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作品成果紀錄 科展

本作品亮點

1.開口形狀對於液柱的影響:我們的作品中對於開口形狀的探討很完整,嘗試了多種

形狀之後發現長寬不對稱的形狀是造成鏈狀收縮的主因(詳見實驗一 p.5、

討論一 p.14、結論一 p.19)

2.藉由實驗推斷出鏈狀收縮背後的成因:我們藉由實驗四、五,從水溫及液體種類的

實驗結果對比網路上的資料和數據,推論出造成鏈狀收縮的原因為表面張力,是我們

作品中最重要的結論之一。(詳見實驗結果四、五 p.10~p.13、討論四、五 p.16~p.17、

結論四 p.19)

3.猜測可能的理論模型:藉由實驗結果及網路上查到的資料,猜測鏈狀收縮是由表面

張力引起的震盪。(詳見討論六、七 p.17~p.18、結論五 p.19)

遇到的困難&學到的東西

1.切勿武斷地下結論:校內科展的時候我們僅藉由水溫的實驗去推斷表面張力是造成

鏈狀收縮的主因,我們的理由是因為溫度改變得時候表面張力會跟著改變,但評審老

師提醒我們:水溫改變的時候黏滯性也會跟著改變,要如何確定是黏滯性還是表面張

力造成的影響?當下我們就愣住了。於是過了校內初賽後,我們設計了有關液體種類

的實驗,嘗試在黏滯性改變不大的情況下改變表面張力,最後才得到鏈狀收縮的原因

為表面張力這個重要結論。這也提醒了我們,做研究的時候切勿妄下結論,應該多多

考慮各種面向的影響,才不會使結果變得沒有說服力。
2.保持好奇心,才能發現更多事情:原本校內科展的時候,我們只做了正方形跟長方

形的開口形狀。過了校內科展後我們想更加完善對於開口形狀的探討,其中一位同學

就想到,正方形不會有鏈狀收縮的現象,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呢?長方形會有鏈狀收

縮的現象,還有什麼形狀也會有呢?這些形狀跟我們常看到的從圓形開口落下的水柱

有什麼差異呢?抱持這些疑問,我們最後對於開口形狀的探討才有比較完整的結論。

這讓我了解到:對自己研究抱持好奇心與熱忱,有時換個角度切入,或許能得到更多

的結果。

3.很多事情動手做後才知道困難:校內科的時候我們做的開口是利用軟塑膠片挖洞,

有時候會因承受不住造成些微變形,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們數據的不準確。過了校

內科展後,我們用 3D 列印設計出的開口就不容易變形,手工切不太出來的開口形狀

(如圓形、正多邊形)也變得很容易製造。不要看架設實驗器材的時候好像很簡單,

任何小地方都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實際動手做後才會發現。

尚需改進的事

1.時間&工作分配

這對科展來說真的非常重要。剛過了校內科展後我還沈浸能去比東區科展的喜悅當中

變得很鬆懈,導致那一週的進度幾乎為零。後來才知道校內科展後到腳交報告書約只

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造成最後一個禮拜幾乎都熬夜到很晚,非常痛苦。工作分配

上,一開始我們決定就是我主要負責處理實驗數據,另為兩位夥伴負責做實驗。後來

才發現處理實驗數據的工作量遠超乎我的想像,但已經分配好的工作我也不太好意思
改,直到老師發現為什麼處理數據花了這麼久時間才做後出面把工作分配給另外兩人。

這讓我學到不管什麼事情尤其像科展這種大工程都應該事先規劃好時間,遇到困難時

適時調整時間和工作分配,並在有需要時向夥伴尋求幫助。

下頁開始為我們的科展報告書
摘要
液柱由開口鉛直落下時,會呈現一節一節螺旋扭轉的樣態,有點像鎖鏈的形狀,
我們將此現象稱為鏈狀收縮。我們的研究是關於液柱的鏈狀收縮現象在不同的情形下
(不同的開口形狀、開口面積大小、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液體的溫度及不同液體種類)
的變化情形。經討論後認為表面張力應該是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因素。透過實驗結果發
現,在液體黏度不大時,隨著表面張力越大時,鏈狀收縮現象越明顯。我們推測鏈狀
收縮的原因是表面張力造成的振盪,從最寬區到最窄區的時間為半個週期,且相鄰最
寬區與最窄區的距離隨時間呈現線性關係 。

壹、研究動機
日常生活中,常常在倒水或倒牛奶的時候,會看到液體沿著容器口流出時會呈現
螺旋狀,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不僅我們無法解釋原因,其中的關係,就連
上網查詢,發現其相關資料也不多,於是我們想進行實驗,研究這一現象之形成原因。

貳、研究目的
一、了解以下變因對液柱鏈狀螺旋的影響:
1.開口的形狀
2.相同長寬比(開口常邊長度與寬邊長度之比)時不同開口面積
3.容器水位高度
4.水溫
5.不同種類液體
二、推測表面張力與黏度對液柱造成鏈狀收縮的影響

參、研究設備及器材
一、實驗器材:

1
壓克力容器、角鋼、水桶、尺、攝影器材、檯燈、黑色 pp 板、3D 列印墊片、
燒杯、溫度計、漏斗、水、甲醇、乙二醇、甘油、冰塊

(圖一)實驗裝置圖

二、軟體:
Tracker、Word、Excel

肆、研究過程或方法
一、測量方法

2
利用一台手機和一台相機,架設後使其互相成九十度,分別拍攝墊片開口的寬
邊與窄邊,如下圖所示。實驗開始時便錄影,等到容器內的液體降到實驗設定的
水位高度,截取到達瞬間的圖片進行分析。

(圖二)測量示意圖

3
(一)、實驗步驟
1.將 3D 列印的開口墊片放置在壓克力容器底部的方形孔洞上方,用膠帶固定、
防漏,並在墊片下方以小方塊膠帶封住開口
2.對應不同實驗變因(不同開口形狀、、不同開口面積、容器水位高度、水溫、
不同種類液體),並將液體倒入容器中,使其微幅超過預定高度
3.將膠帶撕下,使液體開始流出並開始攝影,待達到預定水高時,暫停攝影,
紀錄當下的液柱情形
(二)、研究架構圖

(圖三)實驗架構圖

(三)名詞解釋

(圖四)名詞解釋圖

4
從上圖所示,這次實驗我們將A區與B區分別稱為最窄區與最寬區,A區
寬度稱為最窄區寬度、B 區寬度稱為最寬區寬度,A區至B區的鉛直距離稱為
最寬區至最窄區的距離
雖然我們有觀察到有些情況不只一個最寬區或最窄區,但有些只有一個最
寬區和最窄區,所以我們以下的實驗結果及討論僅呈現第一個最寬區、最窄區
和最寬區至最窄區距離

伍、研究結果

一、 實驗一:開口形狀對水柱的影響
(一)開口形狀對水柱的實驗影像

(圖五)不同形狀開口對鏈狀收縮現象的影響

二、實驗二:相同長寬比的開口,不同開口面積對水柱之影響
(一)不同長寬比的鏈狀收縮影像

5
(圖六)2:1 (圖七)3:1 (圖八)4:1 (圖九)5:1

(二)不同開口面積的實驗結果(容器中的水位高度為 10cm)

(圖十)最寬區寬度(窄邊拍攝 )
2

1.5
寬度(cm)

0.5

0
0 0.2 0.4 0.6 0.8 1 1.2

開口面積 (cm^2)

2:1 3:1 4:1 5:1

6
(圖十一)最寬區寬度(寬邊拍攝 )
2

1.5

寬度 (cm)
1

0.5

0
0 0.2 0.4 0.6 0.8 1 1.2

開口面積 (cm^2)

2:1 3:1 4:1 5:1

(圖十二)最窄區寬度(窄邊拍攝 )
2

1.5
寬度(cm)

0.5

0
0 0.2 0.4 0.6 0.8 1 1.2

開口面積 (cm^2)

2:1 3:1 4:1 5:1

(圖十三)最窄區寬度(寬邊拍攝 )
1
寬度(cm)

0.5

0
0 0.2 0.4 0.6 0.8 1 1.2

開口面積 (cm^2)

2:1 3:1 4:1 5:1

三、實驗三:不同水位高度對水柱的影響
(一)不同水位高度的實驗影像

7
(圖十四)5cm (圖十五)10cm (圖十六)15cm (圖十七)20cm (圖十八)25cm (圖十九)30cm

(二)不同水位高度的實驗結果

(圖二十)最寬區寬度(窄邊拍攝)
2

1.5
(cm)
寬度

0.5

0
10 15 20 25 30 35

水高 (cm)

(圖二十一) 最寬區寬度(寬邊拍攝)
2
1.8
1.6
1.4
(cm)

1.2
寬度

1
0.8
0.6
0.4
0.2
0
10 15 20 25 30 35

水高 (cm)

8
(圖二十二)最窄區寬度(窄邊拍攝)
2

1.5

(cm)
寬度

0.5

0
10 15 20 25 30 35

水高 (cm)

(圖二十三) 最窄區寬度(寬邊拍攝)
2
1.8
1.6
1.4
(cm)

1.2
寬度

1
0.8
0.6
0.4
0.2
0
10 15 20 25 30 35

水高 (cm)

(圖二十四)最寬區與最窄區距離(窄邊拍攝)
20
18
16
14
(cm)
間距長度

12
10
8 f(x) = 0.253003333333334 x + 0.866716666666659
6 R² = 0.976150687210193

4
2
0
10 15 20 25 30 35

水高 (cm)

(圖二十五)最寬區與最窄區距離(寬邊拍攝)
20
18
16
(cm)

14
間距長度

12
10
8 f(x) = 0.245913333333333 x + 1.38336666666668
R² = 0.937963763198658
6
4
2
0
10 15 20 25 30 35

水高 (cm)

9
四、實驗四:不同溫度對水柱的影響
(一)不同溫度下的實驗影像

(圖二十六)10°C (圖二十七)20°C (圖二十八)30°C (圖二十九)40°C (圖三十)50°C

(二)不同溫度對水柱的實驗結果(容器中的水位高度為 10cm)

(圖三十一)最寬區寬度(窄邊拍攝)
2
1.8
1.6
1.4
(cm)

1.2
寬度

1
0.8
0.6
0.4
0.2
0
0 10 20 30 40 50 60

溫度 (°C)

10
(圖三十二)最寬區寬度(寬邊拍攝)
2
1.8
1.6
1.4
(cm)
寬度 1.2
1
0.8
0.6
0.4
0.2
0
0 10 20 30 40 50 60

溫度 (°C)

(圖三十三)最窄區寬度(窄邊拍攝)
2
1.8
1.6
1.4
(cm)

1.2
寬度

1
0.8
0.6
0.4
0.2
0
0 10 20 30 40 50 60

溫度 (°C)

(圖三十四)最窄區寬度(寬邊拍攝)
2
1.8
1.6
1.4
(cm)

1.2
寬度

1
0.8
0.6
0.4
0.2
0
0 10 20 30 40 50 60

溫度 (°C)

(圖三十五)最寬區與最窄區距離 ( 寬邊拍攝 )
20
18
16
14
(cm)

12
間距長度

10
8
6
4
2
0
0 10 20 30 40 50 60

溫度 (°C)

11
(圖三十六)最寬區與最窄區距離 ( 窄邊拍攝 )
20
18
16
(cm)

14
間距長度

12
10
8
6
4
2
0
0 10 20 30 40 50 60

溫度 (°C)

五、實驗五:不同液體種類對液柱的影響
(一)不同種類液體的鏈狀收縮影像

(圖三十七)甲醇 (圖三十八)乙二醇 (圖三十九)水 (圖四十)甘油

(二)不同液體種類對液柱的實驗結果(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為 10cm)

(表一)實驗記錄表

12
液體種類 甲醇 乙二醇 水 甘油
表面張力(mN/m) 22.1 48.4 72.7 76.2
黏度(mpa*s) 0.69 14.5 1 743
最寬區寬度(cm) 0.66 0.73 0.88 沒有發
最窄區寬度(cm) 0.37 0.38 0.35 生鏈狀
最寬區與最窄區之距離(cm) 6.24 4.82 4.71 收縮的
最寬區寬度/最窄區寬度 1.78 1.90 2.48 現象

(圖四十一)不同液體最寬區與最窄區寬度比值與表面張力之關係圖

2.5
/最窄

2.3

2.1 水
最寬

1.9

1.7

1.5 甲醇 乙二醇
20 30 40 50 60 70

表面張力 (mN/m)

陸、討論

一、 正方形開口的特殊現象:

13
(一)圓孔造成的水柱符合連續方程式,受重力影響,越往下方的液體流速越快,
截面積越小,但沒有鏈狀收縮的情形 發生,推測是圓孔幾何形狀對稱,而
且是連續性的邊界,所以較不會造成不穩定的現象。
(二)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七邊形、正八邊形孔有脹縮的現象,但並
非完整的鏈狀圖形,推測是這些孔洞並非連續性邊界,較容易造成不穩定
現象。
(三)長方形和橢圓形會有鏈狀收縮的現象
二、 不同長寬比的開口面積:
我們從實驗二最窄區寬度和最寬區寬度對開口面積作圖的圖形判斷,最窄區寬
度和最寬區寬度與開口面積可能呈現指數關係,所以我們對寬度和開口面積分別
取對數後再作圖,發現圖形呈現線性關係且從圖形斜率判斷最寬區、最窄區的寬
度多數與開口面積的 0.5 次方成正比。

(圖四十二)最寬區寬度(窄邊拍攝 )
0.4

f(x) = 0.534352406797536 x + 0.275697054090194 0.2


f(x) = 0.45613442485592
R² = 0.992738338530313
f(x) = 0.546693219917207 x + 0.251982473886524
x + 0.269829298174616
R² = 0.996947464580436
R² = 0.993009332060298
0
-1.6 -1.4 -1.2 -1 f(x)
-0.8= 0.529828143730882
-0.6 x + 0.173036453394237
-0.4 -0.2 0
log( 寬度 )

R² = 0.978666643923827
-0.2

-0.4

-0.6

-0.8

log( 開口面積 )

14
(圖四十三)最窄區寬度(窄邊拍攝 )
0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0.1
f(x) = 0.472615350506808 x − 0.0995263144083575
f(x) = 0.463318218103882 x − 0.0888020360938612
R² = 0.963018397744924 -0.2
R² = 0.981907496781826
f(x) = 0.350179500538468 x − 0.193928378497234
f(x) = 0.619189264435147 x − 0.0696275482995756
-0.3
R² = 0.978975325199462 R² = 0.9194926048526
log( 寬度 )

-0.4

-0.5

-0.6

-0.7

-0.8

-0.9

log( 開口面積 )

f(x) = NaN x + NaN


R² = 0
(圖四十四)最寬區寬度(寬邊拍攝)
0.5

0.3

f(x) = 0.455655205744832 x + 0.147954884305337 0.0999999999999999


f(x) = 0.412235204963558
f(x) = 0.430591024635705 x + 0.142363201321156
x + 0.15341174091597
R² = 0.977501641747542
log( 寬度 )

-1.6 R² =-1.4 R²-1.2


= 0.897163726598819
0.949790649068381 -1 -0.8 -0.6 -0.4 -0.2 0
-0.1

-0.3

-0.5

-0.7

log( 開口面積 )

f(x) = NaN x + NaN


R² = 0
(圖四十五)最窄區寬度(寬邊拍攝)
0.5

0.3

0.0999999999999999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log( 寬度 )

-0.1
f(x) = 0.44471174564551 x − 0.151907584743497
f(x) = 0.421482968283453 x − 0.187307790699904
R² = 0.952466417146358 -0.3
R² = 0.983301945733274
-0.5

-0.7

-0.9

log( 開口面積 )

15
三、 水位高度:
(一)水位高度對於最寬區與最窄區的寬度影響不明顯,圖形約呈現水平線
(二)不論是哪種長寬比的開口,水位高度對於最寬區到最窄區的鉛直距離皆呈現
近似正比關係

四、 溫度:
(一)如果鏈狀收縮的現象很明顯的話,寬的地方越寬,窄的地方越窄,所以我們利
用最寬區的寬度及最窄區寬度的比值來代表鏈狀收縮的明顯程度。
(表二)不同液體的表面張力與實驗結果

溫度°C 水的動態黏度 水的表面張力 最寬區寬度與 最寬區寬度


(mpa*s) (mN/m) 最窄區寬度比 與最窄區寬
值(寬邊拍攝) 度比值(窄邊
拍攝)
20 1.0050 72.67 2.16 3.39
30 0.8007 71.20 1.72 2.10
40 0.6560 69.63 2.67 2.28
50 0.5494 67.67 2.35 2.32

(二)水溫升高時,水的黏度會明顯下降,但表面張力只會稍微下降(相對 20°C 水來
看,50°C 水的黏度約下降 50%,表面張力約下降 7%)。所以水溫升高時,相對
於於黏度變化而言,水的表面張力幾乎不變。然後我們利用溫度和最寬區寬度
與最窄區寬度的比值作圖如下:
(圖四十六)最寬區寬度與最窄區寬度比值 ( 寬邊拍攝 ) 與水溫的關係
10.00
9.00
8.00
7.00
寬窄比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溫度 (°C)

16
(圖四十七)最寬區寬度與最窄區寬度比值 ( 窄邊拍攝 ) 與水溫的關係
10.00
9.00
8.00
寬窄比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溫度 (°C)

我們並沒有發現明顯的趨勢,所以推測黏度不是影響鏈狀收縮現象的主因。

五、液體種類:
我們發現甘油沒有鏈狀收縮的現象,推論是因為甘油的黏度非常大。其他三
種液體的黏度遠小於甘油,且這三種液體中,表面張力越大的液體,鏈狀收縮的
現象越明顯,最寬區的寬度與最窄區寬度的比值也越大,所以我們認為:當液體
黏度不要太大,表面張力是影響鏈狀收縮現象的主因
六、水柱鏈狀形狀分析:
我們挑選其中一個圖形作為分析,並將 X、Y 軸標定如圖四十八所示,並標
記圖形的點做圖(如圖四十九),發現其形狀關係如右圖有點類似於 y=a cos kx
的關係。

(圖四十八)圖形X、Y軸 (圖四十九)形狀關係
七、水柱鏈狀形成原因的推測:

17
液體離開墊片開口的瞬間,其橫截面形狀為類似橢圓的連續性樣態,之後橫
截面形狀轉變為圓形,即由圖 A 轉變成圖 B,此狀況類似彈簧振盪,此時相當於
振盪的平衡點,然後再繼續振盪成圖 C,如此表面張力就相當於此振盪的恢復力,
使的橫截面形狀產生週期性的變化。如果水平面的形狀是週期性的振盪,從最寬
區到最窄區的時間為半個週期。當水柱受重力落下時,應為等加速度運動,相同
時距下,依序的相鄰最寬區與最窄區的距離應該會是等差數列。以圖四十九為例,
以第一個最寬區的時刻當作 0,下一個最窄區的時刻為 t,再下一個最寬區的時刻
為 2t,依此類推。我們發現相鄰最寬區與最窄區的距離隨時間呈現線性關係,符
合上述等差數列的關係,代表假設截面形狀作週期性振盪與實驗數據是吻合的。

柒、結論
一、不同形狀開口:
長寬不對稱的開口形狀(如長方形、橢圓形)是造成鏈狀收縮的主因。

18
二、不同長寬比的開口面積:
(一)寬度和開口面積分別取對數後再作圖,發現圖形呈現線性關係且從圖形斜率
判斷最寬區、最窄區的寬度多數與開口面積的 0.5 次方成正比。
(二)最寬區與最窄區之間的鉛直距離與開口面積呈現線性關係
三、不同水位高度:
(一)液體流速不會改變最寬區及最窄區的寬度,但是會改變最寬區到最窄區的鉛
直距離。
綜合二、三兩點推測:
W =∝ A 0.5(W :最寬區及最窄區的寬度, A :開口面積)
D ∝ A h(D :最寬區到最窄區的垂直距離 , A :開口面積 , h: 水高)
四、比較表面張力及黏度對鏈狀收縮的影響:
當液體黏度不大時,表面張力是影響鏈狀收縮現象的主因。
五、推測鏈狀收縮的成因:
水柱的鏈狀收縮是由表面張力造成水柱橫截面形狀週期性振盪的結果

19
捌、參考資料及其他
一、水在不同溫度下的密度、黏度、表面張力(民 105 年 1 月 31 日
)上海金相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取自:
https://www-chenceocom.translate.goog/articleShow_42.html?_x_tr_sch=http&_x_tr_sl=zh-
CN&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sc
二、Viscosity-and-Surface-Tension-Table.from
https://www.ctgclean.com/file/viscosity-and-surface-tension-table-e1423758444268jpg
三、Why does water fall sort of helically from a cup? (2019,November) from
https://reurl.cc/GoNYYZ
四、陳昕陽、林昂頡、高永銘。民 99 年。碰!水流不只是流動-水流噴射實驗。取自:
中華民國第 50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五、Why does water fall sort of helically from a cup? (2019,November)from
https://reurl.cc/GoNYYZ
六、Lord Rayleigh.On the Capillary Phenomena of Jets(1879,May).
七、Why Your Pee Looks Like A Chain.(2021,March.).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eOuai2p3qgw

20

You might also like