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L2 語法及語病)句子成份

1.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表示誰或甚麼
2. 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它述說主語是甚麼、做甚麼或怎麼樣
3. 賓語:有些句子的謂語,它所表示的是一種動作或行為,而這個動作或行為有
時是要涉及    另一個對象的,這個被涉及的對象, 就是賓語
4. 定語:名詞前面修飾或限制的附加成分
5. 狀語:是動詞、形容詞前面修飾限制的附加成分,表示動作變化發生情況、方
式、時間、處所、性質等
6. 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用作補充說明的成分。限制動作行為的結果、程度、
趨向、數量等
e.g.
1.
懶洋洋的(定語)我(主語 Subject)很不情願地(狀語)上(謂語 Verb)了兩星期
(補語)黃老師的(定語)中文(定語)課(賓語 Object)。

病句
1. 成分殘缺(主語、謂語、賓語殘缺)
2. 成分多餘(主語、定語、狀語多餘)
1. 搭配不當(主謂、謂賓、主賓、狀語中心詞)
3. 位置不妥(定語、狀語)
4. 結構混亂。
5. 語義不清/歧義
6. 語義不清

(L3 中文歐化)歐化
1. 化
2. 性/度
3. 主義
4. 者
5. 們
6. 成全 XX
7. 作/作出
8. 進行
9. 透過/通過
10. 作為、關於、有關、由於
11. 被(中文帶負面意思)

(L5 熟語概說)成語的性質和特點
1. 源遠流長 
2. 結構凝固 
3. 結構固定 
4. 意義另有所指
5. 內容豐富

(L6 修辭運用)修辭
1. 設問
2. 反問
3. 反復
4. 對偶
5. 對比
6. 排比
7. 明喻(像,好像,彷彿,似的,如,猶如)
8. 暗喻(是,變成,成為,成了,變)
9. 借喻(拎另一個事物黎喻想講的事物)
10. 借代 (局部代整體)
11.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
12. 擬物(把人或物當作人以外的生物或死物來描寫)
13. 誇張
-擴大誇張
-縮小誇張
-超前誇張

(L8 六書慨說)
六書:四體二用
造字之法(獨體字「獨體為文」1. 象形 2. 指示 合體字「合體為字」 1. 會意 2. 形
聲)
用字之法(1. 轉注 2. 假借)

1. 象形 (象事物整體之形、像事物的區別性特徵、在事物整體象形外附加相關事
物)
-描繪實物,隨著物體的自然形狀及大致輪廓,用線條彎彎曲曲地描繪出來,以表
達該物的特徵。
2. 指示
-利用象徵符號;或利用已有的象形字,再加上指事符號,合起來表示抽象事理或
概念。
3. 會意
–將兩個以上的象形文字組合起來,以表示新的意義。
e.g.(1.人言為信=信 2. 止戈為武=武)
4. 形聲
-將兩個字組合,其中一個表示意義(形符 / 意符),另一個表示讀音(聲符)。
會意兼形聲:聲符有表義作用(e.g. 「誼」、「婢」、「仲」)
5. 轉注
-利用聲音相同的原有字, 取其偏旁略加省改,造成意義相同或相近的新字,二者
可以轉相注釋。
6. 假借
-口語中有這個詞,但沒有對應的書寫模式(即沒有對應的字)。因此利用與它發音相
同的字,來表達其含義。

(L9 文化專題)
儒學義利觀
-盈利~利
-道德~義
商道=商業(利)=道德(義)
儒學商道:先義後利
孔子:個人義利觀(君子)
1. 可求之富(如果富貴合乎道義就可以去追求)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如果求不到(財富),還是做我愛做的事吧)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我看來就像浮雲一
樣。)
2. 君子謀道(君子只愁沒有學道,不愁生活貧困。)
(不以其道得 之,不處也。)(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孟子社會義利觀(王道)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君子喻於義 = 君子懂得的是義)

小結:先「義」後「利」,面對人生逆境
-君子所求:道 / 義 / 道德價值
-君子的義利邏輯:有義無利—〉君子謀道不謀食—〉好學(為人之學) —〉 有道而正
—〉祿(利) 在其中
-義、利沒有衝突的時候(順境)—〉富而可求
-義、利有衝突的時候(逆境)—〉不義而富且貴—〉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無終食
之間違 仁—〉從吾所求、樂在其中

社會義利觀
-儒學的商道:先「義」後「利」 (過程、優次)
-孔子:君子的義利觀(個人)
-孟子:君民的義利觀(社會)

小人喻於利,孟子怎麼辦?

惟士為能 (沒有固定的產業收入卻有固定的道德觀念,只有讀書人才能做到。)
- 士:無恆產而有恆心者,雖無穩定收入,但道德意志堅定(孔子:君子喻於義)
- 民: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 侈,無不為已;未得穩定收入,所以道德
意志薄弱,易於胡作非為。(孔子:小人喻於利)

制民之產 (Policy 由上為大者為先)


(孟子認為,百姓如果沒有穩定的產業收入,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存,就會為了維持生
計而背離道德。 因此,為政者必須首先為百姓創造、提供必要的產業,使其生產所得
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創造和保障人民生老病死所需的條件, 是社會向善的首要任務。

驅而之善(驅使他們做好事)
-人民得到保障後願意學習,教化便可普及社會
-義: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王:天下歸服(社會歸善,秩序井然)

孔孟的義利觀
-孔子與孟子一樣以「義」為本,從社會層面解決不著重「利」的貧窮問題, 並反對小
人捨義取利或不斷求利。
-過程:制產(利) —〉教育(義) —〉秩序(義)
-「利」不由人民尋找(個人),而由君主提供(社會),並須止於足以有機會學習仁義。

成語:
1.無遠弗屆
-不管多遠,沒有不能到達之地
(現今的世界無遠弗屆,因此我們可以很迅速地得到各個國家的消息。)
2.責無旁貸
-職責所在,不容自己推卸
(維護社區整潔,是每個居民責無旁貨的事。)
3. 諉過於人
-把過錯推卸給別人
(他從不檢查自己的失誤,而總是諉過于人。)
4. 動輒得咎
-動不動就遭指摘、責難;形容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小孩當出氣筒,因此他經常活在動輒得咎的恐懼中。)
5. 方興未艾
-事情發展尚未達止境
(直排輪是近來方興未艾的休閒活動,時下年輕人幾乎無人不會。)
6. 開誠布公
-比喻真誠待人,坦白無私
(我希望你們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化解彼此的誤會。)
7. 坐以待斃
-遇危難不積極應對,坐等失敗
(當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找出根本並解決。)
8. 草木皆兵
-疑神疑鬼,驚恐不安
(逃犯坦承在逃亡過程中,終日心神不寧,草木皆兵。)
9. 守株待兔
-因循、不知變通;坐享其成
(我們要積極創造機會,而不是只會守株待兔而已。)
10. 與虎謀皮
-比喻跟所謀者(惡人)商量有損其利益之事,意即不可能辦到
11. 越俎代庖
-比喻管理不屬於自己範圍內的事、踰越職分代人辦事
(你既然不是班長,就不要越俎代庖,做他要做的事情。)

12. 差強人意 
-大致令人滿意(中性傾向褒義)

13. 杯水車薪
-力量太少,無濟於事,不能解困
(飢荒十分嚴重,援助也只是杯水車薪。)
14. 功虧一簣
-放棄快要成功的事情
(距考試就剩幾天了,你要繼續努力,免得功虧一簣。)
15. 文過飾非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你做錯事,卻想文過飾非,硬要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16. 審時度勢
-用來指對形勢有洞察力

17. 因噎廢食
-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幹
(因害怕墜機而不敢出國,簡直是因噎廢食。)
18. 滄海一粟
-指微不足道的事
(地球雖大,但從整個宇宙來看就像滄海一粟般的微小。)
19. 見微知著
-見到事情的一些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強者見微知著,而弱者卻視而不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