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宋晔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素朴工

作室创始主持人

黄色高亮部分需要修改、完善或补充

宋晔皓:
特别认同柳老师所说的,这里的建筑就像一个个小神庙,每个房子都有自己的对称轴,
但是个体的对称和整体的不对称之下,空间的氛围感受非常好。这里主要阐述三点感想。
第一,关于环境响应。这组建筑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是外廊体系
很好地响应了苏南的气候,檐下空间对炎热的气候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二是光环境
的营造,大工场、小工场,还有教室都设有高侧窗及相应的水平遮阳,非常适合陶艺空间
事实上,常规窗、高侧窗、天窗,随着开窗高度提升,自然光线的效用就越能发挥,高侧
窗和天窗在这组建筑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刚刚建筑师强调的上部结构轻、底下结构重,
也非常好地契合了光环境需求。
第二,关于建筑的细节。正像柳老师讲到的,砖和混凝土、钢结构呈现不同的交接方
式。同时,砖墙的不同构造做法也呈现出多种效果,有全顺面的排法,也有顺丁交错的排
法,加上填缝的处理,让普通人感受到砖墙的色彩和肌理,让职业建筑师联想出墙体的厚
度和背后的构造工法。在建筑师提供的外檐剖面上,还专门设置了立面的防水层,这也是
一个特别好的不可见的职业的细节。这让我体会到亘建筑设计中非常老练和职业的一面,
值得尊重。
第三,关于砖缝的做法。早年我跟随吴良镛先生、栗德祥先生参加中央美院新校园规
划和建筑设计的时候,研究过砖和砖缝的做法,其中记忆犹新的是曾学习了老一辈建筑家
戴念慈先生的阙里宾舍中灰缝里加颜料的做法,这样砖缝呈略偏红的颜色,与砖墙一起构
成非常有意味的形式感。但是从构造工法上来说,还是略传统的勾缝做法,也就是基本控
制在不超过 10mm 左右的薄缝。丁蜀成校中采用了宽白缝的处理,应该同样是建筑师出于
对砖墙整体感的考虑,对此我特别理解。这也让我想起瑞典建筑师 Sigurd Lewerentz 和同时
代北欧建筑师的做法,他们对砖墙宽砂浆灰缝的处理就很粗放,且用白缝,据说还有结构
增强的作用。还有一点是关于烧结黏土砖,记得我当时在做清华南区学生食堂和就业指导
中心项目的时候,黏土烧结砖,已经几乎找不到能生产出品质能达到上世纪 70-80 年代黏
土砖品质的厂家了。而且黏土烧结砖由于对表层土地资源的伤害,列入禁止使用的建筑材
料目录中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如果大面积使用黏土砖,客观而言其耐久性是需要持续关注
的。
从整个校园处处细节的体现,可以想象建筑师们在设计和驻场过程中的精细控制,甚
至还能够看到一些跟业主方沟通坚持的痕迹,这些付出和努力非常令人感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