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23 卷 第 4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4):561~564

2004 年 2 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2004

圆形洞室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粘弹性解析
刘保国 杜学东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

摘要 将释放荷载看作时间函数,用解析方法分析推演了圆形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时效规律,更
好地反映了工作面空间效应的影响,对合理设计永久性支护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下洞室,围岩,支护结构,粘弹性解析
分类号 TU 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04-0561-04

VISCO-ELASTICAL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OTING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ROCKS OF CIRCLE TUNNEL

Liu Baoguo,Du Xuedong


(College of Civil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Regarding released load as the function of tim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rocks of circle tunnel with time is deduced through analytic method. The study result of this paper is
significant for designing permanent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to reflect the spacial effect of working face.
Key words underground tunnel,surrounding rocks,supporting structure,visco-elastical analysis

圆形隧洞情况,文[1,2]已做过详细的推演。本文
1 前 言 对同样的问题,补充了释放荷载的时间效应(包括空
间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解析推演,对处于掌子面影
地下洞室开挖后,首先,要喷射具有一定韧性 响范围之内的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随时间变化规律
的混凝土进行初期支护,主要目的是封闭岩面,避 的描述更加接近于客观真实。这一点对蠕变效应比
免氧化和围岩进一步破碎,保持围岩的整体性,从 较明显的围岩意义更大些,因为这种围岩条件下的
而提高它的自承能力。同时,在此期间允许围岩有 永久性支护往往滞后掌子面距离较短,一方面,支
一定的收敛变形,以调整和转移围岩中较大的不平 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处在掌子面影响范围之内;另一
衡力;然后,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相隔一定的时 方面,围岩蠕变在支护结构上产生的蠕变压力比较
间,开始构筑有相当强度的二次永久性支护。该支 突出。
护是一种被动受力结构,即在施作支护和支护与围
岩发生相互作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而这一时间差 2 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粘弹性分析
长短、二者随时间增长相互之间作用强度的大小取
决于围岩的蠕变特性,这一相互作用强度是设计永 2.1 计算模型与时间坐标
久性支护结构的重要依据。对于静水压力作用下的 假定围岩被视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体,开

2002 年 4 月 8 日收到初稿,2002 年 6 月 5 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刘保国 简介:男,1964 年生,博士,1985 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现任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理论及工程实践方面的教学和
研究工作。E-mail:bgliu@163.net。
• 56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年

挖洞室的为断面半径为 a 的圆形,洞室周围的静水 径向力 p(t ) 时,在洞室周边产生的径向位移为


压力为 p0,如图 1 所示。围岩为粘弹性体,不失一 (1 + µ1 ) a
u r ( a,t ) = − p(t ) (3)
般性,设其蠕变规律为 E1
1
J 1 (t ) = + c1 (1 − e −k1t ) (1) 由于是第一类边界条件,且为小变形,假定弹
E1
性泊松比与粘弹性泊松比相等,不随时间变化。则
式中:E1 为围岩弹性模量;c1,k1 为与围岩性质有 [7]
根据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 ,粘弹性解在象空间的
关的材料常数。
表达式为
(1 + µ1 ) a ~ ~
u~r ( a,s ) = − p ( s) = −(1 + µ1 )asJ 1 ( s) ~
p ( s) (4)
sE1 ( s )

将式(1),(2)代入式(4),并求 Laplace 逆变换得

u r ( a,t ) = −(1 + µ1 ) ap0 [ J 1 (t ) − 0.7 J 1′(t )] (5)

式中:
 s ~ 
J 1′(t ) = L−1  J 1 ( s)  =
s + m 

图1 计算模型示意图  1 ck  ck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alculating model
 + 1 1 e − mt − 1 1 e − k1t
 E1 k1 − m  k1 − m

时间坐标以支护结构施作完成为时间零点,断 则从 t1~t 时刻,释放荷载 p(t ) 在洞室周边产生的位


面被开挖出瞬间为 t = −t0 ,支护结构与围岩发生相 移增量为
互作用的时刻为 t = t1 。时间坐标如图 2 所示。
∆u r′ = ur ( a,t ) − u r ( a,t1 ) = −(1 + µ1 )ap0 {[ J 1 (t ) −

J 1 (t1 )] − 0.7[ J 1′(t ) − J 1′(t1 )]} (6)


图2 时间坐标轴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ime axis 2.3.2 洞室周边在 f (t)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与上述类似(但方向相反),则从 t1~t 时刻,f (t)
2.2 释放荷载的作用 在洞室周边产生的位移增量的 Laplace 变换为
计算是从断面被开挖出的瞬间算起,由于受掌 (1 + µ1 ) a ~ ~ ~
∆u~r′′( a,s ) = f ( s ) = (1 + µ1 ) asJ 1 ( s ) f ( s) (7)
子面空间效应的影响,作用在毛洞断面上的释放荷 sE1 ( s)
载不会一下达到初始地应力状态,而是有一个时间 由于 f (t)未知,根据卷积定理,可将式(7)的
[3~5]
过程,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 ,该释放荷载随时 Laplace 逆变换表示成积分的形式:
间的变化过程为
 ∂J (t − ξ ) 
∆u ′r′ = (1 + µ1 ) a  f (t ) J 1 (0) − ∫ f (ξ ) 1
t
dξ  =
p(t ) = p0 (1 − 0.7e − mt
) (2)  t1 ∂ξ 

3.15V  f (t ) ∂J (t − ξ ) 
式中: m = − ∫ f (ξ ) 1
t
,V 为工作面平均推进速度。 (1 + µ1 ) a  dξ 
2a  E1 t1 ∂ξ 
2.3 围岩变形的粘弹性分析
2.3.3 洞室周边在 p(t ) 和 f (t)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由前述假定,支护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是在 t1
从 t1~t 时刻,洞室周边产生的位移增量为
时刻,现假定在 t 时刻时,相互作用力为 f (t),则围
岩周边将考虑释放荷载 p(t ) 和 f (t)共同作用所产生 ∆u r = ∆u′r + ∆u ′r′ =
的位移。  0.7c1k1  −k1 (t1+t0 )
− (1 + µ1 ) ap0  c1 − e [1 − e −k1 ( t −t1 ) ] −
2.3.1 洞室周边在 p(t ) 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 k1 − m 
[6]
根据弹性理论知识 ,当洞室周边围岩上作用
第 23 卷 第 4 期 刘保国等. 圆形洞室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粘弹性解析 • 563 •

 0.7 0.7c1 k1  − m( t1 +t0 )  f (t ) ∂J (t − ξ ) 


− ∫ f (ξ ) 1
t
(1 + µ 1 ) ap 0  − e [1 − e − m( t −t1 ) ] + C3  dξ  =
−  E1
t1 ∂ξ 
 1
E k 1 m 
 f (t ) ∂J (t − ξ )   f (t ) ∂J ( t − ξ ) 
− ∫ f (ξ ) 1
t
(1 + µ 1 ) a  dξ  = − ∫ f (ξ ) 2
t
C4  dξ 
 E1 t ∂ξ  ∂ξ
 E2 
1 t1

C1 [1 − e − k1 (t −t1 ) ] + C 2 [1 − e − m( t −t1 ) ] +
整理后得
 f (t ) ∂J (t − ξ ) 
− ∫ f (ξ ) 1
t
C3  dξ  (8) C1 [1 − e − k1 ( t −t1 ) ] + C 2 [1 − e − m( t −t1 ) ] =
 E1
t1 ∂ξ 
 ∂J (t − ξ ) ∂J (t − ξ ) 
Cf (t ) + ∫ f (ξ ) C3 1
t
式中:C1,C2,C3 均为常量, − C4 2  dξ =
t1
 ∂ξ ∂ξ 
 0.7c1k1  −k1 ( t1 + t0 )
C1 = −(1 + µ1 ) ap0  c1 − e ,
k1 − m  Cf (t ) + ∫ f (ξ )[C 4 c 2 k 2 e − k 2 ( t −ξ ) − C3 c1k1e − k1 (t −ξ ) ]dξ (13)
t

 t1

 0.7 0.7c1 k1  − m( t1 +t0 ) C4 C3


C 2 = −(1 + µ1 )ap0  − e , 式中: C = − 。
 E1 k1 − m  E2 E1
C3 = (1 + µ1 )a 。 令 ξ = τ + t1 ,则 τ = ξ − t1 , dξ = dτ 。并令 T =
2.4 支护结构变形的粘弹性分析 t − t1 ,则式(13)变为
假定支护结构也看作为粘弹性体,则其蠕变规
C1 (1 − e − k1T ) + C2 (1 − e − mT ) = Cf (T + t1 ) +
律为

T
1 f (τ + t1 )[C4 c2 k 2 e − k2 (T −τ ) − C3 c1 k1e − k1 (T −τ ) ]dτ
J 2 (t ) = + c2 (1 − e −k 2 t ) (9) 0
E2
式中:E2 为支护结构弹性模量;c2,k2 为与支护结 令待求函数 f (t)的 Laplace 变换为 F(s)。对上式
构性质有关的材料常数。此时,支护结构在 f (t ) 作 两边进行 Laplace 变换,得
用下的弹性径向位移为
1 1 
 + C 2  −
1 1 
C1  −  = CF ( s )e 1 +
st
 b2 
(2 µ 2 − 1) a −   s s + k1   s s + m
1 + µ2  a
U r (a,t ) = f (t ) (10)
E2 b 2
C c k Cck 
1− 2 F ( s)e st1  4 2 2 − 3 1 1  (14)
a  s + k2 s + k1 
根据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从 t1~t 时刻,f (t) 整理后得
在支护结构上产生的位移增量为
C1 k1 ( s + m) + C2 m( s + k1 )
F ( s) = e − st1 (15)
 f (t ) ∂J (t − ξ )   C4 c2 k 2 C3 c1k1 
− ∫ f (ξ ) 2 s ( s + k1 )( s + m) C + − 
t
∆U r = C 4  dξ 
s + k1 
(11)
 E2
t1 ∂ξ   s + k2

 b2  对式(15)两边进行 Laplace 逆变换,得


 µ − −
a 
( 2 2 1) a
式中:C 4 = (1 + µ 2 ) 
1 β + i∞
b2
,b 为支护结构 f (t ) =
2πi ∫β − i ∞
F ( s)e st dt (16)
1− 2
a
将具体参数代入式(15),再代入式(16),不难求
内半径。
得支护结构与围岩之间相互作用随时间变化规律
2.5 支护结构与围岩变形协调分析
f (t)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可求出支护结构和围岩中变
在支护结构与围岩的接触面上,从 t1~t 时刻,
形和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者的径向蠕变位移增量必然相等,即

∆u r = ∆U r (12)
3 计算实例
将式(8),(11)代入式(12)得
设地下圆形洞室永久性支护结构为素混凝土,
C1 [1 − e − k1 ( t −t1 ) ] + C 2 [1 − e − m ( t −t1 ) ] + 内半径 b = 4 m,厚度为 50 cm。
• 56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年

结构变形特性参数为 可以看到,在最初的时间段内,释放荷载的时间效
E2 = 20 000 MPa,µ2 = 0.16,c2 = 0.5×10
-4
应对支护结构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呈增大
-1
MPa ,k2 = 0.025 1/d,t0 = 5d,t1 = 5d。 趋势,而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来越弱,
围岩变形特性参数为 最终趋向零,这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3 -
E1 = 1 000 MPa,µ1 = 0.30,c1 = 5×10 MPa 1,
k1 = 0.02 1/d。
洞室周围的静水压力 p0 = 1 MPa。掌子面平均
推进速度 V = 2.0 m/d。
将以上参数代入上述各公式进行计算,得
C1 = −0.012 ,C 2 = 8.066 × 10 −5,C3 = 5.85,
C 4 = −36.564 56 C = −7.678 23 × 10 −3

图3 释放荷载的影响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0.069 87( s + 0.025)( s + 0.628 4)
F ( s) = e − st1 (17) Fig.3 Variation of difference caused by released load with
s ( s + 0.7)(s + 0.024 35)( s + 0.102 65)
time
对式(17)进行恒等变换,得
 0.629 0.012 0.018 77 4 结 论
F ( s) =  − − −
 s s + 0.7 s + 0.024 35
0.598 2  − st1 本文在考虑了隧洞开挖过程中掌子面的空间影
e (18)
s + 0.102 65  响效应,即释放荷载也看作为时间函数的情况下,
对式(18)进行 Laplace 逆变换,得 用解析方法分析了圆形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
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拓展了已有的分析推演。结
f1 (t ) = 0.629 − 0.012e −0.7 ( t −t1 ) −
果表明,在由于围岩条件差,施作支护和支护与围
0.018 77e −0.024 35 ( t −t1 ) − 0.598 2e − 0.102 65 ( t −t1 ) (19) 岩发生相互作用时间短,或者推进速度较慢的情况
当 t = t1=5d 时,f (t) = 0。 下,掌子面的空间效应对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力随时
当 t → ∞ 时,f (t) = 0.629 MPa。 间的变化有较显著的影响。
若不考虑释放荷载的时间效应,则
参 考 文 献
−0.024 35 ( t −t1 ) −0. 102 65 ( t − t1 )
f 2 (t ) = 0.625 − 0.021e − 0.604e (20)
1 孙 钧,侯学渊. 地下结构(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从式(19)和(20)的比较可以看出,释放荷载的时
2 陈子荫. 围岩力学分析中的解析方法[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间效应对支护结构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社,1994
主要表现在式(19)等号右边第 2 项,该项反映出:
3 冯夏庭,马平波. 基于数据挖掘的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判别[J].
当掌子面推进速度较慢(即前述的 m 值较小)、支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3):306~309
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时刻 t1 较短时,则在此之后一
4 刘 高,聂德新,韩文峰. 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研究[J].
段时间内,释放荷载的时间效应对支护结构与围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6):726~730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影响。与此对
5 曾亚武,赵震英. 地下洞室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应的围岩条件一般较差,施工进度慢,蠕变变形较
报,2001,20(增):1 745~1 749
明显,从施作支护到支护结构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
6 吴家龙. 弹性力学[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的时间间隔短。
7 杨挺青 . 粘弹性力学[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图 3 为 f1 (t ) − f 2 (t )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