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專題討論

日期: 2020/09/21 (一)


系級: 機械工程學系 博士班 1 年級
學號: d09522016
學生: 李姿瑩

摘要:
本次主要邀請陽明大學神研所 連正章教授進行「健康與疾病之情感與認知
腦機制」研究,以及台大心理系 梁庚辰教授進行「詩心生息與大腦動靜」之分
享。
在連教授研究方面,內容闡述海馬迴、杏仁核與記憶、情緒有相關,並藉由
小鼠進行化學遺傳學與光遺傳學實驗。在化學遺傳學試驗中,當小鼠由 close 走
向 open on 時,鈣離子就會上升;當活化 ventral 時,焦慮感降低,而 dorsal 也因
與 venteal 相連,亦出現活化現象。而在光遺傳學實驗部分,當觀看不同的物體
時,將活化不同細胞,這得以讓人們辨認出物體的差異。並進一步可以了解到,
應用不同光照,將可以改變行為。以上也說明關於纖維肌痛症的起因,乃可能因
為多種狀況(身體外傷、心理受傷、感染等)反覆神經刺激造成腦部改變,進而產
生外在行為上的變化。
在梁教授的分享上,主要由心腦研究歷史說明過去人們已發現創作者與賞閱
者雙方於創作上是具有內在情感與心緒的互動,並了解身體運作以及心智活動為
相互影響。而所謂情緒腦則闡述了人類除自然刺激外,文字與藝術也會影響情緒。
另外關於自身情緒感受之外,去了解另一個人的內心感受則稱心意揣度,心意揣
度又分為認知評述與情緒察覺兩種成分,其所涉腦區不盡相同。關於創作與情緒
抒發上,佛洛伊德認為藝文創作為人類抒發情緒壓力的一種心理防衛機構,重複
書寫負面感受有助於抒發壓力的效果;孔子於論語中表示「詩,可以興,可以觀,
可以群,可以怨。」,此則為透過文字與藝術的表達,得以反應內心情境。

心得:
本次演講從腦神經科學與生物實驗、外顯之病症(纖維肌痛症),乃至文學創
作之探討,讓聽眾得以了解其實生活上看似平凡的任何一件事物,其實皆與生物
個體運作息息相關,並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大腦、感知、情緒。在演講中,講者提
到關於佛洛伊德「認為藝文創作為人類抒發情緒壓力的一種心理防衛機構」感受
最為深刻,原因為過去曾經參與油畫社團,同學來自不同科系領域,並且擁有不
同的個性,而所表現出的畫風將不盡相同。例如:某位理工背景的同學畫中常不
經意地出現整齊排列的線條、負面情緒較多的同學其色彩調配常顯露出較為暗色
調畫作,但作者本身並無察覺。另外還記得小學時老師曾經說過,只要仔細觀察
一個人寫字的字體,便能了解此人之個性。我想,除詩詞之創作,在文字、畫作
之表現,也同樣的應證了佛洛伊德、孔子的一席話,著實有趣。
問題:
本次演講中有提到「重複書寫負面感受有助於抒發壓力的效果」,若年長者因年
齡的增長,常有負面情緒、失落感的情況發生,以「書寫」方式是否有助於情緒
之調節? 或是此為另一種需求訊號(如: 其實他們是需要有人關心及傾聽),而無
法以書寫方式進行情緒調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