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以太网与汽车的“融合”大戏

汽 车 智 能 化 、 网 联 化 , 甚 至 自 动 驾 驶 大 浪 已 经 来 临 ; 浪 潮 带 来 的 是 ADA S

技 术 的 不 断 革 新 、 高 品 质 车 载 娱 乐 影 音 的 影 音 推 进 、 以 及 OTA 远 程 升 级 、

V2X、 大 数 据 、 云 计 算 等 一 系 列 技 术 的 发 展 ; 这 推 进 了 车 载 网 络 容 量 需 求

的 爆 发 式 发 展 , 显 然 这 已 经 超 出 了 CA N 或 F l e x R a y 等 传 统 车 载 网 络 的 历

史使命。这也正是以太网与汽车深度拥抱集成的契机。

车 载 以 太 网 不 仅 具 备 了 适 应 ADAS、 影 音 娱 乐 、 汽 车 网 联 化 等 所 需 要 的 带

宽 ,而 且 还 具 备 了 支 持 未 来 更 高 性 能 的 潜 力( 如 自 动 驾 驶 时 代 所 需 要 的 更

大 数 据 传 输 ) 。 它 将 成 为 实 现 多 层 面 高 速 通 信 的 基 石 , 相 对 于 20 世 纪 9 0

年 代 的 控 制 器 局 域 网 ( CA N ) 革 命 , 它 的 规 模 将 更 大 , 意 义 将 更 深 远 。 专

家 预 测 , 到 20 2 0 年 , 汽 车 中 部 署 的 以 太 网 端 口 将 达 5 亿 个

1. 传 统 车 载 网 络
当前主流的车载网络主要由 CAN、LIN、FlexRay、MOST 、LVDS 等构成。除了 LVDS 这些
网络标准基本上都是面向汽车行业制定,有着浓重的汽车行业特色。表 1 中对各种不同网络形
式对了简要的对比。
CAN 主要用于车上控制数据传输,是现役车载网络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最大传输速度为 1
Mb/s,可以说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控制器局域网(CAN)革命,对于整个汽车电子行业发
展的推动是巨大的。LIN 是一种低成本通用串行总线,在汽车领域主要用于车门、天窗、座椅
控制等,最大传输速度为 20 kb/s。FlexRay 是继 CAN 和 LIN 之后的新一代汽车控制总线技
术,同样属于共享式总线技术,带宽可达 10Mbps。FlexRay 的主要优势在于相比 CAN 总线
具有较高的带宽,可以满足汽车关键应用的要求,但是同样作为共享式总线技术,其成本却很高,
主要适用于中高端车中的线控系统(如悬架控制、变速箱控制、制动器控制、转向控制等)。MOST
主要支持的多媒体流数据传输,MOST150 标准的最大带宽为 150 Mb/s 的,在车载多媒体数据
传输应用较多,MOST150 支持基于 IP 的应用程序,由于单一供应商的问题,基础开发成本较
高。LVDS 是一种电气数字信号系统,通过铜缆双绞线传输高速数据(最高可达 850 Mb/s,最
长传输距离 10 m),是计算机总线的一部分。在汽车领域 LVDS 主要用于屏幕和摄像头之间的
数据传输。
2.深度拥抱的契机如果说 2013 年宝马在 X5 仅仅是拉开了以太网进军车载系统的帷幕(图例),
那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时至今日以太网与汽车将迎来了一次深度拥抱的契机,它们也将共同演绎
一场“融合”大戏。
大家耳熟能详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微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目每两年就会增加
一 倍 ;这 一 定 律 似 乎 同 样 适 合 汽 车 行 业 ,随 着 处 理 器 运 算 能 力 和 硬 件 的 高 速 发
展 ,使 得 许 多 创 新 在 汽 车 环 境 下 得 到 迅 速 推 进 ,汽 车 电 子 产 品 在 整 车 中 所 占 比
重 也 与 日 俱 增 , 连 接 ECU 的 网 络 带 宽 需 求 也 相 应 的 增 大 , 这 一 需 求 将 远 远 超
出 CA N 或 F l e x R a y 等 传 统 车 载 网 络 的 容 量 极 限 。 此 外 , 伴 随 着 车 辆 网 联 化 、
智 能 的 推 进 ,智 能 手 机 与 车 载 设 备 的 联 动 、云 和 大 数 据 的 运 用 ,以 及 高 级 驾 驶
辅 助 系 统 ( ADAS ) 的 普 及 , 构 筑 新 电 子 网 络 总 线 平 台 已 经 成 为 新 一 代 汽 车 的
必然任务,一直被汽车行业拒之门外的以太网不会放过这次绝佳的契机。

1. 车载以太网相关优势· 低成本下的高带宽新的汽车功能,如自动泊车系统、车道偏离检测系
统、盲点检测和高级信息娱乐系统等引发了对新的数据总线需求。显然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更
加开放、高速,且易于与其他电子系统或者设备集成的车载网络,同时有助于减少功耗,线
束重量和部署成本。对于上述需求以太网似乎能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以博通公司采用的
突破性 BroadR-Reach 技术为例,其可用单对的非屏蔽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并能够提供
100Mbit/s 及更高的宽带性能,并使电缆重量减轻 30%、降低连接成本可达 80%。
· 支持不同应用的多种协议和功能传统车载网络支持的通信协议较为单一,而车载以太网可
以同时支持 AVB、TCP/IP、DOIP、SONIP 等多种协议或应用形式。其中,Ethernet AVB 是
对传统以太网功能的扩展,通过增加精确时钟同步、带宽预留等协议增强传统以太网音视频
传 输 的 实 时 性 , 是 极 具 发 展 潜 力 的 网 络 音 视 频 实 时 传 输 技 术 。 SOME/IP(Scalable
Service-Oriented MiddlewarE> 作 为 AVB 协 议 的 扩 展 , 车 载 时 间 敏 感 网 络
(TSN,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则引入时间触发式以太网的相关技术,能高效的实现汽
车控制类信息的传输。此外,1Gbit 速率通信标准的车载以太网同时还支持 POE(Power
Over Ethernet)功能和高效节能以太网(EEE, Energy-Efficient Ethernet)功能,POE 功能可
在双绞线传输数据的同时为连接的终端设备供电,省去了终端外接电源线,降低了供电的复
杂度。
· 适应未来的能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太网之所以长期以来如此成功,主要原因之一便
是以太网是一种可持续更新、发展的技术。在经历了标准以太网(10Mbps)、快速以太网
(100Mbps)和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推进和发展后,以太网还在继续着不断的自我迭
代升级。当然在支持带宽持续增长的同时,它任然保持对原有系统的兼容性。所以说:一旦
以太网技术推广至汽车行业,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成熟的通信技术,更是一种对未来的适
应能力。
· 无线功能多年来,最能体现以太网是如何适应新需求的、发掘新潜力的事例之一就是当前
非常流行的无线网络 wifi 的引入。类似于 Broadcom 公司的 BroadR-Reach,WiFi 也有专供
汽车使用的变体,“汽车环境无线存取”WAVE;2010 年发布的 IEEE802.11p 通信规范对
WAVE 进行了定义,后被写入 IEEE802.11-2012 主标准中。车载以太网的普及无疑将成为
WAVE 引入汽车最佳催化剂,而在智能交通时代,WAVE 也将为 V2X 提供新的想象空间
2. 车载以太网发展趋势

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型车载网络的进入汽车网络,肯定是无法一蹴而就,在短期内是无
法取代现有的车载网络,因此以太网在进入汽车网络时考虑分阶段、从子系统开始逐
步深入,并最终统筹汽车网络的演进过程。现今可预期的车载以太网的发展主要可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已经有实用案例),基于 DoIP 标准的车载诊断系统(OBD)
和 ECU 软件刷新。以 ECU 软件刷新为例,和原有的 CAN(1M/S)相比,刷新时间
将缩短为原来的百分之一,该应用将大大提升诊断和刷新效率,节省时间、生产及服
务成本。第二阶段车载以太网在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的使用,伴随着
BroadR-Reach 技 术 的日 益 成 熟和 标 准 化 的不 断 推 进 ,基 于 AVB, SOME/IP 等 技 术
将逐步推广使用,车载以太网将以单节点或多个节点的形式进行搭载,如使用高分辨
率的 IP 摄像头的全景泊车等驾驶辅助系统,多屏互动的高清信息娱乐系统等进入人
们的视野。

节点或多个节点的形式进行搭载,如使用高分辨率的 IP 摄像头的全景泊车等驾驶辅助系
统,多屏互动的高清信息娱乐系统等进入人们的视野。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专注于一个特
定的应用领域,在经历的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和磨练,第三阶段将使用以太网为车载网络骨干,集
成动力总成、底盘、车身、多媒体、辅助驾驶,真正形成一个域级别的汽车网络。
3.挑战
虽 然 不 乏 O P E N A L L I A N C E 、 IE E E 、 A V N U 、 A U T O S A R 等 组 织 在 积 极 推 动
车载以太网的发展,但是各类标准的完善和落地还需一些时日;虽然
B r o a d c o m 、 NX P 、 M a r v e l l 等 半 导 体 公 司 对 车 载 以 太 网 保 持 着 积 极 的 研 发
投 入 , 但 是 市 场 上 其 他 各 类 配 套 开 发 、 测 试 技 术 似 乎 才 迈 出 “万 里 长 征 第 一
步 ”。 因 此 , 现 阶 段 对 于 车 载 以 太 网 的 推 进 而 言 相 关 开 发 工 具 、 配 套 测 试 装
备的相对匮乏将成为最大的难题。此外,车载以太网的引入,将给汽车带
来新的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相关应对措施也值得开发人员的思考。

第二部分所述,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似乎表明以太网将取代 CAN 成为骨干网,而子


网将是由若干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组成的车载网络结构。如图,该车载网络
以高速以太网作为骨干,将 5 个核心域控制器(动力总成、底盘控制、车身、娱乐、
ADAS)连接在一起。各个域控制器在实现专用的控制功能的同时,还提供强大的网
关功能。这种基于域控制器的架构改变传统的车载网络中 ECU 到 ECU 的点到点通信
方式,如:在车身控制域内部,各部件通过 CAN、LIN 沟通实现数据共享(类似于传
统车载网络架构),在娱乐子网中,娱乐域控制器与其子部件的通信将通过以太网实
现;当一个域需要与其他域交换信息时则经由网关、以太网路由实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车载以太网将策底颠覆传统的车载网络。这些传统车载网络不仅
价格低廉、久经考验而且性能稳定。以太网不会完全取代所有车载网络,尤其是 CAN、
LIN,这两种网络在许多方面还保持着对以太网的优势。汽车电子元件多元化也意味
网络模式的多元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