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上 博 藏 楚 竹 书 《 恒 先 》新 释

廖 名 春

, 。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楚 竹 书 ( 三 ) 所 载 《 恒 先 》 篇 是 一 重 要 的 思 想 史 文 献 整理 者 李零 先 生作 了 精
① ②
。 , 。

当的 释 文 和 考 释 我们 在李 学勤先 生 的带领下 2004 年 4 月 2 日 在 思 想 文 化 研 究 所 进 行 了会 读 笔


, ,

者 后 以 自己 在 这 次 会 上 的 发 言 稿 为 基 础 并参 照 李 学 勤 先 生 和 李 锐 的 会 读 意 见 写 成 《 上 博 藏 楚 竹 书 <恒
、 “ ” 。

先 > 简 释 》一 文 分 别 发 表 于
, ,
4 月 16 日 2 日 的 孔 子 2 0 0 0 网 清 华 大 学 简 帛 研 究 专栏 其间 李锐有

( 恒 先 >浅 释 》 ③ 朱 渊 清 有 《 域 的 形 而 学 意 义 》 ④
李 学 勤 先 生 有 《 楚 简 ( 恒 先 >首 章 释 义 》⑤ 等 作
、 “ 、 。

而李 学
、 。 , 。

勤 李 锐之 作 则 主 要 是 月 2 日会 读 时的意见 再 后 来 网 上 有 关《 恒 先 》 的 论 文 就 愈 来 愈 多 了 本文
,
4
, , , 。

在 修 改 时 凡 吸 取 了 新见 之处 均 一 一 注 明 以 示 不 掠 人 之美

、 、 。 。

恒 先无有① 朴② 清 ③ 虚
, , , ,

朴 太 朴 ④ ; 清 太 清 ⑤ ; 虚 太 虚⑥


⑥ ” ”
“ 。 “ , “

① 恒 先 李 零 已 指 出 帛 书 《 道 原 》有 恒 先 之 初 说 恒 先 无 有 即《 庄
:
李 学勤先 生 以 恒先 为道
,

” ” ”
“ ”
⑦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 天下 ) 的 常 无 有 按 恒先 并非 恒 之 先 而是 恒 与 先 恒 即 先 先 即 恒
“ ” 、 “ ” “ ” 。

恒 先 并 为 道 之 同义 词
” “ ” ”
⑧ ” ” ”
“ , , “ 。 , “ “ 、 “
② 朴 原作 费
:
李 零 以为 与 朴 字 形 不 合 读 为 质 按 费 字 所 从下 部 与 一 般 朴 仆 所
“ ” , “ ” 、 “ ” “ ” ” “ , “ ” ” “ 。

从 羹 之 下部不 同 朴 仆 右 旁一 般 是 举 ( 下 无 十 ) 下 有 臣 而此 字 辈 ( 下 无 十 ) 下 似 作 矢
“ ” “ ” 。 “ ” “ ” , “ ” , “ ” 。 ·

但 与 中山王鼎读 为 业 的 《 文子 道原 》
等 字上 部相 似 疑 此字 从 厂 从 羹 隶作 靡 读为 朴
“ ” “ ” 。

即 以 纯 粹 素朴 为 道 之形 象 之一
” ”
“ “ ”
⑨ “ ” ”
“ , , 。 , 、 “ ,

③ 清 原作 霄 李零 读为 静 ( 同 上 ) 李 学 勤 先生 读 为 清 按 文献 中 静 虚 清虚 并 多见
:

“ ” , “ ” “ ” 。

但下 文 受 大 修饰 读 太 静 不 如 读 太 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 太 原作 大 大 通 太 如 大恒 即 太 恒 大 极 即 太极 大子 即 太 子 义为极
:


,
马承 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楚 竹 书 ( 三 ) 》 2 页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年 12 月
: , ,


② 8 7 一2
9 9 200 3
: “ ” ,
李 锐 《 清 华 大 学 简 帛讲 读 班 第 三 十 二 次 研 讨 会 综 述 》 孔 子 网 清华 大学简帛研究 专栏
,
20 00 20 04 年 4 月 巧



:
李锐 ( 恒先 ) 浅释》 孔子
, “ ” ,







20 00 网 清 华 大 学 简帛研 究 专 栏 2 0 04 年 4 月 17 日

2 。。。 网 清 华 大 学 简 帛研 究 专栏 2 。 。 4 年
, 。

8 日
“ “ ”
朱 渊 清 《 域 的形 而 学 意义 》 孔 子
,

月 1
:
4
: “ ” , 。

李 学 勤 《 楚 简 <恒 先 ) 首 章 释义 》 孔 子 网 清华 大 学 简 帛研 究 专栏
,
20 00 2 00 4 年 4 月 19 日
: , 。

马 承 源 主 编 《上 海博 物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8
7 页

李 学 勤 《 楚 简 <恒 先 》 首 章 释 义 》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 海博 物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

8 8页
李 学 勤 《 楚 简 ( 恒 先 >首 章 释 义 》
: 。
( 中 国 哲 学 史 》 2 0 0 4 年第 3 期

。 · :“ 。 ” “ ” 。

自然 》
,
《 文子
:
至 老 子 曰 朴 至 大 者 无形 状 此 即 大朴
“ ” 。 · : “ , 。 ·

⑤ 太清 原 作 大 宵 《庄 子 列御 寇 》 太 一 形 虚 … … 水 流 乎 无 形 发 泄 乎 太 清 ’((, 鹤 冠 子
:

: “ , 。 : “ 。 ”
万》 其 德 上 反 太 清 下 及 泰 宁 ,f( 能 天 》 能 绝 尘 埃 而 立 乎 太清
“ ” 。 : “ 、 。 ” , “ ” 。 · : “
⑥ 太虚 原 作 大 虚 《老 子 》 第 十 六 章 《文子 精诚》
:
致 虚 极 守 静笃 ,u 虚 极 即 太虚 老
, , , 。 ” “ ” “ ” , “ ” 。 ·

《庄 子
:
子 曰 若 夫 圣 人之 游 也 即 动 乎 至 虚 游 心 乎 太 无 驰 于 方 外 至虚 与 太无 并 称 即 太 虚
。 ” 。 ”
帛书 《 道 原 》
: “ , “ ,

知北 游 》
:
不 过 乎 昆 仑 不 游 乎太 虚 恒 先之 初 迥 同大 虚
“ ” “ ” , “ ” “ ” 、 “ ” 、 “ ” , 、 、 。 ·

O 此段 以 道 为 无 而 无 的 内涵是 太 朴 太清 太虚 即极 朴 极 清 极 虚 《 文子 道
: “ 。 。

〔三 者 行 〕 则 沦 于 无 形
, , ,

原》 清 静 者 德 之 至也 柔 弱 者 道 之 用 也 虚 无 恬 愉 者 万 物 之 祖 也 ; ;
无形者
,

。 ” 。

一 之谓 也 说 与 此相 近

, , , , , 。

自厌 不 自 忍 ① 域 作 ; 有域 焉 有 气 ; ② 有 气 焉有 有 ; 有 有 焉有 始 ; 有 始 焉 有 往 ③

。 ” ” “ ” 。 · : “ , , 。

① 此 即 自然 而 然 之 意 自厌 即 自满 《 文子 精诚 》 老 子 曰 天 道 极 即 反 盈 即损 日月 是 也
:

, , , 。 · · : “ ,

故 圣 人 日损 而 冲 气 不 敢 自满 日进 以 牡 功 德 不 衰 天 道 然 也 ” 尚书 虞夏 书 大 禹漠 》 克勤 于邦 克
, , 。 ” · · : “ , , 。

俭 于 家 不 自满 假 惟 汝 贤 《 尚书 商书 仲 迪之 浩 》 德 日 新 万 邦 惟 怀 ; 志 自满 九 族 乃 离 ’((, 孔 子 家
· : “ , , , , 。 , ,

语 六本 》 夏 莱 昆吾 自满 而 极 亢 意 而 不 节 斩 刘 黎 民 如 草 芥 焉 天 下讨 之 如诛 匹 夫 是 以 千 载而
。 , ,

恶著 迄今而不 灭 观 此 如 行 则让 长 不 疾 先 ; 如 在 舆 遇 三 人 则 下 之 遇 二人 则 轼 之 调 其盈 虚 不 令 自
, , , , ,

。 ” “ ” 。 · 。

晋语 一 》
, , : “ , ,

满 所 以 能久也 自忍 自我 克 制 《国语 其 为人 也 小 心精 洁 而 大志 重 又不 忍人
,

, , , 。 · : “ , ,

洁 易 辱 重 债 可 疾 不 忍 人 必 自忍 也 ’(,( 荀 子 解蔽 》 孟 子 恶 败 而 出 妻 可 谓 能 自强 矣 有 子 恶 卧 而 悴
, , 。 ”
掌 可 谓 能 自忍 矣 未 及 好 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域 原作 或 按 当读 为 域 或 本为 域 本 字 而 域 与 宇 同( 墨子 经下》 或过
” 。 “ ” 。 · : “ , 。 ·

名 也 孙 治 让 《 闲话 》 ) 宇 为空 间 《文 子 自然 》 往 古 来 今 谓 之 宙 四 方 上 下 谓 之 宇 ’(, 淮 南 子 齐
。 : “ , 。 ” “ ” “ ” , “ ” , 。 “
俗 》同 《 尸 子 》佚 文 则 作 上下 四 方 曰 宇 往古 来今 曰 宙 可见 或 即 域 也 就是 宇 指空间 无
” “ ” “ ” 。

称 不 可 得 而 名 曰 域 也 ( 老 子 》 25 章 域 中 有 四 大 王 弼 《 注 》 )
,

域 是 一 个相 当 抽 象 的 表 示 空 间 的 概 念
· : “ , , 。 ” “ ” “ ” , “ ”
《淮 南子 天文》 道始于虚 霖 虚 霖生宇宙 宇 宙生气 道 始 于 虚 霖 即 恒 先无 有 虚 霖生 宇 宙 相
“ ” , “ ” “ , ” 。 。

当 于 域作 宇宙 生气 相 当于 有域 焉有气 可 见 《 淮 南 子 》 说 与 此 相 当接 近
“ ” , “ ” , 。

③ 往 李 学 勤 先生 训 为 归 即 终结 ( 同上 )
。 , , ,

O 此 段 讲 宇 宙 演 化 的过 程 自然 而 然 的 内在 运 动 产 生 了 空 域 ; 有 了空 域 就 有 了 气 ; 有 了 气 就 有
, , 。

了 实 有 的 万 物 ; 有 了实 有 的 万 物 就 有 了 始终 开 始 了 循 环 往 复

〔往 〕者 未 有 天 地 ① 未 有 作 行 ② 出 生虚 清 ③ 为 一 若 寂 ④ 梦 梦 静 同 ⑤ 而 未 有 明 未
, , , , , ,

有滋生⑥

: “ ’ , ’ 。 ’
① 李学勤
` ` `
简文 原 作 有 始 焉 有 往 者 未 有 天 地 这 里 往 下脱 去 一重 文 号 有始 焉 有往 下 断
, ` ’ 。 ` ’ 。 。 :
句 另 以 往 者未 有 天 地 起 下 一 章 往 者 意 思是 过 去 古 书常 见 ( 同 上 ) 按 李说 是 笔 者 曾认 为
, ,

” “ ”
“ ’ ’

` , 。 ` , 。 。

者 疑 为衍文 当 然 有 者 也 通 这 样 下 文 都是 解 释 但语 气 有 点 不 太 顺 现在 补 出 往 字 不但
,

: ,

廖 名 春 《 上 博 藏楚 竹 书 ( 恒 先 ) 简 释 》 孔 子
, 。
① 200 0 “ ”
网 清 华 大 学 简 帛研 究 专 栏 2 0 4
0 年 4 月 1
6 日
上 博 藏楚 竹 书 《 恒 先 》 新 释

“ ” , “ ” “ , 、 、 ” 。 “ ” ,

者 字 的 问 题 消 解 了 而 且 未 有 天 地 一 段 与 恒 先无 有 朴 清 虚 的 关 系 也 更 清 楚 了 天地 即上
“ , ” “ ” 。

文 有 气 焉 有 有 之名 词 有
” “ ” ” ” ”
“ “ “
① “ ” : “
, 。 , “ · ·

② 李 零疑 作 指 始

行 指 往 按 文献 常作 行 作 《周 礼 秋官 野庐 氏 》
,
作行 以
、 。 ” · : “ , , 。

几 禁行 作 不 时 者 不 物 者 《商 君 书 垦令 》 声 服无通 于百 县 则 民 行作 不顾 休 居不 听 休 居不 听 则
,

, 。 · : “ , , , , ,

气 不 淫 行作 不 顾 则 意 必 壹 ’((, 管 子
;
小匡》 故 卒伍 之 人 人 与人 相 保 家 与家 相爱 少 相 居 长 相游
, , , , , 。 ” · “ ,
《鹃 冠 子 王跌 》
:
祭祀相 福 死 丧相恤 祸福 相忧 居处 相 乐 行 作 相 和 哭 泣 相 哀 祭 祀 同福 死 生 同
, , , , , 。 ”
爱 祸 灾 同优 居 处 同 乐 行 作 同 和 吊 贺 同 杂 哭 泣 同哀
· : “ , 。 ” , , 。 “ ”
③ 《史 记 秦 始皇本 纪 》 居 约 易 出 人 下 得 志 亦 轻 食人 ’, 出 人 下 处 于人 下 居 于 人 下 而 生
“ ” 。 “ ” , 、 。 “ ” , 。

本有 存 义 此 出 生 复 词 同 义 都是 指 处 于 存在 出生虚 清 存 在 的只有虚 清
“ ” , , 。 “ ” “ ” “ ” 。

④ 为 一 若寂 处 于 混 沌 如 同寂 灭 为 一 即 帛书 《道 原 》 虚 同 为 一 之 为 一
“ ” , 。 “ ” 。 “ ” , “ ” 。 “
⑤ 梦梦 蒙 昧的样 子 帛书 《 道 原 》作 湿 湿 ( 混 混 ) 梦 梦 下 文称 未有 明 故 谓之 梦梦 静
” , “ ” 。 “ ” , “ ” 。 “ ” , “ ” 。 ·

同 即 同静 下文称 未 有滋 生 故 谓之 同静 同 即 帛 书 《道 原 》之 湿 湿 ( 混 混 ) 《庄 子 天
: “ 。 ” : “ , 。 ”
运》 混 逐 丛生 成玄 英疏 混 同也
“ ” “ ” 。 “ ” 、 “ ” , 。 “ , ” , “ ”
⑥ 两 有 字原作 或

或 有 互用 文 献 习 见 未 有 明 未 有滋 生 是 一 切 皆无 未有明
“ ” 。 “ ” “ ” “ ” 。

即 帛 书 《 道 原 》之 未 有 明 晦 未 有 滋 生 即 帛书 《道 原 》 恒 一 而 止 之 止
“ , 、 、 ” 。

O 此 段解 释 恒先 无有 朴 清 虚

。 。 、 。

① 恒 气 之 生 不 独 有 与也
, , , , ,

气 是 自生 恒 莫 生 气 气 是 自生 自作 ②域 恒焉 ③生

域 者 同焉 ④

“ ” , “ ” , , 。

① 气 是 自生 … … 气 是 自生 自作 的 是 自厌 不 自忍 自然 而 然 产 生 的 是 本 身 内 在 作 用 的 结 果
“ ” , 。 。

恒 莫生 气 不 是恒产 生 出来 的 两者 没有化 生关 系
“ ” “ ”

, , , , , 。 ,

② 此 句李 零作 恒气 之生 不 独有 与也 ( 同上书 2
9 0 页 ) 庞 朴作 恒 气之 生 不独 有 与也 按
” ” ` ` ”
“ ’
③ “

“ 。 , “ , , , 。 ,

庞从 不独 断句 是 恒气 李零 以 为 终极 的 气 最原始的 气 ” 庞 朴 以 为 本 原之 气 按 既
“ ” , “ ” “ ” , “ ” “ ” , “ 、 ” , “ ”
然 恒 莫生 气 恒 就应 是 与 气 并 称 的范 畴 不 能将 恒 气 释为 恒 之 气 当为 恒 气 即 恒 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 恒 气之生 是 恒 与 气 之 生 并非 恒之生 与 气之生 因为 气 有 生 之说 而 恒 无
“ ” 。 “ , 。 ” , “ ” “ ” 、 “ ” “ ”
生 的问题 上 文 说 气 是 自生 恒 莫 生 气 气 是 自生 自作 强调 气 生 的独 立性 气 与 恒 不同
。 “ , ” , , “ ” “ ” , ,

的一 面 这里 不独 有 与也 则强调 两者 相互联 系 的一 面 是说 恒 与 气之 生 并 非无 涉 还 有相 与

的一 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 域 原作 或 按 当读 为 域 域 恒焉 域 就是 恒 域 也有 恒 的 属 性 下 文说 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 域 无 谓域 域 中有 无 恒 即 无 所以 域 恒焉 上 文说 恒 与 气 之生 并 非 无涉 还 有
。 “ ” , “ ” 。 。 “ ” , 。 “ ” , ,

相与 的一面 这 里 说 域 也是 如 此 也 有 恒 的 属 性 说见 上 焉 于之 恒焉 有恒在 里面 即有

恒在域 中
“ ” “ ” , “ ” 。 “ ” , 。 “ ” , “ ” “ ”

域 字 原作 或 按 当读 为 域 焉 于之 生域者 同焉 产生 域 的与 产生 气 的有 相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




① 2 89 页
: , , 。

庞 朴 ( 恒 先 >试 读 》 简 帛研 究 网 20 04 年 4 月 2
6 日
: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2 90 页
庞 朴 《 ( 恒 先 》试 读 》
: 。
《 中 国哲 学 史 》 2 0 0 4 年 第 3 期

。 , “ ” “ ” , , “ ” “ ” 。

同的 东 西 在 里 面 这就 是说 不但 恒 与 气 之 生 有相 与 的一 面 恒 与 域 之生 也 有 相 与 的 一 面
“ ” “ ” , “ ” , “ ” 、 “ ” “ ” , “ ” 、 。

恒 虽 然不生 气 也 不生 域 但 气 域 都 有 恒 的属性 可见 恒 是 超越 的 形 上 的
“ ” “ ” 、 “ ” 。 , “ ” “ ” “ ” , “ ”
O 此段 解 释 恒 与 气 域 的 两 面关系 值得 注 意 的 虽 然 恒 与 气 有与 域 恒焉
, ,

“ ” 、 “ ” , “ ” “ ” “ ” , “ ” “ ” 、 “
恒莫 生气 生域者 同焉 气 与 域 都 不 是 恒 直 接 产 生 出 来 的 而 是 气 与 域 ’" 自生 自作 自
” “ ” , 。 “ ” “ ” ,

厌 不 自忍 而 作 是 他 们 自身 自然 作 用 的 结 果 以 自身 的 内在 的 自然 作 用 来 阐 释 气 与 域 的 产 生
“ ” “ ” 。 。

与一 般 的 无 生 有 说 明 显 不 同 极 富哲 理

: 。

混 混不 宁 ① 求 期 所 以 生 ② 异 生 异 畏 生 畏 ③ 违 生 违 非 生 非 依 生 依
, , , ,


,

“ ” “ ” 。 ” “ ” 。 · “
《孟 子
, , “ ,

① 离娄下 》
:
混混 原作 昏昏 按 昏 与 混 两 泉 韵 同声 近 当可 互 用 源泉 混混
, ,

。 · : “ , 。 ” “ ” “ ” ,

不 舍 昼 夜 ’((, 晋 书 傅 咸传 》 江 海 之流 混 混 故 能 成 其 深 广 也 混混 同 滚滚 是 水 奔 流不 绝 的样
。 “ ” , 。

子 不宁 不 止息
” ” ” 。
“ “
① “ ” “ ” ” ”
, 。 , , 。 “ , “ “ 。

② 所以 李 零释文作 所 按 原文 作 所 一 当读 为 所 以 欲求 原作 其
,
求 期
“ ” “ ” , , 、 。 “ ” , “ ” 、 “ ” 。

疑 其 当读为 期 期 望 企望 企 求 求期 所 以 生 即 期 求所 以 生 求 欲所 以 生
“ , ” , 。 “ , ” 。 “
③ ( 同 上 ) 李 学 勤 先 生 读为 异
:
异生异 鬼生 鬼 异 奇异 ; 鬼 怪异 李零读 作 翼 生 翼 畏 生 畏
,



, 。

生异 归生 归
“ “

, , , , , 。

④ 违 生 违 非 生 非 依 生 依 ” 原作 韦 生 非 非 生 韦 裹 生 襄 ” 从 李 学 勤 先生 读 李学勤 先生认 为
,

” ”


“ , , , 。

韦生非 非 生韦 有 倒文 当作 韦 生韦 非 生非
“ ” , 。 “ ” “ ”
O 此 段 说 事 物 内在 自然 作 用 的 混 混 不 宁 产 生 了 主 观 的欲 求 比 如 异 的存 在 产 生 了 异 的欲
, , “ ” “ ” , “ ” “ ”
求 使 人 畏 惧 的 存 在 产 生 了 使人 畏 惧 的 心 理 违 的 存 在 产生 了 违 的 欲求 非 的 存 在 产生 了 非 的
, “ ” “ ” 。

欲求 依 的 存在 产 生 了 依 的 欲 求

。 。 。

复 生之 生 行 ② 浊 气 生 地 清气 生 天 ③ 气 信 神 哉④ ! 云 云 相 生 ⑤
, ,

求欲 自复 ① 信
。 。

盈 天 地⑥ 同 出 而异 性 ⑦ 因 生 其 所 欲 ⑧ 业业 天 地 ⑨ 纷 纷 而 复 其 所 欲 L 明 明天 行 O
, , , ,

。 。

惟复以不废 0 知 既 而荒 思 不 珍 0

“ ” 。 “ ” , 。 · : “ , 。 ”
① 《 左传 襄 公三 十 一 年 》
:
求 欲 自复 欲 求 会 自求 实 现 求欲 欲求 大 夫多贪 求 欲无厌
· · “ 。 · : “ ,

为欲》 赵 策二 》
:
( 吕 氏春 秋 离 俗览 文 公 可 谓 知 求 欲 矣 ” 战 国策 夫 断 右臂 而求 与人 斗 失其 党
, ” “ ” , 。

而 孤 居 求 欲 无 危 岂可 得 哉 ? 复 践行 实现
, ,

“ ” 。 “ , “ 、 “ ”
② 复生之 生行 欲求 的实现又会 导致新 欲求 的产 生 和践行 生行 ” 即上 文之 出生”
: ,
作行
“ ” 、 “ ” 。

指 新 欲 求 的 出生 作行
” · “ 。 ”
《 淮 南子 天文》
“ , , ,


: :
浊 气生 地 清 气 生 天 气 有 涯 垠 清 阳 者薄 靡而 为 天 重 浊 者 凝滞 而 为地
· : “ , 。 · : “ , 。

《 易纬 乾 凿度 》 一 者 形 变 之 始 清轻 上 为 天 浊 重 下 为 地 ’((, 列 子 天瑞 》 一 者 形 变之 始 也
, ,
清轻
, 。 ” · , . 、 · 。

者 上为天 浊重者 下为地 此 与《淮 南 子 天 文 》说 近 与 《 易 纬 乾 凿 度 》 《列 子 天 瑞 》说远

,
马承 源 主 编 《上 海 博 物 馆 藏战 国楚 竹 书 ( 三 ) 》 2 页
: .




① 9 0

: 。

李 学 勤 《 楚 简 <恒 先 ) 首 章 释 义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楚 竹 书 ( 三 ) 》
, 。
29
0 页

李 学 勤 《楚 简 <恒 先 > 首 章 释 义 》
:
上 博 藏 楚 竹 书 《 恒 先 》新 释
. .
87

” ”
“ ” “

“ , 。 , 。


:
气 信 神哉 气 确 实 是 神奇 啊 ! 信 实 李零 读 为 伸 似 不可从
“ ” 。 · : “ , ,

⑤ 云 云相生 万 千世 界 由此 产 生 《庄子 知北 游 》 精 神 生 于 道 形 本 生 于 精 而 万 物 以形 相
:

。 ” “ ” “ ” , “ ” “ ” 。

生 云云 相 当 万 物 气 相当 精
“ ” “ ” , “ ,


。 。

李 零 读 为 伸” ( 同上 ) 说是
:
信盈 天 地 充满 天地 信
“ ” : “ ” “ ” “ ” , 。

⑦ 同 出而异性 气 有 浊 有 清 所 出之 物 自然 察 性 不 同
“ ” 。


:
因 生 其 所欲 各 种 不 同 的察 性 因而 产 生 出 各 种 不 同 的 欲 求
: “ ” “ ” 。 “ ” ”
该 字下 有 一 符 字 形 与《 孔子 诗 论 》简
, , ,

⑨ 李锐 业业 原释 文 读 为 察 察 5“ 业 字 近 可 以视
“ ” “ ” ” · · ”
赫赫 明明… … 赫 赫业业 毛
, “ , : “ ,
一 为 合文 读 为 察 察 也可 以 视 为重文读 为 业 业 《诗 大雅 常武 》
: “ ” “ ”
② “
。 。

赫 赫 然 盛 也 明 明 然 察也 … … 赫 赫 然 盛 也 业 业然 动 也
, , 。 ,

传 似 当读 为 业 业 按 李锐 说 可从 业
” , 。

业 天地 即朗朗 天地
“ ” 。 “ ” , 。

L 纷纷 而 复 其所 欲 芸 芸众 生都在 实现 自己 的欲望 复 实现
:

“ ” : 。 “ ” , 。

O 明 明天 行 昭 昭天道 行 道
“ ” , 、 。 “ ” , “ ” “ ” 。 “
O 惟 复 以 不废 只有 对 欲 望 的满 足 实 现 不 停 止 复 复 其所 欲 之 复 正 因为 是 纷 纷 而
” , “ ” 。

复 其所 欲 所 以 惟 复 以不 废
“ ” , , 。 “ ” , “ ” , 。

O 知 既而荒 思不 珍 如 果 知 道 欲 求 的 实 现 有 尽 止 则 大 智 就 会不 灭 知 原作 智 从李 零 读

③ “ ” “ ” : “
“ , 。 。 , 。 , ,

既 李零 训为 尽 可从 按 疑 知既 犹 知止 《 老子 》第 三 十二章 始制 有名 名 亦既 有 夫 亦将
。 ” : “ 。 ” · : “
《庄 子
, ,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不 殆 第 四 十 四章 知 足 不 辱 知 止 不 殆 可 以长 久 庚 桑楚 》 知 止乎 其 所不
, , 。 ” · : “ , , ,

能 知 至 矣 ; 若 有 不 即是 者 天 钧 败 之 《 礼记 大学 》 知 止 而 后 有 定 定 而 后 能 静 静而 后 能 安 安 而 后
, 。 ” · : “ , 。 ” “ ” , 。 “ ” , “ ” ,

能虑 虑而后 能得 《 战国策 齐 策二 》 战无 不 胜而 不知 止 者 身 且死 荒 大 珍 原作 突 从
。 , : “ , 。 · : “ , 。 “
( 同 上 ) 按 《篇 海 》 吴 古 文 天 字 ’((, 龙 完 手 鉴 一部》 吴 古 文 天 字 ’((, 行 气 玉 铭 》 突
:
李 零读 则
。 · “ ” “ ” 。

遣 ’((, 汗 简 》 中 一 四 十 载 《华 岳 碑 》 天 字 作 风
, 。

O 此 段 说大 智在 于 懂 得 欲 求 的 实 现 有 尽 止 实 质 是 反 对 无 限 止 地 追 求 欲 求 的 实 现

有 出 于域 ① 生 出于 有 ② 意 出 于生 言 出于 意 ③ 名 出于 言 ④ 事 出 于名 ⑤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 出于域 上 文说 有域 焉有气 ; 有气 焉有 有 域 原作 或 有 天地
:

` ” : “ ” 。 · : “ ,

② 性 出于有 生 指人 的身体 《 荀子 修身 》说 扁 善 之 度 以 治 气 养 生 则 后 彭 祖 ; 以修 身 自
, :

, 。 ” “ ” “ ” , “ ” 。 : “ , ,

名 则配尧 舜 治气 养 生 与 修 身 对 文 可 见 此 生 字 有 身 义 《劝 学 》 假舆 马 者 非 利 足 也 而 致 千
, , , 。 ” “ ” 、 “ ” 、 “ ” 、

里 ; 假舟揖 者 非 能 水 也 而 绝 江 河 ; 君 子 生 非 异 也 善假 于 物 也 从 臂非 加 长 声 非加疾 非利足


“ ” , “ ” “ ” , 。 , ,

非 能水 来 看 君子 生非异 也 之 生 应是指 身 荀 子 是 说 君 子 的 身体 条 件 和 平 常 人 并 没 有 两 样 他
” `
“ “ ”
④ ” “ ”

、 , 。 , , 。

们之 所 以 能够 致 千里 绝 江河 只 不 过 是 善 于 借 助 外 物罢 了 性 李 零读 为 性 不 可从
” ” ”
“ “ “
⑥ : “
, 。 、 。 。 · 。 ,

③ 意 原作 音 林 义 正 季旭 升读 为 意 说是 《 管子 内业 》 音以先言 音然 后形 形

马承 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

:




⑥ 9 2


:
李锐 ( 恒先 )浅释》

: ,
马 承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9 2页
《 荀 子 ( 正 名 ) 篇 性 论 发 微 》 《 中 国 哲 学史 》 1 9 9 4 年 2
, , 。

廖名 春 期 15 页
:

马承 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 。


:
9 2
: “ ” , 。

台湾 中 研 院 中 国 文 哲 研 究 所 经 典 与文 化 的 形 成 第 九 次读 书 会 2 00 4 年 6 月 1
3 日
《 中 国 哲 学 史 》 2 。 。4 年第 3 期

。 ” : “ ` ’ ’ 。

前 《心 术 》篇云
` , , , : `
然后 言 王念 孙 两 音 字 亦 读如 意 谓 意 在 言 之 先 意然 后 形 形 然 后 言 也 意以
。 ” ” ” ”

①“ “
, 。 。 “ ,

先言 意然后形 形然后 思 思然 后 知 是 其 明 证也 意 以 先 言 与 言 出 于 意 同 都有 言 为 心 声
,

之意
“ ” , , “ ” “ 。


"
名 概念 名实 之 名
· : “ , 。 ” “ ” “ ” , 。

⑤ 《 管子 内业 》 言 然 后 使 使然 后 治 事 即 使 当训 为 使 令

域 非域 无 谓 域 ① ; 有 非 有 无 谓 有 ; 生 非 生 无 谓 生 ; ② 意 非 意 无 谓 意 ; ③ 言 非 言 无
, , , , ,

, , 。

谓 言 ; 名 非 名 无 谓 名 ; 事 非 事 无谓 事

“ ” , “ ” 。 , “ ” , 。

① 域 原文 皆作 或 按 当读为 域 说见 上
“ ” , “ ” , , 。 。

② 生 李 零 皆读 为 性 ( 同上书 2
9 3 页 ) 不 可从 说见 上
“ ” “ ” , 。

③诸 意 字 原作 音 说见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此段说 无 是 域 有 生 意 言 名 事 的本 质 而 域 有 生 意 言
“ 、 “ 。 。

名” 事 ” 的 区别 只 是 表 象 可见 这 是 道 家 之 名 论

。 。

祥 义 利 主① 彩 物 出 于作 ② 作 焉有 事 不 作 无 事 ③举 天 〔下 〕之 事 自作 为 事 ④ 庸
, , , ,

以 不 可 更 也 ? ⑤ 凡 多 彩 物⑥ 先 者 有 善 有 治 无 乱 ; 有 人 焉有 不 善 乱 出 于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祥义 原作 恙宜 李 零 读作 详 宜 ( 同上 书 2
9 4 页) 按 恙 通 祥 义 者 宜也 故 恙
” “ ” 。 · “ 、 、 、 、 、 , 。 , ,
《左 传 成 公 十六 年 》
:
宜 可 读作 祥 义 德 刑 详 义 礼 信 战 之 器也 德 以 施 惠 刑 以正 邪 详 以
, , , 。 , , , , ,

事神 义 以 建 利 礼 以 顺 时 信 以 守 物 民 生 厚 而 德 正 用 利 而 事 节 时 顺 而 物 成 上 下 和 睦 周 旋不 逆 求
” “ ” “ ” ” : “ ’
川 义 详”
, 。 。 “ 。 · , 。

无不具 各知其 极 详 义 即 祥义 也作 义 详 《 墨子 迎敌 祠 》 其 人为 不 道 不 修 义 详
“ ” 。 “ , ” , “ ” 。 “ ” , 。 “ ” , 。

即 义祥 所 谓 详 以 事神 义 以 建 利 祥 义 当指 礼 义 主 指君 祥义利 主 礼义 利于君 主
“ ” , “ ” , “ ” 。 , “ ” “ ” , 、

② 彩物 原作 采勿 李 零读 为 采 物 ( 同上 )按 采 勿 当读 为 彩 物 指 区 别等 级 的族 旗 衣
, 。 : “ , , ,

物 也 就 是 体 现 礼 制 的器 物 帛书 《二 三 子 》 夫 文 之 孝 (教 ) 彩 物 毕 存者 斤 唯 龙 乎 ? 德 义 广 大 攘 物 备
,” · : “ , , , ,

具 者 〔斤 唯 〕圣 人 乎 ? 《 左 传 文公六年 》 古 之 王 者 知 命 之 不 长 是 以 并 建 圣 哲 树之 风 声 分 之 彩 物
, , , , , , , , ,

著 之 话言 为 之 律 度 陈之 艺 极 引 之 表 仪 予 之 法 制 告 之 训 典 教 之 防 利 委 之 常 秩 道 之 礼 则 使 毋 失
, , 。 。 ” : “ , , ,

其 土 宜 众 隶 赖 之 而 后 即命 圣 王 同之 孔 颖达 疏 彩 物 谓 彩章 物 色 族 旗 衣 服 尊 卑 不 同 名 位 高
,

” 。
② “ ” : “
, 。 。 · ,

下 各 有 品制 也作 物彩 《左传 隐公 五 年 》 讲事 以 度 轨 量 谓 之 轨 取 材 以 章 物 彩 谓 之 物 不
; ,

, 。 , 。 ” : “ 。

轨 不 物 谓之 乱 政 乱 政巫 行 所 以败 也 孔 颖达 疏 取 鸟兽 之材 以 章 明物 色采 饰 谓之 为物 章 明物
,

, 。 ” “ ” , “ ” 。

彩 即 取 材 以 饰 军 国之 器 是 也 彩 物出于作 彩 物 出于礼 义之作 这 是 说 有 了 礼 义 制 度 才产 生 了


,

、 。 , “ ” , , 。

区 别 等级 的 族 旗 衣 物 所以 祥 义 利主 礼 义 利 于 君 主 主要 是 为 君 主 服 务 的
” ” ” ”

因上 句 作 下有 重 文符 号④而 补
“ “ , 。 “ 。 “ , “ ” ,

③ 作 焉有事 之 作 李 零 释文 脱 漏 作 指 祥义 也就
。 “ ” , 。 ,

是 礼 义 之作 事 繁 文缉节 这 是 说 产 生 了 礼 义 制 度 才 随 之 而 来 产 生 了 一 系 列 繁 文 缚 节 没 有 礼义 ;
,

:
王 念 孙 《读 书 杂 志
· , , 。

管 子 第八 》 页 南京 江 苏古 籍 出 版 社 年
: ,




① 48
1 198 5
,

廖 名 春 《 ( 周 易 > 乾 坤 两 卦 卦艾 辞 五 考 》 《 周 易研 究 》 1 9 9 9 年
, 、 。

期 页
:
1 45 49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94 页
, 。

详 见 《上 海 博 物 馆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1 12 页 图 版

上 博 藏楚 竹 书 《 恒 先 》新 释

制 度 的 兴 起 就 不 会有 这 些 繁 文 缚 节
,

: “ ”

。 , ,

④ 李 零断 句为

焉 有 事 不 作 无事 举 天之事 自作 为 事 庸 以 不 可 赓 也 在 4 月 2 日 的 会 读会
, : “ , ” 。 : “ ” , : “ ” , 。

上 我 的 《 札 记 》稿 作 与 天 之 事 自作 为 事 后 来 改为 与 天 之 事 自作 为 并谓 与天 取法 天 《国
· : “ 。 ” : “ 。 · : “
形势 》
, , ,

语 越 语下 》 持 盈 者 与 天 定 倾者 与 人 节 事 者 与 地 韦 昭注 与天 法 天也 ” 管 子 持满 者
, 。 : “ , , , , , ,

与 天 安 危 者 与 人 ’((, 形 势 解 》 天之 道 满而不 溢 盛 而 不衰 明主法 象 天道 故 贵 而不 骄 富 而不 奢 行


。 , 。 : ` 。 , “ ” ,

理 而不惰 故 能长 守贵 富 久有 天下 而不失 也 故曰 持 满者 与 天 ” 与 天 之 事 自作 为 法天 之事 自
” ”
② : “ “
。 , , : “ , 。 ,

然 而然 庞朴 断句 为 举 天 [ 下 〕之 事 自作 为 事 并谓 原简 脱 下 字 据 下 文句 式 补 此后 各 节

’ ”
③ “
` 。 , 。 , , ,

皆以 举 天下之 X 立论 按 庞 说 可从 举 天 「下 〕之 事 自作 为 事 是 说整 个 天 下 之 事 都 是 人 们 自
, “ , ” 。

己 制 造 出 来 的 麻烦 事 也 就 是 所 谓 天 下 本 无 事 庸 人 自扰 之 之 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庸 原作 甫 李零 甫 读 庸 这里 是 乃 的意思 赓 读 更 按 在 4 月 2 日 的会 读
“ ” : “ ` ”


, , ` ’ , 。

会 上 我 曾 以 庸 以 不 可 更也 为 句 并 指 出 文 中数 庸 字 用法 相 当 于 何 表示 的都 是疑 问语气
” ” `
“ ” “ ” “
⑥ : “ ’
“ , , 、 。 ’ ` ,

但后来 又将 事 与 庸 连读 将 事庸 读 为 事 用 训 为使 用 应用 董 珊说 甫 读为 庸 杨树达
` , ’ , ` ’ ` ’ 、 ’ 、 ` ’ 、 ` ’ 、 ’ ,
《 词诊 》谓 反洁 副词 岂也
` `
研 究虚 词 的学者 训此 种 庸 为 岂 何 安 诅 宁 其所 在 的句子
` , 。 ” ” “ ”

⑦“

都 是 反 洁 语气 的 疑 问 句 下 文 雨 (庸 ) 多 次 出 现 皆同此 庸 以 不 可 更也 ? 即 何 以 不 可更 也? 此
“ , ” 。

是 说 天 下 本 无 事 庸 人 自扰 之 这 种 情 况 应 当 更 正


⑧ ”
“ , , “ , 。

⑥ 李 零 断句 为 凡多 采 物 先 者 有 善 有 治 无乱 按 采 勿 ( 彩 物 ) 为 一 专 门名 词 不 能 分 拆 疑
:

“ ” “ ” , 、 。 · : “ 。 ” “ ” ,

多 当读 为 施 训 为设 置 施用 《 韩非子 外 储说 左 上 》 赵 主 父 令工 施 钩 梯 而 缘 播 吾 多彩 物
, 。

置 彩物 用 彩 物
“ ” “ ” , “ ” 。 “ ” , 。

⑦ 有人 与 先者 相对 实为 后者 人 指 繁文褥 节之人 为
“ , ” , “ ” “ ” 。

O 此 段 认 为 天 下 本 无 事 庸 人 自扰 之 是 后来 礼 义 制度 的 繁文 缚 节才 造 成 了 不善 与 乱 与
、 。

老 庄 对 礼 义 文 明 的批 判 思 路 同

先有 中 焉 有 外 ; ① 先 有 小 焉 有 大 ; ② 先 有 柔 焉 有 刚 ; ③ 先 有 圆 焉 有 方 ; 先 有 晦 焉
, , , , ,

。 。

有 明 ; 先有 短 焉 有 长 天 道既 载④ 惟一 以 犹一 惟复以 犹 复
, , ,

“ ” , 。

① 中 内
“ 。 ”
② 《老 子 》 高 以下 为 基
“ ” , 。 。 “ ” ,

③ 有 柔 才有 刚 柔 先刚后 与 《 周 易 》先 乾 后 坤 《 系 辞 》 天 尊 地 卑 说相 反 ; 而 与 《 归 藏 》的 先 坤
、 , 。

后 乾 老 子 的重柔说 一致 显然 为道家 之说
“ ” , 、 。 · : “ , 。 , 。 “ ,

④ 《诗 旱麓 》 以 享 以 祀 以 介景 福 ” 烈祖 》
:
载 设 备 清酒 既载 驻牡 既备 既载 清 酣 资
。 · : “ , , , 。 ”
我 思成 ” 大戴 礼记 投壶》 质 参 既设 执 族 既 载 大 侯 既 亢 中获 既 置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







① 2 94 页
:
藏楚 竹 书 <恒 先 ) 简 释 》

廖名 春 《 上博

:
庞 朴 ( 恒 先 >试 读 》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楚 竹 书 ( 三 ) 》 2
,

9 4 页
: 。

李 锐 《 清 华 大 学 简 帛讲 读 班 第 三 十 二 次 研 讨 会 综 述 》

:
2 。。 0
廖 名 春 《 上 博 藏 楚 竹 书 ( 恒先 ) 简 释 ( 修 订 稿 ) 》 孔 子
, ,
“ ”
网 清 华 大学 简 帛研 究 专栏 2 0 0 4 年 4 月 2 日
:
董 珊 《 楚 简 <恒 先 》 初 探 》 简 帛研 究 网
, , 。
2 00 4 年 5 2 日
月 1

: ,
马 承源 主 编 《 上 海 博 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9 5 页
《 中 国哲 学 史 》 2 0 0 4 年 第 3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⑤ 惟 只有 犹 还是 一 始 本源 复 重 因袭 引 申指 后 出 的 指 末 流 此 是说 尽管
、 、 、 、 , , 。

天 道 备 具 了 中外 小 大 柔 刚 圆 方 晦 明 各 种 对 立 面 但本 源 还 是 本 源 末 流 还 是 末 流
、 。

O 此 段 强 调 对 立 面 有 本末 先 后 之分

、 。 。

恒 气之 生 因言 名 ①先 者 有 疑 妄 言 之 后 者 效 比 焉 ②举天 下 之名虚属 ③ 习 以不
, , ,

可 改也④

“ , , ” , “ ” “ ” “ ” “ ” “ ” , “ ”
① 上 文说 言出于意 名 出于言 事 出于名 故 恒 与 气之 生 要 因 言 与 名 要借助 言 和
“ , 。


: “ ” 。 , , “ ” “ ” 。 “ ” “ ”
② 李 零 断句 为 因言 名 先 者 有 疑 ( 同上 书 2 9
6 页 )按 先者 与 后者 相对 先 者 疑指 恒
。 “ ” “ ” 。 “ ” , “ ” , : “ ` ’ , ” 。

这 些 本 源 性 的东 西 后 者 当指 言名 这 些后 出 的东西 妄 原作 感 李零 惠言 待考 ( 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按 态 疑读 为 妄 效 原作 李 李零 读 为 校 ( 同上 )按 当读 为 效 勺f! 为 仿 效 比 义
。 “ ” , “ ” “ ” 。 “ ” , “ ” “ ” 。

同 先 者有疑 即 有 疑先者 或 先 者有被疑 后者 效 比 即 效 比后 者 或 后 者 被 效 比 此是说


, , “ ” 。

人 们 怀 疑 本 源 妄 加 评论 结 果 效 法 的倒 是 言 名 这 些 末 流
“ ” , “ ” , “ ” 。 , “ ” , , 。

③ 属 原作 靓 李零读 为 树 ( 同上 )按 当读 为 属 两 字 声 母 相 同而 韵 母 相 近 故 可 通 用
“ , ” , “ ” , 。 · : “ ,

正 因 为 名 非 名 无谓 名 所 以 天 下之 名 虚属 属 于虚 无 《韩非子 八奸 》 示之以利势 惧之以患


, , 。 ” : “ , 。 ”
害 施 属虚辞 以 坏其 主 《 制分 》 故愚 怯 勇 慧 相 连 而 以 虚 道 属 俗 而 容 乎 世
: “ ’ , ’ ’ 、 ’ 。 ” , “ ” 。

④ 李零
` ` ` `
习 通 袭 ( 袭 习 都 是邪母缉 部字 ) ( 同上)按 习 本有 沿袭义 不 一定 要视 为
。 “ ” , “ ” 。 , 。

通假 以 而 此 是 说人 们 习 以 为 常 而 不 能 改 变
, , , 。

O 此 段 说人 们 重 流 轻 源 重 视 空 名 习 以 为 常 难 以改 变

举 天 下 之 作 强 者 果 天 下 之 大 作 ① 其 露 龙 不 自若 ② 作庸有果 与不果③? 两 者不 废
, ,

: “ , ” , : “ ’ , ` ’ ,

① 李零 断句为
`
举天 下 之 作强 者 果 天 下 之 大 作 并谓 这里 的 果 是 动词 用如 课 是检 验考
。 , , “ ” “ ” 、 “ ” 、 “ ”
核 之 义 ’(, 同 上 书 2
9 6~ 2 7 页)按
9 举 天 下 之 作 与 举 天 [ 下 〕之 事 举天 下之 为 举 天 下 之生 句
, “ ” 。 “ ” , 。 · : “ , ” , : “ , 。 ” “
式 同 当从 作 后 断 句 果 成 《 论语 子路》 言必 信 行 必果 皇 侃疏 引 缪 协 云 果 成也 大
” 。 · : “
祭公 》
, , ,

作 大事 《逸 周 书 汝 无 以娶御 固 庄 后 汝 无 以 小 谋败 大 作 汝 无 以婴 御 士 疾 庄 士 大 夫 卿 士
,

” : “ 。 · : “
细衣 》 《 叶 公 之 顾命 》日
。 , : `
汝 无 以家相 乱 王 室 孔 晃注 大作 大 事 也 ” 礼 记 毋 以 小 谋败 大 作 毋 以
,

、 、 。 · : “ , , , 。

娶 御 人 疾 庄 言 毋 以 婆御 士 疾 庄 士 大 夫 卿 士 周易 益 》卦初 九 初 九 利 用 为 大作 元 吉 无 咎 ”
,


: “ ’ , 。 ’ , 。 ” , , “ ” “ ” 。

② 李零
` `
穷龙 待考 自若 保 持 原来 的样 子 ( 同上 书 2 9
7 页) 按 疑 寇 为 冥 字异文
” “ ” “ 。 “ “ 。 “ , “ , “ ” 。 “ ” , “
古玺 宾 即 冥 疑 窗” 为 寞 ” 之 繁 文 蒙

原作 龙

疑读 为 蒙 ”
冥蒙 即 蒙 昧 此 与 强 者 相
。 “ ” , 。 · : “ , , 。 ,

对 指不强者 自若 自如 《 国语 越语 下 》 时不 至 不 可 强 生 ; 事 不 究 不 可 强 成 自若 以 处 以 度
,

, 。 · “ ,

天 下 待 其 来 者 而 正 之 因 时 之所 宜 而 定 之 ’(, 战 国 策 秦 策二 》 昔 者 曾子 处 费 费 人 有 与 曾子 同 名 族
, :

, ` 。 ’ : ` 。 ’ 。 : `
者 而 杀 人 人 告 曾子 母 日 曾参 杀 人 曾子 之 母 曰 吾 子 不杀 人 织 自若 有顷焉 人又曰 曾参 杀
: ,

。 ’ 。 。 ’ 。 ” · : “
过秦 上 》 且
, ,
《新 书
: `
人 其母 尚织 自若 也 顷 之 一 人又 告之 日 曾 参杀 人 其 母 俱 投 抒 跄 墙 而走
。 ” · : “ 。 ” ·

泰族 》 《说 苑
, , ,

夫 天 下 非 小 弱 也 雍 州 之 地 蜻 函 之 固 自若 也 《淮南子 物 有 隆 杀 不 得 自若
,

: “ 。 ” · : “ 。 ” ·
《 孔子家语 三恕 》 《 鹤冠 子
, ,

丛》 泰鸿》
:
物 有 盛 衰 安 得 自若 子 路 趋 而 出 改 服 而 人 盖 自若 也
,
上 博 藏 楚 竹 书 《 恒 先 》新 释

“ , , , 。 ’ ” , “ ” , 。 “ ” , 。

毋 易 天 生 毋 散 天 朴 自若 则 清 动 之 则 浊 川不 自若 不 得 自若 不 得 自如 此指 不果 不成
“ ” , “ ” , ,


作 字 后 有 表示 句 读 的 符 号 故 李 零 在 作 字 后 断 句 ( 同上 ) 按 从 文 义 而 言 可 能 抄 书 者 有
” ”
8“ ” “
① “ “ ”
。 。 。

如 楚 简 《老 子 》 甲 本 简
, , ,

误 开 事好 长 好 后 也 有 表 示 句 读 的符 号 庸 原作 甫 从 李零 读 李
: “ ` ’ , ` ’ 。 ` ’ , ` ’ 。 ” , “ ” , , 。

零认 为 庸 也是 乃 的意思 果 指合 于愿望 不 果 指 不 合 于愿 望 骨按 庸 何 表疑 问 语气
· : “ · : “ ”
(庄子 大宗师 》 庸 讴 知 吾 所 谓 天 之 非 人乎 ?
” 荀子 青坐》 女庸 安知吾 不得之 桑落 之下 ?
“ ” , “ ” “ ” 。 “ ” 。 。

④ 两者 指 果 与 不果 废 废除 此 是 说成 与 不 成 都 有 其 意 义
,

举 天 下 之 为 也 无 舍 也 无 与 也 ① 而 能 自为 也 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舍 原作 夜 从李 零 读 ( 同上)按 舍 与 相对 舍 舍弃 反对 与 助 支持 《老
: “ , 。 ” : “ , 。 ” · : “
子 》第 十 九 章 天 道 无亲 常 与善 人 马 叙伦 校 话 与 读 与 助之 与 《孟子 公 孙丑 上 》 取诸 人 以 为
, 。 ” : “ , 。 ’ , · “ 。 ” : “ ,

善 是 与 人 为 善 者也 朱熹 集注 与 犹助也 《战 国策 秦策 一 》 不如 与魏 以 劲 之 高诱 注 与 犹
:

。 ”
助也
: “ ’ , 。 ” , “ ” “ ” , “ ”
② 李零
`
而 能 自为 也 指 无求 于 外 ( 同 上 ) 按 此是 以 自为 为 为 自 而此 自为 义 应 为 自然
。 · : “ , , , ,

而成 《庄 子 天地 》 大 圣 之治 天 下 也 摇 荡 民 心 使之 成 教 易 俗 举 灭 其贼 心 而 皆 进 其 独 志 若 性 之 自
, 。 , , , ,

为 而 民 不 知 其 所 由然 ’, 官施 而 不 失 其 宜 拔 举 而 不 失 其 能 毕 见 情事 而 行 其 所 为 行 言 自为 天 下 化 手
, , 。 ” “ ” 、 “ ” “ ” “ ” , , “ ” ,

挠 顾 指 四 方 之 民 莫不 俱 至 此 之 谓 圣 治 舍 与 皆为 故 意 之人 为 违 反 自然 之 道 故 曰 无 表

示反对

。 。

举 天 下 之 生 同也 ① 其 事 无 不 复 ② 天 下 之作也 无 连 极 ③ 无非 其所④ 举 天下 之
, , ,

作也 无不 得其极而 果 遂 ⑤ 庸有失 之 ? ⑥
, ,

庸有 得 之

“ ” , “ ” , , 。 · : “ , 。

① 生 李零读 为 性 ( 同上 书 2
9 8 页 ) 不可 从 《庄 子 田 子方 》 夫天 下也 者 万物 之所 一也
” , , , “
得 其所 一 而 同 焉 则 四 肢 百 体 将 为 尘垢 而 死 生 终 始 将 为 昼 夜 而 莫之 能 滑 而 况 得 丧 祸 福 之 所 介 乎 ! 天
” “ , ” , 。

下 之 生 同 也 即 天 下 也 者 万 物 之 所一 也 是 说 天 下 的 生 物 ( 万 物 ) 都 有 其共 通 性
“ ” , “ ” “ ” , 。 , · “ ” 。

② 复 原从 是 从 复 从 李零 读 ( 同 上 ) 按 此 乃 《周 易 泰 》 无 往不 复 之 意
“ ” , “ ” , 。 , “ ” , 。 : “ ” , “ ”
③ 连 原作 许 李 零训 为 处 所 ( 同上 ) 按 当读 为 连 件逆 李锐 极 原 释文 以 为 从 亘
“ ” “ ” “ , , ” 。 , 。 “ ” , 。 “ ,

从 止 但 字形 与一般 亘 不 同 疑 当释 为 巫 ( 极 ) ③ 按 李 锐说 是 极 则 无 注 则” 不 违 背准
。 “ ” 。

则 指不违 背 其 事无 不复 之规律



: “ ’ , 。 , “ , 。 , , 。 ·

④ 李零 《 论语
`
无 非 其所 指 到处 都 是 其 处所 按 无 非其 所 各得 其 所 所 当 宜 子
: “ , , 、 。 · : ` , ,

罕》 系辞 下 》 旧 中为 市 致 天 下之 民 聚天
: `
子曰 吾 自卫 反 鲁 然 后 乐 正 雅 颂 各 得 其 所 ” 《 周易
,

, , , 。 ” · : “ , , , 。

下 之货 交 易 而 退 各 得 其 所 盖 取诸 噬 磕 《新 书 道术 》 镜仪 而 居 无 执 不 减 美 恶 毕 至 各 得 其 当
, , 。 · : “ , , , 。

衡 虚 无 私 平 静 而 处 轻 重 毕 悬 各 得 其所 ” 文 子 自然 》 道生 万 物 理 于阴 阳 化 为 四 时 分 为五 行
,

。 ” , “ ” , 。

各 得 其所 此 是 说 天 下 行 事 都 遵 行 无往 不 复 之规 律 就 会 各 得 其 所

说 详 廖 名 春 《 郭 店 楚 简 老 子 校 释 》 72 一 75 页 ( 北 京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

年)
:
200 3





: ,
马 承 源 主 编 《 上 海博 物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9 7 页
李 锐 《 <恒 先 》 浅 释 》
: 。

,
马 承 源 主 编 《上 海 博 物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2 9

8 页
:
《 中 国哲 学 史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⑤ 极 李零隶定 为从 亘 从 止 释为 恒 训为 道 ( 同 上 ) 李锐 释 为 巫 ( 极 ) 并谓 果
” “ ” 。 · : “ 。 · : “
犹《 老 子 》第 1 昭 公十 二 年 》
,

遂 7 章 功成事 遂 《左 传 事 不 善 不 得 其 极 ’((, 国 语 周语 上 》 夫王
,

。 ” 。 · : “

周 语 上 》韦昭 注
, ,

人 者 将 导 利 而 布之 上 下 者 也 使 神人 百 物 无 不 得 其 极 按 李 锐 说是 《国语 极
, ,

。 ” · : “ 、 。 ” “ ”
《左 传
,

中也 昭 公 十 二 年 》杨 伯 峻 注 极 犹 今 之 标 准 准 则 ②此 是 说 天 下 行 事 都 符合 无 往 不 复 之
, , 。

准 则 大 家 就 会各得 其所 功 成 事 遂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⑥ 原作 甫 从李 零 读 当训 为 何 表 示 反洁 语 气 有 原作 或 当读 为
,
庸 按 庸
“ ” 。


“ ” , , “ ” “ ” 。

O 此 段 说天 下 之 事 无 往 不 复 都 是 循 环 所 以 也 就无 所 谓 得 与 失
,

、 、

举 天 下 之名 无 有 ① 海 者 与 天 下 之 明 王 明 君 明 士 ② 庸 有 求 而 不 虑 ③ ?
, ,

“ ” 。 “ ” “ ” , “ , ” ,

① 无有 虚无 举天 下 之名 无 有 与 上 文 举 天 下 之 名 虚 属 意 同 又 上 文 称 名 非 名 无 谓 名
,

所 以 说 天 下 所 有 的 名 都是 虚 无 的
: “ ’ , ` ’ 。 ” , “ ” , 。

② 李零
`
举天下 之名无有滚者 读为 举天下 之名无有废者 (同上)按 渡者 求名者
“ ” , 。

法 取法
,

“ ” “ ” , 。 , , “ ” , “ ” , 。 “ ” ,

③ 原作 雨 从 李 零读 ( 同 上 书 29 页)按 当训 为 何 表 示反 话语 气 虑 原作
,
庸 庸
” ” ”
” “ “

“ , 。 “ 。 ,

忌 李 零读 为 虑 ( 同上 ) 李 锐 中 山 王鼎 思 用 作 虑 按 此是 说 为 何 只 知 求 名 而 不 去 想 想 名
:

的 本质
, 、 、 , 。

O 此 段 说 天 下 的名 都 是 虚 的 求 名 者 与 天 下 之 明 王 明君 明 士 都 应 好 好 想 一 想
: 、

( 作 者 清 华大学历 史系 思 想 文化研 究所教授 )


:
责 任编 挥 陈 静

李锐 《 ( 恒先 ) 浅 释 》
: 。






: ,
杨伯 峻 《 春 秋 左传 注 》
, ,
页 北 京 中华 书 局 年
:
13 37 198 1

,
马 承源 主 编 《 上 海 博物 馆 藏 战 国 楚 竹 书 ( 三 ) 》 98 页
:
2
:
李 锐 《 ( 恒 先 ) 浅释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