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41

【生命教育議題討論 第二組 生命維護】

國立中央大學 吳 嫻教授

揭開心智的神秘面紗: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淺談各種
心理歷程背後的生理機制

前言

  要談生命教育,必須先瞭解生命的本質;而認知神經科學正是以瞭解
生命中各種認知功能為職志的學門。具體來說,認知神經科學的目標,乃
在於探究大腦運作和人類行為之間的關係;這些研究,不僅為抽象的心理
現象提供具體的生理基礎,也幫助我們更接近生命的本質。儘管這個領域
相當年輕,目前尚無法全盤解析大腦運作的奧秘,但過去十幾年來的知識
累積和技術發展,已提供我們一窺腦科學堂奧的蹊徑,也指出這是一個有
助於思考生命本質的方向。在以下的篇幅裡,我將藉著日常生活中時有所
聞、表面上玄妙難解的一些現象,來說明認知神經科學家所致力追求的科
學原理,如何為這些看似抽象、虛無飄渺的「超自然力」,提供合理的物
質基礎以及遵守自然法則的解釋。在從根本瞭解生命現象、更貼近生命本
質之後,我們才能更懂得欣賞生命、尊重個別差異,從而建立發展、推動
生命教育的穩固基礎。
42  揭開心智的神秘面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淺談各種心理歷程背後的生理機制

無中生有的「幻肢」和「偽記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親自經歷或聽聞來自他人的一些
神秘經驗,像是在某隧道中見到沒有腳的白衣女子、某大師可以隔空抓藥
等。這些當今科學似乎無法解釋的現象,不僅挑戰我們對科學的信仰,也
往往造成許多人相信超能力、怪力亂神等似是而非的論調。看到這裡,可
能有些人會反駁:儘管白衣女子在物理世界中不存在,但我千真萬確的
「看到」她了,這豈不正說明靈魂、「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另外,大師
雖然並非每次都抓得到藥,抓到的藥也未必有效,但總有發揮神力的時
候,也就是「心誠則靈」吧!這些說詞,對於受過科學訓練的人來說,都
是不成立的:「再驗性」是科學家對證據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一個真正
存在的因果關係,應該可以被不同人在相同條件之下反覆驗證;如果一個
現象只有某些特定的人才能觀察、感受得到,那在科學家的心中,這只是
禁不起考驗的一種說詞罷了。
  如果一切的心理現象和狀態,以及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都有物質基
礎、都可以在大腦中找到相對應的生理機制,那麼無中生有的情形便不應
該存在。然而在真實生活裏,明明於物理世界中並沒有發生,但內在主觀
卻感覺其存在的例子,並不少見,這難道都是人們的幻覺或編織出的謊
言?其實這些經驗也有物質基礎,是大腦內部神經元運作的產物,只是它
們不僅可以由外在的物理刺激所引發,也可能來自體內自發的生理反應。
以下,我將就「幻肢」和「偽記憶」這兩個曾經令人困惑、「無中生有」
的現象,來說明認知神經科學的證據如何幫助我們明白其發生的原因。
  「幻肢(phantom limb)」是一個在截肢患者身上非常普遍的現象:
許多因疾病、意外而必須進行切除手或腳之手術的患者,儘管其切除的肢
體巳經不復存在,仍明顯的體驗到來自該處的疼痛或被碰觸的感覺。如果
43

我們不瞭解大腦中有不同的區位,專司處理來自身體每一個部位的訊息,
那麼幻肢現象的發生,就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情節。然而,神經科
學家們現在已經知道:即使在手臂被切除之後,大腦中負責處理來自手臂
訊息的神經元仍然會活化、有傳導生理訊號的功能。因此我們便不難想
像,「幻肢」現象可能是「殘而不廢」的這些神經元,在失去會激發它們
的、來自手部皮膚的訊息之後,錯誤的將來自鄰近的神經元、也就是身體
其他部位的訊號,解釋成來自手臂的結果。這樣的知識,不僅使我們體認
到有「幻肢」感覺的患者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真正覺得疼痛,也幫助醫生
對病人所受的煎熬對症下藥,從大腦中的神經元尋求解痛之道,而非對不
存在的肢體或是不可捉摸的「心魔」感到束手無策。
  「幻肢」現象不僅向我們展現了目前科學已知的神經元運作法則,也
延伸了科學家的知識領域,為高層認知對基礎疼痛感覺所能產生的影響,
做了最佳的示範。如果來自「幻肢」的疼痛感覺,僅僅是由殘存的神經
元所造成,那麼該神經元在長期失去來自肢體刺激的情況下,應該會漸
漸壞死,困擾「幻肢」患者的疼痛也應該漸漸消失。然而,有相當比例
的「幻肢」患者持續感受到疼痛,即使在醫生以雷射刀將其截肢處的神
經元燒死之後,依然如此。一位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作研究的醫生
Romachandran,認為這樣的現象部分是由來自高層的認知歷程所造成,並
非只肇因於來自皮膚的刺激,或是單純由大腦中負責身體感覺的神經元之
活化所引發。根據此一想法,這位醫生研發出一種鏡盒,讓「幻肢」患者
把未被切除的手伸進去;透過鏡子,患者彷彿看到自己有兩隻健全的手。
由於患者此時可以見到自己的兩隻手都好好的在那裏,並沒有任何會感到
疼痛的原因,這樣的主觀認定便可以抑制來自神經元的衝動。也就是說透
過一個簡單的裝置,不需藉助其他藥物或手術,便可以大大減輕有幻肢感
44  揭開心智的神秘面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淺談各種心理歷程背後的生理機制

覺之病患的痛苦。
  另外一個不常為一般人所察覺,但也算是無中生有的認知歷程,就是
「偽記憶(false memory)」。關於這個現象以及相關的研究,在由華盛
頓大學的Loftus教授所著、洪蘭教授所翻譯的「記憶與創憶」一書中,已
有極為完整而精彩的說明;在此,我只是以這個現象為例,說明我們信誓
旦旦、全心相信的個人經驗,也可能只是另一個被自己大腦所愚弄的例
證。
  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總遇到過一兩個曾經「見鬼」、「聽到神諭、
天啟」的人;根據這些人的經驗、記憶所說出來的故事,大多活靈活現,
彷彿真有其事。即使這些說故事的人無意欺騙,亦非患有精神疾病的病
人,但這些在記憶中親身經歷的體驗,也未必句句屬實。因為早在二、
三十年前,心理學家就知道人類的記憶並非完全可靠;我們不僅會遺忘曾
經發生過的事件,選擇性的記住符合心中預期的細節,也會將生活中的片
段重組、創造出不曾發生過的記憶。例如:在Loftus教授所進行的實驗
中,詢問一群大學生小時候是否曾在購物中心中和父母走散。即使由這些
受試者的父母所提供的訊息顯示這件事從未發生過,仍有一定比例的大學
生會在「回憶」之後,「想起」自己走失時的細節。這樣的現象不只出現
在很平常的事件上,也不是這些大學生誤將發生在他人身上的故事套在自
己的記憶裡,因為即使要這些大學生回想一些很不尋常、也很難遺忘的經
驗時,他們的記憶也很不準確。譬如說:一個從未坐過熱氣球的大學生,
在看到一張經電腦合成、自己小時候坐在熱氣球上的照片之後,往往在試
著記起這個事件時,會創造出相對應的「童年回憶」,還能生動的補充出
許多從照片中看不出來的「劇情」。這些實驗資料,在在說明了記憶的
「可塑性」,也提醒我們要小心記憶所設下的、「我記得…」的陷阱。
45

  對認知神經科學家來說,光是瞭解「偽記憶」的存在並不足夠,我們
還想進一步知道「偽記憶」是如何發生,又和腦中的哪些區域有關。為了
回答這些問題,研究記憶的學者在實驗室中讓受試者看或聽一系列的字
詞,其中一半的詞單獨呈現,另外一半的詞則配合一張圖片一起呈現。在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受試者被要求對一群新的字詞作判斷,指出哪些詞有
出現在前面所記憶的列表中,同時必須指出曾經出現過的詞是單獨呈現或
是伴隨著一張圖片。在這樣的實驗操弄下,受試者的記憶通常不是百分之
百的正確,而他們所犯的錯誤可分為遺忘(將已見過的詞誤認為未出現
過)和偽記憶(將未見過的詞誤認為出現過、或是將單獨出現的詞記成
是和一張圖片一同出現)。利用腦電波儀(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和功能性腦造影術(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者可以觀察到受試者在回憶、作判斷時,腦中不同區位的事
件相關腦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和腦血流量,結果發
現:儘管受試者無法區辨自己所形成的記憶之真偽(即在他們主觀判斷
中,回憶出來的都是真實的事件),但即時紀錄的腦電波和大腦血流量,
卻提供了區分此兩者的基礎。也就是說,腦中某些區域(左額葉和海馬迴
附近的組織)和正確記憶的形成有關,而另外一些區域的活化則常常伴隨
偽記憶的產生。
  這些來自認知神經科學的證據,不僅滿足了研究者的好奇心,為真實
的記憶和被創造出的偽記憶提供在生理層面的解釋,也具有極大的應用價
值。舉例來說,傳統的測謊器以個人皮膚的導電程度,或是呼吸、心跳、
流汗的頻率來推論受測者的心理狀態;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所有認知歷程都
是由大腦的運作所主導,透過對大腦活動的直接測量,應更接近我們所欲
測量到的「真相」。然而,我在此也必須強調:儘管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
46  揭開心智的神秘面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淺談各種心理歷程背後的生理機制

儀器和技術日新月異、進展快速,但目前尚沒有一種任何工具擁有「讀心
術」一般的能力(也許永遠也不會有這樣的工具)。因此儘管在美國已有
至少兩家公司準備以腦造影術來提供測謊服務,在台灣也有不肖商人宣稱
可根據測得的腦電波來開發孩童潛能、甚或刺激創造力,科學家對這些說
法,大多持非常保留的態度。科學的推廣和進步,應是使民眾更具有判斷
各種說法的知識、明辨是非,而非一味的相信以科學之名、行詐騙之實的
偽科學論調。

超自然的「宗教經驗」和「瀕死經驗」?

  如果所有的心理歷程、認知功能都有生理和物質的基礎,我們可以在
大腦中找到「靈魂」嗎?而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常共有的「宗教經
驗」,和某些在鬼門關前走一回的人所共有的「瀕死經驗」,是否可以視
為「另一個世界」存在的證據?如同前面所述,這些經驗如果經過時間的
洗禮,加入了主觀詮釋、記憶的成分,其真實性便可能受到高層認知功
能、原本信仰系統的影響而打折扣。即使我們可以排除上列的潛在混淆變
項,這些表面上「超自然」、專屬於精神層面的體驗,也可能只是大腦運
作下的產物,而非某一神秘力量的展現。以下,我將根據來自認知神經科
學的證據,試著對「宗教經驗」和「瀕死經驗」提出合乎生理運作法則的
說明。
  「宗教經驗」一般泛指和一個超脫物質世界之存在相接觸的經驗,包
括見到不明光體,聽到天啟、神諭,以及被一崇高力量觸碰的經歷。通常
這個「超凡的存在」被賦予神性,因此在有宗教信仰的人身上更容易被報
告出來,而且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似乎都有相類似的經驗。如果這樣的
感受,只會由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所造成,那麼不具有神力的凡人,如科
47

學家,應該無法在他人身上引起相類似的經驗。然而,一位加拿大認知神
經科學家Michael Persinger,便成功的利用穿臚磁刺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短暫的改變受試者大腦顳葉和頂葉的神經
元活動,進而引發類似宗教經驗的主觀感覺。無獨有偶的,研究者Andrew
Nurberg所率領的團隊,也利用腦造影術,在進行冥想的西藏高僧和進行祈
禱的天主教修女身上,觀察到類似的腦部血流量變化,即這些受試者的大
腦額葉和頂葉,比起休息時有較高的活動量。這些實驗結果顯示,所謂和
神接觸所引發的宗教經驗,是腦中某些部位特別活化的結果,可以在無神
存在的研究室中被複製出來,也推翻了這些經驗作為神祇存在的論證。
  「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NED)」和「宗教經驗」相類
似,甚至包括和前段所述相同的體驗。儘管並非所有瀕臨死亡之人的經驗
均完全相同,但這些遭遇大抵上包括:感到異常的平靜、安詳,和自己宗
教信仰中的神或是一崇高的力量更為接近,覺得自己的精神和軀體脫離,
可以從空中俯視自己的身體及觀察到發生在周圍的事物,有如通過一個前
往極樂世界的隧道般、見到一個體積越來越大的亮光,以及看到自己過去
的人生像放映電影般一幕幕出現在眼前,有些人甚至還會被要求在「返回
自己的軀體」或「和人世告別」中作選擇。這些瀕死經驗中的各個部分,
之所以被認為是可信的、是靈魂獨立於肉體之外的證明,乃是因為大部分
的瀕死者都有類似的經驗,並非個人瘋狂的幻想;甚至有些人的經歷發生
在生命跡象消失之後,似乎支持靈魂的存在,也指向一個在我們肉身毀壞
之後仍可前往的去處。
  死亡是一個極大的課題,儘管目前的科學知識,尚無法對所有瀕死經
驗提出完美的解釋,但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
揭示了某些主觀經驗背後,其實有其生理基礎;利用合乎當前科學原理的
48  揭開心智的神秘面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淺談各種心理歷程背後的生理機制

法則,可以對這些感受加以解釋。例如:看到光體、幻聽、覺得精神與身
體分離的經驗,並不必然是「靈魂出竅」或「與神接觸」的結果;許多迷
幻藥吸食者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都曾經因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而
報告出非常類似的感受。而當今的心理藥物學和精神醫學,已對為何某些
藥物和心理疾病會引起這種生理乃至精神狀態,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事
實上,某些患有嚴重癲癇症的病人,必須依賴對其腦部進行手術來解除、
緩和其症狀,當他們腦中的顳葉被刺激到時,便會產生上述的瀕死經驗。
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在急遽加速時,也常常經歷到這些現象,儘管他們身
體正常,往往比一般人還健康。由此可知,大腦中之化學(如神經傳導物
質)和物理(如重力)環境的劇烈變化,會在人們大限未到之時,便造成
「天國近了」的錯覺;而真正經歷生死關口的人,很可能有類似的生理反
應,因此也感受到類似的瀕死經驗。說穿了,真正在各個感官造成這些經
驗的,是主宰一切認知功能的大腦,而非捉摸不著的神明。
  另外,隨著科學家對於人類視覺系統之瞭解日深,我們也能夠對瀕死
者容易看到體積越來越大的光亮此一現象加以解釋。當我們的大腦失去養
份時,處理不同視覺訊息(如顏色、形狀)的細胞也會在缺氧的情況下,
逐漸失去其功能;在各種不同的視覺處理能力中,對亮度的感應是到最後
才消失的,這也是為何醫生總是用光去照昏迷者的眼睛,作為決定昏迷指
數的依據。當一個人瀕死時,由於腦部缺氧,關於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訊
息,將會逐漸從他的視野中間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殘存的、對光線的
偵測力;隨著缺氧情形的惡化,視野周圍也將漸漸失去各種視覺訊息,僅
餘光亮。也就是說,視野中光亮的部分,將自中央向周圍擴張,因此瀕死
者便有了通過隧道一般的錯覺。基於相類似的道理,由於聽覺又比視覺更
晚消失,因此有些瀕死者會在眼睛已看不到東西之後,仍聽見周圍的動
49

靜,以致死而復生之後仍能說出一些自己「閉眼」之後發生的事,彷彿他
的靈魂在肉身之外觀察著一切。透過認知神經科學所揭示的大腦運作之原
則,不需要依賴抽象、虛無的概念,也不需要求助神明,便能夠對瀕死經
驗提出說明,也為此一表面上超自然的現象,提供極為合乎自然科學的生
理基礎。

「惡鬼纏身」造成的「鬼壓床」?

  最後,讓我們來談談「鬼壓床」這個現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不愉快
的經歷:在剛睡著或是快睡醒時,覺得自己神智恢復清醒,卻睜不開眼
睛,而且全身無法動彈;有些人感到胸口發悶、甚至呼吸不過來,想要開
口呼喊求救,卻又發不出聲音、說不出話,尤有甚者,還伴隨視覺上的幻
影等。如果我們對於睡眠時的生理狀態一無所知,自然會對這樣的經驗感
到不解和恐懼,也就難怪許多人會以惡鬼作祟來解釋這種現象。然而,今
日的科學知識已可以清楚得說明造成這種情形的前因後果,我們便不應該
繼續受無知蒙蔽,再相信毫無根據的鬼神之說。
  要談「鬼壓床」為什麼會發生,先要簡單介紹我們在睡眠時所經歷的
生理變化。儘管人在睡著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靜止不動,看起來像是
在同一種狀態之下,但根據睡眠時的腦波變化,可以將其分為五個時期;
這五個時期組成一個循環,通常歷時九十分鐘到兩個小時,一夜好眠則通
常包括三到四個這樣的循環。在前四個時期中,我們逐漸進入深沈的睡
眠,呼吸、脈搏變得規律而和緩,腦波的週期也漸趨緩慢、振幅逐漸加
大。到了第五個時期,許多截然不同的生理反應開始出現,例如我們的腦
波變成和清醒時非常接近,呼吸、脈搏的變化加快,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
暫時喪失,全身的肌肉張力也消失,所有的夢均發生在此一時期,眼球也
50  揭開心智的神秘面紗: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淺談各種心理歷程背後的生理機制

在閉著的眼皮之下快速移動,因此這個階段又被稱為「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
  睡眠時所經歷的不同時期,和「鬼壓床」經驗的發生有何關連呢?事
實上,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腦袋醒了、身體還沒有醒來,便是因為有時大腦
已經自快速動眼期中醒來、但身體還停留在其中的緣故。由於身體的肌肉
在快速動眼期中會暫時失去力量,以防我們做出相對應於夢境中的動作、
傷害自己或他人,如果在此時恢復神智,自然會有身體不聽使喚的感覺。
至於為什麼大腦會比身體早離開快速動眼期,則可能是肇因於壓力太大、
過度疲勞、精神太興奮或緊張。此種生理狀態,在醫學的術語中被稱作
「睡眠麻痺(sleep paralysis)」;儘管這不是正常的睡眠歷程,但也
不是一嚴重的病症。根據美國的研究報告,有相當比例的成人在睡夢中都
曾經有「睡眠麻痺」發作的經驗,好在這樣的症狀在多數人身上都不常發
生,除了令某些不明就裡的人覺得不安之外,也不會造成身心的傷害。在
瞭解了造成「鬼壓床」現象的生理機制之後,相信同樣的經驗再也不會造
成無謂的恐慌,也希望能從根本破除違背科學原則的迷信。

結語

  在本文中,我試者以幾個發生在大家生活周遭的例子,來說明許多令
人困惑的現象和不易瞭解的心理歷程,其實都遵循著認知神經科學所揭示
的原理,可以在大腦中找到相對應的生理機制。儘管這個新興的領域尚未
完全解開人類心智之謎,但這個學門的潛力和驚人的發展速度已是有目共
睹,我們也對它的成長深具信心。隨著許多和人類行為息息相關的問題
一一被科學解答,隱藏在你我複雜行為背後的生命本質,也將被更清楚的
掌握、呈現出來。這只是規劃、進行生命教育的起點,絕非全部;但沒有
科學基礎的生命教育,終將因缺乏理論根據,而流於表面、難有所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