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天体质-能转换的两种主要方式

罗正大

宇宙源代码+1、-1、±0 或±2 三属性(数)的“能”(E),既是

一种物质形态,又是“力”(F)的本质。因此,宇宙质-能物质的相

互转换始终体现是在力一一自然外力(+1)与自然斥力(-1)作用

下的转换。宇宙中、质-能的相互转换主要表现为正性频率能量流

(+1)的“立体流进”和负性频率能量流(-1)的“立体流出”,以及显

著性的“纬进极出”这两种质-能相互转换的方式。

1、正性频率能量流(+1)“立体流进”与负性频率能量流(-1)

“立体流出”

宇宙由天体和空间能量场组成,这已经明示所有天体都“浸泡”

在各自的背景能量场即自然外力(+1)中,自始至终受自然外力

(+1)的收缩和聚集作用。自然外力(+1)的收缩、聚集由能转

质,并将质量物质带入天体,这一过程可视为正能自然外力(+1)

对天体的物质供给一一正性频率能量流(+1)“立体流进”。正能自

然外力(+1)将能转质的正性质量(+1)带入天体的同时,渗入到

天体中心焦点对抗,促使天体靶心能量囊囤积,使天体靶心产生高

温高压,引发天体内部右旋正性质量物质向左旋负性能量物质的质-

能转化(与此同时左旋负性能量物质(-1)在立体流出天体的同

时,又借以与流入的右旋正性质量物质(+1)相互纠缠,相互对

称、交错和配对转换为左旋负性质量物质(-1),这也就是生物医药

学发现的不解的“bd 手性”分子偶的成因,但实际上“bd 手性分子”用


词不正确”,应该是 bxq 交错分子偶,bxq 交错分子才可以相互交

错、对流和摩擦,摩擦万象生方可以有作为),迫使天体热膨胀和左

旋负性能量(-1)释放,最终形成天体中心靶心的左旋负性自然斥

力(-1)的发射,这一过程可视为天体左旋负性能量物质和左旋负

性质量物质(-1)的损失(质量亏损)一一“立体流出。“立体流进”

和“立体流出”体现两力反向交错、对称和对流的正负能互反交错,

是现实宇宙中天体与空间背景能量场之间普遍存在的质-能相互转换

/交换方式。

天体是左旋负性频率能量流即自然斥力(-1)的源,自然斥力(-1)

以天体为载体;背景空间能量场是整体的、满态状的右旋正性频率能

量流即自然外力(+1)
,自然外力以空间能量物质为载体。从热力学

的角度看,空间梯度能级正性频率能量流(场)因自身“冷”的特性,

总是表现出收缩和聚集(聚射)的右旋自然外力(+1)的属性,总是

以天体为囚禁、收缩和聚集对象,形成正能自然外力(+1)立体流进

和天体负能自然斥力(-1)立体流出的冷、热交错对流和物质隐显结

构形态的转换。正能自然外力(+1)对天体立体包围、束缚、收缩和

聚集,由“能”转“质”为天体提供质量物质的同时,渗透到天体中心焦

点对抗,使天体中心靶心能量囊囤积聚集,在高压的重力作用下产生

高温高压,促使天体靶心聚集形态的质量物质由“质”转“能”,形成源

自天体靶心的左旋负性频率能量即自然斥力(-1)释放。这是自然外

力(+1)对天体的“立体流进”和天体自然斥力(-1)“立体流出”的质

-能相互转换/交换。“立体流进”,“立体流出”的质-能相互转换,是星
系、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普遍存在的质-能相互转换形式和演化

过程。

2、显著性“纬进极出”的质-能相互转换

“纬进极出”是宇宙中显著的质-能相互转换/交换方式。“纬进”是

在自然外力(+1)收缩和聚集的作用下,天体外部的能量物质和质

量物质从天体的纬度旋进天体,即“纬进”,这是自然外力对天体的

显著性作用的供给;“极出”是天体中心在自然外力(+1)收缩作用

下,天体内部的能量物质和质量物质从天体的“两极流出”,即“极

出”,这是天体中心质-能转换的自然斥力发射(质量亏损)

“纬进极出”机制是宇宙天体普遍存在的又一质-能相互转换方式,只

不过有的天体反映的“纬进极出”图像明显,有的天体反映的“纬进极出”

图像不明显。在太系中,在自然外力(+1)的推动作用下八大行星(土

星带光环)水平“纬向”螺旋渐近太阳,反映了在自然外力(+1)的作

用下的水平“纬进”机制。星系中心(±0 或±2)高能量囊囤积导致的星

系两极双向“极出”的喷射流、大小级别的恒星两极双向“极出”的喷射

流、囊囤积裸“星”两极双向“极出”的喷射流,都是显著性的天体两极

双向“极出”机制,具有普遍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