3"3! '向左(
1(

由"& 2& 得
1 & 28 3"3! '向
1!右(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3 :&%!3 :3"?!?:3 ! '右
! # "下 侧受拉(%!3 :3 !'下侧受拉((

如图3$0$. 所示%弯矩图左*右两部分对称)

!!!!
图"$%$&
!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3$0 图'9($结构上各点的编号如图3$0$,'6(所示)

图"$%$(!

'
'( 取隔离体#(9&'%如图3$0$,'7(所示)
由"3 2& 得 & 2'("2=+ 237-(=+!'向下(
# 5'

由"& 2& 得
5 & 237 -(=+! '向
5# 上(
'%(取 隔离体'&9%如图3$0$,'8(所示)
由"3 2& 得
9 & 237 -(=+! '向
1' 右(
由"& 2& 得
1 & 2837 -(=+! '向
1' 左(
由"& 2& 得
5 & 2837 -(=+! '向
59 上(
'3(取 隔离体#(9&' %如图3$0$,'7(所示)
由"& 2& 得
1 & 2837 -(=+! '向
1# 左(
'2(取 隔离体!"#' %如图3$0$,'9(所示)
由"3 2& 得
!

& 237
5" -(42"2=+ 237-(=+! '向下(
由"& 2& 得!& 2 '37-(837-((=+ 2&
1 1!

由"& 2& 得
5

& 2'
5! 37
-(837 -((=+ 2837
-(837 -(=+! '向上(
'((计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3 :3 :37
! " -(5%=+!4:-7 (=+!4! '外 侧受拉(
3 :3 :37
( & -(5%=+!4:-7 (=+!4! '内 侧受拉(
3 左:'(=+!4'下 侧受拉(%!3 右:&
9 9
图"$%$)*
图3$0$'&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 试作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解! 题3$- 图 '6($该结构是多跨静定梁%如图3$-$' 所示%!"#' 为基本部分%'(& 为附
属部分%从附属部分开始进行计算)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
题"$& 图
!
图"$&$)
!

'
'(求反力)
先分析'(& 段) 由"3 ' 2& 得
向下(
&5& 2'&"%=+ 2(=+! '
由"& 2& 得
5 & 2(=+! '向
'(&
5' 上(
再分析!"#' 段)由"3 " 2& 得
& !"#'
5' 2'
'&424%6(4%8'(4'(
"2=+ 2'.7
-(=+! ' 向上(
由"& 5 2& 得
&5" 2 ' -((=+ 22'7
'(6(6'&428'.7 %(=+! ' 向上(
%(
' 计算各控制点弯矩 )
上侧受拉
3" :;'(5'=+!4:;'(=+!4! ' (
3# : ' 下侧受拉(
-(5%;'&5%5'(=+!4:'-7
'.7 (=+!4! '
左 下侧受拉
3( :(5'=+!4:(=+!4! ' (
3 :;(5'=+!4:;(=+!4! '上侧受拉(

(

3(计
' 算各控制点剪力)
右 左 右
&@! :&@" :;'(=+%!&@" : ';'(<2'7
%((=+:%07
%(=+
左 '
&@# : %07 (
%(;'&5% =+:07 % 右 '
%(=+ !&@# : 07 (
%(;( =+:'7
%(=+
左 '7
&@' : ' %(;'&5%(=+:;'.7

-(=+%!&@' :&@( :&@& :(=+
图3 $%'
$-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图
6( % 3所示为最终剪力图
$%'
$- 7( )
题 图 该结构是多跨静定梁如图 所示 为基本部分
$- '
3 7($ % $-
3 $3 %
!"# %
#'( 和
(& 为附
属部分%从附属部分开始进行计算)
'(求
' 支座反力)
对杆(&%容易求出
& :(=+! '向上(%!& :(=+!'向下(
5( 5&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2& 5' 8(424%8(402&
(=+! '
&5' 2'-7 向上(
由"& 2&%得
5 & 5# (=+! '向
2-7 上(
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0& 8.4'8-7(4.8(4.422&
! 5"

& 23.=+! '向 上( 5"

由"& 2& 得
5 & 2'-7 (=+! '向上(
5!

%(计
' 算各控制点弯矩)
3 :;'&=+!4! '上 侧受拉(%!3 左:&

( (

3 :;(5%=+!4:;'&=+!4! '上
' 侧受拉(
3 : ';-7
" (5%;(5%5'(=+!4:;%(=+!4! '上 侧受拉(
'
3 : '-7
9 (5';(5'5&7 ( ! !
( =+ 4:'(=+ 4! '下侧 受拉(
3(画
' 弯矩图和剪力图) 铰接点只能传递剪力%不能传递弯矩%由附属部分一直画到主体
部分) 图3$-$2'6(所示为最终弯矩图%图3$-$2'7(所示为最终剪力图)

图"$&$#
!

题3$- 图'8($该结构是多跨静定梁%如图3$-$( 所示%!" 为基本部分%"#' 和'( 为附


属部分%从附属部分开始进行计算)
先分析'( 段%可得
33=+! '向
& :2&"3=+:'37
5( 上(%!& :%&"3=+:070-=+!'向上( 5'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同理依次分析"#' 段和!" 段%依次可求出


& :'&=+! '向
5# 上(%!& :'&"3=+:3733=+!'向下(
5"

3 :'
! %&"3(5%=+!4:'3733=+!4! '逆时针(%!& :070-=+!'向上(
5!

图3$-$0'6(所示为最终弯矩图%图3$-$0'7(所示为剪力图)

!!!
图"$&$$
!
图"$&$%
!

$'!
"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

题"$' 图!

解! 题3$. 图'6($该结构是多跨静定梁%如图3$.$' 所示%!"#*'(& 为基本部分%#'


为附属部分%从附属部分开始进行计算)
'(求
' 支座反力)
先分析#' 段%易求得
& :2=+! '向
5# 上(%!& :2=+!'向上( 5'

再分析!"# 段)
由"3 2& 得 ! '&62& 80422& 5"

&5" 2-"%=+
由"& 2& 得 & 6&
5 5! 5" 向下(
822&%!&5! 2'"%=+! '
同理分析(& 段%可得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5( 2%-"%=+%!&5& 22'"%=+
'
%( 求各杆弯矩)
#' 段中点弯矩值为 3 中:.=+!4!'下侧受拉( #'

如图3$.$' 所示%点9 处因有集中力偶作用%故


(=+!4! '下侧受拉(
左 '"%(5'=+!4:&7
3 :' 9

(=+!4! '上侧受拉(

3 :' '"%;'&(=+!4:;,7
9

'"%(52;'&-=+!4:;.=+!4! '上
3 : ,' " 侧受拉(
3 :;25%=+!4:;.=+!4! '上
( 侧受拉(
3 :;(5%5'=+!4:;'&=+!4! '上
& 侧受拉(
图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图"$'$) !
图"$'$!
!

题3$. 图'7($该结构是多跨静定梁%如图3$.$3 所示%!"#' 为基础部分%'(& 和&9 为


附属部分)
'(求
' 反力)
先分析&9 段)
"3 2& 得&

2& 8'&402&%!& 2'(=+! '向


59 上( 59

"& 2& 得5

&5& 6&59 8'&2&%!&5& 28(=+


依次分析 段 '(& * !"#' $ 段可求出
&5( :;'(=+%!&5' :'&=+%!&5# :',7'0-=+%!&5! :&7
.33=+
'
%( 求杆端弯矩 )
.3352=+!4:37
3" :&7 下侧受拉(
333=+!4! '
左 &7
3# : ' 上侧受拉(
.3350;'&5%(=+!4:;'(=+!4! '
右 上侧受拉(
3 :;'&5%=+!4:;%&=+!4! '
#

3 :'&5%=+!4:%&=+!4! '下
( 侧受拉(
3 :'&=+!4! '下侧受拉(%!3 右:&

& &

3 :;'&5%=+!4:;%&=+!4! '上
9 侧受拉(
图3$.$2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图"$'$" !
图"$'$# !

题3$. 图'8($如图3$.$( 所示%!"# 为基础部分%#' 为附属部分)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
'(求反力)
分析#' 段)
由"3 2& 得
#

&5' 2 ' (6'&4-(


(4-437 "2=+ 22.7
'%(=+! ' 向上(
由"& 5 2& 得
&5# 2 ' '%(8(4-8'&(=+ 237
2.7 '%(=+! ' 向下(
分析!"# 段 )
由"& 2& 得
5 '%(=+! '
&5" 237 向下(
由"3 2& 得
!

3! 2 '
37 '%(4(6((=+ 2%&7
'%(4'&837 0%(=+! ' 顺时针(
%(
' 求杆端弯矩 )
左 0%(=+! '
3! :3" :%&7 ( 下侧受拉

3" : ' 0%(;((=+!4:'(7
%&7 0%(=+!4! ' 下侧受拉(
3' : ';'&53;(535'7 ((=+!4:(%7 (=+!4! ' 上侧受拉(
图$.
3 $0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
图"$'$$
!
图"$'$%
!

$(!
" 试作图示结构的大致弯矩图)
解! 各结构的弯矩图分别如图3$,'6(' 'A(所示)
$)*! 试
" 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解! 题3$'& 图' '(求
6($' 支座反力)
由"3 2& 得 !

(?"%? 2&7
&5" 2<!?!'7 -(<? ! ' 向上(
由"& 2& 得
5 &5! 2&7
%(<? ! '向上(
由"& 2& 得
1 &1! 2&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3! :&%!3" :&%!3# :&7
%(<? ! '
%
下侧受拉(
图3$'&$''6(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题 $'& 图
3 7($该
' 结构为悬臂梁%弯矩图可由均布荷载引起的弯矩图和集中力引起的弯矩
图叠加而得) 图3$'&$''7(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8($将该结构类比为跨度为? 的水平简支梁) 图3$'&$''8(所示为最终弯
矩图)
题3$'& 图'9($''(取隔离体(&9)
由"3 2& 得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 图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图"$(
!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 图
!

(?"? 2'7
&5& 2<? !'7 (<? ! ' 向上(! %& +#& (
2'7<?
由"& 5 2& 得
&5( 2&7
( 向下(%!&
<? ! ' +"( (
28&7<?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图"$)*$)
!

'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
3! :&%!3" :;'7
( 上侧受拉(
<? '
%

3 :&%!3 :&%!3 :;&7<? '上侧受拉(


%
# ( & (
图3$'&$''9(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经分析可知%上面的2 根杆为二力杆%没有外力所用%故都没有轴力%可以
去掉) 刚架!"#' 受到一对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故支座反力为零%很容易画出弯矩图) 图
$''
$'&
3 >(所 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解除支座约束并去掉左*右两组二元体%只剩下由刚架'*% 和链杆3 组成
的大刚片%外力在这个刚片内相互平衡%则支座和两组二元体中无内力%弯矩图很容易画出)
图3$'&$''?(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B($经分析可知%该结构为悬臂梁的变形体) 由整体分析可知%& :& :&%
1! 5!

3 :%& ?'逆
! # 时针() 该结构只有集中力作用%弯矩图均为直线%很容易画出弯矩图) 图
$''
$'&
3 B(所 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C($''(求支座反力)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3 ! 2& 得
3! 2 &#? 6'7 (&#?! '
(&#? 2%7 逆时针(
由"& 2& 得
5 & 5! 向上(
2 &# ! '
由"& 2& 得
1 & 1! 2 & ! '向左( #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左侧受拉( (&#?! '
3! :%7
3 :%7
(& ?;& ?:'7
" (& ?! '左侧受拉(
# #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7(& ?! '下 侧受拉( "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 ?! '上 侧受拉( " #

图3$'&$''C(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D($! 点的作用力& 可以分解为分别作用于!*" 两点大小为&7(& 的力%此
# #

时%结构上下对称%而荷载反对称%则弯矩图反对称%且杆!#*"# 中无轴力) 取刚架#!' 进


行分析)
由"& 2& 得
5 & 2&7 (& ! '向 上( 5' #

由"3 2& 得 & 2&7(& !*0 2 %0*& !'向右(


# 1' # #

由"& 2& 得
1 & 2 & ! '向
0
%*
左( 1! #

则可得 3 2&7 (& 0 ! #

其他刚架计算方法相同)图3$'&$%'6(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E($''(取杆#'( 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 2%& ! '向 上( 5' #

由"& 2& 得 & 2 & !'向下(%!& 28%&


5
#'
5# # +'; #

取杆&9; 为隔离体%有 & 2%& !'向下( 5; #

由"3 2& 得
& & 22& ! '向 上( 59 #

由"& 2& 得
5 & 2%& ! '向 下( 5& #

&+#9 22&# %!&+"& 28%&#


取# 结点为隔离体%&有 向上 #' 向下(
2 &# ! ' (%!&#9 22&# ! '
由"& 2& 得
5 & 23& ! '向上( "# #

取杆!"# 为隔离体&%有23& ! '向下(%!& 2%& !'向上(


"#
5# # 5" #

由"3 2& 得
! 3 22& 0! '逆时针( ! #

由"& 2& 得
5 & 2 & ! '向上( 5! #

%(求
' 控制点弯矩)
3 :2& 0! '上侧受拉(%!3 :3& 0!'上侧受拉(
! # "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3 !

上侧受拉(%!3 :%& 0!'上侧受拉(


3' :&#0! ' 9 #

图3$'&$%'7(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题3$'& 图 =($左
' 边第一跨为二元体%不受外力%故没有内力) 右边两跨只有轴力%外力通
过横杆传递到刚架!"#' 上)
由"& 2& 得
1 & 2 & ! '向右(
1! #

由"3 2& 得
! & 2 & ! '向下(
5' #

由"& 2& 得
5 & 2 & ! '向上(
5! #

3 2 3 2&%!3 2 & 0! '外


! ' "侧受拉(%!3 2&
# #

图3$'&$%'8(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图"$)*$! !

题3$'& 图'F($对杆!"# 进行受力分析)


由 "3 2&!& 2 '(428'&&("%=+ 2(&=+! '向
! 5" 上(
则 3 2&%!3 右2(&4%=+!4 2'&&=+!4! '上
! " 侧受拉(
3"左2 '
'&&8'&&(=+!4 2&
3!' 中2 3!(中2 '
'&4%%(
".=+!4 2(=+!4! ' 左侧受拉(
图 $%'
$'&
3 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9( )
题 图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 '
3 4($ )
由"& 2& 得
1 & 1!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
! 3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 2& 和"3 2& 可知%两根轴力杆轴力为零)
1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 & 2 3"0! '向下( 59

由"& 2& 得5 & 2 3"0! '向上( 5;

则 3 2 3 上2&%!3 下2 3 2 3 ! '左
' ( 侧受拉( ( &

3 2 3 ! '下侧受拉(%!3 2&
9 ;

图3$'&$%'>(所示为最终弯矩图)
"$))! 试 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题"$)) 图
!

解! 题3$'' 图6($结
' 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1

& 2%42=+ 2.=+! '向


1! 左(
由"3 2& 得 !

& 2' 04%6%424%(


5# "2=+ 2-=+! '向上(
由"& 2& 得5 图"$))$)
08-(=+ 28'=+! '向下(
!

& 2'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段%有
3! 2&%!3" 2 '
.428%424%(=+!4 2'0=+!4' 右侧受拉(
对 段有
"# %
3>" 2'0=+!4' 下侧受拉
(%!3' 2-4%=+!4 2'2=+!4' 下侧受拉(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段%有 &@! 2.=+%!&@" 2&
对"# 段%有 &
>@" 28'=+
&@'左28'=+%!&@'右2 '8'80(=+ 2-=+%!&@# 28-=+
'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2( )
对杆!"%有 & 2'=+ +!"

对杆"#%有 & 2& +"#'

图3$''$%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3 $%'


$'' 6(所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 示为剪力
图%图3$''$%'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题3$'' 图'7($取半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3'6(所示)
''(取 隔离体#'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3'
$''
3 7(所示)
由"3 2& 得#

3 2%4%4'=+!4 22=+!4! '逆


' 时针(
由"& 2& 得5

& 2%4%=+ 22=+! '向


5# 上(
'%(取 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图"$))$"
& 2'%424%82(
1' "2=+ 23=+! '向左(
由"& 2& 得1 & 23=+! '向右(
1!

由"& 2& 得 & 2%42=+ 2.=+!'向上(


5 5!

'3(取 隔离体#'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3'7(所示)


由"& 2& 得1 & 23=+! '向右(1#

'2(计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342=+!4 2'%=+!4! '左
! " 侧受拉(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424%82(=+!4 2'%=+!4! '上
3> 2 '
" 侧受拉(
3 2&%!3 22=+!4! '下
# 侧受拉('

'((计 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 3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83=+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 2.=+%!&@#左2 &@#右22=+%!&@' 2&
&
'
0( 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3=+ +"#'

图3$''$2'6(所示为弯矩图%图3$''$2'7(所示为剪力图%图3$''$2'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题3$'' 图'8($取半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6(所示)

图"$))$$ !

'
'(求支座反力)
由"3 2& 得 &
! 1' 2<!=!
="% '
=
2 <
%
=! ' 向左(
由"& 2& 得
5 =! '
&5! 2< 向上(
由"& 2& 得
1 &1!
'
28 <
%
=! '向右(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 !=
3! 2&%!3" 2 <
%
=
%
2 <
2
左侧受拉(
' % '
=!

= ! '上侧受拉(%!3 2&
= = ' %
3 2<! ! 2 <
# '
% 2 .
3(计
' 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取隔离体"#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7(所示)
由"3 2& 得
"

&@# 2 ''2<= 8 '.<= 8<!=% !=2 ( '槡


% % =
%! (2&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由"3 # 2& 得
%! (2 槡
''2<= 8 '.<= 6<!=% !=2 ( '槡
% % = %
&@" 2 <=
% 2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
>@" 28 <=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有
= ' %
>@# 2<!
& 2 <= !&@' 2&
% %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 =
28<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 28 '%<=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3$''$('8(所示)
由"& 2& 得
!

=!
&+" 28< 槡
% ' !槡
8 <
% %
=
%
%
28
3槡
2
%
=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3$''$('9(所示)
由"& 2& 得
!

' !% ' !%
&+# 28 <
%
= =
8 <
% %
槡 %
%
28 <
%
= 槡 槡
图3$''$0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 $0'
$''
3 6( 所示为弯矩图图
% 3 $0'
$'' 7( 所示为剪力
图%图3$''$0'8(所示为轴力图 )

图"$))$%
!

题3$'' 图'9($将荷载分解成对称和反对称荷载%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只有水平杆件受压
力作用%局部平衡)取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半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 所示)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求支座反力)
由"& 2& 得!& 22=+!'向左(
1 1!

由"3 2& 得!& 2 '242("3=+ 2'0"3=+!'向上(


! 5#

由"& 2& 得!& 28'0"3=+!'向下(


5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图"$))$&
% !
3 2& !3 2242=+ 4 2'0=+ 4!
! " ! '右侧 受拉(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3> 2'0=+!4! '下
" 侧受拉(%!3 2& #

3(计
' 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 2 & 22=+ @!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 2 & 28'30=+ @" @#

2(计
' 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 2 '30=+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得 & 282=+ +"#

图3$''$. 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3$''$.'6(所示为弯矩图%图3$''$.'7(所示为剪力图%
图3$''$.'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
" 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解! 题3$'% 图6($结
' 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6(所示)
'(求
' 附属结构(9; 的支座反力%如图3$'%$''7(所示)
由"& 2& 得 & 23&4%=+ 20&=+!'向右(
1 1(

由"3 2& 得& 2 '3&4%4'("%=+ 23&=+!'向上(


( 5;

由"& 2& 得
5 & 23&=+! '向下( 5(

%(对
' 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8(所示)
由"3 2& 得
!

& 2' "0=+ 2(&=+! '向


0&4%63&40(
5& 下(
由"& 2& 得 & 2 '(&83&(=+ 2%&=+!'向上(
5 5!

取隔离体!"# 进行受力分析)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题"$)! 图
!

图"$)!$)
!

由"3 2& 得 &


# 1! 2'
%&43(
"2=+ 2'(=+! ' 向右(
由"& 2& 得
1 &1# 2'(=+! ' 向左(
由"& 2& 得
5 &5# 2%&=+! '向下(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1

&1& 2 '
0&8'((=+ 22(=+! ' 向右(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3! 2&%!3" 2'(42=+!4 20&=+!4! ' 左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0&=+!4! '上
" 侧受拉(%!3 # 2&%!3' 20&=+!4! ' 下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
2(4280&4%(=+!4 20&=+!4! ' ( 左侧受拉
3( 22(4%=+!4 2,&=+!4! ' (%!3& 2& 左侧受拉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39 23&4%=+!4 20&=+!4! ' 上侧受拉(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9 23&4%4'=+!4 20&=+!4 ! ' 右侧受拉(%!3 ; 2&
'
2(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上2'(=+%!&@(下2 &@& 282(=+
&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 2 &@9 283&=+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9 20&=+%!&@; 2&
&
'
((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上2 '
(&83&(=+ 2%&=+%!&+(下2 &+& 2(&=+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9 280&=+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3&=+ +9;

图3$'%$%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 6(所
$%'
$'% 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
$'% 示为剪力
图%图3$'%$%'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题3$'% 图'7($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 所示)


'(由
' 图3$'%$3 可知%结构*荷载均对称%' 处铰只受到两边传来的轴力%不存在剪力)
由"& 2& 得 5 & 2 & 2& 5! 59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2' !

取隔离体!"#' %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

&1! 224%"2=+ 2%=+! ' 向左(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
由"& 2& 得
1

&19 2%=+! ' 向右( 图"$)!$" !

'
%(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4%=+!4 22=+!4! ' 右侧受拉(%!3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3># 2 3' 2 3(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9 %
3>( 2&%!3& 2%4%=+!4 22=+!4' 左侧受拉(%!3
9 2&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下2%=+%!&@"上2 &@# 2 ' %82(=+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 2 &@' 2 &
>@( 2&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上2 '
8%62(=+ 2%=+%!&@&下2 &@9 28%=+
'
2( 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2 '%82(=+ 28%=+


+#'(

对(&9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9

图3$'%$2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 6(所
$2'
$'% 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2'
$'% 示为剪力
图%图3$'%$2'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题3$'% 图'8($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2<?!'向左(
1 1!

由"3 2& 得!& 2<?!?"%? 2 '%<?!'向上(


! 5#

由"& 2&得!& 2<!2? 8 '%<? 2 -%<?!'向上(


5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图"$)!$$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 !? 2<?% ! ' 右侧受拉(
3" 2<? !%? 8<? !? 2<?% ! ' 右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 8 <? !%? 2<?% ! '
%
上侧受拉(%!3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 '
3@" 2<!%?!? 2% %
上侧受拉(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 %!&@" 2<? 8<?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2 -%<?%!& 28 '%<?
@"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 @"

'2(计 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图3$'%$0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 $0'
$'% 6(所示为弯矩图%图 7(所
$0'
$'%
3 示为剪力
图%图3$'%$0'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题3$'% 图'9(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 2&
1 1&

由"3 2& 得 &

3 2'4%438'422%=+!4! '顺
& 时针(
由"& 2& 得 5
图"$)!$&
3 2' '4%6'(=+ 23=+! '向上( !
&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3" 2'4%4'=+ 2%=+! ' 上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23 !

上侧受拉(%!3
3>" 2%=+! ' # 2'4%43=+ 20=+! ' 上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4%=+ 2%=+! ' 上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 '上
' 侧受拉(%!3> 2'42=+ 22=+!'上侧受拉(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082(=+ 2%=+! '右
3@ 2 '
# 侧受拉(%!3 2%=+!'右侧受拉( &

3(计
' 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2'4%=+ 2%=+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2 & 2'4%=+ 2%=+


@' @(

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 2 '%80("%槡
" @# %=+ 28 槡%=+

由"3 2& 得 &> 2 '%80("%"槡


# @" %=+ 28 槡
%=+
同理%取#' 段为隔离体%则有
& >@' 2 '
>@# 2 & 28%( "% %=+ 2 % =+
%
槡 槡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 2&
2(计
' 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3=+ +#&

取结点" 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 28%4 槡 =+ 28 槡
%
! +" %=+
%
取结点' 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 28'4 槡 =+ 28 槡
% %
" +' =+
% %
取结点# 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 2 ,槡
!
% ' ( 槡
+"
%
6 83 4 -=+ 28 槡
%
%
%=+

由"& 2& 得 &> 2 ,槡


" +'%6 ' 槡
83(4 -=+ 28
% 槡
%
%
=+
%
图3$'%$. 所示为最终内力图)

图"$)!$' !
! 2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题"$)" 图
!

解! 题3$'3 图 6($结
' 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 2%<?!'向右(
1 1!

由"3 2& 得 !

<? ! '顺时针(%
3 2% <? !&7
! (? 8&7
(<? !? 2&7(
由"& 2& 得 & 2&7(<?!'向上(
5 5!
图"$)"$)
!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右侧受拉(
%
3 2&7 (!

<? !? 8&7
3" 2% ( %
<? !&7
<? 8% (? 2&7
(<? ! '
%
左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7
(<? !? 2&7
( 上侧受拉(
<? ! '
%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8%
&@! 28% <? 6%
<? 2&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2(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 2&7
(<?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7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图3$'3$%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 6(所
$%'
$'3 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
$'3 示为剪力
图%图3$'3$%'8(所示为轴力图)

!
图"$)"$! !
图"$)"$"
!

题3$'3 图'7($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 ! '向 左(
1# #

由"& 2& 得
5 & 2& 5!

由"3 2& 得
# 3 2 & ?! '顺
# 时针( #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 & ?! '左
! 侧受拉(
"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3 2 & ?! '上
" 侧受拉(
# #

3(计
' 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 2&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
图3$'3$2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3$2'
6( 所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2'
$'3 示为剪力
图%图3$'3$2'8(所示为轴力图)
! 2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题3$'3 图'8($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5 & 2 & ! '向上(
5! #

由"& 2& 得
1 & 2& 1#

由"3 2& 得
# 3 2 & ?! '逆
# 时针( #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3"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 &#?! ' 下侧受拉(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 2 &#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图3$'3$0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 6(所
$0'
$'3 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0'
$'3 示为剪力
图%图3$'3$0'8(所示为轴力图)

!!!!
图"$)"$%
!
图"$)"$& !

题3$'3 图'9($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 所示)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2- !

'
'(求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1'

由"3 2& 得 & 2<!?!&7(?"? 2&7(<?!'向上(


' 5!

由"& 2& 得 & 2<? 8&7(<? 2&7(<?!'向上(


5 5'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3"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中2&7 <? ! '
'%( %
下侧受拉(%!3#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 3' 2&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7
(<? %!&@# 28&7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 2 &@' 2&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7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7
(<?
图3$'3$.所 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3 6(所
$.'
$'3 示为弯矩图%图
3 7(所
$.'
$'3 示为剪力
图%图3$'3$.'8(所示为轴力图)

!
图"$)"$' !
图"$)"$(
题3$'3 图'>($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 所示)
'(求
' 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 2& 1'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3 ' 2& 得
&5! 2 '
3 6 3(
"? 2%3"?! ' 向下(
由"& 5 2& 得
&5' 2%3"?! ' 向上(
'
%(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3" 2 3 ! ' 右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3> 2 3 ! '下侧受拉(%!3
" # 2 3 !'上侧受拉(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3' 2&
'
3(计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8%3"?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 2 &@' 2&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3"?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3"?
图3$'3$'& 所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 3 $'&'
$'3 6( 所示为弯矩图%图3$'3$'&'7(所示为
剪力图%图3$'3$'&'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题3$'3 图'?($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3$'''6(所示)
'(结
' 构对称%荷载对称)取刚架!"# 进行分析%如图 7(所
$'''
$'3
3 示)! 处铰传给上*下
两个刚架的力各为& "%'向右() #

由"& 2& 得
1 & 2&! '向 左( 1#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2, !

图"$)"$))
!

由"3 2& 得# & 2 & "%! '向 上(


5! #

由"& 2& 得5 & 2 & "%! '向 下(


5# #

#点 竖直方向力传给铰%再传给杆#' %杆#' 受到两个刚架传来的竖直方向力%大小为


& '受
# 拉()
%(计
' 算各控制点的弯矩)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3 2 & "%4 '
! " ?"%(2 & ?"2! '左
# 侧受拉( #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3> 2 & ?"2! '上
" 侧受拉(%!3 2&
# #

3(计
' 算各控制点的剪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 &@# 2 &#"%
&
'
2(计算各控制点的轴力)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
对"# 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有
&+"# 28&#"%
图3$'3$'% 所示为最终内力图其中图 % 3 $'%'
$'3 6( 所示为弯矩图%图3$'3$'%'7(所示为
剪力图%图3$'3$'%'8(所示为轴力图)

图"$)"$)!
!

$)#!
" 试判断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解! 图3$'2 中用双线标记的为零杆)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 图
!

图"$)#!

$)$!
" 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题"$)$ 图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解! 题3$'( 图6($结
' 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6(所示)

图"$)$$)
!

杆"#*#& 为二元体%可以去掉)分析结点! 可得
&+!" 282&=+%!&+!' 2&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1 &19 2.&=+! ' 向左(
由"3 2& 得
9

&5; 2 '
2&4062&426.&43(
"(=+ 2'%.=+! ' 向上(
由"& 2& 得 & 2 ''%.8.&(=+ 22.=+!'向下(
5 59

取"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3$'($''7(所示)
由"& 2& 得 & !槡
% 3
8& ! 62&2&
1
% 槡'3
+' +"'

由"& 2& 得 & !槡


% %
6& ! 6.&2&
5
% 槡'3
+' +"'

联立两方程可解得
& 28.槡'3=+%!& 2802槡
+"' %=+ +'

取'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3$'($''8(所示)
由"& 2& 得
1

&+'( 62&8. '3! 槡槡


3
'3
2&%!& +'( 28'0=+

由"&5 2& 得
&+'9 6. '3! 槡槡
%
'3
2&%!& +'9 28'0=+

取9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3$'($''9(所示)
由"& 2& 得 2.6'08& ! 2( 2&%!& 2.&=+
5 +% +%

由"& 2& 得 & 6& ! 3( 8.&2&%!& 23%=+


1 +3 +% +3

题3$'( 图'7($结构上各点的序号如图3$'($%'6(所示)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1 & 2& 1&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由"3 & 2& 得


&5A 2 '
(&426(&4.(
"'0=+ 23-7
(=+! ' 向上(
由"& 2& 得
5 (=+! '
&5! 2''%7 向上(
取& 结点为隔离体%则有
&+&9 2&%!&+!& 28''%7
(=+
取!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 $'(
3 '
$% 7( ) 所示
由"& 2& 得
5

&+!9 !

0
(%
(2&%!&+!9 2
6(&8''%7
'%(
0
'3=+ 槡
由"& 2& 得 & 6& ! 2 2&%!& '%(
=+
1
槡(%
+!" +!9 +!" 28
3
取9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3$'($%'8(所示)
由"& 2& 得
1

&+2 !

2
%&
8
'%(
0
'3!
2
(%
槡槡
2&%!&+2 2
'%(
0
(=+ 槡
由"& 5 2& 得
槡 槡槡
% '%( 0 %(&
&+3 6&+2 ! 6 '3! 2&%!&+3 28 =+
%& 0 (% 3
取"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
3 $%'9( )

由"& 2& 得 & !槡


5
% %(&
%
8
3
6(&2&%!& 2
+%
'&&
3

%=+ +%

由"& 2& 得 & 6& !槡


1
% '%(
%
6
3
2&%!& 28-(=+
+' +% +'

$)%!
" 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解! 题3$'0图6($作
' 0#0截 面 '见图$'0
3 6((%取
$'' 上半部分为隔离体 '见图
3 $''
$'0 7(()
由"& 2& 得
1 & 28%& +' #

作,#, 截面'见图3$'0$''6((%取上半部分为隔离体'见图3$'0$''8(()
由"& 2& 得 & 2
%&
2槡(&
#
1
"
+%
2 槡
%&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3 !

题"$)% 图 !

图"$)%$) !

作B#B 截 面'见图3$'0$''6((%取上半部分为隔离体'见图3$'0$''9(()
由"& 2& 得
1 & 283&
+3 #

题3$'0 图'7($作0#0 截面'见图3$'0$%'6((%取左半部分为隔离体'见图3$'0$%'7(()


由"& 2& 得
5 5'& 2 & ! '向
#上(
由"3 2& 得
! & 2&
+' #

图"$)%$!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 2& 得
1 &+!" 28&#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1 &1; 2&
由"3 2& 得
;

&5& 2 '
&# !306&# !%06&# !08&# !20(
"%0 2 &# ! ' 向上(
由"& 2& 得
5 & 2 & ! '向上( 5; #

作,#, 截面'见图3$'0$%'7((%取右半部分为隔离体'见图3$'0$%'8(()
由"& 2& 得
5 & 2& +3

由"3 2& 得
9 & 28& +% #

题3$'0图8($如
' 图$'0
3 $3'6(所 示%#: 为零杆%分析 :点)根据对称性%!:*(: 轴力相同且
位于同一侧%这两根杆为零杆%则& 2&) +3

图"$)%$" !

作0#0 截面'见图3$'0$3'6((%取左半部分'见图3$'0$3'7(()
由"& 2& 得
5

&+% !
%
6& 8%& 2&%!&

(
&

(
# # +% 2
%
#

由"3 ; 2& 得
(
&+' !%06%&# !308&# !0 2&%!&+' 28 &#
%
题3$'0 图'9($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 2&%!& 2 & 2 & ! '向
1# 上( 5# 5; #

作0#0 截面'见图3$'0$2'6((%取左半部分为隔离体'见图3$'0$2'7(()
由"& 2& 得
5 & 2& +'(

由"3 2& 得
# &
'
28 &
3
+!" #

作 #
, , 截面'见图3$'0 '
$2 6((%取上 半部 分为隔离体'见图3$'0$2'8(()
由"& 2& 得 & !槡
1
% '
% 3
6 & 2&%!& 2
+'
'
3

%& # +' #

作B#B 截面'见图3$'0$2'6((%取右半部分为隔离体'见图3$'0$2'9(()
由"& 2& 得 & ! ' 6 '3& 2&%!& 28 '3 槡 (&
1 +%

(
# +%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图"$)%$# !

$)&! 求
" 图示组合结构受弯杆件的弯矩图和轴力杆的轴力)

题"$)& 图 !

解! 如图3$'-$''6(所示%杆!" 为梁式杆%其他杆件均为轴力杆)

图"$)&$) !

'
'(求支座反力)
由"& 2& 得
1 &1! 2&

由"3 2& 得
!

&5" 2 ' (? 6&# !%?(


&# !&7 "2? 2&7
0%(&# ! ' 向上(
由"& 5 2& 得
&5! 2 &# 6&# 8&7
0%(&# 2'7 向上(
3-(&# ! '
'
%(求轴力杆的轴力 )
作 截面'见图3$'-$''6((%以左半部分为隔离体%对# 点取矩)
C#C

由"3 2& 得& 2 '73-(& !%??8& !'7(? 2'7%(&


# +(9
# #
#

由"& 2& 得
1 & 2'7 %(& ! '向
1# 左( #

由"& 2& 得
5 & 2&7 3-(& ! '向
5# 下( #

取#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3$'-$''7(所示)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 2& 得
5 &
> 2 & 8&7 3-(& 2&7
5# 0%(&
# # #

取(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3$'-$''8(所示)
由"& 2& 得
1 & 2'7%(槡%& 2'7
+(! --& # #

由"& 2& 得
5 & 28'7 %(& +(' #

取! 结点为隔离体)
由"& 2& 得&> 2'73-(& 8'7%(& 2&7'%(& !'向上(
5 5! # # #

3(画
' 弯矩和轴力图)
对杆!# 有!3 2&%!3 2&7'%(& !&7(? 2&7&0%(& ?!'下侧受拉(
! ; # #

3 2&7 3-(& ?! '下


' 侧受拉(%!3 2&
# #

对杆"# 有 3 2&%!3 2&%!3 2&70%(& ?!'上侧受拉(


" # & #

&+!#" 28'7
%(&#
按区段叠加法作梁式构的弯矩图及轴力杆的轴力图%分别如图3$'-$%'6(*'7(所示)

图"$)&$! !

$)'! 求
" 图示组合结构受弯杆件的弯矩图和轴力杆的轴力)

题"$)' 图 !

解! 题3$'. 图' '(先


6($'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1 & 2<? ! '向左(1#

由"3 2& 得
# & 2& 5!

由"& 2& 得
5 & 2<? ! '向上(5#

%(取
' '!" 部 分为隔离体)
由"& 2& 得
5 & 2& 5"

则 &+"( 2&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由"3 " 2& 得 &1' 2&7


(<? ! ' 向左(
则 &+' 28&7
(<?
由"& 1 2& 得 &1" 2&7
(<? ! ' 向左(
则 &+"# 28&7
(<?
取(&# 部分为隔离体)
(&#
&1( (
2&7<? ! ' 向右(%!& (&#
1#2<? 8&7
(<? 2&7
(<? ! ' 向左(
(&#
&5# 2<? ! ' ( 向上
'
3(求受弯杆的弯矩和轴力杆的轴力)
&+"( 2&%!&+'( 28&7
(<? %!&+"# 28&7
(<?
%
3! 2& !3!' 中2&7'%(上侧受拉
%
<? ! ' (
3 中2&%!3 2&7 <? ! '外 侧受拉( %
(& ( &

受弯杆件的弯矩图如图3$'.'6(所示%和轴力杆的轴力大小如图3$'.'6(所示)
题3$'. 图'7($''(先对整体进行分析)
由"3 2& 得
!

& 2' <!%?!? 6& ?(


5" "%? 2&7 (& 6<? ! '向
#上( #

由"& 2& 得
5 & 2&7 (& 8<? ! '向
5! 上( #

从9 点分开%取右半边)
由"3 2& 得 & 2&7%(& 6&7(<?!'向左(
9 1" #

先对整体进行分析)
由"& 2& 得
1 & 2'7 <? 8&7
( %(& ! '向
1! 左( #

%(取
' !(# 为 隔离体)
由"3 2& 得
#

'
'7 %(&#(!%? 8<!%?!? 8&+(9 !?" % 2&
<? 8&7
( 槡
&+(9 2 %<? 8 槡 槡
%
%
& #

由"& 1 2& 得
<!%? 6&+#9 6&+(9" %8 '
'7<? 8&7
( 槡
%(&#(2&
&+#9 2&7
%(&# 8'7
(<?
取"&' 为隔离体)
由"& 2& 得
5 槡
(&# 6&+&9" % 2&
<? 6&7

%<? 8 槡
28 槡
%
& +&9 & #
%
由"& 1 2& 得 &+'9 6& "槡
%6&7
+&9%(& 6&7<? 2&
( #

&+'9 2&7
%(&# 6&7
(<?
'
3(求受弯杆件的弯矩)
3( 2 '
'7 %(&#(!? 8<? !&7
<? 8&7
( %(&#?! '
(? 2<?% 8&7 右侧受拉(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3& 2 '
&7 %(&#(!? 2&7
<? 6&7
( ( %
%(&#?! '
<? 6&7 右侧受拉(
弯矩图和轴力杆的轴力大小如图 3$'.'
7( ) 所示

图"$)'
!

$)(!
" 计算图示三铰拱的反力)

!!!!
题"$)( 图 !
图"$)(
!

解! 题3$', 图$该结构对称%荷载也对称%!*" 支座反力和杆'(*'& 的轴力分别对称)


设& 2 & 2 & %& 2 & 2 &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 所示%有
5! 5" ' +'( +'& %

"& 5 2&%!%&' 8%&%" %8<!37 槡


%0 2&
取#&" 部分为隔离体%则有
"3 # 2&%!&' !'7
006&% !0" % 2& 槡
联立两方程解得 &' 2&70'(
<0%!&% 28'7 3,%
<0
则 & 5! 2 &5" 0'(0
2&7 < ! ' (% 向上
& & 3,%
! +'( 2 +'& 28'7 <0
&5' 2%&%" % 28'7槡
,0,
<0! ' ( 向上
$!*!
" 图示圆弧三铰拱求支座反力及 截面处的 % 的值) ' 3*&@ *
&+
解! 先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 2& 和"3 2& 联立解得 5 "

!!!!
题"$!* 图!
图"$!*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5! 2 &5" 2.&=+! ' 向上(


取"# 部分为隔离体)由"3 # 2& 得
&+!" 2 '
.&428%&424%(
"2=+ 22&=+
取!' 部分为隔离体 )
&+' 2 ,'.&8%&4%(GD
H3&I62&8JG3&I-=+ 2(27
02=+
&@' 2 ,'
%&4%8.&(8JG3&
I62&GDH3&I-=+ 28'2702=+
3' 2 ' 槡
.&4%82&4% 38%&4%4'(=+!4 28'.7
(0=+!4
$!)!
" 已知图示圆弧半径为 求三铰拱的支座反力及 截面处的内力
24% ' )

!!!!
题"$!) 图 !
图"$!)
!

解! 首先求支座反力)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
2
"3 ! 2&%!%424 8.&5" 8&1" 2&
%
&1" 6.&5" 2'0 "
再取"# 段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3 # 2&!2&5" 83&1" 2&
2&5" 23&1" (
联立式" *( 可解得
'0 '%
&1" 2 =+%!&5" 2 =+
- -
由整体平衡可得
"& 5 2%428 ' 向上(
&5! 6&5" (2&%!&5! 2
22
-
=+! '

"& 2 & 8& 2&%!& 2 - =+! '向右(


'0
1 1! 1" 1!

取!' 段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 所示)


由"3 2& 得 3 6%槡
' 3& 6%4%4'8%& 2&
' 1! 5!

0(=+!4
3' 2&7
由"& 2& 得 & 6& GDH3&I6& 8JG3&I2&
1 1! @' +'

由"& 2& 得 & 6& GDH3&I8& 8JG3&I8%4%2&


5 5! +' @'

联立可解得 .30=+%!& 2837


& 2&7 @' '%%=+ +'

$!!! 图
" 示抛物线三铰拱的轴线方程为5 2 =2D1'=81(%试求E 截面处的内力)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解! 结合题3$%% 图可知%=2'04%D 224)
求支座反力)先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

.&4(8'0&5" 2&%!&5" 2%(=+


由"& 5 2& 得
&5! 6&5" 8.&2&%!&5! 2((=+ 题"$!! 图
!

对 段进行受力分析
"# )
由"3 2& 得 .& 82& 2&%!& 2(&=+
# 5" 1" 1"

对整体进行分析)
由"& 2& 得 & 8& 2&%!& 2(&=+!'向右(
1 1! 1" 1!

取!E 段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见图3$%%$'()
对E 的左截面%有
95 2D' 242 ' 3
K
6H#2 2 =8%1(2 4 '08'&(2
91 =% '0% .

故 G
DH
3 %
!8JG
.
#2
槡-3
#2
-3 槡
由"3 E 2& 得
'0
'
3E 2 ((4(8(&4 % 4(4'' =+!4 2'&37
'0
'%(=+!4 (
取三铰拱所对应的简支梁的 段为隔离体见图 !E ' $%(%
$%%
3 则有

!!!!
图"$!!$) !
图"$!!$!
!

&&@E 2((=+
. 3
左 左
&@E 2 &&@E8JG' 槡
#8&LG
DH# 2 ((4
-3
8(&4
槡-3
(=+ 2337,2=+
3 .
#2 ' (=+ 28007'3=+
左 左DH & 8JG 8((4 8(&4
槡 槡
&
& 28& G
+E #8 @E L
-3 -3

&&@E 28%(=+
. 3
右 右
&@E 2 &&@E8JG ' 槡
#8&LG
DH# 2 8%(4
-3
8(&4

-3
(=+ 282&7,0=+
3 .
#2 ' (=+ 283.7&2=+
右 右DH & 8JG %(4 8(&4
槡 槡
&
& 28& G
+E #8 @E L
-3 -3
$!"!
" 试求图示三铰圆环E 截面处的内力)
解! 将该圆环以圆心为轴顺时针旋转'%&I%然后再把!" 段视为大地%得到如图$%' 所
3
示的三铰拱)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0' !

!!!
题"$!" 图
!
图"$!"$)
!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槡
! /!&
3 5" 6

%
/ & 8槡
3! 3!
%
/ & 2&
# #

&5" 2&
由"& 5 2& 得 &5! 6&5" 6
'
%
'
&# 8 &# 2&
%
&5! 2&
取!# 段为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3 2& 得 & !槡
#
3
%
/8& ! / 2&%!& 2 槡
#
3
%
3
3
& 1! 1! #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 2& 得!!!& 2 槡
1
3 '向
3
& 右(
1" #

取!E 段为隔离体'见图3$%3$%()考虑到E 处有集中力作


用%分上截面与下截面进行分析)
对下截面%有
由"3 2& 得!!!3 8 槡
E
3
3
& / 2& E #

' 3
3E 2 &#/
3
槡 "

由"& 1 2& 得
左 槡
3 左 ' 槡
3
图"$!"$!
&@E ! 6& ! 8 & 2&
+E # (
% % 3

由"& 2& 得
5
左 '
&@E !
%

8&+E !

3
%
2&

联立方程" *( 解得

&@E 2
' % 左
%
3
&# !&+E 2 &#
0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对上截面%有
由"& 2& 得 & !槡
1
3
%
右 槡
3
%
#
'
6& ! 6& ! 8& !
%

3
3
2&
@E
M
+E # )

由"& 2& 得 & ! '% 6&右! '% 8&右!槡


5 #
3
%
2& @E +E *

联立方程) ** 解得

&@E 28
' % 右
%
3
&# !&+E 2 &#
0

最后可得
3E 2 槡
3
3
& /%!& 2 & %!& 28 & %!& 2 & 2 槡
#
左 '
%
@E
右 '
%

#
右 3
0
&@E # +E +E #
第2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试用静力法作图示悬挑梁& 5" *
3# *
&@# *
3" *

&@" 及
& 的
右 影
@" 响线%单位移动荷载在
! $' 间移动)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5"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取! 点以右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5" 408&#1 2&%!&5" 2 1"0


的影响线如图 所示
&5" $''
2 6( )
' 作 的影响线
%( 3# )
当& 2'作用于# 点以左时%取# 点以右为隔
#

离体)
由"3 2& 得
#

3# 8&5" 422&%!3# 2%1"3


当 作用于 点以右时取 点以右为隔
&# 2' # % #
离体)
由"3 2& 得
#

3# 6&#'
1 8%(8&5" 422&%!3# 2%81"3
的影响线如图 所示
3# 2$''7( )
3(作
' & 的 影响线)
@#

当& 2'作用于# 点以左时%取# 点以右为隔


#

离体%由"& 2& 得
5

&@# 28&5" 281"0


当 作用于 点以右时取 点以左为隔
&# 2' # % #
离体%由"& 2& 得
5

&@# 2 &5! 2'81"0


的影响线如图 所示
&@# 2$''8( )
' 作3 的影响线)
2( "

当& 2'作用于" 点以左时%取" 点以右为隔


#
图#$)
离体) !
! 0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3 2& 得 " 3 2& "

当& 2' 作用于" 点以右时%取" 点以右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3 6& '180(2&%!3 2081


" " # "

3 的
" 影响线如图2$''9(所示)
((作 & 的
' 左 影响线) @"

当& 2' 作用于" 点以左时%取" 点以右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8& 28
1
0
@" 5"

当& 2' 作用于" 点以右时%取" 点以左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 & 2'8
1
0
@" 5!

& 的 影响线如图2$''>(所示)

@"

0(作 & 的
' 右 影响线) @"

当& 2' 作用于" 点以左时%取" 点以右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 @"

当& 2' 作用于" 点以右时%取" 点以右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 @"

& 的
右 影 响线如图2$''?(所示)
@"

$!! 试
# 用静力法作图示梁& *3 的影响线%单位移动荷载在! $ ' 间移动)
@# #

解! ''(作& 的影响线)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


@#

当& 2' 作用在!# 段时%取! 点以右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8& 28' @# 5"

当& 2' 作用在#' 段时%取" 点以左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 & 2& @# 5!

& 的
@# 影响线如图2$%'6(所示)

!!!
题#$! 图
!
图#$!
'
%(作3 的影响线) #

当& 2' 作用在!# 段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0( !

由"3 # 2& 得 3# 8&5", 2&


3# 2,
当& 2' 作用在#"' 段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3 8& '


06,81(2& # #

3# 2 06,81
的影响线如图2$%'7(所示)
3#
$"! 单
# 位移动荷载& 2''方向向上(在
! $" 间移动%试用机动法求作
# & 5! *
3# *
&@# 的
影响线)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支座反力& %沿&


5! 5! 5!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令!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即得& 的影响线%如图2$3'6(所示)
5!

%(作
' 3 的影响线) #

撤去与3 相应的约束%在截面# 处加铰%使铰# 两


#

侧的相对转角位移为'%即得3# 的影响线%如图2$3'7(
所示)
3(作
' & 的影响线) @#

撤去& 的约束%代之以两根水平链杆%并发生单位
@#

虚位移%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在水平位移方向的投影即为
& 的
@# 影响线%如图2$3'8(所示)
#$#! 单 位移动荷载& 2' 在' $ " 间移动%试作 #

& *
5!3 *& 的
" 影响线) @"

解! ''(作& 的影响线)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


5!

标1 以向右为正)
当& 2' 作用在'#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图#$"
!

&5! 438&#'
(81(2&
(81
&5! 2
3
当& 2' 作用在#" 段上时由于'# 段为整个结构的
# %
附属结构%故有
&5! 2&
& 的
5! 影响线如图2$2'6(所示) 题#$# 图
%(作3 的影响线) !
' "
! 0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当& 2' 作用在'#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
%81(2 &5# 43
%81
&5# 2
3
('
%81(
3" 2 &5# 4(2
3
当 作用在 段上时由于 段为整个结构
&# 2' #" % '#
的附属结构故有%
3" 28&#''&81(2 1 8'&
3"的影响线如图 所示 $2'
2 7( )
'
3(作& 的影响线) @"

当& 2' 作用在'#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2 %831


# 5#

再取#" 段为隔离体)
由"& 2& 得!!& 2 & 2 %831
5 @" 5#

当& 2' 作用在#" 段上时%& 28')


# @" 图#$#
& 的 影响线如图2$2'8(所示) !
@"

$$! 单
# 位移动荷载& 2' 在! $ 9 间移动%试作&
# 5! *
3" *
&@& 的影响线)

题#$$ 图!

解! ''(作& 的影响线) 5!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当荷载& 2'作用于!# 段时%取!# 段为隔 #

离体)
由"3 2& 得 & '281(8& 422&%!& 2'81"2
" # 5! 5!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81(8& 422&%!& 2 '&8


' #
2
1
5# 5#

取!# 段为隔离体)由"3 2& 得!!& 2 18'


.
&
" 5!

当& 2' 作用于'9 段上时% & 2&


# 5!

& 的
5! 影响线如图2$('6(所示)
%(作
' 3 的影响线) "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3 2&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0- !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3 28& '


" 1 82(28 '
# 1 82(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 2


'&81
5#
2
再取"# 段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3 28& 4%2 8'
"
1
%
&
5#

当& 2' 作用于'9 段上时% 3 2&


# "

3 的
" 影响线如图2$('7(所示)
3(作& 的
' 左 影响线)
@&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 &左 2&


# @&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取#' 段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 '


1 80(8& 422&
# 5'

1 80
&5' 2
2
再取'9 段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5( 4%6&5& 402&
&5( 6&5& 2 &5'

图#$$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由"& 2& 得 5
左 1
& 28& 2 80
.
@& 5&

当& 2' 作用在'9 段上时%& 的影响线同悬挑梁)


#

@&

& 的
左 影 响线如图2$('8(所示)
@&

'2(作 & 的
右 影响线) @&

当& 2' 作用在!& 段上时%取&9 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 @&

当& 2' 作用在&9 上时%取&9 为隔离体)


#

由"& 2& 得 5

& 2' @&

& 的
右 影 响线如图2$('9(所示)
@&

#$%! 试用机动法做题2$%)
解! ''(作& 的影响线) @#

在# 截面处切断结构%使!# 段沿 & 的 正方向发生竖直方向单位位移的错动%得几何位


@#

移图%即& 的影响线%如图2$0'6(所示)
@#

'%(作 3 的影响线) #

撤除与3 相应的约束%在# 截面处加铰%使点# 两侧发生单位虚转角位移%得几何位移


#

图%即3 影响线%如图2$0'7(所示)
#

!
图#$%
!
图#$&
!

$&! 试
# 用机动法做题2$2)
解! ''(作& 的影响线)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支座反力& %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令! 点的


5! 5! 5!

竖直方向位移为'%得几何位移图即& 的影响线%如图2$-'6(所示)5!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0, !

'
%( 作3 的影响线) "

撤去与3 相应的约束%在" 截面处加铰%并使该铰两侧的相对转角位移为


" '%得几何位移
图即3 的影响线%如图2$-'7(所示)
"

'3(作 & 的影响线)


@"

撤去& 的约束%代之以两根水平链杆%并发生单位虚位移的错动%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
@"

即& 的影响线%如图2$-'8(所示)
@"

$'! 试
# 用机动法做题2$()
解! ''(作& 的影响线)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支座反力& %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令! 点的


5! 5! 5!

竖直方向位移为'%得几何位移图即& 的影响线%如图2$.'6(所示)
5!

'%(作 3 的影响线) "

撤去与3 相应的约束%在" 截面处加铰%并使该铰两侧的相对转角位移为


" '%得几何位移
图即3 的影响线%如图2$.'7(所示)
"

3(作 & 的
' 左 影响线)
@&

撤去& 的约束%代之以两根水平链杆%并发生单位虚位移的错动%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

@&

为& 的影响线%如图2$.'8(所示)

@&

2(作 & 的
' 右 影响线)
@&

撤去& 的约束%代之以两根水平链杆%并发生单位虚位移的错动%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

@&

为& 的影响线%如图2$.'9(所示)

@&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单位移动荷载& 2'在! $& 间移动%试用机动法求& # 5" *
3# *
&5' *
&@( 的影响线)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
5"

& %令
5" 体系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5"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 5"

$,'
2 6(所 示)
'%(作 3 的 影响线) #

把# 处的刚结点换成铰结点%然后代之以约
束力矩3 %令体系沿3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
# #

移%所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3 的影响线%如 #

图2$,'7(所示)
'3(作 & 的 影响线)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力矩
5'

& %令
5' 体系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
5'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 5'

$,'
2 8(所 示)
2(作 & 的
' 左 影 响线) @(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把(左处的刚结点

@(

换成水平链杆%然后再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力&左% @(

令体系沿&左 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得体系
@(

的几何位移图即为&左 的影响线%如图 2 9(所


$,' @(

示)
((作 & 的
' 右 影 响线) @(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把(右处的刚结点

@(

换成水平链杆%然后再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力&右% 图#$( @(

令体系沿& 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右的影响线%如图

@( $,'
2 >( @(

所示)
#$)*! 单位移动荷载& 2'在! $9 间移动%试用机动法求作3 *& *& *& 的影响
# ! 5" @" 5#

线)

题#$)* 图!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解! ''(作3 的影响线)
!

撤去与3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3 %令体系沿3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


! ! !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即为3 的影响线%如图2$'&'6(所示)
!

%(作
' 5"& 的影响线)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 %令体系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
5" 5" 5"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2$'&'7(所示)
5"

3(作 & 的
' 左 影响线)
@"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把"左处的刚结点换成水平链杆%然后再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力
@"

& %令
左 体系沿&左 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左 的影响线%如图
@" @" @"

8(所
$'&'
2 示)
2(作 & 的
' 右 影响线)
@"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把"右处的刚结点换成水平链杆%然后再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力
@"

& %令
右 体系沿&右 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右 的影响线%如图
@" @" @"

9(所
$'&'
2 示)
((作
' 5#& 的影响线)

图#$)*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 %令体系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
5# 5# 5#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2$'&'>(所示)
5#

$))! 当
# & 2' 沿! $" 移
# 动时%试作图示结构& *3 的影响线) 5' E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5'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 1以向右为正)当荷载& 2'作用于!" 段时%取整个结构为 #

隔离体)
由"3 2& 得 & '?% 61(8& ? 2&%!& 2 '% 6 ?1
# # 5' 5'

& 的
5' 影响线如图2$'''6(所示)
%(作
' 3 的影响线)
E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已求得& 2 '% 6 ?1 %故有 5'

' 1% ? ? 1
&5# 28 !3E 2 &5# 2 8
% ? 2 . 2
3E 的影响线如图 $'''
2 7( ) 所示

图#$))
!

在上层梁上移动%试用静力法作图示结构的&
$)!!&# 2'
# @9 *
3; 的影响线)
解 作 的影响线)
!'

'( &@9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取(9 为隔离体)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3 !

题#$)! 图 !

由"& 2& 得
5 &

@9 2 &5(
取(& 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5( 2
&+#9
%
取!" 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9 2
( 1
8
2 ?
由以上分析可得

&@9 2
( 1
8
. %?
左的影响线如图2$'%'6(所示)
&@9
' 作&右 的影响线)
%( @9

取9& 段为隔离体)
由"& 2& 得
5

& 28&
@9 5&

取(& 段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 2
5&
&
%
+#9

图#$)!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取!" 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9 2
( 1
8
2 ?
由以上分析可得

&@9 28
( 1
6
. %?

&@9的影响线如图2$'%'7(所示)
'3(作3 的影响线) ;

取(& 为隔离体)
由"3 2& 得 3 2 & ! '2? 2 '(. 8%1?(! '2?
; ; 5(

3 的 影响线如图2$'%'8(所示)
;

$)"! 如
# 图所示%单位荷载& 2'在!"*#' 杆上移动%请分别用静力法和机动法作&
# 5!

及& 的影响线)
@&

题#$)" 图 !

解! 方法一$静力法)
'(作
' & 的影响线)
5!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当荷载& # 2' 作用在!" 段上时%取杆!( 为


隔离体)
由"3 2& 得 "

1
&5!? 8&#'
? 81(2&%!&5! 2'8
?
当荷载& 2' 作用在#' 段上时% & 2&
# 5!

& 的
5!影响线如图2$'3'6(所示)
%(作
' & 的影响线)
@&

当荷载& 2' 作用在!" 段上时%取杆!( 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1
&#1 8&"#? 2&%!&@& 28&"# 28
?
当荷载& 2' 作用在 段上时
# #& % &@& 28'
当荷载& 2' 作用在&' 段上时% & 2&
# @&

& 的
@&影响线如图2$'3'7(所示)
方法二$机动法)
'(作
' & 的影响线)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 %令体系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


5! 5! 5!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2$'3'6(所示)
5!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
%(作& 的影响线)
@&

撤去& 的约束%代之以两根水平链杆%并发生单位虚位移%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在水平位
@&

移方向的投影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2$'3'7(所示)
@&

图#$)"!

$)#!
# 试作图示主梁 &5# *
3& *
&@& *
左 &右
&@( * @( 的影响线)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5#

首先用虚线作出&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 段'见图


5#

6((进
$'2'
2 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 的影响线如图2$'2'7(所示) 5#

%(作
' 3 的 影响线)
&

首先用虚线作出3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9; 段和;" 段'见


&

图2$'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3 的影响线如图2$'2'8(所示) &

3(作
' & 的
@& 影响线)
首先用虚线作出&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9; 段和;" 段'见
@&

图2$'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 的影响线如图2$'2'9(所示) @&

2(作 & 的
' 左 影响线)
@(

首先用虚线作出&左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 段和;" 段'见


@(

图2$'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左 的影响线如图2$'2'>(所示) @(

((作 & 的
' 右 影响线)
@(

首先用虚线作出&右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9 段和;" 段'见


@(

图2$'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右 的影响线如图2$'2'?(所示)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
# 试求图示结构& @# *
&@" 的影响线%单位荷载& # 2' 在( $ & 间移动)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

首先用虚线作出&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AE 段和?& 段'见


@#

图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 的影响线如图2$'('6(所示)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
%( 作&左 的影响线)
@"

首先用虚线作出&左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9 段*:A 段*AE 段


@"

和?& 段'见图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作出&左 的影响线如图


@"

7(所
$'('
2 示)
3(作 & 的
' 右 影 响线)
@"

首先用虚线作出&右 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然后对此影响线的
@" A段
: *AE 段和?&
段'见图2$'('6((进行修正%最后把确定的影响线用实线画出)作出& 的影响线如图

@"

8(所
$'('
2 示)

图#$)$
!

$)%! 试
# 作桁架指定杆件轴力的影响线%单位荷载& # 2' 在下弦移动)

题#$)%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解! ''(作& 的影响线)
+6

作'#' 截面'见图2$'0'6((%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左半部分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408& 1 2&%!& 2 1"0


! +6 # +6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左半部分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 2& +6

故6杆轴力的影响线如图2$'0'7(所示)
%(作
' & 的影响线)
+7

作%#% 截面'见图2$'0'6((%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左半部分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4 '. 6& 1 2&%!& 28 槡 '31


!

+7
'3
#
' .
+7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左半部分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 2& +7

故7 杆轴力的影响线如图2$'0'8(所示)
3(作
' & 的影响线)
+8

作3#3 截面'见图2$'0'6((%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右半部分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4 '. 6& 4,2&%!& 2 1,


"

+7
'3
+8 +8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右半部分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4 '. 6& 4,8& ''.81(2&


" +7

'3
+8 #

'.81
&+8 2
,

图#$)%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故8杆轴力的影响线如图2$'0'9(所示)
$)&! 试
# 作桁架指定杆件轴力的影响线%单位荷载& # 2' 分别在上弦*下弦移动)

题#$)& 图
!

解! ''(单位荷载& 2' 在上弦移动)


#

当& 2' 作用在!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


&+6 2 %"%%!&+7 2'
当&# 2' 作用在( 点'见图2$'-'6((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6 2&%!&+7 2&
当&# 2' 作用在"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图#$)&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6 28 %"%%!&+7 2&
故杆6*7 轴力的影响线分别如图 图 所示 $'-'
2 7(* 2$'-'
8( )
%(单
' 位荷载& 2' 在下弦移动)
#

当& 2' 作用在#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

&+6 2&%!&+7 2&


当& # 2' 作用在&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6 2 槡
%%
%
!& +7 2'

当& # 2' 作用在9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6 2&%!&+7 2&
当& # 2' 作用在;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6 28 槡
%%
%
!& +7 2&

当& # 2' 作用在' 点时%由结点受力平衡可求得


&+6 2&%!&+7 2&
故杆6*7 轴力的影响线分别如图 图 所示 $'-'
2 9(* 2 $'-'
>( )
$)'! 作
# 图示桁架 的影响线单位荷载 在下弦杆移动)
&+6*
&+7 % &# 2'

题#$)'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6

取! 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当& 在!# 段上移动时%将结构在截面'#''见


#

图2$'.'6((处截断%取左部结构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1
&M! 428&#'281(2&%!&M! 2'8 ! '
& # 1 # 2( "
2
当& 在 段上移动时取截面 左部结构为隔离体
# #" % '#' )
由"3 2& 得# & 2&! '
2 # 1 # .(
M! (
取截面%#%'见图2$'.'6((下部结构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4.6& 42槡
% M! %8& ' .81(2&
+6 # )
将& 的表达式" *( 代入式) 得
M!

%
&+6 2槡
%1
.
'
& # 1 # 2(
$
%8 槡 '
2槡
%1
&+6 2 # 1 # .(
&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的影响线如图2$'.'6(所示)
&+6
' 作& 的影响线)
%( +7

当& 在!9 段上移动时%取截面%#% 左部


#

结构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M! 438&+7 4'8&# 4 '


381(2& *
将& 的表达式" 代入式* 得
M!

1 '
&+7 2 ! & # 1 # %(
2
当& 在 段上移动时取 截面左部
# #" % %#%
结构为隔离体 )
由"3 2& 得 &

&M! 438&+7 4'2& +


将& 的表达式( 代入式+ 得
M!

&+7 2&! '


2 # 1 # .(
当& 在 段上移动时影响线用直线连接)
# 9# %
图#$)'
!

& 的
+7影响线如图2$'.'8(所示)
$)(! 作
# 图示桁架& *& 的影响线%单位荷载& +6 +7 # 2' 在! $ " 间移动)

!!!!
题#$)( 图
!
图#$)(
!

解! 当& # 2' 作用在!*" 点处时%


&+6 2&%!&+7 2&
当& # 2' 作用在' 点处时%可求得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6 28 槡
%%
%
!& +7 28 '3 槡
故&+6 *杆轴力的影响线分别如图2$','6(*图2$','7(所示)
&+7
$!*! 作
# 图示组合结构3 *& *& 的影响线%单位荷载& 2' 在' $ & 间移动)
! +' +% #

!!
题#$!* 图
!
图#$!* !

解! ''(作& 的影响线) +'

取截面C#C'见图2$%&'6((上半部分为隔离体)
由"& 2& 得 1 & 2& +'

& 的 影响线如图2$%&'7(所示)
+'

%(作
' & 的影响线) +%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作截面C#C'见图2$%&'6((%取截面上半部分


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1
&#'
? 81(2 &+%?%!&+% 2'8
?
&+%的影响线如图 所示 $%&'
2 8( )
'3(作3 的影响线 ! )
取截面C#C 上半部分为隔离体)
由"& 2& 得 & 6& 6& 2&%!& 2 ?1 8%
5 +% +(" # +("

再取!" 为隔离体%得 3 2 & ? 2 18%? ! +("

3 的 影响线如图2$%&'9(所示)
!

$!)! 作
# 图示结构当单位荷载& 2'在! $ ' 间移动时的3 # ( *
&@( *
&+( 以及
& 的影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3 !

响线)
解! ''(作3 的影响线)
(

取! 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1 以向右为正)当荷载& 2'作用在!' 段上时%取!#' 部 #

分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16& 422&%!& 281"2
! # 5"# 5"#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


#

3( 28&5"# 43231"2! '


& ' 1 ' '(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
3( 28&5"# 438&#'
1 8'(2'81"2! '
' ' 1 ' -(
3(的影响线如图 所示2$%''
6( )
%(
' 作& 的影响线)
@(

当& 2' 作用于!( 段上时


#

!!
题#$!) 图
!
图#$!)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2 &5"# 281"2! '
& ' 1 ' '(
当& # 2' 作用于(' 段时
&@( 2 &# 6&5"# 2'81"2! '
' ' 1 ' -(
的影响线如图
&@( 所示 $%''
2 7( )
' 作& 的影响线)
3( +(

由& 与& 的几何关系得


5"# 1"#

&1"# 281"3%!&+( 28&1"# 2 1"3


的影响线如图
&+( 所示 $%''
2 8( )
' 作& 的影响线
2( +"# )
由& 与& 的几何关系得
5"# +"#

&+"# 28(1"'%
&+"#的影响线如图2$%''9(所示 )
#$!!! 当单位荷载& 2' 在杆!"*"#*#( 的外围并垂直于各杆移动时%求图示结构指
#

定' 截面的弯矩与剪力影响线'' 点弯矩以使杆 #( 外围受拉为正%剪力以使所研究单元顺时


针转动为正()
解! ''(作3 的影响线) '

当& 2'在!" 段上移动时%以! 点为坐标原点%! ( "


#

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 部分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3' 2 &# '?% 81(2 ?% 81


当& 2'在"# 段上移动时%以" 点为坐标原点%" ( #
#

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 部分为隔离体) 题#$!! 图


!

由"3 2& 得 '

3' 2 &#'
? 81(2 ? 81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以 点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
# % # %#('
!"#' 部分为隔离体)
由"3 2& 得 '
?
3 2 & ' 81(2
%
?
%
81 ' #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


#

3' 2&
3' 的影响线如图2$%% 所示)
'
%( 作& 的影响线) @'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以! 点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


#

!"#' 部分为隔离体)
由"& 2& 得 1 & 2 & 2' @' #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以" 点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


#

!"#' 部分为隔离体)
由"& 2& 得 1 & 2&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以# 点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


#

!"#' 部分为隔离体)
由"& 2& 得 1 & 28& 28' @' #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


#

&@' 2&
&@' 的影响线如图2$%%'7(所示)

图#$!! !

$!"!
# 如图所示%单位荷载& 2'在!# 段和 #9 段内移动%请分别用静力法和机动法画
#

出3 *& 的影响线)
; :
5

解! 方法一$静力法)
'(作
' 3 的影响线) ;

以! 点为坐标原点%! ( 9 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取刚架 :!;A 为隔离体)


由"& 2& 得 1 & 2& 1A

根据3 与& 之间的关系%可得


; 1A

3; 2 &1A 422&
3 的影响线如图2$%3'6(所示)
;

%(作
' & 的影响线) :
5

当& 2' 在!# 段上移动时%取刚架


# :!;A 为 隔离体)
由"3 2& 得 A & 2'81"2! ' & ' 1 ' 3(
:
5

当& 2' 在#9 段上移动时%仍取刚架


# :!;A 为 隔离体)
由"3 2& 得 A & 2 & "2! '
3 ' 1 ' '&(
:
5 5#

而& 是多跨梁 #9 上
5# #点 处支座反力的影响线%因此%& 的影响线如图2$%3'7(所示) :
5

方法二$机动法)
'(作
' 3 的影响线) ;

把; 处的刚结点换成铰结点%然后代之以约束力3 %令体系沿3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 ; ;

位移%所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3 的影响线%如图2$%3'6(所示) ;

%(作
' & 的影响线) :
5

撤去与& 相应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 %令体系沿& 的正方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所


:
5 :
5 :
5

得体系的几何位移图即为& 的影响线%如图2$%3'7(所示)
:
5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题#$!" 图 !
图#$!" !

试求图示简支梁在吊车荷载作用下%# 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最小剪力)已知第
$!#!
#
一台吊车轮压为& 2 & 2',(=+%第二台吊车轮压为& 2 & 2''.=+)
#' #% #3 #2

题#$!# 图 !

解! ''(求# 截面的最大弯矩)
作3 的影响线%如图2$%2'6(所示)将& 置于# 点处)根据公式验算%有
# #3

',(6''. ',(% ''.6',(6',( & %


' ! )
. 2 . 2
可知该位置为临界位置%相应地可得
3# 2 '
'7%4''.6%7 0-4',((=+!4 2''&.7
%,4',(6%7 .=+!4
'
%(# 截面的最大最小剪力
* )
作& 的影响线%如图
@# 2 7(所
$%2' 示)设吊车从左向右运动%& 与! 点的距离为 1)由& #2 @#

的影响线可知%当集中荷载经过# 截面时& 将发生突变%作出& 随1 的变化曲线如图 @# @#

$%2'
2 8(所示)从图$%2'
2 8(可 知%当& 置于#截面略偏左处'见图 $%2'
2
#3 9((所示%& 取得最 @#

小值%大小为8%%,7%,%=++当 & 置 于#截面略偏右处'见图


2
#'$%2' & 取
>((% 得最大值%大小 @#

为3,733=+)
$!$! 求
# 图示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 '最大正值(和& '最大负值() @(46N @(4D
H

解! 作& 的影响线%如图2$%( 所示)


@(

把2&=+ 的荷载置于# 点%根据公式验算%有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图#$!#
!

题#$!$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62& -&% (& 2&6-&
) ! '
3 3 3 3
由此可知%所试位置是临界位置相应的 为 % &@(
' % '
& 28 ,
@(4D
H (&6-&(-=+ 280&=+
2&4 6 4 4 '
% 3 %
由图2$%( 可见%& 无正值) @(

图#$!$
!

$!%!
# 求图所示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时# 截面的最大弯矩)

题#$!% 图
!

解! 作3 的影响线%如图2$%0'6(所示)根据图2$%0'6(得
#

%7
%.0% %7
%.08'7
2%, &7.(-
K
6H%' 2 !K
6H%% 28 28
. 2 2
将第一个& 2 %&=+ 置于影响线上纵坐标值最大处如图 % 2$%0'7( 所示如果荷载稍向右移
%
动%各段荷载合力分别为
&M' 2'&=+
&M% 2 '&6%&6%&(=+ 2(&=+
'
因此
%7
%.0 &7
.(-
"& K6H% 2 ''&4
F
M F
.
8(&4
2 (
=+ 28-7
,%-=+ ' &

如果荷载稍向左移动%各段荷载合力分别为
&M' 2 '
'&6%&(=+ 23&=+
&M% 2 '
'&6%&(=+ 23&=+
因此
%7
%.0 &7
.(-
"& K6H% 2 '3&4
F
M F
.
83&4
2 (
=+ 2%7
'2(=+ ) &
第# 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 !

图#$!%
!

由于"& K6H% 变号%故此位置是临界位置)


F
M F

3# 46N 2 '
'7.(-(4'&6'7
.(-(4%&6%7 2%,4'&(=+!4
%.04%&6'7
2''(7-3(=+!4
故该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 截面的最大弯矩3 2''(7-3(=+!4) # 46N

$!&! 求
# 图示结构在图示移动荷载下的绝对最大弯矩%& 2 & 2%&=+%& #' #2 #% 2 &#3 2
3&=+)
解! 由题 2$%-图 可知%绝对最大弯矩将发生在
荷载& 或& 所在的截面上)
#% #3

第一种情况$选& 为临界荷载%它处于中心线
#%

左侧%此时梁上的合力 & 2' %&4%63&4%(=+ 2


M

'&&=+%0 2 ' 4%& 距 跨中&7( 4%由教材中式


'2$%'(得
#%
题#$!& 图 !

%
'% '
'&&4 ' 8 ( 4
'
3 2 ,
46N 8%&4372-=+!4 2'.27
&.3=+!4
% % '%
第二种情况$选& 为临界荷载%它处于中心线右侧%此时梁上的合力& 2 '%&4%63&4
#3 M

%(=+ 2'&&=+% 0 28'4%由 教材中式'2$%'(得


%
'% '
'&&4 ' 6 ( 4
'
3 2 ,
46N 8%&4(7283&4%-=+!4 2'.27 &.3=+!4
% % '%
因此%该吊车梁的绝对最大弯矩为'.27.3=+!4)
第(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 由积分法求图示悬臂梁#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杆件的(: 为常数) #5

!!!!
题$$) 图
!
图$$)
!

解! 建立如图($' 所示的坐标系)
所以结构的弯矩方程为
3#' 2821! '
& ' 1 # '(
'
4%4 '
1 8'( 281 8%1 8'! '
' ' 1 # 3(
% %
3#% 2821 8
%
* 281
3
' * #'
33 3 * #%
33 ' ' 3

+
&#5 2
&+ (: , 21 916+'1 6%1 61(91-2 3'(%:.
+
91 6
' (:
91 2
(: &
%
'
3 %

$!! 由
$ 积分法求图示悬挑梁 点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和
# * ' & %杆 件(: 为常数) #5 '5

题$$! 图 !

解! 先求实际荷载下的内力%如图($%$' 所示+再求虚设单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如图
$%
( $% 所示)

图$$!$) !

图$$!$! !

'
'(求实际荷载下的内力)
以#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 !

对#! 段%有 3#' 28'(1! '


& ' 1 ' '(
对!( 段%有
'&
3#% 28'(1 8 ' 1 8'(
%
622'
1 8'(28(1% 63,1 82,! '
' ' 1 ' ((
%
以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 % )
对(" 段%有 3 2'&6''1! '
#3 & ' 1 ' '(
%(求
' 虚设单位荷载下的内力)
以#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对#! 段%有 * 281! '
3 & ' 1 ' '(
'

对!( 段%有 3* 2816 0('18'(2 1( 8 0( !'' ' 1 ' ((


%

以"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对(" 段%有 * 28 1 ! '
3
(
& ' 1 ' '(
3

所以
' ( '
1
+'(1!1916((:+'8(1 63,182,('180(916(:+''&6''1('8 ( (91
' ' % '
& 2
#5
(: & ' &

-,
28
3(:
同理利用积分法可以求得
%
'&,
&'5 28
%(:
$"!
$ 图示刚架的! 端支座向下发生了距离为 0的 移动%向左
发生了距离为 ,的移动%求由此引起 #点的转角位移 & 和'点 的 #'

竖直方向位移& ) '5

解! 由于此结构为静定结构%所以支座位移不会引起结构内
力%各个点的位移值为几何关系)支座横向移动时由于没有约束%
在# 点不产生转角位移%所以
& 2 '逆 时针(%!& 2 0%'向下(
0
2
#' '5
题$$" 图
$$#! 图示刚架的! 端支座向下发生了距离为 0的 移动%# 端支座向右发生了距离为 ,的
移动%求由此引起' 点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位移 & 和 (点 的竖直方向位移 & ) '' (5

题$$# 图
!

解! 由于此结构为静定结构%所以支座位移不会引起结构内力)由于" 点无竖直方向支
座%所以在! 点沉降作用下
!*"*
'*(四点同时下降距离
0%(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与#点位移,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无关%所以' 点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位移 & 和 (点 的竖直方向位移 & 的
'' 分别为 (5

& 2&%!& 2 0'向下(


'' (5

$$! 图
$ 示桁架的杆#( 由于制造误差比设计短了 0%试计算由此引起的' 点水平方向位
移& )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
'1

解! 在' 点施加一个单位力%求出杆#( 的内力%如图($( 所示)

!!!!
题$$$ 图
!
图$$$
!

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杆#( 为零杆%即内力为&%所以当杆#( 比设计短了


0时 %由此引起的
'点水平位移 & 2&)
'1

$%! 图
$ 示桁架的杆(" 由于制造误差比设计短了0%试计算由此引起的' 点水平方向位
移& %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
'1

!!!!
题$$% 图
!
图$$%
!

解! 在' 点施加一个单位力%求出杆"( 的内力%如图($0 所示)


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杆(" 为零杆%即内力为零%所以当杆(" 比设计短了 0时%由此引起的
'点 水平方向位移 & 2&)'1

$$&! 求图示桁架(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杆&9 的转角位移 & %所有杆件的(! 均相


(5 &9'

同)

!!!!
题$$& 图!
图$$&$) !

解! 杆件编号如图($-$' 所示)取结构中的一个角为
(角%有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3 !

* %!8JG %G%!K *
G
DH(2 (2 6H(2

2G% 6*% 槡 %
2G 6* %
%G
'
'( 各杆件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分别为
&+' 2 &+3 2 &+0 2 &+'3 2 &+%& 2 &+%3 2 &+%2 2&
&# % &#
&+2 2 &+'& 2 &+'0 28 !&+( 2 &+'' 2 &+'( 2
.G
DH( .G
DH(
&# % &# % &# % (&# % 3&#
&+% 28 !&+- 2 !&+. 28 !&+'. 28 !&+', 28
2 . . . .
&# % &# % 3&#
&+, 28 !&+'% 2 !&+'2 28
.K
6H( .
K6H( .K6H
(
3&# % 3&# % 3&# % 3&#
&+'- 2 !&+%' 28 !&+%% 2 !&+%( 28
.
K6H
( .GDH
( .G
DH( 2
在( 点施加向下的单位力则各杆件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分别为
%
,+' 2 &
& ,+3 2 &
,+0 2 &
,+%& 2 &
,+%3 2 &
,+%2 2&

,+2 2 &
& ,+'& 2 & ,+%' 28 '
,+'( 2 &
2G
DH(
,+( 2 &
& ,+'' 2 & ,+%% 2 '
,+'0 2 &
2G
DH(
,+%( 28 ' %!&
,+% 2 &
& ,+'. 2 ' %!&
,+- 2 & ,+', 28 '
,+. 2 &
% 2 2
,+'2 28 ' %!&
,+, 2 &
& ,+'- 2 ' %!&
,+'% 2 & ,+'3 2 '
2K
6H( 2K
6H( %
所以(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方向向下为 ' (
, &= ' &* &* &G
+(! 9H2 (! '2 6.GDH(62K6H((
& + + # # #
& 2" (5 3 %

%(在
' 杆&9 上施加一个单位弯矩%如图($-$% 所示)
各杆件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分别为
,+' 2 &
& ,+3 2 &
,+0 2 &
,+%& 2 &
,+%3 2 &
,+%2 2&

,+2 2 &
& ,+%% 28 '
,+'0 2 &
.GG
DH(
,+( 2 &
,+'( 2 &
,+%' 2 '
&
.GG
DH( 图$$&$! !
,+, 2 &
,+'- ' % , ,+'2 2 '
& 28 !&+'% 2 &
.GK
6H( .GK
6H(
,+', 2 ' %!&
,+- 2 &
& ,+'. 28 '
,+. 2 &
.G .G
,+% 28 ' %!&
& ,+%( 2 ' %!&
,+'& 28G
DH(
6
'
2G 2G G .GG
DH(
,+'' 28 3 %!&
& ,+'3 2 '
.GG
DH( %G
所以杆&9 的转角为
, &= &* &* & &*
+(! 9H2 (! '83%G 8'0GGDH(8'0K6H(6'0GGDH((
& ' + + # # # #
& 2"
(5 3 %

$'! 求
$ 出图示桁架#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所 有杆件的(! 均相同) #5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题$$' 图
!
图$$'$) !
图$$'$! !

解! 依据题意%在外力作用下各杆件的轴力'单位$=+(如图($.$' 所示)
在# 点施加竖直方向单位荷载后%各杆件的轴力如图 ( $%所
$. 示)则#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5 2 "+(!
,+&+=
&
H2
9 ,'8 3% 槡
'
(!
4'
%( 槡
8 (
%
%
4槡
- '
%G 4%6 4 4%G
% %

4%G 6 槡 %4 槡 4%槡
- - '
!6 '8 ( 4 4%G 6 '8 ( 4'8 (
' - %
%G
% % % % % %
- '
!6 '8 ( 4'8 ( 4%G-
% %

'&槡
''
2 %G 6-G(
(!
$(!
$ 求图示结构的#*' 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
& %所有杆件的(: 为相同) #'1

! !
题$$( 图 图$$($)
!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 '单位=+!4(如图($,$' 所示)


在#*' 点分别施加一对单位荷载%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则结构中#*' 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为
* #
33 ' ' 2
&#'1 2
+(: 9H2 (:'% 4%4%&4 3 624%&43!!!!
' '& % ' 3
!6
%
424%&4 8 424'&436 4242&4 42
3 3 3 2 (
2.&
2
(:
$)*!
$ 求图示结构' 点的水平位移& %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 '1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在' 点作用横向单位荷载%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 !

题$$)* 图
!

!!!!
图$$)*$)!
图$$)*$!
!

则' 点的横向位移为
*
33 ' ' '
+(: 9H2 (:'% 424'%4 3 4%8.424'
#
& 2 "5

% ' '
!8
3
4'&424'8 4%.424 4%6.424'
% 3 (
2.
28
(:
$))!
$ 计算图示结构' 点的转角位移
& %所有杆件的(: 相同%弹簧的刚度系数为
'' I)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在' 点作用顺时针单位弯矩%则结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则' 点的转角位移为

!!!!
图$$))$) !
图$$))$!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33 ,
&I& ' ' ' %
&"5 2
+ (:
H6
9
I
2 '
'
(:
24'4 4'08 4 424 4%2
% % % 3
'
'24
' % % '
!6 4'04'&4 4'8 4'04'&4
% 3 3 %
6
I
.
(
'0 -
2 6
(: 2I
$)!!
$ 试求图示结构9 点的水平位移
& %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量)
91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在9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荷载%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图$$)!$)
!
图$$)!$!
!

则9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为
*
33 ' % ' %
+(: 9H2 (:'8 % 4.424 3 428 % 424%4 3 4%(
' #
& 2 91

2 ,
!6 %4.4 '
82(6%424 '
8%(624 '
82(6.4 '
8%(-
0(:
' %
!6 '
(: 3
4.4243(
'-0
28
3(:
$)"!
$ 用图乘法求图示结构'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弹簧的刚'5

度系数为 I)

题$$)" 图 !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3$' 所示)
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荷载%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3$% 所示)

!!
图$$)"$) !
图$$)"$! !

则'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
33 &&, # I
!& 2
'5
+(: 9H6 I
' ' 3 ' % ' ' % '
2 '
(: 3
4'4'4 4'6 4%4'4 4'6 4 4'4 4
2 % 3 % % 3 % (
3 ' ' ' ' 3
4'
8 ( 6%4 '
8 ( 4'
8 ( 4'
8 ( 6'
8 ( 4'8 (-
% %' %'
0(: ,
!6 %4 6
% % % % % % % %
' % 3"%4("%
!6 4 4%4'4'6
(: 3 I
', '(
28 6
%(: 2I
$)#!
$ 求图示结构!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 !1 *
' 点的转角位移& %所有杆件的(: 均
''

相同
)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2$' 所示)
在! 点作用水平方向单位力%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2$% 所示)
在' 点作用单位弯矩%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2$3 所示)

!!
图$$)#$)!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 点的水平位移为
*
33 ' ' '
# ? 3
% ' ' ' %? 3
& 2
+(: 9H2 (: 4 3 4 .<? 4 % 4 2? 8(: 4 3 4 .<? 4 % 4 2?
!1

? ' % ? ?"% ( % %? <?


2
!6 4%4 <? 4 8 4%4 <? 4 2
0(: '% 3 0(: %2 3 -%(:
则' 点的转角位移为
*
33 ? ' # % ?"% %( ' <? %
3
& 2
+(: 0(: '% 3 0(: 4%4%2<? 4 3 2 '22(:
'' H2
9 4%4 <? 4 8

$)$! 请
$ 求出图示结构( 点的转角位移 & )各杆的(: 均相同)('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图$$)$$) !

在' 点作用单位弯矩%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图$$)$$!
则( 点的转角位移为 !

*
33 ' ' ' ' %
!!& 2
('
+ (:
H2
9
(:
#
'%
4'(4%4 4'8 4'(4%4 4'
3 % 3
' % % ' ' %
!8 4'(424 4'6 4'&424 4'6 40(424 4'
% 3 3 % % 3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 !

% ' ' '' % ' % ( ' '


!8
3
4'&424 4'6 4
% % 2
4'4 4 8 4 4'4 4
3 2 3 . % 2 (
3 %4'' ' '' '
!6
0(: '
4 6%40(4'6
2 2 2
4'60(4
2 (
8
' % 2( (
4 4
(: 3 . .
4

'3&
2
(:
$)%!
$ 试求出图示结构" 点的转角位移
& "' )

题$$)% 图 !

解! ''(先求外荷载作用下" 点的转角位移)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0$' 所示)

图$$)%$) !

在" 点作用单位弯矩%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0$% 所示)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则在外荷载作用下" 点的转角位移为
*
33 2 # %
& 2
+(: 9H2 0(:'0434&7((60(:'%434&7(6%4&7((
"''

!6
% %'
0(:
槡 ((6
%4'4&7
% '
0(:
(6'4'(
%4'4&7

' % ' %
!6 -(4%
4 4 4'4% 4&7
(: 3 .
.7
,-'2
2
(:
'
%( 求支座位移引起的" 点转角位移)在单位荷载下%" 端支座反力为&7%(=+%方向向
下%所以
'
&6 '
8 (
'
& 28 ,
2 - 2
0 2 0 "'%

所以" 点的转角位移为
.7,-'2 '
&"' 2 &"'' 6&"'% 2 6 0
(: 2
$)&!
$ 求图示结构#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各杆的 均相同) &#5 % (: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荷载%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图$$)&$) !
图$$)&$!
!

所以# 点竖直方向位移为
*
33 ,
&& ' ' ? '? ' % ' '
(: '%
# I % %
4 4 < 4 ? 4 6 4? 4 <?
& 2
+(:
#5 H6
9
I
2
2 % 3 % 2
' % ' ' '"%4<?"2
!6? 4 <? 4 ? 4
2 % %
6
(:"?3 (
2
<?
'-
2
2.(: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 !

$)'!
$ 求图示结构"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5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荷载%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图$$)'$)
!
图$$)'$!
!

由外力造成的"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5' 28
' %
'
(: 3
槡 (
4242 %4
%
3
28
02 % '
,(:
!
槡 方向向上(
由! 端支座位移造成的" 点竖直方向位移为
&"5% 4'6 '
80(4
'
3
0
2&%!&"5% 2 ! '
3
方向向下(
"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方向向上(
&"5 2 &"5' 6&"5% 2

02 % 0 '
,(:
8 !
3
$)(! 求
$ 图示结构中(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各杆的 均相同) &(5 % (:

题$$)( 图 !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在( 点作用单位弯矩%则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 #
33 2 3 2
+
&"5 2
(:
H2
9
0(:
4%4'24%4%6
0(:
4%4%.426
0(:
4%4%.424%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图$$)($! !

3 2 % ' %
!6 4%4%.426 4%404%4%8 4 4%42 424'
0(: 0(: 3(: .
'.(0
2
3(:
$!*!
$ 图示刚架的室内温度比原先降低了 '&O %室外温度比原先升高了
(O %试求由此引
起的" 点转角位移& )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杆件截面高度为*%材料的膨胀系数为
"' %)
解! 在" 点作用单位弯矩%弯矩图如图($%& 所示)

!!!!
题$$!* 图
!
图$$!*
!

" 点的转角位移为
*%&J '
+ * 9H6 "+&, %J9H2 * ''4? 6 % 4'4?(2 %*
3 %4'( 2(%?
& 2" "' + &

$!)! 图
$ 示刚架的室内温度比原先升高了'&O %室外温度比原先降低了'&O %试求由此
引起的!*" 两点相对转角位移 & )所 有杆件的(:*(! 均相同%杆件截面高度为
!"' *%材料的线
膨胀系数为 %)
解! 在!*" 两点分别作用一单位弯矩%再取半结构%所以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题$$!) 图
!
图$$!)!

所以!*" 两点的相对转角位移为
*%&J '
H 2%4%4% 4 '
'424 (2 .&
3 & %
& 2%"
+ *
9
!"'
* % *
$!!! 计
$ 算图示组合结构#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 #5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轴力图如图($%%$% 所示)


第$ 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 '&3 !

题$$!! 图
!

!!!!
图$$!!$)!
图$$!!$! !

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力%则结构弯矩图如图($%%$3 所示%轴力图如图($%%$2 所示)

!!!!
图$$!!$"!
图$$!!$# !

所以#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 %4 3 ?% ? %4 3 ?% ' %
&#5 2
0(:' % (
< 4%? 6
0(: %'
< 4%? 6%4 <? 4?
%
3 % ' %
!6 <? 4? 6 <? 4%? 6
% % (' ' ' % 3
4 4 <? 4? 4 ?
(: 3 % 2

< 6 槡 043槡
%4 槡
? 0434 ( ? (
0(! ' % ( 0(! '
!6
%? %<? (
%

<?
0( 2
'(63&槡 % %
2 6 <?
%2(: %(!
$ 计算图示组合结构#*' 两点的相对竖直方向位移& )受弯杆件的抗弯刚度为
$!"! #'5

轴力杆件的轴向刚度为(! )
(:%

!
题$$!" 图 !
图$$!"$)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解!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3$' 所示%轴力图如图($%3$% 所示)
在#*' 点分别作用一单位力%弯矩图*轴力图如图($%3$3 所示)

!!!!!!!
图$$!"$!
!
图$$!"$"
!

所以#*' 两点的相对竖直方向位移为
&#'5 28
% '
0(:
槡 槡
%42 34'&6% 34'&(4%8
2 '
0(:

%42 34'&(436 槡
8(4 342
(!
0.&槡3 %&槡3
28 8
3(: (!
第0章! 力!! 法
$)!
% 用力法计算图示连续梁的内力%画出弯矩图)

题%$)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去掉#*' 点处的支座链杆%得到图
0 $' 所
$' 示的基本体系%#*
'点处的反力分别为K *K ) ' %

图%$)$)
列出力法方程)
'
%(
!

基本体系在荷载与多余力的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两点处竖直方向位移为零的变形协
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
3(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由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时%在多余力
处并沿其方向产生的位移)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力下的弯矩图
* 图
3' '见图0$'$%(*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力下的弯矩图3* 图'见图0$'$3(*在荷载作用 %

下的弯矩图3 图'见图0$'$2()
#

图%$)$!
!

图%$)$"
!

采用图乘法求系数与自由项)
' ' % ' ' % .2
)'' : '
(: %
52505 50 <
3 (
%(: % '
50505 50 :
3 (: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 ' % ' 0 '(%


)'% :)%' : '
(: %
52505 5'& <
3 (5 5'
%(: 0
%505'&<250(:
(:
' ' % ' 0
)%% :
(: %' (
525'&5 5'& <
3
5 5'
%(: 0
%5'&5'&<%5252<25'&<25'&(

' ' % ,3%


!< ' 52525 52(:
(: % 3 3(:
' 3 ' ' % ' % 0
&'# :; 5 '
%(: 0
%5053&<353&(;
(: % 3 '
52505 53& <
(: 3 ( '
52525
% (
02'
:;
%(:
' 3 ' ' % ' % '&
&%# :; 5 '
%(: 0
%5'&53&<-53&(;
(: % 3'
525'&5 53& <
(: 3 ( '
52525
% (
3%,(
:;
0(:
'
2 求解未知力)
(
将上面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未知力如下$
3.=+%!K% :;&7
K' :(7 .0=+
'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见图0$'$%(*3* 图'见图0$'$3(及3 图'见图0$'$2(作结构的弯矩
' % #

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3
3 :3 *%K% <3#
也可以将求得的未知力K *K 及荷载共同作用在基本体系上%求解静定结构的弯矩图)
' %

最后得到的弯矩图如图0$'$( 所示)

图%$)$$ !

$!!
% 请利用力法作图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题%$! 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如图0$%$' 所示%把! 端支座处的抗弯约束去掉%! 端支座


第% 章! 力!! 法 ! '&- !

变成固定铰支座%并作用以未知力矩K +把" 端支座 '

处的竖直向链杆去掉%并作用以未知反力K ) 所得到 %

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列
' 出力法方程) 图%$!$)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点的转角位移*" 点的竖直方向位
移为零'即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
3(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位移)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 点作用单位集中力矩时的3* 图 '

'见图0$%$%(*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力时的3* 图'见图0$%$3(*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 % #

'见图0$%$2()

!!!!
图%$!$! !
图%$!$" !

采用图乘法求解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 ' ? % ? ?3
)'' : '
(: %
5%?5 5' :
3 3(: ('
!)%% :%5 5 5?5 5
(: % % (
3 %
:
0(:
%
? ' ? ? ? ? ' ?
) :) :; , ' %5 5 <'5 (<
0(:' % % (-
'% %' %5 5 :;
0(: % % % 2(:
% % % 3
' % <? ' ' % <? 3 ' ' % <? ( ' <?
: ' 5?5
% % ( (:'3 % . % ( (:'3 % . % ( 3(:
&'# 5 < 5?5 5 5 < 5?5 5 5 :
(: 3
% 2
' % <? ( ? (<?
& :;%5 ' 5?5
% . %(
%# 5 5 :;
(: 3 %2(:
'
2( 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未知力为
%
<? % .<?
K' :; !K% :
'2 -
'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及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0$%$( )所示

!!!!
图%$!$# !
图%$!$$!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请利用力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数)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将# 结点处的铰去掉%代替以两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
知力K 和K %则基本体系如图0$3$' 所示)
' %

!!!!
题%$" 图
!
图%$"$)!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点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相对位移
为零'即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
)%'K' <)%%K% <&%# :&
&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 点作用一对水平方向单位力
时的3* 图'见图
' 0 $%(*在
$3 #点作用一对竖直方向单位力时的3* 图'见图
0 $3(*在
$3 荷载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0$3$2()
#

!!! !!!
图%$"$! !
图%$"$"
!
图%$"$#
!

采用图乘法求解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2?3 % ' ' % %?3
)'' :
(: '
?5?5?< 5?5
% 3
:
3(:
!)%% : (
'
(: % 3 (
5?5?5 5?5% :
3(:
3 % 2
' ? ? % ' ' <? <?
) :) : '
'% ?5?5 (:
%' !& :; ' 5?5 5?(:;
'#
(: % %(: (: 3 % 0(:
% %
' ' <? % ' ' <? %
& :; ' 5?5
%# 5 5?(< ' 5?5 5 5?(:&
(: 3 % 3 (: 3 % 3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未知力
2<?% 3<?
K' : !K% :;
%3 %3
第% 章! 力!! 法 ! '&, !

作弯矩图)
'
((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及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弯矩计算
' % #

的叠加公式为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0$3$( )
$#! 请
% 用力法作图示桁架的轴力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
常数) 图%$"$$ !

!!!!
题%$# 图
!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桁架%切断图中两根斜杆%代替以两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知力
K 和
' K %得 到基本体系%如图0$2$' 所示)
%

%(列
'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杆件切断处两截面沿杆件轴向的相对位
移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两截面的相对位移为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3(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并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 由于计算桁架的位移只需考虑轴力的影响%为此分别绘
出基本体系在一对K :' 单位力作用下的&, 图'见图0$2$%(*在一对K :' 单位力作用下
' +' %

的&, 图'见图0$2$3(*在荷载作用下的& 图'见图0$2$2()


+% +#

由图乘法求得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图%$#$!
!
图%$#$" !
图%$#$#
!

)'' :)%% :
' '
(! %
'
'' '
5?< 5?< 5?< 5?<'5 %?<'5 %? :
% % %
%<% %
(!
? 槡 槡( 槡
'槡槡 (
)'% :)%' :
' % %
:
?
(! % 5 % 5? %(!
' 槡 & 槡 槡 2<槡
(! '% 5& 5?; % 5 % 5?< %& 5槡
%?(: 2(! & ?
% % % # %
&'# : # #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
' &# % 槡 槡 槡(
%
(! ; % 5 % 5?; %&# 5 %?
:;
2< %
2(!
&#? 槡
'
2(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未知力如下$
K' :
2;'3 %
20

&#?%!K% :
'3 %;2
20
&#? 槡
作轴力图
'
(( )
利用已有的 ,+' *
& 及 图作结构的轴力图 轴力
,+% &+#
& )
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
&+ :& ,+%K% <&+# 图%$#$$
经计算作结构的轴力图如图 所示)
% % 0$2$(
!

$$! 利
% 用力法作图示组合结构的弯矩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组合结构%切断链杆!#*"#%代替以两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知
力K 和K %得到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

!!!
题%$$ 图
!
图%$$$)!

列出力法方程)
'
%(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在杆件切断处两截面相对水平方向和竖
直方向相对位移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两截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相对位移分别为
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
3(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 在组合结构中%对梁只需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对轴力杆
件只需考虑轴向变形的影响)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一对单位力K :' 作用下的3* 图和 ' '

, 图
&+''见图0$($%(*在一对单位力K :' 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3(*在荷载作用
% % +%

下的弯矩3 图'见图0$($2()
#

采用图乘法求得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2 ' ' % 2 02 % ' ' 3%
)'' : <
(! (: % '52525 52 :
3
<
(! 3(: (!)'% :)%' :
(: %
525252 :'
(: (
2 ' ' % 2 %(0
)%% : < '
(! (: %
52525 52<25252 :
3
<
(! 3(: (
' ' '%.% ' ' 3 3%&
&'# :
(: %'52525'0 : (
(:
!&%# :
(: '
2525'0< 525'05 52 :
3 2 (: (
第% 章! 力!! 法 ! ''' !

!!!!
图%$$$! !
图%$$$"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得到如下力法方程$
% 2 < 02 K <3%K <'%.:&
'(! 3(:
'
(
(:
%
(:
$
3% 2 %(0 3%&
&(:
K' < '
<
(! 3(:
K% <
(:(:&

假设受弯杆件的(: 与轴力杆件的(! 之比为'. %代入上述力法方程组%解得


..=+%!K% :;37
K' :;&7 2&=+
'
((作弯矩轴力图)
利用已有的3* 和&, 图*3* 和&, 图*3 图作出结构的弯矩轴力图%其中弯矩计算和轴
' +' % +% #

力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3 :3*'K' <3*%K% <3#
,+'K' <&
&+ :& ,+%K% <&#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如图0$($( 所示)

!!!!
图%$$$#!
图%$$$$ !

$%! 请
% 利用力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
题%$% 图 !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的组合结构) 切断竖直方向链杆'&%代替以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未知力K %所取基本体系如图0$0$' 所示)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杆件切断处两截面相对竖直方向位移与
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两截面竖直方向相对位移为零(%则力法方程为
)''K' <&'# :&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 在组合结构中%对梁只需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对轴力杆件
只需考虑轴向变形的影响)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一对K :' 单位力作用下的3* 和&, ' ' +'

图'见图0$0$%(*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3 图'见图0$0$3() #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系数与自由项系数%即
? ' ' ? % ? ' ' % ? (?3
)'' : <
(! %(: % % '
5 5?5 5
3 %
5%<
(: %
5?5?5 5? :
3 (
<
(! '%(: ' (
% 2
' ' <? 3 <?
&'# :
(: 3 '
5?5 5 5? :
% 2 .(: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未知力为
3(!<?2
K' :; '
% ((!?3 <'%(:?(
假设受弯杆件的(: 与轴力杆件的(! 之比为? "2.&%代 %

入上式解得K :;&73<?)
'

((作
' 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和&, 图*3 图作出结构的弯矩图和轴
' +' #

力图%其中弯矩计算和轴力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图%$%$# !
*'K' <3# %!&+ :&
3 :3 ,+'K' <&#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如图 所示)
% 0$0$2
$&! 请
% 利用力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数)

题%$& 图
!
第% 章! 力!! 法 ! ''3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把" 处支座的竖直方向链杆去掉后%作用以未知反力K +把 '

'处支座的抗弯约束去掉后%该支座变成固定铰支座%并作用以未知力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 %

如图0$-$' 所示)
'%(列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点的转角位
移为零'即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
图%$&$) !
图%$&$!
!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位移)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 点作用竖直方向单位力时的3* '

图'见图0$-$%(*在' 点作用单位集中力矩时的3* 图'见图0$-$3(*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3


% #

图'见图0$-$2()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3%
)'' :
(: % '
5%525 5%5% :
3 3(: (
' ' % ' 2 ' 2
)'% :)%' :;'
(: %
5%525 5
3 %
;
0(: % (
5%5%<'5% :;
(: ' (
' ' % '-
)%% :
(: % '
5.5'5 5'<35'5' :
3 3(: (
% &# &# 2&#
&'# : '
' '
(: %
525%5 5
3 %
<
2
0(: (
%5%5 <%5&# :
% (: ' (
' ' ' 2&#
&%# :;
(: % '
5.5&# 5
3
:;
3(: (
'
2(求解未知力)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未知力为
3, % '
K' :; &# !K% :; &#
'&& %(
'
((作弯矩图 )
利用已有的 及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弯矩
*
3' **%
3 3#
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0$-
$( 图%$&$$
$'! 请利用力法作图示排架结构的弯矩图) !

题%$'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两次超静定排架结构) 切断两根水平链杆%代替以两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
知力K 和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

%(列
'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切断处两截面相对水平位移与原结构相
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杆件切断处两截面的水平方向相对位移为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对于排架结构%只需考虑柱弯曲变形的影响)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一对K :' 单位 '

力作用下的3* 图'见图0$.$%(*在一对K :' 单位力作用下的3* 图'见图0$.$3(*在荷载


' %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2()
#

!!!!
图%$'$) !
图%$'$!
!

!!!!
图%$'$"
!
图%$'$# !
第% 章! 力!! 法 ! ''(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 *3
)'' :)%% : '
(: %
5*5*5 5* <
3 %(: % (
5*5*5 5* :
3 '
%(: (
' ' % *3
)'% :)%' :
%(: % '
5*5*5 5* :
3 0(: (
% 2
' ' <* 3 <* %
&'# : '
(: 3
5*5
% 2
5 5* :
.(: (
!&%# :&

'
2(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3
K' :; <*%!K% :; <*
3% 3%
作弯矩图
'
(( )
利用已有的 图作出结构的弯矩图%其
*' *
3 *% *
3 3#
中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3
3 :3 *%K% <3# 图%$'$$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 $.
0 $(
!

$(! 利
% 用对称性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数)

题%$( 图
!

解! 该结构为对称结构%所受荷载可处理成反对称荷载 '见图0$,$'(与正对称荷载'见图
$,
0 $%(之和)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取半刚架'见图0$,$3(进行计算)

<
!
!
! ! !!!!
!
图%$($) !
图%$($! 图%$($"
选取基本体系)
! ! !

"
图0$,$3 中的半刚架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去掉一层的竖直方向支撑链杆%作用以未知反力
K %得
' 到图0$,$2 所示的基本体系)
( 列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未知力K 处竖直方向位移为零'即与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K 处作用竖直方向单位力时的3* 图'见图0$,$((*在荷载作用下
' '

的3 图'见图0$,$0()
'#

!!!! !!!!
图%$($#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 :
(: % '
5?5?5 5?5%<*5?5? :
3 (: 3
?<* ( ' (
% %
' ' % * <* <*
&'# :;
(: %' 3 (
5?5?5 5<*% ;
0(: '
%5?5<*% <%5?5
%
<?5
%
<?5<*% (
%
' % <*
!; ' 5*5 5?(
(: 3 2
<?* '
:; 2?*<''*%(
'%(:
*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
K' : ' 2?*<''*%(
.?<'%*(
?
假设?:&7.*%代入上式化简得
K' :&7
,0<*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3 图作出结构的弯矩图%其中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K' <3'#
3 :3
经计算%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0$,$-
%(正
' 对称荷载作用下%取半刚架'见图0$,$.(进行计算)
" 选 取基本体系)
图0$,$. 中的半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 显然两根梁的弯矩为零%去掉后得到图0$,$,
所示的基本体系)
( 列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未知力K 处水平方向位移为零'即与 %

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 :&
第% 章! 力!! 法 ! ''- !

!! !! !!
图%$($&
!
图%$($' !
图%$($(!
图%$($)*
!

) 求 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K 单位力作用下的3* 图'见图0$,$'&(*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
% % %#

'见图0$,$''()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3
)'' :
(: %' % 3 % (
5*5 5 5 5% :
0(:
% 2
' % <* ( * (*
&'# :; ' 5*5 5 5 5%(:;
(: 3 2 . % 2.(:
*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K% :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其中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K' <3'#
3 :3
经计算得正对称荷载作用下结构的 图如图 所示) 3% % $,
0 $'%
最后将两种情况下得到的弯矩图'3 图和3 图(叠加%得到结构的弯矩图如图0$,$'3
' %

所示)

!! !!
图%$($))
!
图%$($)! !
图%$($)" !

%$)*! 利用对称性简化图示组合结构%作出弯矩图)
解! 该结构为对称结构%且承受对称荷载作用%其变形也是对称的%故可取半结构'见图
$'(进
$'&
0 行计算) 在组合结构中%对受弯构件只需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而对轴力杆件只需
考虑轴向变形的影响)
''(选 取基本体系)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 图
!

图0$'&$' 所示的半结构由于忽略梁的轴向变形%因此超静定次数为%) 去掉滑动支座%


代以未知力矩K %切断斜向链杆"#%代替以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知力K %则所取基
' %

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图%$)*$) !
图%$)*$!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9 点处转角位移为零*杆"# 切断处两
截面相对轴向位移为零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矩K :' 作用下的3* 和&, 图'见图0$'&$3(*在一对单位
' ' +'

力K :' 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2(*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3 图'见图0$'&$(()


% % +% #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0
' 槡 ( 槡
'505'(: %!)'% :)%' :;
(:
'
(:
25% %5
'
%
:;
2%
(:

%(< 槡
2 % 3% 2槡
25%槡
%5 5 5%槡
' ' % %
) : '
%% : <
(: % 3 (! 3(: (!
' ' 30
& :; ' 505'.5'(:;
'#
(: 3 (:
第% 章! 力!! 法 ! '', !

求& 时%3 图在!" 段的弯矩如图0$'&$0 所示)


%# #

!!!!
图%$)*$$
!
图%$)*$%
!

&%# :
2 '
0(:
槡 槡 '
%5'.5% %<%5% %(;
' %
(: 3
525%5% %5槡 (
'
%
:
'30 %
3(:

'
2(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得到如下力法方程组 % $
%0
(:

K' ;
2%
(:
30
K% ; :&
(:
$
;
2%
(
槡 '槡 (
:
K' < 2 %< 3% K% < 槡
'30 %
3(:
:&
& (! 3(:

假设受弯杆件的(: 与轴力杆件的(! 之比为'. %代入上述力法方程组中解得


%,=+!4%!K% :;27
K' :'7 ,,=+
'作弯矩图
(( )
利用已有的 图 图及 图作结
*' *
3 *%
3 3#
构的弯矩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如图
%
$-所
$'&
0 示) 图%$)*$&
$))! 请利用对称性简化图示结构%作出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数)
!

题%$)) 图
!

解! 该结构的支座反力是静定的%因此先求出反力后%去掉两边的支座%代以支座反力%如
图0$''$' 所示)
图0$''$' 所示结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是对称的%但荷载仅对称于竖直方向的
轴) 为此%先把荷载处理成相对两条对称轴均对称的'见图0$''$%'6((与反对称的'见图
$%'
$''
0 7((荷载之和)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对于结构承受正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只有竖直方向杆件承受轴力作用%而整个结构无弯
矩产生%因此没有必要计算)
对于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情况%可以取'"2 结构'见图0$''$3(进行计算)
''(选取基本体系)
图0$''$3 中的'"2 结构是二次超静定的%去掉两根水平向支撑链杆%分别作用以未知反
力K 和K %得到图0$''$2 所示的基本体系)
' %

'%(列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未知力K 和K 处水平方向位移分别 ' %

为零'即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 !!
图%$))$" !
图%$))$#
!
图%$))$$
!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位移)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K 处作用水平方向单位力时的3* ' '

图'见图0$''$((*在K 处作用水平方向单位力时的3* 图'见图0$''$0(*在荷载作用下的弯


% %

矩3 图'见图0$''$-()
#

用图乘法求解力法方程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 % ? 3? ? ? (?3
)'' : '
5 5 5 5 < 5 5
(: % % % 3 % % % %
:
'%(: (
第% 章! 力!! 法 ! '%' !

!!!!
图%$))$%!
图%$))$& !

' ? ? ? ?3
)'% :)%' : '
5 5
(: % % %
:
.(: (
' ' ? ? % ? ? ? ? ?3
)%% :' 5 5 5 5 < 5 5
(: % % % 3 % % % %
: (
0(:
3
&? ? &? ? ? &?
:; ' 5?5 5 5 (:;
' ' # # #
&'# 5 <
(: % % % % % % 2(:
3
' ? &? ? &?
& :; ' 5 5 (:;
# #
%#
(: % % %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 '%&#
K' : !K% :
3' 3'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及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0$''
$. 所示
)

图%$))$' !

$)!! 请
% 利用对称性%作出用力法简化计算时的基本体系)

!
题%$)! 图
!
图%$)!$) !

解! 该结构为对称结构%所承受的非对称荷载可以等效为正对称荷载与反对称荷载之和%
如图0$'%$' 所示)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对于正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由于结构只会产生轴力而无弯矩%故可不必计算) 对于反对
称荷载作用的情况%可取半刚架%如图0$'%$% 所示)
图0$'%$% 所示的半刚架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去掉半刚架上部的竖直方向支撑链杆%作用
以未知力K +去掉右下侧固定铰支座的水平方向支撑链杆%作用以水平未知力K %得到如图
' %

$3 所
$'%
0 示的基本体系)

!!!!
图%$)!$!
!
图%$)!$" !

$)"! 请
% 利用对称性%作出图示结构的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数)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可取半刚架'见图0$'3$'(进行计算) 对于图0$'3$'
所示的半刚架%去掉其水平方向支撑链杆%作用以未知反力K %去掉滑动支座的抗弯约束%代 '

之以水平方向约束链杆并作用未知力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3$% 所示)%

!!!! !!!! !!
题%$)" 图
!
图%$)"$)
!
图%$)"$!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未知力K 处水平方向位移与K 处转 ' %

角位移均为零'即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K 处作用水平方向单位力时的3* 图'见图0$'3$3(*在K 处作用
' ' %

单位力矩时的3* 图'见图0$'3$2(*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3 图'见图0$'3$(()


% #

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槡
' ' (? ? % ? '
(3? % 3?
(: % 5 % 5 % 5 3 5 % < % 5?5 % 5 3 5 %
? ? ? 3? 3? ? 3? ? 3?
0(:' % %
!< %5 5 <%5 5 < 5 < 5 (
% % % % % %
22<槡
' ((? 3
:
%2(:
第% 章! 力!! 法 ! '%3 !

!!!! !!!!
图%$)"$" !
图%$)"$#
!
图%$)"$$
!

%
' ' % 3? ?
)'% :)%' : '
(: % (
5?5'5 5
3 %
:
%(:
' ' % 2?
) : '
%%'5?5'< 5?5'5 5'(:
(: % 3 3(:

:; '' 5槡 5 5 (
% %
' (? <? ? 3 ' <? % 3?
&'# 5 5 5 < 5?5
(: 3 % % % 2 % % 3 %
? ? <?% 3? <?% ? <?% <?% 3?
!;
0(: '
%5 5
% %
<%5 5
%
< 5
% % %
<
%
5
% (
%2<槡
' ((
<?
2
:;
3%(:
% 3
' ' <? % <?
&%# :; '
(: %
5?5
% 3
5 5' :;
0(: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K% :;&7
%
K' :&7
23( <?
&3.
'
(( 作弯矩图 )
利用已有的 图 图及 图作结构的弯矩
*
3' *3*% 3#
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
图%$)"$%
0$'3
$0 !

$)#! 图
% 示刚架截面! 转动角度
'%请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作出弯矩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对称结构%承受反对称荷载%可取半刚架'见图0$'2$'(进行计算) 该半刚架为
一次超静定结构%去掉固定端支座的抗弯约束%代之以固定铰支座并作用未知力矩K %得到的 '

基本体系如图0$'2$% 所示)

!! !!
题%$)# 图 !
图%$)#$)
!
图%$)#$!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作用下%应满足未知力K 作用处转角位移为''即与原结构相同( '

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作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矩K 作用下的弯矩图'见图0$'2$3()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0
)'' :
(: %'525'5 5'<'525' :
3 3(: (

!!!!
图%$)#$"!
图%$)#$#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3 (:
K' : '
'0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K'
3 :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2
0 $2 )
$)$! 图
% 示桁架的杆!# 由于制造误差长了%84%请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作出轴力图)
各杆的(! 均为常数)
解! ''(先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桁架结构%且结构为对称结
构%承受非对称荷载) 同样可把该荷载等效为正对称
荷载与反对称荷载之和%如图0$'($' 与图0$'($% 所
示) 承受正对称荷载的情况是杆!# 与杆 "& 均 长了
'84%承受反对称荷载的情况是杆!# 长了'84%而 题%$)$ 图 !

杆"& 短了'84)

!!!!
图%$)$$)!
图%$)$$! !

" 对于对称情况%切断桁架中的杆#& 与杆(' %代替以两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知


第% 章! 力!! 法 ! '%( !

力K 和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3 所示)
'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制造误差的共同作用下应满足切断处两截面相对水平位移与原
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切断处截面的相对水平位移为零(%则力法方程为
)''K' <)'%K% <&'L :&
.
)%'K' <)%%K% <&%L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一对K :' 单位力作用下的&, 图'见图0$'($2(*在一对K :' 单
' +' %

位力作用下的&, 图'见图0$'($(()
+%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
)'' :
''
(!
槡槡槡
'5'5?5(< %5 %5 %?5%(:
2 %<(
(!
? 槡
'' %?
)'% :)%' :; '5'5?5%(:;
(! (!
'' 3?
)%% : '5'5?53(:
(! (!
由&, 图与&, 图可知杆 杆 受力均为零则
+' +% % !#* &" %
&'L :&%L :&
* 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得到如下力法方程组$
(!

%2 %<(
?K' < ;
%?
'
(!
K% :&(
$
%? 3?
'; (
K < K :&
& (! ' (! %
可以看出%该力法方程组为一组齐次方程组 与 为零解) %K' K%
'
%(对于反对称情况%可取如图0$'($0 所示的基本体系)

!!!!
图%$)$$$
!
图%$)$$%
!

由于结构对称*荷载反对称%桁架的内力一定反对称%因此图0$'($0 中的K 与K 一定 ' %

为零) 由此其他杆件的轴力也一定为零)
把对称与反对称的两种情况相叠加%可知该桁架所有杆件的轴力均为零) 这是因为杆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是保证结构为不可变体系的必要杆件%不是多余约束%其制造误差不会在结构中产生内
!#
力这与静定结构构件制造误差不会在结构中产生内力的原因相似)
%
%$)%! 请利用力法作图示排架的弯矩图)

题%$)% 图 !

解! 该结构为三次超静定排架结构%且结构为对称结构%承受非对称荷载%可将非对称荷
载处理成正对称荷载与反对称荷载之和%如图0$'0$' 与图0$'0$% 所示)

!!!!
图%$)%$)
!
图%$)%$!
!

对于正对称荷载的情况%可取半刚架'见图0$'0$3(进行计算分析)
'
'(
" 选取基本体系)
该半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去掉水平方向支撑链杆%作用以未知力K +切断水平方向链 '

杆%代替以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知力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0$2 所示)


%

!!!!
图%$)%$"
!
图%$)%$#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K 作用处截面的水平方向位移为零* '

切断处截面的水平方向相对位移与原结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截面相对水平为零(%则力
法方程为
)''K' <)'%K% <&'# :&
.
)%'K' <)%%K% <&%#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对于排架结构%只需考虑柱子弯曲变形的影响)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K :' 单位力 '
第% 章! 力!! 法 ! '%-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0$((*在一对K :' 单位力作用下的3* 图'见图0$'0$0(*在荷载


' %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0$-()
#

!!! !!!
图%$)%$$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323% ' ' % '%.
)'' :
(: %'5-5-5 5- :
3 3(:
!)%% : (
(: %
52525 52 :
3 3(: ' (
2 ' '30
)'% :)%' : %5-52<352(:
0(: 3(:
2 ' 2&
&'# : %535%<%5-5%<35%<-5%(:
0(: (:
' ' '0
&%# : '
(: %
52525% :
(: (
*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3(=+%!K% :;(7
K' :;&7 0-5'&;3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

*'K' <3
3' :3 *%K% <3#
经计算%作结构的3 图'单位 如图 所示)
' $=+!4(% $'0
0 $.
%(对
' 于反对称荷载的情况%取半结构'见图0$'0$,(进行计算分析)
" 选取基本体系)
该半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切断水平链杆%代之以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未知力
K %得
3 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0$'& 所示)

!! !!
图%$)%$' !
图%$)%$(
!
图%$)%$)*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切断处截面的水平方向相对位移与原结
构相同的变形协调条件'即截面相对水平位移为零(%则力法方程为
)33K3 <&3#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一对单位力K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0$''(*在荷载作用下
3 3

的弯矩3 图'见图0$'0$'%()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 '0
)33 :
(: % '
52525 52 :
3 3(:
!&3# : (
(: %
52525% :
(: ' (
*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K3 :;&7
3-(=+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3 #

*3K3 <3#
3% :3
经计算作结构的3 图'单位 % $
=+!4(% 如图
0 $'0
$'3 所示)

图%$)%$))
!
图%$)%$)!!
图%$)%$)" !

将以上正*反对称荷载作用情况下的3 图*3 图相叠加%得到结构的最终弯矩图'单位$ ' %

如图0$'0$'2 所示)
=+!4(%

图%$)%$)#
!

利用力法作图示组合结构中受弯杆件的弯矩图和轴力杆件的轴力图%弹性支座的
$)&!
%
刚度系数为
I)

!!!
题%$)& 图 !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组合结构%去掉" 端支座的抗弯弹性约束%代之以固定铰支座并作
第% 章! 力!! 法 ! '%, !

用以未知力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列
'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点处的转角位移为;K "I 的变形协 '

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I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在组合结构中%对受弯构件只需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对轴力杆件只需考虑轴向变形的影
响) 为此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矩K :' 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在荷
' ' +'

载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3()


# +#

!!!!
图%$)&$! !
图%$)&$" !

采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 ' ' %? '
)'' :
(: % 3 '
5?5'5 5' < 5 5?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3
5?5' 5 < 5?5
. % % % 3
5 < 5 5?
(! ? % ( ' (
3
(<? <?
: <
%2(: %(!
'
2(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2 %
(<I!? <'%
<I:?
K' :; '
.%I!? <3I:<3(:!?(
%

'
(( 作弯矩图和轴力图)
利用已有的3* 图和&, 图'见图0$'-$%(*3 图和&
' +' # +#

图'见图0$'-$3(作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 弯矩和轴力计
算的叠加公式为
*'K' <3# %!&+ :&
3 :3 ,+'K' <&+#
经计算作得到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如图
% % $'-
0 $2 所
示%图中 图%$)&$#
2 % !
(<I!? <'%
<I:?
M: '
.%I!? <3I:<3(:!?(
%

$)'!
% 请利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的组合结构%去掉! 端支座处的抗弯弹性约束%代之以固定铰支座
并作用以未知力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题%$)' 图
!
图%$)'$)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点处的转角位移为;K "I 的变形协 '

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K' <&'# :;
I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矩K :' 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在荷载作
' ' +'

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3()


# +#

!! !!
图%$)'$!
!
图%$)'$"
!
图%$)'$#!

采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
'
(: %
槡 %
( '
5'5% (5 5'<'535' <
3
' ' '
( 槡
5 5( :
(! 2 2
,<% (
3(:
<
(
'0(!

& : ' 5%槡 5%5((: 槡


' % ' ' ' 2( (
(5%5 (<
(! '2
'# <
(: 3 % 3(: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7
%7 (:(
I
K' :;
27
2,I!<&7 I:<(:!
3'%(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见图0$'.$%(*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 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K' <3# %!&+ :&


3 :3 ,+'K' <&+#
第% 章! 力!! 法 ! '3' !

经计算%作结构的3 图和& 图%如图0$'.$2 所示%图中


+

' ,.!<%7
%7 (:(
I
M:
27
2,I!<&7 I:<(:!
3'%(
$)(! 对
% 图'6(所示连续梁取图 所示基本体系请用力法求解%只需做到求出所有的
% '7( %
系数和自由项即可) 弹性支座的刚度系数均为 I%杆件的(: 为常数)

题%$)( 图
!

解! ''(取基本体系)
该题的基本体系已确定%如题0$', 图'7(所示)
%(列
' 出力法方程)
与题0$', 图'7(所示基本体系对应的力法方程如下$
)''K' <)'%K% <)'3K3 <)'2K2 <&'# :&
%
)%'K' <)%%K% <)%3K3 <)%2K2 <&%# :&
$
)3'K' <)3%K% <)33K3 <)32K2 <&3# :&
)2'K' <)2%K% <)23K3 <)22K2 <&2# :&
&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首先分别绘出基本体系在K :' 单位力矩作用下的3* 图'见图0$',$'(*在一对单位力
' '

矩K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在一对单位力矩K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3 3

0 $3(*在
$', 一对单位力矩K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2(*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
2 2 #

图%$)($)
!

图%$)($!
!

图%$)($"
!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图%$)($$
!

其次采用图乘法计算力法方程中的系数与自由项%计算时应考虑荷载'单位荷载*外荷载(
作用造成的弹簧支座的竖直方向位移系数与自由项的影响)
' ' % ' ? '
)'' :'
(: % 3 (
5?5'5 5' < % : <
I? 3(: I?%
' ' ' % ? % % '
)%' : '
(: %
5?5'5 5' ; % :
3 ( ;
I? 0(: I?%
!)3' : % %!)2' :&
I?
? % % ' ' % % ' %? (
)'% : ;
0(: I?%
!)%% :
(: % ' 3 I? (
5?5'5 5' 5%< % 5%< % : <
I? 3(: I?%
? % ' ? 2 % '
)3% : ; ; 5%: ; !)2% : %
0(: I?% I?% 0(: I?% I?
' ? 2 % %? % ' ' %? 0
)'3 : % %!)%3 : ; !)33 : < 5%< % < % : <
I? 0(: I?% 3(: I?% I? I? 3(: I?%
? 2
)23 : ;
0(: I?%
' ? 2 % %? 0
)'2 :&%!)%2 : % %!)32 : ; !)22 : <
I? 0(: I?% 3(: I?%
% 3 3 3
' % <? ' <? <? <? < <?
&'# :
(: 3'5?5 5 < :
. % I? %2(: I(
<
< %!&%# :
%2(:
5%; : ;
I '%(: I
<

3 3
<? % <? <
&3# : !&2# : ;
'%(: '%(: % I

$!*!
% 请用力法计算图示二铰拱拉杆的轴力%拱轴线方程为5:?2D1'?;1() %

!!!!
题%$!* 图
!
图%$!*$)
!

解!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取如图0$%&$' 所示的基本体系)
计算时可采用两个简化$
'(忽
' 略拱的轴向变形%只考虑其弯曲变形+
%(假
' 设拱的D"?''"(%近似地取9H:91%8JG':')
第% 章! 力!! 法 ! '33 !

因此%简化后的位移计算公式为
' ,?
& ? % ?
%!& 28 ' 53 91 % +F &
) 2
+
(:
5 91 6
(! +
''
(: &
'#
&

先计算 ) $ ''

? % % ? %
' 2D ? '0D .D ? ?
+,? 1'? 81(-916( ! 2 (:?+'? 1 8%?1 61 (91 2 '((: 6( !
% % 3 2
) 2 '' % 2
(: & ' ' & ' '

计算& 时%需先作简支梁的3 图%如图0$%&$% 所示)弯矩3 的方程为


'#
& &

3& 2 <1'
? 81(
%

则 & 28(':+<%1'? 81(4?2D1'? 81(91 28<'D(?(:


'#
?

&
%
3

将自由项与系数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图%$!*$!
3 !

K' 2 D?
<
(:
.D%? 6'(?
('!'
K' 即为二铰拱拉杆的轴力)
%$!)! 请利用力法计算图示二铰拱拉杆的轴力%拱轴线方程为5 2 ?2D1'? 81() %

解!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取图0$%'$' 所示的基本体系)

!!!!
题%$!) 图!
图%$!)$) !

计算时采用两个简化$
'(忽
' 略拱的轴向变形%只考虑其弯曲变形+
%(由
' 于拱的D"? 2'"(%近似地取9H2 91%8JG' 2')
因此%简化后的位移计算公式为
' ,?
& ? % ?
%!& 28 ' 5391 % +F
) 2
+
(:
5 91 6
(! +
(:
''
&
'#
&

先计算 ) $ ''

? % % ? %
' 2D ? '0D .D ? ?
+,? 1'? 81(-916(! 2 (:?+'? 1 8%?1 61 (91 2 '((: 6(!
% % 3 2
) 2 '' % 2
(: & &

计算& 时应先求简支曲梁内任意截面的弯矩3 )弯矩3 的方程为


'#

%
%1 85 ! '
3 2%5 8&7 & ' 1 # ((
%
3 2&7%''&81(! '
( # 1 # '&(

则 &'# 28
'
(:+
(

, 5'%58&7%185% (916+&7%5''&81(91-
&
% '&

''
28 (7 '2D3(
33D% 8'7
(:
! '3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将自由项与柔度系数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7338'7 '2D(D
%
K' 2
:
(733D% 6'&
!
即为二铰拱拉杆的轴力)
K'

$!!! 请
% 求出图示二铰拱支座的水平推力%拱轴线方程为5 2 ?2D1'? 81() %

解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取如图0$%%$' 所示的基
本体系)
计算时采用以下两个简化$
''(忽略拱的轴向变形%只考虑其弯曲变形+
'%(由于拱的D"? 2'"(%近似地取9H2 91%8JG' 2') 题%$!! 图
因此%简化后的位移计算公式为 !

? ?
' '
+5 91%!& 28(:+53 91
% &
) 2 '' '#
(: & &

先计算 ) $ ''

? % % ? %
' 2D '0D .D ?
+,? 1'? 81(-91 2 (:?+'? 1 8%?1 61 (91 2 '((:
% % 3 2
) 2 '' % 2
(: & &

!!!!
图%$!!$) !
图%$!!$! !

计算& 时%先作拱的3 图'见图0$%%$%(%其方程为


'#
&

&
%3 2-7
(1 '
& ' 1 ' %7((
$ &
('
&3 2%7 '&81( '
%7( ' 1 ' '&(

则 &'# 28
'
,
+
(:
%7

&
(
2D '
?%
1 ? 81(4-7
(191 6
'&

%7
(
2D
+ ? 1'? 81(4%7(1''&81(91-
%

%3-(D %3-(
28 28
3%(: '0(:
将自由项与柔度系数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
K' 2 2
('%D '&%2
K'即为二铰拱支座的水平推力)
%$!"! 图示结构由于制造误差%杆!# 短了 "截
& 2'84% !#

面转动了角度 ' %请利用力法作出受弯杆件 的弯矩图和轴力杆件


的轴力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组合结构%去掉" 端支座的抗弯约束%
代之以固定铰支座并作用以未知力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 '

$' 所
$%3
0 示)
' ( 列出力法方程) 题%$!" 图
%
第% 章! 力!! 法 ! '3( !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 点处的转角位移为
'的变形协调条
件%则力法方程为
)''K' 6&'# 2 '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作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矩K ' 2' 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3$%()
' +'

!!!!
图%$!"$) !
图%$!"$! !

采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与自由项$
' ' * % ' ' ' ?
)'' 2
(: % '
4 4'4 4' 6
3
4 4
(! * *
2
*
(
6
? %
3(: (!*% '
!&'# 28
'
* (
'
2(求解未知力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3(!:*''6'*(
K' 2
!*3 63?:
'
((作弯矩轴力图 )
利用已有的3* 图和&, 图'见图0$%3$%(作结构的弯
' +'

矩图和轴力图)弯矩和轴力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K' 6 3# %!&+ 2 &
,+'K' 6&+#
3 23 图%$!"$"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如图 所示)
% % $%3
0 $3 !

$!#! 图
% 示刚架内侧温度升高了'&O %外侧温度升高了%&O %请用力法画出弯矩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对称结构%且温度荷载也对称%故可取半刚架'见
图0$%2$'(进行计算)去掉水平方向支撑链杆%作用以未知反
力K %得到基本体系如图0$%2$% 所示)
'

'%(列 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见图0$%2$%(在多余未知力和温度荷载共同作
用下应满足K 处水平方向位移为零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
'
题%$!# 图
方程为
)''K' 6&'J 2&
'
3(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是基本体系分别在多余未知力和温度单独作用下%在多余力
处*沿多余力方向产生的位移)对于承受温度荷载的结构%梁产生的变形包括梁的弯曲变形和
轴向伸缩变形)为此绘出基本体系在K 2'单位力作用下的3* 图和
, 图
& '见图
0
' $3和
$%2 图 ' +'

$2()
$%2
0
' ' %
)'' 2
(: %'42424 42 2
3
02
3(: (
! '3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
图%$!#$) !
图%$!#$!
!
图%$!#$"
!
图%$!#$#
!

轴线处的平均温度变化为 J 2 '% 4 ''&6%&(O :'( O&

内外温差为 J2 '
& %&8'&(O :'& O

则 & 2 "%&*J+3* 9H6 "%J+&, 9H28%'*&''% 4242(8%4'(4'4%


J
' ' & +'

.&% &
28 83%
*
其中*为截面高度在 图中%梁内部纤维受拉%温差是外部温度较高%故上式第一项取负号)
*'
) 3
, 图
&
+' 中%横梁受压%温度变化
J 为正%故上式第二项取负号) &

2(求
' 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K' 2 %'
3(: 2&6'(*(
3%*
'作弯矩轴力图)
((
利用已有的3* 图和&, 图'见图
' $3 和
$%2
0 图 $2(作
$%2
0 +' 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分别如
图0$%2$( 和图0$%2$0 所示)

!!!!
图%$!#$$ !
图%$!#$%!

$!$!
% 已知图示连续梁发生了图示的支座位移%请利用力法作出弯矩图)

题%$!$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去掉( 处竖直方向的支撑链杆%作用以未知反力K %得到基本 '

体系如图0$%($' 所示)
第% 章! 力!! 法 ! '3-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支座移动共同作用下应满足K 处竖直方向位移为8,"% 的变 '

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6&'# 28,"%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绘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K '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
'

!
图%$!$$)!
图%$!$$! !

利用图乘法计算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 ? ' ? % ? (?3
)'' 2 ' 4 4 4 4 436 4? 4 4 4
(: % % % 3 % % % 3 %
2
%2(: (
,MB 28%
&'# 28 "&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30(:,
K' 2
(?3
'
((作弯矩轴力图)
利用已有的3* 图'见图0$%($%(作结构的弯矩图%弯矩计算公式为
'

*'K'
3 23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
0 $3 所示
)

图%$!$$" !

$!%!
% 请利用力法作出图示斜梁的弯矩图)

!!!!!!
题%$!% 图
!
图%$!%$)
!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去掉右侧滑动支座%作用以水平方向的未知反力K 和未知力 '

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0$' 所示)
%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K 作用处截面水平方向位移为零*沿 '

K% 方向转角位移为零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6)'%K% 6&'# 2&
.
)%'K' 6)%%K% 6&%# 2 &
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
3(
绘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K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0 '$%(*在
$%0 单位力矩K 2'作用下 ' %

的3* 图'见图0$%0$3(%以及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3 图'见图0$%0$2()


% #

! !
图%$!%$! !
图%$!%$"
!
图%$!%$#
!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 '
)'' 2 '
(: %
4(434 43 2
3
'(%
(:
!)'% 2)%' 2((: %
4(434' 2
'(
%(: ' (
'' (
)%% 2 (4'4'(2
(: (:
' ' 3 ' '
&'# 28 '
(: 3
4(4.
2
3&
<4 43 28 <%!&%# 28
(: (
(: 3
4(4.
2&
<4' 28 <
3(: '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2
K' 2 <%!K% 28 <
3 3
作弯矩图)
'
((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弯矩计算的叠
' % #

加公式为 图%$!%$$ !
*'K' 6 3
3 23 *%K% 6 3#
经计算得结构的 图如图 所示 3 % $%0
0 $( )
$!&! 请
% 利用力法作出图示单跨梁的弯矩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该结构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去掉右侧竖直方向支撑链杆%作用以竖直方向未知反力K %得 '

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题%$!& 图
!
图%$!&$) !
第% 章! 力!! 法 ! '3, !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应满足K 处竖直方向位移为零的变形协调条 '

件%则力法方程为
)''K' 6&'# 2&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绘出基本体系在K 2'单位力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0 $%(*在
$%- 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 ' #

图0$%-$3()
利用图乘法求力法方程的系数与自由项如下$
' ' ? ? % ? ?3 % ' ' ? ? 3 3?%
)'' 2
(: %'4 4 4 4
3
2
3(:
!&'# 28
(: %(4 4 4 28
%(: ' (
'
2 求解未知力
( )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
33
K' 2
%?
'
((作弯矩图)
利用已有的3* 图*3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弯矩计算的叠加公式为
' #

*'K' 6 3#
3 23
经计算%作结构的3 图%如图 $%-
0 $2 ) 所示

!!! !!!
图%$!&$!
!
图%$!&$"
!
图%$!&$#!

$!'!
% 请利用力法作出图示单跨梁的弯矩图)
解 选取基本体系)
!''(
该结构为二次超静定结构)把左侧的抗弯约束去掉后%该端变成了固定铰支座支承端%并
作用以未知力矩K %把右侧的抗弯约束去掉后%该端变成了竖直方向链杆支承端%并作用以未
'

知力矩K %得到的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
题%$!' 图 !
图%$!'$)
!

'
%(列出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在多余未知力和支座移动共同作用下应满足K 方向转角位移为
'*K 方向转角 ' %

位移为零的变形协调条件%则力法方程为
)''K' 6)'%K% 6&'! 2 '
.
)%'K' 6)%%K% 6&%! 2 &
'
3(求解系数和自由项)
绘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矩K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0 $%(*在
$%.
' 单位力矩K 2'作用 '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下的3* 图'见图0$%.$3()
%

!!!!
图%$!'$! !
图%$!'$"
!

用图乘法求得力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如下$
' ' %
)'' 2)%% 2 '
(: % 3(
4? 4'4 4' 2
?
3(:
' ' '
(: '%
4? 4'4 4'(2
?
)'% 2)%' 2
3 0(:
&% &
&'! 2 !&%! 28
? ?
'
2(求解未知力)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中%解得
3& % %(: 3&
K' 2
%(:
% 8
? ' ? ' !K% 2 (
? ? '
8 ' (

F2
(:%则
?
3& % 3&
K' 2% '
F %' 8
? (
!K% 2%
F
? '
8 ' (
'
((作弯矩图 )
利用已有的 图 图作结构的弯矩图弯矩计算的叠加公
*' *
3 *%
3 %
式为
*'K' 6 3
3 23 *%K%
经计算%作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图%$!'$#
0$%.$2 !

$!(! 请
% 求出题0$( 图中'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
解! 为求题0$( 图中'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体系的' 点作用一水
平方向单位力%求出其弯矩图和轴力图'见图0$%,()
根据题0$( 的计算结果可得%'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为
' ' 37(%
& 2'1
(!+& &, 91 2 (! ,'8&7..(4 '8'(42-2 (!
+ +'

!!!!
图%$!(
!
图%$"* !

$"*!
% 请求出题0$0 图中&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解! 为求题$0图
0 中&点 的竖直方向位移%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体系的
&点作用一竖直
方向单位力%求出其弯矩轴力图'见图0$3&()
第% 章! 力!! 法 ! '2' !

根据题0$30 的计算结果可得%&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 ' ? % ?%
&&5 2
%(: % % '
4 4? 4 4&7
3
'(<? 4%2 <
%

2&(: (
%请求出题 图中 点的转角位移
$")! 0$'2 # )
解! 由于题 是一个对称结构在反对称的广义荷载作用下的问题求其
$'2
0 #点 的转角位 %
移同样可在半刚架上进行为求 点的转角位移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体系的# 点作用一单
) # % %
位力矩%求出其弯矩图'见图0$3'()
则# 点的转角位移为
' ' % 3 (:
(# 2 '
(: %
424'4 4 '
3 '0
2'
2 (

!!!!
图%$") !
图%$"!!

请求出题0$'( 图中'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
解! 由题 0$'( 的计算结果可知%原桁架结构所有杆件均为零杆)为求' 点的竖直方向位
移%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体系的' 点作用一竖直方向的单位力%并求出其轴力图'见
图0$3%()
'点 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5 2
'
" (!+ ,
&& + H6 "&
9
+'
3
槡 槡
,+'BL 2&8%4 % 28% %
3
请求出题0$%3 图中#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
$""!
% )
解! 为求#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体系的#
点作用一水平方向单位力%作出其弯矩图和轴力图'见图0$33()
根据题0$%3 的计算结果可得%# 点的水平方向位移为
' ' 3(!:''6 *( 3:'
'6'*(?
& 2
#1
(!+& &, 9H2 (! 4 !* 63?': 4'4? 2 !* 63
+ +' 3
?: 3

$"#! 请
% 求出题0$%2 图中单铰处的相对转角位移) 图%$"" !

解! 为求铰处的相对转角位移%可仍在半刚架上进行计算%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体系的
铰处作用一单位力矩%求出其弯矩'见图0$32$'(和轴力图'见图0$32$%()

!!!!
图%$"#$) !
图%$"#$!!

根据题0$%2 的计算结果可得%结构中单铰处的相对转角位移为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33 &,+&+ J
*%, ,+%
!!( 2
+
" (: 9H6
+
" (! 9H6 " 3+ *
9
+
H6 " & J&9
H

' ' %'


3(: 2&6'(*( '& 2( '
%26*(
2% , 424 -
4' 6% ' 2426%42(4%2 %
(: % .* * %*
$"$!
% 请求出题 图单跨梁中点的竖直方向位移
$%.
0 )
解! 为求单跨梁中点的竖直方向位移%取一基本体系%在基本
体系的中点作用一竖直方向单位力%求出其弯矩图'见图0$3(()
根据题0$%. 的计算结果可得%梁中点的竖直方向位移为
?"% (: 3&
8 4% ' 8%'(
? (: ?
0(: , 2 ?' 2
!& 2 %4 4
#5
? ? 图%$"$
!

(: 3&
!6%4 4 ' 6 4% ' 8'(-
? (: ? '
8'
8 ( 4&
2 ? 2 ? ? %
? &
2' 6
. %
$"%!
% 请校核题0$% 的弯矩图)
解 首先对弯矩图进行平衡条件的校核)从图0$%$( 中取梁"# 段为隔离体%如图
!''(
$' 所
$30
0 示)
由平衡条件得
% %
3<? <?
3" 2&% 2 &5#?
" ! 8
%.
6
%
''
&5# 2
%.
<? 图%$"%$) !

再从图
0 $(中
$% 取以杆!"# 为隔离体'见图
0 $%(%对
$30 !点取
矩)
'' . ' % %
"3 ! 2
%.
<? 4%? 6 <? 4? 6 <? 8%
- '2
<? 2&

满足平衡条件)
%(位
' 移条件的校核)已知结构上#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等于零%下面就利用这一位移条件
进行校核)取基本体系如图0$30$3 所示%并在# 点作用一竖直方向的单位力%画出其弯矩图)

!!!!
图%$"%$! !
图%$"%$" !

对图0$3%$( 和图0$30$3%利用图乘法计算# 点的竖直方向位移如下$


% %
' ' ? ? % 3 <? ' % ? <? ?
&#5 28 '
(: %
4 4 4 4
3 %.( '
6
(: 3
4 4
.
4(%
% % %
? %4? 3<? <? ' % ? <? ?
0(: ' '2 ( (: '3
!8 4 6? 4 6 4 4 4 (
%. . %
2 2 2 2
<? <? <? <?
28 6 8 6 2&
%.(: %2(: %'(: %2(:
以上两方面的校核结果说明题 的弯矩图计算是正确的)
% $%
0
$"&! 请
% 校核题0$, 的弯矩图)
第% 章! 力!! 法 ! '23 !

解! ''(首先对弯矩图进行平衡条件的校核)
从图0$,$3 中%取刚架上的#*' 结点为隔离体%如图0$3-$' 所示)
分别对这两个结点进行力矩平衡校核%有
"3 # &.
2&7 *% 6&7
< 0,*% 8&7
< --*% 2&
<

"3' &2
28&7 *% 8&7
< --*% 6&7
< .'*% 2&
<
满足平衡条件)

!!!!
图%$"&$)!
图%$"&$!!

'
%(位移条件的校核)已知( 点两侧截面的相对水平方向位移应等于零%下面就利用这一
位移条件进行校核)取如图0$3-$% 所示的基本体系%并绘出基本体系在一对水平方向单位力
作用下的3* 图)'

则( 点两侧截面的相对水平方向位移为
* * ' * %
&(1 2
*
0(: ' &.
8%4 4&7
%
*% 6 4&7
<
%
%3< ( '
*% 6 '
(: %
4*4 4 4&7
% 3
0,*%
< (
%
% * ' * * %4 * *
(: '3
4 4 (
0(: ' %
! 6%4
'
4 4*4
<
8 &2
4&7 * 6 4&7
< %3* (
%
<
%

. % % %
* ' * * %
(: '% %
!8 4 4 4 4&7 .'
<* ( %

3
*2 *2 *2 *2 *2
&&0< 6&7
2&7 ''(< 6&7&2%< 8&7
&%0< 8&7
'3(< - &
(: (: (: (: (:
以上两方面的校核结果说明题 的弯矩图计算是正确的
% $,
0 )
第-章! 位! 移! 法
$)!
& 用位移法计算%作作图示超静定梁的弯矩图%杆件(: 为常数)

题&$) 图
!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只有一个刚结点"%因此未知量为' ) "

%(写
' 出杆端弯矩表达式)
设杆件的线刚度为 (: %则
?
:F 各杆端弯矩如下$
% %
<? <? 3 '
3"! :2
F'" < '% %!3!" :%
F'" ; '% %!3"# :F
'" ; .&#?%!3#" :;F
'" ; .&#?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
结点" 的力矩平衡%则由"3 " 2& 得
3"! 6 3"# 2&
将杆端弯矩代入后得位移法方程
' % 3
F
('" 6'%<? 8 .&#? 2&
解得
3 '
'" 2 2& &#? 8 <?%
F F
0&
'
2(求杆端弯矩)
将求得的' 代回杆端弯矩表达式%可得各杆端弯矩值如下$
"
% %
<? 3 ' % <? 3 - %
3"! 22
F'" 6 '% 2 '&&#? 60&<? %!3!" 2%
F'" 8 '% 2 %&&#? 80&<?

3 3 '
3"# 2F
'" 8 &#? 28 &#? 8 <?%
. '& 0&
' ' '
3#" 28F
'" 8 &#? 28 &#? 6 <?%
. ( 0&
'
((作弯矩图) 图&$)
根据求得的杆端弯矩%作出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

所示)
$!! 用
& 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的内力%画出弯矩图%杆件(: 为常数)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只有一个刚结点"%因此未知量为' ) "
第& 章! 位! 移! 法 ! '2( !

!!!!
题&$! 图!
图&$!
!

'
%(写出杆端弯矩表达式)
设杆件的线刚度为(:
?
2F%则杆端弯矩如下$
243% -
3"! 23
F'" %!3"# 22'" %!3"' 23
F F F
'" 8 . 6'23'" 8 % %!3#" 2%
F'"
' 建立位移法方程
3( )
结点" 的力矩平衡%则由"3 " 2& 得
3"! 6 3"# 6 3"' 2&
将杆端弯矩代入后得位移法方程
F
'&'" 8-"%2&
解得 -
'" 2 %&
F
'
2(求杆端弯矩)
将求得的' 代回杆端弯矩表达式后%可得各杆端弯矩值如下$
"

%'
3"! 23
F'* 2 %&=+!4
-
3"# 22
F'" 2 ( =+!4
- 2,
3"' 23
F'" 8 % 28%&=+!4
-
3#" 2%
F'" 2 '&=+!4
'
(( 作弯矩图)
根据求得的杆端弯矩%作出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用
& 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杆件(: 为常数)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未知量为& *' ) "1 '

'%(写出杆端弯矩表达式)
杆端弯矩如下$
(: ' (:
3!" 283 %&"1 8 <;% %!3'" 23 ''
; . ?
(: (: (: (:
题&$" 图
!
3'# 22 '' 80 %&"1 %!3#' 2% '' 80 %&"1
; ; ; ;
! '2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取截面"' 为隔离体%如图-$3$' 所示)
对"' 截面%由"& 2& 得 1

&@"! 6&@'# 2& "


其中剪力& @"! *
&@'# 的计算参见图 $3
- $% 和图 $3
- $3% 结果如下$

!!!! !!!!
图&$"$) !
图&$"$!
!
图&$"$" !

3!" ' 3 (:
&@"! 28 8 <; 28 <; 63 3&"1
; % . ;
3#' 6 3'# (: (:
&@'# 28 2'% 3&"1 80 %''
; ; ;
将算得的剪力值代入式" 得
3 (: (:
<; 8'( 3&"1 60 %'' 2& (
. ; ;
' 结点力矩平衡%则由"3 ' 2& 得
3'" 6 3'# 2& )
将杆端弯矩代入式) 后得
(: (: (:
80 %&"1 63 '' 62 '' 2& *
; ? ;
由位移法方程( ** 解得
( 2 3
3<; 62 <?; % <?;
3
&"1 2 !'' 2
'%&(:; 602(:? 0&(:; 63%(:?
'
2(求杆端弯矩)
将求得的& *' 代回杆端弯矩表达式后%得杆端弯矩值如下$
"1 '

(: ' 0 ;3 %
<; ?
3!" 283 %&"1 8 <;% 28 < 6(
; . 3&; 6'0?
3
(: ,<;
3'" 23 '' 2
? 0&; 63%?
3
(: (: ,<;
3'# 22 '' 80 %&"1 28
; ; 0&; 63%?
3 %
(: (: <; 80 <?;
3#' 2% '' 80 %&"1 2 8,
; ; 0&; 63%?
'
(( 作弯矩图) 图&$"$#
根据求得的杆端弯矩作出结构弯矩图%如图
$3
- $2 所示)
第& 章! 位! 移! 法 ! '2- !

$#!
& 用位移法作图示超静定梁的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未知量为& *' ) "5 "

%(写
' 出杆端弯矩表达式)
题&$# 图
设杆件的线刚度为 (:
?
2F%杆端弯矩如下$
&" &"
3"! 2%
F'" %!3!" 28%
F'" %!3"# 22
F F 5 %!3#" 2%
'" 60 F F 5
'" 60
? ?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显然杆"# 的剪力应为零%即& @"# 2&)
而由杆"# 的杆端弯矩可求得
&"1
&@"# 20
F F
'" 6'% ?

则有 F
0 F
'" 6'%
&"1
?
2& "

" 结点的力矩平衡%则"3 " 2&% 得


3"! 6 3"# 8 3 2&
将杆端弯矩代入后得
&"1
F
0 F
'" 60 8 3 2& (
?
解位移法方程" *( 得
' % ?
'" 2 3 3 !&"1 28 3
F F
0
'
2(求杆端弯矩)
将求得的& *' 代回杆端弯矩表达式%得杆端弯矩如下$
"1 "

% % %
3"! 2 3 !3!" 28 3
3 3
' % '
3"# 2 3 !3#" 28 3
3 3
'
(( 作弯矩图) 图&$#
根据求得的杆端弯矩作出结构弯矩图%如图-$2 所示)
$$! 用
& 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杆件(: 为常数)
解! 结构中的悬臂部分 '( 是 静定的%可以将其去掉后%在
'结点作用一个%=+ 的竖直方向集中力和一个顺时针方向的
集中力矩'2=+!4(%如图-$($' 所示)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未知量为& *' ) #1 #

'%(写出杆端弯矩表达式)
设杆件的线刚度为 (:
?
2F%杆 端弯矩如下$ 题&$$ 图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1 % &#1 % &#1
3#! 22
F F
'# 80 2
!3!# 2%
F F
'# 80 2
!3#' 23
F'# 8'.%!3"' 283
F
2
'建立位移法方程
3( )

#结点力矩平衡%则"3 # 2&% 可得
3#! 6 3#' 2&
将杆端弯矩代入可得
F
'2 F
'# 83&#1 230 "

!!!!
图&$$$)!
图&$$$!
!

取#' 截面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由"& 1 2& 得


&@#! 6&@'" 2&
其中& 和& 可由杆
@#! #! *杆#" 隔
@'" 离体的力矩平衡求得%即
F
3 F
&#1 80'# %!&@'" 23 &#1
&@#! 2 F
2 '0
将求得的剪力代入后得
F
3 F
&#1 80'# 63 &#1
F 2& (
2 '0

解位移法方程" *( 得 ' 2 %,3&F%!& 2 '%23F2# #1

2(求
' 杆端弯矩)
将求得的& *' 代回杆端弯矩表达式%得杆端弯矩如下$
#1 #

&#1 '22 &#1 30


3#! 22
F F
'# 80 2 =+!4%!3!# 2%
F F
'# 80 28 =+!4
2 %3 2 %3
'22
3#' 23
F'# 8'.28 %3 =+!4

&#1 '&.
3"' 283
F 28 =+!4
2 %3
'
(( 作弯矩图 )
根据求得的杆端弯矩作出结构弯矩图%如图-$($3
所示) 图&$$$"
$%! 用
& 位移法作图示排架的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未知量为& ) #1

'%(写出柱端弯矩表达式)
第& 章! 位! 移! 法 ! '2, !

题&$% 图!

设柱的线刚度(:
37(
2F%柱端弯矩如下$
&#1 % &#1 % &#1
3'! 283
F !3(" 283
F !3&# 283
F
37( 37( 37(
'
3(建立位移法方程 )
取截面!"# 为隔离体%如图-$0$' 所示)
隔离体!"# 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则由"& 1 2& 可得
&@!' 6&@"( 6&@#& 2'& "
其中各剪力可由柱隔离体的力矩平衡求得
&#1
&@!' 2 &@"( 2 &@#& 23
F
(%
37
将求得的剪力代入式 后可得位移法方程如下
" %
&#1
F
3 432'&
(%
37

解得 &#1 2
%2(
'.F
'
2(求杆端弯矩)
将求得的& 代回杆端弯矩表达式后%得杆端弯矩如下$
#1

&#1 3(
3'! 2 3(" 2 3&# 283
F 28 =+!4
37( 3
'
((作弯矩图)
根据求得的杆端弯矩作出结构弯矩图%如图-$0$% 所示)

!!
图&$%$) !
图&$%$!
!

$&!
& 用典型方程法解题-$%%画出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体系)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取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处产生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
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I''L' 6&'# 2&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设(:"32F%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L 2' 作用下的
# '

*'
3 图'见图-$-$3()
由3 图'见图-$-$%(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

-
&'# 28 =+!4
%
由3* 图'见图-$-$3(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 %
I'' 2'&
F
'
2(求解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F
'&L' 8-"%2&
解得 L' 2
-
F
%&
'
((作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3 2 3# 6L'3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 $-
- $2 所示
)

!!!!
图&$&$" !
图&$&$#
!

$'! 用
& 典型方程法解题-$3%画出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体系)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取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1

'%(列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产生的反力应
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第& 章! 位! 移! 法 ! '(' !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在L # '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3(%在L 2' 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2()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中$由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

&'# 2&
由"' 截面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3
&%N 2 &O"! 6&O"# 28 <?
.
在3* 图'见图
' $.
- $3( $ 中由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 (:
I'' 23 62
? ;
由"' 截面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
(:
I%' 280 %
;
在3* 图'见图-$.$2(中$由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 %
(:
I%' 2 I'% 280 %
;
由"' 截面水平方向力的平衡见图 ' -$.$((%可得
(: (: (:
I%% 2 &@"! 6&@'# 23 3 6'% 3 2'( 3
; ; ;
'
2(求解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3(: 62(: L' 80(:L% 2&
' ? ; (;%
$
(: (: 3
80 %L' 6'( 3L% 2 <;
& ; ; .
由位移法方程解得
3 ( 2
<?;
3 %!&% 2 3<; 62 <?;
&' 2
0&(:; 63%(:? '%&(:; 602(:?
'
((作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3 2 3# 6L'3*' 6L%3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3
- $2 )
$(! 用
& 典型方程法解-$( 题%画出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体系)
将题-$( 图所示结构简化为图-$,$' 所示结构)基本未知量为' *& %取基本体系如图 # '1

$,
- $% 所示)
'%(列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产生的反力应
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作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3(*在L # '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2(%在L 2' 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
# $,
- $3(中$由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28'.=+!4%截面#' 在水平 '#

方向上力的平衡%可得& 2&) %#

在3* 图'见图
' -$,$2(中$由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F%截
I 2- 面#' 在水平方向上力的 ''
第& 章! 位! 移! 法 ! '(3 !

平衡%可得 3
I 28 F)
%
%'

在3* 图'见图-$,$((中$由刚臂处的力矩平衡%可得
% I '%
3
28 F%
%
截面#' 在水平方向上
力的平衡%可得 '(
I 2 F)
'0
%%

2(求
' 解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 3
FL' 8 F L% 2'.
%
$
3 '(
8 F L' 6 F L% 2 &
& % '0
该位移法方程解得 L' 2
,& %
F
%3
!L% 2
'22
%3F
((作
' 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3 2 3 6L 3* 6L 3* # ' ' %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0 所示)

!!!!
图&$($$ 图&$($%
用典型方程法计算图示桁架的内力%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 !

$)*!
&
解 确定基本体系)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 %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1 "1 "5

!!!!
题&$)* 图&$)*$)
列出位移法方程)
! !

'
%(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建
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I'3L3 6&'# 2&
$I%'L' 6I%%L% 6I%3L3 6&%# 2&
&I3'L' 6I3%L% 6I33L3 6&3# 2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求系数和自由项)
'
3(
分别作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轴力& 图'见图-$'&$%(*在L 2 ' 作用下的轴力
+# '

& 图
,+''见图-$'&$3(*在L 2'作用下的轴力&, 图'见图-$'&$2(*在L 2'作用下的轴力
% +% 3

, 图
&+3'见图-$'&$(()
在& 图'见图-$'&$%(中$由结点!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2&%由结点" 水平
+# '#

方向和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2'&=+%& 2&)


%# 3#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 图'见图-$'&$3(中$由结点!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 I 2
3(! %由
.
结点" 水
''

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I 28
(! %
.
I 28
%'
(! )
.
3'

在&, 图'见图
+% -$'&$2(中$由结点!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I 28
(! +由
.
结点" 水
'%

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I 2
(! %
.
I 2
%%
(! )
.
3%

在&, 图'见图
+3 -$'&$((中$由结点! 水平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I 28
(! +由
.
结点" 水平
'3

方向和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I 2
(! %
.
%3I 2
3(! )
.
33

将上述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3(!L' 8 (!L% 8 (!L3 2&
. . .
(! (! (!
$8 . L' 6 . L% 6 . L3 6'&2&

(! (! 3(!
8 L 6 L% 6 L3 2 &
& . ' . .
第& 章! 位! 移! 法 ! '(( !

$))!
& 用典型方程法计算图示刚架的内力%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解 确定基本体系)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 %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 (5

!!!!
题&$)) !
图&$))$) !

'
%(列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I'3L3 6&'# 2&
$I%'L' 6I%%L% 6I%3L3 6&%# 2&
&I3'L' 6I3%L% 6I33L3 6&3#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 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3(*在
$'' L 2' 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2(*在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3 3

!!!!
图&$))$! !
图&$))$" !

!!!!
图&$))$#!
图&$))$$ !

在3 图'见图-$''$%(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 '#

得& 2&+由截面"(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28'&=+)


%# 3#

在3* 图'见图
' -$''$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F+由
I 22 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

得I 2&+由
%' 截面"(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F
3
I 28 )
2
3'

在3* 图'见图-$''$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I 2&+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求得
I 2'& F+由
%% 截面"(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F
3
I 28 )
2
3%

在3* 图'见图-$''$((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3 I 28 +由
F 结
3
2
点( 的力矩平衡% '3

可得
I 28 +由
F 截
3
%3
2
面"(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F
,
I 2 )
.
33

将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2 F
3
FL' 8 L3 2&
2
F
3
F
$'&L% 8 L3 2&
2
F
3 F
3 ,F
8 L' 8 L% 6 L3 8'&2 &
& 2 2 .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的内力杆件 为常数只需建立位移法方程()
$)!!
& % (: '
解 确定基本体系)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1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
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L 2'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
- $3(%在
$'%
' L 2'作用下的3* % % 题&$)! 图
图'见图-$'%$2() !

!!!!
图&$)!$)!
图&$)!$!!

!!!!
图&$)!$"!
图&$)!$# !
第& 章! 位! 移! 法 ! '(- !

在3 图'见图
# -$'%$%(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8'&=++由截面"' 水平方 '#

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2&)%#

在3* 图'见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F+由
I 2'& 截面"' 水平方向力 ''

的平衡%可得 F
3
I 28 )
%'
2

在3* 图'见图
% -$'%$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8 +由
F 截
3
2
面"' 水平方向力 '%

的平衡%可得 ,F
I 2 )
%%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 3
FL' 8 F L% 8'&2&
2
$
3 ,
8 F L' 6 F L% 2 &
& 2 .
$)"!
& 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

题&$)" 图
!

解! 本题可以将原结构分解成图-$'3$''6(和图-$'3$''7(所示结构)
由于不考虑轴向变形%故图-$'3$''6(所示结构无变形%也就没有弯矩)图-$'3$''7(所
示结构的弯矩图可直接画出%因此结构的弯矩图如图-$'3$% 所示)

!!!!
图&$)"$) !
图&$)"$!
!

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
&
解 确定基本体系)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基本体系如图-$'2$' 所示)
' '1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2$%(* #

在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3(%在
$'2 ' L 2'作用下的3* % %

图'见图-$'2$2()
在3 图'图-$'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
题&$)# 图
28 +由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28& )
3 !
%# #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
' - $3(中
$'2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 F+
2. 由截面
#' 水平方向力的
平衡%可得 0F
I 28 )
?
%'

在3* 图'见图
% - $2(中
$'2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
F
0
28 +
?
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
的平衡%可得 I 2
'(
?
F)
%'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 F
0 3
FL' 8 L% 8 2&
? %
$
F
0 F
'(
8 L' 6 %L% 8&# 2 &
& ? ?
第& 章! 位! 移! 法 ! '(, !

'
2(求解未知量)
由位移法方程解得
(3 62&#?% 33? 6.&#?%
L' 2 !L% 2
F
(0 .2F
'
((画弯矩图 )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6L%3
3 2 3# 6L'3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2
$(
$)$! 用
& 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图&$)#$$
解! ''(确定基本体系)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取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1

'%(列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3(*在
$'(
- L 2' 作
%用下的3* 图'见图-$'($2() %

!! !!
题&$)$ 图 图&$)$$) 图&$)$$!
在3 图'见图
# -$'($%(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

'# 28 3 +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


!

的平衡%可得& 2&) %#

在3* 图'见图
' - $3(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 F+
2- 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
平衡%可得 0F
I 28 )
?
%'

在3* 图'见图
% - $2(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
F
0
28 +
?
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
的平衡%可得 I 2
'(
?
F)
%'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 F
0
FL' 8 L% 8 3 2&
?
$
F
0 F
'(
8 L' 6 %L% 2 &
& ?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图&$)$$" !
图&$)$$#
!
图&$)$$$ !

'
2(求解未知量)
由位移法方程解得
(3 % %3
L' 2 !L% 2
F
%3 F
%3
'
((画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6L%3
3 2 3# 6L'3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
- $( )
&$)%! 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解! 由于结构对称*荷载反对称%可取半结构进行计算'见图-$'0$'()
''(确 定基本体系)
用无剪力法计算该题%未知量为' *' %基本体系如图 ! "

$% 所
$'0
- 示)
'%(列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
臂处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题&$)% 图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
!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3(*在


$'0 L 2'作
#用下的3* 图'见图 ' '

$2(*在
$'0
- L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0$(()
% %

! ! !
图&$)%$) 图&$)%$! 图&$)%$" 图&$)%$#
在3 图'见图 $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由结点" 的力矩平
! ! ! !

# -$'0 '# 0 "0+


28<
%

衡%可得& 28<0 )
%#
%

在3* 图'见图
' - $2(中
$'0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 F+由
22 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第& 章! 位! 移! 法 ! '0' !


I%' 28F)
在 图见图
*% '
3 - $((中
$'0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 28F+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I%% F)
2(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F
2L' 8F 0%"02&
L% 8<
.
8F
L' 6(
F 0% 2 &
L% 8<
'
2(求解未知量)
由位移法方程解得 ''0
L 2 < %!L 2 <
F
''2
%(0
'
F
''2
%
%
%

((作
' 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3 2 3 6L 3* 6L 3* # ' ' %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0$0 所示)

!!!!
图&$)%$$
!
图&$)%$% !

$)&! 用
& 位移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

题&$)& 图 !

解! ''(确定基本体系)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取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1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在
$3(* L%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2()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
# - $%(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 "'0+由截面'(& 水平向 '#
%

力的平衡%可得& 28<?) %#

在3* 图'见图
' - $3(中
$'- $由结点 (的 力矩平衡%可得
I 2'3F+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 ''

的平衡%可得 3
I 2 )
?
F
%'

在3* 图'见图
% -$'-$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 +由
F 截
3
?
面'(& 水平方向力 '%

的平衡%可得 I 2
'.
?
F)
%%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F
3 ?%
%'3
FL' 6 L% 6< 2&
? '0
$
3F '.F
L' 6 %L% 8<? 2 &
&? ?
'
2(求解未知量)
由位移法方程解得
'?% %''<?
3
L' 2 8'< %!L% 2
F
0&& 30&&F
'
((作弯矩图 )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 6L%3
3 2 3# 6L'3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图&$)&$$
所示)
第& 章! 位! 移! 法 ! '03 !

$)'!
& 确定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的最少未知量个数%并画出基本体系)

题&$)' 图
!

解! 基本体系及未知量如图 -$'. 所示)其中$题-$'.图'6(所示结构的最少未知量个


数是(%该结构的基本体系如图-$'.'6(所示+题-$'. 图'7(所示结构的最少未知量个数是
3%该 结构的基本体系如图-$'.'7(所示+题-$'. 图'8(的最少未知量个数是%%该结构的基
本体系如图-$'.'8(所示+题-$'. 图'9(的最少未知量个数是'%该结构的基本体系如图
9(所
-$'.' 示+题-$'. 图'>(所示结构的最少未知量个数是2%该结构的基本体系如图
>(所
-$'.' 示)

图&$)'
!

&$)(! 利用对称性画出图示结构的半刚架%并在图上标出未知量%除杆9' 外%其他杆件


的(: 均为常数)
解!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取半刚架如图-$',$' 所示)最少未知量个数为3$
&91 *
&#1 *
'# )
! '0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题&$)( 图
!
图&$)($) !

$!*!
& 请求出图示刚架'图'6(为原结构%图'7(为基本体系(位移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
由项)

题&$!* 图
!

解! 如题
-$%& 图7(所
' 示%该题共有
%个基本未知量 & %分
' * 别设为L *L )位移法的 " "1 ' %

典型方程为
I''L' 6I'%L% 6&'L 2&
.
I%'L' 6I%%L% 6&%L 2 &
为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支座移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
% #

图-$%&$'(*在L 2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在L 2 ' 作用下的3* 图'见


' ' % %

图-$%&$3()

! !
图&$!*$) !
图&$!*$!
!
图&$!*$"!

在3 图'见图
# -$%&$'(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F( 83F,"?+由截面"# 水'# !

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280F( "?)


%L !

在3* 图'见图
' - $%(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F+由
I 2-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 ''

平衡%可得 F"?)
I 280
%'

在3* 图'见图
% - $3(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280F"?+由 截面"# 水平方向 '%
第& 章! 位! 移! 法 ! '0( !

力的平衡%可得 F"? )
I 2'%
%%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 F
0 F
3,
FL' 8 L% 6%F
(! 8 2&
? ?
$
F
0 F
'% F
0(!
8 L' 6 %L% 8 2&
& ? ? ?
$!)!
& 利用对称性对图示结构进行简化画出半刚架并确定未知量%杆件的(: 为常数)
% %

!!!!
题&$!) 图
!
图&$!)$)
!

解! 该结构的支座反力是静定的%因此先求出反力后%去掉两边的支座%代之以支座反
力%如图-$%'$' 所示)
图-$%'$' 所示结构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是对称的%但荷载仅对称于竖直方向轴)为
此%先把荷载处理成相对两根对称轴均对称的'见图 -$%' 6((与
$%' 反对称的'见图
- $%'
$%' 7((
荷载之和)

图&$!)$!
!

对于结构承受正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只有竖直方向杆件承受轴力作用%而整个结构无弯
矩产生%因此没有必要计算)
对于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情况%可以取'"2 结构'见图-$%'$3(进行计算)用无剪力位移
法计算可取图-$%'$2 所示基本体系%用一般位移法计算可取图-$%'$( 所示基本体系)
! '0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图&$!)$" !
图&$!)$#
!
图&$!)$$ !

$!!!
& 对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其内力%只要做到建立好位移法方程即可)

!!!!
题&$!! 图!
图&$!!$) !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 %取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1 !5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I'3L3 6&'# 2&
$I%'L' 6I%%L% 6I%3L3 6&%# 2&
&I3'L' 6I3%L% 6I33L3 6&3#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作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 $3(*在
$%% L 2' 作
%用下的3* 图'见图-$%%$2(*在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3 3

!!!!
图&$!!$!!
图&$!!$" !

在3 图'见图
# $%%
- $%(中 $由结点"的 力矩平衡%可得 & 2<? ".+由结点! 的竖直向力 '#
%

平衡%可得& 23<?".+将截面!" 对杆!# 与杆


%# "' 的交点 %取矩%如图-$%%$0所示%可求
得& 2(<?".)
3#

在3* 图'见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I 2'36%槡%(F+由结点! 竖直 ''

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I 28 F+由
3
?
截面!" 对杆
%' !# 与杆
"' 的 交点 %取 矩'见图- $-(%可
$%%

得 383槡%)
I 2
3' F
?
第& 章! 位! 移! 法 ! '0-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由结点! 竖直方向力 3
I'% 28 F+
?
的平衡%可得 I 2 6 +由
(! 3
? ?
F
%% 截面!" 对杆!# 与
%
杆"' 的交点
%取矩'见图$%%
- $.(%可得
3 )
I3% 28 F
?%

在3* 图'见图-$%%$((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383槡% +由


3 I 2 F 结 点! 竖直方 '3
?
向力的平衡%可得 I 28 F+将
3
?
截面!" 对杆
%3 !# 与
%

"' 的交点 %取 矩'见图- $,(%可
$%% 得
I33 2 '
F

360 %( % )
?

!!!!
图&$!!$'
!
图&$!!$(
!

将求得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可得
%
' 槡
36% %(
F
3
L' 8 FL% 6
? ?

383 % ?%
FL3 6< 2&
.
(! 3 F
$8 ?FL 6 '? 6? (
3 3 3?
' L 8 F
%L 6 < 2&
% % 3
? .
383槡
360槡
% 3 F (?
FL 8 F 'L 6'
% %%( L 6 < 2 & % 3
& ? ? ?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
&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基本体系如图-$%3$'
# "1

所示)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
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
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题&$!" 图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3 L 2'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 ' '

$3(*在
$%3
- L 2' 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3$2()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将截面"# 对杆


# "! 与杆 '#

#' 的交点! 取矩%可得& 28& ) %# #

在3* 图'见图
' -$%3$3(中$由结点#的 力矩平衡%可得 36%槡
I 2' F+截
%( 面
"# 对杆"! ''

与杆#' 的交点! 取矩%可得 I 2'3槡


F
%83( )
?
%'

在3* 图'见图-$%3$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I 2' %83( +将
3槡
F
?
截面"# 对 '%

杆!" 与杆 #' 的交点! 取矩'见图-$%3$((%可得 060槡


I 2'
F
%( )
?
%% %

2(求
' 解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方程后得
第& 章! 位! 移! 法 ! '0, !

%' 槡
36% %(
FL' 6 '
F
3 %83( L% 2&
?

$
&
' 槡 F
3 %83( L' 6 '
?
F
0 %60( %L% 8&# 2 &
?

由上述方程解得 L ' &'(
28&7
&#?%
F
!L% 2&7
&-
&#?%
F
((画
' 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3 2 3# 6L'3*' 6L%3
*%
通过计算得到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 -$%3
$0 所示
)

!!!!
图&$!"$$
!
图&$!"$%
!

$!#!
& 图示结构! 端支座发生转角位移 #处
( % 水平*竖直方向均为弹簧支座%弹簧刚度 !


I%试建立图示结构端的位移法方程)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 %基本体系如图-$%2$' 所示)
" "1 #5

!!!!
题&$!# 图 !
图&$!#$) !

'
%(列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I'3L3 6&'# 2&
$I%'L' 6I%%L% 6I%3P3 6&%# 2&
&I3'L' 6I3%L% 6I33P3 6&3#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2 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 $3(*在
$%2 L 2' 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2$2(*在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2$(()
% 3 3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
# - $%(中
$%2 $由 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F( +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 '# !

的平衡%可得& 280F?( +由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2&)


%#
!
3#

在3* 图'见图
' - $3(中
$%2 $由 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F+由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 ''

平衡%可得 F"?+由
I 280
%' 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I 283 F"?) 3'

在3 图'见图
* % -$%2$2(中$由 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80F"?+由 截面"# 水平方向 '%

力的平衡%可得 I 2 I6'%F"? +由
%%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
I 2&) 3%

在3 图'见图
* 3 -$%2$((中$由 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求得I 283 F"?+由 截面"# 水平方 '3

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I 2&+由 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求得


%3 I 2 I63 F"? ) 33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 F
0 F
3
FL' 8 L% 8 L3 6%
F(! 2&
? ?
'%F 0F
0F
' ( (!
$8 ?L' 6 I6 ?% L% 8 ? 2&

3F
8 L 6'
I6 (
F
3
' L 2& % 3
& ? ?
$!$!
& 建立图示结构的位移法方程)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 *& %基本体系如图 " !1 #1 #5

$' 所
$%(
- 示)
'%(列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
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
如下$ 题&$!$ 图
!
第& 章! 位! 移! 法 ! '-' !

%I''L' 6I'%L% 6I'3L3 6I'2L2 6&'# 2&


I%'L' 6I%%L% 6I%3L3 6I%2L2 6&%# 2&
$
I3'L' 6I3%L% 6I33L3 6I32L2 6&3# 2&
&I2'L' 6I2%L% 6I23L3 6I22L2 6&2#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 - $%(*在
$%( L 2'作 用下的3*
# +# ' '

图和&, 图'见图-$%($3(*在L 2'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2(*在L 2'作用


+' % % +% 3

下的3* 图和&, 图'见图-$%($((*在L 2' 作用下的3* 图和&, 图'见图-$%($0()


3 +3 2 2 +2

!!!!
图&$!$$) !
图&$!$$! !

!!!!
图&$!$$" !
图&$!$$#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 -
#$%($%(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8<? ".+由结点! 水平方向 '#
%

力的平衡%可得& 2&+由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2&+由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


%# 3#

平衡%可得& 283<?".) 2#

在3* 图'见图 $%(


-
' $3(中$由结点"的 力矩平衡%可得 F+由
I 22 结点! 水平方向力的平 ''

衡%可得I 2&+由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 I 2&+由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衡%可 3'

得I 283
2' F"?)
在3* 图'见图 -
%$%($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由结点! 水平方向力的平 '%

衡%可得I 23 F"? 6(!"?+由


%%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
I 28(!"?+由 结点# 竖 3%

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I 2&) 2%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在3* 图'见图
3 -$%($((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由 结点! 水平方向力的平 '3

衡%可得 I 28(!"?+由
%3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I 2 (!"?+由结点#竖 直方向力 33

的平衡%可得 I 2&)23

在3* 图'见图
2 - $0(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283 F"?+由结点! 水平方向力 '2

的平衡%可得 I 2&+由
%2 截面!# 水平方向力的平衡%可得I 2&+由 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 32

衡%可得 F"? )
I 2 I63
22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F
3 ?%
%2
FL' 8 L2 8< 2&
? .

'?3F 6(?! (L 8(?!L


% % 3 2&
$
(! (!
8 L% 6 L3 2&
? ?
3F
F
3
'
8 L' 6 I6 % L2 8
& ? ?
3<? &
.
2 (
$!%!
& 用位移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
题&$!% 图!
图&$!%$)
!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基本体系如图-$%0$' 所示)
" #1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0 L 2'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 '

- $3(*在
$%0 L 2' 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0$2() %

在3 图'见图
# -$%0$%(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83 +将截面"# 对杆 "! 与 '#

#端 支座竖直方向反力延长线的交点取矩'不再画隔离体%可参考图-$%%$0(%可得& 2&) %#

在3* 图'见图
' -$%0$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2'36%槡F+将
%( 截面"# 对杆 ''

"! 与 #端 支座竖直方向反力延长线的交点取矩'不再画隔离体%可参考图-$%%$-(%可得I %'

2'
F

383 %( )
?
第& 章! 位! 移! 法 ! '-3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0$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求得


% I 2' %( +将
383槡
F
?
截面"# '%

对杆"! 与#端 支座竖直方向反力延长线的交点取矩'不再画隔离体%可参考图 $.(%可


$%%
- 得

I%% 2 '
F
0 %63( )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36% %(
FL' 6 ' 槡 F

383 %( L% 8 3 2&
?
$
&
' F
383 %( L' 6 '
?
槡 F
0 %63( L% 2 &
?

'
2(解方程求未知量 )

由位移法方程求得 L '槡
% %6'(3%
!L% 2

'%8'(3?
' 2
' 槡
%6'2 %(
F '
%6'2 %(
F 槡
((作
' 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6L%3
3 2 3# 6L'3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 $%0
- $( 所示)

!!!!
图&$!%$# !
图&$!%$$ !

$!&! 用
& 位移法作图示剪力静定结构的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

!!!!
题&$!& 图 !
图&$!&$)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列出位移法方程)
%(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L 2'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 ' '

$3(*在
$%-
- L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2()
% %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
# $%-
- $%(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28<? "0+由结点" 的力矩平 '#
%

衡%可得& 28<? )
%#
%

在3* 图'见图
' $%-
- $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I 22F+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

得I 28F)
%'

在3* 图'见图
% - $2(中
$%-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I 28F+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 '%

得I 2(
%% F)
'2(求 解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
%2
FL' 8FL% 8< 2&
$ 0
&8FL' 6(L% 8<?% 2 &
F

解得 L' 2
''
F
''2
%
<? % L
! %2
%(<?
F
''2
%

'
(( 作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6L%3
3 2 3# 6L'3 *%
通过计算作结构最后的弯矩图如图 % -$%-$( ) 所示

!!!!
图&$!&$#
!
图&$!&$$ !
第& 章! 位! 移! 法 ! '-( !

$!'!
!!& 结构发生了图示的温度变化%请用位移法求解%画出弯矩图%杆件的(: 均相同)

题&$!' 图 !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该题中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可取半刚架进行计算)图-$%.$' 所示为该结构的半刚架基本
体系%其基本未知量是' ) '

%(列
' 出位移法方程)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处的反力应等于零的原则%建立
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K 2&
'
3(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杆件两侧温度变化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在杆件轴线 '
#

处温度变化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3(*在L 2' 作用下的3* 图'见图-$%.$2()


%
# ' '

!! !!
图&$!'$)
!
图&$!'$!
!
图&$!'$"
!

在3 图'见图-$%.$%(和3 图'见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求得


'
#
%
#

'&(:%
&'K 2 &' %
'K 6&'K 2 F
63&%
*
在3* 图'见图-$%.$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求得
' I '' F)
2.
2(求
' 解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
F
.L' 6 F
63&% 2&
*

解得 L ' 28
(%? '(
2*
8
%
2
28
(% ? 63
2 * ' (
设? 2'&*%则有 ( ? 3
L' 28 %
2 * ' 0(
6 28 %
2 (
((作
' 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3 2 3'# 6 3%# 6L'3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叠加得结构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
图&$!'$#!
图&$!'$$
!

$!(!
& 用位移法作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
解 确定基本未知量)
!''(
该题的基本未知量为' *& %取基本体系如图-$%,$' 所示)
" #1

!!!!
题&$!( 图!
图&$!($) !

'列出位移法方程)
%(
依据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处的反力应等于零
的原则%建立位移法方程如下$
I''L' 6I'%L% 6&'# 2&
.
I%'L' 6I%%L% 6&%# 2 &
'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画出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的3 图'见图 - $%(*在
$%, L 2'作
# 用下的3* 图'见图 ' '

$3(*在
$%,
- L 2' 作
%用下的3 图'见图-$%,$2()
* %

在3 图 '见
# 图
- $%(中
$%, $由结点
"的 力矩平衡%可得 '
& 28 <
.
? +将 截面"# 对杆"! 与
'#
%

#端 支座竖直方向链杆延长线的交点取矩 '不再画隔离体%可参考图 $0(%可得 ( )


-$%% & 28 < ? %#
.

!!!!
图&$!($!!
图&$!($" !
第& 章! 位! 移! 法 ! '-- !

在3* 图'见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求得 36 槡 F+将截面"#


3
' I 2' %( ''
%
对杆"! 与#端 支座竖直方向链杆延长线的交点取矩'不再画隔离体%可参考图 $%%
- $-(%可得
'
I%' 2 38
3
%
槡(
% F)
?

在3* 图'见图 $2(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38 槡%(F +将截面 "# 对
3
% $%,
- I 2' '%
% ?
杆"! 与#端 支座竖直方向链杆延长线的交点取矩'不再画隔离体%可参考图-$%%$.(%可得
'
I%% 2 36
3
%
槡(
% F% )
?
2(
' 求解未知量 )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位移法典型方程后得
' %
槡( ' 槡(
% 36 3 % F
L' 6 38
3
%
F '
% L% 8 <?% 2&
? .
$
&'38
3
%
槡( ' 槡(
% FL' 6 36
?
3
%
% F%L% 8 (<? 2 &
? .

解得 38%槡
' %(
<? % L
%
36%槡
' %(
<?
%
L 2
' ! 2 %
F
2. F
2.
'
((作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公式如下$
*' 6L%3
3 2 3# 6L'3 *%
叠加得3 图%如图-$%,$( 所示 )

!!!!
图&$!($# !
图&$!($$ !

$"*!
& 对-$' 题取图示基本体系%请求出系数和自由项)
解! 分别画出3 图 '见图-$3&$'(*3* 图'见图-$3&$%(*3* 图'见图-$3&$3()
# ' %

!!!!
题&$"* 图 !
图&$"*$) !

在3 图'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 2<? "'%8&#?".+
%
由结点# 竖
直方向力的平衡%可得& 28& "%) %#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图&$"*$!
!
图&$"*$"
!

在 图'图-$3&$%(中$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
3 F+由
I 2.
'' 结点# 竖直方向力的平
衡%可得I 280
%' F"?)
在3 图'图
* % - $3(中
$3& $由结点" 的力矩平衡%可得 F"?+由
I 280
'% 结点 #竖直向力的平
衡%可得 F"? )
I 2'%
%%
%
第.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请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题'$) 图 !

解! 由于悬臂#' 是静定的%因此可以把它去掉%在# 点加一个竖直方向力'0=+(和顺


时针方向的力矩''%=+!4(%如图.$''6(所示)
'(求
' 分配系数)
0F % F
3 '
*"! :0 : %! "# : :
F<3 F 3 * 0F<3F 3
'
%(求固端弯矩)
3 3
P
3"!: &#?: 53%5.=+!4:2.=+!4
'0 '0

其中# 点处支座上的集中力矩会引起杆"# 在" 点处的固端弯矩%大小为3 P


"# :
3
%
:

0=+!4%方向为顺时针%所以

%
3
'
3
分配系数
2. ;(. '% ;'% 固端弯矩
& 分 配与传递
%%& ''&
&
3 3

;'% 杆端弯矩
302 02
; '%
3 3
'
6(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 ' '
P
3"# :; <
. % '
? < 3 : ; 5.5.% < 505% =+!4
. % (
:;(.=+!4
'
3(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6(所示)
'2(作弯矩图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7(所示)
$!! 用
' 力矩分配法求解图示结构%作出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量)

题'$! 图
!

解! ''(求分配系数)
各杆件的线刚度均为 F:(:"(%则有
2F F
2
*"! :2 (%!*"# :
:&7 :&7
(
F<2 F 2F<2F
2F F
*#" :2 .%!*#' :
:&7 :&7
%
F<F 2F<F
'
%( 求固端弯矩)
' % '
<? :; 5'&52 =+!4:;'37
33=+!4
P %
3!" :;
'% '%
P
3" P
! :;3!" :' 33=+!4
37
' % '
<? :; 5'&5( =+!4:;%&7
.3=+!4
P %
3"# :;
'% '%
P
3# P
" :;3"# :% .3=+!4
&7
' % '
P
3#' :; <? :; 5'&5(% =+!4
3 3
33=+!4
:;.37
' % '
3P
'# :; <? :; 5'&5(% =+!4
0 0
0-=+!4
:;2'7
'
3(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6(所示)
2(作
' 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7(所示)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 "! "# #" #' '#


&7
( &7
( &7
. &7
% 分配系数
;'37
33 '37
33 ;%&7
.3 %&7
.3 ;.37
33 ;2'7
0- 固端弯矩
%- (2 '37
( (
;'37 /分

;27
.. -( ;,7
;,7 -( ;27
.. 与
'7
,( ,&
37 &7
,. ;&7
,. .传

2,
;&7 ,. ;&7
;&7 ,. ;&7
2, 弯
2&
&7 &7
'& ;&7
'& 0矩
;'.7
-& %7
0& ;%7
0& -37
-0 ;0.7
-0 ;(07
%( 杆端弯矩
'
6(

图'$! !

$"!
' 用力矩分配法求解图示连续梁%作出弯矩图%所有杆件的(: 均为常量)

题'$" 图 !

解! 悬臂梁'( 是静定的%可以将其去掉%并在' 点施加一个集中力'&=+(和


' 顺时针方
向的力矩'%&=+!4(%如图.$3'6(所示)
'(求
' 分配系数)
设F :(:"2%
' F :%(:"0:(:"3)
%

2F' 2 F'
*"! :2 (%!*"# :
:&7 :&7
(
F' <2 F' 2F' <2 F'
2F' 3 F%
*#" :2 (%!*#' :
:&7 :&7
(
F' <3 F% 2F' <3 F%
'
%(求固端弯矩)
' '
3"P
! :; &#?:; 53&52=+!4:;'(=+!4%!3"
P P
# :;3"! :'(=+!4
. .
'点处的集中力矩会对杆 的 端产生固端弯矩大小为 方向为顺时针则
#' # % 3"%% %
' % 3 ' %&
P
3#' :; <
. % . '
? < : ; 5.50% <
% (
=+!4:;%0=+!4

'
3(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3'6(所示)
2(作
' 弯矩图)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3'8(所示)

&7
( &7
( &7
( &7
( 分配系数
;'( '( ;%0 %& ;%& 固端弯矩
(
07 '3 '3 /分

;07
.. -( ;'37
;'37 -( ;07
.. 与
-%
'7 37
22 37
22 .传

;&7
23 .0
;&7 ;&7
.0 ;&7
23 弯
&7
%' &7
%' 0矩
;%%7
3' &7
3, ;07
3, ,7
3( ;,7
3( %& ;%& 杆端弯矩
'
6(

图'$" !

试用力矩分配法求解图示连续梁%绘制弯矩图%并求出" 点梁截面转角位移
$#!
' ' ) "

解 求分配系数)
!'
'(

F:(:"0%则有
2F 2 F
3 3
*"! :2 : %! "# : :
F<3 F - * 2F<3F -
'
%( 求固端弯矩)
本结构由于没有结间荷载%因此不存在固端弯矩) 题'$# 图 !

'3(弯 矩的分配与传递)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2'6(所示)
'2(作 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2'7(所示)
'((求 "点转角)
"点 的转角等于" 结点某一杆件的杆端转动弯矩除以相应的转动刚度) 若用杆"# 来求
的话%" 端的转动弯矩为 3&&
-
"端
=+!4% 的转动刚度为3F%可求得
3>"# 3&& 0 0&&
'" : 3
F
: 5 :
- 3(: -(:

若用杆"! 来求的话%" 端的转动弯矩为


2&&
-
"端
=+!4% 的转动刚度为2F%可求得
3>"! 2&& 0 0&&
'" : 2
F
: 5 :
- 2(: -(:
显然两者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3 !

2
-
3
-
分配系数
%&&
-
2&&
-
3&&
-
分配与传递弯矩
%&&
-
2&&
-
3&&
-
& 杆端弯矩
'
6(

图'$# !

$$!
'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已知各杆(: 均相同)

题'$$ 图 !

解! 由于杆!( 是静定的%可以直接求得( 端的弯矩为


' '
3(! : <?% : 5252% =+!4:3%=+!4
% %
去掉杆!(%在( 端加上逆时针的力矩3%=+! 4) 杆(' 同样是静定的%因此去掉杆
('%将 一集中力矩3%=+!4 施加于结点''逆时针(上)
悬臂也是静定的%可以将其去掉%并将一集中力'%=+(和一集中力矩2=+!4'顺时针
转(施加于结点' 上)
经以上两步简化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
'(求
' 分配系数)
2(:"3 3(:"2
02%!*#' :
*#& :2(:"3<3(:"2:&7 :&7
30
2(: 3<3(:"2
"
'
%(求固端弯矩)
#结点处的集中力矩会对杆'# 的' 端产生固端弯矩%大小为%=+!4%方向为顺时针)
3(弯
' 矩的分配与传递)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的计算如图.$('6(所示)
2(作
' 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8(所示)

"' '" '# #'


&7
02 &7
30 分配系数
% 2 固端弯矩
,7
0 % '&7
',7 . 分配与传递弯矩
0
,7 ',7
% '%7
. 2 杆端弯矩
'
6(

图'$$ !

$%!
' 用弯矩分配法求图示结构弯矩图)

题'$% 图!

解! ''(求分配系数)
设F:(:"0%则有
2F ' F
2 '
*"! :2 : %! "# : :
F<2 F % * 2F<2F %
2F ' F
2 '
*#" :2 : %! #' : :
F<2 F % * 2F<2F %
*'# :'%!*'( :&
'
%( 求固端弯矩)
' % '
<? :; 5%250 =+!4:;-%=+!4
P %
3"# :;
'% '%
P
3# P
" :;3"# :-%=+!4
3P
'( :;'%=+!4
'
3(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0'6(所示)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
2(作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0'7(所示)

&7
( &7
( &7
( &7
( ' & 分配系数
;-% -% ;'% 固端弯矩
'. 30 30 '. 0 '% & /
;%2 ;2. ;2. ;%2 分

0 '% '% 0 '% %2 & 与
;27
( ;, ;, ;27
( & .传

'7
%3 %(
%7 '7
%3 %7
%( %7
%( 27
( & 弯
;&7
.- ;'7
-2 ;'7
-2 ;&7
.- 矩
%%
&7 22
&7 &7
22 &7
.- & 0
%(7
2( (&7
0, ;(&7
0, 3.7
2, ;3.7
2, '% ;'% 杆端弯矩
'
6(

! !!
图'$%
!

$&!
'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对称结构弯矩图) 已知 <:%&=+"4%各杆的(: 均相同)
解! 由于结构有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根对称轴%而
且中间柱没有弯矩%因此可以取图.$-'6(所示的'"2 刚
架进行计算)
'(求
' 分配系数)
设F:(:"0%则有
%F ' F
2 %
*"! :%
F<2
: %! "! :
F 3 * %F<2
:
F 3 题'$& 图 !

'
%( 求固端弯矩)
' % '
P
3"!: <? : 5%&53% =+!4:0&=+!4
3 3
' % '
P
3!": < ? : 5%&53% =+!4:3&=+!4
0 0
'
3(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6(所示)
2(作
' 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7(所示)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 #"


'"3 %"3 分配系数
3& 0& 固端弯矩
%& ;%& ;2& ;%& 分配与传递弯矩
(& 2& ;2& ;%& 杆端弯矩
'
6(

图'$& !

$'! 用
' 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对称结构的弯矩图) 已知
<:%&=+"4%各杆的(: 均相同)

题'$' 图!

解! 取如图.$.'6(所示半刚架进行计算)
'(求
' 分配系数)
设F:(:"0%则有 * :35%F<2
"!
F
35%
F<35%
F
:&7
3-(

*"9 :*"! :&7


3-(
F
2
*"( :35%
F<2
F<35%
F
:&7
%(

'
%( 求固端弯矩)
' % '
<? : 5%&50 =+!4:0&=+!4%!3(" :;3"( :;0&=+!4
P % P P
3"(:
'% '%
'
3(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6(所示)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
2(作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7(所示)

" #
"! "9 "( (" 杆端编号
&7
3-( &7
3-( &7
%( 分配系数
0& ;0& 固端弯矩
;%%7
( ;%%7
( ;'( -7
( 分配与传递
( ;%%7
;%%7 ( 2( ;(%7
( 杆端弯矩
'
6(

图'$'
!

$(!
' 图示结构' 端支座发生向右的水平位移%位
移大小为&:%23(?&%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弯矩图%并求# 结
点的转角位移)
解! ''(求分配系数)
(: 2(:% %(: 3(:
F#! :25 : !F#" :35 :
(? (? 2? %?
(: (:
F#' :35 :
3? ? 题'$( 图
'
%(求固端弯矩 ) !

P & %(: %3? ' ;%3(:


3# F :;35
" :;3 5 5 :
? 2? 2(& ? 3&&?
'
3(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计算如图.$,'6(所示)
2(作
' 弯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7(所示)
((# 点
' 的转角为#结点任一杆端转动弯矩除以相应的转动刚度$
3>#' &7&%3%(:"?
'# :3 : -35'&;3Q
:-7 69
F#' 3(:"?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 #'

分配系数 .
33
'(
33
'&
33
固端弯矩 ;%3(:
3&&?
分配与传递弯矩&7&&,3(?: &7
&'.0
(:
?
&7
&32.
(:
?
&7
&%3%
(:
?

杆端弯矩&7&&,3(?: &7
&'.0
(:
?
;&7
&2'.
(:
?
&7
&%3%
(:
?
'
6(

图'$( !

$)*! 用
' 反弯点法求解图示结构%画出弯矩图%各杆的(: 均相同)

题'$)* 图
解! ''(求柱的剪力) !

第四层柱$ %&
& :& :& : =+
@'2
3
@%( @30

第三层柱$ 2&
& :& :& : =+
@2-
3
@(. @0,

第二层柱$ & :& :& :&


@-'' :'(=+
@.'% @,'3 @'&'2

第一层柱$ & :& :&


@'''( :& :%&=+
@'%'0 @'3'- @'2'.

%(求
' 柱的弯矩)
由于结构层数不多%因此假设每层柱的反弯点均在'"% 柱高处)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第四层柱$
%& 370
3'2 :32' :3%( :3(% :330 :303 : 5 =+!4:'%=+!4
3 %
第三层柱 $
2& 370
32- :3-2 :3(. :3.( :30, :3,0 : 5 =+!4:%2=+!4
3 %
第二层柱 $
370
3-'' :3''- :3.'% :3'%. :3,'3 :3'3, :3'&'2 :3'2'& :'(5 =+!4:%-=+!4
%
第一层柱上部 $
370
3'''( :3'%'0 :3'3'- :3'2'. :%&5 =+!4:30=+!4
%
第一层柱下部 $
370
3'('' :3'0'% :3'-'3 :3'.'2 :%&5 =+!4:30=+!4
%
'
3(求梁的弯矩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由"3 2& 得
' 3 2'%=+!4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由"3 2& 得 3 2 3 2 '%%=+!4 20=+!4
% %' %3

取结点2 为隔离体%如图.$'&$3 所示)


由"3 2& 得
2 3 230=+!4 2(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2 所示)

!! !! !!
图'$)*$) !
图'$)*$!
!
图'$)*$"
!
图'$)*$#
!

由"3 2& 得 3 2 3 2 3%0=+!4 2'.=+!4


( (2 (0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由"3 2& 得
- 3 2('=+!4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0 所示)


由"3 2& 得 3 2 3 2 (%'=+!4 2%(7(=+!4
. .-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由"3 2& 得
'' 3 2%-=+!4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
图'$)*$$ !
图'$)*$% !
图'$)*$&
!
图'$)*$'
!

由"3 2& 得. 3 203=+!4 '''%

取结点'%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由"3 2& 得 3 2 3 2 0%3=+!4 23'7(=+!4
'% '%'' '%'3

取结点'2 为隔离体%如图.$'&$'& 所示)

!!!!
图'$)*$( !
图'$)*$)* !

由"3 2& 得. 3 :03=+!4 '2'3

2(作
' 弯矩图)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出弯矩图%如图.$'&$'''图中数量单位为=+!4(所示)

图'$)*$))!

$))!
' 用分层法求解图示结构%作出弯矩图%各杆的(: 均相同)
解! 将本结构分为顶层*中层和底层三部分进行计算)
梁的线刚度为 %%柱
F :(:"27 的线刚度为
' 0)F RF :0R-%为
F :(:"37 了计算简便%取
% ' %

梁相对线刚度为-%柱的相对线刚度为0)
'(顶
' 层弯矩计算)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题'$)) 图
!

由于结构与荷载均为对称%因此可以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
简图如图.$''$' 所示)
" 计算分配系数)
底层柱以上柱的线刚度要乘以折减系数&7,)
对于结点'%有
250
*'% :250<25&7 2..%!*'3 :
:&7
25&7
,5-
:&7
('%
图'$))$)
!
,5- ,5-
250<25&7
对于结点%%有
250 ,5-
25&7
*%' :250<25&7 3,%%!*%2 :
:&7 :&7
2'%
,5-<%50 250<25&7
,5-<%50
%50
*%( :250<25&7,5-<%50
:&7
',0

( 计算固端弯矩)
%
<? '&527%%
3'P% :;3%P' :; :; =+!4:;'27
-=+!4
'% '%
%
<? '&5%7'%
3%P( :; :; =+!4:;'27
-=+!4
3 3
) 弯矩分配计算一层以上柱的传递系数为
' '"3()
顶层弯矩计算过程见表.$')
%(中
' 间层弯矩计算)
同理可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简图如图.$''$% 所示)
" 计算分配系数)
对于结点3%有
25&7
,5- 250
*3' :*30 :250<%525&7 33,%!*32 :
:&7 :&7
3%3
,5- 250<%525&7
,5-
对于结点2%有
25&7
,5-
*2% :*2- :250<%525&7,5-<%50
:&7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表'$)
结点编号 3 ' % 2

杆端 $'
3 $3
' $%
' $'
% $2
% $(
% $%
2

分配系数 &7
('% &7
2.. &7
3,% &7
2'% &7
',0

固端弯矩 ;'27
- '27
- ;'27
-

%7
(' (3
-7 '-
-7 (,
37
分配与传 ;&7
-' ;'7
2' ;'7
2. ;&7
-& ;&7
2,
递弯矩 &7
'% &7
30 3(
&7 '.
&7
;&7
&- &.
;&7 &3
;&7 &3
;&7

最后弯矩 %7
03 -7
., ;-7
., '-7
&& ;'7
(0 ;'(7
23 ;&7
(%

250
*23 :250<%525&7,5-<%50
:&7
%-.

%50
*2. :250<%525&7,5-<%50
:&7
'3,

( 计算固端弯矩)
<=% '2527%%
B
33 B
2 :;323 :; :; =+!4:;%&7
(.=+!4
'% '%
B
32. :;
<=%
:;
'25%7'%
=+!4:;%&7
(.=+!4
图'$))$!
!
3 3
)弯矩分配计算 )
中间层弯矩计算过程见表 .$%)
表'$!
结点编号 ' 0 3 2 % -
杆端编号 '$3 $3
0 $'
3 $0
3 $2
3 $3
2 $%
2 $-
2 $.
2 $2
% $2
-
分配系数 &7
33, &7
33, &7
3%3 &7
%-. &7
%,% &7
%,% &7
'3,
固端弯矩 ;%&7
(. %&7
(. ;%&7
(.

分配与传%733 %7
33 07
,. 07
,. 07
03 37
3%

递弯矩 &7&( &( &7


&7 '0 &7
'0
;&7
2- ;&7
'(
&7
,3 ;&7
,- ;&7
,- ;&7
20 ;&7
3% ;&7
3%

最后弯矩%73. %7
3. -7
'2 -7
'2 ;'27
%- %%7
,- ;&7
,- ;&7
,- ;%'7
&2 ;&7
3% ;&7
3%

'
3(底层弯矩计算)
同理可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简图如图.$''$3 所示)
" 计算分配系数)
对于结点0%有
25-
*0, :25-<25&7 303%!*03 :&7
:&7 ,*0, :&7
3%0
,5-<250
250
*0- :25-<25&7,5-<250
3''
:&7 图'$))$"
!

对于结点-%有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3 !

25-
*-'& :25-<25&7 3'2%!*-2 :&7
:&7 ,*-'& :&7
%.3
,5-<250<%50
250
*-0 :25-<25&7
,5-<250<%50
:&7
%0,

%50
*-'' :25-<25&7
,5-<250<%50
:&7
'3(

( 计算固端弯矩)
%
<? '2527%%
30P- :;3-P0 :; :; =+!4:;%&7
(.=+!4
'% '%
%
<? '25%7'%
3-P'' :; :; =+!4:;%&7
(.=+!4
3 3
)弯矩分配计算 )
底层弯矩计算过程见表.$3)
表'$"
结点编号 3 , 0 - 2 '&
杆端编号 3$0 $0
, $3
0 $,
0 $-
0 $0
- $2
- $'&
- $''
- $-
2 $-
'&
分配系数 &7
3%0 &7
303 &7
3'' &7
%0, &7
%.3 &7
3'2 &7
'3(
固端弯矩 ;%&7
(. %&7
(. ;%&7
(.

分配与传%7%2 37
-2 07
-' -7
2- 07
2& 37
%&

递弯矩 &7&( &. &7


&7 '2 &7
'0
;&7
23 ;&7
'3
&7
.0 ;&7
,' ;'7
&& ;&7
23 ;&7
3& ;&7
(&

最后弯矩%7%, 37
.% 07
.( -7
03 ;'27
2. %%7
,% ;&7
,' ;'7
&& ;%'7
&' ;&7
3 ;&7
(

柱子的杆端弯矩叠加过程如图.$''$2 所示%结点不平衡力矩一次分配及杆端最终弯矩计
算如图.$''$( 所示%最后弯矩图如图.$''$0 所示) 图中单位均为=+!4)

图'$))$#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图'$))$% !

$)!! 用
' 二次分配法求解题.$'' 图中的结构%作出弯矩图%各杆的(: 均相同)
解! 利用题.$'' 的数据进行计算%同理取半刚架计算%计算简图如图.$'%$' 所示%杆件
转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计算见表.$2%分配系数计算见表.$()
表'$#
构件名称 转动刚度Q 相对转动刚度Q>
框架梁 边跨 F:2(:"27
2 % %7
&&

中跨 F:(:"%7
' '7
&&

框架柱 F:2(:"37
2 0 %7
33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表'$$
节点 "Q> F *左梁 *右梁 *上柱 *下柱

' %<%7
33:27
33 &7
20% &7
(3.

% 33<':(7
%<%7 33 &7
3-( &7
'.. &7
'-0 &7
23-

3 %7
33<%7
33<%:07
00 &7
3 &7
3( &7
3(

2 %7
33<%7
33<%<':-7
00 &7
%0' &7
'3' &7
3&2 &7
3&2

( %7
33<%7
33<%:07
00 &7
3 &7
3( &7
3(

0 %7
33<%7
33<%<':-7
00 &7
%0' &7
'3' &7
3&2 &7
3&2

'
'(计算梁固端弯矩)
梁固端弯矩与题.$'' 中完全相同%故计算省略)
%(弯
' 矩分配与传递)
具体过程如图.$'%$% 所示%弯矩图如图.$'%$3 所示)

!
图'$)!$)!
图'$)!$! !

' 画出图示结构3 的影响线)


$)"! #

解 去掉# 点处支座的抗弯约束%以一对力矩代替%得到基本体系如图.$'3$' 所示)


!'
'(

%(建立力法方程$3 :;)) ) ##
' #
##

3(求
' ) *) )
##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题'$)" 图 !

图'$)"$) !

首先作出基本体系在一对力矩3 :' 作用下的3* 图'见图.$'3$%(+其次取一静定结构


# #

'简支梁(%在# 点作用一对单位力矩%并作出3* 图'见图.$'3$3(+最后在& :' 作用下'任


' #

意位置(作出3* 图'见图.$'3$2()
#

图'$)"$! !

图'$)"$" !

将图.$'3$% 与图.$'3$3 进行图乘可得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图'$)"$#
!

? ' ? % 0-?
)## :
0(:
%5';
. '
<
0(: (
%5';
-
:'
''%(: (
将图.$'3$% 与图 进行图乘可得到各跨的挠曲线方程
.$'3 $2 )
第一跨的挠曲线方程$
1' ?;1( ' ' %
0(:? ,-
!"
) :5 '
## 1(: !" %?;1(; '?<1(-
-
第二跨的挠曲线方程$
1' ?;1( % '
0(:? , -
) :5 '
"#
1(:
## "# ; %?;1(< '?<1(-

第三跨的挠曲线方程$
1' ?;1( ' '
0(:? ,
) :5 '
#'
1(:
## #' %?;1(; '?<1(-
.
第四跨的挠曲线方程$
'( 1'
1;%?(
)## :5'( '
1(:
'0(:
注$各跨挠曲线方程中1 的取值范围均为 &#1#?)

2(由3 :; %可得出各跨的影响线方程$
' ) ##
#
) ##

!" .1%'1;?(% "# .1' 1;?('


3# :; !3# : 31<?(
0-?% 0-?%
1'1;?(' -1'
%?;1(
3# '
# :
'(
(?;31(%!3# :
0-?% 0-?
注$各跨影响线方程中 的取值范围均为
1 &#1#?)
'
((作影响线)
根据求得的影响线方程作出连续梁的影响线%如图.$'3$( 所示)

图'$)"$$
!

$)#!
' 作出图示结构的弯矩包络图)

题'$)#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解! 以第一跨为例%将其分成2 等份%标记为'%%%3%然后分别作出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弯
矩图)
恒载下弯矩图如图.$'2$' 所示)

图'$)#$)
!

恒载下等分点处弯矩分别为
0-=+!4%!3% :'.7
3' :307 0-=+!4%!33 :;''7
33=+!4
活荷载作用于第一跨时的弯矩图如图.$'2$% 所示)

图'$)#$!
!

活荷载' 下等分点处弯矩分别为
&2=+!4%!3% :3-7
3' :0-7 &2=+!4%!33 :;'%7
,0=+!4
活荷载作用于第二跨时的弯矩图如图 .$'2 所示
$3 )

图'$)#$"
!

活荷载% 下等分点处弯矩分别为
2'=+!4%!3% :;-7
3' :;-7 2'=+!4%!33 :;-7
2'=+!4
活荷载 弯矩图如图
3 .$'2
$2所示)

图'$)#$#
!

活荷载3 下等分点处弯矩分别为
2.=+!4%!3% :'7
3' :'7 2.=+!4%!33 :'7
2.=+!4
分别计算各结点处和第一跨等分点处弯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作出弯矩包络图如图 %
$( 所
$'2
. 示) 其中! 点*" 点*' 点*% 点*3 点弯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计算如下所示$
3'46N: '
307
0-<0-7 2.(=+!4:'&(7
&2<'7 ',=+!4
3'4DH: '
307 2'(=+!4:%,7
0-;-7 %0=+!4
第' 章! 渐进法与近似法 ! ',, !

图'$)#$$
!

3%46N: ''.70-<3-7&2<'72.(=+!4:(-7',=+!4
3%4DH: '
'.70-;-72'(=+!4:''7%0=+!4
3346N: ';''733<'72.(=+!4:;,7.(=+!4
334DH: ';''7 33;'%7,0;-72'(=+!4:;3'7-=+!4
3!46N: ' 2%70-<--7&2<'72.(=+!4:'%'7
',=+!4
3!4DH: '2%7 2'(=+!4:3(7
0-;-7 %0=+!4
3"46N: ';(37 2.(=+!4:;('7
33<'7 .(=+!4
3"4DH: ';(37 33;.%7,0;-72'(=+!4:;'237
-=+!4
3#46N: ';(733<%37-&(=+!4:'.7
3-=+!4
3#4DH: ';(733;%&7-2;''7.((=+!4:;3-7
,%=+!4
3'46N: ';%'733<'073-(=+!4:;27,0=+!4
3'4DH: ';%'7
33;''7 &-(=+!4:;0-7
.(;327 %(=+!4
第,章! 矩阵位移法
$)!
( 请给图示结构编号'分别用先处理法和后处理法(并建立坐标系)

题($) 图
!

解! 题,$' 图 '6($
''(先 处理法)
用先处理法的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先处理法是对结点位移进行编号%
由于一个刚结点有3 个位移%因此每个结点应编3 个号'包括支座结点(%而这3 个号的顺序
是$先水平方向位移%后竖直方向位移%再转角位移) 对于支座结点%若没有位移就编/&0号)
图,$'$' 中的/'0/20/-0/'&0分别代表四个刚结点的水平位移%/%0/(0/.0/''0分别代表四个
刚结点的竖直方向位移%/30/00/,0/'%0分别代表四个刚结点的转角位移)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
数为'%%即2 个刚结点各有3 个位移)
'%(后 处理法)
用后处理法的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由于后处理法是对结点进行编号%
因此' 个结点编' 个号'包括支座结点() 而结构未知量个数: 结点数53; 支座约束数%该结
构的/(0/00号支座均有3 个约束%因此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053;'3<3(:'%)

!!!!
图($)$)
!
图($)$!
!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题,$' 图'7($
''(先处理法)
用先处理法的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3 所示) 与图,$'$' 所示的结构相比%此刚
架有% 个部位采用铰连接%先处理法对铰结点的处理方法是$当铰结点连接C 个构件时就对 C
个构件分别进行编号%但由于 C 个构件在铰结点处的水 平方向 和竖直方向位 移是 相 同的 %因此
它们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位移的编号应分别相同)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2)
'%(后处理法)
用后处理法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2 所示) 后处理法对铰结点的处理方法是$当
一个铰结点连接 C个 构件时%就对C个 构件编
C个 号) 同样%由于C个构件在铰结点处的水平
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移是相同的%相当于一个铰结点提供两个约束%因此结构未知量个数: 结点
数53;'C;'(5%; 支座约束数)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53;'%;'(5%; '3;'(5%;0
:'()

!!!!
图($)$"!
图($)$#
!

题,$' 图'8($
''(先处理法)
用先处理法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此刚架有' 个部位采用铰连接%先处
理法对铰结点的处理方法是$当铰结点连接C 个构件时就对 C个 构件分别进行编号%但由于C
个构件在铰结点处的水平方向位移和竖直方向位移是相同的%因此在对 C个 构件编号时%它们
的水平方向位移*竖直方向位移的编号应分别相同) 因此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
'%(后处理法)
用后处理法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0 所示) 此刚架有' 个部位采用铰连接%后处
理法对铰结点的处理方法是$当铰结点连接C 个构件时就对 C个 构件编 C个 号) 由于C 个构
件在铰结点处的水平方向位移和竖直方向位移是相同的%因此结构未知量数: 结点数53;
C;'(5%; 支
' 座约束数)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53;'%;'(5%;'3<3<3(:'&)
题,$' 图'9($

!!!!
图($)$$
!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先处理法)
用先处理法的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此结构为连续梁%一般没有轴向位
移%而此连续梁有' 个部位采用铰连接%根据先处理法对铰结点的处理方法%对铰结点处的两
个构件分别编号%但它们竖直方向位移是相同的%编号应分别相同) 因此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
为-)

图($)$&
!

'
%( 后处理法)
用后处理法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由于连续梁一般没有轴向位移%故每
个结点最多有% 个未知量) 此刚架有' 个部位采用铰连接%根据后处理法对铰结点的处理方
法%对铰结点处的% 个构件分别进行编号) 但由于两个构件在铰结点处的竖直方向位移是相
同的%相当于一个铰结点提供一个约束) 因此未知量个数: 结点数5%; 'C;'(5'; 支座竖
直方向约束数)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05%;'%;'(5';2:-)

图($)$'
!

题,$' 图'>($
'(先
' 处理法)
用先处理法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此结构为连续梁%该结构的未知量个
数为2)

图($)$(
!

'
%( 后处理法)
用后处理法编号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 所示) 对于连续梁%一般每个结点最多有%
个未知量### 转角位移和竖直方向位移%而没有水平方向位移) 本题共有2 个结点%其中'*
3号
%* 支座结点各提供了' 个竖直方向约束%滑动支座提供了' 个转动约束) 则该题的未知
量个数:25%;35';':2)

图($)$)*
!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 !

$!!
( 求图示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 图!

解! ''(编号及建立坐标系)
编号及坐标系设置见图,$%'采用先处理法编号() 令
F: '梁
(: 的
?
线刚度()

图($!
!

'
%(写出各单元刚度矩阵及定位向量)
根据结点编号%三个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 S

!( : ,
&!&!%!&!&!3-
S

!) : ,
&!&!3!&!2!&-
S

由于单元" 和单元( 的两端只有转角位移%划去单元刚度矩阵中定位向量为零对应的行


和列后%它们的单元刚度矩阵都可写成% 阶的) 单元) 的起始端只有转角位移%末端只有竖直
方向位移%同样划去单元刚度矩阵中定位向量为零对应的行和列后%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也是%
阶的%具体如下$
!!
!!!!!!!!' %!
!!!!!% 3!! !!!!!3 2
1 . '%F
F ; 33
F
2 F
% ' F
2 F
% % ?
,
!" :
F 2
%
-
F%
%!!( : ,
F 2
% F3
-
%!!) :
;
'%F %2F
2
2 ? ?% 4
'
3(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
本题的未知量是2 个%因此整体刚度矩阵应是2 阶的) 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系数按/对号
入座0的原则搬入后%即可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 !!!!!!!!!!!!' % 3 2
F %
12 F & & 3'
F .
% F F
% & %

!": & % '%F


F F
'% ; 3
?
'%F F
%2
& & ; 2
2 ? ?% 4
求图示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各梁轴向刚度均为(!()
$"!
(
解 编号及建立坐标系)
!'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3 所示) 采用先处理法编号%除固定端支座处的结点没有位
移外%其余每个结点都有3 个位移%位移已知为零的编为/&0号) 此刚架有' 个部位采用铰
连接%因此需对构件分别进行编号) 但由于在铰结点处各构件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移
是相同的%因此编号应分别相同)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 令F:(:"?'构件的线刚
度()

!!!!
题($" 图 !
图($" !

'
%(写出局部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刚度矩阵)
单元" 和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单元( *单元) *单元+ 在局部坐
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具体如下$
1 (! & & ;
(!
& & 3
? ?
%2(: '%(: %2(: '%(:
& & ; 3
?3 ?% ? ?%
'%(: .(: '%(: 2(:
& & ; %
?% ? ? ?
5" :!
! 5* :
(! (!
; & & & &
? ?
%2(: '%(: %2(: '%(:
& ; 3 ; % & ; %
? ? ?3 ?
'%(: 2(: '%(: .(:
2 & ?% ?
& ; %
? ? 4
1 (! & & ;
(!
& & 3
? ?
'%(: 0(: '%(: 0(:
& & ; 3
?3 ?% ? ?%
0(: 2(: 0(: %(:
& & ; %
?% ? ? ?
5( :!
! 5) :!
5+ :
(! (!
; & & & &
? ?
'%(: 0(: '%(: 0(:
& ; 3 ; % & ; %
? ? ?3 ?
0(: %(: 0(: 2(:
2 & ?% ?
& ; %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是一致的%没有必要转化%即
5" :!
!" :!* :! 5*
单元(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其转置矩阵为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单元( *单元) 和单元+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为
1 '%(:
&
0(: '%(:
; % ; 3 &
0(:
; %3
?3 ? ? ?
(! ;(!
& & & &
? ?
0(: 2(: 0(: %(:
; % & &
? ? ?% ?
( 5 #:! :! :
! :# ! S ( ) +

'%(: 0(: '%(: 0(:


; 3 & &
? ?% ?3 ?%
(! (!
& ; & & &
? ?
0(: %(: 0(: 2(:
; % & &
2 ? ? ?% ? 4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2!(!0- %!!( : ,
'!%!3!&!&!&- % S S

! :,
2!(!0!&!&!&- %!! : ,
2!(!-!.!,!'&- %!!+ : ,
.!,!'&!&!&!&-
) S * S S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本题的未知量是'& 个%因此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 将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
中的系数按/对号入座0的原则搬入后%即可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1(!<'%(
3
:
&
0(:
; % ;
(!
& & & & & & 3
? ? ? ?
(! %2(: '%(: %2(: '%(:
& < 3 & ; 3 & & & &
? ? ?% ? ?%
0(: '%(: '%(: '%(: 2(: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3 & ; % & ; & &
? ? ? ? ?
%2(: '%(: (! 2.(: '%(: '%(: %2(: '%(:
& ; 3 ; % & < 3 ; % & ; 3
? ? ? ? ? ?% ? ?%
":
'%(: 2(: 0(: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0(:
& & & ; & & & < 3 & ; %
? ? ? ?
%2(: '%(: (! %2(: '%(:
& & & & ; 3 & ; % & < 3 ; %
? ? ? ? ?
'%(: 2(: 0(: '%(: '%(:
& & & & & ; % ; %
2 ?% ? ? ? ? 4

求图示组合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梁的轴向刚度为(!()
$#!
(
解 编号及建立坐标系)
!'
'(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2 所示) 采用先处理法编号%固定端支座处的结点没有位移%滑
动支座处有' 个竖直方向位移%位移已知为零的编/&0号) 此刚架有% 个部位采用铰连接%因
此需对构件分别进行编号%但由于在铰结点处各构件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移是相同的%因
此编号应分别相同) 中间竖直方向拉压杆件不用考虑转角位移)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

!!!!
题($# 图 !
图($# !

'
%(写出局部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刚度矩阵)
单元" *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
矩阵应按桁架的单元刚度矩阵来写%具体如下$
1 (! & & ;
(!
& & 3
? ?
'%(: 0(: '%(: 0(:
& & ; 3
?3 ?% ? ?%
0(: 2(: 0(: %(:
& & ; %
?% ? ? ?
5" :!
! 5) :
(! (!
; & & & &
? ?
'%(: 0(: '%(: 0(:
& ; 3 ; % & ; %
? ? ?3 ?
0(: %(: 0(: 2(:
& & ; %
2 ?% ? ? ? 4
1 ' & ;' &3
& & & &
5( :(!
!
? ;' & ' &
2&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
单元"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是一致的%没有必要转化%即
5" :!
!" :!) :! 5)
单元( 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其转置矩阵为
1& ' & &3
;' & & &
#( :
& & & '
2& & ;' &4
单元(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如下 $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1& & & &3


& ' & ;'
5(#:(!'
!( :#S!
? & & & &
2& ;' & '4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2!&- %!!( : ,
'!%!(!0- %!!) : ,
&!&!&!(!0!--
S S S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
本题的未知量有- 个%因此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 将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中
的系数按/对号入座0的原则搬入%即可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 % 3 2 ( 0 -
1(! & & & & & & 3'
?
(!' '%(: 0(: '%(: ;(!'
& < 3 ; 3 & & %
? ? ?% ? ?
0(: 2(: ;0(: 3
& & & &
?% ? ?%
;'%(: ;0(: '%(: 2
!": & & & &
?3 ?% ?3
(!
& & & & & & (
?
;(!' (!' '%(: ;0(: 0
& & & & < 3
? ? ? ?%
;0(: 2(: -
& & & & &
2 ?% ? 4
$$!
( 求图示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所有杆件的(! 均相同 )
解 编号及建立坐标系)
!'
'(
本题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采用先处理法编号%' 个结点包含% 个未知量%
固定铰支座处的结点没有位移%位移已知为零的编为/&0号)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

!!
题($$ 图 !
图($$ !

'
%( 写出局部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刚度矩阵)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单
元" *单元+ *单元0 *单元1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具体如下$
1' & ;' &3
5( :!
! 5) :!
5* :!
5- :! 5/ :(! &
5. :! & & &
? ;' & ' &
2& & & &4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1 ' & ;' &3
& & & &
5" :!
5+ :! 51 : (!
50 :!
!

%? ;' & ' &
2&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是一致的%没有必要转化%即
1 ' & ;' &3
& & & &
5( :!
!( :!* :!- :!/ :! 5* :! 5/ :(!
5- :!
? ;' & ' &
2& & & &4
单元)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 其转置矩阵为 I%
,&
1& ' & &3
;' & & &
#) :#. :
& & & '
2& & ;' &4
单元) *单元.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如下 $

1& & & &3


& ' & ;'
5)#:!. :(!
!) :#S!
? & & & &
2& ;' & '4
单元+ *单元1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2(I%其转置矩阵为
1' ' & &3
' ;' ' & &
#+ :#1 :

% & & ' '
2& & ;' '4
单元+ *单元1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如下 $

1' ' ;' ;'3


' ' ;' ;'
5+#:!1 : (!
!+ :#S!

% %? ;' ;' ' '
2;' ;' ' '4
单元" *单元0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 其转置矩阵为 I%
'3(
1;' ' & &3
' ;' ;' & &
#" :#0 :

% & & ;' '
2& & ;' ;'4
单元" *单元0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如下 $

1 ' ;' ;' ' 3


;' ' ' ;'
5"#:!0 : (!
!" :#S!
% %?槡;' ' ' ;'
2 '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 %!!( : ,
&!&!3!2- %!!) : ,
'!%!3!2-
S S S

!* : ,
'!%!(!0- %!!+ : ,
'!%!-!.- %!!0 : ,
(!0!3!2-
S S S

!- : ,
3!2!-!.- %!!. : ,
(!0!-!.- %!!1 : ,
(!0!&!&- %!!/ : ,
-!.!&!&-
S S S S

'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2 ( )
该结构的未知量是. 个%因此整体刚度矩阵是. 阶的) 将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中
的系数按/对号入座0的原则搬入%即可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 % 3 2 ( 0 - .
1%< %
%
槡 & & & ;' & ; 槡 ;槡
%
2
%3'
2

&
%< %
%
槡 & ;' & & ;

%
2
;

%
2
%

& 槡 ;槡
&
.< %
%
22
;槡 槡 ;'
%
2
%
2
& 3

;槡
% 2<槡 槡 ;槡 &
% % %
& ;' & 2
(! 2 2 2 2
!":
;槡 槡
? % % %<槡 %
;' & & & & (
2 2 %

& &
槡%
2
;

%
2
&
%<槡
%
%
& ;' 0

;槡 ;槡 ;'
% % .<槡% 槡%
& & &
2 2 2 2 -

;槡 ;槡 & 槡
% % % 2<槡%.
& & ;'
2 2 2 2 2 4
$%!
( 求图示排架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 图 !

解! ''(编号及建立坐标系)
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0 所示) 采用先处理法进行编号%固定端支座处的结点没有位
移%编为/&0号) 由于水平链杆的(! 无穷大%可不做单元编号%且水平链杆连接的两结点的水
平位移相等%故编号应相同)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
'%(写 出局部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刚度矩阵)
单元" *单元( *单元+ *单元0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单元) *单元* 在
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应按桁架的单元刚度矩阵来写%具体如下$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1 (! & & ;
(!
& & 3
;' ;'
'%(: 0(: '%(: 0(:
& & ; 3
;3' ;%' ;' ;%'

0(: 2(: 0(: %(:


& & ; %
;%' ;' ;' ;'
5" :!
! 5( :!
5+ :!
50 :
(! (!
; & & & &
;' ;'
'%(: 0(: '%(: 0(:
& ; 3 ; % & ; %
;' ;' ;3' ;'
0(: %(: 0(: 2(:
& & ; %
2 ;%' ;' ;' ;' 4
1 (! & & ;
(!
& & 3
;% ;%
'%(: 0(: '%(: 0(:
& & ; 3
;3% ;%% ;% ;%%

0(: 2(: 0(: %(:


& & ; %
;%% ;% ;% ;%
5) :!
! 5* :
(! (!
; & & & &
;% ;%
'%(: 0(: '%(: 0(:
& ; 3 ; % & ; %
;% ;% ;3% ;%
0(: %(: 0(: 2(:
& & ; %
2 ;%% ;%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各单元的刚度矩阵 )
由于单元"' 单元0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因此各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
刚度矩阵与整体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没有必要转化%即
5" :!
!" :!( :!+ :!0 :! 5( :!
5+ :!
50
5) :!
!) :!* :! 5*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 %!!( : ,'!2!(!&!&!&-
S S

!) : ,0!-!.!'!2!(- %!!* : , 0!,!'&!''!'%!'3-


S S

!+ : ,
''!'%!'3!&!&!&- !!0 : ,
''!'2!'(!&!&!&-
S S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该题的未知量个数是'(%因此整体刚度矩阵是'( 阶的%将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中
的系数按/对号入座0的原则搬入%即可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3
'%(:0(:
& 3 % & & & & & & & & & & & &
;' ;'

0(: 2(:
& % & & & & & & & & & & & &
;' ;'

'%(: '%(:0(: 0(: '%(: 0(:


& & & 3 < 3 % ; % & ; 3 ; % & & & & & & &
;' ;% ;' ;% ;% ;%

0(: 0(: 2(: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 ; 3 % & 3 % & & & & & & &
;% ;% ;% ;%

0(: %(: 0(: 2(: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 & & & & & 3 % & ; 3 % & &
;% ;% ;% ;%

0(: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0(:


& & & & & & & & ; 3 ; % & 3 < 3 % ; % & &
;% ;% ;' ;% ;' ;%

0(: %(: 0(: 0(: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3 %
;' ;'

0(: 2(:
& & & & & & & & & & & & & %
2 ;' ;' 4
$&! 请
( 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求图示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

题($& 图 !

解! 由于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取半结构进行计算'见图,$-()
'(编
' 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半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 %!!( : ,
&!'!%!&!3!&- %!!) : ,
&!'!&!&-
S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对于单元" %有
S
, : &!;%!; 2 !&!;%! 2
$ , "
B
3 3-
对于单元( %有
S
, : &!;'!; ' !&!;'! '
$ , (
B
3 3-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和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S
, : &!%! 2 !&!%!; 2
"
$ :;$
B , 3 "
B
3-
S
, : &!'! ' !&!'!; '
(
$ :;$
B , 3 (
B
3-
2(求
' 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即
$>: ,
3!;'!'-
S

$'!
( 请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求图示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

题($' 图
!

解! 由于结构对称%所以可首先把荷载处理成反对称荷载与对称荷载之和'见图,$.$'()

!!
图($'$) !
图($'$!
!

首先分析荷载反对称时的情况)
'(编
' 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半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3!2!(!0- %!!( : ,
2!(!0!&!&!-- %!!) : ,
'!%!3!.!&!,-
" S S S

!* : ,
2!(!0!'&!''!'%- %!!+ : ,
'&!''!'%!&!&!'3-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对于单元" %有
% % S
, : &!<?!<? !&!<?!;<?
$ , 2 %2 2 %2 -
"
B

对于单元( %有
% % S
, : &!<?!<? !&!<?!;<?
$ , 2 %2 2 %2 -
(
B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和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 % S
,B" :
$B" :;#S$ ,<2?!&!;<%?2 !<2?!&!<%?2 -
% % S
<? <? <? <?
: , !&!;
%2 -
,B(
$B( :;#S$ ! !&!
2 %2 2
'
2(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S
<? <? <? <?
$ : , !&!;
> ! !&!&! !&!&!&!&!&!&-
2 %2 % %2
其次分析荷载正对称时的情况)
'(编
' 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半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3 所示)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2!(!0- %!!( : ,
2!(!0!&!&!,-
S S

! : '!%!3!&!'&!& !! : 2!(!0!&!&!&-
, - % ,
) S *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对于单元" %有
% % S
, : &<? <? &<? ;<?
$ "
B, 2 %2 2 %2 -
对于单元( %有 图($'$"
% % S !
? ? ?
, : &< < &< ;< ?
$ (
B, 2 %2 2 %2 -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和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 % S
,B" :
$B" :;#S$ ,<2?!&!;<%?2 !<2?!&!<%?2 -
% % S
<? <? <? <?
: , !&!;
%2 -
,B(
$B( :;#S$ ! !&!
2 %2 2
'
2(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S
<? <? <? <?
$ : , !&!;
> ! !&!&!&!&! !&-
2 %2 % %2
$(! 求
( 图示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
题($( 图!
图($(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2!(- %!!( : ,
3!2!(!0!&!-- %!!) : ,
3!2!(!&!&!&-
S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
对于单元 有(% ,
$B : ,
(
&!;(!;(!&!;(!(- S

对于单元) %有 , :,
$ &!(!(!&!(!;(-
)
B
S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B( : ,
$B( :;$ &!(!(!&!(!;(-
S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 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I%


,&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B) : ,
$B) :;#S$ (!&!;(!(!&!2-
S

'
2(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
S

$)*!
( 求出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
'(
该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
题($)* 图 !
图($)*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2- %!!( : ,
'!%!3!(!0!-- %!!) : ,
(!0!.!&!&!&-
S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

对于单元( %有 $, : ,&!;&% !;&% !&!;&% !&% -


(
B
#% #% #% #%
S

对于单元) %有 $, : ,&!;%<!;23<!&!;%<!23<-
)
B
S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S
, : &!& !& !&!& !;&
$ :;$ (
B , % % (
B
% % -
#% #% #% #%

单元) 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S
2 2
,B) : ;%
$B) :;#S$ <!&! <!;%
3 ,
<!&!; <
3 -
'
2(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S
& & & & 2
& :,
% 3 -
#% #% #% #%
&!
> ! !&!;%
<! !; ! <
% % %
((求
' 出结构的荷载列阵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E: ,;&#' !&!3 !&!&!&#3 !&!&-
S

'
0(求结构的荷载列阵
&# :&E<&>
S
&#% !&#% &#% &#% 2<
,
&# : ;&#' !
% %
<3 !&!;%
<!-%
<&#3 !; !
% 3
$))!
( 求出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请分别用先处理法和后处理法进行编号
% )
!解 方法一先处理法
$ )
'(编
' 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采用先处理法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
题($)) 图 !
图($))$)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 %!!( : ,
2!(!0!'!%!3-
S S

! :, 2!(!-!.!,!'&- %!! : ,.!,!'&!''!&!&-


) S *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对于单元) %有 $, : ,&!;<%?!;<'?% !&!;<%?!<'?% -
)
B
% % S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 % S
, : &!<?!<? !&!<?!;<?
)
$ :;$
B , % '% % '% -
)
B

2(求
' 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S
<? <? <? <?
& :,
>&!&!&!&! !&! !&! !; !&-
% % % %
((求
' 出结点荷载列阵
&E: ,
&!&!3 !&!&!&!&!&# !&!&!&-
S

求出荷载列阵
'
0(
将 等效结点荷 载 列阵 与结
点荷 载 列阵相 加 即得
到 荷载 列阵 $
% % S
<? <? <? <?
$ :,
> &!&!3 !&! !&! !& ! !; !&- #
% '% % '%
方法二$后处理法)
'(编
' 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 结构采用后 处 理法 的编
号及 坐 标系设 置 如图
,$''$%所示 ) 图($))$!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 %!!( : ,
%!'- %!!) : ,
3!2- %!!* : ,
2!0-
S S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对于单元) %有
% % S
, : &!;<?!;<? !&!;<?!<?
$ , % '%)
B
% '% -
3(求
'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 % S
, : &!<?!<? !&!<?!;<?
$ :;$ )
B , % '% % '% -
)
B

2(求
' 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的初始列阵
!!!!!!!'!!!!%!!!!!3!!!!!2!!!!!!!(!!!!0
% %
<? <? <? <?
!!!$ ,
>>: &!&!&!&!&!&!&! !
% %
!&! !;
% %
!&!&!&!&!&!& -
% % S
<? <? <? <?
, $>: &!&!&!&! !&!
% %
!&! !;
% %
!& -
((求
' 出结点荷载列阵 )
根据单元是位向量%可以得到结点荷载的初始列阵
E: ,
&!&!3 !&!&!&!&!&!&!&# !&!&!&!&!&!&!&!&-
S
$
>
根据支座的约束情况将第 % '3* 行划掉根据铰结点的特点将第 行与第-
'2*
'(*
'-*
'. + % 2
行相加*第( 行与第. 行相加) 修正后的等效结点荷载列阵如下$
$E: ,
&!&!3 !&!&!&!&!&# !&!&!&-
S

'
0( 求出荷载列阵 )
$# :&><&E
% % S
<? <? <? <?
,
$# : &!&!3 !&! !
% %
!&# ! !;
% -
%
!&
% % S
<? <? <? <?
$ :,
>&!&!3 !&! !&! !&! !; !&-
% '% % '%
$)!! 求
( 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考虑轴向变形)

!!!!
题($)! 图 !
图($)!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采用先处理法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 %!!( : ,
'%3&&2-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对于单元" %有
S
, : && & ? && ;& ?
$ ,% . % .-
"
B
# # # #

对于单元( %有
% % S
,B( : <? ;<? ;<? <? ;<? <?
, 槡槡
$
% ( ( '% % ( ( '% 槡槡 -
'
3(求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单元" 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S

,&% & ;&.? &% &&.?-


,B" :
$B" :;#S$
# # # #

单元( 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6Q8GDH''"槡 ((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1& '
&3
;

(
& & &

'
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槡&
(
&

2& & & & & '4


% % S
,B( : &<? <? &<? ;<?
$B( :;$ ,
% '% % '% -
'
2( 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S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该题没有结点荷载%因此等效结点荷载列阵即为荷载列阵)
$)"! 求
( 图示结构的荷载列阵)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该结构采用后处理法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3 所示)

!!!!
题($)" 图
!
图($)"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 %!!( : ,
'%32(0- %!!) : ,
2(0.,'&-
S S S

!* : ,
2(0&&-- %!!+ : ,
.,''&&&-
S S

'
%(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对于单元) %有
,B) : ,
$ & ;2( ;0-7 (-
(& ;2(0-7 S

'
3(求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B) : ,
$B) :;$ &2(0-7 (-
(&2( ;0-7 S

'
2(求出结点荷载列阵 )
$E: ,;'(&'&'&&&&&&&(-
S

'
((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2(!0-7 (!&-
(!&!&!2(!;0-7
'
0(求出荷载列阵 )
将结点荷载列阵与等效结点荷载列阵相加%即可得到荷载列阵)
$# : ,;'(&'&'&2(0-7 ((-
(&&2( ;0-7 S

$)#!
( 图示连续梁中间支座发生了下向的移动 请求出其整体刚度方程)
0%

题($)# 图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2 所示'采用的是先处理法(%由于只有结点的转角位
移%因此每个结点只需编一个号) 令 F: '梁
(: 的
?
线刚度()
根据编号%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 %!!( : ,
'%-
S S

'
%(写出各单元的刚度矩阵 )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故其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与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且两单元均只有转角位移%其单元刚度矩阵如下$
5" :
!" :! ,2%FF %2FF-%!! :!5 : ,.2FF 2.FF-
( (

'
3(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该结构的未知量个数为%%整体刚度矩阵应为% 阶的%将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中的
系数按/对号入座0的原则搬入%即可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 ,'2%FF 2.FF-
'
2(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67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B" : ,;0
$ F0"? ;00"?-
F S ,B( : ,
%!$ '%F0"? '%F0"?-S

77 求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 ,
$B :;$B : ,
"
F
00"? 0
F0"?- %!$B :;$
S ( ,B( : ,;'%
F 0"? ;'% 0"?-
F S

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87
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节点荷载列阵$
$>: ,;0
F0"? ;'%
F0"?-
S

'
(( 写出整体刚度方程)
"
,'2%FF 2.FF-.'' 1: .;'
'

%
F
;00?
F
%0"?1
$)$! 请
( 求出图示连续梁的整体刚度方程)

题($)$ 图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的编号及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图($)$ !

'
%(写出单元刚度矩阵)
各单元杆件的参数均相同%设梁的线刚度均为
F:(:"0) 对于连续梁%其整体坐标系下的
单元刚度矩阵和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则有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5" :!( :!) :


!" :! ,2%FF %2FF-
'
3(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分别为
!" : ,
&'- %!!( : ,
'%- %!!) : ,
%3-
S S S

由编号可知%该题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原
3 %
则%可拼装得整体刚度矩阵
F %
1. F &3
": %
F .
F %
F
2& % F4
F 2
计算荷载列阵)
'
2(
对于该连续梁%由于结点的水平方向位移和竖直方向位移均为零%故可只计算弯矩) 各单
元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计算如下$
,B" : ,;3&!3&-
$ S ,B( : ,;2'7
%!$ %(!'.7-(-
S

则 ,B" : ,
$B" :;$ 3&!;3&-
S
%!$B( :;$,B( : ,
2'7 -(-
%(!;'.7 S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
''7 -(!&-
%(!;'.7 S

结点荷载列阵 $E: ,
&!&!%&-S

荷载列阵 $ :$ <$ : ,
# ''7
E -(!%&-
%(!;'.7
>
S

((拼
' 装整体刚度方程)
F %
1. F &3%''/ % ''7
%( /
F .
% F %
F $'%.:$;'.7-(.
2& % F4&'30 & %& 0
F 2
$)%!
( 求图示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题($)% 图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

该结构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0 所示) 杆件刚度突变处应视为一结点%由于没有水


平位移%所以每个结点编两个号)

图($)%
'
%(写出单元刚度矩阵) !

各单元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因此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在单元" 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划去定位向量零所对应的行和列后%可得
" ;(:"3
!" : ,;((::,"3 2(:"3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在单元( 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划去定位向量零所对应的行和列后%可得
1(:"'. (:"0 (:"03
! : (:"0 %(:"3 (:"3
(

2(:"0 (:"3 %(:"34


在单元) 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划去定位向量零所对应的行和列后%可得
%
" "
!) : ,%((::"33 %((::"33-
'
3(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分别为
!" : ,
&!&!'!%- %!!( : ,
'!%!&!3- %!!) : ,
&!3!&!2-
S S S

由编号可知该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
% 2 % % /
原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1 (:"0 ;(:"0 (:"0 & 3
;(:"0 %(: (:"3 &
":
(:"0 (:"3 2(:"3 (:"3
2 & & (:"3 %(:"34
$)&!
( 图示结构温度发生了变化%请求出整体刚度方程) 杆件的(:*(! 相同)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
'(
该结构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写
' 出局部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和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是相同的)

!!!!
题($)& 图 !
图($)& !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 ? ?% ?
5" :!
! 5(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 !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与局部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是相同的%即
5"
!" :!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的夹角为,&I%因此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1 '%(: &
0(: '%(:
; % ; 3 &
0(:
; %3
?3 ? ? ?
(! ;(!
& & & &
? ?
0(: 2(: 0(? %(:
; % & &
? ? ?% ?
5(#:
!( :#S!
'%(: 0(: '%(: 0(:
; 3 & &
? ?% ?3 ?%
(! (!
& ; & & &
? ?
0(: %(: 0(: 2(:
; % & &
2 ? ? ?% ? 4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 %!!( : ,
'!%!3!&!&!&-
S S

由编号可知该题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原
% 3 % % /
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1(!<'%(:
&
0(:
; %3
? ?3 ?
'%(: (! 0(:
": & <
?3 ? ?%
0(: 0(: .(:
2 ; ?% ?% ? 4
'
((求等效荷载列阵)
67求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设两根杆件的截面高度均为*)
单元" 两侧的温差为%&O %轴线处的温升为 J :%&O %则 &

S
, : %&(!%!&!%&(:% %&(:
%
$ ,"
B
*
!;%&(!%!&!;
* -
单元( 两侧的温差为'&O %轴线处的温升为 J :'(O %则 &

S
, : '((!%!&!;'&(: % '&(:
%
$ ,(
B
*
!;'((!%!&!
*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77求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因此有
S
, : ;%&(!%!&!;%&(: % %&(:%
"
$ :;$
B , "
B
*
!%&(!%!&!
* -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为,&I%因此有
S
, : &!;'((!%!'&(: % '&(:%
(
$ :;# $
B , S (
B
*
!&!'((!%!;
* -
87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S
'&(:%
$ : ,;%&(!%!;'((!%!;
* -
>

'0(写出整体刚度方程)
1(!<'%(:
&
0(:
; %3
? ?3 ? 1;%&(!%3
1*'3
(! '%(: 0(: ;'((!%
& < 3 +% :
? ? ?% '&(:%
2 4 ;
0(: 0(: .(: '3 2 * 4
2 ; ?% ?% ? 4
图示结构温度发生了变化%求出其整体刚度方程)
$)'!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
'(
该结构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写
' 出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
题($)' 图 !
图($)' !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 ? ?% ?
5" :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 ? ?% ?
5( :!
! 5)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与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是相同的%即
5"
!" :!
单元( 和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1 '%(:% &
0(:%
; %
'%(:%
; 3 &
0(:%
; % 3
?3 ? ? ?
(!% ;(!%
& & & &
? ?
0(:% 2(:% 0(:% %(:%
; % & &
? ? ?% ?
5(#:!) :
!( :#S!
'%(:% 0(:% '%(:% 0(:%
; 3 & &
? ?% ?3 ?%
(!% (!%
& ; & & &
? ?
0(:% %(:% 0(:% 2(:%
; % & &
2 ? ? ?% ? 4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
'!%!3!2!! 0- %!!( : ,
'!%!3!&!&!&- %!!) : ,
2!(!0!&!&!&-
S S S

由编号可知%该题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0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原
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1(!' <'%(:% &
0(:%
; % ;
(!'
& & 3
? ?3 ? ?
'%(:' (!% 0(:' '%(:' 0(:'
& < & ; 3
?3 ? ?% ? ?%
0(:% 0(:' 2(:' <2(:% 0(:' %(:'
; % & ; %
? ?% ? ? ?
":
(!' (!' '%(:% 0(:%
; & & < 3 &
? ? ? ?%
'%(:' 0(:' '%(:' (!% 0(:%
& ; 3 ; % & < ; %
? ? ?3 ? ?
0(:' %(:' 0(:% 0(:' 2(:' <2(:%
& ; %
2 ?% ? ?% ? ? 4
'
((求出等效荷载列阵)
67求 出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设单元" 的截面高度为* %两侧的温差为%&O %轴线处的温度变化值为%&O %则有
'

S
, : %&(! %!&!;%&(:%!;%&(! %!&!%&(:%
$ , "
B
*
'
* - '
'
'
'
'

设单元( 的截面高度为* %两侧的温差为'&O %轴线处的温度变化值为%(O %则有


%

S
, : %((! %!&!'&(:%!;%((! %!&!;'&(:%
$ , (
B
*
%
* - %
%
%
%
%

设单元) 的截面高度为* %两侧的温差为%&O %轴线处的温度变化值为%&O %则有


%

S
, : %&(! %!&!;%&(:%!;%&(! %!&!%&(:%
$ , )
B
*
%
* - %
%
%
%
%

77求 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同%因此有
S
, : ;%&(! %!&!%&(:%!%&(! %!&!;%&(:%
$ :;$ "
B , "
B
*
'
* - '
'
'
'
'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有


S
, : &!;%((! %!;'&(:%!&!%((! %!'&(:%
(
$ :;# $
B , S (
B
* *
%- %
%
%
%
%

S
, : &!;%&(! %!%&(:%!&!%&(! %!;%&(:%
)
$ :;# $
B , S )
B
* *
%- %
%
%
%
%

87求 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节点荷载列阵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写 出整体刚度方程)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1(!' <'%(:%
&
0(:%
; % ;
(!'
& & 3
? ?3 ? ?
(!% '%(:' 0(:' '%(:' 0(:'
& < 3 % & 3
? ? ? ? ?% 1*'3
0(:% 0(:' 2(':' <:%( 0(:' %(:' +%
; % & ; %
? ?% ? ? ? '3
(!' (!' '%(:% 0(:% *2
; & & < 3 &
? ? ? ?% +(
'%(:' 0(:' (!% '%(:' 0(:% 2'04
& ; 3 ; % & < 3 ; %
? ? ? ? ?
0(:' %(:' 0(:% 0(:' 2(':' <:%(
2 & ; % 4
?% ? ?% ? ?
%&(:'% '&(:%% %&(:'% %&(:%% S
,
: ;%&(!'% ;%((!%%
*'
;
*%
%&(!'% ;%&(!%% ;
*'
<
*% -
$)(!
( 图示结构发生了支座移动请求出结构整体刚度方程
% )

!!!
题($)( 图 !
图($)(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题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写
' 出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和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是相同的%即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5" :!
5( : ?% ? ?% ?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
单元" 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单元" 整体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为
1 '%(: &
0(: '%(:
; % ; 3 &
0(:
; %3
?3 ? ? ?
(! (!
& & & ; &
? ?
0(: 2(: 0(: %(:
; % & &
? ? ?% ?
5"#:
!" :#S!
'%(: 0(: '%(: 0(:
; 3 & &
? ?% ?3 ?%
(! (!
& ; & & &
? ?
0(: %(: 0(: 2(:
; % & &
2 ? ? ?% ? 4
单元( 在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相同%即
! :!5 (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如下$
! :,
'%3&&&- %!! : ,
'%32&(-
" S ( S

由编号可知%该题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原
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1(!<'%(:
&
0(:
; % ;
(!
&3
? ?3 ? ?
(! '%(: 0(: 0(:
& < 3 &
? ? ?% ?%
0(: 0(: .(: %(:
": ; % &
? ?% ? ?
(! (!
; & & &
? ?
0(: %(: 2(:
& &
2 ?% ? ? 4
'
((求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67求各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单元" *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如下$
1 &
3 1 &3
'%(: '%(:
; 3 ; 3
? ?
0(: 0(:
; % ; %
? ?
,B :0
$ " ,B :,
%!$ (

& &
'%(: '%(:
?3 ?3
0(: 0(:
; % ; %
2 ? 4 2 ? 4
求出各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77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有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 !

S
,B" :0 '%(: 0(: '%(: 0(:
,
$B" :;#S$
?3 ? ? -
!&! % !; 3 !&! %
?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有 %
S
, :, &!'%(:!0(:!&!;'%(:!0(:
$ :;$ (
B , ? ? B
(
? ? - 3 % 3 %

87求出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0 '%(:, 0(:'
0<,( 0(:, S
$ :,
? -
!> ! !&!
3 3 % %
? ? ?
'0(求出整体刚度方程)
1(!<'%(: &
0(:
; % ;
(!
&3
? ?3 ? ? 1 '%(3:0 3
?
(! '%(: 0(: 0(: 1*'3
& < 3 & '%(:,
? ? ?% ?%
+% ?3
0(: 0(: .(: %(:
; %
? ?% ?
&
? '3 : 0(:'0<,(
?%
(! (! *2
; & & ; & 2 4 &
? ? '(
0(:,
0(: %(: 2(:
& & 2 ?% 4
2 ?% ? ? 4
$!*!
( 已知图示梁" 点的 +" *
'" 和
#点的 请求出单元杆端力的列阵
'# % )

!!!
题($!* 图 !
图($!*!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题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写
' 出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是一致的%单元刚度矩阵也相同%均为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5"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
3(求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求出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1 & 3 1 & 3
<? &#
; ;
% %
%
<? &#?
; ;
,B" : '% ,B( : .
$ %!$
& &
<? &#
; ;
% %
%
<? &#?
2 '% 4 2 . 4
'
2( 计算单元杆端力)
1 (! & &
;(!
& & 3
? ? 1 & 3
'%(: 0(: ;'%(: 0(: <?
& & ;
?3 ?% ?3 ?% 1&3 %
0(: 2(: ;0(: %(: & <?
%
& & ;
," :!
5""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2 "4 %
& & '
?3 ?% ?3 ?% <?
%

0(: %(: ;0(: 2(: 2 '% 4


& &
2 ?% ? ?% ? 4
1 & 3
'%(:+" 0(:'" <?
; < ;
?3 ?% %
+" %(:'" <?%
0(:
; % < ;
? ? '%
:
&
'%(:+" 0(:'" <?
3 ; ;
? ?% %
+" 2(:'" <?%
0(:
; % < <
2 ? ? '%4
1 (! & &
;(!
& & 3
? ? 1 & 3
'%(: 0(: ;'%(: 0(: &#
& & ;
?3 ?% ?3 ?% 1&3 %
0(: 2(: ;0(: %(: +"
&#?
& & ;
?% ? ?% ? '" .
,( :!
$ 5("
,( <$
,B( : <
;(! (! & &
& & & &
? ? & &#
;
;'%(: ;0(: '%(: ;0(: 2 4 %
& & '#
?3 ?% ?3 ?% &? #

0(: %(: ;0(: 2(: 2 . 4


2 & ?% ?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 !

1 & 3
'%(:+" 0(:'" 0(:'# &#
< < ;
?3 ?% ?% %
+" 2(:'" 2(:'# <?%
0(:
% < < ;
? ? ? '%
:
&
'%(:+" 0(:'" 0(:'# &#
; ; ; ;
?3 ?% ?% %
0(:
+" %(:'" %(:'" &#?
% < < <
2 ? ? ? . 4
$!)!
( 求题,$3 图所示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忽略轴向
变形)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写
' 出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图($!)
(个单元在局部坐标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均相同%即 !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 ? ?% ?
5" :!
! 5( :!
5) :!
5* :!
5+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矩阵)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故有
5(
!( :!* :!
单元" *单元) 和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均为,&I%因此转换矩
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这3 个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均相同%即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1 '%(:
&
0(: '%(:
; % ; 3 &
0(:
; %3
?3 ? ? ?
(! ;(!
& & & &
? ?
0(: 2(: 0(: %(:
; % & &
? ? ?% ?
5"#:!) :!+ :
!" :#S!
'%(: 0(: '%(: 0(:
; 3 & &
? ?% ?3 ?%
(! (!
& ; & & &
? ?
0(: %(: 0(: 2(:
; % & &
2 ? ? ?% ? 4
'
2(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各单元的单元定位向量如下$
!" : ,
'&%&&&- %!!( : ,
'&%'&3-
S S

! :,
'&3&&&- %!! : ,
'&2'&(- %!!+ : ,
'&(&&&-
) S * S S

由编号可知%该题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原
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130(: 0(: 0(:
; % ; % &
0(:
; %3
?3 ? ? ?
0(: .(: %(:
; % & &
? ? ?
0(: %(: .(:
": ; % & &
? ? ?
2(: %(:
& & &
? ?
0(: %(: .(:
; & &
2 ?% ? ? 4
$!!!
( 求题,$'&图所示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用后处理法编号)

图($!!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题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 所示) 各单元子块的定位向量如下$
' ' 3
!" : ,-
2
%!! : ,-%!! : ,-
(

% (
)

'
%(写出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单元( *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如下$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3 !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5" :!
5( :!
5) : ?% ? ?% ?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将这两个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按单元定位向量写成子块形式%即
1 '%(:
&
0(: '%(:
; % ; 3 &
0(:
; %3
?3 ? ? ?
(! (!
& & & ; &
? ?
0(: 2(: 0(: %(:
; % & & "
?% I'"2 )
I3)(
5"#:!) :
!" :#S!
?
'%(:
; 3 &
?
0(: '%(:
&
?
0(:
: ,II
''
"
2' I
-
"
22
I
:,
I
33
)
(3 I()(
-
? ?% ?3 ?%
(! (!
& ; & & &
? ?
0(: %(: 0(: 2(:
; % & &
2 ? ? ?% ? 4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一致不必转换%仅需写成子块形式%即 %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
?% ?% I'(%
5( :
(
! :!
;(!
&
?

&
(!
& &
?
: ,II
''
(
%' I%(%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 %3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2( 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67 支
对 座约束的处理)
未考虑支座约束条件之前%整体刚度矩阵为'( 阶的) 实际情况是$2 号子块对应的水
平方向位移和竖直方向位移为零%故应划去矩阵中的第'&*'' 行和第'&*'' 列+( 号子块3
个方向的位移均没有%故应划去第'3*'2*'( 行和第'3*'2*'( 列) 由此%矩阵变为'& 阶矩
阵%即
1'%(: (!
< &
0(: (!
; % ; & & & & &
0(:
; %3
?3 ? ? ? ?
'%(: (! 0(: '%(: 0(:
& < & ; 3 & & & &
?3 ? ?% ? ?%
0(: 0(: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 & & ; % & & &
?3 ? ?3 ?
"
>:
0(: %(: 2(:
& ; % & & & & & &
? ? ?
0(: '%(: 0(: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0(: 2(:
& & & & & & ; % & &
? ?
0(: %(: 2(:
; % & & & & & & &
2 ? ? ? 4
77对铰支座的处理)
与铰结点对应的编号是/%0和/30%但两者的水平方向位移和竖直方向位移是相等的%因此
要将">矩阵中的第2 行与第- 行*第2 列与第- 列分别相加%第( 行与第. 行*第( 列与第.
列分别相加) 处理后的矩阵为. 阶的%即最终的整体刚度矩阵如下$
1(!<'%(:
&
0(:
; % ;
(!
& & &
0(:
; % 3
? ?3 ? ? ?
(! '%(: 0(: '%(: 0(:
& < 3 & ; 3 & &
? ? ?% ? ?%
0(: 0(: .(: 0(: %(: %(:
; % & ; % &
? ?% ? ? ? ?
(! (! '%(: 0(:
; & & < 3 & & ; % &
? ? ? ?
":
'%(: 0(: (! '%(: 0(:
& ; 3 ; % & < 3 ; % & &
? ? ? ? ?
0(: %(: 0(: 2(:
& & ; % & &
?% ? ? ?
0(: 2(:
& & & ; % & & &
? ?
0(: %(: 2(:
; % & & & & &
2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 !

$!"!
( 求出梁的整体刚度方程%弹簧的刚度系数为
I)

题($!" 图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该结构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3 所示%其中弹簧为单元(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
如下$

图($!"
!

! :,
&&'%- %!! : ,
'&&&- %!!) : ,
'%&3-
" S ( S S

'
%(写出单元刚度矩阵 )
连续梁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是一致的%因此没有单元矩阵的坐标转换问题) 单元
"的刚度矩阵划去定位向量零所对应的行和列后%得
1'%(: ;0(:3
?3 ?%
!" :
0(: 2(:
;
2 ?% ? 4
单元( 的刚度矩阵划去定位向量零所对应的行和列后得 %
!( :!
单元) 的刚度矩阵划去定位向量零所对应的行和列后%得
1'%(: 0(: 0(:3
?3 ?% ?%
0(: 2(: %(:
!) :
?% ? ?
0(: %(: 2(:
2 ?% ? ? 4
'
3(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由编号可知%该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3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
原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1%2(:
<I &
0(:3
?3 ?%
.(: %(:
": &
? ?
0(: %(: 2(:
2 ?% ? ? 4
'求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2(
67求出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3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S
,B) :0 &!;'%(: 0(: '%(: 0(:
,
$
?3 ? ? -
!; % !&! 3 !; %
?
77求出单元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
S
, :0 &!'%(:!0(:!&!;'%(:!0(:
$ :;$"
B , ? ?
"
B
? ? -
3 % 3 %

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S
'%(:0 0(:0 0(:0
$ :,
? -
! > ! 3 % %
? ?
'((求结构的整体刚度方程)
结构的整体刚度方程为
1%2(:
<I &
0(:3 1'%(3:03
?3 ?% ?
1+' 3
.(: %(: 0(:0
& '% : ?%
? ?
2 4
0(: %(: 2(: '3 0(:0
2 ?% ? ? 4 2 ?% 4
求出图示结构的整体刚度方程忽略轴向变形弹簧刚度系数为
$!#!
( %
I) %
解 编号并建立坐标系)
!'
'(
该结构的编号与坐标系设置如图,$%2 所示%其中弹簧为单元) ) 各单元的定位向量
如下$

!!!!
题($!# 图 !
图($!# !

!" : ,
'&%&&&- %!!( : ,
'&%'&3- %!!) : ,
'&&&&&-
S S S

'
%(写出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
单元" 和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相同%即
1 (! & &
;(!
& & 3
? ?
'%(: 0(: ;'%(: 0(:
& &
?3 ?% ?3 ?%
0(: 2(: ;0(: %(:
& &
?% ? ?% ?
5" :!
! 5( :
;(! (!
& & & &
? ?
;'%(: ;0(: '%(: ;0(:
& &
?3 ?% ?3 ?%
0(: %(: ;0(: 2(:
& &
2 ?% ? ?% ? 4
第( 章! 矩阵位移法 ! %3- !

单元) 的刚度矩阵为
5) : ,
! I-
'
3(写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 的整体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相应轴的夹角为,&I%因此坐标转换矩阵为
1&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4
单元" 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为
1 '%(:
&
;0(: ;'%(:
&
;0(:3
?3 ?% ?3 ?%
(! ;(!
& & & &
? ?
;0(: 2(: 0(: %(:
& &
?% ? ?% ?
5"#:
!" :#S!
;'%(: 0(: '%(: 0(:
& &
?3 ?% ?3 ?%
;(! (!
& & & &
? ?
;0(: %(: 0(: 2(:
& &
2 ?% ? ?% ? 4
单元(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故其刚度矩阵无须转换%即
5(
!( :!
'
2( 拼装整体刚度矩阵)
由编号可知%该题的整体刚度矩阵应是3 阶的%根据单元的定位向量%按/对号入座0的原
则%可拼装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1'%(:
<I
;0(:
&3
?3 ?%
;0(: .(: %(:
":
?% ? ?
%(: 2(:
2 &
? ? 4
'求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67求出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S
, :' &!0(:!%(:!&!;0(:!2(:
$ , ? ?
"
B
? %
? - %

77求出单元整体坐标系下的固端力列阵)
S
, :' ;0(:!&!;%(:!0(:!&!;2(:
"
$ :;# $
B
S
,? "
B
? ? %
? - %

87根据单元定位向量%可以得到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3.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S
0(: %(:'
,
$>: ; %'!;
? ?
!& -
'
0(求整体刚度方程)
结构的整体刚度方程为
1%2(: 0(:
<I ; % &3
?3 ? 1;0(:'3
1* 3
' ?%
0(: .(: %(:
; % '% : ;%(:'
? ? ?
2 34 ?
%(: 2(: '
2 & 2 & 4
? ? 4
第'&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
)* 确定图示各体系的动力自由度) 各集中质量略去转动惯量+杆件质量除注明的以
外均略去不计) 除图中标明了抗弯刚度的以外%其余杆件的抗弯刚度均为(:%且刚架的轴向
变形忽略不计)

题)*$) 图
!

解! 题'&$' 图 6($如
' 图'&$'$' 所示%该体系有% 个自由度)
题'&$' 图'7($如图'&$'$% 所示%该体系有2 个自由度)

!!!!
图)*$)$)
!
图)*$)$!
!

题'&$' 图'8($如图'&$'$3 所示%该体系有2 个自由度)


)*$!! 确定图示各体系的动力自由度%不考虑轴向力影响)
解! 题'&$% 图6($如
' 图'&$%$' 所示%该体系有% 个自由度)
题'&$% 图'7($如图'&$%$% 所示%该体系有% 个自由度)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图)*$)$" !

题)*$! 图 !

!!!!
图)*$!$)
!
图)*$!$!
!

$"! 建
)* 立图示体系的运动方程'忽略阻尼影响()

题)*$" 图 !

解! 采用柔度法)
'(设
' 单位力作用在质点上时的位移为) %单位力作用在动荷载处时%引起质点处的位 ''

) 和
移为 ) %建
'% 立位移条件方程
'3

J(:)''';)R
5' S
5;B5(<)'%&#''
J(<)'3&#%'
J(
整理得
' )'% )'3
)R S
5<B5< 5' J(: &#''J(< &#%'
J(
)'' )'' )''
'求解
%( ) 和
) * 结构在两个外力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
'' '% )'3 ) $3
'& $' 所示%结构在质点
处单位力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有 '&$3
$% )
' ' % ' ' ( ' 0 - 3 ' 0 % 3
)'% :'
(: %
505%
05 5 0< 50505 0< 5 505 5 0< 5 505 5 0
3 % % . % % , 2 % % 3 2 (
''03
:
'%(:
''03 % ' ' % 203
)'3 :
'%(:
!)'' : '
(: % 3 (
505%05 505% :
3(:
第)* 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 %2' !

!!!!
图)*$"$) !
图)*$"$! !

' 将
3( )'' *
)'% 和
) 代入位移条件方程%则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3

3(: ( '', '(


)R
5'J(< 35'J: &#' J <&#%'
J(-
20 '0
$#!
)* 建立图示体系的运动方程忽略阻尼影响 ' ()

题)*$# 图
!

解! 题'&$2 图6($采
' 用柔度法)
本题为单自由度体系%设质点任意时刻的位移为5%令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设
' 单位力作用在质点上时质点的位移为) %单位力作用在动荷载处时%引起质点的 ''

位移为 ) %建
'# 立位移条件方程
J(:)''';)R
5' 5(<)'#&#'
J(
移项后整理上式%得
' )'#
)R
5< 5' J(: &#'J(
)'' )''
%(
' 求解 ) )结
) * 构在外力作用下时的弯矩图如图'&$2$' 所示%在质点上作用单位力
'' '#

时的弯矩图如图'&$2$% 所示) 有
' ' = = % = =3
()'' : '5 5 5 5 5% :
(: % 2 % 3 2 2.(:
%
' ' = = ' ' = = % =
) : ' 5 5 5 5'< 5 5 5 5'(
'# 3G
DHJ:
( 3G
DHJ
(
(: % 2 % 3 % 2 % 3 '0(:

!!!!
图)*$#$) !
图)*$#$! !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将
3( )'' *
)'# 代入位移条件方程%得体系的运动方程
2.(: ( 3
)R
5'J(< 3 5'
J : 3G
DHJ
(
= =
题'&$2 图'7($采用刚度法 )
'(本
' 例为单自由度体系%设质点任意时刻的位移为5%令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
% (对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取隔离体如图'&$2$3 所示)
3(列
' 方程) 按动静法列平衡方程%可得
&' <&)<&T :&#'
J(
将& *& *& 代入该方程
' ) T '
#:&(%得
)R
5<I5:&#' J(
2(
' 求系数
I) 在质点处作用单位力时的弯矩图如图'&$2$2 所示) 有

!!!!
图)*$#$"
!
图)*$#$#
!

' ' (= = % (= ' (= (= % (= ' 0= 3= % 3= =3


-
): '
5 5 5 5 < 5 5 5 5 < 5 5 5 5 :
(: % 3% % 3 3% % %% 3% 3 3% % %% '0 3 '0 -0.(: (
' -0.(:
I: :
) =3
-
所以运动方程为
-0.(:
)R
5< 5:&#'
J(
-=3
$$!
)* 用刚度法建立图'6(所示体系的运动方程 设杆 为弹性杆%质量可以忽略+杆
) !"
"# 为刚性杆%单位长度上的质量为 6
))

题)*$$ 图 !

,提示$该体系仅有一个动力自由度%可设" 处截面的转角为 %'见图'7(() 当具有均布质


量的杆绕转动中心转动时%杆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均与各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同理%各点的惯性力也是其到转动中心的距离的线性函数%这样%得到"# 段的惯性力是一个
呈三角形分布的线性荷载%最大线荷载集度为'"%)6=R%)-
第)* 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 %23 !

解! 按照题中要求使用刚度法)
''(该 体系仅有' 个动力自由度%可设" 处截面的转角位移为
%%规 定顺时针方向为正)
'%(由 于使用的是刚度法'位移法(%所以在结点" 上附加刚臂以阻止" 点处的截面转
动%作出体系在外荷载& 'J(及惯性力共同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求得附加约束
#

反力& )
'M

图)*$$$)!

P 3 '(
3"!: &# J=
'0
= R
= )% 6R
% )
91 28 %=3
%
P
3 28 1!1!
"#
+ & = %2
%
P P 3 '( ) 6R
%
&'M :3"! <3"# : &# J=; =3
'0 %2
'3( 使附加约束顺时针转动单位转角作出单位弯矩图如图
% % $(
'& $% 所示%求出刚度系
数I'' )
' ' % = % ' 3(:
)'' : '
(:
'5=5 5 5' :
% 3 (
3(:
!I'' : :
)'' =

图)*$$$!!

'
2( 根据原结构" 处的平衡条件%列出刚度方程%将& 和
I 代入可得运动方程
'# ''

6R -%(: ,
)%< 2 %: %&#'
J(
= =
%
$%!
)* 求图所示体系的自振频率 )

题)*$% 图!

解! 此体系为单自由度体系)
! %2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 将题'&$0 图所示的体系转化为图'&$0$' 所示的体系)
%(
' 设单自由度体系可能产生的位移形式如图'&$0$% 所示)

!!!!
图)*$%$) !
图)*$%$!
!

将" 点处的位移5作 为基本量%其他可能产生的位移均可用5 来表示)


3(由
'
"3 2& 得
! 虚功方程为
=
&'' <&'%=;I'5=:&
%
将惯性力;)R5 代入上式%得
)R
5=
; ;)R
5=;I'5=:&
%%
整理成标准形式$
R 2
5< I'5:&
()
'
2( 对位移项系数进行比较得

)*$&! 在
,:
槡槡
2I'
()
单自由度体系上作用简谐动荷载%力的幅值& :(&&+%先后以
:
'%(:
()=3
( :'&G 和
& (: '
;'
%

'-7 ;'
3%G 两 种频 率分 别作用 %测得 各 相应的位移幅值和初相 角分别为! :27 *
,,(5'& 4 ' : '
;(
'

%7(( %
I! :,7
% *
;(
.%35'& 4 ' :'&7
%.I) 试求该体系的质量)*刚度
I*自振 频率,和 阻尼比-)
解! 有阻尼作用下的强迫振动振动方程的解为
%5'J(:!GDH'
(J;'(
$ %,(
&'
:6 Q
8K '
6H %- %
, ;( (
其中
&& '
!:5GKT: %
), 槡
'
';.%(
%
<'
%-.(
%

将题中条件代入%则有
(
.:,

( :'&G
'
;'
*
'' :%7
((I %时有
%5'&5-,
% % :K
6H%7
((I "
, ;'&
第)* 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 %2( !


( :'-7
% 3%G ;'
*
'% :'&7
. 时有
I %
%5'-73%5-,
% :K
6H'&7
.I (
, ;'-73%%

由式""式( 可得 %
, ;'-7
%
3%%
, ;'&
% 5
'& K
'-7
:
3% K
6H%7((
6H'&7
I
.
I
解得 %
, :23(7
;%
%
-2G !,:%&7 .-G;'
-:&7&3(.:37 (.U

( :'&G
'
;'
*
'' :%7
(( * *
I && :(&&+ !' :27,,(5'&;( 4 时%
( '&
.:, :%&7 .-
:&7 2-,

&& '
!: %
), 槡'
';. (< '
% %
%-.(
%

(&& '
,,(5'&;(
27 :
)523(7-2 槡
'
';&7 ( '
2-, < %5&7% %
2-,(
&3(.5&7 %

,-.5'&2 =B
):%7
--5'&( +"4
I:),% :'%,7
所以%最后结果为
,-.5'&2 =B%!I:'%,7
):%7 --5'&( +"4%!,:%&7.-22G;' %!-:&7
&3(.:37
(.U
$'!
)* 用杜哈梅积分计算在图示荷载函数的作用下无阻 %
尼位移的响应)
解! 如图'&$.所示%题'&$.图可视为两种情况的叠加)
根据图'&$.'7(和图'&$.'8(%有
% ' &&
5 J(: ' ';8JG,J( '
&#J#J'( "
$
I 题)*$' 图 !
&&
5'J(: , ,'
8JG J;J'(;8JG
,J- '
J)J'( (
& I

图)*$'
!

对于图'&$.'8(中施力函数的响应%力作用时间滞后
J %脉冲宽度为
J ;J %用相应值代换 ' % '

后%有
%5'
J(:& '
&#J#J'( )
&& J;J' G H,'
D J;J'(
$
5'
J(:,I
,'
';8JG J;J'(; <
J% ;J' ,' -
J% ;J'(
'
J' 'J'J%(
*
& GH,'
D J;J (;G
DH,'J;J (
J(: ,;8JG -
& ' %
' ,'J;J (< '
J7J%(
&5 I
'
,'
J ;J ( % ' +
'(当
' &#J#J 时 %由式" 得
'
! %2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
5'
J(: ' ,J(
';8JG
I

%( J' 'J'J%
' 时%由式( 得
&&
5''
J(: , ,'
8JG J;J'(;8JG
,J-
I
当J #J#J 时
' %由式* 得
%

& J;J GDH,'J;J (


J(: ,
J ;J ( -
& ' '
5' ';8JG,'
J;J (;
% < '
I J ;J ,' % ' % '

所以
& J;J G H,'
D J;J (
J(: ,
J ;J ( -
& ' '
5' ,'
';8JG J;J (; < '
I J ;J ,' % ' % '

3(当
' J7J 时%由式( 得
%

&&
5''
J(: , ,'
8JG J;J'(;8JG
,J-
I

J7J 时%由
%式+ 得
&& G
DH,'J;J'(;G H,'
D J;J%(
, 5%'
J(:
I
;8JG,'
J;J'(< '
, J% ;J' ( -
所以 , 5'J(:
&&
I
,'
;8JG J;J'(<
GDH, J;J'(;G
'
'
DH,'
, J% ;J' (
J;J%(
-
$(! 求
)* 图示梁的频率和振型 )

题)*$( 图
!

解! 由图乘法可求得
.=3 % 2=3 % 02=3
)'' : !)'% :)%' : !)%% :
3-((: -((: 3-((:
1. =3 2=3 31%6
)= & 3
故 #% :
3-((: -((: (
2=3
02=3
%6
:
6=2 % (
.)
'.-((: ( '0 , -
& )=
2-((: 3-((:42 ( 4
将其代入':8#% ;/&8:& 得
'.-((:
%; 6 2 / (
6=2
.) .)=
':8
#% ;/
&8: :&
'.-((: '.-((:
( '0; 6 2 /
.)=


/>: 6 /%相
'.-((:
.)=
应地/:2
6=
.)
/
'.-((:
>%则频率方程可简化为 2

>
%;/ (
:&
( >
'0;/
展开后得 >% ;'.
/ /><-:&
解得 >:,V -2
/ 槡
第)* 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 %2- !

>' :,< -2:'-7


/ 槡 0&%%!/ >% :,; -2:&7 3,. 槡
故有 /' :
6
.)=2

'.-((:
5'-7 0&%:&7 &-(
6
)=2

(:
6
.)=2 6=2
)
/% : 5&73,.:'7 0,.5'&;3
'.-((: (:

因此
再求振型)
,' :
槡 槡 槡 槡
'
/'
:37
(:
0(' 6 2 %!,% :
)=
'
/%
:%27
(:
%0. 6 2
)=

1'0)6=2 6=2
.) 3
;/I
'( '.-((: 3-((:
U I :#% ;/I&:
6=2
.) 6=2
'%.)
;/I
2 3-((: '.-((: 4

第一主振型' /' :&7 &-(


6
)=
(:
2

(为
6=2
'%.) 6=2
) 6=2
)
''(
'&& : ,
'.-((:
;&7 &-(
(:
: ;07 -,
-335'&;3
(: -
6
) =2
' (S
'&'
& : ;'2.7 (%% ,
(: -
代入公式得
6=2
) 62
''( ''(S '
'(
$& :;'&& '&' :; ;'2.7
(%%
(: , -,3.-)(=(:-: ,37'0.-
$
'
'(
: ,37''0.-
第二主振型'/ :'70,.5'&
%
6=2
)
;3
(: (为
62 62 62
'(
'&%
& : ,''.%-.()(=:;'70,.5'& )(=: -: ,&7&000)(=: -
;3

6=
) 2
:,
(: -
'%(S
'&& &'(
'(7

代入公式得
6=2
) 62
'%( '%(S '
%(
$& :;'&& '&' :; '(7
&'(
(: , -,3.-)(=(:-: ,;&73%&-
'
$
'
%(
: ,;&73%&
-
振型如图'&$, 所示%其中图'&$,'6(所示为第一主振型%图'&$,'7(所示为第二主振型)

图)*$( !

$)*!
)* 图示框架结构) :)%) :%)%(: :(: :''0(: %假设横梁刚度无限大并受动
' % ' % 3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荷载& 'J(作用%层间剪切刚度为I :%5'%=(: :%2=(: :I%I :%2=(: :I%I :''%%=(:( :


# ' 3
'
3
'
% 3
'
3
3
3

:I%求
%2(: '
$
3
=
' J(:&'突
'(& ' #加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
'
%(& '
J(:& G
D

考虑阻尼影响的最大位移响应)
H
#J'简
( 谐荷载(%已知
& (:3
(: %阻
)=
尼比- :- :&7 &(%用

振型分解法求 3 ' %

题)*$)* 图 !

解! ''(求突加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
" 求 频率)
刚度系数为
I' I%
I'' : 5%< 5%:%I
% %
I'
I'% :I%' :; 5%:;I
%
I'
I%% : 5%<I3 :%I
%
频率方程为
I'' ;,%)' I'% I;,%)
% ;I
': %
: :&
I%' I%% ;, )% ;I I;%,%)
%
故有 '
%I;,%)('
%I;%,%)(;I% :&

%
,' :
'
3< 3(
%)

I% % '
!,% :
3; 3(
%)
I 槡
因此
( 求主振型)
,' :-7
(30
槡 (:' %
)=3
!,% :37
,&'
(:'
)=3 槡
'(
V'' I'% '
' (:; :;
V%' I'' ;,%')' &7
300
'(
V'% I'% '
' (:; :
V%% I'' ;,% )
' ' '7
300
所以振型矩阵为
' '
(: ,;&7300 '7
300
-
第)* 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 %2, !

) 求刚度矩阵) 刚度方程为
%)
(<"(:$#
'(
其中 % :) ,'& &%-%!":I,;'
% ;'
-%!$ :#
.&
1%!(:
5 J
. J(1
'

% & # 5' %

* 用振型分解法计算突加荷载作用)
67求广义质量)
' & '
'( '(
3'9 :( ' S%( ' :), 300-
' ;&7
& %
, -,;&7 300
-:'7%0.)
' & '
300-, -, -:27-3%)
'( '(
3%9 :( % S%( % :),
''7
& % '7300
77 求广义荷载)
&
'(
&' :( ' S$# : , 300-
' ;&7
&#
,-
300&
:;&7

&
300-, -:'7
'(
&% :( % S $ :,
# ''7 300&
& #

87 求广义坐标)
' J &F'
'88JG ,FJ(
"F 2 3F,F &&F'
+ !(G
DH,F'
J8!(
9!2
3,% F F

&''';8JG,'J( ;&7300&'';8JG ,'J( ;&7%..-&'


"' : % : % : ';8JG,'J(
3',' '7%0.), ),%
&%'';8JG,%J( '7
300&'';8JG ,%J( &7
%..-&'
"% : % : % : ,%J(
';8JG
3%,% 27-3%), ),%
97 求各点位移 )
' ' " <"
*:(%: ,;&7300 '7
-,
"
300 "
-:,
;&7
300
'

" <'7
% 300
"
- '

'
%

'
%(用振型分解法求考虑阻尼影响的最大位移响应)
" 求广义质量为
' & '
'( '(
3' :( ' S%( ' :), 300-
' ;&7
& %
, -,;&7 300
-:'7%0.)
' & '
300-, -, -:27-3%)
'( '(
3% :( % S%( % :),
''7
& % '7300
( 求广义荷载为
&
'(
&' :( ' S+: , 300-
' ;&7
&&G
DHJ
(
, - 300&&G
:;&7 DHJ
(

&
300-, -:'7300& GDH(J
'(
&% :( % S +: ,
''7 &
&GDHJ
( &

) 求广义坐标)
' J ' ( &F'
'88JG ,FJ(
"F 2 3F,F &&F'
!(>8-F,F J8! GH,F'
J8!(
+ D 9!2
3,% F F

当干扰力为简谐荷载时%有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F
"F:,F% !
'
GH'
D
(
J;'F(%!.F: '
( 频率比(

'
';. (< '
% %
F %-F.F(
% ,F

初相角由下式计算$
%F F
'F:6
Q86H -.
K
';.F

当, :-7(30
'
槡 槡时有
(:' %
)=3
,% :37
,&'
(:'
)=3
%


(
3
(:'
)=3 (
3,.%!.% : :
3
(:'
)=3槡

.' :,' :

:&7 :&7
-0,
(:' ,% (:'
-7
(30 37
,&'
)=3 )=3
%' ' %5&7&(5&7 3,.
'' :6Q8
K6H -. :6Q8K6H :3I >(07
20 ,0@
';.' ';&7 3,.
%% % &(5&7
%5&7 -0,
'% :6
Q8K6H -. :6Q
8K6H :'.
I%2>2(7 @
22
';.% ';&7-0,
所以广义坐标为
&' '
!!!!!!"' : % ! GH'
D (J;''(
,' 槡 '
';.%
' (
%
<'
%-'.'(
%

;&7300&& '
H'J;''(
:
槡槡
3< 3I
% )
'';&7 3,. (< '
% %
%5&7 3,.(
&(5&7 %
GD (

:;&7
'3&3
)&& '
I
G
D J;''(
H( (:3
(:'
)=3
'' :3
I >(07
20 ,0@

"% :&7
.,(,
)&& '
I
G
D J;'%(
H(

'% :'.
I%2
(:3

>2(7
22
(:'
)=3
@

97 求水平位移)
' ' " <"
*:(%: ,;&7300 '7
-,
"
300 "
-:,
'

;&7
%300
'

" <'7
300
' "
-
%

所以考虑阻尼影响的最大位移响应为
546N:;&7
300
"' <'7
300
"%
第''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图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
#8
Q

题))$) 图
!

解! 题''$' 图' '(用


6($' 静力法解)
设体系中# 点的水平位移为 )'见图''$'(%则弹性支座的反力为
I)) 由于"& 5 并
2&%
考虑到结构的对称性%可得
)"%
&5! 2 &5" 2 I

图))$)
!

由力矩平衡条件"3 # 2& 得
I=
'
&#)8&5"= 2&%! &# 8
% (
) 2&

由于
) : &%故有& 8I%= 2&%于是得
#

="%
&#8Q 2 I
'
%(用能量法解)
图中体系的W 和
0 分别为 >

' %% &# %
W2 I) !0> 28&#& 28 )
% =
式中$& 2%'=8 槡
= 8) (-)"
%
=)% %

总势能为 I
0 2 W 60 2 '
=8%&
%= (
) >
# %

当& 2I="% 时%体系总势能不变%体系处于随遇平衡状态)这时的荷载为临界荷载&


# #8
Q %
即& 2I="%%与采用静力法的计算结果一致)
#8
Q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题''$'图'7($结果与题''$'图'6(中的一致%只需将其中的
I用I2
'
="(! 6="3(:
代 3

替即可)
$!! 试
)) 用静力法建立弹性压杆的稳定方程)

题))$! 图
解! 题''$% 图6($取
' 图''$%$' 所示坐标系%则任一截面上的弯矩为
1
3 2 &#' =81(2 &#5 6&#)
5 6)(6&M '
=

式中$& 28&=))
M
#

由3 28(:5@ 得
1
@6&#5 28&#)
(:5
=
1
@6%%5 28%%)
5 "
=

式中$% 2 (&:)
% #

式" 的通解为
5 2 !8JG
%1 6"G
DH1 8 )1
%
=
由边界条件%即当1 2& 时 5' 当 时
&(2&% 1 2= 5' S
=(2&%
5'=(28)"
= 得
8JG= 2&%!%
% = 2 2"%
故有
第)) 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3 !

%
(:
&#8Q 2 2 %
2=
题 $%图
'' 7($取
' 图 $%
'' $%所示坐标系结构下部的位移曲线同图'6(所示结构的位移曲
%
线%有
5' 2 !'8JG
%1 6"'G
DH1 8 )1
%
=
结构上部的挠度微分方程为
@% 6%%5% 28%%)
5
它的通解为
5% 2 !%8JG
%1 6"%G
DH1 8)
%

!!!!
图))$!$) !
图))$!$!
!

边界条件为$当1 2& 时%5 '&(2&+当1 2=时%5 '=(2&%5 '=(2&%5> '=(25> '=(+


' ' % ' %

当1 2%=时%5 '%=(2))
%

由以上边界条件可得压杆的稳定方程为
K
6H= 2%
% =
%
题''$% 图'8($结构中的压杆与教材中图 $,'
'' 6( 中的压杆等价%稳定方程可用教材中式
'
''$''(得
I'=
=K
% 6H
%=2 (
(:
式中$I 等于使连续梁上中间结点发生单位转角位移时所需的力矩%即I
' '

=)把
2((:" I 代
' 入式( 得稳定方程
=K
% 6H
%= 2(
题 $%图
'' 9($结
' 构中的压杆与图 $%
'' $3中上部具有弹性支承的压杆
等效%弹性支座的刚度 I2
2(:%等
=
效压杆的挠度微分方程可用高阶微分方
3

程表示为
'
2( %
5 @ 2&
6%5
式中$% 2 (&:)
% #

式) 的通解为 图))$!$"
5 2 #'G
DH1 6#%8JG
% %1 6#31 6#2
! %(2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边界条件为$当1 2& 时%5'&(2&%5@'&(2&)所以%# % 2&% 由
#2 2&) 5
@'=(2& 得
%
%G
DH=#' 2&
%
由& '=(28& #
@ # 3 5'
28I =( 得
IG
DH=#' 6 '
% I=8&#(
#3 2&
#' 和# 有非零解的条件是
3

%
%G D
H%= &
2&
IG
DH= I
% =8&#
解得 %'I=8& ( GD
H%= 2& %
#

因为% : &%只有
%
I=8& 2& 或者GDH%= 2&)当
# I=8& 2& 时%临界荷载&> 2I= 2 # #8
Q

= +当
2(:"%
G
DH= 2& 时
% %临界荷载&@ 2 2(:"= )由于&> ' &@ %所以结构的临界荷载&
#8
Q
% %
#8
Q #8
Q #8
Q

2(:)
2&
>#8Q 2
=%
题 图 结构中的压杆与教材中图''$,'8(中的压杆等价%稳定方程可用教材中的
''$% '>($
式'
''$'%表示即
( %
'
K
6H= 2%
% =
'6 '
%=(%
(:"I'=
式中$I 22(:"=)故有
'

=
%
K
6H=2
%
'6 '
%=(
%
"2
$"!
)) 试用静力法建立弹性压杆的稳定方程 )

题))$" 图 !

解! 题 $3 图
'' 6($令
' 5*5 分别表示上*下部各点的挠度曲线'见图''$3$'(%这两部分
' %

的微分方程分别为
(:5
@' 6&#5' 2&
(:5
@% 62&#5% 23&#)
上两式可分别改写为
@' 6%%5' 2&
5
% %
@% 62
5 %5% 23
%)
式中$% 2 & "(:)
%
#

该两式的通解分别为
第)) 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 !

5' 2 !'G
DH1 6"'8JG
% %1
3
5% 2 !%G
DH%
%1 6"%8JG
%%16 )
2

其边界条件为$当1 2 & 时%5 '&(2 &+当1 2= 时%5> '=(2 &+当1 2 =% 时%5 '=% (2)%
' % '

> ' ()因此可得稳定方程


= = =
5 ' (2)%
% 5> ' (2 5
' %
% % %
& %
%8JG
%%= %G
8% D
H%=
%
G
DH%="%
8 G
DH=
% 8JG
%= 2&
2
%8JG="% 8%
% %8JG=
% %
%GD
H%=
题''$3 图'7($利用教材中的式 ' $'2(
'' 得稳定方程
%'
K
6H%'='K
6H%%=% 2
%%

'
槡槡
式中$% 2 (&:%% 2 %&(:%= 2= 2 =% )
#
%
#
' %

题''$3 图'8($令5 *5 分别表示上*下部的挠度曲线'见图''$3$%(%这两部分的微分方


' %

程分别为

!!!!
图))$"$) !
图))$"$!
!

(:5
@' 6&#5' 2&
((:5
'7 @% 60&#5% 2(&#)
上两式可分别改写为
@' 6%%5' 2&
5
% '& %
@% 62
5 %5% 2 %)
3

式中$% 2 (&:)
% #

该两式的通解分别为
5' 2 !'G
DH1 6"'8JG
% %1
(
5% 2 !%G
DH%
%1 6"%8JG
%%16 )
0
! %(0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其边界条件为$当1 2 & 时%5 '&(2 &+当1 2= 时%5> '=(2 &+当1 2 %3= 时%5 '%3=(2)%
' % '

> ' ()因此可得稳定方程


%= %= %=
5 ' (2)%
% 5> ' (2 5 ' %
3 3 3
& %
%8JG
%%= %G
8% D
H%=
%
G
DH%%="3
8 G
DH2="3
% 8JG2
%="3 2&
2
%8JG%
%="3 8%%8JG2="3 %
% %GD
H2%="3
$#!
)) 试用能量法计算题 图 所示结构的 ''$% '
6(*'7( &#8Q)
解! 题''$% 图6($可
' 将弹性曲线表示为
21
5:0' !'''
1(:0'G
DH
=
%
21 21
>''
'
2
1(: 8JG %!'
= =
@%'
1(:;
2
=
GD
H
= '(
据此可算出$
=
(:22 = % 21 (: 2
@'%91 2 91 2 32
I'' 2
+ + (:'
&
2
= &
G
DH
= =
= % % = % %
21 %2&
+> 916& = 2 & '=+8JG = 916 = (2 =
)% 2 2 % #
H'' 2& '
# ' # # %
& &

式中$):'> '=(!=:2)
'

把 I *H 代''入教材中的式'''$33(得
''

2 %

'(=:2 ;%2=& (0 :&


3
#
'

式中0 不能为&%得临界荷载为
'

%
(:2
&#8Q: %
=
%
题''$% 图'7($可将弹性曲线表示为
1%
5:0' !'''
1(:0' 1;
= ' (
%1 %
>''
' 1(:'; %!'
@''
1(:;
= =
据此可算出$
=
%
% .(:
+(:'@ 91 2 = I'' 2
&
'

=
% =
% %
%1 '2& =
+> 91 2+''8 = (91 2 3
% #
H 2& ' '' # '
& &

把 H 代
I * 入教材中的式'''$33(%得
'' ''

'.=(:;'23&=(!0 :&#
'

式中0 不能为&%得临界荷载为
'

'%(:
&#8Q: %
-=
$$!
)) 试用能量法计算题''$3 图中各结构的& #8
Q )
第)) 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 !

解! 题''$3 图6($可
' 将弹性曲线表示为
21
5:0''''
1(:0' ';8JG
%= ' (
%
2 21% 2 21
>''
' 1(: GD
H @%'
!' 1(: %8JG
= %
% = =
2 %=
据此可算出
=
(:22 = % 21 (: 2
@'%91 2 91 2 2
+ +
I'' 2
&
(:'
'0=2
&
8JG
=
% 3%=3
= ="% % = "%
% =
&2
% 21 3& 2 21
% # % # %
H''
+> 9163&+'> 91 2 2=+GDH %=916 2= +GDH %=91
2& ' #
&
' #
&
' %
&
%
&

&#2% &#2% &#2%


2 &0.&-
6&7 ',3&-
2&7
=
. = =
把 H 代
I * 入教材中式
'' '' ' $33(
'' 得
(:22 &#2%
'
3%=3 ;&7
',3&-
=
0' :& (
式中0 不能为&%故可得临界荷载为
'

(,(,(:"
&#8Q:'7 =%
题''$3 图'7($可将弹性曲线表示为
21
5:0''''
1(:0' ';8JG
%= ' (
%
2 21 2 21
>''
' 1(: !G
DH %!'
@%'
1(: % !8JG
=
% %= =
2 %=
据此可算出
="% = ="% =
@'%91 6 @'%91 2 @'%91 6 (:'
@'%91
I'' 2
+ &
%(:'
+ ="%
(:'
+ &
(:'
+
&
="% =
(:22 1 1 (:22
'
+ + 2
'0 (
=2 &
8JG% 2 91 6 8JG% 2 91 2&7
%= & %=
&(0.3 3
=
= % = %
&2 21 &2 % # % #
H 2& '
+> 91 2 2=+GDH %=91 2 .='' #
&
' %
&

把 H 代
I *
'' 入教材中的式'''$33(得
''
%
(:22 &#2
'
&7
&(0.3 3 ;
= =
.
0' :& (
式中0 不能为&%故可得临界荷载为
'

2.%(-(:"
&#8Q:27 =%
题''$3 图'8($可将弹性曲线表示为
21
5:0''''
1(:0' ';8JG
%= ' (
%
2 21% 2 21
>''
' 1(: GD
H @%'
!' 1(: %8JG
= %
% = =
2 %=
据此可算出$
="3 = ="3 =
@'%91 6 @% @'%91 6 (:'
@'%91
I'' 2
+ &
((:'
'7
"
+ ="3
(:' '912
+ &
((:'
&7
& +
=3 =
(:22 &7 1 1
2
'0=2
& %='+
( 8JG% 2 91 6 8JG% 2 91 2&7
& %=
&3-3'(:22"
=3
+ (
! %(. !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
="3 ="3
=
&#2% = % 21 (&#2% 21
>'%91 6(&# >'%91 2 %
H'' 2 &# '
&+ + &
' 2 %
= &
G
DH
%=+
91 6
2=% +GDH %=91
&

&#2%
'0&,0
2&7
=
把 H 代
I *
'' 入教材中的式'' ' $33(
'' 得
2 %

'&7&3-3'(=:2 ;&7'0&,0&=2 (0 :&


3
#
'

式中0 不能为零%得临界荷载为
'

%.(20(:"
&#8Q:%7 =%
$%!
)) 利用矩阵法列出刚架的稳定方程忽略轴向变形() '

题))$% 图!

解! 题''$0 图6($设
' =%刚
F:(:" 架的单元和结点编号如图''$0$' 所示%独立的结点位
移为' *' )
'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
3'" : 2 '
F;&# (
'( '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

,33 - : ,.2FF 2.FF-,'' -


'

%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
3') : 2
F;%&# ' (
'( '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3'* :.
F'%
整体刚度方程为
1'% %= 3
F;&# F
2
'(
,
'
= '
2
-:& '

%
F
2 F;&#
%&
2 '(4
稳定方程为
%=
F;&#
'% F
2
'(
:&
2=
F
2 F;&#
%&
'(
第)) 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 !

题''$0 图'7($设 =%刚


F:(:" 架的单元和结点编号如图''$0$% 所示%独立的结点位移为
+' *
'% *
'3 *
'2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F 0
%1'% F3 10 '3/
"
&5' =% = (= '& +'
,3 -
'
:
0F
;&#
' %
,-
= '%
F
2
&2= 4 2'& '(40

!!!!
图))$%$) !
图))$%$!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
3'
,3 - : ,2%FF %2FF-,'' -
%
%

单元) 的刚度方程为
F 0
1'% F3
)
&5' =% = +'
,3 - :
0F
,-
F '
' 2
2
2= 4
整体刚度方程为
F 0&# 0
1%2 F &# F3
0
; ; &
=% = = '&
( =
1+'3
F &#
0
; F
2 F & '%
%
= '& :&
& F
% F &
2 '3

2'24
F
0
& F
& 2
2 = 4
稳定方程为
F 0&# 0
%2 F &# F
0
; ; &
=% = = '&
( =
F &#
0
; F
2 F &
%
= '& :&
& F
% F &
2
F
0
& F
& 2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