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引子

1811 年,美国将军威廉.亨利.哈里森率领的军队,在蒂皮卡诺大战中一举击溃了美国印第安
人首领特库姆塞和他的军队,并摧毁了他们的村庄,对其族人进行屠杀,妇孺不免。部落首领
特库姆塞(Tecumseh)在 1813 年的泰晤士河战役中阵亡,相传他被肢解,人皮被剥下,做成剃
刀的磨刀带。特库姆塞的弟弟滕克瓦塔瓦(印第安人先知)对美国人施加了咒语,他诅咒道:
哈里森将在第二年获得伟大的胜利,然后他会成为首领,但他将死在他的任期中。自他以后,
每隔 20 年,将有一个美国总统死在他的任期上,每一任总统的死都将使大家记住我的族人的
牺牲。

威廉.亨利.哈里森在屠杀印第安人战争中的功勋为其赢得了政治资源,他于 1840 年当选美国


第九任总统,于 1841 年死于肺炎,这是第一个死于任内的美国总统。在此之后,1860 年当选
的亚伯拉罕.林肯,在其第二个任期内被刺杀;1980 年当选的詹姆士.加菲尔德,于 1881 年被
刺杀;1900 年连任的威廉.麦金莱,于 1901 年被刺杀;1920 年当选的沃伦.盖玛利尔.哈定,
于 1923 年死于疾病;1940 年第三次当选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其第四个任期内,于
1945 年死于中风;1960 年上台的约翰.肯尼迪,于 1963 年被刺杀。

连续七任在末尾数字是 0 的年份当选的总统在任期内死于非命,而因果轮回论者更是把这一切
归为报应,这更增加了这个诅咒的神秘性,本书将为您揭开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悲惨历史和
美国总统死于非命的那些往事。

此书共十二章,前两章为美国立国前和之后的印第安人被屠杀,驱赶的历史;第三章为美国黑
人奴隶以及华裔被歧视的历史;第四章为屠杀,奴役和歧视的文化基础和宗教方面的理论依据。
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是特库姆塞诅咒范围内死于任内的上述七位总统。最后一章简要介绍了没
有死于诅咒范围内但相关的人物,包括 1980 年当选,被刺杀但幸免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1848 年当选,死于任内的扎卡里.泰勒;没有当过总统,但在 1936 年大选中对罗斯福形成威
胁,并在大选前被刺杀的参议员休伊.皮尔斯.朗。

对于每个人物,都按着死亡,当选背景,当政时的主要功过及其身后的评价的结构来写。希望
以此为线索,能给读者一个简明的美国历史轮廓。在讲述这些历史的时候,我尽了最大的努力
做到客观,真实,不在任何人名前面使用形容词,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影响读者的认知。
但由于本人水平欠缺,资料有限,难免出现谬误,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灭族与立国

印第安人的文明
落后是印第安文明最显著的特征,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没有轮子——知道轮子,但只
是作为玩具,没有金属工具和武器。大多北美印第安人处于母系氏族阶段,社会结构以部落为
主。即便如其中比较强大的阿兹特克印加人,也只能算是有一定阶级分层的部落联盟。其中有
过比较辉煌成就的玛雅文明,已经在殖民地时代几个世纪前消失了。这为很多社会达尔文主义
者提供了借口,认为印第安人的毁灭源于自己的落后。但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也为人类的进步
做出过独特的贡献,今天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他们这些成就。

印第安人培育了玉米,在今日世界的粮食作物中,小麦、水稻和玉米是三大支柱。自从 16 世
纪初欧洲人把它带到其它大陆以后,由于它适应性强、产量高、播种和收获季节早,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 特别是在高原、干旱和阳光充足的地区,玉米是主产作物。 目前,在世界各种粮
食的总产量中,玉米的产量占 1/4。玉米的重要性应该不用多说了,除了可以供人类食用外,
玉米还广泛的应用于其他领域,可制饲料,淀粉、酒精、塑料等。

玉米对于印第安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关于玉米起源就有一个美
丽的神话传说:很久以前,当世上刚有印第安人的时候,有一个印第安人独自生活着,和其他
人离得很远很远。他不知道火,靠吃野果、树皮和根块生活。因为没有伙伴,这个印第安人感
到极为孤单寂寞。对挖掘块根果实,他越来越厌倦,食欲也日益减退。他一连好几天躺在阳光
下做梦。当他做梦醒来时,发现附近站着个什么东西。最初他非常惊骇,可是一听见它说话的
声音,他高兴极了:原来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头发柔软细长。他请她走到他跟前来,可她不
愿意;而他要试图走近她时,她似乎又远去了。他对她唱起了自己孤苦寂寞的歌,恳求她不要
离去。最终女子告诉他,如果愿意按她的吩附去做,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他满口答应了。
她把他带到一个放着一些干草的地方,要他找两根枯枝来,放在一起飞快地摩擦,然后把枯枝
放进干草里。很快,干草里冒出了火星,草点着了,一刹那间,整个地面燃烧起来。接着她又
说:“当太阳下山时,你抓住我的头发,把我从燃烧过的地面上拖过去。”印第安人不愿意这
样做,但女子告诉他,凡是将她拖过的地方,会长出一些象青草一样的东西。他将看到她的头
发从叶子中露出来,这时籽已结好,可以食用。所以每当印第安人看到玉米上的须时,他们就
知道那是仙女的头发。

印第安人的第二大贡献是土豆的培育,土豆在当今世界食物中的地位也不用多说了,很难想象
一下没有土豆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土豆源自于南美智利或秘鲁(两国曾为争土
豆起源国把官司打到了联合国),现在他们仍然使用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创造的传统方法,把湿
地的淤泥挖起来堆到一起,形成抬田,同时保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这种方法种植土豆不需
要任何化学肥料,依然可以保证很高的产量和世界领先的土豆品质。除土豆外,印第安人还培
育了红薯,木薯、山药等多种薯芋类作物。

印第安人的第三大贡献是对大多数豆类的培育,豆类作为杂粮,地位不是那么显著。但值得强
调的是玉米是一种高禾植物,而豆类都是低禾和藤蔓植物,根据这一点,印第安人将玉米和豆
类植物套种,首创了植物间作技术,这对充分使用土地,促进世界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比如在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行行田”,就是玉米和小麦的套种。

除此之外,印第安人还培育了花生,目前世界流行的西红柿,南瓜,西葫芦,辣椒等蔬菜,菠
萝,鳄梨和草莓等水果,以及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可可。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印第安人培育的
这些食品,吃货的世界将会缺失多少乐趣。

不仅在食物方面,印第安人在经济作物方面也有相当重要的成就。

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首当其冲的是棉花,虽然关于棉花的原产地目前存在争议,很大的可能性是亚洲,非洲,美洲
各自独立的培育了棉花,但有一点是公认的,美洲的棉花品质好,纤维长,今世界主要棉花品
种是源自美洲,或者在美洲的品种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其次是橡胶,现代工业正是美洲的橡胶与欧洲的钢铁相互结合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
离不开橡胶。 如果不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之际适时地获得了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世
界工业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在欧洲人到达美洲时,印第安人就会用橡胶制成实心球
进行比赛了,他们还知道把橡胶涂在斗逢和鞋上以便防雨防水。

然后是印第安人栽培的烟草,她随着美洲的发现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虽说烟草危害人体健康,
但目前还没有其他东西能取代人们对它的嗜好。 印第安人栽培烟草,主要是作为药材用的,
但在传到世界各地后,却发展成为一种令人上瘾的享受品。

另外印第安人还培育出了许多种药用植物和染料植物,如提取奎宁的金鸡纳树、提取麻醉剂的
高根(古柯)等。

当然,说这些成就不是否认他们的落后,面对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基本被
毁灭了。在印第安人毁灭的基础上,殖民者建立了一系列的国家,美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美
国的首府所在地叫做哥伦比亚.华盛顿特区,用以纪念美国的建立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物: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和建立美国的华盛顿。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殖民前夕的欧洲
文艺复兴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西欧成为世界的中心,但在哥伦布出发远航之时,新技术带来的
繁华还远未呈现,他们和当时的世界一样遭受着饥荒,瘟疫的折磨。1492 年,哥伦布的舰队
出发时期的欧洲强国,瘟疫横行,天花和黑死病肆虐,麻疹,流感,白喉,伤寒时长来袭,让
人口损失 10%到 20%的疫情每二十到三十年就会降临一次。甚至到 17 世纪中叶,一次黑死病让
伦敦在大约一个月之内损失了 80000 人,约占其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饥荒一直是瘟疫的孪生姊妹,发生于 1482 年的法国的灾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乡下发生了


饥荒,人们涌向城市,结果城市人口暴涨,造成了瘟疫,瘟疫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了更大的
饥荒。

在整个欧洲,这段时间中大约有一半的孩子在十岁之前死亡。在较贫穷的阶层中-特别是在西
班牙,30%的婴儿没有活过第一个生日 。如此高的婴儿死亡率,除了疾病,营养不良外,还有
一个重要原因是遗弃,大量的婴儿被丢弃在路边垃圾堆里等待死亡。

贫富差距巨大,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则非常贫穷,在正常的年份里,只有少数人
可以丰衣足食,绝大多数人处于饥饿状态。而遇上自然灾害,轻微的食物涨价就会造成大量的
人口减少。有人估算过,法国一次平均水平的小麦的价格上涨,对人口造成的损失都超过美国
内战的人口损失比例的两倍。

人们的生活也和今天标榜的欧式文明相距甚远,贫富差距造就了高犯罪率,在伦敦最常见的抢
劫方式是站在高处丢下东西把下面的行人砸倒,然后洗劫他的东西。在巴黎和里昂,人们杀死
雨格诺派教徒,把他们的肉分割后在街上公开售卖。

欧洲的富人阶层需要进口奢侈品,比如瓷器,丝绸,香料,药品,茶叶,香料。那时候从东方
向欧洲贩卖香料,诸如胡椒、丁香、桂皮、肉豆蔻等利润率可以高达 30 倍,而连接东方和欧
洲的贸易路线被强大起来的穆斯林世界所阻断。

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对于少数掌握财富的人来说,他们同样需求黄金,白银,珠宝。所以黄金成了那个时期欧洲各
国政府的筋骨,如一个威尼斯人所说,黄金就是灵魂,是本质,是生命的全部。而来自非洲和
中东贵重金属供应很不稳定,尤其是东欧战争以来,几乎中断。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贫富差距造成了奴隶的需求,那段时间东欧,特别是罗马尼亚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地,东欧的奴
隶包括劳动力和性奴。另外一个奴隶的来源是地中海对面的非洲,早期的哥伦布就是一个往来
于北非和欧洲的奴隶贩子。

以上诸多因素驱使哥伦布和他的舰队去探索前往东方世界的通路,根据马可波罗的游记,远在
东方的中国是一个遍地珠宝,弯腰就可以捡起黄金的世界。但是由于陆路被强大的穆斯林世界
所阻断,他们就选择了向西的水路。寻找东方世界是哥伦布毕生的追求,所以他至死都以为他
发现的是东方大陆,那里的土著人也就被命名为 Indiana。还有一个卡波特,他往返欧洲到美
洲,只用了 11 个星期,这个记录一个世纪里无人打破,他坚持认为在北美看到的印第安部落
是“大汗”的王国。即便到了 16 世纪,后来的英国殖民者依然为东方为目标,很多人在北美
大陆的大西洋沿岸看到一条大点的河流,就回欧洲报告说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水路,搞得人摸不
着头脑。

大西洋岛屿印第安人的灭绝
当哥伦布和他的舰队经过亚速尔群岛时,他记录了在那儿的发现,这里有很多小岛,上面有数
不清的人。他看到的地方是今天的古巴(他命名为 Juana),海地和多米尼加(他命名为 La
Spaiiola)。他在记录中描述这里很大,那一定是大陆,它产生这样的误解不奇怪,因为这两
个岛屿的面积加起来有他的祖国意大利的三分之二。

在哥伦布的记录里,那里土地肥沃,有特内里费岛所无可比拟的山脉和河流。有很多没见过的
树和果子,很多不知名的鸟;还有很多优质港口,如果没有亲眼所见,绝不相信它会那么好;
河里面有天然的金沙。那里的人们没有钢铁,没有武器,对于财产没有任何占有观念,对于所
有的东西,只要你要,他们从不拒绝,甚至还主动邀请人去分享。在印第安人的文化里有一种
观念,人不能从自然索取过多,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随即哥伦布在给西班牙王室的报告中宣布了对那些地方的占有,包括土地和人民。他的宣布仪
式是按照皇家礼仪进行的,有历史学家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复原:哥伦布和几个随从站
在一个小岛上,用西班牙语对土著人宣读了占有声明。当时没有任何人反对,以及后来其它的
殖民者所到之处,都那样宣告一番,从没遭到过任何反对——很显然土著人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而即便反对了,哥伦布也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这样的宣告在今天的国际法中看起来就是笑话,就像一个人站在白宫前面用河南话宣布对白宫
的占有一样,也不会遭到任何人的反对——没人能听懂他要干什么。而当时哥伦布宣告的占有
却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这样的宣告就在欧洲的法律中赋予了他们对那里的占有权力。

欧洲的殖民者曾用同样的方法,以皇室或者教皇的名义宣布了对全世界的占有权力,比如著名
的教皇子午线:在哥伦布远航的第二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
岛以西 100 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
归葡萄牙。而后来随着英法的强大,教皇又规定,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没有殖民的地区,英法
也可以占有。再后来随着英,法,德国的强大和欧洲势力的演变,他们拥有了世界上大多数的
殖民地,与此同时,教皇的权威也日渐没落,就没有人再去找他仲裁了。

欧美人用自己的规则处理国际关系是一贯的,甚至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还在用同样的
方法来宣示权力,几个欧美探险者曾想首先漂流黄河——按照他们的规矩,首先漂流一条河流

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就拥有了对这条河流的命名权,比如密西西比河的命名。而当时几个洛阳的年轻人,在缺少设
备,经验的情况下以几条人命的代价,完成了黄河的首漂,被称为“降龙敢死队”,否则今天
的世界地理里面,还不知中国的母亲河流会叫什么名字呢。当然这个事情在今天看起来有点无
谓,叫什么名字,黄河他们又搬不走。

宣读占有权力之后,他们会问土著人同意不同意,如果土著人回答晚了,或者没有回答——这
应该是绝大多数情况——他们会用另外一份文告宣战:

我郑重的向您告知,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将进入你们的国家,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对你们发动战
争,以使你服从上帝和我们的国王。我们如果取胜,会带走你的妻子和儿女,让他们成为奴隶,
听从国王的派遣。我们还会带走或尽可能的破坏你们的财产,作为不服从我们国王的后果。

然后,不等土著人回答同意与否——很显然等了也不会得到什么答案,他们就开始屠杀和捕获。
他们先把土著人绑上,然后关起来,运往欧洲。哥伦布在第一次航行时就载满了捕获的印第安
人,运到欧洲作展览用。他运往欧洲的人中,不但有青壮年男性,还有妇女和儿童,因为根据
以往从非洲贩卖奴隶的经验,让他们身边有本国的女性,他们的劳动能力会更好一些,而儿童
是为了奴隶种族的延续。

然而很不幸,哥伦布的第一宗生意失败了,运往欧洲的第一船印第安人,只有五六人活到了下
船,下船的人里面只有两个人活的超过了半年。所以第二次航行的时候,他捕获了 1600 人,
最终于 1495 年 2 月 17 日带走了精挑细选的 550 人。至于剩下的人,哥伦布把它们留给了其他
船只——告诉他们能带走多少就带多少。这次带走的这些人都是青壮年男女,有不少女性还抱
有吃奶的孩子,但殖民者把孩子夺过来,扔在地上,带走了他们的母亲。

哥伦布的生意又一次遭遇了失败,他运往欧洲的 550 人中,有二百多人没到欧洲就死了,哥伦


布让人把它们扔到了海里。而活下来的差不多 350 人,到达加的斯的时候,也有一大半生了重
病——肯定没人买这样的人当奴隶。

两次失败的经历让哥伦布意识到了印第安人特别怕冷,短命,不适合运到欧洲作奴隶。于是他
放弃了这个计划,专注于殖民。再次航行的时候,哥伦布的舰队拥有 17 条船,人员超过 1200
人,其中有大量的士兵,水手,殖民者,和几个牧师,以及一些牛,羊,8 口猪。

1494 年,他的舰队到达亚速尔群岛时,他选择在那里安营扎寨,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当地
的土著人带着礼物,鱼和水果向他们表达了问候,其中一个殖民者描述道:像兄弟一样对待我
们。而土著人的厄运也就从此开始了,几天之后,土著人大面积的死亡——因为他们对欧洲带
过来的疾病没有任何免疫能力,这是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殖民者士兵从死亡的土著人那里寻找黄金,或者关于黄金的线索。将军命令他的士兵四处出击,
古巴,牙买加,以及附近的岛屿,同时带去的还有疾病。这些地方的原住民还像哥伦布的人马
第一次来时那样欢迎他们,而哥伦布则还以刀剑。他对士兵布置道:“这些人很无知,对他们
亮出刀剑,他们会用手去抓住刀刃,你就可以顺势戳死他们。”

印第安人面对全副武装的欧洲士兵,他们带来的疾病,甚至经过训练的狗,毫无招架之力,唯
一能选择的就是逃避。于是他们的庄稼烂在地里,这又造成了饥荒。哥伦布的士兵们抓住没来
得及逃走的人,对他们严刑拷打,要他们交代装满黄金的藏宝屋在什么地方。

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哈图易部落的头人认为侵略者杀他们是想抢劫他们的黄金,于是率领族人把
黄金扔到了附近的河里。但这显然不行,哥伦布的士兵找到了他们,杀死了一大部分,把青壮
年抓起来作为奴隶。对于头人哈图易,他们把他吊起来烧死了。点火之前,随行的牧师为他进

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行了祈祷,并让他把手放在胸口上,这样死后就可以进入天堂。但哈图易没有经过文明的教化,
他拒绝了,他说:“如果天堂是基督徒去的地方,我情愿去地狱。”

牧师和军队同行是欧洲向外殖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1500 年一支葡萄牙舰队曾在基卢瓦
岛避难,当地的非洲土著人热情的帮助了他们。五年后,另一支舰队根据前者的地图找到了这
里,用无情的掠夺报答了这里的友好。一位远征队员描述说,他们没有遇到惊愕的居民的反抗,
然后代理主教和方济各会的一些长老带着两个十字架,唱着感恩赞美诗,列队登上岸去。他们
走进宫殿,放下十字架,船队队长也做了祷告,然后开始抢劫这座城市所有的商品和粮食。人
们形象的概括了这个过程:他们来的时候手里捧着圣经,而走的时候把圣经交给了我们,带走
了我们的黄金。

从 1494 年到 1495 年,据殖民者自己记载,超过五万亚速尔群岛土著人死于疾病或屠杀。他们


并不是简单的把人杀死,更重要的是威慑。比如他们会把一个印第安的人砍掉,但还留一点皮
肉连着,让断手在下面晃悠。这样他们就不会直接死掉,而是跑到自己的族群里面,所有人的
就会意识到殖民者的可怕和不可战胜。士兵们还把把俘获的普通土著人捆好,相互比赛,赌他
们的刀剑的锋利程度和个人能力,看谁能一刀砍掉人的脑袋或者把人劈成两段。而对于部落头
人,则一般是祈祷之后吊起来烧死。

哥伦布对土著人规定,除儿童之外,每个人要定期向他们缴纳一定量的黄金。缴纳之后会发给
他们每人一个标志,戴在脖子上,以示他们完成了任务,任何没有佩戴这种标准的成年人都会
被砍掉双手。然而完成了缴纳任务之后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殖民者后来在南美大陆俘获印
卡人的首领,索要能装满一间屋子的黄金和两间屋子的白银的赎金,但拿到赎金后还是杀了他。

亚速尔群岛的黄金没办法和大陆的印卡帝国相比,远不能满足殖民者的要求,土著人为了活命,
只好用食物换取他们暂时的饶恕,这造成了他们自己的饥荒。而找不到足够黄金的士兵则以杀
戮土著人练兵,有人记录了在一个叫做祖卡约(Zucayo)的地方的屠杀:他们从母亲的怀里夺
过吃奶的婴儿,把他们的头摔在石头上,或者扔向跟随他们的猎狗。一队一百多人的士兵,在
一条河边停下来磨他们的刀剑,为了试一下磨的效果,他们找了附近的村庄:把室外的村民剖
开肚子,然后冲进屋子,杀掉所有他们能找到的活物。几个临时逃过劫难的人被吊起来,士兵
剖开他们的肚子,把肠子缠在身上,然后点火烧死。这个城镇原来有大约两万人口,不久之前
他们还给这些外来者提供了木薯,水果和鱼,经过屠杀之后,这个城镇消失了。

军队的屠杀引起了一定的反抗,有一些还是有组织的反抗,基于这种情况,哥伦布着手建设地
方政权。地方政权以一个西班牙总督为主,负责管理土著人。总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拥
有治下的所有的人的财产处置权,他们的粮食,房屋,可以让他做任何事情,免费服役,筑路,
或者到矿井干活。

矿藏的发现是印第安人另一个噩梦的开始,他们在殖民者的监视下日夜劳作,稍有不慎就会拳
打脚踢,皮鞭伺候。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会有人逃跑,而如果逃跑的人被抓回来,绑起来用皮鞭
抽打至死。这种惩罚的主要目的不是处死逃跑者,否则他们有更快捷的办法,更多的意义是公
开行刑,以恐吓别的矿工。如果矿工生病,或者不能再干活了,他们会被开除。然而只有大约
10%的矿工可以活到被开除,其余的全都在这之前死掉了。

这种生活状况导致了印第安人的生育率严重下降,这从另一个方面加速了人口的减少。很多人
选择主动不要孩子,因为他们认为即便孩子能在殖民者的统治下存活下来,也是奴隶。少量出
生的婴儿,也会因为母亲没有足够的奶水而早亡。有一个记录者称他在古巴的三个月内,看到
了 7000 个死亡的婴儿。男人死在矿上,家庭缺少食物,女人只好承担整个家庭,导致过劳死
亡,婴儿奶水不足而夭折,是那时候印第安人家庭的典型结局。

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根据殖民者的描述估算,在哥伦布到来之前,亚速尔群岛大约有 800 万人口。而从 1492 年哥


伦布到达,截至 1496 年,这里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1508 年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减
少到了不足 10 万,1518 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2 万。亚速尔群岛人口的锐减促使殖民者去附近的
岛屿捕获奴隶,从 1515 年他们开始在洪都拉斯附近岛屿捕捉奴隶,运往古巴。到 1525 年,埃
尔南.科尔特斯,后来的墨西哥总督到来的时候,洪都拉斯附近的原住民全部消失。而到 1535
年的时候,亚速尔群岛上的印第安人彻底灭绝了。

阿兹特克(Aztec)人的灾难
于是殖民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中部,那里的阿兹特克人是他们毁灭的下一个目标。
和岛屿上的土著人不同,位于现在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是当时美洲的两个帝国之一,他们有比较
完备的社会系统,有训练有素的士兵,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在单兵作战方面,并不比殖民者逊
色,有人记录了早期的一个阿兹特克士兵和欧洲士兵的一次典型的较量:一个土著士兵徒手把
一个骑马的欧洲士兵打了下来,当欧洲士兵发现打不过对手的时候,就把他的标枪扔向他。但
那个土著士兵接住标枪,扔在地上,然后两人又打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来另外的欧洲士兵射
倒了土著士兵,又上去用剑把他刺死了。

但他们的问题在于对战争的认识,阿兹特克人的战争更多的是为了捕获几个敌人,以在来年的
耕种仪式上做祭祀用,而不是大规模的杀死敌人。基于这种战争目的,阿兹特克人认为战争之
前一定要先宣战,战争的原因要事先讲清楚,而且战争中不能有任何欺诈行为,否则就是对武
士的亵渎。他们在战争之前要确保双方的人数,武器和食物对等,如果对方没有,还要给他们
送去——因为在他们看来打败弱小的敌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种战争理念在殖民者看来就是纯粹的傻瓜,而对于阿兹特克的领袖蒙特祖玛来说,他完全没
有意识到科尔特斯的士兵将会对他们发起侵略,因为他们说自己是一个和平的使团。于是蒙特
祖玛热情的欢迎了他们,并邀请他们进入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参加了盛大的 Huitzilopochtli
之神的庆典,但科尔特斯秘密囚禁了他。庆典进行到一半时,殖民者包围了庆典的舞台。历史
学家 Bernardino de Sahagun 记录道:参与包围的人有贵族,牧师,士兵,以及一些普通殖民
者。而参与庆典的土著人认为他们只是喜欢自己的表演,继续唱歌跳舞,于是屠杀开始了。

第一个殖民者突然攻击那些正在表演的人,他砍掉了他们的手,他们的头,他们便倒下死了。
然后其他的殖民者士兵开始砍掉土著人的头,胳膊,腿,或者肢解他们。有的人的头被砍掉,
有的被砍成了半个,有的肚子被剖开。土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蒙了,回过神来之后开始
纷纷逃跑,但大多被外面守备的士兵杀死。有的人翻墙逃跑,有的人爬到神庙的顶上,有的人
趴在地上装死,殖民者找到他们,把他们全部杀死。地上的血象暴雨之后的河流一样流淌。

庆典上被殖民者攻击的消息迅速传开,阿兹特克武士聚集起来把殖民者围困到了他们关押蒙特
祖玛的地方。殖民者把蒙特祖玛作为人质,带上屋顶,让他向族人们呼吁放下武器。但族人们
对他的决策导致那么多人被杀很是不满,并不听从他的号召,而是围攻那些殖民者。蒙特祖玛
在混乱中战死,经过两个星期的交战,科尔特斯决定撤兵。他们的人暂时撤走了,却留下了更
凶残的杀手——天花。

从撤退到下次进攻间隔了两个月,此间天花造成了阿兹特克人严重的战斗力损伤,科尔特斯也
重整他的军队,摧毁了附近几个小的城镇。第二次科尔特斯没有直接强攻,他首先切断了那里
的食物供应和水源,然后才开始进攻。对于阿兹特克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在战争开始之前从
后勤方面削弱对方,甚至如前所述,如果对方补给不足,他们会给对方送去,以保证战争的公
平。

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战争持续了一个月,尽管阿兹特克人的战斗力受到严重损伤,科尔特斯还是攻不下来。他只好
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火攻,他们烧毁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几个月前还是他们眼中的地球上
最漂亮的城市,现在满目疮痍,大街上堆满了倒塌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烟尘和尸体的气味。

因为城市是沿河而建的,纵火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因为一栋房子的的火势不那么容易延伸到
下一栋。哥伦布就命令士兵把那些房屋推到,填在河道里面。每天晚上,土著人又把那些东西
挖出来,疏通河道。

阿兹特克人到达了极限,根据俘虏交代,瘟疫严重,缺少食物,人们白天不敢出门,只好晚上
去河里捕鱼,寻找野菜充饥。科尔特斯下达了总攻的命令:赶在拂晓前冲进城去,尽可能的杀
死所有的人。由于城里的幸存者多是妇女,儿童,和没有武装的老人,科尔特斯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单日杀死的人数超过 4 万。屠城结束后,由于不能忍受尸体腐烂的气味,科尔特斯率
队返回了他们的营地。

不久之后,他们再次返回城里,屠杀剩下的人,科尔特斯的计划是杀死所有的人,一个不留。
无数的人竞相逃命,很多被挤到河里,根据殖民者自己估计,大约 5 万人死于这种混乱,科尔
特斯得到了一个布满尸体的城市。

然后殖民者四处搜捕战争幸存者,要他们交出黄金。地上到处散落着人的耳朵,手指,头发,
乳房——殖民者割掉他们以取下珠宝。最后,他们逼迫阿兹特克神职人员交出书籍,焚烧了它
们并把神职人员喂给他们带的军犬。

然后科尔特斯返回营地,开始了他繁忙的生意:分配黄金和奴隶。尽管很多东西毁于战争,有
的被埋在了地下,但他们还是得到了大量的羽毛头饰,黄金首饰——他需要把他们熔化,铸成
大锭。他们还在奴隶的脸上烙下印记,标志着不同的品牌。他在记录中写到:有太多的东西需
要处理,我需要排好次序。

根据协议,科尔特斯要给资助他航行的西班牙国王 80%的战利品,自己留 20%。而根据估算,


他所得到的东西按 1990 年的货币,$10,000,000 美元。同时他拥有 3000 个私人奴隶,23000
个仆人,他把这些人全部发配到银矿工作,这些人基本全部死在了那里,死亡的速度超过他能
够捕获奴隶的速度。

1521 年,特诺奇蒂特兰市被彻底占领,他们损失了 30 多万人口,阿兹特克人的帝国消亡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后来的的十五六年内,科尔斯特的军队杀死了大约四到五百万印第安
人。屠杀伴随着疾病,让现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地区的印第安的人口在后面的一个世纪里减少了
95%。当然对于这个比例可能没有多少概念,而一些小的具体事件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比如
1527 年,洪都拉斯的总督,Lopez de Salcedo 去里昂时带了 300 个奴隶来运送个人物品,在
途中他杀掉了 200 多人,但同时他又在沿途的村庄捕获了 2000 来人,最终等他到达里昂的时
候,这 2300 人中,只剩下大约 100 个存活了下来。

印卡(Inca)帝国的毁灭
美洲大陆上另一个较大的帝国是位于今秘鲁和智利的印卡帝国,前面说的土豆就发源于这里,
在哥伦布带领的殖民者到来之前,大约有 900 万到 1400 万人口。

远征印加的总指挥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他在经过最初的几次探险,获悉印加帝国大体的位
置后,于 1531 年同他的 4 个兄弟一起,动身进行伟大的冒险,于 1532 年 11 月 15 日到达已荒
废了的卡哈马卡城。第二天,对这些陌生的“蓄络腮胡子的男子”感到好奇的印加统治者阿塔
瓦尔帕正式访问了皮萨罗,皮萨罗仿效科尔特斯,把这位手无寸铁的国王监禁起来,并杀死了

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他的许多随从。国王为获得自由付出了一大笔赎金——占地长 22 英尺、宽 17 英尺、高达 7 英


尺的一堆金银物品。

皮萨罗得到这笔财物后,却向阿塔瓦尔帕提供这样的选择机会:或者作为异教徒在火刑柱上被
烧死,或者作为基督教徒受洗礼,然后被绞死,这位国王选择了后者。数星期后,皮萨罗开进
首都库斯科,将它洗劫一空。第二年,即 1535 年,他动身去沿海地区,在那里兴建利马城,
利马至今仍是秘鲁的首都。

征服首都之后,在那里殖民者发现了银矿,也开始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另外一种灾难。根据记载,
这里的人被驱赶到大约 250 米深的矿井里,随身带一些玉米充饥,每周允许上井一次。他们要
面对矿井里掉落的石头,各种有毒的气体,如辛纳巴,砷,砷氢化物和汞蒸汽,当然最要命的
还是残忍的欧洲监工。基本上每周六出来的人只能有周一进去的一半,其余的全死在了里面。
殖民者记录道:银矿井是真正的地狱之口。

除了银矿之外,殖民者在南美还经营可可和橡胶。于是土著人被驱离原来的家园,到距离港口
较近的区域的种植园里当奴隶。土著人原来习惯了海拔较高,干燥的气候环境,而离港口较近
的地区闷热潮湿。环境的突然变化,加上严酷的工作条件,造成了印卡人的大量衰减。

捕获奴隶,获取财产,甚至试一试刀剑锋利与否,都意味着屠杀。屠杀的方式也无外乎杀死小
孩,放在路边当作路标;脚上绑上重物沉入水中;对于不能缴纳足够黄金的,或者部落头人,
吊起来烧死;把人砍伤后扔给狗,不再赘述;当然最致命的手段还是天花和其它传染病。经过
近一个世纪,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了 90%, 印卡帝国消失了。

华盛顿建立美国

早期的北美殖民
而当西班牙裔殖民者在新大陆“抚慰”印第安人的时候,英国人正在 “抚慰” 爱尔兰的不文
明的人。英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是地球上最文明的,不久之后他们认可了奥利弗.克伦威尔关于
上帝是一个英国人的宣称。所以在他们的描述中,爱尔兰野人是一些赤身裸体的盗贼,他们住
在森林和沼泽里面,以草为主食,同时以人肉为辅食。在英国的报道中,一些爱尔兰人的母亲
会吃掉自己的孩子。总的来说,“爱尔兰人是不可理喻的野兽”,威廉姆.托马斯说,“他们
没有任何关于上帝的知识,没有礼貌,他们的东西,牛羊,女人和孩子都是这样。”

这样的野蛮当然是英国人所不喜欢的,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这样的野人居然占有那么美丽的土
地。所以他们就帮忙爱尔兰人,让他们文明起来。英国士兵汉弗莱.吉尔伯特发明了一种特别
有想象力的方法来帮他们:把白天被杀死的人头割掉,放在他晚上住的帐篷前面的路上,这样
那些野蛮人晚上就不敢去他的帐篷暗杀他。除了这种人头路之外,英国士兵也常常学习西班牙
人在美洲对付印第安人的方法来对付爱尔兰人。

在帮助爱尔兰人的同时,也有少量英国人到达美洲。1577 年在英国成立了一家名叫“中国公
司”的合股公司,在马丁.弗罗比舍的带领下,航行到北美北部,苦苦寻找通往中国的水路,
希望能找到财富。他们最先达到的地方是巴芬岛,在那儿他们以为发现了黄金矿石,带回英国
却发现只是毫无用处的普通石头。同时马丁.弗罗比舍捕获了一个身上有太阳图案的人,并把
他带回了英国。这个人到英国没多久就死了,第二次航行的时候他毁灭了一个村庄,抓住了一
个年老的妇女,一个年轻的妇女和她的孩子。他们剥光那个老年妇女的衣服,看看她的脚趾是
偶数还是单数的。然后他们放走了那个年老的,把那个年轻的和她的孩子带上船,并把她和在
另外一个岛上捕获的男性关在一起,围观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但是很失望,这两个人没有
发生什么野蛮的事情。

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到英国后那个男的生了重病,医生想给他采用放血疗法,但这个“愚蠢的,胆小的不文明人”
拒绝了。没多久这个人就死掉了,这让那个负责的医生非常生气——不是因为这个人的死,而
是伟大的女王第二次错过了看一看这种人的机会。那个女性活得稍微长一点,用来展出了一段
时间,后来死掉了,没多久她的孩子也死了。

马丁.弗罗比舍没找到中国,差不多三个世纪之后,他们的后人找到了,还在中国捉到了两广
总督叶名琛,把他装在笼子里到处展览,最后死在了加尔各答。不同的是,那个印第安人没名
没姓,估计是个普通人。而叶名琛是吃俸禄的封疆大吏,理应是城破之日就地殉职,而之所以
不这么做,是为了觐见英国国王,向他讲明大清爱好和平的愿望,还准备质问他既然已经讲和,
为什么再起战端。他听说英国是文明国度,国王很讲道理,所以希望“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
制”。以道理作为准绳,希望通过讲道理来处理实力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叶名琛有这样的
幻想,他比那个普通的印第安人更加可笑。

基于在爱尔兰的经验,初期的英国殖民者意识到恐吓是让土著人合作的最好的办法。他们观察
到印第安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特别亲密,而把孩子和父母分开则会让他特别痛苦,所以英
裔殖民者所到之处都绑架和劫持印第安人的儿童,以让他们的父母就范。

英裔殖民者和西班牙裔殖民者的区别
哥伦布所率领的殖民者是西班牙国家投资的,属于官方性质,所以带有士兵。他们目的就是掠
夺,还要考虑政府的投资回报率问题——前文所述的总督科尔特斯和西班牙政府之间二八分成。
而英裔的殖民主要由商业公司组织,参与者来自民间,这些人大多是宗教受害者,没落的贵族,
流浪汉,被圈地运动赶出家园的人,罪犯和穷人。那时候的英国穷是一种犯罪,不仅仅是歧视,
确实要关监狱——英国的法律中有可以随意处罚游荡的陌生人的条文。所以他们的目的更多的
是自己发财,没有给母国缴纳白银的压力。同时,基于西班牙人一个世纪的经营,英国人也可
以和印第安人做一些贸易,以消化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纺织品增长。

现在美国人回忆先祖时总说他们是为了寻找一个自由的世界,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16 世纪
的英国,经济,军事上被西班牙碾压,文化保守,等级森严。人的等级在头衔上体现的很清楚,
今天我们常用的对人的称呼 Mr.,Mrs,Madame,Gentleman, Lady 在当时只有上等人可以用;
另外还有一些今天不常用的,比如 Knight——骑士,Baronet——爵爷,Lord——勋爵;有自
己的土地自耕农只能被称为 Goodman——良人和 Goodwife——良妇;而匠人,劳工和商贩及其
以下者,不能使用任何称呼。高等级的人对下等人说话时可以直呼其名,或者用 Thou(You),
而下等人对上等人说话必须使用尊称 Ye(和汉语的”爷”同音)——您。处于如此压抑的氛
围,和人说句话还要想半天如何称呼,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英裔殖民者也眼红西班牙在美洲拿回来的白银,但英国人开始往美洲去的时候,西班牙
已经在那里经营了近一个世纪,他们利用掠夺回来的白银获得了欧洲的绝对霸主地位。英国没
有这个实力,派不出军队去有组织的屠杀,就连对殖民地的控制也常常捉襟见肘。而当时北美
和英国之间的通讯困难,也限制了对殖民地的控制。那时候从英国到北美的一封公文要在路上
传递几个月,甚至几年,比如 1742 年北卡罗莱纳总督给英国贸易委员会写的一个报告,4 年
之后才收到。1706 年,英国否决了新罕不什尔的两项司法决议,但殖民地迟迟没有收到通知,
那两项法令继续执行了半个世纪。

而现在美国的土地上没有阿兹特克或者印卡那样的大的帝国,没有那么多人可以杀。所以相对
于在墨西哥及其以南地区的西班牙殖民者,位于现在美国的英裔殖民者屠杀的人没有那么多。
而在英裔殖民者所达到的大西洋沿岸的现美国土地上,也没有发现大型的银矿或者金矿,所以
早期的殖民者都以农业谋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班牙殖民者看不上现美国的地盘,英裔殖
民者才可以在哥伦布到达的一个世纪之后发现这块“处女地”。

1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建立
英裔的殖民者把北美大陆称为处女地,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土著印第安人的存在,这一点和哥伦
布宣布对所到之处的占有是一样的。而第一个殖民地被命名为 Virginia——处女,则是殖民
者为了讨好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这个老处女——她 25 岁即位,终身未嫁。作为回报,女王封
探险者罗利为骑士,并给他一纸授权——这个英格兰岛上的女王授权了殖民者对北美那块土地,
及其土地上所有的东西,土著人的全部权利。按照传统,当今属于英联邦的所有土地,包括英
国本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都属于英国女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所以,她可以授权给任何人。女王给他的回报还有一些船队的支援,但没有在建设
殖民地方面投资,如前所述,英国拿不出钱来投资这个。

弗吉尼亚公司是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殖民地组织,其目的就是发财。然而他们最初得到的
却不是财富,而是死亡和饥饿。由于听信殖民者组织的宣传,他们认为北美大陆是人间伊甸园,
黄金比英国的铜还多。弗吉尼亚公司送过去的第一批 144 人,与 1606 年 12 月出发,1607 年 5
月建立第一个定居点詹姆斯敦(James Town ,根据当时的英国国王 James 二世命名) ,到同
年 9 月,已有 46 人死去。到次年 1 月,第一艘补给船达到的时候,仅剩 38 人。而这 38 人,
如果不是土著印第安人给他们送玉米,鱼和鲜肉,他们也绝对活不到那时候。据殖民者自己记
录,在此期间,他们认识很多印第安酋长,他们送来大批给养,使殖民者深感舒服。

经过多年的艰难经营,弗吉尼亚公司在种植烟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成就,也在北美站稳了
脚跟。美国是由最初的 13 个独立的殖民地建立的联邦政权,弗吉尼亚是第一个。站稳脚跟之
后,弗吉尼亚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移民,这一点和西班牙殖民恰恰相反,西班牙殖民
者是官方 的,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排斥和限制他国移民。鼓励移民的方式包括在英国的各种宣
传,说在美洲大陆不要承担任何义务就能得到土地,在那里他们不用考虑给地主缴纳租税,只
考虑施肥耕种,就能吃饱饭。这和早期的欺骗式宣传说美洲的黄金比英国的铜还多不同,殖民
机构确实兑现了给你新移民的土地承诺。他们按着“人头权力” 原则,根据达到的年限,年
龄,可以得到 50 或 100 英亩的土地,如果有钱,还可以再买。

在政治上,改变早期的军事管理制度,采取代议制,也让居民享受到一定程度的自主权。这种
代议制来源于英国,也是美国议会制的起源。不同的是这里的议会具有绝对的权力,不像英国
需要和王室平衡。当然这种代议还远非现代的民主制度,那时候不光是印第安人,从非洲贩卖
过来的黑人奴隶,妇女不能选举,就连白人内部,也需要拥有 50 英亩以上土地的资产,才可
以有选举权。

按着现代法律佛吉尼亚公司对新移民授地并不合法,因为那并不是他的地,他没有那个权力。
但当时殖民者普遍把欧洲法律应用于世界关系中,而完全忽略印第安人的财产权利。而印第安
人也没有土地私有的概念,他们经常帮助早期的殖民者在自己轮休的土地上耕种。联想当年葡
萄牙在澳门建立据点,当时明朝地方官认为那个地方无所谓,也没加干涉。后来到东印度公司
来中国,也想用同样的办法,不同的是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一个有组织的国家,尽管打不过洋枪
洋炮,但毕竟还没有亡国灭种,否则印第安人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榜样。

五月花
而后来被称为移民始祖的五月花号,则比弗吉尼亚公司的成立晚了很多年。他之所以流芳后世,
是因为这艘船上的移民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个协议标志着现代政治社会的起源。1991 年
的《世界年鉴》评价该公约是“自动同意管理自己的一个协议,是美国的第一套成文法”,这
份著名的文件也被人们称为“美国的出生证明”。

“五月花”号船载着 102 人,于 1620 年和 1621 年之交的冬天在今美国的科德角(因为盛产


鳕鱼 code 而得名)登录。和之前的殖民者一样,他们遇到了严寒天气,水土不服,缺少食物

1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等挑战,有一半人在冬季死去。但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狩猎、
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生存了下来,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
宗教传统习俗,他们要举行感谢上帝得仪式。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殖民者决定邀请他
们一同庆祝节日。1863 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 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
年 11 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

感恩节在现代社会成为人们称颂西方文化中感恩的一个标志,而在当年,殖民者感谢他们真正
的恩人印第安人的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传染病,伤寒,痢疾,天花还有屠杀。

印第安人和英裔殖民者的友好阶段在后者站稳脚跟,不需要印第安人的帮助后很快消失,矛盾
的起源是殖民者无休止的“发现”印第安人的土地——按照欧洲人的规则,谁发现,谁拥有。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印第安人允许殖民者在他们轮休的土地上耕种,但随着殖民者的增多,占用
的土地也越来越多,他们感到了威胁。

从 1610 年的波哈坦(Powhatan)屠杀到独立战争结束,在现美国的土地上,有历史记录的屠
杀一共发生过数十次,下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次。

波哈坦(Powhatan)屠杀
有历史记录的发生在现美国土地上的第一次屠杀发生于 1610 年 8 月 9 日,弗吉尼亚总督特拉
华因向波哈坦人索要逃跑到印第安社区的白人未果,派乔治.珀西率领 70 人袭击了他们。珀西
毁掉了波哈坦人在詹姆士顿附近的主要村庄,杀了大约 65 人,并处决了部落头人的妻子和儿
女。乔治.珀西记录了屠杀的过程:

我带着士兵向印第安人的村子进发…我们杀死了十五六个人,其他的逃跑了…我的中尉捉住了
部落头人的妻子和孩子,还有一个犯人,我抢走了犯人身上带的东西…我让士兵砍掉这些人的
头,烧掉他们的房屋,砍倒他们的庄稼。

然后珀西率队摧毁了附近的另外一个印第安村庄,带着部落头人的妻子和孩子回去。士兵们开
始悄悄议论头人的妻子和孩子身上带的珠宝,这对珀西产生了压力。于是他下令处死了头人的
孩子,把他们的头砍掉,扔进水里。但总督特拉华仍然对头人的妻子仍然活着心怀不满,他让
珀西烧死她,但珀西选择了一种比较仁慈的方法,用剑把她刺死了。

此后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互相报复,混战多年。在早期的冲突中,英裔殖民者并没有像西班牙军
队那样对印第安人具有绝对的优势,毕竟英裔殖民者来自民间,而印第安人经过西班牙殖民者
一个世纪的熏陶,或多或少的也有点进步。波哈坦人在 1622 年的一次报复行动中,人还杀死
347 名白人,占当时殖民者的三分之一。

如果按着这样的战损比例,英裔殖民者是没办法完全毁灭在今美国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但印
第安人的致命弱点是落后的战争观念,印第安人曾经有两个部落打了 7 年仗,但战死的人却不
超过 7 个,这在殖民者来看就是游戏。而殖民者则在战争之前不择手段的取得优势,战争过程
中没有任何限制的杀人,这是印第安人一直都没有学会的。英裔殖民者到达北美后,对土著人
的妇女,儿童不加分辨的屠杀是一个显著特点。在人类的其他战争中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屠杀,
但并没有造成种族消亡,是因为他们大都只杀有战斗力的成年男子。而对于在加勒比,中美洲,
南美洲,或现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人,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欧洲白人之间的战争并没有这么残忍,他们优待俘虏,甚至处于人道主义给俘虏的家人通信,
以避免他们担心,人们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战争公约。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这是西方文化
的一个优点。但对于印第安人,这些文化并没有体现出来,其根本原因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
——白人认为和自己不一样的土著根本就不是人。

1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战斗的不利形势促使殖民者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1623 年他们邀请波哈坦人的部落首领和平
谈判,却在谈判中毒杀 200 余人,打死 50 余人。然后殖民者毁掉波哈坦人捕鱼用的工具和独
木舟,烧毁他们的村庄,一次行动中毁掉了足够 4000 人吃一年的玉米。到了 1624 年,殖民者
派出 600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杀死了波哈坦部落里 800 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最后
他们抓住了部落头人 Opechancanough,把他装在笼子里展览,不久之后,殖民者处死了他。
至此,印第安人的波哈坦联盟完全解体,部落基本消亡。

殖民者把这一切胜利和印第安人的消亡归为上帝的恩赐,他们说:“这是上帝的意志,是主耶稣
让这些人在我们的面前鞠躬,并舔去灰尘。”

佩克特(Pequot)战争
1636 年,新英格兰殖民者以在纳拉甘塞特(Narragansett)人居住的布洛克岛附近发现一个
名白人约翰. 奥尔德汉姆(John Oldham)的尸体为借口,向他们发起攻击。发现白人尸体的
殖民者已经在现场杀了十几个纳拉甘塞特人,而且纳拉甘塞特的部落头人也承诺派出 200 个武
士去捉拿杀人凶手,但新英格兰的清教徒领袖想要的却只是毁灭他们。

他们派出约翰.恩迪科特率领 100 多个马萨诸塞民兵对布洛克岛发动了袭击。但布洛克岛上的


居民觉得没有希望在对阵中获胜,纷纷逃入森林。殖民者只杀了几个人,只好焚烧了他们的村
庄,毁坏了他们的庄稼。在回程的途中和他们相遇的佩克特人也遭到了同样的待遇,佩克特和
约翰. 奥尔德汉姆的死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殖民者遇到了他们。

马萨诸塞的民兵撤退后,佩克特人走出森林,因为村庄被毁,他们只好另谋生计。在此过程中
和附近的一些殖民者发生了一些“印第安式的战争”,没有记录显示殖民者一方有人员死亡。
但康涅狄格州的法院却对佩克特人宣战,佩克特人的部落首领问他们是否会杀妇女和儿童,对
方回答说:“到时候你就会知道的。”

约翰.莫森被指定为康涅狄格的军队司令,他在一个拂晓时分进攻了佩克特人的村庄。据约翰.
莫森自己说,这个出其不意的进攻让很多佩克特人在睡梦中死掉了。殖民者进入村庄之后开枪
射击任何会动的东西,放火焚烧了房屋。一个清教徒自己描述道:“伟大的血腥场面是很多新
兵从来没有见过的,地上躺满了尸体,有的地方简直没法通行。一个多小时之后,五到六百野
蛮人从负担他们的世界上消失了。”而约翰.莫森自己清点的杀敌人数是六到七百,他说:
“这都是上帝的判决。”

经此屠杀,佩克特人元气大伤,剩余的人中,或零星被杀死,或在身上绑上重物,被扔到海里,
最幸运的是被卖到西印度群岛当奴隶。有一批三百多人想从沼泽地出逃,但因为他们想带走自
己的孩子,行动迟缓了一点,结果他们被俘后连同孩子一起处决,然后埋在了沼泽地里。

佩克特人里最后的 15 个男孩和两个妇女被卖到西印度群岛当奴隶,殖民者用他们换回了一些
棉花,盐,和烟叶。

至此,佩克特这个词从新英格兰的地图里消失了,当地的河改名为泰晤士河(Thames),而镇
子改名为新伦敦。纳拉甘塞特人在这次屠杀中暂时躲过了一劫,而对他们的屠杀则发生在 40
年后的菲利普王之战中。

菲利普王之战(King Philip's War)


1675 年在新英格兰,在菲利普王(印第安部落头人梅塔卡姆)之战中,白人攻破了印第安人
的纳拉甘塞特核心据点,防火焚烧房屋,使 500 多个妇女儿童葬身火海,并杀死大约 500 人的
印第安人武士,但白人也损失了 207 人。

1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从 1676 年以后,白人的优势越发显著,连续击败多个印第安人部落。菲利普王梅塔卡姆受伤
被俘后被肢解成数块,丢进水中——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泄仇恨,他们想让他的
灵魂不得聚拢,散落在地狱,永世不能重生。这是一个宗教仪式,有点像倩女幽魂里面让人魂
飞魄散的做法,为的是行使上帝的权力——把人打入地狱。然后,他们把梅塔卡姆的头颅挑在
枪尖上,由凯旋的队伍高举着游行,并带回请功。梅塔卡姆的头被挂在普利茅斯示众长达 25
年,妻儿被卖到西印度群岛做奴隶,他们的族群消失了。

菲利普王战争结束后殖民者乘胜消灭了罗德岛上的印第安人,实际上罗德岛的土著人在这场战
争中一直保持中立,但胜利后的殖民者认为他们收留了梅塔卡姆的逃出去的族人,而不是全部
处决他们。殖民者自己的记录的,消灭罗德岛上印第安人的实际原因是“那里的奴隶的价值”。

培根起义(Bacon's Rebellion)
殖民者的目的是灭绝土著人并占有他们的地盘,但在完全杀掉还是奴役一部分中,殖民者内部
也有分歧。最后佛吉尼亚总督威廉姆.伯克利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杀掉大部分人,把
有价值的卖到别的地方做奴隶,把卖得的钱用来支付战争费用,这样就不需要纳税人再另外出
钱。

但有人不这么认为,弗吉尼亚的参事培根就是其中的一员。培根因为领导了殖民者中间的第一
次农民起义而著名,而他起义的理由是伯克利限制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因为他想用一部分人
去换钱。而培根的附和者甚众,这也反映了屠杀印第安人的是英裔殖民者全民的意愿,所以他
可以用用屠杀印第安人来号召群众。

培根生于英国一个比较富有的乡绅家庭,1674 年抱着发财的梦想移居弗吉尼亚。因为他从英
国出来时带有一部分钱,又和总督伯克利有亲戚关系,所以在 29 岁时就加入弗吉尼亚参事会。
培根对印第安人有很深的成见,认为所有印第安人都是敌人,和他们打交道的唯一方式就是大
开杀戒。他的这种见解在出于边疆地区的白人中很有代表性,加上他地位显赫,在殖民者自发
组织的武装攻打印第安人时,他被拥戴为指挥官。

但总督伯克利为了经济利益,并不支持他完全把印第安人全部杀掉,坚决不肯授予培根官方的
讨伐印第安人的军事指挥权,并免除了培根的参事职位。而培根有基层民众的支持,继续向印
第安人进攻,所有遇到的部落均遭毁灭。这给他换来了更多的民意支持,在后面的议会选举中,
他继续当选。

基于这些民意支持,培根率领 50 人的卫队去詹姆斯敦参加参事会议,被伯克利诱捕。随后培
根递交了悔过书,被释放回家,但他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于会议中。这次会议通过很多培根所倾
向的代表殖民者民意的法律条令,所以被称为培根议会。

培根递交悔过书后,基于会议的压力,伯克利有条件的授予他讨伐印第安人军事指挥的职位。
但伯克利显然没有这样的诚意,培根也预感到会议通过的条令会招致报复,所以先发制人,率
领 500 人向詹姆斯进攻,伯克利无奈之下同意了培根要求的授权,议会也通过他征集部队消灭
印第安人提案。

于是培根有了更多的力量来屠杀印第安人,同时也抢劫所有和印第安人贸易的白人。这招致了
伯克利的不满,宣布培根为叛乱分子,培根闻讯便掉转枪口,向伯克利进攻。并于 1676 年 7
月 30 日发表了著名的“人民宣言”,宣称自己的目标不仅是消灭所有的印第安人,还要摧毁
他们一切的贸易,商业往来。他对反对灭绝印第安人的权势集团加以谴责:“让我们看看这些
掌权的人的来龙去脉吧,他们被赋予了处置这些地区财富的权力…”培根得到了普遍的民众支
持,于 9 月 19 日攻入詹姆斯。

1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但他于 10 月 26 日病死,伯克利绞死了他的 23 个起义骨干。伯克利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


柱上,据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都对此大为震怒,他骂道:“这个老笨蛋在那个光秃秃的地方杀
的死人,比我谋害父亲一事而杀害的人还多。”而培根则被称为抗议暴政,屠杀印第安人,开
疆辟土的英雄。

帕克斯顿(Paxton)健儿
1763 年 12 月,宾夕法尼亚来开斯特县的苏爱人不满教友会的政策,多次聚众袭击受教友会保
护的和平印第安人部落,杀死数百人,其中有不少儿童。他们的人数越来与多,得名“帕克斯
顿健儿”。他们认为议会对于印第安人的屠杀不够积极,于是自行组织民间武装,对付他们仇
视的部落。他们还组成一支 200 余人的队伍,准备进军费城,要消灭一群有当局保护在兵营里
的印第安人基督教徒,一度使费城陷入混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危急时刻受命和起义者谈判,
答应他们将改善边疆防务,鼓励他们猎取印第安人,并根据获取的印第安人头盖皮数量给予奖
励,起义者才偃旗息鼓。

屠杀印第安人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土地,附带的捕获奴隶。作为奴隶,现美国的印第安人的价值
并不高,如前文所讲,印第安人被运到海外存活率很低;而如果在本地,因为地广人稀,他们
又熟悉地形,容易逃跑。殖民者有时候也会去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如果他们觉得比屠杀的代
价小的话,比如曾有殖民者用两把铁锹换取了几百英亩的土地。以及著名的步行购买事件:
1737 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威廉.佩恩的儿子托马斯采用快速步行者来调整特拉华印第安人给予
的土地边界。根据他们的条约,他们将获得一个人可以在一天半内走路的土地。殖民者找了一
个专业的步行者,一天走了 64 英里,致使印第安人失去了整个特拉华河与利哈伊河之间的谷
地。

英国文明在北美大陆广泛的传播,伴随着现在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数量急剧减少。1669 年切
萨皮克地区的印第安人数量只有 1607 年的三分之一;1642 年马萨葡萄园道德万班诺阿格人数
大约在 3000,1720 年减少到 800 人,1764 年只剩下 313 人。罗德岛的土著人口在 1662 年有
1000 多人,1774 年仅剩 51 人。

造成印第安人锐减的诸多原因中,天花和其他传染病是最重要的一个。1585 年英国人在罗阿
诺克岛定居后不久,印第安人中就爆发流行病,许多人死去;1738 年在切罗基人中流行天花,
整个部落有一半人死去;南卡罗莱纳的卡托巴人在 1759 年流行的天花中有一半人丧生。有证
据表明,向印第安人散步传染病是一种故意行为,1763 年有殖民者将染有天花病毒的毯子送给
俄亥俄河流域的土著人,不久那里的部落中爆发了天花。

始于瘟疫,终于刀剑,北美印第安人随着殖民者的繁荣走向消亡。有人认为,殖民者在美洲得
到不是处女地,而是寡妇地。

独立战争
美洲 13 个独立殖民地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积累了巨量的财富,和母国英国产生了矛盾。
首要问题是英国为了自身利益,禁止移民超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俄亥俄河流域,限制殖民地
进一步屠杀,驱赶印第安人和继续向西扩张。

1763 年,英国政府宣布在北美建立东佛罗里达,西佛罗里达,魁北克和格林纳达四个新的行
政管理区,将圣劳伦斯河以南的土地并入新斯科舍。将上述地区以西的土地保留给印第安人,
不准殖民者擅自进入和取得土地。

这对 13 个殖民地影响很大,一直向往的西部土地被保留给印第安人或划归加拿大,这严重损
害了他们的利益。对印第安人的管理权限完全落入英国政府手中,并派军队驻扎,这严重影响

1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了殖民者日常的屠杀和驱赶。对他们利益的损害,减弱了殖民者把英国作为祖国的情结,有人
骂英国是“假冒的母亲”,是“被遗弃的老娼妓”。富兰克林曾就西部土地问题去伦敦游说,
他说:开放西部土地会使殖民者的发展一直依赖农业,否则缺少土地的人一定会发展制造业,
从而对英国制造业造成冲击。表面上看这是为英国政府利益着想,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他自己也
在从事西部土地投机生意。

同时,殖民地的防务和军费问题,以及英国为了支付七年战争的费用,向殖民地增加赋税,尤
其是臭名昭著的《印花税法》,引起了一系列的请愿,抗议,甚至暴动。他们高举“自由和财
产”的旗号,砍掉支持英国政府税收的官员的图片上面的头,砸碎他们家的玻璃,拆掉他们的
房屋,喝光他们家酒窖里面的酒。

同时,殖民地自己的议会通过了《反印花税法》,商家开始抵制英国过来的货物,抵制英国公
司贩卖过来的黑奴,对英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由此看来,抵制*货的做法由来已久,而
且不是一帮人一时冲动,而且确实能够打击对方经济。最终,英国政府做出让步,废除了《印
花税法》。

《印花税法》和《反印花税法》的斗争,成为殖民地和母国关系的转折点。在此过程中,英国
政府的无能表露无遗,而殖民地政府也开始考虑英国政府议会的合理性及其限度,以及和殖民
地议会的关系,为独立拉开了序幕。同时在这次斗争过程中,殖民地的人民也团结起来,以往
他们喜欢诉讼,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法庭上辩论不休,报纸上尽是这些内容。而在印花税
危机中,他们却表现出一致的联合精神,这也为独立创造了条件。

但这个时候,殖民地对英国权威的挑战尚有分寸,他们说压迫人民的不是英国国王,而是几个
征税的坏大臣——类似于歪嘴和尚的说法。印花税取消后,民众举杯庆祝,祝福英国国王健康
长寿,说自己是英王陛下忠实的臣民,是英国宪法真正的朋友。

但问题是英国政府确实需要钱,没多久又通过了《汤森税法》,这引起了新一轮的抗议和暴力
冲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加斯比号事件:1772 年 6 月 9 日晚,罗德岛商人约翰.布朗带领一群
当地居民,化妆成印第安人,登船打伤舰长,纵火焚烧。英国方面要求调查事件,惩罚肇事者,
但由于当地人保护未果。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为了让东印度公司在北美牟利,通过了《茶叶法》。这引起了更强烈的反
抗,1773 年 12 月 16 日晚,三四十个波士顿人再次化妆成印第安人,将停靠在港口的船上价
值 90000 英镑的茶叶倒入海中,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为独立战争拉开了序幕。需要注意的是,
两次抗击英国,殖民者都化妆成印第安人,一方面他们此时还不想完全和英国决裂,更重要的
是为了嫁祸印第安人,以让英国政府减少对印第安人屠杀和掠夺的限制。

此后各地暴力抗英事件频发,终于在 1775 年 4 月于莱克星敦发展成了战斗。然后经过 8 年战


争,于 1783 在巴黎签订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诞生了。国父华盛顿在号召民众进行
战斗时宣讲称:曾经充满欢乐的美利坚家园,不被鲜血浸透,就将成为奴隶的家园。但实际上
独立战争中没有几次上规模的战斗,而美利坚的大地依然被鲜血浸透,只不过是印第安人的鲜
血;依然是奴隶的家园,只不过是黑人当奴隶。殖民者在印第安人的白骨和冤魂之上建立了美
国,成为人类自由的灯塔,文明的标尺,从而开启了全新的文明时代,而印第安人的噩梦并没
有随着文明时代的来临而终止。

1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文明社会的继续屠杀

国父华盛顿
理查德.德林农在他的著作《面向西部——印第安人的仇恨和帝国的建立》中写道:美国备受
尊崇的国父本身是反印第安人种族灭绝的积极分子。早在 1779 年,独立战争期间,他就曾命
令约翰.沙利文将军袭击易洛魁人。他指示道:“销毁他们所有的定居点,在他们被彻底清除
之前,我不想听到任何关于和平的建议。”沙利文按照他的命令行事,并在汇报中写道:“我
们摧毁了所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支持的东西,把一个原本像花园一样美丽的地方变成一个沉闷的,
令人作呕的荒野。”华盛顿认为,在这场种族灭绝的战斗中,猎杀印第安人就应该像对付动物
一样。正如他在 1783 年所说:除了外形之外,印第安人和狼没什么两样。

既然印第安人是纯粹的动物,那无论怎么对待他们都不会有道德问题,所以也就不奇怪他给军
队下达剥下印第安人的皮,用以制作靴子这样的指示。他说:“从屁股开始往下剥,以用来制
作靴子的筒,或者绑腿。”

人们把华盛顿称为城镇毁灭者,在他的指示下,殖民者在五年之内摧毁了莫霍克,阿蒙达加和
卡尤加地区所有的村镇,以及伊利湖到莫霍克河之间的 30 个村镇中间的 28 个。正如一个易洛
魁人的幸存者在 1792 年说:“从那之后,听到华盛顿的名字,女人都吓得脸色苍白,赶紧扭
头看看身后;小孩都立马紧紧的抱住妈妈的脖子。”

在私德方面,华盛顿堪称是全世界的典范,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诚实的向父亲承认自己砍了樱
桃树。然而在如何绕过法律,保存自己的奴隶方面,他就不那样了。华盛顿当上总统后,迁居
费城,这时他遇到了一个麻烦——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在美国建立之前的 1780 年就通过
了《废奴渐进法》,规定凡年满 28 岁,在该州住满半年的黑人奴隶可以获得自由。对此华盛
顿想到了一个精明的办法,每隔半年,华盛顿或者夫人就会带着他的三百多个奴隶离开宾夕法
尼亚,到他的弗农山庄去转一圈,再回来的时候他的奴隶在该州的居住时间就会清零。这样,
他直至两个任期结束,还合法的保留着 300 多个奴隶。当然,他临死时立下遗嘱,释放了属于
自己的一半奴隶。而妻子的还一直保留着,在她死后作为遗产留给了子女。

华盛顿一生牙疼缠身,有多幅假牙。华盛顿前后看过至少九位牙医,戴过很多副各式各样的假
牙,其中他最信任的“御用牙医”格林伍德就为他做过四副假牙。些假牙材质复杂,包括马牙、
牛牙、河马牙等动物牙以及一些金属和九颗人类的牙齿。后来经过鉴定,那些假牙制作时间在
1789 到 1795 年之间,所有的人牙都来源于黑人——这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得到的,因为
世界最早使用现代麻醉技术的记录是 1842 年。

华盛顿最突出的美德是拒绝终身制,然而如果了解美国的历史,也许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华盛顿是军事领袖,而独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是议会。殖民地的议会沿袭于英国,从第一
个殖民地弗吉尼亚就有,一直贯穿于殖民地的历史。战争中美国本土的士兵都称为民兵,战争
结束后自动解散,一直到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才提出建设一支 2500 人的常备军队。所以很多人
认为华盛顿可以像别的国家的开国领袖一样,通过控制军队来实现政治权力,美国根本没有这
样的条件。

在有限的军事胜利里面,他们更多依仗法国的军对,因为法国想报七年战争之仇。这就是为什
么战争结束,去巴黎和谈的 5 人代表团是约翰.亚当斯,约翰.杰伊,本杰明.富兰克林,亨利.
劳伦斯,托马斯.杰斐逊,没有华盛顿。去参加巴黎会议前,议会要求代表团没有法国同意,
不能采取任何行动。

1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所以在美国建国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权力核心在国会,而不在总统。总统有任期,而国会议员
在 1900 年之前是没有任期的。最先向国会权力核心发起挑战的是第 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任期 1901 到 1909 年,下文或称老罗斯福)28 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任期 1913 年到 1921
年),他们两个性格强势,经常绕过国会自行其事。

而总统影响力的扩大是伴随着一系列的传媒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的,西奥多.罗斯福是第一个
召开白宫记者招待会的总统,这也开启了行政首脑和新闻媒介直接接触的先河。总统通过媒介
向普通民众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提高了总统的影响力和权力。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他在任期
间可以通过很多利益集团反对的环境保护和反垄断法案。

威尔逊是在杰斐逊中断了一个世纪之后,再次到国会演讲的总统。他曾不顾国会中孤立主义的
反对,以调停者身份参加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其中一项成果就是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划
归日本,引起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威尔逊总统成为第一个亲自与其他政府首脑谈判重要条约的
总统,但尽管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国联——一战后的
世界性政治组织,二战后被联合国取代——但回国之后,国会却不批准美国加入国联。

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之后,哈定,柯立芝和胡佛总统又转向弱势。而改变这一局面的是大
萧条期间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是第一个在竞选期间通过收音机向民众传播观点的总
统。这让他拥有了更大的民意基础,这让他能够在主流媒体预测 75%败选的情况下获胜。也是
这个原因,他可以一反美国小政府传统,实施新政,让美国渡过难关;突破孤立主义的限制,
在二战中取胜,奠定了美国今天的地位。

约翰.肯尼迪是第一个使用电视辩论来竞选的总统,这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民众基础。也为他能
够突破宗教障碍,成就他强势总统提供了支持。他执政期间,和苏联针锋相对,为几十年后击
垮苏联埋下了伏笔。

而川普,可以被称为 twitter 总统,是第一个使用自媒体参与竞选的总统。自媒体区别于传统


媒体的特点是不被人为的编辑所控制,可以向民众传达最原始的观念和主张,这也是川普在各
种危机中都拥有高支持率,各种内部政治危机中能够获胜的关键。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中,另一个权力重心在最高法院。华盛顿的侄子布什罗德.华盛顿在叔叔
去世前,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第 27 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就一直相当大法官,
在卸任总统后,终于去圆了一把法官梦。

美国的杰出总统们
出华盛顿之外,美国早期的总统都在屠杀印第安人中立下过赫赫战功。比如第三任总统杰斐逊,
第七任任总统杰克逊。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位列国会山四大总统之一,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在美国政治人物中的地
位仅次于华盛顿。1807 年,他指示他的战争秘书,对于任何反对占领他们领地的印第安人,
与之以斧头…在他们被彻底毁灭之前,或者赶过密西西比河,我们的斧头不能放下…在战争中,
我们会损失一些人,但我们将全部毁灭他们。

这不是他随手一写的话,1812 年杰斐逊重申美国白人有权力把落后的印第安人和动物一起赶
回石山(Stony Mountains)。一年之后,他又强调美国政府唯一的选择是灭绝印第安人,或
者把他们赶到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这和一个多世纪后,希特勒对犹太人说的话一模一样。不
同的是希特勒是一个罪人,而杰斐逊是美国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所以他做的这些事被很多
历史学家选择性的遗忘了。

1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安德鲁.杰克逊
安德鲁.杰克逊的政治声望源自于军事上的成就,他的军事生涯是从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开始
的。1813 年 10 月,杰克逊以田纳西州后备少将之衔受命征讨克里克(Creek)人,于 1814 年
三月在密西西比地区的马蹄湾对克里克人发动夜袭,大肆屠杀,妇孺不免,幸存者不足百人。
他们割掉死难者的鼻子用来计数,剥下长条的人皮用来制作马缰。这一仗使克里克人元气大伤,
从而使西南地区这个唯一对白人构成威慑的印第安部落一蹶不振。杰克逊也因此名声鹊起,被
视为西南边疆的英雄,得以“老核桃树”的称号。

1828 年杰克逊总统当选具有比以往任何一次选举都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投票人从上次
选举的 335000 增加到 1155000 人,这也说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是白人的集体意志。

卸任之后,他继续推行他种族灭绝政策,建议士兵寻找并系统性的屠杀藏起来的印第安人妇女
和儿童,否则“美国人的幸福就像去猎一只狼却不知道它在哪儿一样”。

美国的国会山上有四个头像,他们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除了开国元勋华盛顿和杰斐逊
外,在南北战争中取胜,解放黑奴的林肯和让美国人真正自由的西奥多.罗斯福也位列其中,
而他们两个也为屠杀印第安人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林肯
1862 年,达科他战争后林肯总统签署命令绞死了明尼苏达曼卡托地区苏语部落的 38 个人。这
些被绞死的人大部分都是神职人员和政治领袖,他们并没有人犯被控告的罪行,唯一的理由是
他们反对政府。被林肯下令绞死的这些印第安人,没有一个经过法庭辩论程序,每十分钟判一
个,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死刑案.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英雄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在评价先辈们屠杀印第安人时说:“ 这是
不可避免而且最终有利的,我不想走得太远去说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但是我相信
10 个好印第安人有 9 个是死了的,而且我也不愿意去仔细查询第 10 个死亡的案情。

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的势力逐渐退出了北美大陆,美国没有了向西扩展的障碍,从而产生了
著名的西进运动。独立时候的美国只有大西洋沿岸的几个地区,面积 80 多万平方公里,而现
在 93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绝大多数是在西进运动中得来的。他们获取的土地方式是驱逐和屠杀,
这成为印第安人的另外一个噩梦。

驱逐——眼泪之路

切罗基(Cherokee)人迁徙
几乎在杰克逊当选总统的同时,乔治亚州用了和杰克逊同样的欺诈方法宣称对切罗基人居留地
的所有权,切罗基人和其他居于此地的部落把官司达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在官司还在进行的时
候,已经有大约 40000 白人涌入这一区域。

这些白人是在政府鼓励下去占有印第安人的土地,以图把他们挤出那里——因为即便他们后来
使用的法律《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并不公平,当时也还没有公布。一旦白人进入那里,他们没
收印第安人的土地,财产,牲畜;通过强迫或者欺骗的手段——比如把他们灌醉了签字——让
印第安人一系列的协议;把他们赶进森林里面,然后接收空地上的金矿;最后他们毁掉印第安
人的庄稼,制造人为的饥荒。

1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这些行为连联邦政府的最高法院都看不下去了,法官约翰.马歇尔判决切罗基人获胜,白人侵
占他们的领地违法。然而杰克逊总统对此说:“他判决的,就让他去执行吧。”显然最高法院
只有裁判权,没有执行权,所以侵占切罗基人的行为一如既往的进行。

1830 年《印第安人迁移法案》通过后,他们开始着手和切罗基人“商讨”迁移事宜。政府方
面知道对方不会同意,就把有影响力的部落头人关进监狱,关闭部落报纸,只留下“顺从”的
人和他们谈判。最终由杰克逊签订的迁移条约在国会通过,并由杰克逊和他的继任者马丁.范
布伦施行。范布伦允许佐治亚州、田纳西州、北卡罗来纳州和阿拉巴马州的 7000 名州民兵、
正规军和志愿兵在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的领导下武装押送田纳西州克利夫兰的 17000 名切罗
基人。这些人先是被集中关押,后来在美军的监管下迁往俄克拉荷马州。

1838 年冬季,切罗基人在缺乏御寒服装,甚至大多数人赤脚下地的情况下踏上了长达 1600 公


里的西迁之路。行进始于切罗基人在密西西比河东岸的最后一块领地——田纳西州红土(现田
纳西州红土州立历史公园)。由于瘟疫蔓生,任何城镇和村落都不允许他们接近,这意味着他
们常要兜远路。 横穿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后,他们于 1838 年 12 月 3 日沿南伊利诺伊州戈尔
孔达抵达俄亥俄河。 “贝里轮渡“向切诺基人收取 1 美元/人的渡河费,而该轮渡的通常收费
仅有 12 美分/人。此外,他们被迫在临时避难所——俄亥俄河肯塔基州侧的峭壁“披风巨岩”
下等了三个星期,直至”贝里轮渡“载完了所有乘客。许多切罗基人在等待渡河的过程中抱团
取暖,最后一起死去。

12 月 26 日,当切罗基人横穿南伊利诺伊州时,摩西.丹尼尔特遣队的军需官马丁.戴维斯写道:

这是我在伊利诺伊州经历过的最冷一个冬季,河流上的冰层有 20 或 30 厘米厚,我们不得不切
开冰块来为自己和牲畜们取水。我们现在在密西西比河树沼地扎营,距离河流仅 6 公里,可我
看不到任何横渡河流的希望,因为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冰块漂流而下。我们上个月只行进了 105
公里,然后便困于此地长达三星期,不知我们何时才能渡河…

一位来自佐治亚州,参与了迁移运动的志愿兵后来叙述道:我打过内战,目睹过成千上万人被
枪炮屠杀,但那都远没有切罗基人的迁移残酷。

最终到达今切罗基人居住的俄克拉何马州的塔勒阔时,17000 人中有 8000 多人死亡,这次迁


徙史称“眼泪之路”。切罗基人的迁徙只是美国成立后印第安人被“合法”驱逐的一个案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迁徙,下面是比较典型的几次。

乔克托(Choctaw)人迁移
乔克托人曾占据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大部分领土。 1801 年起,经过一
系列的条约规定,乔克托人领地面积减至 45,000 平方公里。 1831 年正式生效的《舞兔克里克
条约》将剩下的领地割让给美国政府,他们被迫迁移。

时任美国战争部长刘易斯.卡斯任命乔治.盖恩斯主管乔克托人的迁移。移民们不幸遇上一个严
酷的冬天,不得不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中行进,他们每天的食物配给包括少量煮熟的玉米,一根
白萝卜和两杯热水。

乔克托人迁移的最终目的也是俄克拉何马州,他们出发有 13000 人,其中有 6000 人失踪或死


于途中。

克里克(Creek)人的迁移
在 1825 年 2 月 12 日,克里克人领袖麦金托什和酋长们签订了《印第安斯普林斯条约》,放弃
了大多数位于佐治亚州的克里克人领地的主权。而由酋长 Opothle Yohola 领导的克里克族委

2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员会向联邦政府抗议这是一份欺诈性条约,不能生效。 时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对克里克
人表示同情,并最终通过《华盛顿条约》(1826)废止了该条约。然而,时任佐治亚州州长乔治.
特鲁普无视新条约规定,依照该条约推进强制当地印第安人迁移的运动。 亚当斯总统曾试图
派出联邦军队干预,但特鲁普召集州民兵以示对抗,亚当斯担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起争执,
于是就此作罢。他曾对至交解释道:“为了印第安人的生死存亡而让我们内部失和并不值得。”

一部分克里克人以突袭农庄和实施孤狼行动——这种行为现在叫做恐怖主义——作为回击,不
断加剧的紧张局势在 1836 年 5 月,位于佐治亚州和克里克人边境的罗阿诺克镇被毁时达到顶
点,该事件致使克里克人对美国公开宣战。 战争期间,时任战争部长刘易斯.卡斯派遣温菲尔
德.斯科特少将强制将克里克人迁往密西西比河西岸。这批克里克人最后定居于俄克拉荷马州,
参与迁徙的 15000 人中的有 3500 人死于途中。

屠杀
美国立国后除了本书开篇的蒂皮卡诺之战外还有几次比较有代表性的屠杀案例。

塔尔卢沙奇(Tallushatchee)屠杀
这是 1812 年到 1813 年的克里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1813 年米姆斯堡大屠杀后,安德鲁.杰克
逊将军组建了一支由 2500 名田纳西州民兵组成的军队,进军密西西比地区,打击红木溪(red
stick creek)。在距他们 24 公里远的塔尔卢沙奇,有一个印第安村庄,杰克逊命令他的朋友
和最信任的下属约翰.咖啡对之发动进攻。

咖啡带了大约 900 个士兵,于 11 月 3 日抵达该村。他把士兵成两队,包围了该镇。两个连先


冒险进入村子的中心把印第安人武士吸引了出来,战士们开始攻击,随即咖啡命令封闭包围圈。
在田纳西州民兵服役的戴维.克罗克特评论道,“我们把他们像狗一样射杀…”在他的回忆录
中,他还描述了参与烧毁一座房子,46 名克里克战士及其家属。

咖啡部队打死了 186 名印第安武士,以及许多妇女和儿童,他们这边有 5 人死亡,41 人受伤。

一年之后,一个叫理查得.K.考的人回忆了当时的场景:

我在早上随军队进入印第安人的村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战场上的残杀。我看到了它最可怕的
一面——在最危险的一个小时结束后,我觉得我不能呼吸,无法控制对人类所蒙受的灾难的同
情和悲伤。这是一个可怕的场景——战斗在村子里进行,印第安武士们战斗的板房对于子弹几
乎没有防护作用。他们的妻女和孩子就在身边,常常目睹他们的血腥遭遇。他战斗到了最后一
刻,直到最后一个武士倒下,没有人请求投降或退出战斗。我们在一个小屋内看到了八到十具
尸体,有时候一个死掉的母亲怀里还抱着一个死掉的孩子。一些房子被烧掉了,里面看得到被
狗吃的只剩下半个的尸体。

这是杰克逊出征以来的第一次战斗,一个星期之后,他在塔拉德加(Talladega)进行了下一
场战斗,在那里,他杀死了 300 个印第安人。

沙溪(Sand Creek)屠杀
1851 年美国政府根据莱拉密堡“友好”条约将普莱特河与阿肯色河之间的一片平原分发给切
延纳和阿拉帕霍两大部落的印地安人,以换取俄勒冈道路向西开拓所需要的用地。但 1858 年
落矶山发现金矿,大批白人涌入科罗拉多地区。1861 年美国政府迫使包括黑罐 (Black
Kettle) 在内的六个切延纳和阿拉帕霍部落酋长在歪司堡签约,把平原印地安人的属地削减到
不足莱拉密堡条约分地的十三分之一。印地安人与白人移民的矛盾由此激化,科罗拉多单立成
为准州后,准州长约翰.埃文斯为了迎合白人移民和铁路公司,对印地安人的态度日趋强硬。

2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1864 年 6 月 11 日,白人牧民内森.汉盖特一家四口在据信是印地安人的报复袭击中被杀死。
当然是与不是印第安人,凶手是谁,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尸体在丹佛展示,白人移民群情
激愤,《落矶山新闻》称印地安人为“红肤恶魔”,号召灭绝印地安种族;埃文斯先是勒令印
地安人移居到莱昂堡 (前歪司堡),然后发布公告,批准 “杀死消灭所有敌对的印地安人。”
同年 8 月,前卫理公会教牧师,参加过内战的约翰.西文敦上校受命组建了科罗拉多骑兵第三
团。

黑罐和其他酋长带领部落来到莱昂堡,但由于政府未能提供允诺的给养,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在
莱昂堡附近有较佳狩猎采撷环境的沙溪扎帐。为了寻求和解,黑罐和其他酋长还亲往丹佛与埃
文斯和西文敦谈判,但对方已经决定开战。但一个与印地安人比较友善的军官给了黑罐一面三
十六星美国国旗,嘱咐他在营地与白旗悬挂,能保部落安全。

埃文斯认为开张的最好时机是冬季,因为印地安人的马匹较弱,青壮大多外出狩猎。西文敦也
决心要在骑兵第三团解散之前动手,为自己竞选国会议员捞资本。有人告诉西文敦,不要伤害
沙溪宿营的印地安人,但他回答,“我早就想在血污中戏水。”

1864 年 11 月 28 日,西文敦率军抵达莱昂堡。为了保密,他命令禁止邮件和人员出入。当夜,
骑兵第三团 700 来名骑兵拖着山炮,和几支民兵队伍杀向印地安人的沙溪营地。

29 日清晨,沙溪营地的青壮男人大部外出狩猎,剩下 600 来人多是妇幼老年。听到由远而近


的隆隆马蹄声,他们开始呼喊,“野牛来了!”纷纷跑出圆锥帐篷,扑面而来的是枪林弹雨。
一个叫索尔的连长向上级报告了一部分屠杀场面:

士兵用枪托把跪在地上的幼儿打得脑浆迸裂,砍掉他们的四肢。有个家伙用战斧结束一个受伤
的印地安女人,先砍断一只胳膊,再扭住另一只用斧子劈开她的脑袋。有个印地安女人和她的
两个孩子跪倒求命,十来个士兵对她开枪,打伤她的大腿,她拔出刀割断两个孩子的喉咙,然
后自戕。

西文敦回去后夸口消灭了 700 多印地安武士,而多方证据显示 150 多个印地安人死于沙溪大


屠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西文敦说印地安武士挥舞战旗,而其他目击者只
看到黑罐酋长帐篷上插的那面 36 星美国国旗和一面白旗。众多官兵后来在国会作证,几乎没
有一具印地安人尸体是完好的。士兵们砸碎幼儿头腔,切断指头掠去指环,剖出心脏挑在长棍
上。

索尔连长的信和其他目击者的揭发最终导致在国会对此事进行听证,在调查报告中,国会战争
行为委员会承认这是一次凶残的暴行。国会调查报告虽然结束了西文敦的政治生命,但他没有
受到任何法律的惩处,而揭发大屠杀的索尔却在丹佛遭枪击暗杀身亡。

这次屠杀为铁路在科罗拉多的铺设扫清了障碍,铁路公司出于感激,把发生屠杀附近的一个火
车站命名为西文敦。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后来说:“沙溪大屠杀或曰西文敦大屠杀……总体而
言对开拓边疆是正当而且有益的。”

沙溪屠杀死的印第安人并不算特别多,屠杀的手法和残忍程度也和别的没有多大区别,但其发
生的过程,以及政治和文化氛围却有十分特别的历史意义。

科罗拉多当时处于西部边疆,因为白人定居者源源不断的涌入和蚕食切延纳和阿拉帕霍部落的
土地,一些小的矛盾激起了印白双方的冲突,而这些小矛盾的积累酿成了种族屠杀的情绪。在
沙溪屠杀发生的前一年,当地的一份报纸《落基山新闻》(Rocky Mountain News)发表了很
多呼吁灭绝印第安人的文章。报上说印第安人是一个放荡,流浪,残酷,和忘恩负义的种族,

2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应该把他们从地球表面抹去。在哪一年里,发生了 27 件和印第安人有点关系的事情,其中 10
件最后演变成了灭绝他们的呼吁。

下一年就是州选举年,政治家们都在想办法拉选票,而对于很多新的定居者来说选票对他们还
是一件陌生的事物。那么他们对印第安人的仇恨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吸引选票的着力点,所以执
政党派和《落基山新闻》联合起来攻击印第安人。如果能够激起人们对印第安人的恐惧,人们
就会认为只有州政府才有能力派出军队来控制印第安人,他们就能保住很多选票。随着选举的
临近,《落基山新闻》不停的报道一些关于印第安人的负面新闻,谣传的阴谋被说成事实,所
有印白直接的冲突都被说成对白人的屠杀。

很快,政治家们找到了内森.汉盖特被杀这样的借口,事情被无限的夸大,一场屠杀就这么开
始了。屠杀结束后,《落基山新闻》开玩笑说切延纳人的头盖皮现在像埃及的蛤蟆一样,每个
人都得到了一张,还想再得一张送到东部去。

这是一次典型的媒体煽动民众情绪,然后人为制造的一场灾难。这是政客们为了拉选票的所常
用的方法,也让人们明白了选举这个美丽外衣下的丑陋,肮脏的灵魂。

玛丽亚斯(Marias)大屠杀
和所有的屠杀一样,事情最开始起源于蒙大拿州白人定居者不断蚕食印第安人居留地的土地而
引起的矛盾的积累。这里的印第安人是尼齐塔皮邦联(Niitsitapi Confederacy),包括黑脚
(Blackfoot)族,血(Blood)族和皮跟(Pigen)族,他们也常被简称为黑脚人。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叫马尔科姆.克拉克的皮毛商人,他曾在西点军校学习,是南北战争中北
军将领威廉姆.谢尔曼将军的同窗好友。因为长期和印第安人进行皮毛交易,他和黑脚族一个
女人 Coth-co-co-na 结婚并生了四个孩子。马尔科姆因为工作中的矛盾杀害了他的同事欧文.
麦肯齐,然后逃入落基山中印第安部落,在那里他又娶了一个印白混血的妻子,叫 Good
Singing, 并接管了她的牧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克拉克牧场,主要经营马和牛。

1869 年 8 月 17 日,马尔科姆被皮跟部落的一个年轻人欧沃(OwlChild)伙同他牧场里的员工
杀死。事情的起源是 1867 年的时候,欧沃认为马尔科姆和他家的马的丢失有关,就去偷了克
拉克农场的马作为报复,马尔科姆当着黑脚族人的面殴打并羞辱了欧沃。部落里的人还说马尔
科姆强奸了欧沃的妻子——也是他第一个妻子 Coth-co-co-na 的堂妹——导致她怀孕,然后死
于难产或者被部落长老杀死了。欧沃先开枪打伤了马尔科姆的一个孩子——没有致命,然后进
入屋内朝马尔科姆胸口开枪,并最终用斧子杀死了他,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则躲在屋里没有受到
任何伤害。

引起了当地白人定居者以马尔科姆的死为由,要求政府保护他们并惩罚黑脚人的非法行为。对
此,美国军方要求尼齐塔皮邦联处决欧沃,并在两个星期内把尸体交给他们。欧沃向北逃入皮
跟部落,皮跟部落一向对白人怀有敌意,但并没有进行过袭击。

两周的期限过后,菲利普.喜来登将军让尤金.贝克少校率领第二骑兵团中的一个中队去惩罚印
第安人。他命令说:“如果打击山地的土著人可以保护蒙大拿州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就狠狠的
打击他们。”

喜来登将军授意贝克在拂晓时发起攻击,因为外面有很厚的雪,那时候大多数皮跟人都还在睡
梦中。在冰天雪地的早上发动攻击是他以前袭击印第安人用过的策略,也是绝大多数对印第安
人的屠杀中的惯例。贝克率领军队于 1870 年 1 月 6 日从埃利斯堡出发,中途停靠肖堡带上了
两个同伴,乔.基普和约瑟夫.科贝尔,这两个人对皮跟部落比较熟悉,可以区分谁对白人友好,
谁有敌意。

2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马尔科姆.克拉克的几个孩子知道了军队要去征讨黑脚人,经瑞吉斯.德.特罗布赖恩德上校批
准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一方面他要为父报仇,同时也把这个事情透露给了媒体。

1 月 22 日贝克的士兵路过皮跟部落的一个营地时捕获了几个印第安人,这几个人告诉他在河
的下游几英里处有两个怀有敌意的部落大角(Big horn)和红角(Red horn)。贝克命令他的
士兵一夜急行军,到达一个有 32 个小屋的营地。这是一个地处马里亚斯河边的低洼地带,就
在今天蒙大拿州的敦刻尔克以南。贝克驻扎在营地旁边的一个高地上,那是一个很好的射击位
置。由于身强力壮的人都外出打猎去了,村里只有 300 个左右老人,妇女和小孩。

乔.基普告诉贝克这里的头人是哈维.润纳,他对白人没有敌意,也不在上级要求的惩罚范围内。
但贝克说:“没什么区别,一个不同的团伙而已,他们都是皮跟族人,要打击的就是他们。”
乔.基普大声和贝克争吵,贝克让人把他抓了起来。

他们的争吵声把营地里面的人惊醒了,他们的头人哈维.润纳跑向贝克的士兵,嘴里嚷着,手
里挥舞着一张纸——印第安人管理部门给他们的安全鉴定,应该相当于良民证,但他被击毙了。
约瑟夫.科贝尔朝他们开了第一枪——他的妻子是山区部落头人的妹妹,那个部落就在下游 10
英里处,他想把白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里来——然后贝克的士兵开始全面开火。从高地向村子
里射击了一会儿,他们冲进村子。前面的士兵用刀破开村民的房子,后面的就跟着向里面开枪,
最后再过去用斧子砍。

有一个当年六岁的幸存者 Spear Woman 后来回忆了当年的场景,她被一阵狗叫声惊醒了,看见


哈维.润纳高举“良民证”向白人士兵跑去,然后就被打死了。她躲到一个床后面,看见士兵
挨个屋子宰杀她的族人。一个士兵闯进她躲的那个屋子里,在墙上挖了一个洞,向外面射击任
何会动的东西。

还有一个幸存者熊头跑出营地去找马,躲过了屠杀,但他被抓起来并目睹了整个屠杀。他也看
见哈维.润纳高举“良民证”向白人士兵跑去,然后就被打死的场景。他看到士兵砍断固定用
的缆绳,把他母亲的帐篷推到,杀死了他的母亲,父亲,和家里的另外几个孩子,拿走了毯子,
衣服和其它一切可以拿走的东西,最后放火把废墟烧掉。贝克率队离开后,熊头和其他的幸存
者一起埋葬了死者,他们一共埋了 15 个男人,90 个女人,50 个孩子。

事后经瑞吉斯.德.特罗布赖恩德上校给他的上级喜来登汇报说征讨取得完全胜利,凶手和去年
的掠夺者都被击毙。喜来登 1 月 29 日收到了这份报告,然后转发给了谢尔曼将军,并补充说
这次战役将终结蒙大拿州的印第安人祸患。喜来登还也高度赞扬了尤金.贝克的表现,他说:
“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支部队和他的司令官在这次征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精神,他
们完成了对印第安人残酷但必须的惩罚,同时也祝贺蒙大拿州的公民取得了长远的安全。”而
对于贝克消灭了一个错误的目标,他掩饰说贝克袭击的仍然是一个对白人怀有敌意个部落,而
头人哈维.润纳是因为他去找威士忌,跑出了安全区域,被误杀了,而特罗布赖恩德上校说很
多皮跟族的妇女是被他们的丈夫杀死的。

贝克自己于 2 月 18 日上交了正式的报告,报告中称他们打死了 173 个印第安人,捉住了 100


多个妇女和儿童,但后来有把他们放了。他们还捉到 300 多匹马,烧掉了皮跟族的后勤补给。

而黑脚人的代理人威廉姆.B.皮斯在询问了征讨队伍的文职人员后,也于 1 月 30 日也向他的上
级阿尔弗雷德.萨利报告了屠杀的情况。萨利让皮斯深入询问幸存者关于屠杀的情况,最终他
报告说死亡的人里面包括 18 个老人,90 个妇女,50 个孩子,另外有 15 个在 12 到 37 岁之间
有战斗力的男性。

2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尽管皮斯的报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贝克依然被定性为英雄。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Winfield Scott Hancock,1880 年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少将说烧掉印第安人的房屋,让他
们出来进行一场公开的比赛是必要的。一个军事杂志报道了贝克的事迹,并评价说:“贝克征
讨黑脚人是一次无可争辩的英雄行为,因为他不知道营地里的印第安人有多少,战斗力怎么样,
而战争过程中愤怒的士兵也没办法分辨对方的年龄和性别。”

尽管贝克遭到多方面的批评,但喜来登仍然重用他,并阻止对他的司法调查。玛丽亚斯屠杀之
后,贝克被认为是一个强硬派的军人,并升迁到埃利斯堡的喜来登将军麾下。在埃利斯堡他领
导了 1871 年和 1872 年征讨黄石的战争,1872 年 8 月 14 日,他的部队与坐牛(Sitting Bull)
的部落在普赖尔河交过手。后来贝克由于醉酒被捕,他没有受到处罚,但降级为采购马匹的军
官。

喜来登后来想用军队的人接手印第安人代理事务,他给国会报告说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印第安人,
并每年节约预算 350 万美元。尽管 1870 年的军队拨款法案给了他一定的机会,但由于大屠杀
事件,他没能如愿。大屠杀之后,格兰特总统采用了和平政策,并结束了了是军队掌管印第安
人事务的历史。

伤膝河屠杀
伤膝河(Wounded Knee Creek),距离拉什莫尔山东南约 120 公里的香农(Shannon)县的一
个地方。1874 年,美军对黑山进性勘探时发现了金矿,大批淘金者蜂拥而至,联邦政府决定
购买黑山并驱逐印第安人到新的保留地,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随后的 1876 年 6 月爆发了小大角河(Little Bighorn)战役,印第安人消灭了中校卡斯特率


领的美军第七骑兵团的五个连队,并击毙了卡斯特本人。然而在联邦军队后继的一系列打击下,
印第安人最终还是失败了。

他们被迫割让出大部分土地,其中包括圣地黑山,剩下的地区又成立了 5 个小的保留地。印第
安人的土地的大大减少,生活十分艰辛,许多人甚至只能局限在小小的保留区内等待政府的分
配食物救济,人们十分苦闷。

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总是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而且像历史上其他宗教也曾发生的一样,先知
或者救世主出现了。这个印第安先知叫 Wovoka,他预言世界将会改变,死去的人能够重生,
已经灭绝的美洲野牛也会重新奔跑在大地上,甚至白人也会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他发起了一种
被称之为“鬼舞”的集体舞蹈,人们唱着圣歌,召唤祖先的魂魄。这种舞蹈和信仰很快传遍了
各个印第安地区,这时已经从加拿大返回美国的坐牛(Sitting Bull)也表示支持这种舞蹈,当
局对此十分紧张。

1890 年 12 月 15 日,大约 40 名印第安警察去逮捕早已老迈的坐牛。坐牛的支持者与警察发生


了冲突,随后爆发枪战,结果坐牛被警察当场打死。坐牛的族人由于害怕逃到了另一个首领
“大脚”(Big Foot)那里,另外一个部落的红云要求大脚带着这些人和自己的部族到他们所
在的松脊岭(Pine Ridge)印第安保留区来,以避免麻烦。1890 年 12 月 28 日詹姆斯.福赛斯
率领第七骑兵团在伤膝河边追上并包围了大脚和这些印第安人。

第二天,也就是 1890 年 12 月 29 日清晨,福赛斯命令大脚交出所有的武器,印第安人照做了。


但是福赛斯认为仍有一部分武器未交出,命令士兵搜查。这时一名听力障碍的印第安人“黑郊
狼”不明白这些士兵的意图,在争执中发生了枪支走火。第七骑兵团的士兵随后开火,无差别
的射杀已经缴了枪印第安人。至少 146 名(一说 300 多人)拉科塔人因此被枪杀,其中成年男
性 84 人, 成年女性 44 人, 儿童 18 人。与此同时,美军也有 25 名士兵死亡,多半是被友军所
伤。

2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伤膝屠杀作为最接近文明时代的一次种族屠杀而广为人知,但其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
在屠杀进行前的十天左右,南达科塔的阿伯丁星期六先锋报的编辑 L.弗兰克.鲍姆(L. Frank
Baum,著名的 The wizard of Oz 的作者)就呼吁规模性的屠杀在美国的土著人,他说:

那些红皮肤者的贵族气息已经消亡,剩下的只是一些卷毛,舔手,只会发牢骚的人。白人是征
服者,是文明的化身,是美洲大陆的主人。而保护边疆居民最好的办法就是毁灭这些土著人,
为什么还不动手呢?他们的荣耀已经逃离,精神已经破碎,没有了男子气概,活着比死了更悲
惨。

鲍姆的话反映那个时代美国白人的真实想法,十天之后,几百印第安人死于这场屠杀。一个目
击者写道:在屠杀现场三英里的范围内到处可见白雪下面掩盖着遇难者的尸体,这些尸体还记
录着他们四散奔逃的情景…当我们走到印第安人的营地,看到了在烧毁的帐篷的废墟中冻僵的
尸体相互挨着,或者堆在一起。还有一些受伤的女性被活着埋到雪下面冻死,我们看到一个婴
儿还活着,她被用披肩包起来,躺在死去的妈妈身边。

一个叫美国马(American Horse)的印第安人的幸存者后来回忆,死难的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妇
女和儿童。他也记录下了屠杀过程中的一幕:

他们对准小屋里举着白旗的妇女以及一些正在逃跑的人用霍奇基斯枪扫射…一个怀抱小孩的女
人在手马上就碰到白旗的时候被打死了,村子里到处散落着女人和孩子的尸体。在白旗下面有
一个母亲被打死了,但她的孩子不知道她已经死了,还趴在她的身上吸奶。一个母亲和她抱着
的孩子被子弹一起射穿,两人死在了一起。所有的人都被扫射倒地以后,一个幸存的小男孩爬
起来准备逃跑,士兵迅速围上来把他的身体砍成了几块。

四天之后阿伯丁星期六先锋报对这次屠杀给予高度赞扬:为了保护我们的文明,我们需要继续
把这些没有名字,不可驯化的东西从地球上抹去。

当时有一个大约一岁左右的小孩被救起,然后由一个军官收养,并养育成人。他的名字是
Zintka Lanuni,也叫失散的鸟(Lost Bird)——这是收养者威廉.科尔比给他取得名字,用以
表明这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威廉给他取这个名字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用他来展示屠杀的
残酷以获取钱财。当地报纸报道,威廉第一次炫耀他买的新子地产的时候,有超过五百人说在
那里见到过(Lost Bird),他也曾在野牛山西部狂野秀(Buffalo Bill's Wild West Show)上
出现过。Zintka Lanuni29 岁时死于洛杉矶,1991 年拉科塔族人把他的遗骸从洛杉矶移之伤膝
河,和他一百年前死于屠杀的亲人埋在了一起。

伤膝河惨案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持续三百年的印第安战争划上了一个句号,这
也是美国境内针对印第安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屠杀事件。美国的边疆消失了,到处都是新开发
的土地和城镇。哥伦布当年来到美洲大陆时,北美洲约有数百万甚至超过一千万印第安人,而
1900 年时只剩下约 25 万人。

1975 年通过的《印第安民族自决与教育援助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其中包
括组建自己的警察队伍和掌管学校等。同时,根据 1868 年的条约,有关土地所有权的案子诉
讼一路告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于 1980 年做出裁决,判定印第安人有权就被侵占的土
地获得赔偿以及相应的利息。法庭宣布的初步赔偿金额高达 1700 万美元,加上利息,其现值
超过 4 亿美元。

然而,拉科塔人却拒绝接受赔偿,他们坚持认为,土地不能够用来出售,并且认为自己的代理
律师没有尽到其代理人的职责。直至今日,很多拉科塔人依然要求按照 1868 年条约将布拉克
山归还给他们,他们依然不懈地通过法律和外交渠道来达成这一目的。

2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野牛政策
美洲野牛是苏族印第安人生活的主要依靠,它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衣服,还提供苏族人居住
的帐篷等等。美国政府为印第安部落划出土地范围后,靠捕猎野牛为生的一部分印第安人,依
然经常要追踪野牛群,居所不能固定。而美国政府希望他们能改变生活习惯,定居在一个地方,
以获取他们的土地,很多军官说多死一头野牛就能少一个印第安人。

但直接屠杀或管理苏族人代价太大,于是美国政府采取了屠杀野牛的策略,为此消他们拨出巨
款,制定了宏伟的计划。19 世纪 60 年代的西部铁路的修通,加速了野牛的消亡,一方面是环
境影响,更重要的是铁路带来了更多的猎人,有人甚至从伦敦过去猎杀野牛取乐。他们还借助
火车创造出一条猎杀走廊——猎人坐在火车厢里朝野牛开枪,射到野牛后,他们也不会下车,
而是让野牛自己在荒野上腐烂,这种猎杀方法不为任何经济效益,就为了杀死。相对于此,那
些靠野牛皮赚钱的人算是比较仁慈了,但他们对野牛皮的处理很简单,牛皮经常会发霉腐烂不
能售卖,这致使很多野牛皮被浪费。在当时,东部的每一张可售卖野牛皮背后,都会有 5 头野
牛死亡,造成严重浪费。最著名的一个野牛猎人叫做——威廉.弗雷德里克.科迪,绰号“野牛
比尔”,他曾在一年当中杀死了 4280 头野牛。

最后北美野牛的数量从原先 7000 多万头,减少到 1100 头。北美野牛的消失,使得美国政府的


目的很快达到,失去食物来源和生活必需品来源的印第安部落,不得不放弃抵抗,搬迁到美国
政府规定的保留地。

到 1905 年,野牛的灭绝危机终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颁法
令,第一次将野牛等一批珍稀动物置于国家的保护之下,野牛因此得以留存下来,而后经过 1
个多世纪的保护,美洲野牛的数量如今已经回升到数十万头。

2012 年,为了缅怀野牛被过度猎杀的历史,美国将每年 11 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定为“国家野牛


日”。美国第 44 任总统奥巴马 2016 年签署了一份法案,确立野牛为美国国兽。

印第安人的反抗
不是所有的印第安人在被驱赶时都毫无还手之力,也有一些人进行了反抗,给予侵略者以一定
的程度损伤。

塞米诺尔人
1821 年,美国通过《亚当斯–奥尼斯条约》从西班牙手中购得佛罗里达州,在此居住的塞米
诺尔人被召集至俄克拉荷马河的佩恩码头参加签订条约的协商会。其中规定塞米诺尔人将西迁
至克里克人的新领地并成为克里克族的一部分,但他们和克里克人不和,认为克里克人将会报
复,所以拒绝了。

1835 年 10 月 28 日,一群塞米诺尔人伏击了一支正从布鲁克堡向国王堡行军的美军连队,110
名美军中仅 3 人幸存,这次伏击后来被称为戴德大屠杀。此后一支由奥斯西奥拉领导的印第安
人作战小组俘获了一列供给货物给州民兵的列车,杀死其中 8 名警卫并使 6 人受伤。此外,由
于大部分种植园里的奴隶加入了塞米诺尔人一方,圣奥古斯丁以南大西洋沿岸的大批甘蔗种植
园被毁。

对塞米诺尔人战争于 1842 年才结束,据估计,美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花费约为两千万美元,


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期间许多印第安人被强行迁移至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克里克人领地,其他
人则撤退至大沼泽地继续抗争。最后政府放弃了征服残余塞米诺尔人的尝试,允许剩下不到
500 名塞米诺尔人继续留在大沼泽地。

2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由于塞米诺尔战争仍未缔结正式和约,留居大沼泽地的塞米诺尔族幸存者声称他们是唯一未曾
放弃旧领地主权,也未曾与美国政府媾和的受承认部族。

黑鹰战争
1804 年,未经所在地索克族印第安人的任何同意,美国从法国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部分索
克族和美斯夸基族领袖与印第安纳领地总督威廉.亨利.哈里森签订圣路易条约,按约原住民部
落将以 2,000 美元的价格和每年 1,000 美元的年费出售他们在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这个条
约后来遭到了广泛的质疑,首先这些签约的领袖并没有权力来卖出这些土地,另外他们可能只
想出售一小部分的部族土地,而美国人在条约中加入了超出与印第安人所讨论的土地,否则不
会以如此低的价格成交。但到 1828 年的时候,印地安代理人汤玛士.托赛斯却按此条约要求索
克族部落将他们位于密西西比河东岸的部落空出。

索克族内部对是否要履行 1804 年的条约意见不一,部分的索克族人决定西迁,以避免与美国


政府对抗。而酋长黑鹰坚持固守领地,他坚称在当时会议谈妥的条文跟他当时签署的文件两者
内容完全不同,根据黑鹰所述:“白种人对印地安人表面说一套,实际上却将另一套写在他们
所谓的条约上。”这在美国政府在和印第安人的交往中司空见惯,并没有人觉得奇怪。

当索克族人在 1829 年冬猎结束回到他们的村落时,发现那里已经被白人垦荒者所占领。在数


月的冲突后,1829 年 9 月,索克族人为了下一次的冬猎而离去。1832 年再次返回时,黑鹰带
着约 500 名的原住民战士和约 600 名的非战斗人员,跨过爱荷华河河口的黄色河岸(现今奥阔
卡地区)后,向北前进。美军方面,亨利.阿克金森将军率部抵达岩岛,伊利诺伊州州长雷诺
兹也组织了 2300 名民兵在比尔兹敦集结,当时 23 岁的亚伯拉罕.林肯以上尉的身份加入了这
个民兵部队。

阿克金森让雷诺兹派 260 名的民兵前往侦查黑鹰,这 260 人在 5 月 14 日于斯蒂尔曼瓦利遭遇


到了黑鹰和他的部队。黑鹰派出了三名使者举着白旗想要与对方谈判,但美军却将他们关押起
来,并对随后前来找寻使者的队伍开火。黑鹰的战士在黄昏时段攻击了民兵营地,他手下的
40 名战士击溃了为数众多的民兵部队,造成 12 名民兵死亡,而他的武士 3 人死亡。

斯蒂尔曼战斗是战争的转折点,在攻击发生之前,黑鹰并不希望爆发战争,但这次胜利使他下
定决心,对美国人背叛协议,以及杀害他的族人进行报复。斯蒂尔曼战斗失败后,时任美国总
统安德鲁.杰克逊和战争部长刘易斯.卡斯不再期望用外交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迫切期望打
败黑鹰,警告任何想效仿黑鹰起义的印第安人。

战争开始之前,黑鹰先为族人中的老弱妇孺寻找安身之地,以确保他们的安全,然后与一些圣
语族及波塔瓦托米族人开始袭击白人的村庄。参加战争的圣语族和波塔瓦托米族,部分的活动
是出于自身的仇恨,与黑鹰的目的并没有太多关系。5 月 21 日,约五十名隶属黑鹰部队的波
塔瓦托米族人和三名索克族人袭击了一个白人村庄,杀死 15 人。他们还从那里绑架两名少女,
但两周后又通过谈判释放了她们。

斯蒂尔曼和他的民兵部队在 5 月 14 日落败后,正规军跟民兵继续沿着罗克河北上搜索黑鹰的
踪迹。但经历失败的民兵部队的士气低落,许多人脱离部队。面对这种情况,州长雷诺兹要求
民兵军官发起投票,来决定是否继续战争,最终大部分民兵选择离开。但包含林肯在内的 300
多民兵,愿意多待 20 天,希望能够再次组织起民兵部队。

6 月 25 日,黑鹰遭遇了由约翰.德门特指挥的民兵营,黑鹰的部队将民兵赶进了堡垒,并发动
了 2 个小时的围攻。黑鹰在战斗中失去了 9 名武士,杀死 5 名民兵,然后他终止了围攻,返回
他们的大本营。这场战役史称第二次凯洛格果园战役,是黑鹰在这场战争中最后的胜利。

2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因为补给不足,黑鹰决定回到密西西比河另一岸。7 月中旬,黑鹰在前往密西西比河的途中遭
遇到民兵部队,此时因为战损和逃跑,黑鹰部队的人数已经不到六百人。民兵部队继续追赶他
们,沿途杀死并剥去掉队的印第安人头皮。

1832 年 7 月 21 日,民兵在现今威斯康辛州索克市附近发现黑鹰的部队。为了争取时间让非战
斗人员渡过威斯康辛河,黑鹰在威斯康辛高地负责断后,他用大约 120 到 130 人阻滞了美军
750 人的进攻,为族人赢得了过河的时间。但同时也遭受惨重损失,伤亡 68 人,美军仅战死
一人。

在威斯康辛高地战之后,黑鹰手下的一名军官对美国部队喊话说他们打算回到密西西比河西岸,
并承诺不再战斗。然而美军却使用勇士号蒸汽船装载了炮兵武器,继续寻找黑鹰,并于 8 月 1
日在烂斧头河口找到了他。黑鹰曾再次举起白旗,但美军不接受他投降,直接对他们开火,23
名印第安人在交火中死亡,勇士号上的士兵也有一名受伤。

8 月 2 日早上 9 点,美军追上黑鹰部队的剩余人员,在距离烂斧头河口下游几英里处展开了战
斗。烂斧头战役后,黑鹰与他们的追随者继续向东北方移动,希望能寻求欧及布威族的协助与
保护,美国则发出 100 美金与 40 匹马的悬赏令以求活捉他们。1832 年 8 月 27 日,黑鹰向印
地安代理人约瑟.史崔特投降,扎卡里.泰勒上校接管了黑鹰和一干人等,由杰佛逊.戴维斯和
罗伯特.安德森两位中尉押解,用蒸汽船将他们运送到杰佛森军营。

1833 年 4 月,黑鹰等人移往门罗堡的途中在华盛顿与杰克逊总统见面。在监狱中,黑鹰等人
也受到贵宾般的待遇,查尔斯.伯德.金和约翰.卫斯理.贾维斯等艺术家都帮他们画制了肖像,
并在他们离开前举行了晚宴。

美国政府最终决定将他们全部释放,不过释放之前要求黑鹰等人必须先参观美国东岸几个大城
市,以显示美国的力量,减少美国扩张的阻力。自 1833 年 6 月 4 日开始,黑鹰等人先后到访
巴尔的摩、费城和纽约。这些行程吸引了大量想一睹他们真容的民众,黑鹰的儿子因其俊俏的
面貌而特别受到大众喜爱。黑鹰返回部落后写成著名自传,最后于 1838 年去世。

史学家凯瑞.特拉斯克认为,美国人通过对像黑鹰这样战败的美洲原住民表达钦佩或同情,藉
以从内心免除他们对原住民的罪行。他在书中写道: “事实上,黑鹰战争中大部分的纪念地
都只是为了让白人自我安慰而建立。”黑鹰最后也成为美洲原住民反抗美国的一个令人钦佩的
象征,甚至在那些当时反对他的人的后代也是如此。

黑鹰战争也象征着美洲原住民已经无法以武力阻止美国在西北领地的扩张行为,政府在战争结
束后又签署了一系列条约,强迫印第安人部落卖掉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西北领地中的剩余
土地。

达科塔人,梅诺米尼人,波塔瓦托米人和圣语人因在战争中帮助政府军对付黑鹰,得到美国政
府批准,短时间内避免了驱逐压力。但不久之后,美国政府开始购买波塔瓦托米族位于西密西
西比的土地,美国的购地专员在一次没有所有波塔瓦托米族领袖都出席的会议中,将其大量土
地购下,1833 年他们被迫签下《芝加哥条约》将西密西西比地区剩下的土地全部售与美国。
1832 年 9 月,美国政府与圣语人签订条约,让其割让了位于威斯康辛河以南的土地,迁往爱
荷华州。最后留在威斯康辛的圣语人于 1837 年被迫签署迁移条约,阿特金森又使用军队强制
迁走那些拒绝前往爱荷华的人。

不少美国政治人物都参加过这场战争,其中有七人在战后成为美国参议院议员,四人成为州长
或总督,还有南北战争时期南部总统杰斐逊.戴维斯,两名美国总统扎卡里.泰勒和亚伯拉罕.
林肯都参与了这场战争(他们两人都死于任内)。

2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黑鹰战争让美军认识到了骑兵部队的重要性,战后美国政府组建了一个骑兵营,由亨利.多奇
率领,1833 年整编成团,称为第一骑兵团,为美国陆军骑兵的前身。而美国著名的黑鹰直升
机,也由此得名。

3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奴隶制和种族歧视
除了印第安人之外,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也是美洲历史上种族灾难的受害者。

美洲的黑人来源于非洲,如前文所述,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原来就是一个从非洲往欧洲贩卖
奴隶的。到了美洲之后,由于种植园,矿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本地的印第安人奴隶由于前
文所述的各种原因不能满足这个需求,这导致了非洲黑人奴隶在美洲的走俏。早期运往美洲的
黑人奴隶主要集中在现墨西哥及其以南地区,在现美国的区域,劳动力还是以白人劳工为主。

白人劳工

仆役
仆役属于半强制劳动,与奴隶的区别是工作属于自愿,到一定的期限后他们可以获得自由。但
同时他们在工作的时间受主人控制,不能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一般认为仆役的地位属于中等
阶级,是劳动阶级中具有生产能力的群体。但也有人指出,契约仆几乎来自贵族一下的所有阶
层,在欧洲中世纪以来,通过卖身来学习一门技艺是一种风气。

仆役都是白人,有多种类型,一是契约仆,这类人由于不能支付前往北美的费用,就先和船主
订立契约,到达后以若干年的劳动来偿付路费。早期契约仆多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18 世纪以后出现许多来自德国的仆役,他们大多举家迁徙。有的仆役没有订立文字契约,只
是按照殖民地习俗,服役若干年,叫做习俗仆。后来习俗仆的数量增多,而习俗的力量又不足
以规范他们,就产生了一些法律,对他们的服役年限,犯罪处罚和主人的责任等问题作了规定。

很多港口都有比较完备的仆役买卖服务,到达后买主上船购买仆役,特别注重查看肌肉,牙齿,
和恭顺程度。也有一些人先从船主那里购买,在加价卖给需要劳动力的人。一些患有严重疾病
的仆役,到港后需要隔离,在港口就有专门的隔离设施。殖民地内部也有仆役交易市场,一个
已经适应北美环境的仆役,价格要比刚从欧洲来的高。比如 17 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刚从英
国来的仆役,价格约 1000 磅烟草;而在新大陆经过季节病考验,还有 3 年以上经验的仆役,
价格为 1500 到 2000 磅烟草。实物货币是很多殖民地早期惯用的方法,比如一些早期澳大利亚
警察的年薪是朗姆酒。

契约仆的主人要负担其生活开支,一个仆役一年需要 14 英镑左右,从欧洲到美洲的路费为 6
英镑,而他们的产出最少每年 50 英镑,平均下来契约仆服役四年可以还清移民的路费,中间
的差额就是使用契约仆的利润空间的。但同时主人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契约仆逃跑,或
者中途生病,受伤,死亡,17 世纪中期移居马里兰的契约仆中有 40%在服役期满前死掉。

仆役在服役期间属于主人的一种财产,和牲口,奴隶,粮食等属于同类。但他们有一定的法律
地位,仆役的法律地位来自契约,习俗和殖民地的法令。根据契约,仆役只在固定的时限内劳
动,如果主人违背契约,他们可以向政府提出诉讼;如果仆役有过失,则会招致人身处罚,延
长服役期限等惩罚。比如杀死主人的一口猪,要用服役一年来补偿;女仆和主人偷情生子,主
人要受罚,仆役会被转卖;未经主人同意,仆役不能结婚,否则要受鞭笞之刑;但和奴隶不同,
仆役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仆役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一份“自由应得”,以便让仆役获得自由后能够独立谋生。自由所
得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一些粮食,生产工具,土地等,比如一把新斧子,一把锄头,
两年的吃用开支;有的还有 3 英镑现金,一套衣服等等;有的是三包玉米,两套新衣服。一般
来说,自由应得都包括 50 英亩的土地,这对于很多欧洲来的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这些土地大都在边疆地区,和印第安人的冲突最多也是获得自由的仆役。

3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仆役在服役结束后,大多会去经营自己得到的土地,当一个自耕农;也有的因为所得的土地难
以经营,他们会把她卖掉,然后继续给别人当雇工;也有一些因为不适应新大陆,返回英国;
少数的人会在经济或政治上取得一定成就。比如 1642 年以前进入马里兰的 275 名契约仆中,
有 13 人最终担任了政府职位,还有 2 人进入参事会;在 1660-1689 年马里兰的各级官员中,8%
的出身契约仆。

仆役处境根据主人的情况区别很大,对于比较仁慈的主人,他们夏天只工作 5 天半,最热的时
候可以有 3 小时的午休;冬天的工作是劈柴和陪主人到林中狩猎。而有的则比奴隶的劳动条件
还差,因为奴隶属于永久的私人财产,过度使用会导致“财产损失”;而仆役的劳动是有期限
的,那么期限内他们就要尽可能的榨取。

一些仆役不能忍受主人的孽待,会选择逃跑。为了防止仆役逃跑,殖民地要求出外的人持有通
行证,逃跑者很容易被识别。协助或收留逃跑的人,也会受到处罚,不少印白之间的冲突都起
源于印第安部落收留逃跑的仆役。各地的报纸上经常可见缉捕逃跑仆役的广告,1750 年前后
的《纽约报》上,平均每年刊登 56 条,《宾夕法尼亚报》在 1753 年一年之内刊登此类广告
555 条。对逃跑者的惩罚一般是加长服役,用以补偿缺工,追捕的所有费用。

学徒工
殖民地还有许多未成年的学徒工,他们的地位,待遇也有契约规定,在性质上类似于契约仆。
学徒制的目的在于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同时也是未成年人,尤其是贫困儿童生活有所依靠。但
也有一些欧洲商人借机拐卖儿童,对此 1682 年英国枢密院颁布法律,规定只有在英国地方官
监督下签署的契约才有效;地方官要将签订契约的人记录在案;而 14 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有父
母在场才可以订立契约。

犯人
同时他们还使用犯人劳工,其身份与仆役近似。大部分犯人由英国输入,由于 17 到 18 世纪的
英国对犯罪处罚十分严厉,一致监狱人满为患,劳务输出就成了一种解决方案。1718 到 1775
年间,英国向美洲输送犯人大约 30000 个,其中 20000 个来到弗吉尼亚和马里兰的主种植园里
做工。

自由劳工
自由劳工就相当于现在的雇佣工人,他们靠主人付的薪水为生。因为北美的土地容易获得,加
上英国限制熟练工人出境,自由劳工在当时是稀缺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殖民地纷纷立法
禁止熟练技工转行。佛吉尼亚和罗德岛分别与 1632,1647 年立法,禁止技工放弃本行业从事
农耕,对雇佣建筑业中离开本行的工人的雇主处以 5 英镑的罚款;南卡罗莱纳则不允许某些行
业的人开酒馆。

黑人奴隶

黑奴贸易
黑奴贸易史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15 至 17 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
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 世纪,
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的垄断,黑奴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
业的出现而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 世纪黑奴贸易以走私为主。

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达非洲,在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当作奴隶,
然后再把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角贸易”。最先进行奴隶贸易
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最初殖民者在非洲偷袭黑人村庄,烧毁房屋,把精壮男子掳走。这种直接用武力掳掠成本比较
高,也引起了非洲人的反抗。后来他们改变手法,由他们出枪,挑动一些非洲酋长从事猎奴活
动,然后他们再用枪支弹药、甜酒、纺织品和其他小商品向酋长们收买黑人,卖作奴隶。

在非洲沿海,欧洲殖民者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串的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让奴隶贩
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以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
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奴隶被关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凑满一批就赶他们上船,运往美洲。

运往黑人奴隶的大西洋航线是一条死亡线,为了追求效益,运奴船经常超载,船上的黑奴一个
挤着一个,就像书架上排列的书本一样。每两个黑奴并肩锁在一起,每个黑奴躺的地方比棺材
还小,活动严格受到限制。黑奴生活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流行病猖獗,加上饮食恶劣,
导致很多人生病。如果途中遇到问题导致行时间增长,就会出现食品,淡水不足,船主就把黑
人扔入海中,减少消耗。据说鲨鱼往往跟着运奴隶的船只,等着被抛下的黑人尸体。据统计,
从非洲运往美洲的奴隶在运输过程中减员大致为四分之一。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非洲装船之前,奴隶公司要让医生对他们先进行检查。他们发现 19
到 35 岁之间的奴隶存活率高,价格也好,所以运往美洲的奴隶多是在此年龄段内的男子。这
造成了殖民地奴隶男女比例的失调,奴隶装船的时候,男女比例通常为 2:1,儿童占 20%。经
过各个环节的损失,在 18 世纪中期的纽约,成年奴隶中男女比例为 4:3;同时期马里兰成年
男女比例为 11:9.而在乔治王子县,奴隶男女比例为 187:100, 在该县 9 个较大的种植园中,
男女比例高达 249:100.

而为了保持奴隶的本地生产,女黑奴被当作生殖的工具,一般女黑奴长到十三四岁时,便与种
植园内健壮的黑奴交配,怀孕生下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再进行出售。为了鼓励女黑奴们
多生孩子,有些奴隶主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比如说当女黑奴生了 10-15 个孩子时,奴隶
主会解除她奴隶的身份,变成自由人。据记载,有一个女黑奴,接连生双胞胎,等到她 41 岁
时,已经生育了 41 个孩子。

那些活着抵达美洲的黑奴们会被奴隶贩子拉到集市上,由当地的殖民者挑选,那些健康的、年
轻的黑奴是抢手货。但也总会留下几个有缺点或患病的黑奴无人购买,这些没人购买的黑奴被
奴隶贩子称之为“尾巴”,他们会被奴隶贩子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外科医生,售卖身体的一部
分,国父华盛顿假牙中的黑人牙齿估计就是来源于此。

作为销售方,奴隶公司的人总是会说自己的奴隶健壮,曾是部落勇士等等。而买方会根据奴隶
的肌肉,牙齿进行判断。有些种植园主还会伸出舌头舔黑奴身体的某些部位,例如下巴、脸颊,
以便通过汗水的味道来判断其是否可能患病。

据统计,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奴累积约有接近一千余万人,其中十六世纪被运来的奴隶有 90
万个,17 世纪有 300-400 万个,18 世纪则剧增到了 700 万个。而每一个成功抵达黑奴的背后,
往往会伴随着 10 个左右黑人的死亡,也就是说因为奴隶贸易近代非洲损失了约 1 亿人口,这
个数字相当于 1980 年非洲人口总和。这导致了非洲人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很大程度的破坏,
严重阻碍了了非洲经济发展,一些学者认为,这是造成了非洲长期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的重要
原因。甚至可以说,奴隶制使世界重新界定非洲人,形成了长期以来的种族主义和认为非洲人
是劣等民族的看法。

3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黑人奴隶在美洲

殖民地时期
随着欧洲仆役的减少和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奴隶贸易就活跃了起来。而最早奴隶的人
选并不是非洲黑人,英国曾想把流浪汉,穷人作为奴隶卖到美洲,以消除他们的危害,同时解
决殖民地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最终没能实现。

1501 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 10 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


这是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而北美大陆上的黑人奴隶最早出现于 1619 年 8 月,佛吉
尼亚。此后并没有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美洲最大的奴隶市场在现巴西,离北美最近的奴隶市
场也在巴巴多斯。而英国人的皇家非洲公司初期的奴隶也多运往西印度群岛,所以北美大陆居
民很难买到物美价廉的奴隶。后来英国其他公司打破皇家非洲公司的垄断,直接把奴隶运到那
里,北美大陆的黑人奴隶才开始迅速增加。1670 年的弗吉尼亚黑奴只有 2000 个,到 1740 年
就猛增至 60000 个。到 1755 年,切萨皮克地区有 60%的劳动力是黑奴。1680 年以前,弗吉尼
亚的黑奴多来自巴巴多斯和加勒比地区,这些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季节病的淘汰,而且
还会一点英语,质量比较高,此后则大多是从非洲直接运过来的。

和契约仆相比,奴隶属于一次性投资,终身拥有,死了之后可以当作遗产给继承人,具有很好
的长远效益。奴隶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劳动,且不用考虑其后代教育问题,这是奴隶得以迅速
增加的根本原因。

在佛吉尼亚南部和南卡罗莱纳有众多的水稻和靛蓝种植园,奴隶几乎是唯一的劳动力,因为黑
人适合在炎热的天气里工作,很多事情白人自己都干不了。黑人奴隶主要集中于种植园工作,
也有少量从事铁匠,木匠等手艺工作,以填补工匠的短缺。

使用奴隶的经济效益击穿了所有的道义,宾夕法尼亚的教友会素以仁爱著称,但仍不能抗拒奴
隶劳动的诱惑。一直到 18 世纪后期,奴隶劳动的重要性有所下降,教友会对奴隶制的看法也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为各殖民地中对奴隶制批评最激烈的人。

最初主人根据习惯在实际使用中对奴隶和契约仆做出区分,后来殖民地政府根据这些惯例建立
了奴隶法律。马里兰在 1639 年的两项立法中使用了“奴隶除外”的说法,说明了奴隶不同于
其他人的法律地位。1640 年弗吉尼亚的一项法律规定,主人应为自己的家人,契约仆提供武
器装备,但黑人除外。同年佛吉尼亚有三个仆役逃跑被抓,其中 2 人为白人契约仆,1 人为黑
人,两个白人的处罚是鞭笞,延长服役 4 年,而黑人则是处死。1649 年马里兰的一项法律规
定黑人的奴隶地位具有世袭性,也就是世代为奴。

1661 年,巴巴多斯出现了一部完整的奴隶法典,后来北美大陆上有关奴隶的法律大都沿袭于
此。比如主人可以将奴隶合法的处罚至死,对印第安人奴隶和黑人奴隶的区别对待:他们规定
陆地上运来的非基督徒劳工——即印第安人奴隶——应服役 12 年,儿童须服役到 30 岁;而海
上运来的非基督徒劳工——即黑奴——则须终身服役。

黑人对奴隶的角色的接受和认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第一代黑人奴隶要适应新的水土,
季节病,在此过程中死亡比例高达 1/4。加上运输过程中损失的 1/4,真正在北美生存并劳动
的奴隶,只有从非洲上船时人数的一半多一点。由于不适应种植园的工作和生活,黑人奴隶也
经常结伴逃跑,对此,种植园主采用两种方法来控制他们,首先是精神方面——在黑人中传播
基督教,力图教导他们认识到作奴隶是因为自己的祖先做了对不起上帝的事情,而自己是替他
们赎罪,以便让他们从“良心的原则出发”来服从主人。

3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然后就是对他们自由和行动的控制,在劳动中,主人自己或者雇佣监工监督奴隶劳动。劳动之
外,法律规定任何奴隶没有主人或者监工开的路条,不得在种植园以外走到;任何白人都有权
力和义务盘查身份不明的黑人;黑人不得成群结伴,不得携带刀,枪或棍棒等武器;有的殖民
地禁止黑人晚上 9 点以后出门。

对奴隶的限制和歧视也延及自由黑人,自由黑人多为获得自由的奴隶(在有的州是可以的)或
者混血儿。在奴隶主看来,自由黑人为奴隶树立一个足以引发动乱的榜样,因而在很多殖民地,
一方面他们要求获得自由的黑人尽快离境,另一方面禁止外来黑人在其境内居留,甚至不准黑
人落脚。即便是自由黑人,也不得占有地产,纳税比例高于白人,不允许就白人案件出庭作证。

黑人奴隶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主要使用奴隶的是烟草,水稻和靛蓝的种植,他们都需要长时间
和高强度的劳动。烟叶的收获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烟叶的可采摘时间短,需要抢收,收
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晾晒,加工,以防止发霉,这个时期奴隶要每天工作 15 小时以上。水稻和
靛蓝的种植不会有那么大的强度,但都要终年不歇的劳动。

美国有的历史教科书里把黑人奴隶描绘成温顺而快乐的孩子,说他们总是唱着歌儿愉快的去劳
动;由于他们在故乡并不了解文明生活的快乐与舒适,故而他们比较容易适应艰难的处境和低
下的地位,在这点上他们比古罗马的奴隶强。

很显然这不是事实,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奴隶反抗活动。逃跑是一种温和的反
抗方式,因而悬赏逃奴的广告充斥各地的报纸。对奴隶的主人而言,奴隶逃跑是一种财产损失,
而对于整个白人社会而言,逃奴是一种不安全因素。所以政府规定了非常严酷的法律来惩罚逃
奴,在佛吉尼亚,议会要求把逃奴的名字在每一个教堂张榜公布,如果不肯返回,任何人可以
用任何方式杀死逃奴,主人可从地方政府得到赔偿。逃奴被捉回,需要割掉左耳,在脸上打一
个“R”的印记,然后进行鞭笞。

被逼无奈的时候奴隶也会选择暴力抗争,多数行为是毁坏主人的作物,烧毁谷仓,偷走主人的
东西到黑市上卖。1732 年,南卡罗莱纳有个奴隶主迫使奴隶在水稻田里劳动到深夜,第二天
他的谷仓就化为灰烬。偶尔也会有规模性的暴动,1712 年纽约发生了一起奴隶暴动,20 余名
黑人在一座建筑物里面防火,杀死 9 名白人,并将冲进去救火的人全部打伤,事后造反的奴隶
全被酷刑处死。1741 年,纽约发生多起纵火和盗窃事件,当局逮捕 150 名奴隶,其中 13 人被
绞死,18 人被烧死,70 人被放逐西印度群岛。

1739 年 9 月,在查尔斯顿发生了斯托诺造反。一名叫杰米的黑人,率领 100 名左右黑奴攻取


一座店铺,杀死老板,抢得武器弹药,直奔当时属西班牙控制的佛罗里达寻求自由。他们沿途
杀掉所有遇到的白人,但放走了一名善待其奴隶的小店主。殖民地政府组织民兵进行镇压,双
方发生激战,40 多名黑人和 20 名白人战死。1740 年,有一名黑奴告密,150 名奴隶正密谋起
义,当局立即搜捕,将 50 名黑人绞死。

对于反抗的奴隶,殖民地有严酷的处罚法律,1767 年,佛吉尼亚北部几名监工被毒杀,许多
涉嫌奴隶被捕,枭首示众。主人可以任意处罚自己的奴隶,在处罚时如果失手将其打死,不用
承担任何法律和道义责任。但主人一般不愿意处死奴隶,因为那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为此一些
议会还专门制定了法律用伤残肢体来替代死刑。比如有一次佛吉尼亚的罗伯特.卡特就在法院
同意后,当众砍掉他的两个奴隶的脚趾。而以富于教养和情趣著称的威廉.伯德第二,常常对
奴隶当众鞭笞,有一次还让一个奴隶喝下半升尿。在他的日记里,随处可以读到处罚奴隶的记
录。

对于大多数白人来说,使用黑人奴隶是心安理得的,奴隶给他们带来了财富,社会地位和个人
的独立性,也使他们意识到自由的可贵。威廉.伯德第二曾对人说:“我有一个大家庭,有自

3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己的一群子女和仆人,有自己的男女奴隶,他们会各种手艺。我在生活中除了听从神的旨意,
就不依附于任何人了。”也有极少数人从价值观或者宗教的角度来质疑奴隶制度,比如马萨诸
塞的法官,赛谬尔.休厄就十分反感奴隶贸易,他将奴隶贸易和《圣经》中约瑟被其兄弟贩卖
为奴隶的故事联系起来,指出所有人都是亚当的子孙,应当享有同等的自由权利。但这种论述
很快被主流观点所湮没,主流观点的代表者如波士顿的约翰.萨芬针对休厄的说法写了一份辩
护词。他认为宣称所有人拥有同等的权利,违背了上帝为世界规定的等级次序。他说:“有些
人生来就是奴隶,而且要终身为奴,世代为奴。”

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取决于经济上对奴隶的依赖,对奴隶制谴责大多来自于宾夕法尼亚的教友会,
新英格兰以及中部地区,而以奴隶劳动为经济之本的南部,则经常为奴隶制度辩护。

殖民地时期奴隶的法律地位可以从法院的分级制度中看出,最初殖民地没有法律,人们的行为
规范和犯罪惩罚都依据《圣经》。但随着各种复杂问题的出现,《圣经》中没办法找到答案,
于是出现了法律,并逐渐形成了殖民地的法律体系。比如弗吉尼亚 17 世纪的司法系统有总法
院(殖民地)和县法院构成,前者由总督和参事会构成,每季度在詹姆斯敦开庭,所以也有季
度法院之称。总法院受理 1600 磅及其以上的烟草纠纷,涉及伤亡的刑事案件。而县法院受理
较小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但可以宣判黑人奴隶死刑。

独立战争中
独立战争初期,大约有 5 万黑奴逃往北方,英国和加拿大,并获得了自由。殖民地方面认为这
是严重的掠夺,并以此号召个殖民地团结起来对付英国,保护自己的财产——奴隶。殖民地为
了削弱英国经济,抵制英国的各种货物,包括英国船只运来的奴隶,以打击英国利物浦的奴隶
贩子。

佛吉尼亚效忠英国的总督邓莫尔为了破坏革命,于 1775 年发布文告,宣布只要奴隶能拿起武


器,投靠效忠派就可以获得自由。而佛吉尼亚的革命组织安全委员会为了挫败邓莫尔的阴谋,
立即发表文告,警告奴隶不要采取行动。1775 年 12 月,佛吉尼亚议会通过法律,对捕获的奴
隶予以就地枪决,但未能制止黑奴的逃亡。

开始时华盛顿的队伍不接受黑人,但由于越来越多的黑奴逃亡英国一边,他们改变了对黑人的
政策。他规定黑奴可以直接参军,或者作为主人的替身参军,黑奴参军可以获得自由,政府会
给他们的主人不超过 120 英镑的赔偿。由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奴化教育,确实有黑人参加了华
盛顿的队伍,来对付给他们自由的英军,并涌现出了几个战斗英雄。

然而黑人却没有在独立的美国得到对等的回报,独立之后美国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是美国
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离线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称之为自由,人
权灯塔中的火苗。其中第五条规定,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的财产,自由和生命。但与
此同时奴隶制度却没有任何改变,尽管北部各州反对奴隶制,却也同意在宪法中写入引渡逃奴
的内容,因为奴隶是神圣的私人财产。

而当北美居民以自由和权利为口号来号召反对英国统治时,奴隶制的合法性也遭到了挑战。
1773 年,有人在《马萨诸塞消息报》上发表文章说,北美的人们声称热爱自由,并用各种手
段维护自由,但却仍然使用奴隶。这种推己及人的论调依然属于极少数,奴隶制并没有随着文
明社会的建立而消失。华盛顿曾在独立战争动员中称:曾经充满欢乐的美利坚家园,不被鲜血
浸透,就将成为奴隶的家园。但实际上独立之后,美国依然是奴隶的家园。

3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独立之后计划迁出奴隶
建国不久,美国即以消灭海盗,保护商路为名入侵北非。同时实现把黑人迁出美国的构想,以
缓和国内工业化发展和南方奴隶制的矛盾,同时在非洲建立殖民地。1822 年,美国强行从西
非酋长那里购买了利比里亚海岸的一块土地,把国内一部分自由黑人强行迁移到那里,建立了
殖民地,以当时的总统门罗命名为门罗维亚,后改名为利比里亚。但 1847 年利比里亚召开立
宪会议,宣布独立,美国迁出黑人奴隶的计划也告终止。

奴隶的生活与同时代白人对比

家庭伦理
殖民地的白人重视家庭,重视父母亲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比如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顶撞父
母,否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类似于中国的忤逆罪。对于婚姻,虽然没有包办婚姻,但结婚
需要双方父母同意,否则也会遭到处罚或失去财产继承权。但同时父母也不能强迫子女结婚,
否则子女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婚姻关系一般需要牧师的主持的婚礼作为证明,否则就算是秘
密婚姻,所生孩子也是私生子,但在没有条件让牧师主持婚礼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正式通知邻
里以获得承认。

但这些伦理关系仅限于白人社会,对于黑人,首先由于奴隶贩卖过程中的性别差别很大,很多
男子没有机会结婚。而女性更多的是被当作生育工具,一般十几岁时就会被主人安排交配——
类似于动物配种。

比较少的奴隶可以结婚,组成自己的家庭。奴隶婚姻的合法性来自主人的认可,比较仁慈的主
人会允许奴隶结婚,甚至有时还请牧师来主持婚礼。到独立战争前夕,已经有一些的奴隶生活
在家庭中。在家庭中父亲一般是去种植园劳动,而母亲则是做家务奴隶,附带照顾孩子。黑人
孩子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经常有母亲带着出生不久的婴儿到田间劳动,孩子就赤身裸体的躺
在没有遮盖的田边,母亲在不远处干活,隔一段时间才回到婴儿身边喂奶。因而黑人的初生婴
儿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一,而在年满 15 岁之前又会有四分之一死去。不需要喂奶的孩子白天要
留在棚屋区,只有晚上吃饭时才能和父母一起。孩子长到 7 到 10 岁就要随父母一起为主人服
役,10 岁以上的孩子就有可能离家到别的种植园干活。

各殖民地的法律均未提及奴隶的婚姻和家庭的合法性,所以黑人的家庭很不稳定。作为财产,
主人可以随意将奴隶的家庭成员转卖,造成骨肉分离。有时候一个种植园的财产在若干继承者
中间分配,同一家庭的的黑人归不同继承者所有,也会导致黑人家庭解体。在比较小的种植园,
这种可能性更大,因为小种植园主的子弟往往带着奴隶迁徙边疆,使原来生活在同一种植园的
黑人家庭成员离散,而且再度团聚的可能性极小。

著名小说《汤姆叔叔小屋》第三十章就写了一个在奴隶拍卖会上母女分离的故事:一对母女因
为主人的儿子不善经营,欠下了大笔债务,只好将她们出卖以偿还债务。在新奥尔良的奴隶交
易所里,母亲担心被不同的买主买走,15 岁的女儿艾米莉则竭力安慰母亲:

“妈妈,您把头靠在我怀里,看能不能睡一会儿。”小女孩故作镇定。
“我哪有心思睡觉,埃米琳!恐怕这是我们分别前的最后一宿了!”
“噢,妈妈,您千万别说这个,或许会有人把我们一起买走,谁知道呢?”
“如果是别人,我也会这么说的。可是,埃米琳,正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我总是会往最坏的方
面想。”
“哦,妈妈,老板说我们看起来都很体面,说不定很容易脱手。”

3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第二天的拍卖会上,一个矮小精干的汉子先走到汤姆身边时,他抓住汤姆的下巴,扳开他的嘴查
看他的牙齿,又叫他卷起袖子看他的肌肉,还让他转身跳了几跳,试试他的脚力。
…然后又在苏珊和埃米琳的面前停住脚,伸出一只又脏又粗的手抓住那姑娘,从颈项一直摸到胸脯,
又摸了摸胳膊,检查了她的牙齿,把她向她母亲身边推去。

最终母亲苏珊被一个中年绅士买走,她苦苦哀求她的新主人:““求您发发慈悲,把我的女儿也买下
来吧。”
“我倒是有意要买,只怕买不起啊!”那中年绅士说着,向台上的艾米莉望去,她正惶恐而羞涩地
向四面张望。
姑娘苍白的脸上荡起了一阵痛苦的红晕,她的双眼灼灼闪光,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漂亮。她
母亲不由得痛苦地哼了一声。拍卖人抓住大好时机,用夹杂着法语的英语,滔滔不绝地大肆渲染
一番,人们接二连三地投起标来。
“我尽力而为吧。”中年绅士说,挤进人丛中投标去了。不过一会儿,投标数额超过了他口袋里的
钱,他就缄口不言了。

影响黑人家庭的另一因素是种植园奴隶的数量,一般来说,有 30 名以上黑奴的种植园,奴隶
家庭得以共同生活的可能性更大,而较小的种植园通常没有足够的女奴隶。另外奴隶主任意强
奸黑人妇女,也是黑人家庭所面对的一个严重威胁。

殖民地还极力维持严格的种族界线,严禁黑人和白人之间通婚。对于非婚的关系,如果白人男
子和黑人妇女发生性关系可以平安无事;而如果白人妇女和黑人有染,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若
与黑人生下孩子,罚款 15 英镑,如无力缴纳罚款,将被卖为仆役,用服役 5 年来补偿。


在服饰方面,殖民地的上层人士努力追求欧洲的时尚,国父华盛顿曾叮嘱他在伦敦的代理人,
衣服要“时髦,干净和质量上乘“。殖民地的绅士一般头戴三角帽,上身穿丝质衬衣,外着带
有刺绣的呢质大礼服,下穿色彩华丽的短裤,带有装饰性的袜带的长筒丝绸袜,脚穿带有金银
扣的鞋子。男子还一度流行戴假发,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医生在一次波士顿的晚宴上看到男子
都戴着扑粉的假发,两个从费城来的绅士因为没有假发而觉得很不自在。

女性服装和现在相比比较保守,很少裸露身体。她们也追求同时期的英国时尚,裙子用绸缎,
羽纱天鹅绒等昂贵材料制成,节日里还穿高跟拖鞋。她们还特别注重发型,有的人参加聚会的
前夜就把头发梳好,晚上就在椅子上过夜。

中下层白人则一般穿亚麻衬衣,皮革外套,手工纺织的袜子,脚上穿牛皮鞋,配上鹿皮的马裤。
他们的衣服大多由自己纺织并缝制,有“棉破烂“之称。

对于奴隶来说,许多年轻的奴隶几乎是赤身裸体的在田间劳动,一般要到天气变凉时才有衣服
穿。也有的种植园主对奴隶比较好,还会炫耀自己的奴隶穿的好。

饮食
由于北美广袤的土地,加上殖民者之间贫富差距不是很大,白人居民一般都有足够的食物,从
未出现过大范围的饥荒。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有关养生的探讨,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穷理
查德》中就曾经告诫人们“多吃多病,多药少效”,“晚餐吃得少,就会少吃药”。

同时相对于殖民地的人口,白人从印第安人那里学来的捕鱼,狩猎的技能为他们带来了取之不
尽的肉食。统计数据显示,18 世纪中期时,佛吉尼亚的居民每年平均消耗肉类 150 到 200 磅,
平均每天半磅。野鹅飞行时遮天蔽日,只要举枪,就能有所收获。人们可以在一周内猎获 100

3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只野鹅,据传有人一天猎取了 50 只野鸭。同时他们还从印第安人那里学来了分辨和采摘野生
草莓和苹果等,家庭食谱非常丰富。

饮酒在白人殖民者中间非常流行,他们几乎家家都能酿酒。在各种节庆仪式,婚丧嫁娶以及诸
如开学,房屋落成,新船下水,婴儿洗礼,选举等场合,都会有喝酒相伴。1673 年在弗吉尼
亚一位叫约翰.格罗夫的葬礼上,喝掉的饮料价值 1000 磅烟草。中等以上的家庭的地窖里,经
常存放几十加仑的白兰地或朗姆酒。在诺米利霍尔的卡特一家,一年要喝掉 150 加仑白兰地。

在城镇,随处都有酒馆。在 1760 年,马里兰的乔治王子县共有酒馆 21 家,平均每 90 户人一


个酒馆。饮酒引起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尤其被清教徒所反对,在康涅狄格州,议会曾立法规定,
任何人在酒馆不得超过半小时,饮酒不得超过半品脱,否则要受到处罚。

对于奴隶来说,他们的食物一般是玉米粥,仅够维持生存,比如兰顿.卡特从不给奴隶任何肉
食。只有少数主人才给奴隶一些油脂,脱脂牛奶和发臭的咸肉。而国父华盛顿的一条美德就是
对奴隶宽厚,他的成年奴隶每周可以得到 11 磅玉米,2 磅鱼和半磅肉。

对于酒,奴隶当然是没有能力去消费,即便对于自由的黑人,也会受到限制。曾有法律规定,
不能卖给黑人烈性酒,不准他们去酒馆消费。


殖民者初到北美时,住所十分粗糙,天气炎热的季节,不少人在树下面打铺睡觉,还常被印第
安人嘲笑。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白人社会中,即便处于占人口比例 1/3 的最底层——死时
留下财产不足 50 英镑——所住的房屋也有两个房间。他们的房屋一般用木材建造,一层,上
有阁楼。尽快外表看上去粗糙,但内部装修甚好,墙上摸着牡蛎壳灰调的胶浆,颜色雪白。

上层人的房屋则有 5 个或者以上房间,为砖木结构,有的还使用来自荷兰的瓦。房间又大又好,
铺着木质地板,磨得光滑发亮。厨房建在地下,紧靠着地窖。有的人家还有单独的谷仓,挤奶
房,仆役和奴隶的住处。

仆役的住处比较简陋,但有床——类似于大通铺,有家庭的仆役还可能有自己的房间。奴隶的
住所则类似于牲口圈,男女混居,没有床,没有单独房间,有家庭的也和大家一起混居。


到 18 世纪后期,个大城市之间已经出现了用以通行马车的公路网。人们出门乘坐的马,马车,
和船只多为自己所有。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时髦的双轮马车,带篷马车和四轮马车穿梭于
城乡大道。少量豪华的四匹马拉的四轮带篷大马车,还配有穿制服的车夫和跟班。

康涅狄格州在 1717 年出现了最早的公共马车线路,用以运送旅客和货物,每月一班。在独立


革命前,波士顿,纽约,费城之间已经出现了公共交通线路。1772 年,从纽约到波士顿的车
费为每英里 3 便士,行李另外收费。

在一些交通要道上村镇,出现了旅馆。但早期的旅馆一般只有几个房间,有时候来的晚的只能
睡在地板上。男女混居司空见惯,比如称黑人的手为蹄子的萨拉.莱特在 1704 年从波士顿到纽
约的路上,住店时就有两个男人睡在她的房间。

对于黑人,由于奴隶的分配,主人间的继承造成骨肉分离,家庭成员分开,也会有一些旅行。
比如有一个奴隶和他的妻子被一家主人不同的子女继承,分居于不同的地方,他需要走 100 多
英里去看望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对于奴隶,旅行全部靠步行,也不会有旅馆收留他们,晚上他
们会在路边生一堆篝火,盖上一条随身携带的毯子御寒。同时黑人还受各种逃奴法律的困扰,

3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法律规定,白人可以对任何一个黑人进行盘查。而对于一个黑人,如果不能证明其身份,或者
不能说英语,不能说出其主人的姓名,都可以被认定为逃奴。

娱乐
早期的人们聚会开始于宗教和各种纪念仪式,在正式的布道或者仪式前后,人们互相交谈,结
束后互相拜访。久而久之,志趣相同的人形成了各个俱乐部。俱乐部五花八门,有忠君派俱乐
部,辩论修辞俱乐部,也有威士忌俱乐部,甚至有吸烟俱乐部,管闲事俱乐部。

打猎和赌博是成年人常见的娱乐方式,打猎是一举多得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获得肉食,另一方
面政府也资助居民猎杀狼等有害动物。赌博以斗鸡,赛马最为流行,国父华盛顿就是各种赛马
会的常客。

戏剧表演属于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但早期被视为有伤风化的事情,被官方限制。

各种娱乐活动都局限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比如曾有一人因为参加赛马而受到处罚,因为他的资
产达不到绅士的标准。城市里有专为白人男性服务的卖淫活动,纽约城区在 1770 年代约有
500 名妓女,但黑人不能去消费。黑人能够参与的多是为白人提供娱乐活动,比如在南卡罗莱
纳州,黑人男子赤身裸体,手持利刃追逐鲨鱼,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表演。

教育
从殖民地时期开始,白人居民就非常重视教育。人们普遍希望后代受到基本教育,能够识文断
字,敬畏上帝,进而在经济和社会上获得成就。各殖民地政府也都有关于教育的立法,要求父
母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教育,如果父母无力提供,所在地县级政府应当对此负责。而关于学徒的
契约中间,也常见有关教育的条文。比如在纽约,法律规定,主人需要每年送学徒到夜校读书
最少 3 个月,以学会读,写,算。

精英人士更希望将子弟培养成绅士,有个名叫约翰.卡斯蒂斯的佛吉尼亚人,把 14 名奴隶劳动
所得作为孙子的学费。就连普通人也对子女的教育有同样的热情,有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的妇女,在遗嘱中给每个孩子一头母牛,以其所生的牛犊带来的收益供孩子上学。不过,对于
女儿和儿子的教育有所区别,女儿的教育目标是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家庭主妇,而儿子则
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殖民地时期,由教会按照英国的传统创办的美国高等院校,已经有了今天很多世界名校的雏形。
独立之后,大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教育核心也从宗教变得世俗化,除了学习神学,古典
文学和哲学之外,逐渐加入了一些应用课程,比如医学,工艺,科技,农业等,为美国的发展
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但教育仅限于白人,一直到南北战争之前,南部很多州都有法律规定,教授黑人读书写字是违
法的。即便在北方,黑人受到教育的机会也极少:初等教育基本取决于主人,在高等教育方面,
直到 1825 年 2 月阿默斯特学院才获得马萨诸塞州的特许,接受一名黑人入学,成为第一所接
受黑人学生的高等学校。此人 1826 年毕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名黑人大学毕业生。到 1860 年
前,全美黑人大学毕业生只有 28 人。至于印第安人,直到 1879 年才建立了一家专门为印第安
人设立的卡莱尔学校,水平相当于高中。

文化
因为多种原因,殖民地文化水平远低于同时期的英国,北美少量的文学作品多集中于神学方面,
但也有一些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和平民哲学的作品,前文提过的《穷理查得》无疑
是最为流行的一部。这部书是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在历年编印历书时候写在前面的一些机智
幽默,富于知识的前言,或者在中间空白处的一些格言,谚语和小常识。由于在历书上面,每

4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年更新,所以也叫《穷理查得年鉴》。文字浅显易懂,富于生活气息,类似于现在的一些鸡汤
文,有的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寓意,下面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

*借钱给一个敌人,你会赢得他;借钱给一个朋友,你会失去他。
*傻瓜的日子是泡在酒里;智者的生活放在思考里。
*玻璃、陶瓷和名誉都很容易破裂,而且永远无法弥补。
*如果你自家的窗户是玻璃的,就不要向邻居扔石头。
*若要在死后尸骨腐烂时不被人忘记,要么写出值得人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人写的事。
*不要出卖道德去买财富,也不要出卖自由买权力。
*让你的小孩先学会服从,其次才学你要他学的东西。
*如果你损害良心,良心就会向你报复。
*把你欠的还掉,你就知道什么是你的了。
*狼只是偶尔吃羊,而人却吃了千万只羊。
*人的舌头既软又没骨,但它可敲断人的脊梁骨。
*只要怕干坏事,别的就都不用怕了。
*不能服从的人,就不会指挥。
*法官应服从法律,人民应服从法官。
*守株待兔者,美餐无保证。
*你把商店管好,商店管你吃饱。
*对上级谦恭是职责,对平辈谦恭是礼貌,对下级谦恭是高尚。
*以鱼待客三天之久,鱼和客人都会臭了。
*财富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属于享受它的人。

殖民者到来之前,北美大陆上流传有印第安人的歌谣,祈文,咒语,祭祀文,谜语和故事,比
如第一章中所说的玉米起源的故事。但由于其完全依靠口头流传,大多数作品随着印第安人的
急剧减少而最终失传。非洲黑人也带来一些歌谣和传说,有一部分为北美作家所吸收,但都进
行了改造,失去了鲜明的特征。因为大多数黑人都是奴隶,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能够
流传下来的黑人文学也很少,多是一些关于自身经历的纪实文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布列顿.哈蒙亲身经历经历磨难和奇异得救的故事》,此书由黑奴布列顿.哈蒙口述,白人作
家执笔,讲述了哈蒙离家后沉船遇难,被佛罗里达的印第安人所俘,后又遭哈瓦那的西班牙殖
民者囚禁,脱险后在一艘英国战舰上当厨师,最后在伦敦与老主人温斯洛将军团聚。这部自传
的基调在于美化主奴关系和赞美上帝的力量——哈蒙在最艰难痛苦的时刻从来不背弃上帝,终
于化险为夷——这一倾向在废奴运动前的奴隶纪实文学中颇有代表性。

《我的奴隶生涯和我的自由》一书出自黑人领袖道格拉斯之手。 道格拉斯一生下来就是奴隶,
从小在南方从事繁重的奴隶劳动,受尽折磨,有好几次险些送了命。但他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
志在艰苦的环境下奋斗,刻苦自学文化。奴隶主见他桀骜不驯,把他交给一个专门驯服奴隶的
白人管教,道格拉斯屡遭毒打之后决定反抗,狠揍了管教者一顿,吓得对方再也不敢动手打他,
从此道格拉斯懂得了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导致科维先生对我改变态度的原委在我卑微的
一生中是一个转折点。你们已经看到一个人怎样变成奴隶;你们将看到一个奴隶怎么变成了
人。”他 1838 年逃到北方,积极参加废奴运动,上讲台现身说法时把浑身伤痕裸露给听众看,
引起很大震动。1847 年他创办《北极星》周报,自己也在报上撰写了大量宣传废奴主义的文
章。南北战争爆发后,他说服林肯组织黑人师团,还让他的两个儿子首批参军。战后,道格拉

4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斯声望日高,成了著名的黑人领袖,屡任政府公职,当过美国驻海地的公使。当时流行的奴隶
自传一般都只写奴隶如何逃亡、奴隶制如何可怕、监工或主人如何残酷与如何蹂躏女奴隶等等,
唯独道格拉斯的三本自传通过他本人丰富的生活经历,记载了南北战争前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
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状况,刻划了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因而在美国黑人文学史
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奴隶制度终结
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黑人的反抗,奴隶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终结,
具体过程达半个世纪之久。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黑人奴隶贸易的大国。美国的独立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在英国成立了
“废除非洲奴隶贸易协会”,又称“伦敦协会”,领导这个协会的是多年从事废奴主义运动的
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格伦维尔.夏普。1806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禁止英国奴隶贩子把
奴隶运到外国殖民地和美洲各国;还禁止从英国的港口发出外国的奴隶船。同年 6 月 10 日和
14 日,议会两院又分别通过了一项废除非洲黑人奴隶贸易的法令。这项法令宣布:“英国国
王陛下决定,从 1807 年 1 月 1 日起,绝对禁止非洲奴隶贸易,绝对禁止以任何其他方式买卖、
交换与运输奴隶和那些准备在非洲海岸或非洲任何地区出售、运输或作为奴隶使用的人,绝对
禁止把上述人输进和输出非洲,上述活动均宣布为非法。”这样,英国禁止了黑奴贸易。

1788 年,法国在孔多塞侯爵领导下建立了废奴主义团体“黑人之友”。1794 年 2 月 4 日,雅


各宾党人宣布在法国所有的殖民地禁止黑人奴隶贸易和无偿地解放奴隶,但该法令几乎没有什
么意义,因为这时大多数法属西印度殖民地已被英国占领。后来,拿破仑恢复了法国殖民地的
黑奴贸易和奴隶制。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时,为赢得社会舆论,废除了黑奴贸易。拿破仑失
败后,法国和英国签订了协议,英国同意法国在五年之内还可继续从非洲输出奴隶,法国则支
持英国在维也纳会议上提出的禁止黑奴贸易的建议。在 1831 年 11 月 30 日路易.菲利浦政府又
同英国签订了一个条约,禁止法国国民从事黑奴贸易和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黑奴贸易。

其他国家:丹麦在 1803 年废除了在自己领地里的黑奴贸易;1813 年瑞典禁止贩卖非洲人;


1814 年荷兰禁止黑奴贸易;1815 年葡萄牙在获得英国 75 万英镑补偿费的前提下,禁止自己的
臣民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从事黑奴贸易,1842 年又禁止赤道以南的黑奴贸易;1817 年西班
牙获得英国 40 万英镑补偿费后,禁止自己的臣民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从事黑奴贸易,1835
年在英国的压力下,又禁止赤道以南的黑奴贸易;1837 年墨西哥也废除了奴隶制;1839 年,
乌拉圭和智利都在黑奴贸易可疑检查权条约上签字,海地也禁止了黑奴贸易。

美国:在独立战争前后,北方的一些州已经开始着手消除奴隶制,比如马萨诸塞于 1780 年,
新罕布什尔与 1784 年,废除了奴隶制。宾夕法尼亚与 1780 年,康涅狄格和罗德岛于 1784 年
采取了逐步解放黑奴的政策。但独立战争没有完全解决奴隶问题,战后由于南方种植园的扩大,
奴隶人数还有所增加。

在美国独立后的制宪会议上,北方集团和南方集团在关于奴隶的问题上发生激烈争吵,北方集
团主张停止奴隶贸易,反对以黑奴作为南部各州选举国会代表的计数人口。而对于南方集团而
言,奴隶贸易是其政治,经济命脉,因而拼命反对。最后经过协商,达成了妥协:黑奴在选派
国会代表和纳税时按自由民的 3/5 计算,奴隶贸易进行到 1808 年停止。但关于黑奴贸易的禁
令始终没有认真执行;同时由于南方存在着巨大的奴隶市场,奴隶走私贸易十分猖獗。黑人奴
隶贸易真正禁止是 1862 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

在各个国家中,美国是最后一个结束奴隶制度的。西方各国虽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但黑奴
走私贸易几乎又持续了近一个世纪。黑奴贸易明显衰退下去是 19 世纪 60 年代后,其原因主要

4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是美国南北战争后结束了本国的奴隶制度,古巴和巴西也相继废除了奴隶制度。1889-1890 年
的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禁止黑人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标志着黑人奴隶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基本
结束。

其他少数族裔

排外主义
在美国 1790 年通过的第一版归化法中,规定外来移民在美国居住 2 年就可以获得公民身份。
随着排外情绪的增长,1795 年的修订把居住要求延长到了 5 年,进而是 1798 年的 14 年。

美国排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早于 1790 年代的是因为反对罗马天主教。当时天主教会和欧


洲的专制皇帝都有关联,新教徒担心天主教的传人会危及美国的制度,还有人认为天主教皇在
阴谋颠覆美国。赛谬尔.莫尔还出版了一个叫做《外国阴谋反对美国自由》的小册子对天主教
皇的各种阴谋进行抨击。

更重要的原因是移民工人在就业上产生的竞争力,这个问题在 1837 年经济恐慌时期得以激化。


一些城市成立了不同的组织,诸如“美国劳工联盟”,“土生美国人党”,“联合美国人会
社”,“一无所知党”等,对外来人口进行暴力攻击。在加州还通过了《外籍侨民开矿纳税法》
——外籍矿工每月需要缴纳 2 美元的人头税,从立法的层面排斥外来人口。

受到攻击包括爱尔兰,法裔和德裔,其中最多的是华裔。

华工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生活困难,纷纷外出讨生活。而美国于 1848 年在加利福尼
亚发现了金矿,有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两个因素促成了早期的华人前往美国,在金矿发现的两
三年内,前往加州的华工达两万多人。

华工多是来自沿海贫苦地区的农民或者渔民,经中介公司介绍,拿到一笔预付佣金,因为清朝
人的辫子,这个过程叫做“卖猪仔”,中介公司称作“猪仔馆”。澳门在 19 世纪时期是人口
贩卖中心,圣安东尼教堂和大三巴牌坊之间是“猪仔馆”最集中的地方。

和非洲运送奴隶一样,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轮船公司把每船运载量增加到极限。在航行中,华
工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蜷缩在船舱,忍受着风浪颠簸,“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
而眠”。他们既缺乏空气、阳光,也缺少淡水、食品,许多人因此闷死、渴死、饿死、病死、
被打致死或自杀身亡。根据有完整记录的资料,当年运载华工去美国的船只,曾有 4 船共载
2523 人、途中死亡 1620 人的纪录,死亡率高达 64.21%!也正因此,这些装载华工出国的轮船
被称为“浮动地狱”。

后来的几批华工,吸取了前面人饥渴而死的教训,常有很多人随身带着几个大南瓜。南瓜不仅
可以充饥,也能解渴。如果万一发生海难或者被人为地扔到海里,巨大的南瓜还能充作漂流救
生圈。在这些死亡之旅中,是印第安人培育的南瓜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希望。

除了在金矿之外,华工还参与了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太平洋铁路被英国 BBC 评为自工业革命以


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其中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高峰时期,
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他们要通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岭,冬夏两季,温差很大,
冬天常有暴风雪袭击,这对于主要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华工来说更是难以应付。

除了工作艰辛,华工还面临巨大的生命危险,1866 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 500 到


1000 名华工死于雪崩;1868 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

4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 1000 名华工死在这里。1970 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 900 多


公斤华工尸骨。所以有人说“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

华工在金矿创造了海量的财富,为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换来的却是歧视屠杀。
在铁路上,华工干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
人 35 美元,还提供食宿;付给华工的却只有 26 美元,不供食宿。再者,华工全部没有人身保
险,公司还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

在立法中也有明确的歧视,华人与本地人争执,如果法庭上没有白人为华人作证,法院不准受
理;不准华人作证——因为不信基督教,说的话不可信。在旧金山的华人每月需要缴纳 2 美元
的人头税,此税最早是所有非美国籍的人都要交,但逐渐免去,最后只有华人必须交。

在加州掘金的外籍矿工都必须缴纳执照税,而当时外籍矿工中,华工最多。1850 到 1870 年间,


华人在加州人数约十分之一,缴纳的执照税却占该时期州行政开支的一半。同时因为给华工的
工资低,招致白人矿工嫉恨。当地政客种族主义者乘机煽动排华情绪,加上法院的支持,华人
经常遭到抢劫和谋害。

基于勤俭节约的传统,有的华工在美国积累了一定的钱财,尽管相对于白人的富翁仍然是微乎
其微,但在白人眼里,其他族裔就不应该拥有任何财富。所以这招致了白人平民嫉恨,同时由
于华工接受低薪水抢走他们的工作机会,更加剧了矛盾。但官方仍然鼓励华工来美,这是因为
南北战争期间,大量青壮年入伍,导致劳动力短缺。在这种背景下,1868 年原美国驻华公使
浦安臣(英文名Anson Burlingame)代表清政府和美国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也称浦安臣条
约——规定中美人民可以自由往来,也对歧视性的法律法规做了一些限制。但华人在各州仍然
没有控诉权和作证权,纳税高于别人的事实也没有改变。

但浦安臣条约还是做了一点改进,而且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影响,中国
到美国去的华工数量大幅增加,浦安臣条约签订之后的两三年内,共有 33,000 多人。但这种
趋势因为美国 1873 年美国的经济危机而终止,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刚好太平洋铁
路建成后有近万华工回到旧金山寻找工作。这引起了白人失业工人的恐惧,他们指责华工接受
低工资,对他们就业形成威胁。于是在各种媒体诋毁华工,说他们智力低下,虚伪成性,道德
堕落,生活卑贱,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他们不能为教育所同化,也不能承担任何公民义务;
如果允许他们留在美国,不仅使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降低,精神道德方面也要受到毒害。基
于这种思潮,两派政党也竞相以排华为政治资本,把“排斥华工”写入施政纲要,争取选票。

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对华人的排斥演变成了直接的暴力攻击,1877 年 7 月 23 日起,旧金
山开始了持续三天的排华骚乱,一些人去中国城投掷炸弹,殴打华人,抢劫财物,烧毁店铺,
造成损失约 50 万美元。后来以爱尔兰裔的丹尼斯.卡尼为首的一帮人成立了沙地党,提出“以
最大速度并尽一切力量全部清除美国的廉价中国劳动力”。

受沙地党鼓动,排华运动迅速蔓延到西部各州,致使“各大城市中,苟华侨人数稍多者,莫不
为群众攻击之点,往往焚掠庐舍,侮辱人民,在萨克兰门托及旧金山两处,尤属至再至三,连
续不断。”当时清朝公使曾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但联邦政府以不能干涉各州法律进行推脱。

从加州开始,排斥华工演变成一种全国性政治焦点,并于 1879 以后的十多年里通过了一系列


的排华法案。更于 1888 年通过斯科特法案,规定出境华工一律不得重新入境,过去美国政府
所发的华工身份证统统作废。导致回国探亲,持证返美的华工放弃在美财产,和家人离散。

最终排斥华工变成了暴力攻击和屠杀,造成数百华人死亡。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洛杉矶私刑事
件和地狱谷事件。

4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洛杉矶私刑事件
1871 年 10 月 24 日傍晚,洛杉矶市警察比尔德兰刚在“海碧”酒吧坐下来,便听到外面传来
一阵枪响。比尔德兰立即冲出酒吧策马直奔“黑人巷”,“黑人巷”很窄,因皮肤黝黑的墨西
哥人最先在此定居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洛杉矶市赌博与皮肉生意的集中地,许多亡命之徒经
常光顾,因此这里的犯罪率居高不下。

赶到“黑人巷”后,比尔德兰看到一个名叫阿菜的华人中枪后躺在地上,脖子上有血涌出。在
现场还有一伙华人。见警察来后,这些人一哄而散,躲进附近一座土坯房子里。接下来发生的
事情,按照比尔德兰最初的说法(他后来多次更改说法),他“勇敢地冲入华人的屋子里,却
被一枪击中肩膀,不得不退了出来,枪也丢了”。

受伤的比尔德兰趴在地上,吹哨子发出警报。很快,一个名叫汤普森的人率先赶到,汤普森并
非警察,是洛杉矶市私人自卫组织“警戒委员会”的成员。

汤普森走近土坯房房门时,另一名刚赶到的警察赛里斯在他身后大喊:“中国人手里有武器。”
“我会小心!”汤普森一边回答,一边把枪伸进门缝里,胡乱朝里面开了几枪后,他一脚把门
踢开,就往里闯,结果刚进屋胸口就挨了一枪。汤普森一小时后不治身亡,消息传开后,约有
500 名白人聚集到“黑人巷”,对土坯房里的华人进行围攻,华人抵抗了一阵后投降。

接下来手持武器的白人押着被绑成一串的华人,走向临时竖起的绞刑架,一些商店门廊的横梁
也被当作绞刑架。很快,17 个华人被绞死,其中一具尸体没穿裤子,还有一个是十几岁的孩
子。曾任市议会议员的约翰.格勒反对以如此残忍手段对待华人,但被一人呵止。

不光男子,白人妇女和小孩也参与了私刑,一名志愿绑制绞刑架套索的女子在行刑时高喊:
“绞死他们!”还有一个小孩也从商店里拿来绳索,喊着:“绳子来了!”。

在被处死的华人中,有一名医术精湛的童姓中医大夫。童大夫对抓捕他的人说,他有价值
3000 美元的金子,还有一枚钻戒,都放在药店里,如果放了他,他愿把这些财物全部奉上。
可这些人根本不愿与他讨价还价,反而朝他的嘴里开了一枪,打死后又把他的尸体悬挂在绞刑
架上,戴金戒指的手指也被人割了下来。杀戮之前,“黑人巷”华人的店铺已被洗劫一空。

纽约日报记录了当时一段细节:

“第一个被吊死的叫黄兴,他是个生意人。两个高大的爱尔兰人拖着他,围观的多是爱尔兰和墨
西哥人。大人和孩子们都欢呼着。有几次黄兴试图摆脱这两个拉着他的人,这时后面一个醉熏熏
的墨西哥人就用刀子扎他的后背。”

“昨天,18 具华人尸首被埋掉了。那是最恐怖最令人作呕的场景:他们的衣服被撕得乱七八糟,
有一到两具尸体几乎赤裸着。 脸上粘满鲜血,他们的手和身体上枪弹孔清晰可见,尸首被打得血
肉模糊令人恐惧。脖子上还绑着绞刑架上的绳索,有的人在被绞死前已经被枪弹击中,其中一到两
具尸体上布满了枪洞。”

洛杉矶市警局局长马歇尔.贝克尔在事发时曾召集人包围了那座土坯房,在接受质询时,贝克
尔声称他此举是为了“防止杀害汤普森的凶手逃走”。不过,当围攻土坯房的枪声响起后,贝
克尔却大摇大摆地回了家,因为他“要休息”。事发时,另有两名警员——埃米尔.哈里斯和
乔治.嘉德正在离“黑人巷”半条街的地方闲逛。听到比尔德兰的哨子响后,两人忙往“黑人
巷”赶,半路上哈里斯控制住一名逃命的华人,但随后又把他交给了冲上来的白人暴徒。

4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骚乱最终在洛杉矶司法长官伯恩斯的制止下停止,24 日深夜 11 点多,那些在骚乱中抢得钱财


的暴徒纷纷到酒吧畅饮“庆功”。一个衣服上沾有血迹的人在 J.H.威尔东酒吧里醉醺醺地说:
“我杀了 3 个中国人,心满意足。”

东海岸的美国人纷纷指责这一暴行,迫于压力,洛杉矶市的执法机构以“过失杀人罪”判处 8
名白人暴徒 2 至 6 年监禁,但不久就以证据缺乏为由,将他们全部释放。

地狱谷事件
1887 年 5 月 20 日,7 个年青白人来到一个叫克雷格农场主的木屋中,开始筹划这件事情。然
后,他们分工明确,一个做饭,两人放哨,一人管马,另外三个人射杀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当时
正在地狱谷淘金的中国人。

当时有 12 个中国人被杀,一个中国人得以逃脱,但被抓回后,被用石头砸死。第二天,7 人
又来到蛇河一条船上,将船上的 8 名华工打死,然后抛尸河中。然后又乘船来到 4 英里之外的
地方,杀了 13 名华人矿工。最后,他们把抢来的金子埋好,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己的家中,当
成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七名凶手分别是埃文斯(32 岁)、甘菲德(Canfield ,21 岁)、拉鲁(20 岁左右)、休斯


(37 岁)、梅纳德(38 岁)、麦克米伦(15 岁)、沃恩(18 岁)。前六个是盗马贼,最后一
个沃恩出身显赫,他的叔父是当时的任区法官,并把自己的家提供给当地第一个学校当校舍。
所以,沃恩就成了凶杀案的唯一证人。

当时的清朝驻美公使张荫桓给美国政府前后写了近 24 封信抗议暴行,要求查处凶手。当地的
华人开办的 Sam Yup 公司拿出 1000 美元悬赏凶手,又雇了调查员调查此案。主犯埃文斯在凶
杀案的第五天因为盗窃被捕,但在凶杀案被揭露后,他却和两名凶手越狱了。在他逃亡的时候,
当地政府出了 69 美元雇人帮他打理家业。

最初沃恩指证六个都是凶手,但在埃文斯、甘菲德、拉鲁三人逃跑了以后,沃恩只指正这逃跑
三人是凶手。于是 1888 年 9 月 1 日,地方法院宣判休斯、梅纳德、麦克米伦无罪释放,在逃
的三人犯有杀人罪。这三人全部逃走,地方法院也没有再通缉抓他们,从此消声匿迹。只是甘
菲德后来因偷窃坐了十年牢,出来后,他用抢来的金子开了一个铁铺。

今天,在瓦洛厄镇法院的西北角有个拱形的荣誉纪念墙,上面记载着该地的先驱拓荒者名字,
主犯埃文斯的名字就在上面,还有那个提供隐藏地点的农场主克雷特,凶手甘菲德的父亲。

4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屠杀,奴役和歧视的理论根据

宗教

大卫.爱德华.斯坦纳德(David Edward Stannard)在他的《美洲大屠杀:征服新世界》中总


结道:爱尔兰大屠杀,印第安人大屠杀,黑奴灾难,二战时的犹太人屠杀,其执行者都是基督
徒。这种说法未免有点形而上学,然而在美洲的殖民和屠杀过程中,宗教因素确实是至关重要
的。

教皇子午线
从公元 1096 年起,由西欧天主教国家的国王、诸侯、贵族们联合起来发动的“十字军东征”,
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对立情绪极为严重。

1445 年,葡萄牙王若望一世的儿子亨利,航海到达赤道。亨利热衷于反伊斯兰教,而且还有
过一个“联合东方信基督教的国家、和西欧配合,东西夹攻中东、北非伊斯兰教”的庞大计划,
深受罗马教皇的赞赏。当时在位的教皇就公开宣告了他给葡萄牙的许诺说:“凡尚未被占领的
土地,全部归葡萄牙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

从 15 世纪中叶开始,葡萄牙继强占撒哈拉、冈比亚、达荷美之后,又于 1462 年侵占佛得角群


岛和塞拉里昂;1471 年侵占几内亚和加纳,并将加纳改为黄金海岸;1472 年侵占尼日利亚;
1475 年占科特迪瓦将它改为象牙海岸;1482 年占安哥拉。葡萄牙殖民者在这些地方建立据点
后,就搜掠象牙和香料,强迫黑人为他们采掘黄金,并开启了黑奴贸易。

稍后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所资助的哥伦布在 1492 年“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当时在位


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又公开发出宣告晓谕说:“我将哥伦布已经寻获及正在探寻之新地,全托
付给了西班牙管理。这无异是对葡萄牙利益的严重侵犯,双方为此剑拔弩张。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见只好出面调停,于 1493 年 5 月 4 日作出决断:“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


得角群岛以西 100 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
切土地归葡萄牙。”这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线,也称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根据此条约,远东地
区的中国,日本等都归葡萄牙所有。

新教的使命
英国的殖民活动要比葡萄牙,西班牙晚很多。在 1584 年,牧师理查得.哈克卢特在欧洲大陆收
集了大量关于北美的资料,回国后向伊丽莎白女王递交了“论向西拓殖”一文,力陈在北美建
立殖民地的好处和必要性,核心要点包括:

 推广改革后的教会;
 替代某些英国危险行业,解决本国匮乏问题;
 给“无所事事”的人找到职业;
 增加女王收入,扩大王家海军,同时提供一个海外基地以便在战争中对付西班牙;
 继续寻找通往中国的“西北通道”。

次年,其同名堂兄(职业为律师)也谈到了向佛吉尼亚航行的三个主要目的,移植基督教,开
展贸易,进行征服。后来英国向北美殖民活动,就是按照两位哈克卢特的设想进行的。

由此可见,英国在北美殖民的活动中,宗教因素是第一位的。因为当时天主教在欧洲大陆树大
根深,又在美洲墨西哥及其以南地区迅猛发展,而英国的国教的影响却仅限于英格兰,所以也
希望能在美洲获得一席之地。另外,英国人对美洲的了解非常有限,却认定那里的居民是偶像

4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崇拜者,甚至不知道基督,生活在愚昧和黑暗当中,需要基督教给他传播福音,们带去幸福。
当然,英国人也羡慕西班牙从美洲运回来的白银,但那是次要因素——最起码他们是这样说的。

而当英裔殖民者到达北美大陆之时,如前文所述,他们首先做的事情不是传教,而是解决生存
问题,期间他们得到了土著印第安人“无私”的帮助。这时候又是基督教为他们接受这些帮助
泰然处之,并为以后掠夺和屠杀他们提供了理论支持。

印第安人的“无私”是因为没有财产私有概念,没有基督教君主,甚至不知道基督。《圣经》
中曾提到过“遥远的地方”,脚下的土地就是离欧洲很遥远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上帝的治下,
归上帝支配。而土著人又没有进行私人占有,那么殖民者占有它们就是合法的。

基于这个概念,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原住民居住了几千年后来这里“发现”了这个“荒野的”新
大陆,开始了他们漫长的福音传播和让那里的“野蛮的居民”,“红皮肤者”,“人形野兽”
皈依基督,从而文明化的进程。

欧洲人对人种和文化有固定的看法和标准,他们毫不怀疑的断定,自己所熟悉的制度,宗教是
文明的标准,尤其英国人认为自己是最高标准——克伦威尔还说过上帝就是英格兰人。而一切
正不合的东西,就是蒙昧和野蛮,就是异端。初到美洲的殖民者发现印第安人处于未开化状态,
习俗原始,宗教邪异,生活在黑暗和不幸之中。这种心态源自一种思维定式:古希腊人为了突
出自己的 “开化”,发明了“野蛮人”来描述境外的人,其包括当时比他们更先进的埃及人
和波斯人。

在殖民地早期,有一位名叫罗伯特.格雷的作者在一本小册子中提到:北美的大片土地为野兽
和无理性的生物占有和滥用。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无理性的生物是指残暴的野蛮人,由于他
们对上帝蒙昧无知,而且实行亵渎神灵的偶像崇拜,所以比野兽更坏。许多人认为,如果不能
在上帝的指引下用其他方法教化使印第安人,使其文明,就可以将他们消灭。

所以殖民者是是奉上帝的使命,在荒野中执行神的旨意,来开化这些野蛮人的,所有的屠杀,
掠夺都是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但这些野蛮人不但不知感恩,还对开化工作进行反抗,那无疑
是和魔鬼站到一边,那么印第安人对白人的反抗就代表了魔鬼和上帝的战争。

很多中国人直至今天还感激传教士不远万里来给中国人传授知识,嘲笑和批评那些反对他们的
野蛮人,对那些文明至今没有遍布中国感到惋惜。实际上如今 96.5%的中国人都应该庆幸他们
没能像在美洲大陆播撒文明的种子,否则今天我们这个种族的人口不是 14 亿,而是不超过
500 万,只有 3.5%的人存在,先算一算会不会有自己。

清教徒的山巅之城
1630 年 4 月,约翰.文斯洛普带领近千名移民到达现新英格兰的塞勒姆,准备建立一个“山巅
之城”,以不辜负上帝的眷顾和恩宠。但这并非易事,他们也遇到了其他殖民者的困难,疾病
流行,食物匮乏,许多人相继死去。在第一茬粮食尚未收获时,这批人中已有 200 多人死去。
同样,是印第安人的玉米让他们活了下来。此后清教徒相继而来,10 年之内,定居点的面积
扩大了两倍。

然而却有一个叫罗杰.威廉斯的人对殖民者“发现”印第安人土地,扩大殖民者定居点提出过
质疑,他提出过英王并没有权力把印第安人的土地授予英国来的殖民公司。他认为教会组织不
纯,把教会资格和政治权利联系起来,用世俗权力处理教宗事宜,与《圣经》不合。但这种观
点没有市场,他被马萨诸塞大议会驱逐,罪名是宣传和泄漏危险消息,反对官员和教会权威。
随即威廉斯在宗教上不断改变立场的黑历史也被挖了出来,他最初信奉安立甘派,后来转向独
立派,最后成了洗礼派的领袖,是一个典型的三姓家奴,那么他说的话当然是错的。

4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最高的立法者,《圣经》是基本法。文斯洛普说:“上帝是唯一的
立法者,它赋予人类解释他的法律的权力和才能。”同时由于那时专门的法律人才很少,牧师
作为最有知识的人,自然参与法律的起草和解释,约翰.科顿在他的法典草案结尾处引用《圣
经》以赛亚书中的原话:“主是我们的法官,主是我们的立法者,是我们的王,他会拯救我
们。” 所以殖民地初期的法律都有强烈的宗教因素,以维护宗教信仰和道德为首要目标。比
如康涅狄格 1642 年的适用于死刑的犯罪包括:信奉非基督教的神灵,亵渎上帝,兽奸,通奸,
子女诅咒或殴打亲生父母。

奴隶法典
同样,殖民者也是从宗教方面为奴隶制找到依据。牧师们从圣经中找出论据,说黑人的祖先曾
遭到上帝的唾弃,所以上帝命令黑人世世代代为白人效劳。牧师们赞美奴隶制是让非洲野蛮人
皈依基督教文明的有效手段,他们还找出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作为例证,说明奴隶制是人类从
野蛮到文明的阶梯。与牧师们呼应,各种专家也为奴隶制寻找理由,历史学家力图证明黑人对
人类的文化发展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而人种学家,生物学家和医生,则从生理方面证明黑人是
极端落后的原始人种,天性低劣,智力不全,理应受白人奴役。经济学家则极力证明奴隶制经
济的优越性,断定奴隶劳动为南部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所必需。

基于这些理论,白人们制定出了奴隶法典,其主要内容包括:

行动限制:大多数地区要求任何奴隶离开他们的种植园或他们居住的城市之外,必须有由主人
签名的通行证。外出时需要佩戴奴隶标签——铜质量的小徽章,以表明他们被允许四处走动。

婚姻限制:大多数地方奴隶的婚姻不被承认,或者需要主人的认可,以防止他们试图通过在另
一个种植园里成家来改变主人。奴隶不能和白人,印第安人通婚。

禁止集会:奴隶不允许多人聚集。

夜间巡逻:种植园主和其他自由白人夜间巡逻,以确保奴隶在夜间没有外出和走走动。

奴隶的贸易和商业:奴隶不允许购买、销售和生产商品,某些特种行业工作的奴隶必须佩戴许
可标签。

对奴隶的惩罚:如何惩罚奴隶,通常主人在惩罚奴隶时意外杀害奴隶不属于犯罪。后来法律开
始对此有所限制,但奴隶主仍然很少因杀害奴隶而受到惩罚。在一些比较开明的州,对惩罚行
为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 1825 年的《路易斯安那州民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主人被"残
酷对待"定罪,法官可以下令出售受虐待的奴隶,以卖给一个更好的主人。

教育限制:一些州规定教奴隶读书识字是违法的。

基于上帝给安排的社会层次,也有不同的治理方法。1763 年《南卡罗莱纳报》上发表署名文
章说,大城市的工匠,劳工和仆役构成民众中没有文化的下等层次,这些普通民众不能受伦理
和宗教动机的控制,必须使用武力管制;而在人类优秀的上层中,依靠宗教,教育和好的血统
就可以保护良好的秩序和尊严,很有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士卒的意思。

而对于那些非基督教徒的印第安人,奴隶和华工他们连参与法律的机会都没有。多个殖民地都
曾立法规定,非基督教人员不能出庭作证,不能对白人提出诉讼,因为他们不信仰上帝,说的
话不可信。

白人社会虽然认为黑人和印第安人属于野蛮人,但对待方式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他们极力将
黑人排斥与社会之外,却又努力吧印第安人吸纳到“文明生活“中来。他们认为,黑人是人类

4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的另一分支,即使他们接受了英国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被同化;而印第安人本质上和白人是
一样的,只要他们采纳了把人的习俗和基督教,就可以融入主流社会。然而融入对于印第安人
来说,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灾难。

宗教组织的实际行动
五月花公约的元勋之一,信奉清教的总督约翰.罗宾逊曾向普利茅斯的威廉.布拉德福德抱怨说:
“即便成批的屠杀印第安人是应当的,但如果杀之前让他们皈依基督,那将多么的完美啊。”
尽管清教徒和天主教徒水火不容,但在这一点上面,他们是有共同点的。前文说过,西班牙殖
民者在烧死一个部落头人的时候曾让让他把手放在胸口上祷告,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当然那次
他们失败了,那个部落头人说:“如果天堂是基督徒去的地方,我情愿去地狱。”

文明教化不容易,殖民地政府就动用军队捕获印第安人,把他们关押起来,让牧师对他们布道。
据内部工作人员记录,在最初的三年里,Nuestra Senora de Loreto 教会对 76 个成年人进行
了洗礼,但埋葬了 131 个人;在 San Jose Cumundu,有 94 人受洗,241 人死亡;在 Purisima
de Cadegomo,39 人受洗,120 人死亡;在 Nuestra Senora de Guadalupe,53 人受洗,130
人死亡;在 Santa Rosalia de Mulege,48 人受洗,113 人死亡;在 San Ignacio,115 人受
洗,293 人死亡。

在其他的一些教会,比如 San Jose del Cabo 和 Santiago de las Coras,没有这样的受洗和


死亡人数记录,因为幸存者极少——如神父帕卢所说:“几乎所有人都感染了梅毒。”——实
在没有记录的必要。在那三年内,现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的死亡人数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
之一是受方济格教会控制的。但神父帕卢依然以之为荣,他说:“有可能在耶稣教会主导的时
候死的人更多,如果按这个比例,老加利福尼亚很快就会终结。”

在教会里面,印第安人的死亡率是出生率的两倍以上。这是一个绝对的死亡出生比例,照此计
算,不超过半个世纪,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的人口就会灭绝。在强制皈依的教会内部,印第安儿
童死亡率更是高达 14%到 17%,一些年份甚至攀升到 33.5%。年复一年,被锁在教会里面的印
第安儿童有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无声无息的死掉了。但教会不会在乎人员的死亡,因为有源源
不断的被捕获的印第安人送进来,就依靠这样的输入补偿,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教会的人数
还是稳定的增长。

以上数据是基于 1930 年的发现的资料,实际情况有可能更坏。近期发现的数据显示,从十八


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有超过 11000 个楚玛什印第安人(Chumash Indians)被强制进入
Santa Barbara, La Purfsima, 和 Santa Ines 教会,在这些人中不到两岁就进入教会的儿童
里面有 36%的在一年内死掉,三分之二的在五岁之前死掉,四分之三的在青春期之前死掉。这
可能是研究单一教区里面最完整的数据记录,它还显示女性的死亡率是男性死亡率的两倍,与
之相伴随的还有女性生育率稳步螺旋式下降。

殖民者不断的强制虏入的印第安人,以补偿那些死去的人,从而保持教会人数的稳定。毫不夸
张的说,教会就是这些人的火葬炉。这种情况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和西南地区比比皆是,亚利桑
那的一个教会的数据显示,在其教会内出生的儿童有 93%死时不到 10 岁,而教会的人口却没
有明显下降。

教会内人员高死亡率的首要原因是殖民者带过来的各种传染病,晚上未婚成年人被锁在大通铺
的房间里,每个人的起居空间是 7 英尺长,2 英尺宽——只比贩运船上的奴隶的空间大一点点,
房间只留一个上厕所的小门。已婚的人可以一家人住在一起,据 1818 年的一个访问者 V.M.
Golovnin 的见闻,这些人住的地方完全像牛圈一样,他详细描述道:

5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一排排的房子不超过 7 英尺高,10 到 14 英尺宽,没有地板和天花板,被分成不超过 14 英尺


的小间,用以一个家庭居住。为什和整洁就不用想了,一个简朴的牛圈也会比这好一点。

在这种环境中,殖民者带来的疾病,麻疹,天花,伤寒以及流感频繁发生;而梅毒和肺结核则
变成了普遍疾病,几乎每个教会里的印第安人都感染了它们。

而在营养方面,即便殖民地有 Golovnin 笔下的“非凡的”,“欧洲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庄稼,


有巨大的牧场,有几乎是取之不尽的水产品,但教会给印第安人的只是由大麦粉制成的粥,里
面加上玉米和豌豆;偶尔也会有一点牛肉,或者印第安人允许外出的时候去捕的鱼。根据库克
分析,在田间劳动的印第安人教会成员平均每天摄入的食物热量是 1400 卡,在 San Antonio
和 San Miguel 教会的则为 715 到 865 卡。而同一时期黑人奴隶的平均每天摄入食物热量为
4000 卡,在田间劳动的成年男性奴隶摄入量可以达到 5400 卡——根据现代西方的标准,这个
数据是比较高的,但要考虑那时候奴隶在田间的高强度劳动。而在教会的印第安人也需要在神
父的土地上劳动,但摄入食物热量却远低于同一时期黑人奴隶的一半。

就连在教会的负责的军队长官也意识到印第安人的食物严重不足,尤其是相对于他们的劳动强
度,时间和难度。食物热量短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营养价值的不足,如前所述,教会里的
印第安人几乎没有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 A 和 C,以及核黄素。营养不良导致土著人更易受
细菌影响,而在那种强制集中居住的肮脏环境里,一旦感染,就很难痊愈。这让他们整日里看
起来昏昏欲睡,但那又给他们带来别的惩罚。考古学家对比了那一时期在教会的人和之前印第
安人的人的骨骼,发现其平均长度明显低于之前,这反映了那些人的营养短缺和疾病影响。

当不在教会的田地里工作的时候,牧师还要把那些捕获的印第安人劳务外包给附近的驻军。据
一个法国的访问者所述,牧师和他的教众之间的关系与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的唯一不同是,奴
隶主给奴隶吃的要好一些。

和疾病,营养不良的相伴随的还有残酷的惩罚。为了让印第安人尽快的皈依基督,教会要求他
们必须到教堂参加聚会,聆听教父演说。为了确保聚会时的安静,他们身边有人手拿皮鞭维持
秩序;教堂外面还有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枪,以防他们逃跑或闹事。如果印第安人教众参加聚
会迟到,他们会被当众鞭打。

不难想象那种情况下会有人偷东西吃——据牧师说,经常有人这么干——他们会被绑起来,在
胸口放上大石,直到呼吸衰竭,奄奄一息;当众用蜡烛或者碳块烧。在这些杀鸡儆猴的惩罚之
后,有的就牧师没有耐心继续教育那些还不听他的神圣的招呼的人了,据另外一个牧师 Palou
回忆,那个牧师火冒三丈,大家只好拉住他以免他把那人绞死。那个牧师大声喊道:“对于这
个种族的人就应该用刀子。”

教会也很担心印第安人教众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有些牧师认为是印第安人故意克制性生活,就
像加勒比的土著人一样减少他们的后代——反正生下来也是被奴役的命运。可能确实有一些印
第安人故意抑制性欲,但显然影响低生育率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各种疾病和殖民者施加在他们
身上的精神压力。当然这是我们现在的结论,而当时为了搞清楚低生育率的原因,在 Santa
Cruz 的一个牧师 Ramon Olbes 专门询问了一对夫妇。

他先问那个男的为什么他的妻子总不生孩子,那人用手指了指天——意思是只有天知道,因为
他不会说西语。然后牧师叫来一个翻译并问他是否和妻子睡在一起,他说是的。于是牧师把他
们夫妇二人关进一个房间,让他们当自己的面性交以查看到底怎么回事。那个丈夫拒绝了,牧
师就检查了他的生殖器。看了看没有问题,牧师就把他铐起来,检查他妻子的生殖器。

5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那个妻子拒绝了牧师的强行检查,牧师就让人把她铐起来,打了 50 鞭子。又做了一个木娃娃,
让她不论走到哪里都得抱着。那个丈夫则一直被在禁闭室里,每天只允许出来一次参加聚会,
外出的时候他必须带上贴有皮革的牛角作为不生孩子的羞辱。

教会允许进入时间长的人在武装人员的陪同下短暂的回家探亲,一个访问者记录道:这对于那
些人来说是最快乐的时光,他们欢呼着,成群结队的回家。而那些生病了不能回家的人,就听
他那些快乐的同胞说说家乡的情况,然后坐在那里悲伤的凝视着周围的山峦。他们常常坐在那
里几天不吃不喝,就像那些刚刚被抓进教会的人那样。如果没有士兵看守,他们估计都会跑掉。

但显然他们不敢逃跑,因为害怕被抓回来后的惩罚。一个很小的过错,他们就会被打 15 鞭子;
中等的过错,比如打架,他们会被打 100 鞭子,铐起来关禁闭。而想要逃跑的人被抓回来的话,
有的要用装有铁头的木棍打 100 下,然后用生牛皮做的绳子绑起来,勒得皮肤往出渗血,小孩
和母亲绑在一起。还有一个部落头人,逃跑被抓了回来,殖民者把他装进一个刚剥下来的牛皮
里面缝了起来,活活箍死在里面。

文化

印第安人的原始文化
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处于一种朴素的原始文化中,家庭之中男女平等。有少量的白人认
为印第安人生活在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以前的状态,虽然不知道文明和法律为何物,但他们淳朴,
知足,正直,善良,比白人更接近自然,许多在白人那里已经丧失的美德,却在印第安人那里
得以保存。

甚至会有极个别早期殖民者羡慕印第安人的文化中的自由和散漫,加入他的行列的。比如一个
女性契约仆,逃到印第安人社区后,对自己的新生活的评价是:在这里没有主人来管着,我和
其她的妇女都是平等的。我干活只是为了自己,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说三道四。我想
结婚就结婚,不想过了就可以离婚。在白人的社会里,你们有这样的自由吗?

就连殖民者自己也承认,印第安人的氛围中生活比较舒适。富兰克林曾说过,凡是尝试过野蛮
生活滋味的人,没几个能再忍受我们的社会生活。一些白人流落到印第安人部落,生活了一段
时间之后再回到白人社会感觉非常的不适应,有的甚至再逃回印第安人那里。而如果一个印第
安人在白人社会生活了一段时间,再回到印第安部落,就绝不会逃走。

当然这样的观点在白人中间是旁门左道,完全被主流所淹没。殖民者中的主流观点依然觉得印
第安人是野蛮的,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文明开化来改变他们。比如两人结婚,虽然没有包办婚姻,
但需要父母的同意,不能证明父母同意而结婚的人,往往会受到处罚。结婚之前女性要服从父
亲,婚后要服从丈夫,主要的职责是生儿育女和照管家务,不能涉足政治和其他社会事务。康
涅狄格总督的妻子总是沉湎与阅读和写作,约翰.文斯罗普就批评她:不守本分,头脑发昏,
没有把才能用在上帝给女性安排的职责上。而经过长时间的影响,那个契约仆所羡慕的情形不
存在了,由于白人在和部落交往时,坚持只和男性打交道,印第安人妇女的地位也随之降低了,
后来殖民者则直接取立法规定了印第安人不能自由结婚。

但值得一提的是,殖民地妇女拥有财产权利,一个人死后他的妻子有比子女更大的财产继承权。
这造就了很多富有的寡妇,而娶一个富有的寡妇也成为很多人进位上流阶层的办法。比如国父
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的妻子都曾是寡妇。

殖民者之间的层次概念
而殖民者则沿袭了欧洲的传统文化,对家庭分工有着严格的定位。如一本关于家庭角色的书中
写道:一个女子如果发现丈夫不忠,要佯装不知;如果丈夫是个酒鬼,她就要快乐的认为这一

5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点缺陷抵消了自己的若干不足之处;如果丈夫脾气暴躁,缺少幽默感,她就应该尽量避免出言
不逊,要有微笑和奉承来抚慰他;如果丈夫缺少智慧,她就要想到,“妻子通常被造就成比较
好的人,是因为她的丈夫没有出息。”

在社会关系中也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文斯洛普曾经说过,万能的上帝以其至为神圣和明智的旨
意,早已对人类的状况做出了安排,在所有时代都必定有人富裕有人贫困,有人在权力和地位
方面高贵而出名,其他人则处于卑贱和服从的位置。18 世纪的哈佛学院和耶鲁学院,都以学
生的家庭背景作为分班的主要依据。哈佛学院的低年级学生见到学长,都要脱帽致敬,也不能
随意谈笑。马萨诸塞的一位总督托马斯.博纳尔一次下楼是遇到一位绅士,那人没有认出总督,
所以没有脱帽致敬,总督直接一记老拳,把他帽子都打掉了。弗吉尼亚有个裁缝由于赛马而受
到惩罚,因为这是只有绅士才可以做的事。

在衣着方面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比如马萨诸塞一会在 1634 年立法规定,不准普通居民购买


镶有金,银,丝或者线边的羊毛,丝绸,亚麻衣服;1651 年又不准地位低的男女穿着绅士淑
女的服装,有人因违反这一条而受到法院追究。1653 年纽伯里有两名妇女因为戴了丝绸风帽
和披肩被送上法庭,结果证实其丈夫拥有 200 英镑以上的财产,又得以释放。

那么在殖民地按肤色分成的不同种族中,欧洲裔白人居民是社会的主导,红种印第安人处于殖
民地的政治管辖之外,而非洲黑奴则是白人的财产。早在 16 世纪的英语中,非洲人皮肤的黑
色是和“肮脏,愚蠢,邪恶,死亡“相联系的;而自己的肤色白则是一种美好的颜色,象征纯
洁,美德,美丽和善良。最终白和黑的反差成了道德优劣的依据,最终被说成是上帝和魔鬼的
对立。

白人用当时的流行思维方式看问题,把凡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合的东
西,都视为异端和野蛮。黑人在行为,生活方式和宗教方面与白人格格不入,所以他们是为开
化的野蛮人,他们的宗教信仰全身异端邪教。赛谬尔.休厄曾写过一首 “四海一家”的诗来表
达他们的文化征服意识:

要是印第安人睁开眼睛,看到生活的光明;

要是世界不再有偶像崇拜;

到那时,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就会同声歌唱基督。

美洲白人出于对生理和文化差异的关注,形成了一道鲜明的种族界线,他们自己是英格兰人,
是基督徒,是自由民。而印第安人和黑人都是异类。虽然他们当中也有人皈依基督教,但白人
所谓的基督徒显然不包括他们。到 17 世纪后期,基督徒的提法逐渐变少,白人一词成为一个
种族优越性的标志。

白人可以将黑人或印第安人作为财产占有,但印第安人和黑人不得购买基督徒作为仆役。白人
在议论其他种族时,会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优越感。约翰.罗尔夫在谈到自己的土著妻子波卡
洪塔斯时,充满轻蔑和贬斥,说他在教育上是粗劣的,习惯上是野蛮的,生理上是可憎的,所
有的教养都和我大相径庭。佛吉尼亚的奴隶主兰顿.卡特觉得黑人绝不可能诚实;波士顿的萨
拉.莱特出门旅行,在路上看到农场主和黑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还吃黑人用“蹄子”拿
过的菜,大为感慨。她用“蹄子”来指黑人的手,因为在她看来,黑人根本就不是人类。所以
他们对黑人不杀是因为当作财产了珍惜,如果杀了也不是什么罪过。

在 1857 年,著名的斯科特案的判决中,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杰.坦尼在法庭中就明确表达这
种观点:

5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有人问道:“一个其祖先是从国外输入我国、并被作为奴隶出卖的黑人,能否成为合众国宪法
组成并使其存在的政治社会的成员,作为成员是否有资格享受宪法保证给公民的一切权利、特
权、和豁免?这些权利之一是发生宪法明确说明的各种情况后向合众国法院提起诉讼。”

坦尼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认为他们不是的,他们不包括在宪法的‘公民’一词之内,宪法也无意将他们包括
在内,因此不能要求享有宪法赋予合众国公民的任何权利和特权。相反,他们当时被认为是一
类从属的、低人一等的人,被掌握统治权的种族制服,无论解放与否,始终服从统治种族的权
威,除那些掌握权力和政府的人愿意给他们的那些权利和特权外,没有其他权利或特权……一
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被当做劣种人,完全不适宜同白种人交往,无论是在社会关系中,还
是在政治关系中;由于他们是劣种人,因而没有白种人必须予以尊重的权利;黑人可以被公正
合法的贬为奴隶,为白人的利益服务。……《独立宣言》并没有打算把当奴隶的非洲人包括在
内,制定并通过该宣言的人民中没有他们的份,这一点是清楚得没有争论余地的。”

殖民者的层次概念是根深蒂固的,从生到死都是如此,殖民地的法律规定黑人的墓地和白人需
要分开。

天定命运
天定命运是美国建国后向西扩张,驱赶印第安人的重要理论。其历史可以追朔到殖民地时期,
那时候它被英国的一些政治家用来维护在北美的殖民行为。曾负责组织英国人殖民弗吉尼亚的
地理学家理查得.黑客路易特断言,盎格鲁-萨克逊人命中注定要占领,拓殖和发展新大陆,除
他们之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承担如此巨大的任务。

在独立战争时期,天定命运的解释则走向了反面,它被用来论证美国独立的必然性。当时殖民
地盛传上帝赐福这块土地为美洲的以色列,《独立宣言》发表的第二天,约翰.亚当斯写道:
“两个国家应该永远分离,这是上帝的意志。”华盛顿在 1781 年 3 月的一封信中谈到,正是
由于上帝的保护,美国人才度过了独立战争中极端艰难与黑暗的时刻。

到了 19 世纪 40 年代,这个词又被用来解释扩张,不过主体从英国换成了美国——词还是那个
词,解释方法永远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这一点美国一直都没变。这时候的天定命运有三层含
义:一是基于各州联合的共和主义国家是上帝的意思;二是它意味着上天预先安排的向尚未明
确的地区的扩张,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指西进——也就是驱赶印第安人,还有一些人的心目中
是美洲范围内的扩张,也就是门罗主义;其三是传播民主制度,“当前的民主制度是如此尽善
尽美,以至不会受到任何国界的限制…扩张是上天安排的启发邻近国家遭到暴君蹂躏的人民大
众的一种手段,这不是帝国主义,而是强行拯救。”

在众多扩张的鼓吹者中,调门最高的是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早在 1787 年
他就公开宣称,新共和国命中注定要扩张到整个北美。1811 年,他在给父亲(美国第二任总
统)的信中指出:“上帝似乎已经预定整个北美大陆要由一个国家的国民定居,他们说同一种
语言,信奉同一种宗教和政治原则,习惯相同的社会习俗。”

在他们为扩张和驱赶印第安人寻找理由的同时,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一个国家,一种
语言,一种信仰的排他性思想。

天定命运说用之于扩张对于基督教信仰者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而之所以能够在 19 世
纪 40 年代盛极一时,还和当时的经济危机有关。1837 年美国发生了第一次影响比较严重的经
济危机,经济危机是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不匹配出现的问题,原因之一是生产过剩,之二是财
富过度集中。如果从内部调节,势必会有人利益受损,但如果能从外部找到新的市场和资源,

5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将是各个利益团体皆大欢喜的事情。内部问题,外部解决是一种很实用的策略,这也是每当遇
到危机的时候,美国就会寻求向外扩张,转嫁危机的根源。

美洲殖民地的开发和中国的关系
哥伦布以及后来的很多航海者的目标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世界,只是因为当时从欧洲通往亚
洲的陆路被当时强大的穆斯林世界所阻断,他们采取了一种西辕东辙的路线。哥伦布至死都认
为他发现的是东方大陆,印第安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直到 16 世纪英裔殖民者到达北美的时
候,仍然对东方世界念念不忘,在现美国东部看到一条比较大的河流,就回欧洲报告说找到了
一条通往东方的水路。作为东方人,应该感激印第安人替我们扛过了这场劫难,95%的人都应
该庆幸今天的存在。当然,15 世纪的明王朝不像印第安的世界那么落后,如果欧洲殖民者遇
到的是强大时期的明朝,或许世界历史就是另外一种写法了。但明王朝在人口数量方面并不比
印第安人有太大优势,如果遇到的是明朝末年的混乱局势,还真不好说,几个世纪之后,末期
的清王朝和欧洲殖民者交手是,战损比例并不比印第安人好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
国人对于天花和其他传染病不会那么脆弱,因为以前有过。

而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的“成果”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玉米
首当其冲的是玉米的引入,玉米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 16 世纪中叶,1578 年,李时珍已把它
收入《本草纲目》一书之中。我国四川、河北、山东和东北等地是玉米的主要产区。

由于战乱,瘟疫,自然灾害,在中国历史上人口曾有过从少到多、从多到少的反反复复的变化。
引起这类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如果把历史放大的千年的尺度,跨越王朝的兴衰周期,就会
发现人口的唯一决定因素是粮食。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四次一个世纪内的人口倍增,第一次是西汉建立到汉武帝元光 6 年,从公
元前 202 年到前 129 年,人口从 1500~1800 万增长到了 3600 万。其原因是结束数百年的战乱,
以及汉初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政策。第二次是宋朝初年到宋朝初年(960~980 年)到宋徽宗
四年(1110 年),人口从 3700 万增加到了 1.13 亿,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战乱的结束和越南占
城稻的引入。当然这个时间跨度超过了 100 年,但由于没有中间的统计数据,根据推算,在宋
朝建立的 100 年内,人口应该实现了倍增。占城稻的引入不仅促进了人口的发展,也让中国的
人口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第三次是清康熙 39 年到乾隆 59 年(1700 年到 1794 年),人口从
1.53 亿增加到 3.13 亿,其主要原因是玉米,土豆等外来粮食品种的引入和领土的扩大。第四
次是从 1948 年的 4.61 亿到 1976 年的 9.3 亿,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战乱的结束,新中国成立以
后基层医疗的改善,婴儿死亡率大幅降低和现代技术——比如化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当然由于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的限制,古代的人口数量和历史事实可能有一定的出入。但史学
界公认,玉米,土豆等外来粮食的引入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百年内人口倍增,也成就了
康乾盛世。巨量的人口为反击列强入侵提供了巨大民族抗压能力,否则以明朝末年的人口基数,
按照以前的增长速度,在后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异族入侵和战乱中,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还
是个未知数。

辣椒
辣椒原产于墨西哥,于 16 世纪后期沿丝绸之路和东南亚水路两条路径传入中国。中国关于辣
椒最早的记录见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
甚可观。”的描述,那时候还主要作为一种花来观赏。

5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而促成辣椒广泛食用的原因是明朝末年的战乱和腐败,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提高官盐价格,贫
苦的人民吃不起。同时由于战乱,官盐的供应也得不到保障,这对南方内陆山区的影响特别严
重。而辣椒可以对口腔产生刺激作用,又可以自己种植,就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盐。后来人们
又发现辣椒对于抵抗南方的潮湿气候有很好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他的普及。而现在,辣已经
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一个不可缺少的味道。

白银
殖民者在美洲首先发现的是以往由世世代代的土著匠人制作的无数金银物品,征服者将它们熔
成锭块。接着,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和玻利维亚发现了银矿,将其开采后运回欧洲。截至 1660
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了总计 18,600 吨注册的白银和 200 吨注册的黄金。未经注册、私运入
西班牙的金银估计占总数的 10%。

如前文所述,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都是在欧洲受欢迎的奢侈品,输入的白银加速了欧洲和
东方的贸易,明王朝得到了大量的白银输入。大量输入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削弱了
朝廷印发的纸币“宝钞”的地位,由此削弱了帝王的专制权力。这标志着君主货币垄断权的丧
失,促进了经济控制权向民间的转移,史学界认为这是明朝后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
繁荣的根本原因。

而随着美洲白银的开发从顶峰的回落,以及其他因素,导致了明朝末年白银输入的锐减,造成
银荒。白银供应的不足,价格就会提高,作为货币,其他物品的价格也就随之提高了。比如人
们需要卖更多的粮食以换取朝廷征收的等量税银,这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一起从两个方
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衰败。任何一个政权如果被只能靠外部输入的因素
控制了核心命脉,而没有自己的造血能力,灭亡是必然的。

同时,早期稳定的白银来源提供了稳定的购买力,促使朝廷实行了税收和服役货币化。这对北
方内陆没有白银输入的地区造成了困难,这里的人必须付出相比江南人更多的劳动来换取朝廷
征收的白银。这加速了地区间经济的差异,也造成了政治格局的变化。明朝后期,能够通过科
举考试,对国家具有决策权的人绝大多数出于江南。这和人的智力水平没有关系,而在于是否
有经济能力提供长期的专业的科举考试培训——看看今天的各种辅导班就知道了。而在帝国发
生危机时,这些决策者出于回报家乡的考虑,把新增的三响加到西北贫困地区人民头上,最终
和自然灾害一起酿成民变,终结了帝国。

5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威廉姆.亨利.哈里森
威廉姆.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美国第九任总统, 辉格党人,1840 年当
选,1841 年 4 月 4 日死于疾病。

哈里森是第一个死于任内的总统,也是他在蒂皮卡诺战役中的屠杀引出了印第安人的诅咒。哈
里森当选总统归功于其在战争中积累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危机中辉格党的兴盛;由于其在总统位
置上只有一个月,没有显著的政绩可言。

死亡
哈里森于 1841 年 3 月 4 日就职,当天下雨,但哈里森在游行途中拒绝戴帽子或穿外套,也拒
绝缩短就职演讲。

1841 年 3 月 26 日,哈里森患上了感冒,然后的病情急转直下,感冒很快变成了肺炎和胸膜炎。
医生对哈里森使用了包括鸦片、蓖麻油、弗吉尼亚蛇根木在内的多种药剂,甚至尝试了放血疗
法。但哈里森的病情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很快就陷入神志不清的状态中。哈里森最后于 4 月 4
日上午 12:30 因肺炎及黄疸、败血症等并发症去世,此时距他初患病仅有九天。哈里森对他的
医生留下了遗言:“先生,我希望你能明白政府的原则,我希望你能够践行它们,我没有更多
的要求了。”但一般认为这句话其实是留给副总统约翰.泰勒的。

哈里森创造了多项美国总统的纪录,他是美国建国以来在位最短的总统,任期仅 30 天 12 小时
又 30 分钟;他的演讲是历史上最长的就职演讲,共有 8,400 字;他是 1980 年里根之前上任时
年龄最大的总统。

当选总统
1840 年大选的关键词是西进夺取印第安人土地和 1837 年危机,而哈里森当选总统取决于两个
因素,一是他在战争中积累的军功,二是民主党的衰退给了辉格党上位的机会,以及辉格党内
部争斗中出奇制胜。

军功

立国后美国的外交路线及与英国的关系
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华盛顿总统奉行现在被称为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不参与或尽量少参与
国际事务。孤立主义在美国一直有很大的势力,即便在美国强大起来之后,也一直存在。比如
两次世界大战时迟迟愿意参战,一战结束后不加入国联。这不是简单的军火制造商等着发财,
而是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不愿意参与国际事务。在早期美国相对欧洲列强属于弱者,孤立主义是
一种以国内发展为主的保护性策略。而强大起来之后的孤立主义就有了减少侵略和不承担国际
义务的两面性,比如现任总统川普的美国优先,就有孤立主义的因素。

与世界范围内孤立主义对应的是在美洲的扩张主义,如前文所述,在独立战争还没有结束之时,
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提出过美国要扩张到整个美洲。1823 年的门罗宣言是美洲的扩张主义的
一个总结,宣言中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以及不干涉和美洲体系原则,反对欧洲强
国继续在美洲开发殖民地,把美洲归为自己的地盘。

而独立战争结束时,原来 13 个独立的殖民地组成了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的 80 多万平方


英里,在广袤的西部仍由印第安人占据——当然美国称它是荒野之地——和英国的势力。在孤
立主义作用下,美国对 1793 年英法宣战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华盛顿宣布美国意图寻求一种对
各交战国不偏不倚的作法,还禁止美国公民助长或煽动敌对行为,否则绳之以法。

5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但关于如何中立却存在着内部分歧,代表东部商业集团的汉密尔顿认为应该搁置法美商业同盟
条约,绝对中立,以避免和英国敌对;而代表农民的杰斐逊则认为那个条约不但是政府间的,
也是人民之间的条约,应该予以保持,同时刚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美国人在心理上也是偏向法国
的,而对于避免卷入英法战争的问题,等将来看局势再做决定。

开始华盛顿采用了杰斐逊的建议,高规格接待了法国公使热内。但热内在美国的行为太过高调,
比如直接向美国人民呼吁,招募军队对付佛罗里达的英国势力,向土地投机者发放委任状,对
付新奥尔良的和路易斯安那西班牙势力。还准备进行共和政体宣传,鼓动殖民地对英国和西班
牙进行叛乱。这些行为引起了华盛顿的不安,要求法国召回热内,虽然最终没有执行,但法美
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影响。

这本应是英美之间关系好转的契机,却又因为英国海军扣留美国开往法属岛屿的商船出现了危
机。与此同时,加拿大总督对与美国为敌的印第安部落发表讲话,鼓励他们谋求英国的援助,
给美国造成压力。美国对此反应强烈,开始做战争准备,并宣布个港口禁止输出,国会还批准
了对英国的贸易报复计划。

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英国服软,与美国签订了《杰伊条约》,这次冲突以和解告终。条约主
要内容包括:

 解决双方的一些债务问题,美国不歧视英国贸易或没收英国臣民财产,互相给予对方
贸易最惠国待遇;
 美国允许英国从中立国船上夺取敌方(主要是法国)的货物;
 美国与加拿大的边界问题将成立混合委员会负责处理,英国同意从西北部一些地区撤
军,允许美国去那里蚕食印第安人的土地;
 作为回报,美国放弃独立战争期间英军解放美国黑人奴隶的赔偿要求。

但英国势力在“荒野之地”的存在与美国的美洲扩张主义的矛盾并没有结束,英国继续支持反
对美国的印第安力量。这种矛盾到麦迪逊执政时期变得更加尖锐,为了挽救经济,麦迪逊首先
向英国示好,解除了贸易禁令,但遭到英国无视。英国还劫掠美国的商船,抓捕船上人员为其
服役,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对于英国,美国国内有主战和主和两种势力,主战派中的一些年轻议员属于美洲扩张主义的支
持者,被称为战鹰派,他们鼓吹以此为契机,从英国手里夺取加拿大,进而对其他国家宣战,
占领佛罗里达。众议员哈柏说:“造物主决定了我们的南部边界是墨西哥湾,北部则是那永世
寒冷的地方。”战鹰派的成员还包括时任国务卿门罗,亨利.克莱——辉格党领袖,哈里森当
选总统的主要推手。

主和派是一些代表东北部商业集团的议员,但他们自 1800 年以来的影响力有所减少,最终主


战派占了上风。然而在主战派杰斐逊当政的 1801 年到 1810 年,英国继续捕获美国商船多达
500 多艘,但并没有形成战争。正如杰斐逊自己所说:“所存的军需物资寥寥无几,也没有购
买这种物资的拨款”,对此他只能采取消极的禁运以减少损失。甚至对北非的一些小国家,诸
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现利比亚首都)缴纳供金以求得航运安全,数额
达到每年 200 万美元——谁能想到美国当年曾向卡扎菲的祖先们交保护费?到了麦迪逊时期,
忍无可忍的美国还是没有直接向英国开战,他们首先打击的是受英国支持的特库姆塞印第安人。

蒂皮卡诺战役
1800 年,哈里森被任命为印第安纳领地的总督,他试图获得定居点的所有权,以吸引更多的
白人定居者,让印第安纳达到一个州的要求。1809 年他邀请了波塔瓦托米人、莱纳佩人、鳗
河人和迈阿密人于印第安纳州韦恩堡会面,通过他们惯用的方式签署了《韦恩堡条约》,以给

5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参与签约的部落头人 200 到 500 美元年金的代价购得了超过约 12,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


位于印第安纳州万塞讷以北的沃巴什河沿岸。

在此居住的肖尼族(Shawnee)部落头人特库姆塞对《韦恩堡条约》不满,他认为美洲印第安
人的土地都是所有部落共有的,那些代表无权出售。因此特库姆塞开始扩展他的弟弟,先知腾
克瓦塔瓦以及其他族人,以泛印第安人联盟的口号联系各个部落,敦促他们放弃妥协主义并加
入在先知镇的抵抗运动。

1811 年 9 月,哈里森获与在华盛顿的上级进行了沟通,获准向特库姆塞联盟进军,以示武力,
迫使其接受和平。哈里森带领总共约 1000 人的部队向先知镇进发,这些人中有大约 250 名正
规军,100 多名肯塔基州志愿者,近 600 名印第安纳州民兵,以及一些印第安纳的流浪者。

此时特库姆塞不在部落,其弟弟腾克塔瓦塔决定主动出击,哈里森的哨兵们在 11 月 7 凌晨 4
点 30 分左右听到零星的枪声,随即他们发现几乎被滕克瓦塔瓦的部队包围。战斗首先在营地
的北端进行,但这是声东击西,第一枪后不久,印第安武士开始在在南角冲锋哈里森的防线,
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因为印第安武士冲到了近处,民兵的小口径步枪对他们作用不大,于
是两名指挥官被击毙,他们被迫撤退。印第安人跟随撤退部队冲入营地,但巴塞洛缪上校要求
由 25 名正规军上刺刀,组成敢死队,击退了印第安人武士。

印第安武士的第二波进攻于南北两线同时开始,其中南线的火力最强,美军的一大半伤亡都在
那里。阵亡人员包括斯宾塞上尉,他手下的 5 名士兵和相邻部队的 7 名士兵,但美军守住了阵
地。在北线戴维斯少校冲破印第安人防线,但又被击退。戴维斯被击毙,但他的大部分士兵撤
退到哈里森的营地中央。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美军又击退了对方几次进攻。印第安武士的
弹药渐渐不足,加上天色变亮,对方看到了他们的队伍规模较小,印第安人开始撤退,哈里森
发起追击,迫使他们溃逃。战斗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哈里森队伍中 37 人丧生,25 人重伤,
126 轻伤。印第安武士伤亡人数有争论,但估计比美军要低。

哈里森担心特库姆塞即将带着增援部队返回,命令他的部下加固他营地。当哨兵外出执勤时,
他们发现一些印第安武士尸体并剥去了他们的头盖皮。第二天,11 月 8 日,哈里森先派一小
群人去肖尼镇探查,然后森命令他的部队烧毁先知镇,摧毁所有的设施——没有这些设施印第
安人将很难过冬。美军还带走了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包括 5000 蒲式耳的玉米和一些豆类,然
后从坟墓中挖出印第安人的尸体并剥掉了他们的头盖皮。

哈里森向部长威廉.尤斯蒂斯报告了战役的情况,并以附近的河流蒂皮卡诺河为其命名。他补
充说,他担心特库姆塞会进行报复。第一份报告没有说明哪一方赢得了冲突,部长将其解释为
失败。后面的一份报告则明确说明了美军获胜,尤斯蒂斯写了一个很长的回复,要哈里森解释
第一次战斗中为什么没有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哈里森回答说,他认为那里的地势险要,不需
要防御工事。这个争端导致哈里森和战争部之间产生分歧,他于 1814 年辞职。

起初,报纸很少报道这场战斗,因为它们聚焦于欧洲持续拿破仑战争。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
一家报纸刊登了哈里森第一次报告的一份副本,并将这场战斗描述为美国的失败。然而,到了
12 月,大多数美国主要报纸开始报道这场战斗。公愤迅速上升,许多美国人指责英国人煽动
部落暴力,并向他们提供枪支,提出向英国开战。安德鲁.杰克逊站在那些人的最前线,他说
特库姆塞和他的盟友"被英国秘密特工所煽动",和其他西部州长一起呼吁采取行动。田纳西州
的威利.布隆特呼吁政府"清除每个英国人的印第安人营地",最后国会通过决议,谴责英国干
涉美国内政。特库姆塞的崛起与英国的影响之间的这种联系导致了对英国干涉的不满情绪的增
强,并最终导致 1812 年的战争。

5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这次战役让特库姆塞联盟彻底倒向英国,到 1812 年美国向英国宣战时,特库姆塞公开的和英


国结盟。在 1812 年战争中英国占领底特律的战斗中,特库姆塞的士兵占了英国军队的近一半。
直到特库姆塞在 1813 年泰晤士河战役中死亡,他的联盟对美国的威胁才得以解除。

这场战斗为哈里森赢得了“西部华盛顿”的称号,在 1840 年竞选总统时,他使用“蒂皮卡诺


和泰勒”(Tippecanoe and Tyler too)作为口号,以彰显其战功。

1812 年战争
在蒂皮卡诺战役进行的几乎同时,麦迪逊总统发表咨文,提出对英备战计划。他要求在 1812
年四月进行 30 天禁运,作为战争序幕,然后于 6 月 18 日对英宣战。但此时英国并不想与美国
开战,因为他还在欧洲与法国周旋,同时关闭贸易对英国工商业影响巨大,英国迫于压力,做
出了和解的姿态——撤销对美国商业打压。但由于通讯手段落后,这个决定在美国宣战 5 天后
才宣布,没能避免战争。

战争的初期美国并没有取得优势,在北线战场,美军在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对驻加拿大的英军
进攻时遭到失败。1812 年 7 月,密歇根领地总督威廉.赫尔将军从底特律进攻加拿大,但当他
得知由特库姆塞率领的印第安人支持英军时,竟然一枪未发,逃回底特律,8 月中旬率军投降。

在南线,英军甚至攻入首都华盛顿,许多建筑物,包括国会大厦被付之一炬。总统官邸也被烧
毁,战后修复并涂为白色,1901 年有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命名为白宫。国会图
书馆损失惨重,战后杰斐逊把自己的藏书 7000 多册卖给图书馆,以作补充。

但美军经过调整,先后取得了北线的约克镇(今多伦多)战役,伊利湖战役,泰晤士河战役,
以及南线的切萨皮克战役,新奥尔良战役的胜利,迫使英国和解。其中新奥尔良战役由后来当
选第七任总统的杰克逊指挥,泰晤士河战役由哈里森指挥,特库姆塞在此次战役中死亡。

泰晤士河战役
1812 年的失利让麦迪逊总统意识到了大湖区的战略重要性,派出哈里森率领西北的军队去夺
回底特律,以及在 1812 年和 1813 年被英军占领的一些据点。英军方面的将领是亨利.普罗克
特少将,他的部队由 600 到 800 名正规军和大约 1000 名有特库姆塞率领的印第安人武装。伊
利湖的控制权是双方前期争夺的焦点,对于英军来说,人口稀少的北方不能提供足够的粮草,
所有从南方来的补给都要通过那里;对于美军来说,如果能够占领伊利湖,在北岸驻扎一支军
队,不但可以切断英军的补给,还可以阻止他们来自东边的援军。

一直到 1813 年 7 月伊利湖都还在英军手里,为此美国海军授权奥利弗.佩里在普雷斯克湾组建


了一个中队。在 7 月,英军在普雷斯克湾继续压制美军,但由于后勤不及,封锁暂停了两天。
佩里借此机会进入伊利湖,并躲过了英军的攻击。然后佩里对英军进行了反封锁,对方食物供
应迅速短缺。由于物资几乎耗尽,英军将领巴克利在 9 月 10 日寻求与佩里的战斗,但却被佩
里完全击败,史称伊利湖战役。奥利弗.佩里的弟弟马休.佩里迫使日本开放门户,还参与过镇
压中国太平天国起义。

佩里给哈里森将军报告伊利湖战役后,哈里森预估到英军将撤退,遂下令提前准备。他调动一
千名骑兵开始沿着湖岸向底特律推进,2500 名步兵由佩里用船只运送到那里和阿弗莱斯堡,
以修复战争所造成的损坏。

普罗克早在巴克利失败的消息传出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撤回到位于安大略湖西端伯灵顿高地的
准备。但特库姆塞知道,这将使他的印第安人联盟失去所有保护,因为他的土地都位于底特律
以西。特库姆塞努力劝阻普罗克特,他说:“舰队已经出去了,我们知道已经发生过战斗;我
们听到了很多枪声,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你们(英军)打包行李,准

6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备乘船离开,但没有人告知我们印第安人这些行动的意图…”。特库姆塞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奈,
作为盟军一起和美军战斗,英军准备撤退,却不通知他们。

普罗克拒绝了特库姆塞,英美之间的战斗都是为了争夺原来印第安人所居住的土地,暂时对他
们友好也只是为了让他们帮忙打击对方,当然不会考虑保护他们的财产。英军和印第安人联盟
于 9 月 27 日开始向泰晤士河撤退,撤退的目标是莫拉维安镇,那是一个被美国赶出来的莱纳
佩印第安人的定居点。这里有泰晤士河畔的最便利的通航条件,也可以接收从伯灵顿高地运来
给养。

10 月 4 日晚些时候,美军赶上了撤退的英军和印第安人。特库姆塞在安大略省查塔姆附近与
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减缓他们的前进速度,但印第安人很快被打败。载有储备弹药和最后一
批食物的船只搁浅,被一个美国突袭队抓获。

10 月 5 日黎明,由于美军突然赶到,英军丢弃半熟的早饭,仓皇撤退到两英里以外,摆成作
战队形。特库姆塞的印第安人联盟被安排在英军的右边黑沼泽中,从侧翼攻击美军,战斗打响
前特库姆塞和前线的每一个军官握手鼓励。但英军的加农炮没来得及开火,就被詹姆斯.约翰
逊的肯塔基士兵突破了阵地。饥饿和疲惫的大多数英国士兵投降,普罗克带领大约 250 人逃跑。

特库姆塞的武士则继续战斗,约翰逊带领大约 20 名骑兵冲进印第安人阵地,以吸引注意力远
离美国主力。特库姆塞用步枪火力阻止了骑兵的冲锋,造成骑兵队 15 个人死伤,约翰逊本人
身中 5 枪,被困于沼泽地中,特库姆塞和另一个部落酋长圆头在这次战斗中身亡。

随着特库姆塞和圆头死亡的消息传开,印第安人联盟瓦解。美军内部为争夺击毙特库姆塞的军
功发生了一些争执,理查德.门特.约翰逊声称射杀了特库姆塞,但没有明确的证据;威廉.惠
特利是一名革命战争老兵,也声称击中了特库姆塞,并备受赞誉。据传特库姆塞被肢解,人皮
被剥下,做成剃刀的磨刀带。

特库姆塞的死使印第安人联盟遭到沉重打击,不久后自行解体。哈里森的战功帮助他他于
1840 年当选总统,而理查德.门特.约翰逊则依靠击毙特库姆塞的战功成为马丁.范布伦总统的
副总统。

党派

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之争——美国政党的起源
虽然规模较小,但美国依然是一个通过战争诞生的国家,刚立国的时候美国没有政党,华盛顿
和亚当斯都是在没有经过政党竞选产生的总统,而美国政党及其竞争开始于杰斐逊和汉密尔顿
关于国家体制的争论。

汉密尔顿关于国家的理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精英政府,即应该由精英组成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
因此他把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和提高资产阶级利益,特别是东北部商业,制造业的利益作为主
要目标。

而杰斐逊的理念则是平民政府,他主张州权,厌恶政治,权力的集中。他认为通过教育能够提
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和辨别能力,所以要放权给普通人,让他们参与政治,属于现在的民粹思想。
他在给一个法国友人的信中写道:“双方都把人民视为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把人民当作婴儿来
爱护,担心人民一旦离开了保姆就不能生存;而我们把人民都当作成年人,完全可以放手任其
自治。”在经济上杰斐逊信奉重农主义学说,他的理想社会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农业社
会。他认为商业阶层总是想把政府改变成压榨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工具,只有农业社会才能避
免在美国发生欧洲那种贫富差距。

6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简单的说,汉密尔顿希望权力集中,杰斐逊则希望分散;汉密尔顿担心无政府状况,所以强调
秩序,而杰斐逊则担心暴政,强调自由;汉密尔顿认为,共和制需要在一个由精英组成的统治
阶层的领导下,而杰斐逊认为,如果没有民主的基础,共和制就没有任何意义。

由于都是开国元勋,身居高位,二人的不同理念引发了在国家制度建设中多个方面的争论。

第一个争论的焦点是合众国银行,1790 年汉密尔顿就向华盛顿提出了相关报告,他认为合众
国银行除了经济财政上的显而易见的作用外,还可以提高联邦政府的信用,在发展工业中起到
指导性作用,从而提高联邦政府的权威。他认为尽管创建银行不是宪法所列举的国会权力,但
它可以从“必需和合适”的条款引申出来。这件事对征税,贸易,提供公共防务的经费都是有
利的,宪法又没有明确的禁止,那就应该建立,即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杰斐逊则认为联邦宪法
并没有明确赋予国会创建银行的权力,那他就不应该,即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这件事情上华盛
顿听取了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了合众国银行。

双方对法国革命的态度也有所不同,1789 年法国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得到了美国各阶层的欢
迎,美国各大城市纷纷树起了自由柱,将街道命名为自由街。法国人还把巴士底狱的钥匙送到
华盛顿手中,象征两国革命的亲密关系。但是革命后期的行为在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
看来是一场没有宗教信仰,无政府的,充满了杀戮和暴力的骚动,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没有任
何共同之处。而在杰斐逊相信,不管革命引起了怎样的破坏和暴行,他最终都会在秩序和自由
中结束。他满怀激情的说:“全世界的自由取决于这场斗争的结果,我宁愿看到半个世界遭到
破坏,也不愿意看到他失败。”

对待法国革命的这两种观点的争论直到今天还在进行,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在当年杰
斐逊和汉密尔顿之间关于法国革命的争论仅限于理论探讨范围,在实践中,为了美国利益,如
前文所述,双方都同意在英法之间保持中立,只是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早期的美国选举不像现在,副总统由总统提名,两个人属于同一党派。那时候总统和副总统都
是独立选出来的,选票第一的是总统,第二的是副总统。这就造成了总统和副总统往往是原来
的竞争对手,比如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是支持汉密尔顿的,但他的副总统是杰斐逊。第四任总统
麦迪逊是民主共和党人,而副总统平克尼是联邦党人。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一起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内部有分歧,有争论不可怕,也不奇怪——那么
多人没有争论才是奇怪的。只要双方都有把国家建设好这个共同的目标,所争论的是不同的建
设方法,就不超出合理争论的范围。在针对具体事情的实践中,就能够求同存异,做出合理选
择。而如果失去了这个共同目标,就会超出合理争论的范围,就像中国南宋秦桧与岳飞,明朝
末年的东林党和阉党,清朝末年的翁同和与李鸿章,争论变成了党同伐异,在具体事情上互相
拆台,甚至帮着国家的敌人杀自己人。

双方在和英国签订的《杰伊条约》也有不同看法,杰斐逊和民主共和党人认为杰伊出卖了美国,
尤其是没有对英军解放美国黑人奴隶进行赔偿,同时也意味着美法同盟的终止。他一直认为英
国是真正的敌人,英国正通过垄断美国的商业,银行业和公共债务,并通过代理人汉密尔顿把
美国变成其附庸。全国上下一致强烈攻击杰伊,使他辞去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职位,去担
任纽约州长。

而汉密尔顿和大部分联邦党人认为,不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必须保持对英国的和平,因为美
国那时候还没有能力和世界头号强国进行战争。而全国的税收大部分来自关税,而美国的 90%
的进口来自英国。所以《杰伊条约》是国家和平和繁荣的必要代价,否则战争一旦爆发,国家
财政就会陷于崩溃。

6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这一点和目前中国对美国关系的态度非常相似,平民阶层认为美国正通过代理人逐步控制中国
的经济,金融,最终让中国变成其附庸。而精英阶层认为中国武力上没有能力对抗美国,经济
上高度依赖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出口市场,所以在其他方面,金融,法律,甚至主权上进行让步
都是当前经济繁荣的必要代价。

《杰伊条约》在国会引起了激烈争论,而参议院就此展开的斗争,则标志着政党制的具体化。
为此,国会中第一次举行了党团会议。为反对《杰伊条约》,杰斐逊及其他民主共和党领袖在
众议院召开会议,协调国会中共和党成员的行动,这是建立一个有组织纪律,统一行动的政党
的决定性一步。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争论不仅仅在国会里面,双方都动用了媒体互相攻击对方,杰斐逊联合麦
迪逊在费城创办了《合众国公报》和《国民公报》,用以揭露汉密尔顿的“君主制阴谋”,它
们几乎攻击汉密尔顿的每一项政策,甚至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毁坏他的名声。杰斐逊和反对汉
密尔顿的其他反对者采用了“民主共和党”的名称,他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主要是农民,南
部拓荒者,种植园主。而汉密尔顿的追随者则以“联邦党”为名,他们的主要支持者分布在沿
海各州,特别是东北部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地区。领导阶层包括富有的商人,律师,大地主,银
行家。

当然双方所代表的仍然都是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不能脱离历史的局限性,说不上正义与否。杰
斐逊称其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但他说的普通民众却不包括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杰斐逊自己
是一个坚定的蓄奴主义者,他对印第安人的态度也是赶尽杀绝。汉密尔顿代表富人阶层利益,
但他所重视的英国却反对继续蚕食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支持他的东北部商业集团也坚定的反
对奴隶制。

然而决定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命运的不是他们的治国理念,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杰伊条约》造成了美法关系的裂痕,为了弥补,华盛顿于 1796 年将驻巴黎公使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后来的美国第 5 任总统,门罗主义的提出者)召回,换上了卡罗莱纳州的查
尔斯.科茨沃斯.平克尼。然后 1797 年,属于汉密尔顿阵营的约翰.亚当斯当选美国第二任总统,
为了继续华盛顿的中立政策,他派遣了三人委员会前往巴黎,寻求与法国和解。接下来发生了
戏剧性的一幕,法国外长塔列朗向美国代表索贿 25 万美元,否则不予接见。美国代表义正言
辞的拒绝了这个要求,而美法关系也因此受损。

美国甚至准备了与法国开开战,为此创设了海军部,在此后的两年半时间里,美法在海上发生
多次冲突。对于战争的认识,在美国产生了建立正规陆军的构想,然而在具体细节方面,亚当
斯总统和汉密尔顿之间意见严重分歧,最终使常备陆军建设的计划泡汤,也导致了联邦党的分
裂,在 1800 年的选举中被杰斐逊的民主共和党击败。

尽管杰斐逊在亚当斯之后当选了美国第三任总统,但如前文所述,在西奥多.罗斯福之前,美
国总统的权力相当有限,作为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仍然大权在握,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很
有可能就是接替杰斐逊的总统,如果他能活到那个时候的话。

早在 1791 年,杰斐逊组党反对汉密尔顿的时候,他所依仗的两个骨干是纽约州长乔治.克林顿
和检察长艾伦.伯尔。艾伦.伯尔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在 1800 年曾想竞选总统,但
不敌杰斐逊,当了副手。在 1804 年的竞选总统中连提名都没有获得,所以耿耿于怀。于是他
竞选纽约州长,并策划新英格兰的分裂,结果遭汉密尔顿的反对而失败。对此他恼羞成怒,于
1804 年 7 月 11 日和汉密尔顿决斗,结果汉密尔顿身受重伤,次日去世,年仅 49 岁。

6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汉密尔顿死后,联邦党的势力江河日下,杰斐逊之后的连续两任总统麦迪逊和门罗,都属于他
的民主共和党阵营,直到国民共和党约翰.昆西.亚当斯在 1824 年当选第 6 任总统才结束这一
趋势。

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儿子,很多人标榜美国的民主,但不是完全没
有家族政治,除了亚当斯家族父子总统之外,第 23 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是第九任总统威廉.
亨利哈里森的孙子;32 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是 28 任西奥多.罗斯福的堂弟;43 任乔治.布什是
41 任乔治.赫伯特.布什的儿子。

约翰.昆西.亚当斯以及其国务卿亨利.克莱都和汉密尔顿的联邦党一脉相承,主张强大的中央
政府,扶持工业,抑制州权,采用高关税保护美国的工业,受到东北部工商业势力的支持,成
为“美国体系”的倡导者。

杰克逊的路线
而 1828 年上台的第 7 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以及 1837 年上台的第 8 任总统马丁.范布伦,虽然
把党的名字由民主共和党改成了民主党,却依然是杰斐逊的路线。杰克逊不满亚当斯所倡导的
“美国体系”,以及他们扶植东北部工商业集团而限制驱赶印第安人的政策。

杰克逊在美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能够当选除了其党派和路线之外,更多是其个人影响
力。影响力来自于他坚决的印第安人种族灭绝政策,他主政的 8 年是印第安人灾难中最为深重
的时期,下台以后它还不遗余力的推行这种政策,可以说杰克逊把毕生精力都花在了灭绝印第
安人上面。也正是这个原因,1828 年杰克逊当选总统具有比以往任何一次选举都更加广泛的
民意基础之上,投票人从上次选举的 335000 增加到 1155000 人,这也充分说明对印第安人的
屠杀是美国白人的集体意志。

在 1828 年的竞选中,两个党派都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对对手大施攻击和诽
谤,政党在组织上趋于严密和正规化,政党机器开始在选举中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杰斐逊路线的平民政治家,杰克逊上台之初就招致了精英阶层的不满,在他的就职典
礼上,有人记述道:“功高位尊的社会名流和粗俗不堪的乡巴佬混作一团,看来一个暴民领袖
的统治者胜利了。”所以杰克逊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吏制改革,他一改社会上层垄断官职的风
气,倡导论功排位,这为为广大普通人提供了上升的通道。那时候的主要功劳都是驱赶,屠杀
和掠夺印第安人,所以有人杰克逊的做法概括为“分赃制”。

杰克逊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南方和北方州对于关税的分歧,东北部工商业集团希望通过高关
税保护本土制造业,避免欧洲产品的冲击。而南部种植园则希望降低关税,以得到欧洲的低关
税,以便他们的农产品出口。东北部工商业势力反对西进运动,因为那样会导致人口流失,影
响制造业,而南部则希望通过支持西进来换取西部势力的回报。双方都动用媒体表达自己的观
点,攻击对方,说对自己不利的关税法律“违宪”。

杰克逊采纳了北方州的建议,用高关税保护本土工商业。这导致了南方州的强烈不满,南卡罗
莱纳州甚至通过了一项《国会法令废止法案》,宣布关税法对他们无效,自 1833 年 2 月 1 日
起联邦政府不得在该州征收关税。并声称如果联邦政府强制收取关税,他们就退出联邦,并拨
款购买武器,征召自愿兵。

国家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杰克逊对此一方面承认现行关税法对南部各州确有不公之处,进行了
一些修改。同时签署了《动用军队法令》——《强制法案》,授权总统使用军队强征关税。后
来南方各州与联邦政府达成了妥协,维护了联邦的统一。而杰克逊却预见到南北冲突并未了结,
下一次冲突的借口将是黑人或奴隶问题。

6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杰克逊政府面临的第三个是金融问题, 继承杰斐逊的思想,杰克逊憎恨银行,认为合众国银
行是政府干涉私人经济活动的象征,而且外国人存款过多,对于国家是一个隐患,所以在
1832 年他否决了国会通过的给合众国银行重新颁发许可证的法案。他说:“银行想杀我,可
我要杀了他。”他的支持者甚至把关于否决国会议案的咨文称为第二个独立宣言。

合众国银行的首脑德比尔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随着合众国银行的扩大,他独断专行,不把政
府放在眼里。他认为合众国银行“在权力上丝毫不低于创造他的国家”,而他本人则每天都行
使着比任何总裁都要大的个人权威。还向报界和政界人士发放优惠贷款和津贴,以插手政治。

而杰克逊的否决让德比尔非常恼火,他们攻击杰克逊的咨文是一份无政府主义的宣言。并联合
前任总统亚当斯,韦伯斯特,亨利.克莱把国民共和党改组为辉格(Whig)党,准备直接在政
治上和杰克逊的民主党竞争。Whig 的原意是赶畜生的乡巴佬,辉格党在英国以反对王室专权
为目标。而亨利.克莱选择辉格这个名字,是为了凸显自选,民意。他们依然属于汉密尔顿的
中央集权路线,但在反对杰克逊的集权时,就变成了民众意愿。

杰克逊反对合众国银行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以避免权贵阶层对平民经济行为的控制。在经济
方面,确实也短期内刺激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却产生了有害的长远后果。由于失去了国家层面
的货币管控,地方银行发展极为混乱,投机盛行,致使小产业者备受盘剥。通货膨胀导致了国
家财政的动荡,恶化了全国的经济形势,加上同一时期英国的经济危机和进口减少,导致了
1837 年经济危机。从更长远的后果来看,联邦政府放弃对金融的管控,为华尔街私有势力控
制美国金融创造了条件。

中央政府要不要经营金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王安石变法,到杰斐逊与汉密尔顿之争,再到
罗斯福新政,核心都是这个问题。从现在正统的观点来看,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都在一个
帝国的危机关头力挽狂澜,但可能少有人知道罗斯福在 1936 年大选的时候,媒体有四分之三
的反对他;在宋朝,也有人喂猪的时候喊王安石的名字,王安石差不多被骂了 800 多年,直到
梁启超为他平反。杰斐逊和杰克逊的反银行都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但他们并没有摆脱金融
集团对平民控制,只不过实施控制的不是政府,而是私人集团。如果政府掌控了金融,还不腐
败,那就确实会用之于民;而如果私人集团掌控了金融,那就绝没有可能用之于民。

而对于平民来说,都是被人控制,实施者是谁有什么区别吗?王安石和罗斯福都是把私人金融
控制权征收到政府手里,但拥有金融控制权的私人还属于“普通民众”吗?那么他们是与民争
利,还是还是替民争利,恐怕还会一直争论下去。

1837 年危机
因为增加了存款基础,不重视授信政策的州立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土地作担保发
放了更多的贷款,流通纸币有 1833 年的 1020 万美元增加到 1837 年的 1.49 亿美元。政府的土
地办公室在 1832 年的土地销售总额为 250 万美元,到 1836 年这一数字达到了 2500 万美元。

与此同时,自由银行法允许最低资本金为 10 万美元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银行,没有任何其他
的要求;并且各州的申请手续也已大大简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而草率地创办银
行导致诈骗猖獗,银行业务品质低劣。人们只好选择不使用纸币,这就意味着,美国从统一发
行纸币回归到原来无纸币的年代。

而杰克逊应对的做法是将投机活动拦腰截断,他签署了《铸币流通令》,要求除极个别情况外,
以后购买土地都必须用金币或银币支付。他希望这个措施将会阻止全国的投机活动,却没想到
它还对美国经济起了紧急刹车的作用。

6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以上两个因素导致了对铸币的需求激增,银行券的持有者开始要求用银行券换取金银铸币。银
行的贵重金属存贮都不足,为了筹集急需的钱,不得不尽快收回贷款。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
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经济恐慌由此开始。

1832 年大选中继续获胜使杰克逊更加坚信反银行的正确性,他在合众国银行结束之前又给了
他致命一击:从合众国银行逐渐提出联邦政府的存款,转存人特殊指定的州银行。此举一则是
合众国银行的存款和流通资金减少了三分之一,同时也表明它不再是政府的财政代理者。

第二合众国银行由于之前过多地发行了纸币,巨量的兑付请求几乎耗尽了它的资源,同时,杰
克逊政府的打压是其元气大伤,停止了一些贷款发行,更加剧了恐慌。而杰克逊所倚重的州银
行也遭到打击,很多实力较弱的银行因为黄金储备较少纷纷破产,没有倒下的银行也纷纷“耍
无赖”:即拒绝偿还贷款。在 1837 年底,全美的所有银行,至少是那些还没有破产的银行,
都终止了金币兑付。

英格兰银行为避免黄金流出国门,开始提高利率,这导致英国的棉花进口量下降,进一步影响
了美国的经济。而且,因为英国国内的利率升高,所以英国的投资者不再愿意将钱投入到美国
的证券上,这对美国证券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股票价格复仇似的开始下跌,破产很快蔓延至所有的行业,全美 90%的工厂关了门,失业率奇
高,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当几个州的州政府试图为它们的债务进行再融资时,
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购买它们的债券。政府的收入虽然在 1836 年达到了 5080 万美元,
在 1837 年却只有 2490 万美元,美国进入了历史上首次萧条时期。

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 1848 年加州发现了巨大的旧金山金矿,美国经济情


况才开始好转。

1840 年大选
1840 大选的时候,人们经历了三四年的萧条,已经对马丁.范布伦极度失望。所以人们需要的
是变化,一个不同的人,不同的政党,这给了辉格党机会。而辉格党的党魁亨利.克莱因为和
银行界太过亲密,遭南方各州的反对,又是大奴隶主,遭北方州的反对。所以他们找了有战功
的哈里森,实际上辉格党沿袭汉密尔顿的路线,属于对印第安人比较温和的一派,但对于美国
人来说,屠杀印第安人的都是民族英雄,也是那个时代竞选总统必不可少的条件。辉格党内还
选择另外一个南方人约翰.泰勒为副总统候选人,南方辉格党人同意支持哈里森,完全因为泰
勒是副总统候选人。

克莱没去参加党内大会,呆在华盛顿等消息。大会最后一天,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大会代表
推举哈里森的消息传来时,克莱气愤地说,“我是政党历史上最倒霉的人,肯定会输的时候总
让我去,这次谁都能赢,提名的反倒不是我了。”

民主党人称哈里森为“老太太”,管他叫“哈里森奶奶”。民主党人的一份报纸说,“这个老
头根本不想当总统,”还说,哈里森更想要的是每年两千美元的退休金、一桶果酒,和一个小
木屋。 果酒是普通劳工喝的,当时很多农民都住在小木屋里。

辉格党人利用民主党人的嘲讽作为自己的武器,希望借此将原本代表银行家和商人利益的辉格
党改头换面,标榜为一个代表普通劳工和农民的政党。他们说,“民主党人说得对,辉格党就
是一个喝果酒、住小木屋的政党。” 辉格党人还把本来是维吉尼亚贵族的哈里森描绘成普通
大众的化身。他在俄亥俄州的大房子变成了小木屋,他摘下华丽的丝绸帽子,带上普通农民的
帽子。

6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尽管没有得到提名,亨利.克莱还掌握着整个竞选,他不让哈里森公开讲话,也不让他发表文
章,一切书信都由政治顾问代写,即使公开讲话,谈的也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没有人真
正了解哈里森对任何重要问题的看法。

竞选中辉格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汉密尔顿的上层路线,和民主党都竭尽全力证明自己是普通民
众的朋友。辉格党人到处盖木屋,免费提供果酒,在户外举办几千人的竞选大会,管饭管酒水。

除此之外,辉格党还主办游行活动,有乐队伴奏,高举旗帜和哈里森的画像。竞选期间涌现了
很多竞选歌曲,宣传哈里森的英勇善战,讲述哈里森对普通人艰苦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辉格党人同时还对民主党候选人、现任总统范布伦进行攻击,竞选歌曲把范布伦描述成住在白
宫里的国王。宾夕法尼亚的一位国会议员发表的一篇攻击范布伦的讲话说,白宫变成了宫殿。
范布伦睡觉的床跟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床一样豪华。他说,范布伦吃的是法国大餐,用的是金
盘银盏,白宫地毯的厚度,能让一只脚陷进去。这位议员还指责范布伦穿的是丝绸服装,甚至
往身上抹香水,让自己闻起来象鲜花一样芬芳。

范布伦和其他民主党人称这些指控是无稽之谈,但是没有人信。民主党人也对辉格党候选人哈
里森做出了同样无聊的攻击,说哈里森是文盲,说他欠债不还,甚至说他把白人卖做奴隶。亨
利.克莱说,这场竞选是木屋和宫殿、是果酒和香槟之间的斗争。

最后,哈里森获得了 234 张选举人票,范布伦只有 60 张,哈里森当选美国的第九位总统。哈


里森于 1841 年就职,一个月后死于疾病。

身后事
关于哈里森的死,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给出了另外一种解读:辉格党在 1840 年的总统大
选中推出了战争英雄哈里森,由于经济危机导致民心思变,哈里森顺利当选美国第 9 届总统。
亨利.克莱以辉格党领袖自居,多次"教导"哈里森应该如何理政。 在哈里森当选总统之后,两
人矛盾日趋尖锐。 亨利.克莱在列克星敦的家里"召见"即将上任的总统,哈里森为了顾全大局
忍气来到亨利.克莱的家,结果两人因为国家银行、独立 财政制度以及其它的问题闹得不欢而
散。 原以为可以以太上皇身份发号施令的亨利.克莱,未经哈里森同意就已经找人代笔总统的
就职演说,被哈里森拒绝了,哈里森还亲自起草了长达 8000 多字的就职演说。 他在这篇系统
阐述治国思路的文件中,与亨利.克莱主张的私有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的政策思路大唱反
调,因而深深地刺痛了银行家的利益。

《货币战争》中的这些细节无从考证,但哈里森生病和正史记录的就职演说中受寒应该没有必
然的联系,因为他生病是在就职演说 3 个星期后,这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

6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第十六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1860 年当选, 1865 年
4 月 15 日死于刺杀。

林肯领导的美国经历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机——南北
战争。经由此役,他维护联邦的完整,废除奴隶制,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并推动经济的现代
化。美国学界和公众时常将林肯称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同时他还是唯一拥有专
利的总统。

死亡
1865 年 4 月 14 日晚,也就是在南方军队投降后第 5 天,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总统包厢观看
看《我们的美国兄弟》一剧,林肯这时的保镖约翰.帕克在幕间休息时离开剧院,同林肯的马
车夫在隔壁的沙龙一起饮酒。趁此时机,同情南方的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约于晚 10 时 13
分潜至林肯背后,瞄准脑后近距离开枪,林肯重伤。

在刺杀发生时,在场的军医查尔斯.李尔,立刻实施急救。他清理了林肯头部血块,之后林肯
开始能够相对自然地呼吸。之后他被送过街安置到彼得森住所,在昏迷九小时之后于次日上午
7 时死亡,亡年 56 岁。

凶手约翰.威尔克斯.布斯是来自马里兰州的著名演员和南方间谍;他从未加入邦联军,但与邦
联的特务机关有来往。

1864 年,布斯曾计划绑架林肯以换取释放南方战俘。 但在 1865 年 4 月 11 日,在参加一次林


肯旨在为黑人争取投票权的演说之后,布斯改变计划,决定刺杀总统。听说总统、总统夫人、
统帅格兰特将会来到福特剧院后,布斯与人一同谋划刺杀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国务卿威
廉.H.苏厄德和格兰特将军。但格兰特和夫人此前临时决定前往费城,没有一同观赏戏剧。

在逃亡十日之后,布斯被发现躲在弗吉尼亚州一处位于华盛顿南 70 英里的农场里。4 月 26 日,
在同联邦军交火中,布斯被击毙。

当选
1860 年大选的关键词是关税和奴隶制,而林肯当选所依赖的是多年的从政经历和温和反对奴
隶制的政治主张符合当时的政治潮流。林肯早年曾作为伊利诺伊州志愿民兵,参加过对印第安
人的黑鹰战争,但作为下级军官,没有特别的军功。

早年经历
亚伯拉罕.林肯于 1809 年 2 月 12 日出生于肯塔基州哈丁县辛金斯普林斯农场,他的祖先萨缪
尔.林肯在 17 世纪由英格兰移居美国。林肯的爷爷在 1786 年死于一次印第安人伏击,林肯的
父亲托马斯此后在边疆自力更生。

托马斯在肯塔基州有一定的地位,他参加陪审团、评估地产、参加奴隶巡逻队,以及看守囚犯。
在他的儿子亚伯拉罕出生时,他已拥有 15 座 600 英亩大的农场、数块城镇土地、牲畜和马。
他是本县最富有的人之一,然而在 1816 年,托马斯在地产所有权的官司中败诉,失去了他所
有的土地。

于是一家人到当时的印第安纳州佩里县(今斯潘塞县)开始新生活,林肯后来说这一举动的一
部分动机与奴隶制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在印第安纳州,1818 年林肯 9
岁时,母亲南希病死。

6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于是林肯的父亲又娶了新任妻子莎拉.布什.约翰斯顿,她是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林肯与
他的继母关系变得十分密切,并称呼她为“母亲”。青少年之前的林肯不喜欢边疆的苦力,在
一段时间内,家中以及邻里的一些人认为他懒惰。而在进入青少年之后,林肯有所改变,并在
建造栅栏的过程中成为熟练的斧子手。

1830 年,林肯一家迁往西部,定居于伊利诺伊州梅肯县。1831 年,受新萨勒姆商人丹顿.奥福


特的雇佣,他和朋友一同将货物由新萨勒姆经过桑加蒙河和密西西比河运送至新奥尔良,抵达
新奥尔良之后他亲眼见识了奴隶制。

1832 年,23 岁的林肯贷款买下新萨勒姆的一家小杂货店,但经营状况不好,林肯最终将之出


手,后来林肯在当地邮局和县土地勘测部门工作,并自学法律,希望成为一个律师。

律师生涯
1836 年,林肯获得律师从业资格,并以此为职业。在美国西进的过程中,林肯处理许多与交
通运输有关的案件,尤其是在新建铁路桥下运营河流驳船的矛盾冲突。1849 年,林肯获得一
项能帮助船在浅水中移动的漂浮装置的专利。这一发明最终没有被商业化,但林肯仍然是唯一
一位拥有专利的总统。

林肯 175 次出现在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上,其中 51 次为唯一诉讼律师,其中有 31 次胜诉。从


1853 年至 1860 年,林肯的最大客户之一还包括伊利诺伊中央铁路。林肯最著名的案件发生在
1858 年,当时他为被控谋杀詹姆斯.普雷斯顿.梅茨克的威廉.“达夫”.阿姆斯特朗辩护。在
此案中,林肯利用由司法认知建立的一项事实,挑战目击者的可靠性。在对方目击者声称他亲
眼在月光下目击谋杀之后,林肯拿出《农夫年历》,显示在那一时刻月亮角度较低,因此月光
下的辨识度大减。根据这一证据,阿姆斯特朗被宣告无罪。

相传有一次出庭,对方律师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陈述了两个多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
烦了。好不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替被告辩护,他走上讲台,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
玻璃杯喝了两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再脱下外衣放在桌上,又再喝水,再穿衣,这样
反反复复了五六次,法庭上的听众笑得前俯后仰。林肯一言不发,在笑声过后才开始他的辩护
演说。

从政经历
自 1830 年代初起,林肯便是坚定的辉格党人,他在 1861 年对友人说自己是“老派辉格党人,
亨利.克莱的使徒”。辉格党以及林肯支持银行业现代化和保护性关税,以推动内部提升,如
铁路建设,同时也支持城市化。

1832 年 3 月,试图参选伊利诺伊州议会,但没有当选。但给人留下了身材高大強壯,能够
“震慑任何对手”的印象。在他的第一次演说时他见到自己的支持者被人攻击,于是他抓住此
人的“脖子和裤脚”,将他丢了出去。

1834 年,林肯作为刚刚改名的辉格党成员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并连任三届至 1842 年。1846


年,林肯当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并任一届(两年)。林肯和废奴主义议员约书亚.R.吉丁斯一
同起草法案,废除哥伦比亚特区内的蓄奴制,补偿奴隶主,加强捕捉逃奴的力度,并推动公民
投票。这一法案无法吸引足够的辉格党支持者,因此后来放弃了。

在外交政策和军事政策上,林肯反对美墨战争,称它是波尔克总统所追求的“军事荣誉——从
血雨中升起的诱人彩虹。由于战争由墨西哥在争议土地上屠杀美军士兵开始,波尔克坚称墨西
哥“入侵了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土地上洒下我们人民的血。”林肯要求波尔克向国会说明究
竟血被洒在哪一个点上,以及证明这个点是否位于美国的土地上。

6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实际上争执的背后是南北双方不同的利益基础,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希望扩大领土,得到更多的
土地。而广阔的领土对于工业来说是个天然的缺陷——人们很容易得到土地,不想去工厂做工。
如前文所述,殖民地时代还专门立法,不允许熟练技工转行。所以北方反对领土扩张,这在一
定程度上是对印第安人的保护。

但国会没有通过这一决议,甚至没有讨论,国家报纸也完全无视它,这导致林肯在本选区失去
政治支持。一份伊利诺伊州的报纸嘲弄地称他为“(污)点林肯”,林肯后来对于自己的一些
言论感到后悔,尤其是他对总统开战权力的攻击。

1846 年林肯意识到克莱很难当选总统,于是决定在 1848 年美国总统选举的辉格党提名中支持


扎卡里.泰勒将军。泰勒最终获胜,林肯希望能够成为地政事务办公室专员,但这一职位最终
被交给了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对手贾斯汀.巴特菲尔德。作为慰藉,政府希望他担任俄勒冈地区
的区长。这一地区较为偏远,又是民主党的要塞,且接受这一职位将意味着他在伊利诺伊州的
法律和政治生涯的终结,因此林肯拒绝这一提名,继续从事法律事业。

到 1850 年代,为了反对支持奴隶制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林肯重回政治;1854 年
10 月 16 日,在他的《皮奥里亚演说》中,林肯公开自己对奴隶制的反对态度,并一直重申之
直至他当选总统。1854 年末,林肯作为伊利诺伊州辉格党候选人竞选参议院议员。

其时辉格党已经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所分裂,其局面难以挽回。于是在旧辉格党,一
无所知党,自由土地党,自由党和民主党党员的基础上,林肯推动了新的共和党的建立。在
1856 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林肯在本党副总统候选人选票上排名第二。

1857 年 3 月,最高法院对《斯科特诉桑福德案》做出裁定:首席大法官罗杰.B.托尼认为黑人
并非公民,因此不能从宪法中获得权利。林肯谴责这一裁决,并称它是民主党支持奴隶主权力
的政治阴谋。林肯说:“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们本意绝不是‘人人在肤色、体型、智力、道德和
社会能力上是平等的’,但他们的确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在不可剥夺的权利上是平等的,
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858 年,州共和党大会提名林肯参选参议员,林肯发表《分争之家演说》:“若一家自相分
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我认为这个政府不能在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下长存。我不希望这个联邦
分崩离析——我不希望这个家灭顶颠覆——但我确实希望它结束分争。它将向两条迥然相异的
方向发展。”这一演说描绘在奴隶制争论之下的分立所带来的危险,并激励北方的共和党人。
由此,全州的选举也即将展开,州立法机关将选择林肯或道格拉斯作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1858 年的参议院竞选过程中,林肯和道格拉斯展开了七次辩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
论。两人的原则在现实和政治方面形成鲜明对比,林肯警告说“奴隶权力”将威胁美国的共和
主义价值,并控诉道格拉斯曲解了国父们“人皆生而平等”的意图;而道格拉斯则着重强调了
自己的弗里波特主义观点——定居者有权自己选择是否施行奴隶制,并控诉林肯已经成为了废
奴者中的一员。林肯说道格拉斯的人民主权论是对国家道德的威胁,道格拉斯是将奴隶制扩展
至自由州的阴谋的代表,说林肯蔑视最高法院权威和《斯科特案》的裁决。这一系列辩论氛围
如同拳击赛一般,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共和党的候选人在选票中领先,但民主党获得更多的席位,因此立法机关选举道格拉斯连任参
议员。林肯虽然败北,但他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阐释使他在全国政治界获得名望。1859 年 5
月,林肯买下《伊利诺伊州公报》,一家长期支持他的德语报社;全州 130,000 名德裔美国人
大部分支持民主党,但一份德语报纸应当能够为共和党获得一定支持。

7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1860 年 2 月 27 日,纽约共和党领袖邀请林肯到库伯联盟学院向一群有权势的共和党人发表演
说。林肯表示人民主权论对国父们并没有价值,他们还不断尝试限制奴隶制。林肯坚持认为共
和党人的道德基础要求他们反对奴隶制,并否定一切“在对与错中间地带的摸索”。林肯的这
次演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进入共和党的前列,并获得参与共和党总统候选的机会。

1857 年经济危机
从 1850 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 世纪 50 年代世界贸
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 20 年提高了 2 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
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 年至 1858 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 33,000 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然


而到了后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
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
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经济危机导致了金融危机,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 1857 年一年,就


有近 5000 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
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

金融危机又导致了货币危机,当时纽约 63 家银行中有 62 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


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 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 80%以上。在危机发生的
时侯人们都会寻求改变,这往往是执政党切换的一个关键点。而排斥进口,提高关税也就成了
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160 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这一幕的重演。

废奴主义
废奴主义在美国有很长的历史,刚开始主要是出于宗教的因素,比如宾夕法尼亚的教友会在经
济上摆脱了对奴隶的依赖之后就开始强烈批评奴隶制。废奴运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独立战
争前夕,在北方的几个州已经废除了奴隶制,这甚至导致了国父华盛顿每半年都要把他的奴隶
带到南部转一圈。

在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植园的烟草基本无利可图,奴隶制已行将就木。所以很多人
认为奴隶制最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己消失,不需要特别的措施,然而出人预料的是 19 世纪
初的棉花行业的兴起又奇迹般的拯救了垂危的奴隶制。

英国在亚洲殖民行为给人们带来了中国人所说的“洋布”,这为英国的纺织业提供了巨大的市
场,对美洲的棉花产生了需求。美国南部的广阔的土地和从烟草行业闲散下来劳动力使棉花种
植成为趋势,取代了原来的烟草行业。

而 1793 年伊莱.惠特尼发明的札棉机,极大提高了棉花纤维脱籽效率,使美国的成品棉花对其
他地区产生了极大的成本优势,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产区,到 1860 年,美国南部棉花占
全球产量的 66%。而这一切都转化成为棉花种植奴隶的肩上的重担,不止一位经济学者指出若
没有札棉机的出现,奴隶制就会逝去。

地下铁路
如前文所述,种植园主的压榨激起了奴隶不同形式的反抗,但都难以撼动奴隶制度。对于奴隶
来说,逃跑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有一些奴隶逃入森林或印第安人社区,但大多数逃亡
北方自由州(禁止奴隶的州)或者加拿大,形成了独特的地下铁路。

7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地下铁路是奴隶逃亡的所有途径的代称,包括船,步行或马车,不一定只是通过火车。 地下
铁路包括会面地点,秘密路径,运输,避难所和同情废奴主义者的人员支持。 参与人员基本
上组成小型独立组织,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任务,对全盘局势则不知情。为了降低被渗透的风
险,有关路径和藏身之地的信息都是口耳相传。逃亡奴隶由“售票员”从一个车站领到下一个
车站,那里的售票员负责继续运送他们北上。

铁路“售票员”的背景多种多样,包括自由黑人,白人废奴主义者,前奴隶(逃亡的或被解放
的),美国原住民和一些教会神职人员。奴隶们在夜间出发,在每个车站间走约 10–20 英里。
白天,他们会在“车站”或“仓库”休息。 车站常常位于教堂地板下的谷仓,或是山洞或河
堤旁的洞穴。

“车站”或是“仓库”是指供逃亡奴隶食宿的地方,是由“站长”负责, “股东”会为他们
提供金钱或补给。逃亡奴隶使用圣经术语,将加拿大称作“应许之地”,将俄亥俄河称作“约
旦河”,后者划分了蓄奴州和自由州的界线。据估计,从 1810 年到内战爆发前,有 30,000 到
100,000 个奴隶通过地下铁路逃往加拿大或北方。

逃亡者多是成年男子,对于妇女和儿童来讲,逃亡会更加艰巨且危险。 孩童有时很难保持安
静,或者跟不上队伍。 女性奴隶很少被允许离开种植园,使得她们的逃脫比男性更加困难。
但也个别有成功的例子,比如著名的哈莉特.塔布曼。

哈莉特.塔布曼
哈莉特.塔布曼,出生名阿拉明塔.明蒂.罗丝,父母都是奴隶。自 7 岁起,她就经常被奴隶主
出租给其他人,有一次曾经被主人用一个两磅的秤砣打在头上,造成她终生周期性癫痫发作后
遗症。她的三个姐妹被奴隶主卖掉,再也没有见过。

1849 年,塔布曼的主人死亡,他的妻子为了还债,要卖掉奴隶,塔布曼害怕被卖掉,决定逃
亡。 当年秋天,塔布曼自己逃到北方。 在逃亡的路上,她受到废奴主义者和贵格会教徒的帮
助。 逃亡后不久她即加入地下铁路中,成为最活跃的向导。 在地下铁路中,她的化名为“摩
西”,多次潜回马里兰州带领奴隶逃亡,她发起了大约 13 次行动,亲自救出包括自己的家人
和朋友在內的 70 多名奴隶。

南北战争期间,她为北方军队担任护士和厨师,不时潜到南方作为侦探,还带领了几百名南方
奴隶加入北方的军队。 1863 年,她策划了一场对南卡罗来纳州南方军的袭击,这是美国历史
上第一次由一个女性策划和发动的战役。 在战斗前,她潜入敌方庄园,策反了几百名奴隶。

战后她在自己的地产中建立了一个非裔美国人养老院,她晚年受到关节炎的困扰,健康状况恶
化,也住进了这个养老院,最终在此逝世。死后她受到军队葬礼的待遇,并竖立了一个纪念碑。

2016 年 4 月 20 日,美国财政部宣布 2020 年将发行新设计的 20 美元纸币,以纪念宪法第十九


修正案颁布一百周年。 届时,哈莉特.塔布曼的肖像将出现在新纸币的正面,而成为第一位印
在美元纸币上的女性暨非洲裔人物。

2019 年 11 月 1 日,改编自哈莉特经历的传记片《哈莉特》上映。

南北矛盾的焦点
早期的废奴主义确实起源于一些人的宗教情结和正义,但这远不足以让双方达到大动干戈的地
步。南北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 62 万,相当于美国其它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南方和
北方的白人为了解放南方的黑人奴隶如此自相残杀,显然不是事实。反对奴隶制对绝大多数人
来说只是个态度问题,不需要实质性的行动,即便像地下铁路这样的秘密活动,也是只有少数

7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正义感超过了安全方面的顾虑的人才会去做。就像当年面对八国联军入侵,每个中国人说起来
都是义愤填膺,但真正面对枪口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的还是逃命一样。造成南北战争的是双方
的一些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其中包括:

逃奴法
首当其冲的是地下铁路帮助奴隶逃亡为北方的工业提供了他们急缺的劳动力,但对南方造成了
严重的经济损失。于是国会在 1850 年通过了新的《逃奴法》,规定各州司法机构及地方政府
必须竭力协助奴隶主追捕逃亡奴隶;任何白人通过发誓即可确定某个黑人为其逃亡奴隶,不需
要其他的法律证明;凡以任何方式阻挠追缉或庇护逃奴者可处以 1000 美元以下的罚金,或 6
个月以下的徒刑。

在此以前,奴隶制对于北方来说只是一个外州的问题,自己出于宗教,正义,或者利益有能力
的时候帮一把,帮不上也就算了。但新的逃奴法无疑把南方的奴隶制扩大到了北方,这激起了
北方的强烈反对,于是奴隶问题一下子取代了其他社会问题,成为头等大事。而辉格党则因为
在这件事情上的妥协,导致信用全失,在 1852 年的大选中土崩瓦解。支持奴隶制的民主党的
上台之后,拥有了更大的权力,这时通过国会内的政治手段解决奴隶问题已经没有了可能性。

辉格党的解体造成了北方政治的真空,于是出现了一无所知(know nothing)党。但一无所知
当的成立并不是针对奴隶制,而是不断涌入欧洲新移民。但反对新移民在当时是一个违法的事
情,他们采用一种秘密组织,所以当有人问及他们党的问题时,他们总是回答一无所知,因此
而得名。但随着组织的扩大,他们有了政治诉求和影响力,要从秘密走向公开,那么就需要有
一个拿得上台面的政治纲领,而反对奴隶制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当然作为一个反移民的党派,
他不可能长久,一无所知党衰败之后,林肯在他和辉格党及其其他小党派的基础上,促成了共
和党的成立。

高层为了顺应这种民意,也对新逃奴法提出了强烈抨击,查尔斯.比彻指出,“这项法律是空
前的无与伦比的罪孽,它将作为 19 世纪最肮脏的丑行而遗臭万年。”赛谬尔.瓦特痛斥逃奴法
是“最残暴的人及其走狗为了最残暴的目的而通过的最残暴的法律。”废奴派还把矛头指向联
邦政府,有人将逃奴身上的锁链装入木盒寄给当时的总统菲尔莫尔,以示抗议。

关税
关税问题是南北双方的老问题,不论早期的烟草,还是后来的棉花,主要都是出口,所以南方
需要欧洲的低关税来确保出口。那么作为回应,美国就要给欧洲的工业品低关税门槛。而东北
部的工业和商业当时落后于欧洲,需要高关税的保护,否则就生存不下去。这个矛盾在杰克逊
时代就爆发过,南卡罗莱纳州就提出过退出联邦。如前文所述杰克逊总统一方面向协调双方,
一方面通过了《军队动用法》进行恐吓,总算弹压了下去。但到了南北战争前夕,这个问题又
激化了。

而林肯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不少人认为甚至超过华盛顿,绝不不仅仅是废除奴隶制,而是
用高关税保护了美国的工业,对欧洲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才有了今天的美国体系。1861
年林肯就职之后,就马上通过了莫里尔关税法,1864 年再次当选之后,基本关税提高到了 47%,
有的产品高达 100%。而南北战争的胜利,一方面是废除了黑奴制度,但更重要的是为高关税
保护政策扫清了障碍。可以说是华盛顿成就了美国的诞生,林肯成就了美国的强大。很多历史
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南北战争及其之后的政策,今天的美国也就像巴西或者阿根廷那样,成为
欧洲的附庸或者一个原料产地。

其实今天的中国也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部分人希望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和美国的低关税,保
证出口,那么就不能阻挡对方的对本土一些行业的冲击。另外一部分人希望有一些壁垒来保护

7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本土的某种行业,那就没办法享用出口市场的红利。而最终如何决定,取决于哪一方有更多的
决策权。但此时南北双方尚能够通过政治手段相互妥协,解决纷争,直到发生了下面几件事情。

流血的堪萨斯
1854 年,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申请加入联邦,按照《密苏里妥协案》这两个州应该成为自由
州,但南方人认为,如果容忍堪萨斯成为自由州, 蓄奴州的密苏里将被自由州三面包围,陷
入地理上的不利境地。无奈之下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规定由当地居民公
投来自行决定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支持和反对奴隶制的团体分别从相邻的州移民新领地,
结果导致原来只有 1500 注册选民的公投得到了 6000 多张选票。投票后双方在堪萨斯发生经年
的火拼,超过 200 人丧生,史称流血的堪萨斯或堪萨斯内战。

斯科特案
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威斯康星领地,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
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自由,案件在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和联邦
法院被驳回后,斯科特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审理期间由于《堪萨斯-内布拉斯
加法案》和“流血的堪萨斯”的影响,此案被广泛关注,当选总统詹姆斯.布坎南和后来的总
统亚伯拉罕.林肯都在公众场合表示将等待并服从最高法院的判决。经过两次法庭辩论,最终
9 位大法官以 7:2 的票数维持原判,首席大法官罗杰.坦尼认为奴隶是一种财产,如果法律因
为某人把财产带入某个具体领地而剥夺他的财产,就违反第五修正案正当程序条款;要是把
“奴隶”二字换成“酒”、“车”或其他任何物品,都将是十分合理。为此他撰写了长达 55
页判决意见,主要论述以下 3 点:

1. 即便自由的黑人也不是《美国宪法》中所指的公民,所以斯科特无权在联邦法院提起
诉讼。
2. 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所谓自由州就获得自由,因为在威斯康星领地排除奴隶制的是
《密苏里妥协案》,而制定《密苏里妥协案》超出了国会的宪法权力。
3. 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就获得自由,因为他一旦回到密苏里州,他的身
份就只受密苏里法律支配。

作为三权分立之一的美国最高法院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单位,这样的判决明显是政治上
向南方妥协。和后面的战争相比,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牺牲一个黑人的利益本来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美国属于案例法系,此案经最高法判定后,后面所有类似案子都会是相同的结果。这
样的判决及其包含的政治意义严重损害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威望,把已经尖锐对立的南北关系推
倒了临界点。就连那些原本对这场争端漠不关心的北方人,也加入废奴主义者的阵营。

约翰.布朗起义
约翰.布朗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一个白人农民家庭,其父为废奴主义者,布朗从小受反奴隶制思
想的熏陶。成年后,他从人道主义出发,积极投身于美国废奴运动,1856 年他参与了流血的堪
萨斯事件,并以“奥萨瓦汤米的布朗”闻名。

1859 年 7 月 3 日布朗等 4 人先期来到哈普斯渡口,在渡口附近租赁一个农场,用以集结队伍,


储存物资。10 月 16 日夜间,布朗留下 3 人看守农场,等待命令,率领其余 18 人(其中有 5
名黑人)袭击哈普斯费里。很快攻占了兵工厂和军械库,控制了市镇,同时在附近村子逮捕种
植园主,解放了少数奴隶。17 日,政府当局召集的民团陆续赶到起义地点,布朗等人被包围
在兵工厂附近的消防工具间。战斗进行了一整天,最后失败,在战斗中起义者 10 人牺牲,连
布朗在内有 7 人被俘,于 12 月 2 日被绞死。

7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但在审讯过程中南方政府发现布朗的行动获得了北方六个著名的废奴主义者的财政支持,其中
一个还是一直呼吁和平解决奴隶问题的,就这样南方蓄奴主义者也放弃了和平的幻想。

1860 年大选

党内提名
尽管北方废奴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林肯也已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源,然而他离 1860 年总统
的位置还有距离。首先他要获取党内提名,战胜德高望重的威廉.西沃德。西沃德是辉格党元
老,几乎是辉格党建立的时候就加入的。1839-1842 年他任纽约州州长并于 1849 年当选为联
邦参议员。西沃德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太平洋帝国的概念,并主导了阿拉斯加的购买。

他也因为反对奴隶制而闻名,但和林肯相比,他反对的更强烈,属于废奴主义中的激进派。他
1850 年就反对参议员亨利.克莱的大妥协案,主张加利福尼亚无条件的成为自由州。在 1856
年的堪萨斯争端中,他主张堪萨斯成为自由州,他宣称,有关奴隶制的斗争是两种敌对力量之
间的一场不可遏制的斗争,1860 年他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因过于激进遭一部分人
反对。而林肯是温和派,实际上林肯在内战打响前从来没有提出过废除奴隶制,只是说限制其
发展,所以被共和党的认可,获得提名,而西沃德则反过来帮助林肯。

战胜民主党

共和党是在辉格党,一无所知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 1860 年大选时成立仅仅 4 年。相对


树大根深的民主党,还是很弱小。林肯和他的党内领袖意识到,长期以来大量移民的迁入,让
北方保持了比南方快 50%的人口倍增速度。这样只要把北方和西部联合起来,也许会有胜算。
而北方的工业需要西部的市场,西部也需要东部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使联合成为
可能。同时林肯还意识到排外固然在中西部是重要的社会议题,但这会让共和党失去对移民有
很大依赖的北方,所以在竞选纲领中淡化了排外,只强调反对奴隶制这一共同点。

在宣传方面,共和党出版了大量有关他的书和宣传小册子。这些书和宣传小册子向人们讲述了
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是如何通过自学成才,并经过勤奋工作、诚实做人而成为现在的总统候选
人的故事。林肯的支持者组织起包括行进乐队、演唱会等高潮迭起而又丰富多彩的竞选活动。
而与此同时,林肯自己却保持沉默。他说:“自从我成为总统候选人后,我就决定保持沉默,
我站在这观察大家,同时让大家来观察我。”

民主党方面对奴隶制度的支持也有温和派道格拉斯和激进派约翰. 布雷肯里奇,但和共和党方
面没有获得提名的西沃德反过来帮助被提名的林肯不同,民主党的两个人物互不相让,无奈之
下他们提名了两个总统候选人。最终结果林肯获得 1,866,452 票,道格拉斯 1,376,957 票,布
雷肯里奇 849,781 票,还有个叫宪法联合党的提名人约翰.贝尔 588,789 票。民主党的总选票
数比林肯多,但被两个候选人分散了,然后林肯在选举人票方面大获全胜,当选了总统。

南北战争

随着林肯当选已成定局,分离主义者明确表示他们将在林肯次年 3 月就职之前脱离联邦。1860
年 12 月 20 日,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这个州在杰克逊时代就提出过独立;到 1861
年 2 月 1 日,佛罗里达、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都紧随其后。
其中的六个州采纳新宪法,宣布成立新的主权国家美利坚联盟国(邦联),并于 1861 年 2 月
9 日选举杰佛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还有一些州,如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
纳、田纳西、肯塔基、密苏里和阿肯色虽然听取,但最终拒绝了脱离联邦的请愿。总统布坎南
和当选总统林肯拒绝承认邦联,宣布脱离为非法,但实际按照当时宪法,那是合法的。

7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开始双方还试图妥协,《克里特登妥协》将 1820 年《密苏里妥协》规定的界线扩展,将领土


直接划分为自由州和蓄奴州,而不是共和党的自由领土政策。林肯不同意这一妥协,他说:
“我死也不会同意,看起来像是要收买本就属于我们的政府的任何妥协或让步。”

然而林肯却心照不宣地支持宪法的《科温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在林肯入职前已经在国会通过,
正等待各州签署,它将保护蓄奴州的蓄奴权利,并保证国会不会在南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干涉奴
隶制。在战争开始前几周,林肯向每个州长寄去信函,告知他们国会已经通过宪法的修正案。
对于召开宪法会议以商讨进一步的宪法修正,林肯持开放态度。

在乘火车前往就职的路途上,林肯对北部的民众和议会发表演说,还在巴尔的摩躲过了一次暗
杀。1861 年 2 月 23 日,他便衣来到了华盛顿,然后受到军队的严密保卫。林肯在他的就职演
说中将矛头指向了南方,但仍然宣称他没有意图,也没有废除南方奴隶制的意向:

南部诸州的人民看起来存在着疑虑:共和党执政意味着他们的财产、和平和人身安全将会出现
危险,这种疑虑绝无明智的理由。真的,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供大家去检视。你们可以从他
几乎所有的演讲中发现这一点——就是现在你们面前演讲的这人。我只能从这些演讲中挑选一
篇,当时我发表宣言——我并不企图,直接地或间接地去干涉蓄奴州的惯例。我相信我没有这
样做的合法权力,我也不倾向这样去做。

他最后以向南方人民的呼告结束演说:

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必须不成为敌人,回忆的神秘之弦,从每一片战场和爱国者之
墓伸展开琴弦,在这宽广的国土上与每一颗搏动的心房、温暖的壁炉联结起来,当我们本性中
的更为美好的天使——只要他们真的乐意——去再次触抚琴弦,我们仍将陶醉于联邦大合唱之
中。

但南方的领袖已经不再提议将以任何条件重返联邦,战争终于无可避免的来临了。

蟒蛇计划

最初北方希望以尽量减少流血之下取得胜利,他们采用了美军司令温菲尔德.斯科特订定蟒蛇
计划:以联邦封锁主要港口来削弱南方经济——封锁线的形状象个蟒蛇,然后夺取密西西比河
以切断南部。

1861 年 5 月,林肯对所有南部港口实施联邦封锁,终止南方大部分国际船运。在 1861 年后期,


封锁阻止大多数港口之间的交通,并中止棉花贸易,打击南方经济。英国投资者建造小型快速
的走私船从古巴及巴哈马运来军火及奢侈品交换高价的棉花及烟草。被掳获时,走私船及货物
被出售而收入归联邦水手,英国船员则获释。封锁引发粮食及其他用品的短缺,加上南方征收
粮食引致南部恶性通货膨胀及粮食暴动。

初期北方的失利

萨姆特堡战斗

在林肯宣誓就职的当天,南部派兵围困了萨姆特堡,北方政府内部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增援萨
姆特堡。于是南部 4 月 11 调动大炮到此地,并于 4 月 12 日,南军先向北军军官罗伯特.安德
森提出警告,但当时的南北双方无论军民都坚信萨姆特堡要塞固若金汤,炮火基本无法损毁。
而此时南军已经完成火炮改良,南军希望在桑特堡上测试新式火炮的威力。

7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早上 4 时 30 分,南军的 43 门火炮率先开火。因位于出海口中央且四面环海的萨姆特堡主要用
途是防卫海岸,设计用来对付战舰的平射海防火炮及穿甲弹反而难以对付陆上野炮高射角的高
爆弹饱和轰炸,所以坐拥要塞内 60 门火炮的北军基本无法反击。萨姆特堡内的 85 名北军在罗
伯特.安德森中校领导下坚守了 34 个小时,直到 13 日下午 2 时进行谈判后决定撤离,南军获
胜并进驻要塞直至战败投降。

此战中南方的意图更多的是威慑,没有人员伤亡,但标志着战争的开始。而北方为了防止更多
蓄奴州脱离联邦,进行了一定的妥协,于 7 月 25 日美国国会通过克里斯坦-琼森声明,声称战
争是为保存联邦而不是终止奴隶制度。

马纳萨斯战役(第一次奔牛河战役)

萨姆特堡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林肯下令招募 75000 名志愿兵,服役期限是 3 个月,之后他又


下令招募另外 42000 名志愿兵,服役期限为 3 年,以保护联邦。而得到的回应却是弗吉尼亚宣
布脱离,北卡罗来纳、田纳西和阿肯色也在之后的两个月投票决定脱离。脱离的意向在密苏里
和马里兰十分强烈,但最终没有成行;肯塔基则试图保持中立。

到 6 月底的时候,北方开始反击,欧文.麦克道尔率领 3 万人攻击马纳萨斯联轨站上有博雷加
德率领的 22000 名南方军队。而在欧文麦克道率军出发前,只有极少数美国重要的人物真正了
解一些这次进攻的目的所在,而且他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击败南方军队。还没上过战场的士兵,
却把即将出现的战争看做是一种快乐的西部冒险精神,民众则把他看作一场庄严的体育盛会。
一大帮旁观者,有新闻记者、国会议员、甚至身着漂亮裙子的妇女,骑着马或坐着马车,到前
线去观看这一次难得的趣事,并带上足够的食物,以便当他们观看军队冲锋的阵势和成排大炮
轰击时能够进行野炊。

7 月 18 日麦克道尔抵达目的地后先派一小支部队前去侦察,却和南方军队遭遇交火,暴露了
进攻方向,南方军队立即增援。7 月 21 日拂晓,麦克道尔发起进攻,他原计划在东南佯攻,
主力迂回到西北围歼。但佯攻部队在亨利豪斯山被南军骑兵阻滞,引发激战。下午,南军增援
部队发起反击,猛攻联邦军主力,迫使其撤退。联邦军后卫部队顽强抵抗,且战且退,但退至
沃伦顿大道时乱了队形。慌乱中,联邦士兵丢枪弃甲,疯狂的冲过河上的桥梁,逃往北方。没
过多久,逃跑的联邦军队就和旁观者纠缠在一起。所幸天色已晚,加之大雨滂沱,道路难行,
南军才停止追击。

马纳萨斯战役是南北战争中的第一场完全规模的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现代意义的
战一。此战北军损失 2800 人,南军损失约 1900 人。战役中北军的失败源自于准备不足,从
第一批士兵 3 个月的服役期限就可以看出他们没有长期战争的准备。由此林肯政府开始作长期
战争的准备,国会授权征兵 50 万并加强海军建设和军工生产。

战争的转折

随后北军在乔治.麦克莱伦的指挥下准备直接进攻南方首都里士满,但由于指挥失当,先后经
历了七松战役,七天战役,第二次奔牛河战役,都以南军胜利而告终。

安提塔姆之役

在第二次牛奔河之役胜利之后,南方政治家们认为如果在北军的地盘上取得胜利,就可以获得
英国和法国的认可,并给他们一定的资助。于是 1862 年 9 月罗伯特.李将军率领北弗吉尼亚军
团 55,000 人越过波多马克河进入马里兰州,把战火烧向北方,为友军布拉克斯顿.布拉格和埃
德蒙.科比.史密斯进攻肯塔基做呼应。南军也想在马里兰州招募新兵,增加后勤补给。基于北

7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方反战组织“铜头蛇”的一些活动,以及林肯在前往就职典礼的途中进行伪装的行为,南方的
政治家认为他们在马里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民众对南军相当冷漠,南军通过时他们躲在自
己的屋内,而北军波托马克军团通过时人们则出来欢呼和喝彩。

麦克莱伦率领 87000 人的波多马克军团前去截击南军,在行军过程中他们截获了南军藏在三根


雪茄里面的作战计划——191 密令。密令显示南军的进军分成三路,这意味着如果麦克莱伦加
快行军速度就可以各个击破。但麦克莱伦担心这是南军的诱敌之计,一直等了 18 个小时才做
决定,丧失了这次机会。

9 月 17 日,8.7 万名联邦军队将 5.5 万名南军包围在波托马克河与安提塔姆河之间名为夏普斯


堡的狭小阵地中。战斗非常惨烈, 2100 名北军和 2700 名南军士兵阵亡,另外有 1.85 万人负
伤,其中 3000 人重伤。这是内战中伤亡最多的一天,伤亡人数相当于 1812 年战争,美墨战争
和美西战争伤亡总数的两倍以上。这次战役中李将军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以这次胜利为转机,林肯宣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把以前温和的限制奴隶制变成废除奴
隶制。

葛底斯堡战役

由于麦克莱伦在指挥上的失误,他被安伯洛斯.本赛少将接替,但本赛很快就在 12 月 13 日的
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落败。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后本赛被约瑟夫.胡克少将接替,胡克同样不
能击败李的军队,虽然数量上与南军比较超过 2 比 1,他在 1863 年 5 月在钱斯勒斯维尔战役
遭到失败。

南军在钱斯勒斯维尔击败北方联邦军波托马克军团后不久,南部决定二次北侵。此行主要目的
是给 1864 年大选施压,帮助被围于密西西比维克斯堡的南军;然后补充粮草,以让饱受战火
蹂躏的弗吉尼亚州获得一定的休养生息;同时威胁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
以及华盛顿特区,并鼓动此刻正于北方成长中的反战运动。

李将军率领人马于 1863 年 6 月 3 日开始自弗吉尼亚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北移,北军方面由新上


任的乔治.米德少将作为总司令,率领波托马克军团。

李将军并没有计划在葛底斯堡决战,却意遭遇了北军主力。于是他迅速调来了 25000 人投入与


北军 22000 人的战斗。7 月 1 早晨 5 点,南军希斯少将派遣麾下的两个旅沿钱伯斯堡小路前往
葛底斯堡进行试探性进攻。北军比福德准将认识到葛底斯堡正南方高地的重要性,于是依托有
利的地形迟滞南军,争取时间以待主力抵达,同时他还占据城南的有利防御阵地。

在当天的战斗中,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北军拼死打退了南军多次进攻,北军第一军军长约翰.雷
诺兹阵亡,十一军第一师师长弗朗西斯.C.巴洛受伤被俘。当天下午,北军余部从城内撤离,
占据了城南的制高点公墓岭的阵地。

7 月 1 日夜至 7 月 2 日白天之间,两军其余的步兵皆抵达战场。李将军于 7 月 2 日的作战计划


是以隆史崔特的第一军进占有利位置后,进攻北军左翼,向北跨过耶米特斯堡公路,以动摇北
军防线。在此同时,第二军辖下的爱德华.约翰逊与厄尔利两师则佯攻寇普岭与墓园岭,以牵
制北军兵力调度。

但李将军的情报有误,作战部队不能按时就位,战斗一直到下午四点才开始打响。 隆史崔特
所部各师进攻北军第三军防区,致使北军第三军基本上全军覆没,军长西克尔斯本人腿被炸断,
后来截肢;北军第二军的考德威尔师也于麦田逐一被歼。隆史崔特军的安德森师于下午 6 点开
始进攻,抵达墓园山脊峰顶,但在北军第二军的反击之下无法坚守。

7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李将军希望以前日的计划重新展开攻击:隆史崔特进攻北军左翼,尤厄尔
攻击寇普岭。然而,在隆史崔特尚未准备好之前,北军第十二军于拂晓对寇普岭上的南军施以
重炮轰击,夺回了防御工事。当地的南军也接连发起两波攻击,在苦斗七个多小时后,于上午
11:00 左右停止攻击。

下午 1:00 左右,南军 170 门加农炮同时开火。但因炮弹不足,并未对北军的防守据点产生太


大的影响。炮击于下午 3:00 左右平息,12,500 名南军士官兵跨出工事,冲向 1200 米以外的
墓园山脊,史称“皮克特冲锋”。北军从墓园岭与小圆顶以北的侧翼进行炮击,负责防守的第
二军又于南军逼近时猛烈攻击,导致进攻的南军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员阵亡。皮克特冲锋是葛底
斯堡战役最后的高潮,此次冲锋伤亡率极高,李将军深受震撼,当部队败退时,李将军策马在
伤亡惨重的子弟兵间穿梭,口中不停说道:“这都是我的错,弟兄们,这都是我的错”。

7 月 4 日密西西比流域的维克斯堡战役结束,南军守军向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投降降。李将
军改组其战线,撤离葛底斯堡。米德尾随追击,当追至波托马克河时与南军断后的部队发生最
后一次战斗,使南军佩蒂格鲁准将重伤不治。

葛底斯堡战役中双方总共伤亡 5.1 万名官兵,南军 2.8 万,北军 2.3 万。超过 7,000 名官兵;


5,000 匹战马陈尸疆场,火化时当地民因恶臭而作呕。

维克斯堡战役

1862 年上半年,北军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取得重大进展。3 月北军占领孟菲斯,5 月攻克新奥尔


良,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口。格兰特获准于 11 月 6 日对维克斯堡采取行动,他制定了水陆并进
计划:格兰特指挥陆军引诱维克斯堡守军彭伯顿出兵,以减少城内的守军,谢尔曼在海军支援
下攻占该城。对此计划,南方总统戴维斯令约瑟夫.约翰斯顿全权指挥田纳西军团和密西西比
军团来防守维克斯堡。

刚开始格兰特采取了很多迂回战术,但都不凑效,反倒把士兵培养成挖运河,修桥梁的工程能
手。1863 年 4 月格兰特放弃所有迂回战术,他派格里尔森上校率 1 万军队,长驱 600 英里穿
过密西西比州心脏地带,沿途炸断桥梁,拆毁铁路,破坏交通。他又派谢尔曼沿田纳西州边界
向南进军,吸引彭伯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格兰特本人则率主力部队则沿密西西河西岸下行。

4 月 30 号北军的运兵船将大约两万三千名士兵从河西岸运到东岸,上岸后遭遇了一支八千人
的南军部队,将其击退。格兰特随即下令剩下的人马全部过河,命令所有人只需携带咖啡、硬
面包和盐——很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过河后格兰特没有立即对维克斯堡强大的防线发动进攻,而是向东面的密西西比首府杰克逊进
发——那是维克斯堡防守部队的供给基地。他希望切断两座城市之间的供给线,同时防止南军
士兵从杰克逊赶往维克斯堡增援。约瑟夫.约翰斯顿急令彭伯顿率军东进与他西进的军队在杰
克逊会合,但彭伯顿不予理睬,约翰斯顿缺少配合被迫离开杰克逊而北撤。

接着格兰特攻占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切断了彭伯顿与外部的联系,他随即又挥师追击彭
伯顿。采用一系列巧妙的配合战法和运动战,一路攻击前进,在三个星期内与敌人激战五次,
战胜了兵力占优势的敌军,拔掉了维克斯堡外围的据点,最后把敌军团团围困在维克斯堡内。
对维克斯堡的总攻于 5 月 22 日开始,北军从水上和陆上对维克斯堡进行猛烈炮击 47 天,几
乎摧毁了要塞上的所有工事。7 月 4 日,彭伯顿交出了他的军队和“南部邦联的直布罗陀“—
—维克斯堡。7 月 9 日,哈得逊堡投降,至此,历时 9 个多月的维克斯堡战役结束。在维克斯
堡战役中,格兰特以伤亡 8873 人的代价,打死南军约 1.1 万人,俘敌 3.7 万人,其中军官 2153

7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人,包括 15 名将官。这是北军俘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外北军还缴获 172 门火炮以及大批的军


用物资。

尾声

谢尔曼扫荡

林肯授权北军对南部邦联的基础设施,包括种植园、铁路和桥梁展开攻击,希望能够打击邦联
的士气并削弱其继续战争的经济能力。谢尔曼以此为依据,在 9 月 1 日攻占亚特兰大后纵火烧
城,并下令对试图救火者格杀勿论。

在此后的战斗中,谢尔曼命令部队烧掉所有遇到的民房,杀死所有遇到的牲畜。他的部队以
60 英里的正面径直向海边的萨瓦纳推进。所过之处全部夷平,抢劫平民的粮食和财产,杀死
反抗的平民,焚毁农田,炸毁村庄,用石灰封堵水井,破坏盐场,捣毁铁路,抢劫和驱逐了城
镇居民,烧毁城镇。

1864 年 12 月 23 日,谢尔曼占领了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萨瓦纳,并发电报给总统林肯说这是
给他圣诞礼物。之后将城市付之一炬,片瓦不留。

1865 年初,谢尔曼大军攻入南卡罗莱纳州的首府哥伦比亚,纵火烧毁了整个城市的全部民居
和公共设施,只有南卡大学和行政机关的建筑得以保留。

之后, 谢尔曼将军的部队又一路向北烧将上去,一直烧到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查尔斯顿进
行了一定的抵抗,谢尔曼用数百门重炮进行炮击,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于炮火。攻下查尔斯顿后,
他照例放火焚烧。

在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家乡所在的密西西比州,谢尔曼命令杀死所有有战斗可能的白人青壮年,
90%的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灰烬战后,密西西比州在全美最贫困的州中名列第一,这种状况一直
持续了一个世纪。

格兰特占领里士满

维克斯堡战役和葛底斯堡战役之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北方倾斜,由于米德没能在李的军队从
葛底斯堡撤退时将其擒获,波托马克军团又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林肯决定撤换指挥,由在维克
斯堡战役中获胜的尤利西斯.S.格兰特接任。开始林肯还是担心格兰特可能考虑在 1864 年竞选
总统,派出中间人探访格兰特的政治意图,而在确定他没有此意之后,向参议院正式提名格兰
特作为联邦军统帅。他授予格兰特中将军衔,这一军衔自华盛顿以来便没有人再拥有过。

1864 年,格兰特发动陆路战役。这场战役被称作是一场消耗战,北军在莽原之役和冷港之役
中都损失惨重。南军军虽然拥有防守优势,但他们的损失却几乎和北军的比例一样高。格兰特
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军力,让北方警觉起来,但格兰特仍然坚持自己的消耗战计划。因为在增
援方面较为匮乏,南军的规模随着每一场战斗都在减小。

1865 年 4 月 1 日,格兰特成功在五叉战役中智胜李,并几乎包围彼得斯堡,南军从首都里士
满撤退。几天之后,里士满陷落, 4 月 9 日,李将军在阿波马托克斯向格兰特投降,南北战
争就此结束。

如果用一种极简的模式描述,南北战争的程序是林肯当选,其政策有利于东北工商业集团,南
方觉得利益受损,要退出联邦(在当时是合法的,战后修改了宪法,州不允许退出联邦。),

8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林肯不同意他们退出,把废除奴隶制作为对南方的战争的口号。所以利益是核心,奴隶制只是
借口,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前杰克逊总统已经预见到了。但奴隶制确实是南方各州的致命问题,
林肯抓的很准。现代美国也一直沿袭了这一方法,对一个有缺点的政权大打出手,然后获取他
们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一个人不小心把自己的房子点着了,确实是有错,那就过
去把他痛打一顿,搬走他的东西。

外部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

英国的中立

在战争期间,南北双方都想争取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的支持。虽然北方的工商业集团和英国
有利益关系,但英国担心其制造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对南部棉花的需求,使它比较
倾向于南方。1850 至 1860 年间,英国所用的棉花 80%来自美国,南方种植园主认为一旦他们
停止棉花供应,整个欧洲的纺织机都要停下来。南卡罗莱纳州参议员詹姆斯.哈蒙特说:“世
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敢对棉花开战,棉花就是王。”

但南方政治家高估了棉花的作用,由于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致使购买力下降,英国纺织品出口
锐减,在 1861 年,英国的棉花已经供过于求。而由于同时期欧洲粮食的欠收,欧洲反倒增加
了对美国北方小麦的依赖程度,英国从美国进口小麦在 1860 年是 1700 万蒲式耳,到 1862 年
猛增为 6200 万蒲式耳。当然英国最希望看到的是美国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永远对其依赖。
处于这种矛盾之中的英国最终没有武力上帮助南部,而是宣布中立。

俄国参战和阿拉斯加的购买

1861 年美国内战开始时,欧洲列强口称中立,事实想美国分裂,林肯于是想到这些国王的宿
敌俄国,于是派出特使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求救。经过各种考量,俄国舰队在 1863 年 9 月未
经宣战开进纽约港,帮助北军,这为林肯扭转局面赢得了关键的时间。

内战结束后需要支付俄国舰队 720 万美元的费用,但宪法没有授权总统支付外国政府的战争费


用,当时的总统约翰逊与俄国达成了以购买俄国阿拉斯加的土地来支付战争费的协议,主持这
件事情的是当时的国务卿就是西沃德。

1867 年 3 月,他以总价 720 万美元的价格俄罗斯手中买下了阿拉斯加美俄公司的主权,这是


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平均单价每英亩才二分钱。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一笔
划算到家的买卖,但是在当时这桩买卖当时被许多美国人诟病,把阿拉斯加讥讽为“西沃德的
冰箱”、“西沃德的愚行”。

实际上,由于中间人(一名俄国人)受贿,俄国沙皇政府没有实收 720 万美金,美国人也没有


按照讲好的条约及时付金子,而是一再拖延,最终付了一张支票了事,而中间人后来被人离奇
的暗杀。

经济方面的重要政绩

关税

1861 年 3 月,林肯刚刚就职,国会就通过了两年前提出的莫里尔关税法。又在 1864 年进一步


把进口关税税率提高到 47%,有的项目高达 100%。提高关税增加了联邦的财政收入,以应付战
争开支;更重要的是这种闭关锁国的方法防止了欧洲商品对美国的倾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8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宅地法

然后林肯由于 1862 年 5 月颁布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 10 美元登记费,便能


在西部得 160 英亩土地,连续耕种 5 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对西部土地实行国有化,并决定按地段分块出售,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偿还国债和满足土地投机者的要求。但出售土地单位面积大、价格高,刚建国时出售的最小面
积是 640 英亩,每亩 2 美元,多数人无力购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投机,成为 1837 年经济危
机的主要原因。

而宅地法的版布,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也
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但不能忘记的是,这些土地都是通过驱赶
和屠杀印第安人的来的。

对铁路的支持

1862 年 7 月,国会通过了成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法案,责成这两
个公司负责修筑横贯大陆的铁路。为了鼓励私营公司投资铁路,政府给予他们极高的补贴,给
予铁路公司特殊的信贷条件和一定期限的免税特权。并授权他们无偿使用铁路两侧 20 英里内
的土地,这更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驱赶,以及对他们赖以生存的野牛的毁灭。

达科他战争

1861 年,达科他人谷物歉收,他们度过了一个饥饿的寒冬,而联邦政府的援助迟迟未到,当
地的商人又拒绝给他们任何借款援助,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并发生战争。1862 年 9 月,约有五
千人的达科他人被全部驱赶到了明尼苏达州以外的地方,而在被美国当局抓获的两千名印地安
人中,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参与战争。战争结束后,林肯签署了绞死 39 人的命令,其他的人
也被送往艾奥瓦州的监狱,大多数死于狱中。

国民经济体系

1863 年 2 月,国会通过了国民经济体系法案,以整顿银行业的混乱,提供全国通货,并保证
政府债券获得稳定的市场。而该法案的实施,各州立银行相互竞争而造成的币值混乱得到控制,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环境。而中央控制货币的概念则是汉密尔顿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联
邦党,辉格党和共和党的核心理念。

移民法

1864 年 7 月,国会又通过了移民法,制定了若干鼓励移民去美国定居的条款,并把它和宅地
法相结合,使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又为西部开发提供了人口,从而避免了西进造成的东
北部工业劳动力流失——这是以前东北部工商业集团反对西进的重要原因。而大规模的西部开
发为东北部工业提供了原料,又扩展了西部的粮仓作用。

初步成就

战时的需求刺激了北部的经济发展,新的工业,技术不断出现。1860 年美国颁发的专利证书
为 4363 个,到 1866 年已达 8874 个。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的
出现。农业机械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产能,又减少了劳动力,保障了前线的兵源,所以有人说
“南北战争是麦考密克收割机打赢的”。

8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军火之外,冶铁,羊毛,石油等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增长。经济的高涨加速了财富的集中过程,
银行家利用政府的战争公债获取巨大利益。摩根,洛克菲勒,卡内基,古尔德,库克等超级富
豪的财产基础都是在内战中建立起来的。然而这些只是在战争环境中的初步成就,这些政策在
战后的经济发展中将会产生更加广泛的作用。

身后事

南军李将军投降 6 天之后,林肯被暗杀,次日清晨去世。关于他的死,还有在宋鸿兵的《货币
战争》中的另外一种解读,刺杀事件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大规模的阴谋,参与阴谋的有可能有林
肯的内阁成员、纽约和费城的银行家、南方的政府高官等等。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杀手并没有杀死,而是被放走了,后来埋葬的尸体是他的同谋,当
时手握重权的将军掩盖了事实真相。这位将军的大量秘密文件到 20 世纪 30 年代被解密之后,
历史学家发现,真相竟然和民间传说高度吻合。

而凶手的外孙女在她的回忆录《这个疯狂的行动》中提到,她发现“金色圆圈骑士”的秘密记
录被政府小心地收藏在一个文件里,并被战争部长列为机密材料。后来因为血缘关系,她最终
成为了第一个获准查阅这些材料的学者。林肯的遇刺和 100 年后的肯尼迪遇刺竟然出奇的相似,
这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评价

在林肯死亡现场的长老会牧师菲尼亚斯.丹斯摩尔.格利为他祷告,战争部长斯坦顿向他致敬,
并说道:“现在,他属于千秋万世。”

此后,林肯尸体由国旗包裹,联邦军官在雨中脱帽护送至白宫,全城教堂钟声响起。林肯的遗
体于 4 月 19 日至 4 月 21 日先是置于东厅,然后陈列在大厅。他和儿子威利的棺材被装在“合
众国”车厢内,在接下来三周,载着其遗体的林肯特别号列车缓慢地由华盛顿驶向斯普林菲尔
德,在北方许多城市停留,成千上万人参加追悼,许多人在铁轨边致敬。

林肯的遇刺使他成为了国家的殉道者,并赋予他近乎神话一般的评价。对于废奴主义者来说,
林肯是人类自由的捍卫者;共和党人将林肯的名字与自己的政党联系在一起;许多美国人,虽
然并非全部南方人,认为林肯是一个有杰出才能的人。

在 1940 年代以来学界对美国总统的排名中,林肯稳居前三位,甚至时常位列第一。在自 1948


年以来的大部分总统排名投票中,林肯都被排在第二位。

在不同的时代,林肯被美国人赋予了不同的特点,直至进步时代,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崇
的英雄人物之一,甚至南方白人也同意这一点。在罗斯福新政时代,自由派对林肯作为自力更
生者或战时总统的崇敬稍减,但认为他是平凡人的代表,必然会支持福利国家的构想。到
1970 年代,林肯成为美国政治保守派的英雄人物,原因是他支持民族主义、支持商业、坚持
阻止人类奴役的扩张、基于自由和传统,以及他的温和作风。在冷战时期,林肯的形象成为自
由的象征,为那些在共产主义政权之下受到压迫的人带来希望。

南部重建

战争结束之后,联邦政府在南部重建问题上给予了南部极度的宽大,早在战争的转折时期,林
肯就发布了《重建与大赦宣言》,提出除犯有严重罪行者,只要宣誓效忠联邦就可以获得总统
大赦,并恢复其奴隶之外的一切财产。当宣誓效忠的人数不少于战争爆发前的 10%时,就可以

8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举行选举,产生新的州政府和参加国会议员。新的州政府只要撤销脱离决议,承认联邦统一并
废除奴隶制,就可以恢复其在联邦的平等地位和正常关系。基于这些政策,大多数叛乱者都将
得到赦免,奴隶主的财产基本得到保存。而黑人既没有获得土地,也没有选举权。

在林肯的继任者安德鲁.约翰逊在执行赦免时,采取了更加宽大的做法。约翰逊原是田纳西州
的政治家,他反对奴隶制,但反对的核心是奴隶主的寡头政治,以维护和扩大南部小农利益。
同时约翰逊保留着种族主义思想,他认为黑人地位的提高是对白人小农的威胁。林肯选择他作
为副总统,是出于减少南部反对的考虑。但林肯被杀之后,约翰逊成为总统,他规定对于不在
上述大赦之列的,只要向总统提出特别申请,他有权予以特赦。向他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有大约
15000,他特赦了 13500 人,比例高达 90%。而对于黑人,他则明确提出,“有罪的黑人”一
个也不与赦免。

而为了避免国会干预,约翰逊利用 1865 年国会休会期间加紧推行其重建纲领,在大赦宣言发


布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先后发表了最后 7 个州的重建宣言,任命了临时州长。到 1865 年末,
这些州在根本不让黑人参与的情况下产生了州宪法,议会和政府,选出其国会议员。在他们选
出的国会议员中,包括原南部副总统一人,内阁成员 6 人,国会议员 58 人,将军 4 人,上校
5 人。南部原副总统亚历山大.斯蒂芬斯原关押在狱,获特赦 4 个月后即当选联邦参议员。

而在废除奴隶制上,许多州都迟疑不决或提出各种保留条件,试图否认黑人的平等权利和政治
地位。南卡罗莱纳发表声明说国会关于黑人政治地位的任何立法企图都是违宪的,而密西西比
州在修正案生效前一直未予批准。

黑人法典

约翰逊的政策给南部旧势力以极大的鼓舞,逃亡的种植园主组成还乡团,夺取被黑人分掉的土
地,向政府索取被没收的财产。在各州批准联邦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时,都先后制定了以奴隶
法典为蓝本的黑人法典,大致规定:
1. 黑人在政治上没有选举权,参政权。
2. 在法律上没有陪审权,也无权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证词。
3. 在经济上不得拥有土地,无权自由选择职业和从事独立经济活动,只能根据合同继续
在种植园主土地上劳动,雇主有权对黑人实行体罚和鞭笞。合同期满前不得擅自离开,
否则将以“流浪罪”拘捕,并为种植园主提供无偿劳动。
4. 在人权方面,黑人无权自由迁徙和选择居住地点,专门划定黑人居住区,实行特别通
行证制度。
5. 严禁黑人和白人通婚,否则将被判重罪,直至终身监禁。
6. 黑人不得随意接近白人,也不得以表情,语言行为侮辱白人。

1870 年以后,战争的影响几近消失,又通过了吉姆.克劳法进行种族隔离,在不同州做了如下
的具体规定:
1. 所有车站应该为白人和有色人种提供分离的候车室或空间,和分离的售票窗口,马里
兰州还规定黑人和白人需要乘坐不同车辆。
2. 所有白人和黑人,或白人与四代内有黑人血统者之间的婚姻应被永久禁止。任何未婚
的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或白人男性和黑人女性,若同居在同一个房间,应各自处 12
个月以下徒刑,或罚款 500 元以下。

8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3. 白人小孩与黑人小孩的学校应该分开经营,有色学童出席白人学校应是非法的,白人
学童前往有色学校也是非法的。教科书不应该在白人学校和有色学校间交流,书本应
该被第一个使用的种族继续使用(美国的教科书是重复使用的)。
4. 所有餐厅经营者,应该提供专一白人服务或专一有色人种服务,而且不该在同一房间
同时为不同人种服务。
5. 白人业余篮球队在预留给黑人篮球队的场地两个街区内打篮球是非法行为,黑人篮球
队在白人篮球队两街区内打球也是非法的。
6. 在一个全白人公寓租房间给黑人,会在一个全黑人公寓出租房间给白人,应处不少于
25 元,不多于 100 元的罚款,或服不少于 10 日,不多于 60 日的刑期,或罚款和服刑
两者一起,如果法院决定。
7. 所有印刷、出版或流通或公然展示有关支持社会平等或跨种族婚姻的资讯、论据或建
议是有罪的,应被处以不少于 500 元的罚款或不少于 6 个月的刑期或两者一起。
8. 委员会有权对白人与有色种族间的钓鱼,划船和沐浴进行种族隔离。
9. 白人与有色种族应该使用分离的电话亭。

吉姆.克劳法一直延续到 1964 年国会通过《1964 年民权法案》及《1965 年投票权法案》才得


以终结,这两个法案禁止了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

3K 党

南部政府的态度,给极端种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一时间产生了很多针对黑人的恐怖组织,
3K 党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3K 党最早于 1866 年夏在田纳西州出现,以其名字中的三个词“Ku
Klux Klan”都以 K 开头得名。成立不久即扩散到阿拉巴马,南北卡罗莱纳及其他南部各州。
3K 党属于南部民主党支持的半军事组织,骨干成员大多是前南军官兵,他们怀着复仇心理,
采取各种手段对付黑人。

1866 年 4 月,孟菲斯发生黑人和当地警察冲突,3K 党成员借机向黑人居民区发动袭击,致使


46 名黑人被杀,80 多人受伤,9 家黑人住房和 12 所学校被烧毁。1866 年 7 月,新奥尔良黑人
举行反对黑人法典的聚会,遭到前南军将领谢里夫率领的白人袭击,致使 48 人死亡,160 多
人受伤。

1867 年,三 K 党在纳什维尔召开大会,并发表了由前南方邦联军队乔治.高登准将起草的章程,


开始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组织。数周后,曾做过奴隶贸易的前南方军队将军内森.贝福德.福瑞
斯特被选举为首任全国领袖。1871 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 K 党和执行法案,强行
取缔了这个政治组织,但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仍时有发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K 党得以重建。在 1920 年的巅峰时期,三 K 党拥有 4 百万以上的成


员,其中包括许多政治家。20 至 30 年代,三 K 党中有一个称作黑军团的派系在美国中西部活
动非常活跃,他们以袭击和暗杀共产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而闻名于世。1924 年哈里.杜鲁门交
纳了 10 美元加入三 K 党,但后来他被迫退出了这个组织,并被退还了会员费。

1921 年 5 月 30 日,在塔尔萨的一名黑人男性被控强暴一名白人女性——尽管很快白人女性证
明那不是事实。但一群种族主义者,包括部分市府官员授权办事并予武装的人员,借机冲进格
林伍德,动用燃烧弹,汽油,甚至私人飞机将他们的社区纵火焚毁。大约 35 个矩形街区──
超过 1,200 间黑人拥有的民房、众多企业、一间学校、一间医院、一间公共图书馆和 12 间黑
人教会──全部付之一炬,数千人无家可归。美国红十字会估计有 300 人丧生,但确切死亡人
数迄今不明。

8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经过 60 年代的整顿,3K 党有所收敛,但近些年有“东山再起”之势。在 2003 年,有关组织


估计在美国尚存在 5500 到 6000 人左右的三 K 党成员,他们分属于约 158 个分散的组织,其中
2/3 都在原美国邦联各州之内,其余的分布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美国人权组织反诽谤联盟说,
不仅老的三 K 党组织再度开始活动,而且不少地方又成立了新组织。这份报告还指出,三 K 党
在过去一年里,利用公开集会散发传单,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煽动种族歧视,尤其鼓动反对移民
的情绪。

8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第 20 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1880


年当选, 1881 年 9 月遇刺身亡。

加菲尔德是美国首位具有神职人员身份的总统,任期正处于从政党分赃制到文官制的过渡时期,
他的当选是因为在共和党内部权利漩涡中后来居上,以及共和党的在南北战争之后的绝对优势。
由于在位时间较短,加菲尔德没有特别显著的政绩,他的死加速了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步伐,
他死后共和党的绝对优势逐渐消失,美国出现了两党相对平衡的阶段。加菲尔德曾经对勾股定
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面积证明方法。

死亡

在赢得总统提名时,加菲尔德曾经引起与共和党格兰特派的分裂,事态的发展激怒了芝加哥一
位名叫查尔斯.吉特奥律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吉特奥痴迷于一个想法:如果他杀了加菲尔
德,共和党就会重新团结起来,那么共和党人将会因为他的功劳而奖励他一个行政职务。

于是他借了 30 美元,去了华盛顿。为了寻找机会杀害毫无戒备之心的受害者,吉特奥跟随总
统进入了位于佛蒙特大道的基督教堂,在总统背后两排坐下。在那里加菲尔德和刺客一起礼拜,
他也是惟一与刺客一起做过礼拜的总统。但是吉特奥决定在礼拜期间不实施暗杀,正如他后来
所说,那是因为“我害怕击中一些无辜的人。”

1881 年 6 月 18 日,计划落空的吉特奥追随总统和加菲尔德夫人来到火车站,但他还是没有执
行暗杀,因为他认为已经生病的加菲尔德夫人难以承受亲眼目睹丈夫被杀害的场面。

1881 年 7 月 2 日,加菲尔德总统没带警卫进了华盛顿的巴尔的摩和波托马克火车站,只有国
务卿詹姆斯.布莱恩陪伴。布莱恩停下来跟一个朋友聊天,吉特奥看到了机会,他跑到总统背
后,在近距离开了两枪,全部命中。当旁观者缴了吉特奥的枪时,他们听到他说:“这下好了,
他们必须给我那个职务。”

在凶手的口袋里,他们发现了一封寄往“白宫”的信,信中吉特奥为他称之为杀死她丈夫的
“必要性”而向加菲尔德夫人致歉。刺客向加菲尔德夫人保证:正如所有虔诚唱的基督教徒都
知道的那样,总统在天堂里要比在华盛顿快乐。

虽然子弹没有击中致命处,可携带着传染物。医生探查子弹时,加菲尔德经受了几个星期的折
磨。无可奈何之余,医生们咨询著名的电话发明人亚利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问他是否有什么
手段可以找到总统体内的子弹。贝尔先生立刻设计了一种电子仪器,把这种仪器拿到任何金属
附近时,仪器就会发出一种咔嗒声。在加菲尔德身上用过之后,这种仪器很多年都有效地发挥
着作用,直到最终被 X 光机所代替。但是医生忽略了贝尔的明确指示,使用该仪器时,除了要
寻找的金属外,不得有任何其它金属存在。而医生使用那种仪器时加菲尔德正躺在金属框架和
金属弹簧的床上。最后加菲尔德于 1881 年 9 月 19 日去世,亡年 50 岁。

当选

1880 年大选的关键词是内战忠诚度、关税和华人移民问题,而加菲尔德的当选取决于共和党
的在南北战争之后的绝对优势,以及他在党内权利漩涡中后来居上。

8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共和党的优势——战后经济高速增长

南北战争打垮了南方势力,为北方工商业发展扫清了障碍,战争结束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取
得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统一的全国资本主义市场向纵深进一步发展,各种鼓励工业的积极措
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相结合,有力的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内战开始之前美国在经济上仍
然依附于欧洲列强,基本上属于农业国,到 90 年代美国已经拥有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
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朝实力大损,美国也获得了 GDP 的全球首位。

新技术

因为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后来居上的因素,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并广泛的把各种新
科技应用于工业当中。

爱迪生于 1879 年 10 月 21 日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白炽灯泡,然后他又改进照明系统,包括


发电机,馈电线和配电系统。在此基础上,于 1882 年 9 月在纽约建成了第一座中心发电站,
使美国成为电力工业的故乡。

威斯汀豪斯在布法罗建立了商业性的交流电灯工厂,购买了南斯拉夫工程师尼科洛.特斯拉发
明的交流发电机专利并严密控制达十余年,最终解决了交直流互变和高低压互变的技术问题。
到 90 年代末,美国重要的城市都建立了发电厂,大企业已普遍使用电作为动力。电力技术的
突破加速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使之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以蒸汽为动力的欧洲各国。

1876 年 3 月 10 日,亚历山大.贝尔及其助手托马斯.华生制成第一步实用电话机,并在美国独
立 100 周年费城博览会上引起国际轰动。次年 3 月,波士顿的 E.霍姆斯制成第一部电话交换
机,使电话传递得以系统化。1880 年 3 月贝尔电话公司成立,当年生产电话机 47900 部,美
国成为世界上电话使用最普及的国家。到 19 世纪末,无线通讯也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

1893 年 9 月 21 日,杜里埃兄弟在吸收欧洲汽车技术的基础上,制成了美国第一辆单缸内燃机
汽车。这辆汽车轮子是木质的,车厢安有双人座椅和黄铜罩的煤油车灯。同年,亨利.福特制
成了时速 25 英里的汽车,以及紧随其后的埃尔伍德.海恩斯和阿布尔森兄弟试制的汽车相继问
世,形成了美国汽车工业的雏形。

在钢铁行业,自 1863 年底特律的沃德炼铁厂首先采用了酸性转炉炼钢法,钢铁的成本下降,


产量迅速上升。1868 年,美国又引进了敞炉炼钢法,制造出了韧性较好,适宜于制造机车锅
炉的钢板。钢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使各种行业的机械化成为可能。

石油工业是 19 世纪末美国最为突出的新兴行业,1859 年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打出第


一口油井,黑色黄金热旋即风靡全国。到 60 年代末,炼油业占当时美国出口的第 4 位。70 年
代以后,石油行业开始采用分馏和裂化提炼法,加速了炼油工业的自动化。同时大规模的铺设
输油管道,扩大石油副产品种类,使石油工业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各种工业的产量刺激了对动力和燃料的需求,1870 年制造业使用的动力总量是 240 万马力,


到 1890 年达到了 600 万马力。其中水动力不足四分之一,蒸汽动力占四分之三。煤在燃料所
占的比重快速上升,取代了木炭而成为主要燃料。

在食品工业,由于冷藏运输工具的发明和机械装配线的采用,肉类加工在芝加哥等地迅速发展,
罐头食品开始在市场上畅销。面粉业采用多个刚磨辊用钢轴连接的方法,能够大量加工小麦,
使面粉成为美国占比最大的出口商品。

8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在农业方面,政府从科技和教育方面积极支持,农业部在各州设立野外试验站,对植物病虫害
进行防治和预报,使美国在 19 世纪末一直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虫灾。并在莫里尔土地法的推动
下,建立一批大学农业学院和专科学校,并通过短期训练,函授教育等方式来普及农业科技知
识。

西部的快速扩张和劳动力的不足,推动力农业机械的发展,1878 年维斯康兴的约翰.F.阿普尔
比发明的盘绕扎谷机使小麦的收割效率提高了 8 倍。80 年代初,西部普遍使用 24 匹马牵引的
康拜因机,把收割,脱粒,捡净,装袋等各道工序链接一起,大大加快了小麦的收割速度。在
耕种方面,各种播种机,中耕机,双铧耙,双铧犁,锄草机等纷纷问世,使田间作业在 90 年
代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交通,通讯

在政府的鼓励下,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到 19 世纪末的时候,美国铁路里程达到近 20 万英里,


超过欧洲铁路里程总和,相当于世界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一。铁路网的建设提高了运力,为商业
繁荣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铁路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投资,带动其他技术,比如大功率发动机,
制动系统,自动接车和连续信号系统。同时来自东部的铁路公司获得了政府赠予的土地,然后
转手高价零售,由此赚取的巨额资本又转化为铁路投资,或向西部矿业和东北制造业转移。

运输系统的发展为邮政,通讯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从 1863 年开始的城市居民自由邮递制


度,到 1896 年已经普及到大部分乡村,畅通的邮政又使报纸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而电
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到 19 世纪末时美国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电报,电话网络。
通讯的变革是工商业信息周转加快,使巨大的企业集团能够中央决策,分散经营。也使政府对
各地出现的紧急事件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使共和党所一直向往的中央集权成为可能。

交通和通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的希腊,交
通不便,文书还是靠竹简或者羊皮来记录,传递难度很大,那时候的帝国只能给地方政府极大
的自主权,以城邦制或诸侯制组织政权。唐朝修建了大量的官道,但和元朝一样,其疆域相对
于交通,通讯手段太大,中央只能把军政两方面的大权都给边关地区的节度使或者公国,否则
如果安禄山受到外敌攻击,再去向西安的中央请示决策,等拿到回复的时候早被敌人打败了。
但到了宋朝和明朝,疆域小了很多,加之以前的朝代修的道路,使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成
为可能,中央有了集权的技术条件,也就有了快速的经济爆发。而与经济爆发相对应的是兵力
弱小,被游牧民族打压,直至灭亡。

农业

内战后小麦从原来的俄亥俄河流域向西扩展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密苏里河中上游和太平洋沿岸
地区,在这些地区形成一批面积在 1000 英亩到 10000 英亩的机械化农场。这些农村一般都直
接受东部投资和管理,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企业。小麦的增产对美国的外贸具有重要意义,
1860 年美国出口小麦 400 万蒲式耳,占出口总额的 1.5%,到 1892 年已达 1.57 亿蒲式耳,占
出口总额 21%。

玉米主要集中在俄亥俄,伊利诺伊等中部州。这些地区除了生产全国一半以上的玉米,还用玉
米做饲料,提供了全美肉制品的一半。内战结束到 20 世纪初,美国玉米的产量增加近 2 倍,
肉类出口也大幅提升。

南部的棉花生产也随着战后重建快速恢复,70 年代末,南部棉花产量近 580 万包,超过战前


水平。到世纪末时,棉花产值已达 3.24 亿元,占全国农业产值的 11%。但由于分成制的束缚,
其机械化程度较低。

8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城市化

内战后工业的发展让美国的城市化进入一个鼎盛时期,1860 至 1900 年间,美国的城市人口比


例由 19.8%增至 39.6%,这一速度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于此同时,城市的数量也大幅增
加,1 万到 2.5 万人的城市由 58 个增加到 280 个,1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 9 个增加到 38 个。

费城的人口在这 40 年里由 50 万增加到 150 万,居美国第三位。而纽约市一直遥遥领先,1900


年和布鲁克林合并后,人口近 300 万,是当时世界第二大城市,仅次于伦敦。中西部因矿业而
产生的城市人口增加非常快,如前文所述,丹佛在两年之内人口增加了 10 万。

在城市的发展中,芝加哥是最引人注目的。19 世纪初,芝加哥还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建
立与 30 年代的西进,而随着 50 年代的铁路铺设,芝加哥变成了一个西部重镇,在 1871 年大
火之前,人口近 30 万。

城市化有利于大机器工业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便于分散生产过程从而促进了生产的社会
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中西部重工业集群,东北部轻工业城市集群,使全国的工业
体系基本完善。同时城市制造了空前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人从乡村流向城市,从欧洲流向
美国。

经济飞速发展的因素

内战结束后的 70 年代到 90 年代被称为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其飞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策因素

在政策方面,宅地法使美国西部农场主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土地,创造了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
展模式。宅地法在利用广大西部土地来收集社会游资,吸引外国资金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西部的规模化农业又为工业提供了原料,为城市化提供了粮食。

国民银行体系法的实行使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通货,内战后联邦政府继续整顿金融
体制,实行紧缩银根的硬币政策和金本位制。这对于美国形成稳定的金融市场,吸引外资和加
速美国银行资本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869 年以后,资本积累率以每 10 年 45%至 60%的幅度
递增,相当于人口增长率的 2 至 3 倍,外资投入从 1869 年的 15 亿美元上升到 34 亿美元。这
部分解决了内战后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持续的高关税壁垒减少了欧洲工业品的进入和竞争,保证美国工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对内则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禁止各州间的贸易障碍,鼓励竞争。1879 年以后对外贸易就转为以顺差
为主,而且工业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和原料的比重有所下降。这种闭关锁国的国内市场条件,
使美国能够相当完整的建立自己的体系,摆脱了对欧洲工业品的依赖。

移民法和战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移民,在战争结束后的近 30 年里,平均每年输入人口 37 万。
移民以 16 岁到 44 岁的年龄段为主,为美国的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许多铁路公司和
大企业直接在欧洲设有办事处招募工人。移民加上快速的人口增长,增强了国内市场潜在的容
量和对外经济的扩张能力。

战后的联邦政府真正实现了汉密尔顿在《制造业报告》中所描绘的蓝图,给工业资本主义在市
场,资金,资源,劳动力和技术方面创造了比当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要优越的条件。

9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西部开发

内战结束后,联邦政府继续推行驱赶印第安人的传统。对于铁路公司赠与的土地,如果里面有
印第安人,他们就必须离开,迁往指定的保留区。而在指定的保留区,如果发现新的矿藏或者
其它自然资源,印第安人也必须放弃原有土地,迁往更加偏僻,贫瘠的地方去。为了获取土地,
联邦政府沿用了以前的方法,贿赂或者威逼部落酋长,或者把他们灌醉后签订条约。稍有不从,
政府就会派兵“讨伐”,杀死人员,烧毁村庄——很多人批评中国在城市扩展中的“强拆”,
其实美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用过了——第二章中的沙溪屠杀,马里亚斯屠杀,伤膝河屠杀都发
生于这个阶段。

残酷的屠杀和驱赶引起了印第安人的反抗,花费了政府大量的军费。对此政府进行了一定的反
思,他们认为自身也有一定的不足,一是管理印第安人事务的权力分属内政部和陆军部,二者
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章程,使印第安人无所适从。内政部负责和钱财有关的事务,而具体负
责的官职均为政党分赃制的战利品,很多人贪污腐化,使印第安人的苦难更加深重。

对此政府于 1867 年 3 月成立了一个和平委员会,以结束苏族人的战争,消除导致印第安人战


争的因素。委员会希望在两个白人不感兴趣的地方建立更大的保留区,每个保留区都设一个
“公正廉洁”的总督,负责推行“传播先进文明的广泛计划”。

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政府人员继续使用威逼利诱部落头人的办法,
大多数印第安人年轻战士和小头领都拒绝遵守条约,于是屠杀仍然继续。1869 年到 1875 年间,
政府军与印第安人发生激战 200 次以上,政府军一如既的残暴。1871 年,担任印第安人事务
专员 F.沃克说:“我们对付印第安人,就像对付野兽一样,不会涉及国家荣誉问题。不管战
斗,还是运用诡计,只要能杀死印第安人,都是好办法。”与印第安人的灾难相对应的,是美
国国土面积的扩大,以及在西部发现的矿藏,以及广阔的土地上的畜牧业和农业带来的财富。

矿藏

在落基山脉和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金,银,铜,铁,铝,锌等矿藏和深厚的煤层,在得克萨斯
一带地下则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16 世纪,17 世纪在大西洋沿岸的殖民者没有发现的矿
藏,现在成为美国财富积累的重要部分。

矿藏的发现带来快速的人口移入,建立起一个个城镇。1858 年,在今丹佛城附近发现金矿,
两年之内来的探矿者和移民达 10 万人以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里的金矿产量不多,不少探矿
者离去,也有一部分人留下来从事耕种和放牧,为日后科罗拉多的经济打下了基础。后来科德
维尔附近发现了银矿,接着克里浦和附近发现金矿,随着这些矿藏的开采,丹佛成为这一地区
的商业中心。

70 年代初,内华达的塔霍湖附近发现金矿和银矿,它位于托克矿脉,是世界上最富的矿脉之
一。不到一年,这片原系沙漠的地方涌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其中较大的有弗吉尼亚,奥罗拉和
黄金山等。在 1859 到 1863 年间,仅从这里就挖出了价值 1500 万美元的金银。后来在蒙大拿
和爱达荷地区也发现了金矿,大批探矿者,冒险家涌入那里,在 60 年代,蒙大拿开采出了价
值一亿多美元的金银。1876 年,在戴德伍德峡谷地区发现了金矿,人们在这里采出了价值约
9.8 亿美元的黄金。

统计数据显示,1860 到 1890 年间,美国在西部一共开采了价值 12 亿美元的黄金和 9 亿美元


的白银,这为联邦政府恢复硬币支付提供了必要条件。

9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除了金银之外,其他矿藏也为美国带来巨量财富,1881 年,蒙大拿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丰富
的铜矿,由于工业发展对铜线的大量需求,铜的产量激增,到 80 年代末超过了本地黄金的产
值,到 1900 年接近于金银产值的总和。另一种金属铅也随着蓄电池的应用而广泛开采,到
1880 年,科罗拉多和爱达荷开采出了大量的铅。而随着汽车的商业化,得克萨斯的石油也得
到大量开采。

由于采矿的巨额利润,当时东部的一些金融巨头,像纽约的亨利.罗杰,洛克菲勒,费城的古
根海姆以及匹兹堡的梅隆家族等都插足矿业。

畜牧王国和牛仔

1845 年兼并得克萨斯后,美国人把那里的印第安人赶走,在他们的土地上养牛。而随着淘金
者,筑路工人的到来和对牛肉,马匹的需求,这里发展成一个畜牧王国 。其领域东起密苏里
河,西到落基山,南起红河,北到加拿大。在 70 年代,每头价值 5 美元的小牛,经过四五年
的敞开放养,运到东部市场可以卖到 45 到 60 美元。

在以后的七八年间,畜牧成为美国获利最多的行业之一,这里的经营者和牧牛人以及牛仔逐渐
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的社区。牧牛人都必须有固定的基地,随着经营的不断扩大,他
们雇佣一些牛仔。牛仔大多数是南部同盟军的退伍军人,后来也有了大量的黑人。

每年春季他们需要把牛群从得克萨斯赶到怀俄明和南北达科他一些地区聚集起来,在那儿放牧
一段时间,运到东部。在放牧途中,牛仔们手持六轮枪,防止野兽袭击和歹徒盗窃。由于路途
遥远,为了防止太阳暴晒,他们要带上宽沿的帽子。路途要经过各种灌木,杂草,衣服经常被
挂破,所以需要厚实的布料,耐脏的颜色和纹理,这就是牛仔布的来源。在驱赶牛群的途中,
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它们熟睡之后突然起来的声音会引起牛群受惊,疯狂乱窜。为了防止这种
干扰,牛仔们经常哼唱小调或反复呼喊,这些特征就成了后来西部电影中牛仔的典型形象。

农业

在西部广阔的土地上,和畜牧业同时发展还有农业。大量低价土地和铁路干线为农业提供了条
件,但要把大平原变成适合耕种的土地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首先的问题是农田的篱笆,
为了保证庄稼免受牛羊的祸害,农场主需要修筑篱笆,但牧场主却坚持敞开放养,双方经常争
执不下,甚至发生流血冲突。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修建篱笆需要大量平原上所没有的木材,成本
太高,牧场主不愿意分担费用。直到 1874 年伊利诺伊州农场主 J.F.隔离登发明了铁蒺藜,篱
笆的问题才得到解决。这个发明被东部公司购买后于 1876 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了 300 万磅,
5 年后的生产量则达到了 8000 万磅,价格由每磅 10 分降到了 4 分。这使大平原大部分适合耕
种的土地都用铁蒺藜围了起来,成为小麦的主要产区。有历史学家称铁蒺藜对大平原小麦种植
的重要性堪与札棉机对南部棉花种植的重要性媲美。

然后就是供水的问题,平原上在干旱季节需要打 100 英尺以上深井来解决灌溉和人畜用水。应


运而生的风车就是用来解决从深井往上抽水的问题,到了 70 年代后期,许多农场都竖立有高
耸的风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粮食的收获季节,经常有大风,暴雨,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所以当时的农场主最担心的不
是能够得到多少土地,而是能及时收割多少庄稼。各种收割机也就应运而生了,如前文提到的
盘绕扎谷机,到了 1890 年,一个农民每天就能收割 135 英亩庄稼。

广阔的土地加上各种农业技术的运用,使美国农业经历一个繁荣兴旺的时期。

9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移民

战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由于美国有广阔的土地,人们谋生比较
容易,企业主只好给比欧洲工人更高的工资来维持制造业的运转。而同时期的欧洲人口过剩,
在东欧和南欧又没有多少工业可以容纳他们,移民美国就顺理成章了。从 1860 年到 1900 年,
美国移入人口达 1400 万,其中 1801 年到 1890 年为 520 万。

来自不同地方移民补充了美国不同行业劳动力,在 80 年代以前,移民多来自西欧或者北欧,
他们到达到美国后,一部分人从事修筑铁路和运河的艰苦劳动,大部分留在港口城市及其周围,
充当工人或从事商业活动。19 世纪末,旧金山和新奥尔良等城市都有爱尔兰人聚居区。

19 世纪 60 年代由于俾斯麦发动的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口的外流,德国是美国移民中最大的族群,
到 19 世纪末达到近 500 万人。德裔移民大多数到北部各州从事农业劳动,也有少数人进入城
市,充当工人。甚至在纽约市,他们的人数超过其他外来移民,在那里居民甚至不需要懂英语。

而北欧的移民,除了经济外,还有摆脱宗教压迫的因素。这里的移民在 1890 年以前,大部分


在北部各州从事农业劳动。到 90 年代以后,他们转向东北部和大西洋中部各州,充当工人,
也有人去太平洋沿岸,从事采伐和锯木工厂的劳动。

80 年代以后,移民多来自东欧,南欧。这些人大多只身来到美国,不打算在美国定居,被称
之为迁徙的产业工人。他们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还有相当比例的文盲,所以在职业上大部分
充当筑路,建筑工人,经营果园或者蔬菜农场,或者在芝加哥的屠宰场当工人。一些犹太人主
要在大城市开店铺,做小生意,还有犹太人在纽约的轻工行业,尤其是服装行业占有长期优势。

还有如前文所述,因为中国的战乱和西部矿业,铁路修筑的劳动力需求,大量华工来到加州,
从事矿业,筑路或农业工作。

移民为美国内战后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移民中有 85%为 14 岁到 44 岁之间的青壮年,


他们多人从事艰苦而收入少的劳动,填充了在筑路,矿业中劳动力不足。在 1870 年,移民在
矿业工人中占比 53.3%,纺织业工人中占 37.6%,钢铁工业中占 43.4%。如果没有这些移民,
美国工业就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大量的移民即使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他们为美国的工
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是移民促进了西部的开发,由于早年到达大西洋沿岸的居民已经定居,而且谋生容易,他们大
多没有西进的意愿。19 世纪后期,美国大平原和落基山地带的开发主要依靠移民。而在 19 世
纪最后的 30 年里,美国在西部从印第安人手里夺得的土地比独立战争结束时的领土还要大很
多。

外来者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亚历山大.贝尔就是 1871 年到美国的苏格兰移民,


托马斯.爱迪生也是移民的后裔。在文化艺术方面,移民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来自匈牙
利的新闻工作者约瑟夫.普利策。以及制作林肯雕像和谢尔曼骑马雕像的奥古斯塔斯.圣高登斯。

优势的弱化

高速的经济发展是共和党在内战结束的 20 年里绝对优势的来源,而与之对应的腐败及其引起
的一系列问题则在一步一步的蚕食着他的根基。

早在南部重建时期,由于寡头政治迅速败亡,新的民主政治并不健全,同时又有绝对权力的军
事管制。一批北部政客和投机分子纷纷南下,乘发行公债,以改革之名挥霍公款,利用各种手

9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段中饱私囊。例如路易斯安那州长亨利.沃莫斯的年薪为 8000 美元,而在其任职 4 年内竟捞取


了 50 万美元;佛罗里达的税务官员私分税款 50 万美元;还有一个州长盗卖政府供应品,大量
侵吞公物公款。贪污腐化给民主党人找到了民主改革的口实, 他们以反对贪污为名,攻击所
谓的“黑人统治”。

放任政策

放任是内战后政策的核心,其理论来源可以追朔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而在美国的
具体实施上又沿袭了汉密尔顿的理念,即在关税,银行,货币,专利,交通等方面积极保护大
资本的利益。而重建时期通过的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禁止剥夺任何人的
生命、自由或财产;这又为放任政策提供了法律支持。这条修正案的愿意是阻止南部各州剥夺
黑人的权利和财产而提出的“正当法律程序”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却把“任何人”解释
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各大公司可以“法人”的身份为所欲为。政府对企业的任何管制都被
归结为“侵犯私人财产和权利”的非正当程序,使之归为违宪。

放任政策对内战后美国的经济腾飞起了重要作用,但也损害了中下层人的利益。比如政府向铁
路公司赠与了巨额土地,仅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两家公司所得土地的价值相当于
他们投资额的大约 30%。其他的诸如石油,木材和采矿公司也通过土地赠予占有了当时最有价
值的油田,森林和矿山。而移居西部的农场主,牧场主,淘金者只能屈从于这些大公司,向他
们高价购买土地,或者接受他们的雇佣。

在税收方面,联邦政府取消了所得税,国内税收主要来自农场主缴纳的土地税和消费者承担的
商品税,而当时集中了社会财富的银行,股份公司和托拉斯,几乎没有任何税收调节机制,各
种股票,利息,债券和抵押收入都不在征税之列。经过这种税收政策的作用,社会财富以更快
的节奏向金融中心集中。

放任政策的另一面是政府不作为,民主党克里夫兰任总统时,面对得克萨斯的严重旱灾,他反
对任何政府救济,并坚持认为“政府不应当支持人民”,而在派遣联邦军队镇压工人罢工,以
保证资本家利益时却毫不手软。

前面说过,高关税壁垒对保护尚比较弱小的制造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减少了国内工
业面临的竞争,让大企业之间有条件建立价格协定,普尔和各种联合体,形成垄断。糖业托拉
斯总经理哈夫曼就亲口承认:“高关税就是托拉斯政策。”

币制争端

内战期间,为了支付战争费用,林肯政府发行了绿背纸币,占了战后通货量的一半左右。但由
于它不能兑换黄金,又不能用于国际支付,所以不断贬值。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波动大,银行
信用难以保证,不利于资本集团的稳定利润。战争结束后共和党多次试图恢复硬币支付,但都
没有通过。有议员指出,如果政府使用硬币支付,将会把绿币支付挤出市场,那么以往借贷纸
币的债务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伤,持有这种立场的人被称为纸币派,与之对应的是硬币派。受
格兰特总统的支持,硬币派于 1872 年通过恢复硬币支付法,准备实行金本位制。但实际上考
虑各方面利益,最终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而 1873 年的铸币法又限制了白银铸币的数量,
使通货紧缩继续,导致债务人利益严重受损,他们愤怒的把该法称为”1873 年罪恶“,这也
成为 1873 年危机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硬币政策保证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促使银行资本走向集中和垄断,对战后经济的发展有积
极作用。但长期的通货紧缩造成货币供不应求,人均拥有货币量从 1865 年的 30 美元降低至
27 美元。由此导致利率持续上升,债务加重,农业,铁路部门日益陷入困难境地,成为 1893

9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年危机的诱发因素。这种政策也造成了金融分布的极不均衡,基于对矿业的控制,东北部所持
有的货币量超过西部和南部的总和的几十倍,从而控制了货币供应。这为东北部银行发放高利
贷提供了条件,他们每年的金融收益可达 1.8 亿美元。而西部和南部长期处于萧条状态,金融
结构极为脆弱。

从全国范围看,纽约金融集团的垄断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从而控制了整个美国的投资方向。摩
根集团在 1893 年危机中可以动员 350 万盎司黄金来支撑当时濒临崩溃的联邦信用,这充分证
明了内战后货币政策的结果——联邦政府已全国之力支持华尔街,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他的附庸。

铁路垄断

铁路是内战后美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本书中多次提及,为此政府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支持。但
铁路公司任然采用掺水股票,回扣,运费歧视,价格协定,普尔等方式获取巨额非法利润。仅
掺水股票一项,铁路公司每年收入高达 2.4 亿美元。在运费方面,西部的平均运费是东部的 4
倍,西部农场主收入的 3/5 都用于支付运费。铁路公司还兼营谷仓和土地抵押,操纵农产品价
格和利率,成为西部农业的绝对垄断者。

对此国会通过了格兰其法,在各州建立铁路管制委员会,禁止运费歧视。但随着 80 年代后垄
断集团对全国铁路网的瓜分,铁路公司的势力更加强大,甚至可以操纵各州政局,格兰其法变
成一纸空文。1886 年,最高法院在我巴什案中判决伊利诺伊州的铁路运费规定违法,从而使
各种的铁路管制变得无效。

于是国会又于 1887 年通过了州际商务条例法案,成立州际商务委员会,从联邦的层面来管制


铁路。但这个委员会长期软弱无力,因为他没有强制权力,铁路公司可以不接受并向最高法院
上诉。从 1887 年到 1905 年的 16 项上诉案件中,最高法院的 15 项判决都有利于铁路公司。但
两大党派都拒绝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因为他们担心铁路公司蒙受“非常严重的损失”。相反,
委员会在搜集统计资料,提出分析和建议,提供业务咨询方面,却为垄断公司提供了方便。垄
断商业公司能够让联邦政府屈服,其实力可见一斑,而政府的所谓代表全民也就成了空话。垄
断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剧,杰斐逊所预见的情况出现了。

政治腐败

内战结束后民主党被打垮,共和党一党独大,他们占据了各级政府的不同部门,使政治分赃制
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长期的稳定形成了党魁势力,党魁也称政治老板,他们控制各级政党机
器,依靠恩赐官职来拉拢党派骨干,进而控制各种选举和州,甚至联邦政局。得到官职的党派
忠诚分子也利用职权来回报政治老板,他们把大批合同,专利,投标转让给支持本党的企业家。
政治分赃,恩赐庇护和党魁老板三位一体,构成当时政治腐败的主要特点。

80 年代出现了一批全国性的党魁,他们长期坐镇国会(总统有任期制,但国会议员没有),遥
控各州,从容的进行全国性的政治交易。90 年的以后,还出现了资本家直接充任的特大党魁,
比如共和党人马库斯.汉纳,被称为“总统制造者”,后来的麦金莱,塔夫脱,哈定总统均出
自他所在俄亥俄州,同汉纳的经营不无关系。

政治老板的横行导致各种腐败丑闻层出不穷,其中以坦慕尼协会案,动产信贷公司案,威士忌
集团案最为著名。

9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坦慕尼协会案

坦慕尼协会最早成立于一七八九年五月十二日,它是以一位著名的印第安人酋长命名的一个慈
善机构。这个协会以反对以汉密尔顿的“精英政治”闻名,因而为民主党所青睐。1790 年代,
坦慕尼协会被艾伦.伯尔改造成了民主共和党的竞选机构,并为伯尔当选为美国第三任副总统
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内战之前,这个协会就和爱尔兰移民进行选票和公务员职位的交换。内战之后,他们的行为
更加疯狂。

一八六三年,协会第二任老板特威德成了街道管理局副局长,他在任时许多清扫街道的合同被
承包了出去,他还从街道开通费中获取回扣。这一年,特威德把坦慕尼协会改造成了美国地方
政治中最有效的政党机器,他的帮派人员一度同时据有纽约市三个最重要的法官职位,其他所
有经选举产生的市政官员的职位,以及纽约州长职位和议会中很多席位。

一八六五年至一八七一年,纽约市的承包合同中,承包商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合同金额
作为回扣给政府官员,贿赂成为了公开秘密。一八六七年,特威德成了百万富翁,拥有第五大
道上的两所住宅、一艘游艇、一处乡村别墅、和价值三百多万美元的土地。

坦慕尼协会侵吞公款最有名的例子,是一座法院大楼工程。该大楼原定的建筑费用为三十五万
美元,但最后账单为八百万美元。发票中,四十把椅子和三张桌子花了十七万九千七百二十九
美元六角。修缮费用为一百十四万九千八百七十四美元五角。一名粉刷工人,两天的工资为十
三万八千一百八十七元。

特威德明文规定,凡纽约市政府的一切开支,他收百分之五十五的回扣。一八七零年,提高到
了百分之六十五。其中,他得百分之二十五,其余分给市长、司库、律师等人。在一八六九年
到一八七一年的两年里,特威德一伙的账款达二亿多美元。为此,他成立了一家银行,该银行
还收受市政府存款,特威德本人是十二家公司的董事。

特威德被告发后,在法庭上和法官有过这样一席对话:

问:“你控制坦慕尼时,是否控制了纽约市的选举?”
答:“是的,绝对如此。”
问:“你是怎样进行控制的?”
答:“每一选区有个头,他控制区内的事务,总部依靠他们来进行控制。”
问:“他们是怎样把某人选上去?”
答:“这要看情况,有时采用一揽子计票,有时根本不计票,然后宣布一揽子结果,或者干脆
换上我们要选的人。”
问:“看来,选举并不是选举。投票只是一种形式,用来宣布预定人选,是吗?”
答:“决定结果的不是选票,是计数。”

坦慕尼协会属于民主党阵营,这个案件被当作了政治工具,使本来就内战后长期在野的民主党
元气大伤。为了报复,他们大量搜集共和党人上层丑闻,牵出了动产信贷公司案和威士忌集团
案。

9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动产信贷公司案

当年林肯政府所授权成立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有很深的政治背景,很多股东就是各个州的议
员甚至是国会议员。 比如极力推动这条铁路建设的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艾姆斯是联合太平
洋铁路公司的股东之一,他勾结一帮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管,买下了一家由宾夕法尼亚州
政府在 1859 年授权成立从事贷款与合同承包等业务的公司。这家公司在当时几乎破产,但
1867 年改名为“美国动产信贷公司“之后,成为太平洋铁路公司建设的独家承包商。

该公司向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出大大超过实际成本的各项开支发票,加上少许合理的管理开
支和利润,向联邦政府诈骗数千万美元。在铁路建设时期,他们提前发行与联邦铁路债券等量
的股票,这些股票很快被狂炒,股票价格不停地飙升,最后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百倍发行价。
这伙人再把公司的股票以发行价卖给有关的议员和政府高官,同时,还在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本身没有多少收益的情况下,给这些官员股东配发超额红利。

这种操作逃过了一次次审查,直到其中一名被贿赂的对象因为分赃不均,认为自己拿得钱太少,
将自己知道的受贿名单通过纽约太阳报捅了出来。据此,国会与司法部分别展开调查。发现动
产信贷公司曾经将公司股票以超低价卖给过共和与民主两党的 30 多位成员。为了阻止政府调
查,这些官僚股东将铁路股票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一个个国会议员,连美国时任副总统的科
尔法克斯(Schuyler Colfax)都收取了大量铁路股票,后来当选了美国总统的詹姆斯.加菲尔
德(James A. Garfield)也卷入其中。这些人大多数以自己并不知情或并未参与利益输送为
由摆脱了制裁,只有少数几个人,包括艾姆斯受到议会的申诫处分。随着丑闻继续发酵,联合
铁路不得不暂时停业整顿,最终的处理结果是联合铁路公司董事长辞职,联合铁路公司破产重
组,其他人员则不了了之。

以此案为切入点,民主党继续深挖,又引出了一大批联邦高级官员腐败案件。比如海军部利用
签订军舰制造合同的机会分得赃款几十万美元;陆军部大量出售西部地区皮货贸易的特权;内
政部,财政部与土地投机商公开勾结,借分配西部土地而大捞便宜;甚至美国驻英国和巴西大
使也盗用合众国名义诈骗巨款后逃之夭夭。

威士忌集团案

格兰特当选总统后,任命了曾经在联邦军队里做到过准将的麦克.唐纳去圣路易斯担任国税局
分局主管。他私下里打着为格兰特竞选筹募资金的旗号,拉拢威士忌酿造和勾兑厂商和销售店
家,让他们隐瞒威士忌酒的数量,少报的部分应税金额只需交纳一半即可。对下属税务官员,
麦克唐纳则采用威胁加利诱,形成了一整套利益输送链条。在华盛顿那头,则有格兰特的私人
秘书巴布科克的策应,一旦有财政部派出稽查员,他就会用化名发电报通知麦克.唐纳。1872
年格兰特以压倒优势再次当选,但是威士忌酒帮——这是案发之后该团伙所得的称号——继续
运作,直到 1874 年 6 月布里斯托接任财长,才宣告这一政商勾结的腐败大案寿终正寝。据后
来法庭调查,因为圣路易斯和其他地方类似团伙的经济犯罪,联邦政府每年少收了 150 万美元
的威士忌酒税。

格兰特总统一开始曾经表示不会袒护巴布科克,但是后来改口,愿意为内战时的亲密战友出庭
辩白,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总统提交了书面证词,最终导致巴布科克的无罪判决。当时的
起诉和审判,在全国报刊引起的轰动,是十多年前北方军队攻下里士满以来所没有过的,最终
也给格兰特的政治生涯划上了句号。

9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除了联邦政府,个州政府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比如纽约议会把伊利铁路的控制权以极低的价
格卖给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公开出售立法法案;伊利诺伊州的议会通过
700 多项有利于大公司的立法。

文官制度改革

面对政府的腐败,人们呼吁对官僚制度进行改革。1867 年议员托马斯.詹克斯提出报告,主张
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及英,法,普鲁士等国的文官制度,实行官员考试录用,选拔制度。这个
提议在国会中遭到冷遇,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基于民众的压力,1871 年国会通过了
“文官拨款法”,规定由总统任命的制定文官管理规则的委员会。1872 年 6 月举行了第一次
文官考试——相当于中国的公务员考试,但这项改革遭到保守派的拼命抵制,国会拒绝给文官
委员会拨款。党魁势力称那是中国科举制的翻版,会破坏美国民主政治。

而让改革派最终取胜的决定性事件是加菲尔德总统遇刺案——这是典型的政治分赃制引起的政
客疯狂追逐官职,以至铤而走险的恶果。这不仅是改革派和社会中下层感到不满,许多政客和
官员也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于是于 1883 年通过了参议院彭德尔提出的文官法案,其主要内
容包括:

 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同时对高级职位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
 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实行文官预备期制度;
 禁止现职文职官员介入党派活动;
 禁止以官职作为竞选诱饵;
 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

文官法案的通过是以保留政治分赃制为条件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很不彻底,1883 年文官法
适用范围只及当时联邦官员的 12%,到了 1900 年占比 20%。直到 20 世纪美国政府做了其他方
面的配套改革,文官法才得以全面的实施,到 1950 年,采用这种制度的联邦官员占比达到
90%。

城市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但城市管理却没有跟上这个步骤,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老板和贫民窟问题。

城市老板

城市老板是党魁制在城市的具体反映,因为内战后的放任政策,对城市管理缺乏统一的政策和
原则,结果造成了城市行政部门软弱无力,机构设置权限不清,给一些职业政客了乘虚而入的
机会。这些人平日流窜于街头巷尾,熟悉城市事务。他们拉帮结伙,投靠一个党派,然后通过
层层党派组织操纵选举,恩赐官职,安插亲信,构成党派机器把持市政。为了避免人们注意,
他们多半不出任显要的公职,只是在幕后操控,实际上是城市政府的太上皇,因而被称为“城
市老板”。

城市老板现象于内战期间出现于东北部大城市,后来迅速蔓延全国。在那一时期的城市政府,
基本上都在城市老板及其帮派势力的把持之下,被后来的改革派称为无形政府。

城市老板多是新移民或者二代移民,这一特定身份使移民对他们抱有很大幻想。他们利用移民
初到美国,不熟悉情况的时机,许以小恩小惠进行拉拢。比如一些城市老板派代理人常住码头,
接待新移民,简化他们入境手续,孩子圣诞节的时候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免费供餐等等。实际

9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上城市老板只是用非法所得的一小部分来接济新移民,但取得了很大的政治成效,就像刘文彩
占有了大量的资源,用其收益的一小部分修条路,人们还很感激他一样。城市老板的恩惠换来
移民的选票,为他们长期把持市政提供了可能性。

城市老板通过对议会的控制,明目张胆的出售各种特许权和工程承包合同;参与房地产和公用
事业股票投机;索取贿赂,减低企业正常的纳税;为非法经营提供保护伞,前文所说的纽约市
老板特威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除纽约的特威德之外,还有号称“王”的费城老板詹姆斯.麦克梅内斯,拥有该市各天然气公
司的控制权,财产 240 万美元以上;号称“沙皇”的波士顿老板马丁.洛马斯;阿尔巴尼的奥
尔康内四兄弟;芝加哥的罗杰.沙利文,和该市各公用事业公司关系密切,其死后遗产超过
150 万美元;匹兹堡的克里斯.马吉,身价 450 万美元以上;甚至首都华盛顿特区也在老板亚
历山大.谢泼德的把持之下。

贫民窟

快速扩大的城市和落后的市政管理造成了大量的贫民窟,在这些地方人口拥挤,房屋简陋,几
乎没有公用设施,室内照明,通风,取暖,卫生设施极差。很多贫民窟集中区域缺少排水系统,
没有污物处理设施,巷口和露天阴沟遍布垃圾和污水,空气中弥漫着腐败的气味。当时一位年
轻记者雅各布.里斯深入纽约市贫民窟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写成《那一半人怎样
生活》一书,反映了贫民窟居民的悲惨处境。他在书中写道:这些楼层的所有新鲜空气都是从
那扇永远砰砰作响的过道门和那些黑洞洞的卧室窗户透过来的…过道里到处都是污水坑,所有
的住户都有此出入,在炎热的夏季里他们都要忍受这些臭气熏天的气味…几堵阴暗的砖墙之间
的间隙是院子,那上边一条狭长的烟尘弥漫的空隙是是这里的居民所能看见的天空。

另据 1884 年关于芝加哥贫民窟的一份报告反映,这里的住房完全违反了排水设备,管道,照
明,通风,防火或意外安全设施的所有规定;这里没有任何卫生法规可言,阴沟和厕所令人作
呕;房屋里又脏又暗,导致他们的食物易于腐烂;周围的街巷以及堆满腐烂东西和遍地臭水坑
的空地也同样肮脏不堪。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口密度非常大,1900 年的纽约市人口为 400 万,居住在贫民窟的有 150


万。这样的居住条件,基本没有卫生可言,1880 年纽约市对贫民窟 85 口水井进行检测,只有
一口水质合格。1873 年孟菲斯的贫民窟发生一场流行病,随后迅速扩散,致使该市人口损失
10%以上。贫民窟居民的健康状况极差,据记载 19 世纪末在芝加哥的一个贫民窟里,60%的婴
儿在未满周岁时就死亡了。

为了躲避贫民窟的影响,富人人纷纷选择迁往市郊居住,后来有条件的中产阶层也选择迁往城
市外围,形成了美国城市的一个鲜明特点。以芝加哥为例,居住区分为三层,里层也称内城或
中心商业区,居住着贫困的市民和新移民;中间层住着新中产阶层;最外层是富豪阶层的住所;
此外城中还有几处环境好的地方成为顶级富豪的城中之城。

排外

战后工业的高速增长的时候,大量的移民填补了劳动力的短缺,但当经济增速减缓的时候,移
民抢走工作机会的一面就显露了出来,于是排外成为一种主流。其实任何时候都是这样,高层
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消费者来获取更多的财富,而底层则希望减少就业方面的竞争,但在高速
增长阶段,就业机会多,竞争并不显著。所以在经济放缓的时候社会底层排外是历史必然,而
在这种阶段,就会有政治家发现并顺应这个潮流。

9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反移民一般不会直接以抢走工作机会为理由,而是以宗教为借口。比如新教徒反对爱尔兰和德
国天主教徒,以及东欧和南欧的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他们反对天主教的宣传鼓动不是侧重于
教义和教会仪式的差异,而是集中于欧洲专制主义和暴政有紧密联系的天主教会对美国现行制
度的潜在危险。甚至有人捏造谣言说罗马教廷有个借助于天主教徒移民颠覆美国自由制度的阴
谋,以至酿成了一系列暴徒袭击天主教机构的事件。同时,犹太人经济地位的提高也引起了反
犹太人运动的增长。

如前文所述,1882 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第一个以种族和国籍为理由禁止外来移民入
境的联邦法案。这个法案到 1892 年后延长 10 年,到 1902 年后无限期延长。在这种环境下,
华工不但被本土美国人排斥,来自欧洲的移民,比如爱尔兰裔移民也常常欺压他们。同时被排
斥的还有东欧及南欧的劳工,因为劳动骑士团认为这些劳工破坏了美国工人的罢工并拉底了他
们的工资。

1873 年危机

1873 年 5 月 9 日维也纳债券交易所内的股票暴跌,不久之后,的 9 月 13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


易所同样发生了股票暴跌,史称“黑色星期五”。五日后,9 月 18 日,美国杰依—库克金融
公司宣告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 家商业公司和 57 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纽约证交所
第一次关门 10 天。此后,美国铁路线增长率连续四年下降,生铁产量由 260 万吨降至 190 万
吨,船舶下降 60%,机车下降 70%。进口从 1872 年开始下降,连续四年,降幅达 36%,其中铁
和纺织品的进口分别减少了 82%和 45%-55%。

经济危机的大萧条下,工人与经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1877 年,大幅减薪引发了美
国的铁路工人进行铁路大罢工,宾夕法尼亚、芝加哥等重要的铁路枢纽火车停止运行。最终美
国总统海斯调遣联邦军队试图阻止罢工,造成冲突,导致 100 多人死亡。

危机的频繁与深刻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的兼并活动,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
成。1882 年,美国出现第一个托拉斯,即 J.D.洛克菲勒(1839~1937)的美孚石油托拉斯,接着
80 年代在榨油、造酒、制糖、火柴、烟草、屠宰和采煤等部门都出现了托拉斯组织。德国
1879 年有卡特尔 14 个,1890 年猛增到 210 个,英、法等国也出现了垄断组织。

前文说过,1873 年铸币法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除此之外导致这次危机的还有一系列
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1871 年的芝加哥大火,1872 年的马流感爆发。

芝加哥大火

1871 年 10 月 8 日 21 点 45 分,芝加哥的星期天夜晚,一头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堆上的油灯,制
造了震惊世界的火灾。30 小时的恶梦几乎摧毁了当时美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据官方统计,这
次大火使 10 万人无家可归,300 人丧命,死伤牲畜不计其数,间接损失更无法估算。

1871 年,芝加哥消防处仅有 185 名消防员,并配备 17 台马匹拉动的蒸汽机。大火发生时芝加


哥消防处作出了迅速反应,但由于一名保安员的错误引导,消防员接到警报后前往了远离起火
地点的地方,错失最佳时机。另外,消防队伍在大火发生前的一星期扑灭了多场小型火灾及一
场大型火灾,因而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一场起始于粮仓的小型火灾最终演
变成摧毁全城的大火。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火灾,具体统计数据也仅仅是按照当时被焚毁的房屋和家具的价值
来计算,间接损失一律没有记入。即使这样,按当时最保守的货币价格,其损失也不低于 10
亿美元。死亡人数是按照找到的尸首来算的,更多的人则认为,许多死者是没有统计在内,诸

10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如当时流动人口尚未登记,还有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就窒息死亡,并且烧得连尸骨都没有了,所
以也没有被计算在内。更有甚者,有关当局在统计人数时,并没有将来自意大利、印度和中国
的劳工死亡人数计算在内。

关于大火的起因,很多人并不认可是奶牛踢翻了油灯所致。人们认为有可能是陨石雨,彗星摩
擦,龙卷风甚至人为纵火所导致的。不同的见解形成了很多传说,但至今也没有定论。

大火过后,10 月 9 日被美国定为全国防火安全日。

1872 年马流感

到 1872 年 10 月 1 日,加拿大多伦多报道了第一例病例,三天之内病毒蔓延到该市所有用以拉
车的马和主要马棚。到 10 月中旬,疾病已经到达蒙特利尔,底特律和新英格兰。1872 年 10
月 25 日,《纽约时报》报道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声称该市几乎所有的公共马房都受到影响,
私营部门拥有的大多数马匹基本上都不能工作。全纽约市大约 11,000 匹马中,有 7000 匹患
病,死亡率在 1.0%至 10%之间。仅仅几天后,《泰晤士报》继续报道,纽约 95%的马匹都受到
了影响,而这种疾病也迅速通过缅因州,并且已经影响到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市的所有野马。

1872 年 10 月 30 日《纽约时报》报道该州所有旅行暂停,同时由于疫情造成的运输能力不足,
导致大量货运停顿。布法罗和纽约等城市的大街上的商品不能运送,伊利运河也留置着满载货
物的船只。到 11 月,多个州都报道了更多的病例,1872 年末,很多城市市内铁路行业停止营
运。许多马不能站立,那些能站起来的也无力拉车或载人。直到第二年春天,绝大多数马匹才
恢复健康。

11 月 9 日,波士顿市中心发生大火,因为没有马,消防队员只好自己拉着消防设备前去救火。
此次事件后,个城市开始购买蒸汽动力设备。1872 年 12 月,墨西哥以活马的形式向美国提供
援助。

1880 年大选

党内提名

1873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 1879 年,这导致了美国共和党的衰败,内部开始出现矛盾。


面对 1880 年的大选,共和党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在任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由于在之前
任命政府官员时没有优先照顾北方的共和党人,将多个职位送给了南方民主党人。这种做法在
党内引起强烈反弹,纽约的罗斯科.康克林和缅因州的詹姆斯.G.布莱恩都严厉批评总统。海斯
明白自己基本无望赢得 1880 年大选,没有寻求连任。

后面就是格兰特,布莱恩以及约翰.谢尔曼之间的竞选。共和党内强硬派支持格兰特,还支持
政治机器,提倡在人员任命上优先照顾党派利益。布莱恩是缅因州联邦参议员和前联邦众议员,
拥有党内温和派的支持。约翰.谢尔曼当时是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总统手下的财政部长,还
曾是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他的哥哥是内战将军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拥有党内中间派的支
持。

格兰特已于 1869 年到 1877 年担任过两届总统,从事后资料看,他并无意继续入主白宫。他还


告诉夫人朱莉娅:“我不想在这儿再待 4 年,我觉得会受不了。” 离开白宫后,格兰特夫妇
用了 8.5 万美元环游世界。《纽约先驱报》传记作家杨约翰跟随前总统夫妇一齐上路,记录他
们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之后还汇集成书《与格兰特将军环游世界》。在杨的眼中,格兰特
一路上人气非常高,他在东京和北京市时都受到隆重接待。

10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但共和党人感到美国选民期待有强人入主白宫,所以格兰特提前回国,谋求第 3 个总统任期。
格兰特拥有强硬派的支持,他对赢得共和党提名非常有信心。强硬派共和党领袖罗斯科.康克
林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詹姆斯.唐纳德.卡梅隆,以及伊利诺伊州的约翰.亚历山大.洛根组成“政
治铁三角”,为格兰特重返白宫四处竞选拜票。康克林对格兰特赢得提名信心十足,他甚至说:
“除了上帝显灵以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格兰特都会得到提名。”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1880 共和党全国大会于 1880 年 6 月 2 至 8 日在伊


利诺伊州芝加哥的州际博览会大厦举行。谢尔曼在首轮投票中只得到 93 票,格兰特和布莱恩
分别有 304 和 285 票。由于候选人都远未达到胜出所需票数,大会继续投票,但连续经过 35
轮投票后仍然未能决出胜负,成为共和党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提名大会。最终布莱恩和谢尔曼的
支持者转为支持新的“黑马”候选人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后者以 399 票赢得提名,比
格兰特多 93 票。

竞选

党内提名完成后,1880 年的大选在共和党的加菲尔德,民主党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和绿
币党詹姆斯.贝尔德.韦弗之间展开。民主党候选人汉考克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亲自领军进行了著
名的皮克特冲锋,绿币党候选人韦弗是南北战争中北军将领,曾是共和党员,但因后来对共和
党的腐败不满,自己出来成立了绿币党。绿币党实力弱小,主要的竞争在加菲尔德和汉考克之
间。

民主党都将南方视为票仓,而北方大多数州则被视为共和党的安全地带。总统大选的竞选也主
要是在中间州展开,其中包括纽约州和中西部的几个摇摆州。两大党派候选人的实际差异很小,
因此都采用煽动造谣的标准战略,共和党提醒北方选民,正是民主党导致祖国分裂和 4 年内战,
该党一旦掌权就会窃取内战的胜利果实,让北军退伍将士蒙羞,用联邦国库中的钱去支付南方
邦联退伍军人的养老金。

民主党则着眼于抨击共和党候选人的品格,指责包括加菲尔德在内的许多国会议员曾在 19 世
纪 70 年代初的动产信贷公司事件中涉嫌腐败。民主党人以此事为突破口,凸显汉考克身为职
业军官,一直同国会及游说分子保持距离的形象。许多共和党人不愿直接批评“葛底斯堡的英
雄”,但他们指称汉考克对多个竞选议题一无所知,还有一些将军昔日的战友站出来发表演说,
批评汉考克的人品。但共和党人始终没有说明,如果他们的提名人当选,能够给美国带来何等
程度的改善,只是重复一种简单的表态:“我的人就是比你的强”。

绿币党人需要争取南方选民的支持,所以内战忠诚度对他们的影响更大。韦弗于 7 至 8 月在南
方各州巡回演说,虽然当地的绿币党人不久前有获得一些胜利,但作为全国绿币党代表推举的
候选人,韦弗在内战期间是统领北军的共和党将领,面临的阻力很大。再加上绿币党对黑人选
民频频示好,威胁到当地民主党白人的根基,导致韦弗的集会上出现暴力事件。9 至 10 月,
韦弗到北方竞选,共和党人指控他有意摊薄选票,帮助民主党人拿下那些两大党派势均力敌的
摇摆州。虽然韦弗拒绝在总统大选中同民主党携手,但绿币党候选人经常在州级选举中与民主
党人合作并最终击败共和党候选人。1880 年 9 月,绿币党候选人哈里斯.普莱斯特德就通过与
民主党人合作而在缅因州州长选举取胜,将在任共和党州长赶下宝座。

缅因州经常被视为共和党自家后院,这次州长选举结果令加菲尔德的竞选团队倍感震惊,开始
反思之前的竞选策略,开始强调两党政策上的分歧。民主党党纲中提倡的“只对营收征收关
税”,加菲尔德的竞选团队据此宣称,民主党人对工人的困境缺乏同情,因为保护性高额关税
会令外国商品价格偏高,有利于国内商品的销售,从而促进工人就业。对于民主党人来说,要
争取过半选举人票,北方的工业州非常重要,但这一关税议题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足够支持。汉
考克试图对议题保持和稀泥的立场,称“关税问题属地方议题”,却令情势变坏。

10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选举前的最后几周里,华工问题进入视野。共和党、民主党和绿币党都在党纲中承诺会排斥华
人,避免西部本土出生的工人薪资被摊薄。民主党还使用了造谣的手法抹黑共和党排斥华人不
够坚决,某家支持民主党的报纸于 10 月 20 日刊出一封信,据称是加菲尔德写给一些企业主,
承诺将移民流入量保持在现有水平,确保企业主无需提升工人工资。加菲尔德谴责这封信是民
主党人的阴谋诡计,但这时已有约 10 万份报纸寄往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加菲尔德的传
记作者佩斯金认为,信件经证实为伪造后,共和党有可能因此在东部获得了更多的选票支持,
但还是很可能导致加菲尔德在西部的得票数降低。

选举结果

所有选票点算完毕后,加菲尔德和汉考克的普选票差距还不到 2000 票,截至 2012 年大选,这


仍然是美国所有总统大选中普选票差距最小的一次。选民也对这场选举投入极大热情,全美有
资格的选民中 78%投了票,这在美国历史上也属最高之列。两大主要党派的候选人赢得的普选
票数均略超过总票数的 48%,韦弗略超过 3%,是绿币党 4 年前大选中所得票数的 3 倍。总统大
选中的微小差距同样在国会选举中体现,共和党人在联邦众议院赢得的议席数只比民主党人多
12 席,参议院则是两党势均力敌。

从选举人票来看,双方的差距要大得多。汉考克席卷南部,加菲尔德则赢得除新泽西州以外所
有的北方州。两位候选人都赢得 19 个州,但由于加菲尔德获胜的北方州人口更多,因此选举
人票也更多,以 214 票远超仅 155 票的对手取胜。这样的投票结果也表明,北方结束重建撤出
南方后,南方和北方的政治立场鸿沟还在进一步扩大。汉考克深信共和党人是通过欺诈手段夺
得纽约州,但由于缺乏证据,并对 4 年前大选引发的争议记忆犹新,民主党没有深究。

选举轶事

传说 1844 年,13 岁的詹姆斯因贪玩与小伙伴一起下海游泳,差点被鲨鱼吃掉。得知这个消息


后,他的养母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顿,还伸手打了他一巴掌。詹姆斯一边捂住脸,一边向养母道
歉,并保证今后再也不惹养母生气了。

可是,令詹姆斯没有想到的是,此后他的养母每天都要这样大骂他一顿,直到他道歉为止。原
来,詹姆斯的养母因遭受了刺激,引发了精神疾病。以后,每当养母发病时,詹姆斯都要向她
道歉,直到她安静下来为止。有时在家里,有时在商场,有时在学校,詹姆斯的养母病发后也
是照骂不误,而詹姆斯也依然只有道歉才能让她安静下来。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看到詹姆斯养母面前不停地道歉,还以为他真的做错了事。肯定是偷了东
西,或者学习成绩极差。于是以后詹姆斯只要是去商场,便会惹来商场的管理人员警惕的目光,
在学校里同学们也远远地躲着他。有时走在大街上,还有人向他扔臭鸡蛋。所有的屈辱并没有
将詹姆斯打倒,他每天仍然坦然地面对着这一切。

由于家境贫寒,直到大选前詹姆斯才将养母的病治好。从 13 岁那年起到 49 岁时止,詹姆斯已


经无微不至地照顾了养母 37 年,也向她道歉了 37 年。

当詹姆斯的养母病愈获知这一切后,激动地抱住詹姆斯哭了,她连连向詹姆斯道歉,说自己对
不起他,让他受委屈了。詹姆斯说:“妈妈,您恢复了健康就是对儿子的最大安慰,跟您的健
康相比,就算是我受了再大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正是在那一年,詹姆斯参加了美国总统竞选。在他的一次竞选演说中一位老太太来到了詹姆
斯的演说现场。还没等詹姆斯反应过来,老太太伸手就给了詹姆斯一巴掌。老太太接着骂了起
来:“你这个蠢蛋……”

10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此时,所有民众的目光都投向了詹姆斯和那位老太太。老太太越骂越来劲,最后,詹姆斯不得
不道歉,才让她安静下来。然后老太太说:“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的养子詹姆斯,
就是像刚才那样照顾了我 37 年,我除了刚才那次是装病以外,这 37 年以来我可是真的生病了。
我现在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想告诉大家,像詹姆斯这样的好人,如果当选了总统的话,那么肯
定会是所有人的福气……”现在很多选秀节目中的苦情戏,原来这么早就有人用过了。

身后事

加菲尔德总统遇刺是典型的政治分赃制引起的政客疯狂追逐官职,以至铤而走险的恶果。他的
死唤醒了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强烈反感,最终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彭德尔法案。

10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威廉.麦金莱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共和党人,1896 年当选第 25 任美国总统, 1900 年连任,


1901 年 9 月 14 日死于刺杀。

麦金莱领导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吞并夏威夷,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工业,维持金本
位制度,反对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还开创了共和党 36 年间执政 28 年的时代。

死亡

1901 年 9 月 5 日, 里昂.乔戈什在博览会音乐殿的一个欢迎仪式上对着总统腹部连开两枪。
麦金莱中枪后,对秘书科特柳说自己的伤势并不严重,并请求助手婉转地告知第一夫人他遇刺
的消息。同时,他要求民众不要殴打刺客,救了他一命。麦金莱被电动救护车运到博览会的医
院,但医院设施和水平都比较低,第一批赶到现场的外科医生马修.D.曼恩也没有经验。医生
找不到第二颗颗子弹的位置,唯有清洁、缝起伤口。手术过后,总统被人移到米尔本楼。

麦金莱此后的病情明显好转,医生查尔斯.麦克伯尼对外透露的病情公布,也越来越乐观。赶
到布法罗的阁员也四散而去了,就连副总统罗斯福也去了阿第伦达克山露营。

事后有人对麦克伯尼的诊疗提出了质疑: 很难解释总统的医生为何会那么乐观,他的伤口会
化脓,这个危险十分明显,那时候尚没有控制伤口感染的药物青霉素,他对总统的病情乐观误
导了美国公众。

9 月 12 日,麦金莱的医生准许他吃吐司、饮咖啡。但他无法消化这些食物,导致坏疽在麦金
莱的胃壁上不断生长,通过血液,使得他慢慢中毒。次日早上,他的病情突然恶化,晚上,麦
金莱苏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说:“各位先生,这是没有用的,我想我们
应该祈祷。”当晚,他的贵人,美国著名的总统制造者马克.汉纳也赶到了米尔本楼,在麦金
莱身边说:“总统先生?”麦金莱没有反应。汉纳不再拘谨,叫道:“威廉,威廉,难道你不
认识我吗?”

1901 年 9 月 14 日凌晨 2 时 15 分,麦金莱去世,亡年 58 岁。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急速赶回


布法罗,宣誓成为总统,并发誓会继续实践麦金莱的政治纲领。刺客在麦金莱逝世后九日,被
控谋杀,于 9 月 26 日判处死刑,1901 年 10 月 29 日用电椅执行。

当选

1896 年大选主要议题是关税和货币制度,麦金莱的当选取决于货币制度问题上中产阶级的支
持,关税问题上资本集团的支持,他本人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及其资本集团资助的宣传。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垄断的形成

内战后镀金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
实现,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过渡。垄断组织的发展大致经
历了四个阶段,19 世纪 60-70 年代的萌芽时期,80 年代的托拉斯运动时期,1897-1903 年的
联合、合并构成了托拉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1903-1920 年的的托拉斯稳步发展时期。

60 年代美国出现了最早的垄断形式“普尔(pool)”,这是一种短期价格协定,其参加者通
过协商,规定共同的价格,并在成员间分配营业额或划分销售市场,以避免过度竞争,从而保

10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证参加者的利润。在内战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打到了所有
参与者都难以承受的程度。比如从芝加哥到纽约的每车皮标准运费是 110 美元,但在运费战中
降至最低 5 美元。许多中小企业在这种竞争中破产倒闭,少数势均力敌的幸存者也不得不实行
暂时的妥协来保持一定的市场秩序。

美国第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普尔,是 1868 年在密歇根州的制盐业中出现的,其成员公司组成


了 19 人的总经销机制,控制全国食盐销售量的 85%。其后陆续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普尔,
其中较著名的是 1870 年建立的芝加哥铁道公司普尔。还有 1887 年成立的钢轨普尔,垄断全美
钢轨销售的 90%以上。再之后有的普尔规模庞大,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国际垄断组织,例如
1908 年由英、美、德、俄等一些国家的航运公司组成的“北大西洋航运普尔”。

普尔在流通领域集中和控制一个行业,是走向垄断的重要步骤。但作为早期的垄断形式,他是
不同企业在特定条件下的松散联合,一种短期协定。协定大多是口头默契,缺乏法律约束力,
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参与者可以随时背弃。这种市场控制牺牲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引
起了社会中下层的不满。而且普尔触犯了关于禁止商品贸易中实行限制性行为的习惯法,1887
年州际贸易法明文规定铁路普尔违法,这就使本来就不稳定的普尔失去了法律的屏障,所以后
来的大公司一般都抛弃这种方法。

企业走向垄断的第二步是托拉斯(Trust),这是各同一行业企业通过财产托管人将所有权合
并起来的垄断组织,与普尔在流通领域控制不同的是,托拉斯还在生产领域进行控制。最早的
托拉斯是 1882 年由洛克菲勒创建的美孚石油公司,他由 40 家公司组成,全体股东推荐 9 名托
管人组成董事会,然后将各公司的财产转移到董事会名下,各股东凭入股的比例在利润中分成。
在董事会以下设行政委员会,协调委员会及其它专门的只能部门组成的办事机构。美孚在除开
采外的其它石油生产各个环节,如炼油,副产品加工及其储运占全美市场份额的 90%以上。

托拉斯的经营和财务活动完全由董事会负责,参与的各个股东失去了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的
独立性。通讯技术的发展让董事会能够获取不同城市,不同部门的的信息进行决策,同时把各
种决策传递到执行部门,为这种集中经营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托拉斯的出现为企业合并及其确立垄断地位找到了一种合法的途径,较为稳定,可靠。美孚之
后其它行业的托拉斯也相继出现,如 1884 年的棉籽油托拉斯,1885 年的亚麻籽油托拉斯,
1887 年的威士忌,铝制品,糖业托拉斯等。

托拉斯导致社会财富更加集中到少数寡头手里,中小企业难以生存,纷纷投靠大公司或者破产,
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于是国会在 1890 年通过了反托拉斯法,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
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因而也被称为谢尔曼反托拉斯
法,正式名称是《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
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
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属于犯罪。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但是,该法对什么是垄断行为、什么是限制贸易活动没做出明确解释,为司法解释留下了广泛
的空间,所以在初期并没有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托拉斯之后的下一个更高级的垄断形式是控股公司,其方式是一个大公司收购其他的公司一定
比例的股票,从而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在经营管理方面,被控股的公司仍然保持相对的独
立。垄断组织为了逃避反托拉斯发的限制,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企业合并。

垄断企业的集中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著名记者艾达.塔贝尔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
司的管理集中化与天主教会或拿破仑政府一样严格…财团领袖阶层对所属企业实行单一的垂直
领导,这些专业管理人员每日聚会,把全部时间花在康采恩的管理和发展问题上…石油行业发

10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生的任何问题都可能进入他的视野,从美国东部奥什克什的油绳,到苏联石油在中国的竞争,
无不是他的论题。洛克菲勒完全是组织方面的奇才,他精密的操纵自己设计的这架机器。这架
机器的思维所产生的影响,从纽约的权力中枢到输油管道的巡查工都能感受到。”

而卡内基的抢占市场意识是他的钢铁公司兴旺发的的重要原因,卡内基牢牢掌握市场信息,并
不失时机的转换产品打入市场。90 年代,他敏锐的感觉到钢铁公司在铁路系统的市场即将结
束,所以转向了建筑市场。卡内基是第一个看到城市中心成长的人,他认识到电梯的发明是建
造高层建筑成为可能,钢铁公司可以如以前提供铁轨一样在未来钢梁服务,为此他改变了产品
结构。

垄断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美国国内的竞争消耗,成就了美国的大工业时代,到 1890 年,美国


的工业产值已超过欧洲强国,成为世界第一。与之对应的是中小企业被挤压,产业工人的高强
度劳动。1903 年到美国考察的梁启超在其《新大陆游记》中指出了垄断企业的优缺点,包括
十二利和十弊。
十二利:

1. 可以利用最新最大最敏之机器而尽其所用。
2. 资本既合并,则创出之物其价也随而廉。
3. 可以实行分业之学理,使日趋精密。
4. 能有余力利用废物,使无弃材。
5. 以全国本业皆合同,故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因以物价之涨落无定,而资本家无
时常倒闭之患,劳力者也不至于被牵涉而失其业。
6. 能经营附属事业,扩张外国贩路。
7. 能淘汰冗员,节减薪费。
8. 凡一切竞争之冗费皆可节约。
9. 可节省运费。
10. 信用日益坚实。
11. 以资本雄大,故不假借贷,无畏外界市场之恐慌。
12. 可以交换知识,奖励技术。

十弊:

1. 以全权委诸一二人之专制,苟不得其人,则全局失败。
2. 规模太大,难于统一监督。
3. 独占一业,竞争失去,技术改进中止。
4. 工人失业(因为效率提高)。
5. 使小资本无法自存。
6. 以廉价勒买原料,高价售货损害产家和消费者利益。
7. 偷工减料以欺市众。
8. 滥用保护关税之权,低价销售国外,高价售于国内。
9. 剥削工人更甚。
10. 垄断企业一有失败,则其证券搅乱市场。

10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联邦政府的变迁

两大党派的争斗与趋同化

内战使民主党元气大伤,在整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总统全部出自共和党。而共和党绝对的权


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终于民主党在共和党的混乱之际,于 1884 年大选中胜出,由格罗弗.克
利夫兰出任总统。然而此时的民主党已经不是杰斐逊所建立的基于普通民众的民主党,克里夫
兰本人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曾多年为大公司人辩护律师。他上台之后,马上收到铁路巨头杰
伊.古尔德的贺电:“我感到在你的掌握之下,这个国家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将会是安然无恙
的。”克里夫兰政府的财政部长是纽约的银行家丹尼尔.曼宁,海军部长威廉.惠特是美孚集团
的重要成员。不难想象,他的政府在保护大企业利益方面和共和党前任们相比都是有过之而不
及的。

接着克利夫兰又在 1886 年提出了关于降低关税的特别咨文,在国会引起激烈争论。抚恤金和


关税问题纠缠在一起,使一度消沉的南北斗争情绪再度上升。为了平息舆论,克里夫兰对“州
际商务条例”这个保护铁路资本家的法案未加否决,对文官制度改革也表现出一定的宽容,以
换取共和党自由派的谅解。然而在币制问题上,他坚持前几届共和党政府的硬币政策,坚定的
捍卫华尔街的利益。

在 1888 年大选中,共和党抓住克利夫兰的在关税问题上的困境,在政纲中提出“毫不妥协的
赞同美国保护关税制度”,赢得了大企业数百万美元的捐助。当选总统本杰明.哈里森是威廉.
哈里森总统的孙子,他本人是内战中联邦将军,又兼任印第安纳铁路公司律师,集门阀,共和
党元老和大企业代表于一身。

在托拉斯,货币和关税的三个问题上,哈里森政府作出了选择性的方案。在币制问题上,共和
党为笼络西部新加入联邦的 6 个州,因为那里盛产白银,便在国会中通过了谢尔曼购银法。这
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西部农场主和北部中小企业主的支持,因为他们债务很重,需要宽松的货币。
然后借用共和党银币派的力量来保证麦金莱关税法的通过——这是大企业关注的核心。最后用
一项含糊不清,不具备执行条件的反托拉斯法来搪塞改革派,平息舆论,对托拉斯却没有实质
性的利益损伤。

哈里森在这三个问题上的做法被称为 1890 三项妥协,这表明两大党派的政策已基本趋同,而


共和党对南部黑人的选举权问题则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参议员亨利.洛奇在 1890 年提出监督南
部选举程序,防止讹骗黑人选票的法案却被国会搁置了,这表明共和党公开纵容南部民主党实
行剥夺黑人权利的种族压迫政策,因为谁都明白,决策者觉得货币问题比选举议案更重要。

第三党的出现

政治基础的趋同化,决定了两大党派的政治理念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所有的争斗都是为了利
益。而一些政治家看到了中下阶层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三党。从 70 年代起,代表不
同利益团体的小党派相当活跃,比如格兰其运动,绿币党,禁酒党,反垄断党,联合劳工党和
农民联盟,最终这些小党派都汇集成人民党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 1892 年的选举中,人民党获得了 103 万张普选票,22 张选举人票,10 个国会议员席位,控


制了 24 个州的立法机构。这分散了共和党选票,最终导致民主党克里夫兰再次胜出,造成了
极大影响,有人感叹“在西部已经不存在一个可靠的共和党州了。”人民党在选举中的表现引
起了两大党派的恐慌,也促进了 90 年代的政党改组。当然人民党内部存在派系,地域,阶层
以及种族成见,还是不能和树大根深的两大党派抗衡,在 1892 年大选一展风采之后渐趋衰败。

10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政治分赃的继续

1884 年大选胜利对于民主党是苦等 24 年的来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过。当时联邦政府雇员


的 90%约 11 万人为共和党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要求将他们全部解职,换上自己人。但克利
夫兰慑于由彭德尔法案启动的文官改革运动,不敢贸然行动,只是撤换了 4 万名官员以赏赐部
分的效忠分子。

在政策调整方面,克里夫兰试图用关税和抚恤金这两个地域性的旧争端,来掩盖当时舆论最集
中的货币制度争端。抚恤金是共和党稳定其政权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数量连年增加,1876 年
这个支出占联邦财政收入的 10%,到 1886 年已达 25%。共和党以此笼络 40 万联邦复员军人及
其家属 100 余万人。克利夫兰则对抚恤金提案多次实施否决权,用以报复共和党人。

1888 年上台的本杰明.哈里森,首先在官职分赃和抚恤金这两个问题上报复了民主党人。他撤
除了 3 万名民主党人官职,又在 1890 年通过家属抚恤法,把抚恤金总额提高到 1.6 亿美元。

1896 年麦金莱上任后也马上恩赐在其上台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人,他先任命约翰.谢尔曼为国
务卿,但麦金莱的首选不是谢尔曼,而是阿里森。而之所以任命谢尔曼,是为了在参议院制造
空缺,并让拒绝入阁的贵人马克.汉纳填补空缺。麦金莱不能任命谢尔曼为较为低级的官员,
因为谢尔曼在海斯时期已经担任过财政部长,只有最高级的内阁职位,才可诱使他离开参议院。
但这时候谢尔曼已经老迈不堪,而为了平息舆论,麦金莱派出亲戚威廉.麦金莱.奥斯本去和已
有 73 岁高龄的谢尔曼进餐,奥斯本回来报告说谢尔曼并没有衰老。

但谢尔曼就任后马上就暴露了问题,因为精力不济,他的事务经常交由第一助理威廉.R.戴和
第二助理阿尔维.A.埃迪。戴是一名律师,来自俄亥俄州,是麦金莱的人马,对外交事务一无
所知,在会面上经常沉默不言,而埃迪则是听力有问题的病人。一个外交官讽刺地说:“部门
首长什么都不知道,第一助理什么都不说,而第二助理则什么都听不到。” 但汉纳则如愿被
任命为参议员。

麦金莱还想任命汉纳在芝加哥的副手查尔斯.达韦斯为财政部长,但因为年龄太小,被人排除
在外。最终他给了达韦斯货币主计长的职位,而财政部长这个职位,则由达韦斯极力推荐的芝
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行长、黄金民主党人利曼.J.盖奇出任。

联邦机构的权力争斗

从立国开始,美国的权力中心一直在国会,但随着民选基础的加大,总统一直在努力摆脱“看
门人” 的角色。总统和国会斗争首先发生在官职任命方面,1867 年国会用官职任期法击败了
接替林肯的约翰逊总统,此后国会坚持要求和总统分享官职任命权。后来海斯总统在任时曾未
同国会磋商就独立组阁,接着又控制了对纽约海关官员的任命,为内战后首开的先例。民主党
克里夫兰总统利用文官改革的形势,在 1887 年迫使国会撤销了官职任期法,为恢复总统完整
的权力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国会还竭力插手内阁事务,在 70 年代初,部分国会议员就主张总统应尽量少过问内阁事务,
部长们应该直接对国会各对应的委员会负责,并要求各部长每月向国会报告工作。国会还利用
其接受上诉,进行调查的特权,干预内阁事务。1880 至 1886 年国会接受上诉案件 3000 多次,
这又引起了司法部门的不满。于是国会又成立了参众两院联合委员会,以考核各部工作,成为
总统对各部的权限中的一道障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905 年西奥多.罗斯福这位强势总统开
始对内阁各部加强控制,这个委员会才算寿终正寝。

10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总统和国会权力争斗的另一个焦点是财政支配权,例如海斯为了增加联邦在南部驻军的拨款,
克里夫兰为了减少抚恤金的支出,都曾与国会发生争执。但总的来看,在 20 世纪以前,总统
基本上没有对财政拨款的数量和使用方向的决定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921 年,行政部门
设立了联邦预算局,才使内阁在财政方面有了一定的权限。

总统为首的内阁权力的上升,除了通讯技术的发展,选民基础的扩大外,还有经济集中的因素。
全国市场的形成要求联邦迅速有效的处理全国性争端,而国会在长期为地方势力和党魁盘踞,
对于具体问题很难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总统所处的位置有利于联邦政府,两大党派与垄
断资本的结合。比如克里夫兰与金融界,哈里森与铁路集团,麦金莱与中西部制造业集团的关
系,都非国会的党魁势力所能比拟。因此在历次经济危机和大罢工面前,总统都能够,而且愿
意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资本集团。

在于总统代表的行政权力争斗的过程中,国会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其变化的第一动力是院外
集团的影响,所谓“院外”,是指没能进入国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团体。19 世纪末院外集
团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由党魁直接操纵的政党机器;二是一些企业集团,如铁路集团,糖业
集团,制造业协会,农场主联盟等等;三是内战后遗留的地域性集团,如共和党大军;四是与
重大社会争端有关的团体,如文官改革联盟,复本位联盟,关税改革联盟等;五是一些媒体势
力——黑幕揭发者,类似于中国的公知。这些团体有可能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力,比如有的集团在短时间内向政府发出几十万封邮件,促使国会采取一些对他有利的措施,
同时他们往往被财团所利用,又被称为无形国会,或者第三院。

在立法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政治,经济见长议员难以准确把握技术问题,立法的主要
环节越来越多的在各专业委员会中进行,而国会的辩论和表决则成为一种流程和形式。专业委
员会的增多使议员变得职业化,其更换频率从 70 年代的 58%降至 90 年代的 24%。一些服务年
限长,资历老的专业委员掌握着实际的立法权,这使国会相对保守,也失去了“民选”的意义,
在立法方面往往更倾向于垄断资本。

早在重建时期,国会为了制约总统,并阻止民主党人进入最高法院,于 1869 年再度肯定了最


高法院的 9 名法官终身制——重建时期民主党没有势力进入,终身制使其后面也很难有更换的
机会。终身制加上司法独立使大法官们得以守旧又没有后顾之忧,在判决上更加倾向于垄断资
本,比如反托拉斯法被他们解释为作用全然不同的双刃剑;迫害黑人的三 K 党问题是联邦无法
干预个州的内部事务;工人罢工的领袖被判为“垄断贸易”的 “罪犯”。

总之,随着经济走向垄断以及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力机构的内部争斗,他们都需要垄断资
本的支持,这就不难理解在对付劳工的问题上他们会持有完全一致的立场。

1886 年芝加哥 5.1 罢工

垄断资本主义的集中工业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工人阶级,
并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如工会,劳联等。而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产业工人的艰苦劳动,很多工人
们每天要劳动 14 至 16 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 18 个小时。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
过这样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 18 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
我能够使他在 22 岁时头发变成灰白。”于是工人组织经常用罢工,示威等方法要求减少劳动
时间,在当时工人的普遍诉求是 8 小时工作制。

1886 年 5 月 1 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举行了约 35 万人参加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


8 小时工作制。5 月 3 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镇压,并向人群开枪,打死了四个人,多人受伤。
这件事引起了强烈反弹,各工会决议于 5 月 4 日在干草市广场举行群众大会,约 2,500 名劳工
参加。工人情绪虽然激昂,过程却非常和平,没有什么暴力行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工人

11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淋得只剩两百多人左右,正当劳工正要收场时,忽然开来一队 180 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将现场


包围起来,命令他们马上解散。就在双方在争论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爆炸事件,场面顿时大乱。
黑暗中警察向示威人群开火,人们四处逃窜。 共计有十名劳工当场被打死,这就是历史上闻
名的“干草市广场惨案”。

事后警察与新闻界一口咬定是无政府主义者丢的炸弹,要求处以极刑。因此,警方大肆逮捕劳
工领袖,最后以谋杀罪起诉八个人。其中有五个人那晚根本没到会场,只不过他们都是工会运
动的活跃份子,警方正好借机一网打尽。

审判最后,除了一人被判十五年,二人被判无期徒刑外,五人都判死刑。 而其中的一位工运
领袖奥古斯都.史比司(August Spies)在临刑前说:“总有一天,我们的沉默 ,会远比今天
你们所要压制的言论更为宏亮有力!”。1889 年,为了纪念这段壮烈的历史,在巴黎举行的
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决议,将 5 月 1 日定为国际劳工节,要求各国的劳工共同努力,为八小
时工作日而奋斗。

当时在任总统克利夫兰明确表示反对庆祝五一劳动节,以免引起劳工的更大暴动。在 1894,
他将美国独立日与感恩节之间的一天,九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美国劳动节。而八小时工作制,
则直到 1935 年大萧条时工作机会变少,才在法律中才予以确立。

1893 年恐慌和民主党的分裂

对垄断经济持续的放任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加上铁路债务,农场抵押,农业萧条,使美国
到了 1892 年的时候金融形势急剧恶化。国际方面,同时期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变使对其进行
大量投资的巴林兄弟银行担心问题扩散到美国,开始向美国财政部挤兑黄金。两方面的因素促
成了 19 世纪美国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一年之中 624 家银行破产,破产总额近 3.5 亿
美元。工人失业率达到 20%,农产品价格跌到历史最低水平。

面对危机,时任总统民主党人克里夫兰继续坚持放任政策,他认为“治愈危机最好的办法是装
作不知道危机的存在。”并公开声称:“只要我在总统位置上,政策就不会对企业利益产生任
何伤害。”为了保证垄断集团渡过难关,克里夫兰采取了一系列牺牲种下层的措施,1893 年
底,他撤销了谢尔曼够银法,使货币紧缩更加严重;1894 年,他派遣联邦军队镇压普尔曼铁
路大罢工和“柯克西进军”,并以反托拉斯的名义逮捕尤金.德布斯等工运领袖。克里夫兰为
了挽救联邦财政,同华尔街银行集团达成 1 亿多美元的债券交易——其价值超过当时联邦黄金
储备总量——为摩根集团提供巨额利息收入。

克利夫兰的政策让民主党内存在已久的分歧变成了公开的分裂,西部和南部民主党人不肯继续
按照东北部民主党上层的指令行事,公开打出“自由银币”的旗号,以保住在各自州内的大党
地位。民主党内部的争斗抵销了它与共和党抗衡的力量,1894 年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去了在国
会两院中的多数席位。对于这种局势,民主党银币派决定合并人民党来和共和党竞争,削弱了
民主党自己的实力。

个人经历

麦金莱曾参加南北战争,在后来第担任第 19 任总统的拉瑟福德.海斯手下服役。因对海斯与士
兵打交道的方式印象深刻,开始与海斯交往,建立了一段终生的友谊。战争结束后他加入了共
济会,于 1865 以少校军衔年退役。

退役后他决定发展法律事业,在纽约州的阿尔巴尼法律学院深造一年后,麦金莱回到俄亥俄州,
并在 1867 年 3 月取得了律师资格。同年,他搬到斯塔克县坎顿,开设了一间小型的律师楼。

11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在那里,麦金莱很快与乔治.W.贝尔登建立了合作关系。律师楼的生意很好,麦金莱很快就在
坎顿的干道旁边买了一栋楼,用以出租。1867 年,他在军中结识的好友海斯获共和党提名为
州长候选人,麦金莱发表了一篇演说为其助阵,这是他第一次涉足政治,在他的帮助下海斯赢
得了州长选举。1869 年,麦金莱出选县检察长,任期结束后他有意连任检,但败给了民主党
候选人,当地的著名律师,威廉.A.林奇。

随着事业的发展,麦金莱逐渐为当地的上流人士所熟悉,1871 年他和当地的望族成员艾达.萨
克斯顿结婚。艾达坚持要求麦金莱继续发展自己的法律与政治事业,于是他参与了俄亥俄州共
和党大会,海斯在会上获提名为共和党州长候选人,麦金莱再次为他助选(但这次海斯失败
了)。次年,他接到了一单案件:为一群与工贼发生冲突的矿工辩护。

对手是曾在选举中击败他的林奇,而煤矿的所有人则是克利夫兰商人马克.汉纳。麦金莱在这
一案件上取得胜利,他代理的一方除了一人之外,所有人都成功脱罪。这单案件令他得到了劳
工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麦金莱还因此结识了马克.汉纳,汉纳是他日后最坚定的支持者。

1876 年大选中,参与县共和党大会的代表认为他能吸引蓝领选民,议员候选人。同时间,海
斯获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麦金莱既为自己拉票,也为海斯拉票,两人都取得了胜利,海
斯当选总统,麦金莱当选议员。

1877 年 10 月,麦金莱第一次进入国会,他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币制争端,1878 年,麦金莱


投票支持布兰德-阿里森法案。法案赋予了政府权力,大量购买白银,并将之转换为金钱。

麦金莱在第一个议员任期内,鼓吹提高关税,坚定地支持保护主义。但他提高关税的主要目的
不是提高政府收入,而是为美国商品争取价格优势。曾为麦金莱立传的玛格丽特.利奇指出,
麦金莱所居住的城市坎顿,之所以能够成为繁荣的农具制造中心,就是因为高关税保护,这影
响了麦金莱的政治观点。1880 年,加菲尔德当选总统,麦金莱获选筹款委员会为委员,使他
在短短时间(两个议员任期)内,就加入了众议院最有权势的委员会。

1880 年,麦金莱担任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俄亥俄州代表。1884 年,麦金莱又获选为共和党全


国大会代表,担任决议委员会主席,因为出色的处事手法,赢得了喝彩。到了 1886 年,他已
经与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州长约瑟夫.B.福雷克一起,成为俄亥俄州共和党领袖。马克.汉纳
涉足政治后,对三人都给予了支持。不过在 1888 年共和党大会上,他们几人的关系出现了裂
痕。开始时麦金莱、福雷克、汉纳三人都支持谢尔曼参选总统,福雷克中途转态,支持缅因州
参议员詹姆斯.G.布莱恩。但布莱茵拒绝了提名,福雷克再度支持谢尔曼。汉纳因为福雷克背
信弃义,决定不再支持福雷克,转而全力支持麦金莱。汉纳也开始钦敬麦金莱,并与麦金莱成
为好友,为他作出建议。1888 年后,汉纳投入了很多时间,促进麦金莱的事业发展。

1889 年,共和党在国会中处于强势地位,麦金莱决定出选众议院议长,但没有如愿,不过也
得到了筹款委员会主席的位子。1890 年,麦金莱关税法案在俄亥俄州居民的支持下通过,虽
然特殊利益者通过影响力在参议院修改了法案,但是法案规定对多种外国商品征收关税的条文
保留了下来。

麦金莱的政治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早在 1878 年,俄亥俄州民主党慑于他的影响力,在议员选


举过程中进行格里蝾螈,但当年他依然获胜,得到时任总统海斯的高度赞扬。1890 年,民主
党继续对他格里蝾螈,他为此更加努力的向选民解释自己的关税法案——(关税法案)是为人
民而设...保护了他们的产业,保护了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保护了他们的幸福家园,保障了
他们的教育、工资、投资...它会为这个国家带来全世界都前所未见的繁荣。而他的对手,前
副州长约翰.G.华威则假扮成小贩,以 50 分出售 25 分的锡器,并向前来购买的家庭主妇解释,
这是麦金莱关税法案造成的,最终麦金莱以 300 票的差距败选。

11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格里蝾螈(Gerrymander),是一个来自美国的政治术语,指以不公平的选区边界划分方法操
纵选举,致使投票结果有利于某方,类似于田忌赛马的方法。这个政治术语源自 1812 年美国
马萨诸塞州长埃尔布里奇.格里将某一选区划分成不寻常的蝾螈状,以让民主共和党得胜。格
里的政敌于是将格里(Gerry)姓氏与蝾螈的字尾(mander)组合成“gerrymandering”(格
里蝾螈),用来影射为照顾党派利益,不公平画分选区的方式。美国最高法院在 1985 年裁决
该做法违宪,此后各州的众议院选区划分须以人口比例去作分配,每十年的人口普查决定州的
选区数目。

1890 年议员竞选失败后,麦金莱做了俄亥俄州的州长,在任上虽然他认为商业决定了国家的
健康,但是他没有特别偏向商人,而是不偏不倚地处理劳资问题。他设立了仲裁委员会,解决
这类问题,还提出了新法例,处罚解雇工会成员的雇主。

在 1893 年萧条中,麦金莱也因此遇到了困难:扬斯敦商人罗伯特.沃克曾经贷款给麦金莱。麦
金莱为了报答他,在担任州长后,就经常贷款给他,方便他进行周转。出于对沃克的信任,麦
金莱在签字的时候,不会仔细阅读条文,结果一次被沃克蒙骗签署了一张票据。后沃克后来在
突如其来的经济萧条中破产,麦金莱因此承担了一笔超过 100,000 美金债务。这使萌生了辞职
重操旧业赚钱还债的想法,不过汉纳利用一个基金帮助麦金莱偿还了债务。麦金莱希望汉纳等
人能列出曾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的名单,并保证会向他们还债,但是遭到了拒绝。而这个遭遇
却又让不少在萧条中遭受打击的人对麦金莱产生了同情,令他的人气再度上升。在 1893 年 11
月的选举中,麦金莱轻松地连任州长,是内战后得票率最高的俄亥俄州州长。

麦金莱在 1894 年的国会议员中期选举中,为共和党呼吁,为党友争取了不少选票。在他的努


力下,福雷克和其支持者阿萨.布什内尔分别当上了参议员与州长。作为回报,布什内尔与福
雷克会支持麦金莱出选总统。

1896 年选举

党内提名

1896 年大选之前,马克.汉纳参与了麦金莱竞选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汉纳的帮助下麦金莱
在选举前取得了众多支持。当议长里德与参议员威廉.B.阿里森派出自己的代理,到各地争取
共和党内支持的时候,他们发现,汉纳的代理早就抢先一步,完成了相同的任务。

汉纳代表麦金莱会见了一些政治老板,如纽约州参议员托马斯.普拉特与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
马修.奎伊这些人愿意支持麦金莱,条件是麦金莱当选总统后,要任命他们为官员,提供适当
的保护。不过,麦金莱自信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手段取得提名,汉纳接受了他的决定。两人的早
期宣传工作,很多都聚集于南部。麦金莱在汉纳位于乔治亚州南部的度假屋里面,会见了不少
这个地区的共和党政治家。他要 453½张代表票才能取得提名,在投给他的代表票当中,有将
近一半的代表票来自南部与边境州份。普拉特在回忆录中写到:“(汉纳)在我们当中的一些
人醒觉之前,就得到了南部的坚定支持。”

政治老板遭到他拒绝后,企图阻止他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取得多数代表票,但没有得逞。在四
月末召开的州大会上,大部分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代表,都把代表票投给了麦金莱。在前共和党
总统哈里森表明了自己拒绝参选的立场后,麦金莱的人马迅速取得了印第安纳州的控制权,其
速度之快,令哈里森在暗地里感到尴尬。怀俄明州参议员弗朗西斯.沃伦写道:“政客极力阻
挡他,但如果大家能投票的话,那么,全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共和党选民都会投给他。” 没
有任何意外,在 1896 年 6 月的共和党大会上,他获得了提名。

11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大选

大选中两党的议题最后归结到币制中白银和关税上,起初麦金莱在白银问题上,立场温和,倾
向于与外国协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在大会召开前最后几天,他在听取了政治家与商人的
意见后,决定支持金本位制度,不过也接受国际协商建立的金银复本位制度。他的决定使一些
西部代表,在科罗拉多州参议员亨利.M.泰勒的带领之下,退出了会场。然而,与民主党相比,
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不是很大,而且麦金莱也向自由铸银支持者作出了以后让步的承诺。

从 1873 年开始,美国就进入金本位时代,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所有具备实际效力的货币政


策都是围绕金本位展开,任何公民都可以将黄金交由政府化验后打造成硬币,只需支付少量费
用弥补开支。白银此时虽然产量可观,但并不能直接转化成硬币,只能按市场价值出售。但金
本位在农业和矿业领域不得人心,因为有限的黄金会限制货币供应量,给农业贷款和偿债造成
困难。许多人因此倡导自由且无限制地铸造银币,认为此举可以加大货币供给,促使美国走出
经济泥潭。但是,金本位的倡导者认为“自由铸造银币”政策(又称“金银复本位”)会引发
通胀,对美国同欧洲金本位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持续萧条,越来越多人支持自由铸银。民主党内部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时
任民主党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是金本位制度的坚定支持者,但是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乡村地
区的民主党,支持自由铸银。后者在 1896 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中取得了胜利,选出威廉.詹宁斯.
布莱恩担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布莱恩的黄金十字架演说打动了与会代表,但他在金融问题上
的激进立场令不少金融家感到担忧。汉纳运用自己的策略与金融家们取得联络,最终赢得了他
们的支持。汉纳投入了 3,500,000 美元、超过 2 亿本小册子,来支持共和党的金融、经济政策。

对于人民而言,这是一场研究和分析的、劝告和说服的选战,寻找经济和政治真理的选战。出
版社出版了很多小册子,供人阅读、再阅读、辩论,成为了经济思想和政治行动的指引。它们
印刷和派发了成百万份...但这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广受欢迎的小册子被人翻烂,布满污
迹,纸张脱落,而小册子的所有者,则一次又一次地、不辞劳苦地研究小册子中的论据,在公
开和私人场合的辩论中,引用小册子当中的文字。

布莱恩的竞选经费有限,但他拥有优秀的口才、年轻等优势。于是布莱恩乘坐火车,在全国进
行了一次规模史无前例的政治巡游。汉纳建议麦金莱采取相同的行动,不过后者以对手的口才
更佳为由,拒绝了这一建议。他没有四出宣传,反而留在家中,欢迎人们前来见他。历史学家
R.哈尔.威廉斯写道:“这是一个绝妙的策略,麦金莱的前廊竞选运动成为了美国政治史上的
传奇。”

除了星期日外,麦金莱每天都会在前廊接见来自各地的代表团,铁路公司出资补贴旅费不足的
人。代表团到达坎顿后,从火车站步行前往麦金莱家。走到他家后,他们会围住他家的前廊,
有人甚至偷偷地把栏杆削成纪念品带走。他们当中的代表会对麦金莱发言,而麦金莱则会以最
合适他们的竞选演说回应他们。麦金莱在发表演说前会仔细编写讲稿,从不即席发言,就连代
表团的发言也要经过麦金莱本人,或者他的代表审阅,以免有人的即席评论,出现尴尬场面。

公众对自由铸银的热情冷却后,麦金莱开始宣传他的关税政策。到了 9 月末,共和党已经停止
印刷有关白银问题的小册子,改为集中宣传关税政策。1896 年 11 月 3 日,全国大部分选民投
下了选票。麦金莱在整个东北部和中西部取得了胜利,他在普选中取得了 51%的选票,也获得
了充足的选举人票。布莱恩失败的原因是太过注重白银问题,而忽视了市区工人的问题。城市
选民都支持麦金莱,而普遍支持布莱恩的南部,只有丹佛一个城市人口超过 100,000 人,因为
这里出产白银。

11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马克.汉纳

马克.汉纳多次帮助麦金莱,是他在前往白宫的路上的贵人。不但麦金莱,马克汉纳还在其他
多位总统的竞选过程中提供过支持,被称为总统制造者。

马克.汉纳于 1837 年在俄亥俄州新里斯本出生,少年时同家人迁居正高速发展的克里夫兰,在


此和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就读同一所高中。1857 年高中毕业后,汉纳进入西部保留地大学,
但因推动他人一起嘲笑学校某个严肃仪式而被开除。然后他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后在南北战争
期间短暂服役,然后同夏洛特.罗兹结婚。战争结束后,汉纳在岳父的引领下开始经商,并且
很快就成为公司合伙人,对许多领域产生浓厚兴趣,特别是煤矿和钢铁行业。汉纳满 40 岁时
就已是克里夫兰最富有的人士之一,接下来他的兴趣开始转向政治。

在 1880 年大选的党内提名阶段,汉纳邀请前总统格兰特和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罗斯科.康克林前
来俄亥俄州的门托市同加菲尔德见面。人们认为正是在汉纳的努力下,属激进派共和党人的格
兰特和康克林才同意前来与属温和派系的加菲尔德面谈。而格兰特本是提名的热门人选,但派
系未能取得足够支持,所以他前来也就成为党派团结的重要标志。

加菲尔德提倡公务员体制改革,这一立场同认同政治分赃汉纳相左。虽有观点不一,但汉纳还
是极力支持俄亥俄州同乡加菲尔德。他推动建立商人筹款俱乐部,为加菲尔德竞选期间的私人
开销筹集资金。并建议加菲尔德采用了和麦金莱同样的宣传方法,没有前往全美各地竞选,而
是留在家中接待来访者。

共和党候选人最终在 11 月的普选中以微弱优势战胜民主党候选人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但汉纳没有在加菲尔德政府寻求一官半职,估计他是因为同新任总统存在政见分歧而没有提出。
加菲尔德上任六个月后被刺杀,汉纳在尸体送达克里夫兰后接手,安排葬礼相关事宜,将之下
葬在克里夫兰湖景公墓,20 余年后,汉纳自己也埋葬于此。

1884 年,汉纳和前辛辛那提法官约瑟夫.福勒克支持谢尔曼争竞选总统,谢尔曼支持金本位,
努力解决商业面临的问题,同时还是俄亥俄州人,这都是汉纳支持他的重要原因。但谢尔曼在
党内提名阶段被布莱恩击败,共党候选人中没有俄亥俄同胞,汉纳在这年竞选期间的表现不及
1880 年积极。而布莱恩最终在普选中不敌民主党对手,纽约州州长格罗弗.克利夫兰。

克里夫兰上任后,汉纳继续经商,为再度支持谢尔曼参选做准备。后来经谢尔曼推荐,克利夫
兰总统委任汉纳成为联合太平洋铁路董事(当时该公司的企业董事会是由政府任命)。联合太
平洋铁路总裁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对汉纳的工作赞不绝口,汉纳对煤炭业务的了解也令他
成为董事会煤炭事务委员会的负责人。1885 年,福雷克出马竞选俄亥俄州州长并胜出,又于
1887 年赢得连任,汉纳在两次竞选期间都是重要的竞选顾问和筹款人。

汉纳与麦金莱有可能在 1871 年代就见过面,但彼此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让二人认识的是


前文所说的 1876 年的一场官司,而真正让汉纳下定决心帮助麦金莱的是 1888 年的共和党大会。
这次大会上汉纳继续支持谢尔曼争取提名,谢尔曼虽然处于领先位置,但幅度尚不足以获得提
名。这时有不少代表鼓动麦金莱去争夺提名,但麦金莱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说既然来的时候
承诺会支持谢尔曼,他就会做到……这让汉纳对麦金莱深感钦佩,他打心眼儿里佩服那些即便
风头不对,也依然会坚守承诺的汉子。

与会代表一度听到传言布莱恩可能宣布参选,福雷克于是表示愿意支持布莱恩,但后来布莱恩
拒绝了,福雷克又回过头来支持谢尔曼。但汉纳始终没有原谅这种在他眼中形同背叛的作为,

11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两人分道扬镳、相互憎恶,俄亥俄州共和党也相应分裂成两大派系,直至 1904 年汉纳辞世后


才逐渐愈合。

1891 年麦金莱当选俄亥俄州州长,而汉纳则在帮助谢尔曼在连任联邦参议员中和福勒克的竞
争。汉纳聘请侦探寻找那些躲藏起来、估计是福雷克支持者的议员,给予重金贿赂,让他们转
为支持谢尔曼。

从 1892 年开始,汉纳开始筹划让麦金莱 1896 参选总统的事务。1895 年,汉纳将名下多家公


司的管理权移交兄弟伦纳德以便全身心投入麦金莱的竞选工作。汉纳对此非常有信心,他在竞
选活动开始时就宣称,除了奇迹或死亡,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止麦金莱在 1896 年得到党派提名。

麦金莱赢得选举后致信汉纳,邀请他进入内阁任职,汉纳考虑政治影响,表示不会在麦金莱领
导的行政部门任职——因为这会被视为总统对他此前帮助的报答。于是有了前文所说的由谢尔
曼出任国务卿,为汉纳腾出了参议员的位置。在麦金莱任职期间,汉纳无条件的支持总统的所
有决定,在美西战争问题上,还挺身而出,为麦金莱顶住了各方面的质疑和压力。

麦金莱总统在遇刺到了濒危之际,汉纳和第一夫人一起陪伴了他的最后一刻。并制订必要的部
署和安排,把总统的遗体送回家乡。

1900 年麦金莱竞选连任的时候,汉纳曾强烈反对西奥多.罗斯福出任副总统,认为他太冲动。
但麦金莱死后,继任总统罗斯福主动向汉纳示好,希望能增强自己在参议院的影响力。汉纳表
示愿意同罗斯福达成协议,但有两个条件,一是罗斯福要继续完成麦金莱的政治日程,二是要
求新总统不要再叫他“老家伙”。这个称谓让汉纳不厌其烦,甚至威胁总统:“不然的话,我
就叫你泰迪。”罗斯福同意了这两项条件,只是有时还会叫一声老家伙。

虽然汉纳同罗斯福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总统还是在 1903 年 11 月邀请汉纳主持连任竞选。


汉纳知道罗斯福此举是慑于自己的威望,想确保自己不会反对他,但没有做出答复。甚至还有
人传言,汉纳自己会出来竞选总统,但他也没对这些传言做任何反应。

1904 年 1 月 30 日,汉纳在阿灵顿酒店出席烤架俱乐部晚宴,身体出现不适。1904 年 2 月 15
日,汉纳在阿灵顿酒店去世。为罗斯福立传的埃德蒙.莫里斯这样评价汉纳:“他在两边都干
得不错,创造 700 万美元财富的同时,还成就了好几位美国总统。”

主要功过

第二次技术革命和工业化

麦金莱上台后立即组建了一个权势极大的内阁,国务卿是谢尔曼;内政部长布里斯是纽约银行
家,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陆军部长卢瑟尔.阿尔戈是密歇根州的木材业巨头,后来又由
摩根的法律顾问艾利胡.卢特担任;还有许多大企业家被任命为驻英,法,德,日等国使节。
他按照各财团的实力来分配权力,比旧时的党魁制更符合垄断资本的要求,因此麦金莱的政府
也被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

在百万富翁领导下的国家,各种政策措施都朝着有利于资本集团的方向发展,加上 1893 年危
机之后的反弹,麦金莱时期的美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

经济腾飞的首要标志是动力革命,1860 年美国的畜力占全国人力动力之外的 2/3,19 世纪末


的时候蒸汽动力则占比 2/3。1900 年,两个新动力,即电力和内燃机的出现,构成了 20 世纪
的工业基础。到了 20 世纪初,电力工业已成为美国现代化工业体系中的重要部门之一。

11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石油工业是技术革命的另外一颗新星,到 1900 年,美国已经有了每年 6362 万桶的石油产量。


石油炼制技术持续改进,特别是高温高压下的石油裂解新技术和制造合成汽油的技术都有了突
破性进展,于此相关的化学工业也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在钢铁工业,1860 年美国生产的钢铁还不到 100 万吨,性能要求比较高的钢材比如铁路用钢


轨还需要大量进口。而到了 1899 年,美国的钢产量超过 1000 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 43%。

在钢铁,石油,电器基础上的汽车工业是最具代表性的新产业,亨利.福特于 1903 年在底特律


创建福特公司并运用部件标准化原理,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产品,使美国汽车工业迅速扩展。
同时他基于零部件标准化和互换性设计的流水线作业,也是一种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一场革命。
这种方法迅速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极大的提高了产量,降低了产品成本,成为了今天的工业
的标准化流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902 年一个英国代表团访问美国,
企图寻找美国生产迅速发展的秘密,最后他们发现谜底就是:在美国工厂中广泛的使用了机器。
一位成员在报告中写道:“他们并不是比英国的工人干的更努力,而是几乎在每件事情上都用
上了节约劳动的机器,实在令人震惊。”

到了 20 世纪初,美国已经建立起了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他能够不依赖别国而独立运转,
具有独立的能源供应和机械制造能力。工业门类齐全,部门完整,能够生产本国所需要的一切
工业品,这使他们具备了与别国竞争,接受挑战的能力。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使美国很快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其工业强国的地位。在国内,1900 年工
业品产值超过农产品价值 2 倍多,农业社会让位于工业社会。在国际上,美国的工业品快速打
进世界市场,1897 年实现贸易顺差 5 亿美元。在出口产品中,原材料出口比重逐步下降,制
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钢铁,精炼油,铜制品,汽车,农业机械等比重上升。

金本位的确立

经济形式的好转使公众对自由铸银的热情消退,而克朗代克淘金热和澳大利亚淘金热又货币供
应量在没有充足银币(白银)的情况下大幅提升。终于在 1900 年,大选即将展开之际,国会
通过了金本位法案(Gold Standard Act)。法案规定黄金作为美元的唯一价值标准,金币为
标准货币。面值 1 美元的金币重量为 25.8 格令,含纯金 23.22 格令,即 23.22 格令纯金=1 美
元,或者去盎司纯金=20.6718 美元,美国发行的一切货币都必须使用这一标准。

金本位的确立,标志着美国内部持续多年的币制争端正式结束。而世界范围的强国统一了币制,
为后来世界贸易的扩大提供了必要支持。

美西战争

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古巴人一直在进行断断续续的军事行动,企图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
独立。1895 年,冲突升级为独立战争。西班牙军队为了竭止席卷全岛的叛乱,强迫古巴人入
住军事基地附近的集中营,防止他们向叛军提供援助。麦金莱和美国公众都反对西班牙的政策,
倾向于叛军。但是他没有战争的意愿,而是希望通过谈判,让古巴人独立,至少自治。两国在
1897 年开始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但没有取得任何共识。1898 年 1 月,西班牙终于向叛军作
出让步的承诺。但古巴首府仍然存在暴乱,麦金莱因此派出了缅因号军舰到古巴保护美国侨民
和财产。2 月 15 日,缅因号爆炸,266 名海员遇难。此事激起了公众的愤怒,纷纷都要求对西
班牙开战,麦金莱没有顺从民意,坚持要设立委员会,调查爆炸原因。美西两国在调查期间,
仍然继续谈判。3 月 20 日,委员会宣布,缅因号是被一枚水雷炸沉。麦金莱不顾国会内的压

11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力,继续和西班牙谈判,但西班牙拒绝了麦金莱的要求。4 月 11 日,麦金莱将问题转交给国
会处理,国会随即在同月 20 日向西班牙宣战。

电报和电话的发展,使麦金莱对战事的控制权,比以前任何一位总统都大,让他能够以极快的
速度,指挥调动海陆两军。海军在开战后两个星期内,就取得了第一次胜利:由乔治.杜威率
领的太平洋舰队在菲律宾马尼拉湾与西班牙舰队交战,美军没有损失一艘战舰,就摧毁了对方
的整个舰队。杜威的胜利,使这场原本一场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战争,变成一场决定西班牙
太平洋地区殖民地命运的战争。次月,麦金莱增加了派往菲律宾的部队(第 8 军)数量,又赋
予了第 8 军的指挥官韦斯利.梅里特在菲律宾建立司法系统,征收税款的权力,方便美军长期
驻守当地。当部队在 6 月抵达菲律宾时,麦金莱要求西班牙交出菲律宾群岛。

同时美军在佛罗里达州坦帕附近,集结了一支由正规兵和自愿兵组成的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6 月 20 日,在延迟多日后,部队在圣地亚哥-德古巴登陆。7 月 2 日,美军以极高伤亡为代价,
率军攻陷了圣胡安山。两日后,被逐出圣地亚哥港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舰队,被威廉.T.萨姆森
的北太平洋舰队完全消灭,两个舰队之间的战斗成为了这场战争之中最大规模的海战(圣地亚
哥-德古巴战役)。美军随后开始包围圣地亚哥,7 月 17 日,守军投降,古巴落入美国掌中。
麦金莱和迈尔斯派了一支部队攻占波多黎各,美军登陆时,没有遇到多少反抗。此时西班牙的
海军已被摧毁,难以运送补给殖民地,开始寻求和谈。

7 月 22 日,西班牙委托法国驻美大使与美国和谈。西班牙最终在 8 月 12 日被迫接受美国的要
求,同意停火。9 月,双方在巴黎正式展开和谈。西班牙最初想把和谈范围局限于古巴问题上,
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迫接受了美国对其他地区的领土要求。和会一直进行到 12 月 18 日才宣告结
束,双方在会上签署了巴黎和约。美国取得了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而西班牙也放弃了古
巴的主权,美国会因此向西班牙支付两千万美元。

媒体在这次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缅因号事故的调查期间,麦金莱还想继续通过和平的方
法解决问题,而舆论的压力推动了他的战争决策——比如有的报纸公开了西班牙驻美大使在信
件中称美国总统是狡猾的政客。尤其是威廉.赫斯特的《纽约日报》由于采用大量离奇手法报
道战争过程而一举成名,赫斯特本人也曾作出亲自带领记者持枪俘虏西班牙海军士兵的奇闻。
1898 年美国军舰被炸时,他指示派往古巴的记者:“你制造新闻,我制造战争”,称为“煽
动性新闻”。

美西战争是美国第一次主动挑战欧洲强国,拉开了美国海外扩张的序幕。战争结束后,参议员
亨利.C.洛奇在国会发表演说,谈到了获得菲律宾群岛对美国的利益,除了那里丰富资源外,
对进一步向中国扩张也有重要意义。这场战争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开始成为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
区的强国,由孤立主义主导的美国外交思想开始向扩张主义的转变。

美西战争的胜利让世界认识到了美国的强大,进入 20 世纪以后,外交家们再谈起美国的时候
就会把他和英,法,德,奥匈,俄,意大利相提并论。欧洲列强纷纷把美国看成一个危险的敌
人,在德国的议会辩论中,法国的媒体上经常会出现“美国危险”这样词句——让人联想到
21 世纪的“中国威胁论”。一位英国记者在其著作中提到:现在的英国有两个选择,与美国
联合,或者沦为讲英语的比利时的地位。

吞并夏威夷

夏威夷地处太平洋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交通和贸易中心。 1810 年卡
美哈美哈酋长以武力统一夏威夷群岛,成立君主立宪制的夏威夷王国。1840 年以后,美国和
日本移民和商人大量涌入夏威夷。1842 年,美国首先承认夏威夷王国,以确保一旦日本政府

11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强行吞并夏威夷时,能以反侵略的理由介入。 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夏威夷王国都作为一个
独立的君主制国家存在,并被当时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德国所承认。

1887 年,在劳伦.A.瑟斯顿的主持下,夏威夷王国实行所谓《刺刀宪法》,通过收入和财产方
面的限制,提高欧洲移民的权力和枢密院的影响力,削减了君主的权力。莉莉乌欧卡拉尼女王
(Liliʻuokalani)1891 年即位后,希望通过一项新的宪法,重新夺回君主的权力。

为了得到公众的支持,并削弱美国及欧洲居民的权势,她降低了原住民参加选举所需的财产门
槛,并取消美国及欧洲移民的投票权。但这遭到了国内工商阶级的反对,他们希望夏威夷能够
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以免除美国向夏威夷蔗糖征收的关税。同时,劳伦.A.瑟斯顿领导的政治
小团体,已经为夏威夷并入美国做了数年的准备。

1893 年 1 月 14 日,女王试图颁布新宪法的当天,反对者们便召开会议并确定了政变以废除女
王,并寻求美国的支持甚至合并。为此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委员会的前身是成立于
1887 年的夏威夷联盟,隶属于夏威夷共和党,其主要成员是来自英美的白人精英。

政变由刺刀宪法的制定者之一,劳伦.A.瑟斯顿领导,他的祖父与外公均是美国传教士,他本
人曾得到长期居住在夏威夷的欧美商人的资助。委员会向美国国务部部长乔治.L.史蒂芬斯寻
求帮助,史蒂芬斯召集了一支武装海军连队以及两支水手连队共 162 人于 1 月 16 日登陆。

1 月 16 日,夏威夷国家元帅查理斯.B.威尔森便得到有关政变的情报,他向内阁申请授权逮捕
反对者安全委员会的 13 个成员,并在全国发布戒严令。但被驳回,之后威尔森试图与反对派
领袖瑟斯顿举行谈判,结果失败,于是威尔森开始募集支持者与反对派进行对抗。

1 月 17 日,一名警察由于禁止一辆装载武器的马车进入火奴鲁鲁步枪队而中枪负伤,激发了
政变。委员会组织了火奴鲁鲁步枪队大约 1500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均非夏威夷原住民)向皇
宫挺进。这些士兵们驻扎在距皇宫仅一条街的阿丽欧拉尼宫殿,并等待女王的答复。

最终在“避免流血冲突”的宗旨与亲信大臣的强烈建议之下,莉莉乌欧卡拉尼女王宣布投降。
火奴鲁鲁步枪队占领了政府大楼,解散了皇室警卫队,并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但美国并没有能够立即吞并夏威夷,直到 1898 年,总统麦金利签署决议,使夏威夷共和国成


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1900 年的《基本法令》决定,在夏威夷建立地方政府,珊佛.杜尔任总
督。 1959 年 3 月,国会投票,同意夏威夷成为美国的第 50 个州。

但夏威夷一直有争取自治权的运动, 1993 年 11 月 23 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公法 103-


150》,宣布代表美国人民,为一百年前美国政府支持推翻夏威夷女王的政变正式道歉,进一
步推动了夏威夷的自治运动。

2008 年一个自称“夏威夷王国政府”的组织“占领” 了夏威夷群岛末代君主居住的伊奥拉尼


皇宫,并宣称其最终目的是以和平方式恢复对夏威夷诸多岛屿的“主权”。该组织派出大约
60 名赤手空拳的“保安人员”,将进入檀香山市中心的一座宫殿博物馆(伊奥拉尼皇宫)各
入口封锁住,禁止游人出入,并宣布将此作为“夏威夷王国”政府所在地。

2009 年 2 月,夏威夷参议员丹尼尔.阿卡卡向国会重新提交了《夏威夷本土政府自治重建行动》
该行动希望通过树立合法的参照标准,建立夏威夷本土政府,并获得联邦政府对本土夏威夷人
的认可,使他们获得与美洲印第安部落同等的待遇。

11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身后事

麦金莱死后,全国都把目光聚焦在运送总统遗体的火车上,而没有注意当时股市的暴跌。火车
首先去了华盛顿,在白宫东厅展示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在国会展示了一段时间。数万人在雨中
等候了几个小时,瞻仰麦金莱陈列于国会大厦的遗体。遗体运抵家乡坎顿后,同样有数千人瞻
仰了总统的遗容。次日,第一循道宗教堂为麦金莱举行了葬礼。

麦金莱在逝世时,是美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总统,但年轻活跃的罗斯福在他身后,很快就吸引
了公众的眼光,甚至有人说麦金莱时期不过是“充满活力和能量的西奥多.罗斯福上台前的一
段平淡无奇的前奏”。也有人认为他实际上作出了很多对美国的未来影响深远的决定,但他作
决定时,喜欢顺从公众意见,而不是引领公众,这影响了人们对他的印象。20 世纪 40 年代过
后,学界对麦金莱的评价变得比较正面。在各个美国总统评价调查之中,他的排名居中,和同
一时代的其他总统,如海斯和克利夫兰相近。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把他和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
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相提并论,因为他承担了将美国转型为一个支持工商业发展的
现代化国家的责任。

19 世纪中美关系

美国从立国之初,就和中国有一些贸易,主要是往中国出售纺织品(也就是洋布),从中国购
买茶叶,丝绸等。美国也随着英国一起在中国销售鸦片,1820-1830 年间,美国往中国运送鸦
片 17000 多箱。美国走私鸦片一般都用新式的飞剪船,多次袭击中国水师的缉私船。这种船速
度快,配有枪炮,中国缉私船对其没有办法,这使美国在各国的鸦片贩子中间保持优势。

1840 年 6 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尾随英国舰队一起入侵中国。中英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美国派出专使顾盛到中国,通过恐吓和讹诈的手段,与清政府签署了
《望厦条约》,获得五口通商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治外法权。

1859 年,英法公使在赴北京换签《天津条约》时与清军在大沽口发生炮战。美国军舰在发现
英法舰队受到攻击后参战相助,向清军发炮。美国和清朝没有战争关系,这属于不宣而战,违
反了国际公约,但当时清政府认为他们都是西洋国家,分不清楚具体是谁,所以连抗议都没有。
天津条约签定之后,佩里又派人帮清军镇压太平天国。1872 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囚禁琉
球王国,废除了琉球对中国的“宗籓”关系。1878 年进而废除琉球国王,将土地并入日本,
改为冲绳县。而美国根据佩里在 1854 年同琉球缔结的“美国琉球条约”,继续保有自由使用
琉球土地的权力。

《望厦条约》签定之后,美国开始染指台湾。美国驻厦门公使李仙得广泛搜集了台湾的地理,
交通,居民及海防情报。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时李仙得把这些资料交给日本,并派出军队参
与战斗,李仙得本人参与了战斗指挥。

1900 年,麦金莱总统派出 5800 人,和其他国家军队组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美军负责了北京


外城西南区的占领。

所以很多人说美国没有对中国发动过战争,这不是事实。

12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沃伦.盖玛利尔.哈定

沃伦.盖玛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美国第 29 任总统,共和党人,1920 年


当选,1923 年 8 月 2 日死于疾病。

哈定准确的把握中下层人民对一战时战时体制的不满,垄断资本集团对进步主义改革的不满,
使用“回归常态”作为竞选口号,取得了 1824 年开始统计普选票得票率以来优势最大的一次
大选。上任之后他恢复了放任政策,借助一战结束的恢复,开始了爆炸式发展的“咆哮的二十
年代”,同时为大萧条埋下了伏笔。而作为进步主义改革的反弹,哈定政府延续了共和党的偏
向资本集团的传统,导致丑闻不断,以致政府声名扫地。

死亡

1923 年 6 月,哈定开始了一次全国旅行。他把这次旅行命名为“理解之旅”,旨在与普通大
众接触并解释他的政策,以消除关于哈定政府腐败的各种谣言。在阿拉斯加逗留其间,哈定得
到消息,了解到一些政府阁员许多他先前并不知情的非法活动,他因此深受打击。7 月底,当
哈定从阿拉斯加启程返回美国本土时,他的一些疾病症状开始发作。在西雅图,哈定于华盛顿
大学的西雅图体育场完成了他此生最后一次演讲。然后取消了访问波特兰的计划,直接南下旧
金山。抵达旧金山皇宫酒店后,哈定开始显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当时被认为是肺炎,但实际
上是心脏病引发的肺气肿。1923 年 8 月 2 日晚 7 时 35 分,哈定在和妻子谈话时突然停止心跳
并死亡,亡年 57 岁。

关于死因,总统的总统私人医生认为是中风,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但哈定的
真正直接死因是心律不齐而非中风,海军医疗顾问在检查哈定遗体后也做出了死于心脏病发作
的结论。

但由于哈定夫人拒绝尸检,导致舆论界产生一些阴谋论猜测,甚至认为哈定直接死于其妻之手。
业余历史学家加斯顿.B.米恩斯在他的《哈定总统的奇异死亡》一书中就认为围绕哈定之死的
种种外部状况使人们有足够理由怀疑哈定是被毒死的。

当选

哈定在 1920 当选取决于其因为在关税等问题上立场保守,个性温和,因而在共和党全国大会


出现僵局时脱颖而出得到提名。而在与民主党竞争时,他准确的把握中下层人民对一战时战时
体制的不满,垄断资本集团对进步主义改革的不满,使用“回归常态”作为竞选纲领——“回
归”是指消除进步主义改革和战时体制的影响。

20 世纪初美国的问题与进步主义改革

垄断的加剧

1898-1904 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兼并高潮,除了生产和资本的因素外,经济危机和股票市
场也是垄断形成的催化剂。在历次经危机中,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给了大企业兼并的机会,而
股票市场则是金融资本吞并工业资本的主要阵地。到了 1904 年,美国经济部门的 440 个托拉
斯共拥有资金 204 亿美元,而其中的 1/3 掌握在最大的 7 家托拉斯手中。产值在 100 万美元以
上的企业有 1900 家,占整个制造业企业总数的 2.2%,产值却占制造业总额的 49%,职工人数
占行业职工总数 1/3。

12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在铁路方面,1906 年有 7 个垄断集团控制了全国铁路总利润的 85%。范德比尔特铁路公司控制


纽约——芝加哥地区的铁路;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控制从费城和巴尔的摩以西的铁路;摩根财
团控制美国东南部的铁路;詹姆斯.杰伊尔公司控制西北地区的铁路;哈里曼财团控制中央大
铁道和南太平洋铁路;古尔德铁路公司和罗克.艾斯兰系统控制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铁路。

钢铁行业,1901 年摩根家族凭借其巨大的财势,利用摩根钢铁工业在竞争中不断集中的机遇,
同剩下的几个最有实力的钢铁集团达成协议,形成摩根钢铁联合企业,拥有铁矿,煤矿,铁路
和运输船队。1907 年他们已有职工 21 万人,控制了全美 66%的圆钢和 50%的钢铁预制品,在
1901-1910 年间,年均收入 1.12 亿美元。

在通讯行业,1907 年摩根接管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当年完成电话装机 300 万部,占全部电


话装机量的 50%。到 1912 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装机量达到 500 万部,其他所有公司只装机
360 万部。

在其他行业,1900 到 1910 年间,4 大垄断集团:道奇,安纳康达,肯尼特和卡劳梅特——赫


克莱,控制了美国铜产量的 75%;1909 年美孚控制了全美石油的 66%;1913 年福特生产了全美
汽车的 50%;1898 年,奥迪斯电梯公司兼并了其他 8 家电梯公司,总资产达到 1100 万美元,
生产了世界上所有最高建筑的电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第一批跨国公司。

八大财团的形成

当垄断发展到控股公司阶段,控股者跨越了行业的范围,由于没有这些行业的经营经验,他们
所能作的就是在资本方面进行控制,然后收取资本收益,更多的体现出了金融属性。在控股公
司进行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协作与融合,产生了金融寡头,最终形成
20 世纪初的八大财团。

摩根财团:创始人 J.P.摩根 1871 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


等银行业务。1895 年改名为 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
扩张势力。1898-1900 年,摩根共合并了 20 多家钢铁公司,然后又收购了卡内基,组成了美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达到 10 亿美元的大公司。同时他将银行资本渗入工业资本,从而形成摩
根财团。摩根财团在 112 家大公司中拥有 341 个懂事席位,并在 100 家子公司中拥有较大股份。
摩根本人是 21 条铁路,通用电气公司,西方联合公司,普尔曼车厢公司和 3 个保险公司的董
事。财团控制了第一国民银行,银行信托公司等 13 家金融机构,以及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及其几家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摩根本人在商界的信誉超过了
美国政府,被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很多人相信他比总统的权
力都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
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 50%以上。现在摩
根集团旗下有以下知名企业:摩根士丹利投行,摩根大通银行,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格鲁曼
飞机公司,IBM,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洛克菲勒财团:这是一个依靠工业资本渗入金融领域,然后再以金融控制工业的典型案例。
1863 年 J.D.洛克菲勒在克里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 年在此基础上成立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
了美国石油行业后,他又控制了煤气,电气,制锌,制铅,炼铜,炼钢等企业。90 年代洛克
菲勒开始把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与斯蒂尔曼共同掌握了花旗银行,使其成为美孚的资金
调度中心。

12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洛克菲勒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
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
司有 16 家,其中有 8 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同时它还控制多个军火公司,包括:麦克唐纳.道
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
(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
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 5 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在
20 世纪的石油时代,洛克菲勒财团取得了飞速增长,1974 年资产总额增达 3305 亿美元,一度
超过摩根财团。

库恩-罗比财团:1867 年由德国出生的犹太人 A.库恩和 S.罗比所创办,是一家从事信贷和包


销证券业务的银行。它初期主要是为德国资本经营对美国的证券投资,后来即投资铁路,并与
摩根在控制铁路方面展开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家财团控制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南太平
洋铁路等 5 家大铁路公司,并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了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等另外几家铁路公
司。它还投资多家工矿、商业和其他企业,如伯利恒钢铁、肯尼科特铜业、威斯汀豪斯电气、
通用动力公司等。

梅隆财团:T.梅隆于 1869 年托马斯.梅隆创办的银行,1902 年更名为梅隆国民银行,然后与


工业资本融合形成财团。财团在 1890 年控制了匹兹堡冶炼公司,后改名为美国铝业公司一直
垄断着美国的铝生产。如今梅隆财团旗下企业包括:美国铝业公司,海湾石油公司,阿姆科钢
铁公司,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固特异轮胎公司,梅隆国民银行,匹兹堡国民银行,通用再保险
公司,马丁.马里埃塔(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西屋电气(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

杜邦财团:1802 年 E.I.杜邦在特拉华州成立,公司初期以生产火药为主,然后逐渐参与化纤,
油漆,玻璃纸,高分子材料,制药等行业,到 1918 年杜邦公司资产达到 3 亿美元。1935 年杜
邦的研究人员杰拉尔德.伯切特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1987 年其员工查尔斯.彼德森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芝加哥财团:由芝加哥的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和克朗家族组成,他们利用当地的农业优势,
发展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使芝加哥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芝加哥财团拥有西
尔斯百货公司,联合百货公司,蒂梵尼珠宝商店(与花旗财团共同控制),马歇尔.菲尔德公
司等,商业零售公司;12 家肉类加工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卡特彼勒(和洛克菲勒财团共
同控制),迪尔公司,雪弗龙-德士古石油以及美国银行。

克里夫兰财团:是当地几家豪族,汉纳,马瑟,汉富雷,伊顿等利用煤炭和钢铁资源,创办钢
铁工业获利后投资银行,然后又将资本投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
团的条件,1935 年拥有资产 14 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 年资产达到 157 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

钢铁工业是克里夫兰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 10 家钢铁公司中的 4 家,即共


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
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
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
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 5 家金融机构,
实力有限,筹措资金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波士顿财团:起家于 19 世纪通过奴隶贸易致富的波士顿地区富豪,诸如洛威尔,劳伦斯,亚当
斯,洛奇等家族。他们利用奴隶贸易获得财富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制革,制鞋,服装,
食品以及化工等轻工业。20 世纪初几家世代通婚的家族以波士顿第一银行为核心,形成财团。

12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如今旗下有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约翰.汉科互惠人寿保险,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贝尔直
升飞机,雷神公司。

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和保护

长期以来,坚持天定命运说的美国人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对其采取挥霍性的开发和利用。
过度的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草原放牧,导致土壤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旱涝灾
害频发。根据估算,按照 1910 年的开发速度,美国的森林资源最多还可以再用 30 年。每年仅
密西西比河冲走的泥沙达 4 亿吨,意味着约 100 平方英里土地被毁。森林的砍伐减少了河道上
游水库的蓄水能力,导致河道淤塞,水位下降,影响通航和灌溉。

对于矿藏则使用极端浪费的方式进行开采和使用,由于方法不科学,煤炭的采掘率仅有一半,
另一半煤或者质量稍次的煤,重新埋入地下,永远无法再采;而煤的燃烧效率只有 5%。根据
估算,美国的无烟煤仅可以用 50 年,烟煤可以使用 200 年。

腐败的继续

麦金莱开创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带来了美国社会腐败的继续,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代
议制政府几乎完全崩溃,大多数城市仍然由各种各样的城市老板控制。这些人虽然不出任什么
显要的公职,其指令却能够顺畅的从小集团一直下达到基层市民。利益集团和政党机器相互勾
结,贿赂成风,特权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特许状,承包合同和豁免权,严重危害大众利益。
腐败导致的政府效率低下,使贫困,犯罪,疾病等“城市病”不断蔓延,有人宣称美国的城市
政府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奢侈,最无能,最腐败的。

形成这种腐败的有垄断集团对行政力量的控制,也有体制上的原因。早在杰克逊时期,为了避
免权力集中,在城市建设的权力分配中有意识的将权力和责任分散给市长,议会,独立的部门
和一些委员会。这种体制确实实现了制衡,避免了权力集中,但也造成了政出多门,难以形成
责任制政府,降低了各种利益代表者掌握公众权力的门槛。

如前文所述,这些团体在各选区内为人们提供一些服务,如到码头去接待新移民,或者做一些
慈善工作,以此来换取选票。到 1900 年时,多数底层选民投票时并不问某个组织的施政纲领,
是否腐化,只关心选票能否换来一点好处。而选票获取的权力则可以变现成政治赞助,企业的
贿赂,甚至罪犯,妓女,酒吧间老板向政客和警察提供的“保护费”,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据芝加哥犯罪调查委员会报告,该城市每年从罪犯中获利 1500 万美元,其中 20%是用贿赂的
形式付给警察的。

旧金山是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1901 年以后,一个叫阿比.鲁夫的律师操纵了旧金山的市政机
构。从此旧金山的街道只能采用一种材料铺设,鲁夫就是提供这种材料的公司的律师。当地煤
气公司希望每 100 立方英尺煤气涨价 10 美分,鲁夫从这家公司索取了 2 万美元的贿赂。当地
的公交公司需要市政府授权建立无轨电车的空中电线,他们花费了 85000 美元贿赂鲁夫以得到
许可证。旧金山的色情服务发达,鲁夫及其亲信从中分取大量利润。收取贿赂成为一种风气,
人们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索取贿赂,贿赂的数额大到上百万美元,小到几十美元,旧金山的一
个家具店曾向一个官员行贿 26.1 美元。

除了城市,在联邦层面也有腐败行为发生,1910 年,塔夫脱总统任命罗伯特.阿奇伯尔为联邦
巡回法官,从事商务法院工作。这位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收受某铁路公司贿赂:为他和家人去欧
洲旅行提供费用,他帮那家铁路公司打赢了官司。此外他还多次收受铁路公司钱财,在官司中
做出对他们有利的判决。在任法官期间他还从事煤矿产业的投机买卖,获取巨额利润。

12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黑幕揭发运动——美国公知

垄断,腐败和城市犯罪等众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一些媒体人用笔作为武器,专注于
揭露美国社会的问题,被称为黑幕揭发运动。黑幕揭发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朔至上个世纪 80 年
代,比如亨利.劳埃德在《大西洋月刊》上对美孚石油公司的揭露,乔西亚.弗莱恩特在《麦克
卢尔》上暴露罪犯与纽约警察之间的腐败关系。

在众多的黑幕揭发媒体中,杂志《麦克卢尔》是最突出的一个。其创始人麦克卢尔是一个热情
奔放但有点古怪的爱尔兰人,他善于捕捉新思想和读者关注点,具有经营头脑。从 1902 年开
始,他的杂志连载了三篇极有影响力的文章,把揭发运动带到了高峰。

在女记者艾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 年石油战》中,她揭露了美孚在石油垄断战
争中的间谍乃至恐怖主义行为,包括控制竞争对手输出石油的铁路并提价、课以重税,妨碍乃
至破坏对手的产品装船出货,胁迫对手的卖家取消订单等等。塔贝尔的文章数据翔实,充满感
染力,她花了 5 年时间调查,只写了 15 期报道,最后汇编成《美孚石油公司史》,最终使得
美国政府根据 1880 年的反托拉斯法起诉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七十个相关企业,而后最高
法院于 1911 年 5 月判决起诉,美孚石油帝国解体。1922 年的《纽约时报》将埃达.塔贝尔列
为“美国在世的 12 个伟大女性”之一。

林肯.斯蒂芬斯则揭露了美国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等城市政府官员的腐败丑行。
他表示,“使每一座城市代表城市腐败中的某一类”,选择圣路易斯是为了反映贿赂问题;明
尼阿波利斯则揭露该城盛行的警察贪污;费城的整个市民都已堕落,以致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
投票权。斯蒂芬斯使用大量第一手数据,文章也琅琅上口,紧凑而多具悬念,深受读者欢迎。
大量读者追捧他的文章,在带动杂志热销的同时,也使市民对当时城市腐败的状况有了更多的
认识,人们开始思考这些腐败的根源与危害。也正因此,人们将他视为黑幕揭发运动的“领头
羊”,“揭开地狱盖子的美国新闻人”。

雷.斯坦纳德.贝克着力于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调查,他记述了 1903-1904 年的科罗拉多煤矿大罢


工,铁路公司的不法行为及其盛行的白人种族主义。他的《铁路公司受审判》对铁路公司进行
了有力的控诉,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说服力,推动了老罗斯福总统扩大州际贸易委员会的进程。

《麦克卢尔》还刊登了伯顿.亨德里克关于纽约各保险公司的腐化堕落的材料,乔治.特纳关于
芝加哥的警察与组织卖淫相勾结的黑幕,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为此专门成立了罪恶调查
委员会。

此外还有厄普顿.辛克莱在《寻求真理》杂志连载的《屠宰场》,描述了屠宰场工人掉进生产
线后,其尸体连同牛肉一起做成食品卖给消费者。这些残忍的行为及其食品行业糟糕的卫生状
况激怒了民众,促成了老罗斯福时期《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

黑幕揭发使这写杂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刊登黑幕揭发的文章后,《麦克卢尔》的月发行量达
到 25 万册,《寻求真理》也达到 17.5 万册。一些杂志经营者看到其中的契机,也纷纷效仿。
但有一些超出了事实的范围,包含大量煽情的成分,一味的迎合公众对丑闻的爱好,将这个活
动带入了歧途。比如托马斯.劳森在《人人》杂志上连载的《疯狂的金融》,对金融腐化过分
渲染,把整个行业夸张成一个怪物。还有威廉.赫斯特,他在 1906 年宣称将发表“最为强悍有
力的”揭发文章,但事实上那只是一部把真实,虚构和彻头彻尾的谎言结合在一起的名为《参
议院的背叛》的小说。由于这些作品的过分渲染和扭曲事实,激起了社会的不满,在一次演说
中,老罗斯福称之为扒粪者。

12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反托拉斯

反托拉斯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前二十年的热点词汇,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企业兼并和垄断带
来的危害,所以每一个总统都在施政中都强调了这一点。即便如胆小谨慎的塔夫脱的 4 年任期
内,也发生了大量的反托拉斯诉讼案,而反托拉斯最为强烈的两个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
罗.威尔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托拉斯轰炸机老罗斯福

作为共和党人,汉密尔顿理念的坚定追随者,老罗斯福原则上并不反对大公司,相反,他认为
大公司是进化过程中必然结果。大公司效能高,可以调动大量资金用于资源开发,消除浪费性
竞争。他本人倾向甚至羡慕有权势者,愿意放手让他们去干。然而问题是托拉斯所拥有的巨大
影响力,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威胁。比如某铁路公司在波士顿的办事处有职员 1.8 万人,年收入
4000 万美元,而当地的政府机关只有 6000 人,岁入仅 700 万美元;1901 年的钢铁托拉斯所拥
有的资产可以支付当时联邦政府所有部门两年的开支。而且权势者不恰当的运用这些影响力—
—这是罗斯福反托拉斯的出发点,不是从总体上消灭托拉斯,而是就事论事的去打击那些使用
了非法手段的托拉斯。

老罗斯福多次在不同场合申明:“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
的必然产物,企图破坏他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采取监督的办
法防止有害的企业联合,从而保证所有的联合都以利于公众利益。”美国史学家阿布拉姆斯甚
至认为,老罗斯福是工业合并的热心支持者,在他的国会咨文,公开演说和私人信件中都充满
了对为了提高效率而重建美国工商业的努力的同情。

然而基于这种态度的老罗斯福还是做了很多招致托拉斯怨恨的事情,获得了“托拉斯轰炸机”
的称呼,是因为当时的垄断确实招致了社会的广泛不满,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所做的只是守住
民意的底线。他所做的是首先复活了 1890 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发,并加以修正,以增加
它的可操作性,然后大规模的起诉垄断公司。

第一个被开刀的是北方证券公司,这是在摩根操纵下于 1901 年组建的一个铁路垄断集团。它


是由北方太平洋铁路,大北方铁路,芝加哥—伯灵顿—昆西铁路三家铁路公司联合组成的控股
公司,控制了美国西北部的铁路运输。在它组建之前,摩根,洛克菲勒,詹姆斯.希尔和 E.H.
哈里曼为了控制西北铁路交通,竞相争夺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引发了 1901 年华尔街
金融恐慌。恐慌给大量投资者带来灾难,也引起了公众对残酷无情的投机活动的关注。随后这
些财团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了北方证券公司。公司拥有 4 亿美元股份,其中含有 30%的水分。
公司的成立引起了西北部地区农民的不安,他们担心铁路运费会随之上涨。

老罗斯福发现了北方证券公司的端倪,他指示司法部长诺克斯秘密收集证据。1902 年 2 月 19
日,诺克斯宣布政府将控告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法。摩根派律师与司法部长诺克商谈解决
办法,但没能凑效,摩根只好和联邦政府对薄公堂。经过一年的努力,联邦政府以 5:4 在最
高法院获得胜利,翌年最高法院下令解散北方证券公司。

除北方证券外,罗斯福任内还有 40 余家公司被提起诉讼。其中包括同时引起牧场主和消费者
不满的牛肉托拉斯,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纽黑文铁路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通过这些诉
讼及其联邦政府的胜利,一项原则得到了确立: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决,如果有公司曾对自由
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就有摧毁它的宪法权力。

12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威尔逊时期的反托拉斯

到了威尔逊时期,人们意识到禁止任何垄断的企图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他也采取了一定程度的
妥协。在威尔逊看来,错的是垄断过程中使用的不公平的竞争方法,应该受到惩罚的是滥用托
拉斯影响力的个人,而不是托拉斯本身。不难理解,作为一个政治家,即便他认为垄断不应该
存在,也不会贸然去和所有的垄断集团敌对。当然作为民主党人,他对中小商人的同情更多一
些,所以措施也就比罗斯福更强硬一些。对于老罗斯福的有限反托拉斯,威尔逊痛斥为:让大
企业事实上控制了联邦政府。

于是在他的支持下,国会于 1914 年通过了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法案的主要内容有:


 禁止可能压制竞争,导致垄断的买主之间的价格歧视;
 束缚性契约,排他性交易协议以及价格让步等行为均为非法;
 禁止股份公司以削弱竞争为主要目的而取得其他企业股份(铁路除外);
 禁止资本总额在 100 万美元以上,从事州际贸易的相互竞争的工厂之间实行连锁董事
制;
 禁止存款额在 500 万美元以上的银行董事兼任其他银行董事或高级职员。

相比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及其后来的修正,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对不公正的商业行为作出了明确的
界定,并就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大长串的列举,具有比较强的可执行性。此外法案还对工会
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规定不应该把劳工视为商品,工会及农民组织不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的限制,禁止滥用司法禁令压制罢工等。

为了使克莱顿法案落到实处,又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会有权调查公司活动,监督克莱
顿法案所适用的私人和公司以防止其违法,并根据总统或国会委托草拟新的法案。委员会还有
权发布禁止托拉斯活动的命令,不服从者移交巡回法庭审理。这样,政府的管理范围就由原来
的单纯控制垄断扩展到规范企业活动,制约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等领域。

环境保护

到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1901 年 12 月,罗斯福
在递交国会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用了将近 1/4 的篇幅阐述资源保护政策和主张。在第一个任
期内,罗斯福加强了对西部贫瘠土地的开发。1900 年以前,西部很多州都有修建灌溉系统的
意愿,但很多受阻于资金问题。于是国会通过了“纽兰兹法”,组建了一个土地开发署,囊括
了 400 多个工程师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西部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管理。同时还建立了开垦区,
移居开垦区的人在定居 5 年,并耕作一定面积的土地后,即可获得 80 英亩土地。获得土地的
人每年要向政府缴纳 20 到 30 美元的灌溉费用,政府利用这笔钱再去修建新的水利设施。截至
1920 年,约有 120 万英亩土地因此得到开发。

然后是森林的保护,从克里夫兰时期联邦政府将一些林地收归国有,由农业部森林局和内政部
土地总署共同管理。土地总署掌握着决定性的权力,但他们对森林保护没有兴趣,又缺乏专业
知识,所以没什么效果。罗斯福将森林管理权划归森林局,大幅增加森林局的拨款量,增加森
林保留地的面积,使其成为一个高效的管理机构。

除森林外,罗斯福还扩展了资源保护的概念,把大量的水力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物,风景
名胜地区划归国有,禁止私人开采。他在任期间建立了 53 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禁止任何猎杀
活动;改善了国家公园的管理,下令建造 18 处历史纪念地;提出了将主要河流建成集发电,

12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力体系——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时期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实际上就
是这一设想的实践。

罗斯福的环境保护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依靠掠夺自然自然发财致富的西部利益集团反
对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经营私有灌溉工程的人反对“纽兰兹法”;牧场主,矿主,木材商人抗
议相关资源的国有化;电力公司对罗斯福多次否决将水力资源赠予私人企业的法案心怀不满;
在公共禁地内牧牛羊或偷伐木材的人因为遭到政府起诉而怀恨在心。所以到了 1907 年危机的
时候,工商界将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其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限制,阻碍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进步主义的形成

在 20 世纪初的腐败与揭发,垄断与反托拉斯,环境破坏与保护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进步主
义。进步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主要是针对自由意志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平
等、关注弱势群体、反对弱肉强食。

进步主义者努力改革美国的政治程序,导入总统初选制和无党派选举制,成功降低政治巨头的
势力,推动了参议员直选和妇女投票权的确立。他们还是儿童劳工法、公共教育和妇女投票权
制度的改革和制定的驱动力量。同时进步主义者还追求公共运输的改善,并施压使政府提高财
产税以便有更多钱花在学校、公园和其他公共设施上。老罗斯福还于 1912 年成立进步党,它
是美国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第三政党。

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老罗斯福进行了以“新国家主义”为名的系列改革,主要内容除了前文
讨论的反托拉斯,成立州际商务委员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外,还包括:
 妇女权力:支持性别平等,妇女的选举权要求。
 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老罗斯福深谙当时美国政府不适应社会变动的弊端,
指出,司法、立法、行政三个部门的管理“最近 40 年来都跟不上极为复杂的工业发
展”,他深信好的政府必须依赖好的管理,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权力应成为政府的核
心。他主张增强行政部门的主动性,使政府成为实际改善全国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有效
机构。作为一个强势总统,是老罗斯推动了美国核心权力向白宫的倾斜。
 降低关税:作为共和党人,他继续实行保护性关税,但同时也对税率加以调整。他要
求在不危害美国经济繁荣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某些商品的关税。他任命了一个无
党派的科学关税委员会,对美国的生产费用、劳动效率、资本、关税与国家收入、关
税对价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考察,然后分别制订出各行业产品的关税率,以达到保护
美国经济和劳工收入的双重目的。

另外,它还就其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写入他成立的进步党在 1912 的竞选纲领。


 货币制度的改革:他意识到国民银行体系以及华尔街操纵金融市场的弊端很大,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的管理与控制,由国家来发行一种较有弹性的货币,这些看法已切近
1913 年的《联邦储备法》的精髓。
 关于工会:罗斯福认为工会乃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完全可以为工人谋求幸福,其
正当活动应受法律保护(罢工、抵制和封闭工厂除外);工人有权利组织起来,通过
集体议价的方式,与大公司面对面地讨论雇佣条件,这有助于维护工人的权利和保护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

12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 关于工做条件:罗斯福主张通过立法来管理工人的工时,工资,以及工作条件。他赞
成立法规定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设立最低工资委员会,调查各行业收入,
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政府有权力,也有义务监督工厂的安全生产。
 关于童工、女工问题:罗斯福主张实行严厉的反童工法,禁止雇佣未成年的孩子做工;
改善女工的工作条件,其周工时不得超过 48 小时,不得雇佣产后未足 8 周的妇女;禁
止女工、童工夜间做工。关于工人赔偿法,罗斯福提出,必须立法制定工业事故的赔
偿标准,由工厂和社会来负担工人因工伤亡的补偿。
 在社会福利和国内改进方面,新国家主义主要倡导老年保险、住房卫生检查、开辟城
市住宅区娱乐场所、实行强制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建立卫生部等,其宗旨在于提高国
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到了威尔逊时期,进步主义的具体形式是“新自由”,其核心内容包括在不招惹托拉斯的情况
下,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恢复个人的经济机会;国
家应该对经济行为进行负责任的干预,但反对权力的过度扩大和集中。虽然在竞选阶段两个人
互相攻击,但可以看出这和新国家主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新自由的具体实施中,他实际上
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老罗斯福在新家国家主义中的探索,比如在童工,工时方面的立法。

进步主义对美国的教育也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仍沿袭欧洲


的传统教育,强调严格训练,注重记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的帕
克尔受欧洲自然主义思想影响,1870 年代首先引进新教学方法的实验,提出“教育要使学校
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的原则。20 世纪初杜威将其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教育
领域,其实验和理论更壮大了进步主义的声势,甚至远播至中国。1910 至 1920 年代,美国建
立了许多新学校,许多旧学校也加入进步主义的阵营。都市地区的学校更广泛地采用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与设计教学法。这些学校的特色是儿童本位、较宽容的训导、男女合校、课程实验,
不重视学业与考试,鼓励艺术与手工学习。1919 年进步教育学会成立,1930 年代达到全盛时
期。

但进步主义者所强调的平等,自由只限于白人内部,他们对国内种族隔离和歧视视而不见,对
美国向外扩张,侵略别国提供支持。

一战

初期的中立

一战开始时美国没有参与,保持中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长期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
美国人觉得战争和自己没有关系。即便在上层,人们也都认为欧洲的战争会很快结束,不会波
及远隔大西洋的美国。所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国驻英大使沃尔特.佩奇就强调了这一立场:
当世界一半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我们的道义力量,政治权力和理念。

而且美国有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美国人还忠诚于他们原来的祖国。如果
参战,加入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另外一方族裔的不满,甚至引起分裂。根据估算,当时占人口
15%的德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强烈反对英国而支持德国;来自东欧的犹太裔人也支持同盟国,
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和德国的渊源,另一方面也有俄国反闪米特人的因素。其余的大部分人由
于文化和传统原因,都是支持英国的,这在美国属于主流。

但并不是说美国就完全倾向英国,在战争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双方也出现了矛盾。主要是英
国为了封锁德国,阻止中立国与之贸易,并搜查美国邮船的包裹,截获美国运载的某些非禁运

12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物资,比如粮食,这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1916 年,英国还列出了一份和同盟国交易的 87
家美国公司的“黑名单”,禁止英国人和个人和组织与其交易。黑名单事件在美国引起了强烈
反应,就连亲英的《纽约时报》也说这是战争期间英国政府最愚蠢,最不必要的行为。

当然最重要的,也是人们都熟知的原因,就是美国希望利用中立国的位置,继续发展于欧洲的
贸易。中立宣言发表后,美国政府便鼓励大企业,大商人向交战双方供应物资,摩根公司实际
上成了协约国在美国的金融代理人。

在一战开始的时候,美国经济从 1903 年危机之后的繁荣中渡过了 10 年,开始了另外一个周期


的萧条。加之欧洲各国投资者抛售美国证券,美国的证券市场营业额急剧下降,纽约证券交易
所被迫于 1914 年 8 月关闭,直到 1915 年 4 月才重新开业。欧洲市场的崩溃,导致棉花,粮食
价格猛跌,多数工业品的价格也跌落到十年来最低水平。

但当战争演变为持久的消耗之后,双方都需要美国提供的军用物资,这让美国经济在短暂的衰
退之后转向繁荣。1913-1916 年,美国对欧洲出口总额从 15 亿美元猛增到 38 亿美元,对全球
的出口总额从 25 亿美元猛增至 55 亿美元。同时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减少,使其本土产
品获得机会进行补充,从而提升了就业水平,经济呈现了良性循环的势头。

美国的中立也是有变化的,在最开始美国坚持绝对的,道义上的中立,“保证在思想和行动上
不偏不倚”。他们和交战双方进行物资贸易,但不提供贷款,因为贷款将被用于战争,违背中
立精神。比如在 1914 年 8 月,法国政府请摩根公司在美国发行 1 亿美元的债券,美国政府就
拒绝批准。

但很快美国发现这样会错失良机,于是在 1914 年 10 月,美国表示将不阻止金融界对交战国贷


款。财政部长在和总统的机密信件中谈到了贷款的重要性:我们的繁荣取决于我们继续扩大对
外贸易,而要维持这种状况,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们的雇主购买。国务卿也致信总统说
如果欧洲各国不能找到方法偿付美国销售的物资,他们的购买就会停止,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出
口受损,接下来就会是工业低迷,公司倒闭,工人失业,金融衰败…于是到 1917 年,政府批
准给协约国贷款 23 亿美元,德国 2700 万美元。他们再用这些贷款购买美国物资,尤其是军火,
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美国参战

在中立阶段,美国和德国就有一定的摩擦,比如交战双方在美国进行宣传,寻求支持时,英国
以其语言,通讯优势占得了先机。美国很多报纸报道德军的暴行,把德国描绘成一个无原则的,
残忍的国家。而德国和奥地利当局为了阻挠美国公司为协约国提供物资,在美国的一些军火工
厂进行间谍和破坏活动被破获,也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当然这些事情不会真正的导致战争,而
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美国因此驱逐了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外交人员。真正把美国引入战争的
是美国感到德国损害了它的根本利益,和战争态势的明朗。

英德双方互相在战争中封锁对方,英国军舰封锁德国港口,禁止一切物资,包括粮食进入。德
国则用潜艇封锁英国诸岛,并宣布不经警告就击沉所有非己方船只——而且因为英国船只经常
悬挂中立国旗帜进行欺诈——中立国船只也不例外。刚开始这个宣称更多是出于一种外交手段,
希望对美国施压,让其出面说服英国解除对德国的封锁。

美国也确实出面调和了,希望双方都不要影响它的贸易。美国要求德国潜艇在攻击商船之前必
须发出警告,并要保证船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希望英国放弃对德国的食品和物资封
锁。但此时双方的封锁都是战争的关键手段,都不愿意让步,而美国和英国的贸易更多,所以
其船只受到德国潜艇的攻击也就比英国军舰的攻击更多。

13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1915 年 3 月 28 日,一艘德国潜艇未发警告就击沉了一艘英国客轮,船上一名美国乘客死亡。
同年 5 月 1 日,又有一艘美国油轮被鱼雷击中,3 名美国人丧生。这些事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
满,但威尔逊总统还是决定不再追问此事。美国一直在寻找一种既不引起严重外交危机,又能
保护美国权利的法方法,比如有人建议美国人不要乘坐交战国的商船旅行。

而 5 月 7 日的卢西塔尼亚号事件,则把矛盾推向了高潮。卢西塔尼亚号邮轮排水量 32000 吨,
是泰坦尼克号出现之前世界最大邮轮的记录保持者。战争期间,很多英国船只都被征用,但卢
西塔尼亚号则被允许继续从事客运业务,以方便美国和英国的交流。其白、黑、红外表被涂成
全黑色,不挂任何旗帜,船名也被遮盖掉。

1915 年 5 月 1 日油轮事件后,驻美德国大使馆在报纸上声明称,任何乘坐悬挂英国旗帜的商
船的美国旅客,其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但是卢西塔尼亚号的乘客并不把这消息放在心上,
他们认为被称为“大西洋快犬”的卢西塔尼亚号有足够快的速度,可以摆脱德国潜艇袭击。于
是满载着 1959 名乘客和船员的卢西塔尼亚号从美国纽约出发,前往英国。5 月 7 日,航行到
了爱尔兰外海遭遇到大雾,威廉.特纳船长命令把速度减慢到 18 节。11 点 30 分,大雾逐渐消
散,正在附近游弋的 U20 号潜艇发现了这条船,发射鱼雷进行攻击。船只先后被两枚鱼雷击中,
经过 18 分钟,卢西塔尼亚号带着 1195 名乘客和船员沉入了大海,这里面有 128 名美国人。
不过比起三年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幸运的是那些还来得及弃船的乘客被迅速赶来的爱尔兰渔
船救了起来,没有在海水中冻死。

此时美国任然没有参战的计划,他们希望能从德国得到满意的答复和赔偿,而不是卷入战争。
而德国也适时作出了让步,宣布取消对客船和中立国船只的无限制潜艇战。然而美国已经到了
战争的边缘,时任国务卿布莱恩由于不满对德国的软弱立场而辞职。

到 1916 年下半年,交战双方的僵持态势正在打破,局势也逐步明朗,美国在进行了一番无效
的调和之后,开始做参战的准备。而适时出现的一封电报,给了威尔逊强有力的借口。1917
年 1 月 17 日,德国外交大臣致电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称:如果德美之间发生战争,提议和墨西
哥结为军事同盟,德国为墨西哥提供援助,支持墨西哥收回上世纪美墨战争中失去的领土;电
报还提到由墨西哥总统卡兰萨出面邀请日本加入反美同盟。显然德国是希望墨西哥牵制美国,
以减少对同盟国的压力。但这份电报适时被英国情报部门破译,并转交给美国政府。威尔逊阅
读后将电报交付给新闻界,其内容公布后,美国人免于战争的侥幸心理全部消失,给予政府了
强有力的参战支持。于是 1917 年 4 月 2 日,威尔逊发表演说,称“为了美国的权利和荣誉”,
对德宣战。

战争中的美国

宣战之后,美国迅速进行了战争动员。首先联邦政府设立了宣传委员会,向人们介绍战争状况,
鼓励人们购买债券,参军。同时利用“间谍”,“破坏”等罪名,甚至是谣言向人们灌输安全
意识。在宣传的鼓动下,人们对德裔人群实行恐怖统治,他们禁止演奏德国音乐,禁止教授讲
德语,甚至把德国泡菜改名为自由白菜,把酒吧里的德国食品下架。

随即国会通过了《间谍活动法》,规定对于故意编造新闻帮助敌人者,煽动武装部队叛乱者,
企图妨碍征兵者都可以判处最高达 20 年的监禁或 1 万美元的罚款。该法还授权邮政部对于他
认为属于鼓吹反战的出版物可以拒绝投送,随后一些刊物比如《美国社会党人》,《群众》,
《密尔沃基导报》被查封。《间谍活动法》也成了排除异议的工具,和现行政策不符的各种言
论,比如鼓吹用重税代替公债,主张宣战前应进行全民公投,声明战争违反基督教义等均属犯
罪。

13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1918 年总统又签署了《惩治叛乱法》,该法授权特务组织控制言论与出版物的权力,规定对
美国政府形式,旗帜或制服的各种玷污,辱骂和议论,任何能够阻碍战争的言谈都属于犯罪。
对于工会组织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或者改善工作条件的也都以破坏活动论处。根据此法,2168
人被起诉,1050 人被判有罪;近 100 名工会领导人被审讯,判刑或者监禁;65 人因威胁总统
获罪。

在供给方面,成立了国际委员会,协约国采购委员会,军需品总局,战时工业局等组织,通过
志愿合作和强制的方式让企业生产战争物资,并负责这些物资的采购和协调。比如联邦政府征
用了全部在建的钢铁船只,以补偿被德国潜艇击毁的军舰;成立战时铁路局,接管全部铁路,
以满足战争物资的运输。

但由于美国除了供给自己的军队,还要给协约国提供支持,其生产能力仍显不足,于是对食品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战时管制,比如在一个地区的政府做了如下的具体规定:
 每人每月配给面粉不超过 6 磅,如果有人要求多买,或者商店卖给人们超过这个标准,
都将受到处罚。
 取消每周日在社区会堂举行的演唱及宴会。
 咖啡不放糖,如果确实有人因为多年养成了放糖的习惯,也只能放一勺。
 在家庭内部,周一,周三不吃面粉制品;
 周二不吃肉;
 周四,周五,周日早餐不吃肉,晚餐不吃面粉制品;
 周六早餐不吃肉,全天不吃猪肉。

食品的管制使从上世纪末开始的禁酒运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宗教人士看来,酒是引起政治腐
败的重要诱因,且和嫖娼,赌博及其它恶习联系在一起。企业主也因为每周一工人的旷工甚为
头疼,促使禁酒运动变成一种立法。于是他们宣传说更多的家庭主妇希望他们的丈夫能把工资
全部带回家,而不是把一半用在酒廊里面。到 1917 年,美国共有 27 个州立法禁酒,酒类的消
费水平达到了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些措施起到了积极效果,1918 年美国出口协约国的肉,糖和面粉为其他正常年份的 3 倍。

在经济方面,为了筹集战争资金,政府大量增加国债,其数量由战前的 10 亿美元增至战争结
束时的 255 亿美元,其中 191 亿美元为公债。同时还提高税收,最高个人所得税比例从 15%提
高到 67%,起征点由年 20000 美元降低到 5000 美元;公司所得税从 2%提高到 6%,地产税从 2%
提高到 25%,超额利润税由 20%提高到 60%。但军火制造商的利润税却从 12.5%降低到 10%。这
些措施使联邦税收从战前的每年不足 8 亿美元增加到 1918 年的 42 亿美元,而 1918 到 1919 财
政年度税收总额为 46 亿美元。

在军事方面,美国改变了过去仅招募志愿兵的方法,通过了《选征兵役法》,要求 21 岁至 30
岁成年男子一律登记应征,1918 年又将年龄范围扩大到 18 至 45 岁。截至大战结束,共有
2400 万男子进行了登记,近 300 万人入伍。连同其他通过募兵制招收的志愿人员,美国的武
装部队人数近 500 万。

威尔逊任命约翰.潘兴为司令,率军远征欧洲。虽然和协约国军队一起对抗同盟国,但美军仍
然保持单独编制和独立地位,他们坚称自己是参战国,而不属于协约国。

战争中美国海军共承担了两项主要任务,一是 1917 年 4 月开始接替被德国潜艇攻击而遭受惨


重损失的英国舰队,为大西洋补给线提供护航,二是执行反潜任务,并协助英国巡逻不列颠群

13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岛周围水域。美国驱逐舰在 1917 年 11 月 17 日首次摧毁了一艘德国潜艇,这种进攻性护航和


反潜策略使协约国的航运吨位损失从 1917 年 4 月的 88.1 万吨降至 11 月的 28.9 万吨,自
1918 年 4 月以后,这个数字降至 20 万吨以下。

1918 年 6 月,美国海军首创横断北海的巨大规模的水雷布防,以封闭德国潜艇的出入。据初
期估算,至少需要 40 万枚水雷才能奏效,英国海军部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后来美国发明家布
朗发明了天线触角水雷,使水雷的数量减少到 10 万枚,将成本降低至四分之一。水雷防线加
上英美的驱逐舰队将德国的外洋海军堵在港湾内,不能发挥作用,是促成德国在 1918 年 11 月
投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陆军方面,到德国投降前,美国总共运送了 175 万官兵到法国。1918 年 5 月底,德军发起艾


纳攻势,将法国第六军团打败。赶来救援的美军第二师和德军交火,制止了德军的进攻。在随
后的反攻中,美军第二师及其所属的海军陆战队向德方重兵把守的莱奥森林发起进攻,经过 3
个星期的血战,把德军赶出了森林。这次战斗中美军伤亡 9777 人,其中海军陆战队 5383 人。

德方企图在更多美军达到之前速战速决,于 1918 年 6 月在兰斯与苏瓦松之间的马恩河扇形地


区发动攻势,及时赶到的 8 个美军师参加了法军的反攻。8 月上旬法美联军肃清了扇形地区的
德军,美军接管了生米耶尔附近的南部战线,并于 9 月独自击溃了那里的德军。9 月下旬,美
军对凡尔登与色当之间的德军发动进攻,在默兹-阿尔贡战役中,美军赢得了决定性胜利。这
是美国部队在一战中进行的最大一次战斗,战役历时 40 余天,共投入兵力 120 万,飞机 840
架,坦克 324 辆,战役中美军伤亡 11.7 万人。此次战役的胜利,加上英法军队在北部与中部
战线的反击得力,德国开始寻求停战谈判。

战后

在战争尚未结束之际,美国和英法之间就已经开始了关于瓜分胜利果实的争斗。1918 年初,
威尔逊提出了战争结束后的十四点和平宣言,希望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纲领。十四点计划大致
分四个部分:
 第一到五点是整个文件的核心,反映了美国企图取得世界领导地位的要求;
 第六点是关于新建的苏维埃政权问题,反映了当时列强对苏俄的立场;
 第七至十三点,涉及欧洲十几个国家的领土和民族问题的处置;
 第十四点是关于战后建立国联问题。

英法对十四点计划很不满意,因为他们参战早,战损大,理应在分配胜利果实中占据主导地位,
他们认为“威尔逊是廉价买到了谈判桌上的席位”。但正是由于战争中损失导致他们没有实力
没有办法和美国抗衡,只好勉强接受以此为蓝本开始谈判。

为了贯彻十四点计划,威尔逊亲自率队参加了战后的巴黎和会。和会围绕战争赔偿,殖民地处
理和建立国联几个问题展开。威尔逊对国联情有独钟,因为这可以为美国领导世界创造条件,
也可以为他个人赢得很高的声誉。所以他主张首先讨论国联问题,然后由国联讨论其他问题。
但英法知道由国联讨论的那些问题肯定是以美国为主导,所以希望先讨论其他问题,并和国联
问题分开讨论,但最终因实力有限,被迫接受了威尔逊的建议,于是于 2 月中旬通过了国联盟
约草稿。

在赔偿问题上,英法希望尽可能多的从德国拿到战争赔款,但威尔逊则要求他们对德国宽宏大
量一些,因为他担心如果赔偿超出了德国的承受范围,国家有可能解体,那么苏维埃政权有可
能会乘虚而入。最终威尔逊在这个事情上让了步,赔偿委员会向德国提出了 330 亿美元的赔偿

13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要求,为德国经济崩溃,希特勒上台埋下了伏笔。而为了防止他们担心的苏维埃势力进入德国,
美国连同协约国在其边境扶持了一些敌对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等。

在殖民地处理问题上,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中提到过民族自决,而且一战中中国站队协约国,
属于战胜国,理应收回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但为了说服日本加入国联,美国决定牺牲中
国利益。1919 年 4 月 25 日,威尔逊在美,英,法,日四国委员会上表示:“日本领土的很大
一部分是贫瘠的,因此他需要为其人口寻找安身之处。日本已经在朝鲜和满洲找到了一些空间,
它现在应该在中国寻找更多的地方。”

最终凡尔赛合约的 156,157,158 条规定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特全部权益, 具体内容如下:

 第 156 条:德国将按照 1898 年 3 月 6 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有关山东省之其他文件,将所


获得的一切权利,所有权及特权,特别是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转交日本。
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德国权利,其中包含支路,连同附属财产,车站,工场,铁路设
施及车辆,矿产,开矿设备及材料,并一切附属权利,由日本获得。自青岛至上海及青岛
至烟台之德国所有的海底电线,连同一起附属权利,由日本获得,而与之相关的各项负担
概行免除。
 第 157 条:在胶州领土之内的德国动产,不动产,以及德国所实施的工程均由日本获得,
但由之所产生的负担概行免除。
 第 158 条,德国应将关于胶州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其他各项档案,登记册,地图,
地契及各种文件于三个月内转交日本。

这些条款的消息传到中国,引起了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序幕。但这并没有
改变山东权益转交日本的事实,中国山东的权益由国民政府在 1922 年和 1923 年用巨款“赎回”
了一部分,而彻底的收回,则等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二战结束。由此可见,在国际关系中,
自身没有实力,仅仅依靠站队正确,是不能从战争胜利中分到杯羹的。

威尔逊是第一个直接于外国元首签订条约的美国总统,他在巴黎和会上占据极大优势,在其努
力下成立了国联。但在美国内部,民主党在 1918 年中期大选中失败。占据优势的共和党为了
拆台,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所以即便国联是在美国的倡导下成立的,但美国不是它的成员
国。

1920 年选举

党内提名

在党内提名阶段,共和党领袖普遍认为之前的两个强势总统老罗斯福和威尔逊给他们带来了很
多麻烦,他们坚信“一个白宫中的英雄,无论对政党还是国家,都不是一件好事”,这次需要
的是一个足够听话的候选人。早期共和党的候选人在老罗斯福的追随者伦纳德.伍德将军,伊
利诺伊州长弗兰克.洛登和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之间展开角逐。但到了 1920 年六月还没有定
论,共和党领袖担心这种相持局面会对大选不利。

于是共和党主要领袖移师黑石饭店的 404 房间,讨论一种折衷方案。坊间流传最广的故事称政


党领袖们在这间“充满烟雾的客房”(smoke-filled room)敲定了哈定为最终人选,
“smoke-filled room”一词也由此引申为“密谈室”之意。由于三位领先者间的僵持,密谈
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其他候选人中找出一个能够尽可能号召大多数的人选,而领袖们首先就把目
光聚集到哈定身上。哈定在此前的投票中排第十位,被视作“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当被问及
是否存在任何不雅的历史档案而可能为反对者所利用时,哈定断然予以否认。实际上,哈定和
一位名叫凯莉.富尔顿.菲利普斯的女人有婚外情,但这件事直到哈定得到提名后才被发觉。

13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哈定本人被很多人成为好人,它拥有典型的美国人的经历。他出生于一个俄亥俄州的医生家庭,
曾在一个小镇上当过律师和记者,后来又做过地方银行和电话公司的董事长。他才智虽然不算
出众,但仕途一帆风顺,这得益于他性格讨人喜欢,头脑空空,唯命是听,是一个理想的政党
仆从。党内提名完成后共和党领袖对记者说:“哈定不是会引起世界变化的人,但它却是那群
人中最合适的一个。”

当选

哈定的大选对手是民主党人和俄亥俄州州长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竞选搭档则为时任海军
助理部长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后来的小罗斯福总统)。民主党要求继承伍德罗.威尔
逊的进步主义路线,而共和党则倡导回归威廉.麦金莱时代的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在竞选中,哈定打出了“回归常态”(Return to Normalcy)的旗号。这个口号不但要求结束
欧战所带来的“不正常年代”,也反映了当时的垄断集团对老罗斯福和威尔逊时代进步主义改
革的反对。经历过战时管制的人们需要自由,而战争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腾飞暂时掩盖了垄断所
造成的贫困,需要的是放任和幸福。

和大多数共和党候选人一样,哈定在 1920 年夏秋之际发起的“前廊运动”,这几乎捕捉了全


国的注意力。不但有争相报道的各大媒体、层出不穷的新闻影片,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好莱坞和
百老汇等娱乐界的力量。包括艾尔.乔森、莉莉安.拉塞尔、道格拉斯.范朋克以及玛丽.毕克馥
在内的众多明星纷纷前往马里恩哈定夫妇的家中与他们合影。商界巨头如爱迪生、亨利.福特、
哈维.凡士通等人也给哈定以支持。

弗洛伦斯.哈定对哈定的竞选起了关键作用——她可能是史上所有总统候选人妻子中最为活跃
的一个。弗洛伦斯重点建立了竞选团队和媒体间的联系,作为每日星报的业务经理,她对记者
和新闻行业了解颇深,知道怎样迎合他们的需要。弗洛伦斯不但给记者们提供大量的提问和拍
照机会,还亲自下厨,并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在哈定家后院搭建的新闻会客室供记者们享用。她
甚至还教丈夫如何以正确的姿势向摄影机挥手致意,从而最大程度利用镜头。

哈定的一个重要竞选优势是女性选民的支持,他在参议院就一直支持妇女选举权运动。而
1920 年是妇女在全国范围内获得选举权后的首场大选,大批妇女前往马里恩聆听他的演说。
另外,哈定的长相也是个优势。在大部分人看来,和他的对手考克斯相比哈定明显要英俊一些。
英国记者和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格拉威尔甚至由此引申,把人们基于无关紧要的因素作决定的
错误称为“哈定错误”,哈定错误也被人用来调侃女性参政权。

除妇女外,哈定还得到许多德裔和爱尔兰裔选民的支持。传统上,这两个族群倾向于民主党,
但他们在战时自认受到了威尔逊政府的不公正对待,遂转而支持共和党。

最终哈定大幅击败民主党组合赢得大选,双方普选票得票率分别为 60.36%和 34.19%,是 1824


年开始统计普选票得票率以来胜败双方差距最大的一次。

主要功过

哈定的施政基本上是按照 1920 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所制定的纲领进行的,他先是平息了


1919-1920 年间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在美国国内引发的红色恐慌。社会主义者、工会领导人
尤金.V.德布斯因为反对威尔逊征兵而被捕入狱,随后又在 1920 年大选中作为独立竞选人于狱
中参选。尽管哈定与德布斯的政治理念并不相同,但他还是在上台后释放并赦免了德布斯。另
外哈定还推动建立了退伍军人事务局(后改组为退伍军人事务部),做为永久性解决战时服役
人员安顿问题的第一次尝试。

13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在经济方面,哈定任命富豪梅隆为财政部长,此人被称为之汉密尔顿以来最伟大的财政部长。
梅隆面临着一战中政府欠下的国债,首先要做的就是平衡预算,开源节流。对此国会通过了预
算法,建立联邦预算局,对开支进行控制。经过梅隆的努力,到 1928 年国债已经降到 176 亿
美元。

在开源方面,梅隆认为繁荣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主张减少富人的赋税,以保证投资。所以他提
出了减税方案,取消超额利润税,馈赠税,减半财产税,把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 65%降至
50%,后来又降低至 25%,20%,同时还提高了起征点。

梅隆的政策以高收入者为主要受益对象,鼓励了投资,促进了美国 20 年代的经济繁荣。但这
种政策下占人口多数的中下层人与高收入者的投资所产生的效益之间呈现不平衡的增长,从而
导致了实际购买力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为大萧条埋下了伏笔。

丑闻

赢得大选后,哈定按照政治分赃的传统给许多以前的盟友安排了显赫的政府职位。在这个“俄
亥俄帮”中,很多人利用职权中饱私囊。

最为出名的是“茶壶堡事件”,该事件被认为是水门事件发生之前美国政治历史上最大和最轰
动的丑闻案,在哈定死后多年仍持续冲击着美国社会。“茶壶堡”是怀俄明州一处联邦所属油
田,归内政部管辖。1922 年,内政部长艾伯特.B.费尔将该油田租给私人企业,为此他得到了
一家企业 10 万美元的无息贷款,另外一家公司 22.3 万元政府债券,8.5 万美元现金以及一个
牧场的一些牛。此时经民主党调查后费尔被判监禁一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名坐牢的总统内阁
成员。

此外司法部长哈里.多尔蒂的个人助理杰西.斯密斯与违反禁酒令者,与逃税者勾结,案发后销
毁文件并于 1923 年自杀。多尔蒂的朋友,外籍财产办公室主管托马斯.W.米勒因为把酒从政府
仓库中非法运出被处以 5000 美元罚款和 18 个月徒刑。老兵事务局局长查尔斯.R.福布斯挪用
2.5 亿美元用来修建医院和购置医院物资,在签订这些医院合同时收受 1/3 的回扣,并主导地
下酒精和毒品交易,被判处两年徒刑,其助理查尔斯.克莱默自杀。

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表明哈定本人从这些犯罪中渔利,但他肯定知情,至少未能制止这些犯罪。
哈定对此也忧心忡忡,曾在其任期晚些时候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和我的敌人没什么问题,
是那些该死的朋友让我彻夜难眠!”

还有人认为哈定与三 K 党有染,甚至有可能在白宫经秘密仪式加入了该组织,并提供来自一位
三 K 党成员的录音证词。但是由于这是孤证事件,而且三 K 党虽然违法,但美国社会主流并不
敌视,这种说法最终也不再被提起。

除了政治方面的丑闻外,他至少和两个女人存在婚外情,这也让更多的人们相信哈定是被妻子
毒死的。一个叫凯莉.富尔顿.菲利普斯,她是哈定的朋友詹姆斯.菲利普斯的妻子,比哈定小
8 岁。到 1915 年,菲利普斯开始敦促哈定离婚,但哈定拒绝了她的要求。哈定担任联邦参议
员时算投票支持对德宣战,菲利普斯威胁哈定,如果他支持参战,她就要把两人的关系公开出
去。但哈定并未理会菲利普斯的威胁,仍然投了支持票,菲利普斯也没有公开恋情。

1920 年,当哈定赢得共和党总统提名后,这件事情被共和党要员得知,但已经来不及更换候
选人了。为最大程度地防止丑闻泄漏,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把菲利普斯和她的女儿送到日本旅行,
并支付给她们五万美元。此后菲利普斯每个月都能得到一笔补助金,这使她成为唯一已知的曾
经成功敲诈美国主要政党的人。

13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在哈定后人的要求下,哈定给菲利普斯的情书被有关当局没收,书籍中也禁止援引情书的内容。
对此,为哈定写传记的作家佛朗西斯.拉塞尔在他的书中应当引用情书的地方留下空白(类似
于“此处省略 1000 字”),以示抗议。哈定情书至今仍在俄亥俄州法院的保护之下,保护令
要到 2023 年即哈定病逝 100 年后才到期。

另外一个是哈定在马里恩的朋友布里登医生的女儿南.布里登,根据她所写的《总统的女儿》
一书,两人曾于 1919 年 1 月在哈定的参议员办公室内发生过一次性关系,并因此使布里登怀
孕。同年 10 月 22 日,布里登诞下一个女婴,即伊丽莎白.安。哈定从未见过伊丽莎白,但为
布里登支付了大笔赡养费,2015 年 8 月最新的 DNA 鉴定结果证实伊丽莎白的生父就是哈定。
根据一些小道消息,两人的关系在哈定当选总统后仍然继续,他们经常利用椭圆形办公室边上
的一个小房间幽会。

身后事

哈定死后,他的遗体被运回华盛顿,其灵柩被置于白宫东屋,等候将于国会大厦举行的国葬。
国葬后,灵柩于 1923 年 8 月下葬位于马里恩的公墓。1924 年 11 月 21 日,哈定夫人也因肾衰
竭病逝,她也被临时安葬在其丈夫身旁。1927 年,两具棺柩被移至马里恩新建成的哈定纪念
堂。

由于其任内的大量丑闻,哈定在历史学家和公众对美国总统的排名中一向处于倒数位置。

13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第 29 任美国总统,民主党人,


1932 年当选,1936,1940,1944 年大选中一直连任至 1945 年他死于脑溢血。

他当选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使用史学界用其名字命名的“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带
领美国在二战中取胜,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富兰克林.罗斯福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
且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一般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前三位总统之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兄西奥多.罗斯福是第 26 任美国总统,而且其威望远远高于后者,
故在中文环境经常称呼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或直接称为罗斯福,而称西奥
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

死亡

在 1945 年 2 月的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的医生莫兰勋爵就说过罗斯福健康状况不佳:“他
病得很重,有所有脑血管硬化后期的症状,有可能只能再活几个月。”

返回美国后,他在 3 月 1 日向美国国会汇报雅尔塔会议。许多人对看到当时外表苍老又枯槁的
罗斯福感到震惊,他在国会发表谈话时是坐在轮椅上的,这是他对身体能力前所未有的让步。

1945 年 4 月 12 日下午,罗斯福说:“我头痛得要命。”然后被搀扶进了卧室。医生诊断说他
有大量的脑出血,当晚过世,亡年 63 岁。

当选

罗斯福在 1932 年大选中的获胜取决于他的纲领对二十年代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大萧


条的针对性,以及大萧条中人们对执政党变化的迫切希望。

咆哮的二十年代

一战中的欧洲国家无暇生产,这给了美国工业绝好的机会。从 1914 年 8 月到 1918 年 2 月,协


约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 150 亿美元的物资。在战争期间,杜邦化学公司,卡耐基家族的美国钢
铁公司,以及伯利恒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制造商都赚取了巨额利润。杜邦公司生产了协
约国军队 40%的弹药,其股票价格在战争期间从 20 美元暴涨到 1000 美元。到签订 1918 年停
战协定的时候,美国诞生了 21000 名百万富翁。除了物资,欧洲各国还要向美国贷款支付战争
费用,一战前美国欠欧洲 60 亿美元债务,一战后欧洲反欠美国 94 亿美元。

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利用这些财富在重建中占据优势地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人称咆哮的二
十年代。从 1919 年到 1929 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 63%,汽车由 750
万辆增加到 2650 万辆,公路从 35 万公里增加到 327 万公里。到 1929 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
40%的煤,70%的原油,1/3 的发电量,1/2 的钢铁和几乎所有的天然气。美国的 GDP 超过了英,
德,法,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 17 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总和。结束了 300 年来对英国资本的
依赖,纽约取代伦敦成为西方世界的金融中心。

巨大的市场和快速的发展对工业管理提出了需求,泰勒管理制度和福特流水作业就应运而生了。

13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从事过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
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丰富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从而产生了研究有效的
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在个人实践中,泰勒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对每一步生产过程进行仔细的研究,将整个工艺分
成单独的工序,使每道工序的工人和功能都专门化。他把每一个工人都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
体,以报酬为奖惩手段,让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

泰勒管理制度被各大企业广泛采用,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据统计,从 1919 年到 1929 年工人的


平均小时生产率提高了 40%。泰勒制还引起了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企业的生产越来越多的被经过
专业训练的经理人所管理,而企业主则退居幕后,更加突出了资本家的金融属性。

在科学的管理制度的作用下,福特汽车的流水线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到 1925 年 10 月,
他们实现了每 10 秒就可以下线一辆汽车的速度。效率的提高降低了成本,福特的 T 型车价格
从 1901 年的 950 美元降低到 1929 年的 290 美元。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许多企业也纷纷效
仿,建立自己的流水线。

旺盛的市场,高效的生产成就了美国 20 年代的繁荣,柯立芝就任总统时,曾把“每户家庭的
锅里都有一只鸡,每家车库里都有车子”作为目标, “汽车王国”是那个时代标志。到 1929
年,平均每 5 个美国人就有一辆车,大大超过了英国每 43 人一辆,意大利每 325 人一辆和苏
联每 7000 人一辆的比例。除了福特之外,通用,克莱斯勒也都相继在 20 年代成立。

汽车是一个龙头行业,它带动了相关的钢铁,机械工具,石油,橡胶,平板玻璃,有色金属,
道路修建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行业,比如汽车修理,加油站,旅店等。到 1928 年,美
国在汽车行业工人达到 37.5 万人,相关行业带动就业 370 万人。

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工人可以到几英里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工作,周末可以到乡村
散心;农场主一收割完庄稼,就锁上家门,到迈阿密去过冬;就连南方的黑人聚集区也因汽车
得到改善,只要是在本地买的,就连三 K 党也不会找他们麻烦。有人描述道:汽车把繁荣带到
了那些长期处于萧条的地方,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一排排加油站和热狗店;它把城市带到了乡村,
使许多乡下人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楼的阴影和大城市的罪恶;把乡村带到了城市,使许多城市人
第一次看到了牛,绿树,青山和大海;汽车使这个国家动了起来,创造了车轮上的文明。

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工作时间的缩短,为电影、无线电收音机等娱乐产品提供了市场。电影
也在那时候逐步取代沙龙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方式,就连一些贫困的地区也有廉价的电影院。
一些收入非常低的工人,也会用每周省下来的钱去看一场电影。在纽约,一个受到父母严格管
教的女工回忆她到了 24 岁,父母允许她唯一外出的地方就是电影院;另一个女工回忆她和丈
夫就是在电影院认识的。也是在 20 年代,好莱坞确立其在世界电影行业中的位置,还涌现出
了查理.卓别林,鲁道夫.瓦伦蒂诺等世界级明星。

无线电收音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种广播式的大众传媒手段,自 1923 年第一个无线电台建立后,


到 1929 年,收音机相关行业销售额达到 8.42 亿美元,平均每三户家庭就有一台收音机。收音
机节目也日趋娱乐化,由于受众广泛,收音机逐渐成为产品推广的重要媒介。在这一“广播黄
金时代”,广播节目的内容有如今天电视机一样广泛。旧金山的一份报纸曾这样描述:在每个
晚上,每个地方的空气中都弥散着音乐。

同时发展的航空工业,1926 年 5 月,一架 220 马力的螺旋式飞机首次飞越北极点;次年 5 月,


同型号的飞机首次实现了从美国长岛到巴黎的直飞,全程 33.6 小时。此后航空行业开始了商
业活动,1927 年美国开辟了第一条从波士顿到纽约的商业运输航线;同年 7 月,泛美航空公

13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司获得了第一份邮件运送合同;到 1930 年,全美共有 122 家航空公司,航线总长度达 5 万英


里。

战争期间处于停滞的建筑行业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1929 年开建的 86 层的帝国大厦,芝加


哥的护民大厦,休斯顿的石油大楼,克里夫兰的 52 层的顶点大厦,都在向世界展示美国的富
有。和建筑行业一起兴旺的还有房地产行业,在房地产最兴隆的迈阿密,当 1925 年的夏天房
地产生意达到顶峰时,一期《每日新闻报》中包含 504 页的房产广告,创下了报刊史上版面最
多的纪录。

在教育方面,1928 年美国政府教育开支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从 1900 年到 1931 年,


美国人进入大学的比例从 1/33 增加到了 1/7。在卫生方面,从 1900 年到 1931 年,人的期望
寿命从 49 岁增加到 59 岁。

1923 年没有出现预期的危机,以及后来长期的高速发展使美国人相信那将是“永久的繁荣”,
政党矛盾,阶级矛盾,国际矛盾都被繁荣所掩盖,美国人对政府充满了信心,空前团结。于是
1925 年 3 月,美国国会正式批准建设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在山上雕刻美国最伟大的四
位总统的头像,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老罗斯福(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因为他当总统在
那之后)。

选择拉什莫尔山是因为那里的花岗岩质量好,但对于居住于附近的印第安人部落来说却是一种
伤痛的提醒。拉什莫尔山是他们的圣山,而这里雕刻了头像的四个伟大总统中有三个直接指导
过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最后一个没有赶上时代的老罗斯福也对伤膝河屠杀给予了高度评价。但
此时的印第安人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和美国政府对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屠杀自己先辈的人被当
作英雄,雕刻在自己的圣山上。时至今日,拉什莫尔山不仅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还
成为了美国文化中美国总统的象征。对于来旅游的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是一个警示,要努力避
免印第安人那样被灭族的命运。

大萧条

20 年代垄断的加剧和贫富差距加大

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放任政策,任职于多个总统的财政部长梅隆认为政府对企业最好
的帮助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因此在整个 20 年代政府对企业的兼并没有采取任何阻止行动。商
务部长胡佛认为应当鼓励工业联合,以避免互相竞争造成浪费,反托拉斯法与企业联合相比给
公众带来的损失更大。

政府的这种态度给了企业兼并活动以极大的信心,而随着科学管理的深入,现代大企业制度也
为兼并提供了条件。企业通过控股公司的垄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 20 年代,200 家最
大的非金融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小企业的三倍,他们控制了国家一半的财富。

电力行业是兼并最主要的领域,从 1917 年到 1930 年,美国的发电量增加了三倍多,电力公司


却减少了 60%。赛谬尔.以撒一个人就控股了 23 个州的煤气和电力公司,担任 65 家不同工厂
的董事会主席。

在金融领域,大银行要么直接兼并小银行,要么通过开设分行的形式抢走小银行的生意,将之
击垮。到 1929 年,1%的银行控制了全美银行资源的 46%。

与垄断对应的是贫富差距,在 20 年代,企业利润增长了 62%,股权收益增加了 65%,而工人的


工资只上涨了 11%。在 1929 年,前 1.2%的家庭收入相当于后 42%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总和;

14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前 2.3%的人口储蓄占全美国储蓄的 67%。收入分配的不均,加上梅隆的税收政策强调减轻富人
的负担——因为富人更懂得如何使用资本去创造更多利润——更加剧了贫富差距。

投机与投资

劳动收入在增长中的比例变小,最终低于投资收益,人们就会对劳动失去信心,从而激发投机。
寡妇,工人,擦鞋匠,饭店的招待,几乎所有人都把他们的积蓄投入到股票中,以获取转眼可
得财富。总统柯立之也以内部价格购买了标准商标公司的股票,到其卸任时,股票价格上涨了
25%。

人们的热情吹涨了经济,使之成为泡沫,例如棕榈海岸的一块土地,1923 年值 80 万美元,
1924 年达 150 万美元,1925 年则高达 400 万美元。到 1925 年,迈阿密市出现了 2000 多家地
产公司,当时该市的 7.5 万人口中,有 2.5 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
产买卖。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房地产价格的不断升高,银行为了赚钱变得大胆而盲目,批准贷款不再看借款人的财务能力而
专注于房地产的价格。这使投资者很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一般人在购房时只需 10%的首付,
其余 90%的房款完全来自银行贷款。投资者只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就可以坐等一个好时机将房
子转卖出去,获取高额利润。

庞氏骗局的发明者查尔斯.庞兹出狱后也到弗罗里达南部,收购了一块土地,打算分成多份卖
给投资者。他许诺说只要投入 10 美元,60 天之内就可以获得 30 美元的回报,这吸引了更多
人来投资。在短短几年之内,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就上涨了差不多 3 倍,而且价格并没有要停
止上涨的迹象,而且房地产热开始传导至佛罗里达附近的州,全国土地价格纷纷上涨。

看到股票,地产价格上升后,投机者并没有套现,而是期待赚更多的钱。同时他们又以为已经
确实拥有了这笔财富,便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不断的消费。而少有的几个指出这种泡沫的危险的
人,则被指责“试图玷污或停止美国的繁荣。”

危机来临

1926 年 9 月,一场飓风袭击了佛罗里达州,由此引起的海啸将佛罗里达的两个城市夷为平地,
这次天灾摧毁了 13000 座房屋,415 人丧生。于是崩溃突然来临,迈阿密的房产交易量从 1925
年的 10.7 亿美元急剧萎缩到 1.4 亿美元。许多后来投入房市的人开始付不起每个月的房贷,
破产的连锁反应就此展开。人们纷纷抛出自己手中的房地产,房价暴跌。

基于 1926 年的地产危机,到了 1929 年初,有远见的人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信号,联邦储备银行


向其下属银行发出警告,不应再贷款给投机活动。然而为时已晚,1929 年夏天,对经济起主
要拉动作用的建筑合同大量减少,财政年度住宅建设投资从上年的 12.16 亿美元降低到 2.16
亿美元;消费出现负增长;国内商品存货从 5 亿美元增加到 18 亿美元。

到了 10 月 23 日,纽交所在收市前一小时遭到大量抛售。第二天早上,24 日,黑色星期二,
从早上开始,纽交所股价暴跌,几次出现不管以什么价格抛售都没有人买入的局面。中午华尔
街银行家紧急磋商,决定每家出 4000 万美元,共计 2.4 亿美元护盘,一度稳定了股市。25 日,
为了稳定市场,银行家,财政部,白宫,经济学专家都发表声明称最可怕的阶段已经过去,希
望人们放心。然而在周末休市期间,银行家把 23 日买进的股票返还给市场。28 日,周一早上
刚一开盘,人们继续抛售,一天之内通用汽车的股票损失达 20 亿美元。29 日,恐慌的经纪人,
持股者以任何能够得到的价格抛售股票。尽管 30 日又有媒体发表乐观评论,但已经没人相信,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股指持续下跌,纽交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 40%。

14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危机蔓延

房地产和股票危机很快蔓延到了实体经济,到 1929 年底,铁路货运量大幅下降,棉花价格,


小麦价格几乎减半。从 1929 年到 1932 年,铁产量下降 79%,倒退 37 年,钢产量下降 76%,倒
退 28 年,汽车产量下降 74%,建筑合同下降 81%。实体经济下滑带来了失业增加,到 1933 年,
失业人口增加到 1500 万人,每 3 个工人中就有 1 人失业。为了找到工作,华盛顿州有人到树
林里放火,从而让政府雇他当救火员。

美国的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后,导致了大量银行破产,引发了挤兑潮,反过来将美国的危机演变
成金融危机。1931 年春,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要求提出原来存在美国的价值 15 亿美元的黄金,
迫使将这笔存款贷出的美国银行大量收回国内贷款。1931 年 6 月德国宣布无力支付战争赔款,
也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美国银行担心自己手中的 10 亿美元德国短期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不
能兑现,要求偿还贷款以集聚流动储备金,更加剧了危机。金融危机还摧毁了国际汇兑与贸易
制度,减弱了美国对欧洲的出口,出口总额总 1929 年的 53 亿美元降为 1932 年的 17 亿美元。

从 1929 年到 1932 年,共计 5700 多家银行破产,其储蓄额达 35 亿美元,千百万美国人的存款


一夜清零。由于恐慌造成的挤兑使银行无法应付,1932 年 10 月底,内华达州长宣布该州银行
休业 12 天,随后密歇根州,马里兰州相继宣布银行放假。到 1933 年罗斯福就职前夕,美国的
21 个州和首都特区的银行基本停业。在罗斯福就职的当日凌晨,美国的两大金融堡垒——纽
约和芝加哥所有银行停止兑付,全美的金融心脏停止跳动。

危机的影响

危机中人们的生活极其困难,人们记录道: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
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
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她们就冲上去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
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
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还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
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营养不足
导致了人们健康状况恶化,在 1931 年,仅纽约一城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 2000 起。

藏禀实而知礼节,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当年屠杀印第安人和奴役黑人时引以为豪的文明完全
被抛之脑后。很多人看到大萧条期间人们规规矩矩的去排队领救济的图片多是摆拍的,真实的
情况是在纽约常有三四十人的团伙突袭市场,勒索食物。在底特律失业者常常半夜砸开商店的
橱窗,去里面偷面包,流浪儿童则毫无体面的直接在商店里偷吃。《纽约时报》记者卡贝尔.
菲利普斯写道:夜间敲门乞讨的,可能就是几个月前给你签发贷款的银行职员,或者在你所读
的报纸上写过社论的地产公司副总。据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统计,从 1929 到 1932 年间,由
于无票乘车而发生事故 1000 多起,造成死亡 330 多人,受伤 600 多人。舞星萨利.兰德要靠跳
脱衣舞维持生存,记者问她为什么要跳这种舞,她回答说:“我不脱裤子,就挣不到钱。”还
有的姑娘为了食物卖淫,一次只收 10 美分。

大萧条时期还出现了邦妮.伊丽莎白.派克和克莱德.切斯特纳特.巴罗这两个著名的鸳鸯大盗,
他们的帮派活动于美国中部,以抢银行闻名,有时抢劫小型商店和郊区的加油站。在 1931 到
1934 年,他们至少杀害了九名警察,但人们并不在乎这些,而是称他们为传奇英雄。报纸、
新闻短片和侦探杂志把邦妮描绘成一个抽着烟,使用机关枪的杀手,称她犯下了至少一百条的
重罪。1967 年他们两个的事情还被拍成电影《我俩没有明天》,也为这两个罪犯蒙上浪漫的
氛围。

14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经济衰退导致税收减少,教育缺少资金,大量学校被迫关闭,儿童失学。到 1933 年,乔治亚


州共有 1300 多所学校关门,影响儿童 17 万;阿拉巴马州白人农村学校超过 80%的儿童被迫休
学,阿肯色州有 300 多所学校全年只开学 60 天;就连教育一向很先进的俄亥俄州,有的县立
学校全年只开学 7 个月。一些州缺少教育资金,学校老师只好轮流到学生家吃饭;芝加哥市有
759 名教师因缺钱被房东赶走。

西部的牧场主的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了扔进山谷。但另一方面,牧场的抵押贷款利息
却没有减少——这里不能全怪银行,如果减少利息,或者减免贷款,造成死账,金融就崩盘了。
而走投无路的牧场主则把牛奶倒在公路上以示抗议,并组成纠察队,封锁公路,把前往处理事
件的行政司法长官的徽章和手枪抢过来丢在玉米地里。当有人宣称这种行为违法时,有人反唇
相讥道:“当年立国的先辈们在波士顿把茶叶倒进海里也是违法的。”

面对危机的措施

在农业方面,胡佛坚决反对农场救济法案——他称之为社会主义,转而使用关税政策。1930
年 6 月,美国通过了霍利-斯姆特关税法,提高了 75 种农产品和 925 种工业品关税。当时有上
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
合美国的民族最高利益。结果此行引起了同样处于危机中的其他国家的报复,从此法案执行到
1932 年 7 月,有 48 个国家增加关税,26 个国家实行定额进口甚至彻底禁运。英国实行了保护
关税和帝国优惠计划,德国则在 1933 年实施了闭关自守的计划,这反倒减少了美国农产品出
口,加剧了农业危机。

在工业方面,胡佛反对政府干预企业行为,他认为政府干预过多就会导致社会主义——体现了
他宁要资本主义草,不要社会主义苗的坚定信念。但他希望个行业领袖,银行家根据自愿原则
维持生产,投资和现行工资;并要求工会领袖合作,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呼吁州,市政
府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胡佛的呼吁在 1930 年的前 4 个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了 5 月,6 月的时候企业主顶不住


衰退的压力,纷纷开始裁员,银行也开始紧缩银根。而地方政府投资也由于税收减少而无法实
行,而胡佛又坚决反对发行公债,他认为:政府发行多少公债,就会剥夺多少私人流动资金,
繁荣的恢复不能使用这种办法。

到 1932 年大选之前,考虑民意基础,胡佛批准了一个复兴计划,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这个公
司持有资金 5 亿美元,放贷额度可达 15 亿美元,以扶持实体经济。但由于腐败和贷款活动的
秘密操作,其发放的贷款中有 80%进入了银行和投机机构。而由于当时生产严重过剩,拿到贷
款的银行和投机机构一般不会去进行生产投资,雇佣更多工人。所以这种行为只是增加了纳税
者的负担,而没有达到刺激实体经济的目的。

面对平民生活的困难,胡佛坚决反对联邦出面救济。他和财政部长梅隆都认为聪明能干的人总
会在美国出人头地,一般人则只有感情,没有头脑,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只会肆意破坏,怨
天尤人。失业者是咎由自取,所以救助应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真到了无法自救的情况,也应
该根据自愿原则,由邻里,农场主和雇主,以及地方政府负责。至于联邦政府,一定要避免卷
入,因为这会增加财政负担——如果联邦有这些钱,还是应该给富人,因为他们可以提高钱的
使用效率,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联邦的介入会损害地方政府,工业界和社区的负责精神,也会
摧残美国人的“品格”,毁坏“自治根基”。

而对于民间的苦难,胡佛政府则采取掩耳盗铃的办法,他曾向记者说:“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
饿,那些失业游民吃的比他们工作时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一天吃了 10 顿饭。”在他看来

14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不是美国经济出了毛病,而是人的心理出了问题,所以胡佛鼓励喜剧演员向人们多说笑话,以
让人们“高兴起来”。

失业又得不到救济的人们形成了大萧条时期的流浪大军,流浪者确切的人数没人知道,在
1932 年的时候估计有 150 万到 200 万人。流浪的目的是找工作,但全国没有一个容易找到工
作的地方,流浪也就是漫无目的的,如果一定要说一个目标的话,那就是“别的地方”,所以
也有人把这种流浪成为“失望的迁移”。

镇压退伍军人

在这些流浪者中间,有一股特殊的人群,他们是退伍军人。早在 1924 年,国会通过了《服役


证明修正法》,规定美国政府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承诺所欠薪金在二十年后依当
兵日数,每日以 1 美元计算,再乘上复利后以现金偿付。大萧条期间全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就
业人口找不到工作而急需救济。于是这些退伍军人就要求美国政府立刻支付应在 1945 年才支
付的薪金——他们认为对一个饿肚子的人承诺二十年后才支付买食物的钱是不合理的。

1932 年 6 月 17 日,包括大批失业的退伍军人的流浪者于国会大厦前集会请愿。然后在与联邦
政府所在地只隔了一条河的安那柯斯提区湿地,搭起简陋小屋或帐棚以做为集结场所。请愿者
希望能对国会施加压力,使其修改《服役证明修正法》并立刻支付所欠的薪金。当时美国国会
正在考虑一项对一战老兵支付某种福利补助金的议案,但最终没有通过。不过国会表示愿意支
付请愿者回家的路费,但在 27500 人的请愿者里,只有 92 人接受。

到 7 月 28 日,请愿群众依然逗留在一处联邦政府计划动工的土地上。当警方试图驱赶他们时,
一位警察开枪打死了两名退伍军人。于是请愿者开始攻击警方,打伤了数名警察。警方撤退之
后向总统报告他们无法维持秩序,胡佛总统下令联邦军队介入。

在事件中,胡佛总统命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指挥的联邦部队进入请愿者的主营地,而麦克阿
瑟则反诬这次事件是意图推翻美国政府的行为。时任少校的乔治.巴顿的装甲部队与步兵在白
宫附近的椭圆草坪集合后,沿宾夕法尼亚大道前进,投掷催泪弹来驱散请愿者。当晚稍后,巴
顿及联邦部队开始清理安那柯斯提区内的帐篷,有些帐棚或小屋在清除过程中被焚毁。清场期
间,军方调运来五辆坦克协助驱赶碾压人群。到了第二天早上,大部分请愿者都离开了特区。

在镇压过程中有大约三百二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另有一名退伍军人的妻子流产;两名儿童
因催泪瓦斯窒息而死;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因催泪瓦斯伤害导致失明;一名旁观者被射伤肩胛;
超过一千名儿童、警察、记者、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居民和救护车司机暴露于催泪瓦斯中;至
少十名警察被退伍军人伤害。 后来联邦部队又烧毁了尚有请愿者居住的帐棚及小屋,当场烧
死数人 。

大萧条时代的网红

长期处于萧条中的人们对现实失去了信心,这为各种宗教,政治性组织及其活动提供了土壤。
这一时期出现的有褐衫团,银衫团,“消灭加利福尼亚贫困”运动,农工党运动,老年津贴计
划等等。这些组织或者活动有的是原旨宗教主义;有的组织武装力量袭击犹太人,支持法西斯;
也有的支持共产主义;而影响最大的当属查尔斯.E.库格林。

查尔斯.E.库格林是底特律郊区的天主教神父,他的演讲热情而富有感染力。随着萧条的加剧,
他的布道包含了很多的政治元素,其中对胡佛政府,银行家和大公司的谴责,为他赢得了更多
的听众。据估算在 1931 年他的电台听众高达三千到四千万人。一般情况下他每星期能收到 8

14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万封信,最多是高达 100 万封;而年均收到的捐款达 50 万美元。为了处理这些事务,他有一


个 150 人的秘书团队。

库格林从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行业的利息是不道德的,人们应当放弃经济个人主义,帮
助弱者;在尊重私有财产的同时,应该利用国家工具建立社会正义;他认为大萧条是华尔街和
国际银行家的贪婪造成的,应该提倡工业化金融国有化。所以在 1932 年大选年他积极支持罗
斯福及其新政,但发现罗斯福当选后没有在第一次新政期间将银行国有化之后,又开始批评罗
斯福:声称“新政”是犹太人纲领,民主党,共和党都已腐朽,应当丢进历史博物馆;还宣称
罗斯福是撒谎的人,反对上帝的人,公开主张用枪弹消灭他。库格林自己则组建了争取社会正
义同盟,号称有盟员 750 万。该同盟组成很多打手队,上街向犹太人寻衅。

大萧条中好莱坞的崛起

不是所有的行业在大萧条中都遭受打击,文化产业在萧条中逆势而起,电影和杂志是其中最杰
出的两个。就像春秋战国能产生诸子百家一样,国难出大师,人们都在努力寻找当前苦难的答
案和解决办法,这为思想者提供了市场。《读者文摘》月刊在大萧条开始时年发行量大约 300
万份,大萧条结束时已达七八百万份。当时很多家庭没有能力订阅几份不同用途的杂志,就只
好订阅这份多用途合一的杂志——部分源于它的提炼其他出版物的精华的做法。它的内容包罗
广泛,从探求一线希望的文章,到瘸子和盲人所讲述的快乐生活的故事,混合了关于聪明小狗
和花鼠的奇闻趣事以及一本正经的下流笑话。其它的一些提供浪漫传奇和多愁善感的爱情故事
的女性杂志,自由主义和激进杂志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统计过,大萧条期间唯一衰退的
杂志是胡佛大力提倡的幽默类杂志,如《吹牛大王》。胡佛曾希望通过喜剧演员的幽默和笑声
让人们忘记萧条的苦难,但人们并不领情,比如一位类似于捧哏的演员说“企业正在取得进
展”,逗哏的则问他:“胡佛死了吗?”

和杂志相比,电影更能够直观带给人们希望和快乐,电影业成为大萧条期间编织梦想的地方。
当时困窘的人们一边领着失业救济,一边摸出几枚硬币毫不犹豫地迈入电影院。另一方面虽然
经济整体出现了大萧条,但是美国的金融寡头们并没有因此损失惨重。他们要投资赚取利润,
而电影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就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到 1938 年米高梅的老板路易.B. 梅耶的
年薪高达 120 万美元,成为全美最高薪酬人员。美国的电影院在那几年猛增至近 2 万家,超过
银行,是旅馆数的两倍、百货公司数的三倍。每星期会有 8500 万美国人看电影,每家影院一
年放映 100-400 部影片,八大制片厂平均每周生产一部影片。

大萧条的国际影响

大萧条中人们的苦难使“生存空间”,及其保护和扩张成为热门词汇。各国纷纷跟着美国采取
贸易保护,互设关税壁垒,打破了原来的世界贸易体系,也使民族主义得以发展。1933 年在
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经济协作的失败又引起了军事协作的失败,原定的裁减军备逐
渐停止,各国又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实际上军备竞争也是每个国家拉动经济,增加就
业的重要手段。

大萧中美国对德国的援助贷款因自身衰退而停止供给,导致其经济崩盘,失业率飙升,特别是
在大城市中,政治转向了极端主义。1932 年,德国失业率逼近了 30%,民众疯狂地支持纳粹党,
在当年 7 月的选举中占据了国会的多数席位。1933 年 1 月,希特拉的纳粹党上台执政,建立
了独裁政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铺垫了道路。

在日本,1929-1931 年间经济衰退了 8%。日本被迫采用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赤字开支用来购


买了大量的武器军备。到 1934 年,大藏省大臣(相当于财政部长)高桥是清意识到经济可能

14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出现过热的危险。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他削减了武器军备上的赤字开支。这个做法导致了民族
主义者的强烈反应,特别是军队的意见强烈,并导致了二二六事件的爆发,高桥是清遇刺。自
1934 年起,军队对政府的控制持续加强,最终形成了军国主义。

1932 年选举

党内提名

到 1932 年大选的时候,民主党已经连续 12 年在野,党的办事机构处于瘫痪状态。民主党领袖


艾尔弗雷德.E.史密斯与杜邦,通用汽车及其他数十名富豪合作,控制了整个政党。罗斯福曾
在 1924 和 1928 年大选中积极支持史密斯,但从 1929 年之后开始自立门户,准备参加下一届
竞选。从 1928 年竞选纽约州长起,特别是在 1931-1932 年任第二次州长任内,罗斯福关于政
策的言行日益类似于他当总统后的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
人”。

依靠大企业的史密斯与罗斯福关系破裂,与党内另一领袖拉斯科布结成同盟。对于罗斯福言论,
史密斯批评道:“这不是一个煽动家的时代。”从 1931 年下半年起,史密斯开始和党内另一
山头牛顿.D.贝克接触,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打算在必要时由他代替自己去争取候选人提名,
以遏制罗斯福。贝克是威尔逊时期的陆军部长,也是威尔逊当年计划的继承人。

但由于罗斯福的家世(他是老罗斯福的远房堂弟),政治技巧,使他在党内提名中处于明显优
势。1932 年在芝加哥召开的民主党大会中,他得到了多数支持,但没有达到提名所需的 2/3
多数,于是他和史密斯又都开始争取威廉.C.麦卡杜的支持。麦卡杜是威尔逊的女婿,在党内
有很高的威望。他开始时支持史密斯,因为罗斯福来自纽约,而纽约的民主党因为前文所述的
坦慕尼协会丑闻,在全国形象很差。但麦卡杜支持史密斯是希望由他来充当备份候选人——他
知道史密斯不可能获取党内提名,但史密斯提出由贝克来充当备份的时候,麦卡杜和他出现了
裂痕。

罗斯福趁此机会获取了麦卡杜的支持,关于麦卡杜态度的转变,正统的说法是他觉察到只有罗
斯福当选总统,才有可能继续进步主义,使经济从萧条中复兴。但一般认为罗斯福和史密斯竞
选纲领的区别他早就知道,这种说法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其中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内幕交易。不
论怎样,麦卡杜的转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罗斯福在第四轮党内投票中获得了超过 2/3 的提
名条件。

大选

共和党方面依旧是在任总统胡佛获取提名,胡佛继续坚持个人自由主义,联邦不对经济行为进
行干预的策略。他重申不应该由于当前特别惊人的困难就怀疑美国的信念与制度的有效性,不
能为了抑制苦难,就转向一种国家控制或国家指导的社会经济体系:那不是自由主义,而是社
会主义…真正的文明是趋向自由,而不是规范…

罗斯福在获得党内提名后,为了显示雷厉风行的作风,他打破惯例,不等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正
式通知,就坐飞机到芝加哥去发表提名演说。当时飞机还不是流行的交通工具,罗斯福也是世
界上第一个乘坐飞机的政治人物。他在演说中说那样做是没有先例且不寻常的,但在这没有先
例且不寻常的年代,我通过打破传统来开始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在后来的多次演讲中,
他又强调新情况对政府及其领导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吁人们不要害怕变革——祖宗不足法。

“祖宗不足法”是笔者自己加进去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罗斯福新政和提出“祖宗不足法”的
王安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任职于极度的繁荣之后的快速萧条时期,都有非常接近的施

14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政策略:国家干预,抑制兼并,为民争利,富国强军;也都遭到过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但二
者取得了不同的结局,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基础,也使他自
己成为受人敬仰的人物;而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了,他自己被历史记录者——士大夫——骂了
差不多一千年,直到中国近代的梁启超为其正名。不同结局的原因是其背后的靠山以及执行机
构,罗斯福来自于民选,其背后有美国人民的支持,而支持王安石的只有一个有远见的皇帝;
王安石的新法由一个极度腐败的官僚机构来执行,而罗斯福的政府相对来说有比较强的执行力。

在竞选过程中,罗斯福强调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他强调政府的职责在于保护全体公民
的自由和私有财产,决不能偏袒个别小集团。金融界和工业界必须同心协力达到一个共同目标,
而不能自行其是。人们需要在某些地方牺牲一点个人利益,通过自我克制来谋求利益的普遍和
长远。如果有一个集团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损害公共利益,政府需要出面进行制止。政府有义务
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应该给他们提供条件,使之通过劳动来获取财富和生存资料。
政府应设法更公平合理的分配财富和产品,使经济结构适应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收音机在罗斯福的竞选宣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和以往媒体都经过专业人员编辑相比,收音机
可以把罗斯福的声音直接传给选民。大选期间无数选民晚上一家人围在收音机旁,聆听罗斯福
介绍自己的执政纲领,从而为他赢得了最佳播音员的称号。他往往以一句平民化的“我的朋友”
开始,从老式的洪钟大吕式的风格,加上在前收音机时代学到的那种雄辩有力的停顿,到更低
沉的音调,以及更柔软、更放松、更迷人的谈吐,这些更适合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听众。

最终在大选中罗斯福不出意料的在普选票和选举人票方面都大幅领先胡佛,取得了胜利。

主要功过

罗斯福新政——第一次

金融方面

如前文所述,在罗斯福就职的那天美国的金融心脏停止跳动,引起了极大恐慌。虽然在就职演
说中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也知道只有实际行动才
可以让人们恢复信心。于是在他上任五天后,于 1933 年 3 月 9 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他
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其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使用这些货币以购买银行优先股
票的办法给他们注入流动资金。为了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法案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
监督银行重新开业。为了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法案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案将银行分进行评级,其中 90%的银行被评为健全,允许他们立即复业;
对于基本健全的银行则进行扶持,在此后的两年里,财政部一共提供 30 多亿美元的贷款,对
这个级别的 6000 多家银行进行扶持;而对于没有偿还能力的 2300 多家银行则进行清理和关闭。
到 4 月初,已有 10 多亿美元回流到银行,储蓄超过提款,储藏者也陆续将黄金存入联邦储备
银行,金融系统基本得救了。

在此基础上又于 1933 年 6 月通过了格拉斯—斯特高尔法,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为了防


止银行利用存款或联邦储备系统的资金进行投机,将商业银行和其投资机构分开,并规定联邦
储备系统对其成员银行有更大的节制权限。二是为了保证平民小额存款的安全,防止发生挤兑,
建立了一个联邦储备保险公司(FDIC),最高保额可达 2500 美元。这项改革为金融系统提供
了很好的稳定性:在 1920 年代间,每年有超过 500 家银行破产,但是在 1933 年之后每年少于
10 家。

14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在证券方面,为了防止投机和营私舞弊,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证券实情法》,强制证券经
纪人提供关于准备出售的证券的真实价值和出售证券方法的完整资料,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
表、公司管理人员的姓名与薪资、交易证券的公司等信息。又于 1934 年通过了证券交易法,
并建立一个超党派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授权其对投机诈骗,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大萧条期间美国黄金大量流出,因此联邦储备系统提高贴现率来阻止美国黄金的继续外流。此
紧缩通货的政策成功地保留黄金储量,但是也限制了经济发展,有经济学家认为贴现率在
1931 年由 1.5%上升至 3.5%本身就造成工业生产下降 25%。 罗斯福政府于 3 月与 4 月间以一连
串的法律与行政命令中止了金本位制度,同时以行政命令遏止黄金外流。任何黄金持有者必须
将黄金换成美元,而任何公私合同中也不允许使用黄金支付。这些措施确保联邦储备系统可以
因应经济需求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克里斯蒂娜.罗默于其作品《什么终结了大萧条》中表示,
到 1937 年为止,此政策提升了工业生产的 25%,而到 1942 年,提升比例则达到 50%。

证券交易法案和银行法,及其黄金政策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小阿瑟.施莱辛格说:“从此以后,
对国家经济前途带有根本性的决策不是由人民选出的政府官员作出,而是由曼哈顿银行家们在
董事会议室作出的情形结束了。”

农业方面

除了金融之外,农业方面的问题也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这是因为西部农民对政府的不满已经
转化成暴力行动;罗斯福认为农民购买力的下降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那么提升农民购买力就
是整个复兴计划的关键;而且 1933 年的春播即将开始,政策必须尽快出台。但农业改革的法
案却在国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辩论,农业集体代表要求通过国家干预生产和销售,而保守派则
担心那样会是国家陷入社会主义——由此可见美国的政治家是非常在乎姓资姓社的。

无奈之下罗斯福与 3 月底先行发布命令,将原来分散的农业信贷机构合并成农业局,以提高农
业信贷的效率,在金融方面给予农民一定的支持。然后于 5 月 12 日通过了农业调整法,由政
府出面对农业进行管控,以建立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实现平衡的办法是给予自愿减少耕地
的农民予以补贴,给予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自愿与政府合作的给予贷款。农业调整法之后又加
了一个修正案,授权总统采取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措施来提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债务负担。

根据这个计划,农业部于夏季派出代表说服农民毁掉 1000 万英亩(总播种面积 1/4)正在生


长的棉花,以换取政府补贴。计划中还有要毁掉大量小麦,但后来接到报告说小麦即将减产,
所以没有执行。同时农业调整居还购买 22 万头生猪和 600 多万头猪仔,立即宰杀作为贫困人
口的救济食品。

这些调整措施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购买力,对挽救农业起到了显著作用。但由之产生的成本则
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使本就处于萧条中的一些人更加困难。

工业复兴计划的失败

在工业方面,1933 年 6 月通过了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旨在对处于“自我毁灭
性竞争”状态的企业,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该法令首先宣布国
家处于紧急状态,对企业兼并和反托拉斯法的执行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宽,以使资源能够得到充
分的利用。法令还要求各州根据实际情况立法并禁止 16 岁以下的童工,制定最低工资,保证
合理的工时,以让更多的家庭里有成员获得工作机会。

工业复兴法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童工得到禁止,就业率有所提升。但由于总体的经济和
市场购买力没有恢复,很快企业就没有能力承担对劳工的义务,到 1933 年后期,不满之声四

14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起。中小企业抱怨放宽反托拉斯法助长了兼并,而大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销售量,想法设法对
复兴工业法中的规定进行搪塞。复兴管理局的官员在调查报告中称:该死的企业界,只是从政
府推动和改善的企业活动中抢夺他们能够抢夺的一切,却毫无贡献。

到了 1934 年春,复兴管理局组织自己的专家班子,试图强迫企业履行工业复兴法中的义务,
导致管理局和企业之间发生频繁冲突。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罗斯福又成立了全国复兴检查委员
会,由著名刑法学家克拉伦斯.达罗主管,但这个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像一份起诉书,只是罗列
了企业的罪名——也有可能事实就是企业除了罪名之外别无其他。不难理解这个委员会遭到了
强烈批评,无奈之下罗斯福取消了国家复兴管理局。到了 1935 年,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工业复
兴法违宪,罗斯福第一阶段新政中的工业复兴和调整计划就此失败。

对失业人员的救济

对于大量的失业人员,罗斯福使用财政赤字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解决。

首先成立联邦紧急救济总署,为生活困难的人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料,比如食物,住房,衣服,
电灯以及燃料。

然后成立了自然资源保护队,队员来自领取救济家庭的青年,每月除食宿外工资 30 美元,其
中 25 美元寄给他们的家庭。该项目第一次获得拨款 3 亿美元,雇佣 25 万青年,在大约 1500
个营地劳动。在 1935 年,雇佣青年达 50 万,截至 1942 年参与二战,自然资源保护队总共为
275 万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自然资源保护队承担的项目有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电话线,防火带,森林防火瞭望塔,公
路,堤坝,蓄水池等;除“四害”,比如控制虫害,鼠害,捕杀西部森林里的云杉锯蜂,摩门
蟋蟀,中西部的蝗虫,东部的舞毒蛾;生态保护,这些队员修建 3 万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放
养鱼苗近 10 亿尾;历史遗迹保护,比如修复独立革命和内战战场;植树造林——美国历史全
部人工造林的一半出自这一项目。

接着通过公共工程局举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比如学校,医院,县级政府办公楼,市政厅
和污水处理厂。铁路电气化,港口,桥梁的建设。同时还为海军建造了约克敦号和企业号航空
母舰,文森斯号重型巡洋舰,以及许多小型舰艇;为陆军航空部队制造了 100 多架战斗机,并
修建了 50 多个军用机场。

公共工程局的负责人哈罗德.伊克,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声称“坚决不让一分钱浪费
掉”,所以对每一个工程都详细审查,导致在初期进展缓慢,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又成
立了民政工程局,以工代赈,进行一些比较容易,但可以救急的项目,比如清理或翻修公路,
下水道,修改公路坡度,消灭急转弯,修缮路标,粉刷学校建筑等。民政工程局的工作起到了
良好的带动作用,开工几个星期,全国的鞋店存货销售一空,鞋厂纷纷复工。

对文化行业的以工代赈以送戏下乡的方式进行,他们组织失业文化人员,以不同的方式到不同
的地方演出。4 年之内,这些团体有 60%的演出是在以往没有看过正规剧团演出的乡下地方进
行的,观看的观众超过 3000 万人次。但这些表演有的揭露城市贫民窟的悲惨情景,垄断集团
权势人物过于逼真,遭到上层嫉恨,于 1939 年被国会取消。

最后罗斯福还利用啤酒法案,废除了禁酒令,旨在增加联邦的财税收入,也为争执数十年的禁
酒运动画上一个句号。

14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上述改革的立法都在 1933 年 6 月 16 日,也就是罗斯福就职的 100 天内完成,史称“第一次新


政”。虽然大多数工作还为展开,但基本上扭转了国家濒临崩溃的局面,为社会提供了信心。
沃尔特.李普曼评价说:“2 月末的时候我们是一些受惊吓的乌合之众和宗派团伙,经过这 100
天,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有相信了我们保证安全和控制命运的力量。”由罗斯福开
始,就职 100 天成就成了每一个总统的政绩考评项目。

第二次新政

1934 年中期选举的胜利为罗斯福继续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罗斯福努力获取企业和金融界
对新政支持的失败,使其义无反顾的开始了第二次新政。如果说第一次新政的主题是救济和复
兴,是一些应急措施来挽救濒危的国家,第二次新政则是基于自己的执政理念,根除深层的社
会弊端,为美国的长治久安进行的一些改革。

在罗斯福的理念里,存在着一种凌驾于任何私人及其集团之上的公众利益,那么公众选出来的
政府就应该高于私人及其集团。他在 1934 年谴责银行家们说:“以往那种认为银行界与政府
平起平坐,相互独立的错误看法过时了。由于实际情况需要,政府必须是领导者,必须是包括
银行在内的所有集团发生冲突时的裁判者。”对于政府和企业的,罗斯福同样认为二者之间不
是伙伴关系,政府应该居于领导地位,以抑制企业弊端,改进社会下层人民的处境。

社会保障法

所以第二次新政首先通过了一个社会保障法,最初罗斯福希望有一个类似于苏联的使每个人从
摇篮到坟墓都有所保障的方案,但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和国会之间的讨价还价,最终形成了一
个以失业保险和老年保险为主的法案。

失业保险由联邦和州政府合办,由政府出面向企业强制征收失业保险,费用在工资的 1%到 3%。


收得款项的 10%上交联邦财政部,90%由州失业补偿委员会提留。所有州都在两年内建立了失
业保险体制,大约 2800 万工人得到了保障。

老年保险分两种情况,对于目前在职,年工资 6000 美元以下的人必须参加老年保险,费用由


企业和员工分担。对于已经 65 岁以上,但没有参加保险人人员,有联邦和州政府共同负责,
平均每人每月可以得到 20 美元。

全国劳工关系法

这个法案是 1925 年由参议员罗伯特.瓦格纳提出的,所以也称瓦格纳法。其核心是工人有权力


组织自己的工会,有权力选择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该法案明确规定一个工会如果得到一
个产业,公司或行业中多数工人的支持,企业就必须承认他的合法性,联邦政府有义务支持这
样的工会同企业谈判。为了使这种支持落到实处,法案还规定成立一个超党派的全国劳工关系
委员会,授权他听取工人申诉,调停争执和强迫企业服从。同时企业不得干涉劳工行使自己的
权力,不得歧视参加工会活动的劳工,不得将他们解雇或列入黑名单。

1935 银行法案

第一次新政的银行法主要目的是复兴,而 1935 年银行法则旨在改革。这个法案由受凯恩斯经


济思想影响的马里纳.埃克尔提出,经过与银行家的激烈斗争,于 1935 年 8 月通过。该法案授
权总统任命联邦储备系统的所有 7 位新设董事,并将所有大的州银行置于新董事会管辖之下。
地区银行的主要官员任命必须经过新董事会的同意,这样他就可以对地区银行实行更直接的控

15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制。新董事会可以控制储备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准备金率,并扩大了储备银行可凭之向会员银行
贷款的合法票据范围。通过 1935 年银行法,罗斯福实现了国家对货币和信贷的管理。

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

公用事业公司层层上升为控股公司,他们发行的证券往往带有欺骗性质,还经常向议员行贿,
以在立法时通过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最终的结果是各种费用上涨。这些控股公司势力强大,各
州无力控制。罗斯福在任纽约州长时就知道这个弊端,提出过国营电力。1935 年他在给国会
的一份咨文中指出控股公司“越出美国法律与企业传统,是一种给予极少数人控制别人钱财的
不可容忍的权力的发明”。在总统的支持下,有议员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逐步消灭公用事业
控股公司的法案,被公用事业院外活动集团称为“死刑判决书”。

公用事业集团对此反应强烈,他们动用了比国会议员人数还多的院外活动集团,在首都租下一
栋楼房,作为反对该法案的指挥部。电力公司投入了 100 多万美元进行宣传,还有人伪造签名
发电报给国会议员反对这项法案。

在他们的压力下总统作出了让步,通过了一项带有妥协性质的法案。法案不再要求取消公用事
业控股公司,但要求其不能超过直接营业公司两层以上,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督他们的金
融业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可以将其取缔。在此法案的作用下,3 年之内所有公用事业帝国
解体,其余大企业虽然存活,但被置于国家控制之下。

除以上重要法案外,第二次新政期间还通过了 1935 年税收法,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煤炭保


护法,重建国家复兴管理局对煤炭的管控;沃尔什——希利法,以建立制造业和建筑业公平标
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继续鼓励农民少种经济作物,把土地留下来供土壤保持或种植对
土壤损害小的作物。

新政引起的反应

很多人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因为两者有很多类似之处。但罗斯福自己说
过,他对经济并不内行,他所实行的财政政策不是依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而是“现代文明国
家的政府有责任对不幸者提供援助”的观点。很多具体行为,比如财政赤字,政府投资都是不
得已的办法。所以其实罗斯福的新政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是自由竞争向福利
型的国家转变过程中的产物。

自由放任的政策确实能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但却又不可避免的加大贫富差距,
产生社会矛盾,那么就需要另外一种政策来平衡一下,社会就是在这种螺旋上升的方式中前进。
为了解决问题,平衡的政策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执行过程中也难免会矫枉过正,那就必然会
招致一些反对。

在今天看来,罗斯福新政是进步的,把人们从大萧条中解放了出来,挽救了濒临崩溃的美国。
但对当时的美国掌握话语权的人却不这样认为,共和党和民主党保守派不在乎民政工程局对失
业者带来的帮助,猛烈抨击他们在一些项目中造成的浪费,导致 1934 年中期选举前罗斯福暂
时停止这个机构的运行。杜邦,通用汽车等企业组织了一个反对新政的同盟,他们联合众多律
师签名宣称新政违宪,并攻击支持新政的律师,教授“亲共”。还有人指责新政是“敲诈有钱
人”,认为罗斯福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是一路货色,甚至比他们二人更加独裁。所以到了
1936 年大选前,大城市 3/4 报纸反对罗斯福,民意测验他不会获胜——当然罗斯福拥有强大
的民意基础,以极大的优势获取了连任。

15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二战

初期中立
大萧条中人们更多的关心国内的经济问题,对于日本侵略中国,德国扩军备战都抱着一种冷漠
的态度,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再次成为主流。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个传统,20 年代美国历史学
家对一战研究得出结论: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卑鄙争夺,与军火制造商有密切关系;而美国
是被骗去进行了一场毫无价值的战斗,得到的是数十万士兵的伤亡和美国银行家,军火制造商
获得了巨额利益;美国参战既不是拯救世界,也不是保卫美国利益,而是投机牟利者的诡计。
所以民间出现了强烈的反战意识,各种反战团体,出版物层出不穷。

对德绥靖
当然民间是没有决策权的,美国在二战初期保持中立,以及英法对德国的绥靖的根本原因是希
望日本和德国能够牵制,甚至打垮苏联。

美国一直视苏联为最危险的敌人,苏联从十月革命之后建国,美国一直到胡佛政府都不予承认,
胡佛还在 1931 年对媒体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苏联。但苏联和美国一直有一些民间的经
贸往来,大萧条来临后,胡佛政府以反倾销,苏联商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犯人劳动”和“强
制劳动”为由对苏联商品增加关税,入港费用等。

除了经济手段之外,美国还采取了一定军事手段来遏制苏联。1930 奶奶 5 月,美国一个航空
大队在希腊机场举行演习后,飞往罗马尼亚与苏联接壤的康斯坦察,在那里驻扎了一个时期。
同年秋天,美国派 3 艘战列舰岛波罗的海,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1932 初,时任总参谋长的
麦克阿瑟率领代表团,访问了一系列苏联的邻国:波兰,捷克,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
土耳其。麦克阿瑟多次亲自到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视察军事设施,指导军事演习。

对于德国,美国还积极扶植,以作为欧洲的反苏先锋。1932 年的世界裁军会议上,德国违背
凡尔赛条约,提出和其他强国发展同等军事力量,美国第一个同意,德国也由此走上了军备竞
赛的道路。由此换来美国在对德关系中优先于英法的地位,在希特勒执政前,美国为德国提供
贷款 22 亿美元,还为德国空军提供飞机的发动机。

美国的大萧条延及德国,导致社会矛盾突出,这为纳粹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于此同时发展还
有德国共产党。美国金融公司担心德国发生共产主义革命,从而失去在德国的利益,于是派出
代表,极力说服德国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让纳粹党人参加政府,以消除德国共产党的影响。
美国政府方面也日益同情德国复仇主义,主张对凡尔赛体系在东部边疆问题,军备限制问题中
做出有利于他们的修订。

但对于希特勒的侵略行动,罗斯福希望各个国家能一起制定一个“基本规范”或“国际行为准
则”,找到一种避免大规模战争的方法。但在对德的谈判中,英美希望德国继续起到反苏先锋
的作用,答应德国改变凡尔赛条约的要求,并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占领。鉴于英美的这
种态度,德国与 1938 年 2 月承认伪满洲国;3 月合并奥地利,4 月初英法美三国承认合并,此
时只有苏联对德国提出了谴责。

1938 年 5 月,希特勒准备以武力支持苏台德地区自治,美国驻英大使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
总统的父亲)主张对德让步,因为如果发生战争将有可能让苏联得利,于是美国伙同英法让捷
克答应德国的要求。后来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建议英,法,波兰,等国家召开会议,
讨论如何制止希特勒的侵略。但英美法依然寄希望与将德国的侵略引向苏联,致使谈判持续数
月后无果而终。而在这个会议的同时,英美一面与德国秘密谈判,一面继续与苏联谈判以提高
向德国的要价。德国则一面与多国谈判,一面做入侵波兰的准备工作。

15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对日支持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美国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也受到了影响,
但美国政界认为其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并不大,和日本贸易额却不小,所以承认日本在中国东
北确有“特殊利益”,不便干预。同时中国东北的北边有苏联,南边又有共产党的政权,这对
于美国才是最危险的事情,而日本占领东北对二者都是一种遏制。于是胡佛总统宣称:“美日
两国素有长期而牢固的友谊,我们应该友好的评价日本的政策。”

到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之后,美国一方面担心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扩张,但又不愿意开罪日本,
于是发表了一个各打 50 大板的声明,声称世界上任何严重的敌对行为都影响美国的利益,要
求中日双方为世界和平而自制。随后宣布仍继续对中日两国出口战略物资,但美国不负责送抵,
要购买国自行运回,这显然对有运输能力的日本有利。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美国出口日本的战争物资比以前大幅增长。到 1938 年,日


本进口的战争物资中,美国所占的份额最大,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资种类 石油及其 机器 废铁 铜 飞机 铁合金 铅 汽车


相关制品
来自美国占 65.6 67.1 90.4 90.9 76.9 82.7 45.5 64.7
比(%)

从 1937 到 1939 年,美国对日本出口总额每年 2 亿多美元,其中战争物资比例 1937 年为 58%,


1938 年为 66%,到 1939 年高达 81%。

到了 1938 年,中日战争局势发生变化,美国担心日本完全占领中国影响其利益,开始限制一
些产品,比如飞机零件的对日出口。与此同时也开始支持中国抗战,财政部长摩根索向罗斯福
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的代价,就可以维持中国抗战,牵制日本;而如果中国停止抗战,
美国就需要更多的钱建设海军来对付日本。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
主义发展以及苏联对中国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桐油贷款,出口汽车与石油,有利于发展美
中贸易与美国经济,罗斯福才有所松动,并于年底批准了对中国的 2500 万美元桐油贷款。

参战
到 1940 年,日本在 1937 年时三个月占领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战争物资短缺,于是趁法国向
德国投降之际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以补充在中国战场的供给。但此举威胁到了英国在缅甸和
马来半岛的利益,于是罗斯福要求日本撤军,遭到拒绝后宣布对日本实行多项战略物资禁运,
使日本受到重创。德国开始进攻苏联后,日本觉得南进已无后顾之有,遂不再顾忌英美太多。

于是日本于 1941 年制定进攻英美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的计划,首要目标是荷属东印度的油田,


其他则有马来半岛、菲律宾、缅甸等地。但他们知道如果进攻菲律宾,美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不如先下手为强。经过详细分析,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舰队的主力是战列舰,其在海战中的优
势地位已成过去。山本五十六早在 1927 年就对空中武力为新一代战争形态的想法,1940 年在
欧洲塔兰托战役中英国皇家海军以 24 架飞机搭载鱼雷去攻击意大利海军战列舰,英军以损失
2 架飞机的代价瘫痪 3 艘意大利战列舰,更印证了他的想法。此外,留学过美国的山本知道其
工业潜力是日本远远比不上的,一旦陷入消耗战日本必败无疑,所以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山本率领军队偷袭美军珍珠港,击沉及重创美军 8 艘战列舰、3 艘巡洋舰、3 艘驱逐舰,


摧毁 188 架战机,造成 2,402 人死亡和 1,282 人受伤。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发表著名的
《国耻演说》,对日宣战,随即中国国民党政府也对日宣战;德国、意大利根据轴心国条约对

15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美宣战,美国由此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珍珠港事件,一直有阴谋论认为美国提前知道日
本的计划,但为了让国内孤立主义势力放弃立场,只好用此苦肉计来让人们同意参战。

早期太平洋战场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还兵分五路,第一路入侵菲律宾,炸毁美国停放在马尼拉附近机场的
半数飞机,摧毁马尼拉湾的甲醚地海军基地。占领马尼拉后押送美,菲俘虏步行 1000 多公里,
导致数千人死亡,被称为“死亡行军”。第二路占领香港;第三路占领泰国和缅甸,将那里的
英军赶入印度;第三路进攻马来半岛,迫使当地 10 万英军投降;第三路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
占领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东帝汶和苏门答腊岛。五路军队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打败美,英,
荷兰的远东部队,控制了 1.5 亿人口和近 400 万平方公里土地。

太平洋战场初期受挫后美英调整战略,重新划分战区,加强与中国合作。与 1942 年 4 月派出


16 架中型轰炸机从航母起飞空袭东京,然后飞到中国降落,极大的震动了日本。1942 年 5 月
获取日本海军指挥部的秘密通话后,在所罗门群岛珊瑚海对途径的日本军队发动突袭,以 1 比
5 的战损造成日本损失军舰 5 艘,飞机 100 多架和 3000 多士兵。这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首次
受挫,极大的影响了士气,被迫推迟入侵莫尔兹比港计划。

然后又获取日军秘密电报,在中途岛截击日军突袭部队,发生激战。造成日本损失航空母舰 4
艘,重型巡洋舰 1 艘,驱逐舰 3 艘和飞机 275 架。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从此主
动权转入美国手中。在此基础上美国主动发动瓜岛战役,使日军伤亡 2.5 万人,舰艇 24 艘,
飞机 600 架。瓜岛之战后日军被迫处于战略守势,而美军则转入全面进攻。

非洲战场
英美对德意的战争在最初有两个计划,一是直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大槌作战”,二是先
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计划”。英国认为当时苏德之间的战局胶着,如果德国可以打败苏联,
英美再来一个黄雀在后,他们就能获取最大利益,所以极力说服美国先打北非。美国起初并不
同意,参谋总长马歇尔认为这个计划既无效又浪费,但无奈太平洋战场投入兵力过多,在地中
海的舰船不多,依赖英国,最后同意了这个计划,而丘吉尔也把“体育家计划”改名为“火炬
计划”安抚美国。

1942 年 11 月英美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的率领下在北非登陆,然后说服已经投降德国的法国驻守
北非伪军与盟军合作,于 11 月底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直逼突尼斯。德国为了守住北非,
牵制英美军队,调集部分德军前去救援。但北非的轴心国军队缺额很大,后勤供应困难,士气
低迷,经过近一个月战斗,北非 25 万德意联军投降。

关于轴心国军队士气低迷,有一个搞笑的真实战例:盟军登陆之前,一次隆美尔和他的德国军
队正在追赶英国人,意大利 132 装甲师则负责侧翼的防守。当 132 师与英国第 22 装甲旅遭遇
后,虽然自己有意大利最顶级的装备,还是作出了向英军投降的决定。但英国对意大利军队的
投降置之不理,无奈之下意大利 132 师只好进行战斗,不到两个小时就把英军打的溃不成军。

北非战场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局势,粉碎了德国,日本在中东和印度会师的计划,
为后面在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条件。

北非战事结束后罗斯福和丘吉尔于 1943 年初在摩洛哥会谈,讨论后续战略,他们还邀请了斯


大林,但苏联战事吃紧,斯大林没有去。在这次会议上决定 1943 年的作战计划是:登陆西西
里岛,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消除德国潜艇威胁,确保大西洋交通安全;加强对德战略轰炸,
储备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力量,把在法国登陆行动推迟到 1944 年;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支持
中国,以击退日本。也是在这一次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迫使轴心国“无条件投降”的原则。

15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欧洲战场
按照在摩洛哥商定的计划,英美联军于 1943 年 7 月在西西里岛登陆,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对
意大利军队造成重创,导致其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解职并软禁。两个月后,意大利当时政府
巴多格里奥向英美联军投降。

墨索里尼垮台后,英美就确定意大利的投降条件发生分歧。罗斯福支持一项仅限于军事停战的
条款,丘吉尔则提出了内容繁多的整体停战计划。丘吉尔希望维持意大利君主立宪政体,承认
包括法西斯分子在内的意大利现政府,因为他担心意大利政权崩溃就有可能导致共产党势力崛
起,最终罗斯福同意了丘吉尔的意见。

1943 年在苏德战场,南欧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后,英美苏三国先后在莫斯科
举行了外长会议和德黑兰举行了首脑会谈,形成德黑兰宣言。德黑兰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在欧洲
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战役,欧洲战役结束后苏联出兵远东对日作战。在讨论战后分割德国问题,
罗斯福和斯大林主张把德国分成 5 个小国,但丘吉尔为了限制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建议把普鲁
士作为一个国家从德国分离出来,最终这个问题没有达成协议。在讨论战后波兰问题时,丘吉
尔和斯大林达成一致意见,而罗斯福考虑几百万波兰裔人在 1944 年大选的选票问题,没有发
表任何意见。最后罗斯福提出了战后世界性的组织,即联合国问题,开始斯大林和丘吉尔不愿
意让美国独占鳌头,都坚持区域性组织,但最终同意了罗斯福的意见。

在这两次会议中,罗斯福实现了在 1944 年大选前宣布和平的计划,为自己增加了选票,因为


美国人已经被战争拖得苦不堪言。

在第二战场的具体细节方面,丘吉尔希望实施巴尔干计划,即打垮意大利后,拉拢土耳其参战,
然后进军巴尔干。这样一则可以延后进攻德国的时间,让苏联消耗更大;二则可以阻止苏军解
放东南欧,保住它在东南欧,地中海以及中东地区的传统利益。但美国希望快速打败德国,与
苏联在欧洲争夺霸权,而根据苏德战场局势,如果延迟进攻德国,它就有可能被苏军完全占领
——“苏军不仅能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还有可能出现在巴黎和米兰”。最终丘吉尔听从了
罗斯福的意见,盟军于 1944 年 5 月在诺曼底登陆。

盟军登陆欧洲后在阿登地区遭到了德军的反扑,但被击败,然后一路摧枯拉朽,度过莱茵河,
包围鲁尔区。此时英美之间再次产生分歧,丘吉尔认为随着德过军事力量的毁灭,苏联已成为
自由世界的头号敌人,所以必须立即建立一条新阵线来阻止他向前推进,这条阵线应该尽可能
的深入东方。所以英国坚持集中兵力,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和布拉格,以取得德国失败后和
苏联讨价还价的本钱。但美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认为从军事角度出发,盟军应该突过德国中部向
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一带推进,这样可以把德国军队分成两半,切断柏林和德国南部之间的联系,
阻止希特勒退到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西部山区和森林地带,从而尽快结束战斗。而如果按照丘吉
尔的想法,强行攻占柏林,美军至少要多死亡 10 万士兵。最终美军意见再次占据上风,4 月
25 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上会师,德国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4 月 29 日希特勒自杀,30 日苏军
攻克柏林,5 月 8 日德国投降。

亚洲战场
随着欧洲战况的进展,英美联军也在太平洋战场展开了反攻,先后在塞班岛,莱特岛,硫磺岛
和冲绳发动战役,摧毁了日本的外围防线。1945 年 8 月 6 日和 8 月 9 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
个原子弹;8 月 9 日凌晨,按照雅尔塔协议,苏联约 170 余万军队,5500 辆坦克分四路越过中
苏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展开全面进攻。同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
岛登陆,协同陆军作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15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二战中美国对华关系
二战中罗斯福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使蒋介石不退出战斗,能够牵
制日本,美国对于中国给予了很多支持。由美国出面组织盟军中国战区,并推举蒋介石为中国,
泰国和印度支那盟军最高统帅;为中国提供约 8.5 亿美元的租借物资;开通了援华空运航线;
打通了连接中印的缅北公路,这些措施对中国的抗战起到了很大作用。

1942 年美国派出史迪威将军来华担任多项要职,以增加美国对中国政府的援助效果,协助改
进中国军队的战斗效能,使中国继续作战。史迪威在两次缅甸战役,收复北缅以及雷多公路的
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对蒋介石的战争指挥及其国民党的腐败深为不满,多次与之发生
矛盾。最后罗斯福考虑到中国战区重要性的下降,同时也担心在史迪威问题上与蒋介石对抗会
使他失去中国,那么中国就可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召回了史迪威。

美国对召回史迪威将军反应强烈,《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个“反民主体制的胜利”。史迪
威事件也使蒋介石和美国民主党接下了梁子,在 1948 年大选中蒋介石站队纽约市长杜威,极
力反对杜鲁门。但最终杜鲁门获胜,对其支持大幅削减,这是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快速失败的
一个原因。

战争对美国自身的影响
早在 1939 年欧洲大战开始时,为了适应战争市场需要,罗斯福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扩
大政府对资源调配,生产,运输,物价以及各个方面的经济管控。珍珠港事件后,国会又通过
两个法案,授予总统设立新的机构,调配劳动力,动员企业从事军工生产。同时国家积极投资
建设,从 1941 年到 1945 年,美国基本建设投入 450 亿美元,其中国家负担占比 2/3;450 亿
元中军事工业约占一半,其中国家投资占比 73%。

而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把物资用于战争,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税,发行公债,管制物
价和工资,物资的定量配给制度。定量配给的产品起初是轮胎,汽油,天然气,糖和咖啡,后
来又会逐渐扩大到罐头,肉类,油脂,到 1943 年中期,有 95%的食品实行定量配给,大多数
房租冻结在 1942 年的水平。罗斯福还发出“坚守阵地”命令,授权物价管理局对影响生活费
用的所有商品规定最高限价,非经法律允许不准提高。

除经济方面外,国家安全也加强了管控。为了对付间谍活动,于 1940 年通过了史密斯法,规


定任何团体在美国提倡或教导使用暴力推翻政府,任何人参与这样的团体都属于违法。珍珠港
事件后,美国本土与夏威夷共约有 11 万日裔美国人被转移到拘留营。在研究原子弹的“曼哈
顿工程”中保密主要针对德国和苏联,其措施严格到时任副总统的杜鲁门和国务院高级官员都
不知情。

在巨大的政府投资和采购,以及全世界军火市场的刺激下,美国实现了“战时繁荣”。1939
年的美国 GDP 为 910 亿美元,1945 年则高达 2136 亿美元。1939 年到 1943 期间,与上一个 4
年相比,工业品生产指数增长 2.4 倍,耐用品生产指数增长 3.6 倍,机器生产增加 3 倍,运输
设备增加 7 倍,农业收入增加 4 倍。农业摆脱了长期的生产危机过剩危机,农场主在战争年代
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都更加富裕。实际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在 1936 年之后逐渐式微,到了
1937 年危机的时候人们甚至对之产生质疑,所以史学界有人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到底是新政
还是二战让美国从大萧条中彻底复苏。

战争的需求还催生了众多的新技术,比如雷达和防空自动控制火炮系统,炸弹的无线电引信系
统,航空技术,火箭技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计算机,青霉素和原子弹。

15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战争中一个熟练的计算员用台式计算机计算一条飞行时间 60 秒的弹道,要花 20 个小时,这样


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的莫克利等物理学家开始研制电
子计算机,该项目受到军方的支持,弹道研究所投资 40 万美元作为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
最终于 1945 年底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英文缩写
ENIAC。该机使用 18000 个电子管,重达 30 多吨,占地 170 平方米。他每秒可做加法 5000 次,
乘法 500 次,一小时工作量相当于 100 个人工作两个月。

1928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当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
出来。1941 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开始研究青霉素的提纯,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
取得重要进展,使青霉素的含量从每毫升 2 单位提高到了 40 单位。通过一段时间实验,弗洛
里、钱恩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
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
1942 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作为特效消炎药,青霉素拯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为
扭转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闻 1939 年德国已经开始了核武器开发计划的“U 计划”,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内的一


些美国及同盟国科学家提出要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该提议获得了罗斯福的支持。曼
哈顿计划于 1942 年 8 月 13 日正式命名,雇用了超过 13 万人员,花费了将近 20 亿美金。1942
年 12 月,在恩里科.费米的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可控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建成,实现了可
控的核链式反应。1943 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科研人员开始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
实验室进行原子弹的制造工作。1944 年,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原
材料。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史称“三位一体”
核试验,爆炸当量大约 21,000 吨 TNT 炸弹。

雅尔塔会议
战争进行到 1945 年的时候,局势已基本明朗,英美苏三国都认为需要协调战略计划,商讨如
何处置德国及战后秩序的安排,于是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以及他的外长,参谋长
和顾问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了为期 8 天的会议。

罗斯福参加雅尔塔会议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得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保证,二是就联合国的原则
问题达成协议。所以罗斯福没有向斯大林透露关于原子弹的任何信息,以免斯大林推诿,不肯
对日作战;而在东欧问题上,罗斯福对斯大林改变路线不抱任何希望,准备承认即成事实——
他清醒的认识到把苏联赶出东欧是不可能的——但需要一份协议,以对付国内舆论。

关于德国问题,欧洲咨询委员会拟定了“大柏林”协定,苏联占领德国东部,英国占领西北部,
美国战领西南部。但丘吉尔极力主张法国参与占领和管制德国,这样苏联的份额就会被稀释。
但斯大林认为法国二战中贡献太小,不应和他们三国平起平坐。罗斯福也对戴高乐政权没有好
感,起初同意斯大林的看法,但后来考虑减少苏联份额,利用德法在欧洲大陆上抗衡苏联,他
改变了主意,最终斯大林也同意了划出一个地区让法军占领,并邀请法国参加对德管制委员会。

对德国的赔偿问题,苏联提出 200 亿美元的赔款,按贡献和战损,50%应该归苏联。但罗斯福


和丘吉尔都不同意,最终这个问题没有结论,而是成立了一个赔款委员会,研究以后再做决定。

波兰问题是雅尔塔会议的一个焦点,关于波兰东边界,三方都同意基本上按寇松线划定。苏联
代表提出波兰西边界应在奥德河和西尼斯河,即用德国领土来补偿波兰,但英美反对这样的划
分,因为削弱了德国,最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结论。

关于波兰政府组成问题,英美和苏联之间也有尖锐分歧。当时波兰存在两个政府,一是战争初
期就在伦敦建立的流亡政府,受到英美的支持和承认,二是卢布林成立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15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受到苏联的支持。罗斯福和丘吉尔反对承认卢布林政府,他希望有波兰 5 个主要政党建立一个
联合政府。但斯大林认为德国在近 30 年内两次通过波兰进攻俄国,苏联需要一个强大而独立
的波兰来避免这个问题重演。罗斯福考虑到苏军已经占领波兰,卢布林政府已经在行使职能,
只好做出让步,但考虑美国舆论,最终达成了一份措辞含糊,但有利于苏联的协议以改组波兰
政府。

关于远东问题,苏联同意欧洲战争结束 3 个月之内出兵中国东北,向那里的日本关东军进攻。
罗斯福特别关心这个问题,因为一则可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减少美军牺牲;二则
可以牵制苏军兵力,限制他在欧洲的扩张——在罗斯福看来,欧洲重要性远远高于亚洲。

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成果,雅尔塔会议通过了成员国,理事国,常任理事国及其表决,否决程序,
为今日联合国之先驱,确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故现在的世界格局,依然可以称为雅尔塔体制。

身后事
罗斯福死后,一篇纽约时报的社论中说:“从现在开始后的一百年,人们会跪下感谢上帝,赐
给了他们罗斯福总统,带领他们度过难关。”而远在欧洲的希特勒欣喜若狂,他狂叫道:“我
先前预料的奇迹发生了。现在谁说了算?我们还没失去这场战争!”

按其生前意愿,罗斯福被安葬在罗斯福家族于海德公园史普林伍德宅院的玫瑰花园。1962 年
11 月夫人埃莉诺过世后,她被葬于罗斯福身伴。

罗斯福以新政从大萧条中挽救了美国,通过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赢得了崇
高的声誉。罗斯福始终被列为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与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并
列。根据盖洛普民调结果,罗斯福是第六位 20 世纪以来最受美国公民尊敬的人。

在罗斯福死后对美国和世界政治而言,其夫人埃莉诺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存在。她出席决定联
合国设立的会议,并且捍卫公民权利做出很多贡献。许多罗斯福政府的旧成员在杜鲁门政府、
肯尼迪政府、以及约翰逊政府都起到了作用,这些人所依靠的都是罗斯福的政治遗产。

罗斯福纪念馆坐落于华盛顿特区,与杰斐逊纪念堂为邻。他的头像出现在 10 美分硬币上(美
国人亦称其为罗斯福 10 美分),许多公园和学校,一艘航空母舰和一座巴黎的地铁站以及在
美国及世界各个角落数以百计的街道和广场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罗斯福的传记作家让.爱德华.
史密斯在 2007 年说:“他把自己从轮椅上举起,把整个国家自屈服中解放。”

但罗斯福也有一些争议,关于其连任 4 次,在二战期间拘押日本裔移民;还有人他在雅尔塔会
议上对苏联让步太多。也还有一些关于私生活问题的争议,当罗斯福晚年在白宫时经常超时工
作,而他的女儿则搬进白宫以陪伴并支持父亲,女儿还安排她的父亲同他的前情妇露西.默瑟
见面。与罗斯福与默瑟两者都保持好友关系的邵曼托夫,在罗斯福脑溢血发作时将默瑟急急送
走,以避免负面宣传和臆测。

15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美国第 35 任总统,1960 年当选,
1963 年 11 月死于刺杀。

肯尼迪任职于苏联的上升和全面遏制共产主义时期,他启动了阿波罗计划,和平解决古巴导弹
危机,为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他采取有力的反衰退措施,开启了赤字
财政政策;同时他致力于推动种族平等,缓解了美国的种族矛盾。所以一般认为肯尼迪是美国
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同时他启动了越战,让美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导致七十年代对苏关系中处于劣势。肯尼迪一
生绯闻众多,他和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关系,及其夫人杰奎琳众多的婚外情史,时至今日依然
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死亡
1963 年 11 月 22 日,肯尼迪在副总统约翰逊陪同下到达拉斯市访问。12 时 30 分,肯尼迪乘坐
一辆敞蓬汽车游街拜会市民,行至美茵街(Main Street)拐弯处时,埋伏的枪手向他开枪,
第一枪打中肯尼迪的喉部,最后一枪击穿头骨。第一夫人杰奎琳在肯尼迪受到最后致命的一枪
头部爆裂时,直觉反射动作地攀爬到长礼车的后缘,捧回激射而出的脑部组织。她一直捧到医
院,交给医师,但肯尼迪在送往帕克兰纪念医院前就已死亡。

当选
肯尼迪当选的 1960 年是在美国担心苏联的威胁和全世界范围内打击共产主义政权的年代,他
的当选取决于坚定的反共信念,带给人们胜利的信心,个人形象在电视辩论中获取的优势及其
1957-1958 年经济危机导致人们改变执政党的愿望。

二战后的美国反共行动

杜鲁门主义
美国是二战中唯一没有被战火燃及的大国,战争结束后它依靠上一章中所讲的战时繁荣和雄厚
经济基础取得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开始了霸权征程。1947 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
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
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
也是美国孤立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走向扩张的开始,在此后长达 30 年的时间内,杜鲁门
主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先后援助土耳其和希腊政府 7.5 亿美元,训练并武装近 30 万士


兵,经过 2 年的战争,将希腊和土耳其纳入他的阵营;在中国内战中援助蒋介石 5.7 亿美元
(尽管后来不是特别积极),帮其武装士兵,运送部队,中国内战结束后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海峡;出资 5 亿美元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并派遣军事代表去越南。

朝鲜战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个高峰,战后美国对韩国李承晚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在此基
础上韩国内部掀起了狂热的北进统一和收复失地的宣传,公开叫嚣以实力吞并朝鲜,3 天之内
占领平壤。由美国军事顾问指挥的韩国军队,在 1949 年对三八线以北地区发动了 2600 多次袭
击。但韩国的实力和野心并不匹配,他们以日本占领时期伪军为主的军队在面对与日军对抗多
年,久经沙场的朝鲜军队时不堪一击,迅速被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军队打过三八线,挤压到釜山
一带。在此背景下,美国在苏联没有在场的情况下,通过联合国决议,派遣联合国军,计划一

15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举摧毁朝鲜,将大炮放在中国边境。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抗击下,联合国军没
有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朝鲜重新回到了三八线分界的状态。

除了直接参战外,还进行扩充军队,对共产党主政的国家进行遏制。在欧洲,美国领头成立了
北约,并违背二战结束时的协议,重新武装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截至 1951 年底,北约在欧洲
的军事力量为 35 个师,3000 架飞机,700 艘舰艇。1952 年北约理事会又制定了继续扩充的计
划,要求之 1954 年建立 96 个师,以便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战略包围。

在亚太,美国在菲律宾建设约 40 个军事基地;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缔结安全条约;在《旧金
山合约》中强制签订单独对日合约,将其它战胜国排除在外,也是在这个合约中在没有中国代
表(台湾和大陆都没有)出席的情况下把钓鱼岛默认为日本领土。以实现其日本—琉球群岛—
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近海岛屿链防务,围堵中国和东南亚共产党政权。

马歇尔计划
战后的欧洲,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伦敦有 1/4 的房屋还是断壁残垣;战败国德国人则在土地封冻
之前挖好了数以千计的坟墓,准备埋葬那些看来再也看不到另一个春天的家人和邻居。1946
年底欧洲又遇上了百年罕见的严寒,连续两个月气温一直在零度以下,暴风雪后又是洪水泛滥,
致使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经济情况比战时还紧张,妇女每年只能配给 1/3 条衬裙,1/4
套衣服,1/5 件睡衣。

贫困是共产主义产生的土壤,意大利共产党拥有 250 万名党员,赢得大选中 1/3 的选票;法共


控制着拥有 500 万会员的最大总工会,在法国大选中赢得 1/4 的选票。议员弗朗西斯.沃尔特
说:“如果不复兴,用不了几个月共产主义就会席卷整个西欧。”同时,贫困的欧洲无力购买
美国的产品,使美国出口受到极大影响。而人们都明白美国的战时以及战后初期的繁荣是建立
在对欧洲出口的基础上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利昂.凯瑟琳说:“要想避免经济崩溃,
美国就必须在未来 10 年内在国外找到 4000 亿美元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出台了马歇尔计划,亦称欧洲复兴计划。从 1947 年 7 月开始,西欧各国


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 130
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
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
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其东欧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购买美国生产的商品,因为欧洲国家在二战
中消耗了他们的所有外汇储备,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援助几乎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
来源。在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
但随后大宗进口的方向又转向了用于重建的原料和产品,这又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在马歇尔计划的刺激下,1948 年至 1952 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


了 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
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同时马歇尔又照会意大利和西欧国家,凡赞投票成共产
党掌权的国家,立即停止援助,更加速了共产主义势力在这一区域的衰退。由马歇尔计划催生
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

第四点计划
在对外援助,和苏联争夺势力范围方面,杜鲁门于第二任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四点行动计划”。
其中第四点是“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所以称为“第四点计划”,即对亚,非,拉美不
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

16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根据“第四点计划”,美国国会于 1950 年 6 月通过了“援助不发达国家”的法案。到 1951 年


底“第四点计划”已扩展到 33 个国家。自 1945 年 7 月 1 日到 1967 年 6 月 30 日,在累计达
1172 亿美元的美国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中 30%以上是给予非共产主义的不发达国家。

但在执行过程中,美国重点援助了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约旦,黎巴嫩,伊朗,以色列
等中东国家。一战前,中东石油几乎完全是英国的势力范围,1927 年,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开
始打入中东,与英国展开激烈的争夺。二战后,美国开始全面排挤英国在中东的势力,美国
“填补”英国的“空白”是在“遏制”苏联的口号之下逐步实现的。

伊朗因为地处波斯湾,横贯苏联南下印度洋通道,本身又蕴藏丰富石油,因而也是美苏争夺的
重要目标,这也使伊朗成为实施第四点计划的第一个国家。随后美国资本随之大量涌入伊朗,
促进了巴列维政权的全面西化和腐败,为苏联支持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提供了条件。

除伊朗之外,乘英国与伊拉克关系紧张之际,美国石油财团竭力挤进伊拉克,扩大在伊开采权,
并向它提供军事援助。然后又通过政治与军事控制,独霸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一步一步
控制了中东。以此为契机,美国石油垄断资本获得了快速发展,仅从 1945 年到 1955 年,美国
在石油工业中的投资就增加了 400 亿美元。1939 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
13.1%,1956 年则增加到 65%,而英国则由 1939 年的 80%下降到 1956 年的 30%。

根据“第四点计划”,美国奉行“门户开放”政策,排挤老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拓展了美国
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使非洲,近东,远东以及中南美等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纷纷成为美
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垄断资本由此则获得巨额利润。仅 1951 年,美国就从上述地区获得 120
亿美元利润,约占美国垄断组织全部利润的 30%。与大英帝国的“血与火”的野蛮征服方式不
同,美国穿着自由与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外衣,打着经济技术援助的旗号,实现了新殖民扩张,
这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确实为实施地区的国家带去了繁荣,促近了经济的发展,为人
民带去了福祉,虽然其目的是为了和苏联争夺势力范围,但这种做法不能算作阴谋,最多算是
阳谋。

忠诚度调查和麦肯锡主义
在国外积极扩张和挤压共产主义的同时,美国也对国内共产党进行打压。1946 年 10 月,联邦
调查局(FBI)局长埃德加.胡佛宣称:共产党人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国家面临着共产党人可
怕阴谋的威胁。1947 年 3 月杜鲁门颁布忠诚调查令,要求政府机关职员,高等学校教员和研
究人员等必须对政府宣誓效忠,并对他们的忠诚进行检验。这导致大量人员被解职,然而在这
些人中,一个间谍案件的证据也没有发现,他们都是通过谣言,猜测,怀疑被起诉到袋鼠法庭
——指跳过正当程序的法庭——在不能与告发人对质的情况下来定罪和解雇的。有很多人仅仅
因为说过同情共产党的话,或者有过一般交往,就被诛连。一个人一旦开始被审查,他就成了
嫌疑分子,不能拜访在政府任职的朋友;邻居们在街上不敢和他打招呼,不接受他的宴请;孩
子不能和邻居孩子一起玩,不能参加童子军。

到了 1950 年前后,对共产党的打压发展成为麦肯锡主义。麦肯锡本人是一个狂热反共的共和
党议员,他指责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把中国和波兰出卖给了苏联,并为朝鲜战争设置了舞台;
杜鲁门派兵入朝是因为不想在国内和共产主义斗争,所以在外面摆摆样子;史迪威和马歇尔都
帮助过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共产党得到中国的基础;罗斯福和杜鲁门执政期间是叛卖的 20 年。

1950 年 2 月 9 日麦肯锡在林肯纪念日的一次演讲中声称自己有一张纸,上面记录着为国务院
工作的共产党人名单。他说:“在我手中有份名单,上面有 205 人,被国务卿承认是共产党员,
他们为国务院工作,影响政策。” 之后麦肯锡又相继在盐湖城和雷诺,重复这样的演讲,略

16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有不同的是,此时的麦肯锡手中还挥舞着一张小纸片——所谓的“间谍名单”,不过他将人数
改成了 81 个,后来又改成 57 人。这种演讲导致麦肯锡获得关注,成为美国知名的政治人物。

麦肯锡调查的执行机构包括众议院非美调查委员会(HUAC),参议院内部安全委员会 (SISS)
和 FBI。FBI 主任约翰.埃德加.胡佛也是狂热的反共份子,胡佛设计了杜鲁门总统的忠诚—安
全计划,并由 FBI 执行对政府雇员的调查,这使 FBI 人员数量由 1946 年的 3,559 人增至 1952
年的 7,029 人。胡佛坚持将告发者严格保密,绝大多数人无法获准对质,也无法得知是谁在控
告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指控了。

为了获取信息,FBI 参与了一系列对嫌疑人的非法调查,包括盗窃,私拆信件,非法窃听,比
如左翼全美律师行会的办公室在 1947-1951 年曾被 FBI 盗窃了至少 14 次。胡佛还设立了一个
秘密计划“肮脏的伎俩”,即反谍计划,代号为 COINTELPRO。反谍计划行动包括投放伪造文
件来制造疑点,用匿名信来传递谣言,向媒体泄密,将税务局拉进来审计,等等。

众议院非美调查委员会——即 HUAC,是政府最为主要的,积极的反共调查部门。HUAC 传唤大


量好莱坞编剧,导演和其它影视行业人士,审讯他们是否与共产党有关联。在被委员会问询的
第一轮证人中,有 10 人拒绝合作,不回答 HUAC 的问询,被称作“好莱坞十君子”
("Hollywood Ten")。但十君子被控蔑视国会,投入了监狱,其中两人被判 6 个月,其它人则
为一年。而对于一些不愿意为该委员会提供证据或指认同僚的人,HUAC 则要求政府或者企业
将其解雇,正如演员拉里.帕克说的,他们面临的选择“要么从泥潭里爬过去,要么成为告密
人”。

SISS 的领导是民主党人帕特.麦卡伦,他是 1950 年国内安全法的主要发起人,所以此法案也


称麦卡伦—伍德法。该委员会用了一年时间来调查欧文.拉蒂摩尔和其它太平洋关系研究所成
员,与拉蒂摩尔有关的众多学者,外交人员(即所谓的中国通)被指责为“失去中国”。

1953 年 4 月,麦肯锡开始对美国设在海外的大使馆藏书目录进行清查。在这次清查中,美国
共产党领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劳德,史沫特莱等 75 位作家的书籍全被列为禁书,甚至
连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史莱辛格和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据
估计,被剔除的书籍总数有近 200 万册。在此影响下,美国国内一些城市和学校的图书馆也纷
纷查禁甚至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杂志”。

很多时候调查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在帕萨迪纳,有个 3 岁的小姑娘为商店当广告模特,她的
母亲接到通知书,小姑娘必须签署忠诚宣誓书后才能领取报酬。在这种氛围中,教授社会科学
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被迫更改了名称;
甚至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都必须陈述她们对卡尔.马克思的看法。

麦肯锡主义的受害者众多,他让助手编印了《美国从胜利后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一书出
版,并广为散发。1951 年冬天,在麦肯锡的指责和谩骂中,马歇尔主动辞职,回弗吉尼亚州
里斯堡农场养老。同时受到麦肯锡指责的政治人物还有在战时和战后参与美国对华事务的欧文.
拉铁摩尔,费正清,谢伟思,柯乐布以及时任国务卿的艾奇逊等人。

除政治人物外,其他行业也有很多名人受到迫害。查理.卓别林因为参与大量讽刺电影,被指
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胡佛让 FBI 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
密档案,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据 2012 年公开的档案,FBI 曾向移民局要求提供能用于
将卓别林驱逐出美国的信息。 1952 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但却
被禁止再次入境。此后卓别林一直留居欧洲,直到 1972 年回美国领取奥斯卡奖项。

16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原子弹之父,曼哈顿工程的领导者奥本海默被指控为与共产党人合作,包庇苏联间谍,反对制
造氢弹等。其间尽管爱因斯坦数次三番在《纽约时报》等报刊上“抗议美国政府迫害原子物理
学家奥本海默”,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158 名科学家联名抗议对奥本海默的审讯,在听证会上
作证的大多数科学家都指出因对核政策持不同意见而受审是对于民主的基本原则的践踏。而审
查的结果也“没有发现他对国家有过不忠诚的行为”,但保安委员会和原子能委员会仍以其它
借口剥夺奥本海默的安全特许权,终止其接触机密情报的资格。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 FBI 的调查对象,在 1983 年解密的有关爱因斯坦“黑材料”多达


1427 页,说他至少和 33 个“共产主义组织”有着种种关联,比如担任荣誉会长,担保人,赞
助人,文件的联名签署人等等。从 1950 年开始,移民局也求助 FBI,要求帮助收集证据,以
撤销爱因斯坦的美国公民身份,并将他逐出美国。爱因斯坦曾经说:“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听
说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自由,我犯了一个错误,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
法挽回的错误。”

除了具体的人,麦肯锡主义者还胁迫政府政策,比如疫苗接种,心理卫生,饮水加氟都被当做
了共产主义洗脑的密谋,这导致了极端麦肯锡主义者还和公共卫生支持者之间产生了冲突。在
今天看来麦肯锡主义是一种典型的白色恐怖,但在当时全美反共,反苏的环境下,他来自民间
的支持甚众。尽管 1954 年国会已经对其提出了谴责,但在民间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有 50%的
美国人支持麦卡锡,而只有 29%的人对他不抱好感。

肯尼迪家族始终是麦肯锡的支持者,自从 1950 年之后,麦肯锡与肯尼迪家族的交往日渐频繁。


麦肯锡在成为参议院的焦点人物之前就与肯尼迪的父亲老约瑟夫.肯尼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约瑟夫.肯尼迪曾花费数千美元的资金支持麦肯锡, 40 年代之后,老约瑟夫.肯尼迪常常在
自己位于海厄尼斯港的别墅里与麦肯锡共渡周末,而且麦肯锡曾经追求过肯尼迪的四妹帕特.
肯尼迪。在 1952 年的参议院竞选当中,老约瑟夫.肯尼迪与麦肯锡达成了一笔交易:麦肯锡在
马萨诸塞州的投票中支持民主党候选人,而约翰.肯尼迪则不在国会关于谴责麦肯锡主义的表
决时投票支持。1953 年,肯尼迪的父亲又要求麦肯锡聘请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弗朗西
斯.肯尼迪到其麾下任职。1954 年 9 月,在经过了 9 天的听证之后,国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建
议“谴责”麦肯锡破坏参议院规则,而在参议院的投票中,约翰.肯尼迪是民主党中惟一没有
就此问题投票的人。

1957 经济危机
战争结束之后杜鲁门政府延续了新政时期的福利,税收及其它反危机措施,致使整个 50 年代
消费持续增长。战争胜利带来的信心和金融科技的更新,让信贷消费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到
50 年代中期,分期付款的债务已达 270 亿美元,为 20 年代的 10 倍。这种增长对经济产生了
很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埋下了危险。

整个 50 年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都处在战后复苏的高速发展阶段,但各方的收益却并不平衡,
日本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而英国和美国
则相对衰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英国存在经常性的贸易逆差,英镑危机频繁;
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缩小,加上美国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增加,至 1958 年时第一次出
现 33.5 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加上美国长期的美元输出,导致了国内美元短缺。而艾森豪
威尔政府又坚持货币紧缩政策,于是在 1959 年到 1960 年间产生了罕见的高利贷,更进一步挤
压了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到 1960 年国际收支赤字达到 37 亿美元,国外美元第一次超过美国
黄金储备,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危机以前,各发达国家都出现投资高涨,其中以日、德为最。但是,由于美国的工资和汇率较
高,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 1957 年 3 月起至 1958 年 4 月,美国经济落入危机,商品滞销,

16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 13.5%,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的生产量下降一半以上——这正是日本和
西德发展最迅速的两个行业,1958 年第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下降 15.6%,失业率上升到
7.5%,是危机前的一倍。与战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并未导致物价下跌,相反,危机期间
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 4.2%,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 2.2%,导致其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
弱。

危机迅速波及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由于日本对美出口依赖程度高,日本的危机深度和持
续时间仅次于美国。日本危机持续 13 个月,工业生产下降 10.4%,批发物价指数下降 7.4%。
英国紧随其后,危机持续 13 个月,工业生产下降 3.7%。而西德的危机持续时间却只有 4 个月,
工业生产下降仅为 1.4%。由此可见,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
震中和首发地,但是美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不足以向外转嫁危机,因此不能最先摆脱危
机。相反,西德经济却具备了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成为摆脱危机的领头羊。

艾森豪威尔政府仍然用财政和货币两手对付危机,财政方面主要是增加公路和住房建筑支出,
增加军费,从而使 1958 年 1959 年国债总额增加 142 亿美元。在滞胀的前提下,支出加大了通
货膨胀的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提高利率,则通货膨胀可以控制,但危机会加深;
反之,则通货膨胀会加剧。所以种种政策下经济恢复了一年,又落入 1960 年-1961 年危机中。
这次危机一定程度上是 1957-1958 年危机的余震,也是美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的体现。危
机期间钢铁产量下降 48.2%,汽车产量下降 43.3%,建筑业下降 33.6%。失业率最高上升到
7.1%,全失业人数达 500 多万,半失业人数 400 多万,在业工人的工资也有较大下降。

国际局势与来自共产主义国家的压力
除国内原因外,苏联首先发射人造卫星使美国举国惊恐,认为美国输掉了一场比珍珠港更大和
更重要的战役。在很多美国人看来,苏联一直是比法西斯更大的威胁,在苏联面前输了面子远
比在日本法西斯损失几千个士兵重要。U2 高空侦察机被苏联击落,巴黎最高级会议破产,艾
森豪威尔取消访日行程,美苏裁军谈判破裂,美古关系恶化…这一切都加深了美国选民的忧虑,
对美国能够继续控制世界事务的信心开始动摇,因此人们需要一个能带领美国走出这一困境的
“英雄”。

1960 年选举

党内提名
在党内提名的初期,肯尼迪并不被看好,因为他太年轻,又是天主教徒,所以初选时民主党人
将他排在第四位。党内领袖倾向于让他竞选副总统,肯尼迪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他曾说过:
“我没有兴趣竞争副总统,我的目标是总统,1960 年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否则我可能要等上 8
年时间,那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面孔,而我就会靠边站。”

是肯尼迪在政界获得的支持给了他信心,在马萨诸塞州成功连任参议员以及自 1956 年民主党


代表大会以来,他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越来越大的,成了许多人心目中 1960 年最有吸引力的
候选人。他的活力被看作是应对苏联挑战、经济萧条、种族隔离和“杂乱无章的美国生活”的
优势。1957 年,全美各地邀请他进行演讲的邀请函多达 2500 多份,而他同意在 47 个州做 144
场演说,平均两天一场。1958 年初,他每星期收到的此类邀请函平均达 100 份。1956 年民主
党代表大会他在 1220 名代表中获得了 409 人支持,在对肯尼迪有所认识的所有潜在选民里,
有 64%的人相信他具有当总统的资质。

但为了减少阻力,肯尼迪在一开始便公开否认自己是个候选人,直到 1960 年 1 月他才正式宣


布竞选总统。很快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威斯康星州的初选中,肯尼迪获得了 56.5%、总计
476024 张选票,为该州 57 年来候选人在初选中获得的最多票数;在西弗吉尼亚州取得了

16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60.8%:39.2%的压倒性胜利,战胜了休伯特.汉弗莱;在马里兰州以 70%:17%击败了韦恩.莫尔
斯,在俄勒冈州同样以 51%:32%取胜。7 月 13 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肯尼迪获得了民
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尽管林登.约翰逊在这之前就麦肯锡主义对他进行过中伤,但肯尼迪
仍然邀请他加入竞选队伍,成为副总统候选人。

大选
1960 年的大选中肯尼迪和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首次使用电视辩论,直接面对约 7000 万观众。
尼克松有丰富的从政经历,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当了 8 年副总统,与赫鲁晓夫进行过厨房辩论,
大多数通过收音机收听辩论的民众从声音判断尼克松在辩论中占据了上风。但所有现场和电视
机前的观众都看得出来,肯尼迪占据了上风,他看上去更加轻松,更有自制力。在镜头面前尼
克松给选民的印象是试图在一个政敌面前占据上风的人物,而肯尼迪则看起来更像一个打算解
决国家最大问题的领导人,提出了以“新边疆”为口号的一系列国内反衰退和国际上与苏联争
雄的计划。在镜头前的尼克松却显出害怕的样子,脸色阴沉憔悴,脸上的剃须粉被汗水冲出隐
约的沟痕。在浅灰色的舞台背景灯光下,身穿浅灰色西服的尼克松淡化成了一个模糊的人影,
而肯尼迪的深色西服却在光线反差中显得十分欢快。

在美国的总统中,肯尼迪是一个口才非常好的一个,他的就职演说和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说
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优秀的。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他呼吁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联合起来,对抗
共产主义;并呼吁美国人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做出更大的牺牲——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
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更是成为了美国总统历次就职演说中最脍炙人口
的语句之一,但实际上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里,主权高于人权的口号。

除了电视辩论中的优势,肯尼迪在战争年代的传奇经历也为他加分不少。1943 年,他作为鱼
雷艇船长前往美国和日本正在激烈交战的所罗门群岛的,8 月 2 日他参加了拦截一个日本船队
的夜间攻击任务。在战斗中,他的鱼雷艇艇被日本驱逐舰撞成两截后沉没,船上两人丧生,十
一人落水。肯尼迪和其他 5 人抓住了漂在水面上的船壳,游到漂浮的鱼雷艇残骸处。船上的工
程师严重烧伤,因此肯尼迪拽着他以免被水冲走,鱼雷艇沉没后他们用了 5 个多小时游到了一
块 60 多米宽的小岛上。在该岛北边的弗格森水道是鱼雷艇的常用通道,肯尼迪前往那里打信
号拦截船只等待救援。但没有与任何船只相遇,他们又游回小岛。8 月 4 日,肯尼迪与其他艇
员一起游到附近的欧拉萨纳岛,8 月 5 日,他与另外一名军官游到克罗斯岛,8 月 6 日他们遇
到两名当地岛民。肯尼迪在椰壳上刻了一段话——“当地人知道位置,可以引路,十一人活着,
需要小船。肯尼迪。” ——托岛民带到鱼雷艇基地所在地伦多瓦岛,请求救援。肯尼迪在这
一事件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使他成为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并先后获颁二战紫心勋章、
亚洲-太平洋战争奖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勋章等诸多奖章。

在总计 6883.7 万张普选票中,肯尼迪以 118,574 票(0.1%)的优势胜出;在选举人票方面,


肯尼迪以 313 票领先尼克松的 219 票,当选第 35 任总统。

主要功过

推动种族平等
经过 50 年代黑人运动的发展,到了肯尼迪时代黑人已经取得了一些权益,但种族歧视依然严
重。作为一个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黑人选票的总统,他一上任就开始着手解决黑人问题。
但刚开始的都是一些由行政部门主导的象征性的措施,比如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肯尼迪发现海
岸警卫队里没有黑人,就下令他们取消“只收白人”的规定。它还指示国防部长增加仪仗队中
黑人的比例,但对国民警卫队中实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却未敢采取行动。同时肯尼迪还在

16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政府中任命了一批黑人,比如住房建筑与房屋财政署长罗伯特.韦佛,副新闻秘书长安德鲁.哈
彻以及上诉法院法官瑟古德.马歇尔等,但负责处理种族关系的关键部门官员仍由白人担任。

它还任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担任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主席,以增加他的权威性,但实际上这
个委员会建树很少。特别是黑人感到失望的是,肯尼迪没有按照黑人领袖的请求在解放黑奴宣
言发表 100 周年纪念日上公布一项内容广泛的民权问题总统命令;而对于在竞选时承诺的“大
笔一挥”解决住房方面的种族歧视问题,则一直拖到了 1962 年,于是黑人民权活动分子给白
宫寄去大量的钢笔和墨水以示讽刺。

这不是说肯尼迪没有解决黑人问题的意愿,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很多
白人的集体意志,不能一夜之间解决。比如在 1957 年的小石城事件中,当事黑人学生回忆道:
“一个看起来很慈祥的老女人也在白人抗议队伍中向他吐口水。”白人反对黑人学生入校不是
具体憎恨某个黑人,而是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宗教上观念,当时白人抗议的牌子上写的标语有
“人种混合是共产主义“,”反对反基督行为之人种混合“等。所以司法部长,总统的弟弟罗
伯特.肯尼迪在最初的种族问题上采取了温和的态度,并表态不能像小石城事件那样动用联邦
军队去解决问题。

温和的态度也是为了考虑白人的立场,毕竟他们是美国社会的主体,但白人种族主义者对此并
不领情。各民权组织在 1961 年春发起了“自由乘客“运动,黑人和白人可以混坐汽车。但在
5 月 14 日,有自由乘客在阿拉巴马州遭到殴打,汽车被烧毁; 5 月 20 日蒙哥马利市有发生了
殴打自由乘客的事件,当时正在执行任务的司法部长行政助理约翰.西根索尔也被打伤。总统
和司法部长要求阿巴拉马州长维持秩序,但州长对此要求置之不理,并说:“阿巴拉马不是刚
果。”无奈之下司法部长请求法院发布命令,要求蒙哥马利市警察局保护自由乘客,并派遣几
百名联邦执法官去制止暴力事件。

1962 年密西西比州的梅雷迪斯事件中,州立大学两次拒绝黑人詹姆斯.梅雷迪斯入学申请,于
是他向联邦地区法院控告该校种族歧视并获得司法部的支持。但当联邦执法官和司法部检查人
员陪同梅雷迪斯到密西西比大学时,州长罗斯.巴特尼却向他宣读了拒绝接收他入学的报告。9
月 30 日,总统命令 500 名联邦执法官陪同梅雷迪斯入学报到,并调集联邦军队作为震慑。当
天晚上种族主义者对联邦执法官发动袭击,甚至动用步枪,直到第二天清晨联邦军队赶到才平
息事件。骚乱中 70 人受伤,2 人死亡,其中一名是法国记者。这是一个小石城事件的升级,
也违背了不动用联邦军队解决种族问题的承诺。这件事情使肯尼迪有所震动,但他依然没有放
弃通过行政手段化解问题的努力,而促使他决定从立法层面改善种族状况的是伯明翰黑人示威。

伯明翰是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城市,那里的饮水机,浴室,更衣室服装店,必须按种族区分。
尽管自由乘客已经受到政府支持,伯明翰的私营的巴士公司,救护车,警车,电梯,影院,公
园,牢房,医院,酒店,和墓地都延续了种族隔离;黑人仍不允许参与一些游戏比如打牌,跳
棋,掷骰子;公共图书馆也只对白人开放。黑人在 1963 年市长选举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抗议
示威活动,当地警方逮捕了大批黑人,包括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被保释后,又有数千
人走上街头进行示威。5 月 3 日,伯明翰警察局长尤金.公牛.康纳授权警察使用暴力驱赶和逮
捕示威者,甚至动用了装甲车,有些黑人被迫使用瓶子回击。

伯明翰事件中黑人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国家头条新闻
都着意渲染警察的残暴行径。也使肯尼迪看到了黑人运动的力量,他担心暴力事件将会使政府
失去对民权运动的控制,于是改变了仅通过行政部门缓解问题的策略,开始着手从立法层面解
决民权问题。

16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而阿巴拉马州的一个事件给了他宣布这个决策的机会,时任阿巴拉马州长乔治.华莱士声称:
“我将亲临校门,禁止任何黑人进入。”肯尼迪警告无效后,将阿巴拉马州部分国民警卫队置
于联邦管辖,迫使州长放弃这个企图。然后在电视演讲中宣称:“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着
一场道义危机,这不能使用警察的镇压行动,街头示威去解决,也不能仅使用象征性的行动和
言论来平息...”在随后的咨文中肯尼迪谈到要向国会送交新的民权法案,新法案在 1963 年 6
月提出,规定因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或来源国而有的歧视性行为均属非法;并禁止了
公民投票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在学校、工作场所和公共空间中的种族隔离;在黑人学生或家长
担心报复而不去抵制歧视时,法案授权司法部门主动发起诉讼。1963 年民权法案是战后美国
提出的范围最广,内容最自由主义化的立法建议,受到民权运动和自由派的广泛支持。虽然当
时因为议会阻挠没有通过,但为 1964 年民权法案的通过奠定了基础。

作为对此法案的声援,1963 年 8 月 28 日,20 万黑人和支持民权运动的白人在华盛顿举行和平


示威,期间小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肯尼迪总统赞扬了这次示威
活动的克制和井然有序,此时他已经由一个民权运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支持者。

反衰退措施和赤字财政政策
肯尼迪就职时美国尚处在 1957 年经济危机的余震之中,为此他很快向国会提交了经济复兴的
增长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1) 对失业津贴增加 13 个星期的临时补助;
2) 在为期 15 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
3) 重新开放萧条地区;
4) 增加社会保险并鼓励提前退休;
5)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
6) 给农民提供紧急救济;
7) 为全面的贫民窟和清除计划提供经费。

这些建议是多种势力角逐的结果,由于受到共和党和民主党保守势力平衡预算的压力,他没有
采用罗斯福时期的扩大公共开支的方法。但他向自由派和劳工组织承诺,如果经济状况在 75
天内没有好转,他就诉诸减税和扩大公共工程。同时他还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国会已经批准的政
府开支,比如提前发放 10 亿美元州建公路补助,提前支付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温和的方法来刺
激经济。

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经济状况自 1961 年 3 月开始回升,到了 10 月工业生产超过了危机前的


最高点。但这种增长并不持久,到了 1962 年 3 月股票开始下跌,5 月 28 日变为暴跌。在这种
压力下,肯尼迪宣布他将建议实行减税。然后他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说,论述大政府,赤字财政
和对国家经济能力具有信心的必要性,开始转向以减税为核心内容的赤字财政政策。

但肯尼迪担心国会平衡预算派不会批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几经反复,终于在 1962 年 8 月 17
日的经济报告中提出了减税计划。由于经济衰退的威胁在 7 月底已经解除,这时候提出来标志
着减税已经不是一种临时性的反衰退措施,而是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尽管肯尼迪在
世的时候,长期减税法案还没有通过,但他做出的这一重大决定,标志着战后美国从补偿性财
政向赤字财政的转变,这是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启动阿波罗计划
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4 月 17 日,猪湾危机
发生,国内外舆论对肯尼迪总统造成了很大压力。为了转移这些压力,也为了和苏联在空间领

16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域展开竞争,肯尼迪要求副总统约翰逊制定赶超苏联的太空计划。5 月底肯尼迪在国情咨文中
宣布:“10 年之内把一个人送上月球,并平安返回。”——即为阿波罗计划。阿波罗是古代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传说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金箭杀死巨蟒,
替母亲报仇雪恨。美国政府选用这位能报仇雪恨的太阳神来命名登月计划,反映了其压制苏联
的心情。

在当时尚没有人看到阿波罗登月计划能带来什么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更多的是为了和苏联争夺
科技制高点的面子工程。但以保守著称的国会迅速批准了 200 亿美元的拨款,并成立了月球研
究联合执行委员会来主持这项工作,这说明美国人非常在乎这些面子之争的。

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乘坐阿波
罗 11 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里程。此后美国宇航员又乘作阿波罗 12,
14,15,16 和 17 号飞船 5 次登上月球,进行了大量的科考工作。1972 年阿波罗 17 号从月球
归来,宣告了历时 10 多年的阿波罗计划完成。

阿波罗计划的体量可以与曼哈顿工程相匹敌,它加强了美国对科技事业的投资和管理,适应了
科技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宇航事业集中在南部和西南
地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阳光地带的兴起具有重要作用。

从科技方面,宇航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方面科学研究的突破,特别是第 3 代电子计算机与
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探月宇航员提供通讯设备的摩托罗拉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公司之一。
这些后来的成就体现了当时决策者的高瞻远瞩,事实上任何一个大型的尖端科技项目都不可能
孤立的完成,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如果当年中国的运 10 项目没
有以 3000 万人民币经费问题下马,必将对中国的新材料,发动机及其电子行业产生巨大的带
动作用;如果清华大学研制的“激光干涉定位自动分步重复照相机”没有因为缺少短期经济价
值下马,今天中国的精密机器制造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况,芯片光刻技术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受制
于人。

对欧政策的宏伟计划
肯尼迪上台时,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基本消除,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信心也发生了动
摇。在这种情况下,肯尼迪提出了对欧关系的宏伟计划,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利用西欧日
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分担美国的海外义务,缓解美国内部的经济压力;通过多边核力量在政治
上缓和西欧国家对美国核垄断的不满,但要继续在军事上驾驭西欧;竭力促使英国加入欧共体,
抵消法德和解形成的独立于美国的离心作用。

但这个计划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它和法国戴高乐的欧洲战略相悖,戴高乐虽然也赞成欧美结盟,
但他希望这个联盟仅限于对抗苏联的功能,而在其他方面把美国势力从欧洲挤出去。戴高乐希
望法德和解之后的欧洲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而无须帮助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又让美国获
得力量来欧洲扩大经济活动。德国则处在犹豫之中,阿登纳总理担心法国无力像美国那样提供
核保护,又担心美国拿德国和苏联做交易。英国愿意作为筹码加入欧共体,但又不想放弃帝国
优惠制等利益,法德两国对它疑虑重重。

在经济方面,为了扭转前文所述的 1960 年美元危机,美国要求西德政府增加从美国购买武器


的数量,使用美国在欧洲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西德政府不敢与美国抗衡,这一方法起
到了作用。1961 年美国与西欧主要国家组成了西欧黄金总库,筹集 2.7 亿美元的黄金,以维
持伦敦市场美元的黄金官价。然后又与这些国家并加拿大,日本组成巴黎俱乐部十国集团,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 60 亿美元,以供危机时作紧急贷款用。这确实分担了美国对国际货币

16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基金组织的义务,但也动摇了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独家控制,因为巴黎俱乐部十国集团的基金
须经 2/3 的成员国同意才能使用,这实际上把决策权交给了欧共体。

在核武器方面,美国希望欧洲不要发展,由它来提供对欧洲的保护。但英法认为如果没有足够
的力量遏制苏联,最先遭殃的一定是他们,而美国肯定会优先来保护本土,所以坚持发展独立
的核力量。考虑到西欧的不满,1961 年底肯尼迪提出建立一支由北约代管的超国家核打击力
量。但戴高乐坚持法国独立拥核,于是肯尼迪设法阻止法国从美国购买原子能所需的材料,这
十戴高乐更加相信美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持核垄断,而英美之间在 1962 年的拿骚协定更让他坚
信了这种观点。

戴高乐在 1962 年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并从古巴导弹危机中嗅到苏联对西欧的威胁已经削


弱,遂于 1963 年初对美国摊牌。1 月 14 日,他召开记者招待会,指出以下三点主要内容:

1) 高度评价法德合作的进展,随后与德国签订了恢复邦交的条约。
2) 拿骚协定企图将一种多边核力量至于美国的指挥之下,这违反了法国核力量必须永远由法
国人控制的原则。
3) 英国和西欧六国的经济背景有极大差别,而英国也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决心,他的加入只
会使欧共体市场归并到由美国支配的大西洋共同体中去。

1 月 29 日,欧共体六国外长正式拒绝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要求,至此肯尼迪的“宏伟计划”
基本宣告失败。

处理古巴导弹危机
1959 年初古巴革命胜利,菲德尔.卡斯特罗推翻了福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政权,当时美国认
为古巴革命与拉丁美洲其它众多革命一样,只是使用社会主义口号来推翻一个旧政府,建立一
个实际上相同的新政府,所以迅速承认了这个政权,并邀请卡斯特罗访问美国。到 1960 年新
的古巴政府开始实行一些改革,涉及了美国公司的利益(尤其是联合果品公司),美国此时依
然以为通过制裁可以阻止古巴实行这些改革,因为古巴在经济上对美国依赖很强。

美国对古巴的第一项制裁是石油禁运,由于古巴的发电完全是使用燃油来解决的,这对古巴影
响几乎是致命的,但古巴却开始从苏联进口石油。美国政府因此命令美国公司在古巴的炼油厂
不加工从苏联进口的石油,古巴政府以此为由,将所有炼油厂纳入国家强制管理。后来美国对
古巴采取了更严厉的经济制裁,包括禁止进口糖,出口零件,后来甚至完全经济封锁,这些行
为把古巴完全推向了苏联,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艾森豪威尔总统声称绝不允许在西半球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并于 1961 年初断绝了与古巴


的外交关系。同时授权中央情报局开始在危地马拉训练古巴流亡者,准备军事入侵。美国把古
巴流亡者训练后编成一个 2506 突击旅,计划由他们潜入古巴,占领一个临时机场,然后由迈
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飞过去后向美国“求救”,以便让美国师出有名。

1961 年 4 月 15 日美国把数架 B-26 轰炸机涂上古巴的标记来造成反政府起义的假象,然后入


侵,但这些飞机中的 5 架被古巴击落。 4 月 17 日,约 1400 名受过训练的流亡古巴人员在两
名中央情报局官员指挥下在猪湾登陆,美国海军提供补给支援。

但中情局使用的情报来自于想要推翻古巴政府的反对派人士,他们夸大了古巴国内的反政府情
绪,也夸大了自己所掌握的武装力量的实力。这些人无法守住古巴流亡政府打算飞往的机场,
因此这个流亡政府无法前往并发出他们的“求援“,肯尼迪就没办法让美军介入。三天后入侵
军被消灭,1000 多人被俘,约 90 人阵亡,被俘的人受公开审判。美国政府向古巴赔付了价值
约 6,200 万比索的药品与婴儿食品——这也是美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支付战争赔款。

16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猪湾事件加深了古巴和苏联的关系,而此时的苏联已经被美国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1959
年美国又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部署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都处于核弹、
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所以赫鲁晓夫也计划在古巴也部署军事力量,以恢复美苏平衡。

1962 年苏联和古巴达成协议,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
送,将几十枚导弹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
大 20 或 30 倍的核弹头。

1962 年 8 月,美国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并于 1962 年 10 月中旬利用 U2 高空侦


察机拍下的图片确认发射装置上安装的是核武器。肯尼迪对此非常恼火,要是不猛烈回击,那
就会有损他的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对他的不信任,所以他决定强硬回击。刚开始赫
鲁晓夫的态度也很强硬,他下令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并表示仍要按苏古
协议继续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的拦截,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激烈的
回击”。

传说中有个县官遇到了一个奇怪的案子,两个女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婴儿的母亲。县官就判定把
婴儿劈成两半,一人一半,孩子的亲生母亲当然不舍得,宁可把孩子让给别人,也要他活着—
—县官由此断定她就是婴儿真正的母亲。

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对人类的爱就是弱点,所以苏联首先寻求妥协。在经过一系列的外交程
序后,苏联同意撤走在古巴的导弹,作为回报,美国从苏联的东欧邻国撤出导弹,从土耳其撤
出军队——秘密进行的,时间也滞后一些,让肯尼迪看起来还是一个胜利者。因为赫鲁晓夫可
以控制国内舆论,而肯尼迪需要面对选民,需要面子。

启动越战
十九世纪末期清政府在对欧洲战争中连续失败,失去了保护番属国的能力,越南沦为法国的殖
民地,直到二战。二战中法国投降德国,日本取代了他在东南亚的位置,占领越南。二战后日
本战败退出,法国又想恢复对越南以及整个印支地区的殖民,但经过 9 年的法越战争,越南人
在中国的支持下于 1954 年取得奠边府大捷,结束了战事。然后由 9 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协议,
南北越暂时以北纬 17 度线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统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

法国撤出印支三国之后,美国为了阻止北越的共产党势力向南越扩张,全力支持吴廷琰在南越
建立反共政权,并于 1954 年至 1959 年平均派遣军事顾问 650 人。1955 年,吴廷琰在西贡发
动政变推翻保大,建立越南共和国,世称南越。

1961 年 5 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廷琰政府,美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访问西贡,与吴廷琰签署
“联合公报”,派遣 100 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人员进入南越,开始特种作战试验,这是美军战
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开始。在中央情报局的指示下,美军特种部队在越南境内成立 CIDG(非正
规战斗部队),训练山区少数民族成为反共游击队。然后由美国提供作战物资,由美国顾问指
挥南越军队进行不宣而战的战争,同时在政治上强化地方政权,加强特务控制,推行使村庄
“堡垒化”的移村并户的“战略村”计划。

1961 年 6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
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但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
均势。”而这时候越南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
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他认为越南是“自由世界在东南亚的支柱和提防要塞”,
而如果“赤色浪潮”淹没了越南,东南亚国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认
为冲突最好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以减轻两超级大国间直接核战争的威胁。

17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1961 年 10 月,“反叛乱活动委员会”领导人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赴南越实地研究派遣美军
后续部队问题,提出一套“政治改革”方案,从而形成“斯特利—泰勒计划”:在南越内部,
要在 18 个月内建立 1.6 万个“战略村”,控制农民,枯竭越共武装力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源;
在南越外部,封锁北越与外界的联系,切断越南北方的支援。北越部队则通过经由老挝的“胡
志明小道”,和径由柬埔寨的“施亚努小径”运输给养。

1961 年末,美国开始增派军事顾问,深入西贡军队各级训练和指挥其作战。为了切断胡志明
小道和施亚努小径,美军特种部队和山区游击队的空中力量对其路线实施战略轰炸。根据当时
的国际法律,美国不得在南越领土以外的地区实施作战,而这两条运输路线都途径别的国家,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美军的特种部队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

1962 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转而都积极支持
北越在南越发动的人民战争。

1962 年 2 月 8 日在西贡设立由保罗.哈金斯将军指挥的“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负责
特种战争指挥,大量向南越运入美军人员和作战物资。至 1962 年底,在越美军人数 1.2 万人,
飞机约 240 架。到了 1963 年底,美军训练游击队人数达到 1.8 万人,这些人在美军特种部队
指挥下,在国境一带巡逻监视,和北越正规军交战。同时为了扩大越南战果,谋求在 1964 年
的大选中连任,肯尼迪把美军在越南的数量增加至 16300 人。

肯尼迪遇刺之后,继任总统约翰逊继续增兵越南,并针对平民使用枯叶剂,凝固汽油弹,集束
炸弹等武器。截至 1975 年全部撤出,美军共有 58,220 阵亡,303,644 受伤。越南方面则有
160 多万人死亡,整个东南亚地区 1000 多万难民失去家园。据 2006 年统计数据,越南有约
480 万民众曾暴露在枯叶剂中,因此罹患包括癌症、神经损伤、不孕不育等各种疾病。

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 25 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同时在冷战中由战
略攻势转为守势,同时给大量参战者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时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回
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一书中写道: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
在不涉及我们自身存亡的事务中,要判断什么是另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应由国际社会
进行公开辩论来决定。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
国家。可是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对华关系
在对华关系上,肯尼迪继续了战后的敌对政策,但在具体细节上和之前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有所
不同。在肯尼迪看来中国的政权是稳固的,实力也在增长,所以他提出了坚定,灵活,冷静的
策略。具体内容是指坚定的支持蒋介石政府;灵活的与中国进行一些沟通;冷静的处理与中国
关系,对于两岸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以美国利益为重。为此他做了一些示好动作,比如建
议交换记者,劝说蒋介石从缅甸撤走残余部队,放弃金门、马祖等。但这些动作受到院外压力
集团的反对,攻击他是对共产主义示弱,也就没有产生什么实际作用。

中苏论战期间,肯尼迪曾想以此为契机拉拢中国,共同对付苏联,并计划在第二个任期内采取
行动。但后来又认为时机不是特别成熟,中苏确实出现了矛盾,但尚在可控范围,但如果贸然
施压,又会使二者团结起来,一起对抗美国。加之中国发展核武器引起了肯尼迪的担心,他曾
经放言:“绝不允许中国出现核武器,除非我死了。”并计划轰炸中国西北的核基地,但不久
后他被刺身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中印战争发生后,印度总理尼赫鲁向英美求援,肯尼迪政府与印度签订协议,计划向印度提供
援助,对抗中国。1962 年 11 月 20 日,肯尼迪派哈里曼率代表团赴印度估计防务需要,但到
达后战争已经结束,哈里曼失去了从军事上参与的借口。但他仍希望调节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

17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争端,以在南亚次大陆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但印巴之间积怨太深,哈里曼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中国和巴铁之间已经有了多年的友谊,这个计划也没能实现。

身后事
由于在古巴危机高峰期间的应对沉着,启动阿波罗计划,使美国人也收获大量的高科技优势,
在针对总统功绩的排名中,通常在中上的位置。在大众文化中他的地位却更高,一直被大多数
美国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肯尼迪一生留下众多绯闻,其中与明星玛莉莲.梦露的最为出名。还有传闻梦露的死是因为她
曾观看机密的太空外星生物档案而被肯尼迪的官员发现及谋杀,而非外界所说服食安眠药自杀。
也有人提到肯尼迪最喜欢的情妇是 Mary Meyer,她在肯尼迪遇刺后也被暗杀,案件一直未侦
破。一位名为 Mimi Alford 的前白宫实习生透露,肯尼迪曾与其有长达 18 个月的私情,肯尼
迪曾因担心其怀孕而亲自安排其接受检查。

此外,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也被传出和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有染;杰奎琳的
密友更出书爆料她曾和俄罗斯芭蕾舞王鲁道夫.纽瑞耶夫有过一段婚外情;明星马龙.白兰度也
承认和杰奎琳有过两晚的激情之夜;但杰奎琳最终离开美国,于 1968 年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
士多德.奥纳西斯;1975 年船王死后,杰奎琳回到纽约定居,和一位比利时裔的已婚钻石商人
同居。

肯尼迪遇刺数小时后,凶手李.奥斯瓦尔德被警方抓获。案发两日后,奥斯瓦尔德在警察的严
密戒备中当众被杰克.鲁比开枪击毙,美国人在电视直播中目睹了整个过程。而鲁比最后也因
癌症死于狱中,他临死前声称被人下毒才罹患癌症。一年后,专门调查此次暗杀的沃伦委员会
提交了 888 页报告认为:没有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奥斯瓦尔德在一个阴谋团体之中,这只
是个人行动。肯尼迪被刺杀后短短三年中,18 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其中 6 人被枪杀,3 人死
于车祸,2 人自杀,1 人被割喉,1 人被拧断了脖子,5 人自然死亡。

种种怪象结合在一起,让案情变得扑朔迷离,成为 20 世纪最大疑案之一,为此也产生了种种
阴谋论,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 10 种:

1) 金融集团说: 1963 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 11110 号总统令,着令美


国财政部发行“白银券”,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以从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手中夺回货
币发行权。如果该计划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逐步摆脱必须从美联储“借钱”并支付
高昂利息。“白银券”的流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发行的“美元”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终迫
使美联储损失巨额财富,甚至破产,所以他们暗杀了肯尼迪。

2) 黑帮说:肯尼迪的父亲靠金融投资和贩酒买卖发家致富,并利用黑帮人脉为儿子的总统竞
选活动提供资金。肯尼迪遇刺前不久,黑帮头目马尔塞罗正面临审判,可能会被驱逐出境,
马尔塞罗想要“做掉”肯尼迪来报复他的忘恩负义。而罗伯特.肯尼迪在后来的竞选总统
过程中被也被暗杀,是因为黑帮担心他上台后会彻查肯尼迪案,所以抢先下手,以绝后患。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尔塞罗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黑帮首领,其势力范围囊括了从达拉斯市到
新奥尔良市的大片土地。他雇佣了大批外籍流民,例如来自意大利的战争孤儿,将其训练为职
业杀手从事众多肮脏交易。通过构建一张复杂的地下网络,马尔塞罗暗地里还进行人口走私的
买卖,并从中选出“良种”豢养起来,对他们进行“打靶射击”训练。1985 年 12 月 15 日,
正在狱中服刑的马尔塞罗告诉一名狱友,称他才是策划实施肯尼迪遇刺案的幕后真凶,“是的,
是我杀了他,我很高兴我这么做了,遗憾的是我没能亲自动手”。

17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3) 中情局说:美国法医历史学家帕特里克.诺兰认为中情局内部的极右势力有“方法、动机
和时机来策划暗杀肯尼迪”,他们从黑帮或者外国情报机构雇佣了职业杀手来实施暗杀计
划,而暗杀的目的是夺权、自保、阻止肯尼迪政府与古巴和苏联讲和。

诺兰认为根据有关此案的物理、影像和医学证据,一共存在 3 名枪手。案发时,这三人藏匿在
迪利广场周围:一人躲在教科书仓库大楼里,一人在广场附近的山丘上,还有一人则在教科书
仓库大楼对面的建筑物里。中情局对凶手细节肯定知情,但他们却拒绝公开,背后原因是“不
想让敌人知道有时候我们跟他们一样邪恶”。

4) 副总统说:林登.约翰逊在 1960 年大选初期党内提名时曾位列第一,但后来被肯尼迪超过,


所以怀恨在心。遇害前不久,肯尼迪向其幕僚暗示,在即将开始的连任竞选中,他决定把
陷入两起腐败丑闻的约翰逊踢出局。于是,在自保和登上总统宝座的强烈欲望的驱使下,
约翰逊痛下杀手。

据悉,肯尼迪到访达拉斯、乘坐敞篷车穿过迪利广场等,都是约翰逊一手安排的。而且,开枪
杀死肯尼迪的不是美国当局捕获的奥斯瓦尔德,而是臭名昭著的职业杀手马尔科姆.华莱士,
而华莱士恰恰是约翰逊的“长期合作伙伴”。玛德琳.邓肯.布朗做了约翰逊 20 年的情妇,她
在一本回忆录中写道:“肯尼迪遇刺前晚,约翰逊告诉我:“过了明天,那些肯尼迪家族的混
蛋就没法再羞辱我了。”肯尼迪死后,约翰逊成为美国第 36 任总统。

5) 联邦调查局说:胡佛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任职时间长达 48 年。作为一个叱咤
风云近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其权势有时令美国总统也望尘莫及。由于感到自己的权力受
到制约、才能无法施展,胡佛对肯尼迪家族感到不满,他经常抱怨肯尼迪家族没有给他应
有的尊重。而他和副总统约翰逊又是老朋友,所以帮助好友“上位”不失为一个一石二鸟
的好主意。据称,胡佛在肯尼迪遇刺案中可能扮演了知情者或者策划者的角色:他知晓暗
杀计划但选择视而不见,或者直接参与策划行动。

6) 克格勃说:苏联觉得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受到羞辱,于是克格勃制定计划,派出奥斯瓦尔德
刺杀美国总统。奥斯瓦尔德曾被中情局派遣到苏联,但被克格勃策反。

7) 以色列说:对于美国盟友以色列制造核武器一事,肯尼迪一直持反对态度。而美国时任副
总统约翰逊则承诺一旦他当上总统,就会修改关于以色列核项目的美方政策,于是约翰逊
在以色列的协助下刺杀了肯尼迪。

8) 古巴流亡者说:由于猪湾事件中肯尼迪对他们支持不力,导致最终失败,于是他们心生不
满,痛下杀手。

9) 外星人说:因为有外星人要控制地球,尼迪曾专门致信中情局,要求查看有关 UFO 的文件,


他们担心这位固执的总统可能泄露机密,所以杀人灭口。

10) 玛丽莲.梦露粉丝说:因为总统肯尼迪和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都和梦露有染,为了避免在
1964 年大选中的负面新闻,他们杀死了梦露。梦露的粉丝为其报仇,杀死了肯尼迪。

17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其他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第 40 任美国总统, 共和党人,1980 年当
选,1981 年 3 月 30 日遇刺,子弹距离心脏只有 2 厘米,但得以幸免。

里根以用其名字命名的里根经济学成就了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持久的经济扩张,特别是通过军
备竞争拖垮苏联(虽然苏联解体发生在老布什时期,但人们都认为这是里根的功劳)而位列美
国最伟大总统。在一场由美国在线和探索频道发起的“最伟大的美国人”测验节目中,里根位
列第一(林肯总统位列第二,华盛顿总统位列第四,罗斯福总统位列第十)。同时在和苏联军
备竞争的过程中也几乎耗尽了美国的能量,导致了 1987 年危机。

当选
1980 年大选处在美国的低潮期,越战的阴影,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人质危机以及尼克松因
为水门事件辞职,都让美国人感到失望。在经济方面,70 年代美国经历了低增长、高通胀和
高利率的痛苦时期,间歇性的能源危机更是雪上加霜。这时候的美国迫切需要一个英雄式的人
物来加速发展,带领美国雄起,相对民主党的卡特,里根更符合这些要求。

均势外交
到 1968 年尼克松当选总统的时候,越战已经打成了烂尾工程,继续打下去不会有任何收获,
但如果突然撤出来,国内的主战派一下子也接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边喊着撤军,一
边偶尔来一个突袭,为谈判的时候换得一点讨价还价的本钱,以实现尼克松所谓的“体面的和
平”。这种状态持续到 1972 年,双方开始谈判,1973 年初美国宣布永久停止对北越的轰炸,
1975 年美军全部撤出。越战中美国消耗军费 2500 亿美元,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
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这场战争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
在 70 年代,美国一直处于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

基于这种情况,尼克松提出了战略收缩和多极均势的策略。在战略核武器上他提出了“充足”
论代替以前的“优势”论,即不再要求数量上对苏联形成压倒性优势,以维持有效的自保和报
复能力为目标。在常规力量方面,他使用“一个半战争”代替以前的“两个半战争”概念,即
不再谋求同时打赢对苏联和中国两个世界级战争。在世界防务方面,他提出了分担负担的“总
兵力”方针,即美国主要负责遏制世界级核战争;对于地区性的核战争,英法要承担一定的责
任;对于世界级的常规战争,由美国和盟国共同负责;地区性的常规战争,特别是提供地面部
队方面,则以当事国和盟国为主,美国在条约规定的义务限度内提供一定的援助。

在外交方面,尼克松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提出由美苏两国主导世界的两极时代已经终结,取
而代之的是政治上的多极模式。1971 年尼克松本人有提出美国,苏联,西欧,日本,中国将
是决定今后世界命运的 5 大权力中心,即五极均势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尼克松一方面希
望通过“实力”和谈判来维持美苏均势,尽可能的限制苏联扩张;同时有限的保留美国对西欧
和日本领导地位;然后发展中美关系,以减少自己的敌对力量,并利用中苏矛盾来分化这个联
盟,从而更进一步削弱苏联。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于 1972 年访问了中国,结束了战后近三
十年不承认中国的历史,并对中国作出了实质性的让步,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战略收缩只是美国扩张的减缓,并不是停止。在相对苏联处于守势的时候,美国采取了另外一
种方式——寻找和扶持代理人——来代替原来的直接军事行动。1969 年 10 月,尼克松在欢迎
伊朗巴列维国王时表示:美国希望伊朗成为波斯湾地区的支配力量,愿意为这一目标向伊朗提
供军火。1972 年尼克松访问伊朗时达成协议,伊朗可以无限制的向美国购买任何常规武器。

17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据统计 1973 年和 1974 年里面,美国向伊朗出售军火 60 亿美元,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研


究报告称:对伊朗的军火销售,就其美元价值和所涉及的美国人数而言,堪称世界之首。伊朗
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成为波斯湾地区头号军事强国,他的空军比波斯湾地区其他所有国家的空
军加起来还要强大,海军超过所有阿拉伯对手;据士兵素质和装备来说,伊朗已经确立了对波
斯湾地区的另一个强国伊拉克的明显优势。

巴列维王朝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激进的经济发展计划,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以国
王为首的特权阶层巧取豪夺,奢侈腐化,贪污贿赂风行。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
化。政治上国王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的警察机构(萨瓦克),
特务肆意横行,镇压政治反对派,监狱一度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
取消。国王政权在 1971 年举行波斯帝国成立 2500 周年庆典,被批评为挥霍无度——外国人饮
酒狂欢,抵触了伊斯兰教的禁忌,而伊朗人却被排除出庆典。于是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
翻了巴列维政权,伊朗迅即成为美国的敌人。新政权扣留了美国驻伊朗的 66 名使馆人员,酿
成了著名的“人质危机”,美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伊朗多年的经营终成镜花水月。

经济滞胀与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
为了支持越战,联邦政府持续加大公债的发行量。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公债在 50 年代每 5 年增
长率只有 6.3%,而 1960-1965 上升到 11%,1965-1970 则为 18%,1970-1975 高达 42%。政府向
银行推销公债,或以公债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而银行则将认购的公债价款或政府借款作为存款
列入政府账户,供财政部随时支取。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虚假的存款,但他却可以用之于向
客户放贷。放款又可以类似的方式派生新的存款,然后继续放贷,造成创造存款的连锁反应,
导致活期存款急剧增加,形成通货膨胀。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和历史上的案例还有个显著的区
别,即它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倒与经济停滞一起发生,形成滞胀。

尼克松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新政以来权力和责任日益集中于联邦,造成了一种运转不灵,反应
迟钝,效率低下的官僚机构。因此他提出让权力,资金,责任回流到各州和人民,是为新联邦
主义。作为新联邦主义的第一步,尼克松要求国会把联邦所得税分给各州一部分,但又遭到了
大多数民主党议员的反对。重州权而轻联邦,一直是杰斐逊和其一脉相承的民主党的宗旨,而
此时由共和党的尼克松提出,遭到民主党的反对,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政策上的困境。

人权战略
水门事件中尼克松辞职,他的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基本继承了其外交思路,到了吉米卡特时
期,美国国内状况有所好转,但尚不足以扭转对苏局势。就像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不能取胜就
攻击对手作弊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卡特总统从尼克松—基辛格的现实政治转向了有一定理想主
义色彩的人权外交。他指责基辛格的外交思想缺乏道义感,自己则于 1977 年在圣母大学演讲
时指出:“我们不能对其他地方不自由的命运默然处之…对于人权所负有的义务,是美国对外
政策中的基本信条。”

首个受到人权攻击的是苏联,1977 年初,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公开赞扬苏联持不同政见者
领袖人物,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烈.萨哈罗夫教授,指责苏联政府不让他发表意
见,是违背“人权问题所公认的国际准则。”卡特总统还亲自给萨哈罗夫复信表示:“美国将
继续履行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的促进人权的坚定承诺。”

在卡特的鼓励下,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异见人士活动进一步加强。在 1977 年 10 月
的欧安会上,美国以人权问题为借口,会同西方盟国对苏联展开猛烈攻击,使之处于被动地位。
根据美国民意测验,大多数人对人权攻势表示赞同,苏联方面则大动肝火。勃烈日涅夫指责美

17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国干涉苏联内政,并就黑人,印第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权问题向美国发难。后来发展到了
互相驱逐记者,在贸易与交流中设置障碍的地步。

但人权战略一开始就有明显的偏向性,越战中美军的盟友韩国士兵在越南通过强奸,买春留下
了 3 万混血儿,美国一言未发;同时对菲律宾,巴列维时期的伊朗这些友好国家存在的人权问
题选择性遗忘。甚至对乌干达阿明政权的暴虐统治也视而不见,乌干达的阿明总统曾索要英国
女王的内衣裤做礼物,还杀死情敌敌,把他们的肉腌了吃,并对人说:“我不喜欢人肉,味道
太咸。”,但美国依旧为他提供援助。而对于一些不亲美的国家则大加指责,结果使人权外交
蒙上了一层伪善的色彩,受到攻击的国家纷纷指责美国干涉内政,侵犯主权,有一些则倒向苏
联阵营,这使卡特受到了一些批评。

1980 年选举
里根曾在 4 年前差一点就击败当时担任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因
此这一回他再获提名的呼声甚高,在 7 月于底特律举行的 1980 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他在第
一轮就已经胜出,然后他选择了自己赢得提名过程中的头号劲敌,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乔治.H.W.
布什来作自己的竞选搭档。

大选中在政治方面里根承诺恢复国家的军事实力,与此同时有 60%接受民调的美国人认为当时
的国防开支太少。经过 70 年代的修养生息,美国已经重新获得了打压苏联的实力,这时候需
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执行。

在经济方面,他秉承了共和党的放任理念,承诺结束所谓“‘相信我’政府”的时代,而且通
过实施供给方经济政策来恢复经济健康发展。他还承诺将在三年内平衡预算(他表示这将成为
“通货膨胀的终点”),并在这三年内减少 30%的税收。

里根还获得了美国步枪协会的支持,这也是其历史上首次明确支持一位总统候选人。里根曾获
得加利福尼亚州步枪和手枪协会的杰出公共服务奖,而其对手卡特则曾任命热衷于枪支管制的
伊利诺伊州联邦众议员阿布纳.J.米克瓦担任联邦法官。

选举于 1980 年 11 月 4 日举行,里根和副总统(老)布什在普选票中以近 10 个百分点的巨大


优势击败卡特。选举人票方面更是一个绝对压倒性的结果,里根赢得了 44 个州共 489 张选举
人票,创下以在野候选人身份参选而获得选举人票数目的最高纪录,而对手卡特则只赢得了 6
个州加上首都哥伦比亚华盛顿特区的 49 张选举人票。在同期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在里根的
光环下,28 年来首次赢得了联邦参议院的控制权。这一次选举也标志着人称“里根革命”的
开始,人们认为这次选举就像 1800、1860 和 1932 年(选举)那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来,并且将保守主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主要功过

里根经济学
当里根就任后首先面对的是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当时美国经济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以及
20%的银行利率,将近 800 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在经济问题上里根传承了共和党的放任政策,
他在就职典礼上说:“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并称罗斯福新
政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是法西斯主义。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里根采用了提升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于此同时里
根采用全面减税的方法来刺激商业的投资,1981 年他推行了美国史上前所未见减税规模。很
多人批评这是“巫毒经济”—— 比喻以扩张赤字来预支国家经济有如吸食毒品;“涓滴效

17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应”—— 不进行财富再分配,而是反过来使有钱人更富有,大企业随后大量花费及投资,使
社会各阶层皆获益;并嘲笑这是“里根经济学”——刚开始这并不是一个用来赞扬的词。

然而,美国经济在历经 1981 年-1982 年的衰退后,于 1983 年开始了戏剧性的茁壮复苏,这


波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到里根任期结束前都还未停止,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原本
高涨的失业率于 1984 年中旬已经降回了 1981 年早期的数字,并且在接下来几年里也持续下降。
而经济的复苏最终使联邦政府获得更多税收,从 1980 年代初的每年 5,170 亿美元大幅提升至
超过 1 万亿美元。

带来繁荣的同时,里根经济学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外债和贫富差距。在 1988 年美国国债总


计 2.6 万亿美元,向国外的借债总额超过了国内,美国也从原本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世界
最大的债务国。在里根的任期内,底层的贫穷人口收入提升了 6%,而最富有的 1%的人则提升
了 1 万亿美元。

拖垮苏联
在对苏联关系上,里根选择强硬的对抗,并设立了赢得冷战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打
压苏联:

经济上:80 年代美国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领先于苏联,里根就禁止美国和盟国
对苏联输出此类高科技技术,使苏联处境更为恶劣。而对于苏联在 70 年代末得益的高油价,
里根上任的第一项经济措施就是停止联邦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以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
测上的市场动力,拉低原油价格。然后动用舆论影响,鼓动戈尔巴乔夫进行“彻底的改革”和
西方国家进行经济竞赛。戈尔巴乔夫开始了这次改革,他期望新政策中的开放性和新思维能够
重新复兴苏联经济,但这些改革却没有奏效,反而产生人们对对苏联体制更多的不满。

军事上:他将苏联与美国“保证互相毁灭”的能力的战略目标改为“能使美国发起核战的第一
击而躲过接下来的苏联反击”,启动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的核心思想是攻击敌方的外太空
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该计划的着
眼点在于当苏联发动大规模核武攻击时,相当数目的美国导弹能够存活下来。美国的许多盟国,
包括英国、意大利、西德、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项计划。

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和“反卫星系统”两部分组成: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
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定向武器攻击在发射和穿越大气层阶段的战略
导弹;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
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
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经过上述 4 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弹道导弹有极
高摧毁率。反卫星系统以反卫星武器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打击削弱敌方的监视、预警、通信、
导航能力。

但后来中情局冷战密件曝光,该计划被认为是一场彻底的骗局,星球大战只是美国政府为了拖
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但在 80 年代时确实产生了显著效果,苏联高层为美国计
划的庞大与先进性而恐慌,因为他们“虽不知道美国人办不办的到,却很清楚自己一定做不
到”。于是努力追赶美国的军事和研究开发,从而严重损害了原本已经不稳固的苏联经济,这
也被认为是导致苏联垮台的主要原因。

支援全世界的反苏联势力:受到里根政府支持的反苏势力有阿富汗的塔利班,尼加拉瓜的反政
府游击队康特拉,安哥拉的若纳斯.萨文比的反抗势力;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等。同时将反对
亲美政权的团体都定义为恐怖分子,比如洪都拉斯的游击队以及南非反种族隔离制度的武装派

177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系民族之矛,萨尔瓦多的 FMLN 等。里根支持萨尔瓦多右翼政府对 FMLN 的内战中,造成


75,000 人死亡、8,000 人失踪和一百万人无家可归。

伊朗军售丑闻
在 1980 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美国按照“不能让任何一方输”的原则对双方同时提供支持。
美国为伊拉克的军事政权许多情报资讯和金融上的支援,并允许伊拉克从英、美等国进口价值
约 25 亿美元的既可用于制造杀虫剂又可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然后又在 20 多年后以伊拉克有
化学武器为由灭了它);秘密船运武器给伊朗,导致了军售伊朗丑闻。而丑闻的揭开是因为美
国用军售的利润来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游击队,使尼加拉瓜政府得以向国际法院提起控诉。

军售伊朗丑闻列为“美国总统犯过的最严重错误”中排名第 9 的事件,里根公开承认他对这项
秘密计划并不知情,并迅速召集美国独立检察官办公室进行调查。最终 10 名里根的政府幕僚
被判罪而被迫辞职,里根的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被控告作出伪证,但在审判开始前一天取
得了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特赦。

现在存于档案库的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的引证则显示出里根是知情的,这属于违反宪法行
为。但由于里根在对抗苏联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使他几乎发表任何言论都能让大众接受,因此
而获得了“特氟龙总统”(不沾锅——没有任何东西能黏住他)的绰号。所以里根在为此进行
道歉后安然度过丑闻,并换得了“伟大、坚强的里根冒险试着以武器来交换人质的自由” 的
公众形象。

由此可见对于美国人来说姓资姓社非常重要,只要能够消灭不同意识形态者,采用何种手段,
违法与否都不是问题。而里根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压共产主义势力的时候,不问姓资姓社的中国
和美国度过了最美好的蜜月期,总设计师,改革派的赵紫阳都访问美国并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
和极高的赞美。

基于里根的余威,1988 年大选中担任其副总统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获胜,成
就了自 1952 年之后唯一的一个党派执政 12 年的记录。但同时在和苏联的对抗中,也几乎耗尽
了美国的元气,导致了 1987 年的金融危机,使比尔.克林顿在 1992 年的大选中用一句“笨蛋,
问题在经济”而胜出。

在里根拖垮苏联的过程中,也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亮剑精神:不惜一切代价打垮对手,即便自己
身受重伤,只要能让敌人先于自己倒下,恢复之后,就得到整个世界。

扎卡里.泰勒
扎卡里.泰勒,辉格党人,美国第十二任总统。他于 1850 年病死于任内,但当选于 1848 年,
不是特库姆塞诅咒所说的年份上。

泰勒以其对印第安人战争和美墨战争中的功勋被辉格党推举为总统候选人,虽然他本人没有突
出的政治才能,但其显赫的家世也为他在大选中加分。泰勒在任上没有特别显著的政绩,在对
加入州的奴隶制上面妥协招致很多批评,也加速了辉格党的分裂。泰勒死后,辉格党逐渐式微,
后来由林肯在辉格党的基础上建立共和党。

当选

家世
扎卡里.泰勒于 1784 年 11 月 24 日出生在维吉尼亚州的奥兰治县他外祖父的野兔林场,泰勒父
母均受过良好教育。其父亲理查德.泰勒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曾任中校;其女婿是美国内战时南

178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部总统杰斐逊.戴维斯(但其女儿在南北战争时已经病逝);其表哥是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
逊;其先祖威廉.布鲁斯特是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人之一。

战功

早期军事生涯
1803 年,泰勒十八岁时,参加了肯塔基民兵团。1807 年切萨皮克-豹号事件中,泰勒是受国
会委托前往处理危机的军官之一。后经表哥麦迪逊向时任总统杰斐逊推荐,于 1808 年 5 月 3
日任第七步兵团中尉。泰勒在 1811 年 7 月调任到印第安纳特区的诺克斯堡和哈里森堡驻防,
以接替潜逃的指挥官维持军队秩序,在短短的几个星期,他恢复了驻军秩序,因而受到时任州
长威廉.亨利.哈里森称赞。

1812 年战争期间泰勒负责防守哈里森堡,在特库姆塞所指挥的印地安人的攻击下他成功地保
卫了哈里森堡,晋升为少校。随后后他跟随塞缪尔.霍普金斯两次出征:第一次攻到伊利诺伊
州境内,第二次进军到蒂珀卡努战役的遗址。1814 年春天,本杰明.霍华德准将把其召回,命
其监督约翰逊堡的建设,这是美国陆军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最后一个立足点。

1812 年战争结束后,国会于 1815 年 3 月通过法案,实施部队裁员,泰勒因而辞职回到肯塔基


州。1816 年,泰勒重任少校,在第三步兵团任职,受命到威斯康辛州兴建霍华德堡。1819 年
4 月,晋升中校并与总统詹姆斯.门罗共进晚餐。1821 年后期,泰勒在埃德蒙.P.盖恩斯的命
令下带领第七步兵团到路易斯安那州红河附近的纳斯托什,并在当地建立了杰瑟普堡。1822
年 11 月,接任路易斯安那的罗伯逊兵营指挥官,在那里他承办招聘人员事务。在 1826 年底,
他转任华盛顿特区一个陆军委员会。 1828 年五月,泰勒被召回指挥在密歇根州北部密西西比
河地区的斯内林堡,1829 年又转任指挥附近的克劳福德堡,在 1832 年四月泰勒晋升为第 1 步
兵团上校,在亨利.阿特金森指挥下参与黑鹰战争。

奥基乔比湖战役
1836 年,托马斯.杰苏普少将负责肃清佛罗里达境内的印第安人,次年杰苏普计划发起一场大
规模的战争,将塞米诺尔人从佛罗里达州赶走。1837 年 11 月,杰苏普兵分四路向佛罗里达半
岛进发,泰勒率领其中一路,从坦帕穿过基西米河,然后沿着河向奥基乔比湖行进。杰苏普命
令泰勒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一个仓库,泰勒在基西米河上建造了加德纳堡。12 月 19 日,泰勒
带着 1000 多人离开加德纳堡,沿着基西米行向奥基乔比湖,沿途遇到一些塞米诺尔人向他投
降,他停下来建造了巴塞格堡,用以安置囚犯和病号。

圣诞节当天泰勒的军队来到一个高地,前面有半英里的沼泽,沼泽后面是奥基乔比湖。沼泽地
里面的草有一米多高,泥浆和水有近一米深。塞米诺尔人计划把这里作为战场,他们把草割倒,
用火烧出一个开放的场地,并伐倒树木,用作步枪的支架。塞米诺尔人的侦察兵坐在在树上,
关注着部队的每一个动作。

大约在中午时分,泰勒的部队行进到到沼泽地中心。他的计划是直接攻击,而不是包围印第安
人。因为沼泽地不适合骑马,他命令所有人都下马步行。冲在最前面的是 132 名密苏里州志愿
兵,他们一进入达射程之内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猛烈的炮火攻击。志愿兵随即溃散,他们的指挥
官理查德.格兰特上校身受重伤,无法继续指挥战斗。印第安人随后对其余士兵发动了反击,
一些士兵被印第安人打死。格兰特在战斗前曾向泰勒建议一个包围战术,但泰勒拒绝了,还指
责他害怕直接对抗。本来泰勒的计划是以志愿兵诱敌深入——让他们遇到开火就马上撤回,等
敌人追赶时后面的正规军就可以包围他们,但泰勒的指责刺激了格兰特,使他不顾一切的冲锋
而打乱了整个部署。

179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由于伤亡太多,密苏里民兵从沼泽中逃回后无法重新集结。泰勒命令第六步兵团的正规军仓促
进入阵地,伤亡惨重。于是泰勒又命令第六步兵团替下第四团,夺下高地,将塞米诺尔人赶入
沼泽后逃脱。

整个战斗中美军 26 人阵亡,112 人受伤,塞米诺尔方面 11 人阵亡,14 人受伤。美军没能在塞


米诺尔人撤退时乘胜追击,捕获俘虏,但捕获了 100 匹马,600 头牛。如前文所述,塞米诺尔
人是所有印第安人中间最顽强的一支力量,和他们的战斗非常艰难,所以取得这样的战果还是
算美军大胜。而由于杰苏普指挥不力,泰勒在 1938 年接替了他的弗罗里达军队司令的职务,
升为将军。

美墨战争
1844 年 4 月,泰勒被派往路易斯安那州的杰苏普堡,以防范墨西哥收复该片领土。在这里实
际上有比泰勒资历更老的军官,比如温菲尔德.斯科特和埃德蒙.盖恩斯,但由于这二人都是辉
格党员(此时泰勒属于得克萨斯共和党),而泰勒的声誉以及和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关系,
使时任总统波尔克将他部署到这个重要地区。泰勒选择在一个叫科珀斯克里斯蒂的的地方安营
扎寨,等待第二年春天墨西哥的进攻。

当波尔克总统与墨西哥谈判的失败后,泰勒就挺进格兰德河,做好了战斗准备。1846 年 4 月
25 日,一支由 1600 人组成的墨西哥军队在德克萨斯堡附近袭击了美军侦察队,美军或死或被
俘,无一幸免。泰勒率部援救墨军围攻下的美军据点,5 月 8 日,双方进行互相炮击,最后泰
勒部队获胜。次日,美国步兵进行冲锋包抄了墨军左翼使之溃退。同月,泰勒指挥美军参加帕
洛阿尔托战役和附近的拉帕尔马战役,击败了马里亚诺.阿里斯塔指挥的人数占优势的墨西哥
“北方军”,并迫使对方返回格兰德河。泰勒后来在与阿里斯塔将军交换囚犯之前,对受伤的
墨西哥士兵进行了人道待遇,并给予他们和美军伤兵同样的照顾。

这次战斗使泰勒名声大振,升为准将。5 月 13 日美国对墨西哥正式宣战,6 月底,泰勒正式晋


升为少将。媒体将他比作乔治.华盛顿和安德鲁.杰克逊,这两位将军都登上了总统宝座。但泰
勒否认对竞选公职有任何兴趣,“我从未有过这种想法,”他在一封信中说,“这也不太可能
进入任何理智的人的脑袋。”

在穿越格兰德河后,泰勒在 9 月的蒙特雷战役中给墨西哥人以重击,并在三天内占领了这座城
市,但泰勒没有要求更大规模的投降就签署停火协议,他因此受到批评。波尔克曾希望占领墨
西哥北部,诱使墨西哥人出售阿尔塔加州和新墨西哥州,但墨西哥人执意不愿意出让这么多领
土。波尔克派温菲尔德.斯科特的指挥另一支军队围攻墨西哥重要港口城市韦拉克鲁斯,而泰
勒则奉命留在蒙特雷附近。

泰勒的许多士兵被调到斯科特麾下,他仅留了一支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部队。墨西哥将军安
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娜截获了这个情报,他向北移动,意图在对付斯科特的军队之前解决
泰勒。此时泰勒的守军有 4700 人,而墨西哥进攻的军队有 20000 人,但泰勒选择了坚守。经
过两天战斗,美军以阵亡 700 人的代价击毙墨西哥军 1500 人,圣安娜见取胜无望,趁天黑后
撤,泰勒获得了胜利。泰勒因为这次胜利在 1847 年被选为辛辛那提纽约协会的名誉会员,该
协会的弗吉尼亚州分会将他的父亲列为特许会员,同年泰勒还成为 1847 年墨西哥战争的军事
协会的阿兹特克俱乐部的成员。

180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1848 年选举

党内提名
泰勒在 1848 年之前从未公开透露过自己的政治信仰,也从未在当时投票过。但他倾向于辉格
党的纲领,认为国家需要一个强大而健全的银行体系,并认为杰克逊总统安不应该让美国第二
银行在 1836 年崩溃。他认为将奴隶制扩大到美国西部地区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那里不适合种
棉花和甘蔗。他也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由于他亲眼目睹许多人因战争而死亡的经历,反对国
家分裂。

但由于他在美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民主党的现任总统波尔克和辉格党领袖亨利.克莱都去争
取他,最终他选择了辉格党。在 1847 年 9 月宣传中,泰勒阐述了他对若干问题的立场。他不
赞成成立另一家全国性银行,赞成降低关税,并认为总统在制定法律方面不应扮演任何角色—
—总统可以否决法律,但前提是这些法律明显违宪。许多南方人认为泰勒会支持奴隶制及其向
从墨西哥吸收的新领土的扩张,但他声明不会否决反对这种扩张的相关法案。然而这一立场并
没有增强他在美国北部激进的反奴隶制分子的支持,因为这些人希望泰勒明确的反对奴隶制扩
张。大多数废奴主义者不支持泰勒,因为他是个奴隶主。

1848 年 2 月,泰勒重申不接受任何一方的总统候选人提名。这几乎使他失去了候选人提名,
但肯塔基州参议员约翰.克里滕登和其他支持者最终说服泰勒宣布自己是辉格党员。

大选
大选中泰勒获选民 136 万余票,民主党候选人卡斯获 122 万余票。由于民主党内部分化,选票
分散在正式候选人卡斯和自由土壤党候选人——前总统马丁.范布伦两人身上。最后泰勒得选
举人票 163 张,卡斯得选举人票 127 张,泰勒当选为美国第十二任总统。泰勒是最后一位当选
总统的辉格党人,也是 1912 年伍德罗.威尔逊当选之前赢得总统选举的最后一位南方人。

泰勒应于 1849 年 3 月 4 日宣誓就职,但那天是星期日,他基于宗教信仰缘故,不在当天宣誓,


因此由戴维.赖斯.艾奇逊代理了一天的总统职务,成就了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总统。

主要功过
泰勒在上任之前美国就遇到了新加入州的奴隶制问题,南方希望他们蓄奴,北方希望他们自由
——都希望和自己相同,以加重在国会中的分量。早在 1804 年,联邦政府决定以“梅松一狄
克逊线”——即 1767 年划定的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的边界线,位于北纬 39°43’——作为划
分南部蓄奴州和北部自由州的分界线。之后南北各自向西平行推移,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北部
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南部的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共存”。

但是随着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新州不断加入联邦。每个新州将会在参议院中有两个席位,
这必将打破南北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原有的平衡。于是 1820 年,当时为参议员的亨利.克莱提
出了著名的“密苏里妥协案”,把原定的分界线南移到 36°30’,以继续保持南北双方大体
平衡的。

而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西部获得广袤的土地,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等地
都在南方,如果按照密苏里妥协,蓄奴州的实力必将大增,这也是后来的总统林肯在当时坚决
反对美墨战争的根本原因。于是南北双方继续斗争,最终形成了 1850 年妥协,其主要内容如
下:

 准许加州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

181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 调整德克萨斯州与新墨西哥州的边界,从德州划出 32.4 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入新墨西哥


州,并由联邦政府补偿德州 1000 万美元;
 在新墨西哥州与犹他州加入联邦时由该地居民自行决定是否成为蓄奴州;
 通过新的逃奴法,具体如前文所述;
 在哥伦比亚特区废除奴隶贸易。

辉格党基础是东北工商业集团,他们坚定的反对奴隶制,而泰勒的妥协让很多辉格党人不满,
造成了内部分裂。

死亡
1850 年 7 月 4 日,泰勒在参加华盛顿纪念碑奠基仪式时在烈日下中暑,亦有传是因进食太多
樱桃而患上急性肠胃病,5 日后在白宫任所逝世。泰勒执政仅 16 个月,亡年 66 岁。

身后事
泰勒是最后一个任职时仍拥有奴隶的总统,同时因为执政时间短,没有显著政绩,他在美国总
统排名中位列最后的四分之一。但也有人认为泰勒在终结以“天定命运”为由的扩张进行了重
要的尝试。

休伊.皮尔斯.朗
休伊.皮尔斯.朗(Huey Pierce Long Jr.),绰号“王鱼”(king fish),民主党人。他没
有当过总统,但他是 1936 年大选时罗斯福在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1935 年 9 月 8 日在竞选演
说中被枪杀。

不同与其他有民粹思想的社会活动家,朗还是一个政治家,他曾担任过路易斯安那州长和联邦
参议员,做过很多实实在在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工作。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支持者认为他的州
改革改善了穷人的生活,是平民的捍卫者;反对者认为他实行独裁,破坏权力制衡制度,是危
险的煽动者。

著名言论:
我的话语会和以前一样,政治献金不会改变它,恐怖手段不会改变它,迫害也不会改变它。当
人们还在受苦时,它是决不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我的口风的,就是让人们拥有幸福的生活,
而当人民的生活改善完成后,我自然不会有政治反对意见。

当我第一次看到破产的农民,在苦苦哀求后,土地依旧被债权人强制拍卖后,年幼的我吓坏了,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幼小的内心可以肯定,这是一种罪行。

我所发现的民主党领导层和共和党领导层之间的唯一区别是,他们们一个是自下而上剥你的皮,
另一个是自上而下剥你的皮。

我从未控告过一个穷人。

早期生涯
休伊.皮尔斯.朗于 1893 年 8 月 30 日出生在美国路易斯安娜中北部的温菲尔德镇,他是家中幸
存的九位孩子中第七个。温菲尔德镇非常贫穷,是民粹主义的大本营,民粹主义是 19 世纪流
行的一种政治哲学,比起公司和富裕精英的利益,他们更热衷于民众的诉求,朗本人就是听着
老前辈们抱怨腐败和低效的政治体制长大的。

182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因拒绝上十二年级,休伊朗被高中开除,又因没钱上大学,十七岁的他成为了一名旅行推销员。
他推销的产品是一种厨具"烤得灵",顾客是那些穿背带工装裤的汉子和穿花布衫裙的女人,这
些人成了他最忠实的信仰者,是他的第一手政治资源。

当生意不好做的时候,朗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和新奥尔良杜兰大学修了三个学期的法律课程。21
岁时他通过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律师考试,回到家乡温菲尔德,成为了一名律师。朗经常代理普
通人针对大型企业的起诉,包括工人赔偿案件,他也因此成名,但在上流社会不受欢迎。朗还
游说州立法机构进行工人薪酬改革,并因仗义直言闻名。

1918 年,25 岁的休伊赢得了路易斯安那州铁路委员会的一个席位。在没有政治大佬或商业利


益集团支持的情况下,他直接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人民,在选区里,朗抨击企业垄断的传单铺
天盖地,而他本人则在选区里的每个城镇和十字路口发表演讲。

1922 年,29 岁的朗成为美国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他起诉坎伯兰电话公司不公正地将话费提


高 20%,并成功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赢得了全州的赞誉。这家电话公司被迫向 8 万名多收电
话费的顾客寄去退款支票,朗给首席大法官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1913 时期的总统)留下
了深刻印象,他称朗为法庭上最佳法律头脑之一。

1924 年,30 岁的朗竞选州长,朗批评即将离任的州长和新奥尔良执政的政治机构“老常客”


是垄断企业家和标准石油公司的爪牙。在这一场由种族主义和三 k 党主导的选举中,朗拒绝打
种族牌,而是围绕经济平等问题参投身竞争。三 K 党的领导人曾威胁说要到路易斯安那进行反
朗运动。朗对记者说:“告诉他们,我不准那个帝国杂种走进来半步——我称他们是狗娘养的,
不是骂人,而是点明他们的出身。”最终他获得第三名,以不到 7400 票的劣势错过了决选。

路易斯安那州长
1928 年,34 岁的休伊.朗再次竞选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竞选口号是“人人皆国王”——这句话
并非原创,而是民粹主义传奇人物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的名言。

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土路上行驶了 15000 英里,发表了 600 次演讲。他也很擅长使用先进宣传


工具,他的理念通过电台广播和一份名为《美国进步报》的报纸在全国传播。演讲中他承诺建
设良好的道路、桥梁、提供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降低财产税。他写了一首朗朗上口的竞选歌
曲《人人皆国王》(Every Man a King),总结了他的财富分享哲学:

“人人皆国王,人人皆国王,

因为你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但有些东西属于别人,

所有人都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分享。”

结果朗以 60:1,也是路易斯安那州史上最大的优势赢得了州长的位置。在他当州长之前全州
仅有 30 英里泊油路,医院不收没钱的病人,各主要河流上都没有桥梁,全州半数小孩上不了
学。上任之后他迅速打破大公司势力,兑现他的承诺:取消人头税,开征营业税,免去贫民的
普通财产税;债务人可以按政府规定延期还债;给学生发免费的教科书,并由校车接送学生;
还开办夜校,对成年人开展扫盲活动。3 年之内,路易斯安那的柏油路增加 2500 英里,碎石
路 6000 英里,桥梁 12 座。

作风雷厉风行的同时是霸道,1930 年朗当选参以员,但仍然让自己的亲信占据了路易斯安那
州的所有重要职务,他虽身在华盛顿,却牢牢遥控该州的一切权力。当选参议员前夕,他的女

183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秘书的丈夫扬言要控告朗破坏他们夫妻感情,朗派人把这个人带上飞机,在空中盘旋,直到投
票结束才让降落。

参议员
在 1932 年的总统大选中,朗支持罗斯福,认为罗斯福是唯一一位与他在财富再分配理念相同
的候选人。朗对罗斯福获得候选人提名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在中西部为他助选。但朗反对罗斯
福将银行归还原住,认为那是向华尔街公开卖身,于是开始反对新政。他指责罗斯福的“新政”
没有让洛克菲勒、阿斯特和摩根等富贵家族拿出足够的财富来,“新政”的目的不是解决穷人
的温饱问题,复苏经济是为了让大财团的赚钱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朗认为大萧条是贫富悬殊的结果,而不只是没有足够的食物。他指责美国最富有的 5%的人控
制了全国 85%的财富,而将近一半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年收入不足 1250 美元。由于缺乏
买家,过剩的粮食和纺织品被毁,数百万人失去了他们的财产,生活在饥荒的边缘。

在朗看来,资本主义已经失控,绝大多数人因为企业的贪婪而受苦。这个国家陷入了一个恶性
循环,人们没钱花,因而没有商业,也因而就业机会日渐枯竭。四分之一需要养家糊口的人没
有收入,一百多万人奔波在全国各地只为一份工作。

对此朗在 1934 年公布了一项改革计划,叫作“分享我们的财富,重新分配让国家财富更公


平”,通过限制个人财富为 5000 万美元(后来降至 500 万美元)和分发其他补贴,来为每人提
供一个就业机会和一个像样的生活水准。朗认为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改革是有效的,他想在全
国范围内实施这一理念。

它还指责两党为了大企业的利益牺牲了人民,因而在华盛顿变得非常不受欢迎,被贴上了“社
会主义者”、“激进分子”、“煽动者”和“独裁者”的标签。不久,保守的国家媒体也加入
了反对的行列,并附和了路易斯安那州报纸对朗的负面描述。

竞选总统
朗还计划在 1936 年大选中和罗斯福竞争总统职位,随着新政成效一时间不明显与大萧条的恶
化,他的“分享财富”计划席卷了全国。分享财富的具体计划包括:私人财产不得超过 500 万
美元,超过部分由国家没收;每个家庭至少可以有 5000 美元,一套房子,一辆汽车,一台收
音机和一个洗衣机;任何人年收入不能超过 180 万美元,不能低于 2000 美元;老年人有养老
金,退伍军人有津贴;儿童免费入学,青年经智力测验合格的免费上高等学校;劳工工资有最
低标准。

面对反对,朗通过全国性的电台广播、面向广大听众的演讲以及自己的报纸《美国进步报》,
直接向人民阐述了他的观点,以此来反击负面媒体。虽然朗的强硬作风在华盛顿没有赢得多少
朋友,但他的言论却引起了普通人的共鸣。到 1935 年夏天,朗的“分享财富”俱乐部在全国
拥有 750 万会员,他的广播电台拥有超过 2500 万听众,他每周收到 6 万封支持者的来信(超过
罗斯福)。

为了降低朗的吸引力,罗斯福还将朗的一些观点纳入第二次新政,成为新政一个更为自由的版
本。比如社会保障体系反映了朗提出的养老金计划;劳动进步管理局类似于朗在路易斯安那州
启动的公共工程项目;国家青年管理局源自于朗提出的学生资助计划。以及由罗斯福实现的诸
多政策都包含有朗的理念,比如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类似于朗提出的工会组织的权利,最低
工资和每周工作 40 小时);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案(公用事业监管);农场安全管理局(协助农
民);财富税法案(毕业收入和继承税)。

184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遇刺身亡
1935 年 9 月 8 日,在他宣布竞选一个月之后他在一次演讲中被刺身亡。临死之前他留下了最
后一句话:“上帝,不要让我死,我有很多事要做”。约有 25 万人参加朗的葬礼,人们向朗敬
献的鲜花铺满了 3 英亩的土地。

以朗为原型的小说《国王班底》曾获得普利策奖,由之改变的同名电影则获得奥斯卡大奖。

185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结束语
印第安人曾经有过文明,但最终除他们培植的宝贵的植物外,几乎没留下什么东西。

一个大陆上的人和他们的文化,就这么消失了。在他们的尸骨和冤魂之上建立了世界文明的灯
塔,没有人会相信印第安人还有东山再起,甚至复仇的可能性。他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先辈的
土地上,感恩着屠杀者的后辈给予的赏赐,庆幸的活着。那些屠杀者的尸骨已经化成了泥土,
唯一留下的就是他们的名字。有人说他们是英雄,有人说他们是恶人,而对于他们来说,什么
都听不到了。恶做了就做了,人杀了就杀了,恶有恶报只是因果轮回论者的一种自我安慰,现
实中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但当屠杀和掠夺成为习惯,他必然会被沿袭到自己的团体内部,一旦产生利益冲突,对异族人
使用过的方法也会发生在自己人身上,这才是美国总统被暗杀的真正原因。所以可以肯定,依
靠屠杀和掠夺的习惯不改变,总统在任内死亡的传统就不会消失。

殖民者的种族屠杀和奴役和对他们友好与否没有关系,被屠杀,被奴役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可
以从中得到土地和财富。早期的印第安土著居民对殖民者不可谓不友好,然而没有换来对等的
友好,只是灾难。所以唯一能避免印第安人的命运的方法是自己的强大,让他们杀不了。

国家最终会消失,世界人民将会融合在一起,只是以何种方式融合还是一个未知数。像秦始皇
统一六国那样,还是有另外一种和平的渐进方式,没人知道。但如果以现在的世界格局,由屠
杀印第安人的继承者来完成最后的统一的话,他们一定会继承先辈的遗志,而全世界的其他族
群的人民将会和印第安人一样的命运。如何避免这样的命运,才是现代的人们要考虑的。

186
被印第安人诅咒的美国总统们

参考文献:

1.《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李剑鸣,张友伦,丁则民,余志森,李存训,韩铁,邓蜀
生。

2. American Holocaust-the Conquest of the new Word, David E. Stannard.

3.《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L.S.斯塔夫


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吴象婴 梁赤民译。

4. 《中国人史纲》,柏杨。

5. Wikipedia。

6. 百度百科。

18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