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摘 要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考察及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叹词在日常交际、文艺戏剧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其灵活多变的特
性极大的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也使得其在语言中的作用不可被其他词类替代。但
正是它的多变使得留学生在使用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甚至影响正常的交际。汉
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在表达情感时较少使用汉语叹词,更多的是使用母语中的
叹词代替或直接用其他形式语句表达。这种中介语形式存在于不同程度汉语学习
者中,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们与汉语母语者的沟通。
本文基于《高级汉语口语》系列教材,调查分析汉语叹词的教学情况,并采
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同预期一致,留学
生叹词掌握程度并不如人意。研究分析其偏误形成原因,发现留学生叹词学习受
到过度概括、母语负迁移、文化迁移、教学失误和不完善的学习策略等因素影响,
造成了叹词学习上的缺失。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积极的改变现有叹词的教学可以从表演教学
法、自然教学法、字形教学法入手,加大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叹词的关注度,合理
引导学生使用叹词以提高其汉语语言能力。

关键词:
叹词 习得状况 偏误分析 教学思考

I
Abstract

An Observation on the Acquisiton and Error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jection Based on Native English-speaking Overseas Students

Interjection of modern Chines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dramas. With its flexibility, language
shows a greater sense of aesthetics. And its functions can not be replaced. But just
because of this flexibility, it causes the biased error of foreign students when they use
the interjection in their study. And then it affects their daily communication. The
foreign students who lear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ldom use Chinese
interjections when they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hey often use their mother language
or choose other sentences to substitute the Chinese interjections. This form of
interlanguage exit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ers, and influence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Chinese peo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interjections based on
the Advanced Spoken Chinese. And investigate the foreig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interjection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are the same as we estimated that the foreign
student could not master this kind of word. Analyzed the reason of bias error, we
found that students were effected by the overgeneralization, negativ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cultural transfer, teaching mistakes and incomplete lear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above investigations,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by using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 performing type, the nature approach and font style teaching
metho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terjection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jection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Keywords:
Interjection;Acquisition;Analysis of bias error;Thoughts on teaching method

II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 1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1.2 研究范围和方法 .................................... 2
1.2.1 研究范围 ...................................... 2
1.2.2 研究方法 ...................................... 2
1.3 前人研究综述 ...................................... 2
第二章 叹词的定义、分类及语用 ............................ 4
2.1 叹词的定义和归属问题 .............................. 4
2.1.1 叹词的定义 .................................... 4
2.1.2 叹词的归属问题 ................................ 5
2.2 叹词的本体特点 .................................... 7
2.2.1 叹词的结构特点 ................................ 7
2.2.2 叹词语音特点 .................................. 8
2.2.3 叹词字形特点 .................................. 9
2.2.4 叹词语法功能 ................................. 10
2.3 叹词分类 ......................................... 11
2.4 叹词的语用功能 ................................... 13
2.4.1 表态功能 ..................................... 13
2.4.2 强调功能 ..................................... 14
2.4.3 寒暄功能 ..................................... 14
2.4.4 搪塞功能 ..................................... 15
2.4.5 提示功能 ..................................... 15
2.4.6 缓和功能 ..................................... 15
2.4.7 模糊功能 ..................................... 16

I
2.5 叹词的发展 ....................................... 17
第三章 以《高级汉语口语》为例叹词教学现状调查 .......... 19
第四章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偏误分析 .................. 22
4.1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考察................ 22
4.1.1 语料来源 ..................................... 22
4.2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偏误分类.................... 22
4.2.1 词汇错误 ..................................... 22
4.2.2 语音偏误 ..................................... 24
4.3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偏误成因分析................ 25
4.3.1 过度概括 ..................................... 25
4.3.2 母语负迁移 ................................... 25
4.3.3 文化迁移 ..................................... 26
4.3.4 教学过失 ..................................... 27
4.3.5 学习策略 ..................................... 28
第五章 叹词对外汉语教学思考 ............................ 29
5.1 语境角度的教学方法探索 ........................... 29
5.1.1 表演教学 ..................................... 29
5.1.2 自然教学 ..................................... 30
5.2 字形教学 ......................................... 30
结 论 ................................................ 32
参考文献 ................................................ 33
附 录 ................................................. 36
致 谢 ................................................. 41
 

II
第1章 绪 论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代汉语叹词在日常口语交流和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它生动的表达
了说话人或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汉语母语者的日常交际行为中,叹词是表达情
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叹词在所有现代汉语词汇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
的作用是其他词类无法替代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叹词词汇的数量相比其他词类数量较少,却因为现代汉语
叹词自身的特点让留学生感到困惑,甚至影响其与汉语母语者的沟通与交流。同
时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叹词的词义丰富且复杂,语音多变,字形多样,语义受
语境影响大,并且不能简单的用翻译方法解释词汇,这给学习者增加了一定学习
难度。特定的教学类型中,例如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相应的教材中都会涉及到一
定数量的叹词。实际教学中,叹词并不作为教学重点。不同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在
叹词学习和使用中通常回避和忽略叹词。在与留学生的沟通和调查问卷中发现,
各阶段的学习者掌握汉语叹词程度有限,更无法灵活使用汉语叹词来表达自己想
要抒发的情感,而是本能的使用母语中的叹词表达自己惋惜、惊叹、疑惑等情感。
本文试图以前人现代汉语叹词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叹词的语法、语用特点,
研究现有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叹词的教学状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探究留学
生叹词习得状况,总结偏误并分析其偏误成因,从而探索有效的叹词教学法,以
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叹词教学。

1
1.2 研究范围和方法

1.2.1 研究范围

作为语言中的普通现象,古往今来,叹词一直是表达情感不可或缺的词汇,
它起源于人类自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是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和招呼应答。受到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影响,现代汉语中的叹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叹词的
数量是开放的。本文以外汉语教学视角考察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
并分析其偏误原因。但受文章篇幅的限制,研究不能穷尽所有叹词,如古代汉语
叹词、方言,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以此为基础更加侧重对外
汉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叹词,为对外汉语叹词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并提出可行的教
学方法从而指导对外汉语叹词的学习,以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1.2.2 研究方法

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对叹词的做出描述,文献法贯穿全文以完
成研究叹词现状的工作;使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展现叹词的特性及分类;运用统计
法总结现有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叹词,探究其出现频率及教学现状;采用调查
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叹词习得现状给予考察,并分析偏误及成因。

1.3 前人研究综述

叹词是表示感叹、招呼或应答的词1。人类本能的情绪的表达和抒发是叹词
的主要功能。
“从语言系统角度看,叹词属于比语言系统原始的第一符号,可能是
起源最早的词类之一2”。长久以来,不论是哪种语言中,叹词都被看作是语言的
末端。拉丁语法描述它是语法系统外,只是标志情感和心理意志的未被收录的词。
19 世纪语言学家认为它是一种超语言甚至是非语言的一种现象。更有语言开始
于叹词的结束这种说法,也一度被划分在语言范围之外。尽管如此,叹词并没有
随着语言历史的发展被人们遗忘和淘汰,至今活跃在口语表达中。这种活跃不只

1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2
马清华.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 [J] 语言科学,2011.9(10):482
2
是在汉语中,而是在大多数的语言中。英语中存在着许多像:Ah、Oh、 Phooey
这样的叹词,在其发音和语义上都与汉语“啊”
“哦”
“呸”有相似之处,这种相
似同样出现在其他语言中。相似并不是偶然的,在人类语言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
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时空间内产生了相近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研究中
是否可以将叹词排除在语言系统之外还是将其划分在语言系统之内作,不同学者
都有不同看法。观察现有的叹词研究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叹词的定义和归属
(2) 叹词的语音类型
(3) 叹词的分类
(4) 叹词的语用功能
虽然对叹词早有研究,但是这些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这种边缘状态也影
响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方面的研究。《叹词习得情况调査与分析》中作者刘蕾针对
初中高级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做出了调查分析,结论是即使是高级班的留学生也
不能很好的掌握叹词的运用3,但得出这一的结论后未能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李丹青的《对外汉语叹词教学研究》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对外汉语叹词教学的
难点即语音、字形和语用三个难点4。
《从能指、所指角度分析对外汉语高级口语
中的叹词教学》从能指、所指角度论证叹词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现有
5
对外汉语教材为依托探讨叹词教学的方法 。对外汉语叹词的教学仍存在很多问
题,上述研究并不完善,实际教学需要更完善的理论支持。
叹词研究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这并不影响使
用。然而这种在日常言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是个不可
避免的难点。本文从现有叹词研究成果入手,结合现有对外汉语教材和调查问卷,
试图为叹词教学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3
刘蕾.叹词习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24-28
4
李丹青. 对外汉语叹词教学研究 [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6:106-109
5
赵艳梅.从能指、所指角度分析对外汉语高级口语中的叹词教学 [J].语言教学研究,2007,(08):111-112
3
第二章 叹词的定义、分类及语用

2.1 叹词的定义和归属问题

2.1.1 叹词的定义

叹词虽是一种边缘,同时通常是著作中最后被简要阐述的词类,经常受到语
言学家们的忽视,但其存在便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语言学中最有效的一条法则便
是经济原则,语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并一直遵循这条原则,它是不可能允许
冗赘无用元素存在的。因此叹词的研究并不是边缘问题的研究,且具有相当的意
义。叹词研究中,首要确定的便是叹词的定义。
回顾汉语语法的研究历史,作为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
的著作《马氏文通》,这样描述叹词“凡虚字以鸣心中不平者,曰叹字。”
“叹字者,
所以鸣心中猝然之感发,而为不及转念之声也。” “斯声也,人籁也,书人所同,
无间乎方言,无别乎古今,无区乎中外。乃旁考泰西,见今英法诸国之方言,上
稽罗马希腊之古语。其叹字不出‘呀’
‘呵’
‘哪’之类,开口声也;而中国伊古
以来,其叹字不出 ‘呼’‘吁’‘嗟’‘咨’之音,闭口声也。然声有开闭之分,
而所以鸣其悖发之情则同。” “叹字终于单音,而极于三音,至矣。”
“叹字既感
情而发,故无定位之可拘。在句首者其常,在句中者亦有之,句中者不概见焉。”
6
描述中首先将叹词定义为表达心中不平的虚词,进而对叹词定义、功能、发音
特征、句法结构给出了最早的描述。马先生的观点认为,叹词是用来表达心中不
平的虚词。同时阐述汉语叹词多为开口声,单音节居多且至多三音节,句法结构
中位置并不固定,但多数处于句首,也有少数处于句中。《文通》较早的给出了
叹词的定义和叹词的归属定性。虽然《文通》是仿照拉丁语法以古代汉语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语法理论,但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锦熙定义叹词是“用来表示说话时一种表情的声音”
,同助词一样属于情
态词。黎先生认为叹词只是一种声音的表现,
“以传声为主,本身也没有什么意

6
马建忠.马氏文通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4
思7。
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在最后一个章节中讨论了叹词。认为叹词永远是
自由形式。其有两个语音特点:“没有固定的字调,但有一定的语调”;“叹词的
成段音素常常超出对别的词类适用的音素系统之外8”。
王力认为“情绪的呼声和意义的呼声”;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定义叹
词为表示强烈感情和招呼、应答。

2.1.2 叹词的归属问题

叹词在现代汉语研究中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由于语言通常以书面形式保留
下来,现有语言学研究更多是对书面语言的研究因而,叹词这种主要在口语中出
现的词汇,并不能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其原因也就显而易见。近几十年来,语法
研究空前繁荣,对于叹词的研究也开始有所突破(见表 2.1)。
叹词归属方面,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将叹词和拟声词列在既不是实词也
不是虚词的位置;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叹词归为虚词;邵敬敏《现代汉语通
论》将叹词归为实词类;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和把叹词
独立为一类,黄伯荣增订版把这归为实词;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将叹词归为
独立的一类。
齐沪扬在《语气词与语气系统》提出两个叹词需要注意的方面9。一是叹词规
范问题,一词多字和一词多音有待解决。二是叹词的划界问题。文章同时引用他
人观点认为叹词和语气词十分接近的词类,可以说是‘“实际上是独立”语气词’。
10
“语气助词和叹词都表示语气,因此可以统称为语气词 。”但文章重点并不在研
究叹词的相关问题上,因而只是提出了叹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因而并没有提出
可作为参考的解决办法和新的理论。
郭锐主编的《现代汉语词类》中,将“汉语的词类分成四个层级上的大类11”,
“根据是否有组合能力把词分成组合词和叹词两大类12”。

7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12:291-298
8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68-371
9
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58-61
10
见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转引自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58
11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2
见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转引自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5
表 2.1 叹词的定义及归属
学者 定义 归属
马建忠 凡虚字以鸣心中不平者,曰叹字 虚词
黎锦熙 表示说话时一种表情的声音 ——
赵元任 叹词永远是自由形式 ——
王力 情绪的呼声和意义的呼声 一种声音表现
吕叔湘 感叹词就是独立的语气词 虚词
朱德熙 —— 实词虚词之外
划分叹词的标准是:(〈独立成句〉|
郭锐 独立层级
〈独立成分〉)∧*〈其他用法〉

邢福义 叹词和象声词合称为独用词 虚词
邵敬敏 表示强烈感情和招呼应答 实词
国内外新的语法研究发现,“叹词绝大多数实际用于感叹之外的交际、社会
和文化功能……叹词是一种代码化的信号,即一种可以感知的信号,在口语中是
一串声音,在书面语中是一串字符,它以固定的方式,在某语言的说话人心中,
关联到一个言语行为的意义,既包括行为性内容,也包括命题性内容13。”这种定
义和归属上的划分区别于传统的划分方式,更倾向于描述叹词的交际功能。“代
码化”之功能反应在句子中可以用 “代句词”来概括。刘丹青认为“叹词未必
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特别是那些插入单句中间、传统视为独立成分的
叹词,称之为言语行为或显夸大,但称为代句词则没有问题,因为句子可以是分
句或小句(clause)。叹词至少代表了有一定话语功能的小句或分句14。”
①刘小慧:
(拉着妈妈)妈,都说了多少遍了,您就不要去了,他在工作,
忙着呢,哪有时间接待您啊,您这不是去添乱吗?
小慧妈:添乱?我心里还添堵了呢,你要是不让我去还真闷得慌,我非要去
看看你说的那个所长男朋友到底咋样!
刘小慧:哎!(小品《考女婿》)

2002.12:58
13
刘丹青. 叹词的本质——代句词 [J].世界汉语教学,2011,25(2):147-158
14
此处转引自刘丹青《叹词的本质——代句词》 (2011),Poggi Isabella 在 The Language of interjections
(2009)中对叹词的定义。
6
例①中说话人小慧妈想要看看自己女儿的男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女儿
却并不想让母亲去见自己的男朋友,在母亲的执拗下只能“哎”的一声作以回答。
从代词句的角度理解,在例①中叹词在此处是表现一种无可奈何、又无话可说,
同时意图结束这段对话的句子。将叹词看作是可以完成话语功能的句子,这给叹
词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从句子的分类方式入手探求叹词的是对叹词的新定义。
叹词归属是叹词研究中最具有争议的地方,这直接影响了叹词在现有语法研
究中的地位和叹词研究的方向。总结现有研究,不同学者对叹词归属均保有自己
的看法(表 2.1)。从表 2.1 看出,对于叹词的定义和归属至今没有定论。发展
中的语言学研究理论中从全新的角度对叹词做出新的解释,如“代词句”,这给
叹词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叹词的本体特点

2.2.1 叹词的结构特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叹词,包括《现代汉语词典》
(2002 增补版)中
收录的叹词、未被收录却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叹词以及新兴网络叹
词,共计 61 个(见附录 1)。针对音节数量做出以下统计:

表 2.2 叹词音节结构比例表

单音节 双音节 三音节

数量(个) 49 11 1

所占比例 80.32% 18.03% 1.63%

马先生在《马氏文通》中对叹词结构特点做出一定的分析,叹词音节结构多
为单音节(见表 2.2)
,存在一定数量的双音节(通常为单音节叹词的叠用或是
两个单音节叹词的组合,口语和方言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和少数的多音节存
在。
(1)呦,太好了!爸爸最爱吃,这回爸爸又要夸我了!
(2)啊!登上了一步,我欢欣鼓舞;再等上一步,我看见了广阔的世界。
这种简单的音节结构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不同的语言中都可以发现,人们
7
在受到威胁、惊吓时不可能还使用连续的完成大篇幅的语句,话语重点为传达所
要表达的情感。叹词在这里就满足了这种需要。这种源于人类本能反射性语言的
存在是很容易理解的。

2.2.2 叹词语音特点

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即听话人与说话人情感会随着具体语境情况发生一定
的起伏变化。在表达喜悦、激动、紧张等情绪时语调上扬;表达沮丧、失落等情
绪时语调下沉。叹词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就是它的在语音方面的特点之
一:调值并不固定。赵元任在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这样描述叹词:
“Interjections have no tone but have definite intonations; the segmental phonemes of
interjections often go outside the range of the phonemic inventory for other classes of
words15”。叹词没有固定的声调,但有一定的语调。叹词语调具有更明显的灵活
性和可变性,这种灵活与多变使其能够生动灵活的表现交际中交际双方的情态特
征、说话姿态和情感特征。
叹词的这种特性源于叹词的产生,受到语境和说话人情绪的影响,这种抒发
人类情感的声音通常是不受约束和非理智的。在表达情感,如惊讶、痛楚、气愤
时通常语气也是短促快速的。鄙视、不服气等情绪时通常具有有意拉长语音的现
象。例如下面三组关于“哎呦” 的例句:
(3)“哎呦,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嘛,给我们垫一垫桌子嘛,小气鬼!” (音
长,表示不满意)
(4)崔永元:哎哟,大妈这《月子》都出版了……(音短,表示惊讶)
(5)哎哟,别看你闺女考上了大学就了不起……(音长,表不服气、不满
意)
例句中出现的“哎呦”在语境的影响下语调有长短之分,音长多表示瞧不起、
不满等情绪,多为说话人为表达内心情感经过一定思索后发出的声音;短促的多
表示惊讶,出乎意料等意,更多体现一种本能的反应。叹词的语调变化多样,声
音的抑扬顿挫都带有不同的情感。汉语音长的长短并不用来区别意义,更主要的
作用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加强表达效果。

15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68
8
2.2.3 叹词字形特点

2.2.3.1 “口”字旁占大多数

汉语的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中“口”字旁词汇多与人体器官“口”相
关。叹词是人类抒发情感、表示应答、招呼的词类,自然与发音器官“口”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叹词字形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总结的叹词列表中,
“口”
字旁为偏旁的叹词占到全部叹词的 93%。叹词多以“口”字旁完成构形功能,如
啊、哎呦、哎呀等等。

2.2.3.2 一字多义、一义一音多字

叹词除了在字形上具有多以“口”做偏旁的特点外,还有具有一字多义和一
义一音多字的特点。哎(āi)
、唉(āi)、欸(āi)三个叹词同音同义,均表应答,
属异性词的范畴。早在《马氏文通》的论述中就已提及叹词具有异形词的特点。
与此同时,由于叹词多出现在口语中,叹词的本质特性为记音性,在使用文字记
录语言的情况下,出现同一种意义时会出现用不同的文字来记录的现实情况。
一字多义是指一个汉字具有多种意义,如叹词“啊”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表示惊异和赞叹 表示疑问
表示追问 表示出乎意料或不该这样
啊 表示惊疑 嗯 表示答应
表示应诺
表示明白过来
(6)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这种孽! (惊异和赞叹)
(7)啊?我要画儿干吗呢?(惊疑)
(8)啊,就是那什么,(沈三儿)他就是天津人上这捧场来……(明白过来)
(9)膜拜你,啊!永不朽的古代之神。(惊异和赞叹)
(10)啊,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明白过来)
(11)“嗯”。他答应一声便紧裹又脏又破的被子转过身去。(答应)
(12)心里有些奇怪,嗯?(疑问)
(13)“嗯?娃子,话可不能这样说。一分一厘都是庄稼人用汗珠子换来的……
9
(出乎意料或不该这样)
在语境的影响下,叹词一个汉字可表达多种含义,语义上呈现出丰富的状态。

2.2.4 叹词语法功能

上述的研究中不难看到,由于归属和定义的不明确对于叹词的语法功能的研
究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将以实例为基础列举叹词的一些语法功能。

2.2.4.1 独立成句

(14)“哎呦!你……你们不是都不乐意把实际的财富透露出来吗?”
(15)“嘘!宝贝儿!”她轻轻说,“别弄醒你爸爸!”
(16)哦?难道你们是欧文的家属?
(17)哦。我是来给中国女排加油的,听见这边奏中国国歌,就上来看看。
(18)……那就是吃他两顿饭,就完了。哼。
独立成句是叹词主要的语法功能之一。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的语言学家
Sonneschein 给予叹词新的定义,即 Sentence Word(句子词),这也是从叹词独
立性这一角度考虑从而得出的定义。叹词在独立成句时形成叹词句,即一种非主
谓式的感叹句。叹词与感叹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表达赞美、惊讶、懊恼等
情绪时的叹词,独立成句后多为感叹句。但并不是所有的叹词独立成句后都是感
叹句。如例(16)中“哦”表示说话人的疑问和不相信,
“哦”在这里是疑问句。
例(17)中“哦”表示应答,为肯定句。
交际中,叹词时常决定了说话人的态度,理解语义时不可忽视叹词的意义。
如例句(18)中的“哼”,表达了对听话人的不同意及不满情绪,使文中说话人的
不满态度跃然纸上。如果忽略了此处的叹词,仅凭前句“那就是吃他两顿饭,就
完了”可理解为仅是对事情发展过程的一种描述,不含有任何其他的情感,也就
在理解方面形成了偏差。

2.2.4.2 独立语

(19)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感叹语)
(20)登上 19 层楼的单身职工大楼俯瞰全景,嗬,好大一座石化城!(插入)
10
(21)现在,咳,他乱了,全乱了。(插入)
(22)日本投降的时候儿,哎,我就在那时候儿结的婚。(插入)
作独立语的叹词在句中没有固定位置,句首、句中、句尾均有使用。做独立
语时,叹词位于句首,后面的句子用来补充和说明叹词表述某种情感的原因。位
于句中时可以起到过渡、承接前后语义的作用,如例(20),叹词前描述了说话
人的位置和看到的景致,叹词后是对所见景致的感叹。用叹词“嗬”连接前后两
个分居,连贯的衔接了前后语义并在情感方面充分的表达了说话人见到壮美景色
时的惊讶与赞美之情。叹词位于句尾,多为情感上的一种补充,有时决定了说话
人的态度。
叹词能够表达一定内容且能够单独回答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表示感情的意
义。现在普遍认同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感情和招呼应答16。”同时可以总结出一
些叹词普遍认同的特质,共有如下三点:

(1) 叹词独立成句,可以和其他句子组成复句;
(2) 叹词在句中的位置并不固定,但位于句首时居多;
(3) 同其他句子组成复句时,通常进一步说明叹词的感情性质;

2.3 叹词分类

叹词分类这一问题上很多学者都给予过一定的说明。吕叔湘先生把感叹词类
根据情感浓重清寡分为表达情感和招呼、应对两大类,表达感情进而又分出五小
类:惊讶和赞叹;叹息、哀伤、悔恨愤怒;诧异;醒悟和不以为然。招呼和应答
又分为:被招呼的人答应人家招呼;指点事物而唤起注意,答应人家文化表示赞
成和追问之意17。黎锦熙将叹词归纳为五类:惊讶或赞叹;伤感或痛惜;欢笑或讥
嘲;愤怒或鄙斥;呼问或应答并从语音角度分析了叹词的固有特点18。李一平在
《论类语言成分叹词的交际作用》一文中就从招呼应答、表明态度、刻画人物、
传达感情、烘托环境、和渲染气氛等六个方面来考察了叹词的不同,从而做以分
类19。

16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179
17
吕叔湘.吕叔湘全集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317-321
18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12:291-298
19
李一平. 论类语言成分叹词的交际作用 [J].外语教学,1996.08:42-45
11
合理的分类是学习者系统的区别和了解叹词的途径之一。以上学者均从叹词
的语义角度考虑,将叹词分类。本文也将从叹词的语义角度分析,将叹词归纳为
以下 11 类:
表 2.3 叹词分类
类型 意义 词汇 例句
表示满意或对事情得意等
满意或得意 哈、嘿、哎呀 哈哈,被我猜到了!
感情(可以叠用)
啊、咄、咦、
表示吃惊、奇怪、惊讶,并
哦、咳、嗬、
发出疑问,或对人或事物表 嚯,原来你们也在这。
惊讶或疑问 喔、唷、嗯、
示怀疑、不相信等。多用阳 哦?还有这种事?
啊、哎呀、哎
平调或读升调
哟、嚯、嚄
由称赞、表扬、夸奖、赞美
等而发出的感叹。这些词使 啊、嗬、嘿、 嗬!这孩子可真聪明!
赞叹或称许
用时可能会产生明为夸奖 乖乖、老天爷 乖乖,这可真大啊!
实为讽刺、幸灾乐祸
表示反感、讨厌、厌恶以及
唉呀、咳、唉、 唉呀,你这人怎么总这
厌恶或不耐烦 不耐烦、不满意等负面情绪
哼、嗳 样!
(音长较长)

歉意或自责 表歉意、自责、内疚等情感 哎呀、哎唉、 哎呀,真对不起!

咦、欸、哦、
表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声 哦,把你的想法说来听
新奇或感兴趣 嗯、啊、哎呀、
调多为阳平 听!
哎哟
因伤痛或精神上的痛苦而
产生的呼喊与哀叹,多含有 唉、唉呀、啊、
痛苦或无奈 唉!这下可全完了
无可奈何的情感,声调多为 嗨、噢、咳
去声

生气或愤怒 不高兴或带有恐吓的威胁 哼、嘘、呸 哼!等着瞧

12
不满意或不以 哼、咳、嘘、
含轻视、瞧不起的情感隐私 嘁,他有什么了不起?
为然 嗯、欸

做错了事、错过了机会等, 唉、哎呀、嗨、 唉,我怎么就没想到


后悔或惋惜
后悔、自怨自艾,惋惜 哦、啊 呢?

哎,都说我自己了,你
招呼或应答 招呼、应答、引起对方注意 哎、嗨、哎呀
最近怎么样?

2.4 叹词的语用功能

叹词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语言意义是抽象概括的,只有在特定的交际
环境中才能确定其具体含义,交际环境是落实语言意义的重要条件20。”叹词的语
用功能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探索。

2.4.1 表态功能

① 感叹、赞美
(23)哇,好丰盛,每个菜都写着名字呢!
(24)我正对一幅大大的“真”字,伸出手掌,嗬 !
(25)嗬,华生可真善于总结啊!
② 惊讶、疑问
(26)可是,一看表,乖乖,已经十点三刻!
(27)我们拾级而入,嗬,教堂还不小哩!
③ 应诺
(28)(闪避地)哦,好极了,那我走了。
(29)“哦”,她睁大眼睛。“不好意思。那只是我做的一个可笑的梦”。
(30)A:太太要她来?
B:嗯,(神秘地)奇怪不是,没亲没故。
④ 醒悟、明白

20
见周靖:
《语言交际的艺术》,转引自郑岚心. 论叹词“啊”的语用功能 [J].语言应用研究,2008,12:46-47

13
(31)“啊”。母亲用手捂住嘴,
“我忘了,我怎么说出来了。”
(32)哦,你就是雅子吧
(33)游艇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嗬,“柳暗花明又一村”!
(34)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哎,咱们的话题怎么越扯越远了?
⑤ 惋惜、无奈
(35)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点。你反而生气了,唉,你呀!
(36)唉,人一参加工作就身不由己了。
(37)咳,提起来一肚子伤心事。
(38)林雪:哎,对了,大陈,前几天你请假是不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儿啊?
大陈:咳,别提了!

2.4.2 强调功能

(39) A:哇塞,你的发型好酷啊!
B:真的吗?
“哇塞”作为一种比较惊讶的感叹的同时引起说话人的注意,强调了听话
人的某种改变而带来的吃惊从而发出感叹。

2.4.3 寒暄功能

言语交际中即互动的人际交往中,除了要表达自身主观看法和感受,还需要
知晓听话人的看法以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通过寒暄来创
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并维系社会关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寒暄是一定话题的开
始,同时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传达友好信息。
(40)A:哎,来了哈!
B:哎!来了!
(41)王丽萍:嗨,林雪,好久不见了!
华胜:林姐、郝大哥,真是你们!我以为看花眼呢!
林雪:啊,你们二位也到这边来了,这么巧!

14
2.4.4 搪塞功能

(42)业务员:“噢!如果在你购买这台机器之前我曾和你谈过话就好了。”
(43)人们会说:“噢,这种相似一定有某种原因。……”
例句(42)业务员需要答复顾客的问题,但并没有实际想要解决的这些问题
的意愿。用“噢”答复客户反应的问题,含有明显的搪塞和不耐烦的意味。

2.4.5 提示功能

提示功能是指叹词在言语行为中提示对方在之前提到过的事情,或引起听话
人的注意。
(44)哎,你刚才说的都是风景,除了风景以外,一定还有别的收获吧!
(46)哎,有人敲门,你去看看。

2.4.6 缓和功能

“缓和语是对言语行为的一种修饰,以减少某一言语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效
果,或减低某一话语的以言行事用意(比如建议、批评、责备、不满等)的力度,
增加与对方的商榷空间,从而提高该话语的可接受性等。”1 叹词在交际中经常
被用来缓和这种负面结果,使话题能够顺利进行。
(47)主持人:这位先生,你有什么高见吗?
观众:哎呀,电视这东西,真是没法说。有它吧,怕影响学习,影响视力;
可要是没它吧,还真觉得缺点什么。
(48)A:这里是上座,请父母大人先入座吧。
B:哎呀,现在谁还讲究这些,随便坐吧。
A:不行,不行,今天可是传统节日,又是在饭店,咱们就按老规矩来。
(47)“主持人”针对电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想要征求“观众”的意见,“观众”
对于电视的态度比较中立,并没有一味的说好或者不好。因而在“主持人”的询
问后先是用“哎呀”缓和或表明中立的态度。(48)中“哎呀”更具有客气的意思,
缓和被邀请“上座”。

15
2.4.7 模糊功能

(49)A:听说你家女儿考了特别高的分!
B:哎呀,哪有啊!
(50)母亲:别总想着出去玩,放了学就给我回家!
儿子:嗯。
相对于寒暄和搪塞功能,模糊功能是指叹词在交际中模糊了说话人的真正意
图。语言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言语行为中,为了维
护面子和保持礼貌原则,人们模糊表达从而达到不伤害或比较中立的态度。
(49)
中说话人 B 为谦虚,说话中尽量少赞许自己少贬低对方,并没有直接回答自己女
儿是考了很高的分数,而是先用“哎呀”给予感叹,模糊了自己的本意。(50)
的对话中,儿子对母亲的嘱咐并没有正面的肯定或否定,模糊了自己对母亲唠叨
的态度,以保持对话中双方的利益,避免冲突。
2.4.8 话题标记
从语篇角度考虑,叹词同时具有话题转移的功能。
(51)铃木:昙花?听说过,没见过,这下儿我可以一饱眼福了。伯父伯母没有
养个猫、狗什么的?
林父:那些东西太麻烦……倒是志强小时候养过猫、鸟,还养过两只小白
鼠呢。哎,听说你们快考试了,学习忙吗?
铃木:还可以,说忙也不忙。……(
《高级汉语口语》课文:意思意思就行
了)
(52)铃木:(DVD 屏幕上出现雅子演讲比赛的镜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
们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关于动物保护问题。……
林父:(插话)没错,前几天,电视上还报道说在海关查出了一车的老虎
皮、豹子皮……
林母:嘘,老头子,先听雅子讲。
铃木:我先说说第一个原因。……(《高级汉语口语》课文:献一点爱心
给动物朋友)
(51)中林父和铃木的谈话内容是围绕林父的业余爱好,“哎”作为话题的
转移标记,林父将话题从爱好转移到铃木的学业问题上。话题的转移并不符合合
16
作原则,可在交际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话题的转移。比如上一话题无法继续或者
并不是说话人双方感兴趣的交际内容。选择适当的话题转移标记是使得语篇流畅
继续的重要手段。(52)中林父在播放铃木演讲比赛视频时插入自己看到的一条
关于捕杀动物的新闻,将话题转移到新闻的内容。“嘘”表示制止,并将话题重
新引到铃木的动物保护话题中。
叹词的各类语用功能界限并不清晰,交际过程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几个或者更
多语用功能时常同时存在,但是这并不影响母语者的理解。可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
“弦外之音”的表达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却常常是种无法逾越的障
碍。这是由于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背景影响下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并不
能达到完全的对应。

2.5 叹词的发展

叹词可能是语言系统中最早的一类词汇,在语言历史的发展中,不但没有退
出历史舞台,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判断叹词通常同两个角度:一、表达情感、应
答;二、句中不充当句子成分,作为独立语或独立成句。一些表示感叹的词语或
短语在使用中也开始逐渐的带有叹词的以上两个重要特征。
(53)此情此景,令他们止不住失声痛哭起来,高喊“天啊!天啊!”
(54)“我的天啊!”她若看得见梅尔加德斯房间里的一切,准会这样惊叫一声。
以上两个例句中,“天啊”、“我的天啊”在以往的研究中将其看作短语或者
句子来研究。从叹词代词句的角度分析,具有了叹词的某些特质:表达情感、结
构独立。分析看到,
“天啊”在句子中独立于句子之外,并不充当成分;抒发对
某件事物的感慨。我们可以说这一类词“叹词化21”。(表 2.4)
叹词的另一个发展体现在网络词汇中。网络语言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书面和口
语形式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通常介于书面和口语语体中间,即用书面表达口
语。如:

晕!这算怎么回事啊! 汗!太惊悚了! 呵呵,好的!

赞/赞一个! 我去,夸张了吧。 靠/我靠。

21
“非叹词转化为叹词的过程, 称为叹词化”。 刘丹青. 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 [J].汉语学
习,2012,06:3-1

17
表 2.4 叹词发展
原始属性
叹词 叹词语义 例句
词性 语义
形容呕吐声、大哭声 表示惊叹的 他脸上显现出……热情:
“哇!
哇 象声词
等 情感 我们上来了,我胜利了。”
(不单独 做重体力劳动时的
嗨 招呼 嗨,林雪,好久不见!
使用) 呼喊声音
表示不在乎、
嘁 象声词 形容细碎的声音 嘁!我姐嫁给他,拾举他了。
不服气等
表示赞叹或 啧!才几天功夫,和换了个人
啧 象声词 形容咂嘴声
不满意 似的。
鼻子发出声音;低声 表示不满意 哼!要不了几天,全上海就会
哼 动词
唱 或不相信 知道这件事。
表示喜悦与
耶 助词 表示疑问口气 耶!太棒了!
兴奋
网络叹词特点在青年中的使用较为频繁。青少年更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在出现新的网络语言时更容易接受和使用。其使用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网络,
而是出现在日常的语言中。网络叹词的语法使用更灵活,由于多是从其他词类词
汇借用而来,作为叹词的同时还在句子充当句子成分,如:我晕!从叹词化角度
分析,这些网络叹词具有了一些叹词的语义并逐渐凝固下来,逐渐的就形成了新
的叹词。频繁的使用和快速的传播使得一些网络词汇在主流媒体上的使用也更加
频繁。这些叹词也就被大部分人接受。但是网络的特点——快速,使得网络中出
现各种新的叹词,一些网络在未完全叹词化后便不在流行。对于这类叹词,我们
并不应当急于将其规划在叹词的固定席位中,而是在发展中看待它的变化。
由此可见,叹词随着语言历史而发展变化,叹词的语义并不复杂,但其具有
丰富的语用功能。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叹词的教师和学生对于语义飘渺、复杂
而无从下手。此时,对叹词的研究就便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8
第三章 以《高级汉语口语》为例叹词教学现状调查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悠久,追溯到汉代时期的西域高僧、唐代的遣唐使,
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便是早起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源。现代对外汉语事业正在蓬
勃发展,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便显得尤为的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从字面上
便可以理解,它是区别于一般汉语为母语语文教学。非母语的语言学习除了要克
服所学语言本身的一些难点后,还需了解一定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
情等。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许多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约定俗成的
词汇含义,在留学生的学习中却是另一座需要克服的高山。
叹词本身并不是一种难理解的语言形式,它有感而发,表述情感,源自内心。
但通过调查分析,看到的现状却是叹词在口语教学中被忽视且留学生未能掌握这
些词汇的用法。研究中针对北大版《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1)(2)册教材中
出现的叹词做出总结和概括,以分析叹词教学的现状。
口语教材《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1)
(2)中涉及的叹词有:啊、哎、哇、
嗯、哟、哦、咳、噢、哟、唉呀、唉、嗬、嗨、嘘、嘿、喂、哎呀、哎哟哟、哎
呦、哈哈。共计 19 个,占现代汉语叹词总数的 31%,出现次数 58 次(见表 3.1)。
表 3.1《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叹词使用情况
叹词 出现次数 叹词 出现次数
啊 2 噢 3
哎 16 哟 2
嘿 3 唉呀 1
嗯 3 唉 7
哟 3 嗬 2
哦 2 嗨 3
哎呀 3 嘘 2
咳 3 喂 1
哎呦(哎呦呦) 2 哈哈 1
其中涉及的叹词类型有:

19
① 表示同意或应答:啊、嗯、哦、噢、嗨、咳、喂
② 表示惊讶或感叹:啊、哎、哟、哎呀、哎呦、哎呦呦、唉呀、唉
③ 表示满意或喜悦:嘿、嗬、哈哈
④ 表示疑问:哎、嗯、
⑤ 具有话题转移功能:哎、嘘
以上叹词出现在教材课文对话中,统计发现练习中出现的叹词主要集中于练
习“用正确的语调读出下列句子”。

1.呦,我当是谁呢!(表示惊奇,发音稍有急促)
2.哎呦!原来是你,吓了我一跳。我当是小偷进来了呢。
(表示惊讶,发音
急促)
3.唉,人一参加工作就身不由己了。(表示无奈。语调下沉,拉长)
4.哎呀,现在谁还讲究这些,随便坐吧。(表示感叹)
5.哎,说了半天,你们不会只是手拉手来逛大街吧。
(话题转移,语调上扬)
6.呦,越来越深沉。哪天有空儿跟你好好聊聊。(表示感叹,稍有拉长)
7.哦?你还得过高校摄影二等奖哪。(表示惊讶,语调上扬)
8.咳,别提了!(表示无奈。语调下沉,拉长)
9.咳,提起来一肚子伤心事。(表示无奈。语调下沉,拉长)
10.啊,不管?这话怎么讲呢?(表示应答)
11.唉,我真羡慕那些神通,天生长了个聪明脑袋,学什么会什么。
(表示惋
惜。语调下沉)
12.嗨,林雪,好久不见了。(表示招呼,语调上扬)
13.唉,简直惨透了!(表示惋惜。语调下沉)
14.唉,我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表示无奈。语调下沉,拉长)
15.哎,咱们的话题怎么越扯越远了?(话题转移,语调上扬)
16.哎,你们上次不是说要看雅子参加留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吗?(话题转
移,语调上扬)

北大版《高级汉语口语》教材是汉语口语系列教材的高级部分。教材以中级
汉语水平留学生为主要对象。课文以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为主线,以类似剧本的
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以达到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学到真正地道的口语语言为目

20
的。内容编排以热身话题为引导,对话式课文为主体、接以词语(语音、词义)、
专有名词解释、注释(通常为熟语的注释)
、练习(课文练习:对课文的理解;
句式练习:对文中出现的句式的解释与例句)以及讨论和调查部分。教材中出现
的叹词主要集中于课文和课文练习部分。课文练习中设定有“用正确语调读出下
列句子”,着重挑选课文中表达情感的叹词,目的使学习者注重语调所传达的不
同情感。配合课文朗读的光碟做以参考,学生是可以认识到叹词所传达的情感。
尽管在教材的编写中,编者做到了对叹词的练习,但就教材实际使用情况看,
学习者并没有注重这方面的练习,仍是忽视了这一部分练习的重要性,并没有达
到编者预期的学习效果。教材中也缺乏对叹词的讲解。叹词是灵活的,传达的情
感丰富,有时也会飘渺难懂。这种情况下需要教材有一定的解释和提点。
叹词多出现在口语中,与其他类型教材相比,口语教材中的叹词出现频率明
显要比其他类型教材要多的多(例如精读教材或阅读教材)。但是在统计研究中
发现,同其他教材一样,叹词的讲解少之又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比较忽视叹词
这一类词汇,在师生都最在意的汉语水平考试中,叹词通常并不是考试的重点。
统计分析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后看到,其中涉及部分常用的叹词:喂、
啊、呀、哎、哈、哦。虽然有所涉及但并不作为要考察的语法项目出现,这也成
为忽视其存在的原因之一。实际教学任务下将叹词作为一个主要的语法知识去花
时间讲解练习存在一定的困难。留学生学习叹词通常是潜移默化的认知,因而在
考察其习得情况时便发现留学生对于叹词的掌握并没有预期中的程度。多种原因
下留学生在叹词使用上存在一些偏误。

21
第四章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偏误分析

4.1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考察

4.1.1 语料来源

本文以调查问卷形式展开对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叹词习得现状的调查(见附录
2)。为减少调查问卷中题干部分受被调查者汉语水平的局限,题干以难易程度较
低的中低级对外汉语词汇编写,从而适用于大部分被调查的学习者。由于初级班
学生的学习程度对于完成调查问卷存在一定的难度,参与调查的学生分为两个等
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因而主要将调查对象集中于中级和高级班英语母语的学习
者。调查问卷涉及以《高级汉语口语》中出现叹词为主体,选用:啊、哦、噢、
哎呀、哇、嗨、咳、嗬、喂、嘘、唉呀等在留学生学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叹
词。调查问卷共 13 题,收集有效语料 113 条。同时本文语料中有少部分留学生
日常写作和口语中出现的偏误。通过上述语料分析留学生偏误类型及成因,为叹
词教学提供参考。

4.2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偏误分类

4.2.1 词汇错误

4.2.1.1 不明词义

叹词在留学生学习中属于薄弱环节。因为并不重视这部分词汇的学习,调查
问卷中出现的常用叹词的认知度也未能达到预期中的程度。如:
(1)*“期中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咦!还没准备呢!”
(2)* “期中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嘿!还没准备呢”
(3)*“听说有家饭店的菜很好吃!”“咳?哪家?”
(4)*“哼!朋友,去超市怎么走?”
(1)
(2)语句中的叹词表示无奈和担忧,可以用“哎”
“唉”表示。
(3)中说话
人提出疑问,想要知道说话的另一方提到的饭店是哪一家,应该用表示疑问的
22
“啊?”或者“哦?” 来表达疑问语气。(4)句是一个问路的语境。在向他人
询问事情,为引起对方的注意,口语中可以使用“哎”开始话题,引起听话人的
注意。以上偏误,多由于留学生对供选择的叹词还很生疏,有的甚至不能确定其
读音。完成句子时,可以理解上下文的意思,但就选择题目来说,并不能确切的
分辨出每个叹词的意义。由于对词义的不了解或不认识,造成了这方面的偏误。

4.2.1.2 逻辑错误

(5)* 哈哈,我也做不出什么好菜,大家随便吃点吧!
(6)* “他说他下个月就回国了。”“哼/哎呀?真的?”
(7)* “哦!他有什么了不起?”
(8)* “嗨,医生,我肚子疼!”
(9)* 哼!朋友,去超市怎么走?
偏误(5)原句表达的是一种遗憾的情绪,交际中的谦虚说法。留学生在此
处选用了表达高兴和喜悦的叹词“哈哈”。显然在句子中前后逻辑上存在偏差。
表达比较难为情的笑,可以使用“嘿嘿”
,或者表示一般感叹 “哎呀”
“哎”等,
此处选用“哈哈”是不恰当的。偏误(6)说话人要表达的是一种怀疑、不确定
的口气。而“哼”多用来表示不服气,不在乎等情绪;
“哎呀”表示的意义较多,
可以是惊叹、疼痛等情感,这两个叹词均不能表达疑问的涵义。偏误(7)表示
说话人的不服气,或者不赞同的看法。“哦”表示赞同、同意。这与句中逻辑正
好相反。
“哼”、
“嘁”等叹词更适合此处的表达。偏误(8)中语境是病人和医生
的对话。病人叙述自己的病情是“肚子疼”
,是一种痛苦的感受。而“嗨”通常
表示招呼,且带有某种愉悦的心理感受。病人一直肚子疼,不会使用这种轻松的
招呼方式。这也是不符合母语人言语行为习惯的。偏误(9)中展现的是一句问路
的情景。“哼”这种不服气的情绪显然同问路这一语境不符。

4.2.1.3 泛化使用

(10)*哦!太好了!
(11)*“这道菜怎么样?”“哦!真的很好!”
(12)*“哦!你怎么又忘了带钥匙。”

23
(13)*哦,对不起,踩到你的脚了。
(14)*哦!医生,我肚子疼!
(15)*“期中考试准备怎么样了?”“哦!还没准备呢!”
(16)*哦!朋友,去超市怎么走?
以上句子我们可以看出,留学生在考察中都选用了“哦”来完成句子。
“哦”
与英语中“Oh”发音相似,且都有表示惊叹等情感。但是这并不等于二者的用法
完全一致。汉语中“哦”在陈述句中多表示应答、同意;疑问句中表示疑问、与
不相信等。表达情感方面并不是十分的激烈,相比“啊”、
“嗬”、
“哎呀”等情感
稍显平淡。句子中如(14),表示的是病人的一种痛苦,用“哦”表示的是对医
生的一种招呼,但在供选词里可以选择“哎呀”表示病人的痛苦感受。留学生将
“哦”泛化,但在一定语境中并不合理。

4.2.2 语音偏误

留学生叹词语音偏误主要集中于声调、语调部分。
区别于其他语言,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调。汉语声调具有区别意义、词性
的作用,同时在韵律上呈现出美感。汉语的语调不是独立的,而是语调与声调的
结合体,二者相互影响。留学生学习中更注重的是声调,但是叹词的声调并不是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就能够概括的。有时这些调值是超出这四个声
调的。
(17)*哎(ài),听说你们快考试了,学习忙吗?
(18)*哎(ài),华胜,听志强说你的 CD 也不少啊!
(19)*嘿(hēi),说曹操,曹操到。
(20)*……嘿(hēi),不用减,体重又回去了。
以上句子出现在《高级汉语口语》中留学生在课文朗读时出现的偏误。
(17)
(18)是叹词“哎”和“嘿”的语音偏误。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句子中说话人
意在转移话题,并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哎”的声调为阳平,“嘿”声调为去声
才更符合母语人的表达习惯。
(21)呦,我当是谁呢!
(22)唉,简直惨透了!

24
语调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高级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高级阶段的学生通常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汉语水平,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学习就应语气轻
重缓急、抑扬顿挫,和语调变化和文中感情波动的关系。(21)叹词表示惊讶,
语气较急促。(22)表示说话人无奈的情绪,语气缓慢。这些都是留学生在调查
中未能做到的。虽然在语音上不存在错误,但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仍然会让母
语人觉得“有点奇怪”。

4.3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偏误成因分析

4.3.1 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通常是已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和概括
能力,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以自身母语为参考,在大脑中形成一套新的规则或挪用
一些母语规则并扩大其适用的范围,使得目的语语内规则过渡泛化,进而产生偏
误。
叹词“啊”是最接近人类原始受到刺激时发出的声音,可以表达多种情感,
如应答、惊疑、明白过来、追问、赞叹等。英语叹词 Ah 表达高兴、满意、痛苦、
惊讶的情感。汉语学习中留学生在较早接触到它,除作叹词使用外,“啊”作为
语气助词在初级教材中就已经出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普遍认为已经掌握了叹词
“啊”的用法,使得在实际应用中过度概括,即用“啊”来表达所有想要表达的
情感,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书面表达中。

4.3.2 母语负迁移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已掌握的母语会对目的语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学者将
其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具有相同之处,对于发展中介语具
有积极意义时为正向迁移,反之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时为负向迁移。叹
词普遍存在于各语系中。从世界语言范围着眼,叹词均具有表达心中情感的功能。
同时作为描述人类本能情感表达的一类词汇,不同语言中会出现发音相似的叹
词。英语叹词 Ah(啊),Sh/hush(嘘),wow(哇)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对应词汇。
这导致在口语中,留学生本能的使用母语叹词作为表达感叹的手段的现象时有发

25
生,使用汉语交流的同时夹杂母语叹词。叹词的这种母语迁移区别于其他词汇的
母语迁移偏误,相比之下母语中叹词使用频率高,更趋向于一种本能的发声反应,
因而在这一点上针对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究。
母语负迁移同时影响叹词语音偏误。叹词的语音偏误主要集中在声调部分。
前文着重分析过叹词的语音特点,在对比其他语言的同时可以看到,汉语在语音
方面的最大的特点便是声调。汉语中声调是区分词义的重要标志,它还承担了韵
律节奏的美学功能。
“洋枪怪调”主要归结于声调,声调是否标准决定语言是否
“原汁原味”。不仅仅是叹词,声调的偏误在留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表达叹词
时偏误更为明显,从而影响语义的理解。

4.3.3 文化迁移

文化迁移是母语文化对目的语学习造成的影响。Oh my God/Goodness!
Gracious! /The devil! 是英语中常见表达惊讶,惊叹或咒骂的叹词。但英语中
这类叹词明显有别于汉语带有明显的宗教因素。在汉语叹词中并不存在这一类的
词汇,通常与之对应的也不是叹词而是“我的天”、“天啊”“见鬼”这种短语或
感叹句来表示。这种文化中的差异,使得第二语言习得者并不能直接找到对应母
语的表达方式。这种情况下通常选择使用母语中的词汇作为替代。
中国文化中与不熟悉的人打招呼通常会很客气谨慎,如“你好”等作为话题
的开始,这种交际语境下很少使用比较随意的叹词。但在不同年龄阶段、性别中
也有不同的反应。相比年轻的人来说,年长的人通常很难接受陌生人使用“嗨”
“哎”等最为话题开始,显得过于随意与不尊重。
现实中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
“老外”在马路上和不相识的中国女孩打招呼:
“嗨,美女!”交际对方的中国女孩可能只是看了对方一眼就拔腿跑掉了。事后
和自己的朋友说在马路上被人骚扰了。听起来好像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但却
是在实际交际中出现过的问题。文化间的差异在交际过程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欧
美的文化氛围更为开放,比较能够接受这种随意和自由的招呼方式。但这在中国
女孩看来,这是种不礼貌的行为,转而暗示自己接下来继续对话会使自己存在危
险。这种文化间的差异是留学生应当注意的,叹词的使用多为比较随意的语境和
场合,忽视场合和对象而是随意的使用叹词容易造成交际中的失败。

26
4.3.4 教学过失

教学过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的编写。一本好的教材不仅是教师的
得力助手更是学习者的最佳伙伴。叹词在现有教材中的使用频率并不是非常低,
但却出现了学生认知程度不高和几乎不使用汉语叹词的现象,通过对《高级汉语
口语》系列教材的研究可以看到,叹词即使出现在教材中也并没有完善的解释和
相关练习。有些口语教材中出现了学生从未见过的叹词,但在生词表中并没有标
注和解释。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等问题,教材编写需要划分
轻重缓急,但过于忽视叹词这一词类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编写中可以集中某一
单元作为知识的补充整体概括的阐述叹词的语法知识加以举例说明,并口语练习
中增加叹词的比例。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忽视。口语教材的授课方式区别于其他的授课形
式,更注重口语的,不拘于教材的授课方式使得并不能让教师像讲解精读课文一
样学习口语中的语法知识。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忽视叹词的理由,教学中老师在授
课期间可以增加叹词的使用频率,使得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下对某一叹词有所了
解。讲解课文在涉及到叹词并不应该将其略过,需要给予一定的讲解。针对一些
叹词同样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在其他位置,教师应给与一定的讲解,使学生不至于
将二者混淆。对外汉语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使用的语言更倾向于中介语语言,区
别于母语人的日常说法,这样许多留学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听得懂老师说话,
听不懂本地人说话。母语人的言语行为中包含诸如叹词一类比较复杂多变的表达
形式同时相比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较快的语速,因而会造成这种现象。留学生学习
汉语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优势,即目的语环境下的学习能使学习者更快的形成想
要达到的语言习惯。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条件,才能更有效的完成学习计划和既定
学习目标。
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够将语言学习转化成可以使用的语
言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现有的对外汉语叹词教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进一
步完善。

27
4.3.5 学习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Freeman & Long 提出语言学习的三角模式22中有三个


相互制约的因素,即教师或教学——语言、文化——学习者、学习。以往第二语
言教学中更多的是探讨教师、教学以及语言、文化这两大因素。学习者及学习是
教学中的不可忽略的主体。学习者自身特点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方式、习
惯等。侧重点不同的学习风格使得注重书写、语法的学习策略在书面形式的调查
问卷中对叹词有更高的认知度;侧重口语的学习策略则通常在口语沟通中表现得
积极主动,乐于了解相关方面的内容。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学生并非
仅凭一种学习策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相比日韩留学生更倾
向于听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风格在语言听、说学习方面占有优势,但在书
写和记忆上则有不足,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这一点的体现尤为明显。现代教学
中多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
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提高书写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
导学生,弥补学生因学习策略造成的遗漏;给予叹词适当的关注,减少因“无关
紧要”个人学习态度造成的对叹词的忽略,全面提升汉语交际能力。

22
Freeman,D.L.Long, M.H(1991) 蒋祖康导读,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0.8
28
第五章 叹词对外汉语教学思考

言语交际中,叹词承载着交际话语内容,生动、灵活的表达了说话人想要表
达的交际内容和情感。但留学生对于叹词的习得情况考察表明,留学生叹词习得
情况并不乐观。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更重视的是语
法结构的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练习”的教学模式的结果就是忽视
了叹词这一类词汇。完善已有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道路。在现
有教学方法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5.1 语境角度的教学方法探索

语境即语言环境,直接影响这言语交际行为。正确的解读语言环境有助于理
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含义。叹词受到语境的影响表现出丰富的含义和强大的表达
能力,在普通教学方法中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但在另一个方面却极大的丰富了语
言,增加了语言的活力。

5.1.1 表演教学

表演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表演型教学。初级对外汉语教学
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中难于沟通的问题,通常教师会借助其他语言作为辅助。需
要借助英语等其他语言作为沟通的手段。教师为表达情感可以是用叹词加表情动
作的方式。例如在表示同意,赞赏时可以面带微笑发出“啊”的音;表示不同意
或怀疑,可以皱眉头同时使用上扬语调的“啊?”。这种语言加表情或动作的方
式可以很轻松的让学生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义。
第二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表演型教学。这种类型的叹词学习针对汉语程度较
高的中高级学生。教师可选取一定的电影、电视片段,加以改编和说明,增加叹
词出现的频率,通过让学生表演戏剧等内容从而达到理解、并使用叹词。

29
5.1.2 自然教学

自然教学法是区别于注重语法、句式的传统教学法的,认为课堂的教学环境
应尽量的接近实际教学环境。尽可能的结合周围的事物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尽
管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读写练”的教学模式,在读、写方面有较快提高,但是
就听和说两方面而言,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存在着缺陷。自然教学法以口语的形式
提出新的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和实物、动作、表情等让学生如同顺应自
然规律一样习得语言。自然教学法指导下的叹词教学教师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
面入手:
一、教师作为语言的输入者,教学难度应在不影响正常理解下稍稍高于学习
者水平,即“i+1”的教学难度。叹词在其自身特征方面就有定的复杂性,随着
叹词在当代社会中的演变,一些叹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此同时也产
生了新的叹词,在教学中,本着交际为重的原则,选择留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接
受的叹词来学习。同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二、活跃的课堂形式。如小组讨论,游戏,小品短剧等等。活跃的课堂形式
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利用叹词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用叹词编写小
品或短剧,增强学生对于叹词的认识。也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
概括自己所知的叹词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总结给予评价和进一
步梳理。

5.2 字形教学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更重视交际方面的应用,但是对于现有留学生叹词掌握情
况来看,留学生对于叹词汉字的认知度并不高,尤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汉字
书写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对于叹词汉字的认知度还不高。
汉字为表意文字,叹词多以“口”字旁的形声字,因而在汉字识别方面的教
学可从叹词的字形特点出发。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初期,受到母语文字的影响,在
汉字拆分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别。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较日韩学生花费更长的时间
来掌握分解的技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差距会渐渐缩小。叹词在留学生学
习过程的中高级阶段出现。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拆解汉字的能力。

30
在叹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字形特点强化学生的记忆。根据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叹词书写错误总结来看,留学生书写方面经常遗漏“口”字
旁。如“哎”写成“艾”;“啊”写成 “阿”。掌握叹词的构形特点,便可以避
免这种类型偏误的出现。
教学形式上,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自己所知叹词,以发言形式阐述讨
论结果。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书写的方式,锻炼其书写能力,最后教师以偏旁做总
结,梳理常用叹词。教学中以理据分析作为汉字教学的基础,拆分叹词的形旁和
声旁,同时培养学生拆分汉字的意识,有理有据的解释叹词构词特点,能够加深
学生的理解记忆。

31
结 论

叹词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生动、灵活的展现出语言的力量。汉语
母语者通常在生活中自然的掌握了这一类词汇的用法,但在留学生这样的对外汉
语学习者中,叹词却常常叫人“一头雾水”
,很难做到如母语一样使用叹词来表
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遗漏。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更注重的是语法与结构,
叹词并不充当句子成分,使得它的作用一直得不到很好的重视。教学中的传统教
学方法和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对这一教学现状的产生影响。对外汉语应是全面
的,更是服务于交际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仅仅是会读、写,更本质的目的
是达到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使用汉语学习、思维的能力,从而做到
了解中国人文、社会。
因此,本文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叹词本体,分析现有
教材的不足和教学现状,研究偏误做出成因分析,并针对现有叹词教学和学习中
的难点加以分析,意在探讨对外汉语叹词教学的新途径。
但是,本文还存在一定不足:
1、配合调查的留学生来自笔者实习的同一所高校,同时调查人数有限,这
些因素可能使调查结果存在着一些偏差;
2、对于语音方面的调查,受客观因素影响,并没用使用仪器分析,无法从
中得到确切数据以作说明;
3、受笔者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可能使文章存有不足。
尽管如此,仍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中叹词的教学提供一些参
考信息。

32
参考文献

[1]郭锐.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4]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马建忠.马氏文通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6]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7]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曹忠军. 关于叹词和拟声词的词类归属问题[J].语言与翻译,2005.03:40-43
[9]丁崇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J].北京师范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03:126-130
[10]高彦梅. 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 [J].外语教学,2001.05:14-18
[11]华宏仪. 叹词表情论 [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02:25-30
[12] 何 占 义 、 孙 忠 文 . 英 语 感 叹 词 与 汉 语 叹 词 认 知 对 比 研 究 [J]. 语 言 研
究,2011.01:101-103
[13]胡明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04:103-108
[14]胡明杨. 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 [J].中国语文,1995.05:381-389
[15]胡明杨. 语法意义和语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影响 [J].汉语学习,1992.01:1-6
[16]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4-16
[17]黄明哗. 叹词的表音和表意 [J].湖州师专学报,1992,2:37-47
[18]黄瑞红.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第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 [J]. 语言文字及其
应用研究,2012.11:128-130
[19]李丛禾. 感叹词的认知理据和语用功能探究[J].外语学刊, 2007.03: 118
-122
[20]李丹青. 对外汉语叹词教学研究 [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6:106-109
[21]李吉东. 从语言的提示功能看汉语词 [J].山东学院学报,2003.06:36-42

33
[22]李浚平. 谈叹词的功能语法及其它 [J].昆明师专学报 1987.2:86-90
[23]李一平. 论类语言成分叹词的交际作用 [J].外语教学,1996.08:42-45
[24]刘丹青. 叹词的本质——代句词 [J].世界汉语教学,2011,25(2):147-158
[25]刘丹青. 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 [J].汉语学习,2012,06:3-13
[26]刘蕾. 叹词习得情况的叹词习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2.2:24-28
[27]刘宁生. 叹词研究 [J].南京师大学报,1(社会科学版)1987.3:49-55
[28]刘元满. 汉日叹词特点的比较 [J].汉语学习,2000.2:41-45
[29]吕明臣. 汉语的情感指向和感叹句 [J].汉语学习,1998.06:11-14
[30]马清华.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 [J].语言科学,2011.9:482-496
[31]冉永平. 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 [J].外语教学,2012.07:
1-17
[32]邵敬敏.叹词疑问句语义层面分析 [J].语文研究,1989.2:18-25
[33] 武 振 玉 . 先 秦 汉 语 叹 词 试 论 [J]. 吉 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2009.05:69-71
[34]徐世荣.汉语口语中叹词的熔合现象 [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9,02:67-75
[35]杨树森. 论象声词与叹词的差异性 [J].中国语文,2006.03:206-287
[36]于思湘. 新兴叹词的语用特征 [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6.11:72-76
[37]姚锡远. 现代汉语叹词研究 [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
60-63
[38]张本慎. 汉英咸叹词的跨文化透视 [J].外语教学,1997.04:48-55
[39]赵艳梅.从能指、所指角度分析对外汉语高级口语中的叹词教学 [J].语言教
学研究,2007,(08):111-112
[40]郑岚心. 论叹词“啊”的语用功能 [J].语言应用研究,2008,12:46-47
[41]周洋. 论语气词“哦”的语用功能 [J].语言应用研究,2010.11:16-19
[42]Daniel C. O’Connell · Sabine Kowal. Interjectio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J] Psycholinguist
Res (2010) 39:285–304
[43]Neal R. Norrick. Discussion article: Pragmatic markers,

34
interjections and discourse [J] Catal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07,
06:159-168
[44]Tahmineh Tayebi1 Vahid Parvaresh2. I Will Wow You! Pragmatic
Interjections Revisited [J]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2011,
02:57-67
[45]Vladimir Ž . Jovanovi ć . THE FORM, POSITION AND MEANING OF
INTERJECTIONS IN ENGLISH [J]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2004: 17 -28
[46]方文增. 现代汉语感叹行为语用研究 [D].浙江大学, 2011
[47]方云. 汉英感叹词[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48]黄弋. 现代汉语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及意义分析[D].四川大学, 2006
[49]李潇一. 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感叹词教学研究[D].云南大学, 2012
[50]张汉娇. 留学生汉语招呼言语行为研究及教学探讨 [D].暨南大学, 2006

35
附 录

附录 1 感叹词表
叹词 注音 词义 例句
啊 ā 表示惊异和赞叹 啊,出虹了!
①表示惊讶 啊呀,他跑的真快呀!
啊呀(呀) āyā
②表示不满或为难 啊呀,怎么弄了满地的水!
啊呦 āyōu 表示惊讶、痛苦 啊呦,头好痛!
啊 á 表示追问 啊?你说什么
啊 ǎ 表示惊疑 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①表示应诺(音较短)
啊,那好吧。
啊 à ②表示明白过来(音较
啊,原来是这样啊。
长)
哎!真是想不到的事。
①表示惊讶或不满
哎 āi 哎,我倒是有个办法,大家看
②表示提醒
行不行。
①表示惊讶
哎呀,这个瓜怎么长这么大。
哎呀(呀) āiyā ②表示埋怨、不耐烦、
哎呀呀,你就少说两句吧。
惋惜等
哎呦 āiyōu 表示惊讶、痛苦、惋惜 哎呦,医生我肚子疼
嗳 ǎi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嗳,话可不能那么说。
唉,好好的一套书弄丢了两
唉 ài 表示伤感或惋惜
本。
嗳 ài 表示悔恨、懊恼 嗳,早知如此,我就不去了。
“您开完会啦?”“唵,开完
①表示答应
ān 了。”
唵 ②表示提醒、商量(语
大家想的办法,唵,我看不错
气比较委婉)
嘛。

36
ǎn
唵 表示疑问 唵,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表示唾弃、斥责或者辱
啐 cuì 呀啐!休要胡说!

突然大喝一声使人注意
呔 dāi
(多有于早期白话)
咄咄 duōduō 表示惊讶或感叹 咄咄怪事
呃 è 表示感叹、提醒 呃,忘了带钥匙。
欸 Ei 表示招呼 欸,你快来!
欸 Ei 表示诧异 欸,他怎么来了!
欸 ěi 表示不以为然 欸,你这话可不对呀!
乖乖 guāi·guāi 表示惊讶或赞叹 乖乖,外边真冷!
表示得意或满意(大多
哈 hā 哈哈,我猜着了。
叠用)
嗨 hài 表示招呼 嗨,好久不见!
做重体力劳动(大多集
嗨呦 hēiyōu 加油干呐,嗨呦!
体操作)时呼喊的声音
好家伙,他们一夜足足走了一
好家伙 hǎojiā huo 表示惊讶或赞叹
百里啊。
表示感伤、惋惜、悔恨
嗐 hài 嗐,他怎么病成这个样子。

表示高兴或不好意思的
呵呵 hēhē 呵呵,我只是比较幸运罢了!

嗬 hē 表示惊叹 嗬,这小伙子真棒!
嘿,老张,你快走吧。
①表示招呼或提起注意
嘿,咱们生产的机器可实在不
嘿 hēi ②表示得意
错啊!
③表示惊异
嘿,下雪了!
哼 hēng 表示不满 哼,这算什么事!

37
噷 Hm 表示申斥和不满 噷,你骗得了我?
嚄 huō 表示惊讶 嚄,好大的鱼!
嚄 huò 表示惊讶 嚄,厉害啊!
嚯 huò 表示惊讶或赞叹 嚯,原来你们也在这。
呣 m 表示疑问 呣,什么?
呣 m 表示应诺 呣,我知道了。
嗯 ng 表示疑问 嗯?你说什么
表示出乎意外或不以为
嗯 ng 嗯,钢笔怎么又不出水了?

嗯 ng 表示应答 嗯,知道了。
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
喏 nuò 喏,这不就是你的那把伞?
示的事物
噢 ō 表示了解 噢,原来是他。
哦?他也要来参加我们的
哦 ó 表示将信将疑
会?
嚄 ǒ 表示惊讶 嚄,你们也去呀!
哦 ò 表示领会、醒悟 哦,我懂了。
呸!你怎么干那种损人利己的
呸 pēi 表示唾弃或斥责
事!
嘘 shī 表示制止和驱逐 嘘!别做声!
嘁 qī 表示不在乎、不服气 嘁!我姐嫁给他,抬举他了。
wāi 表示招呼 ,你住在哪?
喂 wèi 表示招呼 喂,你的围巾掉了。
呜呼 wūhū 表示叹息(书面用法) 呜呼哀哉。
嘻(嘻嘻) xī 表示惊叹或愉悦 嘻嘻,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了!
呀 yā 表示惊异、突然 呀,下雪了!
①表示悲痛或者叹息
噫 yī (书面用法) 噫,他今天怎么来了。
②表示惊异

38
噫嘻 yīxī 表示悲痛或叹息 不由我失声大叫:“噫嘻!

咦 yí 表示惊异 咦,这是怎么回事?
表示轻微的惊讶(有时
哟 yōu 哟,你踩我脚了。
带玩笑的语气)
呦 yōu 表示惊异 呦,你怎么也来了?
哇 wā 表示惊叹的情感 哇!我们上来了!
啧!才几天功夫,和换了个人
啧 zé 表示赞叹或不满意
似的。
耶 yè 表示喜悦、胜利 耶!太棒了!

39
附录 2 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汉语水平:
学习汉语时间:
国家:

请选择词语填在空白处:
ā ā i ā i ò ō è n hēng hai hēi
啊 唉 哎 哦 噢 嗯 哼 咳 嗨
q ī h ē y í hēi pēi h ā h ā ā i y ā ā i yōu z é z é
嘁 嗬 咦 嘿 呸 哈哈 哎呀 哎呦 啧啧

1. !太好了!
2. !你没听说这件事吗?大家都知道了!
3.A:这道菜怎么样?
B: !确实很好!
4. !你怎么又忘了带钥匙?
5. A: !对不起,我弄伤你了。
B: !没关系!
6.学生: !老师对不起,我忘带写作业了。
老师: ,好吧,明天记得带来。
7. A:听说有家饭店的菜很好吃。
B: ?哪家?
8. !医生,我肚子疼!
9. !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10.A:期中考试准备怎么样了?
B: !我这个星期生病了,还没准备呢。
11. !朋友,去超市怎么走!
12. !我也做不出什么好菜,大家随便吃点吧!
13.A:他说他下个月就回国了!
B: ?他真的这么说?

40
致 谢

时光荏苒,匆匆而逝。研究生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三年时间的学习和经历使
我成长。
论文是在朴金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切随和
的性格深深的影响着我。从论文的选题,到最后的完成,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着
我。在这里只想说句:老师,谢谢您!同时也感谢我所有研究生老师。从老师们
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求知道路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人生路上永恒
的真理。感谢陪伴我三年的同学们,生活上,学习上,你们都给予了我太多的帮
助。一起分享过快乐,一起跨越过坎坷,你们是我终身的财富。
最后,再次向所有给予过我支持、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致以最真挚的
感谢。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